积极创新社会管理着力构建和谐社会

时间:2019-05-14 21:48: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积极创新社会管理着力构建和谐社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积极创新社会管理着力构建和谐社会》。

第一篇:积极创新社会管理着力构建和谐社会

积极创新社会管理 着力构建和谐**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今年2月,中央专门就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前不久,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再次强调要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指明了工作重点和着力方向。通过这几天的学习培训,结合武功实际,我认为构建和谐武功,加强社会管理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以人为本,优化资源整合,创建社会管理新格局 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要时刻牢记人民利益至上理念,坚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政机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和检验工作的根本标准,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切实做好服务群众的各项工作,强化服务意识、严格、公正、文明,满腔热情真诚服务,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着力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有效整合资源,努力创建服务群众工作的新平台,提高服务群众的工作水平和实际效果。

二、着力完善机制,强化服务意识,努力维护群众切身利益

坚持源头治理,着力完善体制机制。体制机制管源头、管长远。我们坚持关口前移,把体制机制建设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根本性建设,从源头上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建立健全长期有效的信访工作机制,拓宽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及时解决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部门的大力配合下使我县信访形势稳步好转。努力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使武功的舆论环境持续优化,武功形象全面提升。

坚持服务为先,着力做好重点人群管理。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实现由防范、控制型管理向人性化、服务型管理转变。优化流动人口及特殊人群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努力加强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归属感和幸福感。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至关重要。

坚持重心下移,着力打牢基层基础。社会管理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近年来,我们不断强化基层导向,坚持抓基层打基础,积极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基层管理。着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坚持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并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促进公益性、社区性社会组织发展,引导它们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工作。

三、加强法制管理,完善安全体系,构建平安和谐县城

要树立依法管理、综合施策的理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全党全国致力于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牢固树立依法管理的理念,加强社会管理领域立法、执法工作,使各项社会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要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坚持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真正依法调整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查处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要大力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在全社会树立依法办事、守法光荣的风尚,引导群众理性合法表达利益诉求。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都要共同遵守的强制性行为规范,对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坚决依法处理。同时,要综合运用经济调节、行政管理、道德约束、心理疏导、舆论引导等手段,规范社会行为,调节利益关系,减少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特别是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很好地传承,使其在社会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群众工作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动员组织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新途径新办法,真正把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和加强教育引导融入到社会管理中。要顺应社会信息化的新形势,把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有效手段,提升社会管理信息化水平。

四、坚持群众路线,加强教育引导,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是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的根本性、基础性环节。基层党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承担着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直接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引导群众的重大责任。动员组织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直接去做群众工作,是团结群众、凝聚人心、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最有效的途径和办法。基层党员处在群众工作的第一线。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我们要下定决心,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群众谋利益的战斗堡垒。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共产党员在直接服务群众中体现先进性,增强荣誉感、自豪感,发挥好在引领服务群众、反映群众诉求、化解社会矛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要把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组织起来,把工青妇等群众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组织起来,把各方面社会工作者及志愿者组织起来,去做直接服务群众的工作,不断增强党的威信,提高党的凝聚力。

坚持教育引导,着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和谐、民生的改善,都离不开思想道德的支撑和保障。我们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党员、教育群众,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组织开展千名理论工作者下基层、万名党员巡回宣讲、社科知识大普及、人文讲坛等活动,推动了党的创新理论学在基层、用在基层,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更加巩固。大力弘扬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 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提倡修身律己、尊老爱幼、勤勉做事、平实做人。大力开展网吧网络、荧屏声频、校园周边环境等专项整治,深入推进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活动,社会文化环境进一步优化。坚持为民惠民、共建共享,文明创建向纵深推进。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和魂,滋养人们的心灵,对修身立德具有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我们充分发挥武功人文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步伐,强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弘扬武功精神。

经过这些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已经初步走出一条具有武功特色的社会管理路子,呈现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秩序和谐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人民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的良好局面。我们感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工程,切实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努力以民生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必须从源头上根本上基础上解决问题、减少矛盾,把工作重心从治标转向治本,从事后救急转向源头治理,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制度建设,推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不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有效性;必须坚持多方参与、共同治理,在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种社会力量的协同自治作用,激发广大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努力做到社会管理人人参与、和谐社会人人共享;必须加强虚拟社会管 理,主动占领网络阵地,积极培育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引导广大网民成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者、促进者、维护者;必须强化基层基础工作,把更多的财力、物力投向基层,把更多的人才、技术引向基层,努力夯实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础工作,为社会管理奠定坚实基础;必须强化制度保障,在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强化虚拟社会管理、完善社会诚信体系、健全公共安全体系特别是食品安全管理等方面,加强相关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不断提升社会管理法治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当前,武功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跃上新的平台,正处于大有可为的黄金发展期,同时也处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凸显期,社会建设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社会管理的难度不断加大,促进社会和谐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要认真贯彻中央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今年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把社会管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臵,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加强政策制定,加强工作部署,加强任务落实,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为推进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大业创造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二篇: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

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环境

——大井镇创设“和谐基金”为民解难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乡镇政府面临着推动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双重任务,维稳任务尤其艰巨繁重.为确保辖区和谐稳定,大井镇党委、政府创新设立综治维稳和谐基金,和谐基金是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社会和谐稳定事业的新平台,是为社会困难群体雪中送炭的新帮手。

和谐基金设立的背景

近年来,因“法度之外、情理之中”的历史遗留问题和特殊群体、特困人群、涉诉涉法、赡养老人、山林纠纷等矛盾纠纷引发的越级上访事件不断增加,加大了乡镇维稳工作压力和工作成本。为切实解决“老大难问题”,预防新问题,减少解决实际问题中攀比、连带的负面影响,大井镇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支持和参与社会和谐稳定工作,依托综治维稳协会,设立“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基金”。

和谐基金运作模式

基金构成:基金以政府划拨、镇综治维稳协会成员单位,会员募集和社会捐赠组成,由镇政府设立专户存储,定期公布资金使用情况。

基金救助对象:为经济纠纷以外的涉法涉诉、信访及影响社会稳定重大案件中有实际困难又难以从其他途径解决的当事人和相关人员,仅限于自然人,不包括企、事业单位

等法人及其他组织。

资金救助范围:涉法涉诉案件中因被告人或一方当事人因缺乏经济赔偿能力,履行能力致受害人或另一方当事人遭受严重生活困难需维稳专项基金救助的;难于依据法律、政策进行界定的历史遗留问题,经协调可以用资金补偿方式解决的;因历史原因或客观因素而难以处置的涉法涉诉问题、信访积案、信访老户问题,当事人愿意接受基金救助息诉罢访的;特大火灾、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特大交通事故、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造成大的不稳定事件,需应急处理的事项;涉及有影响的群体性不稳定事件,无法适用通常协调方式处置的。

基金使用原则:一是实行专款专用原则。维稳专项基金必须专款专用,同时接受镇财政、镇纪委、镇综治维稳协会的监督。二是小额救助原则。每次个案救助一般不超过2万元,特殊情况需放宽的,须从严审批。三是一事一议原则。救助对象及救助金额视情况区别对待,由综治维稳领导小组和维稳协会成员一事一议决定。四是一次性救助原则。维稳专项基金一般不重复救助同一案件同一当事人。

基金使用程序:需要动用维稳基金时,由当事人或者近亲属提出申请,填写维护社会稳定专项基金申请表,村组干部签字并加盖公章,报镇维稳协会审核,经调查审核后由综治维稳办公室与申请人签订《调解处理协议》,然后提请镇

维稳领导小组组长审批,审批同意后拨付维稳专项基金。和谐基金发挥的作用

大井镇自建立 “和谐基金”以来,积极动员社会捐赠力量,已筹集资金6.5万元。通过维稳协会民主协商,运用“和谐基金”成功化解了6起社会矛盾纠纷,妥善处置了4起多年来的信访积案,改变了全镇年年有人到省进京越级上访的现象,促进了辖区内的社会和谐稳定。和谐资金最重要的就是“和谐”两个字,旨在通过小支点,让群众对政府充满希望,充满信心,真正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

第三篇:加强社会管理创新 构建文明和谐社会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 构建文明和谐社会

这次有幸参加创新社会管理专题培训班,通过理论学习、专家辅导、研讨交流,思想受到了洗礼,认识得到了升华,受益匪浅,感受良多。特别是听取专家辅导之后,对创新社会管理方面,自己有了更为系统的认识和更为深刻的理解,增强了做好社会管理工作的信心和决心。现联系基层工作实际,对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谈一点粗浅体会:

一、创新社会管理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黄金期”与矛盾“凸显期”,社会分层日趋多元,利益格局不断调整,思想观念发生深刻变化。尤其在县区基层,随着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征地拆迁、下岗就业、群众增收、贫富差距等各种矛盾和利益诉求不断涌现,维护稳定、构建和谐的工作任务日益繁重。党中央、国务院敏锐地发觉社会管理中存在的诸多弊端,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就明确强调,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完善社会管理,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因此,作为基层干部,我们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来看待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自觉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1

把握关键,狠抓薄弱,不断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长治久安、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要把创新社会管理作为检验各级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准,提升各级统筹兼顾、把控大局、科学发展的水平。

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加强基层基础建设

基层基础建设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政府机关工作能力的重要基础。首先,社会管理创新的难点在基层。底数不清、信息不灵、基础工作不扎实,基层力量薄弱分散,体制机制相对滞后,长期以来都是困扰基层基础建设的主要问题。如果没有坚固可靠的基层基础,社会管理创新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次,社会管理创新的源泉在基层。基层有第一手的鲜活信息,有第一线的实践经验,只有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鼓励基层从实际出发,大胆探索,改革创新,才能为社会管理创新带来不竭动力。再次,社会管理创新的落脚点在基层。当前大量矛盾纠纷发生在基层,大量治安隐患滋生在基层,解决矛盾纠纷和治安隐患的重点也在基层。因此,我们必须面向基层、服务基层、建设基层,建立健全以党组织为核心的镇、村级和社区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和谐稳定。

三、创新社会管理必须高度关注民生改善

胡锦涛同志指出:“社会管理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要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把改善民生作为重中之重,顺民意,解民忧,让广大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发展成果。当前,城乡社会救助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覆盖面不断扩大,大部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得到有效保证,但是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还不尽如人意,成为社会管理的弱点和难点。以**县为例,全县共有残疾人2.8万名,涉及全县1/5的家庭,残疾人绝大多数由于受教育程度低下,无劳动技能,生活质量堪忧。同时,**县也是劳务输出大县,农村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数量较多,许多村成为典型的“***部队”。这些群体在满足衣食住行的基础上,更需要精神、文化上的扶持和帮助,才能确保他们与社会的完全融入,实现社会真正稳定和谐。所以,我们要大力实施“民生为先”战略,围绕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等方面,加快民生工程建设,加快形成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扎实开展干部帮扶贫困户活动,实实在在为群众做好事、办好事。特别是要加强空巢老人和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管理,使阳光照耀到这些弱势群体,让其感受到社会主义和谐大家庭的温暖,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提高人民幸福指数。

四、创新社会管理必须抓好平安创建工作

平安建设的成效、社会管理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地区社会发育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维护大局稳定、保障科学

发展的迫切要求。在现阶段社会转型、体制转轨、思想转变的大背景下,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新的矛盾和既有矛盾相互交织,现实社会与虚拟社会相互影响,一些社会成员理想信念缺失、道德失范、心理失衡,社会不同阶层都存在或大或小的怨气,社会管理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面临诸多不可预料的新挑战和新考验。基于此,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战略部署,并以前所未有的工作力度加以推进。因此,我们必须把平安创建工作当作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有力抓手,狠抓平安创建工作,把“平安之福”送到千家万户。一要认真做好流动人口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子女教育和医疗服务工作,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大力开展对留守儿童、孤寡、空巢老人等特殊困难群体的救助关爱活动,努力让每一个群体、每一个群众都能享受到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成果。二要积极组织实施立体防控“天网工程”,严厉打击暴力犯罪和“两抢一盗”等多发性侵财犯罪,坚决扫除“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杜绝重大案件和不安全事故发生。三要要深入开展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回访活动,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要亲自过问、抓紧解决,依法、公正、公平解决信访问题,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努力做到早排查、早发现、早调处、早化解,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确保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

五、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加强信息化建设

当前,信息化浪潮正席卷全球,信息化与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全球化相互交织,正潜移默化地影响、改变着社会。在信息化时代,单靠传统的行政性、直线性的社会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脚步。掌握信息化、应用信息化,通过信息化建设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已俨然成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至为关键的一环。信息化建设是经济建设增长的“倍增器”,是发展方式转变和社会管理创新的“助推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要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因此,作为基层政府必须顺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潮流,把信息化建设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契入点和突破口,以人为本、强化服务、以群众满意为标准,通过用户体验、多渠道服务为群众日常生活提供便捷,为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提供信息化手段支撑,通过以用户为中心、以需求为牵引的应用创新,使群众切实参与并感受到社会管理创新带来的益处,从而自觉地成为社会管理的热心参与者、支持者、管理者和监督者,不断提升政府服务和管理效能,推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创新。

六、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加强党的领导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在这一社会管理格局中,党委领导是根本,政府负责是前提,社会协同是依托,公众参与是基础。党委领导主要体现在把握好社会管理的大方向,支持政府依法行政、管理社会事务,引导人民群众和

社会组织积极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及时研究社会管理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经验,推动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由此可见,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确保社会管理的正确方向,才能有效地整合各种社会管理资源,团结和凝聚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科学、有序、高效地进行社会管理创新。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党的领导,把社会管理创新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措施,作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治理工程,摆上更加突出位置,进一步解放思想,牢固树立“与时俱进”、“迎难而上”意识,不断深化改革,破解社会管理难题,努力实现社会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真正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县域特色的社会管理新路子。

总之,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推动发展构建和谐的能力和水平,激发了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干劲。下一步,我将结合实际,理清工作思路,解放思想,全面谋划,真抓实干,为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一项意义重大的战略举措。2005年7月2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把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制定“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为中国经济社会树立了更高境界的发展目标。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社会建设和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十一五”时期我们要着力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呢?2005年2月,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个基本特征。

1.民主法治

民主法治是和谐社会的政治保障,是和谐社会最重要的运作机制。在我国现阶段,腐败问题、“三农问题”、社会治安问题、地区差距和贫富差距问题、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等一些“不和谐”的社会现象依然存在,有些问题的社会影响还比较严重,要合理解决这些问题,有赖于民主制度的健全和法治手段的完善。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民主与法治唇齿相依,相辅相成,是协调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规范市场竞争秩序,解决社会各种矛盾和问题基本途径。只有让人民群众真正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务,才能最广泛、最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公平和正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进步的价值取向,也是社会主义追求的目标。公平不仅指的是经济公平,而且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需要的公平正义,应该是完全符合社会主义基本道德原则和道德精神要求的,也就是说这种公平观不与社会主义基本道德原则和道德精神相背离或相抵触,即不仅要考虑到个人与个人、集体与集体之间的公平关系,还要考虑到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公平关系。

3.诚信友爱

诚信友爱是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这是和谐社会对人际关系的基本要求。做到诚信友爱,主要应该规范人与社会的关系。如果说,和谐社会是用道德与法来维系的,其中道德的核心便是诚信友爱。诚信友爱,是和谐社会的精神内核。当前,在全体人民中树立诚心与爱心,既是道德建设的突破口,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而一个和谐社会,必然有着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在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里,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协调、相互促进。这样的人际环境,也被称之为绿色人际环境。

4.充满活力

社会活力是和谐社会发展的源泉,社会生产力持续增长的保证,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经济上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坚决破除一切妨碍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激发广大人民的创业愿望和动力,形成有利于创业的环境和保障,从而促进社会物质财富极大增加。政治上要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引导和发展公民政治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公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文化上要培育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充分发挥文化对人的引导、教育功能,营造健康、和谐、文明进步的社会氛围,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5.安定有序

安定有序既是和谐社会的前提,也是和谐社会的目标。在政治上表现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思想理论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党的阶级基础不断强化,社会基础不断扩大,执政能力不断提高;在经济上表现为生产关系基本稳固,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在人心向背上表现为人民群众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思想理论的认同和拥护,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正常渠道,社会风气健康向上;在社会生活上表现为社会治安状况良好,社会秩序正常,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和谐共处;在国际关系上,主要表现为有一个和平的周边和国际环境,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安全有可靠的保证。

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的前提与条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要做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是和谐社会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延伸。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包括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和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良性互动,把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目标建立在生态良好的基础上。这需要人类善待自然,节制自身不合理的消费欲望,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意义

胡锦涛强调,要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扎扎实实做好工作,大力促进社会和谐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和谐是社会发展阶段的内在要求。“十一五”时期,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更加关键的历史时期。在此关键时期,着力构建和谐社会,将对中国的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第二,和谐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落实科学发展观即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对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三,和谐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迫切需要。在我国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历史进程中,能否建设一个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对我们党的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在社会阶层的多元化基础上建设和谐社会,就是对执政者能力最好的检验。

第四,和谐是人民群众的根本意愿和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格局多样化、社会生活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多样化,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也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党风廉政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内涵。和谐社会的提出,旨在协调四个“多样化”现实中

出现的不和谐状况,把矛盾控制在社会变迁的可承受范围,按照人民群众的根本意愿,公平公正地分配社会利益。

第五,和谐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要构建一个和谐社会,就必须建立畅通、公正、规范的社会利益表达机制,保证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能够及时、有序、充分地得到表达。

第六,和谐是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当前,和平与发展虽然仍是国际的重要主题,国际形势继续处于深刻复杂的变化之中。在这样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我们要有力应对来自外部的各种挑战和风险,必须把国内的事情办好,始终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局面。

三、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十一五”时期要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按照胡锦涛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精神,做好十项工作:

一是要切实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要加快调整产业经济结构,形成更为科学合理的产业布局。要从实际出发,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要统筹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加快社会发展。要增加投入,深化改革,完善政策。

二是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要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提高依法执政水平。要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按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

三是要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要加强立法工作,完备法律体系。要严格依法办事,树立宪法和法律极大的权威。要增强全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坚持不懈地进行法制教育和法律宣传。

四是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在全党全社会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要在全体人民中提倡为人民服务思想,提倡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热爱集体,热心公益,扶贫帮困,为人民为社会多做好事。要积极探索和不断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规范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必须把先进性与广泛性结合起来。要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五是要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要把实现社会公平作为重要的政策导向。要从制度上保障竞争机会的平等。要建立健全公平竞争机制。要努力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要用公正的司法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

六是要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要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要整合各个社会阶层,使各个社会阶层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要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风尚,形成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

七是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在社会管理中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其真正能够联系群众、服务大众、关怀社会,把广大群众团结凝聚起来,确保党的任务的顺利完成。同时要充分发挥基层自治组织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使村民委员会、城市社区组织等成为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纽带。

八是要处理好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要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特别是人民内部的物质利益矛盾。要完善信访工作责任制,要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自觉维护安定团结。

九是要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工作。要把改善生态、保护环境作为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加强生态建设,遏制生态恶化,加大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提高城乡环境质量。要组织实施重点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综合治理工程。

十要做好保持社会稳定的工作。要做好保持社会稳定工作,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即要坚持政策稳定与政局稳定相结合,要坚持农村稳定与城市稳定相结合,要坚持局部稳定与全局稳定相结合,要坚持外部稳定与内部稳定相结合。

第五篇:完善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

完善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和谐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在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下。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此要全面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有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首先,要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因此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最大限度的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对和谐社会中的不许和谐因素坚决予以消灭。

其次,要强化执政理念,注重社会公平。强化对权力、机制运行的监督机制,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责任制度。建立健全针对弱势群体的法律救助体系。科学有效地调整各种利益关系,努力缩小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差距,减少由此产生的利益矛盾。切实有效地拓宽和畅通社情民意表达渠道。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制度作风。让官员真正做到深入基层,关注民生,了解民情,切实解决老百姓的实际困难。为此,要建立健全社情民意收集和反馈制度,让最广大的人民群众都有反映问题的有效渠道。

再者,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培育民间组织功能。社会组织是联系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桥梁与纽带,是政府职能转移的载体。要帮助社会弱势群体建立分类别或分区域的组织渠道,让他们能够通过组织化的声音表达他们的利益诉求,让社会能够倾听到他们的心声。

最后,要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行而有效的安全生产体制机制切实维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建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针对各种分裂势力要坚决予以致命性打击,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构建和谐社会任重而道远,在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之下,通过行而有效的社会管理机制体制,一定会促成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全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动局面。

下载积极创新社会管理着力构建和谐社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积极创新社会管理着力构建和谐社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5篇

    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一再提出的重大任务。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则更是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主题,对构建社会......

    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五篇范文)

    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大坡乡赶场坡村民自治议事会运转情况调研报告胡锦涛总书记在2011年5月30日在中央政治局集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要“着重研究加强......

    创新社会管理 构建和谐社区

    创新社会管理 构建和谐社区9月24日下午,全市创新社会管理现场会在磨头镇高庄社区召开。市领导陈惠娟、石耀、李中林、张辉、司祝建、唐旭东、张秀良、杜永红、杜松华、黄文斌......

    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区

    创新社会管理 构建和谐社区 ——木垒县木垒镇西河社区创建州级和谐社区申报材料 西河社区位于县城的西北郊,辖区总面积约2.5平方公里,有居民1006户,3203人,辖区内有行政、企、事......

    创新民政工作 构建和谐社会

    创新民政工作 构建和谐社会 张兴荣〔内容摘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要求民政工作确立新理念、拓展内涵、提升能......

    充分发挥财政职能 着力构建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和谐社会的实质是以人为本,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和人的全面发......

    充分发挥财政职能着力构建和谐社会

    [推荐]充分发挥财政职能着力构建和谐社会充分发挥财政职能着力构建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和谐社会的......

    充分发挥财政职能着力构建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和谐社会的实质是以人为本,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和人的全面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