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3 15:36: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构建农村和谐社会》。

第一篇: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构建农村和谐社会

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构建农村和谐社会

——大坡乡赶场坡村民自治议事会运转情况调研报告

胡锦涛总书记在2011年5月30日在中央政治局集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要“着重研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思路和举措”,为全党上下如何加强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大坡乡在社会管理创新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在罗家坝村赶场坡组扎实推进“村民自治”议事会试点,积极引导村民进行民主管理,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且具有普遍推广意义。

一、思考与探索

大坡乡地处山区,山高坡陡,绝大部分村民以自然村寨聚居,点多分散,信息闭塞。赶场坡是习水河上游大坡乡罗家坝村的一个小村寨,依山傍水,村民顺山而居,共46户172人,党员5人,耕地面积420亩。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打工潮出现以来,年富力强的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全乡都如此,农村社会管理治安防控极为薄弱。如何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加强和改进农村社会管理也就显得更加迫切,有极其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社会意义。

新形势催生社会管理新需要。撤小村并大村以后,村干部的精力无法更多管到小组一级,特别是在一些具体社会事务上表现尤为突出。由于一个村民组由原来的多个村民自然组合并而成,村民组长的任务相当于撤并村前的村干部,加之基层组织建设中重抓村级建设,村民组建设十分薄弱,普遍存在管理不到位甚至无人管的现象,工作开展困难,一些工作落不到实处。要大力解决自然村寨经济发展和治安防控中存在的问题,迫切需要将将农村基层基础建设和社会管理向纵深延伸,组织一批在群众中有威信但又没有在村组一级任职的五老人员发挥作用,积极主动参与到社会管理的各项事务中来,增添基层组织的战斗力。

新农村建设需探索农村社会管理的新办法。以“四在农家”为载体的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工作量大,时间跨度长。不但要建设

1好,还需要管理好,才能充分体现新农村建设给村民带来的好处和实惠。因此需要找准切入点,探索社会管理新办法。赶场坡组注重从寨规民约上入手,在“自主管理”上下功夫,找到了一条符合本地当前社会管理的新路子。

社会管理需要探索新模式。长期以来,由于受角色定位不明确、岗位职责模糊等因素制约,广大农村基层组织在现实中处于应付工作状态,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社会管理中的积极性、创造性没能充分发挥。同时行政管理、司法程序在农村社会管理一些具体事务上无法触及,如何弥补这一空白,解决农村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带来的农业生产缺人手、新农村建设缺人力、农技推广缺人才的“三缺现象”和农村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的“三化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模式。以前农村社会管理中虽有村规民约,但由于范围广、政策界限模糊,发挥不了应有的管理作用。必须大力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探索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新模式,完善民主制度,夯实村民自治的运行机制,推动农村民主法制进程。

有利于充分发挥群众在农村社会管理中主体作用。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社会管理,政府引导投入是前提,群众才是文明创建和享受的主体。是党和政府包办一切,还是还权于民,明确农民群众是创建的主体?充分发动群众参与,必须要创新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把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好、保护好、发展好,才能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也才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二、做法和成效

赶场坡从新农村建设开始,就以党内民主带动基层民主,始终把充分调动村民的民主管理意识作突破口,积极发挥农村“五老”的作用,有机把农村社会管理的各项具体事务结合起来,广泛开展民主自治,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几年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实践:

第一,创新自治模式。在2005年初,赶场坡组采取召开村民“直选”的方式,把村寨能人选为“创建理事会”成员,以袁天禄、袁天贵、袁天富三名老同志为主,成立了“村民自治组织理事会”(以下简称理事会),下设主任1名,副主任2名,成员5人。设立了老年活动小组、治安调解小组、计划生育

小组、环卫工作小组、产业发展小组、乡村旅游发展小组等6个小组,各小组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管理规范,充分发挥了村民民主管理的积极性。

第二,实行自我管理。“理事会”从加强自身建设入手,严格按照制度化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机制,定期召开村民会议和成员会议,总结工作情况、安排下部工作。坚持民主议事和村民自治原则,管理事通过群众会充分讨论、议定通过了“寨规民约”,共11条41项,“理事会”再严格执行。几年来对300项具体事务得以讨论通过并严格执行。有效改变了过去村民缺少知情权、参与权的状况,真正作到了“群众说了算”,增强了村民自我管理的能力。

第三,加强自我监督。为了进一步理顺和规范村民的生产生活行为,村民讨论制定了《赶场坡寨规民约》,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健全了一系列“村民自治”的运行机制,强化制度建设,及时调整和细化具体事务公开内容,加强村务公开,公开农户最关注的农村经济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同时强化对“理事会”成员的监督评议与考核,村民不满意的召开村民大会进行罢免,既充分调动了村民参与具体事务的积极性,又充分激发了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理事会”的凝聚力、号召力进一步增强,形成了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村民自我监督的能力在具体的事务管理中得到很好体现。

第四,改进自我教育。“理事会”定期召开会议,组织村民学习党的方针政策、上级文件精神和法律知识、农业科技知识,不断提高村民的思想道德和科技文化素质。组织开展“十星级农文明户”、“科技示范户” “好公婆”、“好儿媳”等农村精神文明创建、评比、示范活动,倡导社会新风,农村社会风气有了明显好转。坚持把各种矛盾和问题化解在组内,创建至今没有发生一起治安和刑事案件,全体村民遵纪守法,遵守计划生育政策达100%,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均达到100%。通过改进自我教育,赶场坡乡风文明,村民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科技意识明显提高。

第五,加快自我发展。“理事会”在充分尊重村民意见的基础上,按照乡的意见和建议,从实际出发,提出了“打基础、抓特色、强产业、上台阶”的工作思路。创建初期, 围绕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全面实施村庄整治,建成了专门的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和图书阅览室,完成了改房、改厕、改圈、改灶和沼气

池建设、人行路硬化改造,家家户户用上了清洁卫生的沼气和自来水。落实美化和绿化,家家户户都在房屋四周和院坝里种花养草,院边、道路两旁栽种经果林,如葡萄、杨梅等,生产条件和人居环境得到大大改善。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着力增加村民收入。切实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护林防火责任落实到党员、组长和农户,定期组织巡查,有效防范森林火灾的发生,保护好良好的生态植被;加强水源及河流的保护,分段承包到组、到户,并进行绿化、管理,已进行两次共5 公里3万株竹子的河流绿化及施肥管理;把“整脏治乱”向纵深推进,对农村“五脏六乱”的治理,定期组织检查评比,村民文明、卫生习惯得到明显转变;农村建房由村民议定,交由理事会进行控制性规划,尽量减少乱建乱搭,保护好农村的整体风貌。同时依托自身的特色产业优势、生态环境优势、气候和水体资源优势,2008年开始鼓励群众发展起了乡村旅游,目前已形成7户农家乐和200张乡村旅游床位,一次性可接待1000旅游就餐的规模,成为了远近闻的乡村旅游示范点。

在具体工作推进过程,始终围绕“创建花园式”的平安文明村寨,打造舒适型的和谐幸福家园”为目标,充分体现 “民主团结、务实创新”的进取精神,大力倡导“管理我做主、文明我先行、安全我放心、发展我幸福、和谐我快乐”的民主理念,依据实际广泛开展了“四抓四提高”工作(抓感恩社会歌颂党,提高巩固党的群众基础;抓乡风文明树形象,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抓加快发展增收入,提高发展致富的过硬本领;抓民主管理促和谐,提高农村社会管理水平)。赶场坡成为了学有形象、看有榜样、农民群众得实惠的农村社会管理示范典型。

几年的探索、实践,赶场坡“民主自治”模式呈现出了蓬勃的生机与发展的活力,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营造了农村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赶场坡虽然基础条件较为一般,但群众想干事促发展的愿望比较强烈,实行“民主自治”以来,通过选好配强“理事会”理事长、副理事长及成员,代替了原村民组长的工作,既加强了力量,又增强了村民的自我管理意识,事事有人抓、有人管,“理事会”各小组各司其职,争项目、跑资金,打基础、推产业,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全体村民心一处

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了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提高了村民发家致富的过硬本领。为了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理事会”在提高“双带”帮扶能力和提高村民致富能力上下功夫,采取远程教育集中培训与现场培训、个人学习与课堂培训、示范带动与普及推广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举办了120多场次的培训会,重点学习培训杨梅管理、畜禽养殖、科学种植等技艺,聘请专业人员从接待礼仪、文明用语、环境卫生等进行培训,形成了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特别是在乡村旅游的发展上,村民积极性高涨,如今农业实用技术普遍推广,各类科技示范户层出不穷,大大提高了干事创业的本领。坚持以资源优势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基础,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取得了新突破:一是强化农业科技推广,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2006年新发展科技杨梅近300亩,改造中低产梅园近100亩;三是实行“猪、沼、菜”种养配套发展,推广“千元院”“万元田”发展模式;四是规模饲养家禽及肉兔;五是依托资源优势,2007年启动和发展了乡村旅游,赶场坡农民人均纯收入递增率达20%以上,从2003年底的980元到2011年底达6500元。

传承了优秀文化和道德传统。“民主管理”中道德约束和各种精神文明创建评比活动,有效针对了农村文化道德缺乏现象,既充分弥补了行政管理和司法程序无法融及的空白,又有效地恢复了农村“邻里和睦、父慈子孝”等文化道德传统,提升了群众对工作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

农村社会管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由于群众民主意识加强,农村能人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有效改变了以前农村社会管理杂乱无章的局面。现在的赶场坡清洁卫生、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物放有序、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和谐民主富裕村寨。

三、经验与启示

几年的探索与实践,为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加强农村社会管理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一是找准载体抓好示范带动是有效途径。在具体工作中结合实际创造性进行探索,找准切入点,并通过示范带动推进新农村建设,才能不断积累经验,有效解决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新问题,推进农村社会管理创新。

二是强化基层基础是重要前提。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只有大力加强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基层基础,才能有效地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地构建农村基层社会管理体系,更多更好地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参与农村社会管理。

三是夯实运行机制是关键所在。健全机制,充分发挥群众自治组织作用是持之以恒抓好农村社会管理的关键。科学合理、切合实际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才能不断规范群众民主参与的方式,使村民在行为规范过程中享受最大限度的民主和自由,把村民自我管理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促进村民自治健康发展,发展好基层民主自治,真正实现基层群众的民主权利。

四是创新管理模式是有益探索。创新基层组织设置和管理模式,强化社会管理功能,有利于提高基层组织执政能力和水平,发挥党在农村的核心领导作用,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坚强的战斗堡垒,才能更好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保证农村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五是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是根本保证。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社会管理中,农民群众既是创建的主体、投资的主体,还是享受的主体,创建文明、享受文明都离不开广大的人民群众。只有善于把农民群众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才能真正体现群众的主体作用,形成农村社会管理强大的推动力,农村经济才能更加繁荣进步,农村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稳定。

第二篇: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

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环境

——大井镇创设“和谐基金”为民解难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乡镇政府面临着推动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双重任务,维稳任务尤其艰巨繁重.为确保辖区和谐稳定,大井镇党委、政府创新设立综治维稳和谐基金,和谐基金是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社会和谐稳定事业的新平台,是为社会困难群体雪中送炭的新帮手。

和谐基金设立的背景

近年来,因“法度之外、情理之中”的历史遗留问题和特殊群体、特困人群、涉诉涉法、赡养老人、山林纠纷等矛盾纠纷引发的越级上访事件不断增加,加大了乡镇维稳工作压力和工作成本。为切实解决“老大难问题”,预防新问题,减少解决实际问题中攀比、连带的负面影响,大井镇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支持和参与社会和谐稳定工作,依托综治维稳协会,设立“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基金”。

和谐基金运作模式

基金构成:基金以政府划拨、镇综治维稳协会成员单位,会员募集和社会捐赠组成,由镇政府设立专户存储,定期公布资金使用情况。

基金救助对象:为经济纠纷以外的涉法涉诉、信访及影响社会稳定重大案件中有实际困难又难以从其他途径解决的当事人和相关人员,仅限于自然人,不包括企、事业单位

等法人及其他组织。

资金救助范围:涉法涉诉案件中因被告人或一方当事人因缺乏经济赔偿能力,履行能力致受害人或另一方当事人遭受严重生活困难需维稳专项基金救助的;难于依据法律、政策进行界定的历史遗留问题,经协调可以用资金补偿方式解决的;因历史原因或客观因素而难以处置的涉法涉诉问题、信访积案、信访老户问题,当事人愿意接受基金救助息诉罢访的;特大火灾、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特大交通事故、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造成大的不稳定事件,需应急处理的事项;涉及有影响的群体性不稳定事件,无法适用通常协调方式处置的。

基金使用原则:一是实行专款专用原则。维稳专项基金必须专款专用,同时接受镇财政、镇纪委、镇综治维稳协会的监督。二是小额救助原则。每次个案救助一般不超过2万元,特殊情况需放宽的,须从严审批。三是一事一议原则。救助对象及救助金额视情况区别对待,由综治维稳领导小组和维稳协会成员一事一议决定。四是一次性救助原则。维稳专项基金一般不重复救助同一案件同一当事人。

基金使用程序:需要动用维稳基金时,由当事人或者近亲属提出申请,填写维护社会稳定专项基金申请表,村组干部签字并加盖公章,报镇维稳协会审核,经调查审核后由综治维稳办公室与申请人签订《调解处理协议》,然后提请镇

维稳领导小组组长审批,审批同意后拨付维稳专项基金。和谐基金发挥的作用

大井镇自建立 “和谐基金”以来,积极动员社会捐赠力量,已筹集资金6.5万元。通过维稳协会民主协商,运用“和谐基金”成功化解了6起社会矛盾纠纷,妥善处置了4起多年来的信访积案,改变了全镇年年有人到省进京越级上访的现象,促进了辖区内的社会和谐稳定。和谐资金最重要的就是“和谐”两个字,旨在通过小支点,让群众对政府充满希望,充满信心,真正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

第三篇:加强社会管理创新 构建文明和谐社会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 构建文明和谐社会

这次有幸参加创新社会管理专题培训班,通过理论学习、专家辅导、研讨交流,思想受到了洗礼,认识得到了升华,受益匪浅,感受良多。特别是听取专家辅导之后,对创新社会管理方面,自己有了更为系统的认识和更为深刻的理解,增强了做好社会管理工作的信心和决心。现联系基层工作实际,对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谈一点粗浅体会:

一、创新社会管理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黄金期”与矛盾“凸显期”,社会分层日趋多元,利益格局不断调整,思想观念发生深刻变化。尤其在县区基层,随着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征地拆迁、下岗就业、群众增收、贫富差距等各种矛盾和利益诉求不断涌现,维护稳定、构建和谐的工作任务日益繁重。党中央、国务院敏锐地发觉社会管理中存在的诸多弊端,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就明确强调,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完善社会管理,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因此,作为基层干部,我们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来看待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自觉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1

把握关键,狠抓薄弱,不断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长治久安、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要把创新社会管理作为检验各级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准,提升各级统筹兼顾、把控大局、科学发展的水平。

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加强基层基础建设

基层基础建设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政府机关工作能力的重要基础。首先,社会管理创新的难点在基层。底数不清、信息不灵、基础工作不扎实,基层力量薄弱分散,体制机制相对滞后,长期以来都是困扰基层基础建设的主要问题。如果没有坚固可靠的基层基础,社会管理创新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次,社会管理创新的源泉在基层。基层有第一手的鲜活信息,有第一线的实践经验,只有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鼓励基层从实际出发,大胆探索,改革创新,才能为社会管理创新带来不竭动力。再次,社会管理创新的落脚点在基层。当前大量矛盾纠纷发生在基层,大量治安隐患滋生在基层,解决矛盾纠纷和治安隐患的重点也在基层。因此,我们必须面向基层、服务基层、建设基层,建立健全以党组织为核心的镇、村级和社区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和谐稳定。

三、创新社会管理必须高度关注民生改善

胡锦涛同志指出:“社会管理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要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把改善民生作为重中之重,顺民意,解民忧,让广大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发展成果。当前,城乡社会救助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覆盖面不断扩大,大部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得到有效保证,但是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还不尽如人意,成为社会管理的弱点和难点。以**县为例,全县共有残疾人2.8万名,涉及全县1/5的家庭,残疾人绝大多数由于受教育程度低下,无劳动技能,生活质量堪忧。同时,**县也是劳务输出大县,农村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数量较多,许多村成为典型的“***部队”。这些群体在满足衣食住行的基础上,更需要精神、文化上的扶持和帮助,才能确保他们与社会的完全融入,实现社会真正稳定和谐。所以,我们要大力实施“民生为先”战略,围绕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等方面,加快民生工程建设,加快形成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扎实开展干部帮扶贫困户活动,实实在在为群众做好事、办好事。特别是要加强空巢老人和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管理,使阳光照耀到这些弱势群体,让其感受到社会主义和谐大家庭的温暖,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提高人民幸福指数。

四、创新社会管理必须抓好平安创建工作

平安建设的成效、社会管理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地区社会发育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维护大局稳定、保障科学

发展的迫切要求。在现阶段社会转型、体制转轨、思想转变的大背景下,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新的矛盾和既有矛盾相互交织,现实社会与虚拟社会相互影响,一些社会成员理想信念缺失、道德失范、心理失衡,社会不同阶层都存在或大或小的怨气,社会管理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面临诸多不可预料的新挑战和新考验。基于此,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战略部署,并以前所未有的工作力度加以推进。因此,我们必须把平安创建工作当作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有力抓手,狠抓平安创建工作,把“平安之福”送到千家万户。一要认真做好流动人口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子女教育和医疗服务工作,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大力开展对留守儿童、孤寡、空巢老人等特殊困难群体的救助关爱活动,努力让每一个群体、每一个群众都能享受到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成果。二要积极组织实施立体防控“天网工程”,严厉打击暴力犯罪和“两抢一盗”等多发性侵财犯罪,坚决扫除“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杜绝重大案件和不安全事故发生。三要要深入开展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回访活动,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要亲自过问、抓紧解决,依法、公正、公平解决信访问题,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努力做到早排查、早发现、早调处、早化解,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确保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

五、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加强信息化建设

当前,信息化浪潮正席卷全球,信息化与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全球化相互交织,正潜移默化地影响、改变着社会。在信息化时代,单靠传统的行政性、直线性的社会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脚步。掌握信息化、应用信息化,通过信息化建设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已俨然成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至为关键的一环。信息化建设是经济建设增长的“倍增器”,是发展方式转变和社会管理创新的“助推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要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因此,作为基层政府必须顺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潮流,把信息化建设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契入点和突破口,以人为本、强化服务、以群众满意为标准,通过用户体验、多渠道服务为群众日常生活提供便捷,为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提供信息化手段支撑,通过以用户为中心、以需求为牵引的应用创新,使群众切实参与并感受到社会管理创新带来的益处,从而自觉地成为社会管理的热心参与者、支持者、管理者和监督者,不断提升政府服务和管理效能,推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创新。

六、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加强党的领导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在这一社会管理格局中,党委领导是根本,政府负责是前提,社会协同是依托,公众参与是基础。党委领导主要体现在把握好社会管理的大方向,支持政府依法行政、管理社会事务,引导人民群众和

社会组织积极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及时研究社会管理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经验,推动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由此可见,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确保社会管理的正确方向,才能有效地整合各种社会管理资源,团结和凝聚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科学、有序、高效地进行社会管理创新。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党的领导,把社会管理创新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措施,作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治理工程,摆上更加突出位置,进一步解放思想,牢固树立“与时俱进”、“迎难而上”意识,不断深化改革,破解社会管理难题,努力实现社会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真正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县域特色的社会管理新路子。

总之,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推动发展构建和谐的能力和水平,激发了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干劲。下一步,我将结合实际,理清工作思路,解放思想,全面谋划,真抓实干,为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创新社会管理模式

创新社会管理模式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小河街道娑婆桥社区成立全市首个“和事佬”党支部

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区和谐稳定,我区小河街道党工委在娑婆桥社区成立全市首个“和事佬”党支部,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凝聚社会各方力量,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激发社会活力。

一、依托“和事佬”良好群众口碑,成立“和事佬”党支部。“和事佬”是调解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的热心人。小河街道派出所娑婆桥社区民警陈凯凯是杭州市十大金牌“和事佬”候选人,多年来尽心尽力为社区群众排忧解难、化解矛盾,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为发挥“和事佬”的示范效应和引领作用,带动社区更多的党员参与到维护社区和谐稳定的队伍,派出所联同娑婆桥社区、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警界41》栏目共建了彩虹娑婆“和事佬”党支部,由社区、派出所、司法所、居民党员共36人组成,通过“群众说事、干部理事、集中议事、及时办事、定期评事、督查访事”,倾听民意,解决民忧,凝聚民心,形成“五位一体,联动说事”制度,构建起畅通民意、解决民忧的新平台。

二、发挥“和事佬”党支部和谐先锋作用,推动基层社会管理创新发展。依托“和事佬”党支部政治优势,让共产党员在直接服务群众中体现先进性,增强荣誉感、自豪感,发挥好党员在引领服务群众、反映群众诉求、化解社会矛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和事佬”党支部公开做好邻里纠纷调解的承诺,制订矛盾纠纷民主评议制度,规范调解流程,专设接访热线,每月召开居民议事会,加强社区治安管理,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和事佬”党支部队伍建设,吸纳热心党员群众参与,实现“人民矛盾人民解、社区纠纷齐关心”,共建和谐文明社区。如娑婆桥社区正兴堂弄11幢2单元204室住户反映楼下在自家天井搭建简易房,并将晾衣架直接装在2楼阳台前,影响正常晾衣。两家住户因此争执不休,影响周围邻居生活。“和事佬”党支部的同志多次上门,现场了解情况,与当事双方沟通协调。最后,一楼住户自行拆除了简易房,同时和事佬”党支部的同志也积极帮助联系店家,帮助一楼住户在不影响二楼的情况下安装晾衣架,这样的解决方案得到了住户们的认同。

三、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凝聚基层社会管理新合力。在发挥好党组织社会管理核心作用的基础上,借助社会各方力量在社会管理中的协同、自治、自律、他律、互律作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努力形成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保障社会安定有序的合力。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社区热心党员群众是“和事佬”党支部的重要支持力量,在推动舆论正面引导和反面警示,协调各方力量推动社区和谐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如娑婆桥社区一家住二楼的居民反映卫生间外墙发霉、屋顶渗漏问题。“和事佬”党支部的同志接到居民反映后立即到现场查看情况,联系房屋急修中心,而急修中心认为渗漏可能为三楼污水总管引起,需要三楼住户自行将污水管包住部分拆除。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对此事进行跟踪报道,“和事佬”及时联系辖区施工单位帮助解决,热心党员群众又联系庭院改善施工单位对外墙重新粉刷,在各方的努力下,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

第五篇:创新社会管理模式 构建和谐平安社区[模版]

创新社会管理模式 构建和谐平安社区

——廉江市罗州街道办创建和谐平安社区的措施与成效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一些新的社会问题不断凸现。在居民住户中偷盗抢劫时有发生,罗州街道办利用网络资源“打造全天候在线办事处,创建和谐平安社区”,积极探索“街道——社区——网格点——邻居理事会”的“四轮联动”管理模式,一手抓发展经济,一手抓社会管理,取得经济社会发展双丰收。2011年,全年完成总产值85.64亿元,同比增长31.11%。其中工业总产值22.23亿元,同比增长34.56%;第三产业总产值63.41亿元,同比增长29.9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766万元,同比增长24.05%;三级库收入8064万元,同比增长22.7%。新增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8.62亿元,同比增长67.7%。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2010元,同比增长16.2%。2011年12月,罗州街道办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构建和谐平安社区的成功经验,受到了省委组织部、省维稳办的推介,成为引领湛江基层地区唯一的“一棵基层长青树”。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建立社区管理“三大平台”,增强党和政府管理服务的执行力。

罗州街道办针对辖区互联网覆盖广、网民多的特点,着力打造网络沟通平台,为群众表达诉求敞开方便之门。一是创建“罗州百姓论坛”平台,让群众诉求直通街道。论坛设有信访室、受理室、建言献策、网上

110、治安联防、罗州政务等6个专栏,这6个专栏包括 “我要投诉举报”、“我有话跟书记说”、“人口计生”等33个子专栏。同时,街道办的QQ与下辖9个社区的QQ连在一起挂在论坛上,每个QQ都有专门的受理员管理,工作人员通过帖子或QQ留言对群众的诉求及时处理上报街道。街道办相关责任人对群众的诉求进行接访、受理、调解等“一条龙”式办理。论坛开通以来,在网上受理各类案件136宗,办结128宗,办结率94%。

二是建立“罗州民情呼叫服务信息中心”平台,让街道信息直通群众。今年6月份起,罗州街道办与湛江移动公司携手合作,率先建立罗州民情呼叫服务信息平台,成为湛江地区首个利用信息化、网络化在日常工作中、突发事件来临时搭建起与群众及时联系和迅速指挥处置的网络信息系统,发挥了较大作用。开通以来,共发出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服务信息4次共6340多条,发出要求各类企业、商铺业主为员工购买养老保险信息1570多条,把所有网络综管员和邻居理事会长等纳入系统管理,通过网络智能指挥系统为服务对象提供高效快捷的服务。

三是建立“流动党员之家”平台,让党员意见直通组织。罗州街道办党工委现有300多名流动党员。为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和教育,罗州街道办利用已有的“罗州百姓论坛”网站,建立“网上党校”,开设“罗州党务”栏目,设置“党建动态”、“党务办理”、“流动党员之家”等版块。通过网络平台,推行重大决策网上征求流动党员意见、重大事项邀请流动党员听证、重大问题接受流动党员监督制度。流动党员可以向党组织提出工作意见和建议,有问题有困难可以随时在网上发帖,能当场解答的街道办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回复,不能当场解答的,争取在三个工作日内解决。

二、建立社区管理“三化”模式,增强社区居民参与公共事务的凝聚力。

(一)追求实效,实行网格化管理。罗州街道办大力推行网格化管理工作。2011年,罗州街道办成立了由街道党工委书记为组长,办事处主任及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罗州街道办“网格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和制定了创新社会管理网格化实施方案,以约4000名居民为一个管理网格,将街道9个社区划分成31个网格,建立网格党小组31个,设立127个邻居理事会,对网格中所有居民的家庭状况、计划生育、遵守法纪等进行调查,并登记造册,建立数据库,特别是把格内的“三留人员”(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同时,按照“党组织建在格上”的原则,推行“一网格+一党小组+邻居理事会”的工作模式,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网格党小组”三级党组织网格体系,确保每个网格都有党组织、每名党员都在网格中,既发挥党小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又发挥社会自治组织和群众主体的作用,从而实现服务群众从“一对多”向“多对多”转变,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

(二)讲求高效,实行信息化支撑。罗州街道办把加强与人民群众的有效沟通,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建立高效运作的管理服务平台作为落实科学发展、实现执政为民的基本前提,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先后建立了“罗州百姓论坛”平台、“罗州民情呼叫服务信息”平台(开设网格化管理呼叫指挥系统、安全应急救援系统、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系统)和各社区“流动党员之家”平台,把强大的网络信息平台连通到每一个社区、每一个网格,延伸到居民群众和外出流动党员家中,从而形成一个高效、快捷的管理和服务体系,有效地改变了基层组织的管理服务理念和方式。

(三)力求共建,倡导多元化参与。罗州街道办围绕打造“平安和谐网,优质服务网,环保绿色网,密切党群工程网”的目标,在每个网格配置管理员、治安员、调解员、司法员、监督员,广泛发动社区内的在职党员、离退休党员、流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党代表、人大代表、驻片民警、驻片工商和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各界人士等638名居民加入服务团队,构建了“街道——社区——网格点——邻居理事会”的四级服务网络,并组成专业服务团队,以网格党小组和党员为核心,开展了矛盾纠纷排查及调解、关爱行动服务、惠民工程服务、安全管理服务等四项特色服务活动,大力推进各项惠民工作与网格工作相融合,并探索创建各类特色网格品牌,全面及时回应群众要求,最大限度地解决居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三、建立社区管理“五项机制”,增强社区安定和谐发展的持久力。

机制创新是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关键。我们把构建新型社会管理制度体系作为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关键环节来抓,从源头治理、动态协调和应急处置三个层面,构建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的一整套制度体系,为创新社会管理提供健全完善的制度保障。

(一)建立“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完善群众诉求表达机制。通过建立“街道综治信访维稳中心、社区综治工作站、网格点、邻居理事会”四级地面平台和“罗州百姓论坛”、“民情呼叫服务信息中心”、“流动党员之家”三个网络平台,不断拓宽居民诉求渠道,教育和引导诉求方依法有序理性表达诉求,同时完善政务党务公开制度、民主决策制度,提高公众参与程度。

(二)建立“社区综治工作点”,完善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排查预警机制。针对所在辖区的重点工程、特殊群体、敏感时期的社会管理中的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罗州街道办组织专门人员办进行分析排查,建立信息报送网络,及时解决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仅2011年10月,排查矛盾纠纷12宗,调处完结的12宗;治安混乱地段及突出问题14家,已整治了13宗;安全隐患27起,发出整改通知书并已落实整改的25起。

(三)建立“邻居理事会”,完善社会矛盾调解机制。罗州街道办实行统一受理,对重大问题联合调处,一般问题按职责归口处理,涉法问题移司法机关处理,遇到纠纷问题通过邻居理事会流动动员和人民调解员灵活运用现场调解、庭式调解、巡回调解、上门调解、预约调解等方式,运用教育、对话、协商、谈判等方式解决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构建和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的大调解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了街道综治中心—综治工作站—网格点—邻居理事会的综合大调解作用,形成了社会管理合力,及时有效地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善于做到了“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

2011年,邻居理事会共受理各类矛盾纠纷69宗,调解办结69宗,调解成功率100%,较好地维护了社区的安定和谐,为罗州成为廉江市镇级经济发展龙头提供了坚强保障。

(四)建立“四个应急中队”,完善应急管理机制。罗州街道办先后建立由四个中队和应急办公室共165人组成的应急救援信息平台,制定了公共卫生、防洪防汛、道路交通、群体性事件、医疗纠纷等多个应急预案;健全完善突发事件监测预警机制、信息报告和信息共享机制、应急处置救援机制、社会动员和参与机制等,不断完善保障机制,让居民安居乐业。2011年,共妥善处置办结各类突发群体事件7宗,意外伤亡事故7宗,及时介入处理医疗纠纷8宗,没有一宗转化为上访事件。

(五)建立“五联五访”制度,完善党员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罗州街道办实行“党员联系户”民情联系服务制度, 积极实施网格“党员先锋行动”,开展实行“党员联系户”民情联系服务制度, 积极实施网格“党员先锋行动”,开展“五联五访”活动。即每个党员联系一名老干部或邻居理事长,每个党员联系一户困难户或低保户家庭,每个党员联系一名留守儿童或空巢老人,每个党员联系一名特困学生或劳释人员,每个党员联系一名致富能手或一间企业;做到有意外事故家庭必访,有重病人员家庭必访,有子女辍学家庭必访,有待业青年家庭必访,有吸毒人员家庭必访。真正做到“民情联系无遗漏,社区管理无盲点,为民服务无缝隙”,构建了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使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得以进一步发挥。

下载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积极创新社会管理着力构建和谐社会

    积极创新社会管理 着力构建和谐**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具......

    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基本现状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在新时期推动农村建设的战略决策,是实现全面小康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

    创新民政工作 构建和谐社会

    创新民政工作 构建和谐社会 张兴荣〔内容摘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要求民政工作确立新理念、拓展内涵、提升能......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构建农村和谐社会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构建农村和谐社会 高邮市龙虬镇 刘宏秀 我国是农村大国,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重点和难点问题。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一中、二中......

    城关镇创新社会管理模式

    凤台城关镇:实行“网格化”创新综治管理 [提要] 日前,凤台县城关镇在全镇内实行镇、社区、责任片三级综治“网格化”管理,旨在进一步提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水平,落实维稳综治各项......

    创新农村宅基地管理模式

    创新农村宅基地管理模式,重在规划与审批 农村流行一句话“农村工作两台戏,计划生育与土地”。这句话说明农村土地管理工作与被人们视为“天下第一难”计划生育具有难管的共性;......

    创新管理模式 构建和谐矿区

    创新管理模式 构建和谐矿区 二00七年六月十三日 创新管理模式构建和谐矿区 ●东曲矿 曹志强 建矿15年来,我矿的安全生产取得了可喜成绩,以“安全、健康、文明”为核心理念的......

    创新农村社保工作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工作汇报

    一、基本情况及现状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一个能够进行自我调节以维持其均衡的整体系统。它由社会保障责任承担者、社会保障对象、社会保障项目、社会保障形式等四大要素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