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着力构建“五三三”工作体系全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着力构建“五三三”工作体系
全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扎赉特旗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整合基层各方资源,着力构建社会管理“五抓”领导体系、“三线”工作体系、“三项”联动体系,初步形成了“五三三”社会管理创新大格局,促进了社会管理机制长效化,有效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一、构建社会管理大格局“五抓”领导体系
坚持整合各方资源,围绕基层社会建设中心任务,分块明确职责,建立部门联手、上下联动、城乡联建的基层领导体系。一是整合抓、抓整合。整合政法、纪检、组织、宣传、统战“五部门”资源,实行“基层社会管理整体推进”,分工负责,集中用力,统筹摆布重点任务,将社会管理工作“多条线”拧成“一股绳”,构建了整体推进格局。二是书记抓、抓书记。建立旗综治委例会制度,旗委书记、综治委主任每季度集中听取各部门整体推进工作情况,研究部署重点任务。建立抓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工作责任制,强化各苏木乡镇、嘎查村党组织书记责任,建立领导抓综治工作实绩档案,形成了旗、乡、村领导抓社会管理责任网络。三是联系抓、抓联系。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八个联系”活动,每名旗级领导负责帮助联系地区、部门完善发展措施,开展民情走访活动,指导基层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工作,把联系点建成社会管理创新示范点,形成点状分布、网状辐射的示范带。四是专项抓、抓专项。在各苏木乡镇、部门设立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配备专职工作人员,专项落实社会管理各项工作任务,实行“一列分解目标、一组工作班子、一套考核机制”推进措施,搭建了基层中坚工作网络。五是互动抓、抓互动。坚持以“机关+农村”、“机关+社区”、“企业+农村”为主要形式,深入开展旗直机关企事业单位与嘎
查村“双结对”、与社区“六联六共”活动,集聚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资源,构建了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合力加强社会管理的格局。
二、构建社会管理大格局“三线”工作体系
紧紧围绕“发展、稳定、富民”的工作主线,推进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工作,把工作成效体现到推动科学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群众增收上来,推动社会管理和经济发展双向互动。
(一)围绕发展抓社会管理,抓好社会管理促发展 一是开展“三争一创”活动,凝聚发展合力。大力开展争当红旗党组织、模范党组织书记、标兵党员,创建服务型党委、政府活动。实行嘎查村干部千分制目标管理考核,将社会管理作为嘎查村干部重要职责,推行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充分调动了工作积极性。实行农村党员“双线管理”,围绕发展产业、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等方面确定“底线”和“上线”标准,增强了党员先进性意识。深入开展创建服务型党委、政府活动,在乡、村、屯由上至下组建了“一中心、三岗、三员”服务网络,建立了服务群众责任体系,实现了群众有需求、干部有行动。
二是规范重大事项决策,推动科学发展。全面推行旗、乡“三重一大”事项民主决策,强化“三重一大”事项事前报备、事中监督、事后检查措施,全程建立决策纪实档案,严格进行失责查究。大力推行村级重大事务“五步法”,打破“村事干部定”的传统模式,充分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赢得了群众认可,凝聚了人心、民力。
三是推行限时办结制度,优化发展环境。在旗直机关、苏木乡镇站办所全面推行限时办结制度,对全旗行政审批和服务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减少环节和程序、缩短申报和批复时间,明确办结时限,制定出台了《限时办结制度考评细则》,对考核排名靠后的部门主要领导实行问责,推动了各职能部门文明、优质、高效服务,提高了行政效能和公共服务质量。
(二)围绕稳定抓社会管理,抓好社会管理构和谐
一是强化“三管一建”措施,创新社会管理。着力加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管理、信访工作规范管理、社会管理“项目化”管理,全面推进平安建设。制定出台了《扎赉特旗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意见》,建立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委员会,明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责任,将评估结果分为五个风险等级,实行分级审核、批准、实施。制定出台了《扎赉特旗信访工作管理办法》,坚持事权和责任相统一,推动公正司法、依法行政、依规操作,妥善化解矛盾纠纷,实行信访工作目标量化管理,采取减分制量化约束。确定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群防群治队伍建设、社会安全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建设等社会管理5类、14个重点项目,制定了社会管理项目书,推行“项目化”管理。全面推进平安乡镇、平安嘎查村、平安家庭等八项平安创建工作,深入开展了“邻里守望”、“法官进社区、诉讼零距离”、“爱心黄丝带” 等载体活动,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实行“一网多格、一格多员”,将人、地、物、事、组织全部纳入网格,建立“网格管理员”队伍,推动管理职能和力量下沉,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二是推行“三位一体”调解,妥善化解矛盾。整合公安、司法、综治、维稳、信访、人民法庭等基层维稳资源,成立了苏木乡镇社会管理服务中心,社区、规模以上企业、嘎查村成立了社会管理服务站,依托社会管理服务中心、服务站,建立了以人民调解为基础,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三位一体”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体系,实行嘎查村服务站→基层站办所(社会管理服务中心)→苏木乡镇社会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党政一把手)→信访和诉讼程序的“四层级”调解工作流程,层层化解矛盾,逐级审核调解意见,最终调解不成的由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引导当事人走正常的信访和诉讼程序,实行领导包案、全程督案、限期结案,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三是加强“三资一章”管理,从源头预防矛盾。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和村委会公章“三资一章”管理,全面推行嘎查村“三资”“四段式”管理,摸清农村“三资”
底数,成立乡镇“三资”代管中心,严格执行“先理财、后审批、再记账”“倒置式”民主理财制度,村委会公章由嘎查村书记和乡勤廉督导员实行“双监管”,有效提高了村务运行透明度。
(三)围绕富民抓社会管理,抓好社会管理惠民生 一是党建引领,产业富民。大力推行“党组织+产业合作社”模式,采取在嘎查村党组织上建立产业合作社,在产业合作社、产业园区、龙头企业上组建党支部等形式,建立了“苏木乡镇党委→嘎查村党组织→产业合作社→党员→群众”的网络化产业培育体系,整合产业发展要素,组织土地、草牧场规范化流转,促进农牧业集约经营,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二是组织推动,转移农民。坚持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三个集中”导向,强化各苏木乡镇、嘎查村建设输出基地、培育中介组织、组织技能培训、打造劳务品牌“四项职能”,推动劳务输出向有组织、稳定性输出转变,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农民自主流动的劳动力和人口转移就业机制,加快了城乡统筹发展步伐。
三是南北协作,帮扶农民。坚持“量力而行、务求实效”原则,选派南部地区种养大户到北部贫困民族地区开展示范生产经营,实行南北协作苏木乡镇联动、嘎查村联接、南部大户与北部农户联合、嘎查村干部互挂“三联互挂”机制,选好示范户、调好协作田、开好观摩会,带动北部农民转变生产方式、增加收入,加深了南北友谊和民族团结。
三、构建社会管理大格局“三项”联动体系
统筹发挥“宣传引导、统战联合、嘎查村党组织书记牵动”作用,融入基层社会管理工作主线,形成联动效应、聚合效应,提升基层社会管理水平。
(一)以“三建一树”工作为抓手,发挥思想舆论导向作用。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思想文化建设、文明平安村屯建设、树立正确舆论导向“三建一树”工作,搭建“扎赉特大讲堂”、“乡村小课堂”双层学习宣讲平台,大力弘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干部群众精神力量,全面加强社会管理舆论宣传,营造社会管理与经济双向互动舆论导向,形成健康、向上的发展氛围。
(二)以“三培一带”为重点,发挥统一战线联合作用。深入开展培树民族团结进步典型、培养优秀党外干部、培育非公企业家队伍、“一企带一村”“三培一带”工作,积极发挥统一战线优势,凝聚多方面力量,共同提升社会管理效果,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四进”和争创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乡镇、村(社区)、单位和个人“四争创”活动,巩固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
(三)以争创“双十佳”嘎查村书记为载体,发挥牵动基层社会管理的纽带作用。深入开展争创“双十佳”嘎查村书记活动,围绕嘎查村党组织书记发挥“领头雁”作用和自身建设,明确了“双十佳”争创标准,对评选上的“双十佳”嘎查村党组织书记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政治待遇,把嘎查村党组织书记队伍打造成引领农村发展、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带动农民增收的中坚力量。
第二篇:积极创新社会管理着力构建和谐社会
积极创新社会管理 着力构建和谐**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今年2月,中央专门就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前不久,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再次强调要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指明了工作重点和着力方向。通过这几天的学习培训,结合武功实际,我认为构建和谐武功,加强社会管理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以人为本,优化资源整合,创建社会管理新格局 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要时刻牢记人民利益至上理念,坚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政机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和检验工作的根本标准,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切实做好服务群众的各项工作,强化服务意识、严格、公正、文明,满腔热情真诚服务,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着力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有效整合资源,努力创建服务群众工作的新平台,提高服务群众的工作水平和实际效果。
二、着力完善机制,强化服务意识,努力维护群众切身利益
坚持源头治理,着力完善体制机制。体制机制管源头、管长远。我们坚持关口前移,把体制机制建设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根本性建设,从源头上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建立健全长期有效的信访工作机制,拓宽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及时解决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部门的大力配合下使我县信访形势稳步好转。努力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使武功的舆论环境持续优化,武功形象全面提升。
坚持服务为先,着力做好重点人群管理。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实现由防范、控制型管理向人性化、服务型管理转变。优化流动人口及特殊人群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努力加强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归属感和幸福感。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至关重要。
坚持重心下移,着力打牢基层基础。社会管理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近年来,我们不断强化基层导向,坚持抓基层打基础,积极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基层管理。着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坚持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并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促进公益性、社区性社会组织发展,引导它们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工作。
三、加强法制管理,完善安全体系,构建平安和谐县城
要树立依法管理、综合施策的理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全党全国致力于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牢固树立依法管理的理念,加强社会管理领域立法、执法工作,使各项社会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要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坚持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真正依法调整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查处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要大力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在全社会树立依法办事、守法光荣的风尚,引导群众理性合法表达利益诉求。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都要共同遵守的强制性行为规范,对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坚决依法处理。同时,要综合运用经济调节、行政管理、道德约束、心理疏导、舆论引导等手段,规范社会行为,调节利益关系,减少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特别是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很好地传承,使其在社会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群众工作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动员组织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新途径新办法,真正把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和加强教育引导融入到社会管理中。要顺应社会信息化的新形势,把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有效手段,提升社会管理信息化水平。
四、坚持群众路线,加强教育引导,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是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的根本性、基础性环节。基层党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承担着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直接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引导群众的重大责任。动员组织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直接去做群众工作,是团结群众、凝聚人心、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最有效的途径和办法。基层党员处在群众工作的第一线。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我们要下定决心,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群众谋利益的战斗堡垒。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共产党员在直接服务群众中体现先进性,增强荣誉感、自豪感,发挥好在引领服务群众、反映群众诉求、化解社会矛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要把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组织起来,把工青妇等群众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组织起来,把各方面社会工作者及志愿者组织起来,去做直接服务群众的工作,不断增强党的威信,提高党的凝聚力。
坚持教育引导,着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和谐、民生的改善,都离不开思想道德的支撑和保障。我们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党员、教育群众,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组织开展千名理论工作者下基层、万名党员巡回宣讲、社科知识大普及、人文讲坛等活动,推动了党的创新理论学在基层、用在基层,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更加巩固。大力弘扬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 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提倡修身律己、尊老爱幼、勤勉做事、平实做人。大力开展网吧网络、荧屏声频、校园周边环境等专项整治,深入推进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活动,社会文化环境进一步优化。坚持为民惠民、共建共享,文明创建向纵深推进。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和魂,滋养人们的心灵,对修身立德具有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我们充分发挥武功人文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步伐,强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弘扬武功精神。
经过这些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已经初步走出一条具有武功特色的社会管理路子,呈现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秩序和谐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人民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的良好局面。我们感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工程,切实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努力以民生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必须从源头上根本上基础上解决问题、减少矛盾,把工作重心从治标转向治本,从事后救急转向源头治理,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制度建设,推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不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有效性;必须坚持多方参与、共同治理,在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种社会力量的协同自治作用,激发广大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努力做到社会管理人人参与、和谐社会人人共享;必须加强虚拟社会管 理,主动占领网络阵地,积极培育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引导广大网民成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者、促进者、维护者;必须强化基层基础工作,把更多的财力、物力投向基层,把更多的人才、技术引向基层,努力夯实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础工作,为社会管理奠定坚实基础;必须强化制度保障,在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强化虚拟社会管理、完善社会诚信体系、健全公共安全体系特别是食品安全管理等方面,加强相关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不断提升社会管理法治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当前,武功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跃上新的平台,正处于大有可为的黄金发展期,同时也处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凸显期,社会建设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社会管理的难度不断加大,促进社会和谐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要认真贯彻中央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今年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把社会管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臵,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加强政策制定,加强工作部署,加强任务落实,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为推进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大业创造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三篇:着力构筑“三大体系”全面推进社会保障工作
着力构筑“三大体系”全面推进社会保
障工作
着力构筑“三大体系”全面推进社会保障工作2007-02-06 12:27:0
1社会保障工作牵动千家万户,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今年以来,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把做好社会保障工作作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切入点和落脚点,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调节器”和“安全阀”,统筹规划,重点突破,着力构建就业、保险和救助“三大体系”,初步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社会保障新格局,有效地维护了群众利益,促进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落实“四个一批”,构建渠道畅通的就业体系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最好的社会保障。没有就业岗位的增加,没有充分就业,就谈不上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为此,我们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多方帮扶,分类推进”的思路,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开辟就业空间,增加就业岗位,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充分就业。一是发展经济增加岗位,吸纳吸收一批。把发展经济作为解决就业再就业的根本途径,坚持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并举,通过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积极发展民营经济、培强搞活现有工业、加快繁荣第三产业等措施,在加快经济发展中促进就业,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有效地聚集和吸纳了从业人员。全区新开发就业岗位多个,新增就业余人。二是动员企业预留岗位,妥善安置一批。要求各类企业在新招员工时,留出一定比例的岗位,优先招用下岗、失业人员。全区先后有多家企业录用下岗、失业人员人,其中“”人员人。三是专门机构介绍岗位,市场就业一批。充分发挥职业介绍机构 的作用,强化求职需求和岗位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发布,加快建设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并定期举办专场招聘会,为劳动供需双方提供了交流选择的平台。同时,注重发挥乡镇街道劳动保障机构的作用,挖掘辖区就业岗位,登门为就业困难家庭送信息、送岗位,组织其从事家政服务、社区保洁、劳务输出等,促进市场就业人。四是加强扶持开辟岗位,自谋职业一批。从工商税务登记、收费减免、小额贷款等方面,制定出台了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大中专毕业生、科技人员、复转军人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特别是对有自主创业意向的下岗、失业职工,组织有关部门帮助搞好项目论证、场地选择、手续办理,并注重面向市场、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开展“个性化培训”,增强其就业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今年以来,共举办了期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培训班,培训学员多人,现已有人创办了小企业或办起了个体经营门店。
二、坚持“四抓并举”,构建纵横到位的保险体系
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今年以来,我们以建立健全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为重点,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着力构建横到边、纵到底、覆盖广的社会保险体系,有效地提高了社会保障能力。一是扩大养老保险。按照以扩求保、以保促扩的要求,在进一步规范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同时,突出抓了非公有制企业和新办企业、新招职工以及农民群众的参保工作。特别是对失地农民,采取政府、集体和个人按一定比例分别负担的办法,积极引导其加入养老保险,有效地保障了失地农民的生活问题。到目前,全区机关事业单位实现了养老保险全覆盖;各类企业参保率达到;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处乡镇、街道的投保启动面达到。在稳步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的同时,着力在稳定人数、加强征缴、完善制度上下功夫,提高养老
保险参保人数巩固率和基金征缴率,有效地巩固了扩面成果。二是延伸医疗保险。适应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新形势,进一步规范了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支付和管理,并采取灵活的缴费方式和缴费比例,积极把有能力缴费的企业纳入医疗保险范围,使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由机关事业单位延伸到了企业。目前,全区已有家企业参加了医疗保险。全面启动了新的医疗保险磁卡系统,不仅方便了参保人员就医购药,而且为今后医疗保险扩面工作打下了基础。为切实解决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患大病无钱医治的问题,在机关事业单位中探索建立了大病医疗统筹制度,进一步保证了干部职工的基本医疗。三是完善失业保险。按照下岗与失业并轨的要求,调整工作重心,明确工作思路,及时做好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与失业保险并轨工作。在此基础上,积极健全失业保险预警预测制度,加强对失业人员的管理,并不断加大失业保险费的征缴和清欠力度,确保了失业人员按时足额领取失业保险金。今年以来,全区共有人享受了失业保险,累计发放失业金万元。四是健全工伤、生育保险。按照上级的一系列指示精神,认真贯彻《工伤保险条例》,加快推进工伤保险制度建设和组织机构建设,切实落实工伤保险待遇,保证了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今年以来共收缴工伤保险费万元,为名工伤职工支付工伤待遇万元。积极抓好生育保险的组织实施工作,进一步完善生育保险费用的计算办法,严格掌握支付范围和支付标准,加强对定点医院的监管,今年以来共收缴生育保险费万元,为名生育女职工支付生育保险待遇万元。
下一页
第四篇: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食品安全管理创新工作进展情况
食安办
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开展以来,我市食品安全监督工作,在经贸、农海、质监、工商、卫生、教育等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上级“三定”规定,明确各相关部门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调整、充实执法机构和人员,修订和完善《南安市食品安全职责和工作制度》、保障编制和经费。同时,明确各部门食品安全工作协调机构和专管人员,深入推进全市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和创新全市食品安全工作机制。
二、持续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为进一步推进我市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深入开展,推动全市食品安全工作再上新的台阶。2012年2月,市食安办制定了《南安市2012年食品安全工作专项行动计划表》,布署了专项整治统一的行动时间、内容、重点整治范围及责任单位、具体要求,突出对乳制品、食用油、肉制品、水产品、酒类等重点品种的日常监管,突出对问题乳粉、地沟油、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重点违规违法行为的查处。严厉打击违法生产经营及使用行为,至2012年2月底,在专项整治期间,卫生局共检查餐饮单位1350多家次,出
1动卫生监督执法人员780多人次,发出卫生监督意见书176多份。有效规范我市食品生产经营秩序,维护了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
三、加强农产品安全检测体系建设
1、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项目建设工作。2011年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项目被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列为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项目,目前我市已完成项目规划、设计,初步设计方案已报省农业厅评审。下一阶段我市将按评审确定方案开展县级农产品质检站新项目建设工作。
2、加快检测能力建设。2011年省财政厅、农业厅为我市配置流动监测车和快速检测设备,为我市11家蔬菜生产基地配置蔬菜快速检测仪,有力提高对蔬菜质量安全的监管能力,切实保障我市蔬菜质量安全水平。
3、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根据省农业厅开展2012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工作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蔬菜、家禽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例行监测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2次例行监测,从监测结果看,农产品质量整体稳定提升。蔬菜检测37种农药,抽样120个合格率87.8%;生猪尿样检测盐酸克伦特罗和莱克多巴胺,盐酸克伦特罗(瘦肉精)合格率100%,莱克多巴胺合格率100%。
四、加快推进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
为切实提高食品销售店守法诚信经营,引导自觉守法经营,在全市形成规范有序的食品安全氛围,工商部门在辖区
内评选128家“诚信示范店”,切实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并在全市广泛推广,加快了推进食品诚信体系建设
五、完善应急预案掌握应急要领
认真总结近年来多起食品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吸取经验教训,进一步修订应急处置工作程序,强化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更加明确各部门在应急工作中的职责分工和工作步骤,增强应急处置规定的可操作性,提高应急指挥、协调和反应的工作效率,使各部门能够迅速掌握应急处置工作程序的要领,能够在第一时间内查控问题食品,降低风险。
六、食品安全宣传氛围有新提升
积极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群众性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如食品安全“三进”(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宣传周”“知识问答”等活动,广泛宣传创建食品安全的重要意义,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和社会氛围。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在我国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做为基层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部门,我们体会到,只有在忠实履行职责的同时,及时掌握食品生产、流通、餐饮环节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科学创新的理念找到新路子、新方法,才能搞好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保证一方百姓饮食安全。
第五篇:构建区域化统战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构建区域化统战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始终关注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对经济、政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的严峻挑战。因此,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从经济与政治领域延伸到了社会领域。当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也是今后一段时间我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把握的工作重点。统一战线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各界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能够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参与和服务社会管理创新,为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提供独特的力量支持。近几年来,我区统战工作积极构建区域化统战大格局,始终着眼发展了的实践,不断探索统一战线服务社会管理创新的新思路、新举措,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区域化统战产生的背景
1、主动融入区域化党建的需要。
我区是浙江省对外开放实践最早、国家级开发区最为集中的区域。2010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548亿元,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3247美元,列全市第一。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先发地区,在区域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较早地遇到社会治理的瓶颈。比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社会组织和团体大量涌现,试图参与公共事务管理、影响政治决策;随着工业园区向农村的拓展,加快了城市化的节奏,城市社区、农村社区、企业、社团、本地人口、外来人口相互交织,各种利益需求各异,社会矛盾凸显,社会的有序性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单位制度的衰微,基层党组织的社会动员功能、行政功能出现灵敏度下降、应对乏力的状况,这些新情况对传统党建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为突破基层党建侧重于党内循环的局限性,北仑区委在原有党建工作“三级联动”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区域化党建建设,有效实现了基层党组织对区域范围内各种社会力量的整合,为地方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政治核心作用,团结和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共创和谐社会,走出了一条新路,受到了中央和省市的高度评价。统战工作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适应区域党建工作的新布局,在主动融入的同时,结合实际、发挥优势,全面提升统战工作科学化水平。
2、统一战线自身创新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的历史新变化,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统一战线的范围也相应的被扩大到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联盟,统一战线的成员也扩大到12个方面。因此,针对统一战线成员类别、数量、层次的不断扩大、统战成员社会性显著、流动性大的变化,统战工作的创新必须坚持重心下移,面向社会、面向基层的要求,积极构建大统战的工作机制。近几年来,我们逐步加大社区统战的工作力度,自觉加强统筹城乡统战工作,努力使统一战线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一线,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好地发挥了凝心聚力的作用。但在实践中,依然存在统战对象覆盖难、资源统筹利用难、成员作用发挥难等问题,统一战线的创新迫切需要重新构建新的工作平台。区域化统战的产生,彻底改变了以往以条为主、以单位为主、以上层为主、以政党为主的工作格局,转而形成条块结合,以块为主;依托单位、着眼社会;巩固上层、拓展基层的新的工作格局,从而赋予统战工作更宽广的视野、更宽阔的平台、更宽大的空间。
3、更好地服务社会管理创新的需要。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既给统一战线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为统一战线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源泉和创新空间。从我区改革开放的实践看,目前社会管理创新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一是基层社会形态快速变化给社会管理带来了盲区。25年的发展经过,全区90%以上的行政村涉及开发建设,90%以上的劳动力转移到城镇二三产业就业,城市化率达到70%。近900家规模以上企业以及数千家中小企业落户,53万外来人口涌入,使得社会基层出现了村、居、企交织分布以及本地城市居民、农村居民、外来人口混合居住的社会形态。传统的村、社区社会管理压力激增,基层社会出现了管理的盲区。二是基层社会组织发育不全影响了政府管理的效能。在人员流动和社会成员就业形式多样化的趋势中,“单位人”快速转变为“社会人”,单位组织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弱化。由于缺乏完善的基层社会管理网络,基层政府不得不在社会管理中直接与分散的“社会人”打交道,这不但增加了政府管理社会的成本,弱化了政府的管理效能,也使政府在许多场合不得不直接成为社会成员的对立面,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威信。三是多元化利益群体的出现给基层利益整合提出了要求。经济社会的发展,催生了大量基于利益分化的各种社会组织和群体,出现了多元化的利益诉求。就北仑而言,这类诉求一般由于开发建设、环境污染、社会治安、公共服务以及文明素质等问题引起,出现在村(居)企之间以及本地人和外地人之间。由于缺少有效的协商平台,这类矛盾很容易激化,甚至形成群体性事件,或者使基层政府成为各方指责的对象。这些问题即是党委政府在社会管理中所面临的挑战,也是统一战线发挥好整合、协调、辐射、融通等作用,服务社会管理创新的工作着力点。区域化统战从总体上而言,突出三大工作着力点,其一,着力解决了对各阶层统战成员的全覆盖管理;其二,着力畅通了与统战成员密切联系的渠道;其三,着力搭建了让统战成员广泛参与社会管理的平台。从自身工作属性出发,最大限度地把“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要求落到实处,从而使统战工作在服务社会管理创新上更加大有作为。
二、区域化统战工作的创新
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与传统统战工作相比,区域化统战着力突出三新:
1、组建新的工作组织网络。
从点、面、线入手,重新设置统一战线组织网络。一是着眼于面,建立统战工作片区。根据现有城市社区、工业园区、中心村、农村中心集聚点布局,综合分析历史文化、人员走向、基础设施、管理幅度等因素,将一个乡镇(街道)划分成若干个管理区域,确立为统战工作片区,并将此片区内医院、学校、机关、企业等各类单位的统战对象纳入管理范围。目前,全区已建立城市社区、城郊社区、农村新社区、工业园区等四大类80个统战工作片区。二是着眼于线,建立三级统战网络。在区级成立全区统一战线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在乡镇(街道)成立统战工作领导小组;在片区成立统战工作协调小组,下设统战工作室。三是着眼于点,在各片区建立各类统一战线联谊会。在已有工作范围内,延伸工作手臂,积极引导、培育各类新经济组织和社会团体,成熟一个,纳入一个。目前,各片区均已组建民主党派、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少数民族人士、宗教人士、“三胞”眷属等联谊会。并从统一战线工作出发,引导、培育新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新的统战组织网络的构建,不仅确保统一战线在地域范围、统战对象的全覆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统战格局,也使一区一品的统战工作特色更加突出,统战资源的统筹利用更加有效,统战对象的互动更加紧密,统战工作为社会管理创新服务的力量更加集中。
2、形成新的工作运行机制。
一是建立起统战工作室主导区域统战发展的工作机制。统战工作室主要领导由区域党组织主要领导兼任,下设专职统战干事,全面负责本区域内的统战工作,工作室下设各个工作组,联系区域内各个统战成员单位,通过推行统战工作月度例会、统战成员分片联系、统战情况通报、统战成员学习等制度,指导协调区域内各组开展工作。如,小港街道河塘社区统战工作室于去年7月成立,根据区域内统战成员的组成结构,下设侨台留工作组、民族宗教工作组、校企工作组,由三名社工联系三组工作,吸纳社会力量及共建单位负责人担任三组组长。其中,校企工作组成立以来,借助枫林装配产业基地,着力搭建校企互动平台,推动校企对接,推进企业开展“义行天下”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此基础上,全区各工作室依托“和谐共建理事会”配套建立了三项具体协商制度:(1)信息收集制度。工作室设计制作《走访日记》,开展大走访活动,及时了解掌握统战成员的发展变化和服务需求。(2)定期协商制度。与各统战成员单位就区域发展所要解决的问题、区域内职工利益的工资、区域统战资源的共享等事项交换意见。(3)主动调节制度。对企业劳资问题,承担起协调责任,做好稳定工作,保证企业正常生产,并代表员工与企业管理层协商会谈。通过上述制度的落实,提高了统战工作室在统战成员中的影响力,将工作渗透到区域内各个层面。
二是建立起统战成员共建共享、和谐自治的工作机制。统一战线成员分布在社会各个方面,特别是各领域代表人士有较高的社会威望和影响,在参与和配合社会管理中,能够对所联系群众有较好的示范效应,对社会成员产生积极影响。随着基层民主的兴起,我们按照“精神文明共创、区域事务共管、区域稳定共保“的工作目标,积极为统战成员参与区域自治搭建平台和渠道,同时引导统战成员以各种方式为社会管理服务,实现互动双赢。区域化统战工作依托区域党组织组建的“区域和谐共建理事会”,将统战成员中有较高社会威望和影响的代表人士,推荐成为“区域和谐共建理事会”的常务理事和理事,通过定期例会和重大事项专项研讨会等形式,共同协商解决区域内的各类矛盾和问题,使之成为统战成员参与社会管理的知情平台、交流平台、信息平台、活动平台和问政平台。目前统战成员在各“区域和谐共建理事会”中已成为促进区域自治管理的重要力量。2010年,全区和谐共建理事会共处理区域内各类事务7600多件,提出社会管理建议480余条。各街道、乡镇协调落实各区域协商议事会提出的各类社会问题1600余个。另有20余项通过“两代表一委员”等途径进入政府行政领域。多元化社会矛盾调处体系、动态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新型化现代城市管理体系等多种体系通过协商议事会平台发挥作用,各社区矛盾纠纷发生率同比下降34%,矛盾纠纷调解率达到98%,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到95%,群体性事件发生率不断下降,在全区开发建设中未发生一起跨区域的群体性事件,实现了基层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是建立起各类群团组织围绕中心发挥作用的工作机制。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开始出现了自主化、个体化的发展,为了维系自身的利益,实现个体与社会的自身价值,各类民间组织、社会组织、新经济组织大量出现。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做好新组织、新群体的统战工作,增强政府与群团的协作关系,是统一战线服务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课题。区域化统战工作,立足区域实情,针对性的做好主动组建和引导纳入两方面的工作,使各类群团围绕中心发挥正面的积极作用。例如,高塘社区面对外来人口多处本地人口三倍的现状,统战工作室出面牵头组建“新高塘人管理委员会”,作为外来人员利益诉求和参与社区管理的平台,化解新老居民矛盾。并协调区域内企业出资成立“高塘医疗服务中心”,专门为“新高塘人”办理2500份医疗保障卡,成立外来人员子女助学基金,受助家庭90多户。大港社区针对区域内企业多的特点,成立“企业联合会”和企业服务中心,成立2年以来,共有106家非公企业和290名外企高管管理技术人员志愿加入。已为企业解决各类问题200余个,成功协调劳资纠纷30余起,在金融危机中,区域内各企业无一例辞退员工事件发生。又如柴桥街道紫石社区已组建的花木经纪人和大棚果蔬两大影响较大的区域性产业协会,统战组织将其主要成员吸纳为统战成员,并通过政策优惠、资金扶持等方式帮助协会发展壮大,引导协会服务农户。各类统战组织的有效组建和主动纳入,激发了统战人士服务区域和谐发展的意识,也进一步凸显了统战工作在社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目前,全区由统战部门组建和纳入的社会团体在社区治安调解、社会保障、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科普教育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承担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为群众提供了方便,也为政府“廋”了身。
3、实现新的工作方式转变。
一是从单纯依靠政策手段,转向政策、法律、经济、文化手段并举。社会转型期,统战工作的政策优势将逐渐消褪,行政手段越趋弱化,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文化手段在统战工作中的作用进一步凸显。我们在推进区域化统战工作中,着力实现这一工作方式的转变,在各个统战片区大力加强统战文化建设,发挥统战文化凝聚人、服务人的优势,提升文化在统战工作中春风化雨的功能。全区已连续3年组织非公企业“企业之歌”演唱会,各区域纷纷组建了百姓艺术团、俏花旦越剧团、红舞娘舞蹈队、和之声演唱团等文娱团队,组织开展书画、摄影、文娱演出等活动,在文化活动中宣传民族宗教政策、统战理论,与宣传教育于文化之中,营造了良好的良好的社会氛围。如,霞浦新浦社区与区域内的大企业共同组建临港工业艺术团,连续五年与企业共同组办大型广场文艺晚会,深受企业与居民的好评。同时,各区域以入室(统战工作室)、入区(住宅小区、厂区、校区)入楼、入户为抓手,大力加强统战阵地建设。如,九峰山社区专门打造宗教文化、民族文化、统战理论、民俗文化、乡风文明五大类9项统战文化景观群,形成一村一特色的统战宣传阵地。高河塘社区与区域内海天、东方等民营企业联动,筹资10万建造民营企业发展之路广场宣传橱窗。
二是从单纯依靠行政力量转向行政、社会化手段并举。当前,统战社会化趋势越演越烈,特别在基层,只有充分发挥社区、社团、社工、互联网等工作载体的作用,发动统战成员作统战工作,是统一战线参与社会管理的必然要求和合理选择。我们在区域化统战推进过程中,十分注重统战志愿者队伍建设,发挥他们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大碶街道九峰山社区将39位德高望重、热心公益事业的统战成员推选出来,成立社区“老娘舅”理事会,协调关系、化解矛盾、沟通思想、促进和谐,成为基层最草根的统战宣传员。目前,各个统战片区基本已经构建“社区、社团、社工”三社两栋工作模式。在社会矛盾突发的民族宗教领域,我们强化“1+9+n ”的社团模式建设,一个区级少数民族联谊会,9个乡镇(街道)少数民族联谊小组,n个社区、企业、、学校少数民族社团组织和多个基层少数民族联系点,实现少数民族社团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目标。在实践工作中,有点统战片区已经非常注重互联网对统战工作的促进和影响。如,霞浦街道着力建设“霞浦和谐统战网”,有的社区建立统战成员qq群,进一步加强了与统战成员的联系,使许多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是从管理为主,转向管理、服务并举。社会管理核心是人的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就是要跟家突出对管理对象的服务,与管理与服务之中。围绕区域化统战,我们在加强和创新服务意识和服务手段中呈现三个特点:其一,以送温暖方式,开展单项服务。如各个社区成立统战成员“自家人”服务连锁站,文统战对象服务开设绿色通道。建立和谐共建基金,组建志愿者切实为困难的侨眷侨属、少数民族群众提供爱心帮扶、志愿服务。其二,以反哺为入手,开展双向服务。发挥统战成员经济实力强,社会交往资源丰富的优势,鼓励和引导他们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积极反哺社会公益事业,各区域相继开展“一企帮一村,多企业帮一村”活动,激发企业参与社会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如申州国际,力隆机电等多家非公企业捐资3030万元支持九峰山区域新农村建设,高标准建设了多功能社区文化广场。新阶层人士顾晓隆捐资500万元与和鸽村结对帮扶;侨胞江兴浩每年25万原连续二十年支持城湾村建设,谱写了一曲统一战线,围绕中心,服务经济,发挥优势,反哺社会的新篇章。同时,各区域以“亲商、爱商、富商”为宗旨,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各类问题,优化区域投资环境,如蔚斗社区侨台联秘书长李秀英定期深入企业详细记载《辖区内企业反馈意见摘要》,对所涉及问题及时提交区域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使各类问题都得到圆满解决。其三,以议事会为平台,开展联动服务。依托区域和谐共建理事会,集中民情民智,营造各方关注参与区域事务的良好氛围。如百合社区和谐共建理事会成立以来,各成员单位献计献策,出钱出力有效整治了工业片区招商引资的环境,协调各企业共同组建的工业园区巡逻队改善了治安状况。芙蓉社区和谐共建理事会牵线搭桥由吉利公司出资建立吉利新蕾幼儿园,满足区域统战成员子女学前教育的需求。
三、北仑区域化统战工作创新的意义与启示
1、意义
一是区域化统战为基层统战工作发挥作用提供了崭新平台。统战工作通过这一载体合情合理合法地把各项工作延伸到各个单位和各个群体中。在区域化统战的系统内部,上面依赖区域“和谐共建理事会”,中间依托区域统战工作室,下面依附各类统战群团组织,既体现了基层党组织对统战工作的意志和领导作用,又体现了统战组织独立自主发挥优势的能动性,也充分激发了各类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反映了各方的利益要求,消除了各方利益和意志的要求,在推进区域管理向区域治理的模式转变上,更浩地发挥了统战工作应有的作用。
二是突破了统战工作在统战内循环的思维框框。长期以来,统战工作的工作重点在固有的统战对象和政治领域中。随着统战内部结构的变化,和在党委政府赋予统战更高厚望的时代背景下,统战工作必须自觉的实现工作内涵和外延的拓展、延伸。区域化统战始终着眼于“大统战”格局的构建,将统战工作事务与社会共建结合起来,将统战组织的自身建设与发挥基层社会组织的执政基础作用有机结合起来,使统战工作从原有单一的政治领域拓展到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各个方面,从原有的工作领域拓展到社会管理的各个层面,使新时期的统战工作更好地贴近中心,在服务党委、政府的工作大局中更有效的发挥凝心聚力的作用和优势。
三是为促进统战工作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开辟了一条新路径。基层区域的社会和谐是整个社会和谐的基础。虽然基层区域的社会管理主要依赖于基层政权强大的行政功能,但是基层政权的能量毕竟不是无限的。在基层尤其是城市化过程中的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其社会复杂性前所未有,许多新问题、新矛盾仅仅依靠政权的行政功能无法得以妥善解决。区域化统战的一项重要功能就在于它能有效地弥补基层政权行政功能的不足。利益各方在基层党组织的支持下,在各统战组织的协同下,在广大统战成员的参与下,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协商,比较容易体现“高贵”的宽容,比较容易互相妥协、退让。在此基础上达成的共识,与以行政命令下达的“判决”相比较,更容易落实解决,且不留后遗症。
2、启示
一是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发挥统战部门协调各方的作用,是基层统战工作发展的重要方向。随着市场化、社会多元化和民主化进程的发展,统战工作尤其是基层统战工作应围绕加强党的领导这一中心环节,积极探索新路径、新形式,超越过度依赖政权力量展现政治领导力的传统方式,以民主的方式展现基层党的政治影响力,进而保证贯彻和坚持协调各方的原则,加强对各类社会组织的联系,引领各方力量共建和谐社会。
二是基层统战工作应着力于将统战工作内事务与社会管理创新有机的结合起来统筹考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基层统战工作应着力于将统战内事务与社会管理创新有机的结合起来统筹考虑,要坚持照顾同盟者利益的要求,更多的考虑和照顾到党外各方的意志诉求和利益要求,更好地动员和激励企业、各类民间社会组织和广大居民的积极性,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推动统战工作向社会各领域的纵深地带发展。
三是基层统战工作应因地制宜,与本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正如我们在全区推广区域化统战实践经验那样,各统战工作室都会依据本片区的实际情况,组建不同类型的统战组织,确定自己的工作重点,筹措相应的活动经费。我们认为,创新工作应抓住本质,应与本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