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 学校发展专栏 吕琢 汉寿二中打造庄严学府 建设和谐校园

时间:2019-05-14 21:56: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教育报 学校发展专栏 吕琢 汉寿二中打造庄严学府 建设和谐校园》,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教育报 学校发展专栏 吕琢 汉寿二中打造庄严学府 建设和谐校园》。

第一篇:中国教育报 学校发展专栏 吕琢 汉寿二中打造庄严学府 建设和谐校园

中国教育报 学校发展专栏 吕琢 湖南汉寿二中打造庄严学府 建设和谐校园

我蕴酿了一个多月,反复也构思了很久,想写一篇关于二中进几年的变化与发展的文稿,今天正值我休息,于是就坐电脑前写了这个标题。写了这篇文稿,由于打字速度很慢,我用手敲打键盘,花了整整四个多小时,我写的这些内容并不能体现汉寿二中近几年发展的全部,只是发展的一点点,因为我个人视角粗肤浅,请编辑老师斧正,请二中人体谅我的学识浅薄。以下是文章的内容:

没有规矩,何以成方圆?“书”“理”“礼”“净”“静”“敬”,是承载中华民族人文品格和精神气度的重要传统与形式。如果我们丢失了这些宝贵财富,中华民族就会失去其应有的特点,我们也就缺乏与别的民族谈文化的底气,更没有资本迎接冲突、应对挑战。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当今中国,选择或编订一些可供基层民众共同阅读的书籍,显得尤为迫切。当然,这样一本书,不会是《三字经》,也不会是《论语》,而应该是一本既传承中华文化又体现时代特征,既能指导社会成员为人处世,又能满足国家民族科学发展需要的书。纵观人类历史长河,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圣经》、《古兰经》,西方世界可能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同样,如果没有《三字经》、《论语》这些典籍,中华民族也将会是另外一个样子。当然,要编著这样一本书是有一定难度的,这需要广大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那么,一所学校的发展也离不开校园文化、人文关怀、领导班子、各项规章制度。

按照汉寿县教育局的目标要求,汉寿二中结合工作实际,围绕理顺情绪、凝聚人心、汇聚力量、促进发展,在全校深入开展了作风建设年、管理提升年、创新发展年“三项活动”。为把这三项强基础的工作抓实、抓好,学校班子组织开展了“我为校发展做什么”大讨论活动、以“求同存异、忠诚包容、凝心聚力,快乐工作”为主要内容的校文化建设活动和谈心活动等载体活动。实践来看,“三项活动”开展,使我们充分看到庄严学府、和谐校园建设带来的可喜变化。一是教职工主人翁意识进一步增强,精神面貌更加积极向上,教职工对学校的归属感、责任感、荣誉感更强了,工作干劲更加饱满。二是学校对外的形象有所改善,影响力有新的增强,特别是通过深化学习型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展示了二中学校追求向上、渴望发展的强烈愿望。三是平安和谐校园建设得到进一步推进,学校秩序日趋正常。使全体教职工认清了目标,坚定了信心,鼓舞了士气,为推动校更好更快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氛围。

打铁还需自身硬。实现“打造庄严学府、建设和谐校园”目标,关键要靠自身努力,练好内功,注重内涵建设。教学和高考是二中工作的中心、重心,教研是二中学校教育的基础,管理服务是学校发展的保障。三者缺一不可,相互促进,只有三方面协调运转,着力打造核心力、扩大影响力、提升保障力,才能提升二中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二中学校要建设风清气正的庄严学府和师生工作学习锻炼的熔炉,王友明提出要重点抓好领导班子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发挥农村完中职能作用三个问题。按照教育局雷常元局长的讲话要求,结合我校工作实际和贯彻落实“两学一做”、《中青年教师教育培训纲要》意见,学校班子提出了“打造庄严学府,建设和谐校园”的目标。这是二中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在二中工作了十年多,我就主要谈点个人在二中的几点体会。

第一,深化教研改革,扩大影响力。二中学校注重发挥教研“四个服务”的作用,重视学生心理咨询辅导和同堂听课及同课构造性研究,促进教研工作转型、提升和跨越,扩大教研影响力。一是发挥科研导向作用。实施教研“聚焦学考转型”,制定加强和改进二中学校研工作的若干意见,建立并形成二中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的有效机制,引导教研人员研究校内高考和中考的现实问题,推动了教研出精品、进教学、进课题。二是强化教研与课题研究功能。二中建立完善了校内课题研究制度,探索高考改革特点和规律,形成了质量导向明确、评估监督有力、成果转化迅速、组织运行高效的科研机制。围绕我校 “名师工程”发展战略、“后勤服务重点产业”,以及教学教研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为重点主攻方向,提供了一批有价值的教研成果,发挥了“中青年教师传帮带”作用,提升教学水平。三是搭建教学研究平台。坚持以教研课题为牵动,设立高中部和初中部系统重点高考调研课题以及学考调研报告成果奖,成立教务处教研协作中心,构建“教学出题目,教研做文章,成果进课堂”的教学与教研一体化机制。加快推进校内课题研究建设,开展德育理论与实践研讨和班主任德育交流等活动,形成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的教研环境,扩大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学术影响力。四是注重加强学科建设。加强重点领域研究,大力培育优长学科,加大高考的建设理论、学校班子管理创新、后勤服务与发展、“一把手”领导科学等具有优势的学科领域的研究力度。同时建立了学科带头人引领机制和责任机制,基本形成了特色突出的学科布局。

第二,深化教学改革,打造核心力。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深化教学改革,打造教学核心力。在这方面,我们坚持按需施教原则,使教学更好地体现高考学考需求。重点围绕高考改革新的理论、新的实践,不断优化教学布局,开发新的“小专业”专题和课程体系,突出理论教育和高考教育,着力推进高考改革理论体系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形成了以学习“高考理论体系”为中心、以加强“提高学考质量”为目标、以开展“校情研究”为重点、以强化“高考教育”为主线的教学新布局。同时,我们还开展同头精品课评选活动,增强了教学效果。注重改革教学方式,推行“3+X”授课制和学案式、结构化研讨式、情景模拟式、互动式、现场体验式等新的教学方法,试行模块教学,大力推进学考建设,二中还注重加强教学管理,完善教学评估、评优评先制度,严肃上课纪律,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坚持以理服人、以德育人,加强和改进学生就寝的管理工作,形成了良好的教风和学风。

第三,加强管理服务,提升保障力。没有高水平的管理和服务,就没有高水平的教学培训。对于汉寿二中学校事业的发展、教师的成长进步、职工的工作和生活至关重要。这是我们打造庄严学府、建设和谐校园的初衷。王友明校长之所以强调抓好学校的中青年建设,是因为:一是靠全员培训促能力提升。根据教职工队伍的能力素质状况,根据新老交替的实际,根据人才强校战略的客观要求,学校班子组织开展了对全体教职工全员培训,提高了领导班子、行政党务管理人员、教师队伍和后勤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更好地适应工作的需要。二是中青年教师所折射的是二中一个单位工作和生活的大环境和大趋势,它好比气候,气候宜人就人人都感到舒适,气候恶劣则大家都很难受。这个良好的环境核心就是“庄严、和谐”四个字,它起码有四个要素:二中教师有明确的行为规范;有有效的保证机制;有基本的价值认同;有一个良好的外在形态。在这方面,通过深化“三项活动”,深入开展“创业创新创优”和建优秀队伍、树优良形象、创优质业绩的“三优”活动,进一步凝聚了二中教职工力量,推动了工作。三是靠岗位管理促工作落实。岗位管理作为基础工作和关键环节,值得我们下大气力研究和落实。在这方面,我们研究制定岗位职责管理办法,分级分类分岗位落实岗位责任,在岗位管理的基础上,对各部门工作实行目标管理,明确工作目标、推进措施、责任主体,加强考核评估,从根本上解决了干好干坏、干与不干不一样的现象。四是靠制度落实促有序运转。制度不健全、不落实是影响我们工作规范化水平的主要因素。二中学校大力推进学校行政班子、二层骨干等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层级管理、分工负责,王友明上任校长以来,学校机构和职能得到逐步理顺,健全科学制度规范,坚持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出台了《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学校班子会议事规则》等各类制度,编制了《制度汇编》等,建立制度管理的长效机制,形成尊重制度的良好氛围,奠定了从严管理、科学管理的基础,确保工作健康有序运行。

第四,二中坚持从严治校,端正教风学风,着力提升科学管理水平。近三年来,王友明校长在从严治校、从严管理方面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按照科学办校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和不足,必须继续把从严治校的理念贯穿到党校各项工作中,着力提升科学管理水平。王友明校长坚持正学风、转作风与改文风一起抓。学风、作风、文风三者相互依存、相互联系,是同一个问题的不同层面,作风不好,必然体现在学风、文风上;学风如何、文风如何,又反映着作风的状况。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上要求全党进一步转变作风、端正学风、改进文风,也是把“三风”作为一个整体来强调的。解决学风问题,不能就学风谈学风,必须与解决作风问题、文风问题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合力、取得成效。一要注重加强学风建设。要认真落实市县教育局的要求,二中把以“务实、清廉、潜心教学”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等方面有新的转变和改进。二要推进管理务实创新。把制度建设作为提高科学管理的有效手段,完善岗位职责,优化工作流程,形成涵盖各方面工作、切实可行的制度管理体系。要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完善督促检查机制落实好岗位管理、目标考核、一岗双责等管理措施,提高管理效益和保障水平。三要抓中青年建设。这三年的新进教师必须是公开公平招考招聘才能进入二中,中青年教师建设已经带来了很大的效益和变化,但需要常抓不懈。要把中青年教师建设作为加强校风建设的重要抓手,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积极推进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的学校班子建设,促力量凝聚、促合力增强。学风与作风、文风紧密相连,也是校风的体现。在哲学上,学风是认识论问题。对二中这样一个农村完全中学来说,学风是思想问题,反映着教风与学风的自觉程度,反映着二中的教师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也反映着二中的精神面貌。重视学风建设,是二中的优良传统。第一,学风不正最普遍的现象是“空对空”、“两张皮”,也就是学习和应用不统一、理论与实际相脱离。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可现实中有些人经常是学的一套、说的一套,干的又是另一套,不把所学习的东西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还有一种现象,有的人在学习时不把自己摆进去,拿着手电筒只照别人、不照自己,这也是不良学风的表现。第二,最大的学风不正就是老师不重视学习、不注意学习。有的教师对学习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缺乏学习热情、学习动力,不读书、不看报,热衷迎来送往,忙于事务、忙于应酬,学生学风不浓、玩风太盛,对学习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有的教师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把学习当成负担、当成任务,装装门面、摆摆样子,不是自觉地学习,而是被动地学习;有的信奉经验主义,认为经验比理论更重要、更管用,自以为是、自我满足,凭经验教学、凭感觉行事。第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严重。有的表面上看重视学习、也在学习,但背后有着浓厚的功利色彩,有的为了应付考试,有的为了职位晋升。另一种实用主义现象,就是各取所需地学,断章取义地学,运用时随意取舍、任意剪裁。上述各种形式的不良学风,不仅妨碍教师部本人的学习提高,而且影响教师培训的贯彻落实,克服不良学风已经成为必须着力解决的紧迫课题。学习是立业之基、兴国之基。学习者生存,学习者发展,学习者智,学习者胜。对一所学校,对一个老师,对一个民族,只有学习好了才能生存、才能发展,好学才能上进,二中师生选择了学习也就选择了进步。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依靠学习走向未来。现在,实践发展很快、形势变化很快,我们每天都会面对新的问题、新的情况,许多东西是“未知远大于已知”。如何适应形势的变化,如何跟得上时代的发展,如何进行好“有效课堂教学”,老师唯一的途径就是善于学习、加强学习,以此增强我们的本领。

二中作为一个农村完全中学,其最大特点和优势就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有赖县委县政府和教育局的大力支持。近些年来,二中校舍、教学楼、实验室、食堂、男女生公寓等硬件有了长足发展,二中领导班子始终把专业指导、学考高考作为二中系统整体建设的重中之重,二中人认真履行业务培训学习,创新指导方式,注重工作实效。一方面,通过开展《二中学校工作条例》和教育局《实施意见》贯彻落实督促检查学考达标升级活动、教学质量评估改革的试点工作,推动二中学校实现了新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召开会议、调查研究、信息沟通、经验交流、工作汇报、活动联系等措施和办法,加大了二中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和信息化建设等业务指导力度,增强了二中学校的整体素质,提高了二中的整体办学水平,发挥了汉寿二中整体功能,有力地推动了汉寿二中实现科学发展。所以,二中人在王友明校长的带领下正在如火如荼打造庄严学府,建设和谐二中校园。

写于二中老校门的两间屋

2016年12月24日平安夜

第二篇:吕琢 中国教育报高考专栏 又到高考放榜时 湖南汉寿二中

吕琢 中国教育报高考专栏

又到高考放榜时

湖南汉寿二中

今天,各地开始纷纷晒出高考成绩,我们把它叫“高考放榜日”。今天,也是湖南省高考放榜的日子,学子们查了分后,一般都会觉得这不是他(她)理想的分数,有的已是第二次面对高考呢?无论如何他们都在默默接受着分数这个现实。高考,不仅作为衡量基础教育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尺指挥着每一所学校的发展方向,而且作为“竞争性的选拔考试,以公开考试、择优录取的公平竞争方式,依考试成绩作为取舍的依据,只认成绩不认人,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方式,牵动着社会的角角落落。如今,一年一度的高考过后,又将有多少个家庭度过不眠之夜。放榜后,在得知成绩的一刹那,有人欢呼雀跃,有人沮丧悲伤,有人处之泰然,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考好的,为成绩优秀而欣喜;考不好的,为落榜而伤心。

2016年高考放榜时我写了《高考落榜不是人生的失败》一文,激励广大落榜考生,2017年湖南6月24日下午2时高考放榜,高考成绩基本公布完毕,出分的时候,哭一批,笑一批。分数公布以后,几家欢乐几家愁,失败落榜的学子也不要灰心丧气,只有上过大学的才广大知道,四年后的风骚,谁的天下,都别说得太早。但是,并非每个考生都能考得理想的分数。高考落榜生该何去何从?这时候调整心态就很重要了,该静下来好好想想该如何选择,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理智选择以后的出路。落榜生需要冷静、平和的心态面对落榜后的选择。上帝为你关了高考这个门,就会为你打开另外几扇窗!这样他们会发现还是有很多机会可以选择的,按“学历”分有———参加全日制自考、成教、远程、夜大、函授等,按“职业”分有———读职中、技校、技能培训班等,毕竟现在并不是一考定终身的时代。落榜何所惧,高考不是唯一出路。范进中举后狂喜而癫的故事众人皆知。这个故事提示我们,考试成功也会给考生带来心理影响。

年年花相似,只有人不同。随着2018年高考成绩相继揭晓,“几家欢乐几家愁”的新版高招故事即将上演。在这个节骨眼上,每个高考生和家长,都需要有一个平常心态,将高考当作人生的一个逗号。高考顺利抑或失利,不是人生的全部,更不会决定人生的价值。高考的正面功能与积极作用是以考促学,即促进学生努力向学、提高民族文化水平。考试制度的好处有不少,其中之一是求己而不求人。采用其他选才方式往往需要求人,要看别人脸色,且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他人。考试则提供一个反求诸己的机会,能否成功主要靠自己的努力,因此考试选才能够促人向学、催人奋进。在高考恢复40周年后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评价高考制度?笔者认为,尽管高考有其局限,但总体而言,恢复高考40年来,通过高考的公平竞争,为高等学校选拔了千百万合格的学生,经过培养造就,许多人已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我国这些年的经济腾飞,与高考制度的恢复和不断改革高考放榜时,我写密不可分。恢复高考不仅是许多人命运的转折点,而且成为一个国家与时代的拐点。它是历久弥新的记忆,是值得珍藏的历史。今年是恢复高考40周年,古语说“四十不惑”,于不惑之年回望当年的恢复高考,更有沉郁厚重之感。

在一般人看来,高考失利才会给人带来不愉快,以至于出现抑郁情绪和一些消极行为。高考成功,多年的夙愿实现了,应该不会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其实不然,一件好事也会让人处于应激状态。高考成功后,高兴的情绪后面紧跟着的往往是紧张甚至焦虑,因为考生和家长要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如填报志愿,选择专业,选择学校,同时要考虑家庭经济状况和考生的志向,担心会不会被录取等等,这一系列的事情都会使人的身体和心理处于一种紧张状态——应激反应。其实,只要有了方向,有了理想,并有追求的勇气和执着,高考成绩,也可以“那都不算事哦”其实,生活中,我们时常面临选择,时常站在十字路口,对与错,需要时间和实践来检验,不是一天两天能注定结果的。

我的女儿去年在北京参加高考,北京23日中午12时放榜,放榜时,我以朴实平常淡定的心看待高考放榜,女儿高考成绩中上,还算理想。作为高中老师,我不希望家长给孩子过多的压力,但社会的大环境又让家长们无法避让,似乎上大学,上名牌大学成了家长们众望所归的目标。今年的高考在家长的期盼中一分一秒的移动着,明年、后年、十年以后,高考的队伍是否还和现在一样呢,考场里面考学生,考场外面烤家长!高考像漫漫人生路上的一道坎,无论成败与否,我认为现在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要总结高考的得与失,以便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之中再犯内似错误。恢复高考41年来,每个高考放榜日的来临,都牵动千千万万家庭的神经。作为一个全民话题,人们更乐于讨论的是谁家的孩子考了多少分,谁是今年的高考状元,状元背后有什么故事。于考生而言,高考放榜日对应的则是“几家欢喜几家愁”的现实。是考试,必然有有竞争,分数多寡、排名高低;难免要分出榜内榜外、线上线下。可不论如意与否,都应该多些淡定,用平常心看待高考放榜。

范进登场时,年已五十开外,自述“二十岁应考,到今考过二十余次”。然而就在他没有任何心理准备之时,命运之神猝然光顾。他不但一夜之间进了学,接着又一步登天变为举人“老爷”!这个习惯了失败的可怜虫,经受不住这突如其来的成功的刺激,竟至发了疯,“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不过,当我们掩卷而思时,是否也曾产生过别样感慨:在这个可笑、可悲的小人物身上,不是也潜藏着某种不同寻常的东西吗?在漫长而坎坷的仕进之路上,他艰苦跋涉了大半辈子;尽管有种无收,却始终不曾放弃。想一想几十年来他所承受的沉重生活压力,想一想几十年间充斥耳边的讥笑挖苦、抱怨申斥,我们不能不佩服他的执著,哪怕这份执著已染有麻木的症候。——有些时候,追求者的目标可能并不伟大,从旁观者看来,甚至有点渺小卑琐、微不足道。然而追寻者在求索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锲而不舍、百折不回,却不能不让人肃然起敬。其实,读者大多没有注意到,范进的可笑之态,多半是从书中人物的眼中映射出来的。作者吴敬梓本人则保持着一贯的冷眼旁观态度,对人物、故事作着客观的(或貌似客观的)描述,尽量不流露自己的真情实感。然而当我们摆脱看客的视角,设身处地站在范进的立场来体味这一切,便不难体会这段喜剧文字中的悲剧内涵:在更深的层面上,作者对范进并非一味嘲弄讥讽,还抱有深切的同情与悲悯!吴敬梓那枝锋利的刀笔向来是双刃的,在“范进中举”中,这枝笔对炎凉世态的嘲弄,远比对范进的讥讽来得犀利而尖刻!

我从网上查阅资料,得知马云的过去,考过三次大学,他两次落榜都没有放弃,最后一次跌跌撞撞地进入杭州师范学院,没有自甘堕落,成了当今响当当的人。张泽群四次高考才考上,成为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后,2006年-2011年连续六次主持央视春节联欢晚会,2009年获金话筒播音主持作品奖。从马云和张泽群等有过挫败经历的名人身上,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高考失利者,发力追赶的机会比别人多,校正航线,奋力前行,人生依然会风光无限。生活有万千通途,不只是考上重点大学一条路。在高考这场竞技中,春风得意者值得祝贺,成绩不佳者也不必沮丧。天道酬勤,只要努力奋斗,鲜花和掌声总会眷顾。学子搏高考。页页张张沙漏小。落笔生花,只望龙门跳。乱书桌,抛纸稿。六月庠门,飞雪谁人扫。十二载寒窗如梦晓,掩卷方怜,范进当年笑。条条大路通罗马,座座校园培李桃。本是征程新起点,何能一考便逍遥。

今天的求学之路和范进时代自然大大不同,如今考上大学不意味着进了保险箱,我们不仅要学知识,更要学生存的技能。书呆子很难适应社会,这个信息瞬息万变的时代,学习是一生的事情,学生时代有什么理由贪图安逸呢?

孩子们经过了十二年的学校基础教育,每个高考学生都松了一口气。小学学习是高考的逗号,中学学习是高考的起跑线,高考一搏,给小学、中学学习画了个句号。每个考生都希望在高考时取得优异的成绩,顺利踏进高校的大门,享受良好的教育,获得更有人生竞争力的知识与文凭,这是人之常情。可有考就有高下,有竞争就有被刷下,每个考生都能如愿以偿走进名高校就读,显然是不可能的。家长、老师和社会共同关注、理解、激励失利考生,调整他们的情绪,义不容辞。高考成败其实有不少偶然性因素。四次高考让张泽群相信天道酬勤,相信公平正义,相信可以通过自己努力、不凭借任何运作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所以,不会读书、不会考试,要会静下来思考,读书、考试是高考顺利者的特长,高考失意者总结、挖掘和发现自己,从高考失败中勇敢走出来,重新规划和设计自己的人生,寻找机遇,直面挑战,扬长避短,做自己喜欢的事和能做的事。这样,一条比进入名高校学习者更优的人生路径或许正等候着你。孩子们进大学学习,是高考这一个十字路口给人生亮起了绿灯,小小地欣赏一下自己,再鼓足干劲争上游;庆幸并陶醉其中不思进取,甚至以为从此可以一劳永逸、坐享其成,下一个十字路口可能就是红灯。高考顺利者,请一路前行!高考失利者,要努力向前看,从头再来!

今日高考放榜,与一千多年前科举考试的“放榜”决然不是一回事,甚至与一二十年前也有很大的改变。相对以往,以考试这种相对公平的方式选拔人才,基本形式没有变,但是考试的录取比例、考试与个人前途的联系等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一锤定音的时代已经过去,高考成绩对个人命运的影响力也大幅减弱。人们可以找到很多高考改变命运、成就人生的案例,也能轻松找到很多高考不如意者走向成功的励志故事。但是除了这些引人注目的高考状元们,还有许多普通孩子或在斟酌学校、或在痛哭流涕准备来年再战、或者面对这不理想的成绩考虑是否要选择三本学校、是否还有别的出路。真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我告诉孩子们:高考并不是人生的终点,不必唉声叹气、痛不欲生,高考后的人生才是最重要的。如今已不是看学历、看分数的年代,拥有一技之长才能在社会上站稳。餐饮行业历经结构的调整、小微企业补贴、营改增等政策的影响,只要有了技术、经营管理知识,就能获得自己的一份事业。高考失意者总结、挖掘和发现自己,从高考失败中勇敢走出来,重新规划和设计自己的人生,寻找机遇,直面挑战,扬长避短,做自己喜欢的事和能做的事。这样,一条比进入名高校学习者更优的人生路径或许正等候着你。我认为,高考落榜是人生一次体验的失败,而不是整个人生的失败。把它看作是苦难对自己考验的提前到来,正确面对和认识,它就会让人过早地体验并成熟起来。上世纪80年代,正值改革开放的初期,一部分落榜生承受过高考落榜的的人生失败经历,因而心理上更显坚强。家境贫寒、没有多少社会关系、无力复读、没有回头路可走的残酷现实,使得他们在创业的过程中,能吃常人不能吃的苦,善于抓住商机,在压力中不断激发自身的潜力;而且他们没有大学生失去“铁饭碗”的顾忌,没有条条框框的束缚,更具冒险精神,成了时代的弄潮儿。

按理说,在如今这个时代,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无数学子们依然如封建社会的举子们一样,纷纷挤上高考的独木桥,在历经12年的寒窗苦读之后,迎接决定人生命运的一次大考验。也许是受根深蒂固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思想的制约,无论身份高贵与否、家境如何,所有的家长们哪怕是再苦再累,也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出好成绩,能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所以,差不多入学起,父母可能就想到了孩子的未来大学梦,小学要择学校,初中要择学校,高中更要择学校,一切其实最终就是为了一个“高考”;学校课程安排,老师教学设计,学生做题练习,最后还是为了回归到一个“高考”,于是高考成了指挥棒,考什么开什么考什么教什么怎么考怎么教。学习读书作业做试卷,围绕一个“高考”,“高考”成了学生不同阶段的终结目标,成了学生学习的动力,成了学生盼头,也成了学校标榜的资本,成了老师成就感的来源,成了所有家长辛苦动力,成了家长希望与寄托。可是,就在家长们为那些高考中“胜利”的孩子欢呼雀跃的时候,又有谁考虑过那些“名落孙山”的孩子们,他们的内心是怎样的茫然、痛苦无助?不读书去做什么,他们年轻的肩膀还没有承受过过大的压力啊。

今天注定了是个不平凡的日子,对许多人来说。因为,今天,高考放榜啦!这样一个日子,注定了有人欢喜有人愁。有的人平时考得好,现在考得更好;有的人平时考得不好,现在考得更差;有的人平时考得好,现在考得糟透了;有的人平时考得糟透了,现在考得好极了„„啊,世事总是如此无常!然而,一切自有天命!这分数看似偶然,实也必然。用哲学的话说就是“必然中有偶然,偶然中见必然”啊。考上一个好分数,自然是人人想要的。可考不上好分数,也不必灰心丧气。毕竟现代社会机会多得很,高考并不是独木桥,只要孩子们的眼睛看得远些、看得高些。有一句话说得好:“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如果你真的有才能,高考失利只是暂时的,因为,高考之后的路还很长,很远,选择也很多,关键还是在于你。这时候,孩子们可真的别“失去了太阳”,又“失去了月亮”啊!

我借用网络语:“其实文凭不过是一张火车票,清华的软卧,本科的硬卧,专科的硬座,民办的站票”。火车到站,都下车找工作,才发现老板并不太关心你是怎么来的,只关心你会干什么。比尔-盖茨说过:“难道坐头等舱会比坐经济舱先到达目的地吗?”所以,不要对我们提出过于苛刻的要求,尽力就好!可爱的学子们,加油!高考落榜的孩子,人生并没有没落,我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进大学学习,是高考这一个十字路口给人生亮起了绿灯,小小地欣赏一下自己,再鼓足干劲争上游;庆幸并陶醉其中不思进取,甚至以为从此可以一劳永逸、坐享其成,下一个十字路口可能就是红灯。高考顺利者,请一路前行!高考失利者,要努力向前看,“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无论落榜生还是状元,都让我们从头再来!继续努力吧!今天,又是高考放榜时!我从教的29个年头!虽然今年没教高三,但我一样能体会到今天将会是很多人的节日,也会是很多人的劫日。但从我今天的眼光来看,不管成绩如何,只要努力备考了,人生一定无悔。而一个努力去备考的人,一定能努力过好未来的每一天,无论此次考试是否得意。人生就是这样,没有遭遇挫败,哪有幸福可言啊!其实,高考并不是成才的唯一出路。有多少成功人士不是名牌大学毕业,又有多少大学毕业生为高中学历甚至是初中都没毕业的老总打工。落榜的学子需要的是转变观念、调整心态,寻求一条适合发展自己的成才之路,不必硬去挤那独木桥。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记住,太阳每天都照样东升西落,不会因为雨、雪或人的因素而做改变,只是你不受外界更多的影响,找到自身的价值,依然可以享受幸福的人生!

高考,就是悬在学校和老师头上的一把剑。参加教育工作29年来,我一直在努力追寻我的梦想我从读研到读博,我就这么样执着认真、坚定的走下去,即使失败,我也会得到自己的尊重和释然,这才叫活出了我自己的人生啊。加油吧,高考学子们,用我们的努力奋斗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高考像是一场赛跑,我们只有奔跑。最后,我祝愿落榜的学子们能够做出自己的选择,过更好的生活。家长和高考的孩子们用淡定平常之心看高考放榜!

写于汉寿二中老校门的两间书斋屋

2018年6月25日

第三篇:吕琢 中国教育报党建专栏 学习《红星云》,我们拥抱新时代 湖南汉寿二中

吕琢 中国教育报党建专栏 学习《红星云》,我们拥抱新时代

湖南汉寿二中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我们的“重大时代课题”,也是当代共产党人面对的时代之问。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一个先进的政党,总是乐于倾听时代的声音,善于解决时代提出的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在哪儿?“八个明确”的鲜活内容,深刻揭示了这一新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大报告提出“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这既是过去五年的成功之道,也是新时代开创新业绩的重要法宝。比如“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这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总抓手”。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十九大报告堪为我们党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行动指南。随着十九大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再度迎来标注新的伟大高度的里程碑,将报告精神贯彻到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建设中来,让十九大精神在三湘大地落地生根,已成现实呼唤。行成于思,行胜于言。在十九大报告学习方面,我们绝不能沦为“清谈馆”,必须争做“行动队”。习近平同志深沉浑厚的声音,响彻在出席十九大的党代表耳畔,共鸣在亿万中华儿女的心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十八大以来,“过去5年,习近平的政策视野充分体现了继承与创新,已经成为中国历史新的里程碑。”该片监制、探索亚太电视网副总裁魏克然坦言,历史的视角让我们意识到,“中国正进入一个新阶段”。比如说,十九大报告提出“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这也已经为我们的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而创新引领、开放崛起,堪为落实“一带一部”区位优势和走在中部崛起前列、实现富饶美丽幸福新常德新汉寿美好愿景的“奠基石”。“伟大复兴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所肩负的庄严使命。”十九大代表、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曲青山说,从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并列,到明确“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再到鲜明提出“伟大梦想”,与“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联成一个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崭新航程正在开启。“2017中国十大流行语”是“十九大、新时代、共享、雄安新区、金砖国家、人工智能、人类命运共同体、天舟一号、撸起袖子加油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国家语言资源监测语料库利用语言信息处理技术,根据词语出现的频次,结合人工后期处理提取、筛选而评选出了十个频次最高的词语,代表了中国主流媒体关注点和语言特点和变化指征。国内候选字词中“新时代”、“初心”等随着十九大的召开而热起来的词语因为网友高度推荐排在前面。同时代表创新的“享”、“云”,网友们交流中常用的“赞”、“怼”和代表中国百姓生活变化的“新四大发明”、“人工智能”等都纷纷入选。目前,字词的评选已经进入网络投票阶段,经过网民投票选出的2017国内字、词和国际字和词将在12月21日公布。

“进入新时代,要明确宣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四个伟大’正是对这一时代命题的总体回答。”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说,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就是为了实现伟大梦想。“中国发展之谜的答案,就是中国共产党。”看到人民大会堂里参会代表昂扬的精神状态,看到国家博物馆内民众接受采访时自然流露的自豪之情,玻利维亚《变革报》主编阿亚拉赞叹,“任何国家的发展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执政党领导,中国共产党展现了强大的领导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深刻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民族复兴的逐梦之旅开启新征程。“从总要求到核心根本,从主线到统领,从根基到着力点,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对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行了全面系统部署。这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一次重大飞跃,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注入了全新活力。”辛鸣说。

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必须坚持以中小学党的建设为统领,着力构建大中小幼一体化的德育体系,以中小学“四品八德”教育为主抓手,落实管理育人、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和协同育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推进实践教育和创新教育,让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在全市所有学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坚持优质均衡,着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同样存在于教育领域,特别是市域、城乡、校际教育发展仍不均衡。面对新需求新变化新挑战,我们要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学前教育扩容提升工程,满足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的入园刚需;深化“新优质学校”培育,着力打造家门口的好学校;利用教育信息化手段,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推动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创新办学形式,探索名校办分校、老校带新校、强校扶弱校等集团化办学新路径,不断发挥名校的辐射效应;推进课程改革、课堂变革、评价改革,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扩张优质教育资源,满足人民群众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需求转变,努力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伟大梦想不可能一蹴而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对加强党的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坚持党的领导,必然要求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党的建设,必然要求全面从严治党。”十九大代表、中央纪委秘书长杨晓超说。

教育部领导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寄语全体教师,鼓励全体教师勇当新时代温州教育“探路者”,向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发展。王剑波指出:孩子的背后是一个家庭,也是一个国家的未来,他们是共产主义的接班人,而教师肩负着培养他们的使命,这要求教师要有教育情怀,要有仁爱之心,更要有事业追求。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公民。育才先育人,育人先育德,立德树人就是要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党的十九大描绘了新时代的宏伟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对此,校长说,作为一所以培养党和国家“喉舌”、创造与传播先进文化、服务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为己任的学校,要牢记领导的嘱托,把十九大提出的新思想转化为完成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目标任务的强大动力,努力把每一名学生都培养为德艺双馨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局党委书记也表示,新思想对学校争创一流学校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师应始终以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更新知识为追求,多育栋梁之材、多出创新成果,学生应坚定理想信念、磨砺过硬本领、扛起责任担当,勇做时代的弄潮儿、未来的建设者、创新的生力军。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而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大幕已经在湖湘大地拉开,向目标冲刺的艰巨任务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肩上。向着富饶美丽幸福新常德进发,我们就应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昂扬的干事精神,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劲头,以“功成不必在我”“功夫必须在我”的境界,在常德汉寿崛起、扶贫攻坚、经济升级发展中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

我们党员每天学习《红星云》时,我都会认真聆听报告,仔细做好笔记,通过每天的党员学习《红星云》,我们再次深入学习了党的十九大精神。我深深感悟到:当历史的接力棒传到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推开新时代的大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是,正如总书记所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四个伟大”所诠释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历史使命,体现于新思想、贯穿在新征程、承载着新目标,成为十九大报告中的一条“精神脉络”。新时代催生新使命,新使命开启新征程。十九大谋定的目标、擘画的蓝图表明,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激励我们不断前行的,仍然是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担当。伟大梦想不可能一蹴而就,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也绝非坦途。嘉兴将继续以红船起航地的担当和作为,一以贯之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路子走下去,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先行者”目标奋勇前进,我们教师对自己肩上的使命与未来的方向有了更明确、清晰的认识。思想有多远,脚下的路就能走多远。在新时代、新背景下,我们将踏上新征程,我们正在谱写新篇章,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贡献力量,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

写于汉寿二中弘正楼的楼梯间底下自建的小木屋

2017年12月11日上午

第四篇:吕琢 中国教育报清明祭 情感专栏 清明祭亲人,追思情更浓 湖南汉寿二中

吕琢 中国教育报清明祭 情感专栏 清明祭亲人,追思情更浓

湖南汉寿二中 清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相传其俗起于西周时期。它最初只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一书中曾写道:“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就是说,到了这时,天气清和明朗,草木开始萌茂。因此,民间早就有“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莫迟延”的说法。清明是什么,我在百度上找到这样的话: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清明节在我国已经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祭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皇家祭祀是最隆重的仪式,平民百姓也最为庄重,清明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清明节也是悼念亡人之节。主要祭祀祖先和去世的亲人,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死者的思念之情。清明祭祀的参与者是全体国民,上至君王公卿,下至平民百姓,都要在这一节日祭拜先人亡魂。从唐朝开始,朝廷就给官员放假以便于归乡扫墓。据宋《梦粱录》记载:每到清明节,“官员士庶俱出郊省墓,以尽思时之敬。”清明祭祀被称为扫墓,主要是由于采取墓祭方式。另一种形式是祠堂祭,又称庙祭,是一个宗族的人聚集在祠堂共祭祖先,祭完后要开会聚餐等,这种祭祀是团聚族人的一种方式。还有一种情况是家在外地工作的人不能赶回家乡扫墓,就在山上或高处面对家乡的方向遥祭。

清明将至,我们该如何祭祀先人,让清明更有意义?无疑,要文明祭祀,应当以传承传统文化和民族美德为主题,把对先人的祭祀作为一次感恩亲情的怀念、崇尚美德的追思。清明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情感。通过祭扫,缅怀先人,寄托哀思。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应该让老节日过出新味道,相对于焚烧纸钱、燃放鞭炮等污染环境、存在安全隐患的传统祭祀方式,我们更应该选择鲜花祭扫、植树绿化、经典诵读等绿色文明的方式来向先人致敬。清明节,是人们慎终追远,缅怀逝者的节日。祭祖扫墓的时候,通过祭奠词,来表达生者对逝者的感怀与追念。一年一度清明至,华夏无处不祭祀。清明是一个风清日明的节日,清明节既有怀念先人之意,也有迎接春天之味。可见,选择此时祭祀先人,是何等的美意。然而,每当清明祭祀,因为焚烧纸钱、燃放鞭炮,都会发生一些悲剧。村民因上坟烧纸引发森林火灾,财产遭受重大损失,肇事者也因此将被追刑责,教训极其沉痛。遗憾的是,这样的悲剧年年有。在农村,清明祭祀屡屡发生火灾,客观上是季节天干物燥,烧香焚纸、燃放鞭炮的传统祭祀方法隐患多;主观原因则在于一些村民防火意识差,麻痹大意,心存侥幸;再者,还在于相关部门监管不力,虽有制度措施和火情观察员,毕竟力量有限,很难对每个人实行监督。一旦发现火情,为时已晚。清明时节火纷纷,到处烧纸烟滚滚。因此,农村清明更呼唤文明祭祀,必须抓好农村这个安全重点。

为什么要在清明扫墓呢?这是因为冬去春来,草木萌生,人们到先人的坟墓,会亲自察看坟墓是否因雨季来临而塌陷,或被狐兔穿穴打洞。在祭扫时,给坟墓铲除杂草,添加新土,供上祭品烧猪,燃香奠酒,焚烧纸钱及举行简单的祭祀仪式以表示对祖先的怀念。

清明祭祖扫墓,是中华民族敦亲睦族、行孝品德的具体表现,清明节因此也成为全球华人的重要节日之一。不少海外侨胞、华裔,都有清明回乡扫墓的习惯,以示不忘先人,不忘故土的爱国之情。

清明节,很多人都会回乡祭祖扫墓,以表达对已故亲人的思念之情。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变化,一些人会采用“网上祭祀”或“直播代客祭扫”等新型祭扫方式缅怀逝去的亲人,但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带上家人到现场为亲人献上一束花、陪他们聊聊天„„ 一年一度雨清明,大地处处闻悲声。守候亲人不忍去,一缕青烟慢升腾。湘西洪市雷公坡,轻烟环绕鹫穿梭。纸钱燃尽今如此,祭酒杯倾意若何。有泪有悲天暗色,无晴无雨日昏多。清明扫墓知来处,问祖寻根代代歌。

现在是新时代新社会,几乎无人留恋乡村生活,这就是现如今农村的现状。变化无时无刻不再发生,我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在于,这种变化仿佛是突如其来的,就好像原本亘古未变的古老生活方式,突然被一种强大的驱动力给打破了,一下子所有的东西都开始流动了起来。一切坚固的东西都消散了。你只有变化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一旦你停下来,你就会被时代抛弃。这种被时代裹挟着身不由己的变化,城市的上班族能感觉到,乡村生活的农民同样深有体会,他们目之所及,耳之所闻,全都是这种物质和精神上的巨大落差。他们的恐惧更加根深蒂固,因为土地无所依靠,这就意味着夺去了他们手中最后的救命稻草,只有绝处逢生,毅然出走,寻找新的生存方式,才能跟得上这种变化。

再忙不该忘了清明,清明是怀念故乡的节日,给家乡去个问候,让亲人代祭先祖,也可以网上文明祭奠,捎去自己的一片怀念。再远不该忘了清明,中国人是有安土重迁情怀的,故乡再远是哺育成长的地方,甚至也是落叶归根的地方,远方的游子当然可能无法回家,但一定要向故乡的方向送去祝福。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人们对传统节日越发不够重视,甚至淡忘,忙碌的城市人,总似匆匆的过客,遥望远方的家乡,似乎渴望而不可及,来时的思乡情渐渐变为探望,进而家乡变异乡。国家与文明的历史,靠个人与家庭的传续来完成;没有个人与家庭的传续,历史将是苍白、抽象而没有人情味的;清明节的祭奠仪式是个体与历史连接的精神脐带,使今人的身份清晰而神圣。“追远”不仅有“民德归厚”的教化意义,还会让我们获得面向未来的力量,确定个体与时代的历史位置。在崇拜“新”与“未来”的今天,这是必不可少的仪式。我们缅怀先人,祭祀先祖,因为他们是自己的来源,他们的辛劳和奋斗乃是我们继续前行的起点。这是尊重生命与敬畏历史的不绝之流。

清明,让思想之情更浓厚一些。这种情怀是一种传承,是中华文明的传承,让异乡的游子把思乡的情怀传承给下一辈,也许孩子们完全没有回到过故乡,但是要让他们知道,身上流淌着故乡的血,永远都是故乡的人。对于世代繁衍的本地人,清明是一柱香、一捧土、一份哀思,而对异乡人来说,“清明”这两个字,就是对遥远故土的一抹淡淡的乡愁。在历史的链条上,清明节肩负起了文化传承与变革的重任。“父母在,不远游”的孝道更是让“叶落归根”成为一种深孚众望的美德和灵魂的最终归依。因此,无论我们漂泊到哪里,家是我们永远的牵挂,祖先的墓地永远羁绊着我的脚步,我的心总是在无尽地张望着先人的所居之地。时代在发展,城市在扩张,在外地工作或者打工的城市,越来越多的异乡人选择离家,来外面打拼。当我们在外地生根发芽,但是,别忘了远方,还有“祖宗的根”在等待着祭奠和怀念。

文明祭扫,贵在心意;平安清明,需要每个人从自己做起。这样,不仅为个人积存正气,更为社会积存正能量。让我们用绿色清明寄哀思,还清明节一个气清景明。扫墓祭祖、寄托哀思,以缅怀先人、敦亲睦族,这是千百年来留下的优良传统,更深藏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码。国人对先人的祭祀是道德信仰,是表达情感的诗意之举,是发自个体情感的感恩与缅怀。冯友兰曾说,“行祭礼并不是因为鬼神真正存在,只是祭祖先的人出于孝敬祖先的感情,所以礼的意义是诗的,不是宗教的”。谁都清楚,祭奠的酒馔“一滴何曾到九泉”,但我们却相信亲人、先祖能够领受我们的情意与祭奠,这种庄重的仪式是一种情感的、诗意的、道德意义上的真实。“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面对先人的照片或墓碑,表达浓浓的思念和真诚的敬意,是我们生活在这片古老土地上的幸福和动力。

又是一年清明时,霏霏细雨,点点愁思,几多离人泪!丝丝细雨又清明,旷野荒坡草未青。灰烬鲜花坟冢下,花开花落满天飘,寄托哀思坟边绕。恋恋不舍缓离去,敬叩亡灵纸钱烧。青烟直上九重宵,儿孙后代敬孝道。思亲语言诉不完,只愿先祖天堂好!烛香浊酒柳风中。遥思珂弟情高远,凝视碑文泪纵横。孤寂愁心谁与诉?却观纸鹞舞长空。

而今随着生活节奏与方式的变化,祭祖的流程逐渐被简化,对于年轻的一代来说,清明甚至仅仅意味着一个小长假。我们有一部分人是城市的边缘人,家乡的异乡人,精神上无家可归的流浪者。我与那些打工者之间唯一的差别在于,我会修订、讲述、抒发自己的经验,而打工的人们才是沉默的行动者。“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中华民族自古重视血缘亲情,清明祭祖是绵延数千年的习俗,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的具体表现。他们的行为比我们更重要,因为正是他们携带着关于城市的经验和记忆回到乡村后,改变了乡村的面貌。而我只是吟唱着乡村的挽歌,在城市中继续生活、怀想,一生都在寻找那个回不去的家乡。

我认为:清明祭祖,最重要的是把这种精神传递下去,不仅要追思先祖,更重要的是将先祖的风范传递给后人,让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能够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中华民族每一个家庭传承至今,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不凡的历程,而“祭祖”正是作为后辈传承先人精神,表达后人追思的重要途径。“在清明这一天,除了祭祖的仪式,家里的长辈也可以把祖先的美德、经验、故事、教训讲给子孙听,这就是一种精神的传递。如今,归乡祭祖扫墓对很多人成为奢望这一话题,我建议,不妨参考一下古人对待祭祖的情怀:走上附近的一座山,遥望一下家乡,追思一下先人的不易,在家默默怀念一下上一辈,想想他们曾经有什么地方打动过自己的内心,也可以给后辈讲讲前人的故事。“祭祖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也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中国所谓的‘祖先崇拜’里,还有贤人崇拜、英雄崇拜这样的一种内核,把这样的一种精神传递下去,这才是清明节的意义所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存在着一份对已故亲友的思念,虽然已是天各一方,但这份念想却始终将我们牢牢的连在一起。今夜我写下这份牵挂,微递到天堂!铲一锹黄土,覆一层哀思;种一株新枝,植一腔缅怀。死亡与新生、相聚与离别、人与自然,深厚的人文底蕴、不变的人心情感,过往的清明时节耳闻目睹,让我感悟甚多:逝者长已矣,生者常思思,愿他们安息!我还要告诉天下的人们,亲人们活着时,要多多珍惜大家在一起的日子,这很弥足珍贵哟!

写于汉寿二中老校门的两间书斋屋 2018年4月3日星期二深夜

作者单位:湖南汉寿二中

第五篇:吕琢 中国教育报心灵栏目 学习“两学一做”心得体会.湖南汉寿二中doc(模版)

吕琢

中国教育报 心灵栏目

学习“两学一做”的心得体会

湖南汉寿二中 这是2016年5月中旬我参加常德市委党校和湖南省委党校“两学一做”征文竞赛的获奖文稿,拿到获奖证书以后,学校领导要我把征文的文稿再反复修改,然后发到网络上,恳请编辑老师斧正,也请读者朋友批评指正。自从今年4月开始我们二中学校开展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让我明白了具体学什么?答案是:1.学党章党规。2,逐条逐句通读党章。3,学习《准则》和《条例》等。4,学习党的历史、革命先辈和先进典型。

“两学一做”归根结底是要加强思想作风,解决突出问题。我们党员干部要加强党性教育,是党员干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宣誓入党,就是身心归党,以身许党,要时刻牢记党员身份、牢记义务责任。我们党员干部通过学习,解决一部分党员党性意识弱化、宗旨观念淡薄、组织纪律涣散等问题。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我们党员干部通过学习,就是将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在全体党员干部队伍中形成勇于担当,履职尽责的政治氛围,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我们党员干部要把“两学一做”落实到党性教育上,引导党员干部永葆党性党风之纯。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言、立德、立业的基石。我们党员干部要把党章党规和系列讲话作为党性教育的常修课、必修课,引导我们八千七百万党员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做到学而用、学而行、学而信。我们党员干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就是要避免瞎应付、走过场,要将学习落到实处,实现“入脑”、“走心”。要坚持学用结合,达到知行合一;我们党员干部通过扎实学习,实现充实头脑;把握关键问题,力求实效整改;从实际出发,做到有的放矢。我们党员干部学习方式可灵活掌握,但也务必保障实效,因此,党员领导干部要在工作中自觉做到勤学习、常思考、多动脑。要将学习成果运用到具体实践中去,善于从具体工作中发现规律性问题,在日常小事中总结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以理论知识推动实践工作。多向党员群众征求建议;多到基层一线与群众谈心交心,防止大而化之,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具体做法是:

一、学习了“两学一做”以后,我们要做“合格党员”,就要做到这5个方面:

我们党员干部要强化政治意识,践行党的宗旨,保持公仆情怀,牢记共产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加强党性锻炼和道德修养,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廉洁从政、从严治家,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我们党员干部要坚定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经常主动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我们党员干部要保持政治本色,把理想信念时时处处体现为行动的力量;我们党员干部始终要保持干事创业、开拓进取的精气神,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冲得上去。

二、学习了“两学一做”以后,我们应该做到“四讲四有”:讲政治、有信念,讲道德、有品行,讲规矩、有纪律,讲奉献、有作为。

三、学习了“两学一做”以后,我们党员应该主动守住四条底线:

1、法律底线

法律体现国家意志,是全体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底线,更是党员干部的底线。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愿的统一体现,2015年2月2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领导干部要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带头遵守法律、执行法律,带头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谋划工作要运用法治思维,处理问题要运用法治方式,说话做事要先考虑一下是不是合法。”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党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这就是党的领导力量的体现。党和法、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是高度统一的。我们党员干部就是要不折不扣贯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核 1 心的依宪治国、依宪执政。

我们党员干部要学法懂法,维护法律权威。我们领导干部尤其要弄明白法律规定我们什么事能干、什么事不能干,怎么用权,手中紧握法律的戒尺,心中高悬法律的明镜,知晓为官做事的尺度。习近平指出:“领导干部都要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等基本法治观念,对各种危害法治、破坏法治、践踏法治的行为要挺身而出、坚决斗争。”党员干部要系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准确把握我们党处理法治问题的基本立场。首要的是学习宪法,还要学习同自己所担负的领导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

2、政策底线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会上指出:“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决不允许在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上打折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党的理论、意志、主张在治党治国、执政理政上的具体体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一旦确立,服从和执行就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全党行动的准则,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不可违反、不可变通的底线。

守好政策底线,这是领导干部开展工作要做的基本准备,也是很重要的政治素养。不掌握这些,你根据什么制定决策、解决问题呀?”其次要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能以局部或个人利益来决定取舍,有利的就执行,不利的就不执行或变通执行。党员干部要不折不扣地学习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首先要学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掌握做事的原则和方向。习近平指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我们既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也要胸怀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矢志不移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做好当前每一项工作。”

3、纪律底线

2015年1月,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指出:“党的纪律是刚性约束,政治纪律更是全党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动方面必须遵守的刚性约束。国家法律是党员、干部必须遵守的规矩。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也是重要的党内规矩。纪律是成文的规矩,一些未明文列入纪律的规矩是不成文的纪律;纪律是刚性的规矩,一些未明文列入纪律的规矩是自我约束的纪律。党规党纪体现着党的理想信念宗旨,是管党治党的尺子,也是党员不可逾越的底线;同时,所有党员干部还必须明白,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要求更高,这是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不仅要模范遵守国家法律,而且要按照党规党纪以更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2015年10月12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条例》把党章对纪律的要求整合成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开列负面清单,重在立规,划出了党组织和党员不可触碰的底线。

党内规矩既包含成文的规定,也包含一些未成文的党的优良传统和行之有效的习惯做法。我们党在经过实践检验,约定俗成、行之有效,需要全党长期坚持并自觉遵循。”我们党员干部就是要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

4、道德底线

中国共产党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我们党员干部来说,不仅有纪律底线和政策底线,明确的法律底线、而且还有人民群众心中的道德底线也必须坚守。由数千年中华文明积淀而成的一般性社会公德的就是党员干部必须坚守的道德底线,党员、特别是党的干部的道德修养应在社会公德的一般性要求之上,应该成为普通大众的道德标杆。我们党员干部必须做人先立德,做官先做人; 2 “律人先律己,为官先修身”,德乃官之本,为官先修德。《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提出,中国共产党全体党员和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自觉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努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我们党员干部要“坚持先公后私,克己奉公,公私分明”;“坚持干净做事、崇廉拒腐,清白做人”;“坚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尚俭戒奢”;“坚持甘于奉献、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党员领导干部要“廉洁从政,自觉保持人民公仆本色”;

2014年5月,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指出:“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我们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十分重要的人生必修课,以严格标准加强自律、接受他律,努力以道德的力量去赢得人心、赢得事业成就。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监督,管理、用好用人考德和选人这根杠杆,引导党员干部老老实实干事、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俗话说“目失镜,则无以正须眉;身失道,则无以知迷惑。”中华民族崇德尚道。“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习近平说:“道德问题是做人的首要的基本问题:“廉洁修身,自觉提升思想道德境界”;“廉洁用权,自觉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古人说:‘百行以德为首’,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大量情况表明,道德情操与生活情趣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许多腐败分子走上犯罪道路,大多是从操守不严、品行不端、道德败坏开始的。”

三、学习了“两学一做”以后,我们党员更应该遵守“六项纪律”

1..严守组织纪律,不得违反组织程序,擅作主张、我行我素,重大事项不请示不汇报,目无组织、瞒报个人有关事项,不得搞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不得搞家长制、一言堂、独断专行;2.严守政治纪律,不得散布违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论,不得发表违背中央决定的言论,不得制造、散播政治谣言、小道消息及丑化党和国家形象的言论;

3.严守工作纪律,不得上班时间未履行请假手续擅自离岗,不得工作时间参与打牌、炒股、玩游戏、上网聊天、网上购物等与工作无关的活动,不得参与赌博、工作日饮酒,不得利用手中权力吃拿卡要、以权谋私,不得行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

4.严守生活纪律,不得出入私人会所,不得组织或参与用公款支付的消费娱乐或健身活动,不得用公款支付应由个人承担的费用;

5.严守廉洁纪律,不得违规配备公车、超标准接待、公款旅游和超标准使用办公用房,不得用公款相互吃请、送礼、娱乐,不得利用婚丧喜庆事宜大操大办借机敛财,不得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6.严守财经纪律,不得利用职权职务便利和影响干预、插手财务活动、工程项目、招生考试、干部人事等工作,不得公款私存、挪用公款、私设“小金库”,不得为配偶、子女谋取非法利益;

我们党员干部要明底线、守底线是党员干部修身正德、干事创业的必修课。磨砺品格“强人气”。我们党员干部人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和周围人群对一个领导干部价值的认可。一个领导者或者领导团体要想做到人气旺,社会认可度高,要注意增强四“力”。一要培养凝聚力。领导者要注重培养自己的气度和个性,让自己的人格和操守散发出自然的吸引力。二要培养魄力。领导干部要敢于尝试、锐意进取、除旧革新、引领风骚。三要培养亲和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亲和力往往能使领导者更容易了解下情,获取更丰富的信息和更多的支持。四要培养服务力。我们党员干部要准确认识自己作为“服务员”的身份和定位,努力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我们党员干部要协调把握“添和气”。要保持队伍和谐稳定、团结向上,就要善于总体把握、综合协调,消除怨气,多添和气,努力团结一班人为共同理想和远景奋斗。在具体统筹运作中要把握两个原则。一是把握人本原则。要在管理活动过程中多糅合进“人性化”管理的元素,多一点人性的关怀和激励。要对不同经历、不同思想、不同层次的人予以公平的对待和真诚的尊重,要注重通过不同的沟通方式消除由于制度管理和机械化管理带来的人与人之间的淡漠和隔阂。二是要把握平衡原则。领导干部要善于沟通上下、兼顾左右、全面把 3 握、重点照应,要在事务的矛盾运动中找到平衡点。

做人做官的法宝: 中庸之道和仁爱原则:做人做官的金科玉律:中庸之道

贵和尚中

今天我学“两学一做”以后所思考:感悟大道、修炼大德、心存大志,我谈“两学一做”的心得体会,很自然就想到有这样一副对联,“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我们党员干部要做到奉献忘我,功名无我、事业有我、则不仅是群众的福音,更会获得臻于化境的幸福人生。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只要能守住处事、用权、做人、交友的底线,就能守住党和人民交给自己的政治责任,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线,守住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最后我说“两学一做”:就是:有事多做事,无事多读书;做事,坚持唯物主义,实事求是,当官,坚持唯心主义,命也运也;得之欣然,失之淡然,处之泰然,顺其自然。

下载中国教育报 学校发展专栏 吕琢 汉寿二中打造庄严学府 建设和谐校园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教育报 学校发展专栏 吕琢 汉寿二中打造庄严学府 建设和谐校园.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