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信息技术教育师资培训的政策与策略(五篇模版)

时间:2019-05-14 21:51: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英国信息技术教育师资培训的政策与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英国信息技术教育师资培训的政策与策略》。

第一篇:英国信息技术教育师资培训的政策与策略

英国信息技术教育师资培训的政策与策略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马涛 杜华 刘月雷 张舒予

从IT到ICT: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走向

英国于20世纪60年代初就开始在中学开设计算机科学(Computer Science)课程。但那时计算机课程仅限于孤立的学科知识教学,并没有对其他课程的教与学产生影响,甚至计算机课程教学自身也主要采用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教学方式。

随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对其他学科教学的渗透与影响日益显现。凡·维特先生于1986年最早创立“IT”(Information Technology)即“信息技术“这个新名词。“信息技术”概念的内涵区别于“计算机科学。,其范畴广阔并重视操作应用。1988年,撒切尔政府颁布教育改革法(Education Reform Action)后,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学校开设了单列的信息技术课程,苏格兰也在学校的环境科学课程中增加了有关倍息技术的教学内容。凡·维特先生同时还将学校里所有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教学活动作了逻辑梳理,提出IT类型概念:关于信息技术科学的学习,信息技术作为辅助工具支持学习,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途径,信息技术作为学校管理的辅助工具。

20世纪80年代后期,信息技术教育的四种类型逐步向两大层次分化并整合:第一层次是在第一类Learning about IT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信息技术科学自身的课程体系(IT课程体系),体现信息学科专业化的深入进程,第二层次是其他三类的综合发展,应用信息技术工具支持其他课程教与学的发展,体现出信息技术应用与信息文化素养的普及进程。第二层次实践活动的主要途径是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CAL(Compute-Assisted Learning)和计算机管理教学软件(如CML:Compute-Managed Learning)开发应用的普及,其特征即为英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早期阶段的特征。

20世纪90年代以后,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使第二层次的信息技术应用与信息文化普及的教育进程进一步深化,最重要的标志是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信息与传播技术)理念的诞生并深入人心。

ICT与IT既有联系又有差异。IT作为信息技术科学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其自身构成庞大的学科体系。ICT则侧重于IT在信息处理与传播方面的应用。若将IT比作“文化”这个宽泛的整体概念,ICT则相当于“书籍”这样一个体现文化的具体概念。通过ICT的大众应用,可以推动IT文化的全民普及。

ICT理念的提出显示英国对信息网络认识的深化,强调发挥应用信息技术的传播交流功能,注重培养学生应用信息工具提高传播交流的能力。ICT理念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跨入新阶段:应用ICT支持所有课程的教与学(ICT across the Curriculum)成为英国教育改革的新举措,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从以往局部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提高到学校整体改革与教育标准全面提升的新时期。

1999年,英格兰和威尔士又一次颁布面向新世纪的信息与传播技术国家课程标准(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The National Curriculum for England),对ICT教育的重要性给予充分的强调,要求ICT教学从获取信息,发展思维与表达思想,交流与共享信息,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评估与提高等四个方面,增长学生的ICT知识、技能和理解,逐步提高学生的能力,能够健康安全有道德地应用ICT支持自己的学校课程学习与终身学习。

苏格兰没有像英格兰那样制定“课程标准”,而是用“教学指南”来取代,为的是给不同社区和学校留有充分的自主空间。苏格兰信息与传播技术教学指南自1998年开始酝酿,2000年正式颁布实行。在苏格兰,ICT并没有作为单列课程来开设,但是被提高到核心教学内容的地位,要求将ICT的教学目标贯穿于所有课程的教学之中来实现,这实际上等于刷新了对所有课程教学的标准要求。

综合调研报告:教师ICT教育现状、需求和建议

1996年,英国国家教育与就业部(DfEE: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 Employment)和独立调查机构(Independent Inquire)曾经分别对英国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现状进行调研,并向政府递交了专题调研报告。国家教育与就业部的《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调查》(Survey of IT in Schools 1996)和独立调查机构的《英国学校的信息与传播技术教育状况——斯蒂温森报告》(ICT in UK Schools——The Stevenson Report)不约而同地揭示了英国学校信息技术教育与信息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一系列严重现实问题:计算机硬件设施老化,教学软件资源数量少,内容也不符合学校的教学需求。这些都影响了教师学习与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信心。由于学校缺乏能够胜任应用信息技术支持课程教学的师资,致使大部分课程的教学依然沿袭传统方式。

1997年10月,英国全面开展了学校信息技术教育专题的调研,重点考察教师对信息技术与信息文化的具体需求,为即将开展的大规模师资信息技术培训的政策与策略的制定提供充分的事实根据与有效的参考建议。

调查组通过学校查访、数据统计和个别采访等多种方式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考察,提交了一系列内容翔实的综合调研报告,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一)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现状

报告从已经取得的成就和仍然存在的问题两方面予以总结。1995年后中小学校开始逐步与国家的Super-JANET网连接,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师培训与信息技术教育实验,信息技术的“扫盲”取得明显效果。教师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基本持肯定态度,并在一些课程的教学中努力探索应用信息技术。但是也普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信息技术的应用面窄、水平较低的问题具有明显的共性。主要表现在:大部分教师主要使用的工具软件还只限于文本处理,能够自如运用网络来获取教学资源并应用电子邮件进行通讯的教师尚属少数;学校的信息技术装备不足以保障教师的使用,更新不及时,技术支持不到位,教师对新软件新资源缺乏了解,对新技术的学习缺乏有力与及时的指导;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主要还局限在个人使用,成为钻研业务的工具,但很少用于课堂教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还存在着明显的偏误:教师可以传授信息技术(teaching ICT),却难以自如地将信息技术作为有力的工具应用在课程教学中(teaching with ICT),信息技术成为“孤立的”技能性教学内容,或者成为游窝于其他课程教学之外的“附加品”。一方面教师的信息技能熟练程度不够,另一方面则是缺乏适当和丰富的教学软件资源。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有机整合的实现还有相当多的工作需要完成。

(二)教师对信息技术与信息文化的理解与需求

教师们普遍认识到信息技术技能与信息文化素养已经成为每一位公民进入信息时代的通行证,更是信息时代的教师所必须要掌握的教学技能中的核心技术和必备修养。学校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教师感受到巨大的压力。绝大部分教师积极地将压力转化为动力,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与更新知识的紧迫感,希望得到培训与提高。相当多的教师存在一种困惑感,迫切需要新的教学法的支持,普通期望新的师资培训能够增强针对性、有效性与持续性,不仅能够使他们拿捏信息与传播的技术技能,更能够拓展视野,具备深刻的信息文化知识与素养,把握将信息与传播技术应用于自己的课程教学的策略与方法,不仅能够满足具有普遍性的一般要求,还能够满足不同课程教学、不同水平层次、不同兴趣爱好的特殊需要,不仅能够在培训期间获得帮助,更能够在日常数学实践中得到及时的、持续的技术支持与咨询指导,以满足不断变化发展的知识更新需求。

(三)有效开展师资信息技术培训的建议

调研报告总结了教师们的反馈意见,提出建议:支持的机制要方便及时,有利于教师的自学与提高。强化的短期培训有必要,长期的支持更重要。

1.环境支持:创建方便教师使用的信息资源与环境,营造良好的校园信息文化氛围,有利于信息技术在校园的全面普及,并为教师在家里使用计算机创造条件,防止教师因在学校工作繁忙,缺乏足够的时间与精力投入。

2.技术支持:建立有效的多种模式,收集教师的反馈,提供及时的持续性支持与针对性指导咨询,帮助教师掌握多种工具,及时了解新的信息。教师未必要成为精通技术的专家,但在一定的技术支持下,可以有效地学习、自如地应用。

3.策略支持:将ICT培训与教师已具有的教学工作经验与能力相结合,增强针对性,满足多样性,使ICT成为帮助教师终身学习提高素养的工具,指导教师将ICT应用于课程教学的策略、方法;满足不同层次的多样化教学需求。

4.对培训者进行培训,研究设计教师信息技术教育培训的策略与方法,以提高培训的质量。

教师培训的政策、策略与资源

调查研究的成果,促进了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从理念到实践的更新,一系列政策与策略出台,深刻而又多样化的师资培训工作全面展开。

政府、教育机构和信息企业紧密合作、各尽其资,建立师资培训的宏观运作机制:政策制定、策略谋划与资源建设相结合,长期计划与短期目标相结合,虚拟仿真与实践应用相结合。这使得ICT培训从职前师范教育一直贯穿到教师在职继续教育。

1998年开始,信息与传播技术被列为英国教育学院的必修课程。运用信息与传播技术支持教学的理论策略与实践能力成为所有选择以教师为职业的新一代大学生的必备基本素质与修养。

国家学习信息系统在网络上创建了。虚拟教师中心网站。(VTC:Virtual Teacher Center),开发了师资信息技术培训在线资源与在线教学评估系统。在线资源不仅可以从网上下载获取,还制成光盘发放给教师们以方便携带随时取用,满足职业发展的多种需求。

在虚拟教师中心网站上颁布《国家师资全员基础培训大纲——信息与传播技术和课程教学整合》(Initial Teacher Training Curriculum for the Use of Information and Technology in Subject Teaching)。这个培训大纲充分体现了新理念:一是对信息与传播技术给予更宽泛的定义,并不单指计算机与网络,也包括CD光盘、各类软件和硬件设施以及印刷、电视、广播、录像、数码相机等各种信息存储与传播的媒体。二是突出了信息与传播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策略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三是体现了针对性、多样性和灵活性,激发教师学习与应用的自主性,满足不同课程特点、不同水平层次的教学要求。

培训的策略采用“三步法”:第一步理念培训(Need-to-know Basis),使教师获取丰富的相关信息,增加对ICT的了解,具有正确的认识和必备的信心(Find out,Attitude,Confldent);第二步行动培训(Action Plan),具有使用信息与传播工具的能力和信息文化的知识素养(Ability and know-ledge);第三步教学法培训(ICT Pedagogy),理解应用信息与传播技术进行教学设计的策略并能够付诸实施(Strategies and Approaches)。

新培训实现三个方面的转变:从注重技术向注重教学法转变(From technology to pedagogy);从注重工具向注重资源转变(from tools to resources);从信息技术向信息与传播技术转变(From IT to ICT)。完成基础培训后的教师,应该在倍息与传播技术技能、信息文化理解和课程教学设计方法等方面皆取得进展。

国家ICT课程教学标准中将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目标与教师的教学策略培训相结合,突出如下关于ICT的技能与素养:信息技术工具的操作与使用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设计与制作的技能,信息采集与分析的能力,信息查询与研究的能力,传播、交流与协作的能力,系统设备控制与模式选择的能力。

“教师包”一揽子方案

普及、细致与深入是英国教师信息技术教育培训工作的特色。“学习型学校计划。是国获救育与就业部应用ICT全面支持教育更新的系统计划,囊括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其中的“教师包”项目针对教师面临的挑战与紧迫的得求提供多方ICT技术及资源支持,充分体现对教师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

“教师包”是免费发给中小学教师入手一份的学习资料包。“教师包”由五本书和提供相应支持的CD光盘软件资源构成,目的是使教师们自学、使用和交流都更加方便.真正实现如英国首相布莱尔在《点击学习社会》的前言中所要求的那样:“技术给我们的工作方式带来变革,现在开始给教育带来冲击„„教师们不应该拒绝其他职业视为当然接受的工具。”

“教师包”前三本书按单元划分,一本书就是一个单元,每一单元集中描述一种教师应具备的相关ICT能力。后两本书中,一本描述ICT如何应用于IT教学,另一本描述如何运用ICT更好地促进对特殊儿童的教育。

专业技能的提高是每个教师的责任,ICT将在其中起很大作用。ICT是支持教师专业技能发展的一个手段,使教师有更多途径搜集到与教学有关的资源.以多种方按完成教学任务。

随着更多的设备进入学校,更多的教师逐步熟练地使用,许多数师开始认识到ICT如同幻灯投影等教学设备一样客观存在,ICT不仅可以在教学中直接使用,而且还可以发挥辅助教学功能。所有的教师都应当加入到ICT新型职业培训当中来。

在“教师包”中将专业训练分成了相关联的三种基本能力的综合培训:

1.与同事交流。

2.获得信息与材料。

3.专业材料的准备与呈现。

这些活动对教师来说都是很熟悉的传统项目,而“教师包”关注的是ICT如何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这些任务。

下面概括介绍一个单元的主要内容;

第一单元:与同事交流

目标:

这个单元是关于如何应用电子手段突破时空局限(无论身处同地还是异地),参与同事之间的交流。本单元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如何向在世界任何地方的同事发送信息、回复信息,并及时通信;

2.如何参与电子会议;

3.发送与接收附件(这些材料与教学有关,或者对师生有用);

4.指导读者思考电子交流作为学习环境的问题。

活动简介:

本单元的材料将请读者通过发送电子邮件与学习型学校计划”网站连接,接着与项目组的其他教师(在学校或者其他任何地方)交流信息,然后参与电子会议,与其他有相同教学问题的教师讨论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学到很多知识,特别是:

1.如何通过发送文本信息、文件(比如教案或者讨论内容)与别人交流。

2.如何通过浏览事先发送到共享邮箱(也就是会议包)的一系列文件与教师团体进行交流。这称为计算机为媒介的会议。通过这种方式,与其他教师一起对项目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

教学交流和信息重获的作用很大程度上与师生在教室中的活动有关。教师们刚刚开始探索在教室中运用电子手段互相交流。在单元的后面介绍了一些教师合作学习的新建网站,探讨一些在20世纪末鲜为人知,但在21世纪却可能很普遍的协作型等课程教学新模式的案例。

具体练习活动主要有:

活动一 连接到“开展专业训练”网站

活动二 阅读欢迎信息

活动三 回复信息

活动四 接收回复信息

活动五 与同事交流

活动六 与同事团体交流

活动七 传送带附件的文件

活动八 参与会议,找到感兴趣的话题

活动九 其他教师在课堂上是怎么做的 活动十 传送与阅读教案

活动十一 进入感兴趣主题的讨论

活动十二 反思教室讨论

活动十三 在LSP会议中,教师角色转换成参与者

活动十四 协作型课程计划

“教师包”由于一揽子解决了教师在自学ICT过程中的很多具体问题,教师受益很大,非常受欢迎。

总而言之,国家宏观政策、学校信息化环境整体建设以及教师ICT培训的多种模式开展与丰富的资源与技术支持,构成了英国教师信息技术教育普及的有效机制与良性循环,教师的信息化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步人深入阶段。

2004年4月2日 9:32

第二篇:信息技术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方法产生极大影响,感受到教学工作的艰巨。同时对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使我认识到做为一名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并致力于把它们应用于课堂内的教与学活动中,在这短短的几天培训中,我深深的体会到:

1、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

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者具有的特征。在信息社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

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通过网络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进行交流,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2、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需要。

中国加入WTO后,需要更多的高素质、复合型的创新性人才参加国际竞争。同时,信息社会呼唤信息人才,如果我们培养的人才缺乏捕捉信息的能力、有效利用信息迅速发现新机会的能力,就很难在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中求得生存与发展。也就是说,要求这些高素质的人才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而这些人才培养的速度、数量、和质量直接

由教师的信息素养的高低来决定。

3、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育系统本身的需要。

在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在教育系统中,教育信息则成为最活跃的因素,成为连接教育系统各要素的一条主线;而教育系统的一项主要职能就是由教育者把教育信息传递给受教育者。因为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一个教育者(主要是教师)对教育信息的整理、加工和传播的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中主要的信源和传输者,在教育信息的准备和传递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统本身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培训虽然短暂,但使我的受益不浅,其感触非一一能言尽。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用所学到的教育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教师。最后,我想说,在紧张而繁忙的工作之余再培训会收获些须的欣慰吧!我仍会继续学习各种关于信息技术的知识、持之以恒,不懈的努力优化课堂教学,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具有高信息技能的新兴人才。这将是我以后的最终目标。

第三篇:信息技术教育培训有感

通过参加培训学习,使我更进一步感受到教育教育技术的应用,不仅引起教育方式和教学过程的深刻变化,而且改变了教师分析和处理教育、教学问题的思路。对于我们来说,面临教育信息化和课程改革的新形势,教育技术能力理所当然地成为我们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教育行业中从业者必须掌握的教育技术和技能,传统的言传身教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要求。对于培训者来说,本教程的最大特色就是将教法整合于其中,每一模块都是编者精心设计而成的,旨在展示现代教学的理念和方法,这种活动化的课程设计使得培训过程规范化,保证培训的基本质量。对于学习者而言,本教材要求学习者必须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并为学习者的学习提供网站和光盘资源的支持,教材还特别鼓励学习者的投入型学习,个人动手动脑,同伴交流协作和反思,希望学习者首先要成为一个信息化教育的受益者,并能够将培训过程中所学得的方法有效地迁移到己的教学实践中。

通过培训我深深地了解到新教材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其基本理念是突出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其终身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更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计算机在教学软件的控制下,打出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课件,部分承担了教师的职责,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学生从“被灌输”状态转向“自主学习”的状态。变以

往的"填鸭式"教学,以学生的自我发展为中心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活"起来,把以教师为主的"一言堂"变为学生积极参与的"多言堂"。

此次培训受益匪浅,对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的学科整合理念,得到了深刻的认识和把握,也促使自己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积极运用,使之发挥最大的能量,帮助我提高教学质量。与以往的培训相比,本次培训具备很多的优点,同时给我们的感受也非常深刻。比如创建教学设计方案,规划主题单元等一系列学习活动能梳理我们的教学思路,促使我们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更好的理解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意义,为我们今后能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这次培训不但丰富了我们的教学基本理论知识,而且对我们今后的教学活动有很大帮助,可以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对所任教的学科进行单元规划设计,梳理教学思路,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我们一定会在日后的教学中努力做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真让教育技术为提高教育教学服务。

第四篇: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教育

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教育

一、信息能力与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坚信息的获取、理解、分析、加工、处理、传递等有关技术的总称。简言之,信息能力是对各种信息技术的理解和活用能力,即对信息的获取、理解、分析、加工、处理、创造、传递的理解和活用能力。

信息能力是一种基本的信息素养,它是一种在技术层面、操作层面和能力层面上的素养,它是信息素养的重要内容。除信息能力外,信息素养还应包括在认识、态度层面上的内容,即对信息、信息社会、参与信息过程和信息社会的认识和态度层面上的内容,这也是每一个信息社会的成员╠╠我们称这为信息人所必须具备的素养。

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目标。信息技术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的学科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目标应包括以下的三个方面:

1.对信息科学的理解

通过信息技术、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学习,学生应能深入地理解各种信息手段的我,深入理解各种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具体方法,能对给定的信息进行适当的处理,并能对各种信息的活用进行评价和完善。

对信息科学的理解不是单纯理论上的,知识内容上的理解,应能通过信息科学的理解,指导信息活用时,合理地选择信息手段和信息处理的方法,并能对它们进行有效地评价,用以完善信息活用和信息处理的过程。以信息科学的理解是信息活用的基础和条件,没有对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解,不可能实现有效的信息活用。对信息活用的评价和完善是指导信息科学基础学习的重要根据。

2.信息活用的实践能力

信息活用的实践能力是指对于给定的课题、目的、问题,能合理地使用一定的信息手段,对必要的信息,自主地或与人协同地进行收集、分析、处理和创造,并能根据受者的情况,发布信息、传递信息。信息活用的实践能力是以信息技术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信息活用的实践过程中,一定会涉及各种信息机器、信息设备,例如,计算机、因特网的操作,对这些机器、设备的操作能力及其培养,应纳入到信息的收集、处理的高度来认识,来理解,不能将信息技术教育变成具体信息机器及其相应软件操作方法的培训,否则会背离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和教育目标的要求。

我们曾经碰到过这样的问题。为了求解某一问题,进行某种决策,需要大量地收集信息、理解信息、分析信息,并将有关的信息送入计算机,以一定的处理软件对信息进行处理,最后,根据处理的结果,作出相应的决策。这是一种以信息技术求解问题的过程。在根据处理的结果决策问题时,发现这种决策与逻辑的分析,与以其它方法进行决策的结果相矛盾。经过反复评价、研讨,发现基于计算机处理的决策是错误的。显然,计算机的操作、软件的使用方法是完全正确的,产生错误的原因在信息的收集、信息的理解和信息的分析。

通过这个实例,不难看出,在求解问题的过程中,与机器的操作,软件的使用相比较,对信息的评价,并以这完善的信息的活用过程更为重要。

3.对信息、信息社会的认识,态度与参与

对信息、信息社会的认识和态度包括对信息社会的认识;对信息在信息社会

中的作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的认识;对信息的情感、对信息的道德与伦理、对信息的责任与态度以及信息安全与信息犯罪的认识与态度。

信息技术教育中,应重视培养学生主体的、积极地参与信息社会的态度。对于信息,不仅是受者,更要培养学生积极地进行创造,主动地、自主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积极地参与信息社会及其发展的态度和能力,应特别重视信息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

二、信息技术教育

信息技术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的教育。学生的信息能力、信息素养应由上述的三个方面所表示。这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不仅规范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也决定了信息技术教育应采取的方法。

根据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要求,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应注意处理好以下的几个问题:

1.信息技术教育的两个方面

学校中的信息技术教育包括两个方面:

(1)信息技术课

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学校教育中,应开设信息技术课(也可称信息系统基础、信息科学基础)。课程的学习内容应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决定。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应对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有一定学习和掌握。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中,应特别重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学习。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应特别重视学生以信息技术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信息的理解、对信息的判断和评价比具体机器的操作、具体软件的使用更为重要。

(2)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学校中的信息技术教育不应只限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应将信息技术教育贯穿到党校教育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其它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为此,应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与其它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课程与其它课程的整合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方面是以信息技术促进其它课程的学习,即以信息技术的方法,例如使用多媒体,使用因特网学习其它课程的有关内容;另一方面,通过其它课程的学习,充实,完善或补充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不足,使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更全面、更具体、更生动。信息技术与其它课程的整合,既有利于其它课程内容的学习,了有利于信息技术的学习。不仅如此,它对学校的教学改革,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十分重要的。

2.对信息技术课程性质的认识

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门有关信息科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的学科教育,它也是一种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素质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中,应浒有关信息科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信息技术教育中,必然会大量地使用各种信息机器,也可能使用机器、设备的时间占相当大的比例,我们不能因此将信息技术课变成信息机器操作、软件使用的技能课。如果这样,将偏离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

3.信息技术教育与计算机技术的学习

在进行信息技术教育时,应处理好与计算机技术学习的关系。如前面所讨论的那样,信息技术是指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创造和传递。计算机作为信息获取、分析、处理的一种重要工具在信息技术教育中顺重要的位置,但我们决不能以计算机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掌握代替信息技术的学习与掌握,只能将计算机作为信息获取、分析、处理的工具进行学习。对计算机技术的学习应从信息技术的高度、信息技术的角度进行学习,而不是脱离这个前提进行学习。

以算法语言的学习为例。单纯的算法语言学习,主要是介绍各种语句及如何以这些语句进行编程。在讨论语句的使用方法时,可通过一些实例进行说明,这些实例是用于说明语句及其应用的。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中,算法语言作为求解问题的一种工具,其学习的主题应是如何以算法语言去解决问题,其学习的重点不是一般地介绍语句,而是如何以这些语句编程,即如何以这些语句去描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为此,与其说是算法语言的学习,不如说是问题解决与编程的学习。具体的学习过程设计应该是,以一个具体的问题为例,让学生理解该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在此基础上,抽象出人们解决问题的过程,基于这样的过程,讨论计算机是如何处理信息、求解问题的。

信息技术的学习中,有关计算机的讨论不仅出发点、讨论方法与一般的计算机学习不同,而且从信息技术的内容看,应比一般的计算机学习更为广泛,虽然计算机技术的学习是信息技术学习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不能以一般的计算机技术的学习代替信息技术的学习。

4.信息技术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对信息活用时的评价和完善能力

信息技术教育中,应注重学生信息活用能力的培养,作为活用能力,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更应注重学生对信息活用的评价和完善,在某种意义上,对信息活用的评价与完善比具体的操作更为重要。它决定信息活用手段的选择、操作结果的评价,操作过程的完善。它对课题的解决是十分重要的。

为了实现有效地评价与完善,应十分重视信息技术、信息科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学习。没有对这些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深入学习和理解,不可能实现对信息、对信息处理的结果和信息活用实现有效的分析、评价,进而完善活用的过程。

5.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应处理好几个关系:

(1)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学习与技能的掌握

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必须涉及大量机器的操作,软件的使用,有些人甚至认为信息技术就是机器和软件的操作技术,这是一种错觉。各种机器的操作、软件的使用,应基于一定的理论指导下予以选用。信息技术教育中,应特别重视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学习,应在一定理论的指导下去选择,去完成一定的具体操作。没有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就不可能对操作的结果进行有效的评价,就不可能完善具体的操作过程。某种操作技能只有在一下的理论指导下才能发挥作用。

(2)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与对机器、软件操作能力的训练

信息技术教育中,我们特别重视信息活用能力的培养,即以信息技术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为了解决问题,需要使用计算机,需要使用一定的软件,这些只是解决问题的工具,我们不能以工具的操作代替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如何分析问题,如何根据问题的分析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算法,如何评价与完善解决问题的过程比工具的掌握更为重要。工具的使用是在解决问题算法的指导下进行的。信息活用能力的培养中,与具体机器、软件操作能力相比较,应更注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3)完成任务与驱动知识的学习

信息技术教育中应彩任务驱动的方法实现信息科学知识的学习,实现信息活用能力的培养。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我们表应只看到任务的完成,不看是否驱动了知识的学习。任务驱动是信息技术课程的一种学习方法,这是一种问题解决式、发现式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求解问题的过程中去探索知识,发现知识。任务驱动是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去探索、去发现有关的信息科学的知识。如果不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注重知识的学习、掌握,这一次的任务完成了,下一次同样的任务可能完成不了,因为他没有将任务的完成变为一种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自觉行为。任务驱动中,既要完成任务,更要注意通过完成任务应驱动的知识学习。

上述各种关系的处理中,其实质是对信息技术教育根本目的的认识,对学习目标的理解,对课程性质的定位。信息技术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创新人才,不是培养机器的操作者。信息技术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是一种学科教育,不紧某种技能掌握为目标的技能培训。

信息素养是面向信息社会的每一个成员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养。学校教育中,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必须认真地界定学生的信息素养应包括怎样的内容,在此基础,采取一定的措施予以培养。如何去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在信息素养的痒会出现什么问题,如何处理好各种关系,如何认识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其培养等都是信息素养培养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认识,去解决。我们应将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其培养作为学校素质教育、学校教育改革、学校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大问题予以高度的重视,认真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校教育的现代化。

第五篇: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育培训方案

边滩教委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育培训方案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全面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实施素质教育能力,促进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根据《互助县教育局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育培训方案》的精神,用三年时间对全体中小学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培训及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为重点的新一轮培训,经教委会研究决定从5月17日开始在中学计算机室对今年参加培训的教师进行培训。具体安排如下:

1、主讲教师:

(《信息技术教育教程》第一册)、(《信息技术教育教程》第二册、第三册、第四册)。

2、培训时间:

小学教师每周星期日、上午8:30—12:30,下午2:30—5:30(如遇特殊情况做另行调整)。中学教师培训时间由教导处具体安排。

3、培训方式:

(1)中小学分别办班。本计划培训两批,每批至少培训62学时。培训人员见培训花名册。

(2)培训形式以集中培训为主,个人自学与集中辅导相结合,以离岗和在岗自修相结合,理论学习与上机操作相结合。

(3)教委信息技术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培训人员。中学具体负责培训和管理。

4、培训结束后,参训教师必须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统一考试。

5、收取培训费标准:每学时为2、00元,每批每人收取120、00元。

附:

1、边滩教委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花名册

2、边滩教委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学习制度

3、边滩教委信息技术培训主讲教师职责

边滩教委

2003年5月13日

下载英国信息技术教育师资培训的政策与策略(五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英国信息技术教育师资培训的政策与策略(五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培训工作总结

    在全面实施信息技术工作的今天,信息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了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根据我校的实际需要,面......

    现代技术教育师资培训总结(小编推荐)

    现代技术教育师资培训总结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入,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已成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方面,因此,加大对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力度,提高教......

    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

    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 摘 要:因高中生信息技术基础水平、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等不同,致使高中信息技术实施统一化教学存在一定的缺陷与弊端。针对此,文章基于差异......

    信息技术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信息技术教育的实践与思考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初步了解信息,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学会......

    浅谈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与改革

    浅谈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与改革摘要:本文阐述了两方面的内容:信息技术教育课内教学与课外科技活动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六点建议。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改革从第一台......

    信息技术教育培训学习心得(精选多篇)

    信息技术教育培训学习心得 本次培训给我带来了一次与信息技术接触的机会。通过培训学习,系统地了解了信息技术教育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收获很多,现就将学习心得总结如下: 一、......

    浅谈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的整合

    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习过程的整合 信息教育是面向21世纪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必然要求,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而要实现教育信息化,......

    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生素质的培养

    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生素质的培养[内容摘要]自主能力、协作能力、信息素养、大综合素质、研究能力将是未来人才的重要素质。我校开设信息技术实验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