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版)知识竞赛复习提纲大全

时间:2019-05-14 21:59: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版)知识竞赛复习提纲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版)知识竞赛复习提纲大全》。

第一篇: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版)知识竞赛复习提纲大全

学习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知识竞赛复习提纲

(小学部分)

一、填空:

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2、数学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3、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4、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5、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6、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

7、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思考)、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8、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应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9、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10、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11、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12、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13、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14、为了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整体性,《标准》统筹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同时,根据学生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划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第三学段(7-9年级)。

15、课程内容在各个学段中,《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学习领域。

16、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并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17、数学学习活动的目标包括结果目标和过程目标。《标准》使用(“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术语表述学习活动结果目标的不同水平,使用“经历、体验、探索”等术语表述学习活动过程目标的不同程度。

18、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9、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更加注意内容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如在数与代数领域的第一学段:增加了认识(小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综合与实践领域的要求更加明确和具有(可操作性)。20、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在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明确提出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

21、良好的数学教育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和运用一些数学概念),掌握一些数学方法,还应当包括使学生感悟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积累一些数学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经验。

22、死记硬背往往是造成学生(厌学)的重要因素。

23、基于“四基”的教学,在注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在培养培养学生演绎推理能力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归纳推理能力的培养。

二、判断:

1、教师对学生学习数学的评价就是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

2、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最有效的学习活动就是单纯在模仿记忆。(×)

3、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全部。(×)

4、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性。(√)

5、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6、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7、无论是新课题的引入还是教学内容的展开,都应力求创设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8、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以评价结果为主。(×)

9、新课标只提倡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不提倡关注获得知识结果。(×)

10、《标准》提倡采取开放的原则,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留出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11、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

12、教师应由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转变为知识的传递者和合作者。(×)

13、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不需要转变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14、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15、数学学习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个性倾向。(√)

16、新课标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17、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18、《课标》中,对于应用问题,选材强调虚拟性、趣味性和可探索性。(×)

19、新课程从第二学段(4——6年级)开始使学生接触丰富的几何世界。(×)

20、在内容的选择上,课程标准刻意追求内容的完整性和体系化。(×)

21、学校课程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部分构成.√

22、一位现代教师的教育观念总比过去时代的教师先进。(×)

23、教育具有文化传播功能,因而中小学应能够接纳社会中存在的一切文化。(√)

24.我国目前的教育应特别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而不必突出强调科学精神。(×)

25.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是实现教育政治功能的基础。(√)

26.只要充分重视教育,就一定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三、选择题:

(一)单选

1、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2)的过程。①交往互动 ②共同发展 ③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2)。

①教教材 ②用教材教

3、算法多样化属于学生群体,(2)每名学生把各种算法都学会。①要求 ②不要求

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3)

①联系生活学数学 ②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③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5、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不再单独出现(1)的教学。①概念 ②计算 ③应用题

6、“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数学思考 ②过程与方法 ③解决问题

7、《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1)的动词。①过程性目标 ②知识技能目标

8、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3)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进步的历程。

①自我评价 ②相互评价 ③多样评价

9、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2)的过程。

①单一 ②富有个性 ③被动

10、“用数学”的含义是(2)

①用数学学习②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③了解生活数学

11、下列现象中,(D)是确定的。

A、后天下雪 B、明天有人走路 C、每天都有人出生 D、地球每天都在转动

12、《标准》安排了(B)个学习领域。A)三个 B)四个 C)五个 D)不确定

13、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D)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

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

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14、新课程标准通盘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分为(B)个阶段。A、两个 B、三个 C、四个 D、五个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A)《标准》并不规定内容的呈现顺序和形式

B)《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C)《标准》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D)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制订了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大纲”,以逐步取代原来的“课程标”。

(二)多项选择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A C D),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A、基础性 B、科学性 C普及性 D、发展性

2、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A B C)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A、动手实践 B、自主探索 C、合作交流 D、适度练习

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A B C)。A、组织者 B、引导者 C、合作者 D、评价者

4、符号感主要表现在()。

A、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 B、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C、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

D、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

5、在各个学段中,课程标准都安排了(A B C D)学习领域。A、数与代数 B、图形与几何 C、统计与概率 D、综合与实践

6、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ABC)。A 组织者 B 引导者 C 合作者

7、《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六项具体目标有:转变课程的功能、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改革课程内容、改进教与学的方式和(B C)。A 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B建立发展性的评价观 C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

8、情感与态度的发展主要强调两个方面。(AB)A学生对数学的认识 B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 C学生对数学应用能力

9、数学思维的特性主要有(ABC)。A 概括性 B 问题性 C 相似性

10、数学基本能力分为(ABC)A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B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C其它数学能力主要指观察、理解、记忆、运用的能力。

四、名词解释:

1、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表示、数量大小比较、数量和运算结果的估计、数量关系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2、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一般性的运算和推理。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3、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还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4、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臵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描述画出图形等。

5、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数学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几何直观不仅在“图形与几何”的学习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贯穿在整个数学 学习过程中。

6、了解: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或者举例说明对象。同类词有:认识,知道,说出,辨认,识别。

7、理解: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阐述此对象与相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同类词:认识,会。

8、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用于新的情境。同类词:能。

9、运用:综合使用已掌握的对象,选择或创造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同类词:证明。

10、经历: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感性认识。同类词:感受,尝试。

11、体验: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主动认识或验证对象的特征,获得经验。同类词:体会。

12、探索: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理解或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发现对象的特征及其与相关对象的区别和联系,获得理性认识。

五、简答题:

1、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答:①以反映未来社会对公民所必需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②以与学生年龄特征相适应的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数学内容;③使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

2、数学学习评价改革的特点? 价方式的多样性。

答:①评价主体的多元性。②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与开放性。③评

3、数学教学中,建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包括哪些?

答:建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包括:从现实生活或者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求出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初步形成模型思想,提高学习兴趣和应用意识。

4、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数学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好奇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

5、小学第一学段学习目标中,知识目标是什么?

答:(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理解常见的量;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能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认识物体的相对位臵。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3).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6、小学第一学段“解决问题”的目标是什么?

答:(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2).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4).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7、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性质是什么?

答: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

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六、简述题:

1、修订后的数学课程标准,为教师实施教学提出的总体建议是什么?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注意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即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基本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 处理好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注重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发扬教学民主,当好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条件的地区,要尽可能合理、有效地使用计算机和有关软件,提高教学效益。

2、如何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

学生获得知识,可以通过接受学习,也可以通过自主探索等方式,但必须建立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学生应用知识并逐步形成技能,离不开自己的实践;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只有亲身参与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才能在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方面得到发展。

(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教师的“组织”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教师应当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本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第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

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恰当的问题,或者准确、清晰、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求知求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恰当的归纳和示范,使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积累经验;能关注学生的差异,用不同层次的问题或教学手段,引导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教师与学生的“合作”主要体现在:教师以平等、尊重的态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发学生共同探索,与学生一起感受成功和挫折、分享发现和成果。

做好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就起到了主导作用。(3)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

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一方面,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落实,依赖于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另一方面,有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标志,是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得到全面的发展。

启发式教学是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关系的有效途径。教师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组织学生操作实验、观察现象、提出猜想、推理论证等,都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3.在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中,教师要注意哪些?

“知识技能”既是学生发展的基础性目标,又是落实“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目标的载体。

(1)数学知识的教学,应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体会数学

知识之间的关联。

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不能依赖死记硬背,而应以理解为基础,并在知识的应用中不断巩固和深化。为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教师应注重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与学生学科知识的联系,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操作、尝试等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教师还应揭示知识的数学本质及其体现的数学思想,帮助学生理清相关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等。

数学知识的教学,要注重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把每堂课教学的知识臵于整体知识的体系中,注重知识的结构和体系,处理好局部知识与整体知识的关系,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体会对于某些数学知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从不同的层次进行理解。

(2)在基本技能的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技能操作的程序和步骤,还要使学生理解程序和步骤的道理。例如,对于整数乘法计算,学生不仅要掌握如何进行计算,而且要知道相应的算理;对于尺规作图,学生不仅要知道作图的步骤,而且要能知道实施这些步骤的理由。

基本技能的形成,需要一定量的训练,但要适度,不能依赖机械的重复操作,要注重训练的实效性。教师应把握技能形成的阶段性,根据内容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分层次地落实。

4、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活动应当注意哪些?:

① 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合作交流。没有每个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就缺乏基础;没有同伴间的合作交流,个人的思考有时难以深入。此外,适当的合作交流,也有利于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身心素质。

②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必须把握好学生自主探索活动的时间,给最终的归纳总结留有余地。教师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组织、引导学生开展探索活动的能力,提高探索活动的实效。③ 给学生自主探索适当的空间。探索过程中获得的结果固然重要,探索过程本身也是有价值的。

④ 处理好学生自主探索与教师示范的关系。对于学生的探索活动,教师不仅要给予启发、引导,而且应适时地进行归纳,示范阶段

性结论,明晰进一步探索的思路。

⑤ 对于进行自主探索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给以具体的帮助、鼓励和指导,努力使他们也能参与探索活动并积极地思考。

5.如何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根据课程目标,广大教师要把落实情感态度的目标作为己任,努力把情感态度目标有机地融合在数学教学过程之中。设计教学方案、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时,应当经常考虑如下问题:

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如何组织学生探索,鼓励学生创新? 如何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

如何使他们愿意学,喜欢学,对数学感兴趣? 如何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自信心?

如何引导学生善于与同伴合作交流,既能理解、尊重他人的意见,又能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如何让学生做自己能做的事,并对自己做的事情负责? 如何帮助学生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以强烈的责任心,严谨的治学态度,健全的人格感染和影响学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善于挖掘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要在教学实践中善于用《标准》的理念分析各种现象,恰当地进行养成教育。

例如,当学生知道自己课堂练习有误、能够改正却又不努力改正时,教师就应该对学生说:“你已经知道解题有错误,必须自己改正,相信你自己能够改正。”这里,“必须自己改正”就是要求学生“对自己能做的事负责任”,“相信你自己能够改正”则是给学生以鼓励,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又如,学生不能合适地回答教师的课堂提问时,教师不应随意地打断学生的回答,而应倾听学生的意见,也不要以自己预设的“标准”简单地否定学生的意见,而应机敏地判断学生的解答是否具有合理的成分并加以恰当的引导。

6.教学中应当注意哪几个关系?

(1)“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教学方案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预设”,教学方案的形成依赖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钻研和再创造。理解和钻研教材,应以《标准》为依据,把握好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对教材的再创造,集中表现在:能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贴切的教学素材和教学流程,准确地体现基本理念和内容标准规定的要求。

实施教学方案,是把“预设”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双方的互动往往会“生成”一些新的教学资源,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及时把握,因势利导。例如,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师“预设”问题的意图时,学生对教师的讲授提出“预设”没有想到的质疑时,学生的活动进展与教师的“预设”有差异时,这都需要教师适时调整预案,以使教学活动收到更好的效果。(2)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

教学活动应努力使全体学生达到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注与帮助,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产生困难或错误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和思维空间,指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在教学活动中,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恰当评价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引导学生通过与他人的交流选择合适的策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思维水平。(3)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

推理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始终,推理能力的形成和提高需要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义务教育阶段要注重学生思考的条理性,不要过分强调推理的形式。

推理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设计适

当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尝试、估算、归纳、类比、画图等活动发现一些规律,猜测某些结论,发展合情推理能力;通过实例使学生逐步意识到,结论的正确性需要演绎推理的确认,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

(4)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

合理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注重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能有效地改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有条件的地区,教学中要尽可能地使用计算器、计算机以及有关软件;暂时没有这种条件的地区,一方面要积极创造条件改善教学设施,另一方面广大教师应努力自制教具以弥补教学设施的不足。

用计算器完成较为繁杂的计算,要以学生理解并能正确应用公式、法则进行计算为基础。课堂教学、课外作业、实践活动中,应当根据内容标准的要求,允许学生使用计算器,还应当鼓励学生用计算器进行探索规律等活动。

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不能完全替代原有的教学手段,其真正价值在于实现原有的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甚至达不到的效果。例如,利用计算机展示函数图象、几何图形的运动变化过程;从数据库中获得数据,绘制合适的统计图表;利用计算机的随机模拟结果,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随机事件以及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等等。

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同时,教师还应注重课堂教学的板书设计。必要的板书有利于实现学生的思维与教学过程同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的脉络。

7、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对教学评价有哪些建议?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评价应以课程目标和内容为依据,体现基本理念,全面评价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某一阶段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合理利用评价结果,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通过评价所得到的信息,可以了解学生达到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帮助教师进行总结

与反思,调整和改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

第二篇:知识竞赛复习提纲

1.党章共有11 章53 条。

2.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3.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4.“四风”问题具体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

5.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社会主义事业中,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他各项工作都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6.党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选拔干部,坚持五湖四海,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7.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经得起各种风浪的考验。

8.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9.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10.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时代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

11.党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12.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提出的好干部标准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13.习近平指出,做好老师有四个标准,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实学识,要有仁爱之心。14.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5.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

16.党员要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

17.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18.党是根据自己的纲领和章程,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

19.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对同下级组织有关的重要问题作出决定时,在通常情况下,要征求下级组织的意见。20.党的各级组织的报刊和其他宣传工具,必须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

21.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和选举办法,由同级党的委员会决定,并报上一级党的委员会批准。22.党的基层委员会每届任期三年至五年,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每届任期两年或三年。23.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党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

24.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或延长预备期,或取消预备党员资格,都应当经过支部大会讨论通过和上级党组织批准。25.党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在党的中央委员会领导下进行工作。

26.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27.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

28.党员必须切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29.党章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有实践经验,有胜任领导工作的组织能力、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

30.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31.党组织如果在维护党的纪律方面失职,必须受到追究。32.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3.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全面提高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的能力和水平。

34.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35.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36.劝党员退党,应当经支部大会讨论通过,并报上级党组织批准。37.中国共产党党徽为镰刀和锤头组成的图案。38.中国共产党的党徽党旗是中国共产党的象征和标志。

39.根据党章规定,在基层单位中,凡是有正式党员 3人以上的,都应当成立党的基层组织。

40.党章中全面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41.党章中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42.把学习党章同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密结合起来。4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的全称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44.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城乡发展一体化。45.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是人民民主。

46.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47.“一带一路”是互利共赢之路,将带动各国经济更加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各国基础设施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创造新的经济和就业增长点,增强各国经济内生动力和抗风险能力。

48.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

49.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是我们党立足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选择,反映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

50.富国与强军,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两大基石。51.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52.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53.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54.党和国家的长期实践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5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就特在其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上,特就特在其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的内在联系上,特就特在这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上。56.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

57.《复兴之路》展览,回顾了中华民族的昨天,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今天,宣示了中华民族的明天。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

58.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59.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60.实现中国梦,最终靠全体人民辛勤劳动。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

61.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

62.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

63.坚持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64.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既是改革的目的,又是改革的条件。

65.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66.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

67.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68.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

69.我们的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改弦易帜。

70.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71.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到2020年,人民生活水平将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7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73.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74.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消极腐败危险、脱离群众危险。75.《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第一条要求,坚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克己奉公。

7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77.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78.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79.党的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提出覆盖全国各方面意见、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这个24个字分别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80.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

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

81.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必须掌握规律、坚持原则、讲究方法,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实行的政策、采取的措施都要有利于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

82.党的基层组织设置的基本原则是根据党员人数和工作需要设置。83.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

84.《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被党建专家称为“改革开放以来最全、最严党纪”,真正实现让党员干部从“不敢腐”到“不能腐”、“不想腐”。

85.实施党纪处分,应当按照规定程序经党组织集体讨论决定,不允许任何个人或者少数人擅自决定和批准。86.要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把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永远排在首要位置,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87.各级党委要严格按照《准则》和《条例》办事,把党规党纪刻印在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心上。88.《准则》紧扣廉洁自律主题,重申党的理想信念宗旨、优良传统作风,坚持正面引导,重在立德,为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树立了看得见、摸得着的高标准,展现了共产党人的高尚道德情操。89.立规划出了党组织和党员不可触碰的底线。

90.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维护党规党纪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敢于担当,敢于较真,敢于斗争,保证把纪律和各项党内法规执行到位。

91.要发扬钉钉子的精神,不折腾、不反复,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92.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

93.做县委书记就要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94.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党的建设的重大任务。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95.严明党的纪律,首要的是严明组织纪律。

96.严肃的党内生活是解决党内自身问题的重要途径,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清除党内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的有力武器。

97.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98.党员经过留党察看,确已改正错误的,应当恢复其党员的权利;坚持错误不改的,应当开除党籍。

99.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100.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101.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102.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103.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

104.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维护党规党纪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敢于担当,敢于较真,敢于斗争,保证把纪律和各项党内法规执行到位。

105.实施党纪处分,应当按照规定程序经党组织集体讨论决定,不允许任何个人或者少数人擅自决定和批准。106.要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把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永远排在首要位置,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107.各级党委要严格按照《准则》和《条例》办事,把党规党纪刻印在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心上。108.《准则》紧扣廉洁自律主题,重申党的理想信念宗旨、优良传统作风,坚持正面引导,重在立德,为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树立了看得见、摸得着的高标准,展现了共产党人的高尚道德情操。

109.《条例》把党章对纪律的要求整合成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列负面清单,重在立规,划出了党组织和党员不可触碰的底线。

110.凡是党章规定党员必须做到的,领导干部要首先做到;凡是党章规定党员不能做的,领导干部要带头不做。111.党内决不允许有不受党纪国法约束、甚至凌驾于党章和党组织之上的特殊党员。112.对严重违犯党纪的党组织的纪律处理措施为:改组,解散。

113.党员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就被认定为自动退党。

114.《廉洁自律准则》“四个必须”:必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必须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必须自觉培养高尚道德情操。

115.党章是最根本的党内法规,是管党治党的总规矩。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党组织和党员必须自觉遵守党章,严格执行和维护党的纪律,自觉接受党的纪律约束,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116.党的纪律处分有五种: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117.留党察看最长不超过两年。

118.党员受到警告处分一年内、受到严重警告处分一年半内,不得在党内提升职务和向党外组织推荐担任高于其原任职务的党外职务。

119.对于应当受到撤销党内职务处分,但是本人没有担任党内职务的,应当给予其严重警告处分。120.党员受留党察看处分期间,没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21.党员受到开除党籍处分,五年内不得重新入党。

122.一人有两种以上(含两种)应当受到党纪处分的违纪行为,应当合并处理,按其数种违纪行为中应当受到的最高处分加重一档给予处分。

123.新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自 2016年 1月 1日起施行。

124.党委(党组)或者组织(人事)部门派出的考察组由两名以上成员组成。

125.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经过民主推荐。民主推荐包括会议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推荐结果作为选拔任用的重要参考,在一年内有效。

126.非中共党员拟任人选,应当征求党委统战部门和民主党派、工商联主要领导成员、无党派代表人士的意见。127.新条例中,提出干部队伍建设四化要求,具体指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128.党政领导干部辞职包括因公辞职、自愿辞职、引咎辞职和责令辞职四种情况。

129.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和因问责被免职的党政领导干部,一年内不安排职务,两年内不得担任高于原任职务层次的职务。同时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按照影响期长的规定执行。

130.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的亲属关系具体为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关系、近姻亲关系。131.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完成党的任务的保证。党组织必须严格执行和维护党的纪律,共产党员必须自觉接受党的纪律的约束。132.《纪律处分条例》适用于违犯党纪应当受到党纪追究的党组织和党员。

133.党组织应当坚持和健全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制度,按照规定开好民主生活会。通过民主生活会,统一思想,改进作风,加强监督,增进团结,提高依靠自身力量解决问题和矛盾的能力。

134.民主生活会的主题应当按照上级党组织的要求、针对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确定。

135.各级党组织应当认真贯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健全工作制度,有效防范各种违纪行为的发生。

136.党员卢某受到开除党籍处分,5年内不得重新入党。

137.对有丧失党员条件,严重败坏党的形象行为的,应给予其开除党籍处分。

138.党员通过信息网络、报刊、讲座、书籍等方式,公开发表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反对四项基本原则,反对党的改革开放决策的文章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139.经查,某县委书记杨某同时存在两种《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的违纪行为,按照规定应分别给予其警告和严重警告处分,最后组织决定应给予杨某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140.党员郑某因不明真相被裹挟参加民族分裂游行活动,经批评教育后也确有悔改表现的。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对郑某可以免予处分或不予处分。

141.党员在国(境)外、外国驻华使(领)馆申请政治避难,或者违纪后逃往国(境)外、外国驻华使(领)馆的,应给予其开除党籍处分。

142.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指出,党章是最根本的党内法规,是管党治党的总规矩。143.党的纪律处分工作应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原则。加强对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 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把纪律挺在前面,注重抓早抓小。

144.在特殊时期或者紧急状况下,拒不执行党组织决定的,给予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

145.某市审计局副局长刘某因严重违纪受到留党察看二年处分。一年内,有关部门又查清刘某违反廉洁纪律,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对刘某应当给予其开除党籍处分。

146.党员遇到国家财产和群众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时,能救而不救,情节严重的,给予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

147.不按照规定公开党务、政务、厂务、村(居)务等,侵犯群众知情权,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148.党员生活奢靡、贪图享乐、追求低级趣味,造成不良影响,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149.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50.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抵触。151.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152.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154.我们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是人民检察院。15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156.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157.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158.宪法的核心价值是保障人权。

159.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160.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要求,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穿立法全过程,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增强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

161.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将每年十二月四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162.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要求明确立法权力边界,对部门间争议较大的重要立法事项,由决策机关引入第三方评估,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协调决定,不能久拖不决。163.预备党员的预备期从支部大会讨论通过之日起计算。

164.专题民主生活会主要针对领导班子成员,专题组织生活会主要针对全体党员。

165.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参加党委、党组的民主生活会,还必须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支部的组织生活会。

166.三会一课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党支部的制度之一。所谓“三会一课”是指: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按时上好党课。

167.党组织对违犯党的纪律的党员,应当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精神,按照错误性质和情节轻重,给以批评教育直至纪律处分。

168.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是党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使命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

169.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这四大考验包括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170.在我们党的三大法宝中,统一战线是凝聚各方面力量,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重要法宝。

171.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两个百年奋斗目标,这两个目标分别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72.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四个服从”,即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173.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民心。

174.总书记指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新形势下做好民族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的正确政治方向。175.《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范第七条是廉洁修身,自觉提升思想道德境界。176.《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范的“四个廉洁”是廉洁从政、廉洁用权、廉洁修身、廉洁齐家。

177.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党员廉洁自律规范第二条是坚持崇廉拒腐,清白做人,干净做事。178.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共同繁荣和发展。

179.推进“十三五”发展的“六个坚持”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党的领导,“五个发展”是指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180.2015年10月12日召开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181.新修订的《准则》和《条例》是对党章规定的具体化。182.党员的党龄从预备期满转为正式党员之日算起。

183.党章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道德修养,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184.《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党员廉洁自律规范第三条是坚持尚俭戒奢,艰苦朴素,勤俭节约。185.《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自觉保持人民公仆本色.186.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187.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指出,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188.“理想信念”被总书记称为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

189.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盼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190.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着力扩大覆盖面,增强生机活力,使党的基层组织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19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第36条开宗明义,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192.《党章》规定,对党员的纪律处分,必须经过支部大会讨论决定,报党的基层委员会批准。

193.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强调,国家法律是党员、干部必须遵守的规矩,法律是党领导人民制定的,全党必须模范执行。

194.党章提出的“四个尊重”是指: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195.《党章》规定,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

二、简答

论述

1.《党章》总纲中提出党的建设必须坚决实现的四项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民主集中制

2.入党誓词是什么?

答:入党誓词如下: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答: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关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反复循环和无限发展的原理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

4.“三重一大”是指什么?

答:“三重一大”,即: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决策、大额资金使用。5.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答:党的基本路线科学地规定了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的宏伟目标,即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6.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答: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我们通常把这个基本路线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一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二是坚持改革开放。7.请简述中央八项规定的主要内容?

答:

1、改进调查研究;

2、精简会议活动;

3、精简文件简报;

4、规范出访活动;

5、改进警卫工作;

6、改进新闻报道;

7、严格文稿发表;

8、厉行勤俭节约。8.什么是“一岗双责”?

答:“一岗双责”指既要抓好分管的业务工作,又要抓好分管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把反腐倡廉、案件防范工作与业务工作同研究、同规划、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同问责,真正做到“两手抓、两手硬”,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始终保持应有的力度。

9.《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对党员提出的“四个必须”要求是什么?

答:中国共产党全体党员和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必须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必须自觉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努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廉洁自律,接受监督,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10.总书记参加并指导兰考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指出,作风建设关键是要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请问“三抓”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抓常,就是要把作风建设时刻摆上位置、有机融入日常工作,做到管事就管人,管人就管思想、管作风。推动各项工作,都要落实作风建设具体要求,形成抓作风促工作、抓工作强作风良性循环。抓细,就是要对干部群众特别是基层群众反映的作风问题一一回应、具体解决。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在解决个别具体问题的同时,着力解决面上的普遍性问题。抓长,就是要反复抓,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集中抓的时候雷霆万钧,平时放任自流。

第三篇: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复习提纲(前言部分)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测试题(前言部分)

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3、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4、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5、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6、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7、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8、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9、在各学段中,安排了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10、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

11、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1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合情推理用于探索思路,发现结论;演绎推理用于证明结论。

第四篇:2011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知识竞赛试题测试题

2011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知识竞赛试题 测试题

(一)及答案

一、填空:

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

3、《标准》中所提出的“四基”是指:掌握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领悟(基本思想)、积累(基本活动经验)。

4、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 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5、《标准》中除了“四基”以外,还提出的“四能”,具体是指: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7、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与(推理能力)。

8、“综合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9、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 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10、在各学段中,《标准》安排了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 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二、选择题(1-6 单项选择,7-10 多项选择)

1、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C)的过程。A、交往互动 B、共同发展 C、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2、“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B)、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数学思考 B、过程与方法 C、解决问题

3、《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表述(A)不同程度。

A、学习过程目标 B、学习活动结果目标。

4、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C)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5、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C)的过程。

A 组织者 合作者 B 组织者引导者 C 组织者 引导者 合作者

6、推理一般包括(C)。

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推理 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 C、合情推理和演绎

7、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BC)

A、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B、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C、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8、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AB)之上。

A、认知发展水平B、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C、兴趣

9、在各个学段中,课程标准都安排了(A B C D)学习领域。

A、数与代数 B、图形与几何 C、统计与概率 D、综合与实践

10、数学基本能力分为(ABC)

A 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B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C 其它数学能力主要指观察、理解、记忆、运用的能力。

三、判断:

1、教师对学生学习数学的评价就是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

2、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最有效的学习活动就是单纯在模仿记忆。(×)

3、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全部。(×)

4、数学学习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 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个性倾向。(√)

5、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6、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 合作者。(√)

7、无论是新课题的引入还是教学内容的展开,都应力求创设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8、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以评价结果为主。(×)

9、新课标只提倡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不提倡关注获得知识结果。(×)

10、《标准》提倡采取开放的原则,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留出发展 的时间和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

11、提 高 国 民 整 体 素 质 是 实 现 教 育 政 治 功 能 的 基 础。(√)

12、教师应由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转变为知识的传递者和合作者。(×)13、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14、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 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 生更好地发展。(√)

四、名词解释:

1、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表示、数量大小比较、数量和 运算结果的估计、数量关系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 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2、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 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一般性的运算和推理。建立符 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 要形式。

3、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 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还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 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4、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 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 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 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描述画出图形等。

5、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数学问题。借助几 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 的思路,预测结果。几何直观不仅在“图形与几何”的学习中发挥着 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贯穿在整个数学 学习过程中。

6、了解: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根据 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或者举例说明对象。同类词有: 认识,知道,说出,辨认,识别。

7、理解: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阐述此对象与相关对象之 间的区别和联系。同类词:认识,会。

8、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用于新的情境。同类词:能。

9、运用:综合使用已掌握的对象,选择或创造适当的方法解决 问题。同类词:证明。

10、经历: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感性认识。同类词: 感受,尝试。

11、体验: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主动认识或验证对象的特征,获得经验。同类词:体会。

12、探索: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理解或提出 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发现对象的特征及其与相关对象的区别 和联系,获得理性认识。

五、简答题:

1、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答: ①以反映未来社会对公民所必需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选择 和安排教学内容;②以与学生年龄特征相适应的大众化、生活化的方 式呈现数学内容;③使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发展 数学。

2、数学学习评价改革的特点?

答:①评价主体的多元性。②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与开放性。③评 价方式的多样性。

3、数学教学中,建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包括哪些?

答:建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包括:从现实生活或者具体情境中抽 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示数学问题 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求出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这些内容 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初步形成模型思想,提高学习兴趣和应用意识。

4、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数学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答:(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 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 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 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好奇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 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 学态度。

5、小学第一学段学习目标中,知识目标是什么? 答:(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万以内数的 意义,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理解常见的量;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能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 估算。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2)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 象;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3)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 理方法。

6、小学第一学段“解决问题”的目标是什么?

答:(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 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2)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 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3)体验与他人合 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4)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7、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性质是什么?

答: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 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 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义务 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8、简述《标准》中总体目标四个方面的关系?

答:总体目标的四个方面,不是互相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 互交融的有机整体。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中,应同时兼顾这四个方面的目标。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

9、学生的数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与数量;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10、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教师的“组织”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主要体现在:

1、教师应当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本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

2、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

11、怎样理解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如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答: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一方面,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落实,依赖于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另一方面,有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标志,是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得到全面的发展。启发式教学是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关系的有效途径。教师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组织学生操作实验、观察现象、提出猜想、推理论证等,都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六、论述题:

1、修订后的数学课程标准,为教师实施教学提出的总体建议是什么?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注意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 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即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 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 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 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基本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 处理好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注重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发 扬教学民主,当好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激发学 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 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关注学 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 发展;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条件的地区,要尽可能合理、有 效地使用计算机和有关软件,提高教学效益。

2、如何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 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不断 得到发展。学生获得知识,可以通过接受学习,也可以通过自主探索等方式,但必须建立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学生应用知识并逐步形成技能,离 不开自己的实践;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只有亲身参与教师 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才能在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方面得 到发展。(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为学 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教师的“组织”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教师应当准确 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本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第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 学方式,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 氛围,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恰当的问题,或者准确、清晰、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求知求真,激发学生 的好奇心;通过恰当的归纳和示范,使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积 累经验;能关注学生的差异,用不同层次的问题或教学手段,引导每 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教师与学生的“合作”主要体现在:教师以平等、尊重的态度鼓 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发学生共同探索,与学生一起感受成功 和挫折、分享发现和成果。做好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就起到了主导作用。(3)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一方面,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落实,依赖于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 另一方面,有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标志,是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得到全面的发展。启发式教学是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关系的有效 途径。教师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 探索、合作交流,组织学生操作实验、观察现象、提出猜想、推理论 证等,都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3、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活动应当注意哪些?

① 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合作交流。没有每个 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就缺乏基础;没有同伴间的合作交流,个 人的思考有时难以深入。此外,适当的合作交流,也有利于学生逐渐 形成良好的身心素质。②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必须把握好学生自主探索活 动的时间,给最终的归纳总结留有余地。教师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自己组织、引导学生开展探索活动的能力,提高探索活动的实效。③ 给学生自主探索适当的空间。探索过程中获得的结果固然 重要,探索过程本身也是有价值的。④ 处理好学生自主探索与教师示范的关系。对于学生的探索活 动,教师不仅要给予启发、引导,而且应适时地进行归纳,示范阶段 12 性结论,明晰进一步探索的思路。⑤ 对于进行自主探索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给以具体的帮助、鼓励和指导,努力使他们也能参与探索活动并积极地思考。

2011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知识竞赛试题 测试题

(二)及答案

一、选择题(1-10单项选择,11-15多项选择)(30%)

1、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C)的过程。

A、交往互动

B、共同发展

C、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B)。A、教教材

B、用教材教

3、“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B)、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数学思考

B、过程与方法

C、解决问题

4、《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表述(A)不同程度。A、学习过程目标

B、学习活动结果目标。

5、评价要关注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C)

A、成绩

B、目的 C、过程

6、“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A)次。A、一

B、二

C、三

D、四

7、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C)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8、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C)。

A 组织者合作者

B组织者引导者

C 组织者 引导者 合作者

9、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A)的过程。A、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

B、主动和被动的 生动活泼的 C、生动活泼的 被动的 富于个性

10、推理一般包括(C)。

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

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

C、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1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BC)A、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B、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C、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2、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AB)之上。

A、认知发展水平B、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C、兴趣

13、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ABC)。A、基础性

B、普及性

C、发展性

D、创新性

14、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ABCD)。

A、建立数感

B、符号意识

C、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

D、初步形成模型思想

15、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ABC)关系。

A、过程与结果 B、直观与抽象

C、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二、填空题。(45%)

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

4、在各学段中,《标准》安排了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5、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6、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 几何直观 与推理能力。

7、在“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来数据分析观念,了解随机现象。

8、“综合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9、《标准》中所提出的“四基”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10、《标准》中所提出的“四能”是指: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1、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1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要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三、简答题。(25%)

1、简述《标准》中总体目标四个方面的关系? 答:总体目标的四个方面,不是互相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中,应同时兼顾这四个方面的目标。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

2、学生的数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与数量;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3、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教师的“组织”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主要体现在:

1、教师应当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本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

2、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

4、怎样理解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如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答: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一方面,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落实,依赖于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另一方面,有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标志,是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得到全面的发展。

启发式教学是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关系的有效途径。教师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组织学生操作实验、观察现象、提出猜想、推理论证等,都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第五篇:《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复习提纲答案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复习提纲

一、选择

1、为了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整体性,统筹考虑九年的课程内容。同时,根据学生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划分为(B)个学段。

A、两个 B、三个 C、四个 D、五个

2、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C)和因材施教。

A、探究式 B、自主式 C、启发式

3、在各学段中,《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B)个学习领域。

A、三个 B、四个 C、五个 D、不确定

4、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B、)。

A、教教材 B、用教材教

5、“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B)、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数学思考 B、过程与方法 C、解决问题

6、第一学段中数与代数的主要内容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D)。

A、式与方程 B、数与式 C、图形与位置 D、探索规律

7、《标准》使用“经历、体验、探索”等术语表述(A)。

A、过程性目标 B、知识技能目标 C、学习活动

8、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重要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A),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A、估算意识 B、计算意识 C、笔算意识 D、口算意识

9、数学教材的编写应以(C)为依据

A、学生 B、教师 C、《标准》 D、师生

10、《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 “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术语表述(B、)。

A、过程性目标 B、结果性目标

11、推理一般包括(C)。

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 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 C、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12、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A、B、C)的关系。

A、过程与结果 B、直观与抽象 C、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13、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A、B、C)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A、动手实践 B、自主探索 C、合作交流 D、适度练习

14、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A、B、C)。

A、组织者 B、引导者 C、合作者 D、评价者

15、符号感主要表现在(A、B、C、D)。

A、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 B、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C、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

D、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

二、填空

16、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17、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18、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19、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20、数学课程总体目标的“四基” 是使学生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1、(数学教材)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提供了学习主题、基本线索和知识结构,是实现数学课程目标、实施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

22、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23、《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包括(数学课程)、(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学习评价)、(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五个方面。

24、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四个方面具体阐述。

25、课程目标提出了培养学生四种能力,即:(计算能力)、(论证能力)、(推理判断能力)和(使用工具和技术的能力)。

26、“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

27、在“图形与几何”课程内容中把“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运动后的图形”调整到了第(二)学段。

28、《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在第(一)学段认识小括号,在第(二)学段认识中括号。

29、“中位数”、“众数”的内容,相关要求放到了第(三)学段。

30、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三、概念

31、数感: 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32、符号意识 : 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建立符号意识有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33、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34、生成性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如师生交互及生生交流过程中产生的新情景、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新结果等。合理利用生成性资源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5、延迟评价;是指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对尚未达到目标要求的学生,可暂时不给明确的评价结果,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当取得较好的成绩时给予评价,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简答与论述

36、《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最基本的课程理念是哪两句话?

答: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7、统计与概率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搜集、整理和描述数据,包括简单抽样、记录调查数据、描绘统计图表等;处理数据,包括计算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等;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并进行简单的判断。简单随机事件及其发生的概率。

38、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等哪几个方面的素养?

答: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意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39、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为什么提出了“四基”?

答:数学课程总体目标的“四基” 是使学生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随着数学的发展和人类文化的进步,现代数学已渗透到科学技术、经济生活及现实世界中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各个领域。作为未来的公民,应具有从数学角度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应掌握一定的数学语言;应具有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因此,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内涵应得到发展的丰富。对学生的发展来讲,仅有只是和技能是不够的,还要学会数学思考,还要去经历和体验。将“双基”改为“四基”,使三维目标在总体目标中得到体现,能够使教师在实践中关注学生在知识技能以外其他方面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可以说“四基”体现了数学综合素养的要求 40、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为什么把“两能”增加为“四能”? 答:《标准(实验稿)》中强调的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标准(2011年版)》中增加了两个,即“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此部分内容是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考虑的。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别人提出的问题固然重要,但是能够发现新问题,提出新的问题却更加重要,因为这是对创新性人才的要求。回顾历史,不难发现科学史上的每一项重大发现都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谈不上创新,可见这对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非常重要的。

41、简述《标准》中总体目标四个方面的关系?

答: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四个方面具体阐述。

总目标的四个方面,不是互相独立和分割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

42、第一学段(1—3年级)中,学生将熟悉哪些常见的量?

答:认识元、角、分及关系;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计时法,体验时间长短;认识年、月、日及关系;认识克、千克、吨,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43、小学阶段最常用的数量关系,也是小学阶段最重要的数学模型是什么? 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

44、举例说明在不同学段,认识同一个或同一类图形,课标的要求有明显的层次性。

新课标在三个学段中,认识同一个或同一类图形的要求有明显的层次性,如第一学段所使用的词语是:经历、感受、初步认识等,在第二学段所使用的词语是:探索、掌握、知道、理解等。从 “ 辨认 ” 到 “ 初步认识 ”,再从 “ 认识 ” 到 “ 探索并证明 ”。例如,对于“长方体”,第一学段要求 “ 辨认 ” ;第二学段要求 “ 认识 ”长方体,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的侧面展开图等等,都分学段进行了不同的要求。这种要求的层次性,既体现了从整体到局部的认识过程;也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逐渐深入、循序渐进。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图形几何教学时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进行教学,有规律、有序、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45、小学阶段对于 “ 图形的认识 ” 这一内容,教材是遵循怎样一个编排体系?为什么这样安排? 第一,现在的教材,在图形的认识当中,是先讲立体,再讲平面,再回到立体。从历史发展过程上看,实际上我们中国小学的传统教材,最初是按点、线、面、体的逻辑关系讲的。到了上个世纪 90 年代以后,义务大纲出现就发生变化了,先讲立体以后再讲平面,然后又回到立体。为什么当时要改?因为当时很多老师都反映,高年级孩子,对几何立体图形,本身的识图的能力比较低,认识起来比较困难。这部分是个难点,分阶段安排可以分散难点。

第二,实际上一个人是生活在三维空间当中,一个婴儿从出生落地,他所有接触的东西,看到的东西,实际上都是体,他的奶瓶,他玩的积木都是体,住的大大楼里,所有东西都是体,在这个过程中儿童积累了很多立体的物体,因此所有的几何体,都具有直观的实物的模型的。那在这种情况之下,低年级孩子,刚开始初步的认识立体图形是有可能的。

所以一是有必要,二是有可能,再加上儿童的空间观念的形成,必然是有一个长期的反复的积累的过程,不能一次到位。所以当时的义务大纲就打破了传统的一步到位,先讲立体图形,要求直观认识,然后中间一段是平面图形,最后再讲立体图形。现在教材也一样,先讲立体,后讲平面,再回到立体,但这两次讲立体层次不同,第一次要求辨认,到第二学段要求是认识。也就是 现在教材是 “ 体-形-体 ” 的混合螺旋编排结构

46、新修订《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在“教学建议”指出教学中要处理好哪四个关系? 答: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

47、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之间的关系?

学生群体由于先天的素质和后天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的不同,也存在着差异性和丰富性,真可谓人海茫茫,教海无边,既找不到两个完全相似的学生,也很难找到适合任何学生的教学方法。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必须要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将学生之间的差异作为教学资源合理地利用,做到既关注全体,又面向个体,使我们的数学教学活动努力让全体学生达到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

课堂教学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知识传递过程,而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建构知识的过程。全班几十名学生,他们所处的家庭背景、社会环境以及之前所受的教育各不相同,致使其所具有的社会经验和已有知识基础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在课前,必须了解所有学生的智力差异、学习态度差异以及所具有基础知识的差异,在此基础上认真落实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精心做好课前预设;在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时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状态、表情和心理,要面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基础、接受能力和学业水平,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与提高,感受到课堂学习的快乐和幸福。同时还要兼顾两头,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注意因材施教。尤其是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们更要给予及时的关注与帮助,6

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产生困难或错误的原因,在指导下鼓励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所在并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我们在正常教学的间隙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和思维空间,指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在作业的设计中,我们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设计新颖、有趣的梯度作业,做到既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活动应努力使全体学生达到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注与帮助,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产生困难或错误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和思维空间,指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在教学活动中,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恰当评价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引导学生通过与他人的交流选择合适的策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思维水平。

数学教学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主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而教师更加要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从面向全体到关注个体,最终实现教学优化。

48、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缺一不可。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教学既要重视知识学习的逻辑和效率,又要注重生命体验的过程和质量,1.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因为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因此要重视预设。

2.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难免会发生诸多的意外,有时反而可以巧妙利用意外的“生成”,成为我们课堂的一个预料之外的精彩之举!

教学中,如果完全按照“预设”进行,结果将无视或忽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课堂因此而机械和呆板;但如果一味追求课堂上即时的“生成”,也会因缺乏有效的控制和引导,出现“放而失度”的现象。因此,我们要理性地看待“预设”和“生成”,预设要有弹性、有留白的空间,以便在目标实施中能宽容地、开放地纳入始料未及的“生成”。课堂教学因预设而有序,因生成而精彩

教学方案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预设”,教学方案的形成依赖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钻研和再创造。理解和钻研教材,应以本标准为依据,把握好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对教材的再创造,集中表现在:能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贴切的教学素材和教学流程,准确地体现基本理念和内容标准规定的要求。

实施教学方案,是把“预设”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双方的互动往往会“生成”一些新的教学资源,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及时把握,因势利导,适时调整预案,使教学活动收到更好的效果。(2)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

49、王老师在执教37+48时,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大胆想象,小组交流。汇报时学生说出了很多不同的计算方法。这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什么理念?

答:①算法多样化②数学学习是学生探索的过程

50、谈谈你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一些做法。

首先,数学思想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融于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之中的,而且数学思想的获得,是在不同的数学内容教学中通过提炼、总结、理解、应用等循环往复的过程。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才能逐步“悟”出数学知识、技能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数学活动。再者,经验也是通过经历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抽象概括、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数据处理、反思与建构等活动方式才能够逐步积累的。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自己获得结论。这样的活动有利于学生获得活动经验,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案例

图形分类

如,桌上散落着一些扣子,请把这些扣子分类。想一想:应当如何确定分类的标准?根据分类的标准可以把这些扣子分成几类?然后具体操作,并用文字、图画或表格等方式把结果记录下来。

面对着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扣眼的数量不同的众多扣子,教师应引导学生该从何做起?如何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进行分类?又该如何表示记录这些分类的结果呢?怎样渗透分类的思想?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结合具体的分类任务,设计有效的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经历完整的分类过程。教师可以先放手让学生先自己试一试,让他们在困惑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会反思;再动手实践、归纳概括、形成正确的结论。

《课标》指出:“分类就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分类的过程就是对事物共性的抽象过程。”学生正是在尝试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感悟这样一种分类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分类的过程中学生首先发现了问题“为什么同样的扣子分的结果却不一样?”,引起主动反思,从而激起去寻求“新分类标准”的需求;然后再探索“新标准下的分类方法”。学生经历了对“形状不同、颜色不同、扣眼数量不同”扣子的分类过程,在数学活动中体会着如何确定分类标准?如何在分类的过程中认识对象的性质?如何区分不同对象的不同性质?经过实验探索不断积累活动经验,加深对分类思想与分类方法的理解。学会分类,有助于学生分析和解决新的数学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为了积极的探索者。

总之,教师要自觉帮助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中,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和数学活动经验积累。数学思想蕴涵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如抽象、分类、归纳、演绎、模型等。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数学思想。

例如,分类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分类问题,如数的分类,图形的分类,代数式的分类,函数的分类等。在研究数学问题中,常常需要通过分类讨论解决问题,分类的过程就是对事物共性的抽象过程。教学活动中,要使学生逐步体会为什么要分类,如何分类,如何确定分类的标准,在分类的过程中如何认识对象的性质,如何区别不同对象的不同性质。通过多次反复的思考和长时间的积累,使学生逐步感悟分类是一种重要的思想。学会分类,可以有助于学习新的数学知识,有助于分析和解决新的数学问题。

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学生不断经历、体验各种数学活动过程的结果。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是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的。

教学中注重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设计有效的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经历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是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例如,在统计教学中,设计有效的统计活动,使学生经历完整的统计过程,包括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展示数据、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说明问题。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统计活动经验,加深理解统计思想与方法。

“综合与实践”是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载体。在经历具体的“综合与实践”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验如何发现问题,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完成的问题,如何把实际问题变成数学问题,如何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如何选择合作的伙伴,如何有效地呈现实践的成果,让别人体会自己成果的价值。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会逐步积累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经验。

下载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版)知识竞赛复习提纲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版)知识竞赛复习提纲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元旦知识竞赛复习提纲

    渤油一中元旦知识竞赛复习提纲 一、选择题 1、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什么? A 月亮 B 姻缘 2、 王先生的QQ签名档最近改成了“庆祝弄璋之喜”,王先生近来的喜事是: 3、我国......

    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心得

    《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西宁市北小街小学 朱红英 开学之际学校教科研组织全校教师分科集中学习新课程标准。四年级组全体数学教师集中学习了数学新课程标准,在学......

    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学习小学心得体会 新课程突出数学学习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推崇“数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晴晴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准學習心得體會 9月23日,在基地學校福山外國語小學,在帶教導師指導下我初次研讀了小學數學新課程標准,從專家老師們透徹の分析中了解到了課程目標和內容......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董志小学 王淑辉 9月23日,在基地学校福山外国语小学,在带教导师指导下我初次研读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从专家老师们透彻的分析中了解到了课程......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复习提纲[推荐]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复习提纲一.从各国历史课程改革中我们可以借鉴什么?1. 在课程观念上:(1)历史课程不仅仅是对历史事实的简单叙述,而是以史实为依据来架构知识,而这些知识的结构是......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知识竞赛试题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试题 一、 填空题 1、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应该体现---------------,---------------。2、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

    知识竞赛风险题复习提纲

    知识竞赛风险题复习提纲 (30分) 1、关于省委“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战略?中心带动,就是支持兰州率先发展,建设兰州—白银都市经济圈,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