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党的十九大以来以党中央运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为了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筹中国特色大
国外交述评
时间是最伟大的书写者,忠实记录着奋进者的步伐。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中国与世界发展大势,有效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高瞻远瞩、与时俱进,在外交工作已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基础上,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深化全方位外交布局,引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断开创新局面。
肩负新使命——
“中国人民愿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
——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8年6月10日,黄海之滨,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在万众瞩目中闭幕,“确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理念”等具有鲜明中国印记的内容明确写入成员国元首理事会青岛宣言。
此时,距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到8个月时间。
从去年10月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到今年3月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世界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和坚定决心。
从陆续纳入联合国文件到此次成为上合组织8国政治共识,构建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成为引领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鲜明旗帜。
外媒评价,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在中共十九大上确立的中国外交学说中最重要的要素,成为中国整个对外政策的支柱之一。
伟大的时代、伟大的实践,孕育伟大的理论。
“在现有世界秩序迅速衰落的条件下,人类亟须积极和长期的发展观。中国提供的观点不是建立在抽象的推理上,而是建立在自身经验的基础上。”俄罗斯《独立报》刊文说。
在国内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国际上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不论是国内治理、还是全球治理,都要以人民的获得为目标,要不断为民众提供信心和稳定预期。”今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时,深刻揭示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中国内外政策上的有机统一,“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
这是浓缩了人类社会共同价值追求的顶层设计,汇聚了各国人民对和平、发展、繁荣向往的最大公约数——
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基本路径;
共建“一带一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搭建实践平台; 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累政治互信、夯实物质基础;
完善全球治理,推动全球体系更加健康有序,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机制准备;
……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我们应该凝聚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人民的共识,共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业。”面对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新形势,总书记从人类发展进程的高度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现出中国领导人的天下情怀和品格风范。
西班牙《对外政策》双月刊载文指出:“中国政府提出的将国家利益与地区和全球利益相对接从而构建一个更包容、民主、开放、创新和高效的多边世界的理念,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响应。”
展现新作为——
“事要去做才能成就事业,路要去走才能开辟通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帆风顺,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
2017年11月底至12月初,作为党的十九大之后中国举办的首场重大多边外交活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聚集了来自120多个国家近300个政党和政治组织的领导人。
“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应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进行努力,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也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
对话会上,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宣示中国共产党愿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一言既出,身必行之。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引领中国进一步向世界张开怀抱,同各国携手共进。
锐意进取、开拓创新,进一步深化改革,理顺外事工作体制机制——
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改为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加强党中央对外事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组建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加强对外援助的战略谋划和统筹协调;
改革国事访问欢迎仪式,彰显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面貌、新气象;
推进领事保护与协助的立法工作,更好维护海外中国公民和机构的安全与正当权益;
……
从容自信、开放包容,打造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不断拓展与全球共赢的发展空间——
距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举行还有4个多月,全球已有超过1700家企业报名参加,各国企业以火热的参展热情,回应着中国主动开放市场的重大行动。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党的十九大上,总书记的话掷地有声。
稳步扩大金融业开放,完善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持续推进服务业开放,深化农业、采矿业、制造业开放;进一步下放外资审批权限;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彰显了中国主动扩大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
面对美国不断以单边主义行动挑起贸易争端、破坏多边贸易体制的行为,中国在按照自身既定节奏坚定推进改革开放的同时,坚决扞卫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坚决扞卫经济全球化和多边贸易体制,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气魄与担当。
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元首外交引领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走深走实——
这是一份紧凑的外事日程:今年6月19日至21日,短短3天内,习近平主席分别会晤玻利维亚总统莫拉莱斯、朝鲜劳动党委员长金正恩、尼泊尔总理奥利和巴布亚新几内亚总理奥尼尔等4位到访的外国领导人,会见来华出席“全球首席执行官委员会”特别圆桌峰会的知名跨国企业负责人,并同他们座谈交流。
这是一种饱含诚意的相处之道:不管来自世界哪个大洲,无论国家大小、贫富、强弱,中国总是平等相待,以礼相待。
夙兴夜寐之勤勉,筑牢友好之纽带。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在不同场合同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会谈会见多达50多人次。
主客场并进,双多边结合,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外交全面拓
展,中国坚持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继续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朋友圈”越来越大。
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
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应有之义。
今年以来,朝鲜半岛局势出现积极变化,在事实上实现了中方提出的“双暂停”倡议。与此同时,中东问题、伊朗核问题、叙利亚问题……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热点问题解决之道,劝和促谈,维护正义,为世界稳定发挥更大建设性作用。
“中国是全球治理的重要支柱。”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如此赞誉。
焕发新气象——
“只要我们咬定青山不放松,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我们的国家必将日益繁荣昌盛,必将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必将日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总书记在接见回国参加2017年度驻外使节工作会议的全体使节时的讲话
2018年5月25日,北京大学朗润园内,就职于南苏丹总统办公室的摩西和其他23名来自9个发展中国家的学员获颁“发展中国家国家
发展研修班”结业证书,结束了他们在北京大学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为期一周的学习。
希望近距离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国,学习中国减贫和反腐败经验,借鉴中国治国理政经验……党的十九大闭幕后,世界各地传来越来越多这样的呼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017年11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由外文出版社以中英文版出版,面向海内外发行。出版百余日时,这部书全球累计发行量就已突破1300万册。
“这不是一本仅供中国读者阅读的书,而是所有人都应该阅读的书。”英国着名社会学家、“全球化”理念首创者阿尔布劳说。
去年11月,习近平主席应邀赴越南岘港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越南、老挝进行国事访问。这是党的十九大后,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首次出访。5天时间里密集开展近40场双多边活动,习近平主席面向世界宣示中国发展道路和执政方略,引领亚太区域合作,为充满挑战的国际和地区形势注入来自中国的正能量和稳定性。
以政治家的境界阐释理念,以战略家的眼光发出倡议,以实干家的气魄推动合作,以外交家的风范凝聚共识,元首外交的中国范儿,赢得世界喝彩。
这是中国方案的全球回响——
“‘一带一路’朋友圈再扩容!”2018年6月19日,人民大会堂,在两国元首共同见证下,中国和玻利维亚签署共建“一带一路”等双边合作文件。
秉持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已成为当今世界规模宏大的国际合作平台和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
匈塞铁路塞尔维亚境内段开工建设,中泰铁路合作项目一期工程开工,雅万高铁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党的十九大以来,“一带一路”建设频频传来捷报,越来越多的国家、国际组织和企业对“一带一路”倡议投出了“信任票”和“支持票”。
在国际舞台上,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80多个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与之关联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也已先后5次扩容,成员总数增至86个,遍布全球各大洲。
“习近平主席是非常务实的政治家,过去短短五年他给中国和世界带来了积极变化。”巴基斯坦公共政策研究所主席布尔基说,“相信习近平主席可以带领中国,保持政治稳定,经济平稳发展,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这是中国担当的国际期许——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中国的四大主场外交活动令人瞩目:
4月在海南举行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习近平主席宣布了中国主动扩大开放的一系列新的重大举措;
6月在青岛举行上合组织峰会,赋予“上海精神”新的时代内涵,描绘了上合组织进入历史新阶段的发展蓝图。
9月将在北京举行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主旋律是“一带一路”;11月将在上海首次举行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主旋律是市场开放。
将时间轴进一步拉长,从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北京会议到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到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从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到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每一场主场外交,都是中国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实践。
新的时空坐标,新的伟大征程。
展望未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必将不断开创新的局面,谱写新的辉煌!
来源:人民日报
第二篇: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特”在何处
金融1402 吴芳琴
1406070435
2013年6月27日,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在第二届世界和平论坛午餐会上发表演讲,宣布当代中国正在积极探索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之路。王毅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以及“突出互利共赢”“追求公平正义”“弘扬中华文化”“提供公共产品”“倡导新型义利观”“承担国际责任”等一系列新提法,标志着中国外交进入了大国外交的新阶段。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这一新理念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大国外交”,另一个是“中国特色”。
“大国外交”意味着,中国在对外交往中要体现其作为一个新兴大国的气度和作为,要有大的国际担当,要负起大的国际责任,要做出大的国际贡献,包括主持公道、伸张正义、提供更多优质国际公共产品。
“中国特色”更为看重。王毅外长认为,“中国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是坚持得到中国人民广泛拥护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中国外交的根基所在。
第二是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不干涉别国内政等优良传统,同时要不断对此加以完善、丰富和发展。
第三是坚持主持公道、伸张正义、践行平等等特有理念。这些理念既反映了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又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有助于更好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整体利益,不断推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进程。
第四是坚持为国内发展和改革开放服务的第一要务。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又是一个典型的发展中国家,这是中国与其他大国的一个重要不同。中国外交必须紧紧围绕国内发展这个大局,为此营造更为稳定、更加友善的外部环境。
所以中国在进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时会存在不少突出的特点: 其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我国发展到目前阶段的必然要求。我国综合国力在世界上“居二望一”,中国已站到国际舞台的中央,各种世界事务往往离不开中国的参与。中国有能力也有意志在更广阔的国际舞台上,以更加进取的姿态发挥更大作用,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塑造周边和国际环境。
其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并非只重视“对大国的外交”,其实质是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外交理念、做法和模式。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也涵盖刚果、特多、文莱、蒙古等小国,反映的是新形势下,中国对待小国之道,这本身就具有中国特色。
其三,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有别于历史上及当今一些大国的外交。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精髓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外交理念。其中,“共赢”是中共十八大提出的新的外交理念。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自己不搞也反对别人搞我赢你输、赢者通吃,展现了我国开放、包容、合作的大国姿态。
其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还面临许多牵制和挑战。现阶段,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外部力量对我国战略防范和牵制的增加,二者是同步的,也就是说我国日益增长的力量还不足以使我们完全得心应手地应对日益增加的国际挑战。这就需要我国外交运筹帷幄,多方周旋。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并非只重视“对大国的外交”,其实质是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外交理念、做法和模式。所以在中国特色外交中,中国有许多坚持的特点,其中“合作共赢”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很重要的一点,中国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把合作共赢理念体现到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对外合作的方方面面,打造全方位的合作共赢国际格局。
中国通过广泛开展经贸技术互利合作,形成深度交融的互利合作网络。中国积极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建设,以之为纽带,以互联互通为抓手,将自身发展战略与区域合作对接,将“中国梦”与“亚太梦”、“欧洲梦”、“非洲梦”、“拉美梦”以及“阿拉伯复兴”联结起来,打造合作共赢大格局。同时中国倡议发起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为亚洲各国的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融资支持,推动区域互联互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这一倡议一经提出即得到域内外许多国家的积极响应和广泛支持。这些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合作、开放、包容特点。
同时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主张结伴而不结盟,在坚持不结盟原则的前提下广交朋友。中国构建的伙伴关系有三个基本特征,平等性,和平性和包容性。中国积极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已同世界上67个国家、5个地区组织建立了72对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
同时中国致力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力争摆脱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走向冲突对抗的老路。习近平主席指出,宽广的太平洋有足够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中美双方应该从两国人民根本利益出发,从人类发展进步着眼,创新思维,积极行动,共同推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主张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坚持不干涉内政而又积极介入国际事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主张坚决捍卫国家核心利益,坚持和平解决争端。中国坚决反对日本背信弃义、损害中国领土主权的行为;坚决反对日本歪曲历史和破坏战后国际秩序的图谋。处理南海问题,中方赞成并倡导“双轨思路”,即有关争议由直接当事国通过友好协商谈判寻求和平解决,而南海的和平与稳定则由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维护。
最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国际关系中倡导并践行正确义利观。正确义利观的要义是,做到义利兼顾,要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政治上,要坚持正义、秉持公道、道义为先;经济上,要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在对外援助上,要真正做到弘义融利。
虽然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与西方大国外交多有不同之处,但也遵循大国外交的基本规律和共同路径,并愿意以开放和包容态度,虚心学习西方大国外交的先进理念与实践。
第三篇: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特在何处
中国历来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但从来没有提出要走大国外交之路。这一身份定位与政策定位的错位迫使我们必须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之路。今天的中国是一个持续快速发展,并且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这样一个大国,不解释清楚它在全球事务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对外奉行什么样的政策,的确会引起外界的高度疑虑。但是,如果我们的外交政策定位与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的国际身份不相符合,那么外界对中国的疑虑将会更加严重。提出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可以解决外交政策与国际身份不匹配的矛盾。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基本原则可以归结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指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外交应以服务于国家发展为中心,更加积极有效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两个基本点是指中国外交要维护中国在世界上的正当利益和促进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互利共赢。
外交服务于国家发展是外交服务于经济建设的升级版。国家发展比经济建设的含义更加丰富,除经济建设外,还包含社会建设、国民素质、环境质量等内容,这也与小康社会需要用综合指标评价相一致。两个基本点也是互不矛盾的。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与世界在更深程度上相互依存,在更广范围内相互影响。这就要求中国外交在维护本国国家利益的时候不能干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事情,而是要综合考虑本国利益与其他国家的利益,设法实现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特色”之源反映出“三个自信”,即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和实践自信。这三个自信将中国的大国外交与世界上其他大国的大国外交(特别是美国的大国外交)区别开来。
首先,在世界所有大国当中,只有中国是由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理念对中国外交提出了一些独具特色的要求。比如,它明确要求中国反对霸权主义,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和搞政权更迭。其次,中国五千年不间断文明可以为外交提供不竭的文化资源。再次,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短短六十余年的外交实践中提出许多堪称国际关系典范的政策主张和战略思想,它们将继续是中国外交前进的动力和指南。
我们探索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并不是要蓄意忽视世界大势而“另起炉灶”。国际力量对比正在朝着更加均衡的方向发展,以及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就应让中国投身于国际体系的变革,以开拓创新的精神,推进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演变,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一个月前,总书记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对外工作理念,使我国对外工作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2014年,是打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一年。
推进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经略外交,始于周边。2014年,中国与周边国家密集开展高层交往,各层次各领域合作全面展开。
从年初赴俄罗斯出席索契冬奥会算起,习近平主席今年访问的18个国家一半左右在周边,显示了周边在中国外交布局中的重要地位。
“家门口太平,我们才能安心、踏实办好自己的事情”“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搭快车也好,搭便车也好,我们都欢迎”„„习近平主席8月22日在蒙古国国家大呼拉尔发表演讲,以朴实的话语表达了中国对建设周边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的诚意与决心。2014年,中日就如何处理影响两国关系的问题达成四点原则共识,迈出了改善关系的第一步。
中蒙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同马尔代夫建立全面友好合作伙伴关系、中韩自贸区结束实质性谈判、举行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中国秉持亲诚惠容,周边外交展现长远眼光和务实态度。
构建健康稳定的大国关系框架
运筹好大国关系,构建健康稳定的大国关系框架,就能在国际格局复杂演变、国际秩序深度调整中牵住“牛鼻子”,为世界和平发展提供“压舱石”“助推器”。
继去年6月庄园会晤后,中美元首今年11月11日在中南海瀛台夜话。次日,中美元首正式会谈,就两国各领域务实合作达成一系列重要共识,大大充实了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内涵。会晤取得27项重要成果,包括气候变化、经贸关系、信息技术、军事互信、签证互惠安排等多个领域。
《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被视为“里程碑式”的协议。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称赞中美为解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问题树立了典范。
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保持高水平运行,全面性和特殊性日益凸显。习近平主席连续第二年首次出访选择俄罗斯,普京总统两次来华,两国元首利用双多边场合多次会晤。在两国元首引领下,一批重大合作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中欧关系战略性不断提升。习近平主席春天访欧,同欧方领导人就打造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达成重要共识,成为中欧关系史上的里程碑。
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
2014年,中国本着发展中国家底色,坚持正确义利观,促进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同发展中大国以及发展中国家整体合作有声有色。
金砖国家团结合作不断深化。习近平主席对印度、巴西进行国事访问,接待南非总统访华。中印一致同意构建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关系,中巴进一步深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南为两国关系发展作出全面规划。
7月,巴西,在习近平主席协调和推动下,金砖5国决定建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应急储备安排。这是发展中国家自主创立的多边金融机构,为发展中国家防范金融风险加筑了一道屏障。
7月,习近平主席同11个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领导人举行历史性的首次集体会晤,一致决定建立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宣布成立中拉论坛,开启了中拉整体合作进程,标志着由中国倡导成立、主要面向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地区多边合作架构实现全球覆盖。2014年,“一带一路”战略构想进入务实合作阶段。截至年底,已有沿线50多个国家积极响应参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筹建迈出实质性步伐,丝路基金已经设立。“一带一路”构想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将随着时间的推移持续显现。
面对埃博拉疫情,中国第一时间向非洲兄弟伸出援手,向疫区国及周边国家先后提供四轮总计7.5亿元人民币援助,派出传染病专家和医疗人员1000多人次赶赴一线参与救援,在疫区及时援建治疗中心,赢得国际社会赞誉。
有效开展主场多边外交
推进多边外交,推动国际体系和全球治理改革,增加中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话语权,是中国外交战略布局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在各个多边舞台上越来越多地发出中国声音,拿出中国方案,展现中国智慧。2014年,中国的主场多边外交尤为亮眼:
——亚信上海峰会上,习近平主席积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推动在亚信基础上探讨建立地区安全合作新架构,努力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引起与会各国、各方的普遍共鸣和积极反响。
——APEC北京会议期间,在中方与有关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会议明确了未来亚太合作的方向与目标,作出了启动亚太自贸区进程的重大决定,批准了《APEC推动实现亚太自由贸易区路线图》和《亚太经合组织互联互通蓝图》,还通过了由中国主导起草的《北京反腐败宣言》,为加强国际反腐合作铺平了道路。
2014年,中国对外交往各领域取得丰硕成果,为新的一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奠定了基础。
新华社北京12月28日电
第四篇:学习《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十六专题“深入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心得体会
学习《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十六专题心得体会
(深入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党的十九大以来,国际形势风云激荡,中国发展砥砺前行,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在这一伟大进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中国外交攻坚克难、锐意进取,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驾护航,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重大贡献,谱写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篇章。
反复研读第十六专题文章,就会强烈感受到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大国外交的自豪感。
提升综合国力,我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自古以来,弱国无外交。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虽然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正面临重要战略机遇期,但综合国力突飞猛进,已今非昔比。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始终沿着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大力提升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不断加强对外经济合作,致力于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对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作出了科学判断和战略定位。我们开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新征程,积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使我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展现大国担当,我国建交国数量越来越大。大国关系事关全球战略稳定。当今的中国,正致力于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关系新路,处处展现着大国担当。我们积极开展抗疫国际合作,发挥产能优势,已经或正在向150多个国家和国际、地区组织提供医疗物资援助;发挥技术优势,向30个国家派出32支医疗专家组;发挥制度优势,安排280余架次航班接回5.8万多名滞留海外的同胞,协助救治海外中国公民5600余人。我们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蹄疾步稳,中非友好合作换挡提速,中拉政治互信不断夯实。我们的国际认同度不断提升,建交国数量已上升至180个。
彰显大国自信,我国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在《努力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一文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十个坚持”科学回答了中国外交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追求什么目标的问题,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总体框架和核心要义,彰显着在外交方面的大国自信。在外交实践中,我们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讲求斗争艺术,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在策略问题上灵活机动,有力维护了民族尊严和国家利益。我们突出文化自信,在外交中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中国人民的故事,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了解中国共产党,赢得了尊重,增进了合作,使我国的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
在《做好新时代外交工作》一文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要我们咬定青山不放松,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我们的国家必将日益繁荣昌盛,必将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必将日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咬定青山不放松”既是对坚定信念的“借咏”,更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外事工作的要求。广大外事工作者要从中不断领悟深悟,深学“竹石”的坚劲、韧劲和斗劲,在国际交往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
要始终坚定捍卫国家核心利益,为国家发展作出应有贡献。“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捍卫国家核心利益是每个外事人必须坚持的原则和底线,要有坚劲,时刻不忘,一丝一毫都不能放松。“外交是国家意志的集中体现,必须坚持外交大权在党中央。”根本在忠诚于党。忠诚于党就要牢固信仰,坚定信念,夯实信心。无论身在何处,都要自觉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都要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尤其是要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这是做好外事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不断从中汲取营养。同时要知行合一,坚持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更加深知做好新时代外事工作对国家的重要意义。
要紧紧围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定不移地向前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作为外事人要积极践行,始终向前推进。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要有韧劲,要从一点一滴做起,要大力传承古代丝绸之路精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形成世界共同发展的“最大公约数”,不断凝聚推进全球一体化的奋进正能量。关键要当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宣传员”。要宣传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内涵,尤其是中华民族对“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追求;要宣传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十四亿民心愿望,尤其中国人民始终对世界和平的向往;要宣传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实践,尤其是中国对举办进博会等重大国际活动所体现出来的坚定。
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在斗争中不断成长。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既有机遇,也充满着挑战。当前,逆全球化思潮正在发酵,在这个关键时刻,广大外事人要发扬斗争精神,有斗劲。要勇于与世界上存在的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作斗争,让五个“绝不答应”响彻国际社会。在斗争中不断成熟,始终临危不惧,不断增强斗争本领,不管东西南北风,任他千磨万击,义无反顾地做一个合格的新时代外事人,让中国的改革开放成果不断积聚,让世界愿意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国家和人民不断凝聚,奏好命运与共的“大合唱”。要善于斗争,在斗中能胜,要深刻理解胜利对中国发展和世界发展的重要意义,做党和人民心中期盼的外事人,做一个维护国家利益和全球一体化的优秀外事人。
国际风云变幻,唯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永远屹立,唯走世界人民向往的和平发展之路者永远屹立,广大外事人要以此更加励志前进!
在《加强党中央对外事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一文,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要点,统揽全局、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是闪耀着真理光芒的“任务书”和“启示录”,为做好新时代外事工作明确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夯实筑牢党的领导的“定海神针”。观天下之理者必潜其心,应天下之变者必定其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对外工作之所以能够劈波斩浪、闯关夺隘、行稳致远,经历无数风浪考验,跨过多少激流险滩,打赢许多大仗硬仗,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新路,取得一系列全方位、历史性的成就,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越是风急浪高,越需要举旗定向、掌舵领航。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深刻复杂演变,我国正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定于一尊、一锤定音的权威,把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贯穿于对外工作全过程、各方面,确保党中央对外方针政策和战略部署落实落地,形成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对外工作格局。
抓理论武装淬炼刚强“意志盔甲”。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其中以“十个坚持”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深刻阐释了新时代对外工作的政治保证、理念原则、历史使命,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对外工作的实践宗旨、战略布局、方位定位等重大问题,是新时代对外工作的行动指南。只有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凝心聚魂,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作任何决策、推进各项工作都自觉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找依据、找思路、找方法,才能不惑于纷呈乱象,不畏于艰难险阻,跳出问题看问题,更好地积势蓄势谋大势、化危为机育新机、识变应变开新局。
以过硬作风当好国家“形象使者”。“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对外工作兹事体大,外事工作者就像是一张张“名片”,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关乎国家形象、民族形象,尤须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时刻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在大是大非面前态度鲜明,在错误言论面前敢于亮剑,在矛盾冲突面前知难而进,在歪风邪气面前勇于斗争。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持续深入改进作风,树立吃苦奉献、求真务实、精益求精的事业导向,以清晨之问、静夜之思的自省自励,案无积卷、事不过夜的勤勉状态,解难纾困、精准高效的优质服务展现外事工作者的良好精神风貌。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大国潮头显担当。牢牢把住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这个舵和锚、根和魂、纲和本,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在《努力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一文中,对外事工作把握国际形势提出了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的明确要求。当下,“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机遇与挑战并存。”党员干部应以“三观”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以新的更大作为开创新局面。
立牢悠远博大的“历史观”,做知史懂史用史的“百晓生”。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党员干部要悟透历史这本宏大的“百科全书”,端起历史“望远镜”深研过去,将“史实”和“史识”相结合,“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在“读史知史”中倾听历史回响,明智鉴今。要深刻认识历史的必然性和规律性,汲取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和力量,以史为鉴、以史为镜,把握前进趋势,标定发展坐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而不懈奋斗。今天,历史的重任落在新一代人的肩上,今天也永远是历史的延续。党员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进步的“中坚力量”,要有勇于担当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做“领头雁”,鼓足干劲,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再续辉煌历史。
立牢以一驭万的“大局观”,做布局落子谋势的“善弈者”。大局关乎前进方向、关乎整体布局、关乎前途命运。党员干部要培养统筹兼顾、放眼整体的“大局观”,学会透过纷繁复杂的表象观其本质,更好地思考、把握、谋划全局,更好地认清大局、服务大局、贡献大局。“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党员干部要在干事创业过程中不断增强大局意识,识大体、顾大局,既谋子又谋势。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到改革的“深水期”,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处理起来十分棘手。于此,党员干部更要做到心中有大局、行动践大局,不断为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创造更大的奇迹,铸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里程碑。
立牢人民公仆的“角色观”,做明责担当笃行的“摆渡人”。所谓“角色观”,就是要把自己摆进去,弄清楚自己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位置和作用。为人民谋利益,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既是每一位党员干部的角色定位,也是每一位党员干部的实干“坐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兰考县委和河南省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情况汇报时强调,要“坚持不懈强化宗旨意识,解决好党员、干部是人民公仆的角色定位问题”。坚定理想信念、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共产党人“安身立命之本”。党员干部要站好自己的应站之位,尽好自己应尽之责,做好自己应做之事,立足岗位明确职责,以“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让初心“保质”“保鲜”,以一颗服务的“热忱之心”,做忠诚的人民“服务员”。
今后3年,我国将迎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党的二十大召开、北京冬奥会等重大节点。外交工作任务艰巨,外交战线使命在肩。我们要进一步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外交思想,编好学好习近平外交思想学习纲要,建好办好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推动政治理论建设迈上新台阶。进一步加强党对对外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外交大权在党中央,做“两个维护”的标兵,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永葆”要求建设好外交队伍。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对外工作,与国际社会携手抗疫,完善全球伙伴关系布局,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完善,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为国内发展营造有利外部环境。
思想引领方向,实干铸就辉煌。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发进取、攻坚克难,不断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第五篇:关于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建工作情况的报告
关于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建工作情况的报告范文
党的十九大以来,在省局党委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X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党员教育常态化、党员形象旗帜化、党务管理标准化、党建税收融合化、党建工作信息化”为目标,紧紧结合税收中心工作和税务特点,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不断推进机关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党建工作主要情况
(一)突出政治引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以“三会一课”为主要抓手,通过中心组学习、支部集中学习、“真学实做知行合一大课堂”微信群等形式,组织全体党员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及列次全会精神、全国两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和税收工作的重要论述,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持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引导税务机关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十九大以来,共组织开展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X次,专题学习研讨X次,“真学实做知行合一大课堂”学习X次,主题党日活动X次,专题党课X次。
(二)聚焦固本强基,全面推动组织建设提质增效
在机关党支部中持续开展“一支部一品牌”和“机关党建示范点”创建活动,推进基层党组织“六个标准化”建设,组织进行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考核,督促各党支部认真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谈心谈话等基本组织生活制度。运用“互联网+”理念开发建设集党务管理、组织生活、学习教育、互动交流等一体化的党建工作信息管理平台,引领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
(三)深化党建引领,助推各项工作全面发展
在减税降费、组织收入、“放管服”改革、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重大任务中及时组建党员突击队和党员先锋队,积极发挥共青团员的“后备军”力量,在各办税服务厅设立党员示范岗,大力推动“青年文明号”创建,通过党团带动,引导和激励全体税务干部真抓实干、勇于克难,确保各项工作有力推进。
(四)严明党内纪律,驰而不息强化作风建设
定期对机关各党支部和党员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开展谈心谈话,加强日常监督执纪,对党员、干部的苗头性、倾向性和轻微违纪问题做到早提醒、早教育。针对当前党员干部思想困惑和工作生活压力等问题,开展谈心谈话、走访慰问活动,加强关怀帮扶和心理疏导工作,从思想、工作、生活上关心关爱党员干部职工,激发党员干部荣誉感、归属感和责任感。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局党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在:
(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够深入
一是班子集中学习的深度不够。虽然党委班子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但是学习中对这一思想的核心要义、理论精髓、丰富内涵领会还不深刻。二是个别班子成员工作学习矛盾突出,存在重工作、轻学习的思想,总是以工作忙、任务重、没时间学为由,不能自觉静下心来学习,导致政治理论学习效果不明显。三是学习形式相对呆板,主要还是采用中心组理论学习会的方式进行,开会时有时照本宣科,对一些理论文章和政策文件只是泛泛而读,缺乏深层次互动和交流,没有很好的将理论学习与税收重点工作和薄弱环节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不深、不透。
(二)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上级党委决议决定不够到位
一是工作标准不高。对上级作出的决策部署能够认真贯彻落实,但结合实际思考研究不多,站的不高,看的不远,工作上还有前松后紧、不够深入扎实细致等问题。深入基层调研次数较少,调研力度不够,存在“走马观花”的现象。二是责任担当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有时会有畏难情绪和疲于应付的心态,“涉深水、破坚冰、啃硬骨头”的勇气有所欠缺,对新常态下如何更好地开展工作主动研究不够,措施方法不多,创新意识、进取意识不强。三是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仍有差距。虽然我局党委对领导班子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进行了细化分解,但有的领导干部对“一岗双责”认识不够到位,对分管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重视不够,或当甩手掌柜,或奉行好人主义,监督执纪不够严格。
(三)对党员干部教育管理不够科学有效
一是党员队伍理论学习还有差距。在抓党员队伍政治理论学习上,虽然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创新方式助推学习理解,但还存在理论笔记记得不少、心得体会写的不少,但学深悟透、融会贯通不够,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结合得不够紧密。二是个别党支部在开展学习教育时存在简单化、形式化的问题,如“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形式单调,内容单一,没有进行深入地交流和研讨,党员参与的积极性不够高,针对性不够强,效果欠佳。三是奖惩机制不够健全。虽然形成了党建工作监督、检查、考评等一系列制度,但在奖优罚劣、鞭策激励等方面还不完善,罚多奖少,激励不够,“你追我赶”抓党建的氛围营造得还不够浓厚,影响了做好党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够全面
一是各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推进不够平衡。市局机关有些党支部党建工作开展扎实、成效明显、特点突出,但还有一些党支部党建工作被动、创新不够、成效一般、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不够强,未能焕发生机和活力。二是党建工作缺乏亮点和特色。在抓党建工作过程中,有些党支部按文件要求落实的多、照规章制度执行的多,结合实际创新相对少,抓好新时代党建工作思路不够开阔、形式不够新颖、特色不够明显,创新制度滞后于实际需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建工作实效。三是落实党建制度还够不严格。在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方面,有的支部坚持的不够好,尤其在税收工作任务较为繁重的时期,存在党内活动不规范、走形式的问题,党建工作和税收业务工作融合程度还不够。四是对干部职工的思想动态和工作生活状态研判不够,关注不够,尤其是对受到处分处置、思想有波动、群众有反映、生活有困难的党员干部关怀和解决实际问题不够,没有经常性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五)党务工作者队伍的素质能力有待加强
一是专职党务工作人员数量不足。按照《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规定,机关专职党务工作人员要占机关工作人员总数的1%至2%,当前我局专职党务工作人员不仅数量不足,而且存在身兼数职的问题,工作任务繁重,抓党建工作的时间精力无法保证,力不从心。二是党务工作者的党建业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一些支部书记虽然有抓党建的强烈愿望,但缺乏相应的知识和方法,存在着“不会抓”、“抓不到点子上”的问题,成效不够突出。三是个别党支部书记担当精神不强,在工作中不想、不敢、不会创造条件解决难题,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是强调客观因素、政策因素、体制因素,没有认真深入地从主观层面、从自身层面找原因,找差距,破解难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在党建工作中出现以上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对党建工作的研究部署不够深入。党委班子虽然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党建工作,能在重点时段、关键环节上严抓狠抓,但还存在安排部署的多、面上指导的多,扑下身子抓的不够,深入具体研究不够,在抓党建的深度、力度上还不够到位。面对党建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研究党建工作还没有做到全身心投入,存在工作任务来了就研究,其它时间学习研究不够,对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以及提高基层党组织把方向、谋大局能力方面关注不够。
二是思想不够解放,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自觉性不强。个别班子成员满足于工作现状或过多强调客观因素,认为在工作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保持现状已经不错了,思想观念跟不上新的形势发展需要,创新意识不足,在精益求精上有待进一步提高。有的班子成员之间还存有本位主义思想,工作协调配合不够到位。缺少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自觉性,有时看到了别人了问题,认为在一起工作,不必要批评别人的缺点,保持“一团和气”。
三是考核机制不够科学,激励约束作用没有充分发挥。考核指标设置不够合理,考核方式主要以查看台账、听取汇报为主,对过程性监管考核较少,对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效果考核较少,考核结果难以拉开档次,不能如实、明晰反映被考核单位的工作开展情况和成效。考核结果缺乏刚性转化,没有真正落实到职务晋升、干部使用、责任追究等关系干部切身利益的层面,对党员干部起不到普遍激励和约束惩戒的作用,未能形成“抓、促、改”的长效机制。
三、下一步改进措施
下一步,市局党委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深刻总结和反思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对照党委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认真落实党建主体责任;创新方式方法,着力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切实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结合税收工作中的突出矛盾和难点问题,研究制定推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相互促进的有效措施,推动党建发挥服务中心工作职能,促进税收工作高质量发展;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持之以恒正风肃纪,着力营造真抓实干的浓厚氛围,为推进税收事业现代化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