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人力资源创新管理
浅谈人力资源创新管理
自从1978年确定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的企业有了蓬勃的发展,然而在市场经济中本应最为活跃、最为灵敏和最为普遍的民营中小企业,其发展道路却并不平坦,他们承受着来自跨国企业、国有企业两方面的竞争压力,加上人力资源管理受家族式管理模式的制约,其人力资源管理表现出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很多民营企业管理层意识到自身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严重的弊端,他们想方设法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但从整体上看,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层次和水平还比较低,存在许多问题。
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不明确。一个企业能否健康、高效地运行和发展,越来越取决于企业的人力资源。如何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和开发,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心。而目前我国的很多民营企业尚未接受以“人为中心”的理念,没有独立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即便有,在功能定位、人员配备等方面也存在不合理性。其工作停留在考勤、奖惩、工资分配、档案管理等事务性管理工作上,是典型的以“事”为中心的“静态”人事管理,要求人去适应事,强调使用而轻培育,不愿意进行人力资源投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停留在较低的层次上。民营企业一方面缺乏人才,另一方面又对人才使用不当。具体表现为:对原来的旧人存在不用或不合理的重用两个极端;而有的民营企业,受家族式管理模式的影响,在用人方面,存在任人唯亲,打击和排斥外来人员的做法,造成了人力资源利用的低效和人才的严重外流。
二、人才流动率偏高。虽然企业人员有合理的流动是正常的现象,也是必要的,但当前民营企业员工流动存在不合理性。我国民营企业人才流动率偏高与其用人机制、利益分配、福利保障和企业文化建设、激励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很大关系。员工的高流动率,不但导致人力资本损耗和成本的增加,而且带走了企业商业、技术秘密,带走了客户,使企业蒙受巨大经济损失,还影响了工作的连续性和在职员工的稳定性,最终直接影响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使企业形象大大受损。当然,用人环境差,影响人才能力的充分发挥,也是民营企业人才流失的重要因素。一些民营企业想尽一切办法通过种种渠道招聘来所需的高级专门人才,但由于企业历史形成的用人机制,个别身居要职的“皇亲”、“国戚” 从各自利益考虑,受自身知识水平、能力素质制约,难于接受外来人才,往往“鸡蛋里挑骨头”或不配合工作,甚至想办法阻止他们能力的发挥,加上老板的不信任迹象,极易造成外聘人才的心理不平衡,这使外来人才难以伏下身子真正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由于企业家族关系错综复杂,无法大胆开展工作,自我实现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因此只好和企业说再见。此外,民营企业主的错误认知也是民营企业人才流失的重要因素。一些民营企业主认为劳动力市场对企业永远是敞开大门的,企业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招聘到员工,导致其不在乎员工的流动,不计算因员工流动造成的人力成本的增加以及由此带来的其他负面的影响。
三、人力资源开发和培训重视不够。对人力资源开发和培训重视不够是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大部分民营企业不愿把资金用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训上,他们认为人力资源开发、培训是没有回报的投入。大多民营企业采用上岗前培训,边干边学的培训方式,许多企业习惯于在市场上找“现成的”人才,有的企业为了规避培训风险甚至放弃对员工的培训投资。总的来说,大多数民营企业还没有真正理解员工培训的实质内涵,没有从企业战略高度出发,根据企业实际需求系统地制定培训计划与内容,这势必会对民营企业的发展产生很多不利的后果。
四、激励手段单一。纵观当今民营企业的管理实践,大多数民营企业家将员工视为单纯的“经济人”,片面强调物质激励的刺激作用。这种传统的“经济人”假设,已远不能满足民营企业的发展。虽然物质激励不可或缺,但单纯的物质激励并不等于激励的全部,正如高薪不一定能留住人才一样。
民营企业改善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
一、突破家族式管理模式,树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目前,我国许多民营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理解还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因此民营企业能否在人才竞争中赢得主动,关键看思想观念能否尽快由传统人事管理转变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人本化管理理念、人力资源开发理念、人力资源社会化理念。首先,树立人本化管理理念。人本管理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价值观,它强调人是具有多重需求属性的社会人,要求尊重员工需求,关心员工的成长与发展,重视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反对把员工仅仅看作是生产工具。著名管理学家陈怡安教授把人本管理提炼为三句话:点亮人性的光辉;回归生命的价值;共创繁荣和幸福。人本化管理理念要求更多地实行个性化管理,注重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生活质量的提高,尽可能减少对员工的控制与约束,更多地为员工提供帮助与咨询,更好地为员工提供培训与发展的机会,指导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帮助员工在企业中成长与发展,实现员工个人和企业整体的双赢。员工作为知识的主人,作为企业知识的驾驭者,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和发挥得程度如何,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创新能力,并最终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民营企业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其次,树立人力资源开发理念。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将人力视为组织的第一资源,更注重对其进行开发。培训是员工不断成长的动力与源泉。通过培训,可以改变员工的工作态度,提升员工技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潜能,提高企业运作效率,使企业直接受益。因此,民营企业要逐步完善和落实企业员工的培训机制。首先,民营企业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逐渐扩大对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的投入,通过提高员工知识结构和技能来提高劳动效率,进而使企业利润有所增加;其次,民营企业应“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即根据自身人力资源的状况,制定不同的培训内容和标准,设身处地帮助员工设定未来的发展目标,使员工在为企业的发展做贡献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的目标,实现员工发展与企业发展的互动。最后,树立人才社会化理念。企业的发展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人才从何而来?从社会而来。因此,民营企业要有海纳百川的气魄,广泛吸纳社会人才。民营企业还要转变用人观念,改革落后的家族式管理体制。无论是家族内部还是家族外部的人才,都应有平等的竞争机会,敢于使用有真才实学的外聘人才,突破家族制限制,确立市场化的用人观。要想办法吸引人、引进人、培训人、使用人、留住人,对企业的各种“皇亲国戚”进行严格考核,能继续使用的与外聘员工同等对待,按能力定岗位;对不能或不利于继续留用的,要坚决辞退。同时私营业主也要从自身做起,努力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管理知识水平。另一方面要制定并认真执行一套完整、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把过去的“人治” 变为“法治”,用制度约束人,用制度规范人,用制度激励人,用制度留住人,用制度指导人。
二、改善激励机制。民营企业家对员工激励决不能掉以轻心,要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员工需求的变化逐渐将激励方式由简单的物质激励向全方位激励转变。为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更好、更快地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企业有必要改善激励机制。企业可以组织员工深入学习企业文化,探讨企业目标,增加员工归属感;通过岗位轮换方式为员工调整工作岗位。安排员工到相应的工作岗位上,满足员工的成就感;设立企业建议信箱,让员工参与企业决策,满足员工的自我实现的需要;企业领导要加强与员工的沟通,拉近感情距离,尤其要加强与年轻员工的交流;企业要明确奖罚制度,在物质激励上可以丰富多样。一是自由度大,可以充分实现奖罚分明(国企受制较多)。二是采取灵活多样的物质激励手段,如股权、期权激励等。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使员工对企业产生信任感;企业还要增加娱乐设施和娱乐活动。通过这些措施,努力给员工营造一个和谐、舒适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增加适当的学习和培训,使员工感受到企业的关爱,更加努力地工作。员工激励也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巨大磁铁。在人才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民营企业领导者应从理念上、制度上、企业文化上千方百计完善充实员工激励机制,使它更完美更具吸引力,从而,更充分的发挥其对工作绩效的影响。
三、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民营企业通过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实现制度化管理,使人力资源由“人治”向“法治”过渡。民营企业需要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很多,最重要的是完善以下几个制度。首先,建立公开透明的人才聘用制度。公开透明的人才聘用机制可以让员工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工作积极性。只有员工的个人利益在规范的制度下得到保障,才有助于企业与员工彼此之间信任关系的建立。这样不仅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更能督促员工不断学习,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既有利于企业效率的提高,又可以让员工在制度的保证下,对自己在企业的发展有更多的信心。其次,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在改善了激励机制之后,必须完善与之相配套的绩效考核制度,使二者相得益彰。绩效考核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日常性工作记录,即根据工作性质确立基本的工作定额,根据员工任务的完成情况,给出相应的评定等级。并为每位员工建立绩效考核记录表,作为其晋升、奖惩的依据;二是建立特殊事项记录。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很多突发事件。企业需要的人才不仅仅是踏实肯干的员工,还需要在企业危及的关键时刻,能够做出准确判断,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的优秀人才。特殊事项记录既是对优秀员工个人能力的认可,又是企业选择和提拔人才的依据。将以上资料记载及时反馈给员工和提供给相关管理人员,不仅可以督促员工更加努力地为企业的生存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更能节约企业的人才搜寻成本。一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立起来,企业所有的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当一个企业做到有章可循、赏罚有度时,企业的员工一定会确立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
第二篇:创新管理与人力资源开发
创新管理与人力资源开发
[摘 要]我国历来高度重视社会生产中“人”的因素,然后随着中国人口结构的不断变化,我国的人力资源形式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偏移,本文将着重探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外包政策,希望能对我国人力资源领域的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创新 人力资源 管理 开发
中图分类号:G9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2-0125-01
一、前言
中国是人口大国,拥有无法比拟的人力资源优势,分析固有模式的弊病,对人力资源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开发,对于获取人口红利,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传统人力资源开发模式存在的问题
1.激励机制单一
一方面,重物质激励轻精神激励。“双因素”理论指出,“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是影响人力资源开发的两大要素。而传统的人力资源开发过于注重“激励因素”的满足,而忽略单位职工的“保健因素”。目前,事业单位大都实施了绩效工资制度,使得职工工资与岗位绩效挂钩,从一定程度上激发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但是从“双因素”理论上看,物质激励只能满足职工的“保健因素”,而不能够使职工产生满意感,只有在物质激励的同时进行精神激励才能满足职工的“激励因素”。另一方面,缺乏管理弹性、管理个性化不够。
2.人才选拔与信息反馈机制不健全
长期以来,事业单位的干部选拔机制不够透明,存在暗箱操作的现象,导致了“任人惟亲”,而不是“任人惟贤”。使得投机取巧的钻营者有了提升的机会,而真正有能力的职工不能通过正常渠道成长,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剥夺了普通职工晋升为领导岗位的机会,严重挫伤了普通职工参与单位管理的热情,使一些有能力、有抱负的职工对单位离心离德,最终自暴自弃。同时,一些单位,在管理上没有实施高效能的“扁平化”管理,而是实行传统的多层级的垂直化管理,处级、科级等中间管理层级过多,一线职工与领导层缺少信息沟通与交流,致使导致普通职工没有机会得到上层领导的赏识,晋升困难。
3.不注重人力资本投资
人力资本是指通过教育、培训、劳动力迁移等方式获得的,反映在劳动者身上的技能、学识、健康状况和水平的总和。人力资本投资是通过对人的投资,增强人的整体素质的一切活动,人力资本与资本、劳动技术共同推动着一个单位的健康发展。而我国许多事业单位不重视对人力资本的投资,把人才的培训当作单位的负担,过度看重人力资源开发中的成本,而忽视人力资本投资后的收益。
三、企业人力资源精细管理的产生
美国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等人认为,企业管理外部环境主要包括外部经济环境、外部技术环境、外部社会环境、外部政治法律环境、社会责任与伦理规范等,这些因素对企业管理及管理过程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信息技术与知识经济的革命性进展,必将导致企业管理的理念或哲学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1.企业精细管理思想的形成
管理思想的日趋复杂化,传播渠道的多样化,很多管理思想和方法脱离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考核和实际要求,不适用于企业的应用和普及。事实是,管理理念只有真正通俗易懂并得到应用,才可能产生效益。1985年,由麻省理工学院发起的“国际汽车计划”是一次现代管理的革命。该计划组织了一支国际性的研究队伍,最后出版了《改变世界的机器》一书,推出了一种以日本丰田生产方式为原型的“精益生产方式”。得到广泛认可和实践,这种形势下,人力资源精细管理思想便应运而生。
2.企业人力资源精细管理体系的构建
人力资源精细管理要求做到对每一件事都有措施去落实,有指标核查,有责任追究,向管理要效益。人力资源精细管理体系的核心思想是以最小的资源投人,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价值,为顾客提供新产品和及时的服务。其关键是以顾客驱动为动力,即根据顾客的要求提供产品和服务,而不是将顾客不满意的产品或服务推销给顾客。在生产过程中,它表现为所有生产指令都唯一来自其下游工序,从而保证不生产顾客不需要的产品,不提供顾客不需要的服务,追求产品的“零库存、零缺陷、零等待”这种认识是自日本丰田公司在汽车行业率先实行这一精细管理方式以来而产生的。后来扩大到了其他的行业领域。因此,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经济学家们指出,精益生产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改变世界的机器”。
四、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外包解决对策与路径分析
1.培育成熟的外包市场
以我国公共部门改革为切入点,加强人力资源外包市场的培育,推动人力资源外包向着专业化、现代化方向发展,有利于改变我国公共部门人员机构臃肿的历史遗留问题。要培育好人力资源外包这个新兴产业的市场,重点要在两个方面下功夫。第一个方面是严格制定市场进入门槛,第二个方面是提高外包商自身业务水平。制定严格的人力资源外包市场进入门槛,需要明确确定人力资源外包服务机构成立的标准,制定外包资质的认证标准以及设立监督和监管机构。
2.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从长远来看,人力资源外包是我国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若没有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则在维护双方利益和约束双方行为方面将出现问题。因此,国家应从国家层面上尽快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各省市区根据各自的文化教育和经济发展情况制定地方标准,用以明确组织、外包服务商以组织员工之间的权利和义务,使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外包能在法律法规的保障下不断的发展完善。
3.培养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外包观念
要充分认识到人才是公共部门发展的第一资源,社会上的各种资源需要人去认识、开发和利用,人才资源的优劣程度决定着其他资源使用效率的高低,而且人才资源具有增值性、重复利用性和可无限开发性。所以不仅要充分发挥本单位人员的作用,也要通过外包商继续挖掘社会上的人才,不断充实公共部门的人才队伍。学习发达国家的外包理念。改变以往“官本位”的思想,正确认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重点和核心竞争力在于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的制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的建设和对员工自我发展活动的专业性支持,公共部门应使自身从重复性、基础性、事物性的繁琐工作中解放出来,把精力集中到核心业务中。
五、促进和推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提高的办法
1.转变传统管理理念
在传统的电建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过程中,有关部门和领导人员并没有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也就是说并没有积极的探索人力资源的管理办法,从而导致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比较落后。所以,为了实现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的提高,就必须要转变管理理念,积极的学习现代人力管理的模式和办法。
2.重视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
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的管理的过程中,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 “以人为本”理念的落实,实现对岗位的灵活调整和竞争,在人力管理过程中注重发挥个人的潜能,不断的激发企业的员工的主人公意识,积极的参与到企业的管理活动中来,实现自身同企业的共同发展。
3.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应用
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的管理过程中,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还应该注意对企业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的应用,也就是说要根据岗位制度的轮换制度的落实来实现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的管理效果的使用,充分的发挥企业的人力资源的管理效果,更好的为企业的发展服务,实现企业的员工的能力的增长和效率的提高。
4.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培训
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的管理过程中,还应该注重对现有的企业的员工的思想素质和企业员工的专业素质的培训,也就是说不能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人才吸收变成人才能力的终止,而是应该不断的采取办法推动企业员工的素质的提高,为企业的发展不断的贡献新的技能和知识。
六、结束语
综上,我国必须立足国情现状,充分认识到原有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不足,从企业管理和公告政策两个角度入手,采取能够有效推动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方式方法,真正发挥人作为资源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2] 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
第三篇:企业人力资源的创新管理
企业人力资源的创新管理
“人本管理”的重点涉及文化、制度与人这三个层面。
敬告:本文版权归中山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必须保留网站名称、网址、作者等信息,不得随意删改文章任何内容,我社将保留法律追究权利。
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一种“软性”的协调力和凝合剂,它通过在组织中建立共同的价值观来强化组织成员之间的合作、信任和团结,培养亲近感、信任感和归属感,形成组织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管理制度。优秀企业并不片面夸大企业文化的作用。一家企业应通过制度建设的设计与优化,确保高绩效者获得高待遇。
而人则是企业文化中最重要的因素。笔者对企业人力资源的创新管理的建议:
■企业竞争力=企业资源潜力×企业人力资源配置力
企业在本质上是一定资源的集合体,正是这一定的资源在时空上按相对一定的规则动态地组合在一起才构成了企业及其运作的基础和前提,离开了这些的资源及其有序而动态的组合,企业就不可能良好地存在和运作。
企业若缺乏优质的人力资源配置力,企业也便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无奈;反之,企业资源再雄厚、再优越,人力资源潜力再大,若缺乏足够的资源配置力的激活和放大,也只能处于休眠状态,无法形成现实的竞争力。特别是对人力资源而言,若不能有效激发其积极性、自觉性与创造性,不能协调好各种人际关系,其结果就不仅仅是资源潜力难以发挥的问题了,它还会因为企业成员之间的有害冲突与矛盾而引起内耗,轻则增加企业的内耗成本,重则危及企业的生存。
■员工培训将成为人力资源发展核心
由于体制和机制的问题,不少企业面临严重的人才缺乏问题,可以通过培训弥补人才的不足。需要指出的是,只有持续不断的强有力的培训,才能培养与保持企业持续发展与员工自我发展的后劲。一个良好的培训机制离不开科学的培训规划以及合理的控制制度。也就是说,员工培训必须做到经常化、制度化。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国家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各种社会辅助教育等形式来开展员工培训工作,既要注重培训的内容,又要注重培训的层次。培训不仅作为一种福利,更作为激励员工、保持发展的重要手段,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塑造企业文化,凝聚团队力量
企业可以着手塑造活泼进取、不断创新的企业文化,使员工和企业同发展。在我国,企业文化主要表现在:合作有余而创新不足,所以企业文化的改革应该注重运用各种方法激励员工的创新潜力,在这方面,我们的企业还有一个很大的组织资源可以被充分利用,那就是工会。工会作为员工自己的组织,应该充分发挥它的协作作用,成为联系职工与企业领导人的桥梁,用一种民主的机制促进职工创新能力的发挥:首先要确立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要有企业自己的口号或精神标语;努力形成企业和员工之间良好的“心理契约”。
■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
有效的激励可使员工的个人发展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紧紧相连,极大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企业采取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管理激励与自我激励相结合的方式,对不
同的员工和岗位采用不同的激励手段。
企业必须把激励机制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培训开发、管理沟通、岗位轮换、考核等,相互联结起来,对不同的员工和岗位采用不同的激励手段,如分配激励、晋升激励、技术激励、培训激励、岗位轮训、长期工龄激励等。
企业要留住人才,当然需要一套完备的人才资源管理制度。随着世界社会经济形态向知识经济和知识社会转变,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创新显得日趋重要。
新经济时期的最大特征就是:人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人的创造力成为企业核心的发展力,这已经成为新经济时代无可争议的道理。
第四篇:人力资源创新
在新经济的特殊背景下,创新成为管理的主题,而对人才的管理是企业管理和发展的关键。本文对新经济时代的企业所需人才特征进行了相关论述,提出了在新经济背景下企业如何做好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
[关键词] 新经济 人力资源 能力素质 管理创新
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竞争的范围迅速扩大,竞争的程度空前加剧。那么,谁将是竞争中的胜者?是那些占据人力资源优势的地区、国家和企业。因为经济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人力资源综合素质的竞争。
一、21世纪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新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经济”或“旧经济”而言的,是指在全球化资源配置和市场开发基础上,以信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由高新科技产业驱动,以创新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新经济是知识化、全球化、创新化和网络化的经济。随着新经济时代的来临,对人才的需求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21世纪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具备什么样素质的人才能在未来社会中生存和发展?
新经济条件下的合格人才具备以下特征:一是具有优秀的全面素质的人才。即基础知识扎实,知识面宽广,文理结合,全面发展。同时又要具备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新经济的特殊背景下,没有创造能力就只能跟在别人背后爬行,甚至失去生存的权利。全面素质不仅包括业务素质,还有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即必须具有创造力和健全的人格,具有奉献精神和合作精神的复合型人才。只有适应性强,有创新精神,以及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团队精神的人才能适应国家和社会对未来人才的需求。二是个性化的人才。个性化是创新过程的一种表现形式,任何一个创新计划都体现出个性化的思想。在新经济环境中,谁能设计出个性化的适应不同层次消费者需要的产品,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取胜。所谓个性化人才,就是让其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二、新经济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新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具有创新性、合作型和个性化的特点,这给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课题,这是企业内外环境变化的迫切要求。因此,在新的背景下,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应该根据新时期人才的特点进行创新。的本质在于创新,创新的观念尤为重要,管理创新必须建立创新文化。企业的人才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也是管理的核心,吸引和留住创新人才是企业最关切的问题。随着中国经济与科技高速发展而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员工,思想开放、技术精专、自信自强、流动性很高。要想吸引这些人中的佼佼者,企业应致力于创造一个激励型的、充满创新气氛的开放环境,提倡挑战性思维。挑战性思维鼓励广大员工对现实状态提出质疑,不断思考和创新。企业为此可能承担一定风险,但企业这种文化氛围和对待风险与失误的态度会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增强员工的竞争能力,并会以此吸引大批优秀人才。
让员工与企业共同承担风险的同时,也要让人才能够分享到企业的成果。新经济时代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变化的环境使得企业的发展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同时,新经济时代的人才也时刻在思考着个人的职业发展。因此,企业要转变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思路,将员工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紧密的结合企业起来。
在新经济时代,知识型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真正才华横溢的人,往往是充满个性而难以驾驭的,这就要求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主动抛弃传统的管理方式,运用组织的共同价值观
和经营理念,依靠共同的信念、互动的心态进行人性化管理,为员工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和气氛,给他们更多的授权,让他们成为工作的主人。激发员工的创造欲,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是主宰企业发展的主人。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应始终以人为本,将人放在核心的位置,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以充分调动所有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获得最大的效益。现代企业总是信任员工、尊重员工、依靠员工,把员工放在管理的主体位置,围绕着充分利用和开发人力资源而开展管理活动,激发人的活力和创新精神,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和自由发展,使企业的目标和员工的发展目标达到一致。人的全面和自由发展是人本管理的精髓,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的管理需要培养一种亲密、信任的人际关系,需要一种敬业、习惯和企业的包容性、创造性,化、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同时,提倡形成各自的特色。
三、结语
在新经济背景下,创新性和知识化改变了衡量企业财富的标准,资产。作为知识承载者的人力资源,资源管理的创新更成为其快速发展,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大胆尝试,创造出适合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
参考文献:
[1]陈惠雄: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新特点[2]李志强:如何开发创造力[3]张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并使其贯穿于每一位员工的言行中,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是企业的财富和资本。保持竞争力的关键。.企业管理,2002.清华大学出版社因此,.经济与管理,2001年10月第二版努力营造企业共同的文知识成为企业的战略性企业人力,2001年第7期
进取和宽容的合作氛围。企业的用人制度要充分考虑到员工的个性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年第一期
第五篇:企业如何创新发展人力资源与管理
企业如何创新发展人力资源与管理
【摘要】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重要的管理措施,提高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可以发掘出员工更多的潜力,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本文对创新战略导向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内涵进行了探析,经过研究发现,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可以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还可以实现企业的资源的优化配置。对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可以充分发挥出员工的才能,提高员工工作的效率,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另外,企业还要制定绩效考核制度,促进员工之间的良性竞争,这样才能达到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
【关键字】创新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内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在不断完善,企业想要更好的发展,必须管理制度进行改进与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重要的管理制度,这项制度可以实现企业的最大化发展,而且可以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率,有助于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现代社会,要在创新战略的导向下,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做好对员工的调配以及岗位安排,这样可以提高企业生产的效率,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只有积极推动具有创新性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才能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壮大。
一、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重要意义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对企事业单位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很多企业的管理者逐渐认识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而且不断的优化与改进这项管理措施,有效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我国应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时间不长,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企业应用的经验,而且还要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对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在创新战略的导向下,可以保证人力资源分配制度的合理性,也可以使我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更加完善。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市场经济机制也在不断变化。所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需要不断的改革与创新,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才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价值。
二、企业创新发展人力资源与管理的途径
1.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对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升有着较大影响,加强信息化建设可以促进员工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还可以在企业中建立信息交流的平台。进入信息时代后,企业信息化发展进程越来越快,这有利于促进企业经济经济效益的提升,还有利于实现人力资源的科学化管理。加强信息化建设,可以实现人力资源统一化管理,可以使管理的模式以及措施更加规范。企业想要更好的发展,必须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还要加强员工之间的交流,增加企业的凝聚力,使员工之间、部门之间更加团结,所以,人力资源的信息化建设,可以凝聚人心,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是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2.完善招聘录用与培训系统
招聘录用制度对企业的发展有着较大影响,为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招聘优秀的人才,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很大,企业间对于人才的竞争也比较激烈。所以,在招聘面试的过程中,招聘人员一定要做好筛选工作,测试应聘者的综合能力,不但要考核其专业能力,还要考察其是否具备创新能力以及与时俱进的精神。为了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还要加强对员工的后期培训,对能力比较强的员工还要进行提拔与奖励,并且要积极为员工提供足够多的机会和足够大的平台来展现自己,扩大员工的发展空间,促使员工与企业一起共同成长。
3.企事业单位员工绩效考核系统
绩效考核系统实施后,企业事业单位通过此可以对员工的具体工作情况进行了解,同时按照了解的情况对员工实施奖励以及惩罚。此外,企事业单位还可以依照绩效考核结果来明确每个员工的具体工作实力,从而有针对性的制定员工发展规划,争取做到人尽其才,最大程度的挖掘出员工的潜力,所有的考核内容都要用一套考核指标,这样才能保证考核公平合理。员工工作情况考核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每位员工都找到合适的岗位,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任务,以此促进企事业长久发展。
4.薪资绩效系统
由于员工个体的能力差异,工作效率不同,每个员工最终产生的实际价值是不一样的,通过绩效的考核来确定员工工资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绩效考核评估结果优异的员工,给予一定的奖励措施,对于长期绩效考核不佳的员工予以辞退。可以有效的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在竞争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薪资绩效系统可以切实的根据员工个人工作情况,给予其符合其劳动成果的薪筹作为报答。绩效优异的员工为企事业单位创造了更高的经济效益,企事业单位也更愿意为这些员工支付更高的薪酬作为报答,实现了企事业单位与员工之间的良性循环,推动了企事业单位与员工的共同发展。完善薪资绩效系统,制定合理的薪资绩效标准,促进员工个人和合作团队对于工作效率的追求,激发员工更多的创造性劳动,保证企事业单位能够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三、结语
人力资源管理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措施,进入信息化时代后,为了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一定要在创新战略导向下进行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实践,要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加强企业部门间的合作,加强员工间的良性竞争与合作,这样才能快速达到企业制定的目标。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需要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还要结合社会的发展形势以及企业的发展现状,对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与优化,这样才能实现企业的健康发展,才能提高企业的经营利润。
参考文献:
[1]杨洁,战梦霞.创新战略导向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内涵探析[J].生产力研究,2010,(10).[2]周江海.创新战略导向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内涵探析[J].中国对外贸易(英文版),2012,(08)
[3]李玲芳.探究创新战略导向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内涵[J].现代商业,2012,3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