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场镇中心小学未来五年发展规划

时间:2019-05-14 21:47: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芒场镇中心小学未来五年发展规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芒场镇中心小学未来五年发展规划》。

第一篇:芒场镇中心小学未来五年发展规划

南丹县芒场镇中心小学未来五年发展规划

(2016年1月——2020年1月)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教育正面临一场新的调整和变革,为了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求得更好的发展,创建学校品牌,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特制定五年发展规划,作为芒场镇中心小学未来五年发展的办学指引。

一、背景分析

(一)学校现状

芒场镇中心小学是一所全日制公办小学,1905年建校。学校占地面积7千多平方米,终极规模为20个教学班,现有14个教学班,学生486人。现有专任教师40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14人占 35 %;小学高级(副高级)教师3人,小学高级教师 35人。

(二)办学优势。我校我校被评为 学校,还先后获得 先进学校、等市级以上荣誉20余项。

芒场镇中心小学有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为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提供了保障。学校语文、英语、综合科组均被评为“ 先进教研组”。

学校地处芒场镇中心地段,是镇经济最活跃的地带,社区环境、学生家庭环境相对优越,社会和家长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期望值很高,对学校的教育行为高度关注。

(三)面临的挑战与此同时,学校发展中也存在诸多不足,办学现状与名校梦想之间的差距突出表现在五个“不适应”:一是队伍不适应(管理团队——尚处于磨合期,创新思路、创新方法不足。教师团队——观念转变不够;学识眼界不宽;教育技艺不高);二是育人模式不适应(育人目标的细分和阶段性实施不清晰;育人活动的系统性、层次性尚未解决);三是课程与教学不适应(不少课堂效益不高;教育科研水平不高);四是质量不适应(“学生综合素质”总体含金量不高;特别优秀的学生较少;学生特长培养未起步;师生 品位尚需提升);五是办学硬件条件不适应(专用室场与办学规模的扩大不匹配;教学设施、设备亟需更新;数字化校园建设、校园文化建设还需加快完成。)

二、发展思路

(一)学校发展的基本定位

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旨在培养和造就新一代优秀人才,所以学校管理和运行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大背景和教育发展的规律,适应现代人才培养的需求,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改革的能动性。为此,要通过规范办学、创造性办学,建立起现代学校制度和课程体系,塑造精品课堂,让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最终经过五年的努力,实现学校的良性循环,较好地形成和提炼芒场镇中心小学的办学风格和特色,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品牌美誉度,成为芒场教育的标杆,办成南丹县的窗口学校。

(二)学校发展的基本内涵

教师——有尊严的活着。具体要求是具备“三爱、三好和三高”,其中三爱是指爱学生、爱学校、爱教育。三好是指育人好、教学好、合作好。三高是指质量高、效益高、品位高。

学生——有底气的学习。具体要求是具备“三学、三强、三有”:其中“三学”是指善学、乐学、勤学;“三强”是指体魄强、创新强、动手强;“三有”是指有能力、有特长、有特质。”

学校——有名气的办着(在南丹教育内有响亮声誉、社会上有良好口碑)。

(三)学校文化的基本理念

秉承“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的宗旨,我们确立了“阳光.朴素”办学理念,以儿童为中心,努力构建一个阳光、友好、自然、平等的生态教育环境,构筑师生共同发展的平台。让师生在丰富多元的校园学习生活中兴趣得到激发、习惯得到培养、能力得到提升、个性得到张扬。

三、发展目标

(一)办学目标(终极)定位

将我校办成与社会相适应的、能与全县先进教育对话的县内一流的学校,让每个孩子享受学习成长的快乐,让每个教师过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二)培养目标(终极)定位

培育有根基的人,就是培养每一个孩子都具有朴实的品德根基、扎实的知能根基、较深的文化根基。

四、重点发展项目

(一)着力队伍建设,凝聚团队力量,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

1.发展目标:以“服务、表率、执行”为主题,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思想作风正、教育思想端正,服务意识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行政队伍;完善校本培训体系和工作机制,建设一支有崇高职业道德、良好人文素养、过硬业务能力的教师队伍,努力实现“人人善教”。在教师队伍建设中,要注重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课程观、学生观和评价观,要突出发展教师的教学能力、研究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要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新教师向合格教师发展,合格教师向骨干教师发展,骨干教师向品牌教师发展。

2.具体措施:(1)行政队伍建设

①强化行政领导成员的学习、教育和培训,提升办学治校能力。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升行政的思想政治素质。二是加强业务技能培训,针对不同岗位职责要求,分类进行培训,增强干部推进学校发展的工作能力。三是围绕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模式、教学模式、管理服务模式等方面的改革,开展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提高行政办好精品学校的理论自觉和行动自觉。特别是要不断增强干部开拓创新的能力,要解放思想,勇于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和条条框框束缚,发展上善于谋划新思路,工作上敢于探索新举措。四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让教师“走出去”,参与高层次的培训提升、教育教学考察学习或经验交流等。

②做好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和使用,使芒场镇中心小学的管理队伍梯队呈现。(2)教师队伍建设

①积极探索教师队伍管理的新机制与新方法。在教师队伍管理中,既要重用人机制,又要重营造人文和学术氛围;既要重管理,更要重建设;既要重使用,又要重培养。要创造教师得以充分发展的环境,让教师成才、成名。

②加大教师校本培训力度。树立“培训即福利”的思想,不断增加经费投入,最大程度地保障教师素质提升的需要。根据需要每年选派一批骨干教师到教育发达地区进行提升培训。

③充分利用会议和集体学习时间,分享有关国内外教育发展最新动态与成果、教育新政策与新法规、知名学校的办学经验、本校发展的新战略和新举措,不断引领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强化学习意识,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

④以学科组为引领,以备课组为基本单位,深入开展以学科教学为主线的课改研究与实践,着力提升课堂质量和教师专业化水平,引导教师逐渐形象自己的教学风格和个性。

⑤引导教师主动读书、主动分享,丰富教师的文化生活,提升精神境界和人生修养,用人文呵护心灵,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

⑥对教师队伍现状进行科学分析,并结合教师个人发展愿望和规划、职称等级、年龄特征等因素,对教师进行分类指导、分层培训和分级管理(包括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品牌教师等三个层级),力争让每一位教师都得到最好的发展。

⑦充分发挥好“三个平台”的作用:一是“双师教学”平台;二是骨干教师研课坊;三是“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平台(主要依托校外名优教师,充分发挥他们在教改实践和教育科研中的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实施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研讨互助式培训,助推中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⑧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考勤管理制度》、《教师绩效考核方案》和《教师奖励制度》,突出用新课程理念、信息技术应用来评价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主要观其在课改中的态度、实践、创新、成效。评价时既要坚持德才兼备,又要注意个性差异;既要加强教师自评,又要发挥其他教师、学校领导、学生、家长的评价作用,努力做到评价的“公开、公平、公正”,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反馈信息,不断改进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3.预期成效:

(一)加快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形成一支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构建起由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品牌教师和卓越教师组成的“金字塔型”教师发展梯队,让每一位教师在每个阶段皆有所成。

(二)整合德育工作体系,坚持“养成教育是德育之本”、“体验参与是德育之魂”、“家校合作是德育之源”的理念,为培育有品德根基、知能根基、文化根基的人夯实基础。1.发展目标:

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统一性与多样性协调发展;个性彰显,差异发展;集体与个体均衡发展;各类学生同步发展;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建立“生活化德育”、“文明体验课堂”,逐步形成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三自主模式”的德育教育机制,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

2.具体措施:

(1)学校要坚持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抓手,以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为重点,以班级特色建设为切入点,以习惯教育、礼仪教育、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为着力点,以阳光体育活动为载体,以班主任队伍建设为保证,以家校合作为支撑的德育工作思路。实施“生活化德育”、“体验式教育”、“三自主管理”的德育教育机制。

(2)推行班主任工作承诺制

对孩子微笑──任何一个孩子不会受到冷落和歧视;与孩子交谈──每一个孩子都能和老师平等对话;帮孩子明理──让每一个孩子在体验中辨别真、善、美;教孩子求知──能耐心解答孩子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让孩子自主──尊重孩子的意志,张扬孩子的个性;给孩子机会──每一个孩子的特长都能得到充分展示;为孩子着想──帮助有特殊困难的学生完成六年学业。育人,是 教师的天职,班主任的首职。要做好这项工作,务必要全身心投入,全方位重视,全过程负责。

(3)加强“礼仪教育”和“习惯养成教育”。

培育课堂礼仪规范、校园礼仪规范、家庭礼仪规范和社会礼仪规范。习惯养成教育重在:学习好习惯、礼貌好习惯、卫生好习惯、饮食好习惯、阅读好习惯、安全好习惯、运动好习惯、劳动好习惯。

(4)完善德育工作体系。一是明确德育目标;二是内容形成序列;三是优化德育途径;四是构建德育课程;五是落实德育措施。

(5)建立科学的德育评价机制。评价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自评、互评、师评、校评、家长评、社会评相结合,最终引导学生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探索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教师德育工作绩效考核、班主任工作评估等三项德育评价机制。

(6)建立家校合作、社区协同的共育机制。

①不断完善和创新家委会和家长学校运行模式,充分发挥家委会的作用,努力构建并实施制度化、课程化、多样化的家长课程,积极普及家教知识,大力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教观和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构建和谐共进的家校教育氛围,促进优良家风的形成。

②加强学校与社区的合作,积极利用社区教育资源,通过志愿服务活动、社会实践等形式增强社区和学生的参与意识、公共服务意识,形成共建社区、共享资源的良好态势,最大限度地实施人力和其他社会资源的优化整合利用。3.预期成效:

使学生初步掌握锻炼身体的基础知识和正确方法,养成讲究卫生和关注身体健康的良好习惯,具有健康的体魄,能自觉提高文化、艺术修养,做一个有兴趣特长、有一定审美能力、生活品位高的人。在劳动技术教育方面是学生初步掌握一定生产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文明习惯方面,做到礼仪规范,仪表庄重,举止得体。总的预期目标是 品德高尚,学业优良,身心健康,能力全面,有理想有追求,有鲜明的个性,积极进取,善于合作,乐于助人,能应对各种挑战,具有新视野和现代公民意识的“中心学子”。

(三)构建科学、完善的镇中心小学“阳光.朴素”课堂教学体系,提升教育质量。

1.发展目标:构建科学、完善的“阳光.朴素”课堂教学体系,一线教师能够娴熟运用“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理念开展日常教学;打造一支热爱学习、观念创新、能力过硬、个性突出的专业教师队伍;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最优质的服务。2.具体措施:

(1)定期进行教师的理论学习、专题研讨、问题聚焦、经验分享等多种形式的体验式校本研修活动,将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以学习促实践,以实践助学习,学用结合,提高研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组织专任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开阔眼界,吸纳一切先进的教学思想与科学的教学手段,让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大幅提高。

(3)开展常态课、研究课、实验课等的展示与交流,大力倡导任课教师积极参与课改研究的磨课、观课和议课中去,教务处将教学常规检查改为推门听课,并将相关数据纳入管理考核之中。

(4)加强学科组、备课组的微课研究,同伴互助,智慧同行,促进团队成员共同成长。

(5)探索网络化教学,将信息技术与个别学科教学有机结合,将“前置学习、探究学习、巩固学习”作为“阳光.朴素”课堂教学的新常态。3.预期成效:“阳光.朴素”课堂教学体系建设完成,有系统的课堂教学目标、理念、模式、变式、物化成果,并形成课改品牌形象;教师中获县级、市级骨干教师的人数逐年递增;县级学科带头人有所突破;教师参加县级赛课或技能大赛并获奖;教师撰写的论文或文章能在市、省级教育报刊上发表。努力开发校本课程,实施“国家课程校本化”战略,构建契合培养目标的现代课 程体系。

1.发展目标:学校和教师要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现行国家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本校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在保质保量完成国家课程教学的基础上,通过校本课程的开设,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师生的创新能力,提升个人人文修养,以实现“培育有根基的人”的培养目标。

2.具体措施:

(1)严格执行国家课程并按照新课程标准、课程理念、课程功能实施课堂教学,注意把握其在以上方面以及教学方式上的最新发展和变化。重点要根据校情和学情,深入研究“阳光.朴素”课堂教学模式并使其具有推广示范效应;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有关要求,精心研究教学设计、作业布置、日常检测等,让学生学得轻松、学有乐趣、留有潜力。同时要抓好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管理和评价工作。

(2)精心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要制订出《芒场镇中心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科学统筹校本课程的实施进程,条件成熟可以探索低年级包班授课,启动全科育人模式。中高年级可以探索大课制、走班选课制的学科教学。综合学科要全力依托教师专业特长、地域文化特色开发校本课程,寻求专家指导,完善课程体系,推广应用。在实施过程中,要同步建立与完善校本课程的评价机制(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

(3)整合校内其他课程资源(社区活动、艺体节日、主题活动等),构建“阳光.朴素舞台”,力争形成活动的序列化和特色化,为学生才艺展示提供广阔平台。3.预期成效:

接受新课程理念,实施“阳光.朴素”课堂教学,使学生的视野拓宽、思维发展、创新进取,培养一大批基础宽厚、思想活跃、人格健全、具有创新精神的长安中心学子;打造一批有课程新理念、有课程建设能力、有开拓精神的学科教师,让一部分教师成为课程建设的优秀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 并获奖,学生文章能在县、市级刊物上发表;学校综合评价位居南丹县前列。

(五)坚持“科研强校”战略,充分发展教师的研究能力。

1.发展目标:形成一支强有力的科研骨干队伍,教师具有良好的科研意识,学习研究氛围更加浓厚;扎实推进各层面科研课题的研究,建立课题之间的统筹体系,加强课题的整合力度,形成课题之间的优势互补,最终使每个课题都对我校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并具有推广意义。

2.具体措施:统筹、规划学校教科研工作,形成学校科研框架;建立健全教育科研工作激励机制,让全体教师立足课堂,提高参与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分层次提出要求,发挥骨干引领作用,主动申报并承担市、区各级重点课题研究,重视教科研成果的总结、提炼与推广。

3.预期成效:现有的县级课题要顺利结题;通过课题研究有效解决制约教育教学的一些瓶颈问题;教师的科研能力得到较好发展,形成一批研究型、反思型、创新型的优秀教师。

(六)推进教育信息化

利用网络技术,实现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智力资源的共享与传播,使学校实现教学、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的信息化集成。重点推进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力争走在信息化背景下区域教育发展的前列。通过教师外派交流、培训、课程建设、承办大型研讨交流活动、校际交流等途径,促进教育信息化水平的发展。

1.发展目标:校内教育教学的数字资源日趋丰富并得到广泛共享;信息化环境下育变革的促进作用充分显现。

2.具体措施:取得上级支持,对学校信息技术硬件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建设智能化教学环境,提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和软件工具;加强以“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为主题的培训、研讨和应用实践。

3.预期成效:专任教师普遍能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进行鼓励性、发展性评价;倡导网络校际协作学习,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逐步普及专家引领的网络教研,提高教师网络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 性,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的良好习惯,发展兴趣特长,提高学习质量;增强学生在网络环境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积淀学校文化

1.发展目标:主要通过实践“阳光.朴素”教育,不断丰富学校文化内涵,使之入脑入心并内化为全体教职员工的自觉行为。2.具体措施:

(1)持之以恒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创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干群关系、同事关系和师生关系、家校关系。

(2)不断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做到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公平、公正、公开地实行民主管理、自主管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和人文关怀的管理。

(3)坚持“校园文化自己创”的理念,优化校园文化设施建设,改造校园环境,特别是重视对“学校文化、理念、价值和精神”的标识设计和对全体成员的心智启发作用,使学校成员以理解学校的目标和追求为己任,达到高度的认同。通过师生的共同参与、互动体验来塑造属于芒场镇中心小学自己的“阳光.朴素文化”。

(4)发挥少先队组织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育人文化,如课程文化、教研文化、教师文化、班级文化、学生文化、环境文化等,同时加强校内外文化交流。

(5)建设紧扣主题而又富有个性的班级文化。在班级形象设计,班级特色创建,班级制度建设,班级活动设计,班级工作评价等方面,充分体现“追求卓越,塑造个性”的教育理念,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活动中促进学生的发展。

(6)推进办公室文化建设。在符合学校的整体文化氛围与文化建设的方向的前提下,鼓励教师发挥特长、展示才艺,丰富办公室文化内涵,努力营造愉快、合作、和谐、文明、高效的办公室氛围,创建学习型、和谐型、健康型办公室,教师之间彼此尊重、团结协作、取长补短、和谐奋进,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行动上“合拍”,形成强有力的教师团队。3.预期成效:

初步达成全体师生对学校优秀文化建设的一种认同,自觉承担起弘扬和传承学校文化的责任。全体教师传道授业德才兼备,导学得法育人出新;全体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传承创造与时俱进。学校行政管理要实现“以人为本,班子务实,科学规范,宽严相济”;队伍管理要实现“志向高远,爱生敬业,潜心治学,精心育人”;教学管理要实现“立足课堂,注重规范,讲求方法,突出效益”;学生管理要实现“从严要求,狠抓细节,铸成合力,疏管并举”;后勤管理要实现“服务到位,效益优先,工作精细,协力育人”;环境管理要实现“整洁美观,功能清晰,文化厚重,氛围和谐”。2.具体措施:

(1)完善学校主体建筑的“阳光.朴素”建设。

(2)完成各个功能室的建设,以最大可能地满足校本课程实施的需求。

(3)完成校园网络的网速升级,建成“数字化校园”。

(4)完成图书室、阅览室、灯光球场、舞蹈室、跑道等建设与改造工作。

(5)各个场所的文化建设、相关标识、标牌、制度、职责等更新到位。3.预期成效:建成一所环境精致、干净整洁、文化浓郁的数字化学校;全体后勤员工有责任感,全心全意做好服务工作。

(九)筑牢安全防线,构建平安和谐校园。

1.发展目标:安全管理制度和各类应急预案不断完善;教职工岗位安全工作责任感全面增强;学生安全教育全面而有效;防范化解风险和事故处理能力进一步提高。

2.具体措施:全面梳理各项制度,修订完善应急预案,安全职责层层落实到岗位和个人;开发1本安全教育校本教材,并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季节变化、社会形势等,突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组织开展有关应急演练和技能培训,提高师生应急自救、互救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坚持常态化隐患排查与整治,不留安全盲区和死角;定期进行安全工作例会和专题会议,研判安全工作形势与环境,制定应对措施,未雨绸缪。3.预期成效:学校不发生安全事故、重大责任事故或重大群体性事件;学生犯罪率为零;安全文化氛围更加浓郁。

五、保障措施。

(一)思想保障

发动和组织全体教职工或教代会成员认真讨论《学校五年发展规划》,集思广益,统一认识,凝神聚力。

(二)组织保障

1.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规划的制定、论证、实施、评估等。

2.召开教代会,《规划》需经教代会讨论通过;一经通过,认真落实;同时要突出重点,制定年度实施方案。每年检测《规划》实施情况,针对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控和修订。

(三)后勤保障

发展目标:学校办学的硬件环境显著改善,形成优美、精致、干净、书香的校园环境;校舍、校产、食堂、财务管理等规范到位,为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可靠保障,为师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优质服务。

(四)经费保障。积极争取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加大资金投入,保障教师培训、科研、课堂改革、课程建设、特色打造以及校园环境改造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芒场镇中心小学 2016年3月

第二篇:XX镇中心小学五年发展规划

XX镇中心小学五年发展规划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教育正面临一场新的调整和变革,为了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求得更好的发展,创建学校品牌,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特制定五年发展规划,作为学校未来五年发展的办学指引。

一、背景分析

(一)学校现状

XX市XX镇中心小学是一所全日制公办小学,1952年建校,1990年搬迁到现址,1992年被评为首批广东省一级学校。学校占地面积5.9万平方米,终极规模为46个教学班,现有35个教学班,学生5100余人。现有专任教师126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96人占87%;小学高级(副高级)教师1人,小学高级教师120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南粤优秀教师5人、广东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1人、广东省“新一轮百千万名师培养对象”1人、XX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1人、XX市学科带头人5人,市教学能力手5人。

(二)办学优势

1992年,我校被评为首批广东省一级学校,还先后获得全国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先进学校、全国首届百佳特色小学、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广东省中小学校长挂职锻炼工作先进单位、广东省(XX市)书法教育名校奖、以及XX市文明标兵单位和文化建设标兵学校、市科普特色学校、市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学校、市交通安全

文明学校、市体育特色学校等市级以上荣誉20余项。

XX中心小学有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为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提供了保障。学校语文、英语、综合科组均被评为“XX市先进教研组”,学校有广东省XXX教师工作室、XX市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和XX镇思想品德名师工作室、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

学校地处XX镇中心地段,是镇经济最活跃的地带,社区环境、学生家庭环境相对优越,社会和家长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期望值很高,对学校的教育行为高度关注。

(三)面临的挑战

与此同时,学校发展中也存在诸多不足,办学现状与名校梦想之间的差距突出表现在五个“不适应”:一是队伍不适应(管理团队——尚处于磨合期,创新思路、创新方法不足。教师团队——观念转变不深;学识眼界不宽;教育艺术不高);二是育人模式不适应(育人目标的细分和阶段性实施不清晰;育人活动的系统性、层次性尚未解决);三是课程与教学不适应(不少课堂效益不高;教育科研水平不高);四是质量不适应(“绿色成绩”总体含金量不高;特别优秀的学生较少;学生特长培养刚起步;师生品位尚需提升);五是办学硬件条件不适应(专用室场与办学规模的扩大不匹配;教学设施、设备亟需更新;数字化校园建设还需加快完成;校园文化建设资金缺口大)。

二、发展思路

(一)学校发展的基本定位

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旨在培养和造就新一

代优秀人才,所以学校管理和运行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大背景和教育发展的规律,适应现代人才培养的需求,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改革的能动性。为此,要通过规范办学、创造性办学,建立起现代学校制度和课程体系,塑造精品课堂,让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最终经过五年的努力,实现学校的良性循环,较好地形成和提炼XX中心小学的办学风格和特色,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品牌美誉度,成为XX教育的标杆,办成XX市的窗口学校。

(二)学校发展的基本内涵

教师——有尊严的活着。具体要求是具备“三爱、三好和三高”,其中三爱是指爱学生、爱学校、爱教育。三好是指育人好、教学好、合作好。三高是指质量高、效益高、品位高。

学生——有底气的学习。具体要求是具备“三学、三强、三有”:其中“三学”是指善学、乐学、勤学;;“三强”是指体魄强、创新强、动手强;“三有”是指有能力、有特长、有特质。”

学校——有名气的办着(在教育行业内有响亮声誉,在社会上有良好口碑)。

(三)学校文化的基本理念

秉承“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的宗旨,我们确立了“儿童友好教育”办学理念,以儿童为中心,努力构建一个多维、友好、自然、平等的生态教育环境,构筑师生共同发展的平台。让师生在丰富多元的校园学习生活中兴趣得到激发、习惯得到培养、能力得到提升、个性得到张扬。

三、发展目标

(一)办学目标(终极)定位

将我校办成与社会相适应的、能与世界先进教育对话的国内一流的学校,让每个孩子享受学习成长的快乐,让每个教师过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二)培养目标(终极)定位

培育有根基的人,就是培养每一个孩子都具有朴实的品德根基、扎实的知能根基、深厚的文化根基。

四、重点发展项目

(一)着力队伍建设,凝聚团队力量,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 1.发展目标:以“服务、表率、执行”为主题,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思想作风正、教育思想端正,服务意识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行政队伍;完善校本培训体系和工作机制,建设一支有崇高职业道德、良好人文素养、过硬业务能力的教师队伍,努力实现“人人有特色”。在教师队伍建设中,要注重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课程观、学生观和评价观,要突出发展教师的教学能力、研究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要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新教师向合格教师发展,合格教师向骨干教师发展,骨干教师向品牌教师发展,品牌教师向卓越教师发展。(制定XX市XX镇中心小学未来四年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2.具体措施:(1)行政队伍建设

①强化行政领导成员的学习、教育和培训,提升办学治校能力。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升行政的思想政治素质。二是加强业务技能培训,针对不同岗位职责要求,分类进行培训,增强干部推进学校发展的工作能力。三是围绕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模式、教学模式、管理服务模式等方面的改革,开展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提高行政办好精品学校的理论自觉和行动自觉。特别是要不断增强干部开拓创新的能力,要解放思想,勇于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和条条框框束缚,发展上善于谋划新思路,工作上敢于探索新举措。四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让干部“走出去”,参与高层次的培训提升、教育教学考察学习或经验交流等。

②做好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和使用,使XX中心小学的管理队伍梯队呈现。

(2)教师队伍建设

①积极探索教师队伍管理的新机制与新方法。在教师队伍管理中,既要重用人机制,又要重营造人文和学术氛围;既要重管理,更要重建设;既要重使用,又要重培养。要创造教师得以充分发展的环境,让教师成才、成名、成家。

②加大教师校本培训力度。树立“培训即福利”的思想,不断增加经费投入,最大程度地保障教师素质提升的需要。根据需要每年选派一批骨干教师到华南师范大学和省内外教育发达地区进行提升培训。③充分利用会议和集体学习时间,分享有关国际国内教育发展最新动态与成果、教育新政策与新法规、知名学校的办学经验、本校发展的

新战略和新举措,不断引领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强化学习意识,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

④以学科组为引领,以备课组为基本单位,深入开展以学科教学为主线的课改研究与实践,着力提升课堂质量和教师专业化水平,引导教师逐渐形象自己的教学风格和个性。

⑤引导教师主动读书、主动分享,丰富教师的文化生活,提升精神境界和人生修养,用人文呵护心灵,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⑥对教师队伍现状进行科学分析,并结合教师个人发展愿望和规划、职称等级、年龄特征等因素,对教师进行分类指导、分层培训和分级管理(包括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品牌教师、卓越教师等四个层级),力争让每一位教师都得到最好的发展。

⑦充分发挥好“三个平台”的作用:一是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师工作站;二是骨干教师研课坊沙龙;三是钟晓宇、曾文燕名师工作室(主要依托校内外名优教师,充分发挥他们在教改实践和教育科研中的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实施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研讨互助式培训,助推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⑧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考勤管理制度》、《教师绩效考核方案》和《教师奖励制度》,突出用新课程理念、信息技术应用来评价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主要观其在课改中的态度、实践、创新、成效。评价时既要坚持德才兼备,又要注意个性差异;既要加强教师自评,又要发挥其他教师、学校领导、学生、家长的评价作用,努力做到评价的“公开、公平、公正”,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反馈信息,不断改进自

身的教育教学水平。3.预期成效:

加快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形成一支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构建起由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品牌教师和卓越教师组成的“金字塔型”教师发展梯队,让每一位教师在每个阶段皆有所成。

(二)整合德育工作体系,坚持“养成教育是德育之本”、“体验参与是德育之魂”、“家校合作是德育之源”的理念,为培育有品德根基、知能根基、文化根基的人夯实基础。1.发展目标:

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统一性与多样性协调发展;个性彰显,差异发展;集体与个体均衡发展;各类学生同步发展;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建立“生活化德育”、“文明体验课堂”,逐步形成(三自主模式)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德育教育机制,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制定XX镇中心小学未来五年德育工作规划和实施方案。)2.具体措施:

(1)学校要坚持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抓手,以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重点,以班级特色建设为切入点,以习惯教育、礼仪教育、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为着力点,以阳光体育活动为载体,以班主任队伍建设为保证,以家校合作为支撑的德育工作思路。实施“生活化德育”、“体验式教育”、“三自主管理”(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

主发展)的德育教育机制。(2)推行班主任工作承诺制

对孩子微笑──任何一个孩子不会受到冷落和歧视;与孩子交谈──每一个孩子都能和老师平等对话;帮孩子明理──让每一个孩子在体验中辨别真、善、美;教孩子求知──能耐心解答孩子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让孩子自主──尊重孩子的意志,张扬孩子的个性;给孩子机会──每一个孩子的特长都能得到充分展示;为孩子着想──帮助有特殊困难的学生完成六年学业。育人,是教师的天职,班主任的首职。要做好这项工作,务必要全身心投入,全方位重视,全过程负责。(3)加强“礼仪教育”和“习惯养成教育”。

培育课堂礼仪规范、校园礼仪规范、家庭礼仪规范和社会礼仪规范。习惯养成教育重在:学习好习惯、礼貌好习惯、卫生好习惯、饮食好习惯、阅读好习惯、安全好习惯、运动好习惯、劳动好习惯。(4)完善德育工作体系。一是明确德育目标;二是内容形成序列;三是优化德育途径;四是构建德育课程;五是落实德育措施。(5)建立科学的德育评价机制。评价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自评、互评、师评、校评、家长评、社会评相结合,最终引导学生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探索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教师德育工作绩效考核、班主任工作评估等三项德育评价机制。(6)建立家校合作、社区协同的共育机制。

①不断完善和创新家委会和家长学校运行模式,充分发挥家委会的

作用,努力构建并实施制度化、课程化、多样化的家长课程,积极普及家教知识,大力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教观和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构建和谐共进的家校教育氛围,促进优良家风的形成。②加强学校与社区的合作,积极利用社区教育资源,通过志愿服务活动、社会实践等形式增强社区和学生的参与意识、公共服务意识,形成共建社区、共享社区资源的良好态势,最大限度地实施人力和其他社会资源的优化整合利用。3.预期成效:

使学生初步掌握锻炼身体的基础知识和正确方法,养成讲究卫生和关注身体健康的良好习惯,具有健康的体魄,能自觉提高文化、艺术修养,做一个有兴趣特长、有一定审美能力、生活品位高的人。在劳动技术教育方面是学生初步掌握一定生产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文明习惯方面,做到礼仪规范,仪表庄重,举止得体。总的预期目标是品德高尚,学业优良,身心健康,能力全面,有理想有追求,有鲜明的个性,积极进取,善于合作,乐于助人,能应对各种挑战,具有国际视野和现代公民意识的“中心学子”。

(三)构建科学、完善的XX中心小学“儿童友好”课堂教学体系,提升教育质量。

1.发展目标:构建科学、完善的“儿童友好”课堂教学体系,一线教师能够娴熟运用“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理念开展日常教学;打造一支热爱学习、观念创新、能力过硬、个性突出的专业教师队伍;教师 的教、学生的学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最优质的服务。2.具体措施:

(1)定期进行教师的理论学习、专题研讨、问题聚焦、经验分享等多种形式的体验式校本研修活动,将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以学习促实践,以实践助学习,学用结合,提高研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组织专任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开阔眼界,吸纳一切先进的教学思想与科学的教学手段,让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大幅提高。(3)开展常态课、研究课、实验课等的展示与交流,大力倡导任课教师积极参与课改研究的磨课、观课和议课中去,教务处将教学常规检查改为推门听课,并将相关数据纳入管理考核之中。

(4)加强学科组、备课组的微课研究,同伴互助,智慧同行,促进团队成员共同成长。

(5)探索网络化教学,将信息技术与个别学科教学有机结合,将“前置学习、探究学习、巩固学习”作为“儿童友好”课堂教学的新常态。3.预期成效:“儿童友好”课堂教学体系建设完成,有系统的课堂教学目标、理念、模式、变式、物化成果,并形成课改品牌形象;教师中获区级、市级、省级骨干教师的人数逐年递增;区、市学科带头人有所突破;教师参加区级、市级赛课或技能大赛并获奖;教师撰写的论文或文章能在区、市、省级、国家级教育报刊上发表;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并获奖,学生文章能在区、市、省级刊物上发表;学校综合评价位居XX前列。

(四)实施“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战略,构建契合培养目标的现代课程体系。

1.发展目标:学校和教师要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现行国家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本校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在保质保量完成国家课程教学的基础上,通过校本课程的开设,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师生的创新能力,提升个人人文修养,以实现“培育有根基的人”的培养目标。2.具体措施:

(1)严格执行国家课程并按照新课程标准、课程理念、课程功能实施课堂教学,注意把握其在以上方面以及教学方式上的最新发展和变化。重点要根据校情和学情,深入研究“儿童友好”课堂教学模式并使其具有推广示范效应;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有关要求,精心研究教学设计、作业布置、日常检测等,让学生学得轻松、学有乐趣、留有潜力。同时要抓好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管理和评价工作。

(2)精心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要制订出《XX中心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科学统筹校本课程的实施进程,条件成熟可以探索低年级包班授课,启动全科育人模式。中高年级可以探索大课制、走班选课制的学科教学。综合学科要全力依托教师专业特长、地域文化特色开发校本课程,寻求专家指导,完善课程体系,推广应用。在实施过程中,要同步建立与完善校本课程的评价机制(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制定XX中心小学未来五年校本课程规划和实施方

案)

(3)整合校内其他课程资源(社团活动、艺体节日、主题活动等),构建“儿童友好舞台”,力争形成活动的序列化和特色化,为学生才艺展示提供广阔平台。3.预期成效:

接受新课程理念,实施“儿童友好”课堂教学,使学生的视野拓宽、思维发展、创新进取,培养一大批基础宽厚、思想活跃、人格健全、具有创新精神的XX中心学子;打造一批有课程新理念、有课程建设能力、有开拓精神的学科教师,让一部分教师成为课程建设领域的品牌教师。

(五)坚持“科研强校”战略,充分发展教师的研究能力。

1.发展目标:形成一支强有力的科研骨干队伍,教师具有良好的科研意识,学习研究氛围更加浓厚;扎实推进各层面科研课题的研究,建立课题之间的统筹体系,加强课题的整合力度,形成课题之间的优势互补,最终使每个课题都对我校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并具有推广意义。

2.具体措施:统筹、规划学校教科研工作,形成学校科研框架;建立健全教育科研工作激励机制,让全体教师立足课堂,提高参与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分层次提出要求,发挥骨干引领作用,主动申报并承担市、区各级重点课题研究;科研骨干通过在区级以上的范围内开设讲座、介绍经验、展示成果、出版专刊等方式,进一步扩大学校的影响力;重视教科研成果的总结、提炼与推广。

3.预期成效:现有的国家级、市级、区级课题顺利结题;通过课题研究有效解决制约教育教学的一些瓶颈问题;教师的科研能力得到较好发展,形成一批研究型、反思型、创新型的卓越教师。

(六)推进教育信息化

利用网络技术,实现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智力资源的共享与传播,使学校实现教学、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的信息化集成。重点推进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力争走在信息化背景下区域教育发展的最前列。通过教师外派交流、培训、课程建设、承办大型研讨交流活动、校际交流等途径,促进教育信息化水平的发展。

1.发展目标:校内教育教学的数字资源日趋丰富并得到广泛共享;信息化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明显增强;教学方式与教育模式创新不断深入,信息化对教育变革的促进作用充分显现。

2.具体措施:取得上级支持,对学校信息技术硬件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建设智能化教学环境,提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和软件工具;加强以“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为主题的培训、研讨和应用实践。积极拓展学校交流合作范围,力争建立1—2所海外兄弟学校,开展师生交流互访、海外游学等。

3.预期成效:专任教师普遍能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进行鼓励性、发展性评价;倡导网络校际协作学习,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逐步普及专家引领的网络教研,提高教师网络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的良好习惯,发展兴趣特长,提高学习质量;增强学生

在网络环境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积淀学校文化

1.发展目标:主要通过实践“儿童友好教育”,不断丰富学校文化内涵,使之入脑入心并内化为全体教职员工的自觉行为。

2、具体措施:

(1)持之以恒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创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干群关系、同事关系和师生关系、家校关系。

(2)不断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做到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公平、公正、公开地实行民主管理、自主管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和人文关怀的管理。

(3)坚持“校园文化自己创”的理念,优化校园文化设施建设,改造校园环境,特别是重视对“学校文化、理念、价值和精神”的标识设计和对全体成员的心智启发作用,使学校成员以理解学校的目标和追求为己任,达到高度的认同。通过师生的共同参与、互动体验来塑造属于XX中心小学自己的“儿童友好文化”。

(4)发挥少先队、社团组织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育人文化,如课程文化、教研文化、教师文化、班级文化、学生文化、环境文化等,同时加强校内外文化交流。(5)建设紧扣主题而又富有个性的班级文化。在班级形象设计,班级特色创建,班级制度建设,班级活动设计,班级工作评价等方面,充分体现“追求卓越,塑造个性”的教育理念,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活动中促进学生的发展。

(6)推进办公室文化建设。在符合学校的整体文化氛围与文化建设的方向的前提下,鼓励教师发挥特长、展示才艺,丰富办公室文化内涵,努力营造愉快、合作、和谐、文明、高效的办公室氛围,创建学习型、和谐型、健康型办公室,教师之间彼此尊重、团结协作、取长补短、和谐奋进,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行动上“合拍”,形成强有力的教师团队。

3、预期成效:

初步达成全体师生对学校优秀文化建设的一种认同,自觉承担起弘扬和传承学校文化的责任。全体教师传道授业德才兼备,导学得法育人出新;全体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传承创造与时俱进。学校行政管理要实现“以人为本,班子务实,科学规范,宽严相济”;队伍管理要实现“志向高远,爱生敬业,潜心治学,精心育人”;教学管理要实现“立足课堂,注重规范,讲求方法,突出效益”;学生管理要实现“从严要求,狠抓细节,铸成合力,疏管并举”;后勤管理要实现“服务到位,效益优先,工作精细,协力育人”;环境管理要实现“整洁美观,功能清晰,文化厚重,氛围和谐”。(八)全力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1、发展目标:学校办学的硬件环境显著改善,形成优美、精致、干净、书香的校园环境;校舍、校产、食堂、财务管理等规范到位,为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可靠保障,为师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优质服务。

2、具体措施:

(1)完善学校主体建筑的“儿童友好文化”建设。

(2)完成各个功能室的建设,以最大可能地满足校本课程实施的需求。

(3)完成校园网络的网速升级,建成“数字化校园”。

(4)完成图书室、阅览室、东平大舞台、学校体育馆舞台的建设与改造工作。

(6)各个场所的相关标识、标牌、制度、职责等更新到位。

3、预期成效:建成一所环境精致、干净整洁、文化浓郁的数字化学校;全体后勤员工有责任感,全心全意做好服务工作。

(九)筑牢安全防线,构建平安和谐校园。

1、发展目标:安全管理制度和各类应急预案不断完善;教职工岗位安全工作责任感全面增强;学生安全教育全面而有效;防范化解风险和事故处理能力进一步提高。

2、具体措施:全面梳理各项制度,修订完善应急预案,安全职责层层落实到岗位和个人;开发1-2本安全教育校本教材,并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季节变化、社会形势等,突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组织开展有关应急演练和技能培训,提高师生应急自救、互救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坚持常态化隐患排查与整治,不留安全盲区和死角;定期进行安全工作例会和专题会议,研判安全工作形势与环境,制定应对措施,未雨绸缪。

3、预期成效:学校不发生安全事故、重大责任事故或重大群体性事件;学生犯罪率为零;安全文化氛围更加浓郁;巩固广东省食堂安全

示范校的建设成果。

五、保障措施。

(一)思想保障

发动和组织全体教职工或教代会成员认真讨论《学校五年发展规划》,集思广益,统一认识,凝神聚力。

(二)组织保障

1、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规划的制定、论证、实施、评估等。

2、召开教代会,《规划》需经教代会讨论通过;一经通过,认真落实;同时要突出重点,制定实施方案。每年检测《规划》实施情况,针对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控和修订。

(三)资源保障

(1)经费保障。积极争取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加大资金投入,保障教师培训、科研、课堂改革、课程建设、特色打造以及校园环境改造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机制保障。完善教师的评价机制、奖励制度,调动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校管理当中。

(3)后勤保障。加强后勤制度与机构建设,使学校的校产管理、财务管理更加科学、规范,为教师有效使用教育设施设备、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提供有利条件。

XX市XX镇中心小学

第三篇:新政镇未来五年发展规划

喻委发„2011‟8号

中共喻家乡委员会 喻家乡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的《“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通 知

各村(社区)、乡属部门、单位:

《“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已通过喻家乡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二0一一年四月七日

主题词: 经济社会 发展规划△ 抄送:区委办、人大办、政府办、政协办 喻家乡“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喻家乡未来五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继续深入贯彻十六大及各次全会精神的五年,是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立足自身实际,狠抓发展的五年。未来五年是全乡人民生活更加宽裕,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的五年。是城市日新月异发展,新农村建设和教育事业大见成效的五年。为扎实推进新政快速、健康、持续发展,乡党委、政府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征求多方意见,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立足乡情实际,制定喻家乡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提高我乡人民生活水平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紧紧围绕建设高坪新区城和新农村的战略定位,立足科学发展,突出产业支撑,加强城乡统筹,创新管理机制,转变增长方式,实现跨越发展,提升综合竞争力,为我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发展方向。未来五年,我乡将按照党中央提出的城乡统筹,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要求,充分发挥新区城驻地优势,坚持“围绕城市发展农村,建设城市致富农村,管理城市提升农村”的方向来统揽各项工作,推进新政快速健康发展。

三、发展目标。未来来五年发展总体目标: 2016年我乡地区生产总值在2011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协助区委、政府在与周边区市的城市建设争夺战中赢得主动;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 下把我乡建设成教育强乡,建设成为城区较为发达、农村较为富裕有较强辐射能力的高坪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乡。

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5%以上,2010年全乡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57 亿元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250元以上。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的增加值比重由目前的 50 :30 :20调整到30:40:30,非农就业比重达到35%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

教育事业快速健康发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教育是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科学技术、培养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基础地位和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各有关部门必须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政治高度,从实现“科教兴乡”的全局高度,充分认识加快教育发展的重大意义,进一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凝聚一切力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教育发展。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巩固“普九”成果,保证适龄学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100%。提高社会化办学比重。全乡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以下。基本医疗保险扩大到所有城乡居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100%。文化体育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城乡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8500和3800元以上,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人居环境不断改善。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升。未来五年我乡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保持5%左右。全乡粮食生产总量年均保持在700百万公斤以上,畜牧业占农业总值比重提高到56%以上

农村公共事业全面发展。加快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落实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治,抓好农村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工作。加大农业、农产品科技含量。加大人才开发力度,提高农民致富能力。

四、发展思路。要紧抓机遇。就是要紧抓党中央、军委、国务院在高坪开展朱德元帅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的机遇,紧抓中、省、市各级各部门对高坪实施全方位支持帮助的机遇,乘势而上,努力把各个项目抓落实,搞好新政各项事业,助推和实现新政大变化。要对接新城。我们要始终围绕新区城的需求来发展农村。要始终自觉地与新区城这个大市场相对接,搞好农业结构调整,搞好配套建设,通过对区城居民提供全方位服务,来实现农村的富民增收,达到城乡互补、城乡共融的目的。以招商活乡。把新区城完善的基础设施、优良的服务环境转化为我乡招商引资 的巨大优势,不断提高服务能力,以“优”招商、以“情”招商、以“利”招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大批引进外来企业给我乡经济发展注入无限生机与活力。以产业富民。按照区上确定的“发展重点以工业为主、发展方向以加工业为主、发展类型以民营为主、发展布局以园区为主、发展手段以招商为主”的思路抓好工业,按照“旅游产业是支撑、城乡网络是纽带,刺激消费是动力”的思路搞活三产,力争未来五年内二、三产业有相当规模,在国民经济中占有70%以上的比重;在农村发展上,重点抓好支柱产业的培育,主要是依托龙头企业,扩大规模建基地,大力发展生猪、獭兔、优质水果及绿色无公害蔬菜,支撑我乡农村经济,实现富民增收。同时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强政府引导,提高农民工输出组织化程度,提升劳务输出水平;搞好咨询、法律服务,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实施劳务回引创业工程,积极引导和鼓励外出劳务成功人士回乡投资创业。2010年,全乡劳务收入力争达到6000万元。以科技兴农。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含量,狠抓品种改良,狠抓农用科技推广,大力提高农民掌握和运用农村实用技术的能力,开展农用技术培训班,大力培育一批有文化、会经营、懂技术的新型农民,通过提升农民素质来发展农村,来保证产业见到实效。以和谐兴村。不断加强民主管理,认真搞好结对帮扶,改善水利、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大力改善人居环境和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按照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来推动我乡农村快速发展。要创新党建。按照“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 发展”的思路,不断创新机制,不断提升干部的能力,不断改进干群关系,在创新发展模式和推进农民组织化等方面大做文章,力求党建创特色、出经验。不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五、主要措施

(一)发展“一圈”。就是以乡为中心,以十圣宫、赵家庙、梅子垭、九岭场、等重点村为节点,建成一个与城市发展合拍共振,辐射带动全乡发展的和谐新村经济圈。

(二)突出“两线”。就是依托乡市场和“两路一桥”便捷通道,发挥引领辐射作用,抓好两路一桥沿线的建筑、建材产业发展,建成两条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城郊经济线。

(三)狠抓“三片”。就是立足现有基础,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努力培育金子山、梅子垭等地的优质果品产业带,种植桃、梨、枇杷、柑桔等优质果品2万亩,以何家沟、金桥等地的养殖家园、万头育肥场为基地抓好生猪及鸡、鸭、鹅、兔等小家禽养殖产业带,实现年产绿色生猪20万头、兔100万只,以嘉陵、喻家堰等村为基地抓好绿色无公害蔬菜产业带,集中成片种植1万亩,为区城居民建好菜篮子。

(四)打造“四型”。即全乡7个村,按照“城郊型、产业型、旅游型、科技型”的经济模型特点,结合村情,理清思路,找准定位,深挖潜力,发挥优势,相互渗透、择重发展,形成你追我赶,各有特色,优势互补的“四型”经济。

(五)健全“五大保障”。之一管理制度钢化。严格纪律,按制度办事,绝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情况出现。用铁的制度来提高各级组织和干部的执行力,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我乡发展的宏伟目标。之二目标责任细化。在工作中,全面推行目标责任制,按照设臵科学,划分合理,操作性强的要求,将、季度的工作划分落实到人头,人人对照目标责任年初订计划搞承诺,季度工作搞督查,半年自查找差距,年终测评定奖惩,从而将工作抓落实。之三作风建设硬化。旨在培养一支精干高效廉洁的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按照“三个代表”要求,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出发,对思想作风、学习、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进行大力整治,抓实抓细,全面贯彻党中央提出的“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做到开拓创新,知难而进,关心群众,真抓实干,艰苦奋斗,拒腐防变。之四执行能力强化。要按照党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所要求,强化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在工作中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带领群众实现富民强乡、社会和谐、人民幸福,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和活跃农村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之五发展机制优化。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前提下,鼓励农户在土地承包期内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完善土地流转办法,逐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支持鼓励农民按照自愿、民主原则、发展多形式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推进城乡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就业。不断探索创新发展模式,完善“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支部+协会”、“党小组+产业农户”等模式,不断推进农民组织化。

(六)猛攻六大重点。一是推进新村建设。按照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 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按照“一水二路三产业四人居与民主法制”的步骤和内容,继续推进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在已启动的贫困村实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明新村建设,建家、建园、建池、改路、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同步进行,基本做到自来水化、沼气化、庭院净化、环境美化。重点抓好特困户的帮扶和“造血式”产业扶贫,力争2010年全乡彻底消除绝对贫困人口。五年内实现村村大变化。二是搞好社区建设。我乡现有7个社区,今后五年还要增加。要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对社区加大投入力度,合理配臵社区资源,以完善社区服务中心为重点,加强养老、助残、幼托、青少年文化活动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坚持社区服务社会化、市场化和专业化,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社会兴办各类便民利民服务业,发展社区就业实体、网点,加大社区和公益性就业岗位的开发力度,逐步建立我乡城区居民居家求助服务信息网络。必须强化学习、十分熟悉抓好城乡社区建设和管理。建立和完善城市管理办法,提高市容市貌、道路交通、社会治安和社区管理水平。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安臵问题,提高城市居民素质,提升城市形象,力争未来五年,我乡社区在全区、全 市乃至全省范围内创建文明社区。三是大力调整结构。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幅度提高优势农产品比重,提高农产品生产的专业化、标准化、基地化和规模化水平,打造无公害、有机、绿色食品品牌。重点在猪、兔、果、菜等产业上下功夫。大力引进和扶持龙头企业,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四是抓好市民素质教育。一要培养文明市民,充分发动社区的管理职能,制定市民公约,开展“八荣八耻”教育,大力宣传公民道德规范实施纲要。树好市民自身形象来提升城市形象;二要培养新型农民,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建设新农村,急需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会经营、讲文明、守法制的新型农民,要依托产业发展,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职业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出陋习。五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争取国债资金和财政专项补贴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企业、民间资金投向农业和农村;要利用“四权”管村机制组织发动群众投入,实现农业和农村投资主体多元化。在投资方向上,重点解决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小型微型水利工程、村道公路、机耕道、耕地土壤配肥改良、人畜饮水、小型农机农业生产资料服务网络等工程的建设;加快中低产田土改造和水土保持治理;抓好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的扫尾;大力普及农村沼气;加快农产品加工、储运、流通设施建设,建立农村各种专业市场;同时,按照统筹规划,优化环境,农民自愿的原则,引导农民适度集中居住。六是抓好教育事业发展。加强发展城乡教育的支持力度,配 合区级相关部门征用扩建、新建学校用地;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广泛宣传《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教育法规,大力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强力控辍保学,巩固和提高“两基”水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逐步建立起结构优化、协调发展、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为我乡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七)弘扬“七有”精神。要完成上述目标和落实各项措施,要求全乡各级党员干部一要有昂扬向上的斗志,二要有奋发有为的精神,三要有背水一战的勇气,四要有敢争第一的信心,五要有只争朝夕的使命感,六要有真诚协作的团队精神,七要有爱民富民的高尚情怀。一定要把“七个有”要求融入到我们的血液里,使之成为我们抓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只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全乡上下齐心协力,大力发扬“七有”精神,创新思维,艰苦奋斗,新政未来五年的发展成就一定会更加辉煌、灿烂。

第四篇:蔡山镇中心小学未来五年发展规划

蔡山镇中心小学未来五年发展规划

(2012年—2017年)

一、现状分析

我校地处蔡山镇中心,地域优势明显,办学历史悠久。一直以来,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在镇委镇政府的关心与支持下,通过全体教职工不懈努力,学校在探索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创建特色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㈠有利条件

1、生源优势。我校地处蔡山镇中心,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城镇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相对于农村小学而言要高,城镇儿童所接受的学前、家庭教育比其他学校儿童要优。

2、教学改革意识较强。近年来,学校坚持以探索新课改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改革,优化课程配置、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以及确立现代教学理念等一系列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3、特色教育目标明确,工作扎实,实效明显。近年来我校开展了黄梅挑花、黄梅戏、器乐等兴趣小组,并接受了中央电视台对我校的采访。校风校貌有了显著的改善,为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

4、学校师资队伍总体比较稳定。教师敬业爱岗、务实上进,专业基础也比较扎实。各学科的教师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具有勇于探索、勤于实践的品质。㈡存在问题

1、校园面积小、办学条件较简陋,班生额超大,教室不足,没有电子备课室、语音室,各种配套设施不齐全。

2、师资队伍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如何在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中迅速培养一批观念先进,师德高尚,业务过硬并有一定影响的骨干教师,亟需加以重视。

二、目标定位

根据县教育局“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奏响“规划十二五,促进教育均衡”主旋律,牢固确立“善待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成就每一位学生”的办学理念,精心打造人文校园、书香校园、活泼校园,走“出名师、育名生、塑名校”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让师生在富有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得到主动和谐发展,把学校办成环境优、师资强、质量高、有特色的现代化学校。总体目标:坚持“质量立校、教研兴教、全面育人、创建特色”的指导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广聚教育资源,深化教育改革,彰显办学效益。以创建现代名校为目标,以形成特色为突破,以全面发展为根本,扎实开展课程改革,把学校打造成一所学生自我教育,教师主动发展,教育质量优良,管理富有特色,文化氛围浓厚的示范学校。

一年目标:强化学校的“三风”建设,创建“文明、乐学、求实、创新”的校风,“博爱、严谨、创新、奉献”的教风,“爱校、文明、乐学、创新”的学风;建立能适应新一轮课改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形成科学性、主体性、民主性、发展性、自主性“五性”结合的教学格局,达到教育教学秩序规范、充满活力,学生行为习惯良好、奋发上进,校园环境优美、富有人文气息,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力争上游,确保顺利通过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衡发展评估。

三年目标: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基础设施和教学仪器设备;建设“突显特点、活泼健康、积极向上、激励进取、展示自我”的校园文化,创建优良的育人环境;建立学校教育教学“四大基地”,即红领巾演播基地、红领巾读书基地、红领巾绿化基地、电脑小能手培养基地,发挥其育人作用;创建符合本校实际的、能够形成一定规模与社会影响的、能够人人参与持之以恒的特色活动项目;积极创建“文明学校”、“课改先进单位”、“平安校园”等。

五年目标:创建 镇小办学特色,形成品牌板块。建设以走廊文化、墙上文化、班级文化、“校园之星”文化、演播文化、艺术文化、人文文化为特点的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使校园环境达到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传承黄梅挑花等艺术文化;通过五年的努力,在创建目标和素质教育诸方面,形成鲜明的特色和完备的操作系统,办成“师生高素质、教学高质量、文化高品位”的现代化学校。

三、主要措施

㈠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管理模式

1、加强班子队伍建设。着力建设一支事业心、责任心、进取心强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班子成员要树立全局、合作、服务、责任和榜样意识以及超前意识、到位意识和科学创新意识,要以正确的思想引导人,以高尚的人格熏陶人,以实际行动带动人,形成一个“理论学习好、团结协作好、廉洁自律好、工作实绩好”的强有力的领导集体,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办事效率。

2、构建现代学校管理体系。坚持以人为本,倡导“研究先于决策,服务大于领导,协调多于控制,观念重于方法,环境优于制度”的管理理念,构建现代学校管理体系,形成以“落实目标责任”为核心,以“规范管理、目标管理、民主管理”为主要内容,以“科学、民主、高效、和谐”为基本特征的、科学高效的岗位目标管理办法;形成科学的考核、评价和激励等方面的管理机制;坚持以法治校、以情育人,构建人文校园,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师生校园生活质量。通过科学规划,建章立制,有效管理,使学校管理水平有大的飞跃,形成切合我校实际的管理特色和管理理论,力争创建县级示范小学。

3、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与创新。真正把校长负责制、岗位责任制、考核奖惩制落到实处。按教育局的部署和要求,积极稳妥地搞好学校内部人事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实现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逐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4、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营造“绿化、美化、净化、艺术化、教育化、人文化”的校园环境;营造“文明、和谐、拼搏、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营造“博爱、民主、严谨、合作”的教师工作氛围;营造“乐学、自主、活泼、奋进”的学生学习气氛;倡导“求知、敦行、立志、报国”的校园精神;注重内奠基础,外树形象,打造人文校园、书香校园、活泼校园。

㈡狠抓队伍,锤炼师资综合素质

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着眼点,以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为中心,以培养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为重点,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健全奖惩机制,建立一支适应新形势下教育教学要求的新型教师队伍。

1、加强师德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师德建设、敬业精神教育的主题活动,牢固树立现代教育的思想和观念,大力宣传和推广师德先进典型,完善师德评价制度,期末对教师的师德进行全面的、综合的评价,每年推出1-2名师德先进典型,通过召开现场展示会、演讲报告会等形式对先进典型加以宣传和推广,形成“领导当楷模、党员做示范、教师创榜样、学生树形象”的良好德育氛围。

2、实施名师工程。以“名师工程”为载体,以业务培训为关键,建立教师业务进修制度,加大校本师资培训力度,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现代化教学水平;建立教师外出学习交流制度,组织教师参观一流学校、拜访一流名师、学习一流经验,以达到“采百花之蕊,酿自家之蜜”的目的;不断完善教师苦练内功的教学比武制度,通过开展优质课比赛、说课竞赛、课件制作比赛等教师岗位练兵活动,强化教师基本功,使教师具有良好的知识素养、理论修养和扎实的专业技能,能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出色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在三年内确保60%的教师能胜任县级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教学,培养省、市、县级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

3、建设骨干队伍。以学科带头、骨干教师为龙头,开展以构建素质教育教学模式为主要内容的校本教研活动,鼓励教师积极撰写论文,争取每年在县、市、省、国家级的刊物上发表论文的教师达总数的20%左右。培养学者型、专家型教师,要求教师能根据学科特点、教育对象,在学校统筹规划下,承担相应的教育科研任务,每年确定1-2项科研项目。

4、加强进修培训。加强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培训,鼓励和提供条件让教师学习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操作技能,要求每位教师在2年内熟练掌握现代化教学技术,45岁以下的全体专任教师五年内能够熟练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达到中级计算机操作技能的考核要求;能根据教学需要自行设计各种辅助教学课件;能掌握网络知识,自由地上网交流、获取信息;能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设施资源、网上教育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借助校园网熟练地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进一步强化信息技术的功能效益,优化教学方法、丰富教育内容。

㈢深化课改,提高教育科研水平

学校要以新课改为契机,坚持课题研究“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强化课题建设,吸取教研科研一体化的成功经验,建立高效的教育教学运行体系,使课堂有人文精神、生活气息和感性经历,并不断总结新课改课堂实践的理性经验。

1、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进一步明确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新课改目的、意义、要求与实施办法,把教师的思想统一到新一轮课改的认识上来。转变观念,树立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的价值观、人才观、质量观,提高对规范化教学管理的认识,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新方法,形成“围绕课堂抓考核、围绕质量抓教研、围绕科研抓提高、围绕特长抓竞赛”的工作特色,使实施新课程与提高质量有机地结合起来。

2、加强教学目标管理和教学过程管理。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注意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教师角色的转变,每位教师要研究教学过程与方法,不断形成自己的特色与个性。通过教代会、校务会等形式,广泛建立民主的、科学的、和谐的,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决策的教学管理机制,加强监督,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将教师的教学研究、教改实验、课堂教学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现代教育水平以及师生关系等纳入考评内容,做到真抓实干,杜绝形式。实施全面质量监控,形成规范的质量监控的分层负责、分层管理(教师自控、教研组互控、学校调控、社会协控)。强化督查评估力度,基本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确保各科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3、加强课题研究。不断完善教研与备课制度,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一是学校将进一步完善与健全课题研究、教学研究制度;二是通过开展各级的课题研究,不断提高我校课题研究的水平与能力;三是广泛吸收青年教师参加课改

实验,让一批朝气蓬勃锐意创新的年轻教师脱颖而出,增强教师队伍活力;四是多学科、多层面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通过活动与研究,不断培养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总结与撰写能力、,力争各学科有不同级别的学科带头人。加强教研组建设,逐步形成立体型教研工作机构,形成造血型的教研工作模式,把学校的各类有关教学信息传递给教师,为课堂教学提供服务指导,通过教研组全体组员的教学观念、知识、技术的更新,使教研工作规范、创新、有效。

4、建立、完善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坚持客观、全面、公平、有效的原则,对教学管理中的各层面实施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和绝对评价、相对评价、自我差异评价。建立“关注全体、师生平等交往、师生与生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课堂教学结构的评价。㈣面向全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深入改革学生管理制度。以培养“会做人、会求知、会劳动、会健体、会审美、会生活、会创造”的高素质现代人、文明人为育人目标,对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地位、内容、方式、方法、途径、层次等问题进行探讨,不断完善一套重视流程管理、讲究实效的学生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为学生营造健康的活动空间。构建学生发展性综合评价方案,通过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特长表演等,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评价内容涉及校内外,涉及德智体等各个方面,贯彻全过程。注重学生学习习惯与学习态度的评价,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科学分析学生的学习成效,淡化分数评价意识,注重学生个体成绩发展过程的评价、能力形成的评价、学习方法与学习效率的评价,要求学生能比较客观评价自己,正确对待他人评价,善于根据评价调整自己的行为。加强家长学校与社区德育工作站的建设,积极通过家长学校与德育工作站各项活动,宣传学校工作,积极取得家长与社区对学校各项工作的支持与理解,共创学校佳绩。

2、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与养成教育。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与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和《公民道德纲要》,以开展多种形式活动,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在学生中扎实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通过开展文明班级、读书笔记、艺术节、科技宣传月、学雷锋等系列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与文明习惯。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的作用,积极有效地开展书香校园、大手拉小手、雏鹰行动、研究性学习、学雷锋见行动、社会实践等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教育活动,不断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与祖国的思想,培养学习探究与体验的热情。

3、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地方的旅游、德育基地、乡情教育、地方文化等教育资源为载体,以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的民族精神为目标,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营造良好校园文化,丰富师生的精神文化生活,陶冶师生情操,提高素质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展示学校精神风貌。开展争创“文明班级”、“优秀班级”等系列活动,引入竞争机制,创造良好的学风、和校风。把优美的环境设施与校风、班风、学风的培养、学校的办学理念、目标结合起来,促进教育资源建设与内涵发展的有机整合。

4、认真抓好学生的法治教育。积极开展法治安全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以《社会治安条例》、《未成年保护法》、《预防未成年犯

罪法》教育,交通安全教育,消防教育,游泳安全教育,等教育,食品卫生教育为重点,根据季节特点,有重点地举行活动,确保学生安全健康成长。

5、引导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经常反思的习惯,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积极开展小制作、小发明等科技创新活动、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6、关注学生的心灵世界,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持之以恒,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效应,帮助学生形成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奋的健康心理。设立心理健康辅导室,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活动,对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进行解答和帮助,培养学生参与竞争的勇气和面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

㈤拉动项目,打响办学特色品牌

加强特色学校建设,是加强学校内涵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提升学校品位的重要举措。打造学校特色品牌,努力在内涵建设上求发展,以赢得师生、家长及社会的广泛认可。

1、施行五个特色建设策略,即:以营造氛围来推动特色建设;以教育科研来支撑特色建设;以师资建设来保障特色建设;以课堂教学来彰显特色建设;以课外活动来丰富特色建设。

2、以素质教育为主旋律,以课堂为主渠道,以基地为依托,推展多元化教育,扩大美育效果,真正收到以艺辅德,以艺增智,以艺滋体,以艺怡美,以艺补劳的整体效果,培养学生学习文化的兴趣,用文化艺术点燃当代少年儿童的心灵,全面构建“优势+特色”的名牌学校。

3、充分挖掘教育资源,立足学校实际,扬长避短,选准特色项目,采取有力措施,逐步形成艺体、信息教育或其它方面的办学特色。一是提升办学特色层次。二是扩大办学特色领域。根据时代要求和本校的实际,使更多方面成为我校办学特色。

㈥改善条件,打造人文精品校园

我校目前基础设施离实施素质教育、实施新课改的要求差距较大,自然、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科技教育设备、校园网络等设备和建设相对滞后,完善我校的硬件设施建设,添置各种仪器设备的任务还相当艰巨。学校将设法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通过多渠道集资的办法,在五年中逐步改善办学条件的力度,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并在此基础上努力实现办公无纸化、备课电子化、教学网络化、家校联系一体化,营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创造良好教学环境,使我校整体办学条件居于全镇乃至全县一流水准。

1、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校园“班班通”工程。

2、不断完善多媒体、图书阅览、校园广播等专用教室建设,继续添置充实教学仪器设备,确保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3、在注重硬件建设的同时,加强教学软件建设。以校园网配套为重点,实现校园联网(所有办公室、教室),建成学校信息资源中心。搞好信息媒体设备的装备,每个备课组一台计算机,使每一个教室都能通过网络进行远程教育、多媒体教学。所有教师和学生都能随时借助网络自由获取信息、沟通交流,实现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开展家校一体化的网络教学实验,使教育教学活动由校内向家庭、社会延伸,真正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一体化、网络化。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新的五年,镇小全体教职工将克难奋进,争创办学一流佳绩;与时俱进,续写镇小辉煌篇章。

第五篇:中心小学五年发展规划

***中心小学五年发展规划

1、搞好学校基础建设,建立环境优美的,学习氛围浓厚的“学习型”学校。

2、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3、取一流教学质量,打造“龙安区名校”。

4、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加强教师学习。简析:

1、新课程改革在全市已全面铺开,这是当前教育改革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课改实验不仅仅是课本的改变,它包含着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培养目标、教学评价等许多方面内容。这是教育发展中的一次大革命,为此,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成为学校工作的一项最重要内容。我们把它作为五年规划的一项内容。

2、**中心小学地处**镇南部,配备有高素质的教师。各方面办学条件较好,争取一流教学质量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坚信:学校没有’

差生’,学生只有差异。

3、争取**镇、**区一流教学质量是我们五年规划的目标。学校的每一项工作都力争每学期上台阶,五年见成效。

4、教育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没有改革就没有发展,在改革中创新,在改革中前进。学校内部管理是一门科学,只有良好的运作机制,才能使学校稳定健康的发展。

5、教育教学要讲究两个效益,一是教师的教学效益;二是学生的学习效益。

6、办特色学校是一个较长远的规划,当学校文化底蕴达到一定程度,学校才能显示出其特色,我们学校的特色将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快乐的学习,发展自己”。

下载芒场镇中心小学未来五年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芒场镇中心小学未来五年发展规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芒场镇中心小学2014年春季学期数1(精选合集)

    芒场镇中心小学2014年春季学期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我数学教研组在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的指导下,围绕“新课堂建设”为中心,以更新观念为前提,以育人为归宿,以提高师......

    中心小学五年发展规划(合集五篇)

    毛山东乡中心小学五年发展规划 (2013年——2018年)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势在必行。为了在今后五年内更快、更好地促进学校的发展,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创新管......

    招生办未来五年发展规划

    西安海棠职业学院招生办 未来五年发展规划(2010年—2015年) 招生办自2006年以来,在学院各位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改变招生模式和招生政策,经过所有招生人员的共同努力,从原来的招生......

    未来五年企业发展规划

    未来五年集团发展规划长春绿地开发建设集团就成立以来,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无论是员工的精神面貌还是员工的各项待遇都有了比较大的提高,项目的开展及对各部门的业务都在......

    未来五年个人发展规划

    未来五年个人发展规划 一、前言 我们每个在人生大道上拼搏的个体其实就像一支蓄势待发的箭,而奋斗的目标则好比靶心,要精确的获得"10环",实现自己作为"箭"的价值,离不开科学......

    公司未来五年发展规划

    公司未来五年发展规划目标:① 五年内成为市级连锁内装公司,成立四家分店;② 拿到装修行业三级资质,争取拿到装修行业二级资质;③ 五年后公司单年总销售额达到1800万,分店最低单年......

    未来五年发展规划(2017-2022)

    来凤县中心医院影像科 未来五年谋划材料 影像科未来五年发展规划设计构想,主要是紧跟临床各科室业务发展的需要,定好位。同时大力开展各项新业务、新技术。做好科室精细化管理......

    学校未来五年发展规划

    学校未来五年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第三次全教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