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雷锋精神推进建设及谐社会 党校,论文
以雷锋精神推进建设和谐社会
党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命题,是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重大发展,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以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雷锋精神,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追求是内在统一的。抚顺作为雷锋精神的发祥地,具有以雷锋精神推进和谐抚顺建设的巨大优势,应当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列。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雷锋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同党的政治纲领的追求是紧密相联的,同党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结构的内在要求也是统一的。
其一,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想目标是一致的。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状态。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命题,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科学构想。它作为一个目标,同党要实现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完全一致的。而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正是雷锋精神的灵魂。雷锋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大目标而不懈奋斗、脚踏实地大干社会主义的精神,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也是完全一致的。雷锋精神所体现的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对未来社会的美好憧憬和对人生理想的不懈追求,正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精神动力和实践楷模。
其二,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本质上是以人为本,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它的价值取向充分体现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雷锋精神的实质和核心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雷锋一心为国家、一心为集体,视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的人生价值观,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要求的。
其三,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追求是一致的。一个社会是否和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所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特别强调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雷锋那种为了全世界劳苦大众的自由、解放和幸福而不惜牺牲个人一切的人生态度;那种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美好心灵;那种“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活得更美好”的高尚道德情操,都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要大力倡导的。
所以,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瑰宝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精华的雷锋精神,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在本质上是高度统一的,也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宝贵精神资源。大力弘扬雷锋精神,积极推进社会和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项“人本工程”,既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又要靠广大人民群众以极大的热情来共同创造。大力弘扬雷锋精神,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抚顺有着独特的优势和深厚的社会基础。首先,弘扬雷锋勤俭创业、艰苦奋斗、大干社会主义的主人翁精神,以经济发展求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坚实的物质基础。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以发展求和谐,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抚顺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抚顺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伟大实践中,正在努力推进资源型城市向资源深加工型城市转变。实现全面振兴,弘扬雷锋精神,建设和谐抚顺,已成为全市人民共同的信念和行动。现在,全市人民正在以雷锋勤俭创业、艰苦奋斗的主人翁态度,抓住历史机遇,振兴抚顺老工业基地;以雷锋对待工作火一般的热情,投身到城市转型、经济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以雷锋立足岗位、脚踏实地大干社会主义的精神,为建设和谐抚顺创造坚实的物质基础。
其次,弘扬雷锋牢固的宗旨意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先进文化促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全体社会成员有着共同的理想追求和良好的道德风尚为基础的。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文化、道德素质,促进社会和谐的形成,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着力点。雷锋精神所蕴涵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也已成为抚顺的城市精神。40多年来抚顺人民坚持学雷锋,涌现出一批又一批雷锋式的先进人物,并逐步形成了一种具有丰富内涵的以雷锋精神为主导的社会文化现象。在建设和谐抚顺中,大力弘扬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重要内容的雷锋精神,通过人人学雷锋,进一步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通过深入学雷锋,进一步提高抚顺人民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水准;通过坚持不懈地学雷锋,不断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建设和谐抚顺就会成为全市人民的自觉行动。
第三,弘扬雷锋视人民为亲人,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冷暖挂在心头的思想情怀,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以社会稳定保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是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在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中不断前进的过程,不断消除不和谐因素、不断增加和谐因素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提高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和各种社会矛盾的能力。能不能坚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公正公平地处理好各种社会矛盾,对建设和谐抚顺至关重要。雷锋对待群众像春天般的温暖,把群众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尽心竭力地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的思想情怀,以及他满腔热情、耐心细致地做群众工作的优良作风,是党密切联系群众,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生动体现。在建设和谐抚顺中,面对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矛盾和社会问题,我们要以雷锋同志为榜样,怀着对人民群众深厚的感情和高度责任感,处理好各种社会矛盾。同时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把着力点放在千方百计地扩大就业,努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公平合理地协调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认真负责地解决好各类群体性上访问题上。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和谐社区、和谐邻里、和谐家庭”的工作思路,把矛盾解决在当地,化解在基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抚顺创造了稳定的社会条件。
第二篇:以雷锋精神推进建设和谐社会
文章标题:以雷锋精神推进建设和谐社会
党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命题,是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重大发展,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以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雷锋精神,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追求是内在统一的。抚顺作为雷锋精神的发祥地,具有以雷锋精神推进
和谐抚顺建设的巨大优势,应当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列。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雷锋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同党的政治纲领的追求是紧密相联的,同党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结构的内在要求也是统一的。
其一,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想目标是一致的。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状态。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命题,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科学构想。它作为一个目标,同党要实现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完全一致的。而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正是雷锋精神的灵魂。雷锋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大目标而不懈奋斗、脚踏实地大干社会主义的精神,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也是完全一致的。雷锋精神所体现的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对未来社会的美好憧憬和对人生理想的不懈追求,正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精神动力和实践楷模。
其二,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本质上是以人为本,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它的价值取向充分体现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雷锋精神的实质和核心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雷锋一心为国家、一心为集体,视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的人生价值观,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要求的。
其三,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追求是一致的。一个社会是否和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所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特别强调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雷锋那种为了全世界劳苦大众的自由、解放和幸福而不惜牺牲个人一切的人生态度;那种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美好心灵;那种“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活得更美好”的高尚道德情操,都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要大力倡导的。
所以,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瑰宝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精华的雷锋精神,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在本质上是高度统一的,也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宝贵精神资源。大力弘扬雷锋精神,积极推进社会和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项“人本工程”,既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又要靠广大人民群众以极大的热情来共同创造。大力弘扬雷锋精神,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抚顺有着独特的优势和深厚的社会基础。
首先,弘扬雷锋勤俭创业、艰苦奋斗、大干社会主义的主人翁精神,以经济发展求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坚实的物质基础。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以发展求和谐,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抚顺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抚顺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伟大实践中,正在努力推进资源型城市向资源深加工型城市转变。实现全面振兴,弘扬雷锋精神,建设和谐抚顺,已成为全市人民共同的信念和行动。现在,全市人民正在以雷锋勤俭创业、艰苦奋斗的主人翁态度,抓住历史机遇,振兴抚顺老工业基地;以雷锋对待工作火一般的热情,投身到城市转型、经济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以雷锋立足岗位、脚踏实地大干社会主义的精神,为建设和谐抚顺创造坚实的物质基础。
其次,弘扬雷锋牢固的宗旨意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先进文化促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全体社会成员有着共同的理想追求和良好的道德风尚为基础的。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文化、道德素质,促进社会和谐的形成,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着力点。雷锋精神所蕴涵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也已成为抚顺的城市精神。40多年来抚顺人民坚持学雷锋,涌现出一批又一批雷锋式的先进人物,并逐步形成了一种具有丰富内涵的以雷锋精神为主导的社会文化现象。在建设和谐抚顺中,大力弘扬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重要内容的雷锋精神,通过人人学雷锋,进一步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通过深入学雷锋,进一步提高抚顺人民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水准
第三篇:以智慧校园推进党校信息化建设
以智慧校园推进党校信息化建设
智慧校园是继数字校园之后关于院校信息化建设的全新概念。一般认为,智慧校园指的是以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技术为基础的智慧化的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一体化环境。这个一体化环境以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将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进行充分融合,以提高应用交互的明确性、灵活性和响应速度,从而实现智慧化服务和管理。智慧校园的特征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为智能化。智慧校园融合物联技术与3G网络的数字化应用平台,使学校管理及服务智能化,减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和则力的损耗,促使办公自动化、沟通快捷化、服务个性化,最大限度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协作化。通过物联网技术将所有相关的人员、设备、信息等互相联系起来,使人、事、物之间实现互联互通;三是感知化。智慧校园通过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学校与外部世界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相互感知的接口;四是灵活性。智慧校园是数字校园升级到一定阶段的表现,建立有线、无线、移动网络无缝融合覆盖的网络环境,容量大且可持续扩展,提供高效、灵活、便捷的服务。
一、党校建设智慧校园的重大意义
《党校工作条例》明确指出“党校信息化建设是实现教育现代化、提高教学科研质量的重要手段。各级党校应当大力加强和推进信息化建设。”智慧校园是党校信息化建设的新阶段,党校系统建设智慧校园的重大意义可体现在:
1、转变干部培训和学习方式的必然趋势
随着信息化发展以及网络教育的日益普及,带来了学习方式的全新变革。对于党校教育来说,如今仅靠课堂讲学已难以满足培训需求。智慧校园建设建立的是智能学习的全新学习方式,通过提供在线实时学习培训的方式进行教育培训,通过强大的数据库支持以及软件分析,来了解掌握每个学员的学习状态,对知识点进行系统化梳理之后,针对每个人的学习特点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训练,让学员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发展学员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而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
2、提高党校教学水平的重要支撑
党校的工作,教学是中心,科研是基础。通过智慧校园的建设,可以实现教育信息资源的有效采集、分析、应用和服务,构建支持多种教学模式的数字化教学与学习环境,建设信息化教学应用平台,为每位教师和学员提供基于角色的个性化服务,全面感知不同的教学资源,获得互动、共享、协作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是提高党校教学水平的重要支撑。
3、推进科研攻关的重要保障
党校作为一个科研机构,在学术科研和咨询方面承担着重要职责,智慧校园在科研资源的共建共享,科研人员的沟通交流,科研信息服务平台,科研管理软件的应用等方面也将发挥重要作用。它的建设有利于构建学科交叉和学术交流的科研信息平台,支持各学科科研水平的提升,从而为科研人员开展科研带来全新的方式,成为科研攻关的重要保障。
4、实现院校科学规范管理的重要手段
智慧校园能够让整个校园变得更加智慧,让管理者随时掌握学校的运行状态,随时拥有智慧的学生、智慧的教师、智慧的管理,从而构造一个智慧的校园品牌。它将快捷、有效地提高学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增强学校的美誉度。通过引入物联网进入校园,对建设智慧校园的步伐将更加快速且见效极大,将更加方便师生的生活,提高学习和生活质量,从而使院校管理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5、推动党校信息化升级改造的必然选择
目前,基层党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水平还处于较低的层次,发展也很不平衡。全国除部分经济强省的党校外,不少基层党校因缺少各种新型的计算机、视听设备和卫星网络等设备,还不能完全通过计算机网络、信息数据库来进行教学、科研以及行政机构信息的查询与共享。智慧校园的提出为党校信息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信息化的发展应该紧密围绕这一“智慧”的理念,为教学服务,为学员服务,为干部培训服务,以促进党校事业的战略目标的实现,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党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党校的信息化建设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几乎所有地级党校和大多数县级党校都建设了校园局域网,许多党校还建立了各自的宣传网站,但信息化建设仍存在诸多问题:
1、对信息化建设认识不足
部分党校对信息化建设认识不足,一是对信息化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投入经费不足,造成设备老化,许多设备都已超过使用年限,性能低下,故障率高。二是还停留在原始的办公自动化阶段,以为把一些文件搬上网络就万事大吉,没有把传统的办公方式同网络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忽视业务流程的改造。三是教职工计算机应用水平不高,很多部门的计算机设备成为一种摆设,或沦为娱乐工具,设备实际利用率不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2、信息资源缺乏互联互通
党校的信息化发展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领导部门,内部各自为政、多网并存,形成了很多自己的应用系统和信息孤岛,这些信息孤岛已经形成稳定的数据源,但各个子系统之间的数据缺乏统一标准,不能做到充分共享,非常不利于提供统一的数据查询和应用服务。这种信息资源分建模式造成人力、财力和网络资源的巨大浪费。
3、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较突出
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应用。光有先进的硬件还不行,只有依靠丰富的应用软件,这样的信息化才算是完整的。但目前部分党校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还非常突出,大量的资金投入到硬件建设中,造成使用率低下,维护成本偏高。同时,对数字化图书馆、特色资源数据库、网上党校平台建设等数字资源数据库建设重视化程度不足,无法体现党校系统信息化特色。
4、信息化管理机制需要完善
完善的机制是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手段。随着数字资源的丰富以及网络用户不断提出新要求,为信息管理工作带来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而不少党校现有的信息管理机制非常简单,旱已跟不上信息化发展的步伐,许多问题不是信息化本身造成的,而是管理机制带来的问题。因此,健全和完善已有的规章制度,建立和补充新的规章制度,关系到党校信息化建设的未来发展。
5、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信息化人才尤其是管理人才已成为制约党校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培养一支既懂管理科学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专业化、正规化的信息化人才队伍,已是当务之急。由于体制原因,目前不少党校信息化方面的专业及管理人才很少。每年专业培训不足,使得技术管理水平提高很慢,很难跟上时代发展,出现新问题就难以立即解决。
三、以智慧校园推进党校信息化建设
在网络信息时代,我们必须自觉适应客观环境和主观世界的变化,适时转变工作方式,迅速掌握网络手段,将党校建设置于网络的平台,在互联网上实现组织管理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所以,面临当前党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智慧校园是我们在新时期的必然选择。
1、坚持统筹规划和分步实施
智慧校园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在开展具体设计工作时,要从党校全局的角度进行战略规划,并随着党校事业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不断加大投入升级改造。其基本理念是“统筹规划,资源共享,深化应用,需求导向,突出重点,分层推进,整合资源,协调发展,务求实效”,总体规划要求就是要做到实用性、规范性、前瞻性。具体就是党校信息化项目要有党校特色,适应党校的工作要求,所有的项目应按照标准化运作,同时考虑一定的前瞻性,减少将来的升级成本。根据党校信息化的实际,可以将智慧校园的建设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进行智慧校园支撑平台的基础建设;第二阶段对智慧校园核心应用系统进行扩展;第三阶段为协作应用、决策支持以及综合信息服务系统深化阶段。
2、建设特色资源数据库
数字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信息化核心内容,其广度和深度决定着党校系统智慧校园建设的水平。要使党校信息化建设更好地为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就必须重视数字化课程、文献、课件等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建设。一是建立数字图书馆系统。通过数字图书馆建设达到共享信息资源、便于查阅和更新、节省建设和维护费用等目的。二是建立特色资源数据库。党校特色资源数据库应按照一定标准和规范,在马克思主义、党史党建、行政管理等优势学科方面形成特色资源,各级党校也可开发整合出符合地方特色的数字资源。主要目的在于满足教学和科研需要;为政府决策提供信息咨询服务;满足社会特定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三是建立网上党校平台,以网络为平台,建设网上的马克思主义宣传阵地。通过整合校内外各种优秀课件,建立精品课程资源库,并通过远程教学提供给各级领导干部在线学习,使党校教学途径多样化。
3、健全一体化服务体系
智慧校园的一体化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在于应用,在于为用户提供快速、准确、便捷的服务。在硬件方面,着力构建具有强大的数据的采集、存贮、处理和服务能力的云计算平台,着力建设将基础设施和信息网络融合在一起的物联感知系统,着力推进“一卡通”工程,从根本上实现“一卡在手,走遍校院”,提高党校系统整体的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水平。在软件方面,根据学校应用实际,开发或购买具有针对性的应用软件系统,包括网络教学平台、科研支撑平台、校务管理系统和校园服务系统等。软件系统应与上级党校统一标准和规范,彼此信息共享、畅通,从而对党校系统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相关的数据进行整合、集成,统一管理和控制,实现全面智能化的应用和监控。
4、完善相应的运行维护机制
完善的机制是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手段。随着资源的丰富以及网络用户不断提出的新要求,为信息管理工作带来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大部分党校现有的信息管理机制非常简单,早已跟不上信息发展的步伐,必须成立专职部门负责日常信息化管理与维护工作,并完善相关网络管理制度。同时,在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组织人事部门和信息技术部门需密切配合,确定信息化人才工作重点,加大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的力度。3
特别要根据不同岗位的需要和现有人员的情况,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对现有人员和教职工进行分层次、分类别的培训。
5、关注科慧校园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智慧校园以云计算和物联网为基础,涉及众多网络设备,应用服务系统也较庞杂,对于整个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具有更高的要求。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主要包括基础实体、系统运行和信息数据等方面。尤其要注意的是,智慧校园的应用涉及无线网络、射频识别、传感器网络等技术,应选用较为成熟和可靠的系统,防止带来安全隐患和安全问题。在完善有关网络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的同时,应重点从技术上加强信息网络的安全管理,确保网络系统的安全、可靠地运行。
智慧校园是一个新生事物,需要在建设过程中不断优化与提高。随着新技术的出现,相关问题的解决也将推动智慧校园应用不断优化,智慧校园的建设必将推动党校信息化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第四篇:以雷锋精神推动公民道德建设
以雷锋精神推动公民道德建设
雷锋,这光辉的名字及其承载的无数动人故事和高尚精神品格,历经几十年风雨沧桑,始终焕发着绚丽的光彩,为人们称颂、为人们敬仰。近半个世纪以来,全国各地兴起了持久不衰、新意迭创的“学雷锋”活动热潮,雷锋精神具有如此巨大的感染力、号召力、影响力和生命力,是因为它以平凡而伟大的人文光辉彰显出我们社会最可宝贵的道德力量,生动展示了人们对美德的追求和向往。这种追求与向往,不因风雨砥砺而失色,不因时代变迁而蒙尘,描绘出一幅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怀友爱的美好图景。
雷锋是在火热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代表。他自觉地“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把生命的每一分光和热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人民;他毅然地把个人的前途完全融入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之中,“甘当革命的螺丝钉”;他把帮助他人当作人生最大的快乐和幸福,对待同志总是“像春天般的温暖”„„雷锋以言行一致的毕生实践完满地回答了“怎样做人、为谁活着”这一根本问题,从而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的人、一个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的人。他短暂一生中充分表现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志向、鞠躬尽瘁的敬业精神、助人为乐的道德情操,以及共产党员、革命军人的优秀品质,给我们留下一份弥足珍贵的巨大精神财富。当前,我们正面临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大任务,这是我国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公民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雷锋就是一个典范。近50年后的今天,我们再度谈起雷锋,谈及学习雷锋精神,就是要像雷锋那样,通过一件件平凡的小事,坚持不懈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就是要像雷锋那样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用“甘当革命的螺丝钉”的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国家和人民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就要像雷锋那样,尊重人,关心人,帮助人,自觉做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规范的实践者,新型人际关系的倡导者,以促进团结友爱、和睦融洽的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道德的力量在于行动,有千千万万个“雷锋”的共同行动,必定会让雷锋精神焕发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彩,凝聚起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力量。
第五篇:龚维斌:以社会建设推进社会管理
社会建设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发展社会事业,改善民生;二是发展社会组织,建设社会;三是加强社区建设,促进社会融合;四是优化社会结构,畅通社会流动渠道;五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完善社会规范体系。社会建设是社会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应把社会管理纳入社会建设之中,以社会建设推进社会管理。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应该着力做好以下工作:一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解决好群众最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和社会保障问题,维护和发展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二要妥善协调好各方面群众的利益关系,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和不同群体之间的发展差距,推进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加强劳动监察,发挥工会在维护职工权益中的作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三要改革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大力培育和发展公益类、经济类、社区性社会组织,培养和使用好社会工作人才。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倡导志愿精神,培养义工队伍,组织开展志愿服务。四要加强企业事业单位参与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建设,督促各类企事业单位切实履行社会责任。五要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整合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居民参与和自我管理服务,强化驻区居民意识,平等对待各类居民,建设人们共同生活的和谐美好家园。六要加强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倡导先进文化,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加强社会规范体系建设,加强法制和道德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七要加强和改善对社会舆论的引导和虚拟社会的管理,加大心理干预力度。
统筹做好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这篇大文章,重要的是党和政府要加强自身建设,切实转变职能,调整站位。一要解决好错位、越位的问题,让出空间,培育和壮大社会力量和市场力量,让各种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真正发育起来,成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主体。二要理顺党和政府的关系,理顺政府内部不同层级之间、不同部门之间、条块之间的关系,明确分工和责任,整合资源,建立统筹协调、运转高效、反应灵敏的党政社会管理体系。三要建立各级党委和政府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目标责任制,建立和完善科学有效的政绩评价指标体系,切实加强社会管理绩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