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推进党校精品课建设的重大意义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浅析推进党校精品课建设的重大意义
作者:徐安勇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12年第09期
[摘 要] 新形势下党中央更加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党校是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党校教育必须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切实加强党校教学工作,根据干部成长的特点和需求,牢固树立按需培训理念,增强干部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当前,推进党校精品课建设,提高党校教学质量,增强干部培训实际的效果是加强党校教学工作的关键所在,新形势下推进党校精品课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党校;精品课;意义
[作者简介] 徐安勇,中共福州市委党校,福建 福州,350014
[中图分类号] G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2)09-0116-0002`
第二篇: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重大意义
三明学院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论文
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重大意义
姓名:张志聪
院系: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
年级:2008级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学号:20080851113
提交日期: 2011 年4月 27 日
【中文摘要】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包括周边地区,南北与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东与台湾岛、西与江西的广大内陆腹地贯通,具有对台工作、统一祖国,并进一步带动全国经济走向世界的特点和独特优势的地域经济综合体。它是一个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综合性概念,总的目标任务是“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基本要求是经济一体化、投资贸易自由化、宏观政策统一化、产业高级化、区域城镇化、社会文明化。经济区以福建为主体涵盖浙江、广东、江西3省的部分地区,人口约为6000~8000万人,预计建成后的经济区年经济规模在17000亿元以上。
[关键词]海峡西岸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海西经济区发展的战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重大意义
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重大意义
一、引言
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北携浙江省,南挽广东省,东临台湾海峡,与祖国宝岛台湾隔海相望。由于中国内战长期造成的政治对立,经济发展大型建设严重滞后,原先作为两岸对立的前沿阵地,更是“到处森严壁立”,与内地改革开放飞速发展的形势相去甚远。经济建设欠账过多,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发展速度严重滞后。
2009年5月14日,中国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对加快海峡西岸建设做出重大部署。中央政府适时批准加快发展海西经济区并给予“先行先试”大量优惠政策,必将极大的激发海峡西岸经济发展迅速走上快车道,起新一轮发展高潮。这也必将给海峡对岸的台湾带来无限商机和发展良机。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包括周边地区,南与珠三角、北与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东与台湾岛、西与江西的广大内陆腹地贯通,具有对台工作、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并进一步带动全国经济走向世界特点和独特优势的地域经济综合体。
二、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历史意义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中央战略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福建为主体的海峡西岸贯彻落实大陆政府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的伟大实践;海西经济区承担全国发展大局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历史重任;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海西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全国区域经济布局的完善。福建省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处于重要位置。福建省是一个不同于行政区划的具有地缘经济利益的区域经济共同体,它面对台湾,毗邻台湾海峡,地处海峡西岸,是一个肩负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两岸同胞交流融合的特殊地域经济综合体。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2将有力推进海西经济区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区域协作,逐步形成从环渤海湾到珠江三角洲整个沿海一线的完整发展布局,凸显海峡西岸在东部率先发展、东中西部良性 互动的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福建口岸资源丰富,海岸线长度居全国第二,大型深水港口岸线资源全国第一,目前已有11个对外开放一类口岸、23个开放港区和145个开放泊位,万吨级以上泊位72个。海西有条件也有义务为周边和中西部地区的货物提供出海口。
二、有利于在加快东部发展中发挥海西经济区优势。目前,在积极吸引台湾专业人才来闽创业就业方面,对来闽设立研发中心、实验室,创办高新技术、先进制造业企业的台湾专业人才,福建省将提供经费补助,并在职称评审、住房、子女教育、所得税减免等方面给予便利。计划在部分二级院校、科技场馆、经济开发园区、台农创业园等,试行聘请台湾专业人士担任高层管理人员;欢迎台生包括在大陆取得学历的台生到福建企业工作,试行开放部分事业单位招聘台生。放宽台湾人才机构到福建设立分支机构的条件,试行台湾律师事务所在福州、厦门设立分支机构,欢迎台湾人才中介机构、人力银行与福建省人才中介或培训机构进行业务合作或股权合资,支持台湾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在福建省开展业务合作。
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有助于海峡西岸在新一轮发展中树立新理念、拓展新思路、开辟新空间,充分发挥沿海港口、外向带动、对台合作、生态资源和对内联接等优势,实现经济社会在新的起点上更高水平、更优效益的又好又快发展,促进人民生活水平上新台阶,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有利于形成服务中西部发展的东南沿海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构建以高速公路、快速铁路、大型海港、空港为主骨架、主枢纽的海峡西岸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挥对外开放的“窗口”示范作用,为促进中 部崛起、西部开发提供一条快捷顺畅的对外开放战略通道,并不断拓展海峡西岸的发展空间。省发改委副主任石建平说,这个通道的热点在于“新”和“综合”上。所谓“新”就是介于长三角、珠三角之间具有独特优势,服务周边地区发展,主要面对台湾海峡,走向世界的通道;所谓“综合”,就是以交通通道为骨架,带动物流通道、产业走廊、信息通道和旅游通道等相互促进的综合通道。
交通曾是制约福建发展的一大瓶颈,高耸的武夷山脉和带云山挡住了福建与内地的联系,自古就有“闽道更比蜀道难”的感叹、海西战略提出以来,福建奏响了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的进行曲,港口、铁路、公路现设一路高歌猛进。福厦铁路、厦深铁路、厦门翔安隧道、福州地铁等等项目正有条不紊地建设着。
四、有利于构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前沿平台。台湾同胞中,约有80%祖籍福建,闽台之间有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法缘久的“五缘”,具有交流交往的独特优势。福建省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居主体地位,与台湾地区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接、法缘相循、民俗相同、人脉相连、宗亲同源,具有 对台交往得天独厚的发展潜力和挥洒空间。《意见》规划,到二0一二年,该地区服务两岸直接“三通”的主要通道基本形成并不断完善,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功能更加凸显。到二0二0年,闽台经济融合不断加强,促进形成两岸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福建将积极推动闽台院校学生互招、学历学分互认、师资互聘,在鼓励台湾学生来闽就读的同时,首批200名福建高校学生已于近期赴台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鼓励台胞来闽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和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福建将选择一批岗位面向台湾选聘专业人才。
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将进一步促进海峡两岸经济紧密联系、互动 联动、互利共赢,使海峡西岸成为海峡两岸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的结合部、先行区和重要通道,提高台湾同胞对祖国的向心 力和认同感,为发展两岸关系、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乃至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做出新贡献。
三、结语
当前,两岸关系出现重大的积极变化,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快发展和开展与台湾地区合作提供了重要机遇。支持福建省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是进一步发挥福建省比较优势,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完善沿海地区经济布局,推动海峡西岸其他地区和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加强两岸交流合作,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战略部署,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
如今,国务院批准加快发展海西经济区建设,就是向海峡两岸同胞发出了明确清晰的信号,两岸中国人自相残杀同室操戈的局面一去不复返了。代之而来的是两岸永久和平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事实;两岸同胞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4
将贯穿于今后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两岸同胞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成为历史赋予两岸中国人共同的历史使命。所以说发展海西经济区标志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格局不可逆转。参考文献
[1]
[2] 张补宏,徐施.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问题及对策探讨[J].旅游管理,2010
(3),32~36.[3] 何彪.闽台旅游经济合作的背景分析与路径选择[J].科技创业月
刊,2007(4),5~6.[4] 蔡萌,汪宇明.低碳旅游: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式[J].旅游学刊,2010,25
(1),13~16.[5] 黄文胜.论低碳旅游与低碳旅游景区的创建[J].生态经
济,2009(12),100~102.
第三篇:党校-7.26讲话的重大意义
总书记“7•26”讲话的重大意义
2017年7月26日至27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在北京举行。总书记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讲话科学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深刻阐述了5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深刻阐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阐明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判断、重大举措,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
一、总书记“7•26”讲话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 党的十九大之前为什么要召开一次“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的会议?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因素。第一,因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对此,有必要通过省部级干部会议向全党予以说明党的十九大的重要地位。
第二,为即将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战略方向。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我们党要明确宣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众所周知,旗帜问题至关重要。旗帜就是方向,方向错了,就会南辕北辙,人心涣散。对一个政党、一个国家来说,选择一种主义,就是树立了一面旗帜,确立了前进的根本方向。
正如毛泽东所言: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来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一个国家究竟选择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总书记强调,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能否提出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总书记用了“三个事关”,不仅说明党的十九大战略决策的极端重要性,而且向全党传达出一个强烈的信息:我们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书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第三,为即将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题上,必须首先厘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误读。这些误读表现为:
一是近些年来,国内外有些舆论提出中国现在搞的究竟还是不是社会主义的疑问,有人说是“资本社会主义”,还有人干脆说是“国家资本主义”、“新官僚资本主义”。而今天有人把我们的社会主义理解为“国家资本主义”或者“新官僚资本主义”,这是非常错误的。
二是近年来,国内外敌对势力往往就是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三是现在,有些人议论这个道路、那个道路,有的想拉回到老路上,有的想引到邪路上去。
四是对于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有人在认识上还比较模糊。
这些误读有的是思想认识误区,有的是别有用心。为了进一步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就必须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我们要把思想认识与行动高度统一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之下,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路线之下,统一到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上来。
二、总书记“7•26”讲话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第一,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我们党是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的党,强调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统一。众所周知,早在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就指出:“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革命的党,没有一个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就不可能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帝国主义及其走狗”。1938年10月,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同志又将我们党的作风凝练为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而理论联系实际则是三大作风的核心内容之一。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理论指导、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作用。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总书记强调,历史告诉我们,没有先进理论的指导,没有用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的领导,没有先进政党顺应历史潮流、勇担历史重任、敢于作出巨大牺牲,中国人民就无法打败压在自己头上的各种反动派,中华民族就无法改变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我们的国家就无法团结统一、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走向繁荣富强。
在这个问题上,领袖之间的心是相通的,都高度重视理论对实际的指导作用。
第二,总书记高度强调党的理论创新。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理论创新。毛泽东指出,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
邓小平在批评“两个凡是”时,强调要“完整准确”理解毛泽东思想,强调理论的与时俱进。
总书记也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仍然需要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总书记还指出,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我们要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赢得主动,要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赢得胜利,就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
由此说明,总书记“7·26”讲话开启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书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
第三,党的理论创新必须建立在唯物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之上。要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这是我们进行理论创新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毛泽东曾经说,我们要“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上世纪30年代,中共党内曾经流行过一种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苏联经验绝对化和把共产国际指示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毛泽东当时是坚决反对的。他认为:“学习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专门模仿;一种是有独创精神,学习与独创结合。”作为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执政党,就必须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它的立场、观点、方法运用于中国的实际斗争中解决新矛盾和新问题。
邓小平也一贯反对照抄照搬经典著作家个别言论代替我们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他说过:“我们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列宁、毛泽东同志历来重视具体的历史条件,重视从研究历史和现状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指导革命。那种否定新的历史条件的观点,就是割断历史,脱离实际,搞形而上学,就是违反辩证法。” 2013年12月3日,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全党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更好认识国情,更好认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势,更好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各项工作。2015年1月23日,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我们的事业越是向纵深发展,就越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7.26”讲话突出强调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许多具有开创性的重要思想观点,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最鲜活的理论,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
三、总书记“7•26”讲话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第一,总书记“7·26”重要讲话,从历史纵深和国际国内时代特征出发,系统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实践、新成就、新经验,深刻阐述了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根本方向、战略部署、大政方针,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推动实践新发展、夺取事业新胜利的行动指南。
第二,全党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不断深化对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的理解,把思想认识行动高度统一到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上来,高度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
第四篇:推进乡镇党校建设专题调研报告
推进乡镇党校建设专题报告
近年来,xx市委坚决把贯彻落实《xx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充分发挥乡镇党校在基层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着力解决农村党员教育培训“最后一公里”的难题,xx年xx月,xx市率先高标准建成xx所乡镇党校,及时将党的新政策、发展的新理念传递给每一位农村基层党员,实现普通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全覆盖。
一、整合资源,解决四大难题
(一)解决镇级党校培训场地和设施欠缺的问题。
统一设置镇级党校标识,整合乡镇党员活动室、干部职工会议室等现有场所,与党员远程教育站点、人力资源培训中心、乡镇文化站共享资源,确保xx家乡镇党校都备有办学所需的投影仪、音响和桌椅等设施,为镇级党校开展培训提供硬件方面的保障。(二)解决培训师资不足的问题。
从各级党政领导、党员代表、站所专业技术人员、乡贤人才、产业带头人等领域先进典型中物色授课人,遴选xx人进入乡镇党校专、兼职师资后备库。(三)解决培训经费紧缺的问题。
除了用好省、市拨付的财政经费外,我市另外拨付乡镇党校专项经费xx万元,各乡镇党委结合本地财政实际制定经费配套方案,使乡镇党校在添置教学设备、开展培训等有了财力支撑。(四)解决培训无计划、欠规范的问题。
坚持党委办党校、党委管党校、党委建党校,强化主业主责主角意识,严格教学培训规划,对培训对象、班次设置、培训内容、课程设置、师资安排等做出详细计划,定期举办培训班,促进乡镇党校工作顺利进展。二、明确职责,三级主体联动
(一)明确市委党校业务指导和师资保障职责。
统筹安排乡镇党校的培训任务,对乡镇党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培训工作进行指导;根据乡镇培训需要,选派教师下乡授课;引导制定乡镇党校工作计划并监督执行,着力推进乡镇党校规范化建设。(二)落实乡镇党委的主体责任。
组建乡镇党校组织机构;乡镇党委书记带头讲课作报告,党委领导班子成员每人每年至少到党校讲1次课;在教学场所、教学设施、师资配备和教材征订等方面加大保障力度,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每季度召开1次党校工作会议,对党校工作进行分析研讨和部署。(三)发挥各村(社区)党组织的积极作用。
收集分析党员群众对办好乡镇党校的意见和建议;按照乡镇党委部署和党校安排,指导村(社区)党组织认真组织基层党员干部参加学习,做好学员服务与管理、积极引导督促学员完成学习任务,做到政治素质和工作水平的“双提高”。三、结合实际,办出xx特色
(一)围绕学习贯彻党的理论体系办学开课。
高站位设计乡镇党校课程,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扎实推进xxxx教育,突出党章、党纪、党史国史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知识的培训。(二)结合“送党课下基层”活动开展送学。
我市充分发挥乡镇党校的职能优势,组织xx多名市镇党员领导干部到驻点村(社区)讲党课,以当前中心工作为重点开展互动交流,激发学员干事创业的激情,增强培训实效。(三)结合xx主题党日融入组织生活。
把xx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学习内容与乡镇党校学习内容相结合,每月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建知识学习活动,做到资源互补、切合实际、学以致用,使乡镇党校学习融入基层党员的组织生活,提高基层党组织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四)结合镇域特点和重点工作多形式开课。
各镇乡地理交通、产业结构、民情社情不一样,决定了学习培训形式的不同。例如:xx结合实际开展“上山下田”式培训学习,根据驻点联系群众工作分工,乡党校组织教师深入基层,到偏远山区讲课。该乡还通过微信公众号和QQ群等网络媒介,定期发布学习资料,供村级党员干部学习交流。再如:xx党校根据当前重点工作任务,由xx大职能办公室分别选出1名主讲人,开展与本部门相关的业务培训,内容涵盖基层党建、农村发展、矛盾调解、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五)围绕基层治理工作办学开课。
联合市委政法委选好课程和授课人,组织乡镇综治网格员开展岗前培训,学习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重大敏感事件舆情应对、处置工作“三同步”等业务技能,提高基层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的本领。(六)围绕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办学开课。
邀请生态种养大户、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市场负责人授课,探索开展“乡村振兴战略大讲堂”活动。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育工程,推进农产品加工业人才、农村创业创新人才、休闲农业和乡村旅人才的培训工作,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在xx,乡镇党校就是新时代下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的“播种机”,xx个乡镇党校的成立,代表着xx市将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向最基层延伸,切实打通党员教育培训“最后一公里”。
第五篇:以智慧校园推进党校信息化建设
以智慧校园推进党校信息化建设
智慧校园是继数字校园之后关于院校信息化建设的全新概念。一般认为,智慧校园指的是以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技术为基础的智慧化的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一体化环境。这个一体化环境以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将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进行充分融合,以提高应用交互的明确性、灵活性和响应速度,从而实现智慧化服务和管理。智慧校园的特征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为智能化。智慧校园融合物联技术与3G网络的数字化应用平台,使学校管理及服务智能化,减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和则力的损耗,促使办公自动化、沟通快捷化、服务个性化,最大限度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协作化。通过物联网技术将所有相关的人员、设备、信息等互相联系起来,使人、事、物之间实现互联互通;三是感知化。智慧校园通过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学校与外部世界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相互感知的接口;四是灵活性。智慧校园是数字校园升级到一定阶段的表现,建立有线、无线、移动网络无缝融合覆盖的网络环境,容量大且可持续扩展,提供高效、灵活、便捷的服务。
一、党校建设智慧校园的重大意义
《党校工作条例》明确指出“党校信息化建设是实现教育现代化、提高教学科研质量的重要手段。各级党校应当大力加强和推进信息化建设。”智慧校园是党校信息化建设的新阶段,党校系统建设智慧校园的重大意义可体现在:
1、转变干部培训和学习方式的必然趋势
随着信息化发展以及网络教育的日益普及,带来了学习方式的全新变革。对于党校教育来说,如今仅靠课堂讲学已难以满足培训需求。智慧校园建设建立的是智能学习的全新学习方式,通过提供在线实时学习培训的方式进行教育培训,通过强大的数据库支持以及软件分析,来了解掌握每个学员的学习状态,对知识点进行系统化梳理之后,针对每个人的学习特点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训练,让学员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发展学员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而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
2、提高党校教学水平的重要支撑
党校的工作,教学是中心,科研是基础。通过智慧校园的建设,可以实现教育信息资源的有效采集、分析、应用和服务,构建支持多种教学模式的数字化教学与学习环境,建设信息化教学应用平台,为每位教师和学员提供基于角色的个性化服务,全面感知不同的教学资源,获得互动、共享、协作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是提高党校教学水平的重要支撑。
3、推进科研攻关的重要保障
党校作为一个科研机构,在学术科研和咨询方面承担着重要职责,智慧校园在科研资源的共建共享,科研人员的沟通交流,科研信息服务平台,科研管理软件的应用等方面也将发挥重要作用。它的建设有利于构建学科交叉和学术交流的科研信息平台,支持各学科科研水平的提升,从而为科研人员开展科研带来全新的方式,成为科研攻关的重要保障。
4、实现院校科学规范管理的重要手段
智慧校园能够让整个校园变得更加智慧,让管理者随时掌握学校的运行状态,随时拥有智慧的学生、智慧的教师、智慧的管理,从而构造一个智慧的校园品牌。它将快捷、有效地提高学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增强学校的美誉度。通过引入物联网进入校园,对建设智慧校园的步伐将更加快速且见效极大,将更加方便师生的生活,提高学习和生活质量,从而使院校管理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5、推动党校信息化升级改造的必然选择
目前,基层党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水平还处于较低的层次,发展也很不平衡。全国除部分经济强省的党校外,不少基层党校因缺少各种新型的计算机、视听设备和卫星网络等设备,还不能完全通过计算机网络、信息数据库来进行教学、科研以及行政机构信息的查询与共享。智慧校园的提出为党校信息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信息化的发展应该紧密围绕这一“智慧”的理念,为教学服务,为学员服务,为干部培训服务,以促进党校事业的战略目标的实现,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党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党校的信息化建设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几乎所有地级党校和大多数县级党校都建设了校园局域网,许多党校还建立了各自的宣传网站,但信息化建设仍存在诸多问题:
1、对信息化建设认识不足
部分党校对信息化建设认识不足,一是对信息化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投入经费不足,造成设备老化,许多设备都已超过使用年限,性能低下,故障率高。二是还停留在原始的办公自动化阶段,以为把一些文件搬上网络就万事大吉,没有把传统的办公方式同网络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忽视业务流程的改造。三是教职工计算机应用水平不高,很多部门的计算机设备成为一种摆设,或沦为娱乐工具,设备实际利用率不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2、信息资源缺乏互联互通
党校的信息化发展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领导部门,内部各自为政、多网并存,形成了很多自己的应用系统和信息孤岛,这些信息孤岛已经形成稳定的数据源,但各个子系统之间的数据缺乏统一标准,不能做到充分共享,非常不利于提供统一的数据查询和应用服务。这种信息资源分建模式造成人力、财力和网络资源的巨大浪费。
3、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较突出
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应用。光有先进的硬件还不行,只有依靠丰富的应用软件,这样的信息化才算是完整的。但目前部分党校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还非常突出,大量的资金投入到硬件建设中,造成使用率低下,维护成本偏高。同时,对数字化图书馆、特色资源数据库、网上党校平台建设等数字资源数据库建设重视化程度不足,无法体现党校系统信息化特色。
4、信息化管理机制需要完善
完善的机制是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手段。随着数字资源的丰富以及网络用户不断提出新要求,为信息管理工作带来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而不少党校现有的信息管理机制非常简单,旱已跟不上信息化发展的步伐,许多问题不是信息化本身造成的,而是管理机制带来的问题。因此,健全和完善已有的规章制度,建立和补充新的规章制度,关系到党校信息化建设的未来发展。
5、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信息化人才尤其是管理人才已成为制约党校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培养一支既懂管理科学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专业化、正规化的信息化人才队伍,已是当务之急。由于体制原因,目前不少党校信息化方面的专业及管理人才很少。每年专业培训不足,使得技术管理水平提高很慢,很难跟上时代发展,出现新问题就难以立即解决。
三、以智慧校园推进党校信息化建设
在网络信息时代,我们必须自觉适应客观环境和主观世界的变化,适时转变工作方式,迅速掌握网络手段,将党校建设置于网络的平台,在互联网上实现组织管理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所以,面临当前党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智慧校园是我们在新时期的必然选择。
1、坚持统筹规划和分步实施
智慧校园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在开展具体设计工作时,要从党校全局的角度进行战略规划,并随着党校事业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不断加大投入升级改造。其基本理念是“统筹规划,资源共享,深化应用,需求导向,突出重点,分层推进,整合资源,协调发展,务求实效”,总体规划要求就是要做到实用性、规范性、前瞻性。具体就是党校信息化项目要有党校特色,适应党校的工作要求,所有的项目应按照标准化运作,同时考虑一定的前瞻性,减少将来的升级成本。根据党校信息化的实际,可以将智慧校园的建设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进行智慧校园支撑平台的基础建设;第二阶段对智慧校园核心应用系统进行扩展;第三阶段为协作应用、决策支持以及综合信息服务系统深化阶段。
2、建设特色资源数据库
数字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信息化核心内容,其广度和深度决定着党校系统智慧校园建设的水平。要使党校信息化建设更好地为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就必须重视数字化课程、文献、课件等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建设。一是建立数字图书馆系统。通过数字图书馆建设达到共享信息资源、便于查阅和更新、节省建设和维护费用等目的。二是建立特色资源数据库。党校特色资源数据库应按照一定标准和规范,在马克思主义、党史党建、行政管理等优势学科方面形成特色资源,各级党校也可开发整合出符合地方特色的数字资源。主要目的在于满足教学和科研需要;为政府决策提供信息咨询服务;满足社会特定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三是建立网上党校平台,以网络为平台,建设网上的马克思主义宣传阵地。通过整合校内外各种优秀课件,建立精品课程资源库,并通过远程教学提供给各级领导干部在线学习,使党校教学途径多样化。
3、健全一体化服务体系
智慧校园的一体化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在于应用,在于为用户提供快速、准确、便捷的服务。在硬件方面,着力构建具有强大的数据的采集、存贮、处理和服务能力的云计算平台,着力建设将基础设施和信息网络融合在一起的物联感知系统,着力推进“一卡通”工程,从根本上实现“一卡在手,走遍校院”,提高党校系统整体的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水平。在软件方面,根据学校应用实际,开发或购买具有针对性的应用软件系统,包括网络教学平台、科研支撑平台、校务管理系统和校园服务系统等。软件系统应与上级党校统一标准和规范,彼此信息共享、畅通,从而对党校系统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相关的数据进行整合、集成,统一管理和控制,实现全面智能化的应用和监控。
4、完善相应的运行维护机制
完善的机制是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手段。随着资源的丰富以及网络用户不断提出的新要求,为信息管理工作带来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大部分党校现有的信息管理机制非常简单,早已跟不上信息发展的步伐,必须成立专职部门负责日常信息化管理与维护工作,并完善相关网络管理制度。同时,在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组织人事部门和信息技术部门需密切配合,确定信息化人才工作重点,加大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的力度。3
特别要根据不同岗位的需要和现有人员的情况,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对现有人员和教职工进行分层次、分类别的培训。
5、关注科慧校园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智慧校园以云计算和物联网为基础,涉及众多网络设备,应用服务系统也较庞杂,对于整个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具有更高的要求。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主要包括基础实体、系统运行和信息数据等方面。尤其要注意的是,智慧校园的应用涉及无线网络、射频识别、传感器网络等技术,应选用较为成熟和可靠的系统,防止带来安全隐患和安全问题。在完善有关网络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的同时,应重点从技术上加强信息网络的安全管理,确保网络系统的安全、可靠地运行。
智慧校园是一个新生事物,需要在建设过程中不断优化与提高。随着新技术的出现,相关问题的解决也将推动智慧校园应用不断优化,智慧校园的建设必将推动党校信息化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