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交通事故认定书是否具有可诉性
交通事故认定书是否具有可诉性?
交通事故认定书是否具有可诉性?
交通事故认定书在交通事故刑事案件及人身损害赔偿案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对交通事故认定书性质问题,即是属于行政行为还是一个技术鉴定行为,却是一个颇具争议性的话题,当事人不服如何进行救济、是否能进行复议及能否到法院作为行政案件进行诉讼,下面两个案例可以说明这一问题。案例1、2004年9月21日晚家住江西南昌的李某驾车由丰城返回,行至105国道金丰加油站前与一摩托车会车时相撞,驾驶摩托车的驾驶员没有受伤,但造成搭乘摩托车的李某左腿受重伤。2004年10月8日丰城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根据现场勘查图、勘查笔录、现场照片、当事人陈述等证据认定李某夜间行车未保持安全车速,越过中心线与对方会车,致使急刹车时车尾横扫对方车上的人,应负本次事故的全部责任并出具了交通事故认定书。
李某认为当晚水泥路面是直路,视线良好,看见二轮摩托车遂减速行驶,会车时往右借盘避让摩托车,摩托车已过,在整个过程中不存在车速过快,也未越过公路中心线。李某腿部受伤摩托车驾驶人无照驾驶,在遇紧急状况下因无驾驶经验倒地产生的,而且摩托车驾驶人与乘坐人员都没有戴安全头盔,因此交警部门认定摩托车驾驶人在本次事故中不负任何责任明显违法。李某不服诉至丰城市人民法院,要求撤销该交通事故认定书。法院予以立案,但被告丰城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认为交通事故认定不是具体行政行为,不属于行政受案范围,请求法院撤销该案。
经审理后,法院认为,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证据,而是具有行政法效力的行政行为。被告以交通事故认定不是具体行政行为,不属于法院受案范围为由请求法院撤销本案于法无据,本院不予支持。被告未能在法定举证期限10日内向本院提交合法有效的证据证明其出具的交通事故认定书及扣押原告车辆的具体行政行为程序、实体合法,应视为被诉行政行为没有相应的证据。由此而产生的法律后果应由被告负担。据此,法院撤销了被告丰城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对李某作出的交通事故认定书。
案例2、2005年6月30日晚,在张家口万全县万全县某单位开车的温某同单位另一司机靳某开车外出,车中还乘坐两女孩。途中,该车与一货车追尾,车上两名女孩身亡,温某及其同事受伤。事后,万全县交警队事故科下发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温某驾驶该汽车,是交通事故的当事人并承担本起交通事故全部责任。但是,温某却称,当时并不是他开的车,而是他的同事靳某,拒绝在认定书上签字,要求交警部门重新认定。但是根据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万全县交警队事故科出具的认定书不能申请进行重新认定。本起交通事故造成了两人死亡的严重后果,虽然温某是履行公务,死者的民事赔偿可有单位承担,但作为的本起交通事故的承担全部责任人,还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为逃避刑事责任,温某于是外逃,流落他乡。作为温某的母亲痛心之极,因为她的儿子刚刚20岁。她从多方打探得知,发生交通事故时,儿子确实没有开车,而交警队事故认定书却认定是她儿子驾车肇事。她要求交警部门予以更改遭到拒绝。无奈中,温某的母亲代其儿子向万全县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法院撤销交通事故认定书。但万全县法院认为根据新《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3条,交通事故认定书只是一个证据,不属于行政诉讼的范围,驳回了温某的诉讼请求。
评析:
交通事故认定书是否具有可诉性?
交通事故认定书只是一种证据,不具有可诉性,应该是司法实践中的通行的观点,如案例2。虽然案例1判定交通事故认定书是可诉的行政行为,但该判决是在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刚出台不久发生的,当时司法实践与理论上对交通事故认定书的性质认识还存在争议,因此该判决显然不具有代表性。但该判决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正像该判决的法官所说,交警部门所出具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是交通事故当事人承担何种程度的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的最重要的依据,对当事人的人身自由、财产利益和其它合法权益都可能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它必须受到必要的监督与约束,直至接受司法审查。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证据,而是具有行政法效力的行政行为。尽管它本身没有为交通事故的当事人直接设定权利和义务,但对交通事故责任大小的划分进行了确认和证实,对当事人此后的实体权利和义务间接产生了影响。
在2004年5月1日《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之前,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依据《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对交通事故双方当事人应当承担的责任所作的综合评判被称为“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是公安机关为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和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进行调解而依法作出的行政文书。因此,交通事故认定在本质上是一种行政执法行为。这一点,从当事人对该责任认定书可以要求复议、复核得到印证。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解决的是法律问题,而不是证据问题,具有可诉性。《道路交通安全法》颁布以后,对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所作的事故认定书被称为“交通事故认定书”,删除了“责任”二字。该法第七十三条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现场勘验、检查、调查情况和有关的检验、鉴定结论,及时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载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成因和当事人的责任,并送达当事人。”不难发现,这条规定明确了交通事故认定书的性质,虽然该文书还要对当事人的责任进行认定,但其性质已定位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与此相对应,《道路交通安全法》不同于《道路交通管理条例》,该法没有规定当事人对交通事故认定书有复议和复核的权利。这也从侧面印证了交通事故认定书不同于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它不是一种行政确认,也不是法律适用的文书,而只是一种“证据”,因而不具有可诉性。
第二篇:火灾事故责任认定书的行政可诉性
火灾事故责任认定书的行政可诉性
【论文提要】
一、从具体行政行为的概念及特征来看,公安机关对火灾事故的责任认定行为属具体行政行为
二、从火灾事故责任认定与技术鉴定的比较来看,认定行为亦属行政行为,且系具体行政行为。
三、公安机关对火灾事故责任进行重新认定的行为,其实质就是行政复议,而且属于非终局裁决的行政复议。
四、从行政诉讼法的立法精神看,应当允许不服火灾事故责任认定的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行政诉讼。
【正文】
火灾事故责任认定是公安消防机构在查明火灾事故事实后,根据当事人的行为与火灾事故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其行为在火灾事故中所起的作用而作出的结论。由于根据1998年4月29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未明确规定当事人对公安机关就火灾事故所作的责任认定不服时,能否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因而火灾事故责任认定是否具有可诉性,成为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争论的热点。2000年3月20日,公安部以公复字[2000]3号文对福建省公安厅《关于对火灾事故责任认定不服是否属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请示》(闽公厅[2000]2号)作出批复,认为火灾事故责任认定本身并不确定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不是一种独立的具体行政行为,不属于《行政诉讼法》第十一条规定的受案范围。在此,笔者姑且不论公安部能否对火灾事故责任认定不服是否属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作出解释,仅就火灾事故责任认定的性质及其可诉性作一初浅的探讨。
笔者认为,公安消防机构对火灾事故责任所作的认定属具体行政行为,具有行政诉讼的可诉性,理由如下:
一、从具体行政行为的概念及特征来看,公安机关对火灾事故的责任认定行为属具体行政行为
具体行政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或个人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行使职权,针对特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的单方行为。这一概念表明具体行政行为具有五个特征:第一,具体行政行为必须是行政主体作出的。这里的行政主体既包括行政机关,也包括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还包括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或者个人;第二,行为是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的行为。也就是说,行为与行政职权相联系,其必须发生在行政主体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行使职权时;第三,行为对象的特定性。行为是针对特定的人或特定的具体事项作出的只能适用一次性的行为,它与抽象行政行为不同,抽象行政行为是对未来而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它的对象不具有特定性,且是可以反复多次适用的行为;第四,行为是行政主体单方决定的。即行为的作出不取决于当事人的意志,而是依据行政主体的单方意思表示;第五,行为产生法律后果。具体行政行为一经作出,即直接影响到相对人的权利义务和法律地位。这种权利义务关系既有行政法上的权利义务,也有民法上的权利义务,甚至还有可能产生刑法上的权利义务。换句话说,就是公安机关就火灾事故作出责任认定后,它就确定了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当事人处于被行政管理之下的相对一方,在民法上表现为民事权利义务的承担者或享有者,在刑法上表现为刑事责任的承担者。而公安消防机构是处理火灾事故的主管机关,《消防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火灾扑灭后,公安消防机构有权根据需要封闭火灾现场、负责调查、认定火灾原因,核定火灾损失,查明火灾事故责任。这一规定表明,调查火灾原因、认定火灾事故责任既是公安消防机构的职责,又是公安消防机构的职权,其他任何机关和个人都无此项权力。认定火灾事故责任只能发生在公安机关处理火灾事故过程中,其对象又具有特定性,只能对某一具体火灾事故进行。从责任认定行为的作出看,它是公安消防机构在火灾事故发生后,对事故现场进行勘察、鉴定、依据公安部《火灾事故调查规定》单方作出的法律性结论,并非纯专业技术性问题。这种结论一经作出,即具有约束力、确定力和执行力,产生相应的法律后果,如《消防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对当事人因过失引起火灾,尚未构成严重损失的,处警告、罚款或者十日以下拘留等行政处罚;对他人人身、公私财产造成损害的,还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若发生重大火灾事故,造成他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的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上述分析及法律的规定表明,公安消防机构对火灾事故责任认定后,火灾事故的当事人即处于公安消防机构的行政管理之下,并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因而火灾事故责任认定行为属于具体行政行为。
二、从火灾事故责任认定与技术鉴定的比较来看,认定行为亦属行政行为,且系具体行政行为。
有人认为,火灾事故责任认定属于技术鉴定,不具有行政行为的属性。笔者对此不敢苟同,公安消防机构对火灾事故责任所作的认定与技术鉴定是有着本质区别的。我们知道,技术鉴定是鉴定人运用专门知识或技能,对某些专门性问题进行分析、鉴别和判断而得出的事实性结论。鉴定具有不可诉性的特征,即当事人不服鉴定结论不得向其上级行政管理部门或上一级鉴定机构申请撤销或变更,也不能据此单独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而火灾事故责任认定是公安机关运用公安行政管理权对火灾事故现场进行勘验、鉴定、分析和判断后,对火灾事故所作的责任认定。
通过分析,比较责任认定与鉴定的概念,可以看出二者的区别在于:
1、从主体上看,火灾事故责任认定只能由公安机关依职权作出,责任认定是法律赋予公安机关的一项专有职权,而鉴定可以由具备专门知识、技能和资质的鉴定人或鉴定机构等多元主体作出,且鉴定机构一般属于非行政机关。
2、从产生的原因来看,鉴定人的鉴定行为一般是基于指派、聘请或依当事人申请而产生,属消极的法律行为;而责任认定是公安消防机构必须履行的法定职责,只要有火灾事故发生,公安消防机构就必须对火灾事故现场进行处理,必须调查火灾原因,对当事人的火灾事故责任进行认定,属积极的法律行为。
3、鉴定必须遵循严格的操作规程和要求,依照一定的技术标准和条件对待鉴定的专门性问题作出符合其客观规律的科学结论,是羁束行为;而责任认定没有既定的规程和标准可以遵循,它是公安消防机构根据当事人的行为与火灾事故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其行为在火灾事故中所起的作用,酌情认定当事人的事故责任,属自由裁量行为。
4、鉴定人或鉴定机构可以依照规定向申请鉴定人收取一定数额的鉴定费用,属有偿服务;而公安消防机构进行火灾原因调查或火灾事故的责任认定时,不得向当事人收取任何费用,这是因为责任认定是公安消防机构的行政管理职责,它非依申请鉴定人的申请产生,而是依职权主动作出。
5、在火灾事故责任认定过程中,公安消防机构可以就某个技术性问题另行委托其他技术机构进行鉴定,然后依照有关事实和技术鉴定结论来划分、确认各当事人所应承担的责任,而技术鉴定则不允许鉴定机构再委托其他技术机构进行鉴定。所以,公安机关对火灾事故责任认定的行为不具有鉴定的属性,而属于行政行为,且系具体行政行为。
三、公安机关对火灾事故责任进行重新认定的行为,其实质就是行政复议,而且属于非终局裁决的行政复议。
公安部《火灾事故调查规定》第三十一条规定,当事人对火灾事故责任认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公安机关申请重新认定。既然责任认定是具体行为行为,那么上一级公安机关对事故责任进行重新认定的行为,又属于什么行为呢?笔者认为,上一级公安机关对火灾事故责任进行重新认定的行为就是行政复议。
我们知道,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条件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提出申请,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复查,并作出复议决定的活动。行政复议有五个特征:第一,行政复议只能由作为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提起;第二,行政复议权只能由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上一级行政机关行使;第三,行政复议是法律赋予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一种程序性权利;第四,行政复议对象只能是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第五,上一级行政机关复议后,应当作出维持、限期履行、撤销或者变更的决定。据此,我们不难推断上一级公安机关对火灾事故责任进行重新认定的行为其实就是行政复议。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五条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但是法律规定行政复议决定为最终裁决的除外。
从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看,仅有五种情形属于当事人申请行政机关复议或复审后,该行政机关所作出的决定是终局性的,这五种情形是:
1、对国务院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向国务院申请裁决的,由国务院作出最终裁决(见行政复议法第十四条的规定);
2、受公安机关拘留处罚的公民对处罚不服,向上一级公安机关提出申诉的,由上一级公安机关作出最后裁决(见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第十五条规定);
3、受公安机关罚款或拘留处罚的外国人对处罚不服,向上一级公安机关提出申诉的,由上一级公安机关作出最后裁决(见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第二十九条规定);
4、对初步审定予以公告的商标提出异议后对商标局的裁定不服,或对商标局撤销注册商标的决定不服,而申请商标评审委员会复审的,均由商标评审委员会作出终局裁定(见商标法第二十二条、二十七条、二十九条、三十五条规定);
5、专利复审委员会对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的复审请求所作出的决定为终局决定(见专利法第四十三条规定)。
因而,公安机关对交通事故责任进行重新认定的行为不属于行政机关作最终裁决的范围,当事人对上一级公安机关的重新认定仍不服的,可以依照行政复议法第五条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四、从行政诉讼法的立法精神看,应当允许不服火灾事故责任认定的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行政诉讼。
设立行政诉讼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司法权对行政权的监督、制约,防止行政权的专横和滥用,督促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维护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公安机关是国家管理公共安全的重要行政执法机关,其对消防安全工作进行管理,并对火灾事故进行责任认定是其行使公安行政管理权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该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直接影响到当事人的财产权力和人身权力。当火灾事故责任人对责任认定是否合法持有异议或认为该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时,有权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提起行政诉讼,请求人民法院予以法律保护,符合行政诉讼法的立法精神。如果不允许当事人对公安机关的责任认定提起行政诉讼,那就会使这类行为排除在司法监督之外,得不到应有的监督,与“有权力就有监督”的法治原则相悖。因而,应当允许当事人对公安机关作出的火灾事故责任认定提起行政诉讼,由人民法院对责任认定行为进行司法审查,对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符合法定程序的责任认定,判决予以维持;对主要证据不足、适用法律法规错误、违反法定程序或滥用职权的,判决撤销或部分撤销,并判决公安机关重新作出责任认定。
综上所述,公安消防机关对火灾事故责任所作的认定具有可诉性,当事人对火灾事故责任认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人民法院应当予以受理,并依法对其进行司法审查。
【本文主要参考文献】
1、《行政法学》,罗豪才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2、《行政法学》,姜明安主编,法律出版社;
3、《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性质及其可诉性的研究》一文,姚仁安著;
4、《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关系》一文
第三篇:交通事故认定书复核申请书
复核申请书
申请人:xxx,女,xxxxxxxxxxxxxxx.现住址:xxxxxxxxxx
申请人认为xxx公安局第三分局巡防大队2014年4月9日作出的公安认字第**号《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作出的责任认定不公正,认定事实不清,因果关系不明确,特向上级部门提出复核申请,请求上级部门依法查清事实,撤销原事故认定书,并作出公正的责任认定。事实与理由:
对方当事人驾驶的四轮观光车栽着人员,在道路行驶中,由于在没有预警的条件下转弯,才导致事故的发生,申请人所栽人员有一个一岁半的孩子,由于孩子太小不能独立坐车,才有一个大人怀抱同乘,合乎情理。申请人所栽人员数与此交通事故之间没有任何因果关系,在事故发生后,对方当事人破坏现场,把肇事车辆移走,没有妥善安置受伤人员,妄图与此事故摆脱关系。申请人认为周口市公安局第三分局巡防大队因果关系不分,划分责任错误,作出的认定书不公正,申请人在此交通事故中不应当承担任何责任。
此致
Xxx公安局交警支队
申请人:xxx
2014年4月11号
第四篇:信访答复可诉性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相关法条中并没有明确规定信访答复不能提起行政诉讼,况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具有国家行政职权的机关和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有权提起诉讼。”此处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已经扩大,将过去的“具体行政行为”扩大到“行政行为”。根据有利于公民的原则和法不禁止皆可为的原则,行政机关的信访答复应当是可以提起行政诉讼的。所以,本案被告作出的行政处理决定的性质无论是具体行政行为还是信访答复,都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可诉的信访答复应当同时具备以下条件:由行政机关作出、信访答复损害当事人利益以及诉讼时效期内。
第一,关于信访行为的性质。现行的信访条例第二条规定,“信访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由有关行政机关处理的活动”。由此可见,信访的主要功能是保障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对行政的监督和权利救济。在国家的政治框架内,信访机关处理信访事项是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加强密切联系的重要途径,与行政诉讼的一般法律意义不同,政治意义更强。
第二,信访与行政诉讼的关系。一般认为,公民信访的权利来源于宪法。我国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因此,公民的信访权,与美国、德国、日本等许多国家的宪法条文所规定的请愿权,以及与我国台湾地区行政的陈情权相似,而与行政诉讼法规定的诉权是不同的。现行的信访条例第十四条第二款对此进行了明确规定,“对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投诉请求,信访人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程序向有关机关提出”。信访是人民群众在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法定途径之外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之一,信访与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是并行的,行政机关对信访问题的处理行为,不同于行政诉讼法中的可诉行政行为,不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第三,行政机关处理信访的行为不属于具体行政行为。表面上看起来,行政机关办理信访与行政机关处理举报行为相似,很容易产生混淆。但在实质上,两者存在很大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功能不同。信访的主要功能是政府通过受理群众来信来访,进一步地了解社情民意、发现问题,着重于从源头和制度上进行自我纠正与自我改进,及时化解社会矛盾,从而密切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行政机关处理举报行为,是行政机关通过行政执法,制止危害他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违法行为,维护行政管理秩序,维护社会和公共利益;二是法律根据不同。信访人向行政机关提出信访事项,依据的是信访条例。而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行政机关举报其管辖权范围内的违法行为,往往依据的是涉及特定行政管理领域的法律、法规或者规章;三是受理机关不同。信访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均有权受理信访事项,受理后可以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直接转送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相反,受理举报的行政行为,必须遵照正当程序原则的约束,只能由具有法定职责的机关受理,而且具有法定职责的机关具有唯一性,不是其他平行的行政机关,也不是上级机关,受理信访事项则明显不同;四是受理机关处理依据不同。对信访人的信访事项,有权受理信访的机关应当根据信访条例的规定,依法履行职责;而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行政机关举报其管辖权范围内的违法行为,该行政机关应当依据反映问题所涉及的相关行政法律、法规或者规章,依法履行其行政职责。
综上所述,行政机关处理信访的行为不同于举报行为,行政机关举报后的查处行为属于可诉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机关处理信访事项则不属于行政诉讼中的具体行政行为。否则的话,信访无时间、次数等程序性要求,对信访事项的处理都纳入诉讼,则必然也破坏了行政行为和司法行为的程序性这一根本特质。
一、信访回复(答复)的性质
2005年5月1日起施行的《信访条例》第二条明确规定:“本条例所称信访,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由有关行政机关处理的活动。”从上述界定不难看出,信访是一种互动、双向的活动过程,包含行政管理相对人为了实现某种目的和需要提出信访事项的活动和行政机关依法处理行政管理相对人提出的信访事项的活动。⑥信访回复(答复)即是行政机关依法受理、办理信访事项,对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作出采纳或者不采纳、支持或者不支持的决定,依法解决信访问题的一种处理方式。
《信访条例》第十四条一款明确规定了信访事项的针对主体及涉访内容,仅限于五类组织及其人员的职务行为:一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二是法律、法规授权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及其工作人员;三是提供公共服务的企业、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四是社会团体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中由国家行政机关任命、派出的人员;五是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及其成员。所谓职务行为,即是指履行本机关或者单位职责、法定或者约定义务的行为,或者代表本机关或者单位,以机关、单位名义履行职责所做出的行为,而非以个人名义做出的行为。按照职权法定和权责相一致原则,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对属于本机关法定职权范围的信访事项应当受理并作出处理。行政法学理论中的一种观点,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管理活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所作的一切在行政管理方面有法律意义的行为是行政行为。⑦行政机关为履行行政管理职能而作出的信访回复(答复),带有从属法律性、单方意志性、裁量性、政策性等行政行为特征,因而具有行政行为的性质。
二、信访回复(答复)内容的几种表现形式:
本文所探讨的信访回复(答复)的主体仅限于行政主体。这里的行政主体不仅限于行政机关,包括行政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它与实施行政行为的主体是一致的,即只能是具有国家行政职权的机关或授权的组织。
行政主体针对信访人提出的具有不同内容的信访活动,其作出的信访回复(答复)的内容与形式也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信访条例》对行政主体收到信访事项规定了以下几种处理方式及相关程序:
(一)、对属于《信访条例》第十五条规定的信访事项,应当告知信访人分别向有关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提出。
(二)、对已经或者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法定途径解决的,不予受理,但应当告知信访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程序向有关机关提出。
(三)、对依照法定职责属于本行政主体法定职权范围的信访事项,能够当场答复是否受理的,应当当场书面答复;不能当场答复的,应当自收到信访事项之日起15日内决定是否受理并书面告之信访人。
(四)、对反映情况、建议、意见类信访事项,有利于行政机关改进工作、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有关行政机关应当认真研究论证并积极采纳。
(五)、对信访人提出的投诉请求,经调查核实,依法分别作出以下处理:一是请求事实清楚,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予以支持;二是请求事由合理但缺乏法律依据的,应当对信访人做好解释工作;三是请求缺乏事实根据或不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不予支持。
此外,有的信访回复(答复)只是对当事人的一般咨询问题给予的告知,而更多的是针对当事人要求该行政机关履行某个行为作出的答复,也就是前面所提到的第五种处理方式,这种信访回复(答复)所引发的行政争议,在司法实践中比较常见。
三、信访回复(答复)行政行为可诉性审查标准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是指行政管理相对人对哪些行政行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可以对哪些行政行为行使司法审查权。《行政诉讼法》第二条、第十一条明确规定,行政相对人提起行政诉讼的首要条件是认为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
为了更好地体现行政诉讼法关于保护行政管理相对人合法权益的立法宗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一款,取消了原制定《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时对受案范围的一些不适当限制,恢复了《行政诉讼法》所确定的受案范围的立法本意,将《行政诉讼法》受案范围所指的“具体行政行为”恢复到“行政行为”,同时在第二款中,对不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六种事项作出了具体排除。该解释所指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与行使国家行政职权有关的,对行政管理相对人权益产生实际影响的行为以及相应的不作为。⑧因此,不是所有的行政行为都是可诉的。
本文所说的信访回复(答复)具有行政行为性质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具体到每一件信访答复是否可诉,应看它是否具备《行政诉讼法》上所指行政行为的基本特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判断:
第一、主体标准。可诉性信访回复(答复)行政行为是具有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机关、组织或者个人实施的行为。
第二、内容标准。可诉性信访回复(答复)行政行为必须是行使与国家行政管理职权有关的行为。
第三、结果标准。可诉性信访回复(答复)行政行为是针对特定的人和事所采取的具体措施的行为,其结果将直接或间接影响某一个人或组织的权益。即对行政管理相对人权益产生实际影响。所谓实际影响是指行政管理相对人的权利义务关系已经发生了变化。有的信访回复(答复)行政行为虽还没有执行,但该行为已经产生确定力,如果相对人不自动履行,行政机关可采取相应的强制措施,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产生影响。
第四、必要性标准。行政诉讼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消除违法行政行为对行政管理相对人权利义务的不利影响。根据“有权利必有救济”的基本原则,可诉性信访回复(答复)行政行为如果不通过行政诉讼来救济,相对人就没有其它救济途径,将可能对相对人造成更大损害,故必须赋予这类行政行为可诉,才能从根本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的合法权益。
第五、可能性标准。司法监督的实质是对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人民法院能够对信访回复(答复)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作出明确判断。否则,势必会造成审查上的无所适从,使下判成为难题。
上述标准表明,同属行政行为范畴,可诉的信访回复(答复)较之不可诉的信访回复(答复)有着本质的不同,关键在于信访回复(答复)的理由和结果是否实际影响了当事人的权益。如果信访回复(答复)内容涉及对当事人权益的处理,还要进一步审查行政主体是新作出的行为还是一种重复处理行为,既该回复(答复)内容是对原处理行为的重复还是对原处理结果的改变。对于当事人就某些问题向行政机关提出意见、建议或进行咨询的,行政机关以书面形式作出的解释、说明等,应属一种单纯的回复(答复)行为,因其欠缺完整意义上的行政行为的全部特征,不实际影响或设立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义务,故就其性质而言不具有可诉性。信访部门对当事人的申请事项作出具有处分当事人权利义务的行政行为,因其对当事人的权益产生实际影响,就是可诉的信访回复(答复)。
四、对信访回复(答复)提起诉讼的程序性审查应注意的问题
1、对信访回复(答复)不服的起诉能否直接受理的问题
笔者认为,对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的信访回复(答复),人民法院是否可以直接受理不能一概而论。《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七条第二款规定,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依照法律、法规规定。《信访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信访人对行政机关作出的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书面答复之日起30日内请求原办理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复查。第三十五条规定,信访人对复查意见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书面答复之日起30日内向复查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请求复核。信访人对复核意见不服,仍然以同一事实和理由提出投诉请求的,各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和其他行政机关不再受理。由此不难看出,信访人对属于《信访条例》第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信访事项答复不服的,其通过“复查”、“复核”行政救济途径是解决问题的必经程序。而“复核意见”是有权行政机关作出的信访终局意见。一种观点认为,《信访条例》规定了信访人的行政救济途径并授权相关行政机关享有行政终局处理权,因此,人民法院对行政管理相对人对各级信访回复(答复)意见不服提起诉讼的均应裁定不予受理。笔者不完全赞同该观点。其一,《信访条例》作为行政法规,虽然其三十四条、三十五条所规定的“复查”、“复核”救济程序与《行政诉讼法》所提的“行政复议”救济程序用语上有区别,但《信访条例》作为处理信访事项的特别法规,其行政程序设计的立法本意与《行政诉讼法》的规定是一致的,应理解为“复查”“复核”程序系《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七条第二款所规定的提起行政诉讼的前置程序。但该前置程序仅适用于行政主体针对《信访条例》第十四条一款规定的信访事项作出的信访回复(答复)。对该类具有可诉性的信访回复(答复),人民法院应运用释明权告知起诉人通过行政“复查”、“复核”程序先行解决,如起诉人坚持起诉,则依法裁定不予受理。其二,《行政诉讼法》第十二条
(四)项规定,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信访条例》仅是行政法规,所授权的行政终局裁决行为并未排除在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之外,该终局裁决行为仅表明行政救济途径已完结。因此,如果该“复核意见”仍属于法律规定的复议、诉讼受理范围,仍不影响信访人行使这些救济权利。其三,《信访条例》第十四条二款规定,对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投诉请求,信访人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程序向有关机关提出。司法实践中,有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因规范化管理及自身素质等方面的原因,对相对人通过信访方式提出的投诉请求,不进行认真审查,把法律、行政法规已有明确规定的不属于信访事项内容的投诉请求,也按照信访程序用信访回复(答复)形式作出处理,如案例
二、案例五即属于此种情形。虽然上述相对人形式上都是通过给相关行政机关写信的方式而不是直接提出某某申请,但实质上在信中都有非常明确的请求:要求审批宅基地、要求确认土地使用权等。相关法律法规对该类投诉请求均有明确的处理程序规定。作为负有相关审批、确认行政职责的机关,上述行政机关无一例外地以一般信访形式作出了回复(答复)。因此,对不服该类信访回复(答复)的起诉,人民法院不能把是否经过“复查”、“复核”程序作为受理案件的前置条件,依法应直接受理或通过行政复议程序后受理。
2、对行政主体在受理信访事项过程中不履行法定职责的可诉性
本文所探讨的受理,是指行政主体针对信访人依照《信访条例》第十四条一款所规定的信访事项通过书信等信访形式,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投诉请求,在程序上作出接受的行政行为。
《信访条例》第二十二条明确规定,有关行政机关对符合《信访条例》第十四条一款规定并属于本机关法定职权范围的信访事项,应当受理,不得推诿、敷衍、拖延;对不属于本机关职权范围的信访事项,应当告知信访人向有权的机关提出。因此,受理属于本机关法定职权范围的信访事项,是行政主体的法定职责。
行政程序公开原则要求行政主体行使行政管理职权过程时应当公开、透明。行政主体对于信访人提出的信访事项应当进行处理并给予答复。如果行政主体对信访人提出的信访事项请求明确表示拒绝受理或不予答复、拖延答复等,都属于不履行法定职责的行为。
行政主体如果以推诿、拖延等理由拒绝受理申请,或者受理后拖延、退回请求等表现形式作出的行政行为,产生的法律后果是:相对人面临程序阻隔,被挡在解决问题的“门槛”之外,从而彻底丧失实现实体利益的可能。显然,拒绝或拖延“受理”行为,虽不直接影响相对人实体权益,但无疑将起到间接影响作用。正因为如此,行政主体不履行法定职责的行为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已无争议。但《信访条例》对行政主体受理并办结信访事项作出了明确的程序规定并设计了严格的制度保障。一是督办。第三十六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发现有关行政机关无正当理由未按规定的办理期限办结信访事项的;办理信访事项推诿、敷衍、拖延的„„,应当及时督办,并提出改进建议。二是信访处分建议。第三十八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对在信访工作中推诿、敷衍、拖延、弄虚作假造成严重后果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可以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给予行政处分的建议。三是对不作为行为的处理。第四十二条规定,负有受理信访事项职责的行政机关在受理信访过程中对收到信访事项不按规定登记的;对属于其法定职权范围的信访事项不予受理的;行政机关未在规定期限内书面告知信访人是否受理信访事项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责令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据此,相对人对行政主体不履行法定职责受理信访事项的行为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不予受理,告知其通过行政救济程序解决。如果上级行政机关接到信访人要求其履行政监督职能而怠于履行的,对相对人的该类起诉,人民法院可以直接受理。
第五篇:《交通事故认定书》可以申请复核
赢了网s.yingle.com
遇到交通法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http://s.yingle.com
《交通事故认定书》可以申请复核
一、在交警队、车辆管理所、事故处理单位设值日警官,受理群众咨询、投诉。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领导定期接待群众来访,督办信访事项。
二、在采取临时限制通行、禁止通行等措施的路段和分流路口,设立指路标志,告知群众限制的原因、时间和绕行路线。
三、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受害人及其亲属可以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查询案件侦办情况,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要向受害人及其亲属通报工作进展情况。
四、对出具机动车合法有效证明、凭证或机动车驾驶证申请人考试合格的,车辆管理所办理机动车注册登记、核发机动车驾驶证的时限由5个工作日缩短为2个工作日。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五、在车辆管理所及有条件的机动车安全检验机构设立交通违法处理窗口,在有条件的机动车安全检验机构设立检验合格标志核发窗口,群众可以就近接受交通违法处理或者申领检验合格标志。
六、对机动车逾期未参加安全技术检验或机动车驾驶证有效期满未换领、机动车驾驶人逾期未提交身体条件证明的,车辆管理所向社会公告,提醒机动车所有人或机动车驾驶人及时办理。
七、通过计算机公开自动选择机动车号牌号码,由2个号码选1个增加为5个号码选1个。
八、机动车报废后,机动车所有人可以按规定申请继续使用原机动车号牌号码。
九、机动车驾驶人因服兵役、出国(境)等原因,不能按期提交身体条件证明、换领机动车驾驶证的,可以申请延期。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十、在机动车驾驶证副页打印下一次换领驾驶证或者提交身体条件证明的时间等提示语。
十一、交通事故立案后,当事人在接受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询问时,可以请委托的律师到场。律师可以查阅、复制、摘录交通事故的相关证据材料。
十二、在直辖市、省会市、自治区首府市和计划单列市,建立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的多国语言考试题库。
十三、允许具备条件的汽车销售商、二手机动车交易市场代办机动车牌证。
十四、交通事故当事人接到《交通事故认定书》3日内,可以向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申请复核。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复核结束后,召集事故各方当事人,当场宣布复核结果。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十五、各省、自治区选择1至2个地市,商财政、银行等部门,试行在地市范围内跨县(区)就近向银行缴纳交通违法罚款。
十六、在直辖市、省会市、自治区首府市、计划单列市,试行申请人通过互联网、声讯电话或者设在车辆管理所的计算机等方式自助预约考试。
以上服务措施,一至十项从2007年7月1日起实施,十一至十六项从2007年9月1日起实施。
全国首例补办结婚登记案结案
http://s.yingle.com/y/hy/1063324.html
《婚姻登记条例》如何具体执行
http://s.yingle.com/y/hy/1063323.html
事实上收养关系可否被法律确认
http://s.yingle.com/y/hy/1063322.html
采用协议离婚有什么好处
http://s.yingle.com/y/hy/1063321.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国内公民结婚登记流程
http://s.yingle.com/y/hy/1063320.html
夫妻分居有两种类型
http://s.yingle.com/y/hy/1063319.html
如何查询婚姻登记档案
http://s.yingle.com/y/hy/1063318.html
外国人来华收养子女要缴纳的费用 http://s.yingle.com/y/hy/1063317.html
办理结婚证的法律条件2018最新及流程
http://s.yingle.com/y/hy/1063316.html
离婚的条件是什么 http://s.yingle.com/y/hy/1063315.html 异地结
婚
登
记
需
要
哪
些
手
续
http://s.yingle.com/y/hy/1063314.html
成都结婚登记手续 http://s.yingle.com/y/hy/1063313.html 法律条文的理解 http://s.yingle.com/y/hy/1063312.html 有关
收
养的法
律
知
识
http://s.yingle.com/y/hy/1063311.html
怎样撤销婚姻登记 http://s.yingle.com/y/hy/1063310.html 结婚
登
记
可
网
上
预
约
http://s.yingle.com/y/hy/1063309.html
单身外国收养人能否在中国收养子女 http://s.yingle.com/y/hy/1063308.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什么是婚约 http://s.yingle.com/y/hy/1063307.html 孤儿收
养
流
程
应
该
如
何
办
理
http://s.yingle.com/y/hy/1063306.html
如何申请撤销婚姻 http://s.yingle.com/y/hy/1063305.html 父母无力抚养,能否将孩子交与他人收养 http://s.yingle.com/y/hy/1063304.html
被告人妻子 http://s.yingle.com/y/hy/1063303.html 残疾儿
童
收
养
有
数
量
限
制
吗
http://s.yingle.com/y/hy/1063302.html
变更抚养权公证怎么办理
http://s.yingle.com/y/hy/1063301.html
诉讼离婚流程
(二)http://s.yingle.com/y/hy/1063300.html 异地
如
何
办
理
结
婚
证
http://s.yingle.com/y/hy/1063299.html
可撤销婚姻的定义 http://s.yingle.com/y/hy/1063298.html 痴情女找人冒充男友拿结婚证被判登记无效 http://s.yingle.com/y/hy/1063297.html
解除收养公证需提供哪些材料
http://s.yingle.com/y/hy/1063296.html
婚姻登记条例涉外离婚流程
http://s.yingle.com/y/hy/1063295.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养子女与养父母的关系适用婚姻法吗 http://s.yingle.com/y/hy/1063294.html
无法定原因,法院不支持随便变更抚养权 http://s.yingle.com/y/hy/1063293.html
婚姻被撤消的法律后果
http://s.yingle.com/y/hy/1063292.html
可以办理恢复收养关系公证的复函 http://s.yingle.com/y/hy/1063291.html
军人离婚流程 http://s.yingle.com/y/hy/1063290.html 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都有哪些 http://s.yingle.com/y/hy/1063289.html
涉外离婚案件中需要向人民法院提交哪些材料 http://s.yingle.com/y/hy/1063288.html
如何办理收养公证 http://s.yingle.com/y/hy/1063287.html 结婚登记手续结婚证办理流程大全 http://s.yingle.com/y/hy/1063286.html
离婚过错方赔偿需要哪些证据
http://s.yingle.com/y/hy/1063285.html
协议离婚存在哪些不规范
http://s.yingle.com/y/hy/1063284.html
事实婚姻的效力问题探讨
http://s.yingle.com/y/hy/1063283.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民政部门办理离婚流程是怎样的
http://s.yingle.com/y/hy/1063282.html
哪些收养关系无效 http://s.yingle.com/y/hy/1063281.html 收养无
父
无
母的儿
童
如
何
解
决
http://s.yingle.com/y/hy/1063280.html
婚姻被确认无效能否上诉
http://s.yingle.com/y/hy/1063279.html
涉外离婚流程注意事项2018最新
http://s.yingle.com/y/hy/1063278.html
离婚过错损害赔偿具体怎么适用
http://s.yingle.com/y/hy/1063277.html
现役军人办理结婚登记
http://s.yingle.com/y/hy/1063276.html
撤销婚姻效力申请 http://s.yingle.com/y/hy/1063275.html 哪些情
形
下
可
以
提
出
婚
姻
赔
偿
http://s.yingle.com/y/hy/1063274.html
浅谈可撤销婚姻与无效婚姻之认定 http://s.yingle.com/y/hy/1063273.html
祖父母监护权的法律规定
http://s.yingle.com/y/hy/1063272.html
什么是老年人福利 http://s.yingle.com/y/hy/1063271.html 一夫一妻 http://s.yingle.com/y/hy/1063270.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现役军人应怎样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http://s.yingle.com/y/hy/1063269.html
法律上对结婚的解释
http://s.yingle.com/y/hy/1063268.html
国家法律对保护妇女的财产权利有何具体规定 http://s.yingle.com/y/hy/1063267.html
计划生育证明怎么写
http://s.yingle.com/y/hy/1063266.html
《收养法》对亲属间的收养有什么规定 http://s.yingle.com/y/hy/1063265.html
可撤销婚姻 http://s.yingle.com/y/hy/1063264.html 异地协
议
离
婚
流
程
是
什
么
http://s.yingle.com/y/hy/1063263.html
结婚登记都需要带上什么
http://s.yingle.com/y/hy/1063262.html
提供主要生活费是否进了赡养义务 http://s.yingle.com/y/hy/1063261.html
离婚数月还能要求对方赔偿吗
http://s.yingle.com/y/hy/1063260.html
深户人员计划生育证明的办理
http://s.yingle.com/y/hy/1063259.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解除收养关系需要登记
http://s.yingle.com/y/hy/1063258.html
婚姻登记管理机关不受理结婚登记的几种情形 http://s.yingle.com/y/hy/1063257.html
离婚过错损害赔偿制度的提出
http://s.yingle.com/y/hy/1063256.html
结婚登记的流程 http://s.yingle.com/y/hy/1063255.html 父亲对女儿太
凶,能否
拒绝探望
http://s.yingle.com/y/hy/1063254.html
司法机关应如何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http://s.yingle.com/y/hy/1063253.html
养子不孝,能否解除收养关系
http://s.yingle.com/y/hy/1063252.html
法律上对于监护权和探视权的具体解释 http://s.yingle.com/y/hy/1063251.html
异地如何办理结婚证
http://s.yingle.com/y/hy/1063250.html
有外遇一定能得到赔偿吗
http://s.yingle.com/y/hy/1063249.html
补办结婚登记前的财产归谁
http://s.yingle.com/y/hy/1063248.html
如何解除同居关系 http://s.yingle.com/y/hy/1063247.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计划生育证明 http://s.yingle.com/y/hy/1063246.html 怎样为
非
婚
生
子
女
办
理
户
口
http://s.yingle.com/y/hy/1063245.html
身处异地,如何办理结婚手续
http://s.yingle.com/y/hy/1063244.html
什么人可以查看婚姻登记档案
http://s.yingle.com/y/hy/1063243.html
只办酒席 http://s.yingle.com/y/hy/1063242.html 解除收
养
公
证
需
提
供
哪
些
材
料
http://s.yingle.com/y/hy/1063241.html
现行《婚姻法》对家庭暴力有什么法律规定(2018年最新版)http://s.yingle.com/y/hy/1063240.html
论离婚损害赔偿
(二)http://s.yingle.com/y/hy/1063239.html
丈夫婚前财产妻子享有继承权
http://s.yingle.com/y/hy/1063238.html
婚约有无法律效力 http://s.yingle.com/y/hy/1063237.html 我国现行离婚法对离婚流程的法律规定2018最新 http://s.yingle.com/y/hy/1063236.html
建立收养关系需要被收养人的同意吗 http://s.yingle.com/y/hy/1063235.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夫妻债务不因离婚而免除
http://s.yingle.com/y/hy/1063234.html
下笔即丢房,离婚协议莫草率
http://s.yingle.com/y/hy/1063233.html
民政局协议离婚与法院调解协议离婚有什么区别 http://s.yingle.com/y/hy/1063232.html
外国收养人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http://s.yingle.com/y/hy/1063231.html
河南各类婚姻登记机关
http://s.yingle.com/y/hy/1063230.html
补领结婚证 http://s.yingle.com/y/hy/1063229.html 对有配
偶
者
收
养
子
女
有
何
要
求
http://s.yingle.com/y/hy/1063228.html
为孩子治病必须放弃监护权
http://s.yingle.com/y/hy/1063227.html
家庭暴力定义极其处罚
http://s.yingle.com/y/hy/1063226.html
撤销婚姻登记流程 http://s.yingle.com/y/hy/1063225.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