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主义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的所有制理论比较研究

时间:2019-05-14 22:33: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思主义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的所有制理论比较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思主义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的所有制理论比较研究》。

第一篇:~$思主义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的所有制理论比较研究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的所有制理论比

较研究

摘 要:所有制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问题,公有制与私有制是所有制的两种基本形式。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对公有制与私有制的研究思路、基本内涵及二者的制度效率各有不同的观点。比较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的所有制理论,能从深层次上认识和把握公有制与私有制的基本问题,在实践中更好地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公有制与私有制的关系。

关键词:公有制,私有制,效率分析,比较研究

公有制与私有制作为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出现的两种所有制形式,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比较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的所有制理论,能使我们以更宽广的视野来研究现实中的所有制问题。

一、公有制与私有制的内涵与区别

(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观点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未来社会的公有制就是社会占有生产资料,它是在否定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恩格斯指出,“私有制也必须废除,而代之以共同使用全部生产工具和按照共同的协议来分配全部产品,即所谓财产公有。废除私有制甚至是工业发展必然引起的改造整个社会制度的最简明扼要的概括。”共产主义运动的“最终目的是工人阶级夺取政权以便实现整个社会对一切生产资料——土地、铁路、矿山、机器等等——的直接占有,供全体人民为了全体利益而共同利用”。马克思指出,“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

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公有制内涵的论述包含两个基本思想:一是公有制是整个社会直接占有一切生产资料。二是这种公有制是建立在资本主义时代成就的基础上,即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应看到,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公有制的论述,是对未来社会的科学设想和预见,至于公有制在实践中采取怎样的形式并没有做详尽论述。他们对这些问题的研究远没有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运行规律的研究那样深入和具体。原因很简单,这就是在马克思、恩格斯所处时代,还没有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在缺乏实践的基础上,不可能对问题有具体、深入、充分的研究,更不可能穷尽未来,以所有可能的实践为依据对理论进行丰富和发展。因此,关于公有制和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一系列问题,从根本上说,要由马克思、恩格斯以后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在实践中来研究和解决,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也因此而不断丰富和与时俱进地发展。

事实上,关于公有制和社会主义经济运行问题的研究和理论发展,是由列宁和以后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在实践中完成的。苏联十月革命胜利,社会主义制度开始实践,公有制经济也在实践中运行。由于历史并没有完全按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进程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也在不同于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社会条件下运行。现实中的公有制经济因此表现出许多新特征。列宁在总结了“战时共产主义”经验和“新经济政策”实践的基础上,对现实中的公有制经济有了更具体的认识。列宁认识到,“没有建筑在现代科学最新成就上的资本主义技术,没有一个使千百万人在产品的生产和分配中最严格遵守统一标准的有计划的国家组织,社会主义就无从设想。”

那么,这种过渡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它在经济上是不是说,在这制度内既有资本主义的也有社会主义的成分、部分和因素呢?谁都承认是这样的。但并不是所有承认这点的人都考虑到:俄国现有各种社会经济结构的成分究竟是怎样的。问题的全部关键就在这里。现在我们把这些成分列举如下:(1)宗法式的,即在很大程度上是自然的农民经济;(2)小商品生产(这里包括大多数出卖粮食的农民);(3)私人资本主义;(4)国家资本主义;(5)社会主义。”

这些论述体现了列宁对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在认识上有所变化。第一,能否建立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公有制,根本在于生产力基础,生产力对建立公有制具有决定意义。第二,在生产力水平还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可以存在受到一定限制的资本主义经济,也可以存在多种不同的经济成分。这意味着列宁对现实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的认识更具体了。

斯大林以社会主义经济几十年发展的实践为依据,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公有制理论的发展。第一,斯大林在列宁合作社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社会主义公有制有两种基本形式: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并从理论上论证了集体所有制这一形式存在的客观性,突破了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公有制就是社会直接占有生产资料这一种形式的局限。第二,斯大林把国家所有制作为全民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或者说,把国家所有制等同于全民所有制。这是对全民所有制经济采取国家所有制形式来运行的具体化。第三,斯大林认为,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这两种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区别在于产品的所有权不同,全民所有制企业的生产资料和产品都属于国家,而集体所有制企业的生产资料(土地、机器)属于国家,产品则属于集体经济组织所有。

随着实践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公有制内涵的认识不断具体化,由此构成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关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理论。对公有制认识的反面是对私有制的认识,或者说,必须明确公有制与私有制的实质区别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公有制的实质在于共同占有,这种共同占有具有以下两方面内涵(同时也构成公有制经济与私有制经济的根本区别):一是公有制的财产是一个整体,不能量化到个人,这是公有制的本质特征。如果把公有财产量化到个人,那么公有制也就不存在了。无论是全民所有制还是集体所有制,其每一个成员只有作为整体的一分子才是所有者,离开整体的单个人不能成为公有财产的所有者。而私有制的财产必须量化到个人,不能量化到个人的财产不能归属于成为私有财产的所有者。二是作为公有制经济的所有者是自然生成的,只要在这个经济体的范围内,就自然成为它的所有者。进人这一经济体成为所有者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同样,离开这一经济体也不能带走任何东西,只能自动放弃所有者的身份。而作为私有制经济体中的所有者不是自然生成的,必须与自己的投人相联系,否则不能成为私有制的所有者。当然,在他离开这一经济体的时候也不会自动放弃所有者的身份,可以带走属于他自己的财产。

在现实生活中,所有制的形式是多样化的,在这种情况下,公有制与私有制之间的区别变得模糊了。但只要用这两条标准来判断公有制经济与私有制经济,就能准确把握公有制经济与私有制经济的内涵和实质。公有制的本质特征是“公有”,而不是“共有”,“公有”与“共有”有着不同的内涵,不能把“共有”等同于“公有”。

(二)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

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的代表人物阿曼·阿尔奇安认为,竞争是社会成员之间利益冲突的形式,如何解决利益冲突问题,也就是采取怎样的竞争形式问题。他认为,对于交换不能只当作协作行为来考察,不能只考虑每个买者或卖者都努力借助交换来达到更理想的境况。交换还涉及到竞争和产权方面的问题,“交换行为是一种手段,借助于这种手段,买者就能够为了从卖者那里获得商品而同别的买者展开竞争。从而,社会成员能借以努力获得更多商品的报价,竞争形式和行为(不然其他人就会得到这些商品)就成为人们注意的重点。”

阿尔奇安从交换引出竞争后,强调竞争是受约束的,而这种约束表现为私有财产的形态,即所有制问题。对于产权,他认为,“私人产权之所以是一种权利,不仅是因为国家正式对它们做了那样的规定,而且因为个人也要求行使这样的权利,至少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如此,这似乎也是一个事实。”“在任何社会里,资源的个人使用权(即产权)都能得到解释,即它们达到了社会风俗习惯、约束机制以及国家暴力或惩罚为后盾的行使法律的支持。”

对于私人产权,阿尔奇安做出的进一步界定有他独特的意义。他认为,“我拥有私人财产所有权,也就是说,任何其他人都无权对财物(这些财物包括在私人财产分类中)的使用做出选择。这就意味着,如果我销售被说成是属于我的私人财产的财物的某种用途,那么这种选择就不能影响你的财物的物理性能。如果我有一些铁,我可以把它制成窗户框或围栏柱。但是如果我从‘你的’玻璃窗上掀下一块铁皮,那么我就否定了你对自己私有财产物质性能选择的权利。然而,如果我把这些铁变成别人愿意购买的某种特殊商品,并因而不再购买你正在销售的东西,那么你就会发现,你的商品减少的交换价值而造成的交换能力(财富)的损失,比我只弄坏你的窗户更大。”

在这里,阿尔奇安把对私人产权的界定限于不能影响别人财物的物理性能,但这并不影响你做出的行为选择去影响别人的交换价值。或者说,使别人的财富受损失,尽管这时候你的损失要大于直接影响财物的物理性能时受到的损失,因为这种损失并不是对私人产权的否定。很显然,阿尔奇安所指的私人产权受到保护,是指私人财产的物质性能不受别人的干扰,但不包括交换价值不受别人行为的影响。这也意味着,你对自己财物的使用,不会因为使别人的交换价值受到影响而停止。

阿尔奇安对私人产权的总结是,“总之,私人产权是所有者被约束于仅对物质属性的选择,不包括交换价值的影响,也不包括我以你认为不合适的行为(只要不改变你的财产的物质属性)使你承受痛苦而给你带来心理和感情上的影响。”

阿尔奇安认为,产权是可以分割的。一块土地出租或租赁,就是对土地产权的分割。“这种分割不必是每个所有者对全部所有权进行等额的截面分割。相反,它是对与所有者并存的全部较低级权利和至少被临时转移给承租人的所有其他权利的一种有选择的分配。尽管这被称为出租或租赁契约,但它并不包括所有制中某些权利的转换。所有权只是暂时分割的事实使我们在常规意义上很容易决定谁是所有者。”很明确,阿尔奇安所说的所有权分割,是指对所有权以外的权利的分割。产权是由多种权利组成的一组权利,这些权利相互之间是可以分割的,这种分割并不影响到所有者的改变,影响的只是其他较低级的权利的重新分配。

关于私有制和公有制区别的分析,是阿尔奇安产权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他认为,私有制与公有制的区别在于:一是有没有将一份所有权卖给别人的权利,私有制具有这种权利,公有制不具有这种权利。二是是否需要支付报酬来获得财产,私有制必须支付报酬来获得财产,公有制不需要支付任何报酬就可以获得公有财产。三是所有权是不是自愿的,私有制的所有权是自愿的,公有制的所有权不是自愿的,而是强制的。

对于私有制与公有制的这三点区别,阿尔奇安是这样论述的,“公有制和私有制之间的差别产生于一个公有制的所有者不能出售公有财产中属于他自己的股份(并且获得这一股份也不需要购买它的所有权)”,“我们将试图揭示的许多差别(公有制和私有制之间的行为差异确实存在),反映了所有制的差别——即有没有将一份所有权卖给别人的权利。”“公有制必须由它的所有成员来承担,没有哪个成员能取走公有制中属于自己的份额。公共财产的所有权不是自愿的;只要是公有制的一员,那么公有制对他就是强制的。”“在公有制下,某个人加入社区,在不需要向已有的所有者支付任何报酬的情况下就可获得一份公有财产。这种所有权个人份额的稀释在私有制下大体上是不可能的。”

(三)公有制与私有制内涵和区别的比较

比较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公有制与私有制内涵和区别可知,两者之间存在以下三点异同。

第一,对所有制的分析思路不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公有制与私有制的分析始终以生产力发展要求为基本线索。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出现的不同所有制形式,只有从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来解释,才能得到充分说明。每一种所有制都有它自身的生产力基础,当一种所有制与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时候,这种所有制就需要进行变革,否则就不能适应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和所有制之间的这种矛盾运动,是推动生产力和所有制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由于生产力发展不会停止,发展的基本特征是高度的社会化,因此,所有制的形式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其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占有形式的社会化。当然,这是一个随生产力发展的漫长的历史过程。阿尔奇安对所有制的分析不是以生产力发展要求为基本思路,他只是把公有制与私有制看作两种不同的所有制,并不去说明为什么会有私有制和公有制,以及私有制与公有制各自产生的基础是什么。他并不把生产力的发展看作是所有制变化的原因,而是认为产权与资源约束有关。他从资源稀缺性出发,导出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冲突,解决这种利益冲突的方式是竞争,应当采取什么样的竞争形式,需要在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利益区分,这种利益区分将形成对人们经济行为的约束,而约束则表现为产权的形态。显然,阿尔奇安遵循的是一条不同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分析思路。

第二,对公有产权与私有产权理解的差异。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从财产的归属来界定公有制与私有制的性质。阿尔奇安从竞争引出产权,他把产权只看作对财物的物理性能具有的权利,即财物的物理性能不能受到侵害,但不包括对财物交换价值的权利,即产权拥有者并不能保证财物的交换价值不受侵害。比较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对产权的理解,实际上他们是从两个层次上分别界定产权的内涵,一个层次是产权的归属,另一个层次是产权权利涵盖的范围。产权首先是一个法律上的规范,是财产的归属问题。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抓住这一本质,以财产的归属作为根本标准来界定公有制和私有制的性质。所以,界定公有制还是私有制不能看形式,而要看它的归属。阿尔奇安对产权的界定以法律上的归属为前提,更多的是从产权权利涵盖范围的层面上理解产权的内涵。他认为,产权权利涵盖的范围只包括财物的实物形态(物理性能),不包括财物的价值形态(交换价值)。这实际上已经不是说财物的归属问题了,而是分析在既定的归属条件下,财物的所有者是否能够保证其财物不受侵害的问题。在现实经济活动中,由于竞争关系的存在,各经济主体之间必然要发生竞争关系,竞争关系的实质是相互之间的利益关系。不同经济主体彼此之间的竞争行为会导致一部分人的利益受到影响,而一个经济主体的竞争行为造成另一个经济主体的损失,并不意味着他侵犯了另一个经济主体的产权。或者说,你具有的产权权利并不能保证你的财产在价值形态上不受损失。阿尔奇安对产权权利涵盖范围的这一分析是符合实际的,是在竞争条件下对产权权利涵盖范围的正确界定,这一分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化对产权权利的认识。

第三,对公有制与私有制区别分析的一致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把是否共同占有(不能量化到个人)看作是公有制与私有制的根本区别。阿尔奇安从三个方面对公有制与私有制的区别做了具体分析。比较二者的分析内容,基本上是一致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阿尔奇安的分析都强调公有制最根本的特征是公有财产的整体性,作为公有制中的任何一个人,他是公有财产的所有者,但他不能出售属于他个人的份额,因为属于他的份额不能量化。而在私有制中,属于个人的份额可以明确量化,私有财产的所有者有权而且能够出售属于他自己的份额。与此相关联,阿尔奇安所分析的成为公有制或私有制所有者的途径,也是判断公有制与私有制区别的一个重要标准,而这一点经常被人们忽视。作为公有制所有者所拥有的财产是社会给予的,而且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不需要自己去购买。作为私有制所有者拥有的财产是以自己的支付为前提的,或者通过某种特权得到的。所以,公有制体现的是财产占有关系上的平等,私有制体现的是财产占有关系上的不平等。

二、公有制与私有制的效率

(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线索,把生产关系或所有制看作生产力发展的制度条件,作为制度条件的所有制会对生产力发展产生直接作用。从这一意义上说,不同的所有制会形成不同的生产力效率。因此,对不同所有制(公有制或者私有制)的分析,实际上是要说明所有制效率。当然,这一所有制效率是以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为前提的,或者说,所有制效率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它总是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下来谈论的所有制效率,不能离开生产力发展水平抽象地判断所有制效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所有制,都曾经是高效率的所有制。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这些曾经是高效率的所有制都会转化为低效率的所有制,这一转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发生变化。正是由于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变化,客观上要有一种新的所有制来取代原有的所有制,这种新的所有制相对于原来的所有制来说,就是一种高效率的所有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这一分析思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实际,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思路。

按照这一分析思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而也是所有制的起源。所以,研究生产关系或所有制应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出发点。在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的阶段,当人类的生产成果除了维持自身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外,没有任何多余的可以作为私有对象的时候,人类只能采取共同劳动、共同享有劳动成果的所有制形式。同时,一定的所有制形成后就与人们的社会生产活动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构成社会生产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孤立的个人是无法进行社会生产活动的,人们的生产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所有制规范下进行的。这样,人类的生产活动必然涉及到两方面关系:一方面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另一方面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人类生产活动包含的这两方面关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通过一定的生产关系或所有制来体现的。因此,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内容是生产关系或所有制的问题。

在原始社会所有制条件下发展起来的生产力,又是导致自身所有制解体的决定性因素。当生产力水平提高到有了剩余产品以后,私有制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发展就具备了物质条件。当一部分人成为社会财富的最初私有者,他就会利用所拥有的私有财产去生产更多的社会财富并占为已有,而大部分人因不占有财富而成为被统治的对象。奴隶社会私有制在一定历史阶段是一种高效率的所有制。但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具有更高效率的封建制私有制取代奴隶制私有制是历史的必然。封建制私有制之所以比奴隶制私有制具有更高的效率,是因为封建制私有制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同样,封建制私有制具有的高效率也存在一个随生产力的发展而走向低效率的过程。历史发展的规律决定封建制私有制也必然被另一种具有更高效率的所有制——资本主义私有制所取代。

资本主义私有制之所以比封建制私有制具有更高的效率,是因为资本主义私有制进一步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生产资料私有者来看,他除了拥有生产资料所有权以外,不再拥有劳动者的所有权,他要得到劳动力的使用权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通过等价交换来购买。在流通领域,资本所有者与劳动力所有者的权利是平等的,他们都有决定是否购买或出卖劳动力的自主权。从劳动者来看,他除了不拥有生产资料以外,已经拥有了对自己劳动力的所有权,并且这种所有权是完全意义上所有权,他能在市场上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实现自身的价值。与资本主义私有制这一特征相联系的是雇佣劳动制度,资本和劳动通过雇佣劳动制度而产生彼此的联系。说资本主义私有制具有更高的制度效率,实际上是指雇佣劳动制度的效率。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资本主义私有制同样是一种历史现象,在这一制度条件下发展起来的生产力,最终又是导致这一制度被一种更高形态的所有制——公有制所取代的根本原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得出的这一结论是基于以下的分析。

第一,从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来看,高度社会化是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基本特征,具体表现是发达的社会分工。对于高度社会化的生产力发展,单个资本已不能适应其发展的要求,社会资本的形式才能适应这种生产力的发展。因此,从资本形式变化趋势来看,社会资本取代单个资本,以及股份资本成为企业资本的主要组织形式,都验证了资本形式的这一变化。这一变化表明资本的私人性质正在逐步淡化,资本的社会性质正在不断强化,其中包含的“公有”成分也在不断增加。所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得出的结论是公有制比私有制具有更高效率。

第二,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化来看,公有制实现了人们在生产资料占有关系上的平等,实现了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占有者的统一,从根本上消除了雇佣劳动制度下劳动者与资本所有者之间的对立。因资本所有者占有劳动者的劳动成果而产生的二者之间的经济对立不存在了,由此导致的其他经济矛盾也不存在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在根本上不符合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发展要求,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做出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的分析。

(二)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

阿尔奇安认为,通常对比较优势的阐述是在于“劳动”生产率,而没有涉及到“所有制”生产率。考虑比较优势,不仅要考虑劳动生产率的比较优势,还需要考虑所有制的比较优势。所有制的比较优势体现在什么地方呢?阿尔奇安指出,所有制的比较优势在于控制,这种控制又与所有权的专业化相联系。因为作为一个所有者,其各方面能力是有限的,一个所有者如果将他的所有权集中在他自己能力具有优势的领域,那么,这样的所有权专业化将产生收益。按这样的逻辑推论,私有产权制度能较好地实现所有权的专业化,而“公有制实际上消除了所有者(然而不是公有企业雇员)专业化的可能性”。

所有制方面的比较优势除所有权专业化外,还有一个方面是风险承担。阿尔奇安认为,“现代公司的联合所有制已经把所有权和控制权区分开了。这就意味着:承担风险与管理更加分离。每个所有者确实没有他作为惟一的所有者才具有的那种控制权无疑是正确的。对资源的特定用途的风险承担和管理或决策的专业化现在已经成为可能。实际上,„被动的‟所有者是在„活跃的‟所有者的决策上下赌注。”

阿尔奇安通过风险承担来比较所有制的优势要说明这样一个问题,即决策者与他做的决策所承担的风险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在私有产权条件下,决策者与他对此承担风险之间的关系比较密切,而在公有产权条件下,决策者与他对此承担风险之间的关系不很密切。从风险承担的角度来看,公有制意味着较低的效率。

阿尔奇安指出,“我们可以得出以下推论:较之在私人产权制度下,在公有制下的任何决策或选择的费用较少地由选择者全部承担。换句话说,这种成本——收益激励体制是朝着较低的费用方向变化的。这个结论的逆命题是:对任何所有者来说,从任何成本——节约活动中得到的利益也不是完全有效的。这并不意味着真实成本有所减少。这意味着,在由任何选择者承担的费用与做出某项特定选择的费用之间的相互关系更松散了。类似地,进行这些行动的所有者捕捉利益的能力也降低了。”“与私有财产机构相比,公有安排的费用将变得更高(意味着„较低效率‟)。”

阿尔奇安在做出上述分析的同时,又指出公有制尽管在承担费用方面有它的“缺陷”,但也有它适用的地方,如,在一些不能由私人来承担风险,而应由社会来承担风险的领域。阿尔奇安在这里是要说明,社会活动的情况十分复杂,要根据不同情况对所有制优势做出判断,不能因为公有制有“缺陷”,就认为公有制没有适用性,也不能因为私有制有“缺陷”,就要用公有制取代私有制。因为“一种相对缺陷的存在不能证明向另一种制度转换是正当的,因为另一种制度也存在别的缺陷。”“在某些制度中,或在一切制度中承受的„较小‟缺点是它们中的更大优点的代价。我们认为,在承担费用的意义上,私有制即使是它最纯的形式,也不是完美无缺的。没有哪个完美无缺的标准是有效的。我们所有的叙述在承担费用的程度上都是比较而言的。”“„社会‟减少必须由个人承担的风险,转而由社会普遍地承担(从而减少人们作为个人采取的行动的选择与结果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范围越大,公有产权的范围就越大。”

(三)公有制与私有制效率的比较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关于公有制与私有制效率的基本思想可概括为以下两点:其一,对公有制和私有制哪一种具有更高的效率,并不能简单地做出结论。马克思既有对私有制高效率的分析,也有对私有制低效率的分析,对公有制高效率的分析也是有条件的,每一种所有制都有其高效率或低效率的范围。脱离条件的约束,简单地做出公有制具有高效率或私有制具有高效率的结论都是片面的,都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认为公有制比私有制具有更高效率,或者认为私有制比公有制具有更高效率,都是以一定的条件为前提的。现实的情况是复杂的,所有制只是影响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惟一因素,不能以现实中的某些现象为依据得出单一性结论。其二,在一定的历史阶段,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同,发展状况是交错复杂的,因而选择公有制还是私有制,既有生产力的因素,又有价值目标的因素。特别是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一定历史阶段,公有制和私有制都有其存在依据和理由的条件下,选择公有制还是私有制,是由其价值目标决定的。从社会范围看,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符合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客观规律。

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公有制与私有制效率的基本思想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一般来说,私有制比公有制具有更高的效率,因为私有产权制度能较好地实现所有权的专业化,同时在私有产权的条件下,决策者与他对此承担风险之间的关系比较密切。这两方面的优势决定私有制比公有制更具有优势。

第二,私有制和公有制都不是完美无缺的,都存在“缺陷”,因而它们不能相互替代,在承担费用方面的分析也都是比较而言的。私有制和公有制都具有存在的理由。

第三,在一些领域,公有制也有优势,它可通过由社会来承担风险,从而减少由个人承担的风险,这是用较小的代价来获得更大的优势。这些领域的范围越大,公有产权的适用范围也就越大。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杜,2009:683.[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386.[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874.[4]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10.[5]阿曼·阿尔奇安.产权经济学[A].盛洪.现代制度经济学(上卷)[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二篇:新制度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新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是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制度的经济学。它涵盖了经济学与制度之间的双向关系,既关心制度对经济的影响,也关心制度在经济经验影响下的发展。

2.交易费用:交易费用是获得准确的市场信息所需要付出的费用,以及谈判和经常性契约的费用。

3.有限理性:人的有限理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人们面临的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因此所获得的信息也就不完全。二是人对环境的计算能力和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人不可能无所不知。

4.不完全信息:不完全信息是指市场参与者不拥有某种经济环境状态的全部知识。新凯恩斯学派认为,不完全信息经济比完全信息经济更加具有现实性,市场均衡理论必须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予以修正。

5.产权:产权不是指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是指由物的存在及关于它们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

6.寻租:个人为增加个人财富所作出的对社会净财富发生不利影响的努力。

7.科斯定理:如果交易费用为零,不管初始权利如何配置,自由交易都会达到资源的最优利用状态。在正交易费用的情况下,法律在决定资源如何利用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8.制度创新:所谓制度创新是指社会规范体系的选择、创造、新建和优化的通称,包括制度的调整、完善、改革和更替等。

9.制度变迁:制度变迁是指制度的替代、转换与交易过程,它的实质是一种效率更高的制度对另一种制度的替代过程。

10.路径依赖:它指一个具有正反馈机制的体系,一旦在外部性偶然事件的影响下被系统所采纳,便会沿着一定的路径发展演进,而很难为其他潜在的甚至更优的体系所取代。

11.产权残缺:所有权的残缺可以被理解为是对那些用来确定“完整的”所有制的权利束中的一些私有权的删除。

12.诺思悖论:一方面,国家权力是保护个人权利的最有效的工具,另一方面,国家权力又是个人权利最大和最危险的侵害者,导致无效的产权安排和经济衰落。这就是有名的“诺思悖论”。

二、简答题

1.产权的特征有哪些?

答:(1)产权的完备性与残缺性。

(2)产权的排他性与非排他性。

(3)产权的明晰性与模糊性。

(4)产权的实物性与价值性。

(5)产权的可分割性、可分离性与可转让性。

(6)产权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2.新制度经济学有关人的行为有哪些假设?

答:新制度经济学对人的行为的假定有:

(1)人类行为动机是双重的:一方面人们追求财富最大化;另一方面人们又追求非财富最大化。

(2)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人的有限理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人们面临的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因此所获得的信息也就不完全。二是人对环境的计算能力和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人不可能无所不知。

(3)人的机会主义倾向。指人们对自我利益的考虑和追求具有随机应变、投机取巧、为自己谋取更大利益的行为倾向。

3.简述交易费用存在的原因?

答:(1)人的本性决定交费用的存在。威廉姆斯认为,人的本性直接影响了市场的效率。市场上交易的双方不但要保护自己的利益,还要随时提防对方机会主义的倾向。

(2)人们行为的不确定性决定交易费用的存在。一个人做出决策时,无从了解其他人同时也在做的决策和计划。

(3)与个体间产权交易有关的各种行为导致了交易费用的产生。这些行为包括寻找有关价格的确切信息、谈判、订立和约、监督、索赔等。

4.国家在产权制度形成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1)国家凭借暴力潜能和权威在全社会实现所有权。

(2)有利于降低产权界定和转让中的交易费用。

(3)还取决于权力介入产权安排的方式和程度的差异。

(4)离开了国家,产权制度无法建立,但无效或低效的产权又或多或少与国家有关。

5.简述制度的构成?

答:(1)制度构成一般概括地讲可分为两大类:即硬制度(正式制度)和软制度(非正式制度)。

(2)文森特·奥斯特罗姆将制度分为三个层次:即宪法层次,集体行动层次,操作层次和选择层次。

(3)柯武刚、史漫飞将制度分为从人类经验中演化出来的内在制度和被自上而下地强加和执行的外在制度两类。

(4)诺斯则认为,制度提供的一系列规则由社会认可的非正式约束(制度),国家规定的正式约束(制度)和实施机制所构成。这三个部分就是制度构成的基本要素。

6.科斯定理有何意义?

答:(1)理论意义:科斯定理的理论意义在于,它深刻地揭示了在交易费用大于零的情况下产权制度安排会对资源配置的效率产生影响,这就使制度安排这一在传统经济学中被当作既定前提的因素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对新制度经济学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实践意义:科斯定理的提出为解决市场经济中普遍存在的外部性问题提供了新的措施。科斯定理的提出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也有可资借鉴之处。科斯定理指出,产权的清晰界定有助于降低人们在交往中的交易费用,达到最优经济效率。对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来说,它的意义,一是有利于改革者进一步认识产权明晰化的重要性,使人们不仅仅满足于法律上对产权的规定,而重视在实际经济运行中具体明确产权边界;二是启发人们在探讨更为合理

和更为有效的产权配置时,必须考虑交易费用。

(3)方法论意义:进行经济学研究一定不能脱离实际,要从经济生活的实际问题出发,通过对事实的详细考察,以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

三、材料分析题

答:(1)产权界定:作为一种分析方法的产权理论,产权经济学强调财产权的买卖和分配应该是经济学研究和分析的主要对象,而不是商品买卖。财产权的买卖和商品买卖相比,更有利于揭示经济运行的规律和资源配置。

① 假定个人在现有的阶级结构所确定的约束条件下追求自己的利益,并且使效用最大化;

② 通过考察各种可能的制度安排对收益—报酬的影响,从而可能详细地分析制度安排与经济行为之间的关系;

③ 认识到交易费用大于零在所有权情形中具有的实际重要性。

(2)交易费用:

① 交易是分析的基本单元;

② 造成交易成本差异的关键是交易的频率、不确定性及资产专用性;

③ 各种一般治理模式都是由一系列属性所界定的;

④ 每种一般治理模式都适用不同的契约法;

⑤ 交易与治理结构都以交易成本最小化为目标;

⑥ 制度环境的变化会导致治理成本的变化。

四、论述题

1.为什么利益集团的存在会导致低效率产权的出现?

答:(1)加入不同集团以后,产权的选择不一定是最优的了,对某一集团有利的产权安排不一定有利于其他团体。

(2)产权的安排取决于利益集团对统治者的影响力。在利益集团中失利的往往是那些从属于大集团的个人,这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获得有关可靠信息的高额成本;二是搭便车问题;三是相对较小的人均受损额。越是小的利益集团越是容易达成一致意见,从而可以影响统治者。为什么少数人能愚弄多数人呢?有两种相互联系的原因:产权结构的边际变化能导致人们的收益和成本的不公平分配,而在这些变化中,得益者和受损者之间的信息分布不对称。

(3)利益集团对统治者的影响力决定制度安排:人人皆大欢喜的制度是不存在的。因此,一种制度能否得以实行,就要看一个社会的决定政策的权力掌握在什么人的手中。

(4)既得利益集团阻止有效的产权制度变迁的原因:

① 从舆论上打着国家利益的招牌,进行院外活动,影响政府制定对自己有利的产业政策或保护政策。

② 对新的进入者设置障碍,即斯蒂格勒所说的一种管制需求,强调管制,以行政的手段分配资源等。

③ 在这种有利益集团影响的行业或部门往往形成以行政垄断为支撑的产权结构,其他经济主体很难进行这些行业,产业缺乏竞争,从而导致低效。

2.试比较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

答:(1)两者相互补充:

① 当诱致性制度变迁满足不了社会对制度的需求的时候,由国家实施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就可以弥补制度供给不足。

② 制度作为一种“公共品”也并不是无差异的,即制度是有层次性、差异性及其特殊性的。有些制度供给及其变迁只能由国家来实施;而另外一些制度及其变迁,由于适用范围是特定的,它就只能由相关的团体(或群体)来完成。

(2)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有许多共同点,如两者都是对制度不均衡的反应;两者都得遵循成本——收益比较的基本原则等。

(3)种制度变迁模式差别:

① 制度变迁的主体不同。

② 两类制度变迁的优势不同。

③ 两类制度变迁面临的问题不同。

3.什么是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二者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答:正式制度是人们有意识建立起来的并以正式方式加以确定的各种制度安排,包括政治规则、经济规则和契约,以及由这一系列的规则构成的一种等级结构,从宪法到成文法和不成文法,到特殊的细则,最后到个别契约等,它们共同约束着人们的行为。人们常常将正式制度称为正式规则和硬制度。正式制度具有强制性特征。非正式制度是指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习俗习惯、伦理道德、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及意识形态等对人们行为产生非正式约束的规则。

联系:(1)二者是相互生成的。非正式制度是正式制度产生的前提和基础。(2)二者的作用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任何正式制度安排都是有限的,只有依靠各种不同形式的非正式制度的必要补充,才能形成有效的社会约束体系。

区别:二者之间只有量的差异,而无本质的不同。(1)存在和表现的形式不同。(2)实现机制不同。(3)实施成本不同。正式制度的制定和运行成本较高。(4)形成和演变的时间长短和稳定性不同。正式制度可以在一夜之间发生变化,而非正式制度的改变却是一相当长期的过程。(5)可移植性不同。正式规则是可以从一个国家移植到另一个国家。但非正式制度其可移植性就差得多。(6)认知表达和传导方式不同。非正式制度形成和运行所依据的是心照不宣的默认的知识,而正式制度可以通过语言或以符号形式进行表述、传递和存储。

总之,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作为社会制度体系的两个组成部分,互为条件、相互补充。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同时关注二者的作用,不可偏废。

第三篇:新制度经济学

以产权明晰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特征

———新制度经济学论文

2007161050经济学谢雁娇

一个学期的新制度经济学课,最让我记忆犹新的就是新制度经济学下的产权理论,它让我对当今的企业制度有了一个浅显的认识。我查了有关产权方面的知识,结合所学内容,简单谈谈以产权明晰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特征。

近些年来,我国政府正逐步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战略性改组和改造,改组和改造的目的是尽快让国有企业建立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而产权明晰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首要特征。我想从从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入手,就产权清晰问题对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理论

1、产权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产权理论起因于科斯对外部性问题的重新研究。科斯通过引入产权概论,论证了在交易费用为零的前提下,市场机制仍是有效的在零交易费用前提下,权利的初始界定并不影响资源优化配置的最终结果,这就是科斯第一定理。这一定理揭示出传统经济学论市场机制而不涉及产权制度所产生的逻辑悖论,从而推翻了庇古的外部性理论,说明经济学分析必须引入产权因素。

但“零交易费用”是不现实的,当交易费用大于零时,产权的界

定、产权的交易都必须花费一定的成本,只有当产权界定和交易带来的收益大于所需成本时,产权的调整方能实现;若收益小于成本,即使产权调整能带来更优化的资源配置,但因无利可图,也不可能实现。

2、企业产权理论与委托——代理理论

正如科斯所指出的,由于市场交易费用的存在,产生了企业这种可节约交易费用的组织,但企业的出现又使得原有的产权状况变得更为复杂,企业产权理论正是研究和解决企业制度中因产权复杂化而带来的各种问题。企业产权问题实质上就是一个剩余索取权问题。

为了保证企业的效率,剩余索取权应归监督者(即企业管理者)所有,而在企业内部,管理者既可是一个独立的经济主体,又可为资本所有者或劳动者同时兼任。因此,按剩余索取权归属的主体不同,企业可划分为企业家企业、资本家企业、工人管理企业三种类型。而具体采取何种形式,则取决于各生产要素的市场环境,因为企业作为一种特定的交易组织形式,出于节约交易费用的考虑,会根据具体的资本、劳动及管理的市场交易费用的比较,避免所需交易费用过高要素的直接市场交易。若违背这一原则,企业效率必然低下。

在现代股份公司中,所有者即股东的利益是企业利润的最大化,而经营者由于掌握实际的经营权,可能会谋取私利,这就产生了一个委托——代理问题。若没有有效的制度控制代理成本,则股份公司将无法有效运转。委托——代理理论正是研究如何设计一种机制,使之最大限度减少代理成本,同时又给予经营者以最大激励。首要的措施就是必须使经营者拥有一定的剩余索取权,把经营者的报酬与企业利

润联系起来,或直接让经营者拥有企业部分股票。由于剩余索取权的激励作用是有限的,因此还必须采取一定的市场约束。一是经理市场,当代理成本过高时,股东可通过合法程序重聘经营者;二是股票市场,当股东利益受损,而单个股东又无法影响董事会决策时,他可抛售其股票,从而约束经营者。

二、以“产权明晰”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

国有企业改革的正确方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所应具有的本质规定概括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这四句话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体,其中,产权明晰处于最重要的地位,它是实现后三个方面的前提、基础和必要条件,是有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性环节。

首先,权责明确是以理顺产权关系为基础的。强有力的产权约束必然造成严格的与自觉的从而也是充分的责任。一系列的放权措施使企业经营者有了生产经营和其他方面的权利。但松弛的产权关系的缺陷因为这种放权而失去了行政约束的屏障。所以,权责明确的前提是理顺产权关系,建立对于企业经营者形成强有力约束的产权制度。

其次,产权关系不顺,无法理顺政企关系。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建立在非资产基础上的关系即政府作为社会经济管理者对企业实行的管理;二是建立在资产基础上的关系即政府作为企业资产的拥有者而对企业实行的管理。处理前一种关系较为容易,而后一种政企关系的处理则较为困难,原因在于政府的后一种管理具有刚性:既然国有企业的资产属于国家,那么作为投资者的国家就必

然要对其实施管理。无论是国家必须保持的对一定的领域、一些企业的控制,还是政资分开,都是理顺产权关系的基本内容。

第三,科学管理要求必须理顺产权关系。在产权关系明晰的公司制下,董事会是所有者的代表,出于维护和增进自身利益的需要,将管理者的经营能力作为主要标准择优录用,并在实践中加以考评。通过这种强有力的产权约束机制,使管理岗位上永远立着优秀的管理者。因此,优秀的管理者和良好的企业管理可以说是建立在产权明晰基础上的一种派生效果。事实上,良好的产权关系本身寓含着遴选优秀管理者的机制。

由此可见,产权明晰是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基础。以上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对现代企业制度基本特征的分析,充分说明:产权明晰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

三、我国国有企业的产权不明晰

1、所谓产权清晰便应当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在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情况下,在狭义所有权层次上进行产权界定,根据谁投资谁所有的原则弄清所有权归谁;二是狭义所有权与其他产权拥有主体的产权界定,笼统地讲,也就是划分出资人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如果以上几方面的产权都界定清楚了,就可以说国有企业的产权清晰基本完成了。产权清晰在明确投资者所有权和法人财产权之后,也许对国有企业产权明晰更重要更复杂的一个方面,就是明确企业与政府的权利边界,国有企业的产权不清归根结底就是这个边界不清。

国有企业产权明晰就是要在三个层次上明确责权利的关系。第一

是国家与公民和法人企业的关系,第二个层次是投资者之间及其与企业的产权关系;第三个层次就是员工与企业的关系。

2、引入多元投资主体是否就明晰了产权

产权明晰中有一个误解,就是引入多元投资主体后,产权就明晰了。引入多元投资主体,在提到的第三个层次上明晰投资者与人力资本投资者之间的产权无疑提供了动力,但这增加了产权明晰的复杂性。因为在第二个层次上的各个投资者的产权也需要明晰,这在市场经济里是通过投资时的谈判与资产评估以及今后增资或减资的博弈完成的,政府作为投资主体的虚位或对其产权代表的激励和约束不力将影响其在博弈中的成绩或产生资产流失。

无疑通过资产评估可以明确企业的资产占用数量,强化经营者的责任意识,有利于明晰第二个层次上的产权关系。而通过引进私人资本或外资,不仅可以解决国有企业的资金困难,还因为私人资本的存在,有利于明晰所有三个层次的产权关系,但这同样要付出成本。

现有的保人不保体制的改革思路,就是一种理性的选择。但是旧体制不会自行消失,产权明晰也就不可能很快完成。

3、产权明晰是动态的博弈过程

产权明晰是一个过程,而且是一个动态的市场化过程,动态博弈的过程。

从历史上看财产权也是一个逐步明晰、逐步具体化的过程。从原始社会发展到现代,产权观念从单一的所有权观念分解为具体的所有、使用、收益和让渡等权利概念。可见产权权利意识是在历史的长

河中逐步形成并具体化的动态过程。

从短时间看,产权清晰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企业的状况在变,资产结构的不同及债权结构的不同,产权也有不同的权属内容。一般在企业正常经营里有满意的回报时,企业经营者有充分的自主权;而在回报不满意时,投资者的介入经营常常发生,职业经理的权力受到限制;当经营出现问题,影响职工利益或债权人利益时,他们也有参与管理甚至接管企业经营者的权力。总之,产权明晰是一个持久的动态过程,市场化的改革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

结束语:新制度经济学作为当今经济学的热门学科,其发展潜力巨大,实用性强,可以达成个人,企业,社会利益最大化,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第四篇:新制度经济学

制度正式规则、非正式规则、执行机制人的行为新制度经济学假设前提

三大命题环境

财产权利、机会成本、可降

内涵与外延科斯威廉姆森

契约人特定交易交易费用理论决定因素(威廉姆森)

应用纵向联合、技

术转让、跨国

公司

私有产权与共有产权公共物品与外

部性

产权理论(人与人)产权功能

产权的排他成本与内部管理

成本度量成本、不完全合同与公共领域

本质

科斯定理

边界新制度经济学科斯

企业理论企业的本质与边界

公司治理(保护所有者权益、委托代理)制度功能威廉布森本质边界源泉:相对价格的变化、偏

好的变化制度创新≠技术创新

时滞、路径依赖制度与制度变迁制度变迁

第五篇:新制度经济学

长春工业大学2012级金融学研究生

学科专题研讨课发言提纲

姓名:

演讲主题:新制度经济学与中国经济的发展

演讲时间:5分钟左右

发言大纲

◆ 问题: 试分析新制度经济学的现实意义

思路:通过对新制度经济学内容的分析谈重视国家对于制度

发展的推动作用

新制度经济学与中国经济的发展

金融学

新制度经济学作为现代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向的其中之一,对于主流经济学无法解释的问题和新古典经济学无法解释的实际问题,新制度经济学都可以很好的解释这些实际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新古典经济学在货币主义和供应学派等学派的挑战下不断地进行修正。随后,新制度经济学把制度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运用正统的经济理论来对制度的构成和变迁进行了深入的透彻分析。因此,在经济学领域,新制度经济学领衔了一场经济学的革命,并且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成果。新制度经济学把制度作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并且认为制度决定了经济的发展。

1、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1)交易费用普通化

最早先的交易费用是将交易的风险因素、交易垄断、政府的控制和交易信息的这些因素整合起来涵盖到交易费用的概念里,随后,交易费用这个概念被广泛应用到保护产权的费用、界定交易价格的费用、讨价还价建立交易合同的费用、进行交易的费用和维护交易秩序的费用等。新制度经济将交易中的交易费用等考虑 到经济分析中来,将现实的人和企业纳入经济分析考虑的范围中。

2)国家控制产权

国家是一个对行使暴力形式有着比较大的利益的组织。国家控制着所有交易的所有权,并且可以通过暴力的形式来实现对任何资源的绝对控制和规定。国家的各个商定决定着社会的福利最优化和统治集团的利益最大化,一些产权有可能面临经济不能持续增长的危险。而且国家的干预很有可能使产权低效率。这就是所谓的诺斯悖论,即没有国家就不会有产权,但是有了国家的控制管制,产权的效率就会降低。

3)制度的设立

制度是一个交易进行和成功的前提,是经过不断的沉淀形成的。制度之所以产生是为了降低在交易中花销费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对于制度是这样理解的,制度规定了人可以选择的范围,给人的经济活动提供了具有经济价值的激励政策和限制活动。随着经济活动和相关理论的发展,这些经济活动的相关制度逐渐健全起来了。

4)制度变迁

为了达到更高的制度效率,制度就会相应的随着资源、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进行相应的改变,进行动态的寻找最合适的制度配置。制度的变迁随着意识形态和社会知识结构进行相应的许多因素的制约,在进行制度改革时还是最先考虑的是新制度经济的增长效率和增长幅度。初始的经济制度对资源、技术进行了限定,使 制度的变迁产生了方向性和路径性的依赖,国家对制度的变迁具有暴力的控制,在制度变迁中发挥着特别的作用。制度对于个人和集体的利益性质不同,这就产生了制度供给的短缺,加上值得认知和建立完善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时间耗费的比较多,因此,制度的实际供给总是比获利的可能性要滞后一些.2、新制度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2.1政府对经济制度的控制作用

经济制度的建立与执行与政府密不可分,将制度分为内在制度和外在制度。通常内在制度由于随着社会的发展自然的形成,并且在人们的生活中非正式的存在执行。外在制度是在政治权利机构的要求下创立的规则,建立制度的目的就在于使经济活动按一定秩序有序的进行。秩序的存在,使人们按照约定的内容和条 款合理的预见未来的一种经济行为模式。没有经济制度,经济交易的执行和交易的合法公平性就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劳动分工也就没法实现,每个人都会沉溺于机会主义而不能使经济正常的运行。对于新制度经济,建立了很好的制度和约束,这样就使交易的进行和实施有了可靠的保证,继而广泛公平的社会分工就会更容 易实现,经济就会持续繁荣的发展。经济制度以政府为后盾强加于社会实施,一般的经济制度都采用的是外在制度,这种外在的经济制度可以被公众广泛的接受和认识。经济制度的约束作用在政府的强化作用下付诸实施,政府的外在组织和外在控制作用就防止了经济活动中不合理行为的出现。政府对经济制度的控制作 用对经济制度和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保证了经济活动的公正性和秩序性。

2.2根据需求进行制度的变迁

新经济制度的推进,使我们更加明白国家对经济制度的改革要根据国家实际的经济制度变迁的需求情况进行。对于制度变迁的需求来讲,国家可以采用改变产品市场价格来推进制度的变迁。另外,国家可以强有力的将优秀的人才和有限的物资集中起来,引进新技术,并且进行创新,来推动制度的变迁。此外,市场的迅速发展要求国内市场要达到一定程度的统一,整体上扩大市场规模,进行制度的变迁,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首先,就需要对国家的宪法和现存的制度进行相应的改善,使经济制度更有效率。其次,要设立良好的社会科学研究环境,增加经济制度体系的知识水平,同时也对经济制度的供给能力予以提高。经济市场的不断发展推动了制度的变迁,要求国家按照对制度的需求来进行对经济制度的变迁.2.3发挥政府对制度发展的积极作用

在新经济制度在我国的发展中,政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有政府对经济制度的作用,我国新经济制度的变迁和实施具有强制性变迁的性质。经济制度的变迁是由经济发展决定的,经济制度的实施是需要成本的,当制度的收益高于制度变迁的成本时,这个经济制度的才会被广泛接受和实施。由于政府的强制作用或者影响,国内经济制度的变迁和实施具有快速实施的特点,如果这一经济制度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那么就会在快速实施的过程中获得巨大的收益,经济收益的效率明显的高于国外的经济制度变迁的速度。但是在政府的决策者中仍然存在对比较过时的制度从中得利的人士,他们不会轻易的对新经济制度的实施投以赞同票,这就需要政府在进行制度变迁的过程中,要将大众的利益放在首位,选择正确的合理的经济制度,选择合理的方式推广实施,建立规范的产权和经济政策,完善国家的宪法和法律,积极的发挥政府对经济制度的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2.4重视国家对于制度发展的推动作用

国家在新经济制度的发展创新中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从我国的经济制度的变迁和改革的历程中来看,经济制度的改革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在整个社会中的威望是很大的,影响力也是非常大,在制度发展的整个过程中,政府在经济活动中进行自上而下的制度创新和推广。我国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多 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不同的所有制就代表着不同的利益主体,这就会在各个企业之间产生一些避免不了的利益矛盾。在经济活动出现混乱、不能正常运行、经济制度出现不完善的情况下,就需要国家来对这些企业之问的矛盾和制度的缺欠进行必要的疏通和完善。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迅速,相应的经济制度就需要进 行相应的完善甚至变迁。政府在经济制度的变迁中充当着主导的作用,对乡镇企业的制度变迁通过意识形态和政策来影响企业制度的变迁和安排。对不同地区的经济制度的变迁和不同性质企业的发展,政府发挥着它应起的作用。国家对制度变迁的推动作用在于引领着企业的经济制度的创新和制度变迁的方向,组织着经 济制度的变迁.3、小结

新制度经济学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制度变迁的热潮,给世界各国的经济带来了又一个春天,中国也需要根据自身的需要来实施新制度经济体制,交易费用普通化、国家控制产权以及进行制度的变迁,其中最主要的是政府和国家对制度的推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正确的合理的选择新制度经济在中国推广的方式,是政府和国家在制度变迁中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

下载~$思主义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的所有制理论比较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思主义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的所有制理论比较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制度经济学三个核心理论

    新制度经济学三个核心理论 新制度经济学,就是用主流经济学的方法分析制度的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研究对象是是制度与经济的关系。其中,新制度经济学三个核心理论包括:产权理论,......

    新制度经济学与航空航天大全

    新制度经济学与航空航天 新制度经济学从交易费用、产权制度、企业的契约性质和制度变迁等方面,开辟了经济学研究的新视角。作为北航的学生,学习这门课程,我希望把所学到的新制......

    新制度经济学参考书目

    1 阿兰*艾伯斯坦 哈耶克传——市场经济和法治社会的坚定捍卫者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450 2 阿兰*格鲁奇 比较经济制度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361 3 阿兰*斯密德 制度与行为经济......

    新制度经济学复习题

    新制度经济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新制度经济学 2. 完全理性 3. 交易费用 4. 市场型交易费用 5. 产权 6. 私有产权 7. 共有产权 8. 完全契约 9. 不完全契约 10. 不完全契......

    什么是新制度经济学

    什么是新制度经济学 一、 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什么是制度 《现代汉语辞典》把“制度”区分为两重涵义:第一,它是指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和行动准则;第二,制度是在一定历......

    新制度经济学论文

    论制度的实施机制对制度效率的影响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中国农村生产力的影响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生产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步,其根本原因是什么呢?经济学家估计......

    新制度经济学笔记

    新制度经济学笔记 《新制度经济学》(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张卫东,华科大教授。 一、文章的主要内容:认为交易费用是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生......

    西方新制度经济学

    名词解释: 交易费用:交易费用,就是在法律意义上和有形的意义上的转移发生时所产生的各种金钱的和非金钱的代价。 产权清晰:所谓产权清晰,指的是不同产权主体之间产权权属关系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