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社会人才队伍建设 促进社区和谐

时间:2019-05-14 22:22: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强社会人才队伍建设 促进社区和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强社会人才队伍建设 促进社区和谐》。

第一篇:加强社会人才队伍建设 促进社区和谐

共建共享 人尽其才 促进和谐

——花园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安源区凤凰街花园社区地处市中心,辖区面积约1.8平方公里,总人口2403户、8522人,有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19个,有各类社会人才120余人,有各类社区志愿者队伍11支560人。近年来,花园社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按照“以人为本,共建共享”的原则,加大社会工作人才开发和管理力度,积极引导社会工作人才走进社区、服务社区,充分发挥他们在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中的重要作用,有力地促进了社区建设的和谐发展。花园社区先后获得“全国文明社区示范点”、“全国群众文化先进社区”、全国“亿万妇女健身活动优秀站点”、省“十大文明社区”等殊荣。社区优秀社会工作人才李爱红还被评为全国“优秀社区工作者”、省“先进工作者”、全市“十佳社区党组织书记”等称号。

一、抓好“三个重点”,以规范促落实,不断推进社会工作人才有序开展。

我们坚持从本社区的实际出发,抓好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建立信息库三个重点,扎实开展,深入推进,使社会工作人才工作得到有序开展。

1、加强组织领导,构建工作新格局。社区把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摆上了社区重要工作日程,成立社区人才工作站,制订人才发展规划;同时,以社区党建联建工作网络为平台,构建由社区党支部、社会团体共同参与的人才工作网络,形成广揽群才、才尽其用的人才工作新格局。

2、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思想新认识。为提高人们对社会工作人才的理解和认识,社区干部逐门上户发放《致全体居民的一封公开信》,并充分发挥宣传栏、黑板报等宣传阵地作用,对社会工作人才进社区进行了大张旗鼓的宣传,提高了人们对人才的新认识,营造了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良好环境。

3、分类建档造册,建立人才信息库。把辖区范围内涉及行政事业单位、企业和社区各方面人才信息汇集起来,做到“五清”,即:基本情况清、工作性质清、爱好特长清、服务方向清、联系方式清,并分为社区建设、民事调解、就业服务、医疗卫生、社会安全、司法维权、青少年服务等10余个类别,输入电脑,建立社会人才信息库。目前,已有120余名社会人才进入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

二、做到“三个整合”,以共享促开发,不断壮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根据目前社区社会工作人才数量少、水平低的现状,要壮大和发展社会人才队伍,既要抓好数量,又要抓好质量,才能提高队伍的整体实力。近年来,我们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从三个方面整合社会工作人才资源:一是整合驻会单位专业人员。多渠道整合辖区单位人才优势,与驻会单位建立了社会人才“双向”管理机制,使辖区单位的社会人才资源在社区得到更好的整合和利用;二是整合个私企业经济发展人员。对社区范围内的私经营业主、企业中的专业技术人员,整合到社区工作人员队伍中来,促进社区经济发展;三是整合社区居民特长人员。主要是社区大中专生、退伍军人及具有专业特长及对社会工作有热情的人员进行分类整合,发挥其特长优势,为社区服务。

三、健全“三项机制”,以服务促管理,全面营造社会工作人才发展环境。

花园社区按照“一切为了社会人才,主动服务社会人才”的工作理念,成立了花园社区社会人才服务站,为他们提供就业、培训等多方面的服务,满足社会工作人员的现实需要和未来需求,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切实营造了关爱社会工作人才的大环境

1、健全培养机制。针对当前社会人才文化素质普遍偏低,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员大多没有受过正规的社会工作知识和技能训练的实际,社区加大了对社会人才的培育力度。积极与市区民政、劳动保障、司法等相关职能部门合作,在具体的培养工作中社区注重集中培训与个人自学、课堂教育与实践教学、讲授式教学与互动式教学、专家教授授课与业务部门领导授课相结合,开设各类培训130多次,培训人员2000余人次,使社会工作者的岗位知识和服务的专业化程度得到极大提高。

2、健全就业机制。通过发展社区服务业,努力开发新的就业岗位成立就业服务中心,举办就业培训班,为社会工作人才提供“创岗”、“找岗”、“建岗”、“立岗”、“转岗”服务。,今年来共为社会工作人才提供就业800余人次,共为56名创业人员发放小额贷款120万元,努力让群众享受到更多发展带来的实惠。

3、健全保障机制。近年来,社区在街道党委的大力支持下,通过统一拨付、自筹资金等方式,在专职社会工作者中落实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保障,在社区设立了社会工作人才服务窗口,为他们提供优先服务;逐步建立了合理的社会工作者薪酬制度,使社区专职工作的工资收入、福利待遇和工作条件与所承担的任务逐渐统一,最大限度的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提高了他们的工作热情。

四、搭建“三个平台”,以使用促盘活,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人才服务作用。

社区把分布在各行各业、各单位的社工、义工联合起来,形成以“专业指导社工、社工引领义工、协同服务群众,群众共同参与”的和谐互动模式,使社会工作人才与人民群众拉近了距离,增进了感情,促进了社区工作的和谐开展。

1、搭建维稳平台,发挥其“减震器”作用。为适应居民需求,社区工作人员不断创设服务群众平台,引导社区志愿者和居民群众加入到社区服务中来。一是开辟“相约星期五恳谈室”,社区干部和法律、社保、计生等专业人员,与来访、约访群众恳谈,广泛听取、解答和处理社区群众反映的问题,恳谈室已成为一条了解民情、沟通民意的重要渠道。二是设立“爱心汇所”,由社区志愿者负责收集社会各界的捐款捐物,面向弱势群体发放,目前已累计募集衣物5000余件,资金10000余元,受益群众300余人,荣获全市“十佳新人新事”。三是成立“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社区教师或科技工作者担任工作室的讲解员,每周六为社区青少年传授科普知识,从小培养青少年学科学、爱科学的良好习惯,去年工作室获得全省科普工作先进单位。

2、搭建服务平台,发挥其“助推器”作用。我们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社区工作的难点和社会工作人员发挥作用的关键点,按需设岗,因事设岗,共设置了文明新风岗、民意收集岗、参政议政岗、经济服务岗等四类十大岗位。使社会工作人员“有岗有为、有为有位”。社区志原者欧阳福莲在环境卫生岗上义务为社区修剪树枝,维护草坪,监督管理清扫保洁工作;医疗服务人才朱可在社区免费开展精神病康复工作。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李爱红把社区当成家,大力实施让居民安心、舒心、省心的“三心工程”,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民政部授予“全国优秀社区工作者”称号,被江西省委省政府评为“先进工作者”„„,在一大批社会优秀人才的带动下,社区志愿者由两年前的100余人,发展壮大的现在的500余人。

3、搭建创业平台,发挥其“加油站”作用。在以个私企业主和经营业主为主的社会人才中开展“双带”活动,充分发挥经济型社会人才在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方面的作用。组建了“企业主+下岗失业人员”联合体,社区共有16名企业主参与联合体,帮带了23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带动12名群众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

2008年4月18日

“专业指导社工、社工引领义工、协同服务群众,群众共同参与”的和谐互动模式,要认真落实事业留人、感情留人、适当的待遇留人的要求,发挥其“安全阀”、“稳定器”的作用。

三是注重挖掘典型并宣传推广。近年来市总工会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最佳班组”、“十佳班组”、“最佳职工”、“感动职工的人”等加强职业道德的活动,弘扬职业精神。市总工会在工作中发现了抚顺石油三厂脱蜡分子筛车间班长王海27年如一日爱岗敬业的感人事迹,总结提炼出“王海班组”这一企业最基层的生产典型,并逐步推广到全国,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对3360名各类农村实用人才统一建档,统一管理,在资金信贷、技术推广、信息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并在入党、评先树优、评定技术职称时优先考虑。今年以来,新发展农村实用人才党员17名,评选民营企业家22名。

第二篇:打造文明社区 促进社会和谐

打造文明社区 促进社会和谐

——上站街道小阳泉南社区党支部书记 杨艳荣

阳泉城区紧紧围绕省委“三个发展”和市委“统筹城乡、率先转型、全面崛起、富民强市”的发展战略,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2006年6月城区第八次党代会上提出了“三城十区”建设的发展方略,即围绕城区快速健康发展,不断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将全区打造成为经济文化区、文化经济区、教育先导区、人才聚集区、税收诚信区、市民文明区、管理规范区、消费洼地区、平安和谐区和窗口形象区,为早日建成开放文明城、诚信服务城、繁荣和谐城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创建“市民文明区”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而“市民文明区”的建设,离不开广大社区的共同构筑,可以说,创建每一个文明社区,是建设“市民文明区”的基础。“市民文明区”的科学发展思想在我社区得到了深刻的体现,各社区要始终致力于打造文明社区,促进社会和谐。

社区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提高居民素质、社区文明程度和群众生活质量为目标,以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为原则,扎实推进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力推进社区各项事业的发展,为城区创建“市民文明区”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加强组织领导,着力创建机制,保证党员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模范带头作用

社区应根据“平常抓教育、重点抓管理、关键抓实效”的要求,从着眼于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入手,不断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着力建章立制,强化党员管理。一是坚持对社区各类党员进行科学有效管理,如在社区党员中开展“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的“四百”和“设岗定责”活动;在社区在职党员中,开展以带头宣传党的政策,带头参与社区服务、带头维护社会治安、带头创建文明楼院、带头争做文明市民为主要内容的“五带头”活动;在无职党员中,开展以看一份党报、听一堂党课、做一件好事、参加一次义务活动、写一份思想汇报为主要内容的“五个一”活动;在离退休党员中,开展以党的理论学一学、国家大事讲一讲、公益事业干一干、社会环境抓一抓、下岗职工帮一帮、困难群众扶一扶、合理建议提一提、文体活动搞一搞、邻里纠纷劝一劝、歪风邪气管一管为内容的“十个一”活动,有效促进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二是建立党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机制。党支部定期组织党员对自己的思想觉悟和行为表现进行自我审查,让党员在自审中看到自己的成绩,发现自己的不足,每年坚持开展党员民主评议活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保持党员先进性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知民情解民意,提高服务水平,增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渗透力

社区要以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为契机和抓手,结合社区实际,从“育”、“安”、“居”、“乐”、“业”五个方面入手,全面开展社区服务,赢得居民的欢迎和信任,增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渗透力。

育为首,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社区应始终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每年定期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外活动,如“八一”走进军营、绘画比赛、元宵节文艺展演、革命文化传统教育、“科普法律进社区”等。根据学生的特点在社区开展“争当合格小公民”活动,培育孩子们爱祖国、爱家庭、爱学习的意识。

安为重,创造安定的治安环境。社区要紧紧围绕实现居民群众愿望、满足居民群众需要、维护居民群众利益开展服务。一是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居民的法律意识。社区可与街道司法所、辖区派出所、社区志愿者联合开展“法律进社区”宣传教育活动,制作宣传栏,解答群众法律咨询,举行法律知识讲座。二是积极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强化综治工作。通过开展争创“平安社区”活动,推动辖区单位及居民保稳定平安,安全在社区活动。成立社区“两劳”释放人员综治帮教小组。对重点人群管理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形成单位、派出所、社区、家庭“四位一体”的帮教网络。三是加大辖区矛盾排查和矛盾纠纷调解的力度,确保“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

居为先,为社区居民提供整洁优美的居住环境。社区要将“绿色社区”创建工作作为传播绿色文明,提高社区居民环境意识和参与能力的重要载体,成立环境卫生自治委员会,组织小区清扫保洁队伍、绿地养护队伍、青少年环保小卫士志愿者队伍,并每月组织党员、居民定时清理小区的卫生、乱帖乱画等。社区要设有固定的环保警示牌、环保宣传橱窗、居民文明公约。

乐为主,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丰富居民文化生活。面对居民追求更高层次文化的需求,社区应组建几支文体队伍,常年坚持排练,活跃于各级各类文化展演活动中,并带动社区居民广泛参与到全民健身活动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来。

业为实,为居民提供多层次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社区要本着居民有所需,社区有所为的原则,通过社区荐岗、单位稳岗、社会寻岗的方式,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

三、爱心帮扶,扶弱帮困,增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向心力

针对弱势群体的需求,社区可以实施以关心走访到位、帮助扶助到位、培训教育到位、安置就业到位、跟踪服务到位为内容的“五到位”服务,以入户走访、日间照料、病中扶持、节日共度为内容的“上门式”慰老服务。我针对社区空巢家庭、独居老人多,服务场所少的问题,我们拓宽思路,借助驻地单位资源,成立了社区阳光服务中心,开办了方便餐桌,使社区居民们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满意的社区服务。由于方便餐桌品种多、花样全、味道好,价格实惠,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这一做法值得其他社区借鉴。同时,社区要做好残疾人的社区康复工作,为残疾人建立康复计划,有针对性地指导康复训练。发放《残疾人素质教育手册》,组织学习讨论,鼓励他们增强生活信心,提高个人素质,主动融入社会。

文明社区的建设不仅是“市民文明区”建设的需求,同时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相信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配合下,“三城十区”建设的发展方略一定会实现。

“三城十区”在社区工作中的具体实践浅议

阳泉市城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将阳泉城区长远发展与当前政治、经济、民生等方面工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对以往发展经验的全面继承和对现有发展方式的重大突破,构建起“三城十区”的发展模式。“三城”即“开放文明城、诚信服务城、繁荣和谐城”,“十区”即“经济文化区、文化经济区、教育先导区、人才聚集区、税收诚信区、市民文明区、管理规范区、消费洼地区、平安和谐区、窗口形象区”。它异常鲜明地体现出两个特点,是城区均衡协调发展、着重解析各项工作内在逻辑关系的必然结果,为我省县区发展之路提供有益的经验。认真学习了“三城十区”的理论之后,结合自己社区工作的实际,引发了我对此的深深思索。

“市民文明区”的建设,离不开广大社区的共同构筑,可以说,创建每一个文明社区,是建设“市民文明区”的基础。

创建文明社区不仅是建设“三城十区”、“市民文明区”的需求,同时它也是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创造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是把精神文明建设落实到基层的有效载体。适应城市发展新形势,深入开展创建文明社区工作,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是加强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的迫切需要,是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迫切需要,是密切党

同群众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迫切需要。

文明社区是以行政区划的街道(镇)为载体,以辖区内所有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居民群众的共同参与为主体,以提高成员素质为目标,环境整洁、生活安定、服务完善、风气优良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创建文明社区在城市文明的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

城市文明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发展“链”,要经历从文明小区、文明社区、文明城区、文明城市的发展阶段。“社区是城市的细胞,社区建设和管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基础工作。”细胞活了,整个城市肌体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基础扎实了,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任务才能得到真正落实。所以创建文明社区是城市文明建设深入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一项面向21世纪构筑城市文明的基础性工程,要深刻认识创建文明社区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反映了城市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在社区这一层面上的具体要求。从本质上说,创建文明社区包含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双重内容。具体分析,它包括了四个方面:一是社区意志、社区精神和时代发展要求的高度一致;二是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然生态和谐发展的内在统一;三是城市高效管理、多功能服务和社会团体、市民自觉参与的有机结合;四是精神文化生活和物质生活质量的同 步提高。

服务人民,造福人民,是创建文明社区的基本立足点,也是保持创建活动生命力的关键。要以群众的需要为第一信号,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带着深厚的感情,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紧紧抓住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急、难、愁”问题,每年办几件作用大、影响大的实事,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使社区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分步推进,务求实效。注意区别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中心城市与其他城市、新城区与老城区的不同情况,适应城市发展水平,适应社区建设要求,适应群众承受能力。创建活动要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多征求群众意见,多同群众商量,多吸引群众参与。坚决防止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坚持以提高居民素质和社区文明程度为主要目标。努力建设环境优美、秩序优良、服务优质、管理优化的现代城市社区,形成崇尚先进、团结互助、扶正祛邪、积极向上的社区道德风尚,促进城市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要像江总书记要求的那样:提高为群众服务水平和城市管理水平,提高居民素质和文明程度,加强综合治理,保证安居乐业,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文明社区的主要内容可以细化为下述八个方面:

(1)社区意识。社区意识是指社区成员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是文明社区建设的共同思想基础和精神纽带。培育和形成社区意识是创建文明社区的重要目标,也是建成文明社区必不可少的思想条件。在整个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的过程中,始终要以社区意识的培育和巩固为主要任务,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区域和个性特色的社区精神,维系和凝聚全体社区成员。

(2)社区共建。文明社区的建设要靠社区内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共同参与,通过建立携手共建文明社区的工作机制和网络,形成条与块、点与面齐心协力开展创建工作的合力。同时,充分运用社区内各单位和团体的现存资源,在体现互助、互利、互惠原则的基础上,实现资源共享、相互联动的目的,使共建各方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3)社区教育。依靠社会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对社区成员施以各种形式的教育,提高社区成员的文明素质,是文明社区创建工作的重要任务。要按照“地区为主、政府协调、社会参与、双向服务、共建文明、同育新人”的要求,充分考虑社区教育的特殊性,从社区的实际情况和社区成员的具体需求出发,运用多种手段抓好社区成员的教育,努力提高社区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技术素养。

(4)社区文化。社区文化在广义上是指社区成员在长期实 践中形成的物质文化、观念文化、制度文化的总和;在狭义上是指社区内文化现象的总和,包含了群众性文化活动在内的各种社区文化活动。完善社区文化设施,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社区文化活动,包括组织各种类型的家庭文化活动、广场文化活动以及全民健身活动,是教育引导群众参与文明社区建设,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方式。

(5)社区服务。社区服务是创建文明社区的重要内容,指的是依托社区各方力量和社区成员开展的、具有社会公益性质的、能满足社区成员各种需求的生活服务事业。要以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为宗旨,体现公益性、群众性、互助性的特点,完善各种便民、利民设施,努力解决社区居民最基本、最迫切、最希望解决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方面的问题。

(6)社区环境。社区环境包括卫生环境、绿化环境、生态环境等。社区环境关系到社区成员的生活质量,是文明社区创建中的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的工作,也是文明社区建设的形象工程。要通过加强执法管理的力度和提高居民群众自我管理的意识,进一步强化社区道路、公共区域、花坛绿地等公共场所的管理,净化、美化、绿化社区环境,改善社区生态环境。

(7)社区安全。生活环境的安定安全、平稳有序是文明社区的基本指标,也是社区成员的迫切需要。加强社区的安定安全 要靠全社区的力量,尤其是社区群众的积极参与。要通过加强群防群治,着重做好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改造等项工作,努力提高社区治安和治理工作的水平,给群众一个安全、放心的生活环境。

(8)社区风尚。社区风尚指的是一个社区应该拥有的良好人际关系和社会风气,是体现文明社区创建成效的标志性成果。良好社区风尚是以社区成员的人文素养为基础的。要继续开展五好家庭、文明楼组、文明小区等创建活动,加强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弘扬正气,树立社区新风。

创建文明社区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任务重、难度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创新思路、精心设计、认真实施,在实践中形成开展文明社区建设的特色之路,要精心设计活动载体,努力提高创建实效:

一要注重多样性。文明社区内涵的丰富性,决定了活动载体的多样性。如“志愿者服务活动”、“家庭读书活动”、“广场文化”、“社区民俗文化节”、“绿化工程”、“围墙工程”、“灯光工程”、“服务网络工程”、“车棚工程”、“上门就诊”、“电话救助”,等等。

二要讲究特殊性。载体的设计要充分考虑本社区的实际情 况,发挥优势、规避劣势,形成自己的创建特色。走出符合社区实际的创建路子,应该成为各级社区建设者的努力目标。

三要追求实效性。设计载体要搭准社区群众的思想脉搏,把握文明社区创建中的重点、热点和难点,努力提高创建活动的针对性、新颖性,触及社区干部和广大群众的兴奋点、想象力,激发他们投身创建活动的积极性;防止轻内容、重形式的形式主义倾向。真正让社区群众享受实惠,获取好处。

四是科学性。精心设计创建活动的载体要遵循科学性原则,运用科学的方法,从提出构想、设计方案、制定措施,到实际操作、成效评判的整个过程。使内容明确、特色鲜明、新颖实在;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评判要有科学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考察。

文明社区的建设不仅是“三城十区”、“市民文明区”建设的需求,同时它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相信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配合下,“三城十区”的建设必然会取得良好的成果,人民群众的生活也必然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史姬红 油娄沟社区

三城十区”之我见

——观象台社区党总支书记 刘景梅

二○○六年六月,阳泉市城区第八次党代会围绕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城区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三城十区”的发展战略,即通过5年的时间,把城区打造成为经济文化区、文化经济区、教育先导区、人才聚集区、税收诚信区、市民文明区、管理规范区、消费洼地区、平安和谐区和窗口形象区,建成开放文明城、诚信服务城、繁荣和谐城。

这些年通过认真深入的学习,我看到了建设“三城十区”的深厚的理论基础、发展的不竭动力和广阔前景。这些年来“三城十区”的实践也使我深刻感触到,这一发展战略非常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要求,同时也符合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三城十区”建设实施的这几年,其工作成绩主要总结如下:

一是出发点是人民,落脚点也是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通过舆论宣传等途径,营造浓厚的氛围,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与创造力,让城区20万人民不仅能够主动地参与建设,而且成为最终的受益者。

二是政府职能部门改变了过去一成不变的思想,干部的思想都得到了大解放,与此同时我也感受到,十个“区”建设中的创新意识正在为城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力量。

三是城区政府各部门在制度建设和制度本身的修订与完善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对于我们社区来讲,最基层的规章制度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有力地促进了社区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和不断推进。与此同时,我们亲历了不断肯定否定的过程,继而让社区工作不断超越、与时俱进、日臻完美。

四是负重拼搏,服从大局,孜孜以求,百折不挠。虽然“三城十区”建设任务繁重、步履艰辛,但是我们在各种困难面前表现出极大的能动性和坚定性。各级领导干部也在不断努力工作,不断巩固和发展各个阶段性成果,同时干部的素质也得到了很大提高。在城区四套班子领导下,在全区人民的努力下,我们共同营造出一个全区上下谋事、干事、成事、成大事的良好氛围。

与此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存在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解决好。一是为人民服务宗旨观还不够深刻,不能因为自然资源稀缺或者经济基础薄弱等客观因素就不作为。我们必须勇于面对,敢于接受,更要认真科学分析查找原因,对症下药,努力寻求解决方法。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历来是我们党做好每一项工作首当其冲要解决的问题,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成了决定我们党事业成败的关键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克服畏难情绪,把思想问题解决好,发挥更大的主动性与能动性。

二是创新意识和实践意识有待加强。部分干部无法抛弃陈腐观念,拘泥于传统的工作思维,传统的工作方法,传统的看问题的角度,对事物本身的内在联系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前景预测和把握上缺乏必要的本领。为此我们更应该要加强学习,包括对“三城十区”内涵和本身意义的学习,市场经济理论的学习,在学习中不断琢磨思考研究,进而实践实干。

三是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宣传单、黑板报等各种媒体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变不利因素为有利条件,变不可能为可能。社区作为最基层最前线的宣传阵地,我们要以实际行动教育广大居民群众自觉主动担当起“三城十区”建设的宣传员,为城区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我们要急需增强“三城十区”建设的责任心和紧迫感,采取更加有力、有效、切实可行的措施,强化责任,加强领导,查找差距,增添措施,攻坚克难,狠抓落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三城十区”建设目标的早日实现做出应有的贡献。

金三角社区以科学发展观引导和谐社区建设

党的十七大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即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全党的指导思想,是各项工作的指导精神。学习实践科学展观的最终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努力创建和谐社区。因为社区是和谐社会中的细胞,社区和谐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如果说构建和谐社会是“万仗高楼平地起”,那么创建和谐社区就是赖以支撑的重要“基石”。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发挥社区党组织在构建的谐社区中的主观能动性,为加快和谐社会建设进程加砖添瓦,是每一个社区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联系社区实际情况,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平安稳定和谐社区,切实加强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明确建设和谐社区的内涵

和谐社区是指社区成员、家庭、群体、阶层之间的关系互相协调、融洽、相互关心、帮助、和睦温馨、宽容稳定、无根本利益冲突,社区功能配合适当,社区结构科学合理,各内部要素之间处于一种匀称和协调状态的统称。和谐是一种无形能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基础。建设和谐社区就是让社区成员分享社会发展成果,各方面利益得到平衡。各种需求得到满足,各类矛盾和冲突在社区得到化解。因此,明确领会构建和谐社区的基本内涵是做好社区各项工作的思想基础。

1、“发展的和谐”是社区和谐的基石

社区是一个多元化结构的小社会。就金三角社区而言,现有住户2292户,总人口达6870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居民对生活质量有了新的追求。因此,不断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物质需求,是构建和谐社区的第一要务。俗话说,“穷生斗、富生安”。“不发展,慢发展无以安居乐业”。可见社区和谐稳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而这个基础应处处体现在社区发展活力这个归缩点上。具体说来,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经济发展上要充满活力。就是要激发广大居民的创业愿望和动力。加大社区公益事业的投入。通过政策激励等调节手段,完善社区自治组织对市场就业的运作体系,形成有利于居民创业的环境和渠道,从而促进社区居民物质财富的渐进积累。二是政治上发展充满活力。就是以社区居委会和全体居民为主体,组织引导居民参入社会公益事业以及协调社会关系各项活动的主动性创造性。使居民依法享有广泛的社会事务知情权,公共事业的建设权,参与管理的监督权。三是文化发展上充满活力。就是要组织居民进行各种文化学习和业务技能培训,广泛提高其科学文化素质和居民道德素质。充分利用各种载体,营造健康向上和谐的社区氛围,为社区的和谐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2、“利益的和谐”是社区和谐的核心

社区是居民生活的共同家园,是人们赖以生存的载体。在这个家园和载体里,既有常住居民,又有外来流动人员,以我们社区为例,现有退休退养人员413人,低保户11户,吸毒两劳人员6人,外来务工600多人,残疾弱势群体人员64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变革,各种利益需求,各种矛盾在社区汇集。社情复杂、不稳定因素多。因此,不断满足各种需求,平衡各方面的利益是构建平安和谐社区的核心要素。在具体实践中要把握三个环节,一是尽可能的满足居民的愿望和需求。以社区居民的需求为工作的出发点,创造条件满足或实现他们的愿望。维护其合法权益,要通过发展社区公益事业为载体,让居民平等享受社会公共资源,营造平等互利的氛围,消除社区中的不和谐之音。二是利益发展互融。以开展扶贫帮困结对互帮互助等形式让“利益”与个人、社区的发展交织在一起,增强居民对社区的归缩感和责任感,真心诚意为建设和谐社区出谋划策、各尽所能。三是以文化活动为载体,促进居民身心健康。利用节假日,因地制宜开展居民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倡导居民“知我社区、爱我社区、奉献社区、为社区争光”的和谐风尚。

3、“稳定有序的和谐”是社区和谐的关健

社区组织机制健全,管理完善,秩序良好,居民安居乐业是稳定有序的主体内容,是社区和谐的关键。这种和谐的表现方式在:一是平等互利。社区的个体、群体之间,家庭与社区各阶层之间,达到人人平等,互惠互利;二是包容差异。尊重个人,包容个性差异,使其在人格权利、机会、规则等方面平等,并通过合作、协商、互补使每个生活在社区的居民和睦共处;三是有章可循。在共同的社会道德规范下,促进全体居民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按照法律、制度、氛围、良性习俗等方面有章可依,达到充满生机、稳而不乱,活而有序。

二、搭建和谐社区的工作平台

中央政治局委员刘云山在南京考察社区时强调指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社区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老百姓为本,以人民群众为本,依靠群众,服务群众。”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为建设和谐社区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打造“暖民心、顺民意”的和谐社区“工程”提出了具体要求。

1、打造群众满意的社区服务平台 以人为本,依靠群众、服务群众,为群众办实事,切实解决群众中的突出问题和需求矛盾,是衡量社区成员对社区的吸引力、向心力、亲和力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社区对全体成员是否有凝聚力、推动力的重要尺度,更是建设和谐社区的主题内容。打造群众满意的社区服务平台,就是让全体居民真切地感受到社区各级组织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急他们所急,想他们所想,务他们所需。联系我们资兴、三都、宝源社区的具体情况,当前的服务重心应摆在:一是提供求职培训、提供信息咨询服务;二是提供“零距离”便民项目服务和维权服务;三是发展社区文化、医疗卫生、公益事业服务,通过打造群众满意的社区服务平台,让社区真正成为全体居民的信赖依托。

2、搭建困难群众、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平台

失业人员、下岗职工等困难群众、弱势群体是社区的不稳定因素,必须给予高度的关注和关心,确保他们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学有所教是建设和谐社区的核心内容。因此,诚信建立困难群众,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平台,就是要最大限度帮助他们解决子女上学、创业就业、自谋职业,疾病医疗等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力争每个困难群众、弱势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改善和保障,及时化解各类不稳定因素。

三、创建和谐社区的保障机制

社区和谐,居民安居乐业是社区全体工作者的共同愿望,也是社区各级组织努力追寻的目标。因此,协调社区各阶层之间的关系,正确解决和处理社区内部成员的利益矛盾,关心困难群众和弱势谓群体的生活,保障社区所有成员分享社会发展的物质精神成果,推动社会公平正义是建设和谐社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建立和谐社区工作责任机制 建设和谐社区需要个体、群体、社区各级组织共同承担社区建设责任。首先,从社区组织的角度上看,应在建设中承担起主导作用,帮助居民寻求扩大就业渠道,完善社区保障体系;加大富民、利民、便民“暖心工程”建设力度,加大“四个文明”建设的步伐;大力推进法制社区、平安社区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作为和谐社区建设的落脚点。其次,引导社区全体成员更新观念、调整思路、顺应形势发展的需求。第三、加大宣传力度,以遵纪守法为前提的公民道德来规范社区成员。鼓励他们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从而,使社区成为民风淳朴、长治久安、良性循环的大家园。

2、建立和谐社区的导向机制

社区各级组织的内部和谐是社区建设的重中之重。为此,社区管理者除了在“责任意识、机遇意识、勤政廉政意识”上下功夫之外,还应着重在两大内容上抓好和谐建设,一是做好六个方面的表率。即:政治坚定做学习的表率;抢抓机遇做开拓创新的表率;改变作风做勤政务实的表率;带头团结做维护大局的表率;心系群众做服务居民的表率;出谋划策做富民强区的表率。二是理顺六个心态。即严律己宽待人,减少人为矛盾;多主动少推诿,减少工作矛盾;多冷静少冲动减少互相伤害的矛盾;多尊重别人少表现自己,减少居民不信任的矛盾;多一点付出少一点索取,减少利益矛盾;多交流少埋怨,减少因误会产生的矛盾。通过组织内部的和谐建设,推动社区整体建设,增强社区凝聚力。

3、建立社区矛盾协调机制

社区是社会的一个细胞,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各种利益矛盾尽显社区这个舞台,虽然这些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如果不及时疏导,就会上升为对抗性矛盾冲突,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为此,应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调解机制、应急处理机制,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确保社区和谐稳定,居民安居乐业。

第三篇:建设学习型社区,促进社会和谐

创建学习型社区 促进社会和谐

中共衢州市柯城区委宣传部

[工作背景] 2003年1月2日,柯城区委下发了《关于创建学习型社会的意见》(区委发[2003]2号),确定2003年为全区的“学习型社会创建年”,明确了确立先进的学习理念、健全系统的学习体系、形成社会化学习网络和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等四个方面的五年创建目标,并开展了一系列的创建工作。2003年9月22日,市委下发了《关于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决定》,启动了学习型城市创建活动。按照相关工作要求,从2004年起我区的学习型社会创建工作纳入学习型城市创建系列,在市有关部门的牵头下做好有关学习型组织创建指导工作,其中学习型社区的创建是我区在学习型城市创建工作中的主要任务之一。[主要做法] 2003年1月,我区制定下发了《柯城区创建学习型社区的实施意见》(柯宣[2003]6号),就创建的指导思想、创建目标、创建内容方式要求以及工作要求等作出了具体部署。《意

为学习活动的主阵地,营造出浓厚的社区学习整体环境;建好一个社区电脑房,开通上网服务,为社区居民学习电脑知识、上网查询等提供服务;各社区建成一个拥有电脑、电视、影碟机、录音机等电教设备的电化教育室,条件成熟的社区(坊门街社区)建成了一个集演示、教学、培训、电视转播为一体的多媒体教室,为社区教育增添了现代化的内容。

四是以人为本,丰富内容。从居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出发,合理利用资源,借助全民学习日等载体,在社区中构筑人人参与的学习课堂,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习教育活动,增强群众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自觉性。各社区大力开展了全民学习日活动、全民读书活动、党员教育活动、典型教育活动、社区培训活动、社区文化活动和社区服务活动。在全民学习日活动中,围绕每个学习主题,精心设计活动方案,广泛开展知识讲座、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社区论坛、英语沙龙、文艺汇演、书画展览、事迹报告会、专题研讨会和技能培训班等学习活动,学习的快乐伴随着精彩的生活,使全区的学习氛围更加浓烈,使广大市民的眼界更加开阔。在全民读书活动中,通过社区开办的市民学校、小巷论坛等各种学习阵地,广泛开展“新三学”(学电脑、学外语、学科技)全民读书活动;针对社区

队,努力构建起了城市社区“15分钟文体活动生活圈”。在社区服务活动中,把提高人、教育人、关心人作为出发点,以千方百计满足群众的需求,千方百计让居民满意作为服务宗旨,建好社区服务设施,完善社区服务体系,要健全社区服务组织和队伍,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手段,不断完善社区服务工作。

五是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在推进学习型社区建设工程中,全区建立健全六项制度:一是建立工作制度。健全学习型组织网络,确定工作职责,确定工作任务,明确工作目标。二是建立目标管理制度,实行岗位责任制,将任务层层分解落实。三是建立奖励机制。每年进行一次达标升级考评活动,对学习型社区等相关组织进行总结表彰;同时对学习日活动先进社区给予经费奖励。四是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对社区的创建工作特别是学习日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督查。五是建立评估制度。依据《衢州市创建学习型社区考评办法》,采取听汇报、看资料、召开社区座谈会等形式,对各街道社区进行考评。六是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建立街道、社区信息员队伍,形成街道、社区系统信息反馈网络,及时、准确、全面地反馈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采取的新措施、取得的新经验。

的素质。[主要成效] 五年来,随着学习型城市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各类学习活动广泛开展,学习型组织创建水平不断提高,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巩固、的分层实施,一是各类学习活动丰富多彩。五年来,我们以学习日活动为主载体,结合实际,广泛开展各类学习活动,给居民群众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的平台。全区各级组织把“学习日”活动作为创建学习型社区的主要抓手,并纳入创建学习型社区工作计划之中,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参与率,不断丰富内容和形式,把“学习日”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既有声势,又有实效。同时,各街道社区结合社区实际,分别开展科普社区、绿色社区、文化社区、环保社区、平安社区、科技社区等10类特色创建活动,努力创特色、亮品牌。如府山街道坊门街社区利用多媒体教室长期坚持开展系统性电脑教学;信安街道紫荆社区开办社区四点钟学校,借助市园林管理处的师资长期开展园林绿化及花卉养护知识的培训;府山街道县学街社区开展围棋培训活动,荷花街道新荷社区充分发挥社区“五老”的作用,经常与辖区三所学校开展联合教育活动。

众的个人愿景,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学习型家庭、学习型楼道、学习型庭院、学习型社区深入开展,学习型社区共同愿景相继形成,并最终构建社区建设与发展的合力。

2008年10月

第四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们发现农业产业发展因缺乏技术、人才,导致已建起的木瓜、杏李等产业基地产量低、病虫害多,无法收到应有的效益,牲猪、牛羊等养殖业也因无技术保证,面临风险高、市场不稳、收益不高等现象,企业因技术含量低生产成本高导致竞争力不强,发展前景不乐观等难题,既看到了老百姓因缺乏技术而无奈的眼神,又看到了老百姓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期盼。可以说,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关键在人才;竹山实现跨越性大发展,关键在人才。作为贫困山区县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顺利推进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要拥有一大批勇于创新、素质优良、吃苦耐劳的优秀人才。因此作为基层人事部门必须紧紧围绕县域经济建设为中心,服务和服从于新农村建设的大局,创新工作思路,优化工作方式,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建设开发一支适应新时期需要的人才队伍。

一、我县人才队伍的现状

我县位于鄂渝陕三省交界,湖北省西北部,东邻房县,西接竹溪和陕西旬阳,南抵神农架和重庆巫溪,北靠郧县和陕西白河,全县国土面积3586平方公里,辖8乡9镇,总人口45.6万。截止2008年底,全县人才队伍总量28688人,其中党政人才2035人,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11766人,农村基层乡土人才12731人,企业管理人才2156人,分别占全县人才队伍总数的7.1%、41%、44.4%、7.5%;人才队伍从学历上看:中专以上14877人,高中3271人,初中及以下10540人,分别占人才总数的51.9%、11.4%、36.7%;从年龄结构上看:40岁以下18938人,41岁以上9750人,分别占66%和34%;从技术职称看:高级318人,中级3118人,初级8330人,分别占专业技术人员的2.7%、26.5%、70.8%,农民技术职称461人,占农村人才总数的3.6%。已表彰命名各级各类实用技术拔尖人才62名,其中:省级4名、市级28名、县级30名。我县人才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高学历、高职称人才集中在城镇,农村基层高级人才欠缺,机关事业单位人才相对集中,企业人才比例偏低。二是人才分布不均匀,全县专业技术人员中,超过50%从事教育和卫生工作,产业化发展急需的理工科专门人才严重短缺。三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素质偏低,全日制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才偏少,50%以上人才是通过函授或业余进修形式取得专科以上学历。人才接受继续教育不足,知识更新缓慢。四是人才工作制度和机制还不够健全,现有人才未能充分发挥作用,用人单位人才观念淡薄,人才施展才能的软硬件设施普遍不足,绩效工资未推行到位,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弊端尚未根本解决。五是人才队伍活力不足,高学历毕业生回归率低,农村实用人才职称评审机制不完善。

二、充分认识人才在县域经济中的价值

(一)人才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人才是发展县域经济有关政策的倡导制定者、龙头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核心技术的引进创造者,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或决定着县域经济的发展方向、发展速度、发展潜力、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因此,这些人就是发展县域经济的主导力量,是发展县域经济的第一资源和基础性资源。为此,我们必须立足当前、放眼长远,坚持人才开发,努力满足当前我县经济发展最急迫的人才需求,统筹考虑我县经济长远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

(二)人才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在发展县域经济过程中,从特色产业的选择和培育、传统产业和产品的改造升级,到市场开拓等一系列问题都离不开人才,县域经济发展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人才,谁就拥有成功,拥有未来。因此,人才是县域经济的根本动力。其它资源包括资金、技术、项目等,都是在管理人才、技术人才以及各类人才的推动下才能高度整合和充分利用。

(三)人才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县域经济的发展需要资金、技术、人才、资源、市场基础设施等全方位的支撑。但只有人才的支撑才是最不可缺少的,它可以弥补其他因素的不足。远到国际上资源极度匮乏的日本、新加坡,近到国内的浙江温州、义乌,这些国家和地区既不是原料产地,也不靠近大的销售市场,它们的经济成功靠的就是有一批敢闯敢干、敢于吃苦、敢于冒险的人才。因此,在发展我县经济的过程中,必须把人才的支撑放在首要位置来考虑。

(四)人才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保障。现在人才的区域化、市场化趋势日益加强。发达地区凭借强大的经济和科技实力,对高技术和高级管理人员纷纷放宽政策限制,以优厚的条件在全社会范围内加紧吸引人才。特别是近年来,人才的竞争非常激烈。发展县域经济就要求我们取得人才竞争的主动权,以此来保障我县经济的发展。所以我们要进一步形成育才、引才、聚才和用才的良好环境与政策优势。

三、目前我县人才需求状况及供求矛盾原因分析

近年来,我县人才队伍建设的雏形已初步形成,总量得以扩充,特色经济人才和特色产业群体不断涌现,人才队伍的发展壮大对促进我县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但是,应当看到,随着我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很多方面对人才队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是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升级、区域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技术集成创新和推广,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整体技术水平方面有很大的需求;二是在加速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转化、应用和推广,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的综合生产能力,大力推广农产品深加工技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上有很大需求;三是广泛开展面向城乡居民的群众性、社会性和经常性的科技普及工作,开展科技培训,提高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民的科技素质和劳动技能上有很大需求。制约人才供求平衡的主要原因:一是人才流失严重。企事业单位一批业务骨干、管理人才思“金”求“洋”,通过多种方式纷纷流向发达地区发展,有一技之长的农村青壮年 “厌„农‟思„工‟”,成群结队流向沿海城市打工,真正留下来的人才难免存在年龄老化、知识老化问题,人才青黄不接,本地急需人才与人才外流的矛盾凸显;二是人才的整体功能和优势难于发挥,由于认识上的误区,各级政府对人才重视和组织引导不够,在管理使用上缺乏必要的配套资金、技术、信息等激励服务措施,致使一些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难于发挥整体功能和技术优势,辐射示范作用不同程度地受到限制。

四、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

(一)更新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新理念。把人才资源当作是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的资源,将吸引人、培养人、用好人作为第一要务,营造良好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逐步实现由单一的能力开发向综合素质开发转变,由个体开发向团体开发转变,由技巧开发向专项专利开发转变,在人才管理模式上要有新的突破,变指挥为指导,变管理为服务,变控制为支持,变监督为激励,这样才能使人才的潜能不断发挥。

(二)完善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努力盘活现有人才。在人才培养方式上,一是充分利用现有阵地,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形式,帮助其学习新知识,拓宽新视野,掌握新方法,运用新技能。二是在使用中培养,让他们在一线岗位上,在恰当的位置上承担重要项目的开发和建设,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问题,不断改进和提高。三是为其提供优越的学习和工作条件,让他们有用武之地。四是对他们在科研生产一线所表现出的先进事迹和取得的工作成就大力宣传和表彰,引导和激励他们不断增强进取意识,增长工作才干。

(三)创新人才使用和管理机制,不拘一格选人才。要有 “不为我有,但为我用”的理念,创新用人机制。一是针对我县工业、农业、科技缺乏大量人才的实际,落实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到大中专院校选用部分优秀毕业生,同时动员鼓励本县在省内外大学读书的学生学成归来,建设家乡;二是广泛向社会选贤任能,不为学历、身份、资历、区域所限制,向社会公开竞聘;三是聘请退离休高级职称专家为县域经济发展发挥余热;四是开展“校县联姻”,聘请大专院校专家教授为项目基地技术指导或高级顾问,或选拔部分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人才去大专院校深造;五是提高高科技人才待遇,对特殊人才,要特事特办,解决他们晋升职称、孩子入学、住房等实际待遇,高薪鼓励科技人才到边远乡镇和艰苦的环境去工作,做好感情留人事业留人的后续工作;六是要加大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力度,以我县职业技术教育学校为主阵地,培养新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四)积极支持,热情帮助,使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带动群众发家致富的“领头雁”。农村乡土人才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劳动在农村,和当地群众结合最紧密,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更具有示范作用,更具有感染力和辐射力。为充分调动实用人才的积极性,鼓励他们放手发展,并更好地影响和带动广大群众共同致富,在创业培训、科技项目、税费优惠、信贷支持、金融服务等政策和待遇上要给予农村乡土人才充分的倾斜,并通过评审农民职称,选拔德才兼备的实用人才担任一定领导职务,参加乡镇、村委重点项目决策的可行性论证工作等各方面给予优先安排,使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农民致富的领头雁。

五、对我县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证的几点建议

人才管理机制和制度的创新归根结底要通过政府行为和政策体系加以引导和体现,必须把人才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把人才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内容,组织、人事、科技、财政等有关职能部门要相互协作,齐抓共管,突出抓好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三个环节,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人才格局。

(一)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观念。人才是经济发展的财富之源,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资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核心是尊重劳动,本质是尊重人才。惟有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和开发,让最重要的发展因素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才能增强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二十一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科技的竞争,而科技以人为本,从根本上就是人才的竞争。无论是领导人才、专业人才、技术工人,还是土专家、种养能手、能工巧匠等,都是发展县域经济需要的人才。要在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下,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坚持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兼容并蓄,识才用才。

(二)努力创造优良的用人环境。人才的活力取决于机制和环境。因此,必须努力营造以培养、留住、评价、激励、流动、使用为内容,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的政策、法规环境;营造为人才服好务、办实事,有用武之地、无后顾之忧的拴人引才环境;营造突出重点、加大投入、支持科研、鼓励创造、施展才智、建功立业的工作环境;营造互相理解、增强团结、彼此信任、真诚合作、和谐宽松的人际环境。只有全力营造,精心打造,形成环境洼地,人才高地,才能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要想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人才,必须在环境打造上狠下功夫、做好文章。一是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要强化人才市场建设,建立各级各类人才信息数据库,辟建人才信息网,提高人才市场信息化水平。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宣传我县的人才政策,使社会各界都来关心、支持、参与人才资源开发。二是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人才政策对人才工作具有基础性、导向性作用。公平、公正的政策环境,直接影响人才能否脱颖而出。要根据实际,结合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工作,大力

推进人才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制定和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优化人才引进和使用的软环境。逐步建立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流动、保障等方面的政策体系。三是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要进一步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强化服务意识,变管理人才为服务人才。要在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帮助,给予人才无微不至的关怀,努力改善人才的工作、生活条件,让人才工作称心、生活舒心、事业顺心。

(三)建立完善合理高效的用人机制。一是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对各类人才要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考核评价,根据不同的行业、专业、岗位特点和人才的层次与类别,按照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各级各类人才的考核制度,明确考核的目的、内容、方法、程序、标准和要求。考核结果必须与他们的使用、升降、待遇挂钩。特别是在企事业单位推行职称评聘分开和竞争上岗制度,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氛围。二是建立激励表彰机制。激励是人才资源开发最重要的手段。要用人所长、用人所愿、用其当时,鼓励各种要素参与经济社会建设,对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实行表彰奖励。要把德才兼备的人才及时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同时,要妥善解决优秀人才的住房、子女入学、家属就业就医等问题。

(四)着力搭建广泛的育才平台。只有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加大投入力度,优化资源配置,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积蓄潜力。作为贫困山区不可能引进、使用、留住大量所需要的各类出类拔萃的人才,因而必须加强本土人才培育。一是要整合培训资源,全力搞好培训,加大投入力度,积极筹建人才培养专项资金。优化配置,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搞好党员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和广大农民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培训。二是搭建创业平台,提供锻炼机会。创造各种条件,加大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力度,构建有利于人才发挥作用的创业平台和载体,让人才充分显示才华。着力培养高层次的专业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特别是懂得经贸洽谈、招商引资和项目开发的复合型党政人才。同时,对从事新技术、新品种、新项目的,要提供经费资助。三是统筹城乡发展,开发农村人才。农村人口占全县人口的大多数,他们的教育程度和劳动技能状况直接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必须把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摆上重要位置。要通过争取“青年志愿者”以及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工作,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培养农村基层干部和致富带头人等各种创新举措,为农村发展注入活力,并以科技下乡、科技扶贫、劳务输出等为契机,培养科技和技能型人才,千方百计把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优势。

(五)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才开发的关系。人才队伍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才队伍建设脱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这个中心,离开了科学技术研究和开发,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就会失去方向,收不到应有的效益;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人才保证基础之上的,经济社会发展离开了人才、离开了科技,就失去了动力和支撑。所以,人才队伍建设一定要结合经济、结合具体项目来抓,要从本地的实际需要和可能来抓,做到人才发展规划要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同步考虑,人才结构调整与经济结构调整同步考虑,人才素质的提高与经济质量的提高同步考虑,真正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把人才开发与经济发展统筹安排,协调发展。(县人事局 王天斌 胡冰 王晓勇 帅传鸿)

第五篇:创建充分就业社区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创建充分就业社区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街道××社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介绍

××街道××社区成立于××××年××月,地处××市城区商业中心,辖区面积18万多平方米,居民1638户,常住人口5733人,设有××、××、××3个居民小组,劳动力资源人数2947人,辖区内主要用工单位有:××移动营销中心、××大酒店、××宾馆、××连锁酒店、××超市、××购物广场、××商厦朝阳店、迪欧咖啡、卡西纳咖啡秀、皇朝家私城等。社区有经营性店面1279间,个私从业人员约10000余人。

在××市、××区劳动就业管理局的关心指导下,在××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的领导下,在辖区单位、辖区居民的参与支持下,自2006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目标,以开发就业岗位为重点,以发挥劳动保障四级网络平台作用为切入点,以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为着力点,以支持下岗失业人员创业为突破点,建立健全困难群体援助机制,加强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基础台帐建设和管理,有效推动了就业再就业目标的落实。截止2010年三月,社区失业人员登记61人,登记失业率为2%,法定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劳动者就业率达到98%;登记高校毕业生共计163人全部实现就业,就业率为100%;登记“4050”人员852人,9人未实现就业,就业率为98.94%;社区已实现无“零就业家庭”的目标。具体做法:

一、健全领导机构,落实创建责任。

成立了由社区党总支书记任组长,社区居委会主任任副组长,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专职干部、各居民小组长为成员的创建充分就业社区领导小组,分工负责、责任到人,促进了充分再就业工作的落实。社区党总支部坚持把就业工作与社区党建、精神文明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充分整合社区资源,把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建设工作列入社区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服务居民、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工作来抓,实施动态管理,进行及时的跟踪服务,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制,完善了各项就业服务制度。

二、全面摸底登记,建立信息平台。

一是以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为契机,做实、做细社区就业基础工作。为全面了解和掌握劳动力就业失业状况,社区每季度组织一次劳动力调查,对劳动力就业情况进行详细统计、登记,并以人为单位建立帐卡,特别是对失业人员、“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低保护家庭、高校毕业生、残疾人、复转军人等人员设立专门台帐,包括年龄、文化、技术专长、身体状况、培训意向、求职意向、就业去向、联系方式,同时实行月报表制度,每月向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报告安置就业情况。目前,社区已建立失业登记、就业状况、技能培训、小额贷款等就业服务台帐,并全部录入微机,实行计算机管理,失业人员全部纳入管理服务范围。

二是以劳动保障工作站为依托,搭建开放的社区就业服务平台。为充分发挥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的服务平台作用,加大了平台“六到位”建设力度,配备了计算机、打印机等设施,制定了社区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工作流程;为确保工作站工作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还制定了工作站岗位责任制、目标管理责任制、服务承诺制、跟踪走访制等一系列制度,并上墙公示,接受社会监督;为进一步提高平台工作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对2名劳动保障专职干部在相关就业政策方面进行了业务培训,为确保失业人员顺利就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开展职业培训,提高就业技能。

为提高创业者和就业者的自身素质,坚定其创业信心和就业能力,社区通过市场调研和与相关行业的协调,着重实施了加强培训、提高技能,促进就业的工作措施,针对不同的对象群体,分别开设了KTV服务员培训班和创业培训班共10期,培训对象包括返乡人员、下岗失业人员、个私业主等300余人,再就业率达98%,有力地转变了他们的就业观念,激发了创业热情,为他们今后的创业就业之路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培训后期的服务工作中,社区把积极协助他们办理小额贷款做为“阳光工程”来抓,力求实现政策效应、经济效应、社会效应的最大化,营造出浓厚的创业就业良好氛围。

通过各类技能培训,努力提高了就业人员的综合素质。2006年1月,组织辖区单位选手参加××市首届“职能技术大赛”,获烹饪专业第一名、第三名好成绩,与××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同获组委会颁发的“优秀组织奖”。2006年8月,组织辖区单位选手参加江西省首届“赣菜创新大赛”,获总体成绩第二名、第四名,单项比赛三金一银的好成绩。如今,在鼓楼路形成了以“辣椒炒肉”为代表的餐饮一条街,以××路“黄泥塘餐馆”为代表的餐饮排挡一条街。

四、加强多方联动,挖掘就业岗位。

社区积极协助市、区劳动保障部门先后成功举办了 “返乡农民工招聘会”、“迎国庆就业援助进家入户项目推介暨女性创业就业招聘会”、“大学生专场招聘会”等各类大型招聘活动6次,社区积极与辖区单位联系并争取他们的支持,在招聘时优先录用社区下岗失业人员。经社区组织,××宾馆、××集团、××购物中心、××购物广场等25家单位提供了80余个工种近千个岗位,通过各类招聘活动,越来越多的就业再就业群体顺利走向工作岗位,有力的扩大了就业再就业规模,社会和企业共赢的良好局面正在逐步形成。

五、加大扶持力度,提供创业保障。

2005年2月开始,为响应××市委、市政府激发全民创业热潮的号召,推动辖区内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社区从破解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小额贷款担保难问题入手,开展了再就业小额信用贷款试点工作,在××市、××区劳动就业管理局和××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的支持和领导下,在全市率先偿试信用社区建设,创建就业再就业小额贷款“信用一条街”,历年来,累计落实小额信用贷款70万元,小额担保贷款150元,让105名下岗失业人员凭着小额贷款资金实现了创业,带动就业2000余人,推动了社区诚信创业,涌现了一批创业典型,受到省、市劳动保障部门和区政府的肯定和表彰。××××年××月××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以“××××××”为题,对社区的再就业小额贷款工作进行了正面报道。

六、搭建创业平台,创业带动就业。

以失业人员就业为目标,提升社区就业服务水平。社区以朝阳路、鼓楼路商业街为依托,为社区失业人员、大学生、返乡人员等搭建平台,提供创业机会,实现创业带动就业。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宗旨,以“便民、利民、为民”为出发点,从实际出发,积极完善社区商业服务新功能,营造和谐的社区消费环境,使社区商业得到稳健发展。2007年3月被江西省国内贸易行业管理办公室列为省级“商业示范社区”,2008年2月荣获国家商务部“全国社区商业示范社区”称号。荣誉的获得,有力的推动了就业再就业的进程和规模。

以××路电动车为基础,协助街道成功组建了服务型的社会团体--××街道就业促进会,为辖区广大劳动者、创业者、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充分就业和成功创业提供一个免费的服务窗口和联系政府的桥梁纽带作用。目前已成功发展××集团、××宾馆、××超市、××服饰有限公司等38家企业为单位会员,组建了1个综合性的××街创业孵化基地,创办了××市电动车专业市场孵化基地和返乡农民工创业示范点,并率先在全市启动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安排25名“4050”人员重新上岗,为22居家老人提供周到、便捷、体贴的专业化服务,充分体现出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对居家老人的关怀,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

七、选拔“创业明星”,发挥示范作用。多渠道了解社区居民创业就业情况,选拔社区“创业明星”和创业带头人,以他们为标杆,带动其他下岗失业人员树立创业就业信心、提高劳动技能。如:下岗职工严××经营的“阳光恋人”饰品店。2000年,严××所在的××市制氧厂面临改制,由于是××市第一批改制企业的试点单位,许多现在的优惠政策还没有出台,下岗后的严××变得无所适从,当时他的爱人没有工作,小孩又还在读书,几个人连吃饭都成了问题,生活的艰辛让严俊不得不考虑通过自主创业,来解决家庭出现的经济危机。社区了解到他的情况,安排他参加了免费的SYB创业培训,为他提供各项优惠政策,帮助他申请了小额贷款,在严××夫妻俩的经营下,“阳光恋人”生意非常红火,效益有了明显的改观。严俊在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协助街道、社区帮助失业人员解决就业问题,在社区的经营户中取得了很高的威望。如今,严××加入了××街道就业促进会,并担任了副会长一职。

下载加强社会人才队伍建设  促进社区和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强社会人才队伍建设 促进社区和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服务社会促进和谐

    服务社会促进和谐 红花岗区忠庄镇志愿者 招募卡1、扶贫帮困志愿者:面向辖区贫困党员、群众开展志愿服务。 2、三关工程志愿者:面向辖区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及留守儿童开展志愿......

    社会流动促进社会和谐

    社会流动促进社会和谐 舒绍福 2012-7-24 16:06:55 来源:2012-3-27 爱思想网 社会流动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合理的、公正的、流畅的社会流动能够化解阶层矛盾,......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社会和谐

    文章标题: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党风正则干群和,干群和则社会稳。反腐倡廉是加强......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促进社会和谐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促进社会和谐(2010年3月16日)王晓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党风正则干群和,干群和则社会稳。反腐倡廉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关于社会工作和社会人才队伍建设几点思考

    关于社会工作和社会人才队伍建设几点思考WWW.WJGQT.ORG 作者:团区委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405 更新时间:2007-6-12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

    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促进人才队伍建设[五篇模版]

    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促进人才队伍建设 ——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快我所人才发展的几点体会 党委委员 组织人事处处长、党支部书记周更旺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医院跨越发展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医院跨越发展——汉川市人民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汉川医院人才工作示范点申报材料汉川市人民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汉川医院是我市最大的一所融医疗、......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国家、省、市级三级名师带徒,特色浓厚的国医堂名医辈出;中医科研成果不断增多,对外交流日益扩大,名中医社会知名度越来越高„„这是市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