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党派组织凝聚力问题初探

时间:2019-05-14 22:48: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民主党派组织凝聚力问题初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民主党派组织凝聚力问题初探》。

第一篇:民主党派组织凝聚力问题初探

民主党派组织凝聚力问题初探

作者:朱铮

来源:

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是中国共产党党建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保证。中国共产党是如此,民主党派亦应如此。

民主党派的建设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履行参政党职能,二是自身建设。履行参政党职能是民主党派存在的体现,是自身建设成果的外在表现;而自身建设是民主党派发展的基础,是履行政党职能的内在动力,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国务委员、原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刘延东同志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出台后曾说过:“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基础。”[i] 那么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即把政党建设成什么样的政党?概括各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目标,一句话就是“要建设成为同中国共产党长期亲密合作、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其内涵主要有5个方面:一是继承和发扬民主党派的优良传统,在新世纪与共产党长期亲密合作。二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三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进一步提高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水平。四是具有较高政治素质,能够经受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五是广泛团结,求同存异,带领广大成员及所联系的群众,在多党合作的道路上不断前进。[ii]概括起来就是9个字“政治性、战斗力、凝聚力”。概括起来就是9个字“政治性、战斗力、凝聚力”。

(“9个字”是笔者对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目标内涵的一个简单总结,不甚科学,但体现了我们对参政党理论的学习和思考。)

政治性,是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的“纲”,就是要坚定不移地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战斗力,主要是指民主党派履行参政党职能的能力和水平。这两点在这里不作过多阐述,探讨的主要问题是民主党派的组织凝聚力建设。

2007年,我们开展了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问题的调研,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民主党派组织凝聚力存在减弱的迹象,其反映出来的表象是:认识不到位,组织活动的到会率低、参与热情不高。同时,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整个社会对民主党派履行参政党职能的要求在不断提高。虽然,从我市各民主党派履职工作的开展情况来看,履职的能力和水平在不断进步,认识程度和投入程度也在不断加大,但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凝聚力的下降,将会导致党派发展的后劲不足,削弱党派发展和建设的战斗力。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确立60周年,各级民主党派组织都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某党派化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组织了一场非常精彩的文艺演出,强调这是一项政治任务,必须到场观看。但是最后坐在观众席上总共才150人不到,除去演职人员,真正的观众也就50人左右。

一级党派组织举办大型的政治活动,参与人数如此之少!由此可见,目前民主党派组织凝聚力方面存在多大的隐患!然而,这并不是孤立的个案,作为从事党派工作的同志来说,深有体会,谁不曾为到会率感到过担忧?。因此,我们在2007年开展党派基层组织建设调研的基础上,再次开展了相关调研。

一、现状与分析

民革杭州市委会(不包括所属的民革建德市委会)共有总支5个、支部34个,党员705名(截止2009年10月)。在规范基层组织活动,加强制度建设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相继建立了支部活动考核制度,先进集体和个人的表彰制度,出台了《支部活动手册》,通过这些制度,使市委会对基层组织建设有了更为直观的把握和了解,也对基层组织活动规范化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了此次调研,先后组织了三次由基层支部骨干参加的座谈会,和一次支部联络员参加的组织凝聚力建设问题的理论务虚会,收集了2006-2008年度的《支部活动手册》,通过对会议材料的整理和《手册》的数据分析,从而对民主党派组织凝聚力问题的现状作如下分析: 从总体来说,民主党派的组织凝聚力情况相对较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从市委会履行职能情况来看,成绩越来越突出,说明党派组织的号召力较强。为什么这么说呢?党派组织相对来说,是一个松散性的政治组织,党员来自不同的单位和地方;党派机关实际上一个综合性部门,主要起着一个上通下达、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身并没有多少履职的能力;党派作用的发挥主要依靠广大党员。职能的发挥,成绩的展现,就充分说明党员的参与度高,作用发挥大,也就说明了党派的号召力还是比较强的。

二是从基层组织的活动情况和到会率来看,民主党派组织的活动开展比较正常,这可以直观地说明党派的组织凝聚力还是比较强的。这里我们有一组数据可以说明:从收回的26本/年《支部活动手册》(虽然有34个支部,但有些支部由于历史原因,一直联合活动,所以收回的手册要低于实际支部数)中,其中24本/年手册记载,支部每年开展活动6次以上,达到市委会的要求;有14个手册反映出党员到会率在80%以上,到会率在80%-50%之间的还有9个。

三是紧紧抓住党员的中坚力量,骨干的作用发挥好。民主党派履行职能,虽然说需要依靠广大党派成员,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主要还是发挥党员骨干的作用。民主党派对骨干力量的掌握主要是通过三个方面,一是通过政协委员、人大代表活动和各专门工作委员会,进行组织上的管理,二是通过各种学习班、培训班,进行学习提高,三是对成绩进行物质和精神上奖励。

同时,我们也不可否认,民主党派在组织凝聚力方面的问题也日益突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党员对党派组织活动的参与度在下降。上文所述的例子,虽然是一个极端的个案,从党派市级组织层面来看,还没有严重到如此程度,但近年来,到会率也是影响党派活动的一个因素。据党派干部反映,市委会组织的活动,到会率一般在60-50%徘徊,也就是说如果要保证100个人到会,一般需要发出200张通知。民革市委会基层组织活动一般保持8次/年,但最近几年,考虑到活动的实际情况,也不得不顺应现实,将要求的组织活动次数降低为6次/年,如此基层组织到会率也基本上与2007年调研时持平。二是党派作用的发挥,以骨干力量为主,党员的参与率偏低。社情民意工作由于各党派有一个无形的竞争态势,因此相对来说,重视程度高,投入也大,民革市委会的此项工作在党派中是走在前列的。但以2008年为例,民革市委会全年收到社情民意300余条,被各级部门录用126条次,按人均一条的要求,50%也不到。在录用的条目中,前4名党员就占了43条,达录用条目的35%。如何让更多的党员参与党派履职事务,已经成为各党派既头疼又紧迫的工作。

三是党员参与度与党员年龄成正比。民革市委会2006-2008年度支部活动到会率,唯一达到百分百到会率的支部,是一个党员最低年龄超过70岁的支部,到会率相对偏低的支部基本上是以在职党员为主。这就形成了一个悖论,热心组织活动的,以老年党员为主,但他们在履职方面相对偏弱;而参加组织相对较少的,以中青年党员为多,而党派在履职方面却依靠他们更多。

二、原因与分析

以上这些党派组织凝聚力方面暴露出来的问题,究其根源,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从大的政治环境、社会环境等客观原因来讲,所有制形式多样化、社会经济成分多样化、利益关系多样化、社会思想和价值观念多样化等等的影响,这里不作过多阐述,因为众多的资料已经有了非常详细的论述。

我们主要从主观上找原因。从好的方面来讲,民主党派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环境中,仍然保持较好的凝聚力,是与民主党派的自身建设和组织结构分不开的。我国各民主党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虽然没有中国共产党一样非常严密的组织架构,属于相对松散型的政治组织,但与西方政党相比,组织架构还是比较严密和完整的,有完善的组织纪律约束、有完整的制度进行规范。同时,各民主党派始终坚持以思想建设为核心,组织建设为基础,制度建设为保障,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也保证了组织凝聚力。但居安思危,我们仍然要深入探究民主党派组织凝聚力形成的深层原因,为组织凝聚力建设提供决策思路。

(一)要探究组织凝聚力问题,首先要了解民主党派的吸引力在哪里?党派成员的入党动机是什么?真正的入党动机,在新党员学习班上是较少能了解的。在历次座谈会上,与会党员曾就此问题进行多次深入的讨论,我们大致把入党动机分为五类。

1、党派职能的魅力所吸引。党派的魅力在哪里?在于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职能。有不少党员有着或大或小的政治抱负,对国家、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有着自己的见解,希望在政治生活中留下自己的身影。他们认为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上可直达天听,下可对政府部门的管理提出建议,而不像普通公民一样“无门可诉”,因此加入党派组织。

2、党派组织的魅力吸引。民主党派不是执政党,更不是一心谋取政权的在野党和反对党,而是参与政治生活,而又不占主导地位的参政党。这种格局决定了民主党派一种相对超然的政治地位,也决定了党内等级模糊化,民主气氛更加浓郁;同时,党派和党派领导人以知识分子为主,没有“官架子”,显得更加的平易近人。在当今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的社会大背景下,很多人被民主党派这种温和的环境所吸引,而选择加入党派。

3、历史的渊源,使之选择成为必然。每个党派都有自己的社会联系人士和主要的发展对象,很多党员由于历史和家庭的原因,选择加入党派,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必然。

4、党内同志志趣相同,相互吸引。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结党的爱好,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政党形成,不过百余年,但结党的历史却可以追溯到千年以前。同样这种爱好也影响到党派之中,在组织发展中往往会出现这种现象,新党员强烈要求加入介绍人所在支部。一些个人魅力较强的党员,有时会带来一大批同志入党。

5、被个人发展的需要所吸引。随着中国民主政治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发展越来越重视,相继出台了不少制度,帮助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其中重要内容就有加强党派领导干部的培养;同时,党派中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比例相对比较高。这就吸引了许多有上进心的同志,希望借助党派这一平台更进一步,到更高的平台施展才华。

应该说上面的分析还是比较粗略,也不是很科学,而且关于动机问题也是人云亦云、相互纠葛,并且随着各种因素的干扰,也影响到动机的存在、加强、削弱乃至消亡。

前段时间,笔者遇见大学毕业后就未见的一位老师,是一名省内颇有名气的艺术家。聊天时才发现老师是有着近二十年党龄的党派成员。当他知道笔者从事党派工作时,也就聊起了党派生活,他说,刚加入时很兴奋,活动很积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感觉到很枯燥,并且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制度很完善,民主党派有什么可以参政议政的。现在的他不知道是不是我们所称的“三不党员”,但至少活动是不大参加了。

这个例子就说明了动机削弱的问题。以上五种动机或者说是吸引力是如何削弱的?现在一一加以梳理和分析。

1、如上所述,民主党派是参与政治生活,在政治架构中并不占主导地位,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意见和建议,只是表达党派所代表的部分群众的意愿,这就有了接受不接受、采纳不采纳的问题;第二、党派成员的意见建议要上升为党派的愿景,只能通过组织进行反映,这就有了个人利益和组织利益的矛盾;第三、民主监督是党派监督,是党对党的监督,只能通过组织反映,党派成员的监督行为,只是作为公民的个体行为,不能代表党派。这个履职活动的过程、有效性、合法性就会影响党派的吸引力,影响组织凝聚力。

2、党派组织魅力所聚集的组织凝聚力,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强的。主要会造成影响的,可能是党派领导人魅力的问题。由于不同的领导,会有不同的领导风格,不同的工作作风,会影响党派成员对党派的感官认识,相对会削弱党派的组织凝聚力。

3、由历史渊源而加入党派的成员,对组织的向心力是最强的。因为这种渊源,会让他们产生一种血肉相连的感觉,这种历史的血脉会让他们对所加入的党派有一种自然而然的依靠感。

4、志趣相同,可以让他们更加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共同推进党派建设的向前发展;同样也会产生历史上的“朋党之争”,山头主义,形成党内小团体,从而影响党内团结,影响组织凝聚力。

5、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比例再高,党外干部的培养力度再大,也不是人人都有苹果吃的。个别党派成员可能会因为发展无望,产生消极影响;或者是达到要求后,忽视党派的培养,忽略党派的组织生活,从而对组织凝聚力造成影响。

(二)党派在自身建设方面的忽略,也会造成组织凝聚力的削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政党意识不强。民主党派一直非常重视自身建设,“学习”的主题始终贯穿于党派的发展与建设之中。但是在多党合作制度确立60年来,各民主党派始终没有建立起完整的参政党理论体系,到现在为止,仍然没有完全确立政党的意识。马克思主义认识观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参政党在政党史和世界政党格局中,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党。但是,由于没有理论体系的支撑,虽然我们口口声声讲什么参政党、讲什么参政党建设,可党派成员依然缺少政党的意识,或者对自己参政党党员的身份有不完全正确的认识。

2、组织纪律性过于宽松。民主党派相对中国共产党,毕竟是松散性的政治组织,虽然有章程、有各种规章制度,可是基本上是停留在纸面上,即使执行起来,也是和风细雨、一团和气。当然,党派是团结大多数的政治组织,稳定是最主要的。但是,稳定也需要雷霆手段加以维护。有党派曾经做过“三不党员”调查,调查结果出来后,却在继续做好思想动员工作的要求中不了了之。党派成员的参与度、到会率的下降,与没有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有效措施,也有一定的联系。

3、党派的组织活动需要增加吸引力。应该说各党派在如何丰富党员的组织生活,增强组织凝聚力方面下了不少功夫、想了很多点子,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步,但是,党员参与度、到会率并没有太多的提高,把枯燥的政治学习转化为人见人爱的兔宝宝,确实是一件非常困难的工作。目前,在丰富组织生活方面,还存在着形式大于内容,娱乐多于学习的弊端,特别是基层组织的活动方面,内容更是过于苍白。不少基层组织的同志就反映,支部组织春秋游了,参加的人就很多;一旦放在会议室进行学习,来的人就了了无几。也有的党派成员表示在参加几次活动以后,觉得过于无聊,就减少参加次数了。

(三)党员成员自身存在的问题,对组织凝聚力造成的损害。一个普通公民的身份转变,社会上各种思潮对价值取向的侵蚀,以及改革开放必然带来的冲击,无不对党派成员对党派的认识引发微妙的变化,从而对组织凝聚力造成影响。

从客观上讲,社会变革对党派组织的正常活动带来了一定的冲击,特别是对在职同志的影响更甚。由于政企分开、部分企事业改制,很多党派成员由过去的国家人变成了现在的企业人,为生存而奔波,基本占据了他们的主要时间,参加组织活动的空间受到了限制。在座谈中,很多在民营企业、合资企业或股份制企业上班的党员表示,请假就意味着蒙受经济损失,请假多了就可能职位不保,鱼和熊掌之间必有所弃。还有的党派骨干表示,现在单位里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党派活动多,请假次数也就多,损失的是自己的事业和部门利益,同事们也颇有微词,只好有选择的参加。

客观问题是现实的存在,是无法回避的,只能想办法予以克服。但是少数党派成员主观思想的问题,却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主要有两个部分。一是缺少党员的意识,缺乏履行党员义务的自觉性。现在有些党派成员参加组织活动,主要是会会老朋友,聊聊天,缺少政治参与的自觉性,而这部分成员大都是党龄较长的老同志,在组织中有一定人脉,把基层组织活生生的变成了社团组织。造成部分有政治参与热情的党派成员在参加活动时无法融入。二是有极个别的党派成员受西方思潮的影响,把个人的自由、权利凌驾于组织之上。在省内各党派组织中,曾不时传出过,由于有极个别人因为个人意愿没有实现,就以民主的名义、履行党员权利的名义,置组织纪律、组织决定而不顾,甚至使一个好端端的基层组织陷入瘫痪,使一个团结的集体四分五裂,造成极坏的影响,严重伤害了组织凝聚力。

在调研过程中,也有同志反映中共党组织对党派的支持力度要更大,还有个别的中共基层党组织对党派成员参加组织活动不甚支持,认为在外部大环境没有发生改变之前,谈加强党派组织凝聚力的问题是不实现的。但是,同志们还是比较一致的认为,组织凝聚力是党派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应该党派自身予以解决的问题,光想着天上掉馅饼的美事是不正确的,只有切实地查找自身的不足和问题的根源,才能真正加强组织凝聚力建设。

三、思考和探索

民主党派的组织凝聚力建设是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非常繁杂的系统工程。加强组织凝聚力,这样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投入的工作,几乎涵盖了自身建设中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在座谈中,同志们曾提出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建议,但是否能“放之四海皆准”呢?答案却是否定的。同志们一致认为,加强组织凝聚力建设还是需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此,这里只能把我们对组织凝聚力建设的一些思考和实践探索的思路提出来共勉。

1、以人为本是核心。要加强民主党派的组织凝聚力建设,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样,民主党派要加强组织凝聚力建设,就要把广大党派成员的最根本利益放在首要位置,把切实维护党派成员利益,切实帮助解决党派成员的困难作为突破口。

2、政党意识是根本。必须大力增强党派及党派成员的政党意识,让党派成员明白“我是一名党员”,是凝聚力建设的根本性问题。要加快参政党理论的研究,加强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学习,加大党史党章的宣传,要让党派成员认识到自己是所代表的群体中“政治上最有觉悟、最活跃、最积极和最有能力的”[iii]人,将党员个人的诉求与党派的诉求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人,将党员个人的诉求与党派的诉求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3、组织纪律是保障。严密的组织纪律是保持民主党派战斗力,增强组织凝聚力的重要保障。章程、制度的制订,目的就是为了保障组织的正常运行,维护组织的严肃性,只有将制度落到实处,用纪律的约束力,才不会最终导致组织涣散的困境。

4、丰富组织生活是重要手段。从形式到内容,不断丰富党派基层组织的活动,是提高组织凝聚力的重要手段。“党的基层组织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创新活动内容方式,找准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的着力点,在扩大党员参与面、提高实效性上下功夫,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iv]要不断地贴近基层党员,真正地了解他们需要什么?关心什么?从而让广大党员乐于参加、喜欢参加,使广大党员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要不断地贴近基层党员,真正地了解他们需要什么?关心什么?从而让广大党员乐于参加、喜欢参加,使广大党员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

凝聚力建设是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基础性建设、是系统的综合工程,作为一项长期任务,需要民主党派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坚持优良传统、坚持创新发展,坚持常抓不懈,通过凝聚力建设,凝聚人心,增强战斗力,为建设适应新世纪要求的高素质参政党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篇:组织凝聚力

什么是组织凝聚力

组织凝聚力是一个组织是否有战斗力,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它对组织行为和组织效能的发挥有着重要作用。管理实践表明:有的组织关系融洽、凝聚力强、意见一致、团结合作,能顺利完成任务;有的组织成员之间意见分歧、关系紧张、相互摩擦、凝聚力差、个人顾个人、一盘散沙,不利于任务的完成。因此,研究组织凝聚力不但是管理心理学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而且对实际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组织凝聚力又称“组织内聚力”,即指组织对每个成员的吸引力和向心力,以及组织成员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团结的程度和力量。它可以通过组织成员对组织的向心力、忠诚、责任感、组织的荣誉感等以及组织成员众志成城、齐心协力抵御外来攻击或同外来组织的竞争力来表示;也可以用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融洽、团结合作和友谊等态度来说明。

研究表明,凝聚力高的组织有以下特征:

成员间意见沟通快,信息交流频繁,互相了解较为深刻,民主气氛好,关系和谐;

组织对每一个成员有较强的吸引力、向心力,成员愿意参加团体活动,无论是生产还是其他活动出席率都较高;

组织成员愿意承担更多的推动组织工作的责任,时时关心组织,并注意维护组织的利益和荣誉;

组织中每个成员都有较强的归属感、尊严感、自豪感。

组织的凝聚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增强组织效能、实现组织目标的重要条件,而且是组织能否存在的必要条件。如果一个组织丧失了凝聚力,不再能吸引它的成员,那么它本身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编辑]组织凝聚力的测量及影响因素

要了解和分析一个组织凝聚力的高低,可以进行心理测量。测量凝聚力有多种方法。例如,可以请组织每一个成员评定自己对其他成员的感情,然后把这些评定汇总在一起;也可以让组织成员评价整个组织或他们的归属感。其中,测定组织中人际关系的社会测量法是测定组织凝聚力的一种主要方法。此外,心理学家多伊奇曾提出 一个计算凝聚力的公式:

组织凝聚力 = 成员之间相互选择的数目/组织中可能相互选择的总数目

这个公式可用于实际测定。当然组织凝聚力的高低主要还是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1、成员的同质性。组织的同质性即指组织成员之间的共同点和相似性。例如,组织成员有共同的奋斗目标、理想、信念;相同的需要、动机、兴趣与爱好;相同的 民族及文化背景;相似的个性倾向性及个性心理特征等都是组织的同质性。一般来说,同质性有相互吸引的作用,同质性越高,组织的凝聚力就越高。但是,有时组织成员之间工作性质相同,工作能力和水平相当,彼此不服气,可能出现嫉妒、“同行是冤家”等现象,这样会破坏组织的凝聚力,造成组织内部的不团结。

2、规模的大小。组织存在的必要条件之一是组织成员间的相互交往和相互影响。组织规模小,彼此作用与交往的机会多,其凝聚力就强,但规模过小就会失去平衡,矛盾难以调解;相反,组织规模过大,容易出现意见分歧,信息交流不畅,就不可能有高度的凝聚力。

因此,只有适当规模的组织可以增强凝聚力。

3、外部影响。一个组织与外界相对隔离、孤立,这个组织的凝聚力就比较高。如若外部存在压力,则压力越大,凝聚力就越高。例如,一个国家民族矛盾尖锐,受 到外来侵犯时,阶级矛盾便趋于缓和,会出现团结起来一致对外的局面;一个企业面临激烈竞争的威胁,为了在竞争中求得的生存和发展,也需要团结一致,齐心协 力,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4、成员对组织的依赖性。个人参加某组织是因为他觉得该组织能满足其经济、政治、心理需求。因此,一个能满足其成员个人重大需求的组织,对成员才有巨大的吸引力,其凝聚力才高。

5、组织的地位。某组织在诸组织中的地位、等级越高,其凝聚力就越强。如组织被人尊重,有较快的升迁机会,有更多的经济报酬,有更大的发展可能性等,组织凝聚力就大。

6、目标的达成。有效地达成目标会使其成员产生自豪感,增强凝聚力,而凝聚力反过来又会促进目标的达到。

7、信息的沟通。信息沟通渠道越畅通,凝聚力越高;相反,相互间越缺乏联系,则凝聚力越低。

8、领导者和领导方式。领导者是组织的核心,领导班子自身是否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是否坚强有力,会直接影响组织的凝聚力。如果领导班子自身不团结,互相扯皮、拆台,组织便失去核心,因而凝聚力将受到很大影响。如果领导班子是团结的、协调一致的,而主要的领导者有较高的权利性和非权利性影响力,众望所归,那么组织成员就会紧密地团结在他们的周围,使组织产生较强的凝聚力。不同的领导方式对组织凝聚力影响也不同。在民主、专制、放任三种领导方式中,民主型领导方式能使全体组织成员有充分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组织成员有较强的参政意识,成员之间团结协作、互助友爱,因而有较高的凝聚力;而专制型和放任型领导方式则往往降低凝聚力。

“运输竞赛”是一项说明竞争与合作之间关系的经典研究。这项研究是莫顿·道奇(M.Deutsch)和克劳斯(Krauss)于1960年进行的。研究者要求两个被试想像他们正在经营着一家运输公司(A公司和B公司),并要求每人驾驶一辆货车尽快由一个地点到达另一个地点。两辆货车并非彼此竞争,它们有不同的起点相终点。但两辆货车的捷径是一条单行道,且两辆车是以相反方向行进的。两人走捷径的唯一方式是等一辆车通过后另一辆车再走,每个人在捷径的起点都有一扇控制门,可按按钮使之关闭,以防止对方 通过。此外,每辆货车还有一条备用路线,不会与另一辆车发生冲突,但路线要远得多。研究者告诉被试,他们的目标是尽快到达终点,越快得分越高,但并没有提到要比另一被试得分更多。两名被试无疑都十分清楚,最佳方案是相互合作,轮流使用单行道,两个人都走捷径,但其中一人需稍候片刻,等另一人通过。而研究结果是:两名被试不肯合作,都想抢先通过单行道。在单行道中间碰头后,彼此拒绝让步,最终一辆车退回,关闭控制门,走另一条路。双方都得不到高分。多次实验结果,只是偶尔出现合作行为,大部分行为是在竞争。

说明合作与竞争如何影响组织凝聚力。研究者对某一班级的一半学生说,他将以合作为基础给学生打分,全班学生都是同一分数,关键在于大家在辩论时如何成功地击败其他班级。

对另一半学生,研究者告诉他们将以竞争为基础打分,谁对所辩论的问题贡献大,谁的得分就高。研究结果表明,合作解决问题的组织要比竞争解决问题的组织协调,合作组织成员比竞争组织成员更能采纳别人的意见,更能友好相处。而竞争组织成员彼此很少沟通,观点重复,容易产生误解,成员间互相侵犯,心情压抑。研究说明,在一般情况下,竞争影响组织内人际关系的协调,破坏组织凝聚力。

[编辑]组织凝聚力与劳动生产效率的关系

研究影响组织凝聚力的主要因素,目的在于运用和创造这些因素,增强组织凝聚力,提高工作效率。那么,组织凝聚力与生产效率的关系如何,是否凝聚力越高生产效率也越高?这是心理学家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研究表明,组织凝聚力与生产效率之间并不存在这种正相关的关系。凝聚力高,可能提高生产效率,也可能降低生产效率。其关键在于组织规范的性质和水平,即组织共同指定的生产指标的性质和数量。在一个凝聚力高的组织里,成员的行为高度一致,个人有较强的服从组织规范的倾向。如果这个组织的目标与组织目标不一致,则凝聚力与生产率之间成负相关;反之,组织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则二者成正相关。前者凝聚力越高,生产率越低;后者凝聚力越高,生产率越高。

社会心理学家沙赫特通过实验研究了组织凝聚力对生产效率的影响情况。沙赫特在有严格控制条件的情况下,检验了组织凝聚力和对组织成员的诱导对于生产率的影响。实验中的自变量是凝聚力和诱导,因变量是生产率。设1个对照组、4个实验组,分别给予4种不同的条件,即高、低凝聚力和积极、消极的诱导4种不同的结合。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第一,无论凝聚力高低,积极诱导都提高了生产率,而且凝聚力高的组织生产率更高;消极的诱导明显地降低了生产率,而且凝聚力最高的组织生产率最低。第二,凝聚力高的组织,若组织规范规定的生产标准很低,则会降低生产率。第三,对组织的教育和引导是关键的一环,不能只靠加强成员间感情联系来提高组织的凝聚力。因此,管理者必须在提高组织凝聚力的同时,提高组织的生产指标的规范水平,加强对组织成员的思想教育和指导,克服组织中的消极因素,以使组织的凝聚力真正成为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因素。

第三篇:团队凝聚力问题

建立有效团队的关键是能否形成团队凝聚力

一、团队凝聚力的概念

团队凝聚力是指团队对成员的吸引力,成员对团队的向心力,以及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团队凝聚力不仅是维持团队存在的必要条件,而且对团队潜能的发挥有很重要的作用。一个团队如果失去了凝聚力,就不可能完成组织赋予的任务,本身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条件。美国社会心理学家L 费期汀格认为这种凝聚力是使团体成员停留在团体内的合力,也就是一种人际吸引力,这种吸引力它就有力学的一些相同之处,如一个人在玩“流星球”时,流星球就是围绕手这个中心转,不会丢失,手就是中心点,凝聚力的中心点是什么?就是一团队对所有成员的吸引力。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l、团队本身对成员的吸引力。团队的目标方向、组织形态、行业精神、社会位置等适合成员,吸引力就大,反之吸引力就会降低,甚至会便成员厌倦、反感,从而脱离团队。

2、满足所有成员多种需要的吸引力。团队满足成员个人的各种物质和心理需要,是增强团体吸引力的最重要条件。

3、团队内部成员间的吸引力。团队成员利益一致,关系和谐,互相关心、爱护和帮助,吸引力就大;反之,吸引力就小,甚至反感,相互排斥。

二、团队凝聚力的基本原则

团队凝聚力的产生有内外两方面的因素。内在因素来自成员与团队本身,外在因素来自环境的压力。团队凝聚力可以是团队成员关于情境的理解与反应趋向一致的过程,也可以是成员对他人行为的附和,也可以是成员共同持有一种特定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主要内涵就是要遵循四条基本原则:

一是对共同利益的认同原则,将团队的共同利益与大家讨论清楚。面对社会上现实的收入反差,大家容易形成对共同利益的认同,考虑到税务人员的固有素质,这种认同会自动转化为维护大局的自觉行动。对个人利益暂时与集体的根本利益不完全重合的同志,要给予选择机会。

二是以贡献论报酬的公平原则。计划经济时代留下来的磨擦、争斗、攀比应该随着那个时代去了。大家都能接受同事们彼此有不同的收入,只要这种差别大体上是合理的。畸形的报酬/贡献曲线,是葬送凝聚力的毒瘤,要注意防止并及时修正。

三是杜绝损害整体利益的公正原则。不拉帮结派,不亲此疏彼,劳动纪律面前人人平等。用公家资源,占工作时间,大搞个人业务的现象,不允许发生。这种现象特别影响同事们的工作热情,特别影响团队的形象和威望,特别影响集体的形象,对凝聚力的毒害是立竿见影的。

四是强调发展目标的激励原则。一个团队要有个共同的发展目标,有没有共同的目标,共同目标的好差,直接影响团队的风气、精神和凝聚力,共同目标,要通过个体目标来实现,个体目标要注重个体的发展。一个团队的未来设想与可能方向要经常与团队成员讨论、争论,让他们在潜意识支配下进行自我设计。个

尊重和珍惜他们的创业激情。

三、团队凝聚力的影响因素

1.团队成员的组成。(1)团队的规模。团队的规模越大,团队的凝聚力就越低。由于团队规模增大,团队成员间互动的机会和可能性就减小,从而难以形成凝聚力;反之,团队规模越小(一般认为5人~12人比较合适),团队成员间互动的机会增大,团队成员就越容易融为一体, 从而形成更强的凝聚力(Kramer & Brewer,1984)。

(2)成员的相似性。所谓成员的相似性,是指根据个人档案记录归纳总结的比较明显的个体特征,也包括那些难以观察、对人的行为模式更具决定性影响的深层次因素,如个性、态度、价值观及其他心理因素等,还包括个体内在特性动态集合所产生的总体特征。

(3)成员的相吸性。Newcomb(1960)指出,如果A从B身上发现了自己喜欢的某种品质特征, 如名声和社会地位、愉悦、支持性以及其他令人喜欢的个性特点等,A会对B表示赞美、钦佩,成员间的这种相互吸引,会使得他们愿意在一起共同完成某项任务。

2.团队任务。(1)任务目标的一致性。目标一致是形成凝聚力的前提条件,首先,如果团队目标与个体目标是一致的,那么个体就会被团队所吸引。其次,团队建立共同目标的过程往往意味着确立竞争对手或“共同敌人”的过程。有研究表明,“共同敌人”的出现会加强团队内部的认同,也会使团队成员的身份显得更加重要。

(2)目标任务实现过程中的相互依赖程度。如果要实现团队目标需要每个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且密切协作完成,则团队成员在行为、情绪和心理上就会与其他成员融为一体,形成合力,于是,团队实现目标的过程也是凝聚力形成的过程;相反,如果目标实现过程中所必须的相互信赖程度低,则不易形成团队凝聚力。

(3)团队任务对成员的吸引力。完成团队任务的活动内容、形式、频率适合成员,吸引力就大;反之,活动不受成员的欢迎,吸引力就会降低,甚至会令成员产生厌倦、反感心理,从而脱离团队。

(4)任务的难度。重复和烦冗的常规任务会带来倦怠并影响团队凝聚力,而以团队为进行单位,具有一定挑战性并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任务,这样的任务能够为整个团队带来共同面对压力的经验,完成这类任务,必须要团队成员保持高度一致,齐心协力,这样一个完成任务的过程,也就促进更高凝聚力的形成。

3.团队内部管理。(1)领导方式。勒温等人的经典实验比较了在“民主”、“专制”和“放任”这三种领导方式下各实验小组的凝聚力和团队气氛。结果发现,民主型领导方式组比其他组成员之间更友爱,成员相互之间情感更积极,思想更活跃,凝聚力更强。

(2)激励方式。不同的激励因素和激励水平,对成员产生的吸引力也不同(刘敬孝,2006)。能够促进团队凝聚力的激励因素,主要指能够强化归属感的各种情感,每个人的心理需求各不相同,有些个体有归属于某一团队的需求,有些人则对权利有很高的要求, 有些个体有沟通与身份地位的需求,而有些人有自我评价的需求等。团队是否能够持续为其成员提供其所期望的激励, 会对团队凝聚力产生重要影响,团队领导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控制这类影响团队成员需求的因素。

(3)沟通。成员之间的沟通有利于对团队任务的理解,和即时了解对方的进展情况,从而对自己的工作进行适当调整,以便更好地完成团队任务。在有效沟通的基础上,个体与团队才能维持相互信任,增强对团队的归属感(黄玉清,2005)。

(4)规范。团队有无一定的规范,也会影响到团队凝聚力的形成与发展,如果制定有效合宜的团队规范,会在一定程度上约束成员的行为,使成员行为最大程度地指向团队任务。另外高凝聚力的团队一般较易产生共认规范;相反,低凝聚力的团队一般难以形成共认规范。

另外,团队的外部因素也会影响到团队的凝聚力,一个团队总是与外界环境不断地发生着交互作用,积极进取的外部环境必然会对团队凝聚力的增强起到正面的促进作用,相反,消极的外部环境则会对团队凝聚力产生负面影响,如团队间的合理竞争会增强团队凝聚力, 当团队之间开展竞争时,各自的团体内部就会产生压力和威胁,迫使所有的成员自觉地团结起来,减少内部分歧。能够忠于自己的团队,维护团队的利益,一致对外,以避免自己的团队受挫、受损。这样,团队成员间的关系就变得密切起来,大家同舟共济,共赴使命,团队的凝聚力也就得以提高与加强。

四、团队凝聚力的培育措施

上述对影响团队凝聚力的因素的考查为团队凝聚力的培育提供了依据,据此,提出如下几点团队凝聚力培育的具体措施。

1.明确一致的目标。管理者与团队成员共同建立目标,融团队目标与个人目标于一体,使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高度一致,可以大大提高团队的生产效率。有效目标的建立一般有如下原则:(1)目标的具体化、可测量化。(2)清楚地确定时间限制。良好的目标应该是适时的,它不仅需要确定的时间限制,而且还要对完成任务的时间进行合理的规定。(3)运用中等难度的目标。除了上述三个方面以外,定期检查目标进展情况;运用过程目标、表现目标以及成绩目标的组合;利用短期的目标实现长期的目标;设立团队与个人的表现目标等等都有利于团队凝聚力的培育。

2.良好的团队内部管理。(1)领导。在领导方式上,根据前文提到勒温的经典实验,要增强团队凝聚力,应较多地采取民主型领导方式,在团队决策上应共商共议,力求最大限度反映民意,切忌独断专行,这样可以使成员之间更友爱,成员相互之间情感更积极,思想更活跃,凝聚力更强。

(2)沟通。团队成员者的沟通与交流既可增强人际凝聚力也可增强任务凝聚力,所以在团队内部应有保证足够的沟通时间、适宜的空间或渠道、良好的沟通氛围。①在沟通时间上,可以根据任务的需要安排每天或每周的某个固定时间或

其它合宜时间, 各成员汇报最近的任务进展情况、新的想法、新发现的问题等,以便能即时调整,避免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浪费;②要保证有沟通的空间与渠道,沟通的场所可以选择在办公室、会议室、休息室、餐厅等,渠道可以由面对面交流、电话、网络等,场所与渠道的多样性与优质性可以方便成员间进行快捷、有效的沟通,保证信息在团队内部的畅通以及知识和信息的共享;③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就是要让各成员敢于表达、愿意表达、能够表达自己的思想,来集思广益。营造良好沟通氛围应注意成员之间应相互信任(信任的四个要素,即获得成效、一致性、诚实和表现关注)、相互尊重彼此的想法、把交流的中心集中在任务上,对事不对人,避免伤及他人感情,团队中的领导或权威人物对成员发言进行评价时要慎重,避免伤害发言者或欲发言者的积极性, 为了让成员打开思路,可以对其发言进行追问,不要急于评定其想法的优劣,另外,也可考虑延迟评价。

(3)制定有效的团队规范。团队规范,是团队成员认可的并普遍接受的规章和行为模式,它可以具体化为团队成员对某种特定行为的认同或反对, 区分出某种行为是有益的或是有害的,以此来规范团队成员的行为,鼓励有益的行为,纠正有害的行为,帮助成员了解什么是被期望的行为,提高团队的自我管理、自我控制的能力,促进团队的凝聚力的成长。

另外,根据成员的需要不同,合理、恰当地应用激励方式可以增强团队凝聚力;多开展一些积极的团队竞赛活动,通过参与竞争来增强团队凝聚力;搞一些团队拓展培训,使成员在团队活动中体会到团队的重要性而团队凝聚力。

在一个团队中总有一些人是正向的、有一些人是负向的,而正向和负向一整合便互抵成零。而一个团队如何能够健康成长并不断创造价值,取决于——首先是领头人要成为1,明确的倡导什么、抵制什么,旗帜鲜明、思路明晰,这样环境里正向的人才会越来越多;取决于——这个环境中正向的人在被负向消抵的过程中,不消极不气馁,坚持信念,脱颖而出无数个1,当然要想成为1必须要经过被负向消抵的痛苦过程,经过消抵之后尚且有能量存在的就是这个团队最有价值、最能影响这个团队健康发展的1

成为一个团队的成员条件:

1.自主性:我在日常工作中,有没有主动回报(反馈),主动沟通,主动关切的习惯?

2.思考性:我自己会不会经常发掘问题点(原因、症结)?会不会对这个问题点寻求对策?会不会对自己的工作定期提出流程改善建议?

3.协作性:我能不能接受一个冲突?能不能排除自己的自私、自我和自大?能不能在有原则和肯协作的取向下与人沟通?

世界上没有两个人是完全相同的,但是我们期待每个人工作时,都拥有许多同样的特质。家庭需要伦理、学校需要纪律、企业需要规章、社会需要秩序。几乎没有什么不可思议的产品是一个人就能完成的。你需要其他人来帮助你,你也需要去帮助别人。在一个好的团队中,都需要哪种类型的人进驻?来自Forbes的Jessica Hagy告诉我们,你的周围需要这6种人:

1.“怂恿者”:

怂恿者,是那种会推动你,让你思考的人。他会一直地让你有动力早起做事,尝试并将事情变为可能。你会希望这个人充满活力并保持热情。这是灵感之声。

2.支持者:

他是一个大粉丝,一个强有力的支持者,并且还是一个为你和你的工作进行狂热传播的人。让他得到奖励,持续让他们参与。这是动力之声。

3.怀疑者:

他是魔鬼的代言人,常常会指出一些尖锐的问题,还能提前发现问题。你会需要他的这种态度。因为他们常常能看到你角度以外的事,并希望你的成功会与安全同行。这是理智之声。

4.严厉者:

他是让你把事情做好的爱找茬的“大声公”,也是冲动的管家,他会确保团队目标在截止日期前完成目标。这是前进之声。

5.连结者:

他会帮助你找到新的途径和新的盟友。这个人打破路障并为你找到魔法实现的方法。你需要他帮你接近你所不能接近的人和地方。这是合作之声。

6.标杆:

他是你可信赖的顾问,你的北极星,也是你想要赶超的那个人。他是你的指导单位,是作为时刻提醒你,你也可以做神奇事情的存在。你需要让他感到骄傲。这是权威之声。

你是哪种人?你的团队有这6种人吗? 1.怂恿者=》猪八戒,总是忽悠你去,实际上他不一定去; 2.支持者=》沙僧,不但支持你还跟着你; 3.怀疑者=》猪八戒,经常反对你; 4.严厉者=》唐僧,坚定不移,坚持理想; 5.连结者=》沙僧,有矛盾他来疏导; 6.标杆=》孙悟空,能力超强。

第四篇:凝聚力,向心力问题

1、什么叫团队的凝聚力,向心力?

团队的凝聚力向心力首先是建立在团队目标一致上的,要实现团队的目标必须增强全体员工的价值认同感和共同发展的意识。有了明确的目标后,每个员工心要往一处想,力要往一处使!俗话说:“众人同心,其利断金”。另外还要培养员工的集体荣誉感,如果每个员工都有这种集体荣誉感的话,他做任何一件事时自然而然就会为了集体着想!

2、怎么样去建立团队的凝聚力,向心力,怎么去打造积极向上的团队?

要让每个员工有事可做,让每个员工都觉得自己是必不可少的一份子,也要让每个员工有归属感。(1)充分信任每个员工,缺少信任关系是做不好工作的,而且会造成团队的个体之间相互对立。所以做为一个团队的领导者或管理者,一定要充分信任团队中的每个成员。(2)让每个员工有归属感,这个归属感不是强加于团队成员身上的,而是要让每个员工发自内心爱这个团队,强烈希望与这个团队共同发展共同成长。这就需要管理者如何带领这个团队,管理者要让每个员工工作起来有愉快的感觉,这就要充分了解员工的精神需求。(3)建立一系列的激励政策。激励政策要切合实际,确实可行。对员工平日的鼓励也很重要,可能一句话就能让员工激发斗志。

3、建立团队凝聚力,向心力过程中,需要做的事情?

首先领导者要采取的领导方式很重要,经常激励员工,给员工公平的竞争,让员工了解他做的每一件事的意义,发现每个员工的长处,合理的分配能让其胜任的工作。并且制定出一个长远的工作计划,让每个员工了解自己在做的事情是否在一段时间内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4、建立团队的凝聚力,向心力,打造积极向上的团队过程中注意事项?

注意团队里的沟通、分工与合作。团队成员之章的沟通和协调很重要,每个员工的生活生长的背景不一,所以他们的价值观,性格,为人处世的方法不一,所以,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常与员工沟通,了争他们真正需要的。分工也很重要,一定要让每个员工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位置,让适合做这份工作人来做会比让不适合做这份工作的人来做得到的结果往往相差很远。沟通与分工都处理好了,合作关系也就不能实现了。

欧宝装饰,给你完美的家

5、怎样去建立领导层的威信,建立领导层威的的注意事项?

威信即是威严是建立在诚信上的,做为领导,诚信是非常重要的,说出来的话,就要与做出来的事相一致。所以在发布命令上一定要三思而后行,不能朝令夕改,所以在发布通知通告,决策命令,目标及计划都要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分析后再做定论。并且发布任何一项文件时,都要以身作则,对团队的成员起示范作用。平时也要虚心学习,不要自以为是,多听听员工的心声,从个方面了解员工的需求。

欧宝装饰,给你完美的家

第五篇:加入中国民主建国会组织(民主党派)的申请书

加入中国民主建国会组织(民主党派)的申请书

加入中国民主建国会组织(民主党派)的申请书

加入中国民主建国会组织(民主党派)的申请书: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写下这封申请书。

通过学习中国民主建国会的历史、章程,我认识到中国民主建国会是主要由经济界人士和其他专家学者组成的政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的参政党,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党,始终贯彻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自一九四五年十二月十六日在重庆成立以来,同中国共产党长期亲密合作,具有爱国、革命的光荣历史。

它于1945年在重庆成立,迄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光荣历史,在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民建半个多世纪走过的道路,是顺应历史和时代的要求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光辉道路。在民主革命时期,民建团结爱国的民族工商业者和所联系的知识分子,为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作出了积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民建参加了人民政权和人民政协的工作,为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积极配合国家实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来,民建认真学习贯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努力发挥参政党的作用,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应有贡献。在长期实践中,民建形成了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坚持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自我教育的优良传统,形成了同经济界紧密联系的历史特点。

而作为一名(民营企业家/企业管理者),我深感自己应该在艰苦创业,创造企业及个人财富的同时,积极向民建组织靠拢,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加入民建组织,以便早日在民建组织的大熔炉中锻炼自己,为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多做贡献,使我们伟大的祖国日益繁荣昌盛。如果我能入会,这将会是我极大的光荣。我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经济优势,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活动,积极的参政议政,在推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过程中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作出应有的贡献。

为此,我申请加入中国民主建国会,并自觉遵守民建章程,履行会员义务,执行民建决议。时刻以一个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严格要求自己。

敬请组织考验我,批准我的申请!

下载民主党派组织凝聚力问题初探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民主党派组织凝聚力问题初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入中国民主建国会组织(民主党派)的申请书

    加入中国民主建国会组织(民主党派)的申请书: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写下这封申请书。 通过学习中国民主建国会的历史、章程,我认识到中国民主建国会是主要由经济界人士和其他专家学......

    民主党派核心价值观问题研究

    民主党派核心价值观问题研究 【摘要】: 民主党派服从中共的政治领导是处理好关系的政治基础,民主党派自身建设是处理好关系的决定因素,民主党派在核心价值观上与中共的统一......

    新形势下民主党派队伍建设问题探讨

    新形势下民主党派干部队伍建设的探讨 杨徽财 (中共泉州市委党校;福建泉州;362000) [内容提要]改革开放以来,民主党派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认真分析新形势下民主党派干......

    打造坚强的组织凝聚力

    打造坚强的组织凝聚力 题目一:【管理咨询】如何提高组织的向心力,实现企业高绩效 增加关键词:向心力 高绩效 题目二:如何打造高凝聚力的团队 改写关键词:“组织”改写为“团队”......

    民主党派

    民主党派,指在中国大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党,除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以外的八个参政党的统称。它们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

    民主党派

    鸦片战争后,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野蛮入侵和封建统治集团的腐朽衰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成立的各民主党派,其社会基础是民族......

    民主党派

    民主党派的地位和作用 民主党派,指在中国大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党,除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以外的八个参政党的统称。 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能够发挥什么样的......

    民主党派

    民主党派中国多党合作制度中包括中国共产党和八个民主党派。八个民主党派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