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助推发展,企业文化丰富多样

时间:2019-05-14 22:43: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科技创新助推发展,企业文化丰富多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科技创新助推发展,企业文化丰富多样》。

第一篇:科技创新助推发展,企业文化丰富多样

科技创新助推发展,企业文化丰富多样

人才出科技,科研强企业。科技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涵,是企业纵横市场的利器。宁波建工深谙科技对于企业做大做强的重大意义,多年来一直坚持科技研发和技术创新,坚持以科技带动企业整体实力的提升,科技投入逐年递增。公司现已成立了专门的技术研发中心和设计研究院,推行产学研合作机制,先后与宁波大学、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宁波工程学院等高校进行合作,启动建筑科技攻关项目,密切科技研究成果与实际运用的关系,打造知识科技型的宁波建工。

现在,企业拥有浙江省省级技术中心、省内一级资质的检测实验室;已组建企业信息中心,建成了OA办公模块、人力资源模块、财务模块、合同管理模块、综合项目管理模块等组成的系统化信息管理平台。公司现拥有《超长墙体裂缝控制方法》、《切割机及切割方法》、《一种电气管引线穿设方法》、《电缆的连接方法及连接设备》、《一种大跨度钢桁架高空安装方法》等国家发明专利7项,《建筑施工升降轿厢跨缝跳板》、《房顶装修作业机》、《人货电梯层门安全装置》、《幕墙外立面装饰盖新型节点连接件》、《电缆分支接头》、《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拉结件》、《保温防风门》等实用新型专利20项;主编了《管道沟槽式卡箍连接施工工法》等国家级工法5项,省级工法30项,主编的国家标准《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和《建筑电气照明装置施工与验收规范》已印刷出版。

多年以来,宁波建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奋力前行,几代人的付出熔铸了企业文化的灵魂,最终形成了以“守信讲义,通情达理”为核心价值理念的企业文化;注重包容,以人为本,诚信务实,开拓创新。宁波建工以生产经营实践为平台,以党工团组织为纽带,广泛开展建功立业、回馈社会的活动,宣扬企业文化,培育开拓创新意识,凝聚企业向心力。

公司根据建筑施工企业特点,创造性地提出将团总支建立到项目部上去,在宁波市第五医院项目部、宁波市江东区世纪东方商业广场项目部成立农民工流动临时团总支。这些临时团总支不仅涵盖了开发、土建、安装、设计、监理等建筑业完整的产业链,还包括了项目部所在地街道的团组织,为建立完善共青团组织体系,探索流动团员管理机制,满足服务青年、维护权益和服务工程建设的需要积累丰富的经验。目前公司已有黄逸项目部、俞伯华项目部被评为浙江省青年文明号,陶泳项目部被评为宁波市青年文明号,在我市工程建设项目创建青年文明号上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通过项目部青年文明号的创建,为项目建设提供了支持和服务,也培养了一批 “青年岗位能手”和一大批专业技能过硬、综合素质较高的青年工人队伍。

第二篇:龙泉市科技局以科技创新助推农业产业发展

龙泉市科技局以科技创新助推农业产业发展

2012年11月

近年来,我市农业科技工作,坚持以“提高科技技术水平、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为主要任务,以建设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方向,积极构建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大力促进农业成果转化和推广服务,不断提高农民科技素养,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科技支撑。

一、市校合作深入开展,农业创新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深入实施“背靠浙大、联姻高校、发展龙泉”战略,分别与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等32家科研院校(所)开展农业科技合作,先后引进98位专家教授来龙进行一线指导培训。同时聘请了汤

一、汪炳良、陈再鸣、张金枝等教授为龙泉农业首席专家,通过借智发展、资源整合,初步形成了能够满足农业发展基本需求的研发推广体系。

一是创新了农技推广体系。建立了以“首席专家为引领、农技指导员为核心、责任农技员为骨干、产业农技员为基础”的四级联动新型农技推广体系,聘任农技推广专家(助理)12名,农技指导员53名,责任农技员120名,培育产业农技员89名,通过纵向的市、乡、村三级联动,“耳(菇)—稻轮作”、食用菌设施化栽培、高山蔬菜反季节生产、茶叶多茶类组合生产、畜禽规模化养殖等先进适用技术得到普及推广。完成了林权信息卡、营造林信息系统等13个林业信息化建设项目,林业科技推广网络已基本完善。

二是创新了农业耕作制度。依托首席专家的技术优势,根据不同地域优势,规划发展不同的农业产业,总结提炼了龙泉现代农业十大创新模式。首创“黑木耳—水稻轮作”、“千斤粮,万元钱”高效模式,被全省乃至全国的食用菌生产地区广泛学习;推广高山夏菇种植、“绿茶+乌龙茶”多茶类并举发展、山地蔬菜技术集成等新型耕作摸式,大大增加了农民收益。

二、产学研有效结合,农业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成绩斐然

依托浙江大学等高校院所的科技实力和综合影响力,以项目合作、项目申报为纽带,就食药用菌、茶叶、蔬菜、毛竹以及畜牧业等农业主导产业开展合作。2010年以来,我市累计争取丽水市级以上农业科技项目62个,其中国家级科技项目10个,省级科技项目42个,丽水市级科技项目10个,争取资金1182.5万元。通过产学研合作,全面加快了我市竹茶菌蔬四大农业主导产业的全面提升发展。龙泉市分别被评为浙江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综合强市(县)、浙江省食用菌产业单项强县和“浙江省发展循环经济先进市(县)”。

一是毛竹产业提质增效。通过实施科技富民强县专项—竹产业提升工程,完成低产低效竹林改造和高效林建设31.7万亩,建成现代高效示范园区4个,新增14家规模以上竹加工企业。全市竹产业一产产值三年增长47.1%,地方财政收入三年增长171.1%,竹农人均增收1650元,新增就业1.5万余人,走出了一条以资源为依托、科技为动力、市场为导向的富民强县新路子。二是特色茶发展迅速。“乌龙茶及多种名优茶组合开发技术”等项目开发获得成功,“龙泉金观音”成为浙江省第一只乌龙茶科技新产品,并且在全市进行推广,发展金观音茶叶基地1万多亩,亩产值超万元,参与农户达2000多户,建成官埔洋金观音茶叶专业村,兰巨金观音之乡,“金观音茶叶”被誉为“龙泉第三宝”,龙泉成为浙江省金观音茶叶基地。三是高山蔬菜呈现规模化发展。依托龙泉的生态优势和区位优势大力主攻高山蔬菜,从浙江大学引进四季豆、番茄等50多个蔬菜新品种,引进了护根育苗、微蓄微灌、畦面覆盖等新技术,建立了1.5万亩的高山商品蔬菜产业带,为高山地区农民的增收寻找到了新的增长点,龙泉成为长三角最具竞争力的高山蔬菜生产县(市)之

一。四是食用菌产业全面提升。深入实施“食用菌提升工程”,食用菌标准化率达35.6%,有效提升了标准化生产水平。依托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特色菇,建成900万袋的华东地区最大夏菇生产基地,日交易量达到15吨;“白灵菇中试试验合作项目”在我省首次获得成功,实现工厂化栽培,还成功开发了金针菇、杏鲍菇、秀珍菇的工厂化生产,进一步优化了食用菌产业结构。同时,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畜牧业循环经济摸式研究”项目和菌糠废弃物转化为生物饲料试验成功,食用菌原材料利用率提高了5—6倍,全面促进了我市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示范点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

我市与浙江大学共建的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县、国家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发挥了科技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引领作用,促进了龙泉市特色农业区域经济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2010年7月底,我市又被列入第二轮新农村建设示范县,开始实施“龙泉市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二期)项目”,上垟镇源底村、道太乡供村列入了第二批省级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项目实施一年多来,源底村、供村两个试点村积极围绕科技示范这一新农村建设中心,形成了示范村——龙头企业——示范户为一体科技示范体系,村民的科技意识明显增强,村容村貌得到改善,农民收入逐年增长,2011年源底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6414元增加到7491元,增长16.8%;供村农民人均纯收入5920元增加到7885元,增长33.2%。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工作呈现出开局良好、进展顺利、发展健康的态势。

四、科普宣传培训持续开展,农民科技素质逐步提升

以实施科技特派员和科技下乡为重点,实施开展一批科技下乡科普宣传培训活动。一是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在兰巨、屏南等7个乡镇选派7位丽水市级以上科技特派员。2010年以来我市科技特派员共争取上级项目21个,争取资金82.5万元,共推广引进新品种35个,推广新技术37项,建设示范基地面积4830亩,培训2614人次,发放科普资料6395份,新增就业15833人,增加农民收入9353万元,有效推

进了农村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二是建立科技示范户制度。配备了百名科技人员结对帮扶百户农村科技示范户活动,通过实用技术培训,向农村科技示范户传授和推广农业新技术50余项,指导开发农业科技项目68个,帮助解决技术难题870余项,提供市场信息咨询1500余次,带动示范农户3600余户,并专门召开了灵芝良种栽培示范推广颁奖大会暨栽培技术培训会,对18名新品种示范推广先进个人和2家先进单位及 4名优秀科技工作者给予表彰,鼓励他们在新技术推广、新品种引进、科技示范带动等方面取得更大的成效。三是广泛开展科技宣传培训。(1)2010年以来,连续三年成功举办了“科技活动周”,针对群众生产生活中科技知识需求,牵头组织了农业、林业等14个职能部门的科技人员送科技下乡。举办了科技知识与成果展示、现场科技咨询和义诊、发放科技图书和资料、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农业主导产业栽培技术培训、农村卫生知识讲座、灵芝新品种栽培示范推广等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科普活动。三年来共组织开展了大型科技活动27场次,参与送科技下乡人员200余人次,参与群众2万余人,展出科普宣传展板215块,发放技术资料3.3万余份,接受现场咨询5000余人,解答技术难题1600多个。(2)积极进行科技培训服务。先后在16个乡镇举办了稻、菌、茶、蔬、果等实用技术讲座17场,参加培训的农民达3800余人。(3)通过知识产权宣传周,并举办了专利申请实务培训班7期,组织专利示范企

业、科技型企业、规模以上企业负责人和相关技术人员1260人次参加培训。(4)通过龙泉电视台星火技术节目,宣传农业实用技术236期,收看的农民达23900多人。

第三篇:以科技创新助推公安经济跨越发展

以科技创新助推公安经济跨越发展

中共公安县委

公安县人民政府

近年来,公安县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抓科技就是抓经济、抓创新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深入实施科技兴县战略,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工作先进县”、“国家葡萄产业体系技术示范县”、“2010湖北省科技创新先进县”,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升,为全县经济跨越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强化科技意识,以“第一生产力”支撑科学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发展的首要推动力。县委、县政府在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实践中,深刻认识到科技对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战略举措来抓,不断强化科技意识,营造创新氛围。一是坚持科技创新与工业强县相结合。工业是县域经济的脊梁,科技是工业腾飞的翅膀。县委、县政府在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的同时,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工业经济的“灵魂”,充分发挥科技对工业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大力倡导以先进技术提升传统产业,鼓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开发利用知识产权,调整优化工业结构,不断提升县域工业实力。同时,我们着眼未来发展空间,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要求,到2015年全县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家,高新产业增加 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0%,努力以科技创新加快工业强县步伐。二是坚持科技创新与农业增效相结合。农业增效是“三农”工作的基础,科技创新是农业增效的催化剂和助推器。针对我县农业资源丰富,但农业技术含金量不高的实际,我们把科技创新注入传统农业,以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为着力点,培植壮大优势特色产业,着力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能力,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科学发展。三是坚持科技创新与节能环保相结合。节能环保是科学发展的应有之义,科技创新是节能环保的基本途径。在发展中,我们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坚决不搞边发展、边污染、边治理,坚决摒弃传统的粗放发展模式,坚决把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三高”项目拒之门外。同时,积极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万华板业公司成功研发出利用农作物秸秆制造甲醛零释放的中高密度板材,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公司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零甲醛秸秆板材制造企业,创造了企业发展、群众增收、减少污染的“三赢”局面。

二、致力成果转化,以科技创新提升工业竞争力近年来,我们以“两型”社会建设为契机,将科技创新作为加快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着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工业竞争力不断增强。2010年,全县规模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9.69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 到8.5亿元。一方面,外引活水,巧借攻玉之石。积极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加强合作,密切产学研联系,不断提高企业研发能力。目前,全县77家规模企业中有28家与中国农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华中农业大学、长江大学等10多所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产学研长期合作关系,合作项目80多个。移栽灵公司与中国农大建立研发中心,开发出移栽灵、立丰灵、安栽灵等高新技术产品;与袁隆平院士的中国杂交水稻工程中心合作,将立丰灵应用于超级杂交稻和优质水稻上,已在全国推广使用。凯乐公司与北京邮电大学共同成立北邮-凯乐光通信研究院,成功开发出光缆、硅芯管、复合环保型材、土工格栅等五大类高新技术产品,公司成为中国四大电信主流运营商、亚洲通信硅芯管和土工合成材料生产基地;新生源公司与南京大学建立了研发合作关系,开发出氨基酸系列产品,成为亚洲最大的水解法氨基酸提取基地。另一方面,内挖潜力,狠抓自主创新。围绕我县汽车零部件、塑料新材、化工建材、农副产品加工四大主导产业,出台优惠政策,积极支持重点企业进行技改,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目前,全县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家。以创建“湖北省知识产权试点县”为契机,对重点企业、优势产品,集中骨干力量,开展技术攻关。近三年,全县申请专利287件,企业自主研发新技术135项,开发新产品113个。自主创新为企业拓展了发展空间,带来 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索瑞电气公司近两年获专利权30项,企业销售收入由8000万元跃升至2.8亿元,税收由580万元增长到2140万元。

三、突出农技推广,以科技进步推进农业产业化 我县是传统农业大县,但农业大而不强,特而不优。为此,我们坚持走科技兴农之路,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培训、示范、推广和服务作用,有效提升了农业效益,促进了农民增收。2010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6736元,同比增长22.2%,增幅位居全省县市前列。一是加强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始终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使广大群众掌握一技之长,提高致富本领。近三年共举办农村科技培训班 750期,每年培训各类农民达25万人次,印发农业技术资料200万份。同时,开通“农技110”电话,及时为群众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邀请全国21名知名葡萄专家,连续两年在我县举办葡萄产业发展科技论坛。二是加强农技推广,调整产业结构。依托粮棉油、水产养殖、生猪、葡萄、食用菌等十大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创建农业特色科技示范基地,加快科技“渗透”农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目前,全县建立了35个特色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依托埠河镇金秋科技园,推广新技术20多项,促进葡萄产业的提升和规模化经营,我县成为江南最大的葡萄生产地,并被列入国家葡萄产业体系综合试验站示范 点;依托80万亩优质稻示范区的示范带动,我县粮食产量稳居全国前50位,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大力实施并推广生猪养殖“150”模式,实现了生猪养殖标准化、规模化和产业化,被评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加快水产特色养殖基地建设,全县特色养殖水面超过10万亩,被评为全省水产大县。三是加强“研”“产”结合,壮大农业龙头企业。积极鼓励农业龙头企业研究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拓展企业发展空间,不断做大做强。双港公司在省农科院的指导下,研究出鸡粪转换有机生物肥技术,并建成有机生物肥场,不仅解决了养鸡场粪便污染问题,同时创造了经济效益,企业发展更上一层楼。

四、健全工作机制,为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近年来,我县始终坚持“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把科技工作与经济发展一同安排、一同部署,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努力为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健全领导体系。县委、县政府成立了县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县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工作专班。乡镇和部门成立了相应的机构,每个乡镇配备一名科技专干。建立了定期会商制度,每季度召开县委常委会、政府办公会,研究部署科技工作,每年召开一次全县科技工作大会。先后出台《关于创新科技投入机制的意见》、《关于全面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通知》等文件,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二是建立投入保障机制。我们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县财政每年用于科技的投入不断增加。积极加强对上科技计划项目的衔接和申报,近三年来申报立项15项,争取上级科技项目经费400多万元。强化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对新投产科技型企业采取减税让利、土地优惠等政策,近三年引导全县企业投入研发资金2.7亿元。通过召开银企对接会等形式,以企业开展科技研发为准入条件,帮助县内企业获取银行贷款,助推企业提高科技竞争力。三是健全人才发展机制。强化人才是科技进步第一资源的理念,努力在培养和引进人才上下功夫。近三年全县共引进各类人才近800人,培养乡土人才近5000人,其中高级职称15人。良好的人才发展机制,为全县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第四篇:博野创新形式助推企业文化

博野供电创新形式助推企业文化

走进河北博野供电公司办公大楼大厅,一幅幅有关优质服务、安全用电、员工文明守则等多方面内容的画面会映入你的眼帘,画面通俗易懂、意义深刻、耐人寻味。这是该公司深入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真实缩影。

为切实抓好企业文化,该公司秉承‘诚信 责任 创新 奉献’的核心价值观,以建设电网坚强、资产优良、服务优质、业绩优秀的现代公司为战略目标,在企业内部深入开展学习《企业文化手册》,以国家电网公司基本价值理念体系为重点,牢固树立我是‚国家电网人‛意识,大力推进‚品牌‛建设,将企业文化建设融入到公司的电网建设、安全生产、营销服务、廉政建设、班组建设等具体工作中,有效促进了公司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据悉,该公司为抓好企业文化工程,通过开展职工征文、举行文明礼仪大赛、制作宣传展板等有效形式,大力宣传企业愿景、企业宗旨、核心价值观及优质服务、员工文明守则等多方面内容,在公司上下引起强烈共鸣。

联系人:陈立涛湛淑娜

联系电话:0312-8719521

第五篇:丰富企业文化 共促和谐发展

丰富企业文化 共促和谐发展

2015年十月份,在总经办的统一协调和组织下,城环公司开展了“建国六十六周年诗歌朗诵比赛”和“2015年摄影比赛”两项活动,各部门和各分子公司都积极准备和参与,确保了活动的顺利开展。经过一系列激烈的角逐和评委们认真的评选,最终由信息公司田瑶获得诗歌朗诵比赛一等奖,信息公司赵克军获得摄影比赛一等奖。

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员工的精神需求,同时也丰富了员工的业余生活,更促进了广大员工热爱企业、关心企业、爱岗敬业,干劲十足的进入工作状态 , 从而为企业打造一支团结向上、积极进取的和谐团队。

下载科技创新助推发展,企业文化丰富多样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科技创新助推发展,企业文化丰富多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丰富多样的情绪教案

    教学案例 课题:七年级上册政治 第六课做情绪的主人 第一节 丰富多样的情绪 主讲人:博乐市六中吕莉荣 【教材分析】 本课共有两目。第一目,情绪万花筒。第二目,情绪与生活。两......

    丰富多样的情绪 教案大全

    丰 富 多 样 的 情 绪教案法政系10-2班 张凯丽 《丰富多样的情绪》教学设计 【课题】丰富多样的情绪 【教材分析】 1.本课题在教材中的地位: 《丰富多样的情绪》是思想品......

    丰富多样的情绪教案

    第一框 丰富多样的情绪 一、本课的地位和现实意义 情绪虽说是人的心理活动,但它与个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方面面都息息相关。积极、向上、快乐的情绪有益于个人的身心健......

    丰富多样的情绪 反思

    《丰富多样的情绪》的教学反思 谭淇方 首先,整堂课在教学设计上比较完整,《丰富多样的情绪》主要分为两大板块,一是“情绪万花筒”,意在让学生了解情绪的分类;在谈到情绪与情境的......

    丰富多样的情绪说课稿

    《丰富多样的情绪》说课稿 黄龙中学石学军 一、说教材 (一)使用的教材: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六课第一框《丰富多样的情绪》 (二)在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 情绪虽说是人的......

    丰富多样的情绪教案

    丰富多样的情绪 培成学校杨琴 2012年9月27日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人类情绪的丰富多样性,知道喜、怒、哀、惧是情绪的四种基本类型,理解情绪对于个人行为和生活的影响......

    丰富多样的情绪教案范文合集

    (一)情绪万花筒 活动一:看图片体验情境——知情绪基本类型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组图片,请同学们说出四组图片分别描述什么事情及他们当时是什么样的情绪。 1、看四组图片 (1)刘......

    丰富多样的情绪 教案

    一、丰富多样的情绪(板书)(一)情绪万花筒(板书) 人的内心世界非常丰富,正如恩格斯所言,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丰富的内心世界决定了人的情绪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也学了许多的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