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市环境污染

时间:2019-05-14 22:45: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白银市环境污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白银市环境污染》。

第一篇:白银市环境污染

白银市环境污染

甘肃省白银市的名字让人一听就忘不了。实际上,白银市最大的特产不是白银,而是铜,它的铜产量曾连续18年位居全国第一,因此白银市还有个外号,叫铜城。不管叫白银,还是叫铜城,两个名字都给人美好的印象,可它的环境实在与美好的名字相差太远。

甘肃省白银市位于甘肃省中部,境内蕴藏着丰富的铜、铅、锌等重金属,新中国成立后组建了一批以金属冶炼、重化工为主的国有企业,曾经连续18年铜产量位居全国第一。

上世纪90年代以来,这些国有企业设备老化,自身积累减少,经济效益下降,环保投入不足,“三废”排放长期不能达标,对当地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近几年,白银市各种污染事故不断发生,2002年底,白银市发生了历史上最为严重的污染事件,污染事件发生时白银市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高达7.36毫克 /立方米,比1955年导致5000多人伤亡的伦敦污染事件还高一倍。

2004年下半年,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白银市又先后发生7次严重的污染事故。

烟雾和蒸汽,特别下雨以后,二氧化硫大量附着到地上能见度就非常低最严重的时候达到了十几米。污染事件接二连三降临到白银市头上,并不偶然。白银是国家在“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老工业基地,依靠有色金属冶炼和煤电能源开发,短短五十年,白银就成了甘肃省第二大城市。但是,严重依赖资源型产业,也让白银陷入了环境困境,大量高污染企业,工艺落后,设备陈旧,成了城市中的一个个毒瘤。

在白银市厂矿企业比较集中的郝家川地区,远远望去,冒着黑烟的烟囱随处可见,其中的一家水泥厂,两个烟囱正在冒着浓烟,整个场区弥漫在烟雾之中。

尽管知道烟囱坏了,烟囱正在超标排放,但是银城水泥厂并没有立刻停掉设备的意思。和银城水泥厂相隔不远,有一个烟囱冒着浓浓的黑色烟雾,循着烟囱,那就是白银有色金属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铜冶炼厂,厂区烟雾弥漫,现场工作的工人都带着厚厚的口罩,整个场区散发强烈的硫酸味,距离设备稍微近一点,记者被熏得连眼睛都难以睁开。

同样污染严重的还有白银有色金属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第三冶炼厂,不说和国外,就是和国内的同行相比,第三冶炼厂的设备都已经落后了整整三十年,排出的废气严重超标。职工铅中毒率达到78%以上,很多职工由于受环境影响,他的身体状况是很差的。”

甘肃白银是黄河流域最大的重金属污染源

在白银,有两个污染巨无霸,一家是刚才看到的白银有色金属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另一家是甘肃银光公司,这两家企业排放的高浓度工业废气,最严重的时候能超过国家标准14倍。更严重的是,它们不仅把白银的天弄的乌烟瘴气,连流过白银的黄河,也在劫难逃。

在黄河白银段,有一条白银市的最大的排污河——东大沟,东大沟的污水源源不断得排进黄河,看起来不太黑的污水污染程度却很严重。按照国家有关环保的要求,这种水是不能排进黄河的

根据白银市环保局提供的2005年东大沟污水的污染数显示,东大沟排入黄河废水的重金属铜铅锌镉砷都严重超标,其中最严重的砷超标达25.68倍。一年排的量有1894万吨。”

向东大沟排放污水的10多家企业都属于白银有色集团责任有限公司,其中有一半以上的企业都是和铜冶炼厂的污水一样,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就直接排放.在白银市环保局的一份材料里面明确指出,白银是黄河流域最大的重金属污染源。

白银环保部门面对严重的污染束手无策

严重的污染,为白银市赢到了很多不光彩的纪录,现在白银不仅是黄河最大的重金属废水污染源,还是黄河上游最大的氨氮废水污染源、甘肃省最大的二氧化硫和硫酸浓缩废气污染源。面对一连串的纪录,当地的环保部门却显得束手无策。

在白银市,环保不达标的企业还有很多,和银城水泥厂相邻的一家动力厂,烟囱排放严重超标,长期以来,环保部门同样一直在要求其限期治理,但是也是限而无期,在一张2006年一月白银市环保局在检查时拍摄的照片可以看到烟囱冒着黑烟。

白银的治理计划需要资金2亿多元,如果治理计划得以实施,东大沟的污水处理后将被循环利用,基本不再向黄河排放,黄河流域最大的重金属污染源将彻底消失,但是同样由于没有资金,治理计划已经作了十多年却一直都没有实施,东大沟到目前为止仍然在源源不断向黄河排放着重金属严重超标的毒水。

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盛华仁到白银视察污染状况,随后,白银历史上最大的环保工程——白银有色金属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铜业公司制酸系统改造工程开工建设,工程由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发改委、甘肃省环保局共同支持,耗资2.48亿元。

2月12日,工程正式交付使用后大幅度减少白银市的空气污染状况。

甘肃白银最大的污染源是当地历史悠久的国有企业。对于一些新开工的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可以很容易做出关停并转的决定;但对于像白银市的这些老国有企业,却很难下决心停掉,因为这些企业大多亏损运行,靠它们自己来解决污染问题,完全不现实;但如果要关掉它们,成千上万的国有企业职工如何安置,同样是一个大问题。

事实上,在过去计划经济的几十年里,有许多国有企业,为国家贡献了它们所创造出的绝大部分财富,剩下的财富仅仅够工人们过上温饱的生活,无论是企业的发展还是周围环境的治理,企业根本无能为力。国家应该而且必须对它们施以援手,帮助它们治理污染。一是因为道义应该这样做,二是现实如此,只有帮助解决它们的历史包袱,企业才能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今年7月5日,国家环保总局对甘肃省白银市下达了暂停“除污染防治和循环经济类外所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通知,并限期整改。

白银市委、市政府痛下决心治理污染。白银公司、银光公司、稀土公司等一批国有老企业,在生产经营陷入严重困难的情况下,通过争取国家项目,拿出上亿元资金,投入到污染治理之中。

2005年8月,白银市政府拿出当年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即6000万元,用于支持当地最大污染源白银公司铜冶炼制酸系统污染治理工程。每年就可减少排放二氧化硫4.7万吨,占了甘肃省二氧化硫减排量的70%。

作为白银市另一重要污染源的银光公司,今年开始了全面的污染治理。已向国家申请了3.98亿元硫酸雾治理改造资金,计划引进国外先进的真空浓缩技术,通过两年的工程建设,到2009年,把企业排放的硫酸雾治理好。

白银市治理污染的信心和决心很大,目前已经取缔关闭违法排污企业69家,对甘肃稀土公司下达了限期治理通知书,对其他6家排污企业下达了停产治理通知书。今年已确定保证年内完成减排3.3万吨二氧化硫、1500吨化学需氧量的目标。

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绿色转型,遏制了污染加重的趋势,白银市环境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正在走出严重污染的阴影,再造天蓝、地绿、水净、气爽的美好环境,逐渐步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天地。

第二篇:白银市政府工作报告

关于白银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1年11月15日在白银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作者:byfgw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71 更新时间:2011-12-13

12:27:10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11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市八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1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情况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起步之年,也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一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跨越式发展战略新要求,统筹兼顾,扎实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的良好开局,市七届人大七次会议确定的奋斗目标预计可全面或超额完成。预计实现生产总值350亿元,比上年增长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0亿元,增长18%;固定资产投资211亿元,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亿元,增长18.6%;大口径财政收入40亿元以上,增长18.3%;一般预算收入15.15亿元,增长27.9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20元,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3798元,增长12.15%;人口自然增长率6.98‰;城镇登记失业率4%。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和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完成省上下达的控制目标。

(一)计划执行情况

1.“三农”工作扎实推进,农民收入稳步增加

粮食生产再创新高。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452.51万亩,同比增加6.95万亩。其中,完成粮食播种面积361.15万 亩。推广全膜双垄沟播面积136万亩、测土配方施肥320万亩、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200万亩,建成万亩高产示范片7个,粮食总产量突破70万吨,达到71.33万吨,同比增长6.91%。

特色产业长足发展。新建改建日光温室1万亩、塑料大棚0.6万亩,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6.12万亩,同比增长1.76万亩。蔬菜产量122万吨,增长5%。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场)56个,累计达到285个。牛、羊、猪饲养量分别达到12万头、320万只和150万头,分别增长10.1%、11.2%和12.7%。肉蛋奶总产量13万吨。马铃薯脱毒种薯普及率达到100%。特色林果种植面积达到40万亩,水果产量14.36万吨,增长6.7%。

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完成各类水利建设投资2.4亿元。发展有效灌溉面积2.5万亩,兴修梯田17万亩,完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202平方公里,建成农村户用沼气10237户、大型沼气工程7处,解决了1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不安全问题。新建通乡油路70公里、村道畅通工程180公里。引洮一期会宁北部供水工程开工建设,工农渠泵站改造工程有序推进。

新农村建设全面展开。新增市级试点村15个,完成乡镇总体规划25个,村镇建设规划447个,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全面启动实施,试点村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所在县、区2个百分点,试点示范带动作用明显。会宁县10个综合试点村和14个单项试点村完成投资8600万元,村容村貌等基础工程加紧建设,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优势产业初具规模,农民收入大幅提高。实施整村推进项目22项。

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市列小城镇试点工作全面推进,市上下达专项资金1000万元,小城镇基础设施及综合开发项目进展顺利。郭城驿镇完成道路改排水及铺油工程;红水镇完成环评和详规初稿,道路及给排水工程可研、初设已批复,已下达中央专项资金500万元;刘川乡完成可研审批和环评;四龙镇详规、可研及环评报告加紧编制;水泉镇总规已完成。

2.工业经济稳健运行,质量效益明显提高

生产经营较快增长。1-10月,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7.03亿元,同比增长18.1%。有色、煤炭、电力、化工四大行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80.3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销售产值448.35亿元,同比增长41.4%;产销率为97%。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5.5亿元,增长62.34%;实现利润总额11.19亿元,增长22.64%;实现税金总额15.11亿元,增长54.51%。工业项目进展顺利。银光集团万吨PC软件包完成开发,大象能源200吨磷酸铁锂项目试生产,甘肃德宝公司2000吨高品质稀土抛光粉生产线年底建成,郝氏炭纤维年产500吨炭纤维新材料二期主设备开始安装。白银公司年处理140万吨铜冶炼渣高效磨浮生产线及贵金属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进展顺利。刘化集团25万吨硝基复合肥、统一集团9万吨饮料等项目开工建设。中材水泥二期日产4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项目可研完成。

非公经济加快发展。全市现有担保机构13户,有10户融资性担保机构开展业务,共发生融资性担保额4.2亿元。全市中小企业发展到3004户,完成增加值53.4亿元;全市非公经济企业3047户,非公经济组织71153户,非公经济完成增加值52.76亿元。争取国家和省上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及发展专项11项,争取资金1310万元。

节能降耗不断强化。积极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先后对30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了节能评估审查,从源头上控制能源消耗。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白银鑫盛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顺利通过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审核备案,引进鞍山荣信节能服务公司、甘肃省节能总公司等外地节能服务机构来我市实施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在全市集中开展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专项行动,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非法销售使用的现象。组织申报节能循环经济项目60项,已争取国家和省上支持22项,争取资金8210万元。

3.投资规模逐步扩大,项目建设继续加快 投资拉动经济作用明显。1-10月,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6.56亿元,同比增长23.62%,占年计划的93.6%。其中:城镇投资完成192.69亿元,增长23.73%;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4.58亿元,增长36.41%。截止10底,全市在建项目577项,同比增加94项,新开工317项,增加34项。千万元以上骨干项目496项,完成投资178.44亿元,增长22.63%。其中:亿元以上项目74项,完成投资87.16亿元。市列重点项目有序推进。今年市上确定重点项目53项,计划投资109.56亿元。截止目前,完成投资80.33亿元,占年计划的73.32%。其中:续建项目15项,完成投资30.72亿元,已竣工6项。新建项目22项,开工建设19项,开工率86.36%,完成投资48.85亿元。前期项目16项,完成投资0.75亿元。白银公司锌冶炼资源综合利用焙烧系统、稀土公司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生产线、靖煤公司安全改造、华鹭铝业电解铝炭素系统节能环保技术改造、中石油白银销售分公司成品油库改造提升等项目竣工投运;定武高速营盘水(宁甘界)至双塔景泰段、华电马昌山一期、中电投黄河上游公司红山风电场、国投平川捡财塘二期、中电投黄河上游公司上沙沃10兆瓦光伏发电等新项目进展顺利;广泰铝业10万吨铝型材深加工、颐通管业4万吨PE实壁管等项目开工建设。同时,靖远双永人畜饮水及生态供水工程省发改委已批复立项,白银市热电联产、白银至靖远天然气管道工程、白银至中川机场等级公路等项目前期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国家投资争取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全市共争取到国家和省上发改系统各类投资项目167项,资金11.16亿元,超过去年全年水平。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7.54亿元,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2.66亿元,省财政补助资金0.1亿元,省预算内基建资金0.32亿元,地方政府债券0.54亿元。主要涉及农业、工业、城建、高新技术、社会事业、节能循环经济、商贸流通、经济转型、交通能源、以工代赈及易地扶贫搬迁等方面。

项目储备机制初步建立。出台了《白银市重大项目储备库管理办法》,积极开展市级项目储备库建设,已筛选凝炼开展前期工作的重点项目26项,估算总投资1600亿元,主要涉及农业、工业、城建、交通能源、商贸流通、资源环境等方面。

基建项目监管扎实有效。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上项目管理规定,督促做好扩大内需项目收尾工作,积极开展重大项目稽察。围绕保障性安居工程、社会事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对景泰县第四期廉租房、会宁县城区供水改扩建一期工程等20个项目进行了稽察,对会宁县农网改造项目开展了专项稽察,共查出问题36个,下发整改通知8份。目前,除个别项目正在加紧整改外,其它项目已全部整改到位。扎实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对涉及水利、土地开发整理、矿产资源转让、农村公路等30多个项目进行了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跟踪复查。

4.生态建设强力推进,污染治理成效突出

生态建设取得实效。全面实施都市生态屏障“八大工程”和中心城区绿化“六大工程”。全年完成各类造林绿化32万亩。其中:农田林网3万亩;特色经济林12.96万亩;大环境绿化1.8万亩;绿色通道建设1.2万亩;“千村万户”村屯绿化点662个、庭院绿化示范户49838户,绿化面积5.3万亩。生态乡镇和生态村创建活动扎实推进,全民生态保护意识明显提高。

污染治理深入开展。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不断强化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白银公司铜业公司含砷废水治理和西北铅锌冶炼厂电收尘改造项目建成投运,白银市城郊东大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示范工程、白银公司第三冶炼厂含重金属废水治理改造等项目加紧实施。继续强化减排设施的运行监管力度,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检查和抽查,及时跟踪环保设施运行、管理制度落实等情况。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试点工作进展顺利。

5.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保障更加有力

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挂牌招生。累计落实校舍改造维修资金2.28亿元,安排校舍改造项目55项。撤并中小学90所,新建校舍26万平方米,新改扩建幼儿园13所、职业教育实训基地4个。

文化体育旅游事业蓬勃发展。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30个、“农家书屋”30个。市体育中心和5个乡镇及社区体育健身中心建成投用,“一村一场”建设项目进展顺利,“一院三馆”前期工作加紧开展。成功举办了省第六届农运会和市三运会,省十三运筹办工作全面启动。旅游宣传推介力度加大,“黄河石林、甘肃白银”旅游形象广告亮相中央电视台,寿鹿山森林公园通过3A级旅游景区评审,新增“农家乐”示范村7个,改造、新开“农家乐”105户,全市接待游客超过28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4亿元。

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争取卫生建设项目62项,市精神卫生中心、3个乡镇卫生院、49所标准村卫生室开工建设。实施了县级医院能力建设等项目,县级急救中心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白银区人民医院急诊综合楼竣工投用,市中医院住院部年底投入使用,靖远县、景泰县、平川区人民医院住院部及会宁县18项灾后重建项目年底竣工,会宁县人民医院住院部完成主体工程。全市城镇职工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8%,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7%,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7%。

民生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争取中央、省上就业专项资金7802万元,市、县区自筹资金3000多万元,开展创业就业工作。新发展私营企业777户,个体工商户5512户,农民专业合作社303户。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88.5%。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2.84万个,新增小额担保贷款基金4245万元,发放小额担保贷款6.59亿元。认定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第一批27个。完成劳务输转28万人,创劳务收入28亿元。新改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230家,直营店和示范店50家,新建5个商品配送中心。完成进出口总额9亿美元。全市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3.4%。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5893套,预计年底主体竣工率61.2%;改造农村危旧房1.6万户。

6.调控监管措施得力,价格水平趋于稳定

调控政策落实有力。针对去年下半年以来物价高位运行态势,认真落实国务院16条和省政府13条调控政策,及时出台了8条调控措施,建立了全市统一的价格调节基金制度,切实加大市场价格调控力度,坚决遏制市场物价过快上涨。稳定蔬菜价格,市上安排45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设施蔬菜生产,积极落实蔬菜生产用水、用电、用气等方面的价格优惠政策。稳定粮油价格,向市场投放平价粮油3.2万吨,开展面粉直销活动。减少流通环节,争取到省级农超对接“以奖代补”项目资金100万元,开展农超、农贸、农校对接试点。降低流通费用,全面落实绿色通道政策,加快市场服务体系建设,设立自产自销摊位。保障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及时发放临时价格补贴。1-10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逐月小幅回落,累计上涨5.7%,预计全年累计上涨5.2%。价费监管措施强化。坚持市场价格巡查制度,大力整顿出租车价格秩序,平抑市场食盐价格波动,落实商品房一房一价明码标价规定,实施公路客运运价与燃油价格联动机制,努力维护市场价格秩序。认真开展涉农价费、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教育收费专项检查和电力、成品油价格重点检查,查处价格违法案件,规范行业价费秩序,共查处价格违法案件50起,实施经济制裁金额59.77万元。审慎出台政府性调价项目,实行价格限时审批制度。认真落实国家降价清费政策,整顿规范收费行为,取消64项不合理收费,降低了253个规格剂型的单独定价药品和1427个规格剂型的统一定价药品最高零售价格,平均降幅达28%。全面落实学前教育收费标准调整政策。强化价格监测力度,对涉及人民生活必需品及工农业重要生产资料的4大类9小类164个品种价格进行持续性监测预警,应急商品储备制度不断完善。积极开展供热企业成本监审试点工作。及时宣传报道政府在稳定物价方面的政策措施,稳定了群众消费预期。

7.改革开放继续深化,利用外资初见成效

关键领域改革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确权颁证、合同签订等工作,完成确权面积241.91万亩。白银公司完成对长通集团生产性有效资产收购,原企业职工已重新安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纳入政府目标管理,政策框架基本建立,基本药物制度达到全覆盖,各县、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有序推进。审慎推进价格改革,积极探索水价调整成本公开试点工作。

外资利用进展良好。亚行贷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通过中期检查,市政府与亚行驻北京代表处、省财政厅签署了中期检查谅解备忘录。亚行二期项目申请报告已报国家发改委,黄河石林世行贷款项目基本完成。小城镇利用世行贷款建设农村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项目已通过预审,前期工作进展良好。

园区建设步伐加快。召开了全市重点项目和开发区建设工作会议,明确了各项工作重点。白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被列入国家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铝材工业园建设全面启动;平川经济开发区陶瓷建材城投运;白银区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完成二期开发;刘川工业集中区一期开发进展顺利。全市各开发区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招商引资规模扩大。制订了《白银市促进招商引资和民间投资优惠政策及其实施办法》。全年共签约项目180项,签约资金270亿元。新开工160项,竣工130项,到位资金96亿元,完成投资60亿元。其中,在17届兰洽会期间,签约合同项目60项,签约资金135亿元,资金数创历届之最。引进了汇源果汁、统一集团、中国华电集团等知名大企业。

(二)推进计划执行的主要做法

今年以来,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市政府紧紧围绕年初市七届人大七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强化管理,明确责任,真抓实干,确保了全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目标的顺利完成。1.实行目标管理,逐级靠实责任。市政府按照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及时与各县区政府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分解下达了各部门目标任务,对目标责任逐项进行分解落实,明确了责任部门、责任领导和具体负责人,靠实责任,强力推进。对市列53项市级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市政府与各县区政府、重点企业、有关部门等29家单位签订了责任书,进行定期跟踪,按季通报,确保建设进度。2.加强组织协调,推进计划执行。围绕各项目标任务,建立完善相关制度,发挥制度的规范、约束和驱动作用,着力推进工作落实。一是建立了重大事项联席会议制度。市上下发了《白银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联席会议制度》、《白银市委市政府经济形势分析会议制度》和《白银市地企领导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了价格调控联席会议制度,通过联席会议研究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突出问题,为计划顺利实施排忧解难。二是建立了经济运行逐月分析研判制度。市政府有关部门就全市经济运行情况逐月进行研判,按季分析,及时以呈阅件方式向市上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呈送,为领导决策提供有力依据。三是建立了项目建设访谈和约谈制度。市上主要领导带队到重点企业开展调研访谈,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市发改等部门不定期与各县区、市直相关部门领导进行约谈,互通信息,谋划对策措施,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工作。四是建立了向国家和省上投资主管部门的工作汇报制度。对国家和省上的投资项目,各县区、各部门主动向国家、省上有关部门汇报衔接,积极争取支持。今年以来,市上主要领导先后两次亲自带队赴国家有关部委和省上相关厅局,就全市重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专题汇报,得到了部委领导的肯定和支持。通过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了工作合力,促动了一批沉淀多年的重大项目有了新的进展。

3.主动接受监督,狠抓整改落实。市政府及时向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报告和通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主动接受监督。就全市2011年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向市政协五届十八次常委会议进行了通报,就全市2011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全市2011年重点项目建设情况分别向市七届人大第三十次、三十一次常委会议进行了报告。对市人大常委会议的审议意见,市政府高度重视,及时反馈各相关部门,逐项督促做好整改落实工作,并专题就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向市七届人大第三十二次常委会议进行了报告。通过市人大、市政协的有效监督,各部门针对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切实加大整改力度,有力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4.实施预警监控,着力攻坚克难。根据省政府控物价降能耗减排放保增长专题会议要求,为确保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市政府78次常务会议决定对经济运行实行预警监控措施,设立了预警警示指标。召开了全市“控物价降能耗减排放保增长”专题电视电话会议,安排部署了四大攻坚任务,要求各县区、各部门在第四季度消化前9个月欠账的基础上,全面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任务,出台了一揽子调控监管政策,先后下发了《白银市人民政府关于强化经济运行调控确保完成全年发展目标任务的实施意见》、《白银市人民政府关于实行预警监控坚决遏制市场价格过快上涨的实施意见》、《白银市人民政府关于实行预警监控确保完成全年节能降耗目标任务的实施意见》和《白银市人民政府关于实行预警监控确保完成全年污染减排目标任务的实施意见》,对各项指标完成实行逐月预警监控,为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完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5.严格督查考核,强化保障措施。为切实做好各项目标考核工作,市上下发了《白银市目标管理考核办法》,有关部门制定了单项目标考核办法,逐项确定分值,严格考核程序和具体奖惩措施。市政府从相关部门抽调专人组成重点项目建设和四大攻坚任务督查组,深入县区、部门、企业开展督查落实工作,并将结果作为年终考核主要依据。特别是针对重点项目建设进展不平衡、个别项目推进慢的实际,市上召开了项目建设推进汇报会,并建立了重点项目定期通报制,推动重点项目建设。通过有效的督查考核措施,加快了工作进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促进全年目标计划的落实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计划执行存在的问题

总体上看,全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较好,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为“十二五”规划起好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经济社会发展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一是经济总量小,人均占有水平低,促进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市场化融资程度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二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的任务十分艰巨。由于受宏观调控政策、房地产投资增效放缓以及国家对固定资产统计口径进行调整等方面的影响,加之缺乏大项目的支撑,实现投资较快增长的难度加大。三是三次产业发展有待提质增效。农业特色产业规模化、产业化水平有待提高,农产品加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较弱,没有形成品牌效应,整体竞争力不强。绿色有机农业及制种产业的发展速度还不够快,农产品质量的安全体系建设仍然存在薄弱环节。工业经济增效减缓,难度加大。原材料、人工工资以及融资成本的大幅上升,“高进低出”的价格走势,增加了企业生产的经营成本,加大了工业经济增效的难度。服务业发展整体水平有待提高,行业内部结构不合理且新型服务业发展不足。四是价格水平仍然高位运行,物价的持续上涨对消费形成制约,市场及流通等环节的监管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五是居民收入水平偏低。受居民收入增速低于经济发展速度、收入分配调节体系不健全及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等因素影响,全市城乡居民收入虽然有一定的增长,但除去物价上涨因素实际收入水平仍然偏低,成为影响居民幸福感的客观因素,也是制约居民消费需求不旺的根本原因。六是节能降耗形势仍然严峻。白银是资源型产业为主导的地区,“十一五”时期全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已下降20.45%,重点企业节能降耗空间已十分有限。在火电及有色等高耗能行业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同时,能耗增幅居高不下,保增长与降能耗的矛盾越发凸显。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二、2012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及主要任务和措施

2012年是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开局年。市第七次党代会以“融入中心,跨越发展,为建设繁荣文明幸福白银而努力奋斗”为主题,明确提出今后五年在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基础上,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的台阶,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综合实力更加雄厚,城乡面貌明显改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公民素质全面提高,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兰白都市经济圈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我市在全省的地位进一步巩固提升。力求发展速度快于全省、发展效益高于全省、发展质量优于全省,努力实现“四翻番、三提升”的奋斗目标,确立了“民生优先、项目带动、三化联动、创新引领、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的战略要求。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3%,工业增加值增长1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3%,财政收入略高于生产总值增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5%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和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控制在省上下达指标内。基于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贯彻“中心带动”战略,夯实联动发展基础

一是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抢抓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支持甘肃发展、资源型城市转型、循环经济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有色金属加工及新材料基地建设、棚户区改造和省上区域发展战略、加快开发区发展等方面重大政策机遇,组织实施好《兰州—白银经济区发展规划》,加大工作力度,搞好政策对接,细化工作措施,谋划一批重大项目,争取更大支持。继续做好国家资源枯竭城市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资源型城市吸纳就业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接续替代产业等专项资金的争取工作。

二是强力推进园区建设。坚持统筹谋划,整合资源,集中财力的原则,依托白银现有的产业基础和资源条件,按照轴线延伸、板块聚集的总体思路,充分利用国家级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金子招牌,以兰白、刘白高速公路和黄河为轴线,以白银区、平川区、刘川工业区、景泰正路工业区为支点,构建总规划面积300平方公里的工业集中区空间格局,以着力打造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为契机,全面开展白银工业集中区规划建设,健全完善管理体制和省市协调联动机制,力争比照兰州新区开发建设管理模式建立组织机构开展工作。积极争取国家投资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谋划引进一批具有支撑能力的大项目、好项目。对接兰州新区开发,规划建设景泰正路工业区,推进兰州至景泰经济长廊建设。

三是融入中心联动发展。按照面向兰州、依托兰州、服务兰州的发展思路,充分借助兰州交通、物流、科技、金融、人才、信息等方面的优势,主动融入,促进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实现借力发展。充分发挥我市区位和资源优势,加快建设兰州能源建材供应基地、鲜活农畜产品供应基地和旅游休闲目的地,共建共赢,实现联动发展。主动搞好规划、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对接,遵循市场规律,实现融合联动发展。

四是加快建设特色城镇。立足兰白核心经济区建设,以中心城市为龙头、以三县县城为纽带、以重点城镇为平台,构建区域城镇体系,完善提升城市功能。做好市区总体规划及道路、给排水、供热供气等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完成老城区7平方公里控制性详规及小城镇规划编制等工作。高度重视规划实施管理,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融入铜城文化和黄河文化元素,精心打造一批地标性建筑,搞好城市水系规划,增加文化内涵,凸显地域特色。加强白银区与平川区、刘川新区的协调联动、功能互补,加快城中村改造、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县区旧城改造步伐。推进市列小城镇建设进程,支持黄河沿岸城镇优先发展。

(二)创新招商融资方式,推动项目开工建设

一是抓好项目前期谋划。准确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国家对西部落后地区的资金支持方向以及省上的整体规划,争取在循环经济、产业转移、园区建设、污染源治理、生态建设和关键性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谋划凝练一批项目,加速办理项目规划、用地、环评、能评等方面的审核备案手续,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成一批的良好项目工作机制。加快推进景泰至中川机场、景泰至礼县高速公路、白银至景泰黄河石林高等级公路、兰白沿黄快速通道、包兰线银川至兰州扩能改造工程(白银段)、红会支线铁路改扩建及延伸工程、干塘至武威增建二线景泰段、白银至平凉铁路、西北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基地、西部有色金属新材料研发生产示范基地、中石油永登至白银成品油输油管道及白银油库扩建、华鹭铝业155千安培预焙槽产能置换、黄河黑山峡梯级开发、黄河靖南峡水电站、甘宁两省中北部扶贫暨生态移民兴电二期供水工程等18个总投资超过千亿元的重点项目前期协调、论证规划、立项争取工作。

二是做好项目规划编制。按照“发展抓项目,根本抓规划”的要求,结合国家、省上和全市“十二五”规划重点,以及国家政策走向和投资方向,组织相关部门、单位及企业抓好对重大项目的前期规划编制,加强汇报衔接,争取列入国家、省上专项规划。重点配合做好《兰西格经济区发展规划》和《黄河上游经济带建设规划》、《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的编制工作,并依据上述规划,精心组织编制《白银市生产力布局规划》、《白银市产业布局规划》和《白银市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发展总体规划》,及时修编城市建设规划,确保我市提出的各项重点工作任务落实到每个具体项目上,实现利益最大化,为推进规划实施和促进投资较快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加快87个续建项目进度,完成投资70.02亿元。确保白银公司铜冶炼、锌冶炼,广泰、宏达10万吨铝型材,扎布耶锂业废渣综合利用,郝氏碳纤维节能复合材料,中电国际新能源白银20兆瓦光伏发电、华电景泰马昌山风电二期等72个项目年内建成;刘化集团25万吨硝基复合肥、寿鹿山日产4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等15个项目完成投资12.67亿元。确保新开工142 个项目,完成投资57.58亿元。力争靖煤集团煤矿安全技术改造、白银供电公司电网建设与改造、会宁西城产业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等63个项目竣工;开展资源勘查,摸清资源状况,抓好白银公司内蒙萤石矿开发、陕西和西藏等3家矿山收购,加快靖煤集团庆阳环县沙井子西、宁中煤炭资源基地及煤矿矿井建设。力争白银市热电联产、靖远、景泰25万千瓦风电场、平川区城市供水改扩建工程、黄河上游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试验示范区、国家防灾减灾物流储备基地、白银至中川机场等级公路、全市等级公路改造升级等12个项目立项建设,完成投资100亿元。进一步规范项目管理机制,严格项目建设“四制”要求,推进地方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建立健全项目联合检查监督制度,加大项目稽察力度,加强资金监管,确保项目建设合法合规,及早建成发挥效益。继续实行投资目标责任制和部门联动机制,提高项目审批会商效率,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四是改进招商引资方式。坚持以项目为核心,依托全市资源优势和产业特点,创新招商引资方式,转变项目引进思路,从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把引资重点从注重数量引进转到追踪精品项目、从注重广泛吸纳资金转到重点打造产业链条、从注重提供优惠政策转到提升比较优势上来,认真研究终端市场,实行点对点招商,重点引进一批污染程度低、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项目,力争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实现招商引资的新突破。继续做好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工作,提高项目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

五是拓展投资融资渠道。加快企业重组联合,推动白银公司、聚银公司上市。扶持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在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上市,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和比重。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重点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撬动民间投资。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及担保体系建设,建立灵活务实高效的融资平台。创新担保方式,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贷款、信用担保风险补偿机制,提供高效便捷的担保服务,确保项目建设资金落实。积极引进股份制银行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支持发展地方银行和村镇银行,提升金融机构的服务水平。实施好世行、亚行等国际金融组织的主权外贷项目,谋划一批外资项目,争取亚行贷款白银城市发展二期项目进入国家三年滚动规划,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六是加快财政支付进度。财政支付进度要保持与项目建设进度同步,对项目建设的前期费、园区建设的专项费和市政府重点投资项目的支出,要优先支付,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落实宏观调控政策,保持物价基本稳定

一是保障供应。全力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供应,加强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完善扶持生猪、奶牛、禽蛋生产和农资综合补贴等优惠政策,积极扶持粮食、蔬菜等农产品的生产,切实抓好粮食、肉食、蔬菜等“菜篮子”工程,保证群众生活必需品货源充足,供需平衡。二是降低成本。降低重要商品市场的流通成本,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农超、农贸、农校对接,畅通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规范和降低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超市的进场费、集贸市场的摊位费及卫生费,从源头上降低成本。三是完善制度。完善重要商品的储备制度和主要农产品零时收储制度,加快启动实施价格调节基金制度,增强市场的调控能力。四是创新方式。创新中低价位商品的供应方式,建立适合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市场,满足中低收入群体对日常消费品的需求。五是加强监管。加强价格预警监控和市场监测监督检查,充分发挥价格调控联席会议的作用,调动各部门及各方面的积极性,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重点整顿粮油、蔬菜、农资流通、教育、医疗、商品房销售等领域价格秩序,加强成本监审和节假日市场价格监管,严厉打击哄抬物价、垄断定价、价格欺诈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市场繁荣和物价的基本稳定。

(四)发挥农业特色优势,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一是稳定粮食生产。把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作为农村经济特别是粮食增产的关键,确保稳定在125万亩,突出发展玉米和马铃薯,种植面积均达到100万亩,稳定发展小麦、水稻、小杂粮等优质粮食品种,粮食总产量稳定在70万吨。实施好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景泰示范项目,加快建设会宁、靖远、景泰产粮大县。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测土配方施肥320万亩,发展高效节水示范田40万亩,确保水地粮播面积稳定在90万亩。

二是壮大特色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瓜菜、草畜、林果等产业。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优质蔬菜产品,新改建日光温室1万亩。加快牛羊产业大县和奶产业建设,重点扶持规模养殖场、良种繁育体系和检测体系建设,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场)50个,全市牛饲养量达到15万头,羊饲养量达到360万只。大力推广农牧复合型生态循环农业,力争秸秆利用率提高到55%以上,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45%以上。加快建立马铃薯一级、二级良种扩繁基地,脱毒种薯覆盖率保持在100%。

三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制定更加有效的扶持政策,培育和发展产业化龙头企业,逐步增强带动能力。培育一批规模型、成长型、创新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形成产业集群优势,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8%以上。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控制源头污染,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力争加入合作社的农户比重提高3个百分点,50%以上的农产品通过企业和合作社加工、销售。扎实推进农业科技服务和新型农民培训工作,加大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引进、实验、示范、推广力度,加快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标准化进程,力争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提高1个百分点。

四是注重农村基础设施。加快工农渠泵站改造,抓好引洮一期会宁北部供水、靖远双永人畜饮水及生态供水工程建设,争取靖会、兴电、刘川大型泵站改造列入国家计划。发展有效灌溉面积2.5万亩,兴修梯田15万亩,解决10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新建农村户用沼气3189户、大型沼气工程5处、小型沼气工程11处。新建农村公路400公里、通乡油路80公里。加快10个乡镇客运站和350个村级停靠点等项目建设。继续推进空白乡镇邮政所建设。五是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积极拓宽农民就业创业空间,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促进农民增收。实施整村推进项目20项,新建、改扩建小型水利工程20个。实施以工代赈项目10项,完成易地扶贫搬迁460户2194人。

(五)突出工业主导地位,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继续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突出工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优化产业布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延伸产业链,促进主导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以新能源产业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扩大工业经济总量,加快工业化建设步伐。

一是强化服务,全力支持企业发展。树立服务意识,把服务企业作为促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抓手。加强工业经济运行分析预警监测,重点做好31户企业产品铁路运输任务,搞好煤电油运等生产要素的保障供应。支持白银公司等大中型企业加大后续找矿力度,解决好企业办社会职能遗留问题。加快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提升服务企业发展水平。

二是抓好协调,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建立重点企业定期会谈协商机制,助推重点产业改造升级,做大做强。重点协调做好白银公司铜冶炼技术提升改造、锌冶炼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提升、贵金属综合利用、小铁山多金属矿深部开拓工程及选矿节能工艺技术提升工程、银光公司12万吨PVC等项目达标生产,加快推进白银有色长通公司电线电缆生产线、银光公司5万吨TDI和2万吨PC、靖煤公司环县沙井子西及庆阳宁中煤矿矿井建设、刘化集团25万吨硝基复合肥等项目进度。实施74项重点工业项目,完成投资78亿元。

三是重视投入,推进技术创新和产学研联合。不断完善企业科技创新投入机制,切实加强技术创新平台和研发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国家级、省级技术开发中心的作用,强化产学研合作,积极推进重大技术攻关,广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尤其重视我市目前在全国同行业具有代表性技术或领先水平的炭纤维复合材料真空高温技术、兆瓦级风电叶片制造技术、碳酸锂生产加工技术、超导变电站核心技术、TDI大规模产业化技术、稀土萃取分离技术等10项技术的应用,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四是优化政策,繁荣壮大非公经济。进一步完善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优惠政策,优化政策环境,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除国家明令禁止的外,凡允许国有资本和外资进入的领域,一律对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开放。鼓励中小企业围绕大企业和重点项目发展配套产业,拉长产业链和产品链,形成产业集聚。鼓励大企业把非核心的生产制造外包给中小企业,促进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

(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抓好生态文明建设

一是持之以恒开展造林绿化。统筹搞好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实施重点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大力发展经济林,努力让绿色拥抱城市,让生态造福人民。全年完成造林绿化32万亩,其中:特色经济林10万亩,农田林网3万亩,城区及大环境绿化1.3万亩,绿色通道700公里,“千村万户”村屯绿化点200个、庭院绿化示范户5000户。二是继续强化环境综合治理。坚持绿色发展,促进产业生态化,构建节约、高效、环保的低碳产业体系。加快实施白银城郊东大沟流域农田重金属污染治理示范工程、白银公司铅锌冶炼厂含铅镉酸性废水改造项目、白银公司危险废弃物储存库等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加强工业废水排放管理和循环利用,继续推进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防治,支持清洁能源建设,淘汰落后工艺设施,及时查处偷排和超标排污等环境违法行为。推进有色金属冶炼灰渣、粉煤灰等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全面完成历史遗留铬渣的无害化处置,全力搞好煤矿塌陷区治理。高度重视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三是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全面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提高能源利用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过程控制污染物排放,不断延伸产业链,促进资源循环利用。积极组织编制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项目,加大对节能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和应用力度,积极引进实行节能新机制。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加快推进建筑节能和公共机构节能。深入开展节能、节地、节水行动,强化矿产资源保护和综合开发,推动形成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七)发展现代服务产业,扩大城乡消费需求

一是加快发展物流业。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逐步完善仓储、配送、信息等服务平台,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农副产品仓储等物流业,谋划建设白银仓储物流园区。二是不断完善市场体系。积极培育土地、产权、资本、技术、劳动力等要素市场,进一步优化商业网点布局,改造农家店200家,建设特色商业街区和市区菜农直销暨蔬菜综合批发市场,推进放心粮油进社区、进农村示范工程,发展社区商业、物业、家政等便民服务。做好“家电下乡”工作。三是加强特色文化建设。重视地质遗迹保护、文物单位申报评级、非物质文化申报等工作,进一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加大新闻出版和文化市场监管力度,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建设白银大剧院、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一院三馆”,抓好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文化资源共享工程等城乡文化设施建设工作,对全市所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免费开放。推进20户以下自然村“村村通”工程、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4.9%。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步伐,组织实施一批带动辐射作用强的文化产业项目,打造具有白银特色的文化产业品牌,努力提高文化产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四是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继续加强旅游招商引资工作,完善旅游产业体系,整合现有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品,提升旅游链附加值。加大会师圣地红色游、黄河石林风光游、铜城工业游、“农家乐”休闲游等特色旅游宣传推介力度,积极开发旅游产品,促进旅游与相关产业协调联动发展,努力把旅游产业打造成新的支柱产业。力争旅游接待量超过336万人次、综合收入17亿元。

(八)落实民生保障措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推进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新建改建公办幼儿园15所,50所小学附设学前班。新改扩建校舍20万平方米,建设标准化学校30所,改造农村寄宿制初中30所、寄宿制小学15所,撤并农村中小学80所。二是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加快建设市级重点医院、县区标准化医院、乡镇卫生院、标准化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医疗卫生工作示范工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建设工程。开工建设县级卫生监督机构和县级急救中心业务用房。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3.1‰以内。三是加快发展体育事业。建成全民健身示范村15个,“一村一场”体育设施30个。争取开工建设靖远县体育场及部分乡镇、社区全民健身场。以筹办备战省十三运为契机,完善竞技体育体制机制,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四是促进全民就业创业。完成人力资源市场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主体工程,新增小额担保贷款基金3000万元,完成就业培训3万人,新增城镇就业岗位2.7万个,输转劳动力30万人次。全面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五是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及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增加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创造条件提高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六是进一步改善住房条件,建设保障性住房3410套。完成省上下达的农村危旧房改造任务。七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健全矛盾预警和调处机制,强化安全生产和安全监管,切实保障食品药品安全,提高事故灾难及社会安全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八是组织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龙头,大力开展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五城创建”活动,推进实施人文精神培育、文明风尚引导、白银形象塑造工程,共创共建美好家园。

(九)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切实增强发展活力

坚持将深化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以改革创新拓展发展空间,以改革创新争得发展先机,以改革创新增添发展活力。不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努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继续深化企业改革,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配合做好国家、省上对我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验收工作。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五项重点工作,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推行新农合“一卡通”,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探索城区建设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模式,推进财税、金融、投资体制、资源环境等领域改革。认真落实成品油和电价改革方案,严格落实水资源费征收标准,积极稳妥推进资源性产品等价格改革。继续繁荣壮大非公有制经济,让各种资源和资本得到合理配置和有效流通。努力增加科技创新投入,继续深化产学研合作,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加快推进创新型白银建设。探索建立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的收入分配体系,明显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努力扭转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努力为投资创业者提供速度最快,效率最高,环境最佳,服务最优的发展平台。继续规范项目审批流程,简化办理程序,压缩办理时间,方便办事群众。完善联审联办的电子审批模式和电子监察系统,实现各部门的相互监督和市政务大厅的实时监督。深化与沿海发达地区的交流合作,探索出台有利于加快白银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具体办法,努力拓宽政策空间,进一步打造充满活力的内陆开放型城市。大力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促进对外贸易方式转变。鼓励引导更多具有潜力的企业参与全球合作和竞争,不断开拓国际市场。完成进出口总额10亿美元,增长10%以上。

各位代表,2012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政方针已经确定,目标催人奋进,任务繁重艰巨。我们将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围绕本次会议提出的任务,开拓创新,锐意进取,齐心协力,狠抓落实,努力推进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第三篇:白银市廉租房

白银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白银市城镇最低收入家庭

廉租住房制度实施办法的通知

市政办发„2006‟124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属各企事业单位,中

央、省在银各单位:

《白银市实施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制度的意

见》已经2006年5月25日市政府第13次常务会议研究通

过,经进一步修订完善后,形成了《白银市城镇最低收入家

庭廉租住房制度实施办法》(试行),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

执行。

二OO六年八月十五日

白银市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制度实施办法

住房公积金制度、经济适用房制度和廉租住房制度是我国住

房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廉租住房制度保障的主要对象为城

镇最低收入家庭中的住房困难户(简称“双困户”)。为完善

我市住房保障制度,解决城镇最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切

实体现社会公平,特制定如下实施办法:

一、保障的对象

保障对象为连续享受最低生活保障1年以上,且家庭住房人

均使用面积不足8平方米的家庭。我市将利用3年时间(2006

年—2008年)分批解决786户“双困”家庭的住房困难。其

中:市直(中央、省、市属企业称为“市直”)150户、白银

区153户、平川区115户、靖远县103户、会宁县127户、景泰县138户。

二、实施的原则

(一)分级负责、分批实施的原则。各县区要制定城镇最低

收入家庭廉租住房制度实施方案,具体工作接受市房地产行

政部门的指导监督,应当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

每年确定一定比例的“双困户”,分期分批解决他们的住房

困难。市直企业“双困户”享受廉租住房保障,应由所在单

位报市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保障办公室(简称廉租

办)申报,经市廉租办核批后,由市财政部门每年按比例向

县、区划拨资金,由相关县区组织落实。

(二)租金补贴、实

物配租和租金核减相结合的原则。

1、租金补贴,是指政府为符合条件的“双困户”以家庭配

租标准发放补贴资金,由其到市场上自行租赁房屋,资金来

源以财政预算安排为主,多渠道筹措为辅,主要包括:市、县(区)财政预算安排的资金;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中按规

定提取的城镇廉租住房补充资金;社会捐赠的资金;其它渠

道筹集的资金等。

2、实物配租,是指政府将收购的二手房、建设的廉租房,向“双困户”直接廉价出租,租金标准由政府按维修费、管

理费两项定价。廉租住房房源为:政府出资收购、建设的廉

租住房;腾退且符合廉租住房标准的公有住房;社会捐赠的住房和其他渠道筹集的住房。实物配租的廉租住房以收购现

有旧住房为主。

3、租金核减,是指租住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公房的“双

困户”向廉租办申请租金核减。

市直企业不搞实物分配,实行租金补贴。有公房的县、区,可适当采用实物配租的办法。实物配租实行轮候制。

(三)动态管理的原则。县、区廉租办每半年对廉租住

房保障情况进行核查,并根据保障家庭收入、居住条件的变

化进行调整。经县、区民政部门和廉租办审核,住房保障家

庭人均月收入连续一年超出当年当地低保标准的,从批准之

日起,停发租金补贴;实物配租的在15日内收回廉租住房,并报市廉租办备案。

廉租住房的申请、审核和退出等程序按照《白银市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实施细则》执行。

三、市直“双困户”的租金补贴核算

市直150户“双困户”住房问题将分3年解决,每年50户。租金补贴的测算公式为:保障户数×47.34平方米(人均补贴建筑面积为26.3平方米×60%,按每户3人计)×

[3.24元/平方米(成本租金标准为建筑面积3.24元/平方米/月,接近市场租金标准)×70%(住房租赁补贴按70%予以补贴)]×12个月。2006年市直补贴约资金需要6.44万元,2007年需要资金12.88万元,2008年需要资金19.32万元。

各县区根据当地成本租金标准,按照此计算公式,核算本地的年租金补贴资金量。

四、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我市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制度实施工作的领导,市上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市房管、民政、财政、建设、土地、社保、税务等部门相关领导为成员的“白银市廉租住房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廉租住房的领导、组织和协调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房地产管理局,负责处理各种日常事务。各县、区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

第四篇:白银市城乡规划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科学制定我市城乡规划,加强城乡规划管理,明确有关部门职责,保障城乡规划顺利实施,促进城乡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甘肃省城乡规划条例》、《甘肃省建设项目规划许可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市辖区内制定、修改、实施城乡规划,在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规划区,是指市域、城市、园区、乡镇、村庄的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应当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第三条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应当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合理布局区域的人口、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有效保护耕地、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注重保护地方特色、民族特色、传统文化和历史风貌,着力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并符合防灾减灾、公共安全和公共卫生的需要。

本市设立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对重要的城乡规划编制与实施进行事前论证、审议。市城乡规划委员会的日常工作由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承担。

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的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经市人民政府授权,可以在特定区域设立派出机构;县区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乡规划管理工作;镇、乡人民政府按照本办法承担本行政区域内的城乡规划管理工作。

与城乡规划管理有关的其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城乡规划的相关工作。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城乡规划工作经费纳入政府公共财政预算,保障城乡规划研究、编制和基础地理空间信息系统建设以及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第五条经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是城乡建设和规划管理的依据,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法定程序不得修改。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遵守经依法批准并公布的城乡规划,服从规划管理。

第六条城乡规划经依法批准后,应及时向社会公布。建设项目的规划许可和查处违反城乡规划的建设行为的结果应及时向社会公开,但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公开的内容除外。

第七条城乡规划的制定、修改、实施和监督检查,应建立健全公众参与制度,听取公众意见。

第八条 各级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开展规划研究,鼓励采用先进技术,加强地理信息和各类城乡规划数据库的建设和管理,加强城乡规划档案管理,积极开发利用规划成果,提高城乡规划实施及监督管理的效能。

第九条在规划区内实施的建设项目,实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建设工程规划竣工验收合格书等规划许可制度和建设工程选址、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查、规划核实、工程竣工规划验收等规划工作规定。各级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需要制定详细的工作规定。第二章城乡规划的制定、修改与审批

第十条编制城乡规划应当按照计划进行。城乡规划编制计划由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制定,依照法律、法规确定的审批权限报送审批。

编制城乡规划,应当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并使用坐标系、高程系统一的地形图。

第十一条市、县人民政府负责编制城市(区)总体规划。组织编制总体规划过程中,要坚持“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规划编制组织原则,在政府统一领导下,由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发改、国土、建设、环保等相关部门,共同编制。总体规划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后,报上级人民政府审批。

第十二条各级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城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其他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城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其他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镇人民政府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应当采用纸质及电子文档形式备案。

第十三条各级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镇人民政府可以组织编制重要地段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并报城市和县人民政府审批,其他应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地区由建设单位组织编制,并报各级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定。

第十四条乡规划由乡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将审议意见和根据审议意见的修改情况与规划成果一并报送县级人民政府审批。

第十五条村庄规划应以行政村为单位,由所在地的镇或乡人民政府组织编写,村委会应指定人员参与村庄规划编制过程,并协助做好规划相关工作,村庄规划成果完成后,必须要经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后,方可由所在地的镇或乡人民政府报县级人民政府审批。

第十六条各类开发区(园区)的规划由市、县区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开发区(园区)管委会组织编制,并按有关规定程序审批。各类开发区(园区)的规划应当符合城市总体规划。

第十七条跨县区的区域规划由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第十八条市、县行业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会同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总体规划的要求,对涉及城乡空间安排的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商业网点、水系、绿化、防灾减灾、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旧城改造与更新、户外广告设置等组织编制专项规划,报市、县人民政府审批。各类专项规划之间应当衔接。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落实各类专项规划的有关内容。

法律、行政法规对专项规划的编制和审批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九条市、县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镇人民政府可以组织编制重要地段的城市设计,报市、县人民政府同意后,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应当对城市建筑、公共空间的形态、布局和景观各要素进行规定。

第二十条城乡规划的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定期对城乡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情况,依法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城乡规划的相关内容。

第二十一条因总体规划的修改,或者经评估确定,需要对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进行修改的,应当由组织编制机关报原审批机关同意后编制修改方案。修改后的各类规划按照原审批程序报批。第二十二条各类城乡规划的制定、修改,应当组织公众参与,广泛听取公众对规划方案的意见和建议,组织规划编制的机关应当充分考虑公众的意见,认真对待,采纳合理意见和建议,并在报送审批的材料中附上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及理由。

第三章 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第二十三条按照国家规定需要批准或者核准或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在报送有关部门批准或者核准前,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核发选址意见书;其他建设项目不需要申请核发选址意见书。

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经审查认为符合城乡规划的,核发选址意见书,认为不符合城乡规划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第二十四条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自核发之日起一年内有效,在有效期内未取得建设项目批准、核准文件,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失效,需要时应当重新办理。

第二十五条建设用地的规划条件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和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确定。需要建设单位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应当在规划条件中予以明确。

规划条件分为强制性内容和引导性内容,强制性内容包括:用地位置、用地面积、用地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绿地率、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配套要求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要求等;引导性内容包括:建筑形式、色彩、风格要求等。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可以根据相关规划的要求和建设用地的性质将引导性内容调整为强制性内容;涉及地下设施与周边地区设施相互联通的,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规划条件中予以明确。

第二十六条在原有土地上进行建设的,建设单位应当向项目所在地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报送项目设计方案等资料,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等对建设项目设计方案进行审核。

第二十七条以出让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在出让前提出规划条件。规划条件应当作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组成部分。

第二十八条转让土地进行建设的,应当将土地使用权属人已经取得的规划条件作为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的组成部分。需变更规划条件和分割土地转让的,应当重新申请规划条件,并将规划条件作为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的组成部分。

新的土地使用权属人应当申请换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第二十九条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按照规划条件进行建设;确需变更规划条件的,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审批。

第三十条城乡建设和发展应当注重地下空间的开发与综合利用,遵循统一规划、分层开发、合理利用的原则,充分考虑防灾减灾、人民防空等需要,与地面设施建设相结合。

利用地下空间进行建设的项目,应当符合地下空间规划,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办理规划许可;涉及军事、文物保护、人民防空、市政基础设施、河道和环境保护的地下建设项目,应当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地下建设项目应当在地下空间规划确定的层次空间进行建设,不得占用其他层次空间进行建设。第三十一条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包括符合城乡规划要求的附图和附件。附图包括明确建设用地范围、代征用地范围和有关控制线的地形图;附件包括红线图和《规划条件通知书》等文件。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有效期内办理用地手续,在有效期内未取得用地手续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失效,需要时应当重新办理。

第三十二条 鼓励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第四章 建设工程规划管理

第三十三条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建设的,应当按照下列程序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一)建设单位或者个人持使用土地的有关证明文件、建设项目批准、核准或备案文件以及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设计标准、拟定的规划条件、规划管理有关规定的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查;

(二)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对建设工程设计方案中涉及城乡规划的内容依据规划条件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审查;

(三)建设工程设计方案要依法在工程实施地点和其他公示平台进行公示,公示期满后,公众没有提出意见或建议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按规定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公示期间,有公众提出意见或建议的,对合法、合理的建议,建设单位和规划部门应予采纳,必要时调整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对不合法、不合理的建议或意见,由建设单位和规划部门给予书面说明,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按规定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属应急抢险工程的,建设单位可以先行施工,同时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和建设主管部门书面报告,并在其确定的期限内补办各项手续。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将审定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总平面图予以公布。

第三十四条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包括下列内容:

(一)建设位置,建设规模;

(二)建筑使用性质,建筑布局的总平面图,建筑单体的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建筑面积;

(三)建设用地出入口、绿地、停车场(库)的布局及规模,用地内主要道路及管线布局,场地竖向标高;

(四)市政基础设施项目的总体布局、规模及道路、管线控制标高、管长、管径、管位等;

(五)规划条件确定的其他相关内容。

第三十五条建设工程的规划许可申报资料必须规范齐全,应当提供有相应设计资质的设计单位出具的正式文本、图纸和电子文档。

第三十六条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在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应当按照许可内容进行建设。确需变更许可内容的,应当按照以下程序办理:

(一)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

(二)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根据城乡规划法律、法规和规划条件对变更的内容进行审查;

(三)申请变更的内容涉及利害关系人利益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公示,并可以通过座谈会、听证会等方式听取利害关系人意见;

(四)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允许变更许可内容的,出具同意的书面意见。

已领取预售许可证的房地产建设项目,不得申请变更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的内容。

建设单位和个人申请建设单位名称变更的,应当提供有关合同和发改、土地、工商行政管理等主管部门出具的证明文件。

第三十七条 在规划区内进行大中型户外广告固定设施建设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依法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对大中型户外广告固定设施的尺寸、规格等涉及城乡规划的内容进行审查;经审查同意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建设单位或者个人确需变更许可内容的,应当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变更手续。

第三十八条土地使用权人在规划区内进行临时建设的,应当取得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的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但建设项目用地范围内因施工需要进行的临时建设和已取得临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临时建设除外。临时建设影响近期建设规划或者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以及交通、市容、安全等的,不得批准。

临时建筑不得超过两层,高度不得超过八米,确因公共利益需要的除外。

临时建筑不得改变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临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确定的用途,不得转让。

第三十九条在符合规划要求的前提下,建设单位(个人)可以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在原址上重建、改建,但不得改变原建筑(构筑)使用性质、突破原建筑(构筑)基底、扩大原建筑(构筑)面积、增加原建筑(构筑)高度,并符合原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确定的其他条件。如有改变,应按相关规定重新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四十条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有效期内办理开工手续,在有效期内未取得开工手续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失效,需要时应当重新办理。

第五章 规划核实和验收

第四十一条对规划审批的建设项目实行规划许可承诺制,在核发建设项目工程规划许可证之前,建设单位(个人)按照白银市建设工程规划批后管理登记表要求,签订承诺书,并严格按承诺实施。第四十二条建设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个人)应当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建设工程竣工规划验收。验收合格后,核发建设工程规划竣工验收合格书。

未依法取得建设工程规划竣工验收合格书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不得组织竣工验收。

第四十三条建筑工程交付使用后,房屋所有权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不得擅自改变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确定的房屋用途。确需改变房屋用途的,应当依照有关法律和法规的规定执行。

房屋权属证书载明的房屋用途应当与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确定的建筑使用性质一致;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核发与房屋用途相关的行政许可证件时,应当与房屋权属证书载明的房屋用途一致。第六章 监督检查

第四十四条各级人民政府以及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城乡规划编制、审批、实施、修改和各类建设活动的监督检查。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镇(乡)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城乡规划的实施情况,并接受监督。

第四十五条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城乡规划督察员制度,并组成规划督察组,对县区人民政府以及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编制各类城乡规划、实施城乡规划许可和违法建设查处等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第四十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城乡规划行政执法联动机制和查处违法建设的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对城乡规划工作的监督检查和对违法建设的查处,提高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效能。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明确相关部门在城乡规划监督检查中的具体任务和目标,加强对城乡规划监督检查工作的统筹协调。

第四十七条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建设项目的监督检查;制定城乡规划巡查制度,定期巡查,发现违法建设的,应当及时制止、查处。

第四十八条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接受公众对城乡规划工作的监督,及时受理单位和个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第四十九条监督检查情况和处理结果应当依法公开,供公众查阅和监督。第五十条各类规划文书失效的,审批机关应当依法办理其注销手续。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建设项目规划许可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必要时可以进入现场进行勘测,发现违反规划许可的行为,有权责令有关单位和人员停止违法行为。

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履行监督检查职责,应当出示执法证件。被监督检查的单位和人员应当予以配合,不得妨碍和阻挠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活动。

第五十二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设计审查、施工许可及质量监督等管理活动中发现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审定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有违反建设工程强制性标准的,应当明确指出并退回设计审查、施工许可和质量监督申请,相关责任由建设单位、规划许可部门及相关责任人承担。

第五十三条实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县区,按照有关规定,在规划区内未经规划审批的建设项目,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查处。

第五十四条各类开发区(园区)规划管理工作,由开发区(园区)管委会负责。

第五十五条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责令停止建设或者限期拆除的决定后,当事人不停止建设或者逾期不拆除的,各级人民政府可以责成有关部门及时采取查封施工现场、强制拆除等措施。

第五十六条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违法作出行政许可的,上级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有权责令其撤销或者直接撤销该行政许可。因撤销行政许可给当事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给予赔偿。第五十七条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有关法律、法规已有处理规定的,从其规定。第八章 附 则

第五十八条本办法有效期为5年,有效期满自动失效。

第五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以前印发的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符的,按本办法执行。

第五篇:白银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白银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中共白银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城市转型这一主线,以“项目建设落实年”和“全面效能建设”为载体,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克服连续干旱造成的不利影响,努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扎实稳步推进,基本完成了市七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初步预计,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58亿元,同比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12.33亿元,增长15.4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8.28亿元,增长33.4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3亿元,增长18%;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2.1;大口径财政收入28亿元,增长1%,一般预算收入9.92亿元,增长16.7%;财政支出58.98亿元,增长37.71%;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13135元,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3018元,增长12.78%。

一年来,市政府认真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围绕“科学发展上水平、党员干部受教育、人民群众得实惠”,进一步深化认识,完善思路,贯彻市委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推进白银新一轮发展的意见和“融入中心、优化布局、区域联动、科学转型”的发展战略,加强政府工作人员学习教育,增强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突出解决问题,解决突出问题,城市转型工作扎实有序推进,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一)抓机遇扩内需,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抢抓中央实施扩大内需等政策机遇,扎实开展“项目建设落实年”活动,全市在建项目达817项,同比增加121项,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增幅是近年来最大的一年,有效拉动了经济增长。

全方位争取国家支持。超前谋划,精心运作,争取扩大内需项目200项,落实国债资金7.54亿元,有45个项目竣工;围绕保障民生、社会事业、基础设施、节能减排、接续产业发展,实施了一批重大转型项目。资源型城市转移支付专项资金达到1.58亿元,争取省上调整了对我市的财政分配体制,靖远、景泰纳入省财政直管县范围。争取地方债券1.5亿元、中期票据融资1亿元,市上和各县区在城市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等方面获得国家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开发银行贷款支持;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创历史最好水平,增长43.32%。多方汇报反映棚户区问题,三位中央政治局常委作出重要批示,为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开辟了新通道。经国土资源部批准,调整了工业用地出让最低标准价。积极向国务院支持甘肃发展政策调研组系统反映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十二五”规划和新兴产业规划研究启动。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实行包引进、包建设、包投产“三包”招商引资机制,充分发挥企业、部门、产业园区和驻外机构的积极性,通过节会招商、挂职招商、小分队招商等多种形式,提高了招商引资实效,项目签约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项目落地率有较大提高。宏达铝业10万吨铝型材、新天际钢材100万吨管材线材、甘肃新北重专用车改装等投资上亿元的项目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市政府与湘电集团签订了合作协议,拟建年产2兆瓦500套直驱型成套风力发电机组项目。全市签约招商引资项目228项、签约资金148.21亿元,新开工160项,竣工126项,完成投资35.16亿元,增长21%。

园区建设呈现诸多亮点。中科院白银高技术产业园晋升国家级园区申报工作进展顺利,完成投资10.82亿元,增长48.6%,中科宇能实现批量生产,同盛公司可回缩安全型注射器投产上市;金轮针布扩建、白棉公司5万锭棉纺生产线等项目开工。西区开发区完成投资13.28亿元,增长34.65%,金大沟综合治理项目投入运行,中集华骏扩建等项目顺利实施。平川经济开发区陶瓷建材、农畜产品加工等产业初具规模,国泰陶瓷建材城开工建设,华顺陶瓷等企业发展势头良好。白银区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和三县工业园区引进实施了一批新项目。

(二)抓创新调结构,产业培育实现新突破。坚持争取国家支持和挖掘内部潜力结合,开拓市场和提升技术并举,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努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着力培育多元支柱产业。坚持抓大增小,培育发展主体。有4户企业被纳入全省重点企业扶持范围,市上重点扶持了30户成长性较好的企业,设立了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当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户。有色金属及稀土新材料、精细化工一体化、机械及专用设备制造等产业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白银有色集团20万吨高纯阴极铜项目一期建成投产,二期和贵金属综合利用工程、铅锌厂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开工;银光公司10万吨TDI技改扩建项目投产、12万吨pVC项目正在进行设备安装;大唐景泰电厂一期首台66万千瓦火电机组并网成功;中材集团日产4500吨干法水泥、雨润万头种猪及150万头生猪屠宰生产线、会宁6000吨中药材加工等项目加紧建设。多元支柱产业完成投资93亿元,实现增加值122亿元,分别增长34%和14.3%。

积极推进自主创新和节能降耗工作。争取国家、省级科技项目27项,实施市级项目130项,共投入资金0.16亿元,有5个项目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申报专利156件。银光公司技术中心晋级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聚碳酸酯技术通过省级鉴定;长通集团国际热核聚变装置用超导电缆绞缆项目通过专家评审;甘肃化工研究院中试基地落户产业园,甘肃矿用防爆电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落户我市。以技术改造推动节能降耗,华鹭铝业电解铝碳素系统节能环保技术改造、稀土公司工业锅炉热电联产等项目开工。争取中央财政节能奖励资金0.69亿元,有17个节能改造、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淘汰落后产能项目获得国家和省上投资补助。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7.6%。

大力发展服务业。改建新建了一批农贸市场、配送中心,会宁新时代购物广场、靖远商业步行街、景泰农业生产资料市场、西区苹果一条街、平川中恒配送中心等商贸设施建成投运,白银道路运输物流园区开工建设。开展“家电下乡”活动,销售产品3.1万台(件),发放补贴454万元。发展金融服务业,会宁会师村镇银行挂牌运营,组建小额贷款公司3家。完成旅游投资0.76亿元,世行贷款和国家旅游发展基金黄河石林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乡村旅游特色村示范点建设加快推进,建成了会宁鸡儿嘴村、靖远大坝村、景泰龙湾村、白银民乐村、平川月河湾5个示范点,农家乐形成规模经营,实现旅游收入1.6亿元。

(三)抓“三农”保增收,农村经济再上新台阶。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积极开展抗旱生产,保障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粮播面积达到340万亩,总产量60.75万吨。落实农业综合开发资金0.35亿元,改造中低产田2.1万亩;推广全膜双垄沟播面积63万亩、农作物良种400万亩;改良繁育畜禽良种60万头(只);申报绿色食品认证6个,认定无公害农产品8个。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日光温室大棚、优质小杂粮、马铃薯、农作物制种、特色林果基地面积稳步扩大;草食畜牧业稳定发展,标准化养殖小区达250个,景泰大富、白银区车路沟等奶牛养殖场基本建成。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达190家,完成增加值10亿元,增长20.6%。发展劳务经济,输转劳动力25.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9亿元。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试点,省级试点县建设全面铺开,市级试点村分区域扎实推进,旧村整治改造开局良好。落实扶贫专项资金0.68亿元,实施整村推进项目14项。农村土地流转制度、集体林权制度和水管单位改革全面推开。

(四)抓保障惠民生,群众生活得到新改善。集中财力物力,解决了一批突出民生问题。实施全民创业工程,全市个体经营户及注册资金分别增长36%和130%,吸纳就业人员1.4万人。城乡低保提标扩面取得显著成效,城市低保对象新增0.43万人,保障标准人均年提高204元,农村低保对象新增1.9万人,保障标准人均年提高43元,共发放城乡低保资金2.71亿元;农村五保供养对象达1万多人,供养标准人均年提高600元,发放供养资金0.18亿元;城乡医疗救助3.4万人,发放救助资金0.29亿元。为7190户保障家庭发放住房租赁补贴0.18亿元。制定出台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办法。市老年儿童福利院、县区综合福利院开工建设,中信国安红军疗养基地建成。落实抗旱资金0.47亿元,动员社会各界捐款511万元,救助受灾群众30万人。

市委、市政府确定的10件惠民实事全面落实。出资1000万元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和全民创业资金,培训劳动力4万多人,开发城镇就业岗位2.8万个。引大入银城市水源工程武川水库坝体基本建成;解决了农村8万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270公里、新增农村沼气3.83万户。建设廉租住房5472套、27.36万平方米,竣工252套、1.26万平方米;改造农村特困群众危房2.4万户。改扩建校舍16.12万平方米、乡镇综合文化站21个、农家书屋440个和农村乡镇“小超市”460个。招录1763名大专以上毕业生充实到基层卫生院、学校、社区(村)。大坝滩综合开发和金鱼公园二期改造工程进展顺利。东市区集中供热管网改造工程完工。

(五)抓环境夯基础,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完成交通投资10亿元,平定高速公路会宁段建成通车,省道207线改造暨靖远黄河大桥建设、白银城区至四龙公路改造进展顺利;完成农村公路投资3.6亿元,农村道路网络更加完善、标准质量进一步提高。包兰铁路改造、营盘水至双塔高速公路景泰段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加紧开展;电网建设项目进展顺利,750千伏平川变电站即将建成,有5座110千伏变电站建成投运或开工建设。投资0.53亿元,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9项,新补充耕地1.07万亩。完成水利建设投资2亿多元,会宁中川、靖远平堡、平川种复等6项饮水安全工程完成建设任务;靖远刘川、白银区蒋家湾等6处大中型灌区改造工程进展顺利;景泰中泉、平川旱坪川等7处大型泵站改造工程列入国家规划,工农渠及泵站改造工程开工;新增有效灌溉2.5万亩,兴修梯田11.5万亩,完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106平方公里。争取林业投资1.7亿元,造林8.85万亩。

“四大民心工程”项目进展良好。国电靖远发电有限公司4号机组脱硫工程、白银公司三冶炼ISp工艺“三废”治理及综合利用工程通过验收;白银公司铜冶炼污染治理精炼工程竣工投产,靖远二电5号炉脱硫工程建成,银光公司酸雾治理工程废酸处理系统一即将建成,系统二进入土建及设备订购。白银、会宁、景泰城区天然气工程建成投运。白银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工程投入运行;平川、景泰垃圾处理项目基本竣工,靖远、会宁污水处理厂加紧建设。亚行贷款城市发展项目全面启动、加快实施。白银区文化广场开工建设、吊地沟生态公园建设进展顺利。

(六)抓统筹促和谐,社会事业实现新进步。教育事业健康发展。落实农村义务教育补助经费2.22亿元,减免了4.2万名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研究制定了城乡学校布局调整方案,改扩建寄宿学校60所,撤并115所。全面启动校舍安全工程,落实建设资金3.19亿元,安排项目163项,已竣工111项。西区中学开工建设。职业教育稳步发展,组建了职业教育集团,有1.4万名中职学生享受国家资助政策。高考二本上线8354人,创历史新高。

群众健康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全面推行新农合制度,参合率达97.31%。筹资1.4亿元,落实卫生项目45项,建成8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完成12所乡镇卫生院、69所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正式开业。市熟食品定点加工基地投入运行。卓有成效地开展了甲流H1N1防控工作,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稳步推进,建成农村卫生厕所2300座。高度重视计划生育工作,开展抓典型、建机制和层级动态管理年活动,人口自增率为6.67‰。

文化体育事业加快发展。启动了覆盖全市的文化资源共享村级服务点工程,市文化中心和体育中心加紧建设,黄河石林书画院写生基地落成。两个广播电视栏目进入全省十大品牌栏目,“飞越白银”大型航拍和“唱响铜城”歌手大赛取得显著成效。市区有线电视数字化改造启动。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成功举办第三届“金凤凰”少儿艺术大赛暨第四届文化艺术节、“歌唱祖国”大型歌咏比赛等文化活动。文化产业稳步发展,西区文化商业街正式开业。

和谐社会建设稳步推进。强化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积极预防群体性事件,果断处理了会宁“5?19”和平川“6?4”群体性事件。强化信访工作责任,落实领导包案制度,集中化解信访积案,解决了一批疑难信访案件。民族宗教和外事侨务工作取得新的成绩。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开展“扫黑除恶”等专项行动,侦破刑事案件1551起,破获命案30起,命案破案率90.9%。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狠抓安全生产监督,开展了宣传教育、行政执法、隐患治理三项行动和法制机制体制、安全保障能力、安全监管队伍三项建设,推进煤矿资源整合,安全事故起数下降27.5%。

(七)抓效能建机制,行政能力有了新提高。扎实开展“全面行政效能建设”,坚持依法行政、加强管理和创新机制相结合,努力提升行政能力。严格执行《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制定了重大行政决策听证程序、行政执法案件评查办法、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办法,受理行政复议案件21件,其中结案19件。完善重大决策听证制度,决策民主化程度不断提高。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案和建议、意见。以建机制、促落实、提效能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优化工作流程,解决了一些影响效能的突出问题。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市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已获省政府批准,事业单位人事工资制度改革有序推进,核准了1214家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比例;清理行政审批项目933项,取消482项,减幅51.7%。市政务大厅实行“并联审批”、“全程代理”,商务办证链条事项办理由47天压缩到2天。深化政务公开,建立政府系统信息公开网站(网页)338个。加大纠风治乱和违法违纪案件查处力度,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些问题得到解决。强化效能监察,促进了重点工作、重点事项及时落实。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极其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委审时度势、正确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积极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辛勤劳动的结果。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各条战线的劳动者、投资者,向驻银部队官兵,中央、省驻银单位,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以及所有关心、支持、参与白银现代化建设的海内外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还存在一些突出困难和新的问题。一是经济发展对国家投资的依赖性过强,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主导产品价格波动较大,“两高一资型”工业结构亟待改变。二是能源需求不足,加之新能源建设迅速发展,对我市以火电为主的生产结构带来严峻挑战。三是县区吸引社会投资的能力还不强,缺乏支撑性的大项目、好项目,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县域经济发展缓慢,农民增收难度较大。四是符合国家鼓励投资的项目储备不足,前期工作还不深入,项目申报争取难度较大,加之土地资源优势逐步弱化,征地拆迁成本增高,项目落地难问题突出。五是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步伐不快,就业压力持续加大。六是社会治安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七是一些政府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作风不实等现象仍然存在。我们将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0年工作总体部署

2010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城市转型的关键一年,也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我们既面临中央扩大内需、国家省上支持资源型城市转型、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国家支持老工业基地改造、国务院出台支持甘肃发展、兰白都市经济圈建设等政策机遇,也面临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竞争加剧、城乡差距扩大等严峻挑战。做好2010年的工作,我们必须着力处理好保增长与调结构的关系、抓投资与促消费的关系、促发展与惠民生的关系、抓项目与引外资的关系、打基础与谋长远的关系,审时度势,坚定信心,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资源型城市转型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兰白都市经济圈”建设,全面实施“融入中心、优化布局、区域联动、科学转型”发展战略,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三农”工作,转变发展方式;强力推进“棚户区改造攻坚年”活动,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城市品位,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继续深化“全面效能建设”,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执行力,优化发展环境,努力实现稳中求进,推动白银新一轮发展。

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财政收入略高于生产总值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3.5,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一)融入兰白都市经济圈,加快转型发展步伐

以兰白都市经济圈建设为契机,突出产业培育,强化项目凝练筛选工作,坚持谋划一批、签约一批、开工一批、建成一批,促进产业聚集,推动城市转型。

积极推进兰白都市经济圈建设。围绕建设“区域中心城市、重要工业基地、中部生态屏障”的目标定位,按照基本形成“三个格局”、实现“四个提升”的奋斗目标,强化规划引导,有步骤、分阶段扎实推进兰白都市经济圈建设。今年把工作重点主要放在四个方面:一是主动与兰州协商配合,尽快搭建合作平台,建立健全经常化、规范化的磋商、交流、协同机制。二是立足优势互补,错位发展,以产业对接为主做好相关工作,共同编制兰白都市经济圈建设规划,并编制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三是及早谋划,超前工作,借助兰州商贸、科技和资源优势,筛选实施一批现代加工制造业项目。四是着眼自身发展,立足服务兰州,从易办能办的事着手,优先建设农副产品、能源建材供应基地和休闲娱乐基地。

大力培育多元支柱产业。争取国家投资和招商引资并举,改造提升和引大引强结合,立足现有基础,实行重点突破,强化有色金属产业这个主体,突出能源和化工产业两个重点,坚定不移地加快培育多元支柱产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有色金属冶炼能力和技术水平,确保白银有色集团20万吨高纯阴极铜项目二期和贵金属综合利用工程建成投产,搞好铜冶炼渣综合利用、西北铅锌厂资源综合利用和华鹭铝业公司技术改造等项目。把发展重点转向产业链延伸,支持白银公司开展铜、铅、锌基合金及有色金属新材料研发,建成宏达公司铝型材项目一期工程;支持稀土公司开发稀土深加工产品,力争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生产线开工,争取平川区甘肃德宝公司抛光粉项目建成投产。着力延伸以TDI、光气为龙头的异氰酸酯产业链,力促银光军民结合型化工示范基地建设,引导关联项目和企业聚集。坚持火电、水电、风电并举,加快在建电源项目建设,争取实施景泰、平川、靖远风电后续开发,力争国家超导变电站建成投运、中电投10兆瓦光伏电站落户景泰,开展会宁郭城火电厂前期工作;加快实施碳酸锂二期工程,促进新能源材料和相关产品开发。争取甘肃新北重专用车改装、中材集团日产4500吨干法水泥、雨润公司年屠宰加工150万头生猪产业化等项目建成投产,加快中科宇能风电叶片配套件及辅助设施、中集华骏扩能改造、新天际钢材100万吨管材线材等项目建设,抓好景泰县万吨木糖醇、靖远县70万吨焦化生产线等项目,力争星湘公司风电成套设备总装、平川铁矿砂等项目开工。

提升园区开发建设水平。以园区为载体,积极与东部园区对接,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园区与产业布局、结构调整有机结合。强化中科院白银高技术产业园建设,加大土地储备开发力度,启动建设产业园东区;加快亚行贷款项目实施进度和基础设施配套,着力引进培育一批大企业、好项目。完善西区管委会职能,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发展物流业、会展业,建设特色商业街。扩大平川经济开发区发展空间,推进陶瓷市场建设和陶瓷产业提质增效。加快刘川工业集中区建设,按照功能规划,引入市场机制,多种开发方式并举,鼓励民间投资基础设施。支持其他县区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

搞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省道207线改造暨靖远黄河大桥、白银城区至四龙公路改造工程,确保营盘水至双塔高速公路景泰段开工,力促兰州至景泰高速公路早日开工。争取国道109线白银城区过境段改线、省道308线平川至景泰段改造、白银至龙湾、白银至水川、靖远新建黄河大桥至吴家川等公路建设项目进入省上计划。配合做好兰州至惠农铁路二线、甘塘至武威铁路二线建设,争取白银经会宁至平凉铁路立项。实施黄河水运二期工程,完成黄河航道12个码头改造。继续争取电网改造资金,不断完善城乡电网。

(二)夯实“三农”工作,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挖掘农业内部潜力,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扩大内需增长空间。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落实粮食奖补政策,调动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确保粮播面积稳定在300万亩以上。强化农业科技支撑,争取全膜双垄沟播玉米面积扩大到115万亩,种植马铃薯100万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220万亩,粮食作物高产模式化种植100万亩。强化中低产田改造,选育推广优良品种,主攻粮食单产,着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粮食产量继续保持60万吨以上。

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把生态循环农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攻方向,培育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强化农业科技集成,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建设。推广“种植-养殖-沼气-种植”循环发展模式,扩大饲草种植规模,开发秸秆青贮饲料,力争奶牛、肉牛和羊只饲养量分别达到1.5万头、12万头和380万只。发展秸秆加工业,秸秆转化利用率提高到40%,继续扩大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推广面积。在规模养殖场谋划建设大型沼气池,配套建设输气管线,推进集中供气。

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按照“基地+企业+农民合作组织+农户”模式,巩固扩大奶牛养殖、舍饲养羊、特色林果、小杂粮、啤酒大麦等生产基地,以枸杞种植为重点,探索节水灌溉模式,做大做强蔬菜瓜果和草食畜牧业,每个县区形成2—3个区域性特色产品。培育壮大粮油淀粉、蔬菜保鲜、果汁饮料、肉类分割包装和饲料加工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促进农产品多层次转化增值。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引导家庭经营向生产集约化方向发展。

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建成12个乡镇客运站和350个村级停靠点。争取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发展联户沼气。统筹民生、资源和生态水利发展,争取实施一批大中型灌区改造项目,分别争取2—3个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大型泵站立项建设,搞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实施11项安全饮水工程,解决6.5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力争引洮一期会宁北部供水工程、靖远双永人饮灌溉工程立项建设。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5万亩、梯田12万亩,完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100平方公里。抓好林业生态工程,完成造林5万亩。实施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土地开发整理等项目。

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强化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培育农村新型金融组织,解决好农村融资难问题。发展劳务经济,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搞好新农村试点建设,出台政策措施,整合移民搬迁项目,实行开发式扶贫和以奖代补,引导农民向沿河、沿路和靠近城镇的区域集中居住。科学规划新村庄,实施村容村貌改造工程,推进村庄治理,引导人口集中居住的村庄建设联户粪便、污水处理系统和垃圾物业管理。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实施整村推进、科技扶贫项目35项。

(三)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工业经济发展

坚持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同步推进,以自主创新为重点,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提高工业经济发展质量。

实施工业强市战略。落实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争取国家专项投入,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抓好西北铅锌厂冶炼技术改造、铜冶炼技术创新等项目。实施“名牌战略”,推进质量兴企,鼓励企业引进先进装备和开展自主研发,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促进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支持主体企业引进战略投资,推动企业相互参股,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利用原有基础振兴轻工业,加快五万锭棉纺生产线等项目建设,力争开工石头造纸项目。扶持成长性较强的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加强经济运行协调服务,协助企业稳定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树立低碳经济理念,编制完成《白银市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方案》,抓好重点行业和产业园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争取国家投资和政策扶持。引进推广资源节约和替代、回收处理等关键技术,抓好煤炭、有色金属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力求“吃干榨净”。争取3个以上园区列入甘肃省循环经济试点园区。

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搞好重点行业和企业节能工作,落实差别电价政策,大力实施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技术改造项目,推广节能减排新产品新技术。加紧实施华鹭铝业回转窑余热利用等12个节能改造项目,确保稀土公司工业锅炉热电联产等项目建成投运、白银公司热电联产项目开工建设。全面建成干法处理铬渣无害化工程,启动白银城郊重金属土壤污染修复工程。逐步淘汰小水泥、小电石、小煤窑等落后产能和骨干企业落后生产线,坚决关闭硫酸厂等严重污染企业。

探索发展新兴产业。编制好新兴产业和接续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新型装备制造、生态环保、生物制药等产业,突出延伸产业链,开发新技术、衍生新产业,切实在最有基础、最优条件的领域,选择一批具有广阔市场前景和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产业项目率先突破。着力提高自主创新和招商引资能力,强化产学研互动,努力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力求一项技术带动一个产品、一个产品带动一个产业,促使经济发展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

(四)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努力扩大居民消费需求

坚持把扩大消费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战略方针,把发展服务业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点,加快推进。

完善商贸流通体系。整合行业物流资源,引进建设物流园区,大力发展专业市场和特色商业街,优化网点布局,吸引更多的物流企业落户。培育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特许经营等新型业态,鼓励超市、连锁店向乡镇延伸。加大“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城市社区双进工程”、农村县乡集贸市场改造工程实施力度,完善大宗特色农产品购销体系,推进配送体系建设。逐步落实市、县级粮食储备,加强粮食市场监管,确保区域粮食安全。

着力培育城乡消费热点。做好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等工作,增加下乡产品的品种和型号,扩大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发展科技研发、工业设计、信息服务业,支持中小企业在软件开发、技术咨询、服务外包等新兴领域创业。引导社会力量创办社区便民服务机构,积极促进金融、会计、养老、健身、保洁、家政等服务消费,搞好物价监管,保持物价基本稳定,努力营造便利、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把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坚持“抓两头带中间”,促进全市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围绕黄河石林景区建设,打造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观光休闲、影视拍摄基地。以会师圣地为重点,发展红色旅游,突出红色主题,优化线路设计,扩大知名度。依托丝路、工业和民俗等独特文化资源,培育精品景区,开发精品线路,打造旅游品牌。积极发展融观光、休闲、体验、娱乐为一体的“农家乐”旅游。推进景区管理体制改革,鼓励民间投资参与景区开发。

(五)强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强化城市和城镇建设

在全市开展“棚户区改造攻坚年”活动,把棚户区改造与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完善城市功能、推进城镇化进程结合起来,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扎实推进。

重点抓好棚户区改造。把棚户区改造作为一把手工程,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强化地企协调联动,加快改造进度,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两个城区、三个县城和5个重点企业249万平方米的棚户区改造任务,建成6.58万套、475万平方米的住房,改善25万城镇居民的居住条件。抓紧完善棚户区改造规划和实施方案,明确近期和中长期目标,突出建设重点,分阶段推进,做到目标、任务、行动与空间布局、时间安排和工作进度紧密衔接,户型设计与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标准对接,配套完善基础设施、社区服务设施和居民休憩场所,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制定优惠政策措施,加大资金筹措力度,落实县区政府及部门的投入责任;落实4户主体企业及改制企业的责任,鼓励企业采取联合共建等方式,引导受益居民及社会资金积极参与;加强与国家和省上有关部委、部门衔接,争取专项资金,鼓励金融机构提供贷款支持。搞好征地拆迁安置工作,统筹解决被拆迁居民的生产生活困难,做到依法拆迁。采取就近整合、整体捆绑或项目搭配等方式推进连片改造,力争今年全市完成50%以上的棚户区改造任务。以棚户区改造带动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城中村”改造,新增廉租房5363套、26.8万平方米;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发放租赁补贴8531户;提高公积金住房贷款额度,支持居民购买自住和改善性住房,促进中小型、中低价位普通商品房开发建设。加强房地产市场管理,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增强城市承载功能。完善城市道路体系,实施好亚行和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城市发展项目,启动西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及环境综合治理项目,配套供热、供水管网,加强供水、供暖管理,提高经营服务水平。扩大“四大民心工程”覆盖面,加快城市污染治理、清洁能源、安全饮用水、生态环境建设。建成铜冶炼粗炼系统低空污染治理工程,确保银光公司酸雾治理工程废酸处理系统二按期竣工投运。全面完成引大入银城市生活水源工程;加快会宁、靖远县城和平川城区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开工建设市污水处理再生利用工程。完善白银城区和会宁、景泰县城天然气输配管网。抓好城市大环境绿化,加快实施白银区大坝滩综合治理、平川区大水头沙河治理项目,搞好西山公园、金鱼公园改造,启动银光公园和张家岭公园改造工程。

稳妥推进城镇化进程。着力在城乡建设规划、公共资源配置、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力转移就业等方面,率先推进白银区、平川区城乡一体化建设。修订完善小城镇建设规划,重点推进三县县城、干线公路和黄河沿岸城镇建设,增强城镇的吸纳和聚集功能,为农民转移就业创造条件。强化城镇管理,健全与城镇化健康发展相适应的财税、征地、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制度,逐步使其成为人居中心、消费中心、农畜产品集散和加工基地。

(六)继续深化改革创新,提高开放开发水平

以完善体制机制为突破口,以促动要素聚集为核心,推进改革开放,创造发展新优势。

积极推进关键领域改革。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流转,切实保护耕地。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保在两年内完成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继续推进靖会、兴电等水管单位改革。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使用制度,开展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补偿机制改革试点。深化供销社改革,加快“新网工程”建设,构建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力度,加快长通集团改制重组,积极推动白银公司、稀土公司上市,培育有潜力的中小企业在创业板上市,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重奖有突出贡献的中小企业,促进全民创业。

不断提高财政金融保障水平。积极争取国债资金支持,管好用好国家和省上转型补助资金、棚户区改造资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合理压缩一般性支出,增加对“三农”、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节能环保等方面和中小企业、居民消费的支出。鼓励国有商业银行对接转型发展,主动搞好信贷服务;积极发展地方银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业,力争白银市商业银行挂牌运营,支持会宁会师村镇银行和市内小额贷款公司积极开展业务,提升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担保水平,加快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和风险补偿机制。

努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创新投入,推进产学研结合,组建产学研联盟,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共建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中试基地等合作平台,完善科技创新支撑服务体系。发挥市场导向作用,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加强新材料、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等重点领域的攻关,支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等行业新产品研发。力争省内开发类研究院所在产业园建设成果转化基地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扩大开放的战略举措,创新招商方式,依托主体企业,围绕延伸产业链,谋划一批循环经济项目,搞好招商推介,吸引优势企业建设原材料精深加工项目,推进资源深度开发和就地转化增值;充分发挥企业、园区、产业办的招商职能,强化登门招商,提高招商引资成效。鼓励企业向外扩张,建立域外原料基地。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与大集团、大财团和发达地区合作开发园区。加大城市经营力度,激发社会力量挖掘、盘活、优化城市各类有形和无形资产。

(七)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的重点,兼顾当前与长远,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利益。

千方百计促进城乡就业。建立健全政策扶持、创业服务、创业培训“三位一体”的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机制,完成再就业培训6000人、创业培训1000人,开发城镇就业岗位2.7万个。落实各项免减补政策,鼓励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强化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和妇女创业就业,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25万人。放宽市场准入,引导项目建设单位尽可能使用本地劳动力和建筑材料,促进当地农民工就业增收。

切实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加强社会保险基金扩面征缴和监管工作。加大对低收入群体帮扶救助力度,提高城乡低保标准;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部分优抚对象待遇水平;在会宁县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建设市人力资源市场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完善城乡居民临时生活救助制度,提高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推进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降低保险门槛,提高报销比例。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积极争取专项补助资金,提高人均补助水平。做好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救助。积极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

努力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筹资4亿元,实施校舍安全工程,消除D级危房25万平方米,加固维修校舍10万平方米。推进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撤并学校90余所。启动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加快西区中学建设,力争秋季招生。强化职业技术教育,搞好实训基地建设,保证“两后生”接受就业培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深入开展“学校管理年活动”,实行教师绩效工资。依托白银公司职工大学,争取创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不断提升群众健康保障水平。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和保障水平;实施好市中医院和会宁县、靖远县、景泰县人民医院等项目建设,推进乡镇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免费为城乡居民提供5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6项重点公共卫生项目。继续做好甲流H1N1等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控工作。加大计划生育经费投入,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平抑人口出生高峰,稳定低生育水平。

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启动国家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双拥模范城市、创业型城市“四城联创”活动,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启动博物馆、科技馆、档案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和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建设,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广播电视“村村通”、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和市广电中心二期等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建成文化广场和市体育中心一期工程。做好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发展文化产业,推进文化建设和文化产品创新。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积极备战参战省第十二届运动会、申办省第十三届运动会。

(八)加强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

完善维护社会稳定的体制机制,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加强源头治理,实行综合治理,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推进民主政治建设。落实民主制度,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发挥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作用,不断提高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统筹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培育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完善社会自治功能。

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完善预警机制,加强舆论引导,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落实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制度,靠实工作责任,加大追究力度,及时化解各类信访突出问题。加强民族工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顺。加强国防教育和双拥共建工作。切实保障老年人、残疾人和妇女儿童合法权益。认真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加强普法教育,搞好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整治突出治安问题和治安混乱地区,严厉打击各类犯罪行为。增强安全意识和保密意识,维护国家安全。

强化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继续开展煤矿及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道路交通、建筑工地、消防等重点领域的安全专项整治。严肃事故查处,加大事故责任追究力度。加强应急救援和信息调度工作,高度重视食品药品和农资、建材等产品质量监管。

集中力量兴办惠民实事,是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有效方式。市委、市政府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今年兴办10件惠民实事:⑴继续实施全民创业工程和就业技能培训工程;⑵改造棚户区200万平方米、农村特困群众危房1000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350户;⑶加快实施平川区、靖远县天然气入户工程;⑷新建改建农村公路600公里;⑸开工建设长安路东段,打通西区连接老城区的新通道;⑹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落实公交补贴,更新一批公交车辆;⑺改扩建44所农村寄宿制初级中学,改办29所寄宿制小学,为1000所农村中小学配置节能环保型烧水设备;⑻实行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减少出生人口缺陷;⑼建设白银旧货市场,全市新建改建菜篮子市场14个;⑽收购市区8所公共厕所、新建6所,并全部实行免费开放。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人民政府与时俱进,不断推进自身建设和管理创新,进一步转变职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积极回应社会需求和关切,努力建设服务政府。建立群众需求汇集机制,规范民意集中程序,提高民意整合水平,使政府的各项决策和政策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增强引导发展的能力,既善于把国家政策转化为发展规划,又善于把群众需求转化为具体项目,形成国家、社会、群众共同支持发展的新优势。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公共资源配置,面向各类市场主体营造公平发展环境,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切实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努力建设责任政府。着眼增强落实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的能力,强化政府部门责任意识,深化效能建设,确保政令畅通。全面落实问责制度,完善绩效奖惩激励机制,促进工作落实。切实维护社会公正,提高综合利用财政、税收、社保、福利和救助等政策工具的能力,有效解决社会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让广大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坚持不懈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努力建设法治政府。规范政府行政行为,推动政府机构及工作人员学法、知法、守法。加快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改革,按期完成改革任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各项决策都要做到尊重客观规律、程序依法规范、过程民主公开、结果科学公正。积极应对行政诉讼,妥善化解行政争议。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强化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重视群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坚定不移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努力建设廉洁政府。以规范制度和制约权力为核心,推进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综合运用各种监督形式和现代科技手段,推进全面监督和全程监督。办好政务大厅,推进政务公开。针对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领域和环节,强化制度建设,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坚决查处腐败案件,依法惩处腐败。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开展廉政文化创建活动,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

各位代表,白银加快发展的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任务艰巨而繁重,肩负的责任重大而光荣。我们要增强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在中共白银市委的领导下,坚定必胜信心,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新业绩,奋力推动白银新一轮发展!

下载白银市环境污染word格式文档
下载白银市环境污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白银市实施意见

    白银市人民政府 关于贯彻落实“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投资体制改革决定的实施意见”的意见 (征求意见稿)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中央在银各单位: 为了全面贯......

    白银市工商局效能

    白银市工商局“六抓六创六解决”掀起“效能风暴” 新闻来源:白银市工商局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12日 商系统开展效能风暴行动视频动员大会结束后,白银市工商局迅速召开专题会议,......

    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进入了工业文明,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在全世界范围内,污染一边被治理,一边又被制造,中国当前处在经济高速发展,社会问题日益增多的阶段,环......

    环境污染

    未来10年,33%家庭将为恢复 健康倾家荡产!亲们,为健康,为未来开始未雨绸缪吧! 2014-03-15 益善铭媛养生美颜会所 未来十年,中国将出现癌症井喷,中国33%的家庭将耗尽所有的积蓄,到底......

    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大气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很高时,会造成急性污染中毒,或使病状恶化,甚至在几天内夺去几千人......

    环境污染

    在环境科学中,一般认为环境是指围绕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称。在人类几百万年的历史进程中,环境对开创人类文明和进步发挥着巨大作用......

    白银市中考满分作文-白银市作文

    门其实开着门虚掩着,外面响起“噼叭”声和叹气声,不用猜,一定是爸爸在为我的学习忧虑。 不知从何时开始,我和他的对话中好像就只剩下学习了,他对我成绩的在意大约已远远超过对我......

    白银市基本状况(五篇材料)

    白银基本状况 行政区划 白银市辖2个市辖区、3个县。即会宁、靖远、景泰3县和白银、平川2区。白银市 面积21209平方千米,人口175万人(2004年)。 市人民政府驻白银区,邮编:73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