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4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和管理制度(2011年后续教育)
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和管理制度
单项选择题(共 5 题)
1.对于未设“燃料与动力”成本项目的企业,分配用于产品生产的动力费用时,一般应借记的账户是(C)。
A、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B、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C、制造费用 D、应付账款
2.对于季节性生产企业而言,其制造费用的分配比较适合采用(A)。
A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 B生产工人工时比例法 C、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 D、约当产量法
3.在基本生产车间均进行产品成本计算的情况下,不便于通过“生产成本”明细账分别考察各基本生产车间存货占用资金情况的成本计算方法是(D)。A、逐步结转分步法 B、分批法 C、品种法
D、平行结转分步法
4、某企业只生产和销售甲产品,期初在产品成本3.5万元。4月份发生如下费用:领用材料6万元,生产工人工资2万元,制造费用1万元,行政管理部门物料消耗1.5万元,专设销售机构固定资产折旧费0.8万元。月末在产品成本3万元。该企业4月份完工甲产品的生产成本为()。A、11.8万元 B、8.3万元 C、9.5万元 D、9万元
5、双因素分析法下,固定制造费用的能量差异指的是(B)。
E、利用生产能量工时与实际工时的差额,乘以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计算得出的
F、利用生产能量工时与实际产量标准工时的差额,乘以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计算得出的 G、利用实际工时与实际产量标准工时的差额乘以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计算得出的 H、用实际制造费用减去生产能量工时乘以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计算得出的 I、6、固定制造费用的实际金额与其预算金额之间的差额被称为(D)。A能量差异 B闲置能量差异 C效率差异 D耗费差异
7、综合结转分步法下,“成本还原”的对象是(B)。A、各步骤所耗上一步骤半成品成本 B、最终产成品所耗半成品成本 C、最终产成品成本 D、各步骤半成品成本
8、甲产品经过两道工序加工完成,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将直接人工成本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甲产品月初在产品和本月发生的直接人工成本总计23200元。本月完工产品200件;月末第一工序在产品20件,完成全部工序的40%;第二工序在产品40件,完成全部工序的60%。月末在产品的直接人工成本为(C)。A、20000元 B、6000元 C、3200元 D、2400元
9、下列费用项目中,无须区别情况就可以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是(B)。A、职工薪酬
B、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C、固定资产折旧费 D、借款利息
10、对于未设“燃料与动力”成本项目的企业,分配用于产品生产的动力费用时,一般应借记的账户是(C)。
A、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B、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C、制造费用 D、应付账款
11、标准成本差异期末在销货成本与存货之间予以分配时主要虑及(C)。A、标准成本是真正的正常成本
B、成本差异是不正常的低效率和浪费造成的
C、税法和会计制度均要求以实际成本反映存货成本和销货成本 D、企业内部会计报告的要求
12、某工业企业甲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发现不可修复废品一批,该批废品的成本构成为:直接材料3200元,直接人工4000元,制造费用2000元。废品残料计价500元已回收入库,应收过失人赔偿款1000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该批废品的净损失为(C)。
A、9200元
B、8700元
C、7700元
D、10700元
13、下列行业中,适用于分类法计算产品成本的是(D)。
A、造纸厂
B、紧密仪器生产企业
C、小型水泥厂
D、制鞋厂
14、实际制造费用支出与按实际工时和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的乘积之间的差额是(C)。
A、变动制造费用能量差异
B、变动制造费用总差异
C、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D、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15、单纯产量变化之所以能够影响单位成本,是因为(B)。
A、产品成本中包括一部分变动制造费用 B、产品成本中包含一部分固定制造费用
C、产品的生产率发生改变
D、产品变动成本的增长速度不等于产量增长速度
16、对于不单独核算废品损失的基本生产单位,回收的废品残料一般贷记(C)。
A、“废品损失”账户
B、“制造费用”账户
C、“生产成本”账户
D、“营业外收入”账户
17、以下企业中,适用分批法核算产品成本的有(D)。
A纺织业 B发电企业 C采掘业
D精密仪器制造业
18、企业某产品生产经过两道工序,且在每道工序开工时一次投入本工序所需原材料,第一道工序原材料消耗定额为40千克,第二道工序原材料消耗定额为60千克。则在约当产量法下,第二道工序在产品的投料率为(B)。
A、40%
B、100%
C、70%
D、60%
19、某工业企业甲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发现不可修复废品一批,该批废品的成本构成为:直接材料3200元,直接人工4000元,制造费用2000元。废品残料计价500元已回收入库,应收过失人赔偿款1000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该批废品的净损失为()。
A、10700元
B、9200元
C、8700元
D、7700元
20、计算数量差异的公式是(C)。
A、实际数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B、标准数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C、标准价格×(实际数量-标准数量)
D、实际价格×(实际数量-标准数量)
21、对于提供有形物品的辅助生产车间,其生产完工入库的修理用备件,会计上一般应借记的科目名称是()。
A、周转材料或低值易耗品
B、原材料
C、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D、自制半成品
22、甲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需经过二道工序,第一道工序定额工时2小时,第二道工序定额工时3小时。期末,甲产品在第一道工序的在产品40件,在第二道工序的在产品20件。则进行加工费分配时,其期末在产品约当产量为()。
A、28件
B、22件
C、18件
D、36件
23、分项结转分步法的缺点主要是(C)。A、需要进行成本还原
B、不能提供成本项目的原始成本资料
C、成本结转工作比较复杂
D、不便于进行厂部的成本分析
24、按照成本习性或可变性分类,可将成本分为(B)。
A、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B、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C、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
D、机会成本和差别成本
25、下列职工薪酬,不可能计入产品成本的项目的有(A)。
A、辞退福利
B、社会保险费
C、职工福利费
D、住房公积金
26、以下关于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分析的表述中,错误的有(D)。
A、固定制造费用的实际金额与固定制造费用预算金额之间的差额,称为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B、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是生产能量与实际工时之差,与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的乘积
C、双因素分析法是将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分为能量差异和耗费差异
D、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是实际产量标准工时未达到生产能量而形成的差异
2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产品成本计算基本方法的选择应当考虑的因素的是(C)。
A、成本管理要求
B、产品工艺特点
C、定额管理基础
D、生产组织特点
28、下列各项中,应计入产品成本的是(A)。
A、基本生产车间设备计提的折旧费
B、生产用固定资产的修理费
C、固定资产报废净损失
D、意外事故造成的停工损失
29、某企业生产乙产品,本月份预算工时数为10000小时,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为16000元,实际产量的标准工时数为8000小时,实际工时数为8800小时,固定制造费用实际发生数为15700元。则生产能力利用差异为(D)。
A、1280元
B、300元
C、2900元
D、1920元
30、新产品试制一般适用的成本计算方法是(D)。
A、定额法
B、分步法
C、品种法
D、分批法
31、某公司生产单一产品,实行标准成本管理。每件产品的标准工时为3小时,固定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为6元,企业生产能力为每月生产产品400件。7月份公司实际生产产品350件,发生固定制造成本2250元,实际工时为1100小时。根据上述数据计算,7月份公司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为(A)。
A、100元
B、150元
C、200元
D、300元
32、下列各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的是()。
A、平行结转分步法
B、逐步结转分步法
C、品种法
D、分批法
33、以下关于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的计算公式中,正确的是(C)。
A、(生产能量-实际工时)×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B、变动制造费用实际数-变动制造费用预算数
C、(实际工时-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D、(实际工时-标准产量标准工时)×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判断题(共 5 题)
1、变动制造费用价格差异通常应当由生产部门负责。(错误)
2、工业企业要素费用中的利息费用也有可能成为产品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
3、对于一般企业而言,折旧费在会计上被视为费用要素,而非成本项目。(正确)
4、计算数量差异的公式一般是标准数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正确)
6、工业企业要素费用中的利息费用也有可能成为产品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正确)
7、在平行结转分步法下,对于第一车间半产品转入第二车间继续加工时,不需要进行成本转账处理。(正确)
8、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时,对于一个车间领用另一车间完工的半成品无需做相应的会计处理。(正确)
9、在标准成本中排除了不应该发生的“浪费”,是一种“应该成本”。(正确)
10、如果某产品生产经过两个步骤完成,第一步骤完工后直接投入第二步骤并按照1:1加工为产成品,则在平行结转分步法下,第一步骤在产品的约当产量为两个步骤期末在产品数量之和。(错误)
11、分类法与产品生产类型没有直接关系,原则上可以在各种类型的生产中采用。(正确)
12、平行结转分步法下各步骤的产品生产成本不随着半成品实物的转移而结转。(正确)
13、实际制造费用支出与按实际工时和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相乘得的预算数之间的差额是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错误)
14、分类法与产品生产类型没有直接关系,原则上可以在各种类型的生产中采用。(正确)
15、标准成本是指根据预算产量和单位标准成本计算的成本。(错误)
16、直接人工标准成本的用量标准可采用直接人工生产工时、台时、机时等。(正确)
17、在逐步结转分步法下,半成品实物流转与半成品成本流转是一致的。(正确)
18、采用综合结转分步法需要按月进行成本还原。(错误)
19、变动制造费用的耗费差异,是实际支出与按标准工时和标准费率计算的预算数之间的差额。(错误)20、直接人工成本量差是指实际工资率脱离标准工资率,其差额按实际工时计算确定的金额,又称为工资率差异。(错误)
21、如果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为80万元,而实际制造费用为78万元,则说明固定制造费用出现节约差异2万元。(错误)
22、在标准成本制度下,期末对于成本差异如果采取结转当期损益法,则成本差异中的借差会导致当期盈余减少,贷差会导致当期盈余增加。(正确)
23、在综合结转分步法下,如果半成品车间的全部生产成本为32000元,其中完工半成品成本为30000元,完工产成品所耗半成品成本为24000元,则还原分配率为0.75。(错误)
24、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步法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多步骤生产。(错误)
25、同一企业如果生产若干不同种类的产品,所采用的成本计算方法也有可能不同。(正确)
26、在标准成本制度下,期末对于成本差异如果采取结转当期损益法,则成本差异中的借差会导致当期盈余减少,贷差会导致当期盈余增加。(正确)
27、季节性或大修理期间的生产停工损失一般不计入产品成本,而计入当期损益。(错误)
28、在进行成本差异分析时,按照双因素分析法,固定制造费用的差异可以分解为能量差异和效率差异。(错误)
29、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是现行会计准则或制度明确规定的三个成本项目,企业不能增加或减少。(错误)
30、产品加工成本通常指的是直接人工和分配计入的制造费用。(正确)
31、每月末,制造费用都应当按照一定的分配标准,将其发生额全部转入生产成本,月末结转后,制造费用应该无余额。(错误)
第二篇:2012年继续教育 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和管理制度
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和管理制度
选择题:
F公司是一个家俱制造企业。该公司分别设置加工、装配和油漆三个生产车间并以此顺序进行生产。公司的产品成本计算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按车间分别设置成本计算单。装配车间成本计算单中的“月末在产品成本”项目的“月末在产品”范围不包括(“加工车间”正在加工的在产品)。按照成本习性或可变性分类,可将成本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本月赊购一批原材料60000千克,标准成本每千克0.3元,实际成本每千克0.27元,本月生产领用50000千克,则购料的会计分录为(借:原材料18000 贷:材料价格差异1800 贷:应付账款16200)。标准成本差异期末在销货成本与存货之间予以分配时主要虑及(税法和会计制度均要求以实际成本反映存货成本和销货成本)。
标准成本制度下,下列账户通常不按标准成本登记的是(制造费用)。
单纯产量变化之所以能够影响单位成本,是因为(产品成本中包含一部分固定制造费用)。对于不单独核算废品损失的基本生产单位,回收的废品残料一般贷记(“生产成本”账户)。对于季节性生产企业而言,其制造费用的分配比较适合采用(计划分配率分配法)。
对于提供有形物品的辅助生产车间,其生产完工入库的修理用备件,会计上一般应借记的科目名称是(原材料)。
对于未设“燃料与动力”成本项目的企业,分配用于产品生产的动力费用时,一般应借记的账户是(制造费用)。
分项结转分步法的缺点主要是(成本结转工作比较复杂)。
固定制造费用的实际金额与其预算金额之间的差额被称为(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在“三因素分析法”下的差异类型不包括(能量差异)。
关于平行结转分步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除第一步骤具有完整的半成品成本信息外,其余步骤均不计算半成品(最后步骤指完工产品)成本)。
计算数量差异的公式是(标准价格×(实际数量-标准数量))。
甲产品经过两道工序加工完成,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将直接人工成本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甲产品月初在产品和本月发生的直接人工成本总计23200元。本月完工产品200件;月末第一工序在产品20件,完成全部工序的40%;第二工序在产品40件,完成全部工序的60%。月末在产品的直接人工成本为(3200元)。
结转工业生产中发生的废品净损失,一般应借记的会计科目是(生产成本)。
某工业企业甲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发现不可修复废品一批,该批废品的成本构成为:直接材料3200元,直接人工4000元,制造费用2000元。废品残料计价500元已回收入库,应收过失人赔偿款1000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该批废品的净损失为(7700元)。
某公司生产单一产品,实行标准成本管理。每件产品的标准工时为3小时,固定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为6元,企业生产能力为每月生产产品400件。7月份公司实际生产产品350件,发生固定制造成本2250元,实际工时为1100小时。根据上述数据计算,7月份公司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为(100元)。
某企业本月生产A产品耗用机器工时120小时,生产B产品耗用机器工时180小时。本月发生车间管理人员工资3万元,产品生产人员工资30万元。该企业按机器工时比例分配制造费用。假设不考虑其他因素,本月B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为(1.8万元)。
某企业生产乙产品,本月份预算工时数为10000小时,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为16000元,实际产量的标准工时数为8000小时,实际工时数为8800小时,固定制造费用实际发生数为15700元。则生产能力利用差异为(1920元)。
某企业只生产和销售甲产品,期初在产品成本3.5万元。4月份发生如下费用:领用材料6万元,生产工人工资2万元,制造费用1万元,行政管理部门物料消耗1.5万元,专设销售机构固定资产折旧费0.8万元。月末在产品成本3万元。该企业4月份完工甲产品的生产成本为(9.5万元)。
企业某产品生产经过两道工序,且在每道工序开工时一次投入本工序所需原材料,第一道工序原材料消耗定额为40千克,第二道工序原材料消耗定额为60千克。则在约当产量法下,第二道工序在产品的投料率为(100%)。
区分不同成本计算基本方法的最主要标志是(成本计算周期)。
如果原材料质量出现问题,不会因此而受到影响的成本差异有(固定制造费用的能量差异)。
若某产品生产需要经过两道工序,所需工时分别是3小时和2小时,每道工序在产品完工率均按50%计算,则在分配加工费用时第二道工序上的60件月末在产品的约当产量是(48件)。
实际制造费用支出与按实际工时和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的乘积之间的差额是(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双因素分析法下,固定制造费用的能量差异指的是(利用生产能量工时与实际产量标准工时的差额,乘以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计算得出的)。
下列变动成本差异中,一般不应从生产过程分析中找原因的是(材料价格差异)。下列费用发生时一般不计入“制造费用”账户核算的有(两种产品所共同耗用的原料)。下列费用项目中,无须区别情况就可以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是(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下列各项中,应计入产品成本的是(基本生产车间设备计提的折旧费)。下列各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的是(分批法)。下列行业中,适用于分类法计算产品成本的是(制鞋厂)。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产品成本计算基本方法的选择应当考虑的因素的是(定额管理基础)。下列一般不构成直接人工效率差异的成因的是(出勤率变化)。下列职工薪酬,不可能计入产品成本的项目的有(辞退福利)。新产品试制一般适用的成本计算方法是(分批法)。
以下关于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的计算公式中,正确的是((实际工时-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以下关于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分析的表述中,错误的有(固定制造费用生产能力利用差异反映未能充分使用现有生产能量而造成的损失)。
以下企业中,适用分批法核算产品成本的有(精密仪器制造业)。
在标准成本差异分析中,固定制造费用的能量差异可进一步分为(闲置能量差异和效率差异)。
在标准成本制度下,下列属于“直接人工标准工时”组成内容的是(由于更换产品产生的设备调整工时)。在成本差异分析中,根据习惯做法,数量差异的大小是由(用量脱离标准的程度以及标准价格高低所决定的)。
在基本生产车间均进行产品成本计算的情况下,不便于通过“生产成本”明细账分别考察各基本生产车间存货占用资金情况的成本计算方法是(平行结转分步法)。
综合结转分步法下,“成本还原”的对象是(最终产成品所耗半成品成本)。
判断题:
标准成本制度不仅可以用于制造类企业,也可以用于服务类企业。(正确)
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时,对于一个车间领用另一车间完工的半成品无需做相应的会计处理。(正确)
产品加工成本通常指的是直接人工和分配计入的制造费用。(正确)
成本项目是指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按照经济用途所划分的各个主要类别。(正确)对于一般企业而言,折旧费在会计上被视为费用要素,而非成本项目。(正确)分类法与产品生产类型没有直接关系,原则上可以在各种类型的生产中采用。(正确)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单步骤、大量生产的产品一般采用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正确)工业企业要素费用中的利息费用也有可能成为产品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正确)平行结转分步法下各步骤的产品生产成本不随着半成品实物的转移而结转。(正确)同一企业如果生产若干不同种类的产品,所采用的成本计算方法也有可能不同。(正确)
在标准成本制度下,期末对于成本差异如果采取结转当期损益法,则成本差异中的借差会导致当期盈余减少,贷差会导致当期盈余增加。(正确)
在标准成本中排除了不应该发生的“浪费”,是一种“应该成本”。(正确)
在平行结转分步法下,对于第一车间半产品转入第二车间继续加工时,不需要进行成本转账处理。(正确)在逐步结转分步法下,半成品实物流转与半成品成本流转是一致的。(正确)
直接材料的标准消耗量通常应包括必不可少的消耗,以及各种难以避免的损失。(正确)直接人工标准成本的用量标准可采用直接人工生产工时、台时、机时等。(正确)逐步结转分步法在实际上可以看成是若干次品种法的连接应用。(正确)
变动制造费用的耗费差异,是实际支出与按标准工时和标准费率计算的预算数之间的差额。(错误)变动制造费用价格差异通常应当由生产部门负责。(错误)标准成本是指根据预算产量和单位标准成本计算的成本。(错误)采用综合结转分步法需要按月进行成本还原。(错误)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步法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多步骤生产。(错误)
产生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企业工资的调整、工资等级的变更以及对用工数量安排的变化。(错误)
对于不单独核算停工损失的企业,停工期间发生的停工损失,直接计入“生产成本”或“制造费用”。(错误)
计算数量差异的公式一般是标准数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错误)
季节性或大修理期间的生产停工损失一般不计入产品成本,而计入当期损益。(错误)
假定产品品种结构和产品单位成本不变,只有产量发生变动,那么成本降低额和成本降低率将随产量变动而同比例发生变动。(错误)
每月末,制造费用都应当按照一定的分配标准,将其发生额全部转入生产成本,月末结转后,制造费用应该无余额。(错误)
某一特定期间发生的制造费用越多,当期利润就会越少。(错误)品种法下,产品成本的计算一般是不定期进行的。(错误)
如果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为80万元,而实际制造费用为78万元,则说明固定制造费用出现节约差异2万元。(错误)
如果某产品生产经过两个步骤完成,第一步骤完工后直接投入第二步骤并按照1:1加工为产成品,则在平行结转分步法下,第一步骤在产品的约当产量为两个步骤期末在产品数量之和。(错误)
实际制造费用支出与按实际工时和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相乘得的预算数之间的差额是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错误)
所谓固定成本是指其单位成本不随业务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错误)
我国传统成本计算的定额成本制度的思路与标准成本制度基本上属于一回事。(错误)
在进行成本差异分析时,按照双因素分析法,固定制造费用的差异可以分解为能量差异和效率差异。(错误)在进行成本差异分析时,按照双因素分析法,固定制造费用的差异可以分解为能量差异和效率差异。(错误)在综合结转分步法下,如果半成品车间的全部生产成本为32000元,其中完工半成品成本为30000元,完工产成品所耗半成品成本为24000元,则还原分配率为0.75。(错误)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是现行会计准则或制度明确规定的三个成本项目,企业不能增加或减少。(错误)
直接人工成本量差是指实际工资率脱离标准工资率,其差额按实际工时计算确定的金额,又称为工资率差异。(错误)
如果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为2.5元/时,实际工时为8800小时,标准工时为8000小时,实际变动制造费用为24800元,则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为2800元。(错误)
第三篇:浅议焦化企业产品成本核算与管理
浅议焦化企业产品成本核算与管理
来源:未知 时间:2012-06-26 字体:[大 中 小] 收藏 我要投稿 浏览:
208
摘 要:本文结合当前焦化企业的发展情况,通过全面了解焦化企业生产过程,阐述了焦化成本核算应采用分类法结合分步法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提出了“深入开展煤质研究,优化配煤结构;加强原料煤计量管理,保证成本核算的真实、完整;提高化产品收率,减少煤气大分子有机物;深入做好节电、节水、节汽工作,优化设备运行方式;推行财务预算管理,加强成本支出的事前控制;与先进技术相结合,拓展成本管理领域”等一系列提高成本管理水平、降低产品成本的途径。
关键词:焦化企业 成本核算 成本管理
企业产品成本核算是企业管理和财务决策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必须降低生产成本,做好成本核算,着力提高利润水平。随着焦化企业的发展,焦化企业产品成本核算越来越科学化、精细化,加强焦化产品成本核算与管理,已成为焦化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
一、全面了解焦化企业生产过程
好的成本会计核算和管理体系是最贴近企业生产流程、最能够科学合理核算出成本的核算和管理体系。所以,要正确核算产品成本,合理进行成本管理,首先必需了解企业的生产过程。焦化企业的生产过程是将炼焦洗精煤按生产工艺要求配合,投入炼焦炉内,经高温加热,煤料熔融分解,留在炭化室内的固体部分是焦炭,气体由炭化室顶部逸出,冷却后一部分形成焦油,其余为荒煤气。荒煤气经净化系统处理,回收粗苯,再经脱硫、脱氢,生产出可燃气体净煤气。即:炼焦车间生产全焦(等级品二级焦和焦粉)、焦油、荒煤气;煤气净化车间进一步将荒煤气分离为主产品净煤气和副产品粗苯。
二、正确核算焦化企业产品成本
1.账户设置
焦化企业炼焦车间应以焦化类产品作为成本计算对象,计算综合成本,按焦化类产品及全焦、焦油、荒煤气、二级焦、焦粉分别开设“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煤气净化车间按净煤气和粗苯开设“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成本项目设原材料、工资薪酬、动力费用、制造费用等。
炼焦车间和煤气净化车间为组织管理生产发生的费用分别设置炼焦车间“制造费用”明细账和煤气净化车间“制造费用”明细账核算,发生的各项费用分别在各车间归集。月末,再由“制造费用”明细账直接转入各车间综合成本对应成本项目。
机修车间为全厂提供修理劳务,发生的直接费用,通过“辅助车间成本——机修车间”明细账归集,间接费用设置“制造费用”明细账归集。月终先将制造费用明细账归集的费用转入“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项目,然后计算出辅助生产成本。由于炼焦企业机修成本较大,为正确核算各产品的成本构成情况,分配辅助生产成本时,应分成本项目进行分配。其中,辅助材料主要是备品配件,属直接计入费用(据领料单及耗用记录),工资薪酬、动力费用和制造费用可以提供修理劳务工时为标准在炼焦车间和煤气净化车间进行分配。2.产品成本核算
由于炼焦制气具有多品种、多阶段、生产连续的特点,焦化成本核算采用分类法结合分步法。具体做法是:分段计算炼焦、煤气净化阶段的综合成本,然后在类内分离计算各个阶段的等级品及主、副产品成本。即炼焦车间按焦化类产品归集生产费用,计算焦化类产品综合成本,然后采用可燃基分离系数在全焦、焦油、荒煤气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出各产品成本。全焦成本再按等级品价格系数在二级焦和焦粉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出各等级品成本。焦化类产品由于各月数量变化不大,因而产品成本一般采用年初数固定计算法。荒煤气转入煤气净化车间进行净化时,净煤气和粗苯的主副产品成本按扣除副产品计划成本法计算。
三、合理管理焦化企业产品成本
1.深入开展煤质研究,优化配煤结构。应以配合煤质量稳定及成本最低为原则,提高企业的配煤比例,千方百计降低高价煤配比。要加强对劣质低价煤的配比研究,通过多种化验分析方法,寻求最经济的配煤结构,不断降低配煤成本;严格按特级炉标准对焦炉进行管理,强化标准化操作和工艺纪律检查,使直行温度均匀系数、直行平均温度安定系数等各项指标均达到特级炉要求;加强炉体维护管理,耐材热态维护纳入正常管理,积极消除不工作火道,恢复正常生产状态;强化焦炉铁件管理,做好周期测量和调节工作,对变形严重的炉柱进行修复或更换。
2.加强原料煤计量管理,保证成本核算的真实、完整。焦化企业原料煤成本占焦化总成本的90%以上,加强原料煤的计量管理,保证每月消耗原料煤数量的真实、准确,对焦化产品成本核算至关重要。一是加强原料煤采购入库的计量、验收管理,保证采购与入库数量相符,并按照煤种分别堆放。二是统一原料煤水分的计量口径,做到数据相互可比。三是加强原料煤消耗计量管理,原料煤消耗量按皮带称的记录,月末根据实际盘点结果调整盈亏后,按实际消耗量计列,配煤塔和配煤仓储存的配合煤作为库存原料从总耗煤量中扣除,月末盘点时间必须与焦炭产量统计报量时间一致,负责原料煤核算的财务人员每月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月末盘点工作。
3.提高化产品收率,减少煤气大分子有机物。优化配煤结构,在不影响焦炭质量的前提下,适当提高挥发性较高的煤种比例,提高配合煤挥发性,增加煤气发生量;强化焦炉动态管理,严格控制循环氨水压力,减少煤气中焦油雾含量;加快煤调湿项目实施进度,以及焦炉自动加热系统项目的论证实施,实现焦炉自动加热,稳定炉顶空间温度,减少煤气大分子有机物;加强化产系统的标准化作业,优化操作指标,特别控制好初冷器温度及阻力、电捕焦油器电压、饱和器阻力、终冷塔后煤气温度等工艺指标,提高化产品收率。
4.深入做好节电、节水、节汽工作,优化设备运行方式。要力争使间歇生产设备做到“避峰就谷”运转,可调速设备在满足工艺需要的前提下尽量降低转速;坚持日检查、通报和分析工作,改进节电措施,降低用电消耗;优化低压蒸汽的使用,凡蒸汽采暖的地面岗位要逐步改为水暖,避免“跑冒滴漏”,降低蒸汽消耗;优化水处理工艺操作,逐渐增加外排水回配量,减少新水消耗。
5.推行财务预算管理,加强成本支出的事前控制。要将成本预算层层分解落实,按工艺流程,分区域、分成本中心层层分解,建立逐级技术指标和费用指标体系,本着干什么、管理什么、承担什么指标的原则,将可控预算成本指标分解到最小量化单位,严格考核,形成全员预算成本管理;加强成本支出的事前控制,从生产、经营活动的每个环节,对产品成本的形成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防止和克服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损失浪费,以保证预算成本的完成。可以推行一些适应焦化企业特点行之有效的成本控制方法和控制手段,如限额发料、费用卡等,发动各部门、各车间加强成本管理,制定增产节支、降低成本的具体措施并加以贯彻落实,做到以最少的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6.与先进技术相结合,拓展成本管理领域。焦化企业应结合工业企业各工序生产的不同特点,建立和完善一套技术、能耗、费用和资金占用为主要框架的企业挖潜革新体系,根据企业目标指标排位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近期、中期和远期要达到的目标,并拿出切实措施,分步实施,确保指标持续、稳步提升。
总之,焦化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是一项复杂性、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需要企业各部门齐心协力、齐抓共管。要想焦化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必须加强成本核算和管理,并且必须坚持以财务管理为核心,即以成本核算为基础,以成本控制为主线,把成本核算、管理和控制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使成本核算和管理更好地适应企业发展,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在焦化企业跨越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参考文献
[1]胡玉明 罗其安 编《成本会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3月。
[2]冯浩 主编 《成本会计理论与实务》.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
[3]姜然 主编 《焦化企业产品成本核算》.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年9月。
第四篇: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分院成本核算工作,保障分院生产经营活动健康、有序地进行,根据财政部颁布的《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及总院财务管理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分院根据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确定适合的成本核算对象、成本项目和成本计算方法。成本核算对象、成本项目以及成本计算方法一经确定,不得任意变更。如确需变更,应当根据管理权限,经批准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第三条 成本核算制度是分院经营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生产经营管理部门应结合本制度完善内部管理流程,明确责任,确保制度的贯彻实施。
第四条 本制度适用于分院所属全资或控股子公司以及分公司和分公司性质的分支机构。
第二章 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
第五条 成本核算是成本和费用管理的基础,各单位应认真组织各职能部门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包括:定额管理、原始记录、计量验收。
一、定额管理 第六条 各单位对各种原材料、工具、燃料动力的消耗,以及劳动工时、设备利用、物资储备、定额流动资金占用、费用开支等,都要制订先进、合理的定额,并定期进行检查、分析、考核和修订。
第七条 定额的制订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要考虑各单位生产发展、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的要求,同时兼顾各单位目前的生产能力和管理现状,使定额既先进又可行。
(二)要保持定额相对稳定,以利调动职工积极性,使分析和考核建立在可比基础上。但随着各单位生产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对已不适应的定额应适时地进行补充和修订。
(三)要注意各种定额之间的内在联系,防止相互脱节、彼此矛盾的情况出现。
(四)要采取相应的组织措施,定期检查分析,保证定额的贯彻执行。
二、原始记录
第八条 各单位应根据生产和管理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下列各项原始记录:
(一)材料物资方面的原始记录,应能反映材料的收、发、领、退等物流过程。包括:材料物资的分类编码、验收入库单、领料单、定额领料单、超定额领料单、退料单、材料切割单、工具请领单、委托加工材料单、委托加工入库单、材料物资盘点报告单等,并做好工具借交登记簿和材料仓库台帐的记帐工作。
(二)劳动工资方面的原始记录,应能反映职工人数、调动、考勤、工资、工时利用、停工情况、有关津贴等项记录。
(三)设计及工艺改动方面的原始记录,应能反映产品设计改动、工艺路线变化、工时材料定额变动等项的记录,如产品设计修改通知单、工艺路线变动通知单、定额变动通知单等。
(四)生产方面的原始记录,应能反映产品从材料投入至验收入库的过程,如产品代码、制造单号、路线单、投料单、半成品领用单、转工单、废品通知单、零件短缺报告单以及零部件和产成品交库单等,并做好产品投入产出数量管理和工时统计工作。
(五)设备使用方面的原始记录,应能反映设备验收、交付使用、维修、封存、调拨、报废的情况,如固定资产验收单、固定资产调拨单、在建工程转固验收单等,并做好固定资产卡片和固定资产台帐的登记工作。
(六)动力消耗方面的原始记录,应能反映根据动力电的实际耗用量,并做好动力电消耗统计报表。
第九条 各单位应指定专职管理原始记录的机构和人员,统一规定各类原始记录的格式、内容、填写、审核、签署、传递、存档等要求,保证原始记录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三、计量验收
第十条 各单位应建立健全各项财产、物资的计量验收制度,并保持计量工具的准确性,对材料、工具、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等的收发和转移,都必须进行计量、点数和质量验收。
四.内部结算价格
第十一条 为了正确评价各单位的工作业绩,分清各自的经济责任,分院应当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内部价格体系,进行内部经济核算。
第十二条 内部结算价格的制订
(一)部门之间内部转移的材料物资、产成品以基于市场价格的内部转移价格作为内部结算价格。
(二)分院辅助部门的劳务供应,可以市场价为基础,由分院主管职能部门根据实际成本情况审定结算价格。
(三)生产的零部件、半成品在生产部门内部进行转移时,采用定额成本作为转移价格。
第十三条 各种内部结算价格,每年修订一次,如客观情况发生较大变动,影响成本的准确性由有关部门协作研究修订,经批准后施行。各单位不得擅自改变价格标准。
第三章 二级成本核算
第十四条 分院二级成本核算的形式为:二级财务负责统计生产工时、材料物资消耗、产品产量等成本核算所需基础资料,协助分院财务部进行产品成本分配核算。
第十五条 分院财务部设置成本核算组,负责成本核算有关工作的协调及制度的修订,负责分院产品成本的计算和分析。
第十六条 分院二级财务为研究所(直属工厂)级成本核算机构,接受分院财务部的业务领导。
第十七条 二级财务成本核算机构和人员工作职责:
(一)负责分院成本核算制度在研究所(直属工厂)的宣贯和实施;
(二)加强存货管理,确保存货帐实相符;
(三)负责本单位的内部结算有关工作;
(四)在本单位领导组织下,会同其他职能机构和人员,加强成本管理基础工作;
(五)协助本单位领导对生产费用耗费进行控制,贯彻成本管理责任制;
(六)协助本单位领导对内部各级机构或人员在执行成本计划和经济技术指标方面的实际效果进行考核。
第四章 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
第十八条 正确确定成本计算对象,满足分院成本管理及内部经济核算的需要。
第十九条 准确计算产品成本,客观反映产品实际成本。对于已实际发生的生产成本,必须及时、准确地归集和登记;对于尚需发生的成本,应进行科学、合理地预计。应当划清当期成本与下期成本的界限、不同成本核算对象之间成本的界限、在制产品成本与已完工产品成本的界限。不得以估计成本、预算成本或计划成本代替实际成本。
第二十条 真实、准确、及时、系统地核算和反映产品生产所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
第五章 产品成本项目
第二十一条 成本项目包括直接费用和制造费用
(一)直接费用
1.直接人工费 指直接生产人员的工资、职工福利费等; 2.直接材料费 指生产过程中耗用的原材料、辅助材料、构配件、零件、半成品等的费用;
3.燃料动力电 指生产过程中耗用的动力电。
(二)制造费用
指生产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全部支出。包括生产组织管理人员的工资、职工福利费、固定资产折旧费和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水电费、办公费、差旅交通费及其他费用等。
第二十二条 研究所直接生产人员是指研究所直接从事生产的人员,包括研究室及车间生产人员;直属工厂直接生产人员是指工厂直接从事生产的人员,即车间生产人员。
第二十三条 下列支出不得列入产品成本:
分院及各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管理费用;分院因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财务费用;因订立合同而发生的有关费用;各项罚款、赞助、捐赠支出;国家规定不得列入成本、费用的其他支出。
第六章 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
第二十四条 •产品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如下:
(一)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分院以每一批次产品或配件为成本计算对象。
(二)确定成本项目。分院产品成本采用制造成本。
(三)设置下列各种成本和费用明细帐:
1.生产成本明细帐,按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项目核算生产部门发生的生产费用。
2.制造费用明细帐,按生产部门和明细项目别核算发生的制造费用。并按规定进行分配核算,月终不保留余额。
3.待摊费用、予提费用明细帐,根据划清本期成本和下期成本的原则和权责发生制原则,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设置。
4.产成品、自制半成品明细帐,按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项目核算产品、自制半成品成本。
5.主营业务成本明细帐,根据销售清单及出库单结转产品销售成本。
(四)二级财务对本单位的原始单据进行真实性、合规性审查,对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归集;财务部对所有已发生费用进行审核,确定这些费用是否符合规定的开支范围,在此基础上,确定应计入产品成本还是期间费用。
(五)财务部按照确定的成本计算对象,设置分产品别的成本计算单(或称成本二级明细帐)。据归集的全部生产费用和成本核算资料,按成本项目计算各种产品的在产品成本、产成品成本和单位成本。
(六)结转产品销售成本。
第七章 材料费的核算
第二十五条 分院材料物资应按其性质进行分类类别的规范与调整由总库负责,并书面通知财务部。第二十六条 财务部设“库存材料”“低值易耗品”明细帐,按材料类别设置二级帐,低值易耗品采用一次摊销法摊入费用。库房按材料品种和规格设置三级明细帐;按低值易耗品类别、品种、规格设置辅助帐薄,以控制其数量,掌握使用状况;库房保管设置数量卡片。材料三级明细帐根据采购验收单和领料单逐笔凳记。
第二十七条 材料的计价采用实际成本法。材料采购成本包括:
(一)购入材料的原价(不含增值税;不包括购入材料包装物或容器的押金);
(二)购入材料的外地运杂费;
(三)符合生产中心制订的、材料运输途中定额损耗率限额内的损耗;
(四)材料入库前,整理挑选时发生损耗的净损失及其整理费用;
(五)进口材料的国外进价,进口环节的各种税金和其他进口费用,以及应分摊的外汇价差。委托其他单位代理进口的商品的采购成本为实际支付给代理单位的全部价款。
以上第1项应直接计入各种材料的采购成本,第2、3、4、5项,凡能分清的,可以直接计入各种材料的采购成本;不能分清的,应按材料的重量或买价等比例,分摊计入各种材料的采购成本。
第二十八条 核算生产耗用的各种材料,要根据经批准的材料出库、退库原始凭证,按材料实际成本进行核算。对于尚未付款已经入库材料的领用,要按计划成本或合同估价入帐。所领用的材料应计入当期成本,不得任意提前或延迟实际领用期。出库材料成本的计价,除单独为某项产品采购的材料采用个别计价法外,其余采用加权移动平均法计价。
第二十九条 可直接区分受益对象的材料费,直接计入受益对象;由几种产品共同负担的材料,可分别按消耗定额比例、耗用重量比例、产品数量比例等方法,在有关的成本计算对象之间进行分配。
对需切割(如钢板)的材料,应制定合理的消耗定额,在领料控制单中反映,库房填制移库单将整数单位的该类材料转移至生产现场,生产人员签收后在定额范围内使用,库管员定期不定期对该类材料进行核实清点。
几种产品共同使用的生产专用工具、工艺装备、油料、气体等,领用后在“制造费用-机物料消耗”中核算,按制造费用分配比例分摊计入各种产品成本。
生产过程中形成的无法再用于生产的废料、边角短料,应按月回收交库,还能再利用的应办理退库手续,并冲减当月完工产品成本。
第八章 直接人工费的归集与分配
第三十条 分院支付正式员工、临时工、合同工的各项工资,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以及属于国家规定工资总额范围内的辅助工资、津贴、补贴、奖金等,都应当根据手续完备的原始凭证进行计算、支付、汇总、分配,计入不同的成本费用科目。
第三十一条 生产部门的人员工资由二级财务根据本单位内部组织机构按费用性质进行分配。生产部门管理人员工资计入制造费用,车间及研究室人员工资计入直接人工费,科研及四技项目人员工资计入科研及四技成本,对于既参与产品生产又参与科研及四技项目人员的工资按实际工作天数计算分配率,分配后分别计入相关费用科目。
对于可直接区分受益对象的直接人工费,根据工资单据直接计入受益对象;几个项目共同负担的直接人工费,可按以下方法在各项目之间进行分配:
1.采用定额工时制的,根据工时定额分配计入生产成本。应计入生产成本中的职工福利费按同一分配标准分配计入。
某一配件(工序)直接人工费=工时定额×单位工资标准 某一产品直接人工费=∑某一配件(工序)直接人工费 2.采用计件工资制的,根据完工量分配计入生产成本,应计入生产成本中的职工福利费按同一分配标准分配计入。
某一配件(工序)直接人工费=完工量×单件工资标准 某一产品直接人工费=∑某一配件(工序)直接人工费 3.采用实际工时制的,根据实际工时分配计入生产成本,应计入生产成本中的职工福利费按同一分配标准分配计入。该法适用于研究所及工厂未实行1、2的人工费的分配。
直接人工费分配率=(当期直接人工费总额÷各成本计算对象实际生产工时总和)×100%
某产品应分配的直接人工费=该产品实际生产工时×直接人工费分配率
研究室或生产车间实际生产工时可以按天也可以按小时统计。有条件的生产车间原则上应按小时计算,并与工时定额对比,作为修订工时定额的依据,研究室暂按天统计,多产品情况下,分别统计各产品工作天数。
第九章 动力电的归集与分配
第三十二条 为加强内部经济核算,分院电费管理部门应在生产部门安装电表,在其生产车间安装分表。每月向供电局支付电费后,财务部凭电费支付有关单据先在“管理费用-电费”科目核算,月末根据电费管理部门编制的动力电分配表进行分摊,冲减“管理费用-电费”科目。
第三十三条 生产部门及其生产车间消耗的可直接区分受益对象的动力电,根据电费单据直接计入受益对象;几个项目共同耗用的动力电,可按以下方法在各项目之间进行分配:
1.定额工时制下
动力电分配率=(当期动力电耗用总额÷各成本计算对象定额工时总和)×100%
某产品应分配的动力电=该产品定额工时×动力电分配率 2.计件工资制下
动力电分配率=(当期动力电耗用总额÷各成本计算对象直接人工费总额)×100%
某产品应分配的动力电=该产品直接人工费×动力电分配率 3.实际工时制下
动力电分配率=(当期动力电耗用总额÷各成本计算对象实际生产工时总和)×100% 某产品应分配的动力电=该产品生产车间实际生产工时×动力电分配率
规模相对较小、动力电耗费较少的研究所所属研究室及生产车间,暂不单独核算动力电,其支出在制造费用-电费科目中核算。
第十章 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第三十四条 制造费用发生时,先在“制造费用”账户归集,月末进行汇总并按一定标准进行分配,记入各成本计算对象生产成本中。分配的计算公式如下:
制造费用分配率==(本月发生的制造费用÷各成本计算对象直接人工费总和)×100% 某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直接人工费×制造费用分配率
第十一章 完工产品实际成本的确定
第三十五条 为了分期确定损益,在有未完产品的情况下,需要将按照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的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划分。其平衡公式为:
完工产品实际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全部生产成本-月末在产品实际成本
第三十六条 期末未完产品实际成本的确定采用约当产量法。约当产量法 是指将月末在产品按其完工程度折算为完工产品产量,并按在产品约当产量与完工产品产量比例分配在产品与完工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原材料不折算)。(为简化计算,暂采用50%作为综合折率计算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计算公式是:
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月末在产品数量×完工程度
本月完工产品(约当)单位成本(原材一次投入时不含直接材料费)
=(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的生产成本)/(本月实际完工数量+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
月末在产品实际成本
=材料费+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本月完工产品(约当)单位成本
第三十七条 各种自制零件及自制售后用备件应按品种单独计算自制件成本。为简化工作,自制件成本的计算采用定额成本法,不分摊间接费用,“动力电”“制造费用”月末全部计入产品生产成本,自制零件作为材料进行管理。即:
自制件成本=材料消耗定额+人工费定额
各种自制零件及自制售后用备件期末无在产品余额。
第三十八条 各种用于销售的半成品应按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计算自制半成品成本,自制半成品作为成品进行管理。
第十二章 产品销售成本的结转
第三十九条 成品管理部门应会同生产部门、销售部门、财务部门制定产成品出入库、退库流程,健全产成品库房管理制度,建立发出商品登记管理制度,确保产成品帐实相符。第四十条 月末,财务部根据成品库房编制的产品出库汇总表采用移动平均法结转销售成本。
第十三章 成本计算的分批法、分类法
第四十一条 根据分院产品生产实际,各单位零部件生产可以采用分批零件法计算零部件成本,进而计算产品成本。
第四十二条 根据分院产品多规格多型号实际,各单位同类产品的成本计算可以采用分类法,按品种分类计算产品成本,再以分类标准系数计算各规格、型号产品成本。
分类标准系数的确定方法:以该类产品标准配置的定额成本基数1确定其他产品的相应基数。
第十四章 成本核算原始记录的管理
第四十三条 成本核算原始记录填制时可以用钢笔或圆珠笔,也可以采用计算机程序编制,签章齐全、字迹清楚。
第四十四条 各单位填制的原始记录必须经审核签章后才能向接收部门传递。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记录,接收部门有权不予接受,并向单位主管领导报告;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记录,应返还经办人,重新填制或予以更正;原始记录有错误的,应当由填制单位更正,更正处应当加盖填制单位章或更正人个人名章。原始记录一般不得向外部单位报出。
第四十五条 成本核算有关汇总表、统计表、登记表、帐、卡等的数据必须以审核过的真实的原始记录为基础,必须经过复核程序,由填制单位安排人员进行专门复核,填制单位负责人签章后方可向接收部门传递。编制单位不得对原始记录进行篡改和错误引用。
第四十六条 各种成本核算有关原始记录,必须妥善保管,不得损坏和遗失。对过时的记录,如认为没有保存价值,应呈请分院主管领导批准,并经财务部负责人核准后,方可销毁。
第十四章 监督与检查
第四十七条 分院对各单位成本核算的执行实行严格的监督检查制度。监督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成本核算相关岗位及人员的设置情况。重点检查是否存在不相容岗位混岗及岗位间不协调的现象。
(二)成本核算有关原始记录的管理情况。重点检查原始记录的填制是否合规,传递是否及时。
(三)了解基本的生产流程和作业规程,检查生产程序是否合理,内部生产管理制度是否健全,超限额领料责任处理情况。
各单位对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成本核算中的薄弱环节,必须采取措施,及时加以纠正和完善。
第四十八条 监督检查小组由分院财务部牵头,经营部、生产中心主要负责人参与,每月不定期检查,检查报告经参加人会签后报院长办公会通报,分送策划部备案,作为年终考核依据之一。
第十五章 附则
第四十九条 本制度由分院财务部拟订,报院长办公会批准后执行,其解释、修改权归分院财务部。第五十条 本制度自二○○五年一月一日起执行。
产品成本核算操作规程(试行)
第一条 为保证分院产品成本核算顺利进行,特制定本规程。第二条 分院成立成本核算工作小组专门负责成本核算的领导、协调工作,通过明晰职责、强化考核确保成本核算制度的贯彻实施。
成本核算的实施由财务部具体组织,二级核算由二级财务负责组织实施,在财务部的指导下开展本单位的成本核算有关工作。
第三条 各单位应在成本核算工作小组的领导下,建立健全成本核算有关制度,狠抓基础工作,完善内部流程。
第四条 定额成本由生产中心会同科技中心、经营部、财务部、研究所、直属工厂制订,每年修订一次,并作为成本考核的依据。
第五条 内部结算价格由经营部会同生产中心、销售公司、财务部、研究所、直属工厂制订,每年修订一次,作为内部经济核算的依据。
第六条 产品(含半成品及自制件)代码由生产中心会同财务部、研究所、直属工厂制订,建立代码库,并及时更新。
第七条 通过部门协作,合理组织,科学安排,实现均衡生产,增强成本信息的可靠性和实用性,更好地进行成本管理。
第八条 分院成本核算单证传递基本流程:
1.销售公司根据顾客定单(合同)填制合同任务通知单,分别向生产中心(调度)和销售发货部门下达,送仓库和财务部。2.生产中心(调度)根据合同任务通知单编制生产任务通知单,下达生产部门(研究所、直属工厂),并送财务部备查。1、2为订单制下生产任务下达流程;生产任务由生产部门根据销售计划、市场预测、分院指导性计划下达的,生产计划必须经生产中心批准后,生产部门根据批准后的生产计划编制生产任务通知单。
3.生产部门根据生产任务通知单及定额资料编制领料控制单、外购外协计划报送生产中心审核,依审批权限报院领导批准后分送库房和财务部。
4.生产部门根据外购外协计划实施采购和外协。材料到达后须及时办理验收入库手续;财务部根据合同和材料验收情况支付货款。(区别:外协、外委)
5.委托加工需签定委托加工合同,并将委托加工材料发运到协作厂。委托加工材料到达后须及时办理验收入库手续,财务部根据合同和材料验收情况支付加工费。
6.生产部门在领料控制单范围内支领料,超限额支领填制“超限额领料单”,其他领料填制“领料单”。领料单必须详细写明用途。领料必须经过批准,生产部门应制定领料核准权限,库管部门对领料单要严格把关,有权拒收字迹不清晰、用途不明及未经批准的领料单。
7.生产部门在组织生产过程中要做好各种生产记录,组织班组及时登记作业卡片,各班组要严格按分院要求的工艺流程及技术指标进行生产;产品、自制件完工后应及时办理入库手续。8.二级核算根据研究室、车间汇总的各种生产记录,编制按品种分制造单号归集的材料消耗汇总表、生产工时及工资分配汇总表,编制月份产品生产汇总表,每月的26日(3.6.9.12月为当月的最后一天)报送财务部门。
9.电费管理部门应编制部门电费分摊表,每月的26日(3.6.9.12月为当月的最后一天)报送财务部门。
10.资产管理部门编制固定资产折旧、转移、毁损、减值的有关报表,每月的26日(3.6.9.12月为当月的最后一天)报送财务部门。
11.财务部门依据各单位提供的成本费用信息进行整理、归集、分配,计算完工产品成本。
12.每月财务部门应向有关部门报送当月产品成本报表。第九条 分院产品出库及销售流程:
1.销售发货部门根据合同通知单到库房提货,填制出库单(四联,第一联为发货部门存查联,第二联为库房登记台帐联,第三联为销售公司登记台帐联),库房凭出库单办理出库手续,商品由在库转作发出。
2.销售发货部门发货时,应核对发运货物与合同或顾客定单是否一致,并经销售公司合同经办人签字确认。
3.库房负责在库商品的管理,销售发货部门及销售公司负责发出商品的管理,并分别设置发出商品台帐。开票结算时,销售公司开具开票(代销售出库)通知单到财务部开具销售发票。月末,财务部根据开票通知单、发票、出库单、产成品台帐结转产品销售成本。
4.财务部定期与库房核对在库商品、与销售公司核对发出商品台帐。
第十条 因特殊原因货物退回的,应办理退库手续,并注明原因。因质量问题需维修的应先办理退库,注明原因,并编制可识别的造单号,单独记录维修的料、工、费,完工后再一次办理入库手续。已出售产品的维修其发生的费用在“营业费用”中列支。
第十一条 本规程由分院财务部负责解释、修订。第十二条 本规程自二○○五年一月一日起开始实施。
第五篇:产品成本核算练习题[定稿]
第八章产品成本核算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属于产品成本项目的是()。A.直接材料B.应付职工薪酬C.销售费用D.管理费用
2.某企业2009年3月份发生的费用有:计提车间用固定资产折旧10万元,发生车间管理人员工资40万元,支付广告费用30万元,预提短期借款利息20万元,支付车间固定资产修理费用10万元。则该企业当期的期间费用总额为()万元。A.50
B.60
C.100
D.110 3.辅助生产成本交互分配法的交互分配,是指将辅助生产成本首先在企业内部()。A.辅助生产车间之间分配B.辅助生产车间与销售部门之间分配
C.辅助生产车间与基本生产车间之间分配D.辅助生产车间与行政管理部门之间分配
4.某企业本月生产A产品耗用机器工时120小时,生产B产品耗用机器工时180小时。本月发生车间管理人员工资3万元,产品生产人员工资30万元。该企业按机器工时比例分配制造费用。假设不考虑其他因素,本月B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为()万元。A.1.2
B.1.32
C.1.8
D.1.98 5.某企业只生产和销售甲产品,2009年4月1日期初在产品成本5万元。4月份发生如下费用:领用材料8万元,生产工人工资3万元,制造费用1.5万元,行政管理部门物料消耗2万元,专设销售机构固定资产折旧费1万元。月末在产品成本5万元。该企业4月份完工甲产品的生产成本为()万元。A.9 B15.5 C14.5
D.12.5 6.某企业“生产成本”科目的期初余额为10万元,本期为生产产品发生直接材料费用80万元,直接人工费用15万元,制造费用20万元,企业行政管理费用10万元,本期结转完工产品成本为100万元。假定该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期末“生产成本”科目的余额为()万元。A.5
B.15
C.25
D.35 7.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时,如果企业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多但各月之间在产品数量变动不大,适于采用()。A.在产品不计算成本法 B.在产品按年初固定成本计算C.约当产量比例法 D.定额比例法
8.某生产车间生产A和B两种产品,该车间共发生制造费用200000元,生产A产品生产工人工时为4000小时,生产B产品生产工人工时为6000小时。若按生产工人工时比例分配制造费用,A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为()元。
A.80000
B.120000
C.200000
D.100000 9.属于产品成本项目的是()。A.财务费用B.折旧费C.直接人工
D.税费 10.生产车间发生的制造费用分配后,一般应记入()科目。
A.库存商品
B.本年利润
C.生产成本
D.主营业务成本
11.下列各项费用中,不能直接计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科目的是()。
A.车间生产工人薪酬B.构成产品实体的燃料和动力费用C.车间管理人员薪酬D.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料费用
12.基本生产车间发生的直接用于产品生产、但没有专门设立成本项目的成本,以及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成本,应先记入()科目。A.生产成本
B.制造费用C.管理费用
D.其他业务成本
13.下列各项,应当计入工业企业产品成本的是()。A.销售费用B.管理费用C.财务费用D.制造费用
14.辅助生产费用的直接分配法,是指将辅助生产费用()。A.直接计入基本生产成本的方法 B.直接计入辅助生产成本的方法
C.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的各受益单位或产品的方法 D.直接分配给所有受益单位或产品的方法
15.某公司生产甲产品和乙产品,甲产品和乙产品为联产品。6月份发生加工成本600万元。甲产品和乙产品在分离点上的销售价格总额为750万元,其中甲产品的销售价格总额为450万元,乙产品的销售价格总额为300万元。采用售价法分配联合成本,甲产品应分配的联合成本为()万元。A.360
B.240
C.300
D.450 16.下列各项不属于辅助生产成本分配方法的是()。A.直接分配法B.代数分配法C.顺序分配法D.在产品不计算成本法
17.代数分配法适用于()企业。A.适用于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受益程序有明显顺序的企业
B.已经实现电算化的企业C.计划成本核算比较准确的企业D.定额准确的企业
18.某工业企业设有机修和供电两个辅助车间,2010年5月在分配辅助生产费用之前,机修车间发生费用1300万,按修理工时分配费用,提供修理工时600小时,其中供电车间20小时,供电车间发生费用2500万元,按耗电度数分配费用,提供供电度数20万度,其中机修车间耗用4万度,采用代数分配法计算出单位工时成本和每万度电的成本是()。(最后一步保留四位小数)A.3.3871
123.3871B.3.0200
127.9985 C.127.9985
3.0200D.123.3871
3.3871 19.某企业A产品经过两道工序加工完成。A产品耗用的原材料在开始生产时一次投入。生产成本在完工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2009年6月与A产品有关的资料如下:(1)A产品单位工时定额100小时,其中第一道工序40小时,第二道工序60小时,每道工序在产品工时定额(本工序部分)按本工序工时定额的50%计算。第二道工序在产品完工程度为()。A.70%
B.30%
C.20%
D.40% 20.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动较大的情况下,采用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时,可能导致()。A.月初在产品成本为负数B.本月发生的生产费用为负数C.本月完工产品成本为负数 D.月末在产品成本为负数
21.某公司在生产主要产品的同时,还生产了某种副产品。该种副产品可直接对外出售,公司规定的售价为每公斤200元。6月份主要产品和副产品发生的生产成本总额为100万元,副产品的产量为200公斤。假定该公司按预先规定的副产品的售价确定副产品的成本。则副产品的成本为()元。A.960000
B.0
C.40000
D.1000000 22.某产品需经两道工序加工,第一道工序工时定额为20小时,第二道工序工时定额为18小时,则第二道工序在产品的完工程度为()。A.76%
B.100%C.53%
D.47% 23.生产车间发生的生产工人工资,一般应记入()科目。
A.库存商品
B.本年利润
C.生产成本
D.主营业务成本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属于成本项目的有()。A.直接材料
B.直接人工C.制造费用
D.管理费用
2.下列各项中,属于期间费用的有()。A.管理费用
B.销售费用C.制造费用
D.财务费用
3.下列应通过制造费用核算的有()。A.生产车间发生的机物料消耗 B.生产工人的工资 C.生产车间管理人员工资D.季节性的停工损失 4.下列各项支出属于资本性支出的有()。A.企业购买的一项专利权B.企业购买的一项固定资产 C.企业支付本月房屋租金D.企业销售产品确认的收入
5.下列各项中,属于企业在确定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时,应考虑的具体条件有()。
A.在产品数量的多少B.定额管理基础的好坏C.各项成本比重的大小D.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的大小
6.下列各项中,属于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的方法的有()。A.约当产量比例法B.交互分配法C.在产品不计算成本法
D.定额比例法 7.下列各项中,最终应计入产品生产成本的有()。A.生产工人工资B.生产产品耗用的材料费用
C.生产设备的折旧费
D.按行政管理人员工资一定比例计提的工会经费 8.下列各项中,属于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的方法有()。A.约当产量比例法B.在产品按年初固定成本计算C.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 D.在产品按所耗直接材料成本计价法
9.制造费用的分配,通常采用的方法有()。A.生产工人工时比例法B.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
C.机器工时比例法D.约当产量比例法
10.计入产品成本的各种材料费用,按照用途分配,应计入()科目。A.管理费用
B.制造费用
C.生产成本
D.在建工程 11.下列费用中,不应计入产品成本的有()。
A.车间机器设备修理费用
B.企业行政管理部门设备折旧费用C.制造费用
D.行政管理人员薪酬
12.在产品成本按年初固定成本计算的方法适用于()。A.月末在产品数量很大B.月末在产品数量很小的情况下
C.月末在产品数量大且变动较大的情况下D.月末在产品数量大但变动较小的情况下 13.以下各项支出中,可以计入产品成本的有()。A生产车间管理人员工资
B因操作不当造成的废品净损失
C存货跌价损失
D行政管理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
14.下列划分完工产品成本与在产品成本的方法中,能使某种产品本月发生的生产费用就是本月完工产品的成本的有()。A.在产品不计算成本法B.在产品按年初固定成本计算C.在产品按所耗直接材料成本计价法 D约当产量比例法
15.某企业生产的产品需要经过若干加工工序才能形成产成品,且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动较大,产品成本中原材料所占比重较小。该企业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生产费用时,不宜采用()。
A.在产品不计算成本法B.在产品按年初固定成本计算的方法C.在产品按所耗直接材料成本计价法
D.约当产量比例法
16.下列各项属于辅助生产成本分配方法的有()。
A直接分配法
B代数分配法C顺序分配法
D在产品不计算成本法 17.下列各项费用中,应直接计入“基本生产成本”科目的是()
A车间生产工人薪酬
B构成产品实体的燃料和动力C车间管理人员薪酬
D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料费用
18.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时,如果企业月末在产品较多但各月之间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不适于采用()。A在产品不计算成本法B在产品按年初固定成本计算C约当产量法D定额比例法 19.成本核算账户应设置()。A制造费用
B主营业务成本C生产成本
D累计折旧
三、判断题
1.收益性支出是指发生的该项支出不但由本期受益,在以后期间也会受益。
2.辅助生产费用按计划成本分配法分配计入基本生产成本的费用与其他分配方法分配计入基本生产成本的费用总额相同。()。
3.管理费用属于费用,但不属于产品成本。()4.生产产品发生的辅助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最终须要转入到生产成本中。()
5.可修复的废品损失,应按照实际成本将其从“基本生产成本”科目贷方转入“废品损失”科目得借方。()
6.制造费用与管理费用不同,本期发生的管理费用直接影响本期损益,而本期发生的制造费用不一定影响本期的损益。7.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不属于直接工资,因而不能计入产品成本,而应计入期间费用。()8.折旧属于成本项目。()
9.定额比例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各项消耗定额或成本定额比较准确、稳定,但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动较小的产品。()
10.企业购买的一项固定资产支出属于资本性支出。()11.代数分配法适用于已经实现电算化的企业。()
12.用的直接分配法,是指将辅助生产费用直接分配给所有受益单位或产品的方法。()13.辅助生产成本交互分配法的交互分配,是指将辅助生产成本首先在企业内部辅助生产车间与基本生产车间之间分配。14.在基本生产车间只生产一种产品的情况下,制造费用可以直接计入该种产品的成本。在生产多种产品的情况下;制造费用应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计入各种产品的成本。()
15.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是指将月末在产品数量按照完工程度折算成的相当于完工产品的产量。()16.企业发生停工损失应当在该科目的借方归集,应由责任人赔偿的部分,从贷方转入其他应收款,属于自然灾害负担的转入营业外支出,应由本月产品负担的部分转入基本生产成本科目,本科目月末有余额。()
17.顺序分配法,也称梯形分配法,其特点是按照辅助生产车间受益多少的顺序分配费用,受益多的先分配,受益少的后分配,先分配的辅助生产车间不负担后分配的辅助生产车间的费用。()
18.某企业生产的产品需要经过若干加工工序才能形成产成品,且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动较大,产品成本中原材料所占比重较小,宜采用在产品按年初固定成本计算的方法。()
19.应计入产品成本,但不能分清应由何种产品负担的费用,应作为制造费用处理,期末再通过分配计入产品成本。()
20.采用计划分配率分配法分配制造费用,“制造费用”科目及所属明细账都应没有月末余额。()
21.企业在只生产一种产品的情况下,本期发生的构成产品成本的费用均为直接费用。()22.期初在产品与期末在产品的数量基本平衡的情况下,对生产费用进行分配时,可以不考虑期初和期末在产品应负担的生产费用。()
23.约当产量是指月末在产品数量和产成品数量之和。()24.企业发生的废品损失,应计入营业外支出。()
25.车间和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直接用于生产但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各种原材料成本以及用于组织和管理生产活动的各种原材料成本,应借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科目及其所属各产品成本明细账“直接材料”成本项目。()26.成本计算方法一经选定,一般不得随意变动。()
27.“生产成本”科目的月末余额,就是尚未加工完成的各项在产品的成本。()
28.采用直接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时,应考虑各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 的情况。()
四、综合题
1.甲公司拥有机修和运输两个辅助生产车间,2009年5月各车间发生的费用及其相互间提供的劳务如下表所示:
辅助车间名称
运输车间
机修车间
待分配费用
24000元
47000元
供应劳务数量
80000公里
94000小时
耗用劳务数量
运输车间
4000小时
机修车间
5000公里
基本一车间
30000公里
46000小时
基本二车间
25000公里
34000小时
企业管理部门
20000公里
10000小时
要求:采用交互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并编制与辅助生产费用有关的会计分录。
五、计算分析题 1.丙公司基本生产车间领用某种材料4 000千克,单价100元,材料成本合计400 000元,生产A产品4 000件,B产品2 000件。A产品消耗定额为12千克,B产品消耗定额26千克。要求:(1)计算材料的分配率和各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成本;(2)填制“材料成本分配表”并完成账务处理。
材料成本分配表 应借科目
共同耗用原材料的分配 直接领用的原材料(元)
耗用原材料总额(元)
总账及二级科目
明细科目
成本或费用项目
产量(件)
单位消耗定额(千克)
定额消耗用量(千克)
分配率
应分配材料费(元)
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A产品
直接材料
408000
B产品
直接材料
32000
小计
440 000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锅炉车间 直接材料
125000
供电车间
直接材料
75000
小计
200000
制造费用
基本车间
机物料消耗
60000
合计
2.甲产品经两道工序完工,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分配各项生产费用。2009年4月份,甲产品完工产品500件;月末在产品数量为:第一道工序200件,第二道工序100件。其他有关资料如下:
(1)原材料分两道工序在每道工序开始时一次投入;第一道工序的消耗定额为20千克,第二道工序的消耗定额为30千克。甲产品月初在产品和本月发生的原材料费用共计136000元。(2)甲产品完工产品工时定额为50小时,其中第一道工序为20小时;第二道工序为30小时。每道工序在产品工时定额(本工序部分)按本工序工时定额的50%计算。甲产品月初在产品和本月发生的直接人工共计9150元,制造费用共计12200元。
要求:(1)按原材料消耗定额计算甲产品各工序在产品完工率(列出计算过程)。(2)按工时定额计算甲产品各工序在产品完工率(列出计算过程)。
(3)按以原材料消耗定额确定的完工率计算甲产品在产品约当产量(列出计算过程)。(4)按以工时定额确定的完工率计算甲产品在产品约当产量(列出计算过程)。
(5)分别计算原材料费用、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费用的单位成本(列出计算过程)。
(6)根据上述计算的原材料费用、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分配率,分别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及月末在产品成本(列出计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