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上好高中地理的高效复习课
如何上好高中地理的高效复习课
摘 要: 高中地理复习课,不只是知识的简单罗列,在整个过程中不能忽视学生的发展。教师在复习课教学中,要注重疏理、沟通知识。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通过引导、点拨,使学生系统整理所学地理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进而提高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掌握水平。
关键词: 高中地理 复习课 思维锻炼 教学方法
每到学期末,每位地理教师都会面临复习问题,复习是对学过知识的再次回顾,但是复习的目的不仅是温故,更要知新。这里所说的新不仅包括学生知识、技能的深化与熟练,还包括学生是否学会合作探索,学会复习,学会反思,学会运用和创新,以及思维有没有深度与广度,实际生活的经验和能力有没有提高,是否会继续学习。所以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通过复习掌握了多少知识,更应该关注学生的知识有没有生成。在复习课教学中,要注重疏理、沟通知识。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引导、点拨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够进行系统整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进而提高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水平。
在高中地理复习课上,要注意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课堂上的问题要集中解决,为此,教师在上复习课时要充分备课,以高中生掌握的知识情况为基础,精心筛选教学问题,设计好问题的逻辑顺序,合理安排好练习时间。高中地理的复习课要上得有新意,不能只是知识点的简单罗列,而更应该是知识点的升华和再加工创造。在高中地理总复习中,由于复习知识面比较广,内容又比较多,复习时间往往有限,这就容易产生两极分化现象。一方面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导致教师的教学节奏比较快,后进生容易跟不上,另一方面由于教师精力有限,忽略了对后进生的照顾,甚至有的教师为了赶进度故意忽略后进生的学习诉求,导致后进生学习积极性下降,学习成绩落后。为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教师在高中地理复习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基础知识,重在复习提高
高中地理期末总复习必须全面复习基础知识,内化知识体系。在讲授高中地理时,不能原封不动地把知识搬出来一再重复,而应合理地建构基础知识系统,内化形成知识体系,注意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复习活动中,不仅要使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探讨、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更要进行灵活运用,举一反三。所以高中地理的复习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是一项重要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项系统工程之初,教师要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摸底,可以针对每一部分知识的基础、重点和难点内容,选择六、七个中等难度的题目作为练习,要求学生在自己复习的基础上独立认真完成。在对这些练习的批改过程中,就会发现学生在复习的各个阶段存在的问题。我们要根据发现的问题,修改和完善复习课教学计划,一定要重基础知识,设法构建知识网络和体系,再通过有针对性的问题展开复习教学工作。我们一再强调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网络,这是因为建立了基础知识结构网络,可让学生重新品味基础知识、归纳要点,理清每部分知识的重点、难点,全方位出发,促提高,所以通过重点练习的反馈手段实现知识结构的完善和升级,是高中地理复习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进行,这样学生在练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时反馈,总结归纳。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反馈,抓好薄弱环节,定向加固,使学生能够弄清每一个知识点,掌握全面的基础知识和规律,提高学习能力,积累知识。
二、注重思维训练,优化高中生活动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新的教学理念不仅要应用在新授课中,更应该应用在复习课中。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复习课不能仅仅满足于知识的简单罗列和知识结构的简单建立,而更应该锻炼学生思维,优化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场所。所以高中地理的复习课中,教师的注意力不能只是盯在知识和书本上,更应该关注学生在复习课中的表现,要把学生的思维锻炼和各种能力的养成,与巩固知识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为了达到锻炼学生思维的目的,教师要做的是在教学中尽量多地组织高中生的活动,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动起来,而不仅仅是硬背知识点。
三、展开专题复习,实现重点突破
对于高中地理复习中的一些重点和难点,教师可以展开专题复习,实施重点突破。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要实施激励机制,因为凡是被教师选为专题的内容,往往是具有一定难度的知识点的集合。对于这些知识,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特别是后进生更是如此,为了避免一些学生由于畏难情绪而打退堂鼓,教师要在复习过程中实施激励机制,及时给予学生鼓励。促进学生的自我肯定和自信心的增强,有利于高中生对疑难问题的及时突破。
四、重视反馈和高中生的自我评价
高中地理的复习课不仅要重视进度,更要加强复习效果的检测,这就要求教师重视反馈和高中生的自我评价。通过阶段性的练习反馈进行教学进度和知识难度的及时调节。通过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促进自省机制的建立,有利于学生自主性的发挥,更有效地强化复习效果。为此,我们要花一定的时间精心选择合适的、高质量的练习题,实现精讲精练。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复习课不仅是对旧知识的巩固和更新,更是对学生思维的训练,教师要组织生动高效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思考,锻炼学生思维,培养高中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制订合理的复习计划,并且要及时监测学生的复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复习进度和方案,实现高效复习。
第二篇:如何上好复习课打造高效课堂
如何上好复习课,打造高效课堂
一、专题研讨活动流程(片二)
课堂示范——做课教师课堂教学反思及复习经验介绍——集体评课互动交流——主任点评指导——学区总结引领
二、关于复习课(片三)
★概念: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与规律,在学生学习数学的某一阶段,巩固、梳理已学知识、技能,促进知识的系统化,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重要任务的一种课型。
★特点:一是“理”,就是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使之形成知识网,从而达到提纲挈领的目的。二是:“通”,就是融会贯通,弄清思路,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同时加强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意义:复习课不是旧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而是把某一单元或某一阶段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并通过查缺补漏,进一步巩固、深化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技能、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平时教学是栽活一棵树,复习过程是育好一片林”。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复习的重要性。
★目的:温故而知新,完善认知结构,发展数学能力,促进学生全面的、可持续性的发展。
★常见课型:新授课
练习课
复习课
★复习课类型:单元复习、期末复习、毕业复习(片四)★复习课的常见课堂结构:(片五)
一、确定目标
二、回忆知识
三、疏通整理
四、评价交流
五、练习提升
三、小学数学部分复习课教学现状(片六)★ 教师观:
1、复习课——先复习一下学过的知识点,然后让学生做题训练,尽可能多地做题,做题越多效果越好。
2、复习课没有新鲜感、没法上、难上。(因为复习课跟新授课相比,它更缺少一种固定的结构,固定的内在逻辑。新授课因为有新的学习、探究内容,它有一种固定的内在逻辑存在着。比如,学习圆柱体侧面面积时,要通过运用转化的思想,把圆柱体侧面沿着一条高剪开,再通过展开成一个长方形,这样就把曲面图形转化成了平面图形,然后让学生探究圆柱体的高与转化成的长方形的宽,圆柱体的底面周长与转化成的长方形的长的关系,最后根据学过的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柱体侧面面积计算公式。可见,这里的推导过程是用一步步联系紧密的探究活动很自然地把课堂教学串了起来,这就是新授课一种内在的结构和逻辑,所以,这样的新授课我们就很容易设计几个教学环节,把课上好。而复习课呢,它就缺乏一种教材本身知识结构存在的内在逻辑,所以都觉得复习课很难上。
3、复习课就是练习课,做题——讲评——再练习——再讲评。
4、无法体现教学水平,不愿别人听课。★学生观:
1、复习课——复习无非就是做题、做题、再做题,题海战术,没有新意。
2、复习课——会做的题、做过的题还得做,真没劲,真累……
尤其是我们现在的教学,受小考的影响,复习课难免就是把旧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搞面面俱到和题海战术。恐怕遗漏知识点,恐怕学生练得不够掌握不好,这样一来,复习课,学生就会觉得枯燥乏味,一点劲都没有,缺乏学习兴趣,学生学的累,教师教的累。教学效果不理想。
四、小学数学复习课存在的问题:(片七)
1、重知识整理,忽略方法和能力的培养。
★ 教学中往往过分强调疏通知识点和知识的记忆技巧的训练掌握,而忽视梳理知识的方法和能力的培养。
2、教学方式单一。
★“复习”课需要练习但不应是为练习而练习。我们在教学中总是练习层层递进,密度不断加大,角度依次变换,难度随之增加。采用练习-讲评-再练习-再讲评的教学方式,更有甚者,先安排半节课的独立作业,再组织半节课的讨论交流或批改讲评或干脆安排独立练习,教师把主要精力用在查阅参考书和整理收集习题讲解难题上,学生被重复枯燥的机械训练弄的疲惫不堪。久而久之,学生对数学就失去了兴趣。
3、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不够
★复习课上,老师往往表现得主观意识很强,过度发挥了主导作用,很少想到学生会怎么想,会怎么说,会怎么做,学生想怎么学习等.课堂上不是沿着学生的思路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是把学生引入自己的思路中,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学中缺少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教材的交流,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
4、忽视发散思维能力培养,知识迁移能力渗透不足。
★复习课上往往重知识系统本身,老师罗列知识,以为学生听懂了,概念理清了会说了,就万事大捷,很少引导学生思考与系统有关的知识,学生不会应用,不能归纳与提升。即很少举一反三,综合运用,促进学生发散思维,实现知识的迁移。不能把各部分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以达到巩固提高、融会贯通的目的。
5、教学目标不全面,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达成度低下。
★复习课上,教师重在传授知识和技能,以记忆为复习阶段的主要学习形式,以大量的机械训练作为知识巩固的主要手段和形式,这样,教学脱离了学生的经验和实践活动,脱离了学生的自主思考,脱离了学生的主动建构,学生的能力、品质、行为习惯的培养就难以达到要求。三维目标也就难以全部实现。
6、因材施教原则性不强,人本主义理念落实不到位。★在复习课上常常看到的是所有的学生经历着同样的学习过程,同样的习题训练,统一的复习规划,不是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而是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又再次拉回到同一起跑线进行学习,导致优等生止步不前,中等生原地踏步,困难生则迎难而退的效果。忽视了“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的新课程理念。
五、如何上好复习课(片八)
(一)了解学情,明确复习目标,做到以学定教。
科学合理制定复习目标,是上好一节复习课的前提。复习前,教师应将所教过的知识做一番综合整理,系统归类,纵横沟通,找出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学生易混易错之处。同时根据学生平时表现和作业反馈,对学生实际掌握知识的情况,做一个切实的估计,确定哪些知识可以一带而过,哪些知识需要重点复习。
(二)、选择设计复习策略。依据复习目标,设计一个利于学生积极参与的复习环境,合理地选择和安排重点知识的学习材料,设计学生能够自由开展的、充分合作交流的活动,书写教学设计。
(三)、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引出复习课题。
没有问题产生条件下的学习只能是“接受式学习”,因此数学教学首先应使学生产生问题,复习课教学同样不能例外。教师必须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
1、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及具有鲜明时代背景的情境。
2、创设“大”问题情境。
所谓“大”问题情境,是指提供的材料中包括复习内容的全部信息。
(四)梳理知识,构建网络。
小学数学知识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编排的,具有严密的系统性,知识的纵横之间有一根根无形的线把它们有机的串在一起。复习课,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复习,把学过的知识系统化,使这些知识在学生头脑中构成网络,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并且把重点知识板书出来,给学生一个完整、清晰、系统的知识结构体系,让它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深刻、完整的印象。
传统复习课,教师往往把目标定位在“查缺补漏”上,因而呈现给学生的是支离破碎的题目。因而,要把复习课定位在“促进知识系统化”目标的实现上。
1、通过回忆与看书,搜集与课题有关的所有知识。由于课题本身所容纳的知识点的不同,有些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很快就会再现,而有些知识可能被遗忘。因而要让学生通过回忆再现,同时结合读书,搜集与课题有关的知识,清楚每一知识点的意义,这是梳理知识的重要基础。当学生不能完全回忆时,可以结合教材去搜索,教师及时板书,这样,学生通过思维的再现、记忆的提炼,有了初步的记忆表象,为课堂进一步系统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精神基础。
2、找准“探索点”——系统化整理。当学生搜集与课题有关的知识点,并明确了每个知识点的意义后,重要的首先不是通过练习去巩固,而是要让学生对这些知识加以整理,从而使知识系统化。接着教师可以提出要求,小组合作,根据这些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用你喜欢和擅长的方式进行整理。
3、使用好必要的材料。一是教材。由于课题所包含的知识分散在教材中,学生主要通过教材搜集不能回忆的知识点,通过教材弄清各知识点的意义,更重要的是通过寻找各知识点的原始出处,能使学生回忆起当初学习时所用的数学思考方法。二是必要的学具材料,这是物质基础。
4、要让学生合作探索整理。复习课重在使“知识系统化”,而这种目标的实现.要以学生自主探索为基础。学生在合作探索过程中,不只是获得一些知识性、肯定性的结论,重要的是通过这些知识性、肯定性结论的获得,感受、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揭示客观世界的复杂性。合作探索整理也由于课题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形式。
5、教师要巡视指导,体现“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的作用。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开展多种多样活动的同时,还应成为数学学习过程的参与者,与学生共同探索数学和认识数学。首先,教师应尽可能参与到各个学习小组的合作探索活动之中,这样才能丰富自己对学生探索活动和探索结果的认识,了解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对问题认识的不同,以便指导接下来的汇报交流活动。同时,参与小组合作探索整理的过程,也是一个指导的过程,指导重在使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具体方法:
1、利用学生的整理结果进行知识梳理。如果学生的整理结果能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系统,完全可以用学生的“作品”进行知识梳理。
2、教师引导梳理。当学生的“作品”还不能满足“形成知识系统”这一目标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各小组的整理结果进行观察,建立起纵向与横向的联系,不断补充与完善,形成稳定的知识系统。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备知识系统”,做到心中有数。
3、进行方法的总结。学生最终形成的知识系统,是群体智慧的结晶,隐藏在其中的是观察、归纳、抽象、概括、分类、集合等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对这些“隐性知识”亦应进行简要的总结梳理。同时对表现突出的小组或个体进行表扬鼓励,发挥评价作用。
(五)、汇报交流,评价反思。
在合作整理的基础上,要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结合一些外显的动作行为来阐述自己的整理结果和思维过程。
1、充分估计思维水平不同的学生整理知识的不同结果,是汇报交流活动得以开展的保障。如果教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整理结果不能充分估计,一旦出现预料不到的情况,教师就不知如何处理,交流活动将无法进行。
2、有序开展汇报交流活动。所谓“有序”,是指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探索情况的前提下,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从现象到本质的顺序指导学生汇报交流。
3、展示思维活动过程。对数学问题的完全理解,不应只是显性的知识结论,还应有隐性的思维活动过程。展示学生思维活动过程,重要的不只是让学生说出“是怎么做的”,而是“是怎样想到要这么做的”。
4、反思评价学习活动。首先,学生是评价的主体,要让学生从被评价中解放出来,使他们成为评价者。其次,评价要从不同侧面展开,既可以是对整理结果的评价,还可以是对整理形式的评价,还可以对思维过程进行评价。另外,评价目标不能定位在办法“好”与“不好”上,要体现“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水平的数学”和“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学习数学”的教学理念。最后,评价要能引发学生的反思行为,更新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理念。
(六)注重练习环节,提高复习课堂教学效率(片九)
复习课离不开必要的练习,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学生的练习。复习课的功能要着眼于“提高解决问题能力”之上,包括数学中的问题、生活中的问题等,因而,练习除有一定量的要求之外,更应突出练习的综合性、灵活性和发展性。还要有一定的层次,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一定的提高与发展。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题型:
1、基础性练习.2、综合性练习。复习课更注重考查学生知识间的沟通与联系,让学生能通过综合性题目所提供的信息,搜寻解决问题的相关知识点,然后将这些知识点灵活组合,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求学生能通过题目的解答,建立起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能力。
3、探索性练习。这类练习对所学知识进行适度拓宽延伸,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视野。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经过不断尝试与探索后,找到问题的答案。例如:(第二节课)两个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都相等,这个学生都知道。课上老师反问了一句:如果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就一定等底等高吗?学生通过举例、推理等思考判断,得出了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不一定等底等高,打破了思维的定势,拓宽了思维的宽度与深度。
4、开放性练习。开放题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和问题答案的不唯一性,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使不同能力的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思维都能得到训练。传统复习课提供给学生的大多是一些封闭性题目,思考空间小,思路狭窄,设置开放性练习,可以有效地弥补这一不足。
5、针对性练习。在理解知识,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对知识的重点、难点要针对学生容易混淆、容易出错的内容,设计有针对性地,多种形式的习题。
6、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练习。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能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思维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类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题目具有较强的现实性与开放性,以培养学生筛选信息、合理选择信息、抽取问题实质的能力。
总之,数学复习课要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侧重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更多地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和学习习惯的培养。通过多种策略(游戏、变式练习、现实问题情境、数学背景知识等等)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回忆、讨论、整理、沟通、归纳、应用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相信,只要坚持就会有收获!
第三篇:如何高效的上好复习课
复习课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与积极性
六年级四班
刘文慧
平时教学像“栽活一棵树”,总复习就好比是“育好一片林”。栽活一棵树容易,育好一片林要花功夫。期末复习是对一学期所学内容的总结巩固,同时起到一个查漏补缺的作用,是每位老师都会必然遇到的重要教学环节,语文学科,知识辐射面广,知识点零散,考查的方式灵活题型多变,所以复习过程不易于把握。如何上好总复习课,最大的限度地取得复习效果?避免做无用之功而浪费了我们的宝贵时间,下面说一点我肤浅的看法。
一、正确对待复习
现在我们的复习课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练习课,导致孩子不愿意上。长年累月就造成了老师和孩子对复习课的重视程度逐步弱化。其实复习是“温故而知新”的教学过程。总复习又是补缺补差的过程,可以弥补平时教学的不足,可以弥补平时学习中的漏缺环节。其更大的意义是要及时捕捉和发现学生的错误,从而让学生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
二、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学生的课堂参与率直接影响到学习效率,也影响着教师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面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
(1)、要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多与学生交心,理解学生的困难,乐于帮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千方百计地消除学生对教师的畏惧感,如多和学生平等对话、将微笑带入课堂、正确对待学生回答问题时出现的错误等。台上是老师台下是朋友,尊重和热爱每一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使学生感到老师是和蔼可亲、平等待人,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师生双边活动的乐园。
(2)、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教学过程是一个多向的互动的过程。要实现这一目的,就应该开放课堂教学,教师应与学生一起玩、一起学,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富有变化的语言,配合自己的幽默感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3)、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每一个想法。对学生提出的想法不要简单判断,而是认真倾听。即使有错误存在,也要善于发现其中对的成分,并将学生的思路引导到正确的方面来,同时对学生的努力加以肯定。尤其是面对暂时落后的同学,教师更应注意到他们获得的每一个成功,赏识他们取得的每一次进步,通过鼓励,帮助他们产生更强大的动力,从而去取得更大的成功。比如:我们班的徐国心同学3年来稳居班级“第一”,原因是拼音不会读,这学期我每天中午午休后及周五(因为是走读生)让其默写背诵拼音,刚才是拼一个急的我忍不住的声音高上去,效果不是很好,后来我就改用夸奖及当全班表扬,效果不错上次期中考试10分全部作对。
三、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多给学生一些时间,给学生一些活动的空间,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比如:给学生交流、展示的机会,登台讲解等,让每个学生都行动起来,在这里我着重谈一下课文默写复习课的问题,一般过程是这样的:
一、认真学习十分钟
在上一节课结束的时候,明确地告诉学生下一节课要默写的内容,”不用说,学生在这十分钟时间内,都在拼命学习,时间一到,老师说:“如果每一节课,每一分钟都像这十分钟那样,该有多么好呀。”刚过去的十分钟,是这节课学生学习的第一个小高潮。
二、仔细默写二十分钟
开始默写,同学们翻开自己的本子就默写,大概有二十分钟,学生默写的内容就完成了。一些记忆力好的同学,用刚过去的十分钟,就可以记住很多内容,这样可以训练学生的速记能力。学生为了完成任务,都在奋笔疾书,都在忙着自己的事情。也有一些所谓的后进生,在默写的过程中,偶尔翻阅一下课本,作为老师,这个时候最需要你装糊涂,你在糊涂的过程中,既保护了后进生的自尊心,在默写的过程中,他们偶尔翻阅一下书,也是很正常的,因为他们有自尊,有想学好的愿望。假如,他们连翻书的兴趣也没有了,那么,他的学习就告一段落了。
三、自己检查五分钟,对手检查五分钟
根据期中或者期末考试的成绩寻找各自的对手,一般是3人一组,即,学习成绩好的与学习成绩好的一组,成绩差的与成绩差的一组。互相比较,超过对手一次,就在自己的名字后面画一朵小花,过一段时间一总结,把总结的结果及时通知家长。家长很自然地就感觉到老师在关心自己孩子的成长,家长也便于及时地掌握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情况。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一直处于比赛过程中,有竞争就会产生压力,检查出来了,写2遍;一旦对手没有看出来,这个错误的地方冲到了老师的面前,那么每个错误的地方写3遍。默写一篇文章,每次满分都是50分,错一个字扣1分,直到扣完为止。
所以,在给对手挑字的过程中,错别字一般不会冲到老师那里去,因此学生很少有抄写3遍的机会。
四、自己修改五分钟
改完了的同学主动拿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去找出错的同学,让他们修改写错误的地方,这样给同学们提供一个互当老师、互当学生、既交流又学习的机会,这5分钟比较松散,收上学生默写的本子,接着布置下一节课要完成的任务。
如果我们的复习课都能,课下不留作业,学生的负担真的就能减下来,从而学生也会更加喜欢我们,学生的能力也会大大提高。
总之,通过总复习,是让学生有了该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有以旧翻新的感觉。它更大的空间应该是让孩子在感受它与新授课不同的另外的一种风景,让他们感受复习课的魅力。
第四篇:上好一堂高中地理高效课堂之我见
上好一堂高中地理高效课堂之我见
高二地理
张丽珍
不知不觉我们学校实行高效课堂教学已经接近两年了,在这两年时间里,学校做了大量的工作,老师们也积极努力的的付出了。高中地理学科内容多、课时少,再加上在文科综合科目中难度教大,要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综合能力,就必须树立新的教学观念,从关注学生成长着眼,改革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努力打造地理教学高效课堂。那么对于教师来说,就要转变教学思想,改变教学方式,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课前准备:备好每一堂课
只有让学生真正学会了自学,才算学会了高效学习。要实现真正的高效课堂,必须使学生自觉地参与课堂,投入课堂。在上课之前,如果让学生充分的预习,然后带着预习的成果或未能够自我解决的问题进入课堂,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要深入地研究教材,研究学情,把每堂课的学习内容编制成学案,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时有目的地进行学习,减少盲目性,减少无效劳动,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把更多精力投入到课堂思考、讨论上来。学案导学,可以让学生在上课之前对新课的内容先行通过预习来自学,了解自己的优势和欠缺,并通过学案知道老师在新课中将要讲哪些内容,怎样讲这些内容,学生自己课前应该怎样做,课上应该着力学习哪些内容,怎样解决自己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就能围绕学习内容,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认真地听讲、思考、回答、练习、整理、归纳等,并通过这些活动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二、课堂中:转变角色、构建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师是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直接创造者,而课堂教学环境与学生的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教师良好的情绪和美好的情感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心理状态的开端。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可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起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自主探索知识的欲望,才能给学生一个无拘无束的表现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心情状态,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争辩。
课堂是教学工作的主阵地,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渠道。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过去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鼓励学生质疑,建立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悦的心理状态,从而积极主动思维,敢于标新立异,打破陈规。契诃夫认为:“就教学工作的效果来看,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的认知过程,也是一种活生生的师生情感交流过程。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只有对老师、对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学习的兴趣并取得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还表现在要让学生敢于开口,乐于实践。对学生的点滴进步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树立自信心,获得成就感。教师要允许学生随意提问,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观点。学生表现好时要及时赞扬鼓励,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表现不好时也不能轻意地否定,以免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新课程下的教师应当从传统的、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旧框框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谋”、“助手”、“服务者”和“配角”,构建一种新型的、平等的、民主的、合作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交流者,教师要敢于蹲下来看学生,这是一种人文关怀。不仅是身体要体蹲下来,心灵也要蹲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惟有师生平等,才能调动起师生合作的积极性,才有利于师生的交流,使课堂真正成为交流的“沙龙”。这就要求教师要从一个育人者转化为学习者,真诚的学会倾听,鼓励学生以独立的角色、探索的态度对教师提出质疑乃至争辩,形成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其整体素质的“教学对等”的“关系链”,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同时教师又是一名成功的赏识者,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件“小事”,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唯有此,师生间才会互相尊重和理解,教师不必将自己的观点强塞给学生,学生也不必小心翼翼地“揣摩”教师的想法;教师不会将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存在,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成功中长大。
再者,教师还要做个性张扬的激励者,让每个学生在教师不断的激励中得到尊重,进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切实提高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课后反思:创设问题、主动探究,促成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程理念对教学特别强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形成、规律的发现、问题的解决等过程。作为地理教师应该努力创设主动探究的空间,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生活体验,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鼓励指导学生去探究发现。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学生成绩好﹑有的成绩差,究其原因是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问题。现代高中生大多在衣食无忧中长大,加上部分学生父母外出打工,缺乏父母的管教,放任学习,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逐渐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学习逐步转变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大胆让学生自学、讨论、评价、归纳,然后由教师引导学生形成自觉学习、独立思考、按时复习的好习惯。只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真正提高学习效率。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根据教学内容,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努力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空间,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讨、发现的时间,将枯燥无味的填鸭式的课堂教学转化为形象生动的一幕幕情境,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怀着积极健康的心态,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满腔热情地、独立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合理的情境与机会,营造出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上课刚开始教师就要通过生活实例、社会热点、口头(肢体)语言、音像资料、实验操作等方法,迅速点燃学生思维火花,尽快形成问题氛围,使学生生疑,同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根据地理学科
第五篇:《怎样上好复习课》心得体会
《怎样上好复习课》心得体会
学校组织教师参加了本校开展的一次主题为“怎样上好复习课”的校本培训学习,学习中提出了要克服在上复习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怎么去解决出现的问题,在解决问题之前要知道复习课的重要性。
现在我们大都会感觉复习课难上,为什么呢?我认为主要是我们对复习课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新授课的重视程度高,致使我们的复习课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练习课,导致孩子不愿意上。我们通常是把复习课作为新授课知识解决不了之后的辅战场,用时间来赢得教学的效果,长年累月就造成了老师和孩子对复习课的重视程度逐步弱化。其实总复习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复习是温故而知新的教学过程。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系统掌握,全面提高,综合运用。同时,总复习又是补缺补差的过程,从教师角度讲,总复习可以弥补平时教学的不足,从学生角度讲,可以弥补平时学习中的漏缺环节。复习课其更大的意义是要及时捕捉和发现学生的错误,并及时的加以分析、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让学生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第一个要知道的就是要分析复习课的特点、确定复习课的原则,最后如何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具体方案。培训学习我才知道一节复习课是真的不简单,既要从学生出发,又要提高课堂效果等方面,在之前我认为上复习课就是把上过的知识在总体的总结起来学生能够记住就不错了,但实际上不是那样的。而是要从复习课特点和教学原则出发。其特点有似曾相识的疲劳性;随着时间的流逝,学生对知识的遗忘程度会越来高,他们对学过的内容常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打开书了然,关倒书茫然,但是,已学过的知识对他们又会产生审美疲劳,不想再见。时间短、头绪多、容量大、节奏快;对教师的要求高;教师必须吃透教材、大纲和考纲,了解知识的纵、横向以及内在联系,如:历史、政治可能还有古今中外的联系。需要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需要知识的迁移等。
要在教学原则上要求做到自主性、针对性、系统性、实效性。对于怎样去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具体教案这一问题,培训学习中也有指出以下几点,首先摸清学生情况,平时留心学生情况,深入调研学生情况,个别调研的教学方案,复习课是根据学生认知特点,以巩固、疏理某一阶段已学知识、技能,促进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任务的一种课型。复习课应该像新课那样照样有新鲜感,突出在应用中重组知识,在辨析中内化和深化知识,提升能力。复习课应该是整合目标,基于目标,基于学生,重视双基,重视应用的,这就需要一线的教师根据复习的内容合理组织教学内容,精心选择和设计练习,有效建构知识体系,悉心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复习课可以教会学生很多有效的方法,有很多整理与复习的形式,这些都值得借鉴。
会中还提到制定教学方案,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时差(时代)有不同的教学方案。复习课还容易出现的情况是重讲轻练或重练轻讲,二者均不可取。在复习中应该讲练结合。我认为采用练—讲—练—讲的方式或讲—练—讲—练的方式较好。第一种方式是根据当堂课的复习内容设计练习,通过练习归纳知识要点,然后再做巩固或迁移性训练。第二种方式是根据教学目标先引导学生归纳知识要点,再做针对性练习,通过评讲巩固复习内容,然后再通过综合训练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评讲是老师对练习进行分析、讲解。评讲时要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抓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做到举一反三。注重解题方法、解题技巧的提炼、解题思路的分析和各知识点在高考中的呈现形式的总结。
总之教无定法,符合教学实际与学生学习实际,使学生学有所得的就是一堂好的复习课。也希望所有的老师琢磨一下复习课的上法,使我们在两星期的复习中有一个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