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依法治国学习心得
近日,镇党委组织我们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全民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通过学习文件内容,自己对依法治国有个更深刻的体会,对依法治国、据法工作、遵法生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重大任务,提出了关于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观点新举措。全会强调,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如何认识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的关系?如何把中央关于依规治党的要求落到实处?本文结合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就此谈几点体会。
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的提出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深刻总结经验教训,在顺利实现指导思想拨乱反正的基础上,也逐步理顺党与法的关系。1982年,党的十二大在对党的领导如何运用法律的问题上有了重大突破,在十二大修改通过的党章中,首次提出: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党必须保证国家立法、司法、行政机关、经济、文化组织和人民团体积极主动地、独立负责地、协调一致地工作。这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历史性进步,标志着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向前迈出关键一步。1997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会议上强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正式写入宪法,使之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在党的十六大会议上,胡锦涛同志进一步强调,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之一。党的十七大报告再次强调“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治国方略和治国理念上随着实践不断深入。党的十八大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指出:“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领导人民执行宪法和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真正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这些不仅阐明了宪法和法律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治国与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与依宪执政的高度统一。
依规治党是管党治党的重要原则。人们常说“党规国法”,“党规”就是“党内法规”。早在1938年,毛泽东同志就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指出,“为使党内关系走上正轨,除了上述四项最重要的纪律外,还须制定一种较详细的党内法规,以统一各级领导机关的行动”。此后,党的历届领导人都对党内法规作出重要阐述。1978年,邓小平指出,“国要有国法,党要有党规党法。党章是最根本的党规党法。”1990年,中央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程序暂行条例》,正式确立了“党内法规”这一概念。2001年,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讲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时指出,“各级党组织和每个党员都要严格按照党的章程和党内法规行事,严格遵守党的纪律”。2011年,胡锦涛同志在讲到党风廉政建设时更明确提出要“加强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党的十八大后,新一届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内法规工作,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要加强反腐倡廉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2013年发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对“党内法规”做了明确规定:“党内法规”是指规范党组织的工作、活动和党员行为的党内规章制度的总称。党内法规的名称为党章、准则、条例、规则、规定、办法、细则。同年发布的《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2013—2017年)》,提出力争经过5年努力,基本形成涵盖党的建设和党的工作主要领域、适应管党治党需要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框架。在我们党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过程中,依规治党以党内法规的形式规范和约束每名党员的行为,维护全党的团结和统一,成为管党治党的重要原则。
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的关系
依法治国必然要求依规治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法律的权威。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权威。党章规定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以执政党纲领保证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依规治党是法治理念、法治精神、法治信仰在党内政治生活中的体现,是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一贯高度重视法治建设,把依法治国同党的自身建设、人民当家作主一道置于政治建设的首要地位加以强调。党领导人民依法治国,就必须对自身建设提出更严标准、更高要求,就必须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坚决追究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等行为和现象,做到用制度治党、依规治党。
依规治党切实保障依法治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这些深刻阐述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要加强党的领导,则必治党从严;要治党从严,则必依规治党。邓小平曾说,没有党规党法,国法就很难保障。依规治党是依法治国的有力保障。党不治,则国不治;党无纲常,则国无纲常。依规治党搞好了,依法治国才有可能。
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都体现了执政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必然要求。两者从根本上是一致的,是相辅相成、相依共存、相促共进的,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之中。因此,我们党依法执政,既要依据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又要运用党内法规管党治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伟大实践。
把从严依规治党的要求落到实处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体现推进各领域改革发展对提高法治水平的迫切要求,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四大方面作出工作部署,并对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从严依规治党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应以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动力,务实采取有力措施,努力运用党内法规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促进党员、干部带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努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要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这是依规治党必须抓好的基础性、全局性、长期性工作。应重视党内法规制定工作,广泛听取党员干部的意见,搞好党内法规的配套衔接,形成配套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要增强党内法规执行力,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不留“暗门”,不开“天窗”,坚决处理违反制度、破坏制度的行为,维护党内法规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二是要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应带头学法、知法、守法,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要模范遵守党规国法,自觉依法依规按权限和程序办事,不得违法行使权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各级党委要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内容。党员干部要在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中增强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
三是加强基层依法治理,提高基层法治水平。各级党组织应从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战略高度,进一步提高推进基层法治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把基础、重点放在基层,切实加强基层依法治理工作。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建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法治工作机制,努力提高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积极解决群众在司法领域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让群众从身边案件的查办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要在全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营造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以遵纪守法的优良党风带动形成知法守法的政风民风。
四是要坚持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应认真贯彻总书记关于坚持从严治党的八项重要要求,切实做到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坚持思想建设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持从严管理干部、持续深入改进作风、严明党的纪律、发挥人民监督作用、深入把握从严治党规律,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党建。坚定反腐败斗争的既定立场和目标,做实党委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强化纪委以监督执纪问责为核心的监督责任,毫不松懈地纠正“四风”、持之以恒地从严执纪,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重点查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现在重要岗位且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领导干部,治病树、拔烂树,坚决遏制腐败蔓延的势头,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有力保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重大任务,提出了关于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观点新举措。全会强调,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深刻总结经验教训,在顺利实现指导思想拨乱反正的基础上,也逐步理顺党与法的关系。1982年,党的十二大在对党的领导如何运用法律的问题上有了重大突破,在十二大修改通过的党章中,首次提出: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党必须保证国家立法、司法、行政机关、经济、文化组织和人民团体积极主动地、独立负责地、协调一致地工作。这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历史性进步,标志着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向前迈出关键一步。1997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会议上强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正式写入宪法,使之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在党的十六大会议上,胡锦涛同志进一步强调,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之一。党的十七大报告再次强调“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治国方略和治国理念上随着实践不断深入。党的十八大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指出:“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领导人民执行宪法和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真正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这些不仅阐明了宪法和法律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治国与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与依宪执政的高度统一。
依规治党是管党治党的重要原则。人们常说“党规国法”,“党规”就是“党内法规”。早在1938年,毛泽东同志就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指出,“为使党内关系走上正轨,除了上述四项最重要的纪律外,还须制定一种较详细的党内法规,以统一各级领导机关的行动”。此后,党的历届领导人都对党内法规作出重要阐述。1978年,邓小平指出,“国要有国法,党要有党规党法。党章是最根本的党规党法。”1990年,中央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程序暂行条例》,正式确立了“党内法规”这一概念。2001年,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讲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时指出,“各级党组织和每个党员都要严格按照党的章程和党内法规行事,严格遵守党的纪律”。2011年,胡锦涛同志在讲到党风廉政建设时更明确提出要“加强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党的十八大后,新一届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内法规工作,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要加强反腐倡廉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2013年发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对“党内法规”做了明确规定:“党内法规”是指规范党组织的工作、活动和党员行为的党内规章制度的总称。党内法规的名称为党章、准则、条例、规则、规定、办法、细则。同年发布的《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2013—2017年)》,提出力争经过5年努力,基本形成涵盖党的建设和党的工作主要领域、适应管党治党需要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框架。在我们党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过程中,依规治党以党内法规的形式规范和约束每名党员的行为,维护全党的团结和统一,成为管党治党的重要原则。
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的关系
依法治国必然要求依规治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法律的权威。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权威。党章规定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以执政党纲领保证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依规治党是法治理念、法治精神、法治信仰在党内政治生活中的体现,是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一贯高度重视法治建设,把依法治国同党的自身建设、人民当家作主一道置于政治建设的首要地位加以强调。党领导人民依法治国,就必须对自身建设提出更严标准、更高要求,就必须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坚决追究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等行为和现象,做到用制度治党、依规治党。
依规治党切实保障依法治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这些深刻阐述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要加强党的领导,则必治党从严;要治党从严,则必依规治党。邓小平曾说,没有党规党法,国法就很难保障。依规治党是依法治国的有力保障。党不治,则国不治;党无纲常,则国无纲常。依规治党搞好了,依法治国才有可能。
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都体现了执政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必然要求。两者从根本上是一致的,是相辅相成、相依共存、相促共进的,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之中。因此,我们党依法执政,既要依据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又要运用党内法规管党治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伟大实践。
把从严依规治党的要求落到实处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体现推进各领域改革发展对提高法治水平的迫切要求,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四大方面作出工作部署,并对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从严依规治党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应以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动力,务实采取有力措施,努力运用党内法规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促进党员、干部带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努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要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这是依规治党必须抓好的基础性、全局性、长期性工作。应重视党内法规制定工作,广泛听取党员干部的意见,搞好党内法规的配套衔接,形成配套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要增强党内法规执行力,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不留“暗门”,不开“天窗”,坚决处理违反制度、破坏制度的行为,维护党内法规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二是要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应带头学法、知法、守法,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要模范遵守党规国法,自觉依法依规按权限和程序办事,不得违法行使权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各级党委要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内容。党员干部要在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中增强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
三是加强基层依法治理,提高基层法治水平。各级党组织应从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战略高度,进一步提高推进基层法治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把基础、重点放在基层,切实加强基层依法治理工作。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建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法治工作机制,努力提高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积极解决群众在司法领域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让群众从身边案件的查办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要在全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营造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以遵纪守法的优良党风带动形成知法守法的政风民风。
四是要坚持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应认真贯彻总书记关于坚持从严治党的八项重要要求,切实做到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坚持思想建设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持从严管理干部、持续深入改进作风、严明党的纪律、发挥人民监督作用、深入把握从严治党规律,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党建。坚定反腐败斗争的既定立场和目标,做实党委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强化纪委以监督执纪问责为核心的监督责任,毫不松懈地纠正“四风”、持之以恒地从严执纪,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重点查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现在重要岗位且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领导干部,治病树、拔烂树,坚决遏制腐败蔓延的势头,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有力保证。
第二篇:依法治国学习心得
依法治国学习心得
通过对依法治国有关知识内容的学习,加强了我对法律知识的认识,使我对法律内容有了一定的判断能力,形成了良好的法律意识。民众对法律的心理认同是最高层次的,依法治国,要使民众形成真正意义上对法律的信仰和价值认同,是任重而道远的任务,也是亟待完成的任务。
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转型时期,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因此在转型时期,环境对于人的观念和意识的形成就显得十分重要,建设和完善社会制度社会法治环境,为依法治国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是重要的一步。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所传递出的法律的威严,提高了我的法律意识,也加深了我对法的精神的理解,使法律内化成为我的精神观念。在现阶段,制约我国法制化建设的最主要因素是国民法律信仰的缺失,所以重点培养我们公民的法律信仰显得尤为重要。
十八大以来,党内法规的梳理、清理、修订、制定和体系化努力,迈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新形势下依规治党的第一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也进一步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部署,正为了法治中国的目标的达成。这一目标,必须依靠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和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能力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的协同运转。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认识到必须清晰的认清形势,明确任务,进一步深入学习依法治国,从严治党的内容核要,进一步夯实党执政兴国的法制基础,巩固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力量。
于我们个人而言,依法治国与我们息息相关。法律保障我们的利益,同时也规范我们的行为,依法治国需要每一个人的自觉遵守与维护,我们要做到知法守法,如此才能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秩序贡献自己的力量,在依法治国下,公民尊法守法,并受到法律保护,两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我们每个人都能获得法律给予的平等的基本权利,我们每个人也都是维护国家法律法制建设的不可或缺的一份子。整个社会和全体公民都必须树立法律意识,自觉遵守,自觉尊重,自觉服从与维护法律,自觉将法律作为考核规范自身在社会活动的基本行为准则。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保障,具有最大的权威性和最高的法律效力,因此,维护法律权威,首先要维护宪法权威。
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和谐社会必定是法治社会,法治是安邦固本的基石,要实现政治清明,民心稳定,长治久安,就必须依靠法治,依靠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只有通过整体、全面、合理的依法治国,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才可以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2015级新闻一班朱悦
文学院新闻专业学生支部
第三篇:依法治国学习心得
学习依法治国心得体会
14020140049
刘海峰
一、依法治国的概念 :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就是把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民主的制度 化、法律化,从而保障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
二、依法治国的内涵: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础,法制是民主的确认和保障,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 割。一方面,包括公民民主权利在内的各种权利都由宪法和其他基本法律所确认和保护;另一方面,公民民主权利也必须通过法律规定的程序规范而有序地行使,才 能真正得到实现。因此,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就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制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 变。”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什么时候重视法制建设,什么时候人民民主就 有保障。最典型的反面例证莫过于“文化大革命”,无法无天,践踏法制,砸烂公检法,搞所谓的“大民主”,其结果是人人自危,每个人的权利都得不到保障。反 过来,也只有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才能使广大人民群众在法制的轨道上正确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才能保障社会主义民主的健康发展。实行依法治国,就是把社 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从而保证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 业,管理社会事务,真正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不仅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而且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治国的过程,是人民群众在党的领 导下制定法律,并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各项事务的过程,法治重视和强调公民的依法有序参与。因此,这一过程的本身也是一项社会主义民主的生动实践。依法治国 方略的深入实施,必将有力推动社会主义民主的不断发展。只有依法治国才能保障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才能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以法治维护公平正义,科学立法是引领。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穿立法全过程,加快完善体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法律制度,保障公民人身权、财产权、基本政治权利等各项权利不受侵犯,保障公民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利得到落实,才能筑牢人们共享人生出彩机会的坚实平台。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以法治维护公平正义,严格执法是关键。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唯行而不返”,解决好执法不规范、不严格、不透明、不文明等问题,惩治执法腐败现象,才能确保法律公正、有效实施,牢牢树立起法治权威。
法治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的重要手段。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律师作为自由职业者,是宣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推进法治建设的重要主力军之一,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牢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既是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要求,也是正确领导、管理律所工作的前提和保障。
三、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
法治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言,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从根本上要求我们实行法治。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而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保障。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完善的重要标志。只有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才能保证公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完善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律师参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必须通过自身的工作,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促进社会主义法治的建设。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客观上要求我们实行法治。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制经济,对权利、平等、自由等法律价值有天然的依赖和促进作用。如果市场主体没有产品所有权,就不可能有交易行为,如果没有交易主体的平等和契约自由的规则,交易行为就必然难以为继和是在讲究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基础上持久进行。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律师必须在所经办的案件或其他工作中,保证当事人权利的实现,追求平等和自由的理念,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终极目标和我党宗旨,也要求我们实行法治。社会主义的终极目标要求我们的各项制度设计和安排要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而只有实行法治,才能充分保障人权,充分体现对人的尊严的尊重和爱护。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共产党的宗旨,除了人民的利益,党没有任何自己的私利。为实现人类的完全解放,也需要用法治体现党的追求公平正义的终极价值。律师是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是法制建设不可或缺的力量,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立场,维护党的根本利益,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第四篇:学习心得-依法治国
随着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两会的召开,我对党有了新的更加深刻的认识。依法治国
对于当下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只有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才能彰显法治力量,不至于成为摆设。
法治的重要性,古已有之。《管子 霸言篇》:“我国亦法令如牛毛矣,然曾无所谓法治精神者以贯注之,是以有法等于无法也。”经过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努力,我国的法治已达到了新高度。
刚刚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已经进入改革的“深水区”,教育、住房、医疗、养老、就业等问题,都牵扯广泛的利益。如何推进改革,就要从制度上挖掘“红利”。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兼具调节利益格局的功能,法治就是改革的制度选择。从实践上来看,依法治国是一项系统工程,即便有了完善的法律框架,从法律到法治再到依法治国,都需要漫长的积淀。正如古语所言,行百里者半九十。况且,我国有着2000多年的人治传统,邓小平说过:“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专制传统比较多,民主法治传统很少。”在现实生活中可以听到类似说法:“明规则干不过潜规则”。人情、金钱、关系等因素都是实现法治的“绊脚石”。如此,法治的权威难以“服众”,一些人信“访”却不信“法”,不按常理“出牌”,动辄以威胁的方式解决问题,实则却深深地伤害了法治。
在改革过程中,各方面都会提出创新要求,但必须要在宪法和法律的框架内进行,尽量做到先立法后推行。原因就在与,立法本身就是“开门”听取民意的的过程,广泛征求意见,充分协商的基础上,才能制定出拥有最大公约数的法律。法治精神才能彰显,党的领导才能得到巩固,社会需求也能满足。当然,这一过程要注重以宪法为核心,确保其没有违宪。
法律并不是法治的终点,最终要被落实。据统计,我国有80%的法律,需要行政机关来实施。严格执法的同时,也要采用宽严相济执法方式。对于重大问题,法律“该出手时就出手”。一旦“出手”不及时,不仅有损与法律的权威,还会导致事态的扩大。当然,对于一些较小的案例,比如城市行政执法,就不妨多一些柔性执法。不但不会影响法律的权威,反而能达到更好的执法效果,提升政府的形象,达到依法治国的目的,何乐而不为。
法治,是一种信念,也是一种追求。即使拥有再精巧的法律,不能贯彻执行,法律等同于一纸空文,何谈法治精神。在依法建设的过程中,不妨将艰涩的法律条文,变成一个个鲜活的场景。“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在处理个案过程中,要防止执法者选择性执法,特别要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如此,让法律成为人们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依法治国才能如期而至。依法治国,是中国未来的目标,也是底线,决不能随意击穿,这是常识。十八届四中全会,对依法治国提出了全面要求,并让依法治国理念直抵人心,这是机遇。此时,我们已经出发。不过,我们还在路上。
1、如何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首先,坚定道路自信,要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质内涵和重要性.坚定道路自信就是坚持一切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尽快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其次,坚定道路自信,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民来说,我们现在走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或者说在现实上给每一人民带来了好处和利益,90后一代就能够明显的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因为我们接受了比以前更好的教育,享受了比以前更好的生活水平,体会了比以前更开放的观念和视野.所以我们更应该自信的坚定这条正确的道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2、如何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
第一,坚定理论自信,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改革开放的关系.党在改革开放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不断回答重大的理论问题,从而形成并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二,坚定理论自信,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这一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括毛泽东思想)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第三,坚定理论自信,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部的逻辑关系.邓小平理论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基础性组成部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点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开创性组成部分;科学发展观回答发展的重大问,是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部逻辑严谨,体系完善,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提出了重要的理论指导.这些理论通过每一届国家领导人的更替而与时俱进的更新,并不断更加实践的变化指导中中国人民前进的道路和方向.所以我们要坚定理论是正确的,自信的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3、如何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首先,坚定制度自信,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与优势.社会制度的本质是对社会发展的根本支撑作用;我国能在经济全球化大潮和激烈国际竞争中显示优越性,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制度符合中国国情、体现发展规律,这是制度的优势.其次,坚定制度自信,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原则.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阶段性原则的有机统一.最后,坚定制度自信,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需要通过一系列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来体现和实现的.制度是具体如何实践目标的具体要求,如果制度构建的好,并且执行的好,中国的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等一定能走的更加坚定.现在我国虽然有很多制度上的缺陷,但是我们应该自信,在国家进步的过程中一定能不断改进现有的不足,最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两个一百年的目标!
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一、大学生应该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理想是人们的一种追求、向往和奋斗目标。它有理性特点,是比 较成熟或比较深沉的一种理念当代大学生,无论是怎么样的一个人,都应该有理想,而且是应该树立一个崇高远大的理想——共产主义理 想。
二、大学生应该端正学习态度
学习是当前大学生最为重要的事情,在任何时候大学生都应该将
学习摆在首要的位置,并且坚持终身学习。只有学好了专业知识,有 了一身本领,才能在走向社会之后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当代大学生只有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完成好自己的学习任务,培养多方面的能力,掌握过硬的为人民服务本领,努力学习马克思主
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知识,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坚持履行“崇尚科学,辛勤劳动; 团结互助,艰苦奋斗;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的义务才是对“大学生如 何实践党的根本宗旨”的最好诠释!
第五篇:依法治国学习心得
依法治国学习心得
偶有机会,收看到中国政法大学马怀德教授宣讲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录像,对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和战略部署有了进一步了解和理解。知悉了三个方面内容,分别是:我国依法治国经过历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有关依法治国的几个重大任务。
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999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被写进宪法,十六、十七、十八大报告中都有依法治国有关内容表述,到十八届四中全会则将依法治国作为全会主题,通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