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一诊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含解析
成都七中高2018届一诊模拟考试
文科综合试卷
1.《礼记》记载:“殷人称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则提出“天命靡(无)常,惟德是辅”;周公曾说:“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和殷商相比,西周的治国理念是 A.突出人的作用 B.强化神权色彩 C.注重道德治理 D.依赖血缘纽带 【答案】A 【解析】据材料“天命靡(无)常,惟德是辅”、“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惟德惟民的治国思想,突出了人的作用,故A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西周统治者强化神权色彩,故B错误;注重道德治理,说法过于片面,故C错误;材料未涉及依赖血缘纽带的理念,故D错误。故选A。
2.下图为汉代井盐生产画像砖拓片,它可用来说明当时
A.地主田庄经济的发展 B.盐铁官营政策的推行 C.手工业生产者的辛劳 D.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井盐生产画像并不能体现地主田庄经济的发展,故A项错误;盐铁官营政策是指政府控制盐铁的销售经营,图片也无法体现,故B项错误;图片体现了井盐手工业生产者的辛劳,故C项正确;图片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改造与利用,而不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故D项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属于图片类选择题,解题的关键是仔细观察图片内容,再结合所学知识从汉代手工业生产的相关内容与特点等角度分析选项,注意排除图片不能反映的信息,即可进行正确判断。
3.历史上曹操的形象多变。西晋陈寿著《三国志》,称赞曹操“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抑
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而南朝笔记小说《世说新语》对曹操父子则多有贬损,曹操假
谲、毒杀曹彰等皆源于此。这说明
A.正史比文学作品更接近历史真相 B.人物形象随着时间推移而模糊 C.儒学地位的变化混淆了评价标准 D.记述者的立场影响了历史评价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史观问题。“正史比文学作品更接近历史真相”的说法不科学,排除A项;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西汉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已经确立,西晋和南朝时儒家思想的地位没有变化,排除C项;西晋陈寿和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的编撰者)所处时代不同,立场不同,因而对曹操看法不同,故D项正确。
4.唐代李翱在《复性说》中说,人性本善,圣人凡人,本无差别,只是圣人不惑,不为情欲所累,所以不失本性;而凡人往往溺于情欲,因而丧失本性。凡人只要“妄情灭息”,才 能“本性清明”。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A.存天理,灭人欲 B.发明本心,致良知 C.人性本善习远 D.人人皆可以为尧舜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凡人要“本性清明”,必须做到“妄情灭息”,可见与“存天理,灭人欲”的精神实质相近,故A项正确;发明本心,致良知是心学求理的方法,与李翱观点不同,故B项错误;材料探讨人性本善下圣人凡人的区别,目的是提倡“妄情灭息”,“人性本善习远”只是立论的前提,故C项错误;材料还没上升到“人人皆可以为圣”的高度,故D项错误。
5.两汉时期皇帝曾把外戚作为辅佐皇帝的重要依靠,如西汉初期的吕后家族,中期的霍光,后期的王莽、王风。但明中期以后,选后妃、驸马却有意选寒微之家。这一变化 A.推动了外戚淡出政治舞台 B.反映了皇权专制的不断强化 C.杜绝了外戚与官员的勾结 D.顺应了废除丞相制度的需要 【答案】B 【解析】据材料“两汉时期皇帝曾把外戚作为辅佐皇帝的重要依靠……明中期以后,选后妃、驸马却有意选寒微之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皇权专制不断强化,故逐渐选寒微之家而不选外戚,故B项正确;选后妃、驸马对象的变化并不能使外戚淡出政治舞台,故A项错误;材料也未涉及外戚与官员的勾结的问题,故C项错误;废除丞相与选后妃、驸马之间没有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故选B。
6.“其合众国人泊船寄居处所,商民、水手人等止准在近地行走,不准远赴内地乡村,任意闲游,万不得赴市镇私行贸易。应由五港口地方官,各就民情地势,与领事官议定界址,不许逾越,以期永久彼此相安。”该条文 A.促进中美友好交往 B.埋下中外纠纷隐患 C.维护中国主权完整 D.抵制西方经济侵略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商民、水手人等止准在近地行……万不得赴市镇私行贸易。应由五港口地方官……与领事官议定界址,不许逾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五口通商后,清政府对外国商人的约束,不利于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贸易扩大,埋下了中外纠纷隐患,故B项正确;清政府对外国商人的约束,不利于促进中美交往,故A项错误;当时五口已经通商,不利于维护中国主权完整,故C项错误;五口通商有利于西方经济侵略,故D项错误。故选B。7.1896年盛宣怀上折直言银行之便利,认为“英、法、德、俄之银行,流通一国之财货,而得国家之保护…善于中国之票号,乃商务枢机所系。非急设中国银行,无以通华商之气脉,杜洋商之挟持。”材料强调
A.清政府支持创立华资银行 B。外资银行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善于中国之票号,乃商务枢机所系。非急设中国银行,无以通华商之气脉,杜洋商之挟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设立华资银行以反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主张,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清政府的态度与政策,故A项错误;当时外资银行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故B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传统票号不利于经济的发展,故D项错误。故选C。
C.华资银行可抵御列强经济侵略 D.传统票号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8.国共两党曾积极开展农村动员工作,在广州、武汉等地培训大量农民运动干部,并利用革命刊物发表了一系列以农村、农民为题材的文章。这些情形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A.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广泛建立 B.国民革命运动逐渐开展 C.国共两党停止内战走向合作 D.抗战局面迎来根本好转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国共两党曾积极开展农村动员工作,在广州、武汉等地培训大量农民运动干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国共合作,国民革命运动逐渐开展,故两党曾积极开展农村动员工作,故B项正确;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广泛建立属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故A项错误;国共两党停止内战走向合作,属于抗日战争时期,故C项错误;抗战局面迎来根本好转,也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国共两党曾积极开展农村动员工作”,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国民革命运动国共合作以及新三民主义的内容的角度分析选项,即可排除干扰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9.19 38年,学者熊十力在《中国历史讲话》中写道:“中华民族,由满汉蒙回藏五族构成之。古分言之,则有五族;统称之,则唯华族而己。如一家昆季,分言之,则有伯仲:统称之,则是一家骨肉也。”这一观点体现了
A.军阀混战导致各民族关系紧张 B.知识分子超然世外专心学术研究 C.家国同构和宗法观念历久弥新 D.学术界为团结抗战促进民族认同 【答案】D 【解析】据材料“19 38年……中华民族,由满汉蒙回藏五族构成之……统称之,则是一家骨肉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处于抗日战争时期,熊十力的意图是为团结抗战促进民族认同,宣传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故D项正确;抗日战争时期没有军阀混战的局面,故A项错误;熊十力也没有超然世外专心学术研究,而是从抗日战争的历史形势出发,故B项错误;材料主旨也不是强调家国同构和宗法观念,故C项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时间“1938年”,再扣住材料关键信息“中华民族……统称之,则是一家骨肉也”,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抗日战争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干扰选项,进行正确判断。
10.随着解放战争的顺利推进,人民政府在没收官僚资本企业时采取了“不打烂旧机构”和“保持原职原薪原制度”的做法,这一做法
A.推动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建立 B.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C.实现了对原有企业的和平赎买 D.推动了有计划经济建设的开始 【答案】B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建国初期的经济,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联系所学,在解放战争后期,面对国内经济凋敝,通过“不打烂旧机构”和“保持原职原薪原制度”的做法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所以正确的选项是B项,A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C项是指三大改造时期,D项是指一五计划时期,不符合题干中的时间。
11.到1958年8月底,河南遂平县10个基层公社创办了各种“大学”570多所,学员达到10万多人,基本上做到了每个社员都上大学;河南登封县在两天之内建起了44所“大学”;某师范大学一个文学班26人苦战四昼夜,读了290部中外名著。教育领域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
A.全国工农教育会议提出“开展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 B.“双百方针”促使文化教育领域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C.在当时的整体形势下,在文化教育领域出现的冒进倾向 D.加紧普及义务教育成为“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环节 【答案】C
点睛:从题意中10个公社创办570所“大学”,每个社员都能上大学等即可看出大跃进运动的典型特征:冒进。
12.19 66年之后,与中国建交和半建交的40多个国家,30个与中国产生外交纠纷,4个宣布与中国断交。毛泽东承认“我们现在孤立了,没有人理我们了”。面对这样的外交局面,中国决定
A.“一边倒”向社会主义阵营 B.研制原子弹加强国防力量 C.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必须改善与美国的外交关系 【答案】D 【解析】据材料“19 66年之后……30个与中国产生外交纠纷,4个宣布与中国断交……我们现在孤立了,没有人理我们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开始于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不是1966年之后,故A项错误;1964年研制原子弹成功,故B项错误;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C项错误。当时由于中国外交的孤立形势严峻,必须改善与美国的外交关系,故D项正确。故选D。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客家先民自中原河洛一带迁居南方,古有民谚“北有大槐树,南有石壁村”。罗香林教授认为除了其他零星的迁入或自各地以服官或经商而迁至的,历史上客家人曾经历五次大规模的迁徙运动。
第一次:受五胡乱华影响,自东晋始,大批中原人举族南迁至长江流域。
第二次:唐末的黄巢之乱,迫使客家先民继续南下,到达闽粤赣接合部,成为客家的第一批先民。
第三次:金人南下入主中原,宋高宗南渡,更多的移民集聚于此,与当地的土著和先期迁入其地的畲族先民交流融合,最终形成客家民系。
第四次:明末清初,客家内部人口激增,因资源有限,大批闽、粤客家人从容家大本营向外迁移,最远内迁至川、桂等地区,历史上的“湖广填四川”即发生在此时期。
第五次:清朝咸丰(1851-18 64年)以后……部分客家人分迁至广东南部、海南乃至海外,客家人走向世界。
——罗香林《客家研究导论》 材料二1978年至1983年,我国流动外出的农民总数不足200万人:而到1987年流动人口数量就猛增至1810万人。进入90年代后,流动人口的增长更是势不可挡,其中1995年全国流动人口数量达到7073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进一步提高到5.86%。人口流动的方向大多由内地省份向沿海省份流动。
——摘编自徐德莉《近代化视角下的中国农村人口流动》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清朝以前客家人南迁的主要原因,概括第五次迁徙中部分客家人迁往海外的历史背景。
(2)依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各时期人口流动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并指出改革开放后人口流动与历史上客家迁徙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案】(1)原因:战乱;人地矛盾;经济重心南移;官职迁调或经商。背景:鸦片战争后清朝闭关政策被打破;通商口岸的开放;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国内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等**;列强贩卖华工出国。
(2)1978-1983年:人口流动较少是因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农村主要劳力集中在发展农业上(或城市工业化整体水平不高)。
1987年后:人口流动猛增是因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对外开放扩大,如设立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等。
90年代后: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行;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剩余劳动力增多。
变化:由多发生于社会动荡时期到发生在和平时期;由被动流动到主动流动为主;原因由政治(战争)因素到经济因素为主;由大规模迁移到分散流动为主;由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由举族迁移到以青壮年劳动力迁移为主。
【解析】(1)本题依据材料一“五胡乱华影响……唐末的黄巢之乱……金人南下入主中原,宋高宗南渡,更多的移民集聚于此……客家内部人口激增,因资源有限”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战乱、人地矛盾、经济重心南移、官职迁调或经商等方面概括分析清朝以前客家人南迁的主要原因。再据材料一“清朝咸丰(1851-18 64年)以后……部分客家人分迁至广东南部、海南乃至海外,客家人走向世界”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鸦片战争后清朝闭关政策被打破、通商口岸的开放、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等**、列强贩卖华工出国等方面概括第五次迁徙中部分客家人迁往海外的历史背景。
(2)本题据材料二“1978年至1983年,我国流动外出的农民总数不足200万人:而到1987年流动人口数量就猛增至1810万人。进入90年代后,流动人口的增长更是势不可挡……人口流动的方向大多由内地省份向沿海省份流动”并依据所学知识即可从1978-1983年、1987年后、90年代后等阶段分析材料二中各时期人口流动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再从流动的时期、流动方式、流动原因、流动规模、流动地区、流动人口结构等方面指出改革开放后人口流动与历史上客家迁徙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示例:近代工业文明的传播改变了国人的生活鸦片战争打破了清政府的闭关锁国,西方工业文明开始在沿海通商口岸出现并逐渐传播。火车提高了交通运输的效率,密切了各地间的联系,加快了人员、物资和信息的交流;电影机丰富了城市居民的娱乐生活,成为新兴的文化传播载体与艺术表现形式;大众传媒提供了高效的信息传播途径,推动了文化的普及,也给国人生活带来便利。
综上所述,近代工业文明在中国的传播从多个方面显著改变了国人的生活。
............请考生在46、47两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道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15.[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高宗远比他的前辈伟大的政绩是重新建立科举制度,并在他统治时期更多地通过科举制起用官员。中举和应试的人数开始迅速增多,科举制的影响开始在最高一级官僚机构中表现出来。相当数量的官员开始以这种方式走上仕途。但不能夸大这个趋势。官员中中举的人依然是少数,大部分官员仍靠世袭的特权入仕,甚至靠更普遍的方式从胥吏升任。
高宗统治时期的真正成就,不是想改变统治阶级内部社会力量的对比这一难以作为定论的企图,而是对科举制本身进行一系列大改变。651年,隋朝和初唐最高级的秀才考试中断;656年新设专科数学考试,与原有的两种考试一样,专为低级官员和庶民的儿子举办;658年创设了为特定应试人举行的殿试:681年明确了明经科考经书及其注疏,进士科考政治事务,从而再次确定了唐朝其后时间的科举形式。为了从取得当官资格的人当中选人担任实职,选举制被采用了。因此,国家的首要的官员选举制在高宗时期得到了彻底改造。8世纪盛唐时期实行的选举制度基本上是高宗时期传下来的。
一一摘编自(英)崔瑞德《剑桥中国隋唐史》(1)根据材料,概括唐高宗时期科举改革的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唐高宗的科举改革。
【答案】(1)内容:注重科举选官的作用;大力调整科举制,增设新的考试科目;扩大参加考试的人员范围;确立新的官员选举制。
(2)评价:扩大了官吏人才来源;抑制了1日士族的影响;为唐代确立了选官标准;出发点是巩固其统治。
【解析】本题考查唐高宗时期科举改革的内容以及对唐高宗科举改革的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概括归纳能力。
(1)唐高宗时期科举改革的内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高宗远比他的前辈伟大的政绩是重新建立科举制度,并在他统治时期多次通过科举制起用官官员”“而是对科举制本身进行一系列大改变”等信息概括归纳得出。
(2)对唐高宗科举改革的评价,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国家的首要的官员选举制在高宗时期得到了彻底改造,8世纪盛唐时期实行的选举制度基本上是高宗时期传下来的”,再联系所学有关科举制的进步影响来回答。
16.【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伍延芳(1842~1922),清末民初杰出的外交家、法学家。早年留学英国攻读法律获律师资格。1882年回国任李鸿章幕僚,译西法、办交涉、管铁路、修法律。1896年被清政府任命为驻美国、西班牙、秘鲁公使,签订近代中国第一个平等条约《中墨通商条约》。1906年,伍廷芳起草了诉讼法草案,沿用英、美、法等国的规定,采取陪审制度。1911年,年届七旬的他接受了革命党的邀请,奋然投身革命,在军政府担任外交工作,主持南北议和,达成迫使清室退位的协议。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出任司法总长。袁世凯掌权后,伍延芳隐退并拒绝了袁氏的高官犀禄,五年未任公职。袁世凯复辟帝制后,他坚决反对,表示要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至万万年。1917年赴广州参加护法运动,任护法军政府外交总长等。1922年,陈炯明叛变阻挠北伐,伍忧愤成疾,在广州病逝。一摘编自丁贤俊、喻作风《伍延芳评传》(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伍廷芳对近代中国的历史贡献。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演变的角度简要分析伍廷芳的人生经历。
【答案】(1)贡献:参与近代外交,维护国家主权;推进司法改革;参加辛亥革命,促成清帝退位;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维护共和制度;参加护法运动,维护《临时约法》。
(2)经历:早年受到洋务派的思想影响;清末新政,其立场接近立宪派对朝廷改革的支持;辛亥革命爆发,投身革命,接受了革命派的思想;晚年成为坚定的共和主义者。伍廷芳的人生经历反映了近代国人追求救亡图存的思想历程,也表明其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发展。【解析】(1)本题根据材料“任李鸿章幕僚,译西法、办交涉、管铁路、修法律……任命为驻美国、西班牙、秘鲁公使……起草了诉讼法草案,沿用英、美、法等国的规定,采取陪审制度……奋然投身革命,在军政府担任外交工作,主持南北议和……隐退并拒绝了袁氏的高官犀禄,……参加护法运动,任护法军政府外交总长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参与近代外交、推进司法改革、参加辛亥革命、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参加护法运动、维护《临时约法》等方面概括伍廷芳对近代中国的历史贡献。
(2)本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洋务派的思想、清末新政、辛亥革命、共和主义、救亡图存、与时俱进等方面简要分析伍廷芳的人生经历。
第二篇:四川省泸州泸县第五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泸州泸县第五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1.据记载,宋代御史之责是“纠察官邪,肃正纲纪,大事则廷辨,小事则奏弹”,从宰相到一般小吏,都在御史监察弹劾之列。在地方上,设通判负责对地方官的监察。同时,皇帝还常派遣路一级的官员到各地监察,这就是外任御史。对以上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御史的权力和地位超过了宰相 B.重视制度建设,形成监察体系 C.重视地方监察,加强中央集权 D.御史有权廷辩,有效制约君权 【答案】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有二:一是正确的认识从御史到通判到外任御史,说明当时形成监察体系;二是注意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不能断章取义或无中生有。据此即可正确进行判断。2.在古代雅典,官员就职前须宣誓保证依法履行职责,陪审员须宣誓保证公平审判,年满18岁的青年男子须参加成人宣誓仪式才拥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些宣誓旨在 A.限制权利滥用 B.防止官员腐败 C.增强责任意识 D.培育权利观念 【答案】C 【解析】对官员和陪审员通过宣誓提醒其负有的责任,对成年男子提醒其身为公民的权利义务,这些都是在增强各种人的责任感,在各自的位置上能够尽职尽责,故C项正确;A、B项,材料强调的是官员、陪审员、成年男子必须通过宣誓来明确自己的权利与义务,“限制权利滥用”和“防止官员腐败”针对的是官员和陪审员,青年男子并不一定有官职,所以不存在权利滥用和腐败,故A、B项错误;对官员和陪审员来说,宣誓是为了明确他们的身份所负有的责任,提醒其认真履职,并不是“培育权利观念”,该项不适用于官员和陪审员,故D项错误。3.当甲午中日战争正在进行时,恩格斯就预言:“中日战争意味着古老中国的终结,意味着它的整个经济基础全盘地却是逐渐地革命化。”其中“革命化”是指 A.将发生推翻清王朝统治的革命 B.将导致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C.民族工业将成为中国经济的主体 D.列强侵略会刺激民族工业的发展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意味着它的整个经济基础全盘地却是逐渐地革命化”指的是经济近代化。AB反映的是甲午战后中国政治近代化进程的重大事件,与“经济基础”不符,故错误;甲午战后外国的入侵客观上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经济近代化的进程加快,故D项正确;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经济的主体,故C项错误。4.中共八大上,政务院副总理陈云系统地提出了改进经济体制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即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主补充一定的个体经济;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为主补充一定的自由生产;在市场方面,国家市场为主补充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由此可见陈云主张 A.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社会主义经济以计划为主、市场为辅 C.建设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 D.社会主义经济以国营和集体为主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党提出“三个主体”告诉我们要发挥公有制经济和计划作用,“三个补充” 告诉我们要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和市场的作用,因此,陈云主张社会主义经济以计划为主、市场为辅,故B项正确;A项不符合“三个主体”,排除;C项是1984年提出的,排除;D项不符合“三个补充”,排除。
5.英国《卫报》一专栏作家曾断言,中国的“21世纪始于1978年”,那一年“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从平均主义向市场经济走出了尝试性的一步,它创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历史”。这一年,我国所做出的尝试不包括 A.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来 B.决定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C.决定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和技术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D 【解析】ABC都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都是1978年提出的,排除。D项是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的,故本题选D。
6.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正愈演愈烈,各国政府、央行纷纷紧急出台救市措施,联手应对危机。对这一现象最确切的理解是 A.只有美国会导致经济危机 B.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 C.市场经济的弊端日益暴露 D.金融行业不利于经济发展 【答案】B 【解析】材料信息是: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各国政府联手应对危机。这说明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增强,故B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经济危机早已有之,材料信息是全球化加大了经济危机的危害,故C项错误;D项说法错误。
7.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者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揭露得淋漓尽致,为马丁·路德提供了攻击天主教的炮弹。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了人文主义自由、平等的思想。可见,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共同之处是 A.都坚持国家权力高于神权 B.都从根本上否定上帝的权威 C.都促进了人的思想解放 D.传播人文主义手段相同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了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都促进了人文主义传播,有利于人的思想解放,故C正确;只有宗教改革主张国家权力高于神权,故A错误;两者都没有否定上帝的权威,故B错误;两者传播人文主义手段并不相同,故D错误。故选C。
8.胡适说,“我们肯往前看的人们,应该虚心接受这个科学工艺的世界文化和它背后的精神文明,让那个世界文化充分和我们的老文化自由接触,自由切袭琢磨,借它的朝气锐气来打掉一点我们的老文化的惰气和暮气”。这表明胡适的主张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全盘接受西洋文化 C.保存中国固有的文化 D.中学应充分世界化 【答案】D 【解析】据材料“让那个世界文化充分和我们的老文化自由接触,自由切袭琢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属于洋务派思想,故A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全盘接受西洋文化的主张,故B错误;胡适主张将中国固有的文化与世界文化融合,故C错误;材料反映了将中学充分世界化的主张,故D正确。故选D。
9.1920作11月。孙中山指出:“有人说推翻清室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了,这话实在错了。即如我们住的租界,外国就要用泊外法权来压制国人,这还是前清造成的恶果。现在清廷虽然不他压制我们,但各国还是压制的,…...所以我们还是三民主义缺一不可的”。这番话表明孙中山
A.仍坚持原来的三民主义 B.在反帝问题上模糊不清 C.仍不敢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D.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答案】D............10.如图是17世纪以来出现的一系列重要文献.它们
①反映了近代以来国际争端频繁 ②得到了各国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 ③展现了人类追求和平的持续努力 ④成为了解决国际争端的法律依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表格体现出17世纪以来签订的国际公约,但并不是得到各国的普遍赞同和遵守,故②错误;其他选项均符合条约的实际,故C正确。
1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美国和德国都是后起之秀,都是采用新技术成果的模范。可在一战后期这两个国家却成为敌人的根本原因是 A.德国成为美国盟国的敌对国 B.美国和英法两国有着历史的渊源 C.美德对外扩张的矛盾和冲突 D.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的伤害 【答案】C 【解析】德国和美国成为一战后的敌人主要是这两个后起的国家积极扩张备战,产生了矛盾,故C正确;德国是同盟国,故A错误;美国和英法并没有历史渊源,故B错误;D不符合材料根本原因。
12.今天我们所熟知的日本三菱企业就是在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发展起来的,当时三菱企业从国家获得了一家造船厂、一座煤矿、一座银矿和两座金矿。当时政府的政策是大力扶持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那么当时政府扶持的对象主要是 A.投资新兴工业的华族和士族 B.缺乏资金的私人企业 C.从事近代交通通信事业的企业 D.与政府关系密切的大资本家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治政府推行“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明治政府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除了铁路和军工企业外,大部分国营企业都被无偿或以优惠的价格转让给一些与政府关系密切的资本家,据此可排除ABC三项,选出正确答案D。点睛:解此题的关键是依据教材知识对四个选项进行一一的对照,不符合史实的选项就可以直接排除,然后选出正确的答案来。
1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外侵内战,中国农村经济萧条、民生凋敝的状况日益严重。一批有识之士纷纷为救活中国农村而加紧奔波,代表人物包括梁漱溟、晏阳初、黄炎培等。史称“乡村建设运动”。梁漱溟的邹平乡村建设实验最初从兴办乡农学校(不久改称民众学校)、成立农业合作社、改良农业这三个方面展开,体现的正是上述培育现代合格村民的思路。他创立的乡村建设研究院采取了兴办乡农学校的方式来实施村民教育。1932年1月,训练部派师生300余人分赴各区乡,兴办乡农学校。这年冬天,全县共办起乡农学校91处,参加学习的村民3996人。乡农学校起初设在条件较好的大村,每区5~8处,后来发展到几个小村合办。乡农学校接受研究院指导,学校辅导员全部由训练部学生担任。村民学习以3个月为期,课程为三民主义、精神陶冶、识字、史地、乡村自卫、农业科技等。除正规乡农学校外,一些村立小学还附设了乡农夜校,教育对象为全村男女老幼,学习内容为识字、时事、农业知识等。截至1933年冬,全县共开办了156处夜校,参加夜校的农民共5241人。另外,一些村还设立了女子部或女校,向农村妇女传授家事、卫生及育儿知识。
——宋乐颜《邹平的成年教育》第15期,1937年4月16日
(1)根据材料,归纳近代中国乡村建设运动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中国乡村建设运动的认识。
【答案】(1)原因:外侵内战;农村经济萧条、民生凋敝,人民生活困苦;有识之士的倡导和推动(2)认识:近代中国的乡村建设运动是在内忧外患、农村经济萧条的背景下为中国农村建设寻找的出路,是爱国的;有利于农村科技、卫生、教育文化事业的提高;但在近代中国未实现民族独立的背景下也注定了他们所进行的农村改良运动失败的命运。
【解析】(1)根据材料内容来归纳原因。根据“由于外侵内战,中国农村经济萧条、民生凋敝的状况日益严重。一批有识之士纷纷为救活中国农村而加紧奔波,代表人物包括梁漱溟、晏阳初、黄炎培等。史称‘乡村建设运动’。”可以归纳出外国的侵略和国内的内战、农村经济萧条、民生凋敝、一批有识之士的倡导和推动。
(2)根据材料内容可知由于内忧外患、经济萧条激发了一批爱国知识分子们为振兴乡村而发起中国乡村建设运动;该运动的开展对于农村的教育文化、卫生、技术的提高具有推动作用;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知识分子们的实践最终还是未能完全改变农村的面貌,必然会失败。
14.【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41年7月18日,斯大林在致丘吉尔的电报中,提出要求英国在法国北部开辟反希特勒的新战场,改善苏联的处境。7月21日,丘吉尔在回信中说:“如果大规模登陆,会遇到一次血腥的还击,而小规模的袭击只能导致惨败。这对我们两国都会是弊多于利的。”丘吉尔以上述理由拒绝开辟第二战场。
1942年夏,苏、英、美达成了开辟第二战场的协议。之后,希特勒在苏德战场展开了大规模的进攻,但英、美两国却不遵守公报中的若干协议,回避履行开辟第二战场的具体义务。面对英、美对开辟第二战场的态度,斯大林说:“第二战场会开辟,不仅因为苏联需要它,而且盟国也需要它。”1943年,二战形势出现转折,德黑兰会议上能够通过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最后协议,是与苏联武装力量在二战中出现转折分不开的。1944年6月6日,英、美武装部队在艾森豪威尔将军的指挥下,渡过了英吉利海峡,并在法国的诺曼底登陆。
——摘编自王丽娜《英美苏三国在第二战场问题上的冲突与合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1941年英、苏两国对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态度及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析英、美、苏三国在第二战场问题上的冲突与合作。【答案】(1)态度:苏联急于要求开辟欧洲第二战场;英国以各种理由拒绝。苏联要求的原因:在西线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可减轻德国法西斯对苏联的压力,有效地支援苏联,加速德国的溃败。
英国拒绝的原因:开辟欧洲第二战场难度大;出于自己利益考虑,想让苏德两国在战场上互相厮杀,相互削弱。(2)评析:苏联急切地要求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反映了苏联欲尽快结束战争的决心;英美政府以多种借口拒绝,反映了英美企图转嫁战争负担,削弱苏联,建立其在战后世界统治地位的意图;1944年,基于苏联的武装力量在二战中的贡献,英美担心继续拖延将对它们自身的利益构成威胁,故积极开辟第二战场;第二战场的开辟是苏美英三方斗争与妥协的产物,国家利益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
【解析】(1)第一小问态度,根据材料“1941年7月18日,斯大林在致丘吉尔的电报中,提出要求英国在法国北部开辟反希特勒的新战场,改善苏联的处境。”“丘吉尔以上 述理由拒绝开辟第二战场”可以得出:苏联急于要求开辟欧洲第二战场;英国以各种理由拒绝。第二小问原因,苏联要求的原因可以从减轻德国法西斯对苏联的压力,有效地支援苏联,加速德国的溃败来回答;英国拒绝的原因,开辟欧洲第二战场难度大;出于自己利益考虑,想让苏德两国在战场上互相厮杀,相互削弱。英美政府以多种借口拒绝,反映了英美政治集团企图转嫁战争负担,削弱苏联,建立其在战后世界统治地位的意图。
(2)冲突表现在,苏联急切地要求开辟欧洲第二战场,英美政府以多种借口拒绝。苏联急切地要求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反映了苏联欲尽快结束战争的决心。合作表现在基于苏联的武装力量在二战中的贡献,英美统治集团担心继续拖延将对它们自身的利益构成威胁,故积极开辟第二战场。基于以上评析,得出:第二战场的开辟是苏美英三方斗争与妥协的产物,国家利益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从1901年到1907年,张謇先后创办了19个企业单位,初步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大生资本集团。发展民族近代工业需要科学技术,这又促使张謇热衷于兴办新式学堂(创办了南通大学),在外地还先后参与或协办了复旦学院、吴淞中国公学、南京高等师范、河海工程学校等大专院校。张謇对社会教育也比较重视,1905年在通州建立了国内第一所博物苑(馆),还陆续创办了图书馆、更俗剧场、伶工学社、盲哑学校等。更俗剧场是新式建筑,舞台上除演员别无闲杂人员出现,台下禁止吐瓜子壳和乱扔果皮,确实起到移风易俗作用。
——《中国近代工商人物志》第一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謇创办实业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张謇的历史贡献。
【答案】(1)19世纪末的瓜分狂潮,和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快;向西方学习的深入。
(2)张謇兴办实业;重视教育,兴办学堂;重视社会公益事业。反映了其实业救国的爱国思想,一定程度上适应了民生需求,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维护民族利益。
【解析】(1)此问属于分析说明类,要求多角度分析作答,充分运用材料,重点结合所学知识——张謇的实业救国,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代特点作答。
(2)“评价张謇的历史贡献”首先根据材料概括出张謇促进社会发展的具体三大方面的措施,总体反映了张謇的爱国精神,和三大措施的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
第三篇: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三语文“一诊”模拟考试作文试题导写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三语文“一诊”模拟考试作文试题
导写
名校简介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简称成都七中,又名成都中学,是一所国内著名、国际知名的百年名校,是四川省首批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四川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享有北京大学优质生源基地、清华大学优质生源基地美誉,每年进入北大、清华深造的学生人数占其在四川招生的1/4左右。
名师简介
刘剑英,成都七中骨干教师、高三语文备课组长,曾先后获得四川省赛课一等奖、全国赛课一等奖,是四川省高中语文学科省级课改送教下乡培训专家,多次指导学生在省级以上作文竞赛中获奖,对高考作文有独到的研究,系《课堂内外?创新作文》特约编辑、创新作文网作文名师。
许多同学在进行了大量作文训练之后依然对写好高考作文缺乏信心,究其原因,主要就在于大家对在高考时会遇到什么样的题目心中没底。虽然要想提前预知高考作文题目无异于痴人说梦,但高考作文命题却是有规律可循的。特别是每年进行高考备考之时,全国各省市的重点中学都会命制大量的作文试题对高三学生进行训练,而命制这些试题的老师极有可能会参与本省市的高考作文命题工作。这样一来,就使得这些重点中学命制的作文试题与本的高考作文试题有了一种直接的联系。所以,我们特开设“名校金题”栏目,每期对全国各省市重点中学高三年级的作文备考试题与优秀例文进行展示,并邀请该校的语文名师对试题进行全方位的分析、解读,以期让大家在第一时间准确把握本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
试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60分)
深陷困境之中,有时即使全力奋争,也无济于事,似乎真是山穷水尽,无路可走……其实,那不是无路可走,而是该转弯了。
请联系材料,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童。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②标题自拟;③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材料作文题,也是训练学生思维的材料作文题。这则作文材料的核心词语有两个:“困境”和“转弯”。困境是人生经常要面对的,有时即使全力奋争,也无济于事,似乎真是山穷水尽,无路可走;转弯是人生应对困境的智慧。面对困境,与其拼尽全力,穷途而哭,不如转而另觅他路,邂逅“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
这则作文材料里的“转弯”有个前提,就是深陷困境。丢掉这个前提,泛泛而谈转弯,就不是最好的审题立意,因为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需要转弯。当你为着梦想奋力拼搏,不应该转弯;当你在正确道路上一路顺风,不需要转弯;当你坚守正义的信念,不应该转弯……因为,你不是深陷困境,不是山穷水尽,不是无路可走。只有深陷困境,才需要考虑转弯:个人成长中的转变,那是因为思想尚不成熟,是为了健康成长而转弯;亲情关系的调节,因为矛盾已经积累,是为了爱而转弯;红军长征,因为根据地已经深陷重围,长征是转弯;国家坚持改革,因为既有体制已经积弊太深,改革是转弯……
立意已定,构思成文,还需要思维路径的指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是不错的路径。对于思想尚不成熟的中学生而言,谈是什么、为什么比较容易,谈怎么转弯比较困难,但也不是不可以写。高考作文发展等级有“深刻”一项:“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求稳是考场作文的最低要求,求深是优秀作文的追求,求美是完美作文的目标。把“转弯”换个接近的词语“改变”,思路就容易打开了。怎么转弯呢?让思维转弯,让态度转弯,让性格转弯;让方式转弯,让路径转弯,让目标转弯……
这个题,学生有东西可写。而作文的素材,课本里就有不少:苏轼遭遇乌台诗案,仕途受挫,转而求山水佛道,一转弯便旷达豪放;苏武遭遇大汉、匈奴对峙,求死不成,转而坚韧牧羊,一转弯便忠贞千古;巴金在送出小狗包弟之后,满含自责,无以解脱,转而反思自己,一转弯便代表着大陆知识分子的良心……
佳作展评
转弯之后,海阔天空
文/胡亚雯
历史为我们创造了许多不转弯的理想主义经典: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夸父逐日、尾生抱柱、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矢志不渝、铁杵磨针……这样的理想主义深深影响了上下几千年的中国,乃至现在许多人不知转弯、不愿转弯、不敢转弯,只是哭号现实的穷途,哀叹命途的多舛,祈求机遇的垂怜。
为什么不转弯呢?其实,转弯之后,便可能是海阔天空。
转弯并不代表退缩,而是一种对山穷水尽的困境的超越。对许多人来说,转弯不是面对困境时的选择,即使山穷水尽,无路可走,也坚持自己的奋力抗争一定会有所突破。这是坚持,但坚持并不是转弯,转弯也不是退缩。愚公移山便是如此,其精神感动万千国人。我想如果愚公没有感动天神,移山这个理想可能会在其千代后人那辈实现。但是为什么要搭上子子孙孙做无谓的牺牲而不搬离那座山呢?穆罕默德有言:“山不来就我,我便去就山。”面对相同的目的地,坚持走直道固然可敬,却未必能够达成目标,在困境面前转弯才是实现目标的奇招妙手。这时的转弯并不是退缩,是对困境的超越,是智慧在闪光。
困境时的转弯本质上是与生活讲和。面对无法超越的困境,一头走到黑,不到黄河心不死,不撞南墙不回头,会激化生活矛盾。人生最困难,也最成功的事就是与生活讲和。史铁生是一个与生活讲和的人。双腿残疾的困境,在当时看来几乎就是一个死结,和生活硬磕,不转弯,他只会自杀。但是史铁生与生活讲和了,他在感知不到双腿的困苦夜晚,以痛为养料,写出了震动人心的文章,这是史铁生的转弯。于是他迎来了一部部真实的书,用残疾的身体领着我们在精神上反思,这是史铁生的海阔天空。与生活讲和,转一个弯,就能再次迈开双腿,奔向海阔天空。
转弯才能让人生更加有意义。一条直路的人生固然执着令人称道,但是学会转弯才能看到更多的景致,也才能摆脱更多的困境。人生并不是一条单行道,如果在这里折断翅膀,我们却不能止步,而应该转弯,换种方式继续前行。马云曾在一所大学担任英语老师,在认清教育体制这壁垒限制了自己之后,转弯成了一名商人,最终开创了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的辉煌局面,让他的人生更加有意义。马云在转弯之后,发现了海阔天空。
转弯,难道不是困境之中、人生之中的一次机会,一次重新张开翅膀、翱翔天际的机会?山穷水尽,无路可走,不如转弯,迎接海阔天空。
点评:本文显露出了较为成熟的思维品质,对比论证,颇见功底。“转弯并不代表退缩”“转弯本质上是与生活讲和”“转弯才能够让人生更加有意义”三个分论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显示出良好的思维品质。开篇从中华文化经典里撷取了八个成语,还暗引“穷途之哭”“命途多舛”等典故,展现了作者的敏捷思维和丰富积累;接着援引穆罕默德的话,射出智慧的闪光;用史铁生与生活的讲和,论述转弯的本质;再以马云的成功,论证转弯对人生的意义。作文是思想的表达,是情感的抒发,唯有拥有良好的思维能力,才能够写出上好的文章,本文便是明证。
第四篇:2020届市第七中学高三上学期一诊模拟数学(文)试题(解析版)
2020届市第七中学高三上学期一诊模拟数学(文)试题
一、单选题
1.复数的虚部记作,则()
A.-1
B.0
C.1
D.2
【答案】A
【解析】直接由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化简,再根据题目中定义的复数的虚部,可得答案.
【详解】
解:,又复数的虚部记作,.
故选:.
【点睛】
本题考查了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虚部的定义,属于基础题.
2.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输出的值为()
A.
B.
C.
D.
【答案】C
【解析】程序框图的作用是计算,故可得正确结果.【详解】
根据程序框图可知,故选C.【点睛】
本题考查算法中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属于容易题.3.关于函数的性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的最小正周期为
B.是偶函数
C.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
D.在每一个区间内单调递增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因为,所以A错;,所以函数是偶函数,B正确;由的图象可知,C、D均正确;故选A.【考点】正切函数的图象与性质.4.已知,则“且”是“且”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当且时,由不等式性质可得且;当,满足且,但不满足且,所以“且”是“且”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A.【考点】1.不等式性质;2.充要条件.5.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A.
B.
C.
D.
【答案】C
【解析】几何体为棱柱与半圆柱的组合体,作出直观图,代入数据计算.
【详解】
解:由三视图可知几何体为长方体与半圆柱的组合体,作出几何体的直观图如图所示:
其中半圆柱的底面半径为2,高为4,长方体的棱长分别为4,2,2,几何体的表面积.
故选:.
【点睛】
本题考查了几何体的常见几何体的三视图,几何体表面积计算,属于中档题.
6.在约束条件:下,目标函数的最大值为1,则ab的最大值等于()
A.
B.
C.
D.
【答案】D
【解析】作出不等式组对应的平面区域,利用目标函数取得最大值,确定,的关系,利用基本不等式求的最大值.
【详解】
解:作出不等式组对应的平面区域如图:(阴影部分),由,则,平移直线,由图象可知当直线经过点时直线的截距最大,此时最大为1.
代入目标函数得.
则,则当且仅当时取等号,的最大值等于,故选:.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线性规划的应用,利用数形结合以及基本不等式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方法.
7.设{an}是有正数组成的等比数列,为其前n项和.已知a2a4=1,S3=7,则S5=()
A.
B.
C.
D.
【答案】B
【解析】由等比数列的性质易得a3=1,进而由求和公式可得q,再代入求和公式计算可得.
【详解】
由题意可得a2a4=a32=1,∴a3=1,设{an}的公比为q,则q>0,∴S31=7,解得q或q(舍去),∴a14,∴S5
故选B.【点睛】
本题考查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属基础题.
8.双曲线的渐近线与圆(x-3)2+y2=r2(r>0)相切,则r等于()
A.
B.2
C.3
D.6
【答案】A
【解析】由圆心到渐近线的距离等于半径列方程求解即可.【详解】
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y=±x,圆心坐标为(3,0).由题意知,圆心到渐近线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r,即r=.答案:A
【点睛】
本题考查了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及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属于基础题.9.定义域为的函数对任意都有,且其导函数满足,则当时,有()
A.
B.
C.
D.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函数对任意都有,∴函数对任意都有,∴函数的对称轴为,∵导函数满足,∴函数在上单调递增,上单调递减,∵,∴,∵函数的对称轴为,∴,∵,∴∴∴,∴,∴,故选C.【考点】(1)函数的图象;(2)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10.对圆上任意一点,若点P到直线和的距离之和都与x,y无关,则a的取值区间为()
A.
B.
C.
D.
【答案】A
【解析】由点到线的距离公式表示出点到直线与的距离之和,取值与,无关,即这个距离之和与无关,可知直线平移时,点与直线,的距离之和均为,的距离,即此时与,的值无关,即圆夹在两直线之间,临界条件为直线恰与圆相切,即可求出的取值范围.【详解】
解:点到直线与直线距离之和
取值与,无关,这个距离之和与无关,如图所示:可知直线平移时,点与直线,的距离之和均为,的距离,即此时与,的值无关,当直线与圆相切时,化简得,解得或(舍去),故选:.
【点睛】
本题考查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以及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属于中档题
11.若,满足,则的最大值为()
A.10
B.12
C.
D.
【答案】B
【解析】设,,表示出,利用向量的数量积的定义求出最值.【详解】
解:设,,则,当且仅当,同向时取最大值
故
故选:
【点睛】
本题考查向量的数量积的定义,属于中档题.12.点,分别是棱长为1的正方体中棱BC,的中点,动点P在正方形(包括边界)内运动,且面,则的长度范围为()
A.
B.
C.
D.
【答案】B
【解析】分别取棱、的中点、,连接,易证平面平面,由题意知点必在线段上,由此可判断在或处时最长,位于线段中点处时最短,通过解直角三角形即可求得.
【详解】
解:如下图所示:
分别取棱、的中点、,连接,连接,、、、为所在棱的中点,,又平面,平面,平面;,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又平面,平面,平面,又,平面平面,是侧面内一点,且平面,则必在线段上,在△中,同理,在△中,求得,△为等腰三角形,当在中点时,此时最短,位于、处时最长,,所以线段长度的取值范围是,.
故选:.
【点睛】
本题考查点、线、面间的距离问题,考查学生的运算能力及推理转化能力,属中档题,解决本题的关键是通过构造平行平面寻找点位置.
二、填空题
13.命题“”的否定为__________.”
【答案】
【解析】全称命题“”的否定是存在性命题“”,所以“”的否定是“”.
14.在样本的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共有9个小长方形,若第一个长方形的面积为0.02,前五个与后五个长方形的面积分别成等差数列且公差是互为相反数,若样本容量为1600,则中间一组(即第五组)的频数为
▲
.【答案】360
【解析】略
15.设、分别是抛物线的顶点和焦点,是抛物线上的动点,则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答案】
【解析】试题分析:设点的坐标为,由抛物线的定义可知,则,令,则,所以,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所以的最大值为.【考点】1.抛物线的定义及几何性质;2.基本不等式.【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抛物线的定义及几何性质、基本不等式,属中档题;求圆锥曲线的最值问题,可利用定义和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利用其几何意义求之,也可根据已知条件把所求的问题用一个或两个未知数表示,即求出其目标函数,利用函数的性质、基本不等式或线性规划知识求之.16.已知,则的最小值为
.
【答案】
【解析】试题分析:因为,所以,则
(当且仅当,即时,取等号);故填.
【方法点睛】本题考查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函数的最值问题,属于难题;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消元、裂项,难点是合理配凑、恒等变形,目的是出现基本不等式的使用条件(正值、定积),再利用基本不等式进行求解,但要注意验证等号成立的条件.【考点】基本不等式.
三、解答题
17.设的内角、、所对的边分别为、、,已知,且.(1)求角的大小;
(2)若向量与共线,求的值.【答案】(1);(2)。
【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三角恒等变换,可解得;(2)由与共线,得,再由正弦定理,得,在根据余弦定理列出方程,即可求解的值.试题解析:(1),即,解得.(2)与共线,由正弦定理,得,①,由余弦定理,得,②
联立①②,.【考点】正弦定理;余弦定理.18.学校为了解高二学生每天自主学习中国古典文学的时间,随机抽取了高二男生和女生各50名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每天自主学习中国古典文学的时间超过3小时的学生称为“古文迷”,否则为“非古文迷”,调查结果如下表:
古文迷
非古文迷
合计
男生
女生
合计
参考公式:,其中
参考数据:
0.500
0.400
0.250
0.050
0.025
0.010
0.455
0.708
1.321
3.841
5.024
6.635
(1)根据上表数据判断能否有60%的把握认为“古文迷”与性别有关?
(2)现从调查的女生中按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出5人进行理科学习时间的调查,求所抽取的5人中“古文迷”和“非古文迷”的人数;
【答案】(1)没有
(2)3人和2人
【解析】(1)求出,与临界值比较,即可得出结论;
(2)调查的50名女生中“古文迷”有30人,“非古文迷”有20人,按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出5人,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解:(1)由列联表得
所以没有60%的把握认为“古文迷”与性别有关.(2)调查50名女生按分层抽取5人,其中古文迷有人,非古文迷有人,即所抽取的5人中,古文迷和非古文迷的人数分别为3人和2人.【点睛】
本题考查独立性检验知识的运用,分层抽样各层人数的计算,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
19.如图,在三棱柱中,每个侧面均为正方形,D为底边AB的中点,E为侧棱的中点.(1)求证:平面;
(2)求证:平面;
(3)若,求三棱锥的体积.【答案】(1)见解析
(2)见解析
(3)
【解析】(1)设和的交点为,根据,且,得到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故,平面.
(2)证明平面,可得平面,故有,由正方形的两对角线的性质可得,从而证得平面.
(3)利用等体积法将转化为求可得.【详解】
证明:(1)设和的交点为O,连接EO,连接OD.因为O为的中点,D为AB的中点,所以且.又E是中点,所以,且,所以且.所以,四边形ECOD为平行四边形.所以.又平面,平面,则平面.(2)因为三棱柱各侧面都是正方形,所以,.所以平面ABC.因为平面ABC,所以.由已知得,所以,所以平面.由(1)可知,所以平面.所以.因为侧面是正方形,所以.又,平面,平面,所以平面.(3)解:由条件求得,可以求得
所以
【点睛】
本题考查证明线面平行、线面垂直的方法,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以及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应用,等体积法的应用,属于中档题.20.已知椭圆的两个焦点分别为,以椭圆短轴为直径的圆经过点.(1)求椭圆的方程;
(2)过点的直线与椭圆相交于两点,设点,直线的斜率分别为,问是否为定值?并证明你的结论.【答案】(1);(2)定值为2.【解析】试题分析:(1)由题意得到,所以,写出椭圆方程;(2)联立直线方程与椭圆方程,得到韦达定理,.试题解析:
(1)依题意,.∵点与椭圆短轴的两个端点的连线相互垂直,∴,∴.∴椭圆的方程为.(2)①当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时,由解得,.设,则为定值.②当直线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的方程为:.将代入整理化简,得.依题意,直线与椭圆必相交于两点,设,则,.又,所以
.综上得为常数2.点睛:圆锥曲线大题熟悉解题套路,本题先求出椭圆方程,然后与直线方程联立方程组,求得韦达定理,则,,为定值。
21.已知函数.(1)当时,证明:;
(2)若对于定义域内任意x,恒成立,求t的范围
【答案】(1)见解析
(2)
【解析】(1)构造函数利用导数求出函数的单调性,得到函数的最大值,即可得证;
(2)参变分离得到在恒成立,构造函数求出函数的最小值,即可得到参数的取值范围.【详解】
(1)证明:即是证明,设,当,单调递增;当,单调递减;所以在处取到最大值,即,所以得证
(2)原式子恒成立即在恒成立
设,设,所以单调递增,且,所以有唯一零点,而且,所以
两边同时取对数得
易证明函数是增函数,所以得,所以
所以由在上单调递减,在上单调递增,所以
于是t的取值范围是
【点睛】
本题考查利用导数证明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属于中档题.22.在极坐标系下,已知圆和直线
(1)求圆和直线的直角坐标方程;
(2)当时,求圆和直线的公共点的极坐标.【答案】(1)
圆O的直角坐标方程为x2+y2-x-y=0,直线l的直角坐标方程为x-y+1=0
(2)
【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
将圆O和直线l极坐标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2)先联立方程组解出直线l与圆O的公共点的直角坐标,再根据化为极坐标
试题解析:(1)圆O:ρ=cos
θ+sin
θ,即ρ2=ρ
cos
θ+ρ
sin
θ,故圆O的直角坐标方程为x2+y2-x-y=0.直线l:ρsin=,即ρsin
θ-ρcos
θ=1,则直线l的直角坐标方程为x-y+1=0.(2)由(1)知圆O与直线l的直角坐标方程,将两方程联立得,解得
即圆O与直线l在直角坐标系下的公共点为(0,1),将(0,1)转化为极坐标为,即为所求.
23.已知函数.
(1)求不等式的解集;
(2)若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非空,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答案】(1)(2)或
【解析】(1)通过讨论x的范围,求出不等式的解集即可;
(2)求出f(x)的最小值,得到关于m的不等式,解出即可.
【详解】
(1)原不等式为:,当时,原不等式可转化为,即;
当时,原不等式可转化为恒成立,所以;
当时,原不等式可转化为,即.
所以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2)由已知函数,可得函数的最小值为4,所以,解得或.
【点睛】
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有两个基本方法,一是运用零点分区间讨论,二是利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求解.法一是运用分类讨论思想,法二是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将绝对值不等式与函数以及不等式恒成立交汇、渗透,解题时强化函数、数形结合与转化化归思想方法的灵活应用,这是命题的新动向.
第五篇:四川省威远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地理试题 含解析
威远中学校高2018届第5期第1次月考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题 第I卷 选择题(共140分)
读某地区地形图,乙地建有一25米高的楼房,完成下列各题。
1.乙地楼房顶部与山顶的最大高差可能为
A.350米 B.399米 C.199米 D.409米 2.对图中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P地为洼地 B.Q地为山脊 C.M地为瀑布 D.N地为峡谷 【答案】1.A 2.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的判断,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为等高距,通过等高线判断海拔高度和坡度。
1.根据图中的等高线可知等高距为100米,乙地海拔为200-300米,山顶的海拔高度为500-600米,山顶与乙地最大高差为400米,最小高差为200米。高差楼高为25米,所以山顶与乙地楼房顶部最大高差为375米,四个选项中350米最合适,选择A。
2.根据“小于小的,大于大的”原则,P地为高地,A错;Q地等高线向低处弯曲为山脊,B对;M地等高线向低处弯曲为山脊,不会形成河流,不可能为瀑布,C错;N地等高线稀疏,应该为宽谷,D错。
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于北京时间2016年9月4日15:00在杭州隆重开幕。回答下列各题。
3.伦敦的华侨观看杭州G20峰会开幕式现场直播当地时间为 A.9月3日15:00 B.9月4日8:00 C.9月4日7:00 D.9月4日23:00 4.杭州G20峰会召开期间(9月4日—5日)A.杭州树木纷纷落叶 B.我国东北地区日出东南
C.太阳直射北半球,杭州的昼长短于北京 D.杭州太阳高度渐大,气候温和 【答案】3.C 4.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学生要掌握时间的计算,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3.利用 “东加西减”方法计算时间,伦敦相对北京时间(120°E)向西差8个时区,伦敦时间是9月4日15:00减去8个小时,即9月4日7:00,选择C。
4.杭州为常绿林,树木不会落叶,A错;9月4日—5日太阳直射北半球,我国东北地区日出东北,B错;太阳直射北半球,越向北昼越长,杭州的昼长短于北京,C对;太阳直射点向南移,杭州太阳高度渐小,D错。
下图是某季节甲洋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5.图示季节为北半球的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6.甲洋流形成的动力是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7.甲洋流附近海域鱼群相对较多,主要是因为该海域 A.处于寒暖流交汇处 B.位于大河入海口 C.夏季深层海水上涌 D.季节变化很显著 【答案】5.B 6.D 7.C 【解析】
5.根据题中经纬度可知,图示海域为北印度洋,北印度洋为季风洋流,夏季为顺时针,冬季为逆时针,根据图中洋流顺时针流向可知,图示季节为北半球的夏季。故选B。6.北印度洋由于受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形成了特殊的北印度洋季风环流,夏季在西南季风的影响下形成顺时针大洋环流圈,冬季在东北季风的影响下形成逆时针大洋环流圈。故选D。
7.甲洋流为索马里洋流,1月这里盛行西南风,夏季深层海水上涌,易于形成涌升流,海区营养物质较多,有利于吸引鱼群集聚,鱼群相对较多。故选C。【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北印度洋的气候及其季风洋流,北印度洋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吹西南风,冬季东北风,在疾风的吹拂下,形成夏季顺时针,冬季逆时针的季风环流。,读下面经纬网图,回答下列各题。
8.图中ABCD四点位于西半球的点有
A.1个点 B.2个点 C.3个点 D.4个点 9.一架飞机沿最短航线从图中D点飞行到B点,其航向是 A.先向南再向北 B.先向西南再向西北 C.先向东南再向东北 D.先向东北再向东南 【答案】8.D 9.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东西半球的划分和球面上的距离,学生要能够读懂经纬网地图。
9.球面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是通过两点的大圆的劣弧,一架飞机沿最短航线从图中D点飞行到B点,其航向是先向西南再向西北,选择B。
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月一条海平面等压线,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0.Q地风向为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11.当M地月平均气压为全年最高的月份,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B.尼罗河进入丰水期 C.印度半岛吹西南季风 D.P地昼长夜短 【答案】10.B 11.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季风和大气运动,地球运动和世界地理。本题要求掌握通过等压线判断风向,同时还要理解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和有关的世界地理知识。
10.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那么Q点的气压就高于P点,此地属于北半球,可以先画出风向,垂直于等压线向右偏,可知风向为东南风,选择B。
11.根据经纬度可以判断M地为亚欧大陆内部,当M地月平均气压为全年最高的月份时,是北半球的冬季,接近近日点,地球公转速度较快,A对;尼罗河进入丰水期是北半球的夏季,B错;印度半岛冬季吹东北季风,C错;冬季P地昼短夜长,D错。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160分)
12.左图为“甲、乙两地地理位置示意图”。右图为“甲地年内气温与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在6月1日至7月1日期间地球公转速度、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及昼长的变化特点。..(2)分析甲地的气候特征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3)简述乙地的夏季风的形成过程。
(4)5月份一般是甲地最热的月份,分析其原因。
【答案】(1)地球公转速度变慢;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小后增大;甲地昼长先变长后变短(2)全年高温,作物生长期长;降水丰富,利于作物生长(或雨热同期,全年热量充足)易受干旱、洪涝灾害影响(3)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陆上气温高,(气流上升,)形成低压;海洋上气温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东南季风(4)5月甲地太阳高度大,日照时间长;雨季未来临,晴天多,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因此获得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6、7、8月处于雨季,阴雨天气多,多太阳辐射削弱多,气温反而更低
【解析】(1)7月初地球公转速度最快,6月1日至7月1日期间地球公转速度变慢,甲地位于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6月1日至7月1日期间先向北移,再向南移,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小后增大;甲地昼长先变长后变短。
(2)从图中信息可知全年高温,最冷月气温高于20℃,作物可以全年生长;雨热同期利于作物生长,季风不稳定,降水变率大,易受干旱、洪涝灾害影响。
(3)乙地位于大陆的东部,夏季北半球普遍升温,大陆升温快气温高,形成低压;海洋升温慢气温低,形成高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东南季风。
(4)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有太阳高度、昼长、天气等。5月太阳直射点向北移,甲地太阳高度大,日照时间长;此时降水少,晴天多,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因此获得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6、7、8月虽然正午太阳高度更大,日照时间更长;但是处于雨季,阴雨天气多,太阳辐射削弱多,气温反而更低。
13.2014年2月,第22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俄罗斯索契举行,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索契也将作为比赛会场之一。茶树为常绿阔叶树,主要分布在气候湿热的热带、亚热带的山地、丘陵地区,而位于44°N附近的俄罗斯索契栽培茶树有数百年历史,读索契的位置示意图和索契气候资料图,完成下列各题。
(1)结合上图,描述图示区域地形特征。
(2)结合索契气候资料图,判断其气候类型,并描述气候特征。(3)结合材料分析索契作为冬奥会举办地的优势条件有哪些?(4)分析索契适宜茶树生长的水热条件的成因。
【答案】(1)南部以山地为主,北部以平原为主(以山地、平原为主);地势南高北低;地势起伏大(南部地势起伏大,北部地势起伏校);海岸线平直,少岛屿(2)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3)冬季降水量大,北部山区积雪量大(2分),北部有高大的山区,且陡缓坡均有,利于开展冰雪项目(4)背山面海,位于西风带(盛行西南风),黑海蒸发的水汽随盛行风遇山地抬升,云多雨丰(多地形雨),纬度约44°N,夏季气温高,冬季山脉阻挡北面冷空气侵袭,且黑海海面水温较高(对气温调节作用较强),气温较高 【解析】(1)根据等高线进行判断。南部海拔高,坡度大,以山地为主,北部海拔低,坡度小,以平原为主;地势主要高低起伏变化,从等高线看南高北低;地势起伏大。
(2)从气候图中可以看出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属于地中海气候。气候主要描述气温和降水特征。
(3)冬奥会主要有积雪。索契北部有高大的山区,冬季受西风的影响,降水多容易形成积雪,且陡缓坡均有,利于开展冰雪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