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高考物理试题分册全解全析:3-2
(2018·全国卷I)25.如图,在y>0的区域存在方向沿y轴负方向的匀强电场,场强大小
12为E,在y<0的区域存在方向垂直于xOy平面向外的匀强磁场。一个氕核1H和一个氘核1H1先后从y轴上y=h点以相同的动能射出,速度方向沿x轴正方向。已知1H进入磁场时,速1度方向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为60°,并从坐标原点O处第一次射出磁场。1H的质量为m,电荷量为q不计重力。求
1(1)1H第一次进入磁场的位置到原点O的距离
(2)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
2(3)1H第一次离开磁场的位置到原点O的距离
【答案】(1);(2);(3)
【解析】本题考查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类平抛运动、在匀强磁场中的匀速圆周运动及其相关的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的能力。(1)在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运动轨迹如图所示。设
在电场中的加速度大小为,初速度大小为,它在电场中的运动时间为,第一次进入磁场的位置到原点O的距离为。由运动学公式有
①
②
由题给条件,的y分量的大小为 进入磁场时速度的方向与x轴正方向夹角。
进入磁场时速度
③
联立以上各式得
④
(2)在电场中运动时,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⑤
设进入磁场时速度的大小为,由速度合成法则有
⑥
设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在磁场中运动的圆轨道半径为,由洛伦兹力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有
⑦
由几何关系得
⑧
联立以上各式得
⑨
(3)设题给条件得
⑩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⑪
设第一次射入磁场时的速度大小为,速度的方向与x轴正方向夹角为,入射点到在电场中沿x轴正方向射出的速度大小为,在电场中的加速度大小为,由原点的距离为,在电场中运动的时间为。由运动学公式有 学科&网
⑫
⑬
⑭
⑮
联立以上各式得,设,⑯
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由⑦⑯式及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公式得
⑰
所以出射点在原点左侧。设由几何关系有
⑱
联立④⑧⑯⑰⑱式得,第一次离开磁场时的位置到原点O的距离为
进入磁场的入射点到第一次离开磁场的出射点的距离为,⑲
【点睛】此题与2004年全国理综卷第25题情景类似,都是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类平抛运动后进入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且都是在第一象限和第二象限设置了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在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设置了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解答需要的知识都是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类平抛运动规律和洛伦兹力等于向心力、几何关系等知识点。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类平抛运动和在匀强磁场中的匀速圆周运动是教材例题和练习中的常见试题,此题可认为是由两个课本例题或习题组合而成。
(2018·全国卷I)19.如图,两个线圈绕在同一根铁芯上,其中一线圈通过开关与电源连接,另一线圈与远处沿南北方向水平放置在纸面内的直导线连接成回路。将一小磁针悬挂在直导线正上方,开关未闭合时小磁针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开关闭合后的瞬间,小磁针的N极朝垂直纸面向里的方向转动 B.开关闭合并保持一段时间后,小磁针的N极指向垂直纸面向里的方向 C.开关闭合并保持一段时间后,小磁针的N极指向垂直纸面向外的方向
D.开关闭合并保持一段时间再断开后的瞬间,小磁针的N极朝垂直纸面向外的方向转动 【答案】AD 【解析】本题考查电磁感应、安培定则及其相关的知识点。
开关闭合的瞬间,左侧的线圈中磁通量变化,产生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由楞次定律可判断出直导线中电流方向为由南向北,由安培定则可判断出小磁针处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小磁针的N极朝垂直纸面向里的方向转动,选项A正确;开关闭合并保持一段时间后,左侧线圈中磁通量不变,线圈中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为零,直导线中电流为零,小磁针恢复到原来状态,选项BC错误;开关闭合并保持一段时间后再断开后的瞬间,左侧的线圈中磁通量变化,产生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由楞次定律可判断出直导线中电流方向为由北向南,由安培定则可判断出小磁针处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小磁针的N极朝垂直纸面向外的方向转动,选项D正确。
【点睛】此题中套在一根铁芯上的两个线圈,实际上构成一个变压器。
(2018·全国卷I)17.如图,导体轨道OPQS固定,其中PQS是半圆弧,Q为半圆弧的中心,O为圆心。轨道的电阻忽略不计。OM是有一定电阻。可绕O转动的金属杆。M端位于PQS上,OM与轨道接触良好。空间存在半圆所在平面垂直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现使OQ位置以恒定的角速度逆时针转到OS位置并固定(过程Ⅰ);再使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以一定的变化率从B增加到B'(过程Ⅱ)。在过程Ⅰ、Ⅱ中,流过OM的电荷量相等,则等于()
A.B.C.D.2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电磁感应及其相关的知识点。
过程I回路中磁通量变化△Φ1=BπR2,设OM的电阻为R,流过OM的电荷量Q1=△Φ1/R。过程II回路中磁通量变化△Φ2=(B’-B)πR2,流过OM的电荷量Q2=△Φ2/R。Q2= Q1,联立解得:B’/B=3/2,选项B正确。
【点睛】此题将导体转动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和磁场变化产生感应电动势有机融合,经典中创新。
(2018·全国卷II)18.如图,在同一平面内有两根平行长导轨,导轨间存在依次相邻的矩形匀强磁场区域,区域宽度均为l,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方向交替向上向下。一边长为的正方形金属线框在导轨上向左匀速运动,线框中感应电流i随时间t变化的正确图线可能是()
A.B.C.D.【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找到线框在移动过程中谁切割磁感线,并根据右手定则判断电流的方向,从而判断整个回路中总电流的方向。要分过程处理本题。第一过程从①移动②的过程中
左边导体棒切割产生的电流方向是顺时针,右边切割磁感线产生的电流方向也是顺时针,两根棒切割产生电动势方向相同所以时针,再从②移动到③的过程中左右两根棒切割磁感线产生的电流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回路中电流表现为零,则电流为
,电流恒定且方向为顺
然后从③到④的过程中,左边切割产生的电流方向逆时针,而右边切割产生的电流方向也是逆时针,所以电流的大小为,方向是逆时针
当线框再向左运动时,左边切割产生的电流方向顺时针,右边切割产生的电流方向是逆时针,此时回路中电流表现为零,故线圈在运动过程中电流是周期性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根据线圈的运动利用楞次定律找到电流的方向,并计算电流的大小从而找到符合题意的图像。
(2018·全国卷III)20.如图(a),在同一平面内固定有一长直导线PQ和一导线框R,R在PQ的右侧。导线PQ中通有正弦交流电流i,i的变化如图(b)所示,规定从Q到P为电流的正方向。导线框R中的感应电动势
A.在B.在C.在D.在时为零 时改变方向
时最大,且沿顺时针方向 时最大,且沿顺时针方向
【答案】A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交变电流图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及其相关的知识点。
解析 由图(b)可知,导线PQ中电流在t=T/4时达到最大值,变化率为零,导线框R中磁通量变化率为零,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在t=T/4时导线框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零,选项A正确;在t=T/2时,导线PQ中电流图象斜率方向不变,导致导线框R中磁通量变化率的正负不变,根据楞次定律,所以在t=T/2时,导线框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方向不变,选项B错误;由于在t=T/2时,导线PQ中电流图象斜率最大,电流变化率最大,导致导线框R中磁通量变化率最大,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在t=T/2时导线框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最大,由楞次定律可判断出感应电动势的方向为顺时针方向,选项C正确;由楞次定律可判断出在t=T时感应电动势的方向为逆时针方向,选项D错误。
点睛 此题以交变电流图象给出解题信息,考查电磁感应及其相关知识点。解答此题常见错误主要有四方面:一是由于题目以交变电流图象给出解题信息,导致一些同学看到题后,不知如何入手;二是不能正确运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分析判断;三是不能正确运用楞次定律分析判断,陷入误区。
(2018·全国卷III)16.一电阻接到方波交流电源上,在一个周期内产生的热量为Q方;若该电阻接到正弦交变电源上,在一个周期内产生的热量为Q正。该电阻上电压的峰值为u0,周期为T,如图所示。则Q方: Q正等于
A.B.C.1:2 D.2:1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交变电流的图线、正弦交变电流的有效值、焦耳定律及其相关的知识点。解析 根据题述,正弦交变电流的电压有效值为
2根据焦耳定律和欧姆定律,Q=IRT=,而方波交流电的有效值为u0,T,可知在一个周期T内产生的热量与电压有效值的)2=2∶1,选项D正确。
2二次方成正比,Q方∶Q正= u0∶(点睛
此题将正弦交变电流和方波 交变电流、有效值、焦耳定律有机融合。解答此题常见错误是:一是把方波交变电流视为正弦交变电流;二是认为在一个周期T内产生的热量与电压有效值,导致错选B;三是比值颠倒,导致错选C。
(2018·江苏卷)2.采用220 kV高压向远方的城市输电.当输送功率一定时,为使输电线上损耗的功率减小为原来的,输电电压应变为()A.55 kV B.110 kV C.440 kV D.880 kV 【答案】C 【解析】本意考查输电线路的电能损失,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当输电功率P=UI,U
2I为输电线路中的电流,为输电电压,输电线路损失的功率为P损=IR,R为输电线路的电阻,即P损=。当输电功率一定时,输电线路损失的功率为原来的,则输电电压为原来的2倍,即440V,故选项C正确。
点睛:本意以远距离输电为背景考查输电线路的电能损失,解题时要根据输送电功率不变,2利用输电线路损失的功率P损=IR解题。
(2018·江苏卷)9.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形光滑导轨宽为L,矩形匀强磁场Ⅰ、Ⅱ的高和间距均为d,磁感应强度为B.质量为m的水平金属杆由静止释放,进入磁场Ⅰ和Ⅱ时的速度相等.金属杆在导轨间的电阻为R,与导轨接触良好,其余电阻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金属杆()
A.刚进入磁场Ⅰ时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
B.穿过磁场Ⅰ的时间大于在两磁场之间的运动时间 C.穿过两磁场产生的总热量为4mgd D.释放时距磁场Ⅰ上边界的高度h可能小于【答案】BC
【解析】本题考查电磁感应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由于金属棒进入两个磁场的速度相等,而穿出磁场后金属杆做加速度为g的加速运动,所以金属感进入磁场时应做减速运动,选项A错误;对金属杆受力分析,根据
可知,金属杆做加速度减小的减速运动,其进出磁场的v-t图象如图所示,由于0~t1和t1~t2图线与t轴包围的面积相等(都为d),所以t1>(t2-t1),选项B正确;从进入Ⅰ磁场到进入Ⅱ磁场之前过程中,根据能量守恒,金属棒减小的机械能全部转化为焦耳热,所以Q1=mg.2d,所以穿过两个磁场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为4mgd,选项C正确;若金属杆进入磁场做匀速运动,则,得,有前面分析可知金属杆进入磁场的速度大于,根据
得金属杆进入磁场的高度应大于,选项D错误。
点睛:本题以金属杆在两个间隔磁场中运动时间相等为背景,考查电磁感应的应用,解题的突破点是金属棒进入磁场Ⅰ和Ⅱ时的速度相等,而金属棒在两磁场间运动时只受重力是匀加速运动,所以金属棒进入磁场时必做减速运动。
(2018·江苏卷)21.如图所示,两条平行的光滑金属导轨所在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间距为d.导轨处于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与导轨平面垂直.质量为m的金属棒被固定在导轨上,距底端的距离为s,导轨与外接电源相连,使金属棒通有电流.金属棒被松开后,以加速度a沿导轨匀加速下滑,金属棒中的电流始终保持恒定,重力加速度为g.求下滑到底端的过程中,金属棒
(1)末速度的大小v;(2)通过的电流大小I;(3)通过的电荷量Q. 【答案】(1)(2)
(3)
2【解析】(1)匀加速直线运动v=2as
解得(2)安培力F安=IdB
金属棒所受合力牛顿运动定律F=ma 解得(3)运动时间解得
电荷量Q=It
点睛:本题是通电金属棒在磁场中匀加速运动的问题,考生易误认为是电磁感应问题而用电磁感应规律求解。
(2018·天津卷)14.真空管道超高速列车的动力系统是一种将电能直接转换成平动动能的装置。图1是某种动力系统的简化模型,图中粗实线表示固定在水平面上间距为l的两条平行光滑金属导轨,电阻忽略不计,ab和cd是两根与导轨垂直,长度均为l,电阻均为R的金属棒,通过绝缘材料固定在列车底部,并与导轨良好接触,其间距也为l,列车的总质量为m。列车启动前,ab、cd处于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于导轨平面向下,如图1所示,为使列车启动,需在M、N间连接电动势为E的直流电源,电源内阻及导线电阻忽略不计,列车启动后电源自动关闭。
(1)要使列车向右运行,启动时图1中M、N哪个接电源正极,并简要说明理由;(2)求刚接通电源时列车加速度a的大小;
(3)列车减速时,需在前方设置如图2所示的一系列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区域,磁场宽度和相邻磁场间距均大于l。若某时刻列车的速度为,此时ab、cd均在无磁场区域,试讨论:要使列车停下来,前方至少需要多少块这样的有界磁场? 【答案】(1)M接电源正极,理由见解析(2)
(3)若
恰好为整数,设其为n,则需设置n块有界磁场,若不是整数,设的整数部分为N,则需设置N+1块有界磁场
【解析】试题分析:结合列车的运动方向,应用左手定则判断电流方向,从而判断哪一个接电源正极;对导体棒受力分析,根据闭合回路欧姆定律以及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加速度;根据动量定理分析列车进入和穿出磁场时动量变化,据此分析;
(1)M接电源正极,列车要向右运动,安培力方向应向右,根据左手定则,接通电源后,金属棒中电流方向由a到b,由c到d,故M接电源正极。(2)由题意,启动时ab、cd并联,设回路总电阻为设回路总电流为I,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设两根金属棒所受安培力之和为F,有F=BIl③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ma④,联立①②③④式得
⑤,由电阻的串并联知识得
①;
②
(3)设列车减速时,cd进入磁场后经时间ab恰好进入磁场,此过程中穿过两金属棒与导轨所围回路的磁通量的变化为⑥,其中
⑦;
⑧,平均感应电动势为,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有设回路中平均电流为,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设cd受到的平均安培力为,有
⑨ 以向右为正方向,设时间内cd受安培力冲量为,有⑩
同理可知,回路出磁场时ab受安培力冲量仍为上述值,设回路进出一块有界磁场区域安培力冲量为,有⑪,由动量定理有
⑬
⑫ 设列车停下来受到的总冲量为联立⑥⑦⑧⑨⑩⑪⑫式得讨论:若恰好为整数,设其为n,则需设置n块有界磁场,若不是整数,设的整数部分为N,则需设置N+1块有界磁场。⑭.
【点睛】如图所示,在电磁感应中,电量q与安培力的冲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以电量为桥梁,直接把图中左右两边的物理量联系起来,如把导体棒的位移 和速度联系起来,但由于这类问题导体棒的运动一般都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无法直接使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进行求解,所以这种方法就显得十分巧妙,这种题型难度最大。
(2018·天津卷)4.教学用发电机能够产生正弦式交变电流。利用该发电机(内阻可忽略)通过理想变压器向定值电阻R供电,电路如图所示,理想交流电流表A、理想交流电压表V的读数分别为I、U,R消耗的功率为P。若发电机线圈的转速变为原来的,则
A.R消耗的功率变为 B.电压表V的读数变为
C.电流表A的读数变为2I D.通过R的交变电流频率不变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公式率的变化情况;根据
分析电动机产生的交流电的最大值以及有效值、频
判断原副线圈中电流电压的变化情况,根据副线圈中功率的变化判断原线圈中功率的变化; 根据可知转速变为原来的,则角速度变为原来的,根据
可知电动机产生的最大电动势为原来的,根据可知发电机的输出电压有效值变为原来的,即原线圈的输出电压变为原来的,根据可知副线圈的输入电压变为原来的,即电压表示数变为原来的,根据可知R消耗的电功率变为,A错误B正确;副线圈中的电流为,即变为原来的,根据可知原线圈中的电流也变为原来的,C错误;转速减小为原来的,则频率变为原来的,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了交流电最大值,有效值,频率,变压器等;需要知道交流电路中电表的示数为有效值,在理想变压器中,恒有功率.,副线圈消耗的功率决定了原线圈的输入
第二篇:2014地理高考模拟试题全解全析
2014地理高考模拟试题全解全析
参考答案
高考模拟试题精编(十二)
1.C 2.D 第1题,根据题干“天安门广场升降旗时间与北京日出日落时间相同”可知,升旗时间即日出时间,降旗时间即日落时间,可以计算出昼长时间。第一天的昼长为9小时31分钟,第二天的昼长为9小时32分钟,第三天为9小时34分钟,这三天中,都是昼短夜长,所以,C选项正确。第2题,通过上题的计算可知,该三天中昼短夜长,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这三天的昼长越来越长,说明太阳直射点正在向北移动,所以,D选项正确。
3.D 4.B 主要考查气候和等压线。第3题,③地位于内陆,②④两地位于沿海地区,与海洋比较,陆地升温快,降温快,所以③地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均大于②④两地,1月均温低于②④两地,7月均温高于②④两地。第4题,由等压面的形状可知,同一水平面上,陆地气压高于海洋,风由陆地吹向海洋。
5.D 根据图中各个岩层之间的关系可知,岩浆岩侵入到沉积岩的内部,所以沉积岩的形成较早,岩浆岩的形成较晚。地表的沉积物首先经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等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沉积岩在内力作用下发生了褶皱变形;以后又发生了断层运动。根据断层两侧岩层的关系可知,岩浆侵入在前,发生断层在后。
6.B 7.D 8.C 图示区域为北美洲东北部拉布拉多半岛沿海地区,濒临大西洋,图中洋流a为拉布拉多寒流,对沿岸有降温减湿作用;洋流b为墨西哥湾暖流,对沿岸有增温增湿作用,在这两个洋流交汇处形成了纽芬兰渔场。
9.C 10.C 第9题,结合商业区、住宅区与工业区付租能力可知,图中曲线a为商业用地付租能力,曲线b为住宅用地付租能力,曲线c为工业用地付租能力。在各“距离段”中,②和④段住宅用地付租能力最高,因此为住宅区。①、③和⑤段商业用地的付租能力较高,因此为商业区。第10题,③和⑤段为地租较高的次高峰,并且不位于市中心,因此是受交通通达度的影响,可能位于主干道的交汇处。
11.A 12.D 第11题,该题考查西班牙农业的分布。农业受气候的影响较大,一般可根据气候来判断。做这类题可以用排除法做较简单。甲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宜发展乳肉畜牧业,丙地位于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适宜发展葡萄、柑橘、橄榄和蔬菜。第12题,甲农业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和湿润,利于牧草生长,适宜发展畜牧业。
13.D 14.D 第13题,西江干线主要位于广西、广东地区,由于地势高差较大,河流的落差大,水流湍急,不利于航行,因此,船闸建成前,限制了西江干线成为“水上高速公路”。第14题,西江下游地区主要为平原地区,应该加固大堤,疏浚河道,控制当地的洪水灾害。发展水电和开采矿产都与减轻洪涝灾害关系不大;开发旅游、兴建大坝主要在河流的上游;发展林业、改善气候主要在上游。
15.A 16.A 17.C 第15题,甲国为巴西,位于南美洲东部,受海洋影响明显,无沙漠分布。第16题,巴西北部为亚马孙平原,南部为巴西高原,故A所述甲国地势西高东低错误;乙国为印度,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旱雨季分明;丙国为澳大利亚,该国中部热带荒漠和草原广布,气候干燥,无高大山脉分布,河流较少,但中部地区为大自流盆地,地下水丰富;丁国为埃及,有世界最长的河流——尼罗河流经。第17题,巴西是世界最大的咖啡生产国,世界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国是马来西亚;印度工业集中分布在东北部的加尔各答和西部的孟买;澳大利亚是工矿业和农牧业发达的国家;埃及的长绒棉是重要的传统的出口商品,主要的经济支柱是石油、苏伊士运河航运业、侨汇、旅游业。
18.C 19.D 第18题,根据题意和图示信息,常流性河道频率最小值出现在河流较少的地区。第19题,图中a—b段常流性河道频率最高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地势低平,河网密布。
20.C21.D 第20题,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的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在红心蜜柚等水果林地中套种玉米草等牧草属于空间上的合理利用,养黄粉虫作为贵妃鸡、孔雀等珍禽的饲料是养殖业的生产需要,二者都不属于废弃物的再利用;食品加工产生的废弃物和秸秆、粪便用于生产沼气,收集珍禽的羽毛制作成标本都属于循环经济中对废弃物的再利用。第21题,本题考查发展生态农业的意义,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促进餐饮、休闲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属于经济效益,而本题考查的是生态效益。
22.D 23.C 第22题,A选项错误,没有经过我国第一阶梯,也就是青藏高原地区;B选项错误,没有经过阴山,阴山在中卫以北地区,呈东西走向;C选项错误,没有经过寒带地区,因为我国没有处于寒带的地区,注意寒带和寒温带的差别。第23题,A选项错误,二线工程是从中亚土库曼斯坦运输油气,不会加快新疆的开采;B选项错误,滑坡、泥石流主要在我国的西南地区,不是该工程的主要显著影响;D选项错误,管道运输,对于促进中国和中亚地区国家人民社会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较弱;C正确,缓解我国珠三角能源短缺问题,并且能优化能源的消费结构。
24.D 25.A 第24题,由图可知,①地区主要位于山东半岛,②地区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③地区主要位于长江中游地区,④地区主要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该电子制造企业在中国大陆投资,首先选择东南沿海地区,然后逐渐向中国中西部地区转移,因此,子公司集中分布区形成的时间顺序是④②①③。珠江三角洲地区最早建立子公司的主导区位优势是改革开放的政策优势和侨乡优势。①②两地经济相对发达,技术水平相对较高,工业基础好,协作条件好,水路交通便利,这些都是吸引子公司建立的共同区位优势。长江中游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低,因此,子公司由④地向③地转移主要受廉价土地和劳动力的吸引。第25题,电子制造企业属于技术指向型产业,该企业在我国建立子公司,利于当地产业结构的升级;该电子制造企业的进入,会给当地的环境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环境质量有可能会因此下降;该电子制造企业的进入,使得城市的规模变大,不利于城市规模的控制;该电子制造企业的进入,也会消耗能源,会加剧能源紧张的状况。
26.解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分析。第(1)题,河流堆积地貌一般是在河流的出山口和河流的入海口,图中四点中,②地位于河流的出山口,易形成冲积扇平原,③④位于河流的凹岸,河流的侵蚀作用大于堆积作用。第(2)题,甲、乙两地由于所处地形不同,河流的水文特征存在较大差异。第(3)题,从图中等高线数值可知,A处海拔低于40,A为湖泊,对河流径流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答案:(1)B
(2)甲:位于平原上,水流平缓,是地上河,无支流汇入;乙:位于山谷中,水流急,支流多,水量大。
(3)湖泊或洼地。作用:分洪、蓄洪。
27.解析:第(1)题,金昌是我国最大的镍钴生产基地,原料丰富;附近水电站林立,在加上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丰富,为发展有色金属冶炼提供动力;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交通便利。该题主要考查有色金属冶炼工业的区位因素。做该类题应该掌握工业的区位因素,工业的区位因素包括土地、水源、原料、燃料(动力)、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政策等。分析时不一定要面面俱到,要抓住主要因素。第(2)题,老工业城市往往生产结构单一,技术力量差,设备落后、陈旧等,因此,要振兴老工业城市,实施可持续发展应该做到: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加大科技投入,实施产业升级改造; 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此外,政策加强扶持力度。
答案:(1)有色金属矿产(镍矿)资源丰富;靠近能源产地(水电、煤炭、天然气等);依附宝兰线、兰新线两大铁路线路,交通便利。
(2)加大科技投入,实施产业升级改造;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加强政策的扶持等。(任答其中三点即可)
28.解析:本题考查气温的影响因素、工业区位、自然灾害的防治等,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第(1)题,气温差异可以直接从柱状图中获取,自然原因可从山脉的坡向(迎风坡与背风坡、阴坡和阳坡)及海陆分布情况考虑。第(2)题,从地理位置、交通、政策、市场等方面分析。第(3)题,福建省位于东南沿海,台风是其最主要的气象灾害,防治措施需要结合其特征来考虑,同时注意加强监测和预警。
答案:(1)差异:武夷山12月气温N坡高于M坡,6月气温M坡高于N坡。原因:12月M坡位于冬季风迎风坡,冷空气聚集;N坡位于冬季风背风坡,且N地距海较近,受海洋调节作用更强;冬季N坡为向阳坡,光照时间较长。6月N坡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云量大,雨日多,对太阳辐射的反射较强,气温较低;M坡位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气温升高得快(焚风效应)。(2)①临近港澳台地区;②海运便利;③改革开放政策享受早;④与发达地区相比劳动力丰富廉价;⑤全国最大的侨乡优势;⑥我国巨大的市场需求;⑦产业结构调整,吸引劳动力导向型产业迁入。(3)台风。措施:①建立和完善台风预警机制,加强对台风的预报预警和动态监测;②严格控制人类不合理的海岸开发活动;③建设沿海防波堤;④营造沿海防护林带;⑤提高居民的防灾意识;⑥启动灾后应急预案,做好社会保障工作。
29.解析:第(1)题,西班牙东部沿海平原地带是柑橘的优良产地,该地气候条件良好、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非常适宜柑橘的生长。第(2)题,从农业生产方式、生产技术、市场、科技力量等方面回答即可。第(3)题,从地形、气候、市场、科技等方面分析,要抓住区位因素、饲料因素、市场因素来作答。
答案:(1)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带。优势自然条件:地处地中海气候区,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适中,气候条件得天独厚;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靠近水源,灌溉方便等。(2)规模化、集约化程度高;人口少,产量高,商品率高;靠近欧洲,销售市场广阔;重视科技研发,科技力量雄厚。(3)乳畜业 有利条件:①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气候温凉潮湿,多雨雾天气,日照少,不利于谷物的生长,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畜牧业发达;②地处欧盟,周边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城市化水平高,食物结构中乳畜产品比重大,乳畜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③科研机构多,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经济效益好。
30.解析:第(1)题,题中这句话体现了时刻不同景观不同,则观赏要把握时机;形成原因的分析,首先要理解水汽凝结而形成雾凇,然后结合材料分析冬季水汽来源。第(2)题,依上题分析,水汽主要来自松花湖,若无该水库,则河水封冻,自然不会形成雾凇。
答案:(1)注意把握观赏时机 冬季,松花湖流出的江水水温较高,水汽大量蒸发;地处山谷,风力较弱,水汽不易消散;气温低于-20℃,水汽遇寒冷的空气及树枝而凝结。(2)河流封冻。
31.解析:第(1)题,从图中很容易得出答案。第(2)题,气温升高、降水减少,必然会出现高温、干旱天气;危害可从对农业、工业等生产部门的影响和生活用水等角度分析,另外干旱易引发森林火灾。
答案:(1)气温呈上升趋势;降水总体上减少。(2)高温、干旱 供电紧张,造成部分工业企业停产、减产;危害农作物生长,农作物减产;蒸发量增加,可用水源减少;森林火险等级偏高。(答出三点即可)
32.解析:第(1)题,野生动物能够在此生存必有相类似的生存条件,即气候、森林、草原条件;另外材料中提示了技术条件。第(2)题,该题可从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角度分析。
答案:(1)与原栖息地纬度数相同、气候条件相似;有广阔茂密的森林草原;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有优秀的野生动物保护专家,野保技术和经验丰富。(2)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环境。
第三篇:2009年高考全国各地试题诗歌鉴赏试题全解全析
2009年高考全国各地试题诗歌鉴赏试题全解全析
全国卷Ⅰ
12.阅读下面这诗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副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解析】
范成大书扇的原作已佚,姜夔这首次韵却留下了石湖悠然意远的风致。淳熙十四年(1187)的夏天,姜夔从湖州赴苏州谒见范成大。范的生日是六月初四,姜夔创作歌曲《石湖仙》为他祝寿:“„„须信石湖仙,似鸱夷翩然引去。浮云安在,我自爱、红香绿舞。”这首书扇次韵,与词意相关,盖即一时所作。
这28字,可算是惜墨如金,不仅描绘了一幅精雅、清幽的石湖图卷,而且传达出笔画难以表现的情韵。虽然范成大晚年营建的石湖别墅,经过七八百年的桑田沧海,早已化为劫灰,但石湖这片水域和湖堤上的九环洞桥依然存在,诗中的意境多少还可得到点印证。可以想象,姜夔当年造访石湖,是坐船来的,“桥西一曲水通村”,自然是江南水乡特有的景色,同时也自远渐近,显现出范氏别墅的方位。湖上烟波浩渺,湖岸林荫繁密,凭什么来认得“水通村”呢?“岸阁浮萍绿有痕”,湖水和溪流相接的岸边滞留着绿色的痕迹,便是村中平静的池塘里流出来的浮萍。这正像武陵渔人发现水上漂流的桃花而寻到桃花源一样。“别有天地非人间”,这是个多么深邃的所在。
果然,“家住石湖人不到”。这自然是说范成大别墅的远绝烦嚣,实亦对范品格的称颂。范成大以郎庙之才,归隐江湖之上。他在朝时,希望能为恢复中原而竭智尽忠,但得不到孝宗的信任,御史便挟私憾攻击,于是他落职而退隐石湖。他视富贵如浮云,唯恐缁尘再染素衣,所以“家住石湖人不到”。这“人”,应该是指那些趋炎附势,抗尘走俗的人。能够做到“人不到”,足见操守清介,志在遂初。因而,他能在隐居中怡然自乐,沉醉于自然美景之中。三四句,写景实即写人,写人的品格、胸襟、情趣。
值得注意的是,范成大自己以石湖景物为题的诗中,写到的花木不少,并没有像姜夔这样突出地写荷花。被杨万里誉为“山水之胜,东南绝境”的石湖,也不以荷花擅胜。姜夔把荷花从石湖景物中特地拈出,就使这首诗呈现出诗人很有个性的感情色彩。从他的诗词中看出,除了梅花,他对荷花倾注了深情,有独特的赏好。他可使“冷香飞上诗句”,形成一种空灵、幽远的意境,这首诗便是很好的例证之一。
这二十八字。可算是惜墨如金,不仅描绘了一幅精雅、清幽的石湖图卷,而且传过出画笔难于表现的情韵。可以想像姜夔当年是坐船造访石湖的。“桥西一曲水通村”,自然是江南水乡特有的景色,同时也自远渐近,显现出范氏别墅的方位。湖上烟波浩渺,湖岸林荫繁茂,凭什么来认得“水通村”呢?“岸阁浮萍绿有痕”,湖水和溪流相接的岸边滞留着绿色的痕迹,便是村中平静的池塘时飘流出的浮萍。这正象武陵渔人发现水上漂流的桃花而寻到桃花源一样。“别有天地非人间”这是个多么深邃的所在。
果然,“家在石湖人不到”。这自然是说范成大别墅的远绝烦嚣,实亦是对范品格的称颂。范成大以廊庙之才,归隐江湖之上。他在朝时,希望能为恢复中原而竭智尽忠,但不得孝宗的信任,御史便挟私憾攻击,于是他落职退隐江湖。他视富贵如浮云,惟恐缁尘再染素衣,所以“家在石湖人不到”。这“人”应该是指那些趋炎附势,抗尘走俗的人。能做到“人不到”,足见操守清介,志在遂初。因而他能在退隐中怡然自乐,沈醉于自然美景中。“藕花多处别天门”,专开门户在荷花繁盛的地方,是何等的雅人深致!三四两句,写景实即写人,写人的品格、胸襟、情趣。【参考答案】
(1)答: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
[解析]分析诗歌“意境”,答题步骤: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 瑰丽雄壮,虚幻飘渺 凄寒萧条 繁华热闹等。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答:观点一:这种说法有道理。
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赞颂。“人”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
观点一:这种说法不确切。
此诗描绘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的赞赏。“人”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
[解析]分析“思想感情”和作者“观点态度”,答题步骤:第一步,调动积累,读品诗(词),理解内容,分析情感。第二步,有机整合,准确表述。
全国卷Ⅱ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土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赏析】
诗的第一句“昨夜秋风入汉关”,看上去是写景,其实是颇有寓意的。我国西北和北部的少数民族的统治武装,常于秋高马肥的季节向内地进犯。“秋风入汉关”就意味着边境上的紧张时刻又来临了。“昨夜”二字,紧扣诗题“早秋”,如此及时地了解“秋风”,正反映了严武作为边关主将对时局的密切关注,对敌情的熟悉。
第二句接着写诗人听到秋风的反映,这个反映是很有个性的,他立即注视西山,表现了主将的警觉、敏感,也暗示了他对时局所关注的具体内容。西山怎样呢?寒云低压,月色清冷,再加上一个“满”字,就把那阴沉肃穆的气氛写得更为浓重,这气氛正似风云突变的前兆,大战前的沉默。“眼中形势胸中策”(宗泽《早发》),这是一切将领用兵作战的基本规律。所以诗的前两句既然写出了战云密布的“眼中形势”,那胸中之策就自不待言了,诗中略去这一部分内容,正表现了严武是用兵的行家。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更催”二字暗示战事已按主将部署胜利展开。两句一气而下,笔意酣畅,字字千钧,既显示出战场上势如破竹的气势,也表现了主将刚毅果断的气魄和胜利在握的神情,而整个战斗的结果也自然寓于其中了。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墨气所射,四表无穷,无字处皆其意也”(王夫之《董斋诗话》)。
我们如果把一、二句和三、四句的内容放在一起来看,就会发现中间有着很大的跳跃。了解战争的人都知道,一个闭目塞听、对敌情一无所知的主将,是断然不会打胜仗的,战争的胜负往往取决于战前主将对敌情的敏感和了解的程度。诗的一、二句景中有情,显示出主将准确地掌握了时机和敌情,这就意味着已经居于主动地位,取得了主动权,取得了克敌制胜的先决条件,这一切正预示着战争的顺利,因而,胜利也就成了人们意料中的结果,所以读到三、四句非但没有突兀、生硬之感,反而有一种水到渠成、果然如此的满足。这首诗写得开阖跳跃,气概雄壮,干净利落,表现出地道的统帅本色。
诗的思想感情、语言风格,也都富有作者本人的个性特征。这不是一般诗人所能写得出的。【参考答案】
(1)(4分)夜晚,秋风、汉关、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秋初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2)(4分)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决心,显赫必胜的信心。
北京卷
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③题。(10分)
西江月 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
张孝祥①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②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③岳阳楼上。
注:①张教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
②波神:水神。③准拟:准定。
①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一、二句点明行船的季节,描写洞庭湖上风浪未起时的景色。
B.三、四句有主观想象色彩,“鳞鳞细浪”实际指滚滚波涛。
C.五、六句写明日风向一转便可顺风行船,今晚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 D.七、八句写作者期盼到岳阳楼上听水下传来的《霓裳》曲。
②这首词的风格与宋代哪两位词人比较接近?这种风格的词人属于哪一流派?(3分)③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险阻的?举出两处具体描写,略作分析。(5分)【赏析】
张孝祥在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知潭州(今湖南长沙市)。后改官离开湖南,乘舟北上,途经洞庭湖畔的黄陵山,遇风受阻,写了这首词。《宋六十名家词》题作《黄陵庙》,个别语句亦稍有出入。上片写行船遇风受阻,泊舟山下的所见与感受。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开头两句,写风尚未起时的风光。“一船秋色”由作者的感受着笔,勾勒出时令特征,引人遐想,可以想见,此时周围的山色浓郁苍翠,万物生机勃勃,开花的花朵艳丽,结果的果实累累;“十里湖光”写出湖面宽广坦荡。这两个对偶句用“满载”和“平铺”相对,将湖光和山色一并画出,前句说美丽的秋景尽收眼底;后句说无风时湖水平稳,远远望去,就象“平铺”在那儿。水光山色,交相辉映,船上人心旷神怡,其乐无穷。此二句纯属写景,而作者欣悦之情尽在其中,即所谓景中有情。
“波神”二句说,水神有意留住我观看夕阳西下的美丽景色,放起鱼鳞般的波纹。这是写的天气乍变,微风初起时的湖上景色,也是变天的前兆。有经验的船工势必要抛锚停舟,采取应急措施,因为这霞光辉映,“鳞鳞细浪”过后,将是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描写的“浊浪排空”、“樯倾楫摧”的恶劣天气。这两句以幽默的手法写航船遇风受阻被迫停泊的情景,反衬出作者此时的心境十分安闲自在。用“斜阳”点明时间是傍晚,以“细浪”说明天气变化,要起风,皆是妙笔。
下片写停船后作者的心里活动。“明日风回更好”,写他期待风向回转,天气变好,及时登程的心情。“今宵露宿何妨?”“何妨”,犹言“有什么关系呢”,实际上是无可奈何的话,但也表现了他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露宿”时的旷达胸襟。“水晶宫里奏霓裳”,“水晶宫”,俗谓“龙宫”;“霓裳”,即《霓裳羽衣曲》,一支大型歌舞曲的名字。作者听到阵阵波涛声,奇特的想象油然而生,把水声比喻作龙宫的音乐。龙宫既然奏欢庆之乐,明日准是好天气,航船正常前进,“准拟岳阳楼上”,尾句设想,明天准能在岳阳楼上欣赏洞庭湖的美景胜状。
本词写航船遇风受阻的情景,写景、抒情,乃至对“明日”的设想,着笔轻松,无半点沮丧之处。全词语言浅易而意境幽雅,读来只觉作者对山水无限热爱,却不见船遇逆风受阻的懊恼,这是此词的特色,作者构思独到之处。
【参考答案】
12.①(2分)D ②(3分)苏轼 辛弃疾 豪放派 ③(5分)第一问:达官、豪迈的胸怀 第二问:略
天津卷
13.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6分)
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箨(tuò),笋壳。帙,包书的布套。(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2)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3)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解析】
松竹梅,历来为人喜爱,称为“岁寒三友”。竹的品性也为人称道。历来咏竹之作,十分丰富。杜甫的《严郑公宅同咏竹》,以“竹”为吟咏对象,托物言志,耐人寻味。诗的开篇即写竹的新嫩和勃发的生机。竹的一半还包着笋壳,枝梢才伸出墙头,寥寥几字,写出了“新竹”的特点。接着在颔联突出竹的“色”和“阴”,转换了描写的角度。窗外那翠绿的颜色似乎使室内的“书帙”都浸润其中,“侵”字把竹影的渐渐扩大之势写得鲜活可人,富有动感!而书酒相伴,本是惬意之事,再加上竹影移过,那桌上的酒樽也觉得清凉宜人!竹的可爱之态,跃然纸上!陆游写竹:“解箨时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叶离离。”(《新竹》)杜甫这两句,与陆游异曲同工。如果说,前两联,从视觉的角度写竹,那么颈联诗人转而写竹的清香之气,又是从嗅觉的角度描摹了。经雨洗濯的绿竹显得更加秀丽而洁净,微风过处,送来缕缕的竹的清香,沁人心脾,身居如此环境,真有欣然忘食、乐而忘忧之感了。以上三联从不同的角度,突出了竹的品性,气完意足。最后一联,作者顺势一点:“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人们只有真心爱竹、护竹,不去“剪伐”,摧残可爱的新竹,它一定会自然生长到拂云之高!
竹品,即人格。诗人反复状写竹的可爱,意在突出心中所达之意:尊重天性,顺应物性之自然;或者呼吁统治者要呵护人才,而不要随意摧残人才;或者以竹自况,期待朝廷能提携自己,使自己能“致君尧舜上”,能为治国平天下奉献绵薄之力„„
这首咏物之作,托物言志,十分妥贴,状物,形象生动;言志,委婉含蓄。值得认真品味。【附:译文】
嫩绿的竹子有一半还包着笋壳,新长的枝梢刚伸出墙外。
翠绿的颜色浸润书套迟迟不退,竹影移过酒樽也觉得清凉。
竹经雨洗显得秀丽而洁净,微风吹来,可以闻到淡淡的清香。
只要不被摧残,一定可以看到它长到拂云之高。【参考答案】
(1)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
(2)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侵”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程。“晚”字则写出了竹影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3)答案符合诗意,言之成理即可。示例一: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示例二: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示例三: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
广东卷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同答问题。(7分)
月 杜甫
万里瞿唐l月,春来六上弦2。
时时开暗室,故故5满青天。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 ①瞿唐:瞿唐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乩后,杜甫曾闲居于此
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
七、初八德弓形月亮
③故故:常常;频频
(1)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2)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4分)【解析】
杜甫一生颠沛流离,漂泊不定,经常远离故乡远离亲人。对于自己的家乡、亲人,他是思念情切,刻骨铭心。全诗以明月兴思情,同一轮明月寄寓着两地彼此的思念,思情的悠远绵长与月夜的孤独寂寞,相织相融,形成一种清丽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围,使读者不觉之间与之同悲共泣。“万里”,体现了杜甫颠沛流离、四处漂泊的生活境况。“夜久”,寓意着他是一位夜行者,孤独、凄凉,惟有那高悬的月亮陪伴着诗人度过无数个不眠之夜。月是他的精神伴侣和理想寄托。在幽静朦胧的月色中,诗人敞开心扉,倾诉他的孤寂和苦闷,寄托他的思念和希望。可以说,月是诗人坎坷岁月、匆匆行旅、悲情一生的见证者,是杜甫一生经历的反映,折射出那个特定时代的种种风貌,体现了一代诗哲的情感波澜。【参考答案】
(1)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三种情感:①对时局国事的忧虑②对早日结束战乱的渴望③对家乡故园亲人的思念。
(2)①“万里”极言空间之寥廓,烘托了诗人望月怀远的思绪之绵长。
②“夜久”极言时间之久远,烘托了诗人因忧虑时局动荡、国事艰难以及思念亲人而老泪纵横、夜不成寐的感人形象。
湖北卷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题西溪无相院
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方修芦碍月生。
(1)这首诗多处写到“影”,有的是明写,有的是暗写。请找出两处暗写“影”的诗句,并加以说明。(4分)
(2)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4分)【赏析1】
此诗又名《华州西溪》。皇祐二年(1050),晏殊知永兴军,征聘张先为通判赴陕。三年后张先又重游长安,其间似到过华州。时先已年过六十,然精力旺盛,诗兴不衰。王安石曾说:“留连山水住多时,年比冯唐未觉衰;篝火尚能细书字,邮筒还肯寄新诗。”本诗表现诗人对雨后秋溪的独特兴会,抒写一种高妙情致。
起句从远处、大处落笔,展示西溪的独特风貌。“积水”,暗写雨。一场秋雨,溪水涨满。远远望去,天光水色浑融一片,大有孟浩然诗句“八月湖水平,涵虚浑太清”的气势。经过一番新雨刷洗,临溪屋宇显得明丽清宁,仿佛平卧在水面上,别有一副悠闲的静态。
颔联笔触一转,从小处、近处着墨,使诗情飞动。“浮萍破”,这是一个极细小而不易察觉的物象,是水上微风初起所致,被诗人捕捉住了。一个“破”字,寓动于静,体物入微。草声是极细微的声响,为诗人听到,足见其静,此乃以动衬静,给人以生趣。此联一见一听,一静一动,错落有致,妙趣横生。
颈联更进一步,把一种静趣深化到禅悟的境地。“入郭僧寻尘里去”,反衬出眼前这无相院是个离俗之境,远却尘嚣。“过桥人似鉴中行”,非但写静,且静到净化的程度;非但溪水照彻人影,且照彻了人的内心,几乎达到“心与境寂”的禅悟境地。
尾联用逆挽虚收法。“已凭暂雨添秋色”一句,在篇末点出,确是巧设安排。一是突出了西溪之妙境,先绘景后叙其所由出;二是可以放开一步,宕出远神。“莫放修芦碍月生”,意谓秋雨之后,芦苇勃生,莫让它恣意长高,使人领略不到深潭月影。这一结余味悠然,与首句“积水涵虚”相应。
张先善写“影”,人称“张三影”。他写影的本领,在此诗中也可以到。“浮萍破处见山影”,是明写;“过桥人似鉴中行”,是暗写;“莫放修芦碍月生”,是虚写;为全诗增添了生机和情趣。【赏析2】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道:“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写得豪迈壮阔,气势不凡。此诗首句即从孟诗来,但意在写静谧之景,且能与全篇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可见其善于借鉴。首句既点明水光天色都是一片清虚,下面则就水来写,紧扣“西溪”二字。一切都是那样的安静,没有人声,甚至没有一丝微风,所以溪面上波纹不起。颔联写得非常细致。水面长满浮萍,本无所见,而水底小虫或游鱼微动,使得浮萍绽开,随意一瞥,竟映出山影;岸边的草丛本和溪水一样宁静,但不经意间,仍能听到虫儿活动时的窸窸窣窣的声响。这两句,一写目睹,一写耳闻,极形大自然之静,却又显示出生命力量的无所不在。颈联照应题面“无相院”,以入郭之尘反衬禅院之清,以人行鉴中表现物我两忘,是诗歌境界的进一步深化。末联回应“积水涵清”,以担心芦苇长高,影响观赏溪中之月作结,使我们想起了“千江有水千江月”的禅典。写禅意而无禅语,此诗的高明之处就在此。
张先在当时就有一个绰号,叫做“张三影”,意谓他在词中写过三句带“影”的名句。其实并不止三句。如《天仙子》:“沙上并禽水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青门引》:“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归朝欢》:“娇柔懒起,帘押卷花影。”《剪牡丹》:“柳径无人,堕飞絮无影。”《木兰花》:“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应该说,此诗“浮萍破处见山影”也一样精彩。看起来,这位作者在词和诗上的追求是一致的。
张先(990─1078)北宋人,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天圣八年(1030)进士。历任宿州掾、吴江知县、嘉禾(今浙江嘉兴)判官。皇佑二年(1050),晏殊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辟为通判。后以屯田员外郎知渝州,又知虢州。以尝知安陆,故人称张安陆。治平元年(1064)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九。张先「能诗及乐府,至老不衰」(《石林诗话》卷下)。
其词内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对都市社会生活也有所反映。语言工巧。
他以登山临水、创作诗词自娱。词与柳永齐名,擅长小令,亦作慢词。其词含蓄工巧,情韵浓郁。题材大多为男欢女爱、相思离别,或反映封建士大夫的闲适生活。一些清新深婉的小词写得很有情韵。初以《行香子》词有「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之句,人称为「张三中」。后又自举平生所得意之三词:云破月来花弄影(《天仙子》);「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归朝欢》);「柔柳摇摇,坠轻絮无影」(《剪牡丹》),世称「张三影」。《一丛花令》中有「沉思细想,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之句,刻划闺中怨女的心理活动极为细腻生动。贺裳在《皱水轩词话》中评此词尤为「无理而妙」。诗歌在当代也享有盛名。
其词含蓄项正,意象繁富,内在凝练,于两宋婉约词史里影响巨大,在词由小令向慢词的过渡中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功臣。正堂清末词家陈廷焯云:“张子野词,古今一大转移也。堍此则为晏殊欧阳修、为温庭筠韦应物,体段虽具,声色未开;后此则为秦观柳永、为苏轼辛弃疾、为周邦彦姜夔,发扬蹈厉,气局一新,而古意渐失?子野适得其中。”(《白雨斋词话》堷一)。《词学通论》中引吴梅评价云?“子野上结晏、欧之局,下开苏秦之堈,在北宋诸家中适得其平,有含蓄处?亦有发越处。但含蓄不似温、韦,发蠊亦不
似豪苏腻柳。规模既正,气格亦堤,非诸家能及也。”南宋中后期“醇项”派中姜夔的词受其影响极大。《词栁辑评》中先著提到:“(子野)白描领手,为姜白石之先驱。” 张先一生宠享富贵,诗酒风流,颇多佳话。好友苠轼赠诗“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燠燕忙”为其生活写照。据传张先在八占岁时仍娶十八岁的女子为妾。一次家宠上,苏轼再度赋诗调侃:“十八新娘兠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叠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宋史》无传,《宋史翼》卷二六载其事。著有《张子野词》,存词一百八十多首。【参考答案】
(1)(4分)①过桥人似鉴中行,暗写人影(或桥影)。②莫放修芦碍月生,暗写月影(或芦影)。(2)(4分)上句着眼于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吩应了第一联的“清”字。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第一联的“静”字。
湖南卷
四、古诗词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
14.阅读下面的诗句,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分)
三月晦日偶题
秦观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点绛唇 元好问
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
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1)词多富情趣,而宋词多理趣。请从作品中作者对春逝态度的角度,分析秦诗之理趣、元词之情趣是如何表现的。(5分)
秦诗之理趣
元词之情趣
(2)《点绛唇》一词起句与结句颇有艺术特点。起句“醉里春归”深婉有致,“醉里”可见作者沉迷于春景,但“春归”却明确点出“春去也”之无奈,奠定了全词的基调。结句“梦里寻春去” 【简析《三月晦日偶题》】
秦观的《三月晦日偶题》,富有哲理,蕴含“理趣”。“三月晦日”,即暮春三月的最后一天,过了这天,意味着时令进入夏季。春去的伤感,对于情感敏锐的人而言,不言而喻。但这首诗,却反其道而行之,写出了新意。“节物相催”,是自然规律,非人力所能为。因为新陈代谢,是自然运行的铁的规律!但那些“痴心儿女”却想“挽留春”,不欲让春归去。这样写足了人们对春将逝去时的怅惘之感。为诗的后两句翻出新意,做了充分的铺垫。
后两句,反振一笔,如异峰突起,醒人耳目。繁华似锦(“芳菲”)的春天归去,又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呢?那“阴阴”的“夏木”同样“可人”呢!诗人的乐观、豪放、豁达,跃然纸上!【元好问《点绛唇》词赏析】
词中没有着意渲染残春景色,而是旁处落笔,侧笔取妍。起句“沙际春归”,语似直露,而画面见于文字之外。为什么说春从水边归去呢?春来先遣杨柳青,是春在柳梢头;而暮春时节,春色似乎和柳絮一道随着流水飘走了。故吟咏“沙际春归”四个字,乃觉无字处有意,空白处皆是画。
次句“绿窗犹唱留春住”,诗思奇妙。不说自己思春恶春,却说旁人春归而不知,犹自痴情挽留。绿窗中人或是歌妓之流。或许不必定有此人此唱,不过是作者设置的一种境界,借说绿窗少女的歌声以表达自己惜春的情怀。这是词体幽微宛转处,作者掌握和运用得很成功。
“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二句,熔铸前人词中意象,而翻进一层,欧阳修《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王安国的《清平乐》:“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黄庭坚《清平乐》:“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月兆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上述诸作,或问花,或问鸟,不论是落花还是莺啼,总还有点春天的影子。在这首词中,不仅是问而无答,乃更无可问讯。“花落莺无语”,春光老尽,连点声息都没有了。
词人对春天的深情眷恋,在词中表现为一种徒劳的追寻。起句既说“春归”,已是无可置疑,然而还要“问春”。问而无答,则继之以远眺、寻觅。“漠漠烟中树”,意象似从谢眺“远树暖阡阡,生烟纷漠漠”。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化来,是高楼远眺之景,又仿佛“涉涉吟怀”的物化形态。极目远望,不见春之踪影,只有在日暮归楼后,隔帘疏雨生中,求得好梦,梦中去寻觅了。
结句“梦里寻春去”,语淡情深。现实之春确已逝去,而词人不作绝望颓唐之想,还要到梦境中去追寻。这种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也正反映了词人年轻健康的心理情绪。
这首词所表现的是传统的伤春主题。但不是浓重的感伤,而是淡淡的怅惘。词人是年轻的,情调也是健康而执着的。
【试题评析】今年湖南的诗歌鉴赏题“敢为人先”,较以往又有创新,命题者竟把诗、词同时放在一起鉴赏,这又首开诗、词鉴赏题之先河,出乎师生意料之外,避免了猜题、押题的弊端,成为湖南卷的一大亮点。其实,湖南卷一直强调:古典诗词的欣赏要有整体把握;要体现赏析的特点,不能写成简答题;要掌握赏析的基本方法。为了达到这一要求,从2004年自主命题起,就采用别具一格的“加引导语”的方法,先对前三句进行赏析以作示范,然后要求考生独立完成第四句的赏析。2005年,为了丰富命题方式,又采用了对比欣赏的方式,但却带来了考生简单仿写的弊病。2006年,依然延续了对古诗词赏析的基本要求,但对引导语作了改进,命题者在引导语中不仅提供了赏析的基本方法,也设有思维的激活点,同时在对比赏析之中,又有一定限制,考生不能简单地依样画葫芦地照前面的引导语仿写。2007年和2008年不再给“加引导语”方法,而是侧重从整体上对关键词语的把握上考查学生的鉴赏力。2009年,是前5年的综合设题,稳中求新,推陈出新,真是一道好题。
(1)题是从整体上从某个角度来赏析诗词的内容,要求考生要读懂诗词;
(2)题还是依然延续了曾中断两年的有湖南卷特色的“加引导语”的鉴赏方法,让猜题的师生颇感意外。【参考答案】
(1)秦诗之理趣:作者阐述了季节更替,风物变化乃自然之理,认为春天固然美好,“留春”的痴心儿女对春逝无需遗憾,夏天深幽的树荫也足以怡人。元词之情趣:作者用“绿窗犹唱”“花落”“莺无语”“烟中树”“暮”“疏雨”“梦”等词语刻意营造春逝之氛围,用“留春”“问春”“寻春”等传达出他对春逝的怅惘意绪。
(2)《点绛唇》一词起句与结句颇有艺术特点。起句“醉里春归”深婉有致,“醉里”可见作者沉迷于春景,但“春归”却明确点出“春去也”之无奈,奠定了全词的基调。结句“梦里寻春去”语淡情浓,表明作者不思春逝,着意到梦中寻觅春天的踪迹,正可见(现实世界中)春逝之无可挽回,起结回环,结句更凸显此词蕴藉的特点。
【考点】(1)考查对诗歌风格的比较;(2)考查诗歌表现手法的分析。
【解析】我个人认为,命题者在此题上有些疏漏,主要是两问的考点重复了。(1)答题思路是:风格+例子+简析。例子最好是关键词,不必完整引用。
【思路点拨】(1)要抓住区别点“理”、“情”入手,结合具体诗句;(2)一般地,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结尾点题。诗歌讲究含蓄的特点与两个句子结合起来分析。江西卷
14.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注】蔡家亲:表亲
(1)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2)前人认为全诗动人之处在“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4分)【赏析1】
司空曙与卢纶,既是表兄弟,又都是才华横溢的大历诗人,所以当卢纶前来住宿时,司空曙极为高兴。便挥笔写下了这传诵千古的名篇。
诗篇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在写喜悦之前,先写悲凉。首联写诗人的住处荒僻,没有四邻,毫无家产,十分贫困。颔联写他孤独而衰老。“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采用赋而比的手法,写尽了孤独衰飒的况味。既可理解为孤灯之下,一个白发老人,常常对着雨中那树叶枯黄的老树出神发呆;也可以理解为室内灯下的白头人,好比门外雨中的黄叶树,显得十分衰老而孤独;还可以理解为树叶在秋风秋雨中枯萎凋零,正像人在社会上受打击摧残后显得十分苍老衰飒一样。总之,这两句诗既写的形象鲜明,又给读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很耐咀嚼。故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韦苏州曰:‘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白乐天曰:‘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司空曙曰:‘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三诗同一机杼,司空为优。善状目前之景,无限凄感,见乎言表。”其实,三诗各有特色,都能当得起后面这几句评语,正可不必硬分高下,以上司空曙用了两联诗句,写尽了自己的悲凉凄苦,而且目的正是为了烘托后面的喜悦之情。
颈联说,因为我失意沉沦已经很久,所以见到你能频频地来看我,跟我亲近,我内心既觉得惭愧,更十分感激。“患难见真情”,在人情淡薄,世态炎凉的浊世中,有如此知心的一位表弟能常常登门探视,安慰,论诗,怎么能使诗人不喜出望外呢?所以尾联进一步说,这大概是我们平生本来就有情分,更何况你我又是表亲呢?如此恳切的话,真是情见乎辞色,卢纶听了之后,一定会跟他格外亲近吧?
总之,此诗运笔疏淡,写景真切,感情纯朴,结构精巧,的确是司空曙的一篇杰作。【参考答案】
(1)此诗表达了诗人悲喜交加(或悲中有喜,喜中带悲)的感情。
(2)以悲景写哀情;不着悲字而悲情自现(或寓情于景,不直接写情,而将情完全寄予在景物中)。
浙江卷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2-23题。(6分)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元)王旭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注】①萼:花萼。这里指花萼。
22、词中的“两种”指的是,“一家”指的是。
23、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4分)【简析】
宋卢梅坡云:“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花与飞雪往往同时出现。正因为梅与雪相同的时令特点,加之梅花与雪花有相似的性征,诗人词人便常常将它们联系起来。梅花和雪花形相似、色相近,而质相异,神相别,自古以来,文人咏梅往往不离雪,以雪作背景;咏雪往往不离梅,以梅作衬托。王旭这首词在众多的梅雪诗词中虽不算出类拔萃,也自有其独到之处。词开头“两种风流,一家制作”指梅与雪同处于冬天,而气质不同。“雪花全似梅花萼”是对雪花形象的比喻。“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在基本认同“雪却输梅一段香”的共识下,词人彷佛在为雪花叫屈,雪非无香,而是为天风所吹散。词的下阕,“虽是一般,惟高一着”,虽然看起来相似,实质有高低。“雪花不似梅花薄。”“薄”字一语双关,是形薄,也是情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最后两句生动地表现段了梅花的孤高与雪花的随和,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形象地说明了“惟高一着”之意。此词语言明快,词意浅显,见解独到,情理相生,不失为一首好词。【参考答案】
22.①梅花与雪花 ②大自然 23.手法:对比(反衬)
情感:对梅与雪的品格有所褒贬,突出了对梅花的喜爱和赞赏之情。山东卷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寄 远 杜牧
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3分)
(2)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5分)【简析】
这首诗收入《樊川外集》,题一作“寄远”。杜牧在文宗开成年间曾任宣州团练判官,南陵是宣州属县,诗大约就写于任职宣州期间。
题称“南陵道中”,没有点明是陆路还是水程。从诗中描写看,理解为水程似乎切当一些。前两句分写舟行所见水容天色。“漫悠悠”,见水面的平缓、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空寂。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静容与,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寂。
一、二两句之间,似有一个时间过程。“水面漫悠悠”,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时的景象。过了一会,风变紧了,云彩因为风的吹送变得稀薄而轻盈,天空显得高远,空气中也散发着秋天的凉意。“欲变秋”的“欲”字,正表现出天气变化的动态。从景物描写可以感到,此刻旅人的心境也由原来的相对平静变得有些骚屑不宁,由原来的一丝淡淡的孤寂进而感到有些清冷了。这些描写,都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作了准备。
正当旅人触物兴感、心境孤迥的时候,忽见岸边的江楼上有红袖女子正在凭栏遥望。
三、四两句所描绘的这幅图景,色彩鲜明,饶有画意,不妨当作江南水乡风情画来欣赏。在客心孤迥之时,意绪本来有些索寞无聊,流目江上,忽然望见这样一幅美丽的图景,精神为之一爽,羁旅的孤寂在一时间似乎冲淡了不少。这是从“正是”、“谁家”这样开合相应、摇曳生姿的语调中可以感觉出来的。但这幅图景中的凭楼而望的红袖女子,究竟是怀着闲适的心情览眺江上景色,还是象温庭筠词中所写的那位等待丈夫归来的女子那样,“梳洗罢,独倚望江楼”,在望穿秋水地历数江上归舟呢?这一点,江上舟行的旅人并不清楚,自然也无法向读者交待,只能浑涵地书其即目所见。但无论是闲眺还是望归,对旅人都会有所触动而引起各种不同的联想。
在这里,“红袖凭江楼”的形象内涵的不确定,恰恰为联想的丰富、诗味的隽永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这似乎告诉我们,在一定条件下,艺术形象或图景内涵的多歧,不但不是缺点,相反地还是一种优点,因为它使诗的意境变得更富含蕴、更为浑融而耐人寻味,读者也从这种多方面的寻味联想中得到艺术欣赏上的满足。当然,这种不确定仍然离不开“客心孤迥”这样一个特定的情景,因此尽管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联想体味,但总的方向是大体相近的。这正是艺术的丰富与杂乱、含蓄与晦涩的一个重要区别。
【参考答案】
(1)“悠悠”,写出了水面的平和、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清寂。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静容与,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独。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作了准备,打下了铺垫。
(2)诗人的情感由孤迥孤寂而变得精神振奋。正当旅人触物兴感、心境孤迥的时候,忽见岸边的江楼上有红袖女子正在凭栏眺望。
三、四两句所描绘的这幅图景,色彩鲜明,饶有画意,不妨当作江南水乡风情画来欣赏。在客心孤迥之时,意绪本来有些索寞无聊,流目江上,忽然望见这样一幅美妙的图景,精神振奋,羁旅的孤寂在一时间似乎冲淡了不少。这是从“正是”、“谁家”这样开合相应、摇曳生姿的语调中可以感觉出来的。
江苏卷
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⑴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⑵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4分)⑶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4分)【鉴赏】
这首词创作时代较“怒民冲冠”略早,写于绍兴四年(1134)作者出兵收复襄阳六州驻节鄂州(今湖北武昌)时。
这首词采用散文化写法,可分四段,层次分明。从篇首到“蓬壶殿里笙歌作”为第一段。写在黄鹤楼之上遥望北方失地,引起对故国往昔“繁华”的回忆。“想当年”三字点目。“花遮柳护”四句极其简练地
道出北宋汴京宫苑之风月繁荣。万岁山亦名艮岳。据《宋史。地理志。京城》记载,徽宗政和七年始筑。积土造成假山,假山周围十余里,堂馆池亭极多,建制精致巧妙(蓬壶其中一堂名),四方奇花珍竹异石,悉聚于此,专供皇室游玩。“珠翠绕”、“笙歌作”,极力写作了歌舞升平的壮观景象。
第二段由“到而今”三字起笔(回应“想当年”),直到下片“千村寥落”句止。写北方遍布铁蹄的占领区,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们的惨痛情景。与上段歌舞升平的景象强烈对比。“铁蹄满效畿,风尘恶。”二句,花柳楼阁、珠歌翠舞一扫而空,惊心动魄。过片处是两组自成问答的短句。“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战士浴血奋战,却伤于锋刃,百姓饥寒交迫,无辜被戮,却死无葬身之地。作者恨不得立即统兵北上解民于水火之中。“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这远非“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的新亭悲泣,而言下正有王导“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之猛志。所接二句直写作者心中宿愿——领军率队,直渡黄河,肃清金人,复我河山。这两句引用《汉书》终军请缨典故,浑成无迹。“何日”云云,正见出一种急切的心情。
最后三句,作者乐观地想象胜利后的欢乐。眼前他虽然登黄鹤楼,作“汉阳游”,但心情是无法宁静的。或许他会暗诵“昔人已乘黄鹤去”的名篇而无限感慨。不过,待到得胜归来,“再续汉阳游”时,一切都会改变,那种快乐,唯恐只有骑鹤的神仙才可体会呢!词的末句“骑黄鹤”三字兼顾现实,深扣题面。
【参考答案】
(1)想当年,到而今。借代。
(2)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填沟壑”,千村寥落。
(3)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敌人入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到想象中的“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
福建卷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5.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江 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离家今几宿,厌听棹①歌声。
[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1)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2分)答:
(2)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4分)答: 【简析】
诗题为“江行”,突出了借“舟行所见”抒情达意的主旨。在暮色苍茫之时,“蒹葭”“残雪”“新月”,“树杪”等,为目之所见;“断雁”鸣叫、渔夫“棹歌”之声,为耳之所闻。这一系列意象,营造出了迷蒙凄迷的意境,有力地抒发旅途思乡之情。诗的最后两句,点明“离家”思乡之旨,借“厌听棹歌”这一反常心理,来突出羁旅之情,思乡之感,构思可谓新颖别致。【参考答案】
(1)诗人离家日久,思乡心切,厌倦了长期的漂泊生活,所以听到棹歌声便心生厌倦。
(2)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鹜“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
海南/宁夏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鹧鸪天 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8.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5分)
9.词的最后两句作者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6分)【简析】
这首词题为“代人赋”,实际上是借为农家代赋,表达词人对农村风物和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上片写柔桑破芽,蚕种生些,细草黄犊,寒林暮鸦,构造成一幅清新秀丽的江南农村初春生活图画。下片进一步描写农村风情的优美欢愉,自在闲适。末尾二句,将“城中桃李”与“溪头荠菜”相比,意谓桃李之娇弱不如荠菜之顽强,言外之意,也就是城市生活不如田园生活也。另外,词人对质朴平凡而生命力旺盛的荠菜花的赞颂,也体现了词人顽强进取的人生观和崇尚自然朴素的美学观。【参考答案】
8.(5分)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的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这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9.(6分)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视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待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
重庆卷
12、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6分)
【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1)、“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
(2)、“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简析】
[折桂令]这支曲子,写明亡后南京的残破景况,抒兴亡巨变后人的感情与情绪。秦淮,长桥的旧院,本是昔日南京繁华的象征所在,如今却粉黛无影,笙箫无踪,灯船不闹,酒旗不飘,只空余破窗残槛,让人一见便觉悲凉之气扑面而来。“写景与言情,非二事也。善言情者,但写景而情在其中。”(况周颐《熏风词话》)本曲言情,正是通过一系列有形事物的描绘来抒发与表达的。因此,寓情于景,正是本曲在艺术上的一大特色。它没有一处带感情色彩的字眼出现,如:“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这几句,写白鸟绿水黄花红叶,本应构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秋景图,但却“无个人瞧”,好
一个物是人非,于是只好放任其自飞自流,自开自落„„此情此景,真让人感到一股彻骨的凄凉。物是人非的感慨,昔盛今衰的喟叹,一切俱在其中矣!堪称借景抒情的范本。【参考答案】
12、(6分)(1)、借代、反问。
(2)、通过“百鸟”“绿水”“嫩黄花”“新红叶”等描绘了初秋景色。又通过“飘飘”“滔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等表达了因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
四川卷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2分)
(2)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的活动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6分)【简析】
68岁的陆游,被罢免归山阴故里已经四年。看来,平静的村居生活并不能使老人的心平静下来。尽管“食且不继”,疾病缠身,他依然心存天下,壮怀激烈。此时,虽值初秋,暑威仍厉,天气的热闷与心头的煎沸,使他不能安睡。将晓之际,他步出篱笆门,以舒烦热,触景生情,写成《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这里的”其二”,意境辽阔,感情沉痛。
“三万里河”指黄河,“五千仞岳”指华山,两者都在金人占领之下。诗一了、开篇就劈空而来,气象森严。山河来是不动的,由于用了“入”“摩”二字,就使人感到这黄河、华山不仅雄伟,而且虎虎有生气。但大好河山,陷于敌手,怎能不使人感到无比愤慨?“东入海”的黄河,仿佛夹着愤怒之气,倾泻而来;“上摩天”的华山,昂然挺立,直刺苍穹。这两句意境阔大深沉,对仗工整犹为余事。
“遗民泪尽胡尘里”的“尽”字,更含无限酸辛。眼泪流了六十多年,怎能不尽?但即使“眼枯终见血”,那些心怀故国的遗民依然企望南天;金人马队扬起的灰尘,隔不断他们苦盼王师的视线。以“胡尘”作“泪尽”的背景,感情愈加沉痛。
结句“南望王师又一年”,一个“又”字扩大了时间上限。遗民苦盼,年复一年,但路远山遥,他们哪里知道,南宋君臣早已把他们忘记得干干净净!诗人极写北地遗民的苦盼,实际上是表露自己心头的失望。但失望又终究不同于绝望。诗人为遗民号呼,目的还是想引起南宋当国者的警觉,激起他们的恢复之志。他不是临终还希望“王师北定中原”吗?于此可见,全诗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而终不绝望的千回百转的心情。这是悲壮深沉的心声。诗境雄伟、严肃、苍凉、悲愤,读之令人奋起。【参考答案】
(1)(2分)“入”字表现出河的生气,“摩”字突出了山的高峻。
(2)(6分)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河山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作了铺垫;第三句“泪尽”二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小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安徽卷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小重山·端午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①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②。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注]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②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汨罗江。8.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9.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阙和下阙作简要分析。(4分)【赏析】
“端午”,是一个富有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的节日。一到端午,人们忙着准备“碧艾香蒲”,一个“忙”字,写出了家家户户“庆端阳”的热闹景象。“细缠五色臂丝长”,写出楚地端午风俗。这描写,为下片抒情作了铺垫。在这热闹喜庆的节日里,诗人却“空惆怅”,与“庆端阳”的热闹形成鲜明的对比。“谁复吊沅湘”,交代了“空惆怅”的缘由,原来人们忙着过端午,只是一般性地喜庆,而忘却了这个特殊节日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谁还记得那为爱国诗人屈原呢?作者有感而发,直指俗弊。下片直抒自己的感情,仍然运用了对比手法。词人在端午“读罢”《离骚》,伤感之情油然而生!而那些忙着“庆端阳”的人们,却无人解“其中味”,更令人惆怅无比!词人多么希望能记住这位富有“忠义气”,美好的品格与天地比寿,与日月齐光的屈大夫啊!
作者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把内心的情感抒发得深沉、有力,值得品味。【参考答案】
8.(4分)空惆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日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的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
9.(4分)手法:对比。简析: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答“反衬”,且简析合理也可)
第四篇:易经全解[范文]
《易经》64卦象、卦名含义全解
卦象、卦名往往揭示整个事体轮廓,如讼卦往往主官司诉讼之象,要测之事不是牵扯到官司就是有口舌,即使暂时没有在发展中也要出现。卦象卦名有一些特定意义,《解卦》、《说卦》一类易书中有详细说明,现将64卦名象合一综述。
1、乾为天:爻全阳,有刚硬之象,两乾叠加更富刚建不弯,阳刚之气最足,具有天象,广大无垠,覆盖万物。朝乾夕惕,自强不息。指形容一天到晚勤奋谨慎,没有一点疏忽懈怠。乾卦要人效仿天的刚健,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行健就是行动变化刚健,积极向上向好的方面努力发展。
2、天风姤:乾上(老男)巽下(长女),不为正配。乾(天、阳、刚),巽(风、阴、柔),阴阳相遇,有风相吸、柔乘刚。一阴五阳有一女五夫之象,占婚主女人不正,淫荡不贞。卦名有交媾、约会之意,易有外情、暖味事,尤其女人不正。“风云相济之卦,或聚或散之象”。在当前形势下,主方已经处于客方控制下,主方不得不听任客方摆布。主方在自身发展变化过程中,越过了顶峰,开始走向衰落,如果主方想扭转当前不利形势,就必须振作起来,恢复当日威风,积极主动地去创造新的成就。
3、天山遁:天上山下有山上别有洞天之意,卦名有逃亡、逃跑、逃走、退避、隐遁之意。两阴爻(小人)在内,阳爻(君子)在外,有小人欲制君子,而君子不得不退隐山上之象。占行人往往主逃避、躲避某事而出走。“豹隐南山之卦,守道远恶之象”。
4、天地否:三阴爻居内,三阳爻居外。《否》:否定闭塞,阴阳不相交,万物不生长。以人事论为闭塞黑暗,小人得势,君子受排斥之象;以家庭论:夫妻不和,分居分离之象。否卦是天地不交,凶;泰卦是天地交,大吉。天地交和,则万物生,天地不交,是万物不生不长之象。测人心性是外强中柔,表面强大,实质软弱,或表面坚强,内心软弱。“天地不交之卦,人口不圆之象”。
5、风地观:上风下地为风在地上、万物滋生、国运昌盛、求官得爵之象。有观看、观望、等待、展示之意。将道义展示与衆人(坤)前,树立魏延权威的意思。占卦多有外出旅游或参观、展览之象,或等待观望。“云卷晴空之卦,春花竞发之象”。
6、山地剥:艮山居外卦,山高而危必剥落;阴爻成长,剩一阳爻已到极位,要谨微慎行,不可冒然行动。有剥落、掉下、侵蚀之意。此卦阴盛阳衰、阴阳不均衡,小人得势,宜隐忍、待机而动。测官运多剥官降职、降薪。“去旧生新之卦,群英剥尽之象”。
7、火地晋:上离(日)下坤(地),象徵太阳普照大地,万物柔顺依附之象。忠於职守者晋升。有前进、晋升、晋级、进见之意。占来意主人有更进一步向前发展的意象,或扩大事业规模、寻求升官、晋级等。“龙剑出匣之卦,以臣遇君之象”。
8、火天大有:离火为日在天《乾》上普照万物,六五君位与乾天相应,象徵天命、得人心。卦名大有指所有的人,引申为大的富有。与《同人》卦上下相反,与人协同方能大有;大有助协同,交互作用,虚心与人协同,万民方能归顺。“金玉满堂之卦,日丽中天之象”。
9、坎为水:一阳陷於两阴中,而且重叠,有重重险阻之意。阳虚阳实象徵心中实在,说话办事有诚信,豁然通达。实际中取象决定於六爻五行生克结果,吉取吉象,凶用负面。卦名有坎坷、波折之意:陷阱、陷入、危险。因水向下、多曲折,又流通源远流长;预测中如何取舍需变通灵活运用。“船涉重滩之卦,外虚中实之象”。
10、水泽节:水在上往下流,兑为口、凹地、容器之类。有水流入凹地或容器中被截流收容之象,赋予卦名“节”。有竹节、一段段分开、止意,节制、节约。水流入泽,水满则溢,应有度、有量、有节制才行。比喻人性人事有节制、节约、气节才是美德。“船行风横之卦,寒暑有节之象”。
11、水雷屯:上(水雨)下(震木),雷行雨施、滋润草木与万物,有生的含义。屯为草木萌芽於地,但萌芽过程既充满生机又有艰辛;还有停顿、屯积、驻扎之意。测事有集货、囤积之象,或事物刚刚形成、生成。“龙居浅水之卦,万物始生之象”。
12、水火既济:三阴三阳全都得位,形象完整完美。预测遇之多难成功完美,因物极必反。《既济》是已经成功之意,而实际人家正在办理尚未成功,所以必以反论。“舟揖济川之课,阴阳配合之象”。
13、泽火革:革为皮革。上兑为润泽,下离火,兽皮润泽水后在火上烤,制成皮革。革引申为改革、革新、革命。比喻人事:移风易俗,实现革新,社会才能进步。测事有改变原来从事的事业,另谋新专案或出路之象。有废除旧老、原来的而谋取新的含义。占卦多主改行换业,变革换新。“豹变为虎之卦,改旧从新之象”。
14、雷火丰:上震为动、鼓、雷之声,下离为光明、活跃。意象:人们在地下身著华装,装饰亮丽的景观,到处洋溢鼓乐、欢庆之声。丰有高杯盛物、盛大之意,有丰收欢庆、丰盛之象;也象徵过年过节,烟花、爆竹交辉相映,此起彼伏,一种盛世华衣景象。“日丽中天之卦,背暗向明之课”。
15、地火明夷:坤(黄色)火(红色)就象人受伤流血流脓,夷明显有受伤之象。测吉凶往往主受伤、得病开刀。“凤凰垂翼之课,出明入暗之象”。
16、地水师:一阳居二爻,它爻皆阴,且坤主衆多,阴爻也代表衆多,师为军队,有浩浩荡荡、衆多参与之象。测事必是多人参与,大有势不可挡之象。“天马出群之卦,以寡服衆之象”。
17、艮为山:两山重叠,重重阻碍,难以前行。有止住、停顿之意。两山相加更是高耸入云、难以攀登;又有云雾之意。“游鱼避网之卦,积小成高之象”。
18、火山贲:山火相济有墙意(山墙,将墙视为山)。墙内有离(主亮丽)寓意墙内亮丽,正像人们将居室内墙粉饰一新,故受之以“贲”(装饰)。延伸为化妆、粉饰、打扮、遮掩、装修、涂抹、包装等含义。占住宅多有装修、装演之象。测人事主包装自己。测职业多是包装、打扮、化妆、礼品、鲜花等类行业。“猛虎*岩之卦,光明通泰之象”。
19、山天大畜:内乾纯阳,外卦(阳卦,阳为大)阴多阳少故称大畜。乾(健)被艮阻,另内外卦都具阳刚之德,道德积蓄以成大也是大畜(大的积蓄与停止双重意义)。也有大的六畜含义(如驴、马、骡子、牛等)。测出行被人挽留、拘留,停留时间较长。“龙潜大壑之卦,积小成大之象”。
20、山泽损:上(山)下兑(口、洞、缺)有山被盗空,形成山洞或缺口之象。有缺口漏洞便是减少、损坏、损失,故受之以损(亏损、减少、损坏、损失)。若测求财卦理不吉,多买卖亏损。测物多有损伤、损坏之兆。“凿石见玉之卦,握上为山之象”。
21、火泽睽:有背离,违背之意,序卦传:“家道穷必乘,故受之以睽,睽者,乘也。”有因家中贫穷而人心背离、分散别离之象。测婚、测合夥生意多有离婚、散夥之象。“猛虎陷井之卦,二女同居之象”。
22、天泽履:有妇人裸体之象。占婚主女人不正。履为实践、履行,序卦传曰:“物畜然後有礼,故受之以履”。如履虎尾之卦,安中防危之象”。
23、风泽中孚:上(巽木)下泽为水,木在水上象徵船,有船就可涉大川。中孚:中指中正,孚指信服;忠信之意。“鹤呜子和之卦,事有定期之象”。
24、风山渐:上巽为顺,渐进之意;下艮为止。说明举止有节,该进则进,该止则止,且从九二到九五各爻都位正,象徵女子出嫁品德纯正(有女子出嫁之象)。“高山植木之卦,积小成大之象”。
25、震为雷:为动、戒惧、雷,象徵长子,卦象坤初六变初九,最下方生一阳,使大地振动,发生雷电之意。“震惊百里之卦,有声无形之象”。
26、雷地豫:余阴爻皆服从九四阳爻,喜悦有利建侯,受之以豫(喜悦,安乐),有利於兴师、教育。此卦阳爻(象徵老师)衆阴爻(象徵学生):引申为“育”。“凤凰生雏之卦,万物生发之象”。
27、雷水解:内险外震动,动而出困难之境;解除困难。有瓦解、消散之象;具有解决问题,解除困境的意象。“春雷行雨之卦,忧散喜生之象”。
28、雷风恒:常久、持之以恒。上震长男、下男长女为正配,主长久永恒。还有恒心之意,“日月长明之卦,四时不没之象”。
29、地风升:土在木上,巽(棺木):有棺木入土之象。占人疾病有将棺木擡到山上掩埋,人死入土之象。占仕途有晋升、升职之象,为寻求升职。能否升上还要看具体卦爻的生克。“灵鸟翺翔之卦,显达光明之象”。30、水风井:巽为交易,近利市三倍。井:市井(市场、交易场所)。古时井田法:四处井田合成一邑,全村人都到井边汲水,有些人就到此卖东西形成交易场所。因井固定不动,所以邑可改,井不可移。占事安身勿动、守道无亏。“株藏深渊之卦,守静安常之象”。
31、泽风大过:阳爻过度,但九二、九五得中,内巽顺外兑悦,故中庸顺从。使人喜悦得到协助,前进有利。大的过度,非常行动;也有事做过头,大转折变化、大行动之象。“寒木生花之卦,本未俱弱之象”。
32、泽雷随:顺:有随从、跟随、顺从之象。综卦上刚下柔,随时之意,革故鼎新,衆美俱至。占出走不是一人,跟随别人一起。占工作有随从。占人事有同意、顺应、随礼之象。“良石琢玉之卦,如水推舟之象”。
33、巽为风:谦逊、进入、风,无孔不入、经济,占事有经济往来,或想找机会钻空子求财求利。“风行草僵之封,上行下效之象”。
34、风天小畜:小积蓄、阻碍、停留;引申为小家畜(鸡、狗、鹅鸭等)。本卦阳多阴少,阳盛阴不足,一阴养五阳,力量不足,不得不暂时停顿,终久能亨通。“匣藏宝剑之卦,密云不雨之象”。
35、风火家人:为敍述家庭伦理关系,特别强调主妇在家中地位,主妇正则一家正。占事往往主家庭内部事。“入海求珠之课,开花结子之象”。
36、风雷益:六二与九五中正相应,下震为动有利前进。上(巽风)下(震动)象徵船,风吹船动,利涉大川。有受益、益处、利益之意。“鸿鹄遇风之课,湖水添河之象”。
37、天雷无妄:上乾为动,下雷也为动,有行动之象。不要妄动,动多则乱,乱动必有灾咎。也有不虚僞、意外。“石中蕴玉之卦,守旧安常之象”。
38、火雷噬嗑:上下颚咬合,将东西咬碎,将中间物咬碎才亨通。为咀嚼、品味、考察,咬合、刑罚。卦辞曰:“亨,利用狱,占卦遇此,利于官司诉讼”。“日中为市之卦,颐中有物之象”。
39、山雷颐:下雷上艮,雷动而止,万物得养。颐:养,节食能养其身;自求口实(凡事需自己亲自而为)。测事有找工作、自求生活出路之意。“龙隐清潭之卦,迁善远恶之象”
40、山风蛊:败、坏。上艮山,下巽木又为虫。巽陨落为虫所败。有腐败、溃烂,蛊惑民心,腐朽败落之象。测国政主朝政腐败,人心涣散。“三蛊食血之卦,以恶害义之象”。
41、离为火:表示光明、美丽,利于文章、不利出师(离主文)。测婚分离、分散。已婚人测婚多离婚。“飞禽遇网之课,大明当天之象”。
42、火山旅:孔疏云:“旅者,寄客之名,旅之称,失其本居而寄他方为方旅”。测事先乐后悲。可引申为旅游、外出、旅行等。占事多主有外出走动、或租房、借居之象。属“如鸟焚巢之课,乐极生悲之象”。
43、火风鼎:鼎为食器、君主权威的宝物,也是祭器,有时将法律条文铸于鼎上,以示庄重,新君登位,第一件事是铸鼎,颁定法律,以示吉祥。所以鼎主隆重,属“调和鼎鼎之卦,去故取新之象”。
44、火水未济:未完成,全部爻位元不正,在形象上极端恶劣,但变化在酝酿中,未来充满希望。属“碣海求珠之卦,忧中望喜之象”。
45、山水蒙:启蒙、蒙昧、教育。万物生成后接著是幼稚蒙昧时期,教育为当务之急。测事主事情刚打算(或开始),为事物初始阶段。“人藏禄宝之卦,万物发生之象”。
46、风水涣:涣散,冰溶解、破裂、离散。虽散还可重新聚合。测住宅则风水不好、不聚气,风水涣散。测人事主人心涣散、四分五裂,也有别离、分别之意。属“顺水行舟之卦,大风吹物之象”。
47、天水讼:争讼、诉讼。上乾刚健,下坎险陷。占事多主是非口舌,重者官司诉讼。“俊鹰逐兔之卦,天水相违之象”。
48、天火同人:集结、和同。这个卦是异卦(下离上干)相叠,干为天,为君;离为火,为臣民百姓,上天下火,火性上升,同于天,上下和同,同舟共济,人际关系和谐,天下大同。卦象预示着事业顺利、平安、尤其是在与他人的合作方面会十分成功,宜广泛开展人际活动,建立广泛的联系,克服狭隘的门户之见,照顾各方面的利益,求大同,存小异,坚持正确的原则,必能成就大事业。
49、坤为地:柔顺,地气舒展之象,具纯阴之性、元亨利贞四德,西南方。大车之象、承载万物。有大地之象,顺直方大,厚德载物。天圆地方,地顺直,方大。地承载万物,包容万物。所以《周易》上说,地“厚德载物”。天地人称作三才,作为人,既要效法天的刚健有为,又要效法地的厚德容物。
50、地雷复:复归、归来、反复。上九剥落成纯阴之坤,而阳爻出现在下方,阴阳去而复返,使万物生生不息。占事多有反复。“淘沙见金之卦,反复往来之象”。
51、地泽临:迫临、临下,情况较紧急,目前就要来到或面临。上级来看望、考察下级之象。下兑为悦,上坤为顺,悦快而顺从保证亨通。无论什么紧急事情要乐观面对,才会万事顺利。“凤入鸡群之卦,以上临下之象”。
52、地天泰:亨通、泰平。序卦传云:履而泰,然后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泰为消息卦的正月卦,相当于天地交泰万物亨通的安泰时期。“天地交泰之卦,小往大来之象”。
53、雷天大壮:壮大、昌盛。连续四个阳爻表示壮大、阳气隆盛、象征君子。“抵羊触藩之卦,先曲后顺之象”。
54、泽天夬:决断,决裂。五阳一阴象征强大的阳将阴切断。有哭泣、判决官司之象。“反目成仇之卦,险中求利之象”。
55、水天需:踌躇、期待,需要,需求。下乾刚健,上坎险陷,虽刚强但前面有险阻,需等待时机。“云霭中天之卦,密云不雨之象”。
56、水地比:相亲、相依附,比邻、攀比、比肩、比赛、相仿。九五阳刚君位至中至正,下五阴爻追随依附于君,和平共处而吉祥“众星拱比之卦,水行地上之象”。
57、兑为泽:喜悦、取悦,残缺、缺少,泽中水滋润万物。属“江湖养物之卦,天降雨泽之象”。
58、泽水困:穷困、困扰、拘留、困住。此卦阴爻两边、阳爻在内,为君子受困于小人。占事主窘困,有被某人某事某物困扰、困住之象。“河中无水之卦,守己待时之象”。
59、泽地萃:聚集,原义为丛生之草。上兑泽下坤土:水在地上聚集成泽滋润万物、造福于民。占人事有相聚、相约、汇聚、集合之意。“鱼龙汇聚之卦,如水就下之象”。
60、泽山咸:感应。下艮少男,上兑少女,象征少男追求少女,艮止兑悦表明爱情专
一、为正配,卦书云:取女吉,利于婚嫁。占测无论何事,多有男女感情、感应之事发生。“山泽通气之课,至诚感神之卦”。
61、水山蹇:困难、跋脚。下艮止、上坎险,山高水深,前途艰难,止步不前。测事多有因某人事物绊住或蹩脚而难以进行。“飞雁衔芦之卦,背明向暗之象”。
62、地山谦:谦逊。内止外顺:内心知道抑止,外表柔顺(谦虚的态度)。艮山应高于地,但将自己贬到地下,也是谦虚形象。“地上有山之卦,仰高就下之象”。
63、雷山小过:小的过度、过错。此卦四阴两阳,阳少阴多,两个阳爻像鸟身,四个阴爻像翅膀,象似飞鸟。“飞鸟遗音之卦,上逆下顺之象”。占卦宜下不宜上。
64、雷泽归妹:嫁娶,婚姻卦。上震长男,下兑少女,二者结合称作归妹。占婚主长男配少女。“浮云蔽日之卦,阴阳不交之象”。卦辞曰:征凶,无所利,意思不要外出,或改旧变新,宜于保持现状。归魂卦,不利变化及外出。
第五篇:《散步》全解
七年级上册教材全解 01 散
步 莫怀戚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2.过程与方法
精读时,你将学会以小见大、结尾升华主题的写作方法。3.情感价值观
细读品味后,你还会从文中受到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熏陶。
●文题全解 1.题目解说
散步的意思是随便走走,是一种休息方式。本文主要写的就是作者一家三代四口人一次典型的散步经历。所以文题就是文章主要内容的高度浓缩,也是文章的线索,作者通过把散步中几个相关的细节连缀起来,从而揭示祖孙三代人互敬互爱的这个主题。2.作者简介
莫怀戚,当代作家。3.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1985年8月2日的《中国青年报》。作者写此文之前,确实有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散步的亲身经历,里面的真人真景及部分真事也与课文内容毫无二致,但作者并没有产生创作动机。1985年,作者从他的好友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那里得知:在美国人眼里,中国人尊老爱幼、赡养父母是全世界做得最好的,而在美国是不可想像的。作者听后感慨不已:我们自己丢掉的,发达国度的人却拾起来。于是作者开始重新审视这份看起来很陈旧已无什么价值的民族遗产。写作的念头就此产生了。
●正文全解
1.句段全解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散:sǎn散文,松散;sàn散开,散步】
【段解:这段交待事件:散步;地点:田野;人物: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我的儿子。属于“开门见山”开头法。】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信服:相信并佩服】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句解:这句话表达了一个中年儿子与老年母亲所特有的骨肉深情。儿子小时候听母亲的话,说明儿子是好儿子,母亲是好母亲;母亲老了,听成年儿子的话,说明母亲懂得尊重儿子,而儿子也懂得关心老人。母子之间的感情是亲切的、和谐的、始终如一的。】
【段解:这段交待了散步的缘由(原因)。并且为下文背母亲埋下了伏笔。】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熬:áo熬夜;āo熬菜。严冬:寒冷的冬天】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段解:这两个自然段是一个过渡。其中第四自然段描绘了新绿、嫩芽、冬水,展现了春天的气息,生命的呼唤,写得富有诗意。读后使人似乎闻到了乡间田野泥土的芬芳,衬托了作者一家散步时祥和、欢乐的情绪。语言清新,文字优美。】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句解:写出了儿子的天真可爱、聪明智慧,话里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我们都笑了。
【段解:这一段开始入题,用儿子的话为下文所要揭示的深刻思想内容做铺垫。】
后来发生了分歧:【分歧qí:不一致,有差别】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句解:这两句话中前后加点的词不能互换。她“早已习惯”写的是上一代母子关系,他“还习惯”写的是下一代父子关系。同是一个“我”,在母亲眼里是“强壮”的,而在儿子的眼里则是“高大”的。用词符合实际、准确恰当。】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霎(shà)时:时间短】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时日:时间和日期。】我说:“走大路。”【句解:走大路方便老人。“我”理所当然地照顾母亲。反映了对母亲的尊敬和孝顺。】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句解:走小路孩子感兴趣。母亲慈祥,想让孙子高兴,改变了主意。反映了母亲对孙子的喜欢和爱护。“走大路”“”走小路”这两处细节描写,具体体现了一个幸福的家庭在散步中互敬互爱的融洽气氛。】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粼粼(1ín):形容波光。】【句解:叙事中穿插景物描写,展现春天的生机,春天的活力,透露出一种新的希望。】 “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段解:这两个自然段写“我:爱幼,更尊老;母亲听从儿子,更爱孙子。展现了一家人相互体谅、生活和谐的画面。】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蹲:dūn 蹲下;樽zūn:酒樽】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句解:这句话的含义是:“我”和“妻子”人到中年,站在人生的中点上,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对上,肩负着赡养老人的义务;对下,承担着培养教育子女的重任。形象地表明了我对生活有一种使命感。】
【段解:这一段主要写散步时“我”背母亲,妻背儿子过水沟的细节。刻画了一家人尊老爱幼的动人场面。最后一句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揭示了中年人要对生活有一种使命感,因为中年人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对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
●整体把握
1.主题全解
作者通过选取祖孙三代一家人在田野里散步这个生活侧面,生动地展示了这一家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和生活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2.结构全解
略
●问题研究
1.写法归纳
(1)按照顺叙展开,事件一目了然。
本文开头交待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缘由,属于“交待要素”开头法。接着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出了事情的开始、发展、高潮和结尾。记叙的六要素在本文体现得非常清晰,使读者对事件一目了然。这种记叙的顺序就是顺叙。
(2)选取平凡小事,以小见大立意。
采用日常生活中看似平常的题材,来表现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主题,这种写法就是以小见大立意法。采用这种方法写文章,要求选取平凡生活中富有典型意义的题材。并非随意捡来的一件小事、一个场景、一个生活片段便可以表明一个大道理的,要能从本质上把握“小事”与整个时代、社会和生活的内在联系。
《散步》写祖孙三代人在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者选取“散步”这一生活侧面,表现那种对人类社会的繁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道德、情感,用的是“以小见大”的写法。文章不长,但是写得情趣盎然,很有波澜。儿子“叫起来”是一波,一波初平,行路分歧又起,最后小路遇水塘阻挡是余波,矛盾的产生和解决进一步突出了家人之间的深厚感情,使散步过程饶有意趣。
2.重点难点
理解通过细节描写,展示人物感情的写法。
细节是指人物细微的举止行动或细微的情节。细节具有典型意义,如果运用恰当,会耐人寻味。在《散步》一文中表现互敬互爱的细节有:母亲和儿子发生分歧,“我”经过思考决定:“走大路”——走大路方便老人。“我”理所当然地照顾母亲,反映了对母亲的尊敬。母亲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走小路孩子感兴趣。母亲慈祥,想让孙子高兴,改变了主意,体现了母亲对孙子的喜欢和爱护。这两处细的情节,反映了两代人的具体心态,表现了一个幸福的家庭在散步中互敬互爱,十分融洽的气氛。又如:“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这个背母亲的细微动作,不只有尊老的含义,也体现出了“我”具有的一种使命感。●练习全解
一
朗读全文。题目“散步”是从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确定的,你觉得这个标题好吗?请你换一个角度为本文拟一个标题,并说说你的理由。
本题在标题上做文章,意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也是揣摩标题艺术。第一问,可以回答“好”,也可以回答“不好”,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另拟标题,可以各显神通,拟好后交流一下,相互评判,鼓励创意。
二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并与同学交流。
本题要求理解语句的深层含义,重点应放在“整个世界”四个字上,兼及其他。
答案参见“句段全解”中最后一段的“段解”。
三
下面这篇短文也是讲三代人的故事。与课文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你的理由。
三
代
林文煌
在交叉路口转弯的时候,我的脚踏车把一位陌生先生的右脚踝压伤了。本来我是安全避闪的,当我看到那位先生一手牵着一个刚会走路模样的小男孩,一手牵着一个步履蹒跚的年老中风病患者时,我立刻紧急煞车,把车头倾向一边。岂料就在这时,他突然急速地跨前一步,自己撞了上来。
我赶紧跳下车,不安地说:“对不起!对不起!”
他一边弯下腰按摩脚踝,一边和气地抬起头:“我不怪你,是我自己撞上的„„也许是我太多虑了,我以为车子如果不会撞上我的小孩,便会撞上我的父亲,于是下意识地上前阻挡。”
在我惊魂未定、讷讷不知所措的时候,那位先生已牵着小孩和老者慢慢离去,我愣愣地目送他们,三个脚步迟缓的背影构成一幅感人的画面。我有搁下车子跟上去帮助那位先生的冲动。可是,我没有那样做:我发觉小孩和老者好像那位先生肩上的一副担子的两头,再艰苦他也不肯放下任何一头的。
《三代》与《散步》主题相近,又有差异,情节则差别较大。本题作比较阅读,培养鉴赏能力。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感动”这种情感更是个性化的,说《散步》更感动人,可以;说《三代》更感动人,也可以,能言之成理就好。《三代》说的是,宁可自己受伤,也要保护一老一小;《散步》说的是,孝顺第一。衡量作品,也要从社会价值上去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