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共部门人力资源
提升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方法研究
摘要:当今社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管理正发展成为公共部门成长发展的核心。面对国际社会对人才的激励竞争,我国公共应该不断的探求改进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和为人民服务的能力。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措施。
关键词: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方法措施;
“人力资源”是近二十年我国社会颇为流行的管理术语。人力资源管理也成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逐渐取代了传统的人事行政和人事管理,它是上至国家政权组织,下至各个经济部门和社会组织都必不可少的管理活动,而且是组织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组织的组织的状况不同,这项工作可能是由组织的人事管理部门来做,也有可能是由组织的管理人员或专家来做。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和任务就是通过分析人与事的特点,发现和选聘最优秀的人员,谋求人与事的最佳组和,能够使组织中的人在工作当中实现人尽其才,组织任务和组织目标顺利实现。因此,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组织职能的重要内容,甚至于关乎着组织经营的成败。
一、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一)人力资源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研究提升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方法,首先我们要清楚何为人力资源及人力资源管理。自当代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与1954年在他所著的《管理的实践》一书中首次提出“人力资源”一词以来,人力资源及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已经被社会各界所接受。一些国内外学者也纷纷从人口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统计学等不同角度给人力资源下了定义。综合各种有代表性的学者的观点,人力资源是指在一定范围内能够作为生产性要素投入到社会经济活动的全部劳动人口的总和。人力资源也称为劳动力资源,他有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的含义:宏观意义上它是指能够推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劳动者能力的总和,既具有劳动能力的已就业和未就业的劳动能力的总和;微观意义上它是指能够推动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发展的劳动能力的总和。我们所说的人力资源是一种微观意义上的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其作用和功效不是自发的,需要进行投入、培训和规划管理,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它的潜能和功效,为国家和社会、为组织的发展做出贡献。因此如何进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就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所谓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国家和各种组织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运用科学的方法,通过制定人
力资源计划、招聘、选拔、培训与发展、业绩评估、制定工资与福利制度等一系列的具体步骤为组织提供适当的人选,以开发人的潜能,并取得高绩效水平的过程。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指公共部门依据法律规定对其所属的人力资源进行规划、录用、任用、使用、工资、保障等管理。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其人力资源管理涉及两个重要的过程:一是组织获取适当人员以满足组织需要的过程;一是开发人的潜能,对人的思想、心理行为进行恰当的激励、引导和控制,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获得最高程度满足的过程。
(二)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建国以来,由于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不仅使得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处于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也停滞在认识行政管理的初级阶段。虽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共部门实行了像干部退休制度、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公务员的选拔录用制度等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而且公共部门紧追时代步伐,不断学习借鉴国外政府和企业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与技术,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实践中进行发展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由于我国社会残留的封建官本位思想深厚,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起步晚、发展慢,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社会瞬息万变。这对我国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造成一定程度的压力,也使传统管理的弊端不断显现。目前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人力资源管理者管理理念滞后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是在管理活动过程中管理者持有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判断。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必将受到较大的冲击,产生一系列的变革,其总体上是从基础型、理性型转向发展型和整体型。但是,由于许多部门的领导者并未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正成为管理的核心,这一重要的转变。因此,管理者也缺少从总体高度的战略性眼光去看待整个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他们仍视人力资源管理为简单的人事管理,把组织的人员视为成本或生产、技术要素,是对组织资本的消耗,并严格控制对人力的投资。由于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滞后使得我国一些公共部门至今还保留着传统的人事单位,没有设立较高层次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部门,也没有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高度出发,对公职人员作统一的规划。在公职人员的绩效评估、任用、激励等方面也没有制定出有效的措施,使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价值难以显现。
2.缺乏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首先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选拔任用体系不完善。许多单位的人力资源招聘存在较大的随意性,招聘工作过程中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面试缺乏精心的设计,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经验判断在招聘中起了主要作用。一些单位管理者任人唯亲、唯近或者是重资历和学历的观念沉厚,导致人员的任用晋升并不能满足公共部门发展的需要。其次是人力资源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不科学。我国的公共部门大多缺少长期的激励机制和科学的绩效考核,公共部门在薪酬分配上存在严重的平均主义,依据级别和职务的高低,高中低级别的人员的薪酬差别很小,人力资源的劳动价值得不到有效体现。而且,人员的激励机制也比较单一有限,工作好与差并不能在薪酬上有多大差别,晋升逼渠道也并不顺畅,无法满足公职人员精神上,特
[3][2]
[1]
别是自我实现、成就价值的需要,导致一些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较高的人员的流失,造成公共部门的重大损失。最后是人力资源投入不足,人才培训急功近利。一方面由于管理理念的滞后,公共部门往往视人为实现组织目标的工具,忽视人力资源的资本投入和培训发展。另一方面是因为管理者对人力资源开发培训的错误认识,他们既担心投入没有回报,也担心人员退出公共部门,导致以一种消极的态度应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培训。使得公共部门的人员无法满足社会快速发展对公共部门要求不断提高的需要。
3.人力资源管理的技术手段落后
科学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革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式方法,然而目前有不少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式方法还是很滞后。虽然配备了电脑,但大多时候也仅仅是把过去一些文字形式的人事管理活动用电脑来处理,在人力资源的选拔、绩效考核和培训发展等一些关键性的方面,采用信息技术的程度较低。另外,许多部门内部并未建立整体的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系统,无法对公共部门全部的人力资源,包括领导层,进行人力资源的实时动态的管理。
4.忽视管理人员的素质的提高
在我国,多数部门的人力资源开发培训往往是针对一些层次较低的或者是一些新进的公职人员进行的,而忽视领导者自身素质的开发与提高。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学历、素质低、知识结构单
一、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使得公共部门无法适应专业化的管理,人员管理混乱,工作效率低下。从公共部门的长远发展来看,提升管理者的素质是至关重要的,管理者能对工作和全局战略全面了解,掌握对全局性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是提升公共部门整体素质能力,高效有序运作的重要保障。
[4]
二、提升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意义
改革开放后,西方国家的实践经验说明,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具有重大的意义。入世后,重视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对我国公共部门,甚至是整个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有效降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使用成本
当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实现了规范化和科学化,人力资源管理的一系列流程规范高效,可以有效实现组织人力资源使用成本的节约。其具体可提现为:
1.当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实现科学有效管理,组织中的每个人都可以人尽其才,充分发挥潜力,防止和减少了人才浪费的现象。
2.科学有效的招聘技术和方法,可以确保组织选拔到素质较高的人才和组织急需要的人才,不仅降低了培训开发的成本,还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工作之中。
3.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可以避免用人不当,实现人才的合理安置,防止用人成本的上升。
(二)提升公共部门的服务水平
公共部门的服务能力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所有人员的数量和质量。人是组织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实现人才结构和组合的合理性,提升人员质量,决定了公共部门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有效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能力。所以,对人才进行合理的培训、开
发,满足组织发展的需要,使人才始终与组织的发展相匹配,是提高公共部门提供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保障。
(三)提高组织效率,实现组织目标
人是提高组织效率,实现组织目标的保证,所以组织所拥有的人力资源状况直接影响组织的工作效率。通过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技术的应用,有效挖掘人才,主动培养人才,合理使用人才,改善公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行为,可以大幅度提高工作绩效,实现组织发展目标。
三、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有效方法
自中国加入WTO以来,世界经济与技术的发展对我国公共部门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我国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也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入世不仅推动了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也推动了了我国政府与国外政府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式方法的交流。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政府应从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改善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
(一)转变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实行“人本管理”
所谓“人本管理”,就是管理者在管理中要以人为本,把人看成组织中最具有活力、创造性、能动性和积极性的因素;把人看成组织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第一的和决定性的资源;把人当成组织最宝贵的财富。为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化管理理念,要引导管理者转变观念,从组织的高层推动人本主义的管理方式的实现。
这就要求我国公共部门要从传统的人事管理理念、方式和方法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管理理念和方式方法上转变;从传统的以“事”为管理的中心向现代的以“人”为管理的中心转变;从传统的对人事分散性、事务性、孤立静态的管理向现代的系统性、战略性和全过程动态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转变。任何一个单位,无论其规模大小,都应尽快制定出适应信息技术发展,面向未来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包括优化人力资源结构、保持人才队伍稳定、提高员工素质、增强组织员工的活力等。
(二)建立健全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首先要完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激励机制。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通过激励机制,吸引、开发和留住人才,激发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这就要求公共部门不仅要重视完善人力资源的薪酬激励,更要重视完善人力资源的精神激励,满足员工自我实现的需要。同时还要建立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机制,确保实现人力资源人本价值的最大化。其次是要完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及绩效考评与晋升体系。公共部门要正确认识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性,加强对全体公职人员的培训开发,采用科学的测评方法和指标体系对员工绩效进行测评,并为有技术、有能力的员工提供有效的晋升途径,激发全体公职人员奋发向上的动力。最后,公共部门要制定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的中长期的战略规划,规范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要把人力资源战略作为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部分,科学的预测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发展的需要,并对外部人力资源供给和内部人力资源供给进行预测,保证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增强公共部门的整体素质水平,提升公共部门内
[5]
部的核心竞争力。
(三)采用和发展先进的管理方法与技术
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与技术是实现公共部门人力资源高效管理,节约成本的重要举措。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也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诸多有效的手段与方法。公共部门应在人力资源的规划、选拔、开发培养及绩效评估方面充分应用现代的先进技术,建立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系统,采用科学的预测分析软件与方法,科学有效预测公职人员的流动并及时补充,保证公共部门人才队伍的稳定。同时依靠现代技术对全体职员进行绩效评估,针对公职人员的不足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专门的开发培训。当然,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与方法也意味着要加强对组织员工,特别是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使他们能够有效的进行操作,提升提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和效果,提升公共部门的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
(四)加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素质培训
加强管理者的素质培训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管理者承担了一系列的管理职能,制定人力资源管理的计划,做出各种决策,并且主导和影响着被管理者,使之为了组织目标的实现努力工作。因此,组织在加强对普通员工的开发培养的同时,也要重视组织各级管理者的素质的提高。一方面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识别出胜任与不胜任的管理者,以及每个管理者的不足之处,并采取一系列的奖惩措施,给每个管理者一定的压力,让他们能够不断的加强自身的学习,避免与克服“彼得高原”现象的产生。另一方面也要为管理者提供晋升的机会和学习的途径与场所,不仅要方便管理者的学习,也要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五)重视组织文化的建设,凝聚组织力量
一个组织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不断发展壮大,和组织成员是否能够团结一致,精诚合作是密切相关的,而这有取决于一个组织的组织文化氛围。较高的工资福利对优秀人才固然具有较强的吸引,但确保组织团队长期稳定,富有战斗力和凝聚力,必须依靠组织文化战略来支撑。组织文化是组织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组织成员共同认可和遵守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情感、规范、假设的总和。组织文化作为组织核心的价值观念,一旦被全体员工认同和遵守,就会对人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产生重要影响。在优秀的组织文化下,员工才能树立积极的工作价值观,才能真正感受到成功的乐趣,才能体会出人格的被尊重,也才能表现出敬业奉献的精神。因此,提升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效果的有效方法就是营造良好的、健康向上、为人民服务的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健康的组织文化是需要培养才能形成的,而培养的主要责任是由管理者来承担。因此,组织要加强对管理者的培养,确保管理者能够及时吸收外部新的文化观念,引导组织不断学习新的组织文化观念,适时推动组织文化更新,做到与时俱进。
[6]
四、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大生产的突飞猛进,人力资源管理正成为现代管理的核心。公共部门要想在飞速发展的社会中提高施政能力,就要实现从以物权为中心的管理向以人力
为中心的管理转变。本文分析了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提升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公共部门只有确立以人力为资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才能实现公共服务能力质的飞跃。因此,为了确保在未来的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能立于不败之地,我国政府应不断发展学习科学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技术,致力于创造有利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体制环境、文化氛围以及人才脱颖而出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
参考文献
[1] 娄成武,魏淑艳.现代管理学原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39-140 [2] 梁丽芝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M] 湘潭大学出版社 2010:4-5 [3] 胥悦红.企业管理学[M].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105-106 [4] 李德勋.论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与对策[J].人力资源管理,2013:52-53 [5] 赵少平,李长征.我国企业人力资源思考.特区经济,2007(5):300 [6] 娄成武,魏淑艳.现代管理学原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237
第二篇:公共部门人力资源
名词解释:
1.人力资源:是指已经投入和将要投入社会财富创造过程的,具有劳动能力的人的总和。
2.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各个组织对其组织内部人力资源的管理,即对组织内部的人力资源进行规划、获取、配置、评估、培训、薪酬、维护等的价值理念、政策规定与实践管理的统称。
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就是指在党政机关组织、国有企事业单位及民间非营利组织中的各类工作人员的总合,这些工作人员既包括公务员,也包括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还包括其他员工,如工人等。
4.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指每个具体的公共部门,依法对本部门内人力资源进行规划、获取、配置、评估、培训、薪酬、维护等的价值理念、政策规定与管理实践的总和。
5.人力资源规划:是指个公共部门根据本部门工作岗位的需要和部门预算情况及人力资源发展方向在工作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本部门在一个时期或一个财政内,对人力资源的需求状况,制定出人力资源获取与分配的计划,为部门的其他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奠定基础的活动过程。
6.工作分析:是指对各种工作岗位或职位的性质、任务、责任以及所需人员的资格、条件等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加以科学的系统描绘,最后作出规范化记录的过程,也称为工作描述、职务描述、职务分析。
7.工作评价:是指在工作分析的基础上,对不同内容的工作岗位或职位,以统一的标准,从工作任务、繁简难易程度、责任大小、工作环境和条件以及工作者任职资格条件出发,对工作岗位进行系统衡量、评比和估价的过程,从而确定各项工作的相对价值,也称岗位评价、职务评价。
8.人力资源获取:是指公共部门为达成组织目标,通过招募.甄选.录用.配置.评估等一系列活动,获取合适的人选补充组织内的职位空缺,实现内部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过程。
9.人力资源获取评估:就是对公共部门人员获取的整个过程进行总结性的评估,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获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10.人力资源测评:是指运用特定的测评手段和方法对人力资源的个人属性及工作绩效的特点进行测量与评定,进而对其价值作出判断,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11.心理测验:依据确定的原则,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贯穿在人的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征,进行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和系统程序。
12.评价中心:是一种包含多种测评方法和技术的综合的,全面的测评系统。
13.情景模拟:是指本事可能担任的职务,编制一套与该职务实际情况相似的测试项目,将被试安排在模拟的,逼真的工作环境中,要求被试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用多种方法来测评其素质和操作能力的一种方法。
14.绩效评估:指公共部门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对所属人员在工作中的政治素质,业务表现,行为能力和工作成果等绩效情况,进行系统全面的考查与评价,并以此作为其奖惩,职务升降,工资增减,培训和辞退等的客观依据的管理活动。
15.医疗保险:是指劳动者因患病而暂时失去劳动能力和收入来源,国家和社会给予其一定的医疗服务,假期和收入补偿,以促进使其恢复劳动能力,尽快投入劳动过程的社会机制。
16.公共部门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与公共部门的战略性目标紧密联系起来,以此改进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管理方式,发展组织文化,提高管理绩效的人力资源活动方式,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是统一性和适应性相结合的人力资源管理。
17.人力资本:个人所拥有的的那些能够促进个人创造社会和经济福利的知识,技能与能力
18.人力资本管理:是在对人力资源进行价值的财务评估基础上,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引入“价值观”,将人力资源视作企业一项可以计量的资产,突破传统财务管理的范围,使财务管理衍生出对企业人、财、物进行全面管理的职能,是人本管理,能力管理,潜能管理。
解答:
1.人力资源的特点:(1)人力资源生成过程的时代性;(2)人力资源开发对象的能动性;(3)人力资源使用过程的时效性;(4)人力资源开发过程的持续性;(5)人力资源的特殊资本性;
(6)人力资源的高增值性;(7)人力资源闲置过程的消耗性;(8)人力资源的再生性;(9)人力资源的创造性;(10)人力资源的社会性。
2.工作说明书:(1)工作识别。包括工作名称、工作等级、工作编号、定员标准、所属部门与直接上级职务,以及编写人、编写日期、审批人等,又称工作认定、工作基本资料等。(2)工作概要。是对该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职能、活动的概括描述,又称工作摘要。(3)工作职责。应根据工作任务分条说明。(4)工作关系。主要是指组织内工作岗位之间横向与纵向的联系。一要清楚指出本工作岗位的上下级关系,即所受的监督和所实施的监督;二要说明该工作岗位与其他工作岗位的关系。(5)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工作内容是指工作所要从事的具体的工作任务事项.工作要求是指对该项工作应达到的标准和规格作出的规定,这是绩效管理的依据之一.(6).工作权限:工作权限必须与工作相配套,正确的权限应该责权利统一,权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7).工作时间:包含班制设计和工作时间长度界定两方面.常见的班制有长白班.三班倒.两班倒.四六班制等.工作时间长度有周标准工时.月标准工时等指标.(8).工作环境与条件:主要包括工作的物理.心理环境.安全状况.职业危害性等.(9).工作着任职资格;受教育程度、工作经历、培训情况、身体条件、职业道德等。除上述内容外,有的工作说明书还包括绩效管理标准、职务晋升图等。
3.心理测试的优缺:优:(1)迅速,在较短时间内迅速了解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潜在能力和其他各种指标;(2)比较科学,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种完全科学的方法,可以在在较短时间内迅速了解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潜在能力和其他各种指标,而心理测验基本可以做到这一点;
(3)可以比较,用同一种心理测验得出的结果又可比性。缺:(1)可能被滥用,心理测验虽然是一种科学的测量手段,但是也会被人滥用;(2)可能被曲解,对测验结果进行解释是一项严肃而科学的工作。曲解测验结果,容易导致不良后果。
4,制定绩效标准的原则:①标准基于工作而非工作者②标准是可以达到的③标准是为人所知④标准是经过协商而制定的⑤标准要尽可能具体而且可以衡量⑥标准有时间的限制⑦标准必须有意义⑧标准是可以改变的5绩效管理的功用:工资占85.6%,绩效反馈65.1%培训64.3%晋升45.3%人力资源规划43.1%解聘30.3%研究17.2%
6.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1)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即人本原理,是指人是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一切管理活动必须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根本。(2)开发先导。重在开发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显著特征,人力资本理论揭示了人力资源开发对于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3)系统动力。通过物质的、精神的或其他方面的鼓励和褒扬,激发人的工作热情的理论被称为系统动力原理。(4)能级对应。是指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要根据人的能力安排工作,使能力和职位良好匹配,人尽其才,物尽其用。(5)竞争强化。是指通过各种有组织的非对抗性的良性竞争,培养和激发人们的进取心、毅力和创新精神,使其全面施展自己的才能,达到服务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之目的。(6)反馈控制。是指两个以上的因果关系键首尾相连而形成环形,即形成因果关系反馈环,人力资源管理各环节、各要素或各变量形成前后相连、首尾相顾,因果关系的反馈环,其中任何一个要素或环节的变化,都会引起其他要素或环节的变化。(7)弹性冗余。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必须留有充分的余地,保持必要的弹性,不能超负荷和带病运行,此为弹性冗余原理。(8)互补增值。由于人力资源系统每个个体存在多样性和差异性,因而存在着人力资源整体中的能力、性格、见解等多方面的互补性。
7.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1)确定目标。这是人力资源规划的第一步,主要根据组织的目标
来制定,这一步相当重要。(2)收集信息。需收集的信息主要包括组织内外环境变化的趋势、战略方向、人力资源现状等,不仅要了解现实情况,更要认清潜力与存在的问题。(3)预测供需。本阶段是人力资源规划中较具技术性的关键部分,采用经验判断、统计方法及预测模型等进行预测。(4)制定规划。首先制定人力资源的总规划,而后制定各项具体的业务计划及相应的人事政策。(5)实施、评估与反馈:这是人力资源规划的最后一个阶段,任务是组织将人力资源的总规划与各项业务计划付诸实施,根据实施的结果对规划进行评估,并及时反馈评估结果,修正人力资源规划。
8.人员分类管理的作用;人员分类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科学的人员分类有利于公共部门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高人年资源管理的效率,调动人力资源的工作积极性。
9.职位分类的标准:(1)职系说明书:是说明每一直系工作性质的书面文件,其作用是为了区分直系提供依据,其内容包括工作性质。主要有三方面构成:联系名称及编号一般叙述主要业务的列举。(2)职级规范:是规定与叙述每一级的工作性质.难易程度.责任轻重及所需资格条件的书面文件。由6部分组成:职级名称、职级编号、职级特征或责任、工作举例所需资格、其他必要事项。(3)职等标准:是叙述某一职等的工作难易程度.责任轻重及所需资格条件的书面文件。
10.人员分类管理的发展趋势:(1)人员分类管理制度程逐步简化的趋势(2)品味分类与职位分类出现融合互补的趋势
11.笔试的优缺点:优:(1)、公平。通过笔试,可以了解被试掌握知识的多少,知识多的录选,反之则被筛选掉,使被试者感觉到比较公平;(2)、费用较低。和其他各种测试手段相比,笔试的费用比较低廉;(3)迅速;(4)、简便。缺:(1)试题可能不科学;(2)过分强调记忆能力;(3)阅卷不统一;(4)缺乏可比性。
12.培训与开发的内容:(1)党政干部队伍,从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为重点,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全局,科学决策处理利益关系,务实创新等能力,努力培养造就一支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善于治国理政的党政干部队伍。(2)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为重点,切实增强战略决策,经营管理,市场竞争,自主创新等能力,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具有战略思维能力和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社会则仍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队伍。(3)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为重点,坚持德才兼备,全面发展,尊重特点,鼓励创新,努力培养一支善于推动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
13.职业生涯管理的内容:(1)建立职业发展的信息与预测系统。由于组织在确定目标和进行人力资源要求预测的同时,要广泛收集职业发展的信息,预测职业发展趋势故而可同时建立有关职业的信息系统。(2)提供职业咨询。组织可以通过面试,问卷讲授等多种形式,有组织领导者。部门主管和职业研究专家,为员工进行职业咨询,解释其在职业问题上的困惑和难题,理清职业发展的思路。(3)向员工开放工作岗位。将组织内每个工作个的信息向员工开放,要求员工根据自己的全贱和职业期望选择适当的岗位,这是双向选择的一个过程。
(4)确定培训计划。组织可以针对职业发展的要求和员工素质的缺陷,进行有计划的培训,一是工作经验,技能等实际才干的培养,二是接受正规的课程学习和教育。(5)设计职业路径。职业路径是组织为了内部员工设计的自我认知,成长和晋升的管理方案。职业路径主要有3个,职业梯,职业策划和工作进展辅助。(6)制定工作----家庭平衡计划。①工作---家庭平衡计划的重要性。第一,组织中的员工除了职业生活外,同时还有家庭生活,第二,工作---家庭计划的目的在于帮助员工找到工作和家庭需要中的平衡点,第三,对家庭需要的了解可以参考家庭发展周期理论。②工作家庭平衡计划的实施,主要措施指,向员工提供家庭问题和压力排解的咨询服务等。
14.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①自我评价,是指个体通过各种信息和知识,确定和描述自身的职业性向,职业兴趣以及行为倾向活动②职业选择:是个体依据自己的职业期望和兴趣,凭借自身能力挑选职业的过程③目标设定④目标实现策略⑤反馈和修正
15.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1)由随意性大的经验管理走向科学管理——科学化趋势。为此关键是要夯实以下四项基础工作:①组织机构的精简与优化②是重视工作分析,编写完善的职位说明书③搞好职位评价,建立以薪点为基础的工资制④采用规范的方法和手段,进行正确的能力评价。(2)由人治走向法治——制度化趋势。(3)由以物为中心走向以人为中心——人格化趋势。以个人为中心,从尊重员工的权力入手,增加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促进员工在岗位成才,与组织一起成长,是实现以人为中心的首要任务。(4)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由事务性部门走向战略性部门——战略化趋势。(5)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由办事员走向职能专家——专业化趋势(6)人力资源管理由封闭式管理走向开放式管理——社会和国际化趋势(7)人力资源的激励由薪酬独木桥走向薪酬与文化并行道——激励与非物质化趋势(8)人力资源管理由重管理轻开发走向已开发为主导——目标长期化趋势 论述:
有效面试的设计:
1、科学确定面试测评要素,或从拟录用职位的要求出发或从测评的可行性出发,或从被试的状况出发确定面试测评要素;
2、设计面试计划,拟写面试提纲,选择面试场所;
3、任命并培训主试。面试小组一般由3~6人组成,其成员主要是用人部门主管、专家、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人员等;
4、运用一个有程序的结构形式,而不要运用一个没有程序的散漫形式;
5、开发面试提问。一方面要注意提问的技巧,要亲切、自然等,顺序上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做好问题之间的转换。另一方面,根据面试题目的类型设计提问题目。
6、注意倾听与观察。7营造面试气氛。创造一个良好的气象,以一种良好的问候作为开场白,轻松进入面试,主试要善于倾听,被试在回答问题时应给予充分的思考时间。8不要大规模的运用面试,也就是说面试的人数不要太多,否则会使主试感到疲倦,而使面试的测评结果前后不一致。9在面试前不要让主试了解太多有关被试的资料。10要及时记录每一位被试者的表现.11对被试者进行评估,可采用评语式评估,也可采用评分式评估。
多选:
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管理模式:求才、用才、育才、激才、留才
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以人为本、开发先导、系统动力、能级对应、竞争强化、反馈控制、弹性冗余、互补增值
3.公共部门人资管理的主要职能:人资规划、人资获取、人资发展、人资保障、人资研究。
4.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知识能力模型:技术、组织、人际关系、知识知能。
5.人资规划的种类:总体规划、业务规划(补充、使用、培训开发、绩效评估与激励计划)
6.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确定目标、收集信息、预测供需、制定规划、实施与评估与反馈
7.西方发达国家宏观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制度框架、愿景目标、战略选择、实施评估。
8.工作分析的程序:准备阶段;调查阶段;分析阶段;完成阶段。
9.收集工作信息的主要方法:资料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参与法;面谈法;工作日志写实法;功能性工作分析法;关键事件法;实验法。
10.工作评价的方法:排序法、分等法、评分法、因素比较法
11.实行品位分类的国家: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韩国、新加坡、阿根廷
12.职位分类的标准:职系说明书、职级规范、职等标准
13.实行职位分类的国家:美国、加拿大、泰国、菲律宾
14.我国公务员职位分类的原则:兼顾、系统、最低职位数量、渐进、动态、法制原则
15.公务员的职位类别: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还有法官检察官职位
16.事业单位人员分类:岗位分类、岗位等级、岗位结构比例及等级确定、岗位聘用
17.人力资源获取的一般原则:双向选择、平等竞争、效率优先、遵守法律、因事择人
重能力,重动机、用人所长、任人唯贤、能力阈限
18.内部招募对象的主要来源:提升、调用、内部公开招募、内部人员重新聘用
19.外部招募对象的主要来源:广告、学校、职业中介机构、网络、熟人介绍、特别招募
20.内部招募的主要方法:布告法、推荐法、档案法
21.人力资源获取成本评估:获取成本;获取成本效用评估;获取收益—成本比
22.笔试的类型:客观式、论述式、论文式考试
23.心理测验的技术指标:标准化、客观化、常模化、信度(折半法、复本法、重测法、内部一致性考验法)、效度(内容效度、效标关联效度、构会效度)
24.结构化面试题目的类型:背景、智能、情景、意愿、行为、作业、知识、经验、压力型。
25.评价中心的主要评价方法:情景模拟,公文处理,小组讨论,管理游戏,角色扮演,其他形式(面谈模拟,事实判断,书面案例分析)
26.绩效评估者:上级领导,同事,下属,自我,服务对象评估,360度绩效评估反馈系统
27.绩效评估的办法(1)非系统的绩效评估方法①基于员工特征的:排序法,对比法,强制分配发,评价量发②基于员工行为的绩效评估法:清单法,关键时间法,行为制定平均法,混合样量表法,行为观察量表法③基于员工工作结果的绩效评估法:指数评估法(2)系统的绩效评估方法:目标管理法,关键绩效指标法,平衡积分卡。
28.法国公务员培训主要有四种方法:初级培训,考前培训,适应性培训,深造培训
29.薪酬的构成:工资(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其他薪酬、福利
30薪酬等级制度:(1)技术等级薪酬制(2)职务薪酬制(3)职位薪酬制(4)结构薪酬制
(5)职务级别工资制(6)岗位技能工资制(7)宽带薪酬制
31.薪酬等级的制度方法:工作导向的定薪方法、技能导向的定薪、市场导向的定薪方法
32.福利的种类:(1)法定福利:社会保险,带薪年休假,法定休假日,公休假日,经济补偿与赔偿金(2)自主福利:养老金。福利费,储蓄(互助金),住房补贴,交通费,工作午餐,商业保险,有偿假期,生活福利等。
第三篇: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论文
实施公共部门人力有效激励的途径
公共部门的工作效率、工作水平,在社会公众中的威信和形象,以及在国际竞争中的实力和地位,直接取决于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取决于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和方式。尤其是由于整个公共部门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研究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和技术,对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激励,提高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将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及其特点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是指公共部门的就业人员,主要包括政府机关公务员和非营利组织雇员。而所谓的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对公共部门就业人员特别是政府公务员从招聘、录用、培训、晋升、评价、公子福利分配、离退休以及人力资源的需求预测、规划和开发的一系列活动所实施的管理。其目标是调动公共部门就业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工作能力,改善服务质量。简言之,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指通过对公共部门的就业人员进行合理配置和管理,来提高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工作技能,实现公共部门的战略目标的全过程。公共部门与其他部门相比有其特殊性,这也使得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具有不同于其他部门的一些特点,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共部门人事行政机构复杂。公共部门是一个横向部门化,纵向层级化的庞大组织。而这样的一个庞大组织体系又是按照完整统一的原则建立起来,它要求公共部门的目标必须一致,信息传递必须快速有效。这也就必然使得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具有广泛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可以说,公共部门组织体系的复杂性赋予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复杂性。这是其他任何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不能与公共部门向比拟之处。
(二)国家制定了专门的法律和法规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进行规制,保证他们依法合理地行使行政管理和人事管理的权力。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不仅要符合一般的法律、法规,还要遵循相关的专门法律和法规。国家制定针对公共部门人员制定的专门法律、法规,既是对公共部门人力管理的行为做出一种规范,也是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人员的行为做出提高法律保证,以确保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有序进行。
(三)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具体管理要体现出其自身的特殊性质。公共部门不同于其他社会部门,它在追求经济效益、注重产出的同时更要侧重于追求社会效益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对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进行绩效评估时,就不能如同企业一样追求经济指标和经济目标的完成情况,而应建立起一套适合于公共部门的绩效评估体系。如对政府工作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绩效评估,就强化了对其德、才的测评,对公共人员的政治要求和思想道德觉悟也比较高。
(四)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影响具有广泛性。虽然随着市场经济的水平进一步提高,市场在整个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但是公共部门在整个社会发展中的调控作用仍然是其他任何组织不能取代的。而公共部门对社会的调控力度以及调控效果又直接取决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如何安排人,安排哪些人担任要害公共部门的调控角色都将对整个调控作用和效果产生重大影响,进而波及到整个社会的运转。由此可见,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是相当大的。
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方法探讨。
如何有效激励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问题,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效果。根据当前我国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的特点和管理现状,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激励:
(一)健全薪酬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为公共部门的人员激励奠定物质基础。物质基础是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如果缺乏以物质基础为后盾而大谈如何进行有效激励都是不现实的,其所实施的激励方法所产生的效果也不具有长远的现实意义。具体到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这个具体也不例外。要对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进行有效激励,首先就要健全薪酬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使公共部门的工作人员在物质条件得到基本满足的情况下进行有效工作。就我国当前公共部门的工作人员的薪酬和社会保障来说,制度是很不健全的。一方面人员的薪酬水平比较低,几乎很难以对其产生激励作用,另一方面隐形薪酬的模糊化,导致不同部门的工作人员收入差距较大。同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权钱交易、滋生腐败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直接导致公共部门产出效率低下,社会现象收到严重损害。所以,对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的有效激励必须建立在物质保障基础上,建立健全的薪酬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
(二)进行有效的精神激励。这里讲的精神激励主要是指通过公共组织授予各种荣誉称号和在公共部门体系树立榜样,使工作人员在心理上和精神上有一种满足感和不断自我发展的需求。我们应重视物质激励,但更应重视精神激励的作用。根据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人是有被尊重的需要要求的,这种需要既包括自我尊重方面,如独立、自由、自信、成就等,也包括社会尊重方面,如名誉、地位、社会认可、被他人尊敬等等。向工作人员授予荣誉称号,在组织中树立榜样,既是公共组织对其工作成果的认可,同时也能满足其社会尊重的需
要。让其在需求得到满足的基础上产生更高的需求,从而产生自我激励。人们在满足了基本的物质需求以后,精神上的需求就变得更为迫切,此时在精神方面的激励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正因如此,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中极为重视精神激励因素。在进行对公共部门人员激励是也应抓住精神激励这一重要激励因素。
(三)健全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制度。绩效管理就是指通过对组织成员的工作行为和工作结果进行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展开惩罚、培训与开发等一系列活动的全过程。将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比较,我们不难发现公共部门内部缺一种竞争机制,或者说竞争的激烈程度没有私人部门高,这就必然导致一部分公共部门的工作人员的潜能未得到有效的刺激和开发。通过健全绩效管理制度,对公共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开展绩效评估,从而在公共部门之间和部门内部人员之间引入竞争机制,让其在竞争环境的压力下不断地进行自我学习,自我发展,提高工作技能和工作效率。这也有利于带动整个公共部门全体的运转效率提高,国际竞争的实力增强。同时,另一方面通过绩效管理,可以明确了解部门内部的人力资源素质和能力状况,以便为人力资源的培训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总的说来,健全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制度,在公共部门引入竞争机制进行人员管理,其实质就是通过竞争压力手段和竞争环境来激励公共部门人员的潜力,推动其职业生涯发展。但,这里要强调的是,进行绩效管理并不单纯是对人员进行奖惩,而且也包括对人员进行培训和开发。如果过多的注重于奖励和惩罚,而不注意人力资源的培训于开发,不仅不利于构建和谐的组织环境,也不利于部门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其所发挥的激励作用也是十分有限的。
(四)正确处理任务绩效与周边绩效的关系,明确公共责任,保证绩效管理的公正性。绩效管理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必须公平公正。若是缺乏了公共这一重要要素,那实施绩效管理起不到任何激励作用,反而会使组织环境恶化。为此,鲍曼和摩托威德罗为保证绩效管理的公正性,提出了正确处理任务绩效和周边绩效的新理念。工作行为分类的一种重要方法就是依据行为事件对组织目标的完成是做出了贡献还是阻碍了目标的达成。鲍曼和摩托威德罗依据此基础将绩效区分为任务绩效和周边绩效。周边绩效是指通过工作所处的社会、组织以及心理背景的支持为组织目标做出贡献的影响性因素。组织当中的个体终究是组织这个整体的个体,组织成员的行为方式和工作效果必将要受到组织中其他成员和组织环境等各个方面因素的干扰。因此,公共组织应当对组织成员的绩效进行全面的衡量,既考虑到组织的任务绩效,又要对组织的周边绩效进行有效分析。周边绩效虽然没有直接对组织目标的实现做出贡献。但是,我们要看到其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必须的组织、社会和心理环境。如帮助他人,遵守法律法规,认可组织文化等,这些都有助于组织氛围更为融洽,个体与团队的工作更为协调。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要考虑到周边绩效对任务绩效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又要考虑其对任务绩效的消极作用。公共部门不能求全责备,过多的要求任务绩效的提高,而忽视周边绩效水平的改善。在对公职人员进行绩效评估就要全面考虑到影响绩效水平的因素,查找相关的原因所在,明确公共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使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产生实际性的效果。
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整个公共部门在社会公众的威信和形象,也关系着我国参与21世纪以人才为中心的科技竞争的实力和水平。我们应当不断研究新方法和新理念,对我国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的潜能进行有效开发,提高整个公共部门的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服务能力,更大程度上满足公众对公共服务产品的需求。
第四篇:公共部门人力资源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特点及激励模式探讨
内容摘要:我国长期以来并没有真正将政府公务员当成人力资源来对待,更没有在管理体制上引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和思路。学术界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领域中,对政府的关注度也非常低,并且这种状况一直没有发生改变。本文就政府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公共部门特有的状况进行分析,就政府绩效管理提出建设性意见。关键词:政府人力资源绩效管理
政府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公共性的制约由于公共部门致力于社会效益,所以很难在公共部门中把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统一起来。公共部门管理追求的是公共利益,政府以公众委托人身份提供公共产品,对政府行政人员的管理是为了最大化的为社会利益服务,这是政府的最基本价值取向。公共部门的财政来源是税收,这决定其工作人员的行为要对公共利益负责。因此,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必须考虑政治价值,政府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必须注意其透明化程度、公众的接受程度,必然面向社会,承受社会的压力。
(二)分配制度和薪酬管理上的制约
由于公共部门的分配属于再分配环节,直接与国家财政关联,故而员工的所得与其所在部门创造的社会效益难以建立一种直接、灵敏、有效的联系。因此,若要将组织目标根植于公共部门的员工心中,必然意味着艰巨的努力。如果缺乏这种努力,员工的个人目标和组织的目标将严重脱节,从而扭曲所有试图利用愿景进行激励的尝试。在分配问题上,公共部门往往受制于既定的法律、政策、规定,通常同一系统、同一部门要遵循相同的规范。
公共部门作为一个庞大的社会服务体系,其员工的绩效评价往往只能采取一些间接性的指标,因为公共部门所创造的社会效益通常要在一个比较长的周期内才能体现出来,且有时无法以货币性的指标去衡量。
(三)相关体制不健全人力资源规划。当前我国政府人力资源规划缺乏稳定、持续、连贯性的系统和体制,并且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流程粗糙,忽视工作分析,人力资源规划需求与供给的预测方法与技术的运用存在缺陷 ;缺乏成本意识;与规划相匹配的其他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滞后。而且对政府人力资源重使用、轻开发,人才闲置贬值情况多有发生。培训与开发。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不能适应个体和形势发展的需要。培训的方法比较单一,主要采用课堂教授的方式,现代化的培训技术运用得比较少,不能满足公务员多样化的需求;培训的设置从公务员整体出发,缺乏对公务员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能力的开发,或使得公务员学习动力不强,培训流于形式,或使得年轻公务员看不到个人工作的前途而选择辞职离开。
绩效评估。绩效评估多处于自发状态,缺乏系统理论指导;评估以官方为主,多是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的评估,缺乏社会公众对政府以及政府内部的自身评估。绩效评估内容不全面,没有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方法多为定性,较少采取定量方法,导致评估结果不够科学。政府绩效评估过程具有封闭性、神秘性,缺乏媒体监督。绩效考核制度本身却存在着若干缺陷,如考核标准问题,尤其在“德”等抽象概念的指标化上。缺乏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容易导致公务员的绩效考核演变成人际关系的考核,而不是对实际能力的考核。监督与约束机制。对于第一个问题,公共部门解决起来可能更为困难,因为对公职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往往代价高昂,且难以靠一个部门本身来完成。公共部门倾向于采取行政性处分,而企业在更多情况下倾向于采取经济性的处分。相关法律的局限性。政府公务员的行为多是行政执法行为,公务员的行政行为以行政执法为第一要义,对法律责任的关注始终居于第一位,选择主动性、创造性行政行为的责任风险或法律风险就会相应加大,这也是公务员的行政行为总是趋向于保守的重要原因。
(四)价值观和道德约束乏力在公共部门中工作的员工,其行为有一种保守趋向,倾向于明哲保身,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好自为之的心态;作为政府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必须能从根本上保障政府运作的稳定,进而维护社会的稳定,这是政府人力资源管理须遵守的基本价值取向。公共部门的组织成员要受更多规章制度的限制,强调严格遵守规则,势必使成员或多或少地变得墨守成规和强求一致,行政人员多半带有官的味道。作为行政部门,总是不可避免的和政治联系在一起的,行政与政治是不可能完全分离的。当前公共部门政府公务员招考信息对应聘人员任职资格中公务员对宪法及法律以及对党和国家所具备的忠诚,是制度化的要求。公务员的道德素质被排在前面,能力素质一般包括知识、技能和行政职业能力。在当前的情况下,对于公务员的绩效管理实际上并不是政府的第一目标,尽管口头上大都将之称作第一目标。
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分为选人、用人、育人、留人四个方面,相对而言,公共部门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比较关注人力资源选取环节。公共部门对于人员的招募录用是较为重视的,有时公共部门对于人员的雇用要受制于外部压力,同时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困难,导致公共部门比较忽视内部人力资源的开发环节和绩效评估环节。直到今天,我国尚没有对政府公务活动进行全面系统的工作分析,没有制定出科学、规范的职位说明书。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具有更多的传统人事管理的特征。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激励分析
到目前为止,从管理学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来系统地阐述公务员加薪的问题。因为我国长期以来并没有真正将政府公务员也当成人力资源来对待,更没有在管理体制上引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和思路。相应地,社会上的人也在思想意识中将公务员这支特殊的人力资源队伍与企业中的人力资源或人才区别对待,忽视了公务员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之间关系,似乎绩效评价、工作分析以及薪酬激励等这些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是企业的专利,与政府无关。一方面中国的市场化进程导致了我们的企业已经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另一方面,公务员管理体系仍然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对政府中的人的管理并没有随着市场化的深入而像企业一样做到与时俱进。
可以说理性官僚制的弊端在行政组织比在企业组织体现得更加明显,帕金森效应更容易在公共部门中发挥作用,这也可以说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难以在公共部门建立的原因。在以工作成果或工作目标导向的私人组织中帕金森定律是不会发生作用的,私人企业部门以“效率”为首要追求目标,对利益追求的永恒性,使得私营部门成为最具创新精神的部门。只有以行为为导向,人们才会不惜成本、代价去创造事情。所以对政府工作人员的激励,要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激励为基点,政治激励为特色,并辅之以道德激励和法律约束机制的多元化、制度化激励机制。以法律为保障、竞争为原则的薪酬制度,考核为基础、效率为导向的选拔、任用、晋升机制等才能真正的在政府工作中起到作用。
(一)政治激励
政府职能重心突出表现在公共管理方面,特别是社会事务管理职能方面。明确的政府定位,是进行政府激励的框架基础。应明确规定各级政府的事权、财权。遵循分工、互利、合作、规范的原则确定各级政府关系。简化政府级次和同级政府部门结构。
激励政府要讲求责任性和发展性。从行政分权和财政包干改革的视角上讲,强调财政和经济激励对地方经济发展速度和发展模式的突出作用。经济绩效好的地区能获得更多的财税激励,从而使这些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拥有更多的资本,而加速其经济绩效的提高,增加中央政府的效用。
在未来,中央政府面临的一个课题是,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融入到这套激励机制当中,站在整个国家的角度确定最优的效用函数从而确定最合意的激励强度。在这样的激励机制运行的背景下,地方官员将会选择有利于整个国家的工作努力程度,使各地区的经济真正实现持续稳定发展。
(二)薪酬调整法
稳定并适当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薪酬水平。通过稳定并适当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薪酬水平来促进政府工作人员挖掘自身潜力,提升政府工作绩效,又反映政府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提高政府部门的自身吸引力和对私营部门的薪酬竞争力,从而避免优秀人才流向其它非政府部门。对于政府工作人员的报酬和提薪办法,可以通过推动薪酬法的出台,来具体规范政府的薪酬制度。隐形的薪酬制度的模糊化也影响着政府工作的绩效问题,例如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就阻碍了政府薪酬制度的改革,只有健全相应的社会保障的隐形的薪酬制度,才能使公共部门的工作人员在物质条件得到基本满足的情况下进行有效工作。
所以,对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的有效激励必须建立在物质保障基础上,建立健全的薪酬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
(三)公务员的相应机制完善从政府工作人员选拔、任用、晋升机制上来讲,公务员考试可以有效地排除政治因素和裙带关系的影响,确保政府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又鼓励政府工作人员去努力工作、积累经验、增长才干,从而更好地为政府服务,还可通过增加在政府述职的潜在后续收益来增进政府工作人员队伍的稳定和团结。在政府工作人员晋升机制方面,实行公开考核的、结合任职年限的定期升级制度。所以推动公务员考核制度的持续发展和完善是提高政府绩效管理不可或缺的推动力。从中央政府对地方官员的政治晋升激励出发,强调政治晋升是地方官员努力发展本地区经济、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把能力强、业绩好的官员放到更重要的领导岗位,会提高政府的执政能力,从而增加中央政府的效用。
(四)政府绩效评价体系
将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比较,不难发现公共部门内部缺一种竞争机制,或者说竞争的激烈程度没有私人部门高,这就必然导致一部分公共部门的工作人员的潜能未得到有效的刺激和开发。通过健全绩效管理制度,对公共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开展绩效评估,从而在公共部门之间和部门内部人员之间引入竞争机制,让其在竞争环境的压力下不断地进行自我学习,自我发展,提高工作技能和工作效率。为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应成立专门机构,以研究、实施、监督政府绩效评价。集目标管理、绩效评价为一体,旨在提供全面的规范化的信息。建立负责政府绩效评价专门机构,以此提高政府效率和服务质量。
非政府机构也可以介入政府绩效评价。完善操作方法。以科学管理为目标,不断完善政府绩效评价的操作方法。将绩效与预算决策正式统一起来,引入项目评价体系,以客观、透明地评价政府项目。并且将评估结果与干部任用、奖惩以及资源配置结合起来,使评估工作保持应有的权威性和生命力,有效推进政府绩效的持续改进。
(五)人性化激励
激励政府工作人员要求以人为本。对政府工作人员的激励,要强调其利益相对独立性,要强调物质与精神激励的共同作用。不但
要通过公共组织授予各种荣誉称号和在公共部门体系树立榜样,使工作人员在心理上和精神上有一种满足感和不断自我发展的需求,还要向工作人员授予荣誉称号,在组织中树立榜样,既是公共组织对其工作成果的认可,同时也能满足其社会尊重的需要。让其在需求得到满足的基础上产生更高的需求,从而产生自我激励。
激励政府要运用多种激励手段,如管理激励、经济激励、目标激励、思想教育激励、自我激励等所形成的“软”性激励,人们在满足了基本的物质需求以后,精神上的需求就变得更为迫切,此时在精神方面的激励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正因如此,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中极为重视精神激励因素。在进行对公共部门人员激励时也应抓住精神激励这一重要激励因素。
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整个公共部门在社会公众的威信和形象,也关系着我国参与21世纪以人才为中心的科技竞争的实力和水平。我们应当不断研究新方法和新理念,对我国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的潜能进行有效开发,提高整个公共部门的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服务能力,更大程度上满足公众对公共服务产品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德.人力资源开发与治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高景洲.把工作分析引入政府机构人力资源管理.学术交流,2007(2)
3.萧鸣政.中国政府人力资源开发及其战略.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7(5)
4.苗琳.新形势下的政府人力资源改革.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6(10)
第五篇:公共部门人力资源2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2
一、单选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下列不属于工作评价的方法的是(C)。(1分)2.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管理的区别体现在(B)。(1分)3.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则,(B)、固定性原则和无偿性原则(1分)
4.下列奖金哪些属于长期奖金(C)。(1分)
5.为了使同一技能而实际劳动贡献不同的员工各得其所,可让技能工资与下列哪一类型的工资结合起来使用(B)。(1分)6.(C)是影响培训效果的关键因素。(1分)
7.工作安排非常紧凑的组织员工不宜采用(C)培训需求调查方法。(1分)
8.一个有效的评估系统包含的特点不包括(C)。(1分)9.岗位培训成本应属于下列哪种成本(B)。(1分)10.(A)针对全体劳动者。(1分)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济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11.支付相当于员工岗位价值的薪酬,体现了(B)。(1分)12.将人的资质作为确定等级结构主要依据的薪酬模式为(C)。A.计件工资制 B.绩效工资制 C.技能工资制 D.职位工资制
13.不能体现弹性福利计划意义的是(D)。(1分)14.360度考核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D)。(1分)A.信度 B.效度 C.可接受度 D.完备性
15.绩效反馈的最主要的方式是(A)。(1分)
A.绩效面谈 B.绩效辅导 C.绩效沟通 D.绩效改进
16.不适用于脑力劳动职位的工作信息收集方法为(A)。(1分)A.观察法 B.问卷法 C.访谈法 D.工作日写实法
17.(D)职业锚类型的人追求的主要目标是随心所欲地制订自己的步调、时间表、工作方法。(1分)
A.技术型 B.管理能力型 C.创造型 D.独立型
18.要想判断某一个培训规划应该包括什么,不包括什么,就需要一种机制来说明培训与什么有关或与什么无关,这种机制就是(B)。(1分)
A.任务分析 B.工作说明 C.陈述时机 D.制定策略
19.测评指标体系的结构不包括(B)。(1分)
A.品德结构 B.学历结构 C.能力结构 D.绩效结构
20.不属于评价中心的主要评价方法是(B)。(1分)A.情景模拟 B.课堂测试 C.公文处理 D.小组讨论
二、判断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1.薪酬调查的目的主要是建立组织合理的薪酬构成,根据市场酬给付水平确定组织薪酬水平的市场定位。(√)(1分).2.在新员工未对组织及工作熟悉的情况下,员工手册是其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1分)
(√)
.3.不同的薪酬制度有不同的适用对象和范围,组织关键是要选择与组织发展战略、实际情况相适应的薪酬制度。(√)
.4.最低工资制度既是一项工资制度,又是一项法律制度。(√)
.5.组织培训制度的内容必须服从或服务于组织的整体发展战略,以实现企业发展目标√。
.6.培训是一项人力资本的投资活动,谁投资谁受益,不存在风险。(×)(1分)()
.7.人力资源测评是人力资源科学选拔、配置的基础。(√).8.工作说明书中不包括工作关系。(×)(1分)().9.工作负荷预测法属于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定性方法。(×)
.10.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改革经历了五个阶段。(×)(1分)
三、接受专门的面谈技巧训练,因而操作成本较高。另一方面,由于双方的原因,而使收集的信息可能失真。
2.绩效评估可能存在哪些误差?采取哪些举措克服误差?答案:可能存在的误差:晕轮效应误差;近因误差;感情效应误差;暗示效应误差;偏见误差;集中趋势误差;传统观念对工作绩效评估的影响。设计绩效评估方法时进行改良(如强制分布法有助于克服集中倾向偏见,行为锚定等级法可减少晕轮效应等),但改良后的方法不能克服所有的障碍。提高评价者的技能,评价者必须接受的培训包括:所采用的绩效评估的方法;评价者角色的重要性;绩效评估信息的使用;绩效评估反馈沟通技巧。
3.什么是360度绩效评估反馈系统?评价这种系统的实践价值。答案:360度绩效评估反馈系统是一种全方位的绩效评估系统,包括来自上级领导的自上而下的评估、来自平级同事的评估、来自下属的自下而上的评估、来自内部的本人评估以及来自组织外部的公共服务对象的评估。实践价值:多层次、多角度、多渠道和全方位的立体交叉方式,避免一方评估的主观武断,增强绩效评估的信度和效度;将未来的绩效改善作为主要的关注点。但是,如果全面推行此方法的话,工作量大,成本高,同时要事先积极防范偏差。
4.比较职位分类与品位分类的差异。(10分)
答案:职位分类的特点:以“事”为中心的分类体系;有一套严格的分类程序;分类方式先横后纵;注重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官等和职等合一;实行严格的功绩制。品位分类的特点:品位分类是以人为中心的分类体系;分类与分等相互交织;职类划分简单;强调人员的综合管理能力;官、职相对分离。
5.为什么要实施绩效面谈?绩效面谈主要遵循哪些原则?答案:绩效面谈对组织的作用:沟通的作用、反馈作用、审视工作作用、激励作用、纠正失误的作用、调整的作用。绩效面谈对员工的作用:增强员工的参与感、增强员工对组织的归属感、使员工明确未来的工作目标、提高员工对组织的满意度。绩效面谈的原则:原则
一、在一种相互信任坦诚的氛围中开始面谈。原则
二、双方都要明确面谈的目的,期望达成一致的看法。原则
三、注重双向的沟通和交流,鼓励员工表明自己的想法。原则
四、面谈的主管注意倾听员工的意见。原则
五、防止对立情绪或冲突场面的形成。原则
六、面谈内容针对绩效而非员工的个人特点。原则
七、面谈的重心在未来的绩效标准和工作目标。原则
八、肯定成绩和指出问题并重。原则
九、以事实为依据,就员工在本考核期的工作为评价对象。原则
十、以积极的态度适时地结束面谈。
6.分析平衡计分卡的特点及在公共部门的应用现状。(10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