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年初中学业考试历史热点问题集锦
2010年初中学业考试历史热点问题集锦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0-05-25
字体设置:[大 中 小]
2010年初中学业考试历史热点问题集锦
热点问题
1、中日关系问题
(1)列举20世纪三十年代日本侵华史实;抗战中中国人民的斗争。A、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开始);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全面抗战开始); 1937年8月13日,八一三事变(进攻上海); 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
B、国民党:台儿庄战役(李宗仁);共产党:平型关大捷(第一次大捷),百团大战(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2)近代历史上两次中日战争的结果及原因。
A、1894—194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原因:日本是一个帝国主义强国,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日本侵华蓄谋已久(客观);清政府政治腐败,妥协投降,军纪败坏(主观)。
B、1931—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国共合作(主要);特别是敌后战场,抗日根据地军民的英勇作战;国际进步人士和爱国华侨支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各个战场的相互配合。
(3)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根本问题?
如何正确对待日本侵华问题(日本是否承认侵华罪行)。(4)如何才能发展健康的中日关系?(或:日本应怎么做?)①正视历史;②以史为鉴,反省战争罪行;③信守和平承诺;④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⑤与周边地区、国家友好相处,开创中日关系美好未来。
(5)参拜靖国神社,修改历史教科书等事件说明什么? 日本不能正视历史,军国主义势力有复活、抬头的危险。(6)你认为近年来中日政治关系结“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促进中日之间的世代友好?
日本前政府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文部省通过美化侵略战争的新教科书等。(或:日本政要不能正视侵华历史。)
日本政府应教育国民正视历史,反思历史;中日之间应建立互信机制,加强经济、军事、文化和人员间的交流、对话和协商等。(6)近代历史上日本发动和参与的侵华战争
发动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1900—1901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动1931—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
(7)近代学习西方进行的改革是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启示:一个国家或民族要想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应善于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与时俱进,改革创新。(8)青少年应怎么做?
A、牢记历史,珍爱和平。B、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报效祖国,使祖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C、呼吁日本右翼势力,面对历史,深刻反省,不能再把日本人民和世界人民拖入战争泥潭。
2、关于西藏问题
(1)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元朝:元朝时设宣政院管理西藏,今西藏正式归属中央。
清朝。清初确立册封**和**的制度,1727年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 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2)一五计划期间(1953—1957年):川藏、新藏、青藏公路。
(9)从西藏民族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中,得到哪些启示?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民族团结是祖国统一的必要前提和必然结果;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才能促进共同发展、繁荣。
3、关于台湾问题
(1)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
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③1661—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管辖台湾,隶属福建省,加强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签订《马关条约》,台湾割给日本,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2)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或:解放台湾问题的有利条件): ①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②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③都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有共同的语言、文字、共同的传统文化。④有“一国两制”等正确的方针、政策。⑤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有能力实现祖国统一。(3)历史上两次被割占及回归:
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1—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台湾割给日本,1945年抗战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怀抱。(4)今天台湾与祖国不统一问题的由来: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949年解放战争结束后,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到台湾,从此,与祖国大陆分离。
(5)解放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前提;
(6)今天祖国统一的阻碍因素:“台独”分裂势力的分裂活动(最大威胁);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
(7)解决台湾问题的两种方式: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解决;必要时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8)在祖国统一(台湾问题)上,青少年应怎么办?
①履行维护祖国统一的义务;②同“台独”等破坏祖国统一,分裂祖国的言行作斗争;③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本领,报效祖国,使祖国强大。
(9)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1992年)。
4、中美关系
(1)两次鸦片战争中侵略中国。
(第一次略);第二次:1856年10月—1860年10月,英法为主凶,美、俄为帮凶,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2)1922年,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为美国在中国的侵略扩张提供方便。
(3)二战中联合打击法西斯;二战结束后的扶蒋反共政策。(4)新中国成立后遏制中国的冷战政策。(5)中美关系正常化
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6)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最主要、最核心的问题。
现阶段美国对台军售、维护台湾“不统不独”等问题的实质是为了维护美国的全球战略。
5、改革问题
(1)奴隶制改革:伯利克里改革。(2)封建制度改革:商鞅变法;
(3)资产阶级改革:戊戌变法;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
(4)社会主义改革:苏联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中国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
6、农村、农业、农民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农村政策的三次调整(对生产关系的调整): 农业合作化(1953—1956年):即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形式:农业生产合作社。结果:提高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结果: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破坏了农村生产力,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灾难。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今):作用: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大发展,农村富裕起来。(2)其它涉及农村、农业或土地问题的知识点。
战国商鞅变法,关于土地问题规定;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改革土地制度)。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课本九上),日本明治维新关于土地问题规定(课本九上)。
苏联的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在农业上的弊端(课本九下P10弊端③):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农村政策、制度的调整应遵循原则(启示): ①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尊重客观经济规律; ④调动农民积极性。
7、江泽民十五大报告中所讲的“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前进道路上的三次飞跃”是指哪些事件?(三位走在时代前列的伟人)
(1)孙中山,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2)毛泽东,1949年新中国成立,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1956年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3)邓小平,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伟大决策,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8、中共所开辟的两条正确道路
(1)毛泽东,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起点标志: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2)邓小平,建设道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两条道路的共同点(启示):立足国情、实事求是,把马列主义原理同中国实践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道路。
9、执政党建设(党的重要会议)(1)中共一大(1921年7月)中共成立。(2)中共七大(1945年4月,延安)。
(3)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4)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
十四大:1992年,形成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十二大~十五大:邓小平理论形成历程。
10、中国近代化探索
(1)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地主阶级洋务派;代表人物:中央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2)戊戌变法——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3)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民主共和制。资产所阶级革命派;代表人物:孙中山: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4)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资产阶级激进派;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两面旗帜:民主和科学)。
感悟(结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无产阶级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
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经历了哪些变化? 学技术——学政治制度——学思想文化。
11、列举中国古代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和近代思想解放运动 中国古代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
(1)秦朝:焚书坑儒。
(2)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
(3)明朝:八股取土。
(4)清朝:文字狱。近代:
(1)新文化运动。
(2)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3)欧洲启蒙运动(伏尔泰等)。
12、中国是怎样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1840—1842年,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1900——1901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使我国完全论为两半社会。
13、列举清朝前期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所作的斗争(从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方面归纳列举)
(1)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4年,清政府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联系。
(2)加强对西藏管辖:中央政府册封**和**,1727年设驻藏大臣。(3)加强对回部(新疆)管辖: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哨所。
(5)乾隆欢迎土尔扈特部回国。
14、历史旅游、考察活动
(1)重访丝绸之路(课本七上地图;课本七下甘肃:敦煌莫高窟,飞天)。(3)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做导游、北京(故宫、长城)第一个在北京定都的统一王朝:元朝。还有明、清。
(4)红色旅游、党的生活重要地点:上海(1921年7月中共一大)——延安(1945年4月中共七大)——北京(1949年建国、首都)。(5)考察历史文化名城(重要事件及影响):
南京:1842年《南京条约》;1912年1月,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27年4月,蒋介石成立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1937年,南京大屠杀;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23日,统治人民长达22年之久的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广州:林则徐虎门销烟;《南京条约》开放广州通商口岸;
北京:元都城,明(故宫),清都城,二次侵华战争入侵过北京(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攻占北京),平津战役中北平和平解放,傅作义接受和改编。
15、中华民族精神 五四精神:不屈不挠、敢于斗争、乐于奉献、敢为天下先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民主、进步、科学)。
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依靠群众。抗战精神:不畏强暴、不甘屈辱的自强精神,万众一心、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中华儿女舍生忘死、前赴后继的牺牲精神,百折不挠、奋斗到底的坚韧精神。
抗震(灾)精神:不屈不挠、团结拼搏、众志成城、共度时艰、自强不息、志在必胜的精神。
16、三次科技革命
(1)第一次科技革命(工业革命)(课本九上)
影响:①生产力:推动生产力快速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②社会关系:加剧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和分化。③国际格局:使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2)第二次科技革命(课本九上)
影响:①生产力:推动生产力高速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②社会关系:产生垄断组织,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3)第三次科技革命(课本九下)
影响:①生产力: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
②国际格局: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4)启示: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推动社会的发展,我们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②我们要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科技本领,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
(5)交通工具:第一次科技革命(火车、轮船或汽船);第二次科技革命(汽车、飞机)。
17、“人权”问题
(1)最早提出人权观念:文艺复兴(人文主义)。(2)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人权立法: 法国《人权宣言》;
美国独立战争的《独立宣言》。
(3)列举法西斯国家践踏人权的罪行:日本——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
德国——反犹狂潮。
(4)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18、近现代史上的国际关系
(1))一战后的国际关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通过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确立)。
(2)二战后国际关系——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形成标志: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结束于:1991年苏联解体)。
(3)当今国际关系(政治格局):暂时形成“一超多强”局面,世界格局正朝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迄今还没有定型。
总之,20世纪至今,国际格局历经三次变化: ★①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②二战后——苏联解体:苏美争霸的两极格局。
★③目前: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格局正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19、列举世界史上的主要国际组织 经济:欧盟(EN)(1993年)。
亚太经合组织(APEC)。世界贸易组织(WTO)。
对峙的集团:二战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1991年苏联解沙条约组织不复存在)。
20、为建立和巩固资产阶级专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颁布了哪些文献? 英国:《权利法案》。
美国:独立战争——19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
法国:《人权宣言》。
1787年宪法。
《拿破仑法典》。
南北战争——《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
21、美国历史上发生两次资产阶级革命,其要解决的问题分别是什么?两次革命途径和过程有什么相同之处?取得胜利的共同原因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1)解决问题:第一次是争取民族独立,摆脱英国殖民统治;第二次是维护国家统一,废除南方的奴隶制。
(2)完成途径过程相同处:途径:都以战争手段解决,第一次是独立战争,第二次是南北战争;过程:革命的一方最初都在军事上一度受挫,处于不利地位,但经过艰苦斗争扭转局面,最终取得胜利。
(3)取得胜利的共同原因:两次革命都是正义的事业,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政府都采取了有效的政治、经济、军事措施。
(4)看法: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是正义的事业,是任何势力都阻挡不了的;只要采取坚定果断的政治、军事措施,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22.一道与奥巴马有关的情景题 “安•尼克松•库伯的一生”见证历史 【历史新情景】
1902年,安•尼克松•库伯出生在美国南方一个黑人家庭中。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像她的父母一样为了自由和权利而抗争的英雄事迹。18岁时,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那些白人去选举他们共同的总统,像她这样的人是没有资格的。
27岁时,她原本在一家小工厂做工,靠辛辛苦苦的劳作,来支撑她的家庭。但是,这一年,她失业了,她看到了无数倒闭的企业,千千万万像她一样的失业者,发疯似的在银行门口挤兑的人群,仿佛美国一夜之间陷入了绝望之中。好在这样的日子在4年之后有了转机,1933年,一个新的美国总统当选了。“她看到了一个民族通过新政、新的工作和新的共同目的感战胜了恐惧。”
1941年,39岁的安••尼克松•库伯得知了一个非常震惊的消息:珍珠港遭到轰炸!“当暴政威胁这个世界的时候,她见证了一代人的强大,见证了民主得到了捍卫。”战争结束后,还没有从战争的阴影中走出来,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又开始了。随着“人类登上了月球,柏林墙的倒塌”,她知道了世界由于人们自身的科学和想象力连接到了一起。
2008年,106岁的安•尼克松•库伯亲眼见证了同样身为黑皮肤的美国新一代领导人诞生,她认为奥巴马的当选必将会给美国的发展带来生机。结合历史知识,请你来阐释安•尼克松•库伯的一生经历的历史。(1)“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像她的父母一样为了自由和权利而抗争的英雄事迹。”指的是谁领导的哪一次战争?这次战争对美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林肯领导的美国南北战争;影响: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加速发展提供了条件。
(2)27岁那年安•尼克松•库伯等人失业的原因是什么?“1933年,一个新的美国总统当选了”指的是谁?他是如何使美国渡过这次“恐惧”的?
原因: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实施“新政”,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渡过了经济危机。
(3)“当暴政威胁这个世界的时候,她见证了一代人的强大,见证了民主得到了捍卫。”指的是哪一次战争?“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又开始了”指的是什么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美苏冷战。
(4)最先登上月球的是哪一个国家?“柏林墙的倒塌”意味着什么? 美国;意味着美苏冷战结束。
(5)“奥巴马的当选”与安•尼克松•库伯小时候听的故事有关系吗?为什么?
有关系。安•尼克松•库伯小时候听的故事就是美国南北战争,这次战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黑人奴隶的社会地位越来越高,才使奥巴马有可能当选美国总统。
六、重要历史认识及启示
1、近代列强侵华战争中中国失败结果的认识:落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一个国家的尊严要靠实力来维护。
2、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的特点及历程的感悟: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心理,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感悟: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3、近代史上国共关系变化的启示: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4、抗日战争的胜利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5、劝戒日本“历史不容忘却”、“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一个勇于承认错误,承担责任的民族会得到全人类的谅解;违背民意,逆潮流而上,必将遭到世界人民的唾弃;正视历史,以史为鉴,才能面向未来。
6、如何才能促进中日之间的世代友好:日本政府应教育国民正视历史,反思历史;中日之间应建立互信机制,加强经济、军事、文化和人员间的交流、对话和协商等。
7、重庆谈判体现中共的精神:为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顾个人安危,深入虎穴,勇于斗争的革命精神。
重庆谈判中中共的努力让人们从中感悟到的基本认识:表明中共是中国人民利益的代表者,是中华民族复兴事业的领导者。
8、中共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结论:社会主义建设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是艰辛的、曲折的。社会主义建设一定要符合国情,符合生产力的发展规律,要警惕错误思想倾向。
9、党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必须遵循的原则: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一切从农村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有利于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要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制定政策必须从国情出发,不能脱离实际。
10、对台湾问题的看法: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是任何力量也无法阻挡的;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统一大业必将实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发展两岸关系和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符合当前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台独”势力逆历史潮流而动,是不会得逞的;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任重道远,需要我们长期奋斗。
11、如何巩固和进一步提高我国国际地位:(1)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的独立完整。(2)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不断提高综合国力。(3)适应世界潮流,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迅速发展。(4)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加强同世界各国联系,提高国际影响等。
12、日本学习中国和西方进行改革给我们的启示:一个国家或民族要想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应善于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13、面对战争的悲惨和血腥的启示及人类该如何制止战争,维护和平:人类应当避免战争,维护和平,加强多国的交流与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反对殖民主义;用和平的方法解决各国的争端;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等。
14、斯大林模式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启示: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实践中,直到改革开放前,也一直实行计划经济的运行机制,这是受到斯大林模式的影响;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就是通过生产关系的调整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也是斯大林模式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15、对历史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竞争并存的局面认识:两种社会制度是可以合作共存的,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和斗争是长期的,我们应防止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社会主义建设应注意借鉴资本主义发展经济的有益经验。
16、罗斯福新政的启示:“新政”是一次创新。它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为当今的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借鉴。
17、罗斯福新政对当今经济活动的启示:国家应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以保证经济的均衡发展。
18、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给我们带来的启迪:(1)结合国情,实事求是地进行改革,就能促进经济发展。(2)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就能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3)政通人和,经济发展。(4)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19、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取得反法西斯斗争胜利的经验启迪联合国应如何去应对现今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各国应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或: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加强合作与交流,实现共同发展,构建和谐世界。
20、欧盟成立的启示:国家之间的合作将促进和平与发展,实现“双赢”和“多赢”。
21、美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1)国家统一,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2)国家要制定正确的经济政策,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22、科技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的感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要树立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树立崇尚科学为荣的思想;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科技的发展也带来了各种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与破坏,我们应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等等。
23、理想中的世界格局:世界朝着多极化发展,联合国在世界上真正起到发展经济、促进和平的作用;发达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共同进步,所有国家、民族都在国际舞台上拥有相同的地位和权利;世界人民和平共处,谈判成为解决一切争端的唯一方法;人类不再有战争,让世界充满爱。
24、全球化使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利用国外资本和先进技术,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促进民族经济发展;我国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市场经济不成熟,加上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制约,增加了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难度。
第二篇:201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补考测试
201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补考测试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1、诺贝尔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曾宣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文中孔子的思想“智慧”主要是指
A.“仁”B.“无为而治”C.“兼爱”“非攻”D.实行“法治”
2.秦统一六国后,建立起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修筑万里长城。汉通过削藩、独尊儒术和北击匈奴等,出现了“大一统”。从上述内容可以概括出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为()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B.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D.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3.下列能反映宋元时期时代特点的是()
A.统一国家的建立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4.明清时期,封建社会出现危机的表现有()
①军机处的设立 ②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③闭关政策的实行④八股取士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5、西方列强的枪炮声震醒了清王朝部分官僚,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他们发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自救运动,其主要影响是
A.实现了富国强兵B.开始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C.挽救了民族危亡D.阻止了外国资本主义扩张6、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请你判断与此信息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B.新文化运动C.北伐战争D. 五四运动
7.《大国崛起》解说词中说到:“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地理大发现”是通过下列()活动实现的。
A.西方列强的扩张B.新航路开辟C.郑和下西洋D.玄奘西游天竺
8.在九年级(1)班的历史复习课上,同学们根据复习要求,将发生在十九世纪60年代的重大事件进行了归类,在他们排好的下列选项中,属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是()①美国南北战争②俄国废除农奴制③日本明治维新④中国洋务运动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
9.右图是位于华盛顿的林肯纪念堂。美国人民所以怀念林肯,是因为他是①国家的缔造者②美国第一任总统③黑
奴制度的终结者④国家统一的捍卫者()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10、19世纪中期,日本的明治政府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下列不属于其改革内容的是()
A废藩置县B鼓励发展近代工业C提倡“文明开化“D 废除农奴制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一、(20分)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来重视民族关系、边疆问题。
41.材料一西汉疆域图(略)
据图回答:请写出西汉政府设立的总管西域事务的机构名称及设立的意义。(8分)
材料二
材料三:“清军首先攻破库车,叛军逃往阿克苏、乌什。„„清军不战而下两城,继续追
击叛军。„„大小和卓被当地首领擒杀。”——七年级下册教材
4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后为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管辖清政府采取了什么措
施?(8分)
二、(17分)如何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几代领导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阅读材料,回
答问题。
材料: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
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
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选自习近平讲话
44、“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社会主义制度是怎样确立起来的?(3分)此后我们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走了哪些弯路?(至少两件,6分)
45、改革开放的起点是什么历史事件?(3分)结合所学说说,改革开放这30多年我们进
行了哪些伟大实践?(至少两件,4分)
46.“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结合所学,你认为中国道路是一条怎样的道路?(3分)
图三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
第三篇:湛江市2012年初中毕业生历史学业考试答案
湛江市2012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答案
一、选择题:
1-10:BDBCABCCDA11-20:BDABCCBDAD
二、非选择题:
49:(1)郑和下西洋(错别字不得分)
(2)戚继光(错别字不得分)
(3)主权领土(对一个可以得一分)
(4)“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外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辉煌成就;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符合中华民族的利益;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联合声明以及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为港澳回归提供了法律依据;港澳同胞渴望回归祖国等等。(凡答到其中两点即可得4分)50:(1)大化改新标志着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度
(2)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或君主立宪制)
(3)实行新经济政策
(4)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回答完整才可得分)
(5)相对论
第四篇:201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历史试卷
201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历史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各题正确答案选出来并在答题卡上按题号用2B铅笔填涂方框.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2011年3月,中国历史博物馆将馆藏青铜国宝‘司母戊鼎’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该鼎反映了我国哪一朝代的青铜器制造水平?
A夏朝B商朝C西周D西汉
2、我国古代的一位思想家在战国时就提出了;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使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坏境保护思想。这位思想家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
3、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
A诸子百家B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C法家和墨家D道家和兵家
4、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其中用‘贞观’作年号的皇帝是
A汉武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
5、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其能将过难的历史知识较直观形象展示出
6、下图是某历史兴趣小组自制的“近代列强侵华大事”年代尺“□”处表示的事件是:
A抗日战争B辛亥革命C北伐战争D鸦片战争
7、复习历史,首先要注意时间概念,懂得计算年代,现在世界上通用的公元纪年,就是把传说耶稣诞生的那一年,定为公元元年。□处表示的历史事件是:
A佛教诞生B伊斯兰教诞生C基督教诞生D道教诞生
8、清代主持金瓶掣签的是:
A **喇嘛B**额尔德尼C驻藏大臣D清朝皇帝
9、唐朝灭亡以后历史上出现了辽、宁、夏、金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正确反
10、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历史上对各级官员的服色都有严格规定,普通百姓只能穿黑白两色的衣服,衣
帽上不得缀饰珠玉的朝代是:
A西汉初年B东汉初年C北宋初年D南宋初年
11、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欣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洋务派李鸿章创办的企业是:
A汉阳铁厂B轮船招商局C安庆内军械所D福州船政局
12、日本历史教科书多次对南京大屠杀的史实进行“修改”,事实上,在南京屠
杀中被害的中国人达
A10万人B20万人C30万人以上D40万人以上
13、毛泽东在1949年元旦献词中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此时解放战
争的形势是
A战略反攻打响B战略决战即将开始
C三大战役胜利在望D渡江战役已经开始
1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土地改革的意义
A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边土地制度B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C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D农民翻了身成了土地的主人
15、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和第一个五
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的时间是:
A1952B1953C1956D195416、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D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
17中共八大后的十年,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全国人民的楷模是:
A雷锋B董存瑞C邱少云D王进喜
18、和平形态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要形态,正确的和平形态是:
①和亲②会盟③册封④迁徒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
19、下列各项成就中不属于亚非四大文明古国的是
A埃及金字塔B《荷马史诗》C阿拉伯数字D汉谟拉比法典
20、下列名著中属于现代著名文学家沈从文代表作的是
A《山乡巨变》B《太阳照在桑干河上》C《暴风骤雨》D《边城》
21、湖南的水稻产量居全国前列,如果实地考察湖南较早栽培水稻的历史,应该
去
A玉蟾岩遗址B城头山遗址C龙山里耶遗址D马王堆汉墓22、1861年一个俄国官员这样评价当时农民的变化:“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
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态,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这样变化是因为
A彼得大帝改革B俄国农奴制改革C十月革命D赫鲁晓夫改革23、2013年上半年,中国流行语排行榜上,赫然在列的有“中国梦”、“正能量”
等词,如果1993年欧洲联盟也有一个“流行语”排行榜,你认为能上榜的是:
A美元B英磅C欧元D法朗
24、中国常用“饮鸠止渴”来告诫人们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将来之祸患。
世界史上英法把:“饮鸠止渴”的绥靖政策推向顶点的会议是
A巴黎和会B华盛顿会议C慕尼黑会议D雅尔塔会议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5小题12分,第26小题14分,第27小题
12分,第28小题14分,共52分)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华网北京2004年6月8日电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8日在例行记者会
上答记者问时说,在当今时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刘
建超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过去50年中作为重要的国际关系准则,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材料二据新华网北京2004年6月12日电前任联合国秘书长加利12日在这里
时记者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个已被国际社会广为接受的国际关系准则,将在新的时代,新的背景下迸发出新的生命力。
请回答:
(1)材料中提到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目的何在?2分
(2)你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什么吗?2分
(3)材料一中提到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过去50年中作为重要的国际关系
准则,在......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请对此谈谈你的认识。4分
(4)材料一中提到:“在当今时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
义。”材料二中也提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新的时代,新的背景下迸发
出新的生命力。”对此你有什么看法?4分
26.历史小论文(14分)
请你写一篇关于雄才大略-汉武帝的历史小论文
论文要求:(1)论据有力(2)观点鲜明(3)史实与观点联系紧密,做到言之
有理(4)字数不少于300字
27、材料分析题
当前,我们正处于人类迄今所知的规模最大的科技革命之中,这一革命对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影响比早期工业革命更深刻、更迅速。下面让我们共同回顾科技革命
发展的历程。
材料一1846年,英国煤炭年产量已经达到4400万吨,成为欧洲乃至全世界第一大产煤国。从此,英国到处建立起大工厂,那些高耸入云的烟囱喷出缕缕烟雾,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
材料二
材料三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不断引发新的创新浪潮,科技成果
转化和产业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
突出。新的科技革命既给我们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使我们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这一时期英国工厂机器依赖的动力是
什么?1分
英国中世纪恬静的田园生活被打破后,人们出行方式发生了哪些新变化?1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这次工业革命发展发现的新能源是什么?1分。
从此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什么新时代?1分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1分。
并依据上述材料指出这场新科技革命有什么特点。3分
(4)依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请你谈谈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4分
28、美国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国家,从1776年建国至今只有200多年的历史,然
而已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时,美国走向独立,领土大块大块地扩充,资本主义经济大步地
发展„„19世纪后半期,美国迅速开始了它的现代化进程,欧洲二、三百年完
成的事,它在不到百年内便完成了。
(1)美国在18、19世纪发生了两次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
哪一次工业革命促使19世纪后半期的“美国迅速开始了它的现代化进程”?
1分
材料二 在1932年的美国总统选举中,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当选总统。面对“大
萧条”现状,他坚定地认为,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地、坚持不懈地试验,如果
试验失败,就再试行另一种方法,最重要的是要进行试验
(2)罗斯福“进行试验”的目的是什么?2分
为此采取的“中心措施”是什么?2分
材料三 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凯撒、成吉思汗、路易
十四、拿破仑
或其他任何一个伟大的领袖所担负的责任,都不能同美国总统今天所担负的责任
相比拟。
(3)当美国自己认为“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时,它拥有了怎样的经济地位?
3分
(4)阅读上述材料,请你用最简练的语言,给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4分
2014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模拟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选择题参考答案
1.B 2.B 3.B 4.B 5.D 6.D 7.C 8.D 9.A 10.C
11.B 12.C 13.C 14.C 15.B 16.C 17.D 18.D 19.B 20.D
21.B 22.B 23.C 24.C
材料分析题及历史小论文参考答案
25、(1)为了促进中国同印度,缅甸以及世界各国的友好交往。
(2)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
处。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过去50年中作为重要的国际关系准则在规范国与国
之间的关系,处理国与国之间存在的问题以及处理国际问题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
用。
(4)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运用范围不断扩大,影响日益深入,已经逐渐成为指导政治,经济等诸多领域的国际关系准则。事实证明:在相互依
存而又多元化的世界上,作为指导国际关系的基本理论,最有生命力的仍是和平
共处五项原则。
26、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就是要将其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面,一分为二的进行评
价。汉武帝在统治时期,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军事等方面实现了大一
统,将西汉王朝推到了最为鼎盛的时期。政治上:为削弱诸侯国的势力,推行“推
恩令”3分;经济上,统一货币权和盐铁经营权,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促进
了经济的发展3分;思想文化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的政策,将儒家学说确立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3分;军事上,派卫青、霍
去病反击匈奴,同时开发南疆,开拓疆土。这一系列的措施都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的统一3分。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西域各民族和中原汉族的经济文化的交流,也促使了陆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中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的交流。但是,在他统治的后期,连年征战,使得国库空虚,经济衰退,不得民心;到了晚年,为追求长生不老,信奉谶纬之学,迷信方士之言;听信谗
言。虽然在统治的后期犯了一过错,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汉武帝是一位雄才大
略的皇帝,总体而言是功大于过。2分
27、(1)蒸汽机;出行可乘坐火车、轮船。
(2)电力;电气时代。
(3)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特点:发展迅速、创新不断;成果转化
周期缩短;产业更新周期缩短;科技作用、地位突出。
(4)科技进步推动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推动生产发展;科技进步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科技进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8、(1)第一次: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经济的发展。
第二次:奴隶制的废问题。第二次工业革命。
(2)目的:消除经济危机;中心措施:国家对工业的调整。
(3)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
(4)勇于改革、大胆创新。(或面对困难充满信心,抓住机遇发展经济等)
第五篇:201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历史试卷
201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历史试卷(4)
1.韩城是我国历史文化名人司马迁的故乡。司马迁的最大贡献是写成了A.《史记》B。《缀术》C.《资治通鉴》D.《水经注》 2.宋代旷世名作、风俗画《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A.阎立本B.吴道子C.顾恺之D.张择端 3.西藏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一部分开始于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
4.“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这一现象最早出现在A.唐朝B.北宋C.南宋D.元朝
5.台湾历史上的两次回归分别结束了哪两国对台湾的殖民统治?A.西班牙、日本 B.荷兰、法国C.荷兰、日本D.葡萄牙、日本 6.在1909年的一次通车典礼上,有人说:“筑成此路,为中国人吐气矣!”此路应是
A.京张铁路B.唐胥铁路C.京汉铁路D.京浦铁路
7.下列选题不符合“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这一主题的是A.金字塔的国度B.奴隶制民主政治的高峰C.种姓制度的产生 D.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
8.2008年9月25日中国神七飞天成功。为这一伟大成就提供理论根据的科学家是
A.爱因斯坦 B.达尔文C.牛顿D.爱迪生.9.下列事件中,最能体现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是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B.联合国的成立C.北约的组建D.WTO的建立 10.1945年5月8日,美国驻苏联大使凯南说:“人们欢呼战争的结束,其实战争才刚刚开始。”这里的两个“战争”分别指
A.第二次大战、美苏“冷战”B.第二次大战、中东战争C.第一次大战、第二次大战D.第二次大战、科索沃战争
11.最近几年,中国、美国、日本等国就朝鲜核问题在北京多次举行六方会谈,说明
A.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B.两极对峙格局
C.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D.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
12.下列历史事件,不存在因果关系的是
A.巴黎和会——五四运动 B.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
C.国际反法西斯同盟——二战胜利D.欧共体的建立——“冷战”的开始
13.当前,“孔子学院”全球已有500多处,儒家思想影响深远。以下属于孔子教育思想的是
A.为政以德B.“兼爱、“非攻”C.无为而治D.因材施教
14.以下对外交往史实中,明显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张骞出使西域 B.玄奘天竺取经C.郑和下西洋D.郑成功收复台湾
15.歌谣往往带有一定的时代特征。歌谣“ 芝麻赛玉米,玉米有人大;花生像山芋,山芋超冬瓜。”出现于
A.生产合作社时期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16.有人说他是疯子,有人说他是英雄。他因战争起家,也因战争而倒台,更因一部法典而名扬欧洲。这个人是
A.拿破仑B.查理一世C.林肯D.亚历山大二世
17.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总统华盛顿和林肯对美国历史的发展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A.赢得了民族独立B.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C.推翻了封建统治 D.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8.QQ标志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这主要归功于
A.电话的广泛使用B.生物技术的应用
C.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D.无线电报的应用
19.“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其中用“开元”做年号的皇帝是
A.汉武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
20.中国古代的印刷术大致经历了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两大阶段。活字印刷的发明者是
A.张衡B.毕昇 C.蔡伦D.祖冲之
21.近日来,“平民英雄吴斌”、“最美女教师张丽莉”这些品德高尚的雷锋式道德模范人物一直温暖和感动着全国人民。雷锋出生于
A.望城县B.炎陵县C.浏阳市D.永州市
22.指挥百团大战的湘藉共和国元勋是
A.贺龙B.罗荣桓C.彭德怀D.毛泽东
23.近代湖南著名的无产阶级教育家,强调平民教育,关心贫苦学生,被誉为“长沙教育王”的是
A.杨昌济B.陶行知C.袁农平D.徐特立
24.目前世界上已知的唯一女性文字“女书”的考古发现地是
A.祁阳B.江华C.江永D.道县
二、非选择题(52分)
25.阅读下列材料(12分)
中国古代历史源远流长,在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等方面都出现了许多有影响力的历史人物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材料二:“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材料三:唐太宗派大臣护送她入藏时带出了许多工匠,还有谷物、果品、菜种、药材……,以及医学、农学、天文历法等书籍。藏族人亲切地称呼她为“阿姐加莎”。至今,青藏高原仍留下许多颂扬她的诗歌和传说。
请回答:
(1)材料一出自战国时期的变法家商鞅之口,请写出他变法的主要内容?(4分)
(2)与材料二相关的历史人物是西汉时期哪一位伟大的史学家?(2分)他留下的历史著作是什么体例?(2分)
(3)材料三的“她”是谁?(2分)留下这段千古佳话时的唐朝统治史称什么?(2分)
26.历史探究题(14分)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学校准备举办一次以“红心向党——中共90年光辉历程”为主题的纪念展,请你参加这次活动的筹备工作。(14分)
(1)你将通过哪些途径去收集有关资料?(2分)
(2)请你介绍20世纪30年代和70年代中国共产党召开的两次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会议名称。(4分)
(3)请你写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4分)
(4)回顾90年来的党的光辉历程,中国共产党不仅使中国“站了起来”,而且使中国“富了起来”。对此请写出你的感悟。(4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每小题2分)
材料一:我们以这些殖民地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他们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他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
止......人生来就是自由平等的......。材料二:现代的文明的美国的历史,是由一次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开始的,同那些因王公、地主、资本家瓜分争得的土地和利润而引起的掠夺战争(像现在的帝国主义战争)比较起来,这种战争是很少见的。这是美国人民反对当时压迫美国,使美国处于殖民地奴隶地位的英国强盗们的战争。
——1918年8月23日列宁《给美国工人的信》
材料三:1858年林肯说:“一幢裂开了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这个
政府不能永远保持半奴隶半自由的状态,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期望它停止分裂。
材料四:内战前,林肯又说:“没有其它选择,只好动用政府的军事力量,用武力来抵抗推翻反政府的武力,用武力保卫政府”。
材料五:这项重要法令像一盏希望的明灯出现在千百万黑人奴隶面前,他们已经被不灭的火焰烤灼得干枯凋零。《解放宣言》的签署预示着备受煎熬的漫漫长夜结束了,令人欢欣鼓舞的黎明到来了。
——马丁路德金1863年8月演说(1)、材料一中“联合殖民地“最初是由多少个殖民地组成?
(2)、材料一所述文件名称是什么?发表于何时?
(3)、材料二中“一次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指什么战争?主要领导人是谁?
(4)、材料三林肯所说“半奴隶半自由的状态“的含义是什么?
(5)、材料三中林肯主张用什么方法解决裂开的房子的问题。
(6)、“用武力保卫政府”的战争叫什么战争?这场战争的性质是.(7)、《解放宣言。签署后美国黑人“备受煎熬的漫漫长夜”是否真正就彻底结束了?为什么?
28、阅读下列材料(12分)
修改的修改;……甚至不经联合国授权就对南联盟进行军事打击。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请你分别写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和标志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历史事件。(4分)
(2)依据材料二,你认为当今世界威胁人类进步和安全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2分)
(3)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世界人民面临的重大任务,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什么?(2分)
(4)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你认为中国应做出哪些努力?(4分)
参考答案
一、ADCBCABCDACDDDBADCDBACDC25、(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战;建立县制。
(2)司马迁纪传体
(3)文成公主贞观之治
26、(1)网络查阅 图书馆查 走访专家学者
(2)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
(3)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
27、(1)13块
(2)《独立宣言》1776 7
4(3)美国独立战争 华盛顿
(4)南方的奴隶制度北方的资本主义制度
(5)主张用和平的方式
(6)南北战争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7)没有,因为种族歧视现象依然存在28、(1)斯大林格勒战役 诺曼底登陆
(2)以美国为首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3)和平与发展
(4)努力提高综合国力,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处理国际争端严格遵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