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国政三原南郊中学高三10月考试历史试题范文

时间:2019-05-14 22:00: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卢国政三原南郊中学高三10月考试历史试题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卢国政三原南郊中学高三10月考试历史试题范文》。

第一篇:卢国政三原南郊中学高三10月考试历史试题范文

2017年——2018学年度三原南郊中学高三月考

历史试题

命题人:卢国政

时间:2017年10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天子分封王族、功臣及先贤,以家长的面目“作民父母,以为王天下”,对国家进行专制统治。这反映了当时()A.国家结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人伦秩序巩固了中央集权统治 C.宗法政治与伦理政治相结合D.分封制实现了地方的有效管理

2.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对材料中“现代化”的内涵理解准确的是()A.郡县制度取代分封制度

B.由古代人治到现代法治 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D.由君主专制到君民共治

3.公元前106年,西汉武帝将全国103个郡划分为13州部,每州置刺史1人,刺史“奉诏条察州”,主要依据“六条问事”,因郡守和国相官佚为二千石,故在六条法律条文中有四条是针对“二千石”的。这说明刺史制度的建立()A.完善了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机构

B.均衡了州郡和封国的地方权力分配

C.消除了地方豪强势力对中央的威胁

D.重在发挥太守在地方治理中的作用

4.东晋南朝时期,谱学成了一门新兴的学问,豪门士族和政府都热衷于编撰族谱,名门望族的族谱被官府收藏,成为任命官员的主要依据。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A.宗法制度再度复兴

B.重视家族历史的传承 C.士族享有政治特权

D.九品中正制遭到破坏

5.在中国古代,常有“前主所是著为律,后主所是疏为令”的做法,体现的是以皇权为代表的个人立法与决策,后实现一定的法定决策程序,并开始有所改观的是()A.汉初的内外朝制度

B.隋唐三省体制 C.宋代二府三司制度

D.明朝内阁制度

6.(月考1)元朝赵天麟说:“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表明元代设置行省是为了()A.拓宽选官渠道,扩大统治区域

B.削弱地方割据,减少财政开支 C.钳制边疆地区,提高行政效率

D.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 7.乾隆年间,和珅担任军机处领班,身兼军机大臣和御前大臣,要求“凡有奏折令具副本关会军机处”。据此说明()A.军机处仅是皇帝秘书机构

B.清制度设计制衡框架打破 C.和珅成为清朝的中枢宰相

D.专制皇权最终发展到顶峰

8.《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开放五口通商,但是“并没有造成五个新的商业中心”(《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其主要原因是()A.外国倾销的商品价格昂贵

B.闭关锁国政策的阻碍 C.五口均远离经济发达腹地

D.封建自然经济的抵制

9.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这样就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据此判断该情景应该出现在()A.《南京条约》签订后

B.《北京条约》签订后 C.《辛丑条约》签订后

D.《马关条约》签订后

10.据史载,在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后不久,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就租赋问题向天王洪秀全上了一道奏章并得到天王的同意,不久,太平天国施行了“照旧交粮纳税”的政策。此举反映()A.“照旧交粮纳税”是革命运动的现实需要

B.封建地租关系仍是中国社会发展趋势 C.农民领袖意识到《天朝田亩制度》的不足

D.解决财政问题是当时天国的核心问题 11.学者马勇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这个事件的意义是结束了两千年帝制,赶跑了皇帝,建立了共和,是全面现代化的起点”。以下对于辛亥革命历史作用的评价,正确的是()A.弘扬了民主意识

B.实现了民族独立 C.结束了专制独裁

D.确立了民主宪政

12.20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共产党曾作出决议称,国民党是一种民族解放之特别的旗帜,中国共产党现在不应该让出这个旗帜。1927年9月,中国共产党又提出建立苏维埃的口号。上述材料表明了当时的中国共产党()A.坚持革命统一战线中的独立性

B.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C.团结北伐以维护国共合作大局

D.调整了中国革命的斗争策略

13.1938年,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决定:经济建设以军事为中心,对粮食、矿产、税收、金融、交通、物价等实行全方位的管制。国民政府此种做法基于()A.抑制官僚资本的膨胀

B.推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C.经济建设服务于抗战

D.鼓励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14.它实现了“一切权力归农会”向“一切权力归人民”的完全转变,开创了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新篇章。材料中的“它”()A.见证了社会转型的巨变

C.是国内民族平等的保证

B.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

D.制定了新中国施政纲领

15.(周练考2)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后,中共中央于1947年2月1日发表声明:“对于1946年1月10日以后,由国民党政府单独成立的一切对外借款,一切丧权辱国条约及一切其他上述的协定谅解„„本党在现在和将来均不承认,并决不担负任何义务。”这一声明()A.说明中共“另起炉灶”方针开始实行

B.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体现 C.结束了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历史

D.认为国民党政府是在出卖国家利益 16.1950年,加拿大认为不需谈判即可与新中国建交,但在美国采取敌视新中国的态度后,加拿大遂搁置了此事,1969年,加拿大就中加建交事宜与中国进行接触,经过14年的谈判,中加两国于1970年最终建交。中加建交进程中的决定性因素是()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欧美对华政策的变化

C.中加两国的现实需要

D.意识形态对抗的淡化

17.“截至2009年10月,两岸贸易额累计达1.6万亿美元;大陆有关方面累计批准台资项目8.9万多个,台商对大陆投资总额累计超过588亿美元。大陆企业自2009年开始对台投资以来,项目约180个,金额近10亿美元。”这体现出()A.“一国两制”理论有新发展

B.“九二共识”原则得到国共两党认可 C.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的深化

D.“和平统一”是两岸关系的最终结局 18.古代雅典人将流放视为一种比死刑更为严重的刑罚,因而雅典城邦对被处死刑者以逃亡他乡而逃避死刑的情形加以放任。材料体现了雅典的价值观念是()A.平等自由

B.城邦至上

C.人民主权

D.法律至上

19.古代罗马法规定:如果主人的严酷看起来是无法忍受的,将强迫主人出卖他们的奴隶。这反映出罗马法()A.关注奴隶利益,追求公平正义

B.打破贵族垄断法律,抑制上层强权 C.强调法律至上,向往天赋人权

D.力保社会稳定,维护阶级统治

20.下表反映了英国部分年份经济主要部门的收入变化(单位:万英镑),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A.工业革命完成,阶级矛盾趋于缓和

B.地主阶级消亡,王权开始受到削弱 C.资产阶级壮大,责任制内阁出现

D.社会结构变动,议会改革势在必行 21.1873年的宪法案子中,最高法院拒绝了一名芝加哥妇女的要求。该妇女宣称:从事法律工作的权利是美国公民权的一个标志,它受第14条修正案中优惠和豁免条款的保护。然而,当时最高法院的决定是:美国各州可视各自情况,自行规定是否允许妇女担任律师。材料重在强调()A. 联邦法院有最高司法解释权

B.女权诉求未获主流政治认可 C. 美国民主宪政仍有完善空间

D.地方政府存在就业性别歧视

22.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议会的议员不能因为议员身份而领取任何薪俸和报酬。这反映了德意志帝国()A.议会议员地位低下

B.经济落后财政困难 C.初步建立民主政治

D.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23.(周练考3)中华民国1946年宪法规定:“总统依法公布法律,发布命令,须经行政院院长之副署,或行政院长及有关部会首长之副署”、“行政院对立法院负责”,此条款与下面宪法或文献的内容相近的是()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 C.法国1875年宪法

D.德国1871年宪法

24.列宁的《四月提纲》最初被彼得堡委员会以13票反对、2票赞成、1票弃权否决。但是,列宁顽强地坚持自己的思想主张,频繁地向中央委员会的同志们宣传和解释,并在不同的组织层面上进行辩论,终于赢得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会议上多数票通过。列宁的思想主张()A.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

B.通过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因缺乏群众基础而没有获得党内多数支持

D.直接导致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四大题,共52分,其中第25题13分,第26题17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0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雅典,凡公民都享有充分的民主政治权利,其权利通过公民直接参与和管理城邦事务的方式来实现。公民参政的最高民主机构是公民大会。公民大会每月召开3次~4次,凡20岁以上的男性公民都有权参加,平等享有立法权、选举权、监督权。公民大会上,公民对城邦大事的议案自由发言或展开激烈的辩论,最后采取投票或举手的方式,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决议,决议一旦形成,不能随意更改。这种简朴的参政方式鲜明地表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直接性。雅典法律规定,公民没有抛弃公务照管私务的自由,相反他必须奋不顾身地为城邦的福祉而努力。

材料二

雅典的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是国家最主要的民主机构,它们分别拥有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虽然其权力还有部分交叉,但“三权分立”的轮廓是明确的。这三个机构的设立反映了雅典人所具有的分权制约的思想。只要将近现代西方民主和雅典民主作一比较,不难发现雅典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实际上是近代以来在各国出现的众议院和参议院的胚芽,众议院和参议院是西方民主国家在分权制约思想下设立的国家组织,从其源流上考察,与雅典民主政治一脉相承。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蒋云芳等《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及对西方民主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7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现代西方民主和雅典民主的共通之处。(4分)

(3)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看待现代西方民主政治?(2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

宋太祖留下祖训:“与士大夫治天下”,“不杀士大夫及言事者”。古代唯宋朝有此家法。宋真宗亲自写手诏,立宠爱的刘氏为贵妃,派人送给宰相李沆颁布,李沆看后,居然当着使者的面,用烛火将诏书烧了,并让回话:“就说李沆认为不可”,真宗只得收回成 命。„„在北宋,御史台和谏院合称“台谏”,是中央最主要的监察机构;官员并称“言官”。台谏官直接参与决策、批评政事,既牵制宰相、又约束皇帝。但台谏官的选择和去留由皇帝亲自决定。„„两宋共有134住宰相,其中有123人出身科举,涌现出一批学者型官员。

——摘编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材料二 政治恩赐制是中世纪及近代英国任用官员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府官员不是通过考试,而是君主以恩赐方式将宫廷及政府官职授予其信任的贵族。„„到了18世纪末,由于“恩赐制”的影响,文官系统相当紊乱„„1854年,由当时的国会议员诺斯科特和杜维廉根据广泛的调查,提出了一项改革文官制度的方案,即著名的“诺斯科特一杜维廉报告”。„„这样英国的近现代文官制度开始逐步建立起来。一个相对独立于各个党派的文官团体开始逐步形成,成为英国政治力量中最为稳定的一部分。„„在英国,常任文官实行公开竞考、择优录取的原则,这同时也是西方国家文官制度中最具代表性的原则之一。文官选拔考试的一般形式包括笔试、口试以及实际操作考试等。考试分两轮,首轮考试一般多采用笔试,复试则按所招文官的职位、类别的不同,采取相对灵活的录取方式。文官一经录用,非经法定事由或辞职,即可任职终身。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有改编

(l)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文官政治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原因。(5分)(3)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西文官制度的异同。(6分)

27.(12分)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加强对外交往有利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与毛泽东、周恩来等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一起,共同打破了中美两国关系的“坚冰”,成为20世纪影响国际关系格局的最深远事件之一。

——周正平、刘东凯《冀朝铸:见证中美关系史上关键时刻》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中国领导人开始接受国际贸易中“国际分工”的理念,认识到在国际市场上开发自身“比较优势”的重要性。东亚“四小龙”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为中国提供了效仿的榜样。中国几乎同时与所有的国家改善关系,加强了与世界市场的交往和联系。

——摘编自郝雨凡《中国对外经济政策50年》

(l)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与建国初期相比,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美国方 面分析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5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80年代以来“中国几乎同时与所有的国家改善关系”的原因。(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就如何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3分)28.(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研究近代中国历史的学者认为:近代中国的历史是屈辱的历史,就是“沉沦”;半资本主义的存在,就是“上升”。1901年到1920年间二十年的历史,是近代中国“沉沦”到谷底的时期,也是黑暗到黎明的转折期,是“沉沦”到“上升”的转折期。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选取中国近代1901-1920年间的主要史实,对上述材料结论进行论证。(10分)(说明:可以对上述材料结论进行论证;也可以提出新的结论并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高三10月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2017年10月)

一、选择题:

1.答案:C解析:“周天子分封王族、功臣及先贤,以家长的面目„„对国家进行专制统治”体现国家结构不是直接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故A项错误;商周时期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B项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以家长的面目‘作民父母,以为王天下’,对国家进行专制统治”体现宗法政治与伦理政治相结合,故C项正确;分封制是一种地方分权政治,且材料也未涉及实现了对地方有效管理,故D项错误。

2.答案:C解析:“郡县制度取代分封制度”不能全面反映材料的信息,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古代都实行人治,故B项错误;秦朝时期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这是中国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故C项正确;西周时代并不是君主专制,秦代也不是君民共治,故D项错误。3.答案:D

4.【答案】C【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成熟

【解析】宗法制度一直都贯穿整个封建时代,并未消亡过,也就并未再度复兴过,故A项错误;重视家族历史的传承只是表面现象,并没有看到本质,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名门望族的族谱被官府收藏,成为任命官员的主要依据”可知,官府收藏的是名门望族的族谱,是用作做官的一项依据,并且根据九品中正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理解,说明魏晋时期的名门望族享有特权,故C项正确;九品中正制被科举制取代的时间是隋朝,故D项错误。

5.解析:注意材料信息“实现一定的法定决策程序”。隋唐三省体制下,中书省负责草拟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再由皇帝裁决,最后交尚书省执行,体现决策程序制度化,故B项正确;当初的内外朝制度下,中朝在宫廷之内事先对重大事件做出决策,不符合“实现一定的法定决策程序”,故A项错误;二府三司制度主要体现的是分割宰相权力,不符合“实现一定的法定决策程序”,故C项错误;明朝内阁无决策权,D项无法体现“实现一定的法定决策程序”。

6.【答案】D【试题解析】解读题意,在地方设立行省,维持复杂的局势,大量任命官员,使行省有诸侯的形制却没有诸侯的权力,故D项正确;题中没有涉及选官,故A项错误;题中没有涉及减少财政内容,故B项错误。行省不局限于边疆,钳制边疆地区片面,故C项错误。

7.【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根据材料“身兼军机大臣和御前大臣,要求‘凡有奏折令具副本关会军机处’”和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大臣的职责由跪受笔录到权力、地位大大提高,这说明军机处的权力在上升,因此清制度设计制衡框架打破,故B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C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据材料“凡有奏折令具副本关会军机处”可知,所有奏折必须经过军机处,这说明一定程度上会制约皇权,故D项错误。

8.答案:D解析:近代五口通商后,大量商品涌入中国市场,由于中国当时占主导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市场购买力小,故根本原因是自然经济的阻碍,故D项正确。9.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马关条约》。《南京条约》签订后主要是以商品输出为主,不符合材料,故A项错误;《北京条约》签订后增开了通商口岸的数量,列强侵华依然是以商品输出为主,故B项错误;《辛丑条约》签订后,列强实现了以华制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此条约出现以前,列强已经开始了资本侵略,故C项错误;依 据材料,可知列强侵华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开始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而《马关条约》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列强侵略由此以资本输出为主,故D项正确。

10.【答案】A【考点】1840至1900年间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照旧交粮纳税”是革命运动还未完全成功,现实革命形势依然需要,故A项正确;近代中国小农经济逐渐走向解体,因此封建地租关系不是是中国社会发展趋势,故B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农民领袖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反思,故C项错误;当时的核心问题是巩固革命成果,并进一步进行革命,不是财政问题,故D项错误。

1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A项正确;辛亥革命没有明确反帝,列强在华势力依然存在,故B项错误;在国内外反动势力的支持下,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此后北洋军阀统治依然是专制独裁,故C项错误;袁世凯破坏民主宪政,造成有共和之名而无共和之实的现状,故D项错误。

12.答案:D解析: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而材料时间是1927年9月,此时革命统一战线已不复存在,故A项错误;秋收起义攻打长沙遇挫后,中国共产党于1927年10月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始探索新的革命道路,但还没有总结出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更没有解决革命的道路问题,故B项错误;1927年9月国共合作已经破裂,故C项错误;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从用国民党的旗帜(南昌起义)到逐渐打出了自己的旗帜(秋收起义),说明调整了革命的斗争策略,故D项正确。

13.答案:C解析:官僚资本是以南京国民政府为依托的,材料中实行经济管制,有利于官僚资本的发展,不是对其抑制,故A项错误;南京国民政府推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主要是在1927~1936年,与题目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得出当时的经济发展主要是为了抗日战争的需要而制定,故C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了以军事等为中心,并未涉及对民族工业的态度,故D项错误。

14.答案:A解析:据材料“实现了‘一切权力归农会’向‘一切权力归人民’的完全转变,开创了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新篇章”可知,它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反映了社会转型的巨变,故A项正确;雅典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故B项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国内民族平等的保证,故C项错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制定了新中国施政纲领,故D项错误。

15.【答案】D【解析】根据“1947年2月1日”,可见此时还处于国共内战时期即解放战争时期,“另起炉灶”方针是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时间不符,也无从体现“开始实行”,故A错误;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应是在1949年建国后实行,时间不符,故B错误;结束了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历史也是由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故C错误;根据“一切丧权辱国条约”等信息可见中国共产党认为国民党政府是在出卖国家利益,故选D。16.【答案】C 【解析】中加建交取决于国家的利益,C项符合题意。A项是原因之一,但不是决定性因素,排除。1972年中美关系缓和后才出现欧美对华政策的变化,B项与题中时间不符,排除。改革开放后,意识形态对抗才逐渐淡化,D项与题中时间不符,排除。17.【答案】C【考点】海峡两岸关系

18.答案:B解析: 古代雅典人将流放他乡视为一种比死刑更为严重的刑罚,说明雅典人把城邦看得至高无上,平等自由、人民主权、法律至上,材料没有体现,故B项符合题意。19.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规定有利于限制对奴隶的过度压迫,这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维护阶级统治,故选D项。罗马法保护奴隶制度,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故A项与史实不符;B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天赋人权”,排除C项。20.【答案】D【试题解析】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到1831年,工矿建筑业的收入猛增,说明工业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在他们的推动下,1832年进行了第一次议会改革,故D项正确。英国工业革命完成于1840年,且贫富差距扩大,导致阶级矛盾尖锐,故A项错误;王权开始受到削弱是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故B项错误;18世纪中叶,责任制内阁形成并得以完善,故C项错误。21.【答案】B 22.【答案】C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德意志帝国宪法》【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德意志帝国宪法,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联系所学,帝国议会议员由普选产生,代表社会中不同阶层行使国家权力,如果领取薪俸和报酬可能会受到政府控制,破坏本身民主和议员职能,所以该措施可以反映出当时德意志初步建立起民主政治,没有体现议员的地位和财政问题,故C项正确,A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专制主义色彩问题,故D项错误。

23.【答案】C试题分析: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内阁由总统任命,但对议会负责;总统的命令须经各部部长副署。故选C。AD项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与中国的政体不符;B项是三权分立,总统不对议会负责。

24.【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本题前面的叙述都是一个铺垫,实质上考察的就是列宁《四月提纲》的内容和影响。《四月提纲》是列宁发表的指导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文献,提出了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也提出了“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因此选择A选项。B选项是在七月流血事件的结果;C选项不符合历史事实;D选项也是七月流血事件的结果。考点: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俄国十月革命•《四月提纲》

25.(1)特点:实行直接民主;设有专门的机构保证民主的实施;民主方式较为简朴;民主制度有法律做保障;民主对象的范围比较狭窄。(3分,答出2点即可)

原因: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法律上鼓励公民参政;雅典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公民参政议

政的民主意识;先进思想家的推动。(4分,答出2点即可)

(2)共通之处:都体现分权制衡思想;都主张主权在民;都存在轮番而治;等等。(4分,答出2点即可)

(3)态度:民主政治是人类的追求,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还有很多不完善之处,对其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2分)

26.(1)特点:统治者重文;对君权形成一定制约;参与决策和纳谏;削弱相权,维护皇权;官员文化素质较高。(6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

(2)官员选拔方式落后,官僚体系紊乱;代议制的发展和完善;工业革命;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借鉴其他国家(或民族)先进的选官制度。启蒙思想和近代科学的发展;中国文化的影响。(5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

同: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公开考试,择优录用;考生来源广泛。(2分,答出其中1点即可。)

异:中国——主要受儒家思想影响,本质上服务于封建王权。英国——独立于各党派,终身任职;理论实用并重;录取方式灵活,成为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4分)27.答案:(1)变化:由敌视(对抗)到缓和(正常化)。(2分)原因:国家利益的需要;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面临西欧、日本的挑战,世界霸主地位动摇;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不能自拔。(3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2)原因:中国政府接受国际分工的理念;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奉行不结盟政策;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或国家利益的需要);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国际环境的改变。(4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3)认识:与时俱进,适时调整外交政策;超越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分歧,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或要坚持求同存异);对分歧与矛盾,要加强沟通、对话;以国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3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

28.观点:1901-1920年是近代中国“沉沦”到谷底的时期,也是由“沉沦”到“上升”的过渡和转折期。(2分)论证:

(1)“沉沦”是指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其原因在于西方列强对华侵略不断加剧并与中国反动势力相互勾结。(1分)其表现包括:《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中外反动势力汇流;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复辟帝制,革命党人维护民主共和斗争失败;军阀割据混战,对内独裁,民众生活困苦等。(3分,回答2点即可。回答英国入侵西藏,日俄战争,《二十一条》等内容可酌情给分,“表现”最多得3分。)

(2)“上升”是指中国向半封建半资本主义方向发展,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思想文化日益近代化,其原因在于西方近代文明的刺激、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主革命的影响。(1分)其表现包括: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中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进一步动摇封建思想,民主科学和马克思主义思想广泛传播等。(3分,回答中国社会生活的近代化等内容可酌情给分,“表现”最多得3分。)考生提出其他观点,可参考给分。

第二篇:简介三原南郊中学校史(讲话稿)

简介三原南郊中学校史(讲话稿)

彪炳关中八十载

三原南郊中学是陕西省创建最早的中学之一。学校始名渭北中学,创建于1919年。由同盟会元老当时担任陕西靖国军总司令的于右任先生倡办,陕西靖国军出资兴建。陕西靖国军是辛亥革命后护法运动中建立的一支革命军队。陕西靖国军在当时抗击北洋军阀统治的革命斗争中特别重视兴学救国,办了不少学校。渭北中学就是陕西靖国军兴办的地方普通中学校。学校之所以名为渭北中学,是因为陕西靖国军所管辖的区域是渭北八个县(泾阳、三原、高陵、富平、白水、蒲城、澄城、铜川)。

建校以来曾十易校名。1922年,北洋军阀势力卷土重来,陕西靖国军被遣散。渭北中学曾更名为省立第四中学,不久又恢复了渭北中学校名。1928年,学校改名为陕西省立第三中学校。

1934年改名为陕西省立三原初级中学校。1940年,学校改名为陕西省立三原中学。1949年5月14日三原解放,陕甘宁边区关中联合中学从革命老区旬邑马栏几经辗转迁来三原,和私立池阳中学、私立民治中学一同并入省立三原中学,学校改称陕甘宁边区三原中学。建国后,学校改名陕西省三原中学,直到1958年。

1958年,省教育厅将学校下放交三原县管理,改名为三原县第一中学,1959年,由于泾阳、三原、高陵、淳化合并,学校又改名为三原县南郊中学。1969年文化革命中,学校曾改名为三原县中学,不久又恢复三原南郊中学校名。

过去,人们习惯简称我校为“省三中”,“省三中”这个简称,使用时间前后有四十年。所谓“三中”,先后代表三个含义,一是“第三中学”,二是“三原初中”,三是“三原中学”。

我们学校曾三迁校址。创建时,校址在“大公馆”(清代陕西省提学使衙门),即今三原县幼儿园所在地。1922年到1954年前后三十二年间,学校设在城内山西街西端学古书院旧址。1954年以后,在三原南郊现址。

风起云涌红旗谱

我们学校富有革命传统。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的建立,以可 歌可泣的业绩,写就了一部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

我们学校曾经是新文化运动的前沿阵地。渭北中学初建时期,首任校长田种玉聘请了许多思想进步的知识分子来校任教。其中有于右任先生的恩师著名的革命志士朱佛光先生,还有许多留学回国的民主革命家。学校有“公共书报共览社”对外开放,陈列进步书刊,传播马列主义思想。北京五四青年反帝爱国运动爆发后,渭北中学在陕西靖国军的支持下,组织动员三原各界群众数千人,举行为期三天的大规模的声援北京爱国学生的游行示威活动。渭北中学还专门向北京执政府发出通电。强烈要求我国出席巴黎和会代表“万勿让步,致误全局”,要求“依法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

我们学校曾经是大革命的战斗堡垒。1924年,渭北中学首届毕业生李秉乾受共青团中央派遣回三原建立团组织。1925年,渭北中学建立了党团支部。学生马文宪是党团组织负责人。这一年,许多在陕西有重要影响的革命活动都在渭北中学在进行。例如,召开陕西学生第一次代表大会,成立陕西学生联合会。举办传播马列主义思想的夏令讲习会,开设三原农民运动讲习所,组织三原县农民协会。进步团体共进社也在渭北中学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二任校长郝梦九是共进社的主要领导人。渭北中学的许多教师和学生就是革命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我们学校师生曾为了抗日救亡冲锋陷阵。在抗日战争年代,省三中师生积极参加是抗日救亡活动。受到共产党组织的重视。1937年,西安事变后,红军前敌总指挥彭德怀曾到省三中,召开千人大会,宣传抗日救国,鼓舞了省三中师生以及三原各界群众。此后,我们学校的师生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初二四级毕业生李连璧受党组织委派从西安高中返回三原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三原总部和三中队部。我们学校许多学生加入“民先队”,深入农村,宣传鼓动群众,积极组织为抗日将士募捐,为伤员写信、缝衣、送药,在民众中产生很大影响。当时共产党在泾阳安吴堡举办青年训练班,省三中的许多学生响应共产党的号召,到安吴青年训练班学习,不少人经中共陕西省委介绍,奔赴革命圣地延安,走上革命道路。其中仅二七级一个班就有十多人。我们学校的进步师生在解放战争时期,是争取民主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勇士。当时,省三中一直有中共地下党的活动,校长关中哲、教员阎少儒和校工陶景元都曾掩护过中共地下党员。1946年,国民党政府策划组织反苏游行,要求省三中校长组织活动。校长关中哲据理驳斥,拒绝让本校师生参加游行。1947年,经过中共地下党组织动员,省三中有不少学生秘密投奔解放区。1949年春,省三中的地下党组织按照上级指示,“注意隐蔽,坚守岗位,防止裹胁”,积极动员学校教职员做好准备,迎接解放。在解放战争隆隆的炮火声中,1949年5月14日三原解放了,三原中学回到人民的怀抱。全校师生欢欣鼓舞,教师辛介夫激动万分,赋诗记叙当时三原欢庆解放的盛况。诗云:“拂晓东风劲,阴霾一扫空。人传消息好,城竖大旗红。父老欣额手,妇孺喜动容。壶浆盛厚意,夹道犒英雄。”

严谨治学育英才

建国后,在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我们学校迅速转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方向,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1958年至1961年每年高考升学率都在80%以上,其中1960年高考升学率居全省第二名,就业学生也能以良好在素质和突出的业务能力在各条战线发挥才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的三原县南郊中学拨乱反正,焕发生机。学校面向四个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开拓进取,创造了“以德育为首,以教学为主,以育人为中心”的办学经验,形成了教风严,学风浓,校风正的鲜明特色。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提高,效果显著,改革开放以来,已为高等学校输送了3200多名学生,为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我们学校在素质教育方面独具特色。学校重视品德教育。建国前许多进步校长大力支持师生参加反帝反封建斗争,教育学生“文武并举、德才兼备”。要求学生“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建国后,学校要求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学校重视三个面向,九十年代学校把“成才报国”作为校训,这些都使走出校门的毕业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我们学校重视发挥学生的特长。三十年代的学生爱国文艺团体“双星剧社”名震 西安,建国初的学联剧团一直到现在还为许多老年人所称道。我们学校体育工作曾被誉为陕西省近代体育的先驱。当我们学校引进近代体育运动项目的时候,咸阳乃至陕西的绝大多数人们尚不知道田径、篮球、足球、杠架、体操为何物。早在1923年,渭北中学篮球队和田径队曾代表陕西省参加第十一届华北运动会和第三届全国运动会。1942年,在陕西省第十区秋季运动会上,田径比赛共13个项目,省三中夺得高中男子组11个第一名。建国后我校的田径队篮球队很有影响。为省队输送了数十名优秀运动员。近年来我校每年都要为体育院校输送合格新生。我们学校学生的文学活动渊远流长。从二十年代的校刊《渭中》、抗日战争时期的墙报《曙光》一直到现在铅印的文学报纸《小溪报》,都是有影响的刊物。从我们学校走出了不少作家、诗人。例如延河编辑王观胜等。五十年代我们学校学生的课外活动组织木刻研究会,其作品曾在莫斯科展览会上获奖。1956年,我校无线电小组曾作为先进集体在陕西教育工作者代表大会上介绍经验,其作品在陕西科技制作展览会上展出。

群星璀璨遍中华

我们学校建校八十年来名师荟萃,英才辈出。我们学校有三十任校长。其中有新文化新思想的传播者田种玉、郝梦九,有敢于改革旧教育制度、大胆招收女生、支持创办学生爱国艺术团体双星剧社的教育家张耀斗,有拥护共产党保护进步学生的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冯一航、李瘦枝、关中哲,特别是建国后,潘同和、史恒镜、李德馨、翟培伦、李一兵、李锡亭、薛萌波、孙天汉、陈锡寿、李强、赵家宇、张天鹏这十二位校长都在不同时期为学校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我们学校的历任教职员工当中,有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有民主革命的先驱者朱佛光,有德高望重的一代名师严少儒、侯文博,有陕北人民所爱戴的革命领导者李子洲,有献身于三原农民运动的庞诚斋烈士。有被誉为“西北的守常”的杨明轩,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魏文伯、史可轩、赵葆华。在我们学校的八十年七十六届学生中,有红军将领何尚志、革命活动家李秉乾、有著作等身的专家教授,有取得重大科研成果的研究员、高级工程师,有在中央或地方主持工作的党政军部门领 导人。也有企业家、艺术家,也有返回母校或到其他学校的教育工作者。

灿烂的前程

饮水思源

立志成才的人需要良好的教育环境。我们学校就是人才的摇篮。饮水思源,成才不忘母校,这已是广大校友的情怀。五六十年,不少校友回母校寻恩师,传为佳话。1938年毕业的初二七级学生王冲,1964年返回母校,寻找当年的恩师李作人。他在校长翟培伦陪同下,到我校的生物教师李作人宿舍,给李作人老师深深地鞠躬,他手里捧着一张纸,说:“老师,这是您1938年给我写的题词,我还保存着。”李老师接过来仔细观看。上面一行大字。写着“为中华自由解放而斗争”,一行小字,写着“三中教员李作人题”。他说老师的这一题词,鼓励他奔赴革命圣地延安。李老师楞了。1938年,他还在南京读书。比王冲不过年长三四岁。他是李作人,但不是给王冲同志题词的那位李作人。后来学校校长翟培伦给王冲同志委婉解释,李作人另有其人,家在乾县,教历史,已经去世。王冲说:“我知道了,但我想念恩师心切,热爱母校情深。今天我就认定了您是我的恩师,是也是,不是也是。”就这样,三十多年来。王冲同志每次回陕西,都要和妻子一起,携带儿孙,专程到李作人家中看望,一直保持密切的联系。十年来,还有许多校友向母校写信汇报自己的成才历程。有的校友在医院的病床上输液的时候用左手写信表达自己对母校的思念。1999年五月,数十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从全国各地返回三原,他们是当年“学联剧团”成员。建国初期,“学联剧团”是一个以省三中学生为主体的学生艺术团体。在庆祝建国五十周年的时候,相约自费从全国各地相聚在母校组织纪念活动,此事《三原报》曾有专题报导。1999年我们学校组织八十周年校庆,许多校友给母校寄来书画、著作和其它的纪念品,不少校友大力支持学校的八十周年校庆活动。例如,我校六一届学生、现任福建省委常委的赵学敏多方奔走,动员三原县的友好城市连江县为我们学校援建阶梯教室。更多的校友也尽自己的能力所及,为校庆献礼。六三级学生韩琪瑞,一位病退的中学教师,听说母校要组织八十周年校庆,说,“尽管我手头不宽裕,无论如何也要攒够1000元,到九月份 寄给母校,”表示对校庆活动的支持。

江山代有才人出。你们是跨世纪的一代,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你们应该超过前人,后来居上。你们有比历届校友更加优越的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条件,在新世纪在大有作为。当然成功只偏爱勤奋的学生,你们应该珍惜时间。刻苦学习,全面发展。以优异的成绩回报母校的关怀。使我们现在正在南郊中学工作的教职工,可以面对校史,指着你们自豪地说:“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第三篇:三原南郊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备课组工作总结免费新课程初中语文

2004-2005学第二学期

三原南郊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备课组工作总结

高一年级是起始年级,作为起始年级的教学单位,有两大任务必须重视。一是抓学风,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对于学生进入高二高三后,进一步完成学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二是抓教风,青年教师在走上教育工作岗位的前一二年多出力、多费心,形成严谨的教学风格,练就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对于以后的业务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备课组的任务不仅要对学生负责,还要对新上岗的教师负责。

我们高一年级语文备课组共有十二名任课教师,有老教师一人、中年教师四人、青年教师七人。青年教师七人中有六人是近三年分配来我校执教的大学生。在总结上学期语文教学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本学期,高一年级语文备课组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积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在搞好常规教学的基础上,努力进行以“多方位听说读写训练”和“学生自主教学模式”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教学改革。我们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老中青的互补作用,严格教学程序,重视教育教学管理,既教书,又育人,从而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我们的作法主要是:

一是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我们三原南郊中学语文教研组多年承担国家、省市级的教学科研课题,参与陕西省的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的实施。艰巨的任务要求我们必须用最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技术武装自己。先进的教育理念,老教师要学,新教师也要学。我们结合本组部分教师所承担的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下达的作文个性化研究课题和省电教馆所布置的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组织全组同志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我们在备课会上组织青年教师观看全国教育竞赛录相,我们多次在备课会上请张建安同志和李烨敏同志宣读自己的教学科研论文,向青年教师介绍传统教学和现代教育理念的关系。我们动员全组同志人人作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少同志写出了有见地的教育教学论文,张建安的论文《真实是个性的生命》获中央教科所年会一等奖,李烨敏的论文《个性为文需铸个性生命》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刊物《作文个性化通讯》上发表,还有李荣军、郭婷、李香的论文在中语会获奖。据统计全组同志都向有关方面送交了自己的教育教学论文。教育科研风气的形成有力地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经过听课评课,学校领导认为,我们高一年级语文教师能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二是积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我们三原南郊中学有着优越的教育教学条件。我们要求全组同志能充分利用。我们高一语文备课组在互联网上搜集和教学有关的多媒体资料,按教材内容排列,刻制成光盘,建成了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二册教学资料库。我们要求全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都要熟悉计算机技术,能熟练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能熟练使用课件上课。本学期,每个教师都先后实施过多媒体教学。李香、郭婷等新分配的大学生尽管来校不到一年,但是努力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能熟练制作ppt教学课件。尤其是李香同志所制的《这个世界的音乐》的教学课件声情并茂,受到大家的称赞。李香同志的这节课的教学实录和教学课件送交全国课堂教学专业委员会评审获得奖励。

三是充分调动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对青年教师严格要求,我们备课组本学期以说课活动为重点培养青年教师。每周一我们进行集体备课,每次都采用一人主备、大家参与讨论的方法。前几次由老教师承担,以求能起到示范作用。李烨敏、张建安、罗战胜、赵立忠等同志都先后进行了说课示范。此后,由青年教师轮流说课,要求提前写成规范的说课稿,按说课竞赛的标准进行说课。李荣军、袁敏荣、李香、郭婷、郭楠、黄洁等同志都严格依据规范写出说课稿在备课会上发言。其中郭婷同志的说课稿还被全国课堂教学专业委员会评为优秀说课稿。我们还组织了观摩课活动,李香、袁敏荣、郭婷执教的汇报课都能体现科学的教育理念,受到听课人的赞扬。

四是给青年教师压担子,备课组有意在分配集体备课工作任务时有意向青年教师倾斜。本学期,在分配常规教学考核检测题命制任务时,由李香同志出练考题,由袁敏荣、郭婷出晚读题,由李荣军同志出月考题,责任明确。形成组内青年教师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群策群力的良好局面。这里特别应该表扬的是李荣军主动带动其他的青年教师,主动承担组内的事务性的工作任务。他还和袁敏荣同志勇挑重担,甘于吃苦,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承担了校报《小溪报》有关版面的编采任务。郭楠同志在协助赵阳同志办好《小溪之声》广播方面也做出贡献。李香同志热情高干劲大,多次主动查找并复印教学辅助资料。

五是推广“大语文”教学观,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级部门所组织的征文竞赛。我们组织广大学生参加了县教育局所组织的环保征文竞赛、思想教育征文竞赛,本学期,还组织学生成功地参加了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组织的《我和好爸爸》征文大赛。全年级共有44名学生获奖。赵立忠同志组织了三十余名学生参赛,有二十余人获奖。在这次国家级竞赛中,郭婷、李香、袁敏容所指导的学生也获得优异成绩。在县教育局组织童话题材征文竞赛中,赵立忠和李烨敏同志积极组织学生参赛,联系打印事宜。按规定的要求把征文打印稿送交有关部门。暑期前组织参加《语文报》暑期看台读报知识竞赛,时间紧,任务重,李荣军同志积极动员,迅速组织多名学生参赛。我们还积极动员学生参加不同层次的演讲会。翟文涛等同学在县上组织的竞赛中获奖。本学期,我们还组织实验班学生参观了于右任纪念馆,让学生受到思想文化教育。六是不放松常规教学管理。本学期我们重视常规教学不放松。要求青年教师备课备详案。郭楠、李香、李荣军、郭婷、黄洁、袁敏荣、曹群同志教案书写符合规范,符合教学实际。有课前设想的方案,有课后的教学后记。特别是郭楠的教案可以作为样板展览。课堂作业我们为了加强基础训练,各班学生都主动购买《中华一题》,作为补充习题。除保证每周一次的作文以外,各班都采取不同形式,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如动员学生积极给校报《小溪报》和《作文个性化平台南郊中学版》上投稿,定期把学生作文登在学校网站上,有的班组还定期把学生作文发在《语文天地网》的《中学生习作空间》。每位教师还坚持督查学生练好基本功。严格进行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

第四篇:湖北省黄冈中学2013届高三历史试题

湖北省黄冈中学2013届高三历史试题

上传: 周清华

更新时间:2013-1-15 15:36:30

湖北省黄冈中学2013届高三历史试题

本试题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 题,每小题1.5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春、夏、秋、冬”四字。“春”字像植物生长的形状;“夏”字 像草木繁茂之状;“秋”字像果实累累,谷物成熟;“冬”字则形如把谷物藏于仓廪之中。整体寓意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由此可以得出

A.甲骨文以记载农业为主要内容 B.商朝是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 C.中国古人注重记录农业活动 D.商朝时期农业活动已有四季之分

2.史载,宋朝湖州农民“以蚕桑为岁记”,严州“谷食不足,仰给它州,唯蚕桑是务”;太 湖洞庭山区“然地方共几百里,多种柑橘桑麻,糊口之物,尽仰商贩”;“蜀之茶园,皆

民两税地,不殖五谷,唯宜种茶,……颖昌府”“城东北门内多蔬圃,俗称香菜门”。上述材料最能说明 A.农民纷纷放弃农业而去经商 B.商品自由流通程度很高

C.以市场为导向的商业性农业发展较快 D.农业精耕细作,剩余产品大量商品化

3.据《葡萄牙帝国在亚洲:1500—1700》记载,威尼斯人从亚历山大港(位于地中海东部,埃及的重要港口)输出的胡椒等香料平均年贸易量1496年为1 200吨,1506年则锐减 至300多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葡萄牙人垄断了东西方的贸易商路 B.欧洲货币贬值导致了严重商业危机

C.新航路的开辟改变了欧洲贸易中心 D.中 国茶叶取代了胡椒等香料的地位

4.18世纪的英国,只有国王和议会才能够授予公司特许……但是,19世纪中叶以后,国家 对企业的设立逐渐摒弃特许主义,企业的设立已经相当自由,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不需要任何机关的审批或核准,企业就可以设立。这反映了

A.资本主义国 家经济竞争加剧 B.生产力发展推动生产组织形式演变

C.工业革命推动经济思想变化 D.科学技术进步改变了国家经济职能

5.1932年“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两项光彩夺目的桂冠,落在了荣氏兄弟的头上。荣 氏兄弟能够成为“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主要得益于

A.政府的经济政策 B.国内的和平环境 C.优越的社会制度 D.提倡国货运动

6.以下民国初年新旧婚礼情况对照表,从表中可以看出,新式婚姻较旧式婚姻进步性不包括 旧式婚姻情况 新式婚姻情况 1.父母之命、煤妁之言 2.问名(互问庚帖卜之)3.会亲(即订 婚)

4.请期(男家备糕点、请柬、说明迎娶日期及各种注意事项)5.纳采(男家备礼纳之女家,俗称“过大礼”“恭迎娶”)6.过妆(送嫁妆)7.娶亲

8.回门 1.自由恋爱 2.订婚

3.婚礼:证婚人、介绍人、主婚人依次入席;证婚人 宣读婚书;证婚人、介绍人

与新人各盖印章,新郎、新娘交换饰物;行三鞠躬礼; 来宾贺词,各种答谢。

A.观念上男女婚姻自主、平等 B.礼仪上由繁琐到相对简单 C.逐步走向法制性和契约性 D.政治因素对婚姻影响减弱

7.有历史学家慨叹:“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 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果真如此,那么为什么又能横渡大两洋而在北美生根开花? 这说明

A.海洋国家比大陆国家更容易接受新事物 B.地缘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C.发展资本主义是实现工业化的必由之路 D.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8.“务实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不过,列宁仍然设法使国家控制 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对上述言论最准确的理解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了高度公有的管理,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B.新经济政策在掌握经济命脉的基础上,对生产关系做了适度调整[来源:学科网ZXXK]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现土地公有的同时,做出了一定程度的“让步” D.新经济政策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化,从而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9.1960年,美国的罗伯特•特里芬指出:“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 算与 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 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 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下列各项中,对特里芬的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A.力争回归原来的金本位制[来源:学|科|网Z|X|X|K] B.主张实行浮动汇率制度 C.贸易逆差和贸易顺差是一对孪生 兄弟

D.布雷顿森林体系有其内在的不稳定性和崩溃的必然性

10.有学者指出,“资本主义的逻辑最终必然到达全球范围,它从16世纪在欧洲诞生到今天已经真正达到全球范围”,“整个世界都是在这个单一的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架构之内运作的”。这位学者实际上是强调

A.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的核心作用 B.经济全球化同科技革命紧密联系 C.各国政治经济体制日益融为一体 D.经济全球化以全球的市场经济为基础

11.《春秋左传》记载:“昔先王之命曰: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王不立爱,公卿无私,古之制也。”这段材料说明

A.宗法制有效地维系了西周等级制度 B.长幼有序是宗法观念的核心

C.传统政治中表现出一定的理性成分 D.儒家伦理道德成为立君王的主要依据之一

12.宋代著名清官包拯先后任御史、枢密副使等官职,常常发挥谏官的作用。宋仁宗有一项任命,他认为不合适,反反复复进谏,距离很近,喷了宋仁宗一脸的唾沫星,宋仁宗不但没有发脾气,反而接纳了他的意见,收回成命。这最能说明

A.古代谏官制度的施行取决于皇帝 B.古代的监察体制对权力的监督起到了一定作用 C.包拯性格强势,宋仁宗性格懦弱 D.监察体制是维护专制制度的工具

13.范仲淹在《答手诏条陈十事》中说:“国家乃专以辞赋取进士,以墨义取诸科,士皆舍大方而趋小道,虽济济盈庭,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将何以救?”从材料来看,范仲淹对当时科举制的看法不包括

A.几乎失去了选拔人才的作用 B.应在考试内容上进行改革

C.其公平性已经受到普遍质疑 D.导致天下危困“乏人”局面

14.古代雅典曾经出现“无论贵贱、无论财富的多寡,在政治上,雅典公民一律平等的奴 隶制社会中的最高民主阶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克利斯提尼改革使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最高民主阶段”到来

B.在雅典“最高民主阶段”期间,各级官职向全体成年居民开放

C.“最高民主阶段”时期,公民参政有一定的物质保证 D.在“最高民主阶段”,陪审法庭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15.古罗马《十二铜表法》中规定:“凡以他人的木材建筑房屋或支搭葡萄架的,木料所有人不得擅自拆毁而取回其木料。但在上述情况 下,可对取用他人木料者,提起赔偿双倍于木料价金之诉。”以下法律条文与该条款精神一致的是

A.“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B.“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

C.“家长如三次出卖其子的,该子即脱离家长权而获得解放” D.“死者未立遗嘱,又无当然继承人,其遗产由最近的族亲继承”

16.小威廉•皮特是英国历史上最年轻的首相(任期1784—1801,1803—1806)。他就任首相后开创了一个先例:即内阁失去议会多数信任时,还可以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直接诉诸选民的裁决。这一先例最能说明

A.首相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B.内阁不再对议会负责

C.责任制内阁进一步发展 D.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作用大大加强

17.美国历史学家J•布鲁姆说:1787年,全世界都说过,像美国这么大的一个国家,要建立共和制度是不可能的……但是这里居然兴起了一个新型共和国,一个虽然疆域和人口扩大十倍,但依旧对人民负责的政府,一个其人民不是作为互相对垒的公民,而是一个国家平等的公民联合起来的联邦。”对这段话的看法正确的是

A.美国新政体的建立彻底实现了人人平等 B.联邦制民主共和国是大国最为适合的政体

C.美国的联邦制共和政体是一种重大的政治创造

D.美国政体的优越性在于实现了对政府 权利的制约

18.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议定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臣,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中陈字样;大臣批复用札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该规定

A.表明英国政府在中国获得进驻公使的特权 B.使得中国在外交上享有与英国平等的权利

C.客观上有利于推动中国外交礼仪的近代化

D.反映了《南京条约》的不平等性和屈辱性

19.2012年贺岁片《金陵十三钗》是张艺谋执导的战争史诗电影。它讲述的是南京一座教堂里一个美国神父,一群女学生、13个风尘女子以及6个军人和伤兵,共同面对南京大屠杀的故事。下列对当时抗战形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北平、上海已被日军侵占 B.全民族团结抗战局面已经形成 C.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D.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艰苦抗战

20.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里•伊格尔顿在期最新著作《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是对的》一书中认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有史以来最彻底的,而且资本主义越发达,马克思主义就越使用,一点也没有过时的感觉。这说明马克思主义

A.具有预见性 B.是建立在发达资本主义基础上的

C.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本质规律 D.只适用于发达资本主义阶段

21.有学者认为:“十月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名义、口号和理论体系进行的,与西方现代文明总危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直接的牵涉,但其渊源、性质、风格和命运却深深地植根于俄国历史土壤之中。”该观点认为十月革命 A.仅以马克思主义为革命的 旗帜 B.是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冲击 C.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关系不大 D.是俄国社会内外矛盾的必然产 物

22.二战后,美国政府在一份文件中宣称:“其目的不是同共产主义作斗争,而是同经济失调作斗争,因为经济失调很容易使一切极权主义运动在欧洲社会混水摸鱼,现在俄国共产主义正要钻这个空子。”下列最能体现材料中这一“目的”的措施是

A.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B.推行杜鲁门主义 C.实施马歇尔计划 D.缔结关贸总协定

23.1968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公开批评越南战争是“一个伟大国家蹂躏一个小国 ”的“可憎”的战争,能够和这一情景联系起来的是

A.美国霸权地位逐渐确立 B.欧洲共同体的实力发展

C.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强 D.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 成

24.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他的《中国大历史》中这样评价中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思想:“他的哲学以慈悲为怀,认为这种悲天悯人的心情出自人的天性。”黄仁宇评价的是 A.孔子“仁”的思想

B.孟子的“性善说” C.墨子的“兼爱”思想

D.陆九渊的“心学”

25.真知与常知异。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若虎能伤人,虽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尝真知。真知须如田夫乃是,故人乃知不善犹为不善,是亦未尝真知,若真知,决不为矣。这段话体现出的思想是

A.格物致知 B.心即理也 C.发明本心 D.致良知

26.1438年,发表于德意志地区的《皇帝西基斯蒙改革敕令》中说:“服从已死亡,正义遭践踏,正当秩序荡然无存。……上帝垂示为善,奈何人已悉随己愿而未服从。”造成此情形的主要原因是 A.智者运动主张以人为世界的中心 B.文艺复兴倡导人性解放和现世幸福 C.宗教改革主张信仰自由因信称义 D.启蒙运动高举理性主义旗帜反对君主专制

27.一位法国启蒙思想家指出:“主权是不可分割的,不可转让的,而且它在本质上就存在于共同体的全体成员之中。”“正如主权是不能转让的,同理主权也是不能代表的;主权在本质上是由公意构成的,而意志又是绝对不可以代表的”该思想家主张

A.建立完善的代议制 B.由人民直接行使主权 C.为防止独裁应分权制衡 D.个人意志即主权

28.某书云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

A.对西方科技产生了爆炸性影响 B.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的变革 C.指南针被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 D.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

29.2011年10月5日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前行政总裁乔布斯逝世,走完他在“苹果”的天才之路。右图为苹果公司的第一代商标图片,外框写着“牛顿,一个孤独地航行在陌生思想海洋中的灵魂。”公司以此为商标,主要是 因为牛顿创立的理论 A.用万有引力定律解释了苹果落地的现象 B.首次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C.突出体现出科学思考的精神

D.用数学方法精确描述了宇宙运行规律

30.学者张岂之曾说:“思想解放的作用究竟在哪里?就在于动摇了我们中国传统文化里头的循环论的思想……进化论不是循环,进化论是不断地向前发展,不断地向前发展,逐步地向前发展。”下列主张体现“不断地向前发展”而动摇了“循环论的思想”的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内篇务本,以正人心;外篇务通,以开风气” C.“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D.“儒有忠信以为甲胄,礼义以为干橹”

31.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这表明毛泽东的学说

A.坚持了农民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B.全面超越了列宁主义的价值水准 C.全盘吸收了马列主义的思想主张 D.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

32.罗素指出“浪漫主义者注意到了工业主义在一向优美的地方正产生的丑恶,注意到 了那些在„生意‟里发了财的人(在他们认为)的庸俗,憎恨这种丑恶和庸俗。”可见,浪漫主义兴盛的主要原因是 A.抒发个人情感追寻理想世界的驱动 B.商业经济发展导致拜金主义盛行 C.工业革命使“理性的胜利”成为谎言 D.浪漫主义者对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3题16分,第34题24分,第28题12分,共52分。)33.(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斯 福新政是美国20世纪的重要转折点。“新政”与以前的改良主义相比,有两点主要的区别,一是在范围和程度上要远远宏大和深刻得多,并且制度化、系统化。第二点是摆脱理想主义,高度实用主义。早期进步运动倡导者常常诉诸基督教义,诉诸人的良知其中还包括爱默生的“改造人”的思想。而“新政”倡导者的着眼点是改造体制,而不是改造人……为每一项计划辩护的依据不是从道义出发,而是从纯经济规律出发:设法救济穷人,增加就业等等,最终目的是让更多的人买东西以维持工厂开工。材料二 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大事记 年代 主要内容

1978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1979 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并决定在深圳、珠海、厦门、汕头试办经济特区。

1980 中共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肯定了包产到户的社会主义性质。

1982 中共十二大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观点。1983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

1984 5月,中共中央决定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等14个港口城市,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确认我国 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85 当年起,相继在长江、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发区。1987 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1992 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了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2001 12月11日我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

材料三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 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1)根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新政的特点(不得照抄材料原文),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历史贡献。(6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改革开放的主要特点。(6分)

(3)结合材料及 所学指出两国制定经济政策过程中在经济体制的借鉴上说明了什么问题,有何启示。(4分)

34.(24分)民主政治是历史的必然趋势。20世纪的中国民主化进程艰难曲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其核心是确保君权。大纲共23条,其中维护皇帝大权的就有14条。有人认为这是欺骗中包含着让步,理由是:首先,清政府 把实行君主立宪政体作为一种国策肯定下来;其次,尽管作了种种限制,清政府毕竟在条文中和形式上给了人民一些民主权利;第三,清政府通过改革官制,为资产阶级挤进统治机构打开了一条门缝。——《中国近代史大家谈》第522页

材料二 作为亚洲第一个民主国家,新生的中华民国顺应世界潮流,仿照美国的政治制度,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成功地将国会、选举、多党制、三权分立、言论自由以及共和精神一一引进中国人民的政治生活,并在其后十三年的实践中建立了完整的民主政治运作的基本规则。民初的议会政治虽然屡遭挫折……但它开创的民主政治迄今为止仍是中国人民努力追求的目标。——林炯如《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1月版

材料三 “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是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1)根据材料一,指出《钦定宪法 大纲》的进步之处。结合相关史实分析为什么《钦定宪法大纲》并没有起到维护清统治长久治安的作用。(1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华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立过程所体现出来的主要特点。(6分)

(3)材料三中的“民治”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怎样实现的?(6分)[来源:Z。xx。k.Com]

35.(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若说近世史应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应当是宋以后……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北宋以后堪称近代史。”“„二程‟之„洛学‟出,复兴古学,方使„千载不传之学‟重放光明……与西洋文艺复兴时代知识人的自觉不无相似之处。” ——内藤湖南,1909 材料二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评价材料中关于宋代历史地位认识的观点。(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湖北省黄冈中学2013届高三11月月考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来源:学|科|网Z|X|X|K]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C[来源:学科网] C C A D D B D A C B C C B C 题号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答案[来源:Zxxk.Com] C C C C D C B B A B B B[来源:学科网] C C D C 33.(1)特点:改革的范围广、力度大;具有浓重的实用色彩(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以改革经济体制为主;遵从经济规律,通过提高消费力来拉动经济发展。(答出三点即得3分)贡献: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全面干预,使美国经济得以重新正常运转;(1分)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免在危机形势下走上法西斯道路;(1分)维护了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迎来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新时代。(1分)

(2)逐步推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或一边实践一边摸索);先农村后城市;先经济后政治。(任意三点即给6分)

(3)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都是经济调整的手段,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各国应从国情出发充分利用市场和计划两种手段发展经济,领会制定或调整相应的经济政策。(4分)(言之有理皆可给分)34.(1)进步之处:君主立宪政体作为一种国策肯定下来;给人民一些民主权利;为资产阶级进入统治机构创造一定的条件。(6分)

原因: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阶级矛盾尖锐;《钦定宪法大纲》中仍要维护君主专制,成为骗局,丧尽民心;孙中山领导革命党人的不懈努力和发动革命。(6分)(2)中国:借鉴性,较全面地借鉴了美国政 治制度和两方政治理论;(2分)进展快速,不到一年就建立起来;(2分)曲折性和持久性,屡遭挫折,人民不断努力追求。(2分)

(3)实现:通过《共同纲领》,实行人民民主专政;(2分)召开一届全国人大,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分)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三大政治制度。(2分)

35.此题考查的是对内藤湖南和斯塔夫里阿诺斯对宋代历史地位认识的异同的理解。根据材料三提供的信息和所 学史实可以概括为共同点:宋朝发生商业革命。区别:前者认为宋朝开始具备近代世界的特征;后者认为宋朝的商业革命没有把中国引向近代社会。评分标准

一等(12~10分):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分): 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0分): 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 论证欠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第五篇:江苏省滨海中学2013届高三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江苏省滨海中学2013届高三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时间:100分钟

分值:120分

说明: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第1题~第20题。共20题)、第Ⅱ卷非选择题(第21题~第25题,共5题。)两部分。2.本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3.选择题答案添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学者认为:分封制度开创了中央和地方贵族分权管理体制。对于这一说法,以下表述正确()

①贵族分权是指分封的诸侯国

②这一体制影响中国两千多年 ③中央和地方之间存在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④体现了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从决策机制看,很多皇帝虽然是决策和行政的最高负责人,但其决策都是建立在集体讨论、决议的基础之上。”下列制度中最能佐证这一说法的是

()A.秦军衔制

B.唐朝三省六部制度

C.明朝内阁制

D.清朝军机处 3.明朝中后期,孙百万在苏州开一店铺,后规模日大。“其店选制之精,合郡无有”。明亡以后,“有持万历间所发之券,往易货物,肆中人立付之,不迟疑”。材料说明孙百万店铺兴旺发达的主要原因有

()①注重商品质量

②制作精细

③信誉极好

④采用手工工场的经营模式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4.“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与雍正的这句话观点不一致的是

()A.上农除末,黔首是富

B.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C.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D.禁商贩、仆役、倡优、下贱不许服用貂裘

5.据记载,江南制造总局的工人1867年的收入,是同一地区农业劳动力或苦力收入的4—8倍。这一现象可以理解为

()A.民用企业能创造一些利润,工人福利待遇较好 B.官方重视军事工业,工人收入相对较高

C.招募的工人多是接受新式教育的高素质人才,收入自然较高

D.民族资本家为了笼络工人,提供相对丰厚的报酬

6.观察下图,对图中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的是

A.两类资本都在不断扩大

B.两类资本所占比重差距在缩小 C.外国资本一直占有优势

D.民族工业发展缓慢

7.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形成西方侵略者与清政府相互勾结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B.清政府完全放弃了对抗外国势力的传统做法

C.西方殖民者的侵略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暂时的满足 D.太平天国运动动摇了西方殖民者在华利益的根基

8.甲午中日战争,列强向中国进行资本输出加快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其主要原是

()

A.外国资本为民族资本主义提供了发展资金 B.中国的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进一步扩大 C.外国在华设厂带来了先进的设备和技术 D.列强资本输入迫使清政府鼓励民办工业

9.当代著名的人类学家安德森在他的名著《中国食物》里谈到,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很少吃牛肉,而牛肉却是西方饮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食物原料。造成这种饮食习惯差异的根本原

因是()

A.历史传统的不同

B.生产方式的不同

C.生活习俗的不同

D.宗教信仰的不同

10.在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的地位问题颇有一些争议。有史料记载:从1940年下半年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了广泛的游击战,抗击了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这最主要说明了

()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B.中国共产党是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真正领导者

C.其实国民政府始终消极抗日,四大会战也是消极防御 D.百团大战扭转了抗战形势,成为抗战胜利的决定性一役

11.1954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此话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B.社会主义改造任务的完成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D.中共八大的胜利召开 1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有①改变单一集中的管理模式

②克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

③关键是改变所有制形式④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3.针对当前朝鲜进行的导弹核试验,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最后一致对朝鲜进行谴责,但我国坚决反对美国用武力解决朝鲜问题。材料表明中国在新时期

()

①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

②积极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③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反对霸权主义

④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4.20世纪80年代末,邓小平提出了“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强调在国际事物中“决不当头”,“有所作为”。当时这一战略提出的主要国际背景是

()

A.世界多极化正在形成B.中国的综合国力有显著增强

C.两极格局濒于瓦解

D.中美建交近十年,关系明显好转 15.如右图,2009年国庆节16名战斗机女飞行员驾驶着新一代国产飞机参加了阅兵式,令人眼前一亮。中国空军力量快速发展所依赖的国内工业基础主要应归功于

()A.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B.“大跃进”运动

C.新中国的“三大改造”

D.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

16.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克利斯提尼是在“领着人民参与政治”。对希罗多德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通过克利斯提尼改革打破了部落贵族控制政权的局面

②通过克利斯提尼改革使大多数的雅典人获得了民主政治权利

③通过克利斯提尼改革使雅典所有公民都有机会参与国家的政治事务 ④通过克利斯提尼改革雅典的民主政治达到成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④

17.公元前399年,经过抽签的方式,雅典从自愿报名的候选者中随机选出501人,组成陪审团,负责审判苏格拉底。在规定的时间内,苏格拉底为自己作了辩护。陪审团经过两轮投票,以多数票判其死刑。这表明

()

①雅典法庭审判具有程序规范特点②雅典居民皆可报名成为陪审员③雅典的司法审判的程序决定其结果合理性④抽签产生的代表具有一定民主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8.美国历史学家弗格森在《美国革命是(1763— 1790)》中写道:“1776年革命派认为自由是保护个人权利,反对政府暴政的侵犯。1787年联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们的理解,则是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根据材料,对“联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正确理解是

()A.背离了最初革命的原则

B.强化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C.忽视了对个人自由的保护

D.现在的联邦派已经成为革命派的敌人

19.路透社评论某国际组织说,它“作为一种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的道德力量,强调最初在万隆会议上获得赞成的和平共处原则”。有关这一国际组织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组织始终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与原则

B.该组织成员国极其广泛,包括欧美诸强

C.该组织是一个政治、经济为一体的区域集团

D.该组织是由中国倡导建立 20.约瑟夫〃奈教授指出,当今国际力量的分布犹如一个三维空间:顶部的军事力量大致是单极的,中部的经济力量是多极的,底部包括众多的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恐怖分子、黑客等),力量非常分散。下列表述符合约瑟夫·奈教授看法的是

()A.同苏联时期相比,俄罗斯的经济实力下降,但军事实力并未削弱 B.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还保持着异常明显的优势 C.从某些维度看,“单极世界”和“多极世界”的说法都是比较准确的 D.国际力量分布十分复杂,可以说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已经形成

二、非选择题(共计5小题,其中21题为10分、22题为14分、23题为14分,24题为12分、25题为10分,共60分)

21、(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十九条 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第四十五条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

1912年3月5日的《时报》载文说:“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枪炮兴,弓矢灭;新礼服兴,翎服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盘云髻兴,堕马髻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爱华兜兴,女兜灭;天足兴,纤足灭;放足鞋兴,菱鞋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卡片兴,大名刺灭;马路兴,城垣卷栅灭;律师兴,讼师灭;枪毙兴,斩绞灭;舞台名词兴,茶园名词灭;旅馆名词兴,客栈名词灭。”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第二条的规定有何进步意义?(2分)

(2)材料一中第十九条和第四十五条的规定在当时有何针对性?是否取得了预期的效果?(4分)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社会生活两个方面概括说明在近代中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过程中,辛亥革命所起的伟大作用。(4分)

22.(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全国各地方未能实行普选以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它的地方委员会分别执行全国和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等到将来根据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和土地改革的情况及人民进步的程度,才可把普选由个别逐步推广到全国,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周恩来《关于人民政协的几个问题》(1949年9月7日)

【材料二】 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在此以后它应作为独立的统一战线组织将继续存在,并须在一切必要的地方设立地方组织,其名称可沿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后统一战线组织问题的意见》

【材料三】 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期间,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有关人民团体,认真贯彻中共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围绕国家中心工作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履亍职能,积极通过提案建言献策。截至2008年3月9日下午2时,提案审查委员会共收到提案4772件,参与提案的委员1992人,占委员总数的89.14%。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一次会议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

【材料四】 我们中国从民主政治的发展过程来看,主要是选举民主加协商民主。协商民主的出现,确实考虑到选举民主的不足……西方民主主要是选举民主,英国著名的哲学家说,选举的时候公民是主人,选完了以后公民是奴隶。协商民主的特点首先是由不同的利益集团,包括各种政党、民族、宗教,可以通过协商形成共识。协商民主还有一个好处,选举前可以协商,选举中可以协商,选举完以后还可以协商:并不像选举民主,选的时候很高兴,选完以后就不能更改了……协商民主的主要意义是能够保证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能够保证各个阶层、各种民族、信仰各种宗教的人和各个政党,都能通过这种形式参政 议政。协商民主在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种民主形式,同时又是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进行民主监督的一种民主形式。

——李君如《中国在民主政治的问题上不要妄自菲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当时未能实现普选并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原因。(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

(3)结合材料二、三指出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是什么?(2分)

(4)根据材料四,归纳我国协商民主政治的作用。(3分)

(5)结合以上材料谈谈对我国协商民主政治制度的认识。(4分)

23.(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光荣革命后,法律规定,农村地区议员必须有年收入600英镑以上的地产,城市议员年收入必须在300英镑以上……1869年选民的年龄限制降为18岁,凡年满18岁的英国公民,不分男女,都有权参加下议院的选举。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书》

【材料二】 1832年改革法案规定,取消人口不满2000人的56个“衰败地区”的议席,另外31个人口在2000至4000之间的选区分别减少一个议席,空出的143个席位中,65个给了新兴大工业城市……1885年《重新分配议席法》规定,全国统一划分为617个选区,除22个城市和2个大学外,其余选区均实行单一选区制,即一个选区只选一名代表。1918年法案中,授予了年满30岁的妇女以选举权。……1924年,又将妇女选举权的年龄限制降为21岁,成年公民普选权终于真正得以实现。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1867年改革法案再次对议席分配作了调整,取消丁46个“衰败选区”,空出的52个议席分给了大城市和较大的郡。…¨法案还降低了选民财产资格,它规定,在城市中凡拥有单独住宅的房主(不论其价值多少)和每年缴纳房租lO镑以上的房客,人要在选区内居住一年以上都有选举权;在各郡,每年交纳地租12镑以上租佃者和每年收入5镑以上的土地所有者都有选举权。

——哈纳姆主编《1 9世纪宪法》

请回答:

(1)据材料概述英国选举制度演变的信息。(不得摘抄原文)(6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4分)′

(3)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回答,你得到了哪些启示?(4分)

24.(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张謇在大生纱厂的《厂约》中,说到他办厂的宗旨:“通(州)产之棉,力韧丝长,冠绝亚洲,为日厂所必需。花往纱来,日盛一日,捐我之产以资人,人即用资于我之货售我,无异沥血肥虎,而袒肉以继之,利之不保,我民日贫,国于何赖?”

——易乾《中华民族工商业百年史话》 【材料二】 张謇就任农商总长后说:“謇意自今为始,凡隶属本部之官业,概行停罢,或予招商承办。唯一、二大宗实业,如丝、茶改良制造之类,为一私人或一公司所不能举办,而又确有关于社会农工商业之进退者,酌量财力,规划经营,以引起人民之兴趣,余悉听民办。”

——《实业之梦——张謇传》

【材料三】 张謇认为:“至于铁矿需本(资本)尤重,非用开放主心。无可措手。但使条约正当,权限分明,既借以发展地质之蕴藏,又可以赡民生之生活。”

——《实业之梦——张謇传》

【材料四】 张謇有句名言“教育为父,实业为母”。他将实业盈利可来大举办学,他雄心勃勃在通海地区推广普及小学教育,先后创办南通师范、女子师范、南通学院、盲哑学校、伶工学校、南通图书馆、博物院,还资助创立上海复旦学院、吴淞中国公学、南京高等师范、南京河海工程学校等大专院校。

———易乾《中华民族工商业百年史话》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张謇投资实业的基本出发点是什么?(2分)

(2)在材料二、三中,张謇提出了哪些实业主张?材料四表明张謇还有哪些值得肯定的地方?(4分)

(3)指出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张謇创办的企业和所提出的实业主张起到的积极作用。(4分)

25.(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国的工业过去集中在沿海。……我国全部轻工业和重工业,都有约百分之七十在沿海,只有百分之三十在内地。这是历史上形成的一种不合理的状况。沿海的工业基地必须充分利用,但是,为了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内地工业必须大力发展。” ……“ 新的工业大部分应当摆在内地,使工业布局逐步平衡,并且利于备战,这是毫无疑义的。”

“好好地利用和发展沿海的工业老底子,可以使我们更有力量来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如果采取消极态度,就会妨碍内地工业的迅速发展。所以这也是一个对于发展内地工业是真想还是假想的问题。如果是真想,不是假想,就必须更多地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特别是轻工业。”

---------摘自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二】邓小平先生早在80年代就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明确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一个大局”是东部沿海地区加快对外开放,率先发展起来;“另一个大局”是到本世纪末全国达到小康水平时,要拿出更多力量帮助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江泽民主席高度重视西部地区大开发。他明确指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是全国发展的一个大战略”,现在“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着手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中国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一定会像前20年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带动了全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一样,将为东部和中部地区提供巨大的市场与发展前景,有力地促进全国经济的更大繁荣。------------摘自朱镕基在“新加坡讲座”的演讲 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有哪些相同观点?(2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西部开发的着眼点上有哪些不同?(4分)

(3)结合史实分析我国工业布局不合理的历史原因。(6分)

江苏省滨海中学2012年秋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

历 史 试 题 参 考 答 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5 BBCCB 6——10 DBBAD 11——15 CDCCC 16——20 CCBAC

二、非选择题(共计5小题,其中21题为10分、22题为14分、23题为14分,24题为12分、25题为10分,共60分)

(1)

21、(10分)

(1)否定了封建专制主义的“家天下”,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思想。(2分)

(2)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2分)没有,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后把它废除了,约法成为一纸空文。(2分)

(3)答: 政治:推翻封建帝制,确立共和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定的民主和自由;(2分)

社会生活:通过断发易服、禁缠足等做法,废除封建陋习,移风易俗,宣传民主平等思想,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2分)

22.(14分)

(1)原因:全国尚未完全解放;土改没有完成;人民进步的程度(政治觉悟和文化素养)尚不足。(3分)

(2)变化:成为统一战线的组织(或立法机构变成协商机构)。(2)(3)行使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的职能。(2分)

(4)作用:不同的利益集团通过协商达成共识;及时对中共的领导进行民主监督;保证了各阶层公民有序的参政议政。(3分)

(5)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由历史形成的;它与人民代表大会制相辅相成;是我国民主政治的重要特色;它也体现了我国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4分)

23.(14分)

(1)答:(1)信息:①资产阶级政治民主不断完善,最终实现普选。②选举的资格不断降低或答财产限制逐渐降低直至取消、妇女取得选举权、年龄限制降低。③新兴工业城市拥有越来越多的选举权。(6分)

(2)

原因:工业革命进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人口向工业城市集中、工业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增强;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人民群众要求普选权的斗争日益高涨。(4分)

(3)启示:民主化进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一个渐进性和曲折性的历程。(答其他内容言之有理的同样给分)(4分)

24.(10分)

(l)发展民族经济,抵御外国(日本)经济侵略。(2分)

(2)发展实业,应该“听之民办”;开放资本,提倡在不损害民族权益的前提下,引进外资。兴办教育文化事业。(4分)

(3)利用中国的农产品发展棉纺业等民族工业抵御外国经济侵略有一定的作用;使南通以至江苏地方经济有一定的发展。(4分)

25.(12分)

(1)相同观点:都主张改变沿海和内地工业布局不合理状况,缩小东西部差距;都主张利用东部沿海经济优势发展西部内地经济,发展全国经济。(2分)

(2)前者着眼于工业布局的平衡和备战的需要;后者主要是着眼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4分)

(3)近代以来,由于东部沿海一带受到列强侵略,加速了那里自然经济瓦解。众多通商口岸开放,便利的交通,有利于外商投资和近代科技设备的引进。外商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工业集中出现在沿海一带。国民政府建立后,官僚资本企业也主要集中在沿海城市。新中国的“一五”计划期间举办的重工业也分布在东部。以后西部工业虽有很大发展,但改革开放后20年间由于东部经济特区等享有优惠政策,发展迅速,东西部差距加大,形成了布局不合理局面。(答出一点给2分,此题最多6分。)

下载卢国政三原南郊中学高三10月考试历史试题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卢国政三原南郊中学高三10月考试历史试题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