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玉溪一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题)两部分,共12页。2.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选择题(本大题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
1.商周时代,土地为国家公有,由贵族组织人力进行农业生产;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在土地私有的基础上男耕女织的农业经济。这两种耕作方式都
2.属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范畴
B.与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3.强化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D.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 2.某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搜集到以下图片资料,它们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A.铁制农具的发展演变
B.小农经济的重要因素 C.江南经济的迅猛发展
D.精耕细作的不断扩展 3.表1为古代中国实行的几种形式的授田法。
表1
据表可知
A.政府将农民的部分福利制度化
B.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遭到了削弱 C.政府立法缩小了社会贫富差距
D.授田法打击了贵族和地主的利益
4.《旧五代史·食货志》有诏令言明:“其铜镜今后官铸造,于东京置场货卖,许人收买,于诸处兴贩去。”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铜镜只能在东京铸造和销售
B.官营产品可以流向民间市场 C.商品交易不受官府直接监管
D.铜镜收入成为政府主要财源 5.外藩首领或使臣携贡品来朝参见皇帝,唐朝必回赠丰厚物产。回馈时必须先估定所得贡物的价值,并以此为依据来决定回馈多少,这些回赠物品多系手工业精品,有不少出自官府手工业部门。这些回馈的手工业品
A.都来自官营手工业
B.旨在加强与少数民族联系
C.与市场联系紧密
D.其政治价值大于经济价值
6.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繁荣。南翔镇是著名棉布贸易中心,“地不产米,仰食外郡”。盛泽镇“四乡农民,重织轻耕”,盛泽丝绸畅销海内外。这些现象表明该地区
A.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B.出现早期工业化特点 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D.农民已率先成为市民
7.黄道婆之前,闽广棉花已引入乌泥泾种植。然自黄道婆“做造擀、弹、纺、织之具,至于错纱、配色、综线、挈花,各有其法”,这个先前贫困之乡很快走上了家给人足的发展之路。乌泥泾前后变化主要得益于 A.优良棉种的引人种植
B.政府鼓励手工业发展 C.先进棉纺技术的推广
D.乌泥泾人的勤劳创造 8.右图为唐朝长安城西市行业分布示意图。,从中可以反映出当时
A.政府重视对市场的管理
B.商业具有开放交易特点
C.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D.农产品商品化进程加快
9.在西汉社会中,“以末致财”的大商人,虽然家资数千万乃至万万,但仍须“用本守之”。这一现象 A.打击了商人的经商热情
B.加速了农民的破产流亡
C.抑制了地方的割据势力
D.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10.据史书记载,明朝时成都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但“千里无一桑株”;四川的阆中“家种桑而人饲养”,却不搞丝织业。这些现象反映了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城市规模的扩大
D.长途运输的便利
11.明嘉靖年间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及杂征总为一条,按亩征银;清取消人头税,“摊丁入亩”征地丁银。这些改革
A.加速了新经济因素萌芽
B.有效遏制了土地兼并 C.加剧明清后期政局混乱
D.减轻了民众赋役负担
12.有学者研究认为,“重农抑商”政策的出现,除了其经济原因或物质方面的原因外,还有文化方面的原因。文化方面的原因有可能是
A.巩固专制主义国家统治基础
B.保障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C.“别人富、自己穷”的不忿之情
D.“重义轻利”观念的影响
13.淸顺治年间颁布“迁海令”,不准商船渔舟片帆出海。而到了雍正时期“开闽省洋禁”,允许浙江“一体贸易”。以下关于这两种记载说法正确的是
A.淸政府允许民间对外贸易
B.淸政府一度开放海禁但控制严格 C.淸政府放弃了海禁政策
D.淸政府禁止外国商人来中国贸易 14.“自道光年间(1821—1850),西人……操贸易之权,逐锥刀之利,民间生计,皆为其所夺……自洋布洋纱入口,土布销场遂滞,纺绩稀少,机轴之声几欲断矣”。由此可见
A.政府统治危机严重
B.中国已经全面开放 C.自然经济正在解体
D.民族矛盾非常尖锐
15.“买办”一词,明代专指对宫廷供应用品的商人;清初专指为居住广东商馆的外商服务的中国公行的采买人或管事人。鸦片战争后,废止公行制度,外商乃雇选当地中国商人代理买卖,沿称买办。以下与之相关评价,正确的是
A.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基本要求与买办一致 B.中国的近代化客观上因买办的出现得到了推动 C.近代中华民族资产阶级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买办 D.帮助西方列强进行军事侵略是买办的主要任务
16.民国初年政府颁布《公司保息条例》规定拨存公债券2100万元作为基金,对棉纺织业,毛纺织业、制铁业制丝业等六类新办企业给予三年保息,还颁布了《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减少了企业的注册费,这反映了
A.政府引导社会投资创办企业
B.中国轻工业占工业比重较小 C.民族工业发展困难基本消除
D.欧洲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17.据统计,中国销往外国的面粉数量,从1914年的不足7万担上升到1915年的近20万担,到1918年已超过200万担,1920年更接近400万担。中国面粉外销数量剧增主要得益于 A.政府奖励实业的措施
B.民众抵制洋货的运动 C.国内面粉工业的发展
D.国际市场需求的扩大
18.我国近代著名的烟草企业“红金龙”香烟盒上写着:“今有烟二种,一为国货,其一则否。君购国货可为国家挽回少许利权,否则为国家增漏苊矣。”由此可以看出
A.争尝异味乃国人之普遍心理
B.为追求利润而不惜欺骗国人 C.反映民族资本家的爱国精神
D.不利于抵制外来经济侵略
19.1935年4月,国民政府成立了资源委员会,直隶军事委员会。主要任务为负责资源的调查研究和动员开发,后来逐渐发展成为重工业的主管部门。其产业活动主要集中在与军事工业相关的钢铁、动力、机电、化学等墓本工业领域。资源委员会的设立
A.使官僚资本空前膨胀
B.为持久抗战奠定基础 C.使民族工业发展艰难
D.不利于轻工业的发展
20.驻华大使司徒雷登1947年9月下旬给马歇尔的内部报告中称:“(中国)到8月底,通货比5月底膨胀了64%,……1947年的头5个月一直维持着这样高的通货膨胀率,从年初始,预算赤字与通货膨胀几乎同步上升……”这一现象对民族工业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
B.改变了民族工业分布于沿海地区的布局 C.美国商品挤占中国市场
D.民族工业无法形成独立完成的工业体系
21.电视连续剧《大染坊》叙述了陈寿亭从一个叫花子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主的创业历程。该片的主题歌写道:“总以为彩虹就在眼前,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造成剧中主人公“荣华富贵好心酸”的主要原因是 A.主人公出身低微 B.个人情感历经曲折和磨难
C.他从一创业起就在中外反动势力的夹缝中生存 D.国内商场上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影响
22.1882年10月,顺天乡试在北京发榜,《申报》驻京记者将江、浙、皖三省上榜者名单当日送到天津,转电上海,次日见报,比北京发榜时间仅晚24小时。材料反映了
A.《申报》突出的教化功能
B.科举仍是重要的选官途径 C.近代电报快速传讯的功能
D.《申报》为政府需要服务
23.1919年末《大公报》报道了一则故事:李欣淑幼年时,父为其订了亲,未婚夫不幸去世,父母准备叫她守“望门寡”。李欣淑在女校念过书,不满这种包办婚姻,因而反抗出走,到北京工读。她说:“我于今决计尊重我个人的人格,积极的和环境奋斗,向光明的人生大路前进。”以下表述最符合上述报道主题的是
A.中国政治无比黑暗落后
B.青年学生思想前卫开放 C.社会进步促进女性解放
D.婚姻自主成为社会时尚
24.“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这是歌曲《上海1943》中的一段歌词,下列情况在1943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的是
A.曹先生与徐小姐在剧院看电影 B.张小姐基本上是乘坐电车上班
C.谭先生积极收集全国各地的战况 D.夏太太在家收看上海电视台的节目
2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记载:“1949年以后的几年中,共产党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了中国,……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的一个大强国,被人不安地看作是一个令人畏惧的好斗的国家,而不是一个投以贪婪的目光、即将被瓜分的弱国。”这里的“改变”指
①“推行一种统一的、全能的结构,并将它扩展到每个城市、村庄和家庭”
②“削弱陈旧的家庭体制、结束妇女的低下地位”
③“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④“将统治权力交给人民,保障个人权利、恢复自由市场秩序”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6.20世纪50~60年代,中国“进入了一个看背影难辨男女的年代”,有人戏称“十亿人民一款衣,三种颜色盖大地”。这种现象表明
A.政治生活影响深刻
B.舒适休闲意识强烈 C.综合国力大大提升 D.审美情趣高度一致
27.1953年中共中央决定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就是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对城市和农村缺粮人民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禁止私营商自由经营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实行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C.消灭当时中国存在的私有制
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28.到1957年底,我国新建了飞机制造、汽车制造等工业部门,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我国中西部地区也新建了钢铁、煤炭、电力等工业设施,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A.三大改造的实行
B.“一五计划”的实施 C.大跃进运动的推动
D.中共八大方针的指导
29.作者在回忆拍摄《欢跃在早稻“卫星”上》照片时写道:“在群众的启发下,让四个孩子站在稻穗上跳动,以显示稻穗的厚和密并富有沙发似的弹力。”照片及作者的回忆表明 A.人民公社化推动了农业大发展
B.照片因为造假而毫无史料价值 C.大跃进时期存在浮夸风盛行的事实
D.照片是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真实史料 30.1978年8月,中国农业代表团应邀到加拿大访问,代表团重点考察加拿大的农牧业生产、农业机械化、农业科学研究、农场管理经验、发展农业的政策措施。此次考察的主要目的是 A.指导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B.借鉴西方农业的发展模式 C.引进西方先进的农业技术
D.为农村经济改革提供参考
31.“(1992年)消息很快传了出来。不久前还在说‘市场经济就是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一个个垂头丧气……那些整日里惶惶不可终日、担心打开门被警察拷走的民营企业家……确定了这条消息的真实性后,当即抱头痛哭。”“这条消息”指的是
A.十四大明确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B.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中国政府从此不再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D.国有企业进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
32.1997年,全国个体工商户达2850万户,从业人员5541万人,私营企业达96万家,从业人员1349万人。1999年1月,经国家外经贸部批准,有20家私营企业首批获得了自营进出口权,涉及饲料、食品、农业开发、医药和计算机软件开发等行业。材料表明我国
A.非公有制经济对经济发展影响增强
B.个体经济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 C.私营企业推动了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
33.经济统计数据是史学研究的重要资料。观察下方的柱状图,推动江苏省GDP增长的主要原因有
①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发表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构建
③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④设立经济特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4.美国学者彭慕兰认为:与其说工业革命创造了新的财富,不如说新的财富的发现,导致并推动了工业革命,因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于两个方向的驱动:“向下”和“向外”。这里的“向外”是指 A.盛行黑奴贸易
B.广泛传播基督教 C.殖民扩张掠夺
D.出现新型交通工具
35.18世纪中叶,为利用水力,大规模的工厂都必须建在水流湍急的偏僻山谷,但远离原料和销售市场。曾经担任格拉斯哥大学实验员的瓦特发明了“万能蒸汽机”并获专利。它以煤作燃料,可根据需要建立工厂,摆脱了河流的限制。“万能蒸汽机”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科学理论的发展
B.自由主义的影响 C.专利政策的保护
D.市场需求的推动
36.据统计,1781年英国人口只有890万人,而到了1841年英国的人口增加到了1855万人,其中多数为外来移民,如在英格兰的爱尔兰人突破100万人,这个数字每年还以5万多人的数字不断增长。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A.科技革命提高了生产力
B.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建立 C.工业对劳动力需求增加
D.生产发展加速了城市化 37.亚当·斯密认为,一种事业若对社会有益,就应当任其自由,广其竞争,竞争愈自由愈普遍,那事业就愈有利于社会,这种观点
A.完全符合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
B.有利于工业革命的深入和扩展 C.忽视了法制和道德的历史价值
D.成为当时工人运动的思想遵循
38.1796年,一位美国医生发布了曼彻斯特儿童健康状况调查报告。该报告指出,大纱厂所雇用的童工很容易遭受烈性热病的传染,这类传染疾病一旦发生,会迅速感染封闭空间中的密集人群。材料表明 A.圈地运动使得城市中人口剧增
B.英国社会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C.英国社会保障制度未顾及儿童
D.工业化进程带来新的社会问题
39.从19世纪中叶开始,欧洲中产阶级发起了服装改革的潮流,男子的服装变得十分简洁,典型的男装是西装外套和马甲、黑色灰色或深蓝色的裤子。20世纪初,妇女中广泛流行短裙和女士长裤。这一时期的服饰变化
A.反映了妇女地位的下降
B.适应了生产领域的变革 C.缩小了男女间的贫富差距
D.强化了服装的装饰作用
40.埃菲尔铁塔于1887年11月26日动工,1889年3月31日竣工,铁塔的总重量约7000吨,由18038个精密度达到十分之一毫米的部件和250万个铆钉铆接而成。诗人保罗·韦莱纳竟说它“简直像个长脖子妖妇”,破坏了整个巴黎的艺术形象。下列对于埃菲尔铁塔的建造说法正确的是
①体现了工业革命成就
②反映了建筑材料重大变革
③赢得了国人一致认同
④印证了工业化多元影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1.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自主学习和探究《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这一专题之后,有四人分别写出了历史小论文,他们立论的题目是:
甲:《工业革命是从蒸汽机的投入使用开始的》
乙:《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丙:《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进入“电气时代”》
丁:《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德国凭科技优势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
其中符合史实、说法正确的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42.据统计,美国1924—1929年,分期付款销售额从20亿美元增加到35亿美元。那时,农民贷款购买土地、化肥和农用设施;城里人贷款购买汽车、收音机、洗衣机;投资者贷款购买股票。1926年约有70%的汽车,是用分期付款的形式购买的。对上述经济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刺激了经济“繁荣”
B.是经济危机爆发根本原因 C.阻止贫富差距扩大
D.提高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
43.1932年,美国全国的失业者举行向自都的“饥饿进军”,公开拥护共产主义与公然赞成法西斯主义的既有知识分子,又有议员。有的文教界、新闻界及宗教人士公开赞扬苏联的制度,认为只有实行阶级斗争和共产主义才能解决危机。这反映出“大萧条”
A.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推向了崩溃的边缘B.意味这凯恩斯主义失灵 C.使美国具备了无产阶级掌权的社会基础D.使资本主义制度失去活力
44.1928年,美国迪士尼创造了足智多谋的卡通形象“米老鼠”,而20世纪30年代末,“米老鼠”已经逐步让位于迪士尼后来创造的另一个卡通形象“唐老鸭”。据称,因为唐老鸭那呱呱乱叫的恐慌比米老鼠厚脸皮的个人主义更接近于时代精神。这一现象
A.反映了西方社会的精神危机
B.体现了民众对理性王国的失望 C.说明了“新政”对美国自由主义的威胁
D.表明了美国市场繁荣假象的幻灭
45.1932~1933年,英国和比利时的失业率为22%~23%,瑞典的失业率为24%,美国的失业率为27%,奥地利的失业率为29%,挪威的失业率为31%,丹麦的失业率为32%,德国的失业率更高达44%以上。由此可见 A.解决就业问题是缓解危机的首要环节 B.在经济危机中受到冲击最大的是德国
C.英国和比利时的经济实力更为雄厚
D.此次经济危机波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46.在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期间,胡佛政府通过法令倡导轮流工作,以扩大就业面;同时还批准了“邻居互助计划”,要求就业者或半就业者帮助四邻中的生活困难者。这表明胡佛政府 A.企图借助道德力量来缓解危机
B.开始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寄希望于“邻居互助计划”克服危机
D.扩大就业是其解决危机的唯一措施
47.1935年,一份由美国商人联合签署的反对新政的宣言写道:新政就是一帮异想天开的神经质和野心家的恶作剧,它葬送了我们先辈所创造的繁荣,让无功者不劳而获,由此毁掉了我们对于未来创造的进取心。该宣言主要针对的是
A.紧急银行法
B.全国工业复兴法 C.社会保险法
D.全国劳工关系法
48.1935年,美国政府实施联邦艺术计划,成千上万的艺术家参与了进来。这不同于纯粹的单向施舍,正如雕塑家格曾·博格勒姆说,“公家的援助从冷漠的事务变成了对人有益,又进而使人有用的活动。除了振奋精神之外,还带来了长久性的物质利益”。艺术家的感慨,主要缘于政府
A.关注民众艺术需求
B.对失业者提供紧急教济金 C.全面推行以工代赈
D.以立法形式调整劳资关系
49.面对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采取一系列措施刺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下列属于这类措施的是
A.号召工人接受低水平工资以降低成本
B.大幅提高进口关税率以保护本国市场 C.鼓励国内各行各业充分发挥生产能力
D.放弃金本位,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50.罗斯福在四次总统竞选中,拥护他的多数是南部白人、城市工人、移民、农民、黑人等广大下层人民。下列不属于罗斯福竞选总统得到支持的原因是
A.改革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B.制定社会保险法案、全国劳工关系法案 C.制定《工业复兴法》恢复生产
D.调整农业、以工代赈,建立社会福利保障
51.美国《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限制生产规模,规定了工人的工作时数和最低工资标准等,愿意接受的雇主将能领到一个‘蓝鹰’徽章,他们把徽章悬挂在营业地点和印在产品上作为合格的标志。”一时间,“做守法公民,为国效力,只到有蓝鹰标志的地方购物”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制定上述内容的主要目的是 A.应对居高不下的失业率
B.帮助企业恢复生产 C.改善人民的居住条件
D.适应扩军备战的需要
52.二战后五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中期,许多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纷纷出来论证资本主义的长命百岁,有的称之为“后工业化社会”“后期资本主义社会”或“超级技术社会”。其原因在于 A.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成立
B.美苏冷战格局的客观推动 C.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53.经济滞胀现象是从20世纪70年代初出现的一种新的经济现象,其表现形式是,方面经济增长缓慢或停滞,及由此引起大量失业.另一方面是通货膨胀加剧,物价持续上升。对此美英等国采取的经济政策是 A.增加国家对经济干预
B.恢复自由放任的政策 C.实行混合型经济体制
D.放弃对经济宏观调控
54.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某一国家逐步确立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自由竞争机制,但政府始终掌握社会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的决策权,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这一国家是 A.中国
B.美国
C.德国
D.日本 55.钱乘旦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道奇妙的分水岭:对西方国家来说,它似乎意味着现代化的结束……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此处“修补资本主义”指的是 A.国家加强经济干预
B.缩小福利国家规模 C.欧洲共同体的建立
D.加速发展“新经济”
56.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政府的“全面经济计划”鼓励创新产品开发,仅就计算机相关的新产品的政府购买支出就达90亿美元。通过政府采购,美国扶植了IBM、惠普、德克萨斯仪器公司等一批国际IT业巨头。这表明
A.信息技术成为美国的支住产业
B.政府引导产业结构的调整 C.美国开始实行计划经济政策
D.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兴起
57.“从1970年到80年代中期,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联邦德国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主要资本主国家取消福利制度
B.福利制度有利于社会秩序稳定 C.联邦德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D.福利制度造成沉重的财政负担
58.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工人工资大幅度提高,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险也在逐步提高,消费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劳动时间缩短,劳动强度减轻。这些变化说明 A.资本家在努力改变私人占有制结构
B.工人阶级受剥削的地位已得到改变 C.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显得更加隐蔽
D.资本主义已具有人民资本主义趋势
59.美国经济学家乔治·泰勒提出“裙边理论”:经济增长时,女人会穿短裙,因为她们要炫耀里面的长丝袜;当经济不景气时,女人买不起丝袜,只有把裙边放长,来掩饰没有穿长丝袜的窘迫。”一个时期的时尚和流行因素是当时时代特征的反映和缩影。下列时尚现象最有可能出现的是 A.15世纪新航路开辟后,超短裙在欧洲广泛流行
B.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超短裙成为引领全球的时髦装束 C.20世纪60、70年代,超短裙传入中国,受到中国女性的追捧 D.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美国流行色彩灰暗的长裙
60.撒切尔主义是指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1979—1990年)的一种意识形态。它提出“社会不平等天然就是错误的或有害的”这一观点是“天真的和不合理的”。下列对撒切尔主义分析不正确的是 A.其出台是为了缓解“滞胀”
B.不利于英国经济的恢复 C.它带来了贫富差距的扩大
D与里根经济学有相似之处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61.(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农业较之前代的发展相比,在农作物品种的增加,多种经营方式的推广方面,则有比较突出的成就?自明朝中期起,高产作物玉米、番薯(地瓜)、马铃薯(土豆)自海外传入中国,它们不仅单位亩产量大,而且适应性强,不与五谷争地。明清时期,棉、麻、桑、茶、甘蔗、蔬菜、果木等的种植日益广泛,产品大量流入市场。但是清朝人口猛增,人地矛盾更加突出,经营规模进一步狭窄,牛耕普及程度逊于前代,即使在地力尚算肥沃的江南地区,精耕细作越来越偏向“多劳”倾向,陷于劳动力过量投入,结果略有增长却没有什么发展的“糊口小农”经济。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第二版)》
材料二
15世纪末至19世纪,欧洲很多国家都出现了圈地运动,圈地运动在英国最典型?英国资产阶级建立政权后,进一步推进圈地运动。18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增多,农村人口减少,为了增加农产品的供应,在推行诺克福轮栽制的同时,各种以畜力、水力或蒸汽为动力的农业机械陆续出现,在改进农业技术的同时追求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趋势在18世纪已经相当明显,这和当时中国小农经济裹足不前的情形是迥然不同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农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明清农业经济发展难以突破“糊口小农”经济的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8世纪英国农业与同时期的中国农业相比有哪些新发展?(8分)
62.(12分)16世纪以来,西欧社会在不断变革中发展进步
材料一
16世纪欧洲的历史表明……属于欧洲旧社会的一切开始瓦解,为欧洲在17世纪的社会变化和文明进步奠定了基础。17世纪的欧洲已经进入其近现代历史范畴,社会的变化和文明的进步基本表现在这三个方面:思想上的自由探索、社会制度方面的实验和科学领域的革命。
——徐新《西方文化史》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运用相关史实说明16、17世纪的社会变化和文明进步。(12分)
材料二
19世纪的工业革命深刻改变了(近)现代欧洲的面貌。工业经济显现出农业经济无法比肩的活力,拥有土地的传统贵族走向没落,取而代之的是工业资本家,他们成了现代欧洲的精英阶层。新型社区改变了人们的家庭生活,居住环境虽然改观,但是自然环境却被破坏得面目全非。总之,生活在19世纪的欧洲,意味着生活在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工业体系之中,触目可见的是最雄厚的资本、最丰富的产量还有最庞大的野心。
——(美)查尔斯·布鲁尼格等《现代欧洲史(4)》
(2)阅读材料,概述工业革命是怎样改变了近代欧洲面貌的。(8分)
玉溪一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2020届第一次月考答案
选择题:(本大题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
1——5
BBABD
6——10
BCABB
11——15
ADBCB 16—20
ADCBA
21— 25
CCCDA
26—
ABBCD 31—35
AAACD
36— 40
CBDBB
41—
BAAAD 46—50
ACCDA
51— 55
BDCDA
56—
BDCBB
非选择题(61、62小题各20分,共40分)
61.(20分)
(1)特点:农作物品种增加;经营方式多样;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等。(答:美洲作物引入;经济作物大量种植也可以得分)(每点2分,共6分)
原因:人地矛盾突出;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发展缓慢;农民的赋税负担重;高度集权的帝国体制等等。(每点2分,答其中3点即可,共6分)
(2)发展:圈地运动推动农业生产关系的变革;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农业生产工具的革新;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等等。(每点2分,共8分)
62.(20分)
(1)思想上:文艺复兴打破了宗教神学的束缚,宗教改革否定了罗马教会的绝对权威,为启蒙思想奠定基础,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社会制度:西欧封建制度逐渐瓦解,英国较早建立君主立宪制,实践了资产阶级代议民主制度;科学领域:在伽利略的天文学、力学研究成果基础上,牛顿建立经典力学体系,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每个方面4分,共12分)
(2)创造出巨大生产力,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变(促进社会转型);引发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促进城市化进程,提高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破坏自然环境;对外侵略扩张,使欧洲成为世界的主宰。(8分,写出任意四点即可)
第二篇: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含答案
玉溪一中2018届2017---2018学年第二次月考
文科综合试卷政治部分
本试卷分第一部分(必考题)和第二部分(选考题)两部分,共46题,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2.回答第一部分(必考题)时,选择题部分在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需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二部分(选考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一部分 必考题
一、选择题:本卷共35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英国脱欧公投后,全球汇市出现了剧烈的震荡:英镑下跌超过10%以上,欧元暴跌,美元及日元的升值,也引发了人民币汇率大幅贬值。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①人民币贬值——若出口商品外币价格不变,则本币价格上升——企业利润增加 ②人民币贬值——若出口商品本币价格不变,则外币价格上升——出口需求减少 ③人民币贬值——购买力下降——物价全面上升——通货紧缩——经济过热
④人民币贬值——本币对外支付能力减弱——进口下降、企业对外投资减少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3.“我运动,我健康,今天8 607步,加油。”打开微信朋友圈,晒运动的帖子常常满屏,“互联网+运动”已成新风尚。随着手机晒步的兴起,运动软件争夺市场,运动手环热卖,体育产业进一步回暖。能够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经济学观点是()A.供求影响价格,消费需求的增加带动商品的价格提高 B.消费心理影响消费行为,从众心理引发流行趋势 C.创新引领生活,生活水平提高促进消费结构优化升级 D.科技改变生活,消费新趋势和新需求带动经济发展
14.“三明治陷阱”反映的是一个国家“实体经济”恶劣的生存环境,即在成本大幅提髙和销售价格不断下跌的双向挤压下,实体企业利润(中间层)迅速变薄。落入“三明治陷阱”的国家,企业为了维系生存、收益,被迫将大量资本投向房地产、投向股市,以至整个国家经济迅速泡沫化。为避免这一现象,国家应该()①引导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转变生产经营方式 ②推进结构性减税,减轻实体企业的负担 ③拓宽融资渠道,使濒危企业能得以生存 ④加强宏观调控,引导企业拓宽产品销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2016年11月21日,中国与新西兰启动FTA(自由贸易协定)升级谈判;11月22日,同秘鲁启动FTA升级联合可行性研究;11月23日,与智利的FTA升级谈判正式启动。加速推进FTA()A.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 C.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拓展新空间
B.是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新举措 D.为经济全球化提供强有力载体
16.“十三五”规划纲要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必须加强和改善党对城市工作的领导,市民和政府的关系应从“你和我”变成“我们”、从“要我做”变成“一起做”。因此,城市建设必须()①尊重市民在城市发展中的知情权、参与权及监督权 ②充分发挥政府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坚持依法行政 ③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城市工作格局 ④完善人民政协在城市发展中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机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2016年9月1日,由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正式施行,该法对募捐行为作出了规范,有利于纠正行政强制募捐等乱象,引来社会各界点赞。慈善法叫停强制募捐说明()①全国人大对社会重大事项做出决定 ②全国人大行使审议权促进慈善事业发展 ③全国人大通过立法规范慈善事业 ④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受人大监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六中全会于2016年10月24~27日在北京举行,全会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历史经验,分析了全面从严治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认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党()①有利于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②要健全党内法规制度,坚持党纪高于国法 ③关键在依法执政,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④必须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建设一支高素质党员队伍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9.2016年是金砖国家合作10周年,习近平主席应邀参加金砖五国领导人第八次会晤并发表题为《坚定信心共谋发展》的重要讲话,进一步阐释中国对推进金砖合作的立场主张,提供中国思路,凝聚各方共识,为金砖未来发展指明方向,得到与会各国普遍赞同。这印证了()①共同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②国际关系的实质是一种利益关系 ③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不可逆转 ④中国建设性地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由人民日报社组织编写的《习近平用典》对总书记重要讲话中引用的典故追根溯源,又对其现实意义进行解读,从文化角度阐述和传播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思想。这表明()①传统思想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被称为凝固的艺术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③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④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1.在当前流动社会的影响下,广大农村的留守儿童成为“精神孤独的长跑者”,他们有很多困惑,却没人可以交流;他们渴望亲情,却没有可以倾诉的对象,忍受着与其年龄极不相符的孤单、无助。要让更多阳光照进留守儿童的精神世界,应该()①发展农村经济,满足留守儿童的物质要求 ②提高社区关注度,开展爱心陪伴关护活动 ③发展农村教育,提高留守儿童文化修养 ④加强亲子沟通,及时疏导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2016年10月17日,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彭林在一场题为“礼乐双修与走出半人时代”的讲座中指出,现代人的很多习惯是有失礼仪的。别以为向他人介绍妻子为“夫人”“爱人”就是文雅的表现,其实称“夫人”有自大的嫌疑,“爱人”是情人的意思。“老公”一词,在古代是太监的意思,称呼丈夫应称为“外子”。对此,一些专家指出,同一对象称呼很多,而且不同的称呼也应因时而变,其内涵也有所不同,不应固守传统不变。这体现了()A.人们对同一个事物不可能有相同的认识 B.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C.不同认识主体对同一个事物的反映具有差异性
D.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23.“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据考,春秋时孔子曾在泗水弦歌讲学,而朱熹写此诗时泗水已被金人占领,不可能去游春,是虚构想象之作。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看,对此诗理解正确的是()①“万紫千红”皆着“我(诗人)”之特点,是想象产生的 ②诗人之想象与泗水之春风因孔学而产生了某种联系 ③某种联系因诗人不渝的追求而不受外在条件变化的影响 ④即使时间、地点的转换“我(诗人)”也期盼“万紫千红”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8.(26分)2016年9月2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立满1 000天,已召开27次会议,审议了162份文件。“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改革不断释放的红利,正悄然影响着你我的生活。材料一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2016年要实现大病保险全覆盖,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财政补助由每人每年380元提高到420元。一系列医改举措正努力解决人民群众
“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2016年5月,贵州省排调镇排晒村村民李安彬13岁的儿子患上了“肾病综合征”。9月,帮扶干部杨再烨主动联系李安彬,帮助他进行大病救助的报销,住院总金额为76 291元,救助后个人支付金额仅为8 466元,救助比例80%。李安彬的经历是经济发展溢出效应的一个缩影,在中国,从每个人身上都能读出一个真实的民生状况,都能读出一个真实的中国经济。
材料二 我们正在享受全面深化改革带来的一大波红利。作为改革的“先手棋”,2016年简政放权的力度比往年更是只增不减。政府转型离不开简政放权,行政审批改革是突破口。有了行政许可,就有了权力寻租的空间,也就有了公职人员“变质”的可能。通过减少审批事项,不仅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还把权力关进了制度的笼子。同时,在制约政府的权力,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效率,建立公信力等方面起到正向推动作用。
(1)结合材料一,从“劳动者、分配、财政”的角度简要分析全面实施大病保险全覆盖的经济意义。(14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府的有关知识,说明“政府转型离不开简政放权,行政审批改革是突破口”的依据。(12分)
39.(26分)总书记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指出: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全党全社会要继续关心和帮助贫困人口和有困难的群众,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材料一 教育发展的滞后、受教育程度偏低、等靠要的心态严重是老少边穷地区贫困的主要症结之一。“扶贫先扶志”决定了教育扶贫的先导性功能,“扶贫必扶智”决定了教育扶贫的基础性地位,“脱贫防返贫”决定了教育扶贫的根本性作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说,教育的缺失是“能力剥夺的贫困”,是比收入贫困更深层的贫困,它会引发“贫困的代际传递”。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表明,不同层次受教育者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水平不同:本科300%、初高中108%、小学43%,人均受教育年限与人均GDP的相关系数为0.562。“一技在手,终身受益”,教育在促进扶贫、防止返贫方面的作用,可以说是根本性的、可持续的,要在扶德、扶智、扶志、扶能上用真功。
材料二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促进公平、提升质量作为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提出要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从雪域高原到戈壁大漠,围绕教育扶贫中的薄弱环节,各级政府精准发力、综合施策。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分析“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观点的合理性。(12分)(2)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教育在精准扶贫中的重要性。(10分)
(3)写出两条你所了解的国家为实现教育公平采取的举措。(4分)
第二部分 选 考 题
政治答案
12——16 CDACB
17——21 DCDBC
22——23 CD
38、(1)①(劳动者角度)劳动者具有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大病保险全面覆盖,有利于维护劳动者的权益,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4分)②(分配角度)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3分)大病保险全面覆盖,有利于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有利于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3分)③(财政角度)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大病保险全面覆盖,有利于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4分)(2)①政府具有履行加强社会建设的职能。通过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审批有利于完善服务质量,打造服务型政府。②通过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审批有利于政府转变职能,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优点,激发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③政府的工作原则是对人民负责。通过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审批有利于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和效率,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④政府必须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提高政府的权威。⑤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通过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审批,才能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每点3分,任答4点即可)
39、(1)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要树立正确的意识。提高贫困人口的教育水平,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扶贫开发。②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使人奋进,要帮助贫困人口树立远大志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拒绝等靠要。③意识具有目的性。只有扶志和扶智,才能拔穷根,阻止贫困代际传递,实现扶贫的目的,防止返贫。④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扶志和扶智”有利于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既不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又不消极等待,更好地实现扶贫目标。(每点3分)(2)①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事业,可以提高贫困地区人口受教育水平和科技水平,为精准脱贫插上智慧和技术的翅膀。②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为精准扶贫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其他比如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等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每点5分)(3)主要是考查对社会生活的关注和了解,只要写出与教育公平有关的政策措施即可。比如国家助学金体系、教育的城乡交流和对口支援、贫困地区的营养午餐计划、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措施、大学生支教等。
第三篇:云南省水富一中2018届高三月考二历史试题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水富县一中2018届高三月考卷
(二)高三文综 历史部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1.唐朝均田制规定:六十岁以上的老人(男子)和笃疾、废疾人给口分田四十亩;寡妻、妾给口分田三十亩。这表明唐朝前期()A. 具有民本主义思想 B. 开始实行均田制度 C.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D. 基本实现男女平等
2.《琅玡台刻石》是最可信的秦代传世石刻之一。碑刻铭文有: “维二十八年(前219年),皇帝作始。端平法度,万物之纪。以明人事,合同父子。……器械一量,同书文字……功盖五帝,泽及牛马。莫不受德,各安其宇。”关于碑刻铭文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反映小秦始皇对法家思想的推崇
②铭文反映秦始皇时期统一文字、度量衡等信息 ③铭文应是小篆,字体特点是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④该铭文的描述有一定夸大之嫌
A. ①③B. ②③④C. ①②③④D. ①②④
3.2010年12月16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文章:《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文章指出:“要把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作为当前的紧迫任务”。这体现了()A. 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B. 民族平等原则 C. 少数民族优先发展的政策D. 共同繁荣原则 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名著《全球通史》中这样写道:“东周时期,周王只是名义上的统治者……实际上,周王之所以能幸存到公元前256年,主要是因为他们(周王朝)提供了精神上的领导。周王朝还起到了高级祭司的作用。”依据作者的观点,周天子的名号能够存在到战国时期是因为()A. 中国统一民族的逐渐形成 B. 封建礼教力量的作用 C. 诸侯国需要精神力量的支撑 D. 周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5.1916年孙中山先生曾对宁波帮企业家作过高度评价:“凡吾国各埠,莫不有甬人事业,即欧洲各国,亦多甬商足迹,其影响与能力之大,固可首屈一指者也。”下列有关宁波帮企业兴起和发展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A. 宁波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商业传统 B. 宁波开放较早,与外国联系较多
C. 受”一战”期间出现的”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D.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6.黄宗羲在《原法》中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下列制度中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有()①中外朝制度 ②文臣任知州,并设通判 ③二府三司制 ④元朝的一省制 A. ①②④B. ②④C. ①②③D. ②③
7.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共体形成、日本兴起、中国重返联合国,这些事件突出反映出()①新兴力量冲击着美国的霸权 ②世界格局表现出多极化趋势 ③两极格局下的世界并不太平④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③④ 8.英国人呤唎在《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中写道:太平天国军民每隔七天要做礼拜,由长官和书手站在正中,众人分别站立两旁,诵赞美诗;一人朗诵黄表奏章,众人跪拜,读完后,焚化黄表。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 太平天国是基督教化的运动 B. 传播基督教是太平天国重要内容 C. 宗教是太平天国革命的外衣 D. 传教士为太平天国制造舆论声势
9.下图是一幅残缺的历史图片,有人认为它描绘的是中国近代的情景。做出这一判断主要是依据图中的()
A. 服饰B. 发型C. 行为举止D. 交通工具
10.下图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变化图(%),对该图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 英国完全丧失了在世界经济中的优势地位 B. 英国能略占优势的重要原因是殖民地广阔 C. 美国已取代英国成为新的世界经济和殖民霸主 D. 两次工业革命中美法的发展速度都比较缓慢 11.阅读下表,该表反映出()
A. 英国已建立福利国家制度 B. 经济危机波及世界所有国家 C. “以工代赈”成为首要之举 D. 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加剧
12.苏格拉底是保守派的代表,当时不存在明确的生活准则使他深为忧虑。……(他)发起一套辩证科学……用这种方法可以发现有关绝对真理、绝对善或者绝对美的观念,而这些观念与成为个人放纵不羁、公共道德败坏之借口的相对主义大不相同,因为它会为人生提供永久性的指导。苏格拉底深为忧虑的原因是()A. 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念导致价值标准混乱 B. 希腊的政治腐败阻碍哲学的进步 C. 人们不重视辩证法导致道德标准失控 D. 希腊人不理解人生追求是真善美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 13.(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日本的有识之士,断然推翻旧政府,建立新政府。国内无论朝野,一切都采用西洋近代文明,不仅要脱去日本的陈规旧习,而且还要在整个亚细亚洲中开创出一个新的格局。其关键所在,唯“脱亚”二字。
现在的支那、朝鲜对于我日本却没有丝毫的帮助。……既然如此,作为当今之策,我国不应犹豫,与其坐等邻国的开明,共同振兴亚洲,不如脱离其行列,而与西洋文明国共进退。对待支那、朝鲜的方法,也不必因其为邻国而特别予以同情,只要模仿西洋人对他们的态度方式对付即可,我们要从内心谢绝亚细亚东方的坏朋友。
兵为凶事,战为不祥,古今皆以为如此,没有人不希望国家无事太平。然而,在某些时间和某些地点,打仗未必是凶事,打仗未必是不祥之事……以羁縻俄美两国,乘机垦虾夷(今北海道),收琉球、取朝鲜、据满洲、压中国、临印度,以张进取之势,固退守之机。日本在地理上与支那相近,欧洲列强能有今天的幸运,十几年来日本不仅与之有共同方向,给予大力协助,作为东道主人也给了他们不少便利,所以今天占领台湾全岛和福建省的一半,实在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摘自[日]福泽谕吉《福泽谕吉全集》
材料二 罗斯福曾说:及早打败日本的关键在于通过中太平洋发起全面进攻,并以南北太平洋两翼实行辅助作战,鼓励中国作出努力反对日本,使日本越来越深地陷入中日战争,美国的远东政策应以中美两国政策的紧密合作为基础。又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日军可以将许多师团调到其他战场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他们可以一直冲向中东。日本可以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夹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
材料三 1951年9月,美日签署和约,规定,日本放弃对台湾及澎湖列岛、千岛群岛及南库页岛的权利等。同日,美日签署《美日安全条约》,规定美国享有在日本国内及周围驻扎陆海空军之权利,以维持远东的国际和平和日本免受外来武装进攻之安全。1953—1954年,美国先后同韩国和台湾签署了《共同防御条约》。1954年9月,美英法澳新五国与菲律宾、泰国、巴基斯坦签署了《东南亚防御体系》。——材料二、三均摘自刘德斌《国际关系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福泽谕吉“脱亚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罗斯福论点产生的历史背景并指出二战期间和二战后中国国际地位变化的具体表现。(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材料三中所述的史实对二战后亚太地区政治局势的影响。
14.(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所谓西学者,无非中国数千年来所创”,……我们现在又向西方学习,学的即是我们传过去的东西,中国古已有之,传到西方,现在“天将器还中国”,我们又学习,这是合理的,必要的。——桑咸之《晚清——政治与文化》
材料二 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迁就调和……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法子——陈独秀《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讨论。
材料三 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形式主义地吸收外国的东西,在中国过去是吃过大亏的。中国共产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也是这样,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概括指出材料一的主张,该主张在当时有何积极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陈独秀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材料中“西洋的法子”核心内容是什么?(3)中国共产主义者曾多次将“外国的进步文化”与“中国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试举两例。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该如何对待外来文化?
【历史选修1】 15.材料: 1901年1月29日,慈禧太后以光绪帝名义在西安发布变法诏谕:“我中国之弱,在于习气太深,文法太密。庸俗之吏多,豪杰之士少……误国家者在一私字,困天下者在一例字,至近之学西法者,语言文字、制造机械而已,此西艺之皮毛,而非西政之本源也”。“舍其本源而不学,学其皮毛而又不精,天下安得富强耶?”“著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臣、各省督抚,各就现在情形,参酌中西政要,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或取诸人,或求诸己,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出,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修,各举所知,各抒所见”。以奕劻、李鸿章、荣禄等人为督办政务大臣,以刘坤
一、张之洞为参预政务大臣,共同负责主持新政工作。在随后五年左右的时间中,改革逐步推行。史称“清末新政”。——据《清德宗实录》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共同之处。
(2)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两次改革的结果差异很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并指出清末新政的实质。
【历史—选修3】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那场战争貌似一场末日之灾:开战之初以色列的存亡危在旦夕;随后美苏发生核对抗的风险骤增;阿拉伯国家实施石油禁运,世界经济遭受重创。由于和以色列关系太紧密,美国被很多欧洲和阿拉伯盟国孤立。
不过,如果放在历史的长镜头下看,1973年战争却是意义重大——为和平打开了大门。安瓦尔·萨达特大胆的渡河一击替在前几次中东战争中屡遭羞辱的阿拉伯人挽回了一些尊严,以色列人也学会了一点:阿拉伯对手不会再像1967年战争那样,一开打就往后适窜,因此有必要争取和平。
——《华盛顿邮报》《1973年中东战争的启示》
材料二 到20世纪70年代早期,核技术已成为未来高效发电方法的首选,比石油或煤炭更加高效(而且更有利于环保)。在石油危机的冲击下,欧共体已经开始了大型核能开发项目…… ——威廉·恩道尔《石油战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3年战争”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人类应用核能的历史,谈谈你对合理使用核能的认识。
【历史选修4】
17.古希腊哲学家对欧洲和伊斯兰教的文化传统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直到17世纪,绝大多数的欧洲哲学家仍然把希腊人看作是思想的权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罗马法学家西塞罗很受苏氏哲学的影响,说苏格拉底“把哲学从天上带到了地上,带到了家庭中和市场上,带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论苏格拉底的法律思想》
材料二 困扰柏拉图的是他不能获得令其满意的知识来控制世界。……在寻找这一问题答案的过程中,柏拉图形成了自己的看法: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并不是一个唯一的世界……实际上,不是一个真实的世界,而只是表象或者理念世界的不完全反应。……只有那些在追求智慧的过程中运用自己推理才干的哲学家才能知晓这个世界的秘密。——《新全球史》
材料三 尽管是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最后不再相信柏拉图的表象和理念的理论,他认为这一理论对理解世界是不必要的。……他的著作表达了对世界全面而连贯的理解,以至于他后来的学生,中世纪的基督教学者称其为“知识之父”。——《新全球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西塞罗这一观点的理解。(2)据材料二归纳柏拉图的哲学思想,并指出“哲学家”在柏拉图政治思想中的重要地位。(3)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概括亚里士多德对待柏拉图的态度,并分析他被称为“知识之父”的理由。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六十岁以上的老人(男子)和笃疾、废疾人”“寡妻、妾”,说明有关注弱势群体的一面,具有民本主义思想,故A项正确;北魏时期已经开始实行均田制度,故B项错误;土地兼并现象严重是在唐朝中后期,而且导致均田制无法实施,故C项错误;基本实现男女平等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2.【答案】D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秦始皇推崇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这正是法家的思想,故①正确;从材料“器械一量,同书文字”等可以看出秦始皇时期统一文字、度量衡等方面的信息,故②正确;铭文是小篆字体,但小篆字体特点不是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故③不正确;“功盖五帝,泽及牛马。莫不受德,各安其宇”对秦始皇的个人功德有明显夸大之嫌,故④正确,据此答案应为D项。3.【答案】D 【解析】题干强调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强调要大力发展少数民族经济,以实现共同繁荣,故D项正确;A,B项侧重政治权利,与题意不符,故A,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优先发展少数民族的政策,故C项错误。4.【答案】A 【解析】材料观点认为,东周时,周王只是名义上的统治者,他们之所以能幸存到公元前256年,主要是因为他们提供了精神上的领导,周王朝还起了高级祭司的作用,而且,周王朝本身就被当作民族统一的象征,故A项正确;西周、东周属于奴隶社会,与封建礼教力量的作用无关,故B项错误;战国时期诸侯国实力增强,纷纷争霸,需要精神力量的支撑说法不正确,故C项错误;周初实行分封制,不利于中央集权形成,故D项错误。5.【答案】C 【解析】宁波地处东南沿海,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得明清时期就有著名的宁波商帮,故A项正确;宁波在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宁波就是第一批被迫开放的商埠,故B项正确;“实业救国”思潮在甲午战后兴起,故C项错误;民国的建立推动了民族工业迅速发展,故D项正确。6.【答案】C 【解析】黄宗羲的意思是说彼此之间要互相监督、牵制,体现了权力制衡的含义。汉武帝时中朝议决,外朝执行,起到了削弱相权的作用。宋朝二府(枢密院、政事堂)三司(为度支、户部、盐铁),二府使得政权和军事权分离,另外又将财政大权从宰相手中分割出来而设置了三司。宋代地方通判对知州有监督作用。7.【答案】A 【解析】欧共体、日本、中国都属于两极格局之外的新兴力量,其崛起反映出美国霸权受到挑战,故①正确;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多极化趋势逐渐出现,故②正确;两极格局下的世界并不太平体现在局部热战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上,与材料多极化趋势信息不符,故③错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与材料信息无关,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8.【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一人朗诵黄表奏章,众人跪拜,读完后,焚化黄表”的现象可知其并不是真正的基督教行为,因此说太平天国是基督教化的运动是错误的,故A项错误;太平天国的真正目的是要借助外来宗教建立人间天国,“传播基督教是太平天国”重要内容,不能反映其实质目的,故B项错误;太平天国虽然引入了外来宗教,但真正目的是利用其思想进行革命,故材料中所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宗教是太平天国革命的外衣”,故C项正确;依据材料“太平天国军民每隔七天要做礼拜”可以判断出并非是传教士为太平天国制造舆论声势,故D项错误。9.【答案】D 【解析】图片出现的人力车,又称东洋车、黄包车,是19世纪后期由日本传入,而服饰、发型是清朝特征,行为举止不能判断其所处时代,故A、B、C项错误,D项正确。10.【答案】B 【解析】从图中数据看,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仍然领先美国,故A、C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发展最快,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的发展速度领先英国,故D项错误。英国发展缓慢,重要原因是英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获利丰厚,因此不愿意更多的进行国内的技术革新,故B项正确。11.【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资本主义国家受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出现失业率高的现象。失业率高,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故D项正确;英国建立福利国家制度是在战后,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反映部分国家失业率,不能说明经济危机波及世界所有国家,故B项错误;“以工代赈”是罗斯福新政时期推行的,故C项错误。12.【答案】A 【解析】苏格拉底针对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现象,他针砭时弊,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念导致价值标准混乱,为此他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A项正确。
13.【答案】(1)背景:①明治维新后,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抬头,福泽谕吉的“脱亚论” 适应了日本对外扩张的要求;②新航路开辟后,亚洲许多国家沦为西方的附庸,“脱亚论” 反映了日本由受害者成为加害国的政治企图;③侵略中国、朝鲜等亚洲国家,是日本对外扩张的重要步骤,“脱亚论”是日本一步步实现全球扩张的阴谋体现。
(2)背景:日本轰炸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卷入二战;中国抗战有力地打击了日本法西斯,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表现:出席开罗会议和波茨坦会议,与美英苏等国联合发表《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收回被日本占领的东北、台湾等固有领土;成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常任理事国。
(3)影响:加剧了亚太地区冷战局势和热战危机;美国加强了对亚太地区的政治渗透和军事占领;形成了对新中国的军事包围,阻止了台湾与中国大陆的统一;促使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等。
【解析】(1)历史背景依据材料一中“推翻旧政府,建立新政府”“对待支那、朝鲜的方法,也不必因其为邻国而特别予以同情,只要模仿西洋人对他们的态度方式对付即可”“收琉球、取朝鲜、据满洲、压中国、临印度,以张进取之势”“所以今天占领台湾全岛和福建省的一半,实在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的信息,联系所学知识,结合时代背景来归纳即可。(2)第一小问背景结合材料二中“罗斯福曾说:及早打败日本的关键在于通过中太平洋发起全面进攻,并以南北太平洋两翼实行辅助作战”“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日军可以将许多师团调到其他战场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归纳出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卷入二战,中国抗战有力地打击了日本法西斯,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小问具体表现结合二战期间和二战后的史实来分析,可归纳出出席开罗会议和波茨坦会议,与美英苏等国联合发表《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收回被日本占领的东北、台湾等固有领土;成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常任理事国。
(3)可从战后美苏冷战的时代特征、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对中国、对日本等方面来分析影响。
14.【答案】(1)主张:西方科技是从中国传入的;向西方学习科技是必要的、合理的。积极意义:为学习西方找到合理的依据,减少向西方学习的阻力。(2)态度:否定中国已有的文化;全盘西化。核心:民主、科学。
(3)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探索出了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正确道路。
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4)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辩证地吸收;将外来文化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解析】第(1)问,主张结合材料中的“所谓西学者,无非中国数千年来所创”“学的即是我们传过去的东西”“我们又学习,这是合理的,必要的”。第(2)问,态度结合材料中的“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讨论”分析即可;核心即民主与科学。第(3)问,比较简单,关键是看清“中国共产党”即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第(4)问,对外来文化有前面的材料可以得出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辩证地吸收;将外来文化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15.【答案】(1)向西方学习;自上而下的改革;侧重制度改革。
(2)原因:改革主导者不同;地方实力派对改革的认识与支持程度不同;推行过程不同;面临国内外情势不同。
实质:维护专制统治,抵制革命。
【解析】本题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的两次改革为切入点,考查其异同之处。主要考查考生阅读分析材料,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可从两次改革的对象、性质、内容等角度入手回答,如据所学知识可知两者均向西方学习、均为自上而下的改革;据材料“国势”“人才”“武备”乃百日维新的内容可知两者均侧重于政治改革。第(2)问,第一小问可从主导者、进程、国内外情况等方面分析;第二小问在回答实质时,应结合时代背景回答。
16.【答案】(1)影响:导致国际局势紧张(美国和其他国家关系紧张);引发了“石油危机”;认识到要用和平方式解决争端。
(2)认识:核技术的应用应该以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为出发点,防止核能运用于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科学开发和利用核能为人类造福,如核电站的建设和使用;安全使用核能,避免事故发生。
【解析】(1)结合材料一的内容归纳总结,例如从“开战之初以色列的存亡危在旦夕;随后美苏发生核对抗的风险骤增”和“由于和以色列关系太紧密,美国被很多欧洲和阿拉伯盟国孤立”可以归纳为世界局势紧张;从“阿拉伯国家实施石油禁运,世界经济遭受重创”可以概括为引发了“石油危机”;从材料一的第二段可以概括为要用和平方式解决争端。(2)可以通过对核能的用途入手,例如核能用于军事,核能用于经济等,阐述对利用核能的合理认识。
17.【答案】(1)理解: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2)理念论。地位:柏拉图在《理想国》中主张由哲学家担任国家的统治者。
(3)态度: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理由:其哲学思想成为中世纪天主教神学家的重要理论来源;他创立的逻辑学至今仍被学术界奉为权威;在生物学领域提出的方法曾受推崇;物理学领域提出的观点曾长期占据统治地位。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古希腊思想家核心观点的理解。第一问实际上考查的是对苏格拉底思想影响的理解:天上的是神,地上的就应该是人,因此苏格拉底在思想上的杰出贡献是:使希腊哲学由对神的关注变为关注现实人生。第二问考查的是对柏拉图哲学思想的理解:其核心观点是:理念论;哲学家的地位应该是国家的统治者。第三问考查的是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贡献:态度可以用岳麓版必修三思想文化史中关于亚里士多德的子目标题: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亚里士多德对于科学的贡献可以从逻辑学的三段论;生物学领域提出的方法备受推崇;物理学领域提出的观点曾长期占统治地位。
第四篇: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三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
玉溪市玉溪三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分卷I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1.恩格斯指出,“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权关系”,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这表明罗马法()A. 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法典 B. 是罗马帝国统治的有力支柱 C. 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D. 是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基础
2.下列图片反映的当今世界的变化趋势是()
A. 国家之间的矛盾在加剧 B. 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 C. 市场经济制度得到普遍认可
D. 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3.有学者在论述“国体”时,把中国历史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三个时代。其中“郡县时代”对应的是()A. 秦朝B. 西周
C. 黄帝时代D. 西汉
4.清代学者顾栋高在《春秋大事表》中指出:“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土之诸侯未必皆贤,即使因其不贤而易置之,而其政令不能尽出于王朝,其民之视听不能尽属于天子。故常散而不能聚,弱而不强。其易而县邑也,则不然……其操纵由一己,其呼吸若一气,其简练教训如亲父兄之于子弟也。”可见县邑制的出现()A. 完成了封建专制国家的统一 B. 维系了君臣间的宗法关系 C. 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根源 D. 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5.张謇创办大生纱厂,不仅在筹建期间曾借用公款,而且开厂以后还依仗清政府,取得了“二十年之中,百里之内,不准别家设立纱厂”的垄断权。1904 年,上海纺织业资本家朱畴拟在祟明岛增设大有公司,清政府商部竞出面替张謇加以阻止。以上材料从实质上反映了()A. 张謇创办的企业带有官办性质 B. 封建势力阻碍了民族工业健康发展 C. 民族资本家之间的自由竞争日趋激烈
D. 实业家利用政府权力提高商业竞争力
6.《唐律》规定:“诸谋反及大逆者,皆斩;父子年十六以上皆斩”。《罗马法》规定:父亲的罪名或所受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由此可见()A. 唐律能有效的防范谋反叛逆事件发生 B. 罗马法的规定更具有理性色彩
C. 法律不具备普遍适用性
D. 罗马的法律比中国法律显得更加灵活
7.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斯大林和共产国际的主要领导人认为,中国革命如今的失败不过就是类似
于布尔什维克在1917年7月所遭受的失败,很快就要迎来一个同样伟大的十月革命。至多经过比俄国当年七月到十月更长一点的时间,革命就可以重新走到大街上来。这种认识()A. 正确分析了当时中国的国情 B. 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C. 催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D. 埋下了中共“左”倾错误的隐患
8.“陛下”本是对人的尊称,“陛”是台阶,称人“陛下”表示谦卑,意思是我不敢直接靠近你,只能站在台阶下和你说话;但秦以后,“陛下”一词只能专称皇帝。这体现了皇帝制度的哪一特点()A. 皇位世袭B. 皇帝独尊 C. 君权神授D. “家天下”色彩
9.义和团运动兴起前,其口号是“反清复明”;兴起后,其口号是“扶清灭洋”;运动被镇压后,其余部又提出“扫清灭洋”的口号。这表明()A. 农民阶级的运动也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B. 民族矛盾已成为当时社会的最主要矛盾 C. 农民阶级对中外反动势力的认识不断深入 D. 义和团不断变换斗争口号,斗争目标不明确
10.1960年代,美国的决策者认为:“除非一场内乱促使中共内部出现一个„理智而务实‟的新一代领导者,否则不可能看到美中关系改变的前景。”文化大革命的发动让他们欢欣鼓舞。这是因为“文革”()
A. 引起中国社会动荡B. 以阶级斗争为纲 C. 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D. 确立了新的领导核心
11.冯友兰教授说:“我之所以否定太平天国,因为太平灭国要推行神权政治,假如太平天国统一了中国,太平天国的历史将倒退黑暗时期——中世纪。”以下说法不能论证作者观点的是()A. 太平天国要建立的是君权神授的封建国家 B. 西方基督教思想对太平天国影响巨大 C. 太平天国的纲领没有体现反对殖民主义本身
D. 太平天国的主张不能超越封建社会,具有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12.有民谣道:“天父杀天兄,终归一场空,打打包裹回家转,还是做长工。”据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这首歌谣应是1856年后流传开来的②反映的是天京变乱的历史史实③说明了农民阶级的信仰发生了动摇④揭示了地主阶级对太平天国内乱的一种幸灾乐祸的心态 A. ①②③B. ②③ C. ①④D. ①③④
13.据统计,1919年1~4月,日本《大阪朝日新闻》对中国的报道篇幅平均每月为26.5篇;1919年5月为223篇,1919年6月为225篇。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五四运动引起日媒共鸣B. 巴黎和会伤害中日利益 C. 日媒同情中国外交遭遇D. 中国反帝浪潮目标明确
14.学术界普遍认为,罗马法是古罗马人在继承古希腊人的哲学的基础上,融合罗马人的务实精神
而形成的留传后世的、西方价值和文化的综合体的法律瑰宝。罗马法体现的“古希腊人的哲学”思想和罗马人的“务实精神”分别是()
A. 人文主义、统一社会道德B. 人文主义、规范社会行为 C. 民主政治、调节社会秩序D. 轮番而治、扩大帝国统治 15.以下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渡江战役B. 三大战役取得胜利 C. 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D. 抗战的胜利
16.“……学子激扬焚佞府,群团奋起激街巷。众工人,上阵露锋芒,春雷响。……气轩昂,誓与列强争抗。抖擞中华民众志,挫败掠者千夫莽。”这首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 辛亥革命B. 新文化运动 C. 五四运动D. 南昌起义
17.古代雅典在众多文化领域都取得了辉煌成就,主要是因为()A. 亚非文明成就的影响B. 浩瀚海洋给人的灵感 C. 城邦民主制度的促进D. 希腊人丰富的创造力
18.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盖隐然执政之府也。材料中的“府”指的是()A. 军机处B. 内阁
C. 唐中书省D. 宋提点刑狱司
19.1980年12月,我国颁发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这表明()A. 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 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实行 D. 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
20.据民国十年的《宿松县志》记载:“按,宿松婚礼,妇车至门,婿揖入。新妇以帕蒙首,以福寿
兼备之妇二人扶新妇下车,拜祖先、次拜上下神祗、次夫妇交拜,行合卺礼。三日谒舅姑,与旧志微异。”其反映了民国时期一些地区的婚礼()A. 保留较多传统B. 奢靡之风减退 C. 走向近代文明D. 仪式趋于简化
21.1852年太平天国发布《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1911年湖北军政府发布《奉天讨胡檄》。这表C. 美欧日三极间的矛盾突出,盟友变对手 D. 社会主义运动失败
25.冯自由《革命逸史》载:“武昌革命军兴,清吏张鸣岐、龙济光、李准等初负隅白固,讵(表示反问)沪电谣传„京陷帝崩‟四字,港粤各报相率登载,全城人士欢声雷动。张督知人心已去,无可挽救,始仓皇出迮,龙、李遂卑辞乞降。使广东省城,得以不流血而获光复者,报纸之力为多焉。”材料明()
A. 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反封建目的相同 B. 湖北军政府继承太平天国未竟事业 C. 两者都利用民族矛盾为政治斗争服务 D. 两者均以实现民族独立为革命目标
22.下图是1907年1月14日革命党人“鉴湖女侠”秋瑾创办的《中国女报》,由此反映出(A. 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妇女的解放 B. 新文化运动鼓吹妇女走向社会 C. 报刊宣传有助于妇女地位的提高 D. 秋瑾是宣扬男女平权的第一人
23.我国的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的共同点是()A. 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B. 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行使主权 C. 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D. 都实行自治管理和行政自主
24.两极格局的瓦解对世界形势和国际关系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和平与发展成为两大时代主题 B. 核战争威胁消失
反映报刊对辛亥革命的主要作用是()A. 制造声势,加速革命进程 B. 传播革命思想,赢得群众支持 C. 革命运动迅速波及全国 D. 使清政府统治空前孤立
26.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我国全部轻工业和重工业,都有约百分之七十在沿海,只有百分之三十在内地。这是历史上形成的一种不合理的状况。”这种“不合理的状况”开始有所改变是在()
A. “一五”计划期间B. 十年探索时期
C.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D. 改革开放初期
27.周恩来曾在某国际会议上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目前正在她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关注。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这一国际会议应是()
A. 1953年中印双边谈判B. 1954年日内瓦会议 C. 1955年亚非会议D. 1971年第26届联大
28.从世界体系演变的角度看,十月革命胜利的重大意义主要体现在()A. 促使苏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B. 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C. 开辟了苏俄社会发展的新道路 D. 为探索现代化道路提供新案例
29.《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认为:“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就英国而言,其政治制度改变的特点是()A. 和平为主、渐进发展 B. 政局动荡、进程艰难 C. 王朝战争、完成统一)D. 制定宪法、政党选举
30.读19世纪到20世纪初“近代企业资本总额情况变化表”。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
A. 洋务运动企业的刺激和诱导 B. 列强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 C. 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 “节制资本”解决民生问题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11.0分,共55分)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平天国革命不仅借助外来的思想武器,动员、鼓舞、组织了革命力量,而且在自己的政治纲领中,表现了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因素。——《中国近代政治思想》
材料二《资政新篇》全文除前言外有四部分:“用人察失类”部分,主要讲“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风风类”部分,主要讲通过教化破除愚昧、骄奢等旧的思想习俗,倡导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法法类”部分,集中提出了28条政治经济改革的立法主张,为全文重点。“刑刑类”部分,着重讲刑事立法司法。
(1)材料一中的“政治纲领”是什么?其核心是什么?其空想性表现在哪些地方?
(2)材料二中洪仁玕向洪秀全提出的施政建议有何特点?这与材料一的施政纲领在经济主张和政治经济目标上有何区别?
32.材料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100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材料中“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主要是指什么?指出辛亥革命是“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论述角度。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阅读下列图片:
材料二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材料三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请回答:
(1)阅读图一和图二,回答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准备怎样解决土地问题?如何评价?
(2)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对1840~1911年间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
(3)按照材料三的研究角度,评价辛亥革命。
34.“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写下了这句名言,创立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 列宁晚年在总结十月革命的意义的时候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 材料三
(1)材料一中图
1、图
2、图3分别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体现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怎样的发展趋势?
(2)材料二中列宁所说的“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指的是什么?俄国为什么能够成功地选择这条道路?
(3)材料三中两国选择的革命道路有何差异?简要说明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对此你有什么认识? 3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确立,并将继续加强。国家将尽一切努力,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二 1990年民族区域自治情况
材料三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友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歌曲《爱我中华》 请完成: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有哪些?(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说明了什么主要问题?(3)材料三说明了我国当前的民族关系呈现出怎样的状况?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应该怎样评价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法典是美国的1787年宪法,排除A项。本题考查的是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故B、C两项与材料的含义不符。根据材料中“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权关系”可以判断出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均受到了罗马法的影响,因此选D。2.【答案】D
【解析】世界贸易组织标志和欧盟标志反映了缓和的局势,而北约标志与伊拉克战争的图 片反映了紧张、动荡的世界局势。3.【答案】A
【解析】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郡县时代”是指确立郡县制度的时代,而郡县制的确立是在秦朝,所以本题答案只能是A。4.【答案】D
【解析】由题干中的“有土之诸侯未必皆贤”“其政令不能尽出于王朝”“常散而不能聚,弱而不强”可知分封制不利于国家的统一,而“县邑也,则不然”“其操纵由一己,其呼吸若一气,其简练教训如亲父兄之于子弟也”则是说县邑制有利于政令出于一处,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D。A项错在“完成”,B项对材料的理解错误。C项的说法过于绝对。5.【答案】B
【解析】张謇创办大生纱厂不属于洋务企业,没有官办性质,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张謇依仗清政府,取得了垄断权”“清政府商部竞出面替张謇加以阻止”可知,封建势力阻碍民族工业健康发展,故B项正确;利用权力垄断是一种不良竞争,不会出现“自由竞争”的局面,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实业家利用政府权力提高商业竞争力”,故D项错误。6.【答案】B
【解析】罗马法具有自然法精神,即公正、理性和人道。中国古代法律不仅严酷,还表现为公开的不平等性和基于人伦的滥刑。具有自然法精神的罗马法具有普遍适用性,罗马法讲求证据而非宽松灵活,严刑酷法并不能防范谋反叛逆事件发生。所以本题选B。7.【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1927年”,“斯大林和共产国际的主要领导人”、“很快就要迎来一个同样伟大的十月革命”、“革命就可以重新走到大街上来”等内容判断,A项正确分析了中国的国情是错误的;B项不符合史实;C项与题意无关,D项符合题意和史实,故选D项。
8.【答案】B
【解析】题干关键信息“只能站在台阶下和你说话”,表示地位的悬殊。“„陛下‟一词只能专称皇帝”,表明别人不能用,体现皇帝独尊的特点。此题考查的历史概念是皇帝制度。四项都是其特点,但A、C、D项材料未涉及。故选B项。9.【答案】C
【解析】本题对义和团运动不同时期斗争的口号进行比较,从而揭示了农民运动的基本特点。解题时要用阶级的眼光来分析。从义和团运动口号的不断变化中,可看出农民阶级对清政府和洋人的认识在不断深入。10.【答案】A
【解析】本题答案应该选A项,因为“文革”以阶级斗争为纲,造成中国社会的动荡,符合材料“除非一场内乱促使中共内部出现一个„理智而务实‟的新一代领导者”。B、C、D与题干的中心词“除非一场内乱”不符。11.【答案】C
【解析】“不能论证作者观点”是解题的关键,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冯友兰教授否定太平天国的依据是太平天国运动推行神权政治,反对为直民主义与神权无关,故选C。12.【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这首民谣发生在天京事变之后,①②③符合历史史实;民谣是站在农民阶级而不是地主阶级的立场上说的,故④错误。故答案选A。13.【答案】D
【解析】由材料可知,日本《大阪朝日新闻》对中国的报道篇幅明显增多,结合所学知识,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英、法、美将德国在山东的利益转送给日本,引发了五四运动,中国人民的反帝浪潮特别是反日情绪高涨,所以选D。14.【答案】B
【解析】“古希腊人的哲学”思想体现出人文主义。罗马人的“务实精神”是指通过法律规范,调节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统治秩序,因此选B。道德强调的是内在的自律而不是外在的行为,不能视道德自律为法律,排除A;民主政治和轮番而治是古希腊的政治制度而非哲学思想,排除C、D。15.【答案】A
【解析】从日历的时间、占领总统府的图片均可以很容易就可以看出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渡江战役,故答案是A。16.【答案】C
【解析】材料中反映了学生,民众和工人联合反对列强侵略的运动,结合史实可知这一历史事件参与是五四运动,故C项符合题意,A、B项运动中均没有工人参与,D项没有青年学生参与。所以答案选C。17.【答案】C
【解析】雅典民主氛围创造的空间,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18.【答案】A
【解析】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可知此机构是清朝雍正时期 设立的,故A项正确;内阁是明朝时期设立,在雍正时期以后权力被架空,故B项错误;唐朝的中书省在明朝时即被裁撤,故C项错误;宋提点刑狱司是掌管刑狱之事,相当于现在的法官和检察官,与题目要求不符,故D项错误。19.【答案】D
【解析】考查中国的改革开放。个体工商业属于私营经济,改革开放后允许它的发展说明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D项正确;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没有改变,1985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实行,因此A、B、C项错误。20.【答案】A
【解析】材料中显示民国时期宿松婚礼的程序有入门、下车、三拜、合卺、谒舅姑等环节,且最后总结“与旧志微异”,故A项正确;材料中只是介绍了婚礼时的环节,没有涉及花费是多是少,看不出是否奢靡,故B项错误;材料虽然表述的现象发生在民国时期,但是从其实际行为来看,显然以传统为主,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婚礼仪式环节众多,与近现代相比仍是比较繁琐的,故D项错误。21.【答案】C
【解析】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反封建目的不相同,前者建立封建国家,后者建立资产阶级国家,排除A项;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两者发布的文件都以“讨胡檄”为名,可联系两者的斗争对象是清政府即可判断两者都是在利用民族矛盾从而达到推翻清政府之目的,C项符合题意;D项不符合前者,排除。故选C项。22.【答案】C
【解析】《中国女报》创建于1907年,而辛亥革命开始于1911年,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时间信息不符,故A、B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中国女报》宣传爱国、革命、女权,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只能得出秋瑾宣扬男女平权,不能体现第一人,故D项错误。
23.【答案】B
【解析】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并不能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只是适合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并不实行自治管理和行政自主,但是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均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行使主权,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2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总趋势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B、C、D三项说法不符合史实。25.【答案】A
【解析】“京陷帝崩”的谣传,经港粤各报相率登载后“全城人士欢声雷动”,广东省城得以不流血而光复,反映了报刊加速了辛亥革命的进程。26.【答案】A
【解析】一五计划期间,中国政府把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和其他项目中的相当大的一部分摆在了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的内地,其中东北占实际投资额的44.3%,其余资金大部分都投到了中西部地区,初步改变了旧中国工业布局不合理的状况,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故A项正确;B.C.D项与题干要求“开始有所改变”不符,故B、C、D项错误。27.【答案】B
【解析】本题的解题关键是题干中的“朝鲜战争”和“印度支那战争”两个词。日内瓦会议的目的就是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因此答案为B。28.【答案】B
【解析】因为材料问的是俄国十月革命对世界格局产生的影响,而A、C、D属于十月革命对俄国的影响,所以都错误。B项属于其世界意义,故选B。29.【答案】A
【解析】解答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B项是法国政治体制改变的特点;C项是德国君主立宪政体建立的背景;D项是美国政治体制的特点。30.【答案】C
【解析】从表中可看出,“1899年至1911年”相比“1862年至1894年”情况是私人资本活跃,题目问原因是什么。结合时间分析,题目表现的是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华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然后考查原因,所以C项正确。而A项是民族工业产生的原因;B项是一战后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D项是孙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义的内容,时间在1924年国民党“一大”。
31.【答案】(1)《天朝田亩制度》。核心: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空想性表现: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生产、生活资料统归国库,建立理想的理论社会,这违背了社会的发展规律,超越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2)特点:从政治、经济、文教、外交等方面全面向西方学习,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区别:①经济主张不同:《天朝田亩制度》主张消灭私有制,在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实行绝对平均主义;《资政新篇》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即前者主张消灭私有制,后者主张发展私有制。②政治经济目标不同:《天朝田亩制度》要建立理想社会,废除私有制经济;《资政新篇》要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解析】解答第(1)问时通过限制词“空想性”和“纲领”,由此可断定是《天朝田亩制度》。解答第(2)问时要注意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主张进行简单对比,总结特点及区别。
32.【答案】(1)推翻清政府的君主专制统治,成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2)从辛亥革命的性质和意义角度阐述的。【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辛亥革命的性质和意义。
33.【答案】(1)农民阶级: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评价:具有强烈的反封建的革命精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使太平天国运动不断发展;但绝对平均的规定只能是一种空想,不可能真正实施。资产阶级:平均地权。这是一个资本主义性质的土地纲领,但未能真正实行。
(2)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及其他反侵略反封建斗争。
(3)①政治:打击了帝国主义,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定的民主和自由;②经济: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③思想文化: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革除了不少封建陋习;④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在推动现代化方面存在局限性。
【解析】第(1)问考查的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处理材料的能力。两个阶级解决土地问题的措施可直接回忆太平天国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回答,评价主要从性质、积极作用和局限性考虑回答。第(2)问考查的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处理材料的能力。根据材料二的研究角度,选择1840~1911年间的重要事件: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反封建反侵略斗争中选择评价较高的说明。
第(3)问考查的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处理材料的能力,难度为小。回答时要注意材料三的研究角度即现代化角度,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评价辛亥革命。可以表述为:①政治:打击了帝国主义,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定的民主和自由;②经济: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③思想文化: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革除了不少封建陋习;④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在推动现代化方面存在局限性。
34.【答案】(1)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和实践,马克思主义诞生,巴黎公社成立。发展趋势: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
(2)通过暴力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原因:俄国当时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无产阶级力量壮大和无产阶级政党成熟。
(3)俄国通过城市武装暴动取得革命胜利;中国通过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原因:两国国情不同,俄国是相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力量强大,城市里革命力量强大;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农民占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城市敌人力量强大。认识:马克思主义只有同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解析】(1)根据图片信息进行相应概括即可。
(2)材料信息“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说明俄国具备武装夺权的条件,“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说明不是西方合法的斗争方式,据此概括回答第一小问;第二小问结合俄国当时的国情回答。
(3)图4反映的是苏联的城市中心道路,图5反映的是中国的农村包围城市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在此基础上分析作答即可。
35.【答案】(1)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2)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得以实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真正的实施。
(3)实现了五十六个民族的民族团结、平等和共同繁荣,向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各民族平等联合、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的最恰当的制度,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对实现民族平等、保证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调动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解析】第(1)问可结合材料一中的“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等进行说明。第(2)问应从民族自治的实现这一角度展开思考。第(3)问结合现状和发展趋势说明。第(4)问可结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位、作用等方面分析。
第五篇: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地理试题 含解析
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地理试题
下图为皖南丘陵同一地区等高线、水系分布、聚落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仅从自然条件考虑,甲乙丙丁四个地点最适合建设水库大坝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
2.该区域为加快经济发展,拟建设由A城市到B城市的交通线路,如图所示,除了上图中的图外,最需要利用该区域的()A.地形图 B.城市道路分布图 C.土地利用图 D.人口分布图 3.关于该地地地理环境表述正确的是()A.丙地降水量可能大于甲地 B.B地的经济作物可能主要是茶叶、苹果等 C.甲到乙河段有瀑布群 D.两处山峰都能观测到甲地 【答案】1.B 2.C 3.A 【解析】试题分析:
1.读水系分布图与等高线图可知,乙位于河流上游河流流出山谷处,上游为口袋型洼地,在乙处修建水坝,集水面积广,工程量小,故选B。
2.交通线路建设除了考虑等高线图、水系图外,尽量避开陡坡,少穿越等高线,尽量多经过居民点,同时少占耕地,减少对植被破坏,所以还要考虑土地利用图,故选C。
3.由题目可知,该地位于皖南,为亚热带地区,苹果为暖温带水果,A错。丙地位于山地东侧,受我国夏季东南季风影响,该地降水多于处于背风坡的甲处,B对。甲到乙之间没有陡崖,不会有瀑布,C错。从北侧山顶向甲处有山顶阻挡视线,不能观测到甲地,D错。故选B。【考点定位】等高线图的综合判读
基流也叫底水,是河道中常年存在的那部分径流。基流系数是基流占河流径流的比重。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河流基流系数与气温和地形的关联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4.该河流可能分布在我国的()A.东南地区 B.东北地区 C.华北地区 D.西北地区 5.有关该地区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河网稠密,径流量大 B.为季节性河流
C.季节性积雪融水是河流主要的补给来源 D.河流含沙量大,多为外流河 【答案】4.D 5.B 【解析】
4.从图中可以看出,基流系数随温度升高和高程升高而增大,表明该地区的河流主要水源补给方式是冰雪融水。
5.西北地区为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很少,河流主要水源补给方式是冰雪融水,因此河流多为季节性河流。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某时刻的地面天气形势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6.据图判断下列天气预报正确的是()A.内蒙古高原东部为阴雨天气 B.塔里木盆地吹西北风 C.东北地区天气晴朗 D.华北平原盛行东北风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地受暖高压控制,气压高 B.乙地所在国主要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 C.丙地能源矿产缺乏
D.丁地河流流速较慢,含沙量较小 【答案】6.A 7.D 【解析】
6.内蒙古高原东部此时受低压系统控制,盛行上升气流,产生阴雨天气,故A正确。东北地区受锋面气旋影响,天气阴雨,排除B。根据塔里木盆地的等压线分布状况,判断此时刮东北风,排除C。华北平原受冷锋天气控制,盛行西北风,排除D。故选A。
7.甲地受冷高压控制,气压高,排除A。乙地所在国主要生态问题是土地荒漠化,排除B。丙地能源矿产丰富,排除C。丁位于东北平原,河流流速较慢,含沙量较小。故选D。【点睛】
本题考查锋面气旋的知识,学习锋面气旋,要注意以下知识:
.........2.降水区域的判断:冷锋降水主要在锋后,而暖锋降水在锋前。但锋前、锋后的判断是一个难点,这要根据锋面的移动方向来分析,锋面将要经过的区域为锋前,锋面已经经过的区域为锋后。这里同样有一个规律:锋面降水都在冷气团一侧,即图中的1和4区域。3.锋面过境时的天气变化:冷锋过境时出现雨雪或大风天气,而暖锋过境时出现连续性降水。甲处为冷锋,过境时,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出现雨雪或大风天气。
4.误以为存在锋面反气旋:有很多同学在学过锋面气旋后,总是想着在高压延伸出来的高压脊处也应该有锋面,会形成锋面反气旋。其实不然,在低压槽处空气是向槽线处辐合的,冷暖气团交汇,因此可以形成锋面;而在高压脊处,空气是自脊线向外辐散的,冷暖气团不交汇,因此不会产生锋面。
【巧记】黑色三角冷冰冰,降温下雨刮大风。(冷锋)
符号半圆暖融融,连续降雨锋前成。(暖锋)三角中圆线居中,阴雨连绵慢移动。(准静止锋)
下图为北京市的城市规划图,图中环形为现在的环形道路,箭头为新规划事项,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8.新规划事项最有可能的是()A.城市过境干道 B.城市的放射状道路 C.驱霾通风廊道 D.城市工业的迁移方向
9.关于该城区的说法正确的是()A.多条环形道路解决了交通拥堵 B.城市规模大,服务范围广 C.市区有大型公园,整体绿化率高 D.工业化程度高,轻工业为主 【答案】8.C 9.B 【解析】
8.根据道路布局的一般原则:过境干道经过城市边缘,避免对市区造成交通拥堵及交通污染,排除A。城市的放射状道路应该由市中心向四周辐射,与图中新规划事项不符,排除B。城市工业应该由市区迁往郊外,从而减轻对城区污染、降低生产成本,故排除D。图中显示新规划事项基本呈西北指向东南,与北京市的季风风向一致,有利于形成季风通道,驱除雾霾,故选C。
9.图中显示北京市有多条环形道路,有利于缓解交通拥堵问题,没有“解决”交通拥堵,排除A。图中不能显示市区有大型公园及整体绿化率的高低,排除C。北京市作为中国首都,主要职能是政治、文化职能,工业化程度较低,排除D。北京市人口两千多万,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规模大,服务范围广,故选B。
下图为某日晨昏线图,图中甲乙线表示一根完整的晨线或昏线,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慢,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0.甲地经度为()A.120°E B.120° W C.60° W D.60° E 11.此日北京的昼长时间大约为()A.10小时 B.13.小时 C.14小时 D.16小时 【答案】10.C 11.C 【解析】
10.根据示意图,甲乙两点相对于地球的球心对称,乙的经度为120°E,所以甲地的经度为60°W。故选C。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宣威(103°35′30″E~104°40′50″E,25°53′36″N~26°44′50″N)为云南省曲靖市所辖一个县级市,位于云南省东北部,东与贵州省盘县接壤(如图所示)。
材料二 宣威地处云南高原东北部,为云南高原向贵州高原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高山深谷纵横交错,海拔高差大。其主要气候特点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不分明;冬春干旱,夏秋湿润,降水集中,干湿季分明。(1)分析宣威“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原因。
(2)根据材料分析宣威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
(3)针对发展农业的制约性因素,宣威提高粮食产量应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答案】(1)冬无严寒:纬度低,热量条件好;距冬季风源地远,受冬季风影响小。夏无酷暑:海拔高,气温低;夏季受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影响,阴雨天多,对太阳辐射削弱强。(2)有利方面:地处亚热带,热量充足;为季风气候,降水丰沛;雨热同期,水热组合好。不利方面:地势崎岖,耕地少,土层薄;地表水不易储存,灌溉条件差;旱涝灾害多发。(3)发展节水农业;完善灌溉设施;合理修筑梯田;增加科技投入,培育良种等。
【解析】整体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气温的因素和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要求学生掌握本部分知识,并能熟练运用,同时能够分析影响气温的因素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的规律。(1)本题考查影响气温的因素,纬度、地形、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等是主要因素。宣威纬度较低,距离冬季风源地较远,冬季气温较高;海拔高,受夏季风影响多阴雨天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夏季气温较低。
(2)本题考查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可从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等方面分析。宣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水热组合好,但季风气候降水不稳定,旱涝灾害频发,该地位于云南高原向贵州高原过渡的斜坡地带,高山深谷纵横交错,地形崎岖耕地面积少,且图层薄,土壤贫瘠。(3)该地区农业的限制性因素是耕地少,土层薄,灌溉条件差等,为此可从节水、适当增加耕地面积和土层厚度、提高粮食品种等方面分析。【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气温的因素和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影响气温的因素 主要包括:纬度,地形,海陆位置,洋流,天气状况,下垫面等。答题过程中要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农业的区位因素只要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考虑。
13.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2013年5月27日下午,国家发改委正式核准广东湛江钢铁基地项目动工建设。湛江市地处雷州半岛也是我国最大的甘蔗生产基地之一,目前与广西云南三足鼎立于中国糖市。
材料二:下图是湛江市所在的珠三角及附近区域版图。
材料三: 一直以来,制约雷州半岛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地表水资源短缺。然而,这些年来,最离不开水的甘蔗种植业在湛江农垦蓬勃发展,成为湛江市农业经济的亮点之—。
(1)简析雷州半岛地表水资源短缺的原因?(2)说明湛江大面积种植甘蔗的优势条件以及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3)试分析湛江市发展钢铁工业的区位优势条件。
【答案】(1)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热带地区,蒸发量大;半岛腹地小,河流短小,蓄水区域少;人类的生产生活耗水等
(2)优势条件:地处低纬,热量充足;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劳动力充足;政策支持;靠近市场等
环境问题: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土地退化;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3)区位优势:地理位置优越,港口优良;海运交通便利;珠三角产业结构调整需要;靠近海南石禄铁矿,原料丰富;人力资源丰富;国家政策资金支持等 【解析】试题分析:
(1)雷州半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热带地区,蒸发旺盛;
是半岛地形,面积小,河流短小,流域面积小;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大。
有利:位于低纬度地区,有充足的热量,悠久的种植历史,经验丰富,人口密集区,有充足的的劳动力,国家发改委正式核准广东湛江钢铁基地项目动工建设,政策的支持,有广阔的消费市场。
(2)环境问题:本地区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所以水资源短缺,位于东南丘陵,水土流失严重,土地退化严重,水污染严重。
(3)区位优势:位于东南沿海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有优良的港口;海陆交通便利;位于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附近有铁矿基地(海南石禄铁矿),原料充足;位于人口稠密区,人力资源丰富;国家政策和资金技术的支持。
制约因素:附近没有能源基地,能源缺乏;环境污染严重;市场竞争激烈;工业基础薄弱;产品过剩。
考点: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气候、地形:结合实际情况分析种植甘蔗的有利条件以及发展农业产生的环境问题;发展钢铁工业的条件并结合当地情况分析。14.【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灵渠位于桂林兴安县境内(如下图),是秦始皇为攻打百越时运输粮食等物资而修建的。它是我国现存较完好且仍有利用价值的古水利工程之一,其南渠是连接湘江与大溶江的河段.灵渠将代表广西参加中国2016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提名。
说明灵渠能够申报历史文化遗产的原因及分析如果“申遗”成功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有何意义?
【答案】具有独特的军事、政治和文化价值;保存真实、完整,科考价值高;历史悠久,设计合理,体现古代人类智慧;沟通长江、珠江水系,功能突出。
可极大地提高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可增加经济收入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可促进就业;可获得雄厚资金促进对灵渠进行更好的保护。【解析】试题分析:
(1)注意材料中关于灵渠南渠的背景介绍;由材料可知灵渠南渠是“秦始皇为攻打百越时运输粮食等物资而修建的”,具有独特的军事、政治和文化等价值;“我国现存较完好且仍有利用价值”可知,灵渠南渠保存真实、完整,科考价值高;可见该建筑历史悠久,设计、修建科学合理,体现古代人类智慧;图中显示灵渠南渠沟通长江、珠江水系,功能突出。(2)申遗成功对社会经济的意义主要从对当地旅游业以及其他产业和就业等方面考虑。成功申遗可以提高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旅游,对当地的旅游业发展以及其他产业的发展有很大促进作用,旅游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就业,提高经济收入。有了雄厚的资金支持可以更好的对灵渠进行保护。
【考点定位】旅游资源评价及旅游发展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15.【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煤炭开采方法主要由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两种。下图为我国北方某煤炭开采区土地复垦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分析煤炭开采区若不重视土地复垦可能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并说明图示地区土地复垦所采取主要措施。
【答案】地面塌陷、地下水污染、植被遭破坏、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植树造林种草;因地制宜布局农、牧、渔业等。【解析】整体分析:环境保护为选修部分,本题考查生态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措施。本部分知识比较灵活,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
(1)生态环境问题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因为盲目开垦荒地、滥伐森林、过度放牧、掠夺性捕捞、乱采滥挖、不适当地兴修水利工程或不合理灌溉等引起水土流失,草场退化,土壤沙漠化、盐碱化、沼泽化,湿地遭到破坏,森林、湖泊面积急剧减少,矿产资源遭到破坏,野生动植物和水生生物资源日益枯竭,生物多样性减少,旱涝灾害频繁,水体污染,以致流行病蔓延.(二)城市化和工农业高度发展而引起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污染、噪声污染、农药污染等环境污染.(2)措施:一要坚持把节能减排放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二要坚定不移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要把自主创新作为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