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本站推荐)
集宁一中2017—2018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年级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据考古发现,在战国中晚期墓葬中,河北兴县一次出土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河南新郑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陶范300余件,其中农具范占60%以上,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5%.这些考古资料证明战国中晚期()A.铁器已开始用于农业生产 C.铁器牛耕成为古代主要农耕方式
B.铁农具的使用已很普遍 D.铁农具制作技术臻于成熟
2.汉唐之间,民间将土地的占有者称为“豪强”或“兼并之徒”,而入宋以后,则“公然号为田主矣”。这表明()A.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C.土地兼并得到认可
B.小农经济遭遇危机 D.农民生活艰难困苦
3.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这种“自治的社会”形成的根源是()A.地方制度的不完善 C.小农经济的分散性
B.宗法制的深远影响 D.中央集权的削弱
4.唐朝时已出现白瓷,邢窑白瓷名满天下。《匍说》记载:古代烧制白瓷,必先用磁石在釉水中搅动,吸走铁屑,这样烧制出的白瓷才不会有黑斑,这种方法开创了现代磁法选矿的先河。这表明()
A.中国古代科技推动手工业发展 B.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形成 C.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享誉世界 D.中国古代科技应用十分广泛 5.春秋时期,郑国商人和政府约定:商人不背叛公家,公家不得干涉商人营业。这反映当时()
A.商业经营的社会环境较为宽松 C.政府的商业经营政策完全放开
B.工商食官制度得到进一步加强 D.商人可以和地方政府分庭抗礼 6.在宋代,“发展众多,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交换市场,是沟通城乡的桥梁”。以上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A.草市
B.夜市
C.晓市
D.街市
7.郑和下西洋与麦哲伦航海是东西方航海活动的代表,但两者在对世界的影响上差别巨大,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源是()A.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
B.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 C.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
D.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
8.明代张居正说:“古之为国者,使商通有无,农力本穑,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这表明张居正的经济观点是()A.重商抑农 C.农商并重
B.重农抑商
D.以末致富,以本守之
9.康熙四年开海禁,关东豆麦运到上海每年有千余万石,而布匹、茶叶等江南货物也由沙船运至山东、直隶、关东等地。沙船有会馆,设有董事。据此可知当时()
A.被迫开放通商口岸 C.出现地域性的商帮
B.长途贩运贸易繁盛 D.放松对贸易的监管
10.汉代丝绸之路起自长安,经河西走廊与西域地区进行经贸往来;唐安史之乱后,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时断时续;南宋时期,广州、泉州、明州(今宁波)、杭州等地的海上对外贸易走向兴盛。这种变化趋势反映了()A.东南沿海文化影响力上升 C.统治者对外政策渐趋开放
B.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D.造船航海技术的不断提高
11.“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没有绕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总之,西方社会已经达到起飞点,即将起飞。而它一旦起飞,必将扫清海路,不可阻挡地向全球扩张。”作者意在说明()A.哥伦布没有真正到达过今天的美洲 信
B.达·伽马开辟新航路的历史不可C.新航路开辟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D.西方扩张的目的是“扫清海路
12.现代化史观认为:人类社会近现代的历史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演进的历史,即现代化的历史,现代化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现代化。以下对新航路开辟的认识中符合这一史观的是()
A.西方列强殖民掠夺之路 B.人类文明交流融合之路 C.世界市场联系之路 D.西欧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起步之路
13.新航路开辟后,下列国家成为贸易强国和殖民强国的先后顺序排列正
确的是()
A.意大利—葡萄牙—荷兰—英国 C.葡萄牙—英国—荷兰
国
14.查尔斯•辛格在《技术史》中写道:“在英国,工业革命的种子早已潜藏了多年,然后才爆发式出现了惊人的发展,这并非偶然事件,而是若干因素导致的自然结 果。”下列属于推动英国工业革命爆发因素的有 ①英国君主专制政体的确立 ②圈地运动的开展 ③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 ④手工工场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B.意大利—西班牙—英国—荷兰
D.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15.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是()
A.主要发生在轻工业领域 B.科学研究与生产紧密结合 C.重大发明来自传统工匠 D.英国的工业发展一枝独秀
16.19世纪70年代,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十万匹;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后,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说明洋务企业的兴办()
A.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尊定了基础 B.使中国经济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发展之路
C.扭转了中外贸易的入超局面 D.对外国经济势力扩张具有一定的抵制作用 17.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闭炉停机,纱厂结账,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亦皆消沉”。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出现材料中描述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 B.资本家经营不善
C.帝国主义势力卷土重来 D.封建势力的压迫
18.《申报》曾刊登如下公告:“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20日一律剪除净尽,有不遵者以违法论。”该公告颁布的时代背景是()
A.维新派倡导变革社会习俗 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C.新文化运动兴起 D.五四运动解放人们思想
19.1903年出版的《女界钟》一书中,呼吁妇女应得入学、交友、营业、掌握财产、出入自由、婚姻自主和参政等7种权利,提出“爱自由,尊平权,男女共和”的主张。表明()
①主张婚姻自由呼吁妇女参政 ②将提倡女权与民主共和并举 ③是民国初年张扬女权的成果 ④将妇女解放同反清革命相连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0.在俄罗斯长篇小说《切温古尔》中有这样一段话:“令人费解的是,红军来了,分了土地,却又把每一粒粮食收走了,你倒是自己去尝尝这样的土地的滋味吧!”如按上述材料进行情景解读,正确的是()
①背景: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陷于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包围,形势非常不利。②内容:苏维埃政府采取了余粮收集制,导致农民的不满。③后果:促使苏维埃政府运用国家权力,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
④结论:农民落后生产力的代表,无产阶级的领导是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下列不属于新经济政策的作用是()A.找到了一条使落后的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途径 B.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C.使俄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D.受到广大工人农民的支持
22.1935年,罗斯福签署了《社会保障法》,为失业者和老年人提供了救济金和养老金。同年,美国国会又通过《财产税法》,规定对盈利超过15%的公司征收超额利润税,对收入5万美元以上者征收超额累进税,使社会财富的再分配稍显公平。这表明罗斯福新政()
A.着力增加就业,提高社会购买力
B.只运用经济手段干预经济发展 C.建立社会保障机制保障资本家
D.力求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 23.哈佛商学院教授卡特原本两袖清风,后来成为西部最大的零售公司总经理,持有该公司100万美元的股票,成为最大的股东之一。这一现象在二战后的美国日益普遍,其造成的主要影响是()
A.促成专业经理人的出现,有利于中产阶级壮大 B.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避免了生产无政府状态 C.股权分散使资本家丧失企业决定权 D.知识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率越来越高
24.比较中国1978年底以后经济改革的成功,苏联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最终都没有成功,主要原因是()
A.缺乏正确的改革理论和政策指导 B.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方面 C.没有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D.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方面
第Ⅱ卷(材料题)
二、材料题(共2小题,共52分)
2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且“每诱岛倭入掠”。《皇明祖训》记朱元璋认为,日本、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 15国,“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朝廷“禁频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摘编自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
(1)材料中实行的是什么政策?(4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初实行海禁政策的背景(请写出四点)
(16分)。
26.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了两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32分)
材料一: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据叶书宗《善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材料二: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据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等
材料三: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12分)
(2)据材料二,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8分)
(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的两种经济运行模式的认识。(12分)
期末考试答案
历史选择题答案1B 2C 3C 4A 5A 6A 7B 8C 9B 10B 11C 12D 13D 14C 15B 16D 17C 18B 19C 20A 21C 22D 23A 24A每题2分,共48分 25.(1)政策:海禁政策。(4分)(2)背景:
1、明廷敌对势力残余“入海为盗”继续对抗;
2、倭寇侵扰,海盗和沿海不法之徒勾结;
3、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4、统治者(朱元璋)对海外诸国轻视,妄自尊大。(请写出四点)(16分,每点4分)
26.(1)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实行直接过渡; 改变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 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12分,每点4分)
(2)新政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如实行《国家工业复兴法》,限制资本家自主生产等;(举一例说明即可)新政中一些维护普通民众权益的措施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如规定最高工时、最低工资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等。(举一例说明即可)(8分,每点4分)
(3)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社会主义也应有市场调节,斯大林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取消市场调节,虽在短期内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但从长期来看,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不利影响。计划经济不是社会主义所特有的,资本主义也可以有计划,罗斯福在没有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采取国家干预的政策,增加经济中的计划成分,缓和了经济危机。(12分,每点6分)
第二篇: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17_2018学年高一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
集宁一中(西校区)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一、客观题(共40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
1、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是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下列选项中,属于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的是()①监督权 ②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③政治自由 ④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依法履行政治性义务,必须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是()①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③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④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这就决定了我国现阶段的选举方式是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下列属于公民直接参与选举的有()①县及县以下人大代表的选举 ②县以上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 ③乡及乡以上政府领导人员的选举
④农村村民委员会成员的选举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4、北京市“十三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6—2020年)在编制过程中,将征求意见稿放置在其官网“首都之窗”上,请广大市民将反馈意见以电子邮件或传真的方式发送给有关部门。这说明()①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②人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
③我国政府坚持科学民主决策 ④我国公民享有绝对的、广泛的自由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5、“规划”的编制始终坚持“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工作方针,先后开展了工作方案制定、资料收集和调研、规划编制、征求意见等工作。为使这一规划更加科学,政府可采取的措施包括()①拓宽民意反映渠道,让人民群众来决定 ②听取专家意见,集中学者智慧 ③举行听证会,及时发现决策中存在的问题 ④进行社会公示,听取群众意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6、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在我国社会公共管理中,城市居民委员会和农村村民委员会发挥着重要作
用。它们的性质是()A.基层党组织 B.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
C.基层政府机关
D.基层政权组织
7、为加大监督的力度,各地人民检察院纷纷开展“举报宣传周”等活动。期间市民除可以采用书信方式进行举报外,也可以拨打全国检察机关统一举报电话12309或登录检察院官方网站进行网上举报,检察机关将对举报群众的信息严格保密。我国公民通过举报电话和举报网站检举问题体现了()A.举报和检举权是我国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B.我国公民通过信访举报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C.我国公民可以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D.我国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
8、政府简政放权,减少微观事务管理,该取消的取消、该下放的下放。这样做()①是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 ②弱化了我国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 ③有利于降低行政权力运行的成本 ④打破了行政权力与市场调节的边界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9、加强社会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政府()①提高医疗水平,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②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 ③控制人口增长,促进优生优育 ④保护公共环境,防止污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对人民负责原则”之所以成为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原因在于()
A.它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 B.我国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 C.它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度规定的 D.它是由我国国家职能决定的
11、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要求政府()
①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②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③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④不断提高行政效率,增强服务意识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12、国家在处理重大安全事故中,要求负有直接领导责任的官员引咎辞职或责令其辞职。这说明()
A.政府是进行政治统治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机构
B.我国政府是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政府 C.政府官员要认真履行政府职能 D.当前我国政府官员失职严重
13、酒后驾车的危害触目惊心,某市交管部门对酒后驾驶者一律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的上限进行处罚。这表明行政机关()
A.严格依法行政 C.重视合理行政
B.公正司法、严格执法 D.重视树立政府的威信
A.人民政协 B.审计部门 C.中国共产党 D.国家权力机关
21、每年三月召开的全国人大会议都要听取并审议国务院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听取并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①体现了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②是人大对政府工作进行监督的体现 ③是社会与公民对政府实施监督的有效形式 ④表明全国人大具有法律赋予的质询权
A.①② B.①
C.①④
D.③④
22、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国务院总理要作政府工作报告,并经全体人大代表审议并表决后才能通过。这体现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行使()
①立法权 ②监督权 ③决定权 ④任免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3、以下关于“两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表述,正确的是()
A.人大直接创建国家管理制度,政协间接创建国家管理制度 B.人大代表的任务是参政议政,政协委员的任务是政治协商 C.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政协是最高国家监督机关 D.人大代表参加制定国家法律,政协委员协商国家重大事务
24、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B.村民委员会 C.职工代表大会 D.居民委员会
25、北京市某区人大创办《代表监督》内刊,每月一期,人大代表将群众呼声直接送达区政府,群众热切关注的问题得到快速有效的解决。《代表监督》内刊的创办()
A.提高了公民民主参与度和政府决策透明度 B.说明政务公开是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
C.有利于人大代表更好地履行听取和反映群众意见的职责 D.有利于人大与政府之间互相监督、更好履行各自的职能
26、某市人大常委会向市民公开征集未来5年立法项目建议草案,10天内共收到市民意见2081件次,其中立法建议221件,60%以上的市民建议被采纳。这说明()①某市人大常委会在立法活动中坚持了民主集中制原则 ②人大常委会在立法活动中有必要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 ③地方人大常委会具有制定地方法规的权力 ④人民群众在立法活动中享有提案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7、2017年年初,教育部要求,在全国大中小学教材中全面落实14年抗战概念,引导年轻一
①主权是构成国家的基本要素,是国家的灵魂和生命 ②主权即行使统治权力的政权机关
③主权要求处理对内事务的至高无上性和处理国际事务的独立性紧密结合 ④主权即国家对其领域的人和物具有管辖的权利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
32、只有主权国家才能享有国际法确认的权利和履行相应的义务。这里的“义务”包括()①确保本国公民充分享有政治权利和自由 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任何国家内政 ③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④积极发展国家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交流与合作
A.①②④ B.③④
C.②③④ D.②③
33、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联合国宪章》明确的规定了联合国的宗旨,简单地说就是()①各会员国主权平等 ②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③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 ④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4、东南亚国家联盟是亚洲唯一一个正在逐渐走向一体化的组织,其所建立的国家间信任和长期合作关系,是亚洲地区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东盟与中国的经济往来正在日益增加。在11月举行的第8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期间东盟宣布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双方签署了《货物贸易协议》和《争端解决机制协议》这标志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入了实质性全面启动的阶段。东南亚国家联盟是()
A.世界性的、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B.世界性的、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C.区域性的、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D.区域性的、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35、为纪念联合国成立70周年,中国政府向联合国赠送一座“和平尊”。“和平尊”以中国古代青铜器中的“尊”为原型,“尊”取“敬重”之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十分隆重的礼器。以“尊”为礼表达中国对联合国的重视和支持,也承载了中国人民对联合国的美好祝福。这说明我国()
A.致力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 B.注重大国形象,承担国际责任 C.积极参与联合国的各项工作 D.遵循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 36、2015年3月,中国派出正在执行护航任务的军舰迅速前往也门,在安全撤离中国公民的同时,还协助撤离其他10个国家在也门的225名侨民。中国此举不仅在国内受到广大民众的点赞,在国际上也引起很大反响。如果就此写则新闻,适合的标题是()
A.坚持正确的义利观,大国有担当 B.坚持合作与共赢,建立全球伙伴关系 C.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内政不容干涉
助行、助困、助安等“七助”行动。市政府要求各职能部门在开展“七助”行动中必须注重实效,注重长效机制的建立,把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并把这“七助”行动的主要任务目标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公开向全市人民作出承诺。
(1)结合材料,分析说明该市政府是怎样做到对人民负责的?(9分)
(2)分析该市政府这么做的原因。(5分)
43、材料: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2017年2月23日,总书记专程到河北省安新县进行实地考察,主持召开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工作座谈会。总书记强调,规划建设雄安新区,要在党中央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发展新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推进供
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建设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努力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
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党和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12分)
44、材料: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重点展示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作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说明应如何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10分)
答案
01-20 AACDC BDAAB DBAAD BACBB 21-40 ACDAC ABBCD ADDCD ABCCC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41、材料:在我们周围仍然存在着一些由于政府部门不作为或滥用权力带来的问题,如:路面破损好久却没人修,市场上充斥着不少假冒伪劣产品,某些公务员工作态度恶劣、官僚作风严重,等等。
针对上述行为,我们可采取哪些方式对政府的不作为或滥用权力等进行监督?(4分)信访制度:直接通过信函、电话、短信或向有关人员当面指出等方式反映问题。
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将情况反映给人大代表,由人大代表形成议案,上传到国家权力机关。
舆论监督制度:借助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反映相关问题。
通过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新形式、新方法行使监督权。
45、材料:浙江省绍兴市委、市政府针对群众反应的“就业难”、“住房难”、“看病难”“上学难”“出行难”“贫困家庭生活难”“治安难”等“七难”,决定开展助业、助居、助医、助学、助行、助困、助安等“七助”行动。市政府要求各职能部门在开展“七助”行动中必须注重实效,注重长效机制的建立,把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并把这“七助”行动的主要任务目标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公开向全市人民作出承诺。
(3)结合材料,分析说明该市政府是怎样做到对人民负责的?(9分)
①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该市政府在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指导下,开展“七助”等行动,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难事。
②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该市政府要求各职能部门办事注重实效,注重长效机制的建立,把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把工作的着力点真正放在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紧迫问题上。
③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该市政府针对群众反映的“七难”问题开展“七助”行动,为群众排忧解难,并自觉接受全市人民监督。
(4)分析该市政府这么做的原因。(5分)
我国是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因此,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宗旨,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46、材料: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
1011-
第三篇: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2017-2018学年高一年级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人曾说:‚晋人书取韵,宋人书取意。‛在此以王羲之和苏轼为例,探讨一下晋人之‚韵‛与宋人之‚意‛。
以《兰亭集序》来说,当时它并不是作为艺术品来创作的,而是王羲之与亲朋故友一次聚会后的产物,是日常的文化生活记录,但王羲之以审美的生活方式和艺术素养,将这本来生活性的节目艺术化了。于是充满晋人之韵的书法杰作诞生了。它优美灵动,既迅疾多变而又平和蕴藉,笔法精湛而又似乎毫不费力。这正说明了晋人之韵的特点。它不是刻意追求的,而是在自然恬淡的生活中自然而然产生的。王羲之书法艺术的许多成就,是在一般人看来没有什么艺术空间可以发挥的楷书中取得的,其本意并不在书法,只是在将古典楷书改造为今体楷书的书写中,不经意体现出一种端庄而自然的美,这在后人看来就是一种真正的韵味。王羲之保持了严谨的法度,为后世留下了众多的取法范式。这应该是晋人之韵的特点:在自然的汉字书写中尽心而充满乐趣地把汉字写得尽善尽美,如此就在不经意的潇洒中既保持了汉字书写内在的法度,又在挥洒自如的熟练中时有意外的创造,从而留下极有韵味的美,此之谓‚志气和平,不激不厉‛。
宋人的‚意‛如何呢?大概看来它几乎是晋人之韵的重现。苏轼一生屡遭磨难而不改旷达之性,一直以佛老思想为其儒家思想之外的另一精神支柱。对于书法,苏轼主张‚书初无意佳乃佳尔。‛这种艺术倾向的确颇似晋人风度,难怪黄庭坚不吝以‚天然自工,笔圆而韵胜‛来赞美。以其作品《黄州寒食帖》来说,该作品是其生活状态和情感的真实写照,写得自然天成,其中字体大小的变换、力度轻重的控制与节奏的缓急等,都是随手拈来,毫无做作之态。然而即使这件浑然天成的作品,其韵味也与《兰亭集序》不大一样。首先是强烈的个性。全篇几乎都用外露的侧锋笔法,而字的大小、力度和行笔的节奏也起伏剧烈;《兰亭集序》则多以中锋行笔,优雅从容,在笔法与结构等要素的和谐中透出淡淡的韵味。其次是浓烈的情感抒发。这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而《兰亭集序》则不仅全篇内容显得悠然自得,只在篇末一点淡淡的忧伤,而且在书写的过程中,也以轻松的方式保持着字形和章法各方面的流畅,不令其产生突兀的阻滞。因此,前者表现出较为浓郁的‚意‛,后者则显得‚无为而治‛。
另外,在平正的楷书创作中,苏轼也尽量创造自己的特色,如《前赤壁赋》,这是其中年时期的精心之作,其字形多欹侧,而笔法既继承王羲之、颜真卿等人笔意,又自由不拘,多以左向倾斜之势出之,因此通篇作品既显得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尽显其书法个性,即‚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
概括来说,晋人的‚韵‛主要关注的是书法的客体汉字,而宋人的‚意‛,更多关注的是书法主体的审美情操与艺术功力。
(摘编自董春晓《晋尚韵、宋尚意与汉字之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韵”和“意”是前人对晋人书法特点和宋人书法特点的整体概括,王羲之的书法和苏轼的书法分别体现了晋人之“韵”、宋之“意”。
B.《兰亭集序》的书法特点可用“志气和平,不激不厉”概括,而《前赤壁赋》的书法特点可用“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概括。
C.《兰亭集序》所记载的是一种日常文化生活,但王羲之却精心创作,以艺术化的手法使之成为一件充满晋人之“韵”的书法艺术品。
D.苏轼作品《黄州寒食帖》表现出较为浓郁的“意”,“意”指作品中所体现出的苏轼的强烈个性以及作品中发的浓烈的情感。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王羲之的书法既保持了汉字书写内在的严谨法度,又在挥洒自如的熟练中时有意外的创造,极富韵味之美,足为后世之人取法。
B.一般人认为楷书没有什么艺术空间可以发挥,但王羲之的观点与此相反,王羲之在书法方面的许多成就是通过书写楷书取得的。
C.佛老思想和儒家思想都是苏轼的精神支柱,苏轼一生屡遭磨难却能不改旷达之性,这和他以佛老思想为其另一精神支柱有关。
D.黄庭坚以“天然自工,笔圆而韵胜”来赞美苏轼的书法,这种赞美是恰如其分的,因为苏轼的书法确实体现了这种特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黄州寒食帖》多用外露的侧锋笔法,字的大小、力度和行笔的节奏也起伏剧烈;《兰亭集序》则多用中锋笔法,优雅从容,体现了晋人之“韵”。
B.《黄州寒食帖》中,笔法变换,字势倾侧乃至失衡,章法多处促迫,这是苏轼有意为之,目的是抒发情感;而《兰亭集序》则字形和章法流畅。
C.晋人之“韵”主要关注书法的客体,宋人之“意”要关注作者的审美情操与艺术功力,这使晋人书法和宋人书法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特点。
D.《前赤壁赋》的笔法既继承了前人笔意,又融人了苏轼的创新,通篇作品既显得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充分体现了苏轼的书法特色。(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冬日香山
①要不是公务,谁会在这天寒地冻的时节来香山呢?可话又说回来,要不是恰在这时来,香山性格的那一面,我又哪能知道呢?
②开三天会,就住在公园内的别墅里。偌大个公园为我们独享,也是一种满足。早晨一爬起来我便去逛山。这里我春天时来过,是花的世界;夏天时来过,是浓荫的世界;秋天时来过,是红叶的世界。而这三季都游客满山,说到底是人的世界。形形色色的服装,南腔北调的话音,这一切将山路林间都塞满了。现在可好,无花,无叶,无红,无绿,更没有多少人,好一座空落落的香山,好一个清净的世界。
③过去来时,路边是夹道的丁香,厚绿的圆形叶片,白的或紫色的小花;现在只剩下灰褐色的劲枝,枝头挑着些已弹去种子的空壳。过去来时,山坡上是些层层片片的灌木,扑闪着自己霜红的叶片,如一团团的火苗,在秋风中翻腾;现在远望灰蒙蒙的一片,其身其形和石和土几乎融在一起,很难觅到它的音容。过去来时,林间树下是厚厚的绿草,绒绒地由山脚铺到山顶;现在它们或枯萎在石缝间,或被风扫卷着聚缠在树根下。如果说秋是水落石出,冬则是草木去而山石显了。在山下一望山顶的鬼见愁,黑森森的石崖、蜿蜒的石路,历历在目。连路面的巨石也像是突然奔来眼前,过去从未相见似的。可以想见,当秋气初放,冬雪欲降之时,这山感到三季的重负将去,便迎着寒风将阔肩一抖,抖掉那些攀附在身上的柔枝软叶;又将山门一闭,推出那些没完没了的闲客;然后正襟危坐,巍巍然俯视大千,静静地享受安宁。我现在就正步入这个虚静世界。苏轼在夜深人静时去游承天寺,感觉到寺之明静如处积水之中,我今于冬日游香山,神清气朗如在真空。
④与春夏相比,这山上不变的是松柏。一出别墅的后门就有十几株两抱之粗的苍松直通天穹。树干粗粗壮壮,溜光挺直,直到树梢尽头才伸出几根遒劲的枝,枝上挂着束束松针,该怎样绿还是怎样绿。这时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走到松枝间却寂然不动了。我徘徊于树下又斜倚在石上,看着这红日绿松,心中澄静安闲如在涅槃,觉得胸若虚谷,头悬明镜,人山一体。此时我只感到山的巍峨与松的伟岸,冬日香山就只剩下这两样了。苍松之外,还有一些新松,栽在路旁,冒出油绿的针叶,好像全然不知外面的季节。与松做伴的还有柏树与翠竹。柏树或矗立路旁,或伸出于石岩,森森然,与松呼应。翠竹则在房檐下山脚旁,挺着秀气的枝,伸出绿绿的叶,远远地做一些铺垫。你看它们身下那些形容萎缩的衰草败枝,你看它们头上的红日蓝天,你看那被山风打扫得干干净净的石板路,你就会明白松树的骄傲。它不因风寒而筒袖缩脖,不因人少而自卑自惭。我奇怪人们的好奇心那么强,可怎么没有想到在秋敛冬凝之后再来香山看看松柏的形象。
⑤当我登上山顶时回望远处烟雾茫茫,亭台隐隐,脚下山石奔突,松柏连理,无花无草,一色灰褐。好一幅天然焦墨山水图。焦墨笔法者舍色而用墨,不要掩饰只留本质。你看这山,她借着季节相助舍掉了丁香的香味,芳草的倩影,枫树的火红,还有游客的捧场。只留下这长青的松柏来作自己的山魂。山路寂寂,阒然无人,我边走边想,比较着几次来香山的收获。春天来时我看她的妩媚,夏天来时我看她的丰腴,秋天来时我看她的绰约,冬天来时却有幸窥见她的骨气。她在回顾与思考之后,毅然收起了那些过眼繁花,只留下这铮铮硬骨与浩浩正气,她会争得来年更好的花,更好的叶,和永远的香气。
⑥香山,这个神清气朗的冬日!
(取材于梁衡文集《觅渡》)4.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②段作者写到香山春、夏、秋三季的繁花、浓阴、红叶,表现了对它们因熟见而生的冷漠甚至厌恶,以映衬作者对冬季香山“清静”的强烈喜爱。B.文章第⑤段“天然焦墨山水图”的比喻,主要作用是为了形象地表现冬日香山如诗如画的美丽。
C.冬日的香山,舍掉了春天的妩媚,夏天的丰腴,秋天的绰约,因为香山需要的只是铮铮硬骨与浩浩正气,从不需要这些热闹与繁华。
D.为突出冬日香山的特点,作者在文中多次把它同春、夏、秋三季的香山景象进行对比,写出了“香山性格的那一面”。5.联系全文,体会文章第①段,谈谈“要不是恰在这时来,香山性格的那一面,我又哪能知道呢”一句表达的意思和作用。(5分)
6.统观全文,简析文章结束句“香山,这个神清气朗的冬日”的作用。(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乱世才子郁达夫
唐宝民
如果要在群星灿烂的中国现代文坛选择一位最具名士之风和传奇色彩的作家来,恐怕非郁达夫莫属了。深沉忧郁的文风,惊世骇俗的婚恋,以及最后在异国他乡以身殉国的凄惨结局,使他的人生更具悲壮色彩。
郁达夫出生在一个风雨飘摇的乱世,似乎冥冥中注定了他的一生都将在离乱中度过。在自传中,他形容自己的出生是‚悲剧的出生‛。他的家庭,虽然是一个知识分子乡绅家庭,但彼时早已家道中落。更为不幸的是,出生三年后,他的父亲就去世了,从此日子过得更加艰难。多年以后,他曾这样回忆自己的童年:‚儿时的回忆,谁也在说,是最完美的一章,但我的回忆,却尽是些空洞。我所体验到的最初的感觉,便是饥饿;对于饥饿的恐怖,到现在还在紧逼着我。‛童年的这种经历,无疑影响了他日后的创作风格,其作品的苍凉沉郁,那种与生俱来的忧伤,那种心灵深处的苦闷,无不带有童年时代的烙印。
作为乱世才子,郁达夫与清代诗人黄仲则十分相似,黄仲则慨叹‚有酒有花翻寂寞,不风不雨倍凄凉‛,而郁达夫则抒发了‚牵情儿女风前烛,草檄书生梦里功‛这样的情怀。二人的经历和结局也相类似,黄仲则流落到山西运城,以三十岁的壮年客死他乡;郁达夫一袭青衫走马江湖,最终在印尼的苏门答腊命丧日本宪兵之手。他们是同样的清醒者,黄仲则生长于康乾盛世,但他却发出了盛世的哀音:江山惨淡埋骚客,身世凄凉变楚音。郁达夫则在暗夜中叹息:悲歌痛哭终何补,义士纷纷说帝秦。郭沫若曾说:‚达夫似乎很喜欢清代诗人黄仲则。他不仅喜欢他的诗,而且同情他的生活。他似乎有意去学他。‛
19世纪俄罗斯文学家们塑造了‚多余人‛这一文学形象,成为世界文学史上不朽的经典,郁达夫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杰出贡献,则是塑造了‚零余人‛这一形象。在强调自己是无用的‚零余人‛的同时,表达的是内心希望自己有利于国家与民族的强烈的民族意识,这与鲁迅先生致力于对国民劣根性进行疗救的努力如出一辙。虽然只是一介书生,却胸怀家国天下,‚河山两戒重光日,约取金门海上盟‛。罗素曾经提出过支撑人生活下去的三种动力,即‚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渴求,以及对于人类苦难痛彻肺腑的怜悯‛。郁达夫即是这样的作家,他的创作是一个充满强烈悲悯意识的过程,而这种充满人道主义色彩的悲悯情怀,恰恰是一个优秀作家不可缺少的价值立场。
他是一个性情中人,在爱情上更是如此,一旦爱了,便不顾一切地向温暖靠近,丝毫不顾及被灼伤的危险。在与王映霞那场惊天动地的婚恋中,他表现出了火一样的激越之爱。他为她筑下了象征着爱之永恒的风雨茅庐,并发出了‚死后神魂如有验,何妨同死化鸳鸯。百年人世多风雨,不及泉台岁月长‛这样的感慨。然而,正所谓‚浓情生爱,因爱生怖‛,两个原本属于不同生活环境的人朝夕相处在一起,各自的矛盾便暴露无遗,最终导致分手的无奈结局。
1945年8月29日20时许,在印尼苏门答腊家中与朋友聊天的郁达夫被一个土著青年叫出去,从此神秘失踪。后有消息证实,郁达夫于1945年9月17日惨死于日本宪兵之手,彼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已取得决定性胜利,具有强烈爱国情怀的郁达夫也等到了祖国抗战的胜利,然而,尚未来得及欢呼,就以身殉国,令人扼腕叹息。郁达夫的一生,胡愈之先生曾做这样的评价:‚在中国文学史上,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的名字,在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纪念碑上,也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烈士的名字。‛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郁达夫曾经历“小康人家坠入困顿”的困窘,也因此感受过世人的白眼。B.郁达夫与王映霞的惊世骇俗的婚恋,最终以分手告终,皆因“风雨茅庐”不能使爱永恒。
C.异国他乡以身殉国的悲剧,为郁达夫的传奇人生抹上了最后的悲壮。D.本文围绕文风、婚恋、结局组织材料,写出郁达夫极其传奇的名士风采。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A.“乱世才子郁达夫”作为标题有总领全文的作用,既交代了郁达夫生活的背景,又点明了他的才情,正是因为乱世,才让他成为一位最具名士之风和传奇色彩的作家。
B.郁达夫与清代诗人黄仲则十分相似,二人都生于乱世,而且他们的情怀、经历和结局也都相类似,郭沫若曾说:“达夫似乎很喜欢清代诗人黄仲则。他不仅喜欢他的诗,而且同情他的生活。他似乎有意去学他。”
C.郁达夫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杰出贡献,是塑造了“零余人”这一形象。在强调自己是无用的“零余人”的同时,表达的是内心希望自己有利于国家与民族的强烈的民族意识。他的创作充满强烈悲悯意识和人道主义的情怀。
D.郁达夫是一个性情中人,在爱情上更是如此,一旦爱了,便不顾一切地向温暖靠近,在与王映霞那场惊天动地的婚恋中,他表现出了火一样的激越之爱。两个原本属于不同生活环境的人虽然走到了一起,但最终却不得不承受灼伤之痛。9.文章说郁达夫的人生“更具悲壮色彩”,请结合全文简要概述。(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易》曰:‚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以汲。王明,并受其福。‛王之不明,岂足福哉!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节选《史记 屈原列传》,有删改)10.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屈平属草稿未定
写作 .
B.犹离忧也
离开 .
C.短屈原于顷襄王
诋毁 .
D.顷襄王怒而迁之
放逐 .11.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B.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C.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D.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12.作者引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的用意是(3分)()A.屈原过于清高、正直,不仅遭人嫉妒,而且为一般人不理解,指出屈原不能知权达变适应社会,顺应时代。
B.赞扬屈原保持了高度美好的节操和志向,作者借渔父之口,表达了对迫害屈原的那个昏聩邪恶的统治集团的愤慨。
C.说明屈原坚守节操,德才兼备,不肯同流合污,意在指责楚王无知人之明,同时也含蓄批评屈原孤芳自赏的态度。
D.肯定了屈原能保持高洁美好的节操和志向,但不同意屈原认为整个世界都混浊的见解,作者比屈原要客观辩证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
(1)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2)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读山海经(其一)
陶渊明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14.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本诗以优美典雅的语言开头,描绘出美丽清爽的环境:初夏时节,草木生长,绿树绕屋,浓荫满地。B.“众鸟欣有托”,一个“欣”字,用拟人手法,写鸟儿飞还鸣啼的乐趣,有“羁鸟恋旧林”寄寓的思归田园的深意。C.“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这里一语双关,既写了环境的滋润和美,又有好风吹来好友,好友如好雨一样滋润着诗人心田的寓意。D.“俯仰”两句说诗人虽身在茅屋,但神思驰骋浮想联翩,抒发隐居读书的感受,点破全诗主旨。
15.简析这首诗写出了诗人的哪些乐趣?(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离骚》一诗中,屈原以充沛的激情,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 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
(3)从《诗经·氓》最后一章里的“,” 来看,男女主人公年少时关系非常融洽。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微量元素虽然在人体内的含量微不足道,但与人的生命和健康息息相关,如....果微量元素缺乏,会造成特殊的生化紊乱、病理变化及疾病。
②当杨扬得知中国体育代表团需要她再次复出,以自己丰富的经验带领年轻选手冲击冬奥会时,她当仁不让地回到了中国短道队的集体里。....
③改进作风必须改进文风,要防止和克服的是穿靴戴帽、堆砌材料、空话连篇、....套话成串、“大而全”、“小而全”等言之无物的八股文。
④在静安区某停车场内,上万辆共享单车因违规停放被统一集运到这里,各色各样,密密麻麻,野生藤蔓随意缭绕,从空中俯瞰蔚为壮观。....
⑤每到3月12日,许多人自发走到义务植树的行列中,栽种一片新绿;就连各国政要也都身体力行,用实际行动呼吁大家保护绿色家园。....
⑥昨天偶遇睽违多年的老同学,长期分别,短暂相聚,我们却没有拘谨不适,反而一见如故,相谈甚欢,忆起彼时的人事物情,不觉失笑。....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①②⑤
D.③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文化自信,对于行进在实现自己伟大梦想征途中的民族、国家意义重大,对于实现潜能、追求幸福的个体更是不可或缺。
B.55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C.22日浙江金华东阳市画水镇画溪二村一民房突发火灾,消防战士及时搭建一条生命通道,成功救下了3名妇孺儿童。
D.据广铁集团最新消息,受台风“天鸽”影响下,广铁集团决定自8月23日5时起,对管内部分线路采取列车停运措施。19.“通感”又叫“移觉”,是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的一种修辞手法。下面对通感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是将嗅觉的气味转化为听觉的声音。
B.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这是将视觉的形象转化为听觉的声音。
C.金竹没回答。凤月的一句话,戳到了她的痛处。
——这是将听觉的感受转化为视觉的形象。
D.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这是将视觉的形象转化为听觉的声音。
20.根据下面的新闻材料,写一个一句话新闻,20字以内。(5分)
新华社电(记者 蔡玉高 陈瑶)记者21日从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获悉,由该所研制的4架口径为14.5厘米的测光望远镜将在今年年底登上南极最高点冰穹A,用于南极天文观测选址工作。在此能够观测到许多特殊的天象。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承担了南极天文仪器研制工作。测光望远镜在观测天象的同时,可以测量光度大小和变化规律,有助于天文观测的选址工作,因而专家选择了此种望远镜作为首批进入南极内陆的望远镜类型。
据了解,如果顺利的话,这4架口径为14.5厘米的测光望远镜将于今年年底前在冰穹A安放,并进行天文选址和试观测。
2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载人航天是高风险的事业,它要求航天员必须具备临事果断、处变不惊的心理素质。航天飞行所经历的特殊环境对航天员的生理冲击特别大,不是一般人能忍受的,再者,航天员在太空所处空间狭小,身体活动受到限制,也不能随便说话,什么时间说,都有限制,所以这种信息交流的限制,也要求航天员能忍受孤独。分条列举出文段叙述的航天飞行时航天员将会面临的挑战。(每点不超过6个字)
四.写作(60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时候总觉得,今年和去年没有什么区别,这个星期和上个星期也没有什么区别,今天和昨天没有什么区别-----可是当你蓦然回首,遥望远处时,你就会发现岁月的留痕是无声的,在不知不觉间,深深的,浅浅的,或浓的,或淡的,就那么刻在了你的脸上、身上、心上。
请以“岁月留痕”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高一语文期末参考答案
1、C
“精心创作,以艺术化的手法”错,王羲之创作《兰亭集序》并不刻意追求,相关信息在原文第三段“这正说明了晋人之韵的特点.它不是刻意追求的,而是在自然恬淡的生活“将这本来生活性的节目艺术化了”中的“艺术化”中自然而然产生的”;根据文中第二段可知,是指书法,并不是“艺术化的手法”.
2、B
“王羲之的观点与此相反”错,原文第三段为“其本意并不在书法,只是在将古典楷书改造为今体楷书的书写中,不经意体现出一种端庄而自然的美”,王羲之并不认为写楷书可以取得许多艺术成就,他在书法方面的成就是不经意取得的.
3、C
“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特点”错,从原文第四段看,晋人书法和宋人书法有相同的特点,如自然天成、毫无做作之态等.
【分析】该题属于论述类文章阅读,主要考查考生阅读中的信息筛选整合能力.在阅读中主要体现在对文章内容的检索、归纳概括方面.解答该类试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文本,整体把握,弄懂该文本中陈述的观点及作者的情感态度:该文段主要论述了“自然世界”“社会世界”“人文世界”三个不同概念及其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其次,要熟悉论述类客观题的解题流程:①审题划重点,②通读标段号,③定位划重点,④看题细比对.对比关照是要注意五看:一看对象,二看数量,三看时态,四看肯否,五看因果.说到底,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根据选项找范围,根据范围画重点,根据重点再比较.
4.选D A项,认为作者对另外三季的态度是“冷漠甚至厌恶”错,文中无依据,应该是为了对比突出冬日的香山。B项,对比喻句的设喻意图解读错误,该比喻主要是为了说明冬日香山不要掩饰只留本质。C项,作者礼赞的是香山冬日不为人知的一面,但对香山其余三季人们所熟悉的热闹与繁华并未否定。
5.表现了作者在冬日意外发现香山的另一面性格的惊喜。引领出文章对冬日香山让作者极其惊喜的“意外”“发现”(或香山的另一面)的叙述和思考。
6.这句话是作者在感悟到香山的另一面后发出的由衷感叹,再度点明了冬日香山清静、骨气的本质,与前文呼应,使读者对冬日香山有进一步的思考。
7.解析:选C A项,“感受过世人的白眼”错,原文无依据;B项,“皆因‘风雨茅庐’不能使爱永恒”错,作者认为“两个原本属于不同生活环境的人朝夕相处在一起,各自的矛盾便暴露无遗”;D项,文章还提到了郁达夫的出身对文风的影响(第二段)及郁达夫、黄仲则几方面的相似(第三段)。
8.解析:选CD A项,“正是因为乱世,才让他成为一位最具名士之风和传奇色彩的作家”强加因果;B项,“二人都生于乱世”错,原文说“黄仲则生长于康乾盛世”;E项,“对比的手法”错。
9.①郁达夫出生在一个风雨飘摇的乱世。②悲剧的出生:家道中落,出生三年后,他的父亲就去世了。③郁达夫一袭青衫走马江湖,最终在印尼的苏门答腊命丧日本宪兵之手。④爱情失意。
二、古诗文阅读
10、B,通罹,遭遇的意思。
11、A
12、B,A错在“不能知权达变适应社会,顺应时代”,C错在“含蓄批评屈原孤芳自赏的态度”,D错在“不同意屈原认为整个世界都混浊的见解,作者比屈原要客观辩证些。
13、(1)屈原行为正直,竭尽自己的忠诚和智慧来辅助君主,谗邪的小人来离间他,可以说到了困境,走投无路了。(事,辅佐;间,离间,穷,处于困境,走投无路。三个采分点各一分,基本句意2分)
(2)渔父看见他,便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儿?”屈原说:“整个世界都是混浊的,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何故,为什么;浊,混浊;是以,因此;见,被。四个采分点各一分,基本句意1分)
14、选AB A项,“优美典雅的语言”错,应该是朴素的语言;B项,“有‘羁鸟恋旧林’寄寓的思归田园的深意”说法牵强,这里只是说鸟儿喜欢夏日树木。(对一个3分)
15、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五个方面的乐趣:草木繁盛,环境清幽;隐居田园,无尘世纷扰;躬亲耕作,自食其力,顺乎自然;时鲜待客,把酒言欢;纵情想象,沉醉书卷。(每方面各1分)
16、(1)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3)总角之宴 言笑晏晏
17.B(①微不足道:足,值得;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与此句“含量”语境不合,此处宜用“微乎其微”。②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根据语境“当杨扬得知中国体育代表团需要她再次复出,以自己丰富的经验带领年轻选手冲击冬奥会时,她当仁不让地回到了中国短道队的集体里”可以看出,此处用“当仁不让”来形容“杨扬主动去做自己该做的事”符合语境;③穿靴戴帽:比喻写文章或讲话中套用一些空洞说教。④蔚为壮观:形容事物美好繁多,形成盛大壮丽的景象,给人一种盛大的印象。也作“蔚为大观”。感情色彩错。⑤身体力行:亲自参与实践;使用正确。⑥不合语境。一见如故:初次见面就很投缘,像老朋友一样,句中两人曾经同学)
18.B(A逻辑错误,应该是先个人再国家民族;C错,语意重复,“妇孺”中的“孺”即“儿童”之意。D杂糅。“受台风‘天鸽’影响下”去掉“下”字)
19、C 20、中国造测光望远镜将登上南极最高点.
【分析】本题考查新闻消息类压缩语段的能力.新闻属叙述类文体,可以使用要素提取法,就是将新闻中叙述的各要素提取出来,然后按“什么人(或物)于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做了什么”的顺序(或适当调整语序),组成一句话新闻.
解析: 新闻材料的压缩语段题,一定要弄清楚是否有导语,有导语的只考虑导语即可.另外要使用新闻语言和表达方式,基本按照“什么人做了”,这里导语为:记者21日从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获悉,由该所研制的4架口径为14.5厘米的测光望远镜将在今年年底登上南极最高点冰穹A,用于南极天文观测选址工作;找出新闻主体,即测光望远镜,事件为登上南极最高点冰穹A,据此可得出答案;
21、参考答案:①生理冲击大 ②身体活动受限 ③交流受限 译文:
屈原名平,与楚国的王族同姓。他曾担任楚怀王的左徒。见闻广博,记忆力很强,通晓治理国家的道理,熟悉外交应对辞令。对内与怀王谋划商议国事,发号施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诸侯。怀王很信任他。
上官大夫和他同在朝列,想争得怀王的宠幸,心里嫉妒屈原的才能。怀王让屈原制订法令,屈原起草尚未定稿,上官大夫见了就想强行更改它(想邀功),屈原不赞同,他就在怀王面前谗毁屈原说:“大王叫屈原制订法令,大家没有不知道的,每一项法令发出,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劳说:除了我,没有人能做的。”怀王很生气,就疏远了屈原。
屈原痛心怀王惑于小人之言,不能明辨是非,小人混淆黑白,使怀王看不明白,邪恶的小人妨碍国家,端方正直的君子则不为朝廷所容,所以忧愁苦闷,写下了《离骚》。“离骚”,就是遭到忧愁的意思。天是人类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处于困境就会追念本源,所以到了极其劳苦疲倦的时候,没有不叫天的;遇到病痛或忧伤的时候,没有不叫父母的。屈原行为正直,竭尽自己的忠诚和智慧来辅助君主,谗邪的小人来离间他,可以说到了困境了。诚信却被怀疑,忠实却被诽谤,能够没有怨恨吗?
无论愚笨或明智、贤明或昏庸,没有不想求得忠臣来为自己服务,选拔贤才来辅助自己的。然而国破家亡的事接连发生,而圣明君主治理好国家的多少世代也没有出现,这是因为所谓忠臣并不忠,所谓贤臣并不贤。怀王因为不明白忠臣的职分,所以在内被郑袖所迷惑,在外被张仪所欺骗,疏远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和令尹子兰,军队被挫败,土地被削减,失去了六个郡,自己也被扣留死在秦国,为天下人所耻笑。这是不了解人的祸害。《易经》说:“井淘干净了,还没有人喝井里的水,使我心里难过,因为井水是供人汲取饮用的。君王贤明,天下人都能得福。”君王不贤明,难道还谈得上福吗!令尹子兰得知屈原怨恨他,非常愤怒,终于让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顷襄王发怒,就放逐了屈原。
屈原到了江滨,披散头发,在水泽边一面走,一面吟咏着。脸色憔悴,形体面貌像枯死的树木一样毫无生气。渔父看见他,便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儿?”屈原说:“整个世界都是混浊的,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渔父说:“聪明贤哲的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缚,而能够随着世俗变化。整个世界都混浊,为什么不随大流而且推波助澜呢?众人都沉醉,为什么不吃点酒糟,喝点薄酒?为什么要怀抱美玉一般的品质,却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一定要弹去帽上的灰沙,刚洗过澡的一定要抖掉衣上的尘土。谁能让自己清白的身躯,蒙受外物的污染呢?宁可投入长流的大江而葬身于江鱼的腹中。又哪能使自己高洁的品质,去蒙受世俗的尘垢呢?”于是他写了《怀沙》赋。因此抱着石头,就自投汨罗江而死。
第四篇:河南省洛阳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
洛阳市2017-2018学年高一质量检测
历史试卷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48分j 1“安上治民,莫善于礼,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之止邪也于末形,使人日徙(靠近)善远恶而不自知”。这说明西周的礼制
A.维护了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B.推动了各个地区文化的交流
C.具有除恶扬着的教化功能
D.缓和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2.古代中国有两个典型的中央建制:一个是汉武帝为分割外朝权力而由身边亲信组成的“内朝”(官职有中书令、尚书令、门下侍郎等)长期演变而来,另一个被称为“名不师古,初只秉庙谟商戎略而已,阙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材料中提到的两个中央建制的相同点是
A.都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和管理
B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君主专制
c.都体现了“分化事权”的制度安排
D.都是中央设置的最高行政机构
3.有观点认为,梭伦改革稳定了雅典公民团体,使雅典社会发展为贵族奴隶主,工商业奴隶主,平民三足鼎立的多元社会格局,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基础。其中,“稳定了雅典公民团体”的举措是
A.废除债务奴隶制
B.给公职人员发津贴
C.推行陶片放逐法
D.建立五百人议事会
4.1800年,美国总统、联邦党人亚当斯要求政见不同的内阁成员皮克林辞职,遭到皮克林拒绝,于是亚当斯将其免职。皮克林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总统免职的内阁成员。亚当斯此举
A.加强了联邦政府行政权力
B反映出总统与内阁之同权限不明
C.符合宪法赋予的总统职权
D.说明联邦党与其他党派斗争激烈
5.统一后的德意志帝国联邦议会不同于西方的上院,它是真正的实权机构,相当于各邦使节构成的帝国最高合议机关。在正常情况下,皇帝以帝国的名义对外宣战,必须征得联邦议会的同意。这反映出当时的德国
A.联邦议会独立行使立法权
B.具备近代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特征
C.国家元首形式上对议会负责
D.联邦议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核心 6.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既定,天旋地转”,“东南诸宵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之他人”.“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信中的“新约”
A.允许外国军舰到长江备口岸航行
B.体现了帝国主义阶段的侵略特征
C.使列强获得在京津地区驻兵特权
D.使清政府成为了列强的统治工具
7.国共两党曾积极开展农村动员工作,在广州、武汉等地培训大量农民运动干部,并利用革命刊物发表了一系列以农村、农民为题材的文章。这些情形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A.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广泛建立
B.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
C.国共曲党停止内战走向合作
D.土地改革的全面推行 8.下表为南京国际航空烈士纪念馆宁波籍抗日英烈简表(部分)
根据上表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A.社会上层青午为抗战胜利做出重要贞献
B.中国空军力量在抗战对期迅速壮大
C.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支持紧密配台
D.美国大力支持和援助中国抗日战争
9.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建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l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都得到了确认。这是因为三大政治制度都
A.具有人民性和民主性
B.体现依法治国的执政理念
C.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
D.有利于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10. 1979年全国人大《选举法》进行了修订,取消了举手表决,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同时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l,这一比例在2010年又修改为1.1。这表明
A.无记名投票比举手表决更公平公正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享有司法权
C.城乡平等是民族区域自治重要内容
D.新中国民主政治在不断的完善
11.恩格斯称《共产党宣言》是共产党人的第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纲领,对那些打着“社会主义”旗号的杂七杂八的思潮加以甄别和澄清,对于确立科学社会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主导地位,无疑是完全必要的。恩格斯意在强调《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A.促进世界无产阶级真正走向联合B.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C.意味着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终结
D.使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12.尼古拉·粱赞诺夫斯基在《俄罗斯史》中写道.“1917年弁尔什维克的胜利与列宁的话动分不开。列宁在他的《四月提纲》中采取了极端不妥协的立场。”这个“极端不妥协的立场”是指
A.宣布要以暴力方式夺权
B.提出进行社会主义葶命
C.宣布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D.提出消灭封建土地制度 13.1972年3月,田中角荣说.“世界上有三个据点,即柏林墙、朝鲜38度线和古巴,这是东西方的三个接触点。必须使这三个接触点不发生纠纷,……有了日美中三国的等边三角形关系,就可以维护远东和平。日本与中国的邦交正常化,是比在亚洲成立另一个北约更强有力的安全保障,”这一言论认为
A中日关系的重要性已经超越了中美关系B.中美关系改善可以促进中日建交
C.中日关系改善有助于改变远东冷战态势D.中日关系是维护远东和平的关键
14.下表是1787年5月美国制宪会议的参会者情况,经过几个月的激烈争论,通过了被美国人民奉为“《圣经》”的1787年宪法。由此可知,这部宪法
A.是各利益集团相互妥协的产物
B宣扬了人人平等观念
C协调了美国各个阶层间的矛盾
D.体现了天赋人权学说
15.西方学者劳伦斯·萨默斯曾说,300年后的历史书会把冷战的结束作为第三等重要的事件,把伊斯兰世界和西方世界的关系作为第二重要的事件,而头等重要的事件是包括中国、印度等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以及它们与发达国家的关系。这说明在作者看来
A.冷战的影响在短期内将会持续存在B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的影响日益扩大
C.世界格局多极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D.中国与印度将成为主导世界的国家
16唐代中前期,朝廷对在各级官市内列店肆经营的工商业者建立专门的市籍,责令市场主管部门详细登录入籍工商业者的财产。唐代采用市籍制度意在 A.限制商人势力过快发展
B.为征收资产户税服务
C.加强对工商业者的管理
D.保证市场秩序的稳定
17.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了花楼机,其结构复杂而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但当时的手工业并没有出现向机器生产转变的迹象。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A.明清工匠缺乏技术的积累
B.官府严令禁止手工业生产技术外传
C.手工生产能确保产品质量
D.生产革新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推动 18.日本史学家井上清在《日本历史》中谈到明朝与日本的贸易时说:“和中国的往来,不只是进行和平贸易……同时也伺机变为海盗,掠夺沿海居民,倭寇和北欧古代的海盗船,以及英国中世纪末的海盗兼贸易船是一样的。”这则材料可以用于证明
A.日本商人自古以来就是由海盗组成的B.明朝对外政策加剧了倭寇的严重性
C.明朝海禁与倭患的责任完全在于政府D.明朝实行海禁政策有一定的合理性
19.1410年,法国主教皮埃尔在《世界的面貌》中论述了大地为球形的观点,断定从西班牙海岸越洋去印度,顺风时几天便可到达。佛罗伦萨的地理学家托斯堪内里绘制的《世界地图》,把中国和印度画在大西洋对岸,推断从欧洲西航即可直达东方。这些地理知识的进步
A.体现了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B.推动了哥伦布等人开辟新航路
C.顺应了西欧建立中央集权国家的需要D破除了宗教对人们思想的束缚 20.下图反映了1850-1913年世界工业生广指数(以1913年为100),导致图申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代议制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
B.世界殖民体系的确立
C.科技革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D.运输和通讯手段的革新
21.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这一举措
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规范了开平煤矿的科学管理
C.推动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
D.打破了列强对煤矿啦的垄断 22.下表是1893年-1910年中国进口商品分类比重表(单位%)。表中数据的变化主要反映了
A.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西方列强疯狂掠夺中国原料 C.中国国内工业得到一定的发展
D.中国对外贸易逆差越来越大
23下表反映了我国在“一五”时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其中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比倒是1:7.9。这说明当时我国
A.把发展运输业作为发展经济的突破口B.在经济建设上优先发展重工业
C.实现国民经济按比例有计划协调发展D.已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的任务
24.1962年的《关于几年来宣传口号的初步检查报告》重点检查了1958、1959两年中的错误口号,包括“无煤也炼焦,无焦也炼铁”;“全省七天实现煤气化,三天实现超声波化”等。这反映出国家
A.已认识刊经济建设中“左”的错误
B.彻底否定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C.全面调整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
D.开始纠正农村中的冒进倾向 25.下图是《解放后市场米价波动数据图》,造成90年代中国市场大米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经济体制改革B.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D科技兴农成效显著
26.新中国成立后.曾经出现了许多词汇,并在人们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下列哪组词汇全都表明当时中国己进入改革开放时期
A.互助组、喇叭裤、自媒体、豪华住宅
B.信用卡、互联网、流行歌、文明旅游
C.身份证、中山装、样板戏、全国粮票
D.个体户、互联网、布拉吉、生产大队 27.20世纪三十年代英国左派人士威尔斯认为“(罗斯福)新政如能得到彻底实行,财政寡头就会消灭,往会主土就会建立起来”。据此可判断新政
A.消灭了私人企业制度
B.旨在维护工人阶级利益
C.完善了福利国家制度
D.加大了国家对经济干预
28下表为20世纪70年代联邦德国和美国各类经济发展所占比重表。表中经济现象的出现
A.反映了美德经济的高速发展
B.是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结果
C.说明美国已出现了“新经济”
D.说明两国经济结构不合理 29.《俄国史》记载,在20世纪20年代“社会主义商店”虽然享有政府的优惠待遇和较
低价格,但常被认为“不如私人商店”。因为私人商店一般能提供更快捷、更舒适
的服务和较好的质量、较多的品种。材料表明
A,新经济政策削弱丁无产阶级专政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促进经济恢复活力
C.战对共产主义政策弊端日益显现
D.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催生新经济政策
30.1970年5月,苏共中央决定化学、石油、煤炭工业实行“部”工业联合公司“企 业”三级管理体制,取消局和多级管理体制,使生产经营的问题直接集中到企业和公司解决。这一做法的实质是
A.将国家计划与企业自主相结合B.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
C.运用经济、价值规律调节经济
D.对斯大林体制的局部调整 31.右图是某一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徽标。该区域合作组织
A.成员国差异互补性强、组织松散
B.促进了欧洲联合并逐步走向一体化
C.呈现南北合作、大国主导的特征
D.促进了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最终建立
32.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纷纷实行金融改革,放松外国银行准人。大部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国家和地区都给予外国银行国民待遇。纽约、伦敦,东京、巴黎、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地成为主要的证券交易中心。这主要说明当今世界
A.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B.各国经济安全面临威胁 C.知识经济进一步发展
D.国际金融监管机制完善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33题1 6分.34题18分.35题18分,共52分。)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明初,朱元璋借胡惟庸案废除了中书省,以防止大权旁落,还以”皇明祖训”的形式,规定后代子孙一概不许设立丞相,如有提议设丞相的就以奸臣论处。然而,皇帝日理万轧,终须有人辅佐,于是,明成祖时正式创立了内阁制度。所谓内阁,就是以一些翰林院官员人直文硝周,参与政务,协助皇帝。内阁的主要职责是为皇帝充当顾问。后来避渐具有票拟、草拟诏救、平章政务、论思和备顾问的职能。到嘉靖、万历时,内阁地位越来越高,成为不是宰相的宰相,嘉靖帝自己也说,内阁首辅,“虽无相名,实有相权”。
——张岂之 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之后,过去一直由上议院主导议会权力的格局转变力下议院开始主导议会权力的格局。1707年,当时的英国理论上还是应由国王主持内阁,挑选阁员。但因当时的国王齐佶一世不会说英语.使得内阁中一名大臣能够负责主持内阁会议,逐渐就发展出首相一职。……1721年,下院多数党辉格党领袖、内阁首席大臣兼财政大臣沃波尔取代国王成为首届内阁首脑,国王的行政权力被剥夺,成为“统而不冶”的“虚君”。
——摘编自《英国议会制政体理论与制度模式的相关分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内阁设置的原因及其主要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台所学知识,说明光荣革命后英国内阁的变化。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明代内阁与英国内阁不同职能特点的原因。(10分)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既而渐入中华各省亦有立此报馆者,而丸以西人教套报为多,故前有耶稣会派人考查中国各报始末,自始至今共有七十六种…”十之六系教会报。
——车提摩太《中国各报馆始末》
材料二
自林乐如、李提摩太诸人创《万国公报》,属中土人士为译述,旬月一发刊,虽专为基督教家言,然亦锐意以开导民智为己任,破除文人之结习,于报界一新其面目。甲 午以后,言维新变法者如狂,于是《时务报》、《湘学报》 …… 顾其时则无有党派,攘臂发抒,恶旧俗而维新之是求,如保中国不保大清,变君主以为民王之说,亦时有流露。
——摘编自扬光辉等《中国近代报刊业发展概况》
材料三
中目近代社会主要报刊列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西人在华办报的主要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人创办报刊的主要作用,井简要分析材料一对材料二的影响。(6分)
(3)从材料三所给图表中任意选取一条报刊信息,说明其创办的主要目的,并从背景、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要求·史实准确,逻辑清晰)(6分)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19世纪,以英国为代表的国家相继采用了金本位制度,人们在国际贸易等国际经济活动中不仅可以直接用黄垒进行交易,也可“用大家普遍认可的货币来进行交易。由于当时美国是世界上经弃最强大的国家,基于对英国经济的信任以及对英镑兑换黄金的信任,各国都愿意持有英镑并用英镑进行国际结算。显然,如果各国持有黄金并用于国际结算,不仅要支付黄金的保管费用,而且还要支付较高的结算成本,但是,如果各国在伦敦开设英镑账户开通过伦敦银行进行国际结算,不仅可以得到利息收益,而且只需要支付较低的结算成本。在这样的情况下,英国的主权货币英镑便成为了国际货币。
——张子宇《英镑、日元和欧元的国际化历程》
材料二早在战事结束之前,美国就开始发起一项大胆的计划,以重塑战后世界经济货币金融秩序,1941年在美国新罕布什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有44个国家参加的国际货币金融会议。……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报行两大机构或立。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规定,成员国有义务实行固定的汇率制,各国的货币与美元的 汇率基本固定,美元与黄金的比价固定,美元成为国际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
——摘编自钟伟《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变迁和远瞻》
材料三
此次金融危机后,美元“一统天下”的地位将被改变,国际货币体系将形成美元为主,其他货币为辅的“一主多元”格局。……国际货币体系将继续向多元化的方向转变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中国等发展中大国经济地位的不断上升,随着“美元圈”、“欧元圈”、“人民币圈”等主要经济圈的形成,届时的国际货币也将主要以美元、欧元、人民币等货币为主,从而真正实现国际货币的多元化。
——-2008年中国光大集团董事长唐双宁在亚洲金融年会上的讲话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台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英镑和美元能够成为国际货币的主要原因。(10分)(2)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国际金融货币体系发展变化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趋势出现的主要因素。(8分)
洛阳市2017-2018学年高一质量检测
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48分)
1.C
2.B
3.A
4.C
5.B
6.B
7.B
8.A
9.A10.D
11.D 12.B
13.C
14.A 15.B
16.C 17.D 18.D
19.B
20.C
21.A 22.C 23.B
24.A 25.A 26.B 27.D 28.B
29.B
30.D
31.C 32.A
二、非选择题(33题16分,34题18分,35题18分,共52分)33.(16分)
(1)设置原因:丞相制度的废除;皇帝个人无法处理繁重的政务。(4分)
特点:职权范围逐步扩大;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
问的内侍机构。(2分)
(2)变化:由国王咨询机构转变为国家最高行政机构;由对国王负责转向对议会负责。
(4分)
原因:明代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内阁的出现是皇权强化的产物,职权大小取决于
皇帝。(3分)
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议会权力不断扩大,王权不断削弱。(3分)34.(18分)
(1)特点:报刊创办数量较多;创办者多为传教士,以教会为依托;报刊内容以传播宗教
为主,介绍西方文化、政治、经济状况。(6分)
(2)意义:传播了新的思想;开启了民智,促进了民众的觉醒。(4分)
影响:传教士所办报刊刺激国人办报,对近代国人自办报刊产生示范作用。(2分)
(3)学生可从五条报刊信息中任选一条信息进行阐述。
信息一:鸦片战争前,洋教士在华创办西学报刊,以传播天主教、介绍西方文化为主
要目的。(2分)
阐述:鸦片战争前,伴随西方列强的对外扩张,外国传教士为传播基督教开始在华
创办报刊。这些报刊的创办既扩大了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同时也宣扬了西
方的文化和近代科学知识,为西学在华传播起了重要的先导作用。(4分)
信息二:甲午战后,维新派创办报刊主要是为了宣传维新变法思想。(2分)
阐述: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剧,为挽救民族危亡,推进维新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大
量创办报刊。这些报刊的创办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宣传天赋人
权、自由平等的观念,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4分)
信息三: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办报刊主要是为了宣传民主革命思想。(2
分)
阐述:20世纪初,随着国内民主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国同盟会成立。为进一步传播
民主革命思想,鼓舞国民精神,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办《民报》等报刊。这些报
刊的创办,促进了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为民主革命的发动做好了舆论准备,奠定了思想基础。(4分)
信息四:土地革命时期(或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创立革命报刊《红色中华》是为了宣
传党的政策主张。(2分)
阐述:19 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为进一步巩固和建设工农民主政权,《红色中华》创刊。该报的创立,使党的政策及时贯彻到苏区人民群众中,指
导苏区人民参加苏维埃政权建设,巩固了革命根据地。(4分)
信息五: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创办《人民日报》主要是为了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
策。(2分)
阐述: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为加强对各地工作的宣传和指导,《人民日报》等大型
党报党刊创办。这些报刊的创办,宣传了党的理论主张、路线方针,推动了新
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进程。(4分)35.(18分)
(1)英镑:工业革命后,英国经济实力最为强大;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英国金融机构提
供了便捷的服务和低廉的结算成本。(5分,任意一点的2分,三点得5分)
美元:战后美国经济实力空前强大;以英镑为中心的旧的国际货币体系瓦解;布雷
顿森林会议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地位。(5分,任意一点的2分,三点得5分)
(2)趋势:由单一货币体系到“一主多元”格局,再向国际货币体系的多元化方向发展。
(4分)
因素: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的发展;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金融合作的加强。
(4分,任意两点得4分)
第五篇:2015-2016学年江苏省淮阴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耒耜经》记载:“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所以进退,日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横于辕之前末曰檗,言其可转也。左右系,以乎轭也。辕之后末日梢,中在手,所以执耕者也。„„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该农具是
2.位于河南安阳的商代妇好墓,出土的随葬品数量巨大,种类丰富,充分反映了商代手工业制造水平。下列文物应该出土于该墓葬的是
3.明朝万历年间《嘉定县志》记载:“(嘉定布)商贾贩鬻,近自杭、翕、清、济,远至蓟、辽、山、陕。”嘉靖《江西省大志》记载:“(江西景德镇瓷器)自燕而北,南交趾,东际海,西被蜀,无所不至。”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区域间长途贩运发展较快 B.景德镇制瓷业开始兴起
C.明朝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D.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形成 4.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有一段描述:“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这段描述反映清政府
A.开放广州为通商口岸
B.绝对禁止中外贸易
C.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D.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5.近代史料记载:“申江鬼国正通商,繁华富丽压苏杭。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下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与外国通商是上海地区经济变化的重要原因 B.反映了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C.反映了中国社会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D.反映了资本输出是当时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
6.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
A.有利于西学在中国的传播B.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C.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D.瓦解自然经济的,刺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7.毛泽东说:“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毛泽东如此高度评价二人是因为他们()①都为中国工业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②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③都是民族资本家的杰出代表 ④都是洋务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钱理群《天地玄黄》记载某民国杂志刊登了一则“小品”:“法币满地,深可没胫,行人往来践踏,绝无俯身拾之者,谓之‘路不拾遗’,谁曰不宜!”小品所反映的“路不拾遗”情景导致
A.社会秩序空前稳定 B.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C.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D.民族资本迅速发展
9.民国初年,镇江、扬州等地举行新式婚礼,有证婚人演说、新人行三鞠躬礼,围观者有上千人。时人有诗云:“无媒婚嫁始文明,莫雁牵羊礼早更。最爱万人齐着眼,看侬亲手挽
郎行。”这一社会景象说明
A.自由恋爱结婚之风盛行 B.国人普遍接受西方礼仪
C.传统婚俗已经彻底废除 D.辛亥革命推动移风易俗
10.20世纪50年代中国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政府号召组织起来。”材料中“政府号召组织起来”的措施是
A.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B.成立人民公社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实行公私合营
11.右图为华君武、朱会然创作的宣传画《大豆过江》,图中的题诗为:“叶作风帆荚作船,长江飞渡若云烟;出自豆类成大器,家在东吴试验田。”该作品描述的是中国哪一阶段的历史
A.20世纪50年代初期
B.20世纪50年代末期
C.20世纪60年代末期
D.20世纪70年代末期 12.1982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我国农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集体化的道路„„目前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只要群众不要求改变,就不要变动。”这些形式东同的责任制“不要变动”的原因是
A.引导农民走上了互助合作的道路 B.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实现了农业生产经营权高度集中 D.改变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13.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贸区正式挂牌,上海又一次走在了对外开放的前沿,引起外界重大关注。而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就曾产生巨大的影响。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A.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B.直接推动了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继海南之后成为我国第六个经济特区
D.带动长三角和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
14.《世界经济画报》2004年第一期的文章《一棵树和一座古城——马六甲掠影》中有一幅插图:马六甲河口兀立着一艘西欧人首次远航至马六甲附近时的巨大木船,尽管经历沧桑依然保存完好。结合所学知识推测出这艘船最有可能属于谁的?()
A.迪亚士 B.哥伦布 C.达·伽马 D.麦哲伦
15.《大国崛起》的解说词写道“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在三百年前,也就是17世纪的时候,却是整个世界的经济中心和最富庶的地区。„„将自己的势力几乎延伸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被马克思称为当时的‘海上第一强国’”。材料中的“海上第一强国”是指
A.西班牙
B.荷兰
C.英国
D.法国
16.下图是19世纪英国国民总收入来源示意图。对改图解读正确的是
A.19世纪英国农业、林业和渔业处于稳定增长阶段 B.第二产业(工业)收入的增长速度始终较慢 C.服务行业收入的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
D.经济收入与国民经济在结构的变化上呈现出一致
17.我们的生活因为有了电而异常精彩,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与下列哪位发明家无关
18.1929年——1933年发生了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C.“享受世界最高生活水准” 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19.“炉边谈话”是罗斯福当选总统后一种联系普通民众的广播方式。如果罗斯福总统要面向全国农民做一次“炉边谈话”,那么这次谈话的内容最有可能是 A、国家干预和调节劳资关系 B、银行提供贷款扩大农业种植面积 C、全国性失业保险制度的构建 D、国家向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
20.近年来,希腊等欧洲国家发生了严重的债务危机,在希腊政府被迫通过多项财政紧缩政策后,欧洲其他国家也纷纷采取缩减社会福利的措施,减少赤字。这表明西方原有的福利政策
A.对社会和谐稳定弊大于利 B.忽视低高收入阶层利益 C.缺乏政府政策的有力支持 D.造成有关国家财政困难
21.“新世纪到来之际,出现了30多年来最快速的经济增长,失业率为30年来最低水平,贫困率降到20年间的最低点。”该总非洲裔美国人和拉美裔美国人的失业率达到最低,出现了42年间第一次的连续财政盈余。”(克林顿总统2000年1月国情咨文)克林顿总统描述的这一社会现象主要得益于
A.强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B.倡导“新经济”发展模式 C.完全消除种族歧视现象 D.发展完毕的社会福利政策
22.“与此同时,美国的黄金储备却迅速增加,1938年为145.1亿美元,1945年增加到200.8亿美元,约占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储备总量的59%„„为了安排战后世界的货币体系,美国于1943年4月公布了‘怀特计划’,„„英国被迫接受了‘怀特计划’。”据材料分析英国被迫接受了“怀特计划”的经济因素是
A.二战后社会主义运动发展 B.英国与美国是同盟关系 C.二战后美国经济实力强大 D.英国受到来自苏联的威胁
23、为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淮安市加快建设新能源、节能环保、大宗商品港口物流等国家级产业基地。在此过程中,可以向下列哪个国际组织申请资金援助
A.① B.② C.③ D.④
24、英国一家杂志评论说:“多年以来,我们都被一个精心的阴谋所操纵,目的是建立一个涵盖全欧的社会主义共和国。将有一个傀儡议会、„„一种货币。联盟总统取代我们的立宪君主。降下大英米字旗,升上那片有黄星的蓝色抹布。”材料中“黄星的蓝色抹布”指的是
A.欧洲联盟 B.联合国 C.亚太经合组织 D.北美自由贸易区 25、2015年12月,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亚洲基础设施银行正式成立,该组织创始成员有57个,其中不乏欧洲发达国家。右侧漫画反映了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
A.发展中国家发挥了主导作用 B.中国国际影响力有很大提升
C.经济区域集团化获长足发展 D.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根本改变
26、“亲爱的彼得:你在那边还好吗?„„家里的粮食绝大部分被上面收走了;爷爷原本想去集市上用羊肉换点粮食,没想到刚到市场,羊肉就被没收了,人还差点被抓起来,现在连买卖都不能了„„
你的安娜”。你认为这封书信应写于苏俄(联)
A.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B.新经济政策时期 C.赫鲁晓夫改革时期
D.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
27、第一个五年计划(1928-1933年)期间,苏联政府在各地组建了数千个拖拉机站。每个站配备一批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农业并没有明显增产。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是
A.农村缺少机械操作员 B.农业正在进行集体化
C.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 D.农庄没有土地所有权
28、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体现赫鲁晓夫是“蛮干家”的是
A.鼓励农民发展家庭副业 B.开展大规模的种植玉米运动 C.实行收购制,提高粮食价格 D.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29、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流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A.儒 道 墨 法
B.道 法 墨 儒
C.法 儒 道 墨
D.墨 儒 法 道
30、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为此,他向汉武帝提出了
A.天人感应学说 B.君权神授学说 C.独尊儒术建议 D.崇尚法治
二、判断题:判断正误(本部分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31、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技术水平明显高于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在我国古代手工业生产中始终占主导地位。
32、一战期间由于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华民族资本主义迎来了短暂发展的春天。
3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34、1947年《关贸总协定》的签署标志着规范化,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开始建立,有力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
35、“The river can carry a boat,yet,it can turn the boat over a swell.”这一思想最早是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子提出。
三、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部分共3题,每题10分,共30分)
36、(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易州高陌社,有节妇田催氏,偕媳王氏,„„家益困,仅种旗庄田数亩,妇姑饮泣,贫不聊生,耕耘灌溉,力作躬亲„„夜则茅屋青灯,机杼轧轧,朔风峭寒,十指冻裂,率以为常。每年租入如期纳课,恶衣粗食,有无不行,上慈下孝,一室愉如。
——乾隆《易州志》卷16 材料二 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江苏松江、太仓一带原是中国手工棉纺织业中心,素有“衣被天下”的盛名。鸦片战争以后,由于洋布畅销,“松太布市 消减大半”。„„,已无棉可纺,无布可织。尽管这种现象只出现在局部地区,它却是中国传统经济开始解体的征兆。
——摘自人教社《中学历史教材》
材料三 它的解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为传统的家庭手工业,主要是家庭手工棉纺织业开始走向衰落,并且与农业分离,以男耕女织相结合为特征的小农经济结构开始走向瓦解。另一方面表现为,农业生产进一步商品化,其中包括经济作物的扩种和粮食生产的商品化。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 2(必修)》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四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商品经济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发展,商业流通空前活跃。国内市场的扩大,特别是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在流通中比重的加大,不断诱使着农业生产的目的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
(1)材料一反映什么样的经济形态?(2分)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基本特征。(2分)
(2)根据材料指出导致“中国传统经济开始解体”的直接原因是什么?(2分)(3)材料三中“中国传统经济”的解体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分)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经济”的解体对当时中国经济的发展有何积极影响?(2分)
37、自19世纪中期公司登陆中国以来,经过一次次试验和修正,崭新的中国公司终于找到了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阅读下列材料:(10分)材料一
材料二 创办大生纱厂,对于张謇而言„„标志着他对一项新制度——公司制度的践行„„当然,推动公司制度发生与发展的更大动力,源于晚清时期的经济民族主义思潮。面对外国经济侵略的加剧,国内藉“公司”以卫利权的思想越来越强烈。
——李玉《中国近代公司制度建设的几个面相》
材料三 1949年,中国经济的发展,终于拥有了立足的基础,一个主权完整的新国家。此时出现在舞台中央的是国营工厂„„计划体制下的中国,就像是一个国家巨型公 司,政府成了一应事务的总管„„又一次公司热到来了„„1992年的中国南方,象征着激情、梦想,以及一切的可能性„„在北京,公司以每个月2000家速 度递增。
——央视专题片《公司的力量》解说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企业和清政府的哪一运动有关?其中哪一航运企业推动了我国交通近代化的进程?(2分)
(2)据材料二,指出大生纱厂的性质和创办的主要动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造成近代中国企业曲折发展的社会根源。(3分)
(3)材料三中“又一次公司热”的出现反映出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有何变化?试从全球化的角度指出这一变化对中国公司发展的主要意义。(3分)
(4)公司的兴起、发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紧密相连。综合以上材料,概括影响中国近现代公司发展的主要因素。(2分)
38、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结束了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经济联系也日益加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4世纪前后欧亚商路示意图
材料二 新航路的开辟示意图
材料三
19世纪后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材料四 经济全球化是近年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摘自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世界贸易中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请简要分析其变化的历史原因。(1分)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晚期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及其原因。(3分)
(3)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经济全球化加强的
原因(3分)
(4)21世纪中国积极加与经济全球化,最突出的事例是什么?(1分)
31-35:BBBBA 36.(1)小农经济; 特征: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精耕细作。(4分)
(2)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大量洋货涌入中国)。(2分)(3)家庭手工与农业分离。另一方面表现为,农业生产进一步商品化。(4分)(4)积极影响:中国小农经济的解体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客观上为中国新的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2分)37.(1)洋务运动;上海轮船招商局。(2 分)
(2)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实业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3分)
(3)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有利于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引进先进技术,开拓国际市场。(3分)
(4)社会制度、国家政策、社会环境、企业家的爱国精神。(2分)38.(1)变化:由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原因:传统商路的受阻,新航路的开辟。(2)地位:处于世界贸易中心的地位。
原因:英国最早进行工业革命,成为当时的“世界工厂”;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3)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的推动,两级格局的结束,市场经济体制的普遍实行。
(4)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