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政治知识点归类复习.(精选5篇)

时间:2019-05-14 22:16: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九年级政治知识点归类复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九年级政治知识点归类复习.》。

第一篇:九年级政治知识点归类复习.

九年级《思想品德》知识点归类复习

一、“主体”、“主要”、“主角”、“主导力量”类

1、我国“一国两制”中的国家主体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主体是公有制。我国分配制度的主体是按劳分配。

3、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先进生产力的主要标志是科学技术。

5、我们参与经济生活的主要表现于日常生活的消费和理财。

6、我国经济大舞台上的主角是公有制经济。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国有经济。

二、“基本”类

1、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我国的基本国策有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

3、最终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4、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5、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

6、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7、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8、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是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9、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10、我国环境的基本状况: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11、我国资源的基本国情: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12、“两个基本点”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13、我国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和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P36

14、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立法、有法必依(守法、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执法。

三、“基础”类

1、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前提:坚持一个 中国原则。

2、我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四项基本原则。

3、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

4、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发展教育和科学。

5、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是教育。

6、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自然资源。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大自然。

7、人民民主专政点国家政权的基础是工农联盟。

8、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物质(经济文明的发展。

9、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是宪法。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宪法

四、“根本”类

1、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3、中国发展的根本基点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4、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是教育。

5、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是发展科技、教育。

6、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项基本政 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7、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8、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是宪法。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宪法。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是宪法。

9、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有国家性质、根本制度、国家根本任务、基本经济制度等。

10、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共同富裕。

11、发展社会主义文化首要的和根本的要求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2、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保证是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3、提升广大人民的综合素质和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的根本是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

1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15、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原因: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16、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17、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五、“本质”、“实质”、“性质”类

1、我国改革的实质(性质: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的本质:发展问题。

3、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是:共同富裕。

4、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社会性质:社会主义社会。

六、“最”类

1、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一国两制。

2、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共同富裕。

4、最富有责任心的人的共有情感:面对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

5、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为了祖国的统一和繁荣结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6、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

7、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8、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和效力或最具权威的是:宪法。

9、最能考验公民责任意识的是:国家处在危难时刻。

七、“集中”、“集中体现”类:

1、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不言代价与回报地履行责任。

2、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4、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科学技术。

5、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集中体现: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击非典精神、三峡移民精神等。

6、体现共同富裕原则的经济成分:集体经济。

7、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

八、“决定”类

1、决定一个国家民族未来的事业是:教育。决定人们一生命运的事业是:教育。

2、实现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3、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是:科技创新能力。

4、我国实行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决定因素是: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

5、我国实行的分配制度的决定因素是:基本经济制度。

九、“制度”类

1、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我国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6、我国的两种制度指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

十、“核心”、“中心”类

1、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2、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3、我国现代化建设各项工作的中心:经济建设。一个中心指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5、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

十一、“关键”类

1、控制人口增长的关键是:少生。

2、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发展,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 力发展生产力。

3、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的是:国有经济。

十二、“目的”、“目标”

1、基本路线确定的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在各方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的比较成熟、比较定型的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

3、在实际工作中,要牢牢把握大局的目的是:发展。

4、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根本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教材P114“六个更加”。

6、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实现最高理想(共产主义。

十三、“原则”、“原因”类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管理。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3、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

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发展两岸关系的原则: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5、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

6、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则:集体主义。

7、中华文明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断,历久弥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十四、“前提”类

1、两种制度的前提是:一个中国。

2、改革和发展的前提:稳定。

3、依法治国的前提:有法可依。

十五、“保证”、“保障”

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四项基本原则。

2、物质文明发展的政治保证和法律保障是:政治建设。

3、物质文明发展的精神(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是:文化建设。

4、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5、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十六、“重要”、“重点”类

1、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精神 文明建设。

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3、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4、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所有制。

5、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精神。

6、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是:依法行政。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非公有制经济。

8、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诚实守信。

9、获得成功的重要途径:增强自身实力

十七、带有“一”的知识点:

1、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一个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

十八、带有“二(两”的知识点:

1、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

2、两个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3、精神文明建设的两个方面: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4、公有制的两个基本组成部分: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

5、“两种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

十九、带有“三”的知识点:

1、三次科技革命:P55

2、三个代表:中共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社会主义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三个原因或表 现: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 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

4、基本国情的三个方面: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

5、实行计划生育的三个有利于: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 的生产力、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6、人口现状的三个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7、控制人口数量的三个具体措施:晚婚、晚育、少生。

8、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 调发展。

9、“三下乡”活动:文化、科技、卫生。城市“创三优” :创建优美环境、建立优良秩序、搞好优质 服务

10、发展先进文化的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 向未来。

11、公有制经济的三种成分: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 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12、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13、新型民族关系的三个特点: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

14、维护民族团结的“三个尊重” :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

第二篇:九年级《思想品德》知识点归类复习!!

九年级《思想品德》知识点归类复习

一、“主体”、“主要”、“主角”、“主导力量”类

1、我国“一国两制”中的国家主体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主体是公有制。我国分配制度的主体是按劳分配。

3、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先进生产力的主要标志是科学技术。

5、我们参与经济生活的主要表现于日常生活的消费和理财。

6、我国经济大舞台上的主角是公有制经济。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国有经济。

二、“基本”类

1、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我国的基本国策有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

3、最终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4、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5、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

6、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7、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8、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是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9、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P3710、我国环境的基本状况: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11、我国资源的基本国情: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12、“两个基本点”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13、我国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和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P3614、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立法)、有法必依(守法)、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执法)。

三、“基础”类

1、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我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四项基本原则。

3、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

4、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发展教育和科学。

5、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是教育。

6、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自然资源。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大自然。

7、人民民主专政点国家政权的基础是工农联盟。

8、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物质文明的发展。

9、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是宪法。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宪法

第三篇:九年级政治易混易错知识点归类复习

九年级政治易混易错知识点归类复习

一、“核心”“中心”类

1、一国两制的核心:祖国统一

2、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

4、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

5、依法治国的核心:依宪治国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与核心:人民当家作主

7、时代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

8、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核心:为人民服务

9、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二、“主体”“主要”“主角”“主导”类

1、我国“一国两制”中的国家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我国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

4、我国经济大舞台上的主角是:公有制经济

5、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国有经济

6、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主体是:公有制

7、我国分配制度的主体是:按劳分配

三、“重要”类

1、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精神

2、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依法行政

3、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经济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

5、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6、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增强诚信意识

7、获得成功的重要途径:增强自身实力

四、“基本”类

1、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我国的基本国策有: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

3、最终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4、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5、我国资源的基本国情: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

6、我国的基本路线的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7、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

8、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9、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0、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1、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1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五、“根本”类

1、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2、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最根本的一条是: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是:教育

4、中国发展的根本基点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5、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是:发展科技、教育

6、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7、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8、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是:宪法

9、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有:国家的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等。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共同富裕

11、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12、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3、提升广大人民的综合素质和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的根本是: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

1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六、“基础”类

1、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

3、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基础:工农联盟

4、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宪法

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宪法

5、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是:教育

6、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自然资源

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大自然

7、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发展教育和科学

七、“本质”“实质”“性质”类

1、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的本质:发展问题

2、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我国的社会性质:社会主义

4、社会主义的本质:共同富裕

5、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八、“最”类

1、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一国两制

2、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

3、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4、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和效力或最具权威的是:宪法

5、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共同富裕

6、最富有责任心的人共有的感情:面对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

九、“集中”类

1、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奉献精神

2、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集中体现: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劳模精神等。

3、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

十、“决定”类

1、决定一个国家民族未来的事业是:教育

2、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3、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科技创新能力

4、我国实行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决定性因素: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

5、我国实行的分配制度的决定性因素:基本经济制度

十一、“制度”类

1、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我国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6、“一国两制”中两种制度指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

十二、“目的”“目标”类

1、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根本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基本路线确定的根本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十三、“原则”“原因”类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2、发展两岸关系的原则: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3、造成我国环境问题的原因: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一些地区的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

5、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集体主义

6、体现着共同致富的原则:集体经济

十五、“前提”类

两种制度的前提:一个中国

十六、“保证”“保障”类

1、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依法治国

2、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保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是:党的基本路线

十七、带有“一”的知识点

1、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4、十大类第2题

5、一个国家: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

十八、带有“二(两)”的知识点

1、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2、两个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3、精神文明建设的两个方面: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4、公有制的两个基本组成部分: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

5、两种制度: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十九、带有“三”的知识点

1、实行计划生育的意义(三个有利于):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

2、维护民族团结要做到的三个尊重: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3、人口现状的三个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4、发展先进文化的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5、公有制经济的三种成分: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6、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二十、带有“四大”类的知识点 四大基本国策:

A、面对开放的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形势,我们要坚持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 B、面对严重的人口问题,我们要坚持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

C、面对严峻的环境和资源形势,我们要坚持的基本国策: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 四大战略:

A、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我国必须实施的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此,我国实施的战略: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C、为了实现共同富裕,我国实施的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战略、中部崛起战略。二

十一、带“总”类

国家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

十二、“理想”类

1、我们的最高理想:实现共产主义

2、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二

十三、“地位”类

1、我国各项工作中摆在首要地位:经济建设

2、我国各项工作中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

3、我国各项工作中放在突出的位置:保护环境 二

十四、“国之”类

1、我国的兴国之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我国的立国之本:四项基本原则

3、我国的强国之路:改革开放

4、我国的兴国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二

十五、“精神”类

1、民族精神的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培养创新精神的意义: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只有具有创新精神,我们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开辟新的天地。

3、团队精神的意义:社会发展需要个人的智慧,同时更需要发挥团队的力量。具备了团队精神,我们才能更好地施展个人才华,实现自身价值;才能更好地发挥团队的创造力,形成文明和谐、团结高效的集体,推动社会进步。

第四篇:初三政治知识点归类复习

初三政治知识点归类复习“基础”类

1.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四项基本原则。

3.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

4.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发展教育和科学。

5.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是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6.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自然资源。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大自然。

7.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8.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物质文明的发展。

9.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是宪法。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宪法

“根本”类

1.现阶段我们国家的根本任务: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3.中国发展的根本基点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4.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是教育。

5.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是发展科技、教育。

6.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7.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8.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是宪法。

9.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宪法。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是宪法。

10.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有国家性质、根本制度、国家根本任务、基本经济制度等。

11.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共同富裕。

12.发展社会主义文化首要的和根本的要求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3.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保证是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4.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1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16.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原因: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17.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18.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19.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实质”、“性质”类

1.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的实质:发展问题。

2.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我国的社会性质:社会主义社会。

“最”类

1.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一国两制。

2.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共同富裕。

4.最富有责任心的人的共有情感:面对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

5.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为了祖国的统一和繁荣结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6.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

7.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8.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和效力或最具权威的是:宪法。

9.最能考验公民责任意识的是:国家处在危难时刻。

“集中”、“集中体现”类

1.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不言代价与回报地履行责任。

2.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4.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科学技术。

5.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集中体现: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击非典精神、三峡移民精神等。

6.体现共同富裕原则的经济成分:集体经济。

7.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

“决定”类

1.决定一个国家民族未来的事业是:教育。决定人们一生命运的事业是:教育。

2.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3.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是:科技创新能力。

4.决定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因素是: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

5.决定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的因素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制度”类

1.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我国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6.我国的两种制度指的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核心”、“中心”类

1.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2.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3.我国现代化建设各项工作的中心是经济建设。一个中心是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5.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

“关键”类

1.控制人口增长的关键是:少生。

2.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发展,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3.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的是:国有经济。

“目的”、“目标”类

1.基本路线确定的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在各方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的比较成熟、比较定型的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

3.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根本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4.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实现最高理想(共产主义)。

“原则”、“原因”类

1.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去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3.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4.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5.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

6.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则:集体主义。

7.中华文明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断,历久弥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前提”类

1.两种制度的前提是:一个中国。

2.改革和发展的前提:稳定。

3.依法治国的前提:有法可依。

“保证”、“保障”类

1.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党的基本路线。

2.物质文明发展的政治保证和法律保障是:政治文明。

3.物质文明发展的精神(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是:精神文明。

4.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5.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重要”、“重点”类

1.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3.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4.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所有制。

5.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精神。

6.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是:依法行政。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非公有制经济。

8.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诚实守信。9.获得成功的重要途径:增强自身实力

带有“一”的知识点

1.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一个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带有“二(两)”的知识点

1.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

2.两个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3.精神文明建设的两个方面: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4.公有制的两个基本组成部分: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

5.“两种制度”: 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带有“三”的知识点

1.三次科技革命。

2.三个代表:中共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社会主义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三个原因或表现: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①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②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③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4.三方面重要国情:人口国情: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之一。资源国情: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环境国情: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5.实行计划生育的三个有利于: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6.人口现状的三个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7.控制人口数量的三个具体措施:晚婚、晚育、少生。

8.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9.三步走战略: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10.“三下乡”活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城市“创三优”:创建优美环境、建立优良秩序、搞好优质服务

11.发展先进文化的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12.公有制经济的三种构成: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13.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14.维护民族团结的“三个尊重”: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第五篇:国情知识点归类复习

国情知识点归类复习

“基础”类

1、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

3、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发展教育和科学

4、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自然资源

5、在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物质文明的发展

6、我国立法活动的基础是:宪法

“根本”类

1、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中国发展的根本基点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3、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教育

4、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

5、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6、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宪法;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宪法;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

则是:宪法

7、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有:国家性质、根本制度、国家的根本任务、基本经济制度等

8、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共同富裕

9、发展社会主义文化首要的和根本的要求是: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0、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素质,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11、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原因: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12、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13、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本质”“实质”“性质”类

1、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的实质:发展问题

2、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最”类

1、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一国两制

2、我国最高国家权利机关、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最富有责任心的人的共同情感:面的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

4、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为了祖国的统一和繁荣结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5、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

6、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

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7、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和效力或最具权威的是:宪法

8、最能考验公民责任意识的是:国家处在危难时刻

“集中”“集中体现”类

1、建设中国特色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科学技术

3、体现共同富裕的经济成分:集体经济

4、民族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集中体现: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

人航天精神、抗击非典精神和三峡移民精神

5、艰苦奋斗集中表现:创业精神

“决定”类

1、决定一个国家民族未来的事业:教育;决定人们一生命运的事业是:教育

2、实现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

素质的轨道上来

3、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是:科技创新能力

4、我国实现基本经济制度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

5、我国实行的分配制度的决定性因素是:基本经济制度

“制度”类

1、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我国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的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

发展

5、我国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6、我国的两种制度指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

“核心” “中心”类

1、基本路线的核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2、我国现代化建设各项工作的中心:经济建设

3、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4、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

5、发展先进文化的主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

“关键”类

1、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发展。即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2、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

关键性作用的是:国有经济

“目的” “目标”类

1、基本路线确立的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在实际工作中,要牢牢把握大局的目的是:发展

3、实现计划生育的根本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原则”“原因”类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劳动、资本、管理、技术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是: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3、发展两岸关系的原则: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4、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共同富裕

5、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则是:集体主义

6、中华文明历尽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文化的力量

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前提”类

1、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是:一个中国

2、依法治国的前提:有法可依

“保证”“保障”类

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四项基本原则

2、物质文明建设的政治保证和法律保障是:政治文明

3、物质文明发展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是:精神文明

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的正

确领导

“重要”“重点”类

1、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3、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4、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所有制

5、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精神

6、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依法行政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

8、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诚实守信

9、获得成功的重要途径:增强自身实力

带有“一”的知识点

1、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的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毫不动摇的坚持党在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带有“二”的知识点

1、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

2、两个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3、精神文明建设的两个方面: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4、公有制的两个基本组成部分: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

带有“三”的知识点

1、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

国的人民的根本利益

2、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三个原因或表现:

3、三个重要国情的三个方面: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

4、实行计划生育的三个有利于: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5、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6、控制人口数量的三个具体措施:晚婚、晚育、少生

7、四个文明协调发展: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

8、三步走战略:

9、“三下乡”活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

10、城市“创三优”活动:创建优美环境、建立优良秩序、搞好优质服务

11、发展先进文化的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12、公有制经济的三种成分: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13、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14、新型民族关系的四个特点: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15、维护民族团结的“三个尊重”: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

下载九年级政治知识点归类复习.(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九年级政治知识点归类复习.(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3年中考政治知识点归类复习(答案)2

    初中思想品德中考知识点归类总复习 (本资料共5页,请同学们认真对照复习)一、“主体”、“主要”、“主角”、“主导力量”类 1、我国“一国两制”中的国家主体是:坚持社会主义制......

    九年级政治知识点[本站推荐]

    即使我们的成绩不是很好,但只要有心想要学习,那么我们就应该笨鸟先飞,所谓"勤能补拙“没有人一出生就是天才,他们都是经过秦风的努力,才会成功的,所以我们不能坐等自己那天突然变......

    九年级政治全册 中考重要知识点归类复习粤教版

    九年级思想品德的基本知识点归类 朱兴能 一、“制度”类 1.基本经济制度 2.分配制度 3.根本制度 4.根本政治制度 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7.基层群众自治制......

    知识点归类复习-新人教

    一、“主体”、“主要”、“主角”、“主导力量”类1、我国“一国两制”中的国家主体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主体是公有制。我国分配制度的主体是按劳......

    九年级思想品德(政治)知识点复习资(大全五篇)

    湘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政治)知识点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世界在我心中 一、跨越国界的沟通 1、 初识互联网: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新的体验和快乐。 2、 真识互联网:利:查找资料,......

    2013年九年级思想品德知识归类复习、易混淆知识点归纳

    2013年九年级思想品德知识归类复习、易混 淆知识点归纳 一、九年级知识点归类复习 (一)“主体”“主要”“主角”“主导力量”类 1.我国“一国两制”中的国家主体是坚持社会:......

    九年级政治知识点期中(模版)

    2015届六塘学九年级上思想品德期中复习提纲 第1课 成长在社会 1、在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重大成就是:经济:我......

    2010届中考政治基本知识点归类

    九年级思品基本知识点归类 一、“制度”类  1.基本经济制度  2.分配制度  3.根本制度  4.根本政治制度  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7.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