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生产企业管理制度2017版8月wps-哈尔滨食品药品监督

时间:2019-05-14 22:22: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食品生产企业管理制度2017版8月wps-哈尔滨食品药品监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食品生产企业管理制度2017版8月wps-哈尔滨食品药品监督》。

第一篇:食品生产企业管理制度2017版8月wps-哈尔滨食品药品监督

食品生产企业管理制度汇编

哈尔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二〇一七年八月

编 写 说 明

为促进提升我市食品生产企业管理水平,建立健全食品生产管理体系,市食药监管局以《食品安全法》、新版《黑龙江省食品安全条例》等法律法规为依据,制定了《食品生产企业管理制度汇编》,供食品生产企业参考使用。

本汇编中收录的管理制度,是《食品安全法》、新版《黑龙江省食品安全条例》等法律法规中,明确要求企业必须建立的基本管理制度。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符合自身实际和更加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

请各食品生产企业在落实相关制度工作中,及时反馈遇到的问题和建议,以便我们改进和完善。

电子版《食品生产企业管理制度汇编》请登录“哈尔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http://www.xiexiebang.com)网站,“申请表及软件下载”栏目中下载。

二〇一七年八月

目 录

1.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制度....................1

2.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2 3.食品安全培训制度。。..................4 4.食品安全自查制度........................6

5.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7

6.食品出厂检验记录制度....................8 7.出厂检验留样制度........................10 8.不合格食品处理制度......................11 9.食品添加剂使用记录制度..................12 10.原辅料控制制度.........................13 11.生产关键环节控制制度...................14 12.检验控制制度...........................15 13.运输和交付控制制度.....................16 14.食品安全追溯制度.......................17 15.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18 16.食品安全应急管理和突发事件报告制度.....20 17.《食品召回管理办法》...................21

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制度

1、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对职工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加强食品检验工作,依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2、食品生产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应当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对本企业的食品安全工作全面负责。

3、食品生产企业应当配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经培训和考核合格后上岗。

4、企业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应履行下列职责:

(1)组织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法律和知识培训;(2)制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及岗位责任制度;(3)检查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安全状况并提出处理意见;(4)对食品安全检验工作进行管理;(5)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6)建立食品安全管理档案;(7)配合食品药品监督机构对本单位的食品安全进行监督检查,如实提供有关情况;(8)与保证食品安全有关的其他管理工作。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1、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对企业从业人健康实施有效管理。

2、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食品生产人员应当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工作。新员工和实习人员必须体检、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

3、患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包括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4、从业人员有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咽部炎症等有碍食品卫生病症的,应主动报告,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原因、排除有碍食品卫生的病症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5、健康证明需随身携带或者存放在生产经营场所。

6、实行每日岗前健康检查制度,每日上岗前由班组长逐一检查每个从业人员个人卫生、健康状况,并详细记录。

7、从业人员应保持良好个人卫生,操作时应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工作帽,专间操作人员还需戴口罩,头发不得外露,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佩带饰物。

8、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从业人员上岗操作前应洗手,必要时使用75%酒精擦手进行消毒,操作时手部应保持清洁。熟知本岗位卫生知识及应知应会的内容。

食品安全培训制度

1、从业人员上岗前,根据各自的职责接受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经考试或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2、建立全体员工接受培训的档案,记录组织或派出职工参加食品安全培训的情况,包括学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和食品安全知识等内容情况,培训时间、地点、授课人员和考试或考核资料等。

3、定期组织从业人员有关食品安全知识、岗位卫生制度、技能、职业道德培训。提高业务水平,熟练掌握岗位的操作规程,遵守岗位卫生制度,每年参加培训的时间不少于40小时。

4、质量管理部负责制定年度员工培训计划,按照培训计划合理安排全年的质量教育、培训工作,负责建立职工教育培训档案。

5、培训方式以企业定期组织集中学习和自学方式为主,以外部培训为辅。任何人无正当理由,均不得缺席公司的培训,并应自觉完成学习计划。

6、新录入员工、转岗员工上岗前须进行质量知识教育与培训,主要培训内容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岗位职责、各类质量台帐、记录的登记方法等。培训结束后统一考核,不合格者不得上岗。

7、参加外部培训以及在职接受继续教育学历的人员,应将考核结果或相应的培训教育证书原件交行政部门验证后,留复印件存档。

8、企业内部教育培训的考核,由行政部门与质量管理部共同组织,根据培训内容的不同可选择笔试、口试、现场操作等方式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存档。

9、培训和继续教育的考核结果,作为有关岗位人员聘用的主要依据,并作为员工晋级、加薪或奖惩等工作的参考依据。

食品安全自查制度

1、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食品安全自查制度,定期(至少每月)对食品安全状况进行检查评价。

2、检查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落实情况。检查本企业的制度是否健全、完善,生产过程中每个环节是否按照控制要求进行操作。

3、设施、设备是否处于正常、安全的运行状态,工具、包装材料等是否清洁、无毒、无害,用水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饮用水标准,食品贮存和运输是否符合要求。生产条件发生变化,不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食品生产企业应当立即采取整改措施。

4、检查从业人员在工作中是否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5、生产过程是否符合食品生产管理记录制度要求,出厂食品是否经过检验。

6、食品的标签是否符合规定。

7、检查与食品安全有关的事故隐患。有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潜在风险的,应当立即停止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并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8、发现问题食品是否及时召回处理。

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1、食品生产者采购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

2、对无法提供合格证明的食品原料,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标准进行检验。

3、不得采购或者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4、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如实记录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进货日期以及供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并保存相关凭证。

5、记录和凭证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产品保质期满后六个月;没有明确保质期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食品出厂检验记录制度

1、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食品出厂检验记录制度,查验出厂食品的检验合格证和安全状况。

2、出厂的食品要做到批批检验,并定期进行抽查或检测。

3、出厂检验记录应当包括以下内容: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检验合格证号、销售日期以及购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并保存相关凭证。

4、出厂检验记录应真实,不得涂改,记录和凭证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产品保质期满后六个月;没有明确保质期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5、质量管理人员按照生产批次,对入库成品的名称、数量、执行标准进行核对,确认后下达产品检验取样单,检验人员按食品标准进行检验。

6、对检测结果发现存在质量问题的,经确认后立即上报,由主管领导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送有关检验机构进行委托检验;

7、产品出厂检验应按规定的检验操作规则、工作流程进行操作,确保检测数据准确、真实。

8、质量管理人员根据原始检验报告单的数据判定该批食品是否为合格品,按规定发放产品出厂合格证,判定为不合格品的进入不合格品处理程序;

9、按规定时限保存检验留存样品,并做好记录。

10、出厂检验记录结果要建立档案,并接受有关行政执法部门的监督检查。

出厂检验留样制度

1、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食品出厂检验留样制度,加强对留样工作的管理。

2、食品生产企业对出厂检验的所有批次产品应当留取备检的样品,委托出厂检验的也要保留每个生产批次的样品,留样量应不少于产品全项检验(不含微生物检验)所需数量,最低不能少于2个独立包装。

3、留样的贮存应符合食品规定的储藏条件。

4、留样应有标签,标签上标明产品名称、批号、保质期及留样的保留时间。

5、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产品保质期;没有明确保质期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产品售出后二年。

6、留样需要有相应的记录,留样记录应包括如下信息:产品名称,批号,数量,取样时间,保质期,贮存条件,贮存地点、贮存时间和留样人签名等。

7、留样仅在有特殊目的时才能使用,例如案件调查、投诉举报,使用前需要得到质量管理负责人的批准。

不合格食品处理制度

1、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制定不合格食品处理制度,加强对不合格食品的管理和控制。

2、企业出厂检验中发现不符合标准的食品,不允许包装入库。发现不合格食品已经出厂的,立即启动召回程序。

3、对食品包装标识进行查验核对,禁止不符合标准、超过保质期、无标签等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产品出厂销售。

4、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定期(至少每月)检查库存和待销售食品、食品原料,查验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发现食品、食品原料已经变质或者超过保质期的,应当立即停止用于食品生产销售。

5、对已经变质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食品原料进行无害化处理或者销毁,并建立处理或者销毁记录,不得退回供货商或者生产者。

6、接到有关监管部门不合格食品通知后,及时按规定处理,并转入不安全食品召回程序。

7、处理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食品添加剂使用记录制度

1、食品生产企业者应当加强对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建立食品添加剂使用记录制度,保证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等有关规定。

2、食品添加剂采购到货后,由质量管理人员按《进货查验制度》规定进行验收,并核对相关许可证明、合格证明、产品数量等项目,做好验收记录。

3、应当建立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记录,如实记录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名称、使用范围、使用量、使用日期等相关内容。

4、食品生产企业贮存食品添加剂,应当指定专人保管,专柜或者专区存放,并标示食品添加剂字样,盛放容器应当标示食品添加剂名称。

5、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应当采用精确的计量工具称量。

6、不得滥用食品添加剂,不得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得使用食品添加剂来掩盖食品的缺陷或作为伪造的手段。

原辅材料控制制度

1、食品生产企业应加强食品原料的采购、验收、投料的管理和控制,保证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等物料的采购和使用环节符合《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要求。

2、食品生产企业应按要求采购原料,根据企业自身的监控重点采取适当措施保证原料合格。

3、企业可现场查验原料供应企业是否具有生产合格原料的能力,保证硬件条件和管理符合相关规定。

4、应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原料合格证明文件,如产品生产许可证、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进口卫生证书等,并对原料进行验收审核。

5、原辅材料采购、验收、投料过程中有不符合控制要求的,食品生产企业应立即进行整改,确保其所生产食品的安全。

生产关键环节控制制度

1、食品生产企业应加强生产工序、设备、贮存、包装等生产关键环节的控制和管理,确保所生产食品的安全。

2、在生产工序上,应当按照生产工艺的次序和产品的特点,分开设置,分开操作,防止前后倒置,交叉污染。

3、生产设施、设备要定期清洗、消毒。

4、贮存、包装时应当注意环境卫生以及包装材料和容器的卫生安全,防止污染食品等。

5、在贮存物料时,应当依照物料的特性分类存放,对有温度等要求的物料,应配置必要的设备设施。

6、物料的贮存仓库应由专人管理,并制定有效的防潮、防虫害、清洁卫生等管理措施,及时清理过期或变质的物料,超过保质期的物料不得用于生产。

7、不得将任何危害人体健康的非食用物质添加到食品中。

8、在食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也应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9、企业在生产工序、设备、贮存、包装等生产关键环节中有不符合控制要求的,食品生产企业应立即进行整改,确保其所生产食品的安全。

检验控制制度

1、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加强食品原料、成品检验控制,保证生产的食品经检验合格后出厂销售。

2、企业应通过必要的原料检验、成品检验,及时了解食品生产安全控制措施上存在的问题,及时排查原因,并采取改进措施。

3、企业对各类样品可以自行进行检验,也可以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食品检验机构进行检验。

4、企业开展自行检验应配备相应的检验设备、试剂、标准样品等,建立实验室管理制度,明确各检验项目的检验方法。

5、检验人员应具备开展相应检验项目的资质,按规定的检验方法开展检验工作。

6、检验仪器设备精度必须符合要求,以确保检验结果科学、准确。

7、不具备产品出厂检验能力的企业,应委托外部食品检验机构进行检验。

8、企业应妥善保存检验记录,以备查询。

9、食品原料、成品检验过程中有不符合控制要求的,食品生产企业应立即进行整改,确保其所生产食品的安全。贮存、运输和交付控制制度

1、食品生产企业应加强贮存、运输和交付控制管理,控制贮存、运输和支付过程中的风险。

2、根据食品的特点和卫生需要选择适宜的贮存和运输条件,必要时应配备保暖、冷藏、保鲜等设施。

3、不得将食品与有毒、有害、或有异味的物品一同贮存运输,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

4、运输和贮存过程中应避免阳光直射、雨淋、显著的温湿度变化和剧烈撞击等,防止食品受到不良影响。

5、运输工具、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并根据食品种类不同特殊要求保证相应的温度和湿度,不得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质一同运输等。

6、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在交付过程中做好防护措施、台账记录等。

7、食品运输和交付过程中有不符合控制要求的,食品生产企业应立即进行整改,确保其所生产食品的安全。

食品安全追溯制度

1、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采集、留存生产经营信息,保证食品可追溯。

2、企业应当建立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包装材料等食品相关产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如实记录原辅材料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生产批号、保质期、进货日期及供货者名称、地址、负责人姓名、联系方式等内容,并保存相关凭证。

3、企业应最大限度将追溯链条向上游原辅材料供应及下游产品销售环节延伸。

4、企业应当建立食品出厂检验记录制度,查验出厂食品的检验合格证和安全状况,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生产批号、保质期、检验合格证号、销售日期及购货者名称、地址、负责人姓名、联系方式等内容,并保存相关凭证。

5、记录和凭证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产品保质期满后6个月,没有明确保质期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

1、食品生产企业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要求,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定期检查本企业各项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2、食品安全事故是指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源于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有危害的事故。

3、当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企业应当按照《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立即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4、企业负责人统一指挥事故应急处置工作,认真落实各项应急处置措施。

5、企业应当及时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发生时间、地点、单位;事故简要经过;事故发生的原因初步判断;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等情况。

6、保留造成食品安全事故或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

7、企业应积极配合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部门调查处理,按要求提供有关的材料。

8、主动停止生产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并按照国家局《食品召回管理办法》召回相关食品。

9、认真落实有关事故调查处理部门要求采取的控制措施,全程做好记录。

10、不得对食品安全事故隐瞒、谎报、缓报,不得隐匿、伪造、毁灭有关证据。

11、不得阻挠、干涉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食品安全应急管理和突发事件报告制度

1、当有信息显示企业突然发生导致或者有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紧急情况时,接到信息的人员应立即报告企业负责人。

2、企业接到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报告后,企业负责人应立即召开应急小组会议,会议应调查突发事件的真实性、严重性,并明确突发事件的处置措施。

3、当确定突发事件导致或者有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时,企业应当立即予以处置,防止事故扩大。应对不同的紧急情况做出相应的应急处置。

4、突发的设备故障或突然停电,停水使生产无法正常生产时,如果停产时间超过工艺规定时间,应对生产的食品进行隔离,并确定数量,做好标识然后,出处理。如果检测结果不符合标准,则按照《不合格食品处置制度》执行。

5、原料检测结果显示受到污染,会对消费者健康照成伤害时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评估受影响的程度和范围,并确定处置方式。若已经出厂销售的,按照国家局《食品召回管理办法》执行。

6、有人为的恶意行为导致工厂产品不安全,或者对工厂产品,声誉恶意造谣,照成恶劣社会影响,企业织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安排相关人员对外进行澄清,尽量减少对工厂的声誉的损害。

7、对于突发事件已经导致或者有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时,企业应当及时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报告。应报告突发事件发生时间、地点、主要内容;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判断;突发事件发生后采取的控制措施等情况。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2号

《食品召回管理办法》已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5年9月1日起施行。

局 长 毕井泉

2015年3月11日

食品召回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减少和避免不安全食品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安全食品的停止生产经营、召回和处置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不安全食品是指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定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以及其他有证据证明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食品。

第三条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法承担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义务,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收集、分析食品安全信息,依法履行不安全食品的停止生产经营、召回和处置义务。

第四条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负责指导全国不安全食品停止生产经营、召回和处置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不安全食品停止生产经营、召回和处置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 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建立由医学、毒理、化学、食品、法律等相关领域专家组成的食品安全专家库,为不安全食品的停止生产经营、召回和处置提供专业支持。

第六条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负责汇总分析全国不安全食品的停止生产经营、召回和处置信息,根据食品安全风险因素,完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措施。

县级以上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收集、分析和处理本行政区域不安全食品的停止生产经营、召回和处置信息,监督食品生产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

第七条 鼓励和支持食品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制定行业规范,引导和促进食品生产经营者依法履行不安全食品的停止生产经营、召回和处置义务。

鼓励和支持公众对不安全食品的停止生产经营、召回和处置等活动进行社会监督。

第二章 停止生产经营

第八条 食品生产经营者发现其生产经营的食品属于不安全食品的,应当立即停止生产经营,采取通知或者公告的方式告知相关食品生产经营者停止生产经营、消费者停止食用,并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控食品安全风险。

食品生产经营者未依法停止生产经营不安全食品的,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责令其停止生产经营不安全食品。

第九条 食品集中交易市场的开办者、食品经营柜台的出租者、食品展销会的举办者发现食品经营者经营的食品属于不安全食品的,应当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相关经营者停止经营不安全食品。

第十条 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发现网络食品经营者经营的食品属于不安全食品的,应当依法采取停止网络交易平台服务等措施,确保网络食品经营者停止经营不安全食品。

第十一条 食品生产经营者生产经营的不安全食品未销售给消费者,尚处于其他生产经营者控制中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立即追回不安全食品,并采取必要措施消除风险。

第三章 召 回

第十二条 食品生产者通过自检自查、公众投诉举报、经营者和监督管理部门告知等方式知悉其生产经营的食品属于不安全食品的,应当主动召回。

食品生产者应当主动召回不安全食品而没有主动召回的,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责令其召回。

第十三条 根据食品安全风险的严重和紧急程度,食品召回分为三级:

(一)一级召回:食用后已经或者可能导致严重健康损害甚至死亡的,食品生产者应当在知悉食品安全风险后24小时内启动召回,并向县级以上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召回计划。

(二)二级召回:食用后已经或者可能导致一般健康损害,食品生产者应当在知悉食品安全风险后48小时内启动召回,并向县级以上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召回计划。

(三)三级召回:标签、标识存在虚假标注的食品,食品生产者应当在知悉食品安全风险后72小时内启动召回,并向县级以上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召回计划。标签、标识存在瑕疵,食用后不会造成健康损害的食品,食品生产者应当改正,可以自愿召回。

第十四条 食品生产者应当按照召回计划召回不安全食品。

县级以上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收到食品生产者的召回计划后,必要时可以组织专家对召回计划进行评估。评估结论认为召回计划应当修改的,食品生产者应当立即修改,并按照修改后的召回计划实施召回。

第十五条 食品召回计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食品生产者的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具体负责人、联系方式等基本情况;

(二)食品名称、商标、规格、生产日期、批次、数量以及召回的区域范围;

(三)召回原因及危害后果;

(四)召回等级、流程及时限;

(五)召回通知或者公告的内容及发布方式;

(六)相关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义务和责任;

(七)召回食品的处置措施、费用承担情况;

(八)召回的预期效果。

第十六条 食品召回公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食品生产者的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具体负责人、联系电话、电子邮箱等;

(二)食品名称、商标、规格、生产日期、批次等;

(三)召回原因、等级、起止日期、区域范围;

(四)相关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义务和消费者退货及赔偿的流程。

第十七条 不安全食品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销售的,食品召回公告应当在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网站和省级主要媒体上发布。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网站发布的召回公告应当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链接。

不安全食品在两个以上省、自治区、直辖市销售的,食品召回公告应当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和中央主要媒体上发布。

第十八条 实施一级召回的,食品生产者应当自公告发布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完成召回工作。

实施二级召回的,食品生产者应当自公告发布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完成召回工作。

实施三级召回的,食品生产者应当自公告发布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完成召回工作。

情况复杂的,经县级以上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同意,食品生产者可以适当延长召回时间并公布。

第十九条 食品经营者知悉食品生产者召回不安全食品后,应当立即采取停止购进、销售,封存不安全食品,在经营场所醒目位置张贴生产者发布的召回公告等措施,配合食品生产者开展召回工作。

第二十条 食品经营者对因自身原因所导致的不安全食品,应当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其经营的范围内主动召回。

食品经营者召回不安全食品应当告知供货商。供货商应当及时告知生产者。

食品经营者在召回通知或者公告中应当特别注明系因其自身的原因导致食品出现不安全问题。

第二十一条 因生产者无法确定、破产等原因无法召回不安全食品的,食品经营者应当在其经营的范围内主动召回不安全食品。

第二十二条 食品经营者召回不安全食品的程序,参照食品生产者召回不安全食品的相关规定处理。

第四章 处 置

第二十三条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因停止生产经营、召回等原因退出市场的不安全食品采取补救、无害化处理、销毁等处置措施。

食品生产经营者未依法处置不安全食品的,县级以上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责令其依法处置不安全食品。

第二十四条 对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腐败变质、病死畜禽等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不安全食品,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立即就地销毁。

不具备就地销毁条件的,可由不安全食品生产经营者集中销毁处理。食品生产经营者在集中销毁处理前,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第二十五条 对因标签、标识等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而被召回的食品,食品生产者可以在采取补救措施且能保证食品安全的情况下继续销售,销售时应当向消费者明示补救措施。

第二十六条 对不安全食品进行无害化处理,能够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二十七条 食品生产经营者对不安全食品处置方式不能确定的,应当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意见进行处置。

第二十八条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如实记录停止生产经营、召回和处置不安全食品的名称、商标、规格、生产日期、批次、数量等内容。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九条 县级以上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发现不安全食品的,应当通知相关食品生产经营者停止生产经营或者召回,采取相关措施消除食品安全风险。

第三十条 县级以上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发现食品生产经营者生产经营的食品可能属于不安全食品的,可以开展调查分析,相关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积极协助。

第三十一条 县级以上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对食品生产经营者停止生产经营、召回和处置不安全食品情况进行现场监督检查。

第三十二条 食品生产经营者停止生产经营、召回和处置的不安全食品存在较大风险的,应当在停止生产经营、召回和处置不安全食品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向县级以上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书面报告情况。

第三十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要求食品生产经营者定期或者不定期报告不安全食品停止生产经营、召回和处置情况。

第三十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对食品生产经营者提交的不安全食品停止生产经营、召回和处置报告进行评价。

评价结论认为食品生产经营者采取的措施不足以控制食品安全风险的,县级以上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责令食品生产经营者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停止生产经营、召回和处置不安全食品。

第三十五条 为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风险,县级以上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发布预警信息,要求相关食品生产经营者停止生产经营不安全食品,提示消费者停止食用不安全食品。

第三十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将不安全食品停止生产经营、召回和处置情况记入食品生产经营者信用档案。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七条 食品生产经营者违反本办法有关不安全食品停止生产经营、召回和处置的规定,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有规定的,依照相关规定处理。

第三十八条 食品生产经营者违反本办法第八条第一款、第十二条第一款、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二十条第一款、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三条第一款、第二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不立即停止生产经营、不主动召回、不按规定时限启动召回、不按照召回计划召回不安全食品或者不按照规定处置不安全食品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给予警告,并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九条 食品经营者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的规定,不配合食品生产者召回不安全食品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给予警告,并处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条 食品生产经营者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第二十四条第二款、第三十二条的规定,未按规定履行相关报告义务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一条 食品生产经营者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三条第二款的规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食品生产经营者依法处置不安全食品,食品生产经营者拒绝或者拖延履行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给予警告,并处二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二条 食品生产经营者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八条的规定,未按规定记录保存不安全食品停止生产经营、召回和处置情况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三条 食品生产经营者停止生产经营、召回和处置不安全食品,不免除其依法应当承担的其他法律责任。

食品生产经营者主动采取停止生产经营、召回和处置不安全食品措施,消除或者减轻危害后果的,依法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违法情节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

第四十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不依法履行本办法规定的职责,造成不良后果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有关规定,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五条 本办法适用于食品、食品添加剂和保健食品。

食品生产经营者对进入批发、零售市场或者生产加工企业后的食用农产品的停止经营、召回和处置,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十六条 本办法自2015年9月1日起施行。

第二篇:食品生产企业管理制度

食品生产企业管理制度

食品生产企业管理制度1

1、认真学习贯彻《食品卫生法》,及时办理卫生许可证,并将食品卫生许可证悬挂于醒目处。

2、生产企业周围环境良好,25米内不得有暴露的垃圾堆、垃圾场、坑式厕所、粪池等孳生有害昆虫的场所,卫生区采取“四定”办法,即:定人、定物、定时间、定质量,划片分工,责任到人,确保内外环境整洁。

3、严把食品及原料采购关,采购员采购食品必须按规定向供货方索取有效的检验合格证明及卫生许可证复印件,禁止采购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

4、食品入库前要进行验收登记,食品贮存应做到分类存放,离地离墙先入先出,定期检验,及时清理;食品仓库内应防鼠、防潮,严禁存放亚硝酸盐及杀虫剂等有害有毒物质。

5、食品加工人员要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按良好的'生产规范进行操作,确保各工序连续进行,严禁往返,防止交叉污染。

6、加工后的废弃物存放设施应密闭或带盖,存放应远离生产车间,且位于生产车间的下风向;废弃食用油脂专人管理,盛放于标有“废弃食用油脂专用”字样的密闭容器内,定期按有关规定及时清理。

7、食品加工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培训合格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工作期间应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防止人为因素造成的食品污染。

8、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按照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和检验方法进行检验,要逐批次对投产前的原材料、半成品和出厂前的成品进行检验,保证每批产品检验合格后出厂。

食品生产企业管理制度2

1、认真学习贯彻《食品卫生法》,及时办理卫生许可证,并将食品卫生许可证悬挂于醒目处。

2、生产企业周围环境良好,25米内不得有暴露的垃圾堆、垃圾场、坑式厕所、粪池等孳生有害昆虫的场所,卫生区采取“四定”办法,即:定人、定物、定时间、定质量,划片分工,责任到人,确保内外环境整洁。

3、严把食品及原料采购关,采购员采购食品必须按规定向供货方索取有效的检验合格证明及卫生许可证复印件,禁止采购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

4、食品入库前要进行验收登记,食品贮存应做到分类存放,离地离墙先入先出,定期检验,及时清理;食品仓库内应防鼠、防潮,严禁存放亚硝酸盐及杀虫剂等有害有毒物质。

5、食品加工人员要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按良好的生产规范进行操作,确保各工序连续进行,严禁往返,防止交叉污染。

6、加工后的废弃物存放设施应密闭或带盖,存放应远离生产车间,且位于生产车间的下风向;废弃食用油脂专人管理,盛放于标有“废弃食用油脂专用”字样的密闭容器内,定期按有关规定及时清理。

7、食品加工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培训合格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工作期间应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防止人为因素造成的.食品污染。

8、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按照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和检验方法进行检验,要逐批次对投产前的原材料、半成品和出厂前的成品进行检验,保证每批产品检验合格后出厂。

食品生产企业管理制度3

一、总则

我公司属于食品加工企业,食品安全直接关系着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同时直接关系到我公司的生死存亡,我公司以“让顾客满意,超出顾客愿望”作为自己的经营理念,因此在关系到消费者身体健康的卫生管理问题上不可掉以轻心。同时科学的管理和严格的卫生制度也正是我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个法宝。

二、实施细则:

㈠、卫生管理组织及卫生管理人员

1、组织:

公司配备经专业培训的以总经理为组长,各主管副总经理为副组长,各车间主任、班组长、各职能科室经理为兼职卫生管理员的`卫生管组织。

2、职责:

对本单的卫生工作进行全面管理,宣传和贯彻相关的卫生法规和标准,监督检查相关的卫生法规和标准在本单位的执行情况,制定本单位的各项卫生管理制度,建立管理技术挡案,配合卫生主管部门做好从业人员的培训、体检工作。

(二)、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和健康体检制度

1、新员工必须首先接受培训,培训内容包括食品从业人员卫生规范、食品卫生法、纯净水常识。

2、新员工经过培训合格后,必须由质管部带领到卫生防疫部门进行健康检查和卫生知识培训,取得健康证才能上岗。

3、在职人员每年必须进行两次卫生知识考核或者培训,不合格者不准上岗。

4、所有员工每年进行-次体检,经卫生防疫部门检查合格颁发健康证,才能工作。

(三)、库房卫生制度

1、地面整洁无尘,门窗洁净光亮。

2、墙壁和天花板无灰尘和蜘蛛网。

3、物料分类码放,整齐有序。

4、消防设施齐备。

5、防鼠板安装正确,粘鼠胶、鼠笼、鼠夹摆放科学合理,管理员每天要检查有无鼠害,及时清理鼠迹。

6、库房重地,严禁使用药品灭蚊灭蝇。

7、必须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干燥,不能用水洗地面,仓库不得有霉变发生。

8、每周消毒-次,消毒方法可采用药液消毒,也可以紫外线消毒。

(四)、公司虫害防治制度

1、公司各个部门都应该有防鼠板和防蝇帘。

2、生产车间要有双重门,风淋室和防蚊蝇帘子。

3、车间和库房出入口要有鼠夹。

4、车间卫生区负责人每天检查鼠夹,及时清理。

5、严禁在车间内存放食物,也不准在车间和调度室吃食物,以免招引害虫。

6、垃圾及时清理,垃圾点设立远离生产车间。

7、每周六下午为本店统-大扫除的日子,要把虫害防治当作重点。

8、对进入生产区域的害虫要以驱逐为目地,不能扑杀,投鼠忌器防止对纯净水产生污染。

9、严禁使用药物灭害。

10、夏季值班室或其他办公室需要有人晚上值班的部门,需要点燃灭蚊香的时候,要选购中草药制剂。

11、库房在进原材料时要把虫害检查当作-项常规检查,车间在领用时也需要检查此项。

12、车间内部的更衣室、更衣箱也是重点防治区域,参照上列规定不得例外。

(五).污物、废弃物的存放处理

工厂的污物、废弃物主要是废水、旧塑料包装,包装箱等。

1、废水通过专用下水道排放。

2、废旧塑料袋每天清理,远离生产厂区存放,定期处理给废旧物资回收部门。

3、包装箱指定专人管理,指定地点存放,定期处理。

(六)、车间生产卫生工作制度

一、生产人员上班前15分钟到车间主任处签到,不得代签。

二、全体员工必须服从领导,听从指挥,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作好本职工作,有事提前请假,不准迟到、早退、离岗、串岗。

三、生产人员必须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和戴戒指,勤洗手、勤洗澡、勤理发、勤换衣服。

四、各工序操作员按规定穿戴整洁的工作服、工作鞋靴、工作帽、和口罩,工作服必须罩住外衣,头发不得露于帽外,口罩必须罩住口鼻,必须定时洗手消毒,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靴,必须定期清洗消毒,不得穿戴工作服、工作帽、口罩、工作鞋靴出车间。

五、车间内的成品、半成品、不合格品不得饮用;需要饮水时到车间指定饮水处,用自备杯子饮水,不得用生产用瓶子饮水。

六、不得将与生产无关的用品带入车间,禁止在生产场所吸烟、进食,更不准在车间打闹及进行其他有碍制水卫生质量的活动。

七、上班前、下班后打扫环境卫生,并用紫外线杀菌灯对车间空气、工作服、工作帽,各杀菌消毒30~60分钟,垃圾杂物桶必须带盖,垃圾杂物及时清出车间。

(七)、工艺卫生

1、原料水应符合现行的《生活饮用水的卫生标准》。

2、包装容器应严格保管,不得放在露天或不干净的地方

3、生产、运输专用的工具、容器必须专用,使用前严格清洗消毒,做到清洁卫生。

4、所有产品必须按要求包装,并应注明厂名、批次或生产日期、以便检查。

食品生产企业管理制度4

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职工安全教育与培训工作,提高职工安全素质,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护能力,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特制订本制度。

第一章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第一条目的:为提高食品厂各部门工作人员对公司生产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及对安全生产的责任心,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管理的思想意识,使广大职工更加自觉遵守厂安全生产的法规和制度,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厂各管理部门,对由于各级人员责任心不强或管理不到位,而造成安全事故或使本部门内部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实施责任追究。

第三条对公司安全管理实施“以责论处”的工作原则,从公司到公司各部门都应根据各自的安全管理责任进行管理,对在工作中因失职,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公司劳动纪律而造成的安全事故要进行责任追究并给与相应的处罚。

第四条对安全事故及安全隐患的责任追究坚持分级管理的原则:在责任追究上要一级管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

(1)公司各部门及科室对公司直接负责,各部门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各部门主管及生产部门的班组长直接对本部门直接领导负责,一线生产员工对所在的班组基层管理人员负责。

(2)当公司部门内部存在安全隐患,需公司其他部门配合时,该部门应当提出书面的安全隐患整改意见,经公司领导同意安排后,交与其他部门配合解决,在解决的过程中如出现对安全隐患不重视或未及时解决,而导致出现安全事故的,配合解决的部门同事故发生部门承担同样的责任。

(3)公司每年同各部门负责人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公司各部门内部逐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责任书签订后,统一由公司存档保管。

第二章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第一条全体职工必须定期接受安全教育与培训,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制度。

第二条各部门必须深入开展安全教育,扎实推进安全培训工作,普及安全知识,倡导安全文化,使这项工作制度化、经常化、科学化。

第三条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编制安全宣传教育计划,组织职能部门对各部门的安全活动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进行材料汇总,考核各部门对安全落实情况并负责定期通报。

第四条各部门负责对本部门职工的安全教育组织实施,有针对性开展职工喜闻乐见的安全活动,同时按要求做好相关记录,内容翔实、规范,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检查、考核工作。

第五条班前十分钟安全教育由各车间及班组长组织实施,并由当班班长认真填写安全活动记录,做好保管、存档。

第六条安全教育培训形式与内容。教育和培训按等级、层次和工作性质分别进行,管理人员的重点是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管理水平,操作者的重点是遵章守纪、自我保护和提高防范事故的能力。

(1)新员工必须经过厂级、车间级、班组级三级安全教育。教育内容包括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标准及安全技术知识、设备性能及操作规程、安全制度、严禁事项及本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

(2)特种作业人员,如电工、焊工、司炉工除进行一般安全教育外,还要经过本岗位的专业安全技术教育。

(3)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施工和调换工作岗位时,对操作人员进行新技术、新岗位的安全技术培训。

第七条安全生产的经常性教育。在做好新员工入职教育、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及各级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培训的同时,还必须把经常性的安全教育贯穿于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并根据接受教育对象的不同特点,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和多种方法进行。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应多种多样,应贯彻及时性、严肃性、真实性,做到简明、醒目,具体形式如下:

(1)车间入口处的安全纪律牌。

(2)举办安全生产培训、讲座、报告会、事故分析会。

(3)建立安全保护教育室,举办安全保护展览。

(4)印发安全保护简报、通报等,办安全保护黑板报、宣传栏。

(5)张挂安全保护挂图、宣传画、安全标志和标语口号。

(6)举办安全保护文艺活动,放映安全保护音像制品。

(7)做职工安全生产思想工作。

第八条安全培训效果检查。对安全教育与培训的效果检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检查各部门的安全教育制度及安全教育内容。

(2)检查新入职员工是否进行了三级安全教育培训。

(3)检查变换工种时是否进行安全教育培训。

(4)检查工人对本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熟练程度。

(5)检查各部门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内容。

(6)检查专职安全员的安全培训及考核情况。

第三章安全检查制度

第一条目的:为了及时检查和揭露在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消除隐患,预防和杜绝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以确保安全检查有序、高效的进行,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安全检查范围:食品厂各部门,以车间、仓库等部门为检查重点。

第三条安全检查内容:

(1)查有无进行三级教育。

(2)查各类设备操作规程有无进行公开张挂或放置。

(3)查车间员工有无存在违规操作行为。

(4)查各类设备的防护设施及线路有无老化现象。

(5)查防火器材是否在有效期内。

(6)查个人劳动防护用品是否齐全及正确保用。

(7)查是否存在电线乱拉、乱接的现象,是否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设备。

(8)查事故隐患是否存在。

(9)查安全计划措施是否落实和实施。

第四条安全检查形式:

(1)经常性检查(如月查、周查、日查和抽查等)(2专业性检查(如设备操作、规章制度、电器设备等)

部门自我检查:

①工作区域的安全性:注意周边环境卫生、通道畅通等。

②使用材料的安全性:注意堆放或储藏方式,装卸地方大小,材料有无毒性等。

③工具的安全性:注意工具是否齐全、清洁、有无损坏,有何种使规定、操作方法等。

④设备的安全性:注意防护、保险、报警装置情况、控制机构、使用规程等要求的完好情况,电器设备是否整洁完好,线路是否符合安全要求等。

⑤其它防护的安全性:注意通风、防暑降温、防护用吕是否齐备和正确使用,有无消防和急救物品等措施。

第四条安全检查要求:

①公司安全检查由公司安全领导小组组织,每月进行一次部门安全检查,由部门自发组织,每周进行一次,并形成检查记录,班组检查,每天进行一次,并形成检查记录。

②每次检查通报的安全隐患,都必须及时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逐一安排落实,并按期跟踪复查、考核,同时建立好台帐。

第四章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第一条目的为确保公司安全生产,最大限度地减少职工伤亡和经济损失,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第二条安全事故分类:人身意外伤害事故;重大火灾事故;重大交通事故;外来暴力害安全事故;重大失窃安全事故;

原则:救人第一,减少损失,合理安排,保障生产。

在稳妥可靠的前提下,果断处理,积极抢救,作好善后处理工作。

(1)人身意外伤害事故:在生产过程中发生意外伤害事故时,要立即根据事故发生原因及事故严重程度采取相应措施,触电事故要立即切断电源,展开现场紧急救护工作,出现昏厥情况的,要进行人工呼吸;机诫造成的事故,要立即停止机器运行,造成外伤的要立即进行应急性包扎及止血。同时报告当值车间主任,车间主任报主管领导和公司办公室(或夜间值班经理),公司办公室(或夜间值班经理)接到报告后应立即通知配送中心安排车辆并协同生产负责人将受伤员工送至临近医院救治,暂时找不到车辆时,要立即拨打120求救,如需住院治疗的,要安排好陪护人员,并通知其家人,同时联系工伤理赔部门作好理赔的前期工作。

(2)重大火灾事故:若公司发生重大火灾事故,现场人员应在第一时间内利用现场灭火器材进行应急性扑救,火势过大时,要及时撤离,并拨打火警电话119报警,上报公司办公室(或夜间值班经理),公司办公室(或夜间值班经理)在接到报告后,要积极协调相关部门组织人员疏散、救火及各类财产的转移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并上报厂长,若有人员伤亡,应立即组织救护,先做临时性包扎或止血,同时安排车辆,送临近医院治疗,需要住院治疗的,安排人员陪护,并通知其家人,同时联系工伤理赔部门,作好理赔的前期工作。厂长及部门领导要速度赶到现场,组成临时指挥小组,全面组织救护工作。

(3)重大交通事故:员工在公司内(或公司附近)出现交通事故,造成伤亡的,要立即上报主管部门领导,由主管部门领导上报公司办公室(或夜间值班经理),同时受伤人员不可随意活动,以免伤情扩大,要协同有关部门,迅速组织抢救,作好善后处理工作,同时联系工伤理赔部门,并上报厂长。

(4)外来暴力害事故:若发生外来暴力事件时,公司每一个员工(包括保安人员)都有权力将之驱出厂外(不排除使用武力),并上报公司办公室(或夜间值班经理),由公司办公室(或夜间值班经理)上报厂长,同时拨打报警电话110,配合公安机关作好调查处理工作;若有人员伤亡时,办公室协同相关部门负责人作好及时救护和善后处理工作。

(5)重大失窃安全事故:若公司发生重大失窃安全事故时,失窃部门要立即上报部门负责人,同时保护好现场,部门负责人上报公司办公室(或夜间值班经理),公司办公室(或夜间值班经理)上报厂长,在确定并非内部人员所为后,拨打110电话报案。公司办公室(或夜间值班经理)应积极组织相关部门人员,配合公安部门作好有关调查取证工作。

食品生产企业管理制度5

第一条 严格遵守《产品质量法》、《标准化法》、《计量法》、《食品卫生法》、《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试行条例》、《查处食品标签违法行为规定》、《产品标识标注规定》、《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实施意见》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食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产品标准的要求。

第二条 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及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的企业设立条件。

对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在取得生产许可资质的前提下组织生产。

第三条 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努力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

企业负责人和主要管理人员了解食品质量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

具有与食品生产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熟练技术工人和质量工作人员。

第四条 具备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的生产设备、工艺设备和相关辅助设备,具有与确保产品质量合格相适应的原料处理、加工、贮存等厂房或者场所。

具备产品质量安全的环境条件。

第五条 食品加工工艺流程科学、合理,生产加工过程严格、规范,对生产关键点进行严格控制。

第六条 生产食品所用的原材料、添加剂等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严格进货验货制度,不使用非食用性原辅材料加工食品。

第七条 按照有效的'产品标准组织生产,无强制性标准规定的,符合企业明示采用的标准要求。

第八条 具有质量检验和计量检测手段,检验和检测仪器定期通过计量检定。

第九条 在生产全过程建立标准体系,实行标准化管理,从原材料采购、产品出厂检验到销售后服务实施全过程质量管理。

第十条 食品的包装材料、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包装、工具、设备安全,保持清洁,对食品无污染。

第十一条 产品出厂前经过严格检验、确保出厂产品检验合格。

第十二条 产品标识标注及食品市场准入标志的使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食品生产企业管理制度6

第一条 严格遵守《产品质量法》、《标准化法》、《计量法》、《食品卫生法》、《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试行条例》、《查处食品标签违法行为规定》、《产品标识标注规定》、《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实施意见》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食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产品标准的要求。

第二条 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及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的企业设立条件。对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在取得生产许可资质的前提下组织生产。

第三条 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努力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企业负责人和主要管理人员了解食品质量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具有与食品生产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熟练技术工人和质量工作人员。

第四条 具备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的生产设备、工艺设备和相关辅助设备,具有与确保产品质量合格相适应的原料处理、加工、贮存等厂房或者场所。具备产品质量安全的环境条件。

第五条 食品加工工艺流程科学、合理,生产加工过程严格、规范,对生产关键点进行严格控制。

第六条 生产食品所用的原材料、添加剂等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严格进货验货制度,不使用非食用性原辅材料加工食品。

第七条 按照有效的产品标准组织生产,无强制性标准规定的,符合企业明示采用的`标准要求。

第八条 具有质量检验和计量检测手段,检验和检测仪器定期通过计量检定。

第九条 在生产全过程建立标准体系,实行标准化管理,从原材料采购、产品出厂检验到销售后服务实施全过程质量管理。

第十条 食品的包装材料、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包装、工具、设备安全,保持清洁,对食品无污染。

第十一条 产品出厂前经过严格检验、确保出厂产品检验合格。

第十二条 产品标识标注及食品市场准入标志的使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第三篇:食品生产企业监督检查规定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印发<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规定>的公

告》(2009年第119号)

2009年第119号

关于印发《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

主体责任监督检查规定》的公告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为督促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规范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工作、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国家质检总局制定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规定》,自2010年3月1日起执行。执行中如遇问题,请及时向国家质检总局反映。

特此公告。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监督检查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督促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以下简称“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规范企业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工作,保障食品质量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指企业是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规定取得食品生产许可的食品生产者。

第三条县级以上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采取听取企业汇报,查阅企业记录,询问企业员工,核查生产现场,检验企业产品及所用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调查企业利益相关方等方式,依法对企业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等情况(除对企业申请食品生产许可过程的现场核查外)实施监督检查,适用本规定。

第四条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负责制(修)订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规定,并对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依据本规定实施监督检查的情况进行指导和检查。

县级以上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其职权范围内负责本辖区企业的监督检查工作,上级部门应对下级部门依据本规定实施监督检查的情况进行指导和检查。

第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为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工作提供保障。

第六条监督检查工作应当遵循科学公正、公开透明、程序合法、便民高效的原则。

第二章 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第七条企业应保持资质的一致性。

(一)企业实际生产食品的场所、生产食品的范围等应与食品生产许可证书内容一致;

(二)企业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内,生产条件、检验手段、生产技术或者工艺发生变化的,应按规定报告;

(三)食品生产许可证载明的企业名称应与营业执照一致。

第八条企业应建立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一)企业采购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应建立和保存进货查验记录,向供货者索取许可证复印件(指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取得许可的)和购进批次产品相适应的合格证明文件;

(二)对供货者无法提供有效合格证明文件的食品原料,企业应依照食品安全标准自行检验或委托检验,并保存检验记录;

(三)企业采购进口需法定检验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应当向供货者索取有效的检验检疫证明;

(四)企业生产加工食品所使用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品种应与进货查验记录内容一致;

(五)企业应建立和保存各种购进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贮存、保管、领用出库等记录;

(六)企业不应使用回收食品作为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

第九条企业应建立生产过程控制制度。

(一)企业应定期对厂区内环境、生产场所和设施清洁卫生状况自查,并保存自查记录;

(二)企业应定期对必备生产设备、设施维护保养和清洗消毒,并保存记录,同时应建立和保存停产复产记录及复产时生产设备、设施等安全控制记录;

(三)企业应建立和保存生产投料记录,包括投料种类、品名、生产日期或批号、使用数量等;

(四)企业应建立和保存生产加工过程关键控制点的控制情况,包括必要的半成品检验记录、温度控制、车间洁净度控制等;

(五)企业生产现场,应避免人流、物流交叉污染,避免原料、半成品、成品交叉污染,保证设备、设施正常运行,现场人员应进行卫生防护,不应使用回收食品等。

第十条企业应建立出厂检验记录制度。

(一)企业应建立和保存出厂食品的原始检验数据和检验报告记录,包括查验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生产批号、执行标准、检验结论、检验人员、检验合格证号或检验报告编号、检验时间等记录内容;

(二)企业的检验人员应具备相应能力;

(三)企业委托其他检验机构实施产品出厂检验的,应检查受委托检验机构资质,并签订委托检验合同;

(四)出厂检验项目与食品安全标准及有关规定的项目应保持一致;

(五)企业应具备必备的检验设备,计量器具应依法经检验合格或校准,相关辅助设备及化学试剂应完好齐备并在有效使用期内;

(六)企业自行进行产品出厂检验的应按规定进行实验室测量比对,建立并保存比对记录;

(七)企业应按规定保存出厂检验留存样品。产品保质期少于2年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产品的保质期;产品保质期超过2年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第十一条企业应建立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一)企业应建立和保存采购的不合格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处理记录;

(二)企业应建立和保存生产的不合格产品的处理记录。

第十二条企业生产加工食品的标识标注内容应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及食品安全标准规定的事项。

第十三条企业应建立销售台帐。企业应对销售每批产品建立和保存销售台帐,包括产品名称、数量、生产日期、生产批号、购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销售日期、出货日期、地点、检验合格证号、交付控制、承运者等内容。

第十四条企业标准执行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一)企业标准应按规定进行备案;

(二)企业应收集、记录新发布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参加相关培训,做好标准执行工作;

第十五条企业应建立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企业应建立和保存对不安全食品自主召回、被责令召回的执行情况的记录,包括:企业通知召回的情况;实际召回的情况;对召回产品采取补救、无害化处理或销毁的记录,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向当地政府和县级以上监管部门报告召回及处理情况。

第十六条企业从业人员健康和培训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一)企业应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和健康档案制度,保存对直接接触食品人员健康管理的相关记录;

(二)企业应建立和保存对从业人员的食品质量安全知识培训记录。

第十七条企业接受委托加工食品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一)受委托企业应当在获得生产许可的产品品种范围内与委托方约定委托加工协议,并向所在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报告;

(二)委托加工食品包装标识应符合相关规定。

第十八条企业应建立消费者投诉受理制度。企业应建立和保存对消费者投诉的受理记录。包括投诉者姓名、联系方式、投诉的食品名称、数量、生产日期或生产批号、投诉质量问题、企业采取的处理措施、处理结果等。

第十九条企业应主动收集企业内部发现的和国家发布的与企业相关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信息,并做出反应,同时应建立和保存相关记录。

第二十条企业应按规定妥善处置食品安全事故。

(一)企业应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

(二)企业应定期检查各项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

(三)如果发生食品安全事故,企业应建立和保存处置食品安全事故的记录。

第三章 监督检查程序

第二十一条县级以上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根据地方人民政府组织制定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计划,编制本辖区企业监督检查计划,并按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相关规定上报备案。

县级以上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可以根据上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工作部署、掌握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信息、企业食品安全信用状况、监管工作需要等情况,对监督检查计划进行调整。

第二十二条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分为特别监督检查和常规监督检查。

企业发生质量安全事故或者涉嫌存在质量安全问题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可以开展特别监督检查,并持附件1《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通知书》直接前往企业实施监督检查。

开展常规监督检查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在监督检查前15个工作日,向企业送达《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通知书》,告知企业监督检查有关项目。《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通知书》可以直接送达,也可以邮寄送达。直接送达的,以被监督检查单位在回执上注明的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邮寄送达的,以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

第二十三条被检查企业收到《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通知书》后,应依照本规定第二章内容进行自查,并向实施监督检查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提交书面自查报告。

自查报告应包括附件2《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情况自查表》规定内容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第二十四条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收到企业自查报告后,应当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工作场所进行核查。必要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要求被检查企业做出说明并提供补充报告材料。

企业应当对其提交的报告和相关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第二十五条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经核查企业自查报告和补充材料,认为需要实施现场检查的,应当告知企业。

第二十六条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企业实施现场监督检查,应有2名以上工作人员参加。监督检查人员到企业现场实施监督检查时,应当出示有效证件。根据监督检查需要,县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可以聘请技术专家、消费者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记者等人员参与检查工作。

第二十七条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可以根据监督检查工作需要,依照有关规定进行抽样检验。

第二十八条被检查企业应当指定有关人员配合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监督检查工作,如实提供有关资料,回答相关询问,协助核查企业生产条件和抽取样品。

企业应当积极配合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监督检查工作,不得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式予以阻挠。第二十九条监督检查人员应当按附件3《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情况核查表》有关事项,如实记录监督检查结果。检查人员应当就检查情况与被检查单位参加人员交换意见。监督检查结论由监督检查人员和被检查企业法人代表或其授权的人员签字。被检查单位对检查结果有异议的,可以签署异议。监督检查人员应当就监督检查结论向本单位汇报。

被检查单位拒绝签字的,由监督检查人员书面记录后存档。

第三十条需要当地人民政府或者相关部门支持、配合监督检查工作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提出工作建议,并以书面形式报告当地人民政府或者告知有关部门。

第四章 监督检查结果处理

第三十一条 县级以上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企业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理。

第三十二条监督检查结果应当依法向社会公开。

第三十三条县级以上质量监督部门应当将监督检查情况记入该企业信用档案。监督检查工作中获知的食品安全信息依法应通报同级相关监管部门的,按法律法规要求进行通报;食品安全信息直接涉及食品认证、计量等情形的,应向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内部相关工作机构通报。

第五章 监督检查工作要求

第三十四条参与企业监督检查的工作人员,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本规定,严格检查、秉公执法、不徇私情。

第三十五条监督检查人员进入洁净区域现场检查时,应遵守企业安全卫生防护措施等制度要求。第三十六条 实施监督检查,不得妨碍企业正常的生产活动,不得索取或者收受被检查企业的财物,不得谋取其他利益。

第三十七条 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根据企业监管业务需要,对监督检查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和专业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水平,并将参加岗位培训情况作为工作人员考核的内容之一。

第三十八条上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可以通过查阅监督检查记录、交叉检查、随机抽查企业等方式对下级部门监督检查工作进行督查。

第三十九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干部管理权限对相关责任人依法依规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规定组织监督检查造成后果的;

(二)隐瞒监督检查信息的;

(三)阻碍、干涉监督检查工作的;

(四)在监督检查中伪造或者指使他人伪造记录的;

(五)擅自向外透露企业商业秘密的;

(六)利用监督检查工作参与有偿活动的。

第四十条未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本规定履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法定职责、日常监督检查不到位或者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五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一条,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或者降级的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的处分;其主要负责人应当引咎辞职。

第四十一条对依照本规定履行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职责、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上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予以表彰和奖励。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二条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可依照本规定制定实施细则。

第四十三条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监督检查,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四十四条本规定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五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四篇:食品生产企业上墙管理制度

食品生产卫生管理制度

一、专人负责食品生产加工清洁卫生工作;

二、生产加工区与生活区分离,生产加工区不饲养动物;

三、做好清洁卫生工作,保持生产加工区地面清洁无杂物,无蜘蛛网、积尘等;

四、配备必要的消毒、采光、通风、防腐、防尘、防虫、防鼠、防蝇等设施;

五、班次生产结束后应及时清洗生产设备;

六、严格食品包装材料管理,防止二次污染;

七、生产加工人员应持有效健康证,生产中按规定着装,采取相应卫生防护措施,避免食品污染;

八、进入生产加工区应更衣、消毒,严禁流行病患者和传染病患者进入生产加工区。

食品生产原辅料进货验收制度

一、原辅料应经自行检验或索证索票方式验收合格后入库,分类存放,存放应满足相关要求,防止过期变质;

二、自行检验应做好记录,认真填写原辅料名称、检验项目、标准依据、检验方法、检验原始数据、检验日期、检验结论、检验人员和复核人员等;

三、采用索证索票方式验证原辅料质量,应索取供货方提供的该批产品质量合格检验报告和发票,实行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原辅料应查验供货方食品生产许可证,所有证明、票据应复印保存两年;

四、建立原辅料进货台帐,详细记录原辅料生产单位、产品名称、生产许可证号、进货数量和时间、供货商名称和联系电话及验收结果,进货台帐应保存两年;

五、首次使用新原辅料应送具有资质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检测,检测合格方能使用;

六、验收不合格的原辅料,不得用于生产。

食品生产检验管理制度

一、食品生产加工检验室应按照生产食品的检验需要配备检测设备;

二、检验人员应经过培训,熟悉检验知识,掌握检验技能并经考试合格、取得资质方能上岗操作;

三、检验室应建立检测设备台帐,需检定(校准)的设备应定期送具有资质的计量技术机构检定(校准)合格,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四、检验应如实记录样品来源、生产批次(或生产日期)、代表数量等情况;

五、检验样品应按“待检样”、“已检样”和“留存样”分类存放,并加以标识。对已检样品应即时处理,保持检验室整洁;

六、检验应按相关检测方法标准进行,如实填写检验原始记录、出具检验报告。检验员对检测结果负责,不得弄虚作假;

七、检验室至少应配备检验员、审核员各一人。检验原始记录、检验报告应由检验员和审核员签字并加盖检验专用印章。检验原始记录和检验报告应保存两年;

八、检验不合格的原辅料或成品,应单独登记造册交质量负责人处理,并进行记录。

食品生产销售管理制度

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按标准组织生产;

二、生产前应检查生产场所和生产设备的卫生状况,不符合要求不进行生产;

三、生产前应检查原辅料、添加剂(含加工助剂)和包装材料,保证符合相关规定和标准要求;

四、做好生产记录,详细记载产品名称、生产批次(或生产日期)、生产数量、所使用的原辅料名称和使用量。设备、工艺发生变化应特别注明;

五、使用食品添加剂应按规定到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登记备案,并在生产中详细记录添加剂名称及使用量;

六、对食品质量是否合格进行验证,不合格食品不出厂销售;

七、建立食品销售台帐,详细记录产品名称、销售区域、销售日期、销售数量和保质期。

检验、计量设备管理制度

检验器具的使用,维护、保持由检验管理人员负责。检验器具使用前,必须进行检定(或标准),经验定(或标准)合格方后可使用,否则不准使用。对检验器具采用三色标志:检定合格及经确认正常工作的非计量设备用绿色标签标识;对精度下降、多功能(对量程)设备丧失部分功能,但能满足做进行检验要求的设备用黄色标签标识,对检定不合格或曾经过载,给出可疑结果,显示出缺陷、超出规定限度的设备,均加贴红色标志,并停用。

计量管理人员必须按期联系有关检定机构检定。属强检计器具其受检率应达100%,非强检计量器具应根据使用情况进行,受检率应达60%.受检的计量器具其检定证书及有关资料要及时建档,并登记入卡;确定下次受检日期.根据各种不同设备使用说明书的有关规定进行使用,维护和保养.要严格遵守计量器具的使用规定,严禁非专业人员使用,更不允许乱拆、乱修、更换计量器具的零部件和附件.生产设备管理制度

1、生产设备是我厂的重要生产手段和物质技术基础,为适应生产的需要,搞好生产的设备管理工作,使设备更好运转,不断改善设备技术状态,促进安全生产,特制定本制度。

2、生产设备管理的基本任务是正确贯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通过采取一系列技术、经济组织措施,逐步使设备的设计、制造、购臵、安装、使用、改善、更新全过程进行综合管理,以获得最佳效果。

3、设备管理实行“制造与使用相结合”、“修理、改造、更新相结合”、“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相结合”、“专业管理和全员管理相结合”、“预防为主,维修、保养、计划检修并举”、“公司、车间分级管理”的原则。

分级管理责任制

一、副总经理(兼厂长)职责

副总经理(兼厂长)应把设备管理工作列入主要议事日程之一,对设备管理的方针、目标作决策,并组织检查执行、实施情况

二、仪器设备管理员职责

1、负责全公司设备管理工作,组织实施公司里的有关要求,正确处理生产与维修的关系,对仪器设备的重要问题作出处理建议。

2、督促检查设备工作,搞好检修计划、设备更新改造计划。

3、组在重大设备事故的调查、分析、处理工作。

4、负责仪器的设备检查、维修、验收等工作。

三、车间主任职责

1、负责本车间设备动力的全面管理工作,组织本车间设备动力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

2、组织对设备的状态、使用情况进行检查。

3、负责本车间设备配件的计划编制,抓好用、管、修、造等工作。

四、操作(运行)工职责

1、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维护保养制度个岗位责任制度,不违章作业,不使设备带病运转或超负荷运转。

2、填好运行记录,随时检查运转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设备、设施使用与维护保养制度

1、设备、设施使用与维护保养,实行岗位责任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设备.按照要求保养维护设备、设施、并按月、季、年定期进行检查考核,作为奖惩依据.2、实行车间区域责任制,单位使用的设备、设施由操作工负责.多人使用的设备、设施由车间主任负责,仪器设备的检查维修有仪器设备管理员负责.3、操作人员应填写好运转记录,保证记录完整、真实、清洁.4、操作工对使用的设备、设施应做到“三懂四会”(懂原则、懂性能、懂用途,会使用、会保养、会维护、会处理一般故障),持证上岗.5、严禁超负荷或带病运转设备,做到对设备的精心保养,保持设备卫生,坚持检查.6、对备用设备、闲臵设备、封存设备等要指定人员负责,定期保养维护,注意防潮、防冻、防腐蚀.7、做好设备交接班工作.8、生产、检验等设备统一编号、挂牌(钉牌)、建卡.每年清查核对一次,并建立设备档案,由使用部门认真填写设备的技术状况和维修、保养、安全事故情况.检 验 规 范

我公司所有产成品、半成品及原辅材料的检验或验证均按有效标准及合同进行。为此,质检人员必须严格按标准要求开展检验、验证工作,未经研究确认,不得擅自偏离.为保证检验、验证质量,特对检验或验证作如下规范:

一、抽样

1、抽样要具有真实性和代表性.严格按照所抽样产品的技术标准或规定的抽样方法进行,不得随意抽多、抽少.2、对所抽样品一定按照该产品技术标准进行分样、贴上标签、封条加封,按规定运输、保存、不能因工作失职而造成样品损坏或变质.二、检验

1、本公司检验的样品,一律按照现行技术标准的要求及其规定的检验方法进行检测.按照标准进行判定,不得使用作废标准.2、对所抽样品必须在原始记录完成后8小时内发出检验报告,以便及时控制产品质量,防止不合格品出厂.3、对检验室的检验结果有异议时,必须在报告接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对生产、原料供应等部门提出的异议,检验室在三日之内答复。若属于检验员失误.必须发出更改的文件及更正报告.本公司质检机构人员查明原因,及时改正.4、检验人员必须认真、真实填写原始记录,详细记录检测过程中的原始数据.5、对检验不合格的产品进行复查抽样检验,以及综合技术测试检验等.供方评价准则

鉴于糕点、月饼产品生产所用的原辅材料,来自不同地区、不同的生产企业,原料质量参差不齐,为了确保本公司糕点、月饼制品的质量,必须对供应原辅材料的生产企业在签订采购合同前,进行供方评价,选择合格供方。通过建立供方评价准则,实施供方的控制,使购进的原、辅材料等满足合同及产品技术标准要求,以达到满足最终产品质量的要求,符合糕点、月饼制品标准。

经总经理研究,特制定供方评价准则:

1、对供方的产品质量和产品信誉;

2、对供方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质量保证能力;

3、供方的生产能力、供货能力;

4、供方的进货历史业绩。

5、供方销售服务工作诚信状况;

6、可将供方分成几个等级进行评价。

供方的供货质量记录,实际上也是评价供方产品质量状况和质量保证能力的一种证实材料。

工艺管理制度

为使我公司工艺及工艺文件得到规范化管理、持续发展我公司的生产要求,特质定本制度。

一、供应的制度

结合我公司产品生产特点、设备情况、原材料情况、人员素质情况,由我公司技术人员和生产车间负责任共同组织进行生产工艺的设计。根据生产过程难易程度和操作人员掌握制定出繁简实宜的工艺文件。

二、工艺文件的审核

对我公司各部门制定的工艺文件,由副总经理(厂长)组织质管部,综合办、生产车间、检验室、供销室等相关部门汇总进行可行性、实宜性研究;生产车间和相关责任部门在技术人员的参与下进行试运行。对运行情况反馈后在次进行安全可行性讨论并予确认。

三、工艺文件的比准

对进行确认的工艺文件由技术负责人进行签字后,由副总经理批准。

四、工艺文件的发放和存档

经批准的工艺文件由公司综合办编号存档及发放到相应工作场所,并作受控记录,以便在由修改时发出版本得到及时改正、防止在文件作废后使用。

五、工艺文件的执行

生产车间及相应责任部门在生产活动中,应加强操作工人的技术指导和操作培训,认真遵守工艺文件规定,未经允许不得颤自改动。

六、对工艺的考核

在生产出首批产品时,总经理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对生产情况进行讨论,评价出工艺适宜情况;在以后的生产活动中,坚持对生产情况进行记录,适时进行工艺文件的组织评审。必要时,请生产车间一线人员参与对工艺文件的评审考核。

七、进行持续改进

对发现的问题如实记录,提请厂技术负责任组织进行纠正生产活动,以达到对工艺的更新和改进,提高生产能力和保障产品质量。

八、奖惩

对正确制定工艺文件、认真遵守执行工艺文件并记录过程及提出有意义意见的各级部门、人员进行奖励,奖励办法由公司级会议研究决定。

对因错误制定工艺文件、不遵守工艺操作规程而给生产带来重大损失的,由公司级会议研究决定惩罚办法。

原辅材料检验、验证制度

一,入厂原辅材料,必须经检验室检验、验证、凭质量验收单方可入库,不合格的原辅料不能入库,需要供应部门及时办理退货或换货手续。

二、对经检验、验证的原辅材料,作出明显“合格”、“不合格”、“降级使用”等标识,分区存放。

三、建立入公司原辅材料检验档案,质量台帐,以为后采购确定供方提供参数,档案保存期不少于三年。

四、对供方提供的产品质量合格证书和出场质量检验报告,应建档保存,其保存期限不少于三年,并为下次编制采购计划提供依据或查询。

五、凡本公司检验的样品,一定按照现行技术标准的要求及其规定的检验方法进行检测。按照标准进行判定,不得使用作废标准。

六、对进公司的重点原料,按供货合同约定进行批量验收检验。对所抽样品必须在原始记录完成后8小时内发出检验报告。

七、对检验结果有异议时,必须在报告接到之日起十日内提出,否则,既视为认可。对提出的异议,在三日之内答复,若属于质检人员失误,必须发出更改的文件及更正报告。本公司质检机构人员查明原因,及时改正。

八、检验人员必须认真填写原始记录,详细记录检测过程中的原始数据,并应填写样品名称、样品编号、检验项目、检验项目,检验方式、标准依据,所用仪器型号及编号、检验日期、检验人员、复核人员,不得无故缺项。

九、对检验不合格的产品,进行复查抽样检验以及综合技术测试检验等。

十、检验报告

1、按本公司检验报告统一印制的格式认真填写报告上各栏目。应载明以写内容。

样品名称、规格型号(或类别、等级)抽样地点、样品数量、批量抽样基数、样品编号(或生产日期)、抽送样人、检验项目、标准指标值、实测值、项目制定、检验结论。

2、对所由报告加盖检验室检验、验证专用章方为有效。

3、检验报告必须按要求时间向各部发出。

4、定期报送有关进公司原料检验台帐,质量检验报告表等统计资料。

按照产品标准及有关检验标准规定,凡检验、验收结果达不到规定要求的即判定为不合格品。对不合格品立即进行隔离,加贴“不合格”标识。

a.原材料不合格的,检验室应记录不合格原料的来源,数量及进厂日期等情况,并在检验、验证原始记录上标注“不合格”字样,并作出评审结论。

b.根据对最终产品的影响程度,对进厂原材料的不合格品进行处理、标识,对接受的原材料由采购部门负责退货。

c.对确定为降低接收或扣吨接受的原材料由采购部负责结算,由检验室下达原材料搭配使用通知单,指导、监督生产车间搭配均匀并检验后使用。

d,对偶尔出现的孤立过程半成品不合格,随时转序即可;对连续出现的不合格品由检验室和生产车间准确记录不合格品的时间、区域、持续时间入库库号,并指导该批次进行生产。

e.对产品不合格者,由检验室再次取样检验,在不合格者,按返工方式进行再次生产。返工后的成品,需要再次进行检验。

f.对于不合格的半成品、成品应按流程工艺进行返工。检验室应通知生产车间进行,并作记录。

质量检验制度

为提高本公司产品质量,塑造我厂的形象,制定本制度。

一、进货检验、验收:

1.要购买无毒污染和符合标准要求的白砂糖、葡萄糖液、包装纸、塑料袋、纸箱等原、辅材料。

2、购买原、辅材料时要向卖主索取质检合格报告等有关资料。

3、对原。辅材料进行自检、验证或送检,随时掌握其质量状况。

4、对检验不合格原、辅材料,按购货合同执行。

5、进货后经检验、验证人员认可后,交保管员妥为保存,要有防止霉烂变质等措施。

二、产品出场检验:

1、生产中必须按照生产工艺流程控制质量,不能人为生产不合格产品。

2、对检验不合格成品要进行必要的工艺处理(处理情况详细记录,备查),达到合格后,才能销售或进成品库。

3、生产车间的每批产品进成品库或销售前,必须经检验合格,方可出厂销售。副总经理必须经常进行检查,督促认真执行。

4、对不认真执行本制度者,实行经济处罚。

糕点、月饼制品

糕点食品基本生产流程及关键控制环节

一、基本生产流程

原辅料处理调 粉发酵(如发酵类)成 型熟制(烘烤、油炸、蒸制或水煮)冷 却包 装

二、关键控制环节

1、原辅料;

2、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等

检验室安全、卫生制度

一、遵守检验规则,不得违章操作。

二、仪器设备注意维护和保养,发现故障应及时排除。

三、对易燃爆物品,应妥善保管,并做好防火、灭火工作,应备有灭火器。

四、离开检验室时应关掉电源和来自水开关。

五、完好试验后,应及时清洗仪器设备、实验设备、量具,保持清洁。

六、仪器设备应分别备有记录本,做完试验后应记录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

七、加强安全保密工作,外来人员未经同意不得入内。

八、每天上班必须打扫工作场所和环境卫生,工作完毕后打扫工作场所和擦拭仪器、设备,随时保持工作场所清洁卫生,整齐由序。

九、每天下班前检查检验室内的厨、框、仪器设备、药品、门、空调、水、电等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锁门离开检验室。

原料、成品保管制度

一、原料保管制度

1、原料入库时,保管员要严格执行验收制度,填写好实物入库单,做好验证记录。

2、定期检查储存情况.3、做好库容、库貌工作,确保环境清洁美观、大方,做到货物到位,规整有序。

4、保管员必须在职在岗,必须有人值班护包,做好“防火、防盗、防洪、防鼠和防霉变工作。

二、成品保管制度

1、保管员要把好质量关,不符合标准要求的不许入库,并做好记录。

2、成品入库应分等级存放。

3、成品出库必须作好记录。

4、成品库内应标明等级标牌,严格区分,免出差错。

卫生管理制度

1、不准在地面洒水,以保持车间冷凉干爽。

2、每天工作结束后,必须彻底清洗加工场地的地面、墙壁、排水沟、必要时进行消毒。设备、工器具、操作台、院坝、厕所、更衣室、办公室地等应时常保持清洁。

3、随时保持厂区地面的清洁,废弃物必须随时清除、并及时处理,废弃物容器、临时存放场应及时清洗、消毒。

4、厂(公司)周围应定期或在必要时进行除虫灭害,防止害虫孽生。

5、厂(公司)内禁止饲养家畜、家禽。

6、厂(公司)应建立职工健康档案、严禁有传染病等严重疾病人员参加工作。

7、生产人员工作时,必须按特定的工艺生产岗位要求,穿戴无菌、洁净的工作衣、帽、鞋、口罩,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8、生产人员不得将与生产无关的个人用品、杂物带入生产车间。

9、严禁一切人员在车间内吸烟和随时涕吐。

10、凡不执行本制度者,按本公司有关规定处罚。

11、勤剪指甲、勤洗头、勤换衣服。

总经理(兼质量负责人)岗位责任制

1.主持质量的全面工作,研究制订质量方针、目标、质量计划、2.对本公司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统一领导。

3.负责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批准《质量管理资料汇编》的发布。

4.牢固树立以质量求生存的思想,高度重视质量管理工作,对本公司产品质量负第一责任。

5.加强财务。物资管理、合理利用资金,使我公司不断做打作强。

车间主任岗位责任制

一、负责本车间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处理车间的日常事务。

二、根据公司部下达的各项任务情况,合理安排生产任务,组织本车间的劳动生产,保证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和超额完成。

三,严把质量关,规范工艺流程,加强监督力度,负责车间职工工艺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程的培训和监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按规定追究当事人责任,杜绝不合格产品出现。

四、深入生产实际,及时解决生产中发生的问题,定期召开会议,总结、交流经验,讨论生产方案和改革措施。

五、负责车间的质量管理工作,按车间管理权限,处理违章违纪人员。

六、加强现场管理,要求车间卫生整洁,做到使用工具排放有序。

七、生产车间主任掌握工人思想情绪,让工人有安全生产意识,带头提高员工安全防范意识,作到防火、防盗、防毒、禁止非生产人员进入车间。

会 计 岗 位 责 任 制

1、制定本公司财物收支计划,按时完成各项财物报表。

2、带头遵守财会纪律,接受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财务检查。

3、负责安排利用资金,及时向公司领导反映收支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建议并制定整改措施。

4,负责核对业务单位往来账余额,加强货款回收。

5、定期和不定期核算单位成本,搞好定额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6.加强基础管理,对物资的出入库原始记录妥善保管,经常深入车间、库房了解工艺流程,掌握库存物资。7.做好票据的管理工作。

8、及时交账、做账、做到账款、款物、账目相符。

出纳岗位责任制

1、遵守财经纪律,坚持财会制度。

2、及时交账、交单据。

3、严格报销制度,对不合符要求的发票不予报账。

4、作好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作到日清月结,及时反映资金收入情况和余额。

5、提前反馈到期借贷款信息,做好资金安排。

6、每月按时交缴各种税金,随时与银行取得联系,加速资金周转。

7、加强现金管理,加强暂欠款的回收和货款的回笼。

司称员、计量员(兼质量监督员)岗位责任制

1、认真宣传贯彻《计量法》和计量管理工作的制度,建立健全计量器具台帐,填写计量器具检定周期表。

2、按期对本单位使用的计量器具进行周期送检,或清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检定,超期未检的计量器具不准使用。

3、经常对计量器具的使用、维修和保养情况进行检查,督促使用人员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或操作规程使用计量器具。

4、准确搞好司称工作,不能人为短斤缺两,每袋成品重量不超过标准误差要求。

5、认真搞好质量监督员工作,凡生产的产品达到等级标准时,必须监督判为不合格,并报告质量等管理负责人,作工艺处理或降等级处理。

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兼)岗位责任制

1、建立健全仪器设备档案,做到一台仪器一套档案。

2、填写设备目录台帐,要求按表格规定内容填写齐全正确。

3、填写计量器具周期检定计划表(周检计划)

4、档案内容包括:

① 仪器设备使用说明书(或操作规程或指导书)。② 仪器设备卡。

③ 计量检定合格证书(不室计量器具不要求)。④ 仪器设备事故登记表(无事故仪器设备不要求)。⑤ 仪器设备附件清单、合格证,装箱单等资料。

5、经常检查仪器设备的运转情况,及时维护保养,对有故障需修理的仪器及时向公司有关领导汇报。

6、配合仪器修理人员修理本公司仪器设备。

采 购 销 售 员 岗 位 责 任 制

1、遵守国家的政策、法规和本公司的有关规定。

2、不搞歪门邪道、不行贿受贿,在推销中以优质的服务和质优价廉的产品占领市场,提高本公司的经济效益。

3、认真完成销售任务,保证货款回收到位。

4、随时注意收集商品信息,了解本行业产品销售价格,给领导当好参谋。

5、采购物资以质优价廉为前提,尽量争取自己采购,不找中间人。

6、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不得泄露商业和经营秘密。

7、协助公司做到应收款的回收,不欠款。

十一不准制度

1、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食品,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的食品;

2、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

3、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

4、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

5、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及其制品;

6、未经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肉类,或者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制品;

7、被包装材料、容器、运输工具等污染的食品;

8、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9、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

10、国家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11、其他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或者要求的食品。

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制度

1、采购食品添加剂时应认明标签上“食品添加剂”字样,向销售者索取检验合格证或化验单。对产品标签没有生产许可证编号,没有厂名厂址、使用范围、使用量等说明内容的添加剂不能购买。

2、食品必须添加是食品用途的添加剂,添加剂产品说明书的内容必须真实,禁止使用非食用添加剂。

3、使用添加剂目的在于保持和改进食品营养质量,不得破坏和降低食品的营养价值。不得用于掩盖食品的缺陷(变质、腐败)或粗制滥造欺骗消费者。

4、使用添加剂在于减少食品消耗,改进存储条件,简化工艺等目的,不能因使用了添加剂而降低良好的加工措施和卫生要求。

5、使用添加剂必须严格按《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和产品说明书规定的使用量和使用范围,不得擅自加大使用量和使用范围,不符合卫生标准和卫生管理办法的食品添加剂不得使用; 严格控制使用范围及使用用量,禁止乱用、滥用,应尽量少用或不用。

6、尽量选用天然色素,少用或不用化学合成色素,不得将有毒、有害的化工染料如:橙、黄色,色素,金黄粉等当作食用色素加入食品中。

7、严格添加剂采购、验收、使用登记制度。食品添加剂应由专人保管,做好入库与出库记录。

8、食品添加剂要分类、分开存放,以防 误用。食堂不得贮存亚硝酸盐;操作人员在不明调料的来源时,不得使用。

9、使用的食品添加剂、香料和加工助剂应备案并批准后使用。

原辅材料质量管理制度

一、原辅材料采购

1、公司内使用的各类原辅材料归口由物流部和生技部负责订货采购和异议处理;

2、采购员必须根据本公司生产工艺的需要,选购合符质量要求的各类原辅材料,签订合同时参照由关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

3、原料进厂由专职仓储管理人员负责检查,点数,然后入库。

二、原辅材料保管:

1、原辅材料进厂后,应分品种、分类型、按规定摆放在规定的仓库。

2、原材料由物流部、质管部设专职仓储管理员保管。

3、对质量有互相影响的原辅材料一定要分库存放保管。

三、原辅材料质量检查验收

1、原材料入库前,由专职检验人员逐件检查分析,对质量进行检查验收,原材料入库由生技部负责组织验收。

2、检验员在检查时必须先进行批号、数量、品种三对号,然后才能决定采样。

3、原料检查分析报告一式三份,及时报告质管部、物流部、财务部,为付款或领发料提供质量依据。

第五篇:食品生产企业卫生管理制度

食品生产企业卫生管理制度

1、车间工作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不得留有长指甲和涂指甲

油;进入车间前应洗手消毒,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和工作帽、工作鞋;车间内严禁存放个人生活用品和与生产无关的杂物;

2、严禁穿工作服进卫生间,工作中手部出汗或不适应等情况时必须

重新洗手,消毒。

3、车间工作人员(含新参加的工作人员)必须持有有效健康证明后

方可上岗操作;生产人员患有有碍食品安全的传染性疾病(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皮肤病等),或手有外伤等情况,必须立即调离食品加工岗位。

4、在工作前后及工作中必须按规定对机械设备、工器具进行清洁、消毒(要有记录)。

5、生产车间和其他场所的废弃物,必须随时清除,当天垃圾当天清

理,堆放废弃物场地应及时清洗消毒。

6、车间内的更衣室、应经常整理和清扫,必要时进行消毒,以保持

其清洁。要求衣服挂摆整齐,鞋子摆放有序,严禁工作服与外来服装混淆。

7、厂房、设备、排水系统、废物排放系统和其他机械设备,必须保

持良好状态,在正常情况下每年至少一次全面检修,车间应做到整洁、空气新鲜,无明显水汽积水。

8、每天工作结束后必须彻底清洗加工场地的地面、角落。车间内除

了方桌,凳子外不留其他物品,必须进行酒精杀菌灯消毒。

9、包装车间员工下班后必须按规定把工作服放入消毒柜

下载食品生产企业管理制度2017版8月wps-哈尔滨食品药品监督word格式文档
下载食品生产企业管理制度2017版8月wps-哈尔滨食品药品监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陕西省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监督管理办法

    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食品生产企业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切实落实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进一步规范我省食品生产监管工作,根据《食品安......

    食品生产管理制度大全

    有 限 公 司 卫 生 管 理 制 度 文 编制:卫生管理小组 审核: 批准: 批准日期:2014年2月1日 实施日期:2014年2月16日 卫 生 管 理 制 度 一、总则 我公司属于食品加工企业,食品安全......

    生产食品管理制度

    生产食品管理制度 生产食品管理制度1 一、总则我公司属于食品加工企业,食品安全直接关系着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同时直接关系到我公司的生死存亡,我公司以“让顾客满意,超出顾客愿......

    食品生产管理制度

    食品生产管理制度 食品生产管理制度1 1、认真学习贯彻《食品卫生法》,及时办理卫生许可证,并将食品卫生许可证悬挂于醒目处。2、生产企业周围环境良好,25米内不得有暴露的垃圾......

    企业食品管理制度

    企业食品管理制度 企业食品管理制度1 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职工安全教育与培训工作,提高职工安全素质,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护......

    食品生产企业卫生管理制度(共五则)

    卫生管理制度 一、总则 我公司属于食品加工企业,食品安全直接关系着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同时直接关系到我公司的生死存亡,我公司以“让顾客满意,超出顾客愿望”作为自己的经营理念......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模版)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第一条严格遵守《产品质量法》、《标准化法》、《计量法》、《食品卫生法》、《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试行条例》、《查处食品标签违法行为规......

    食品生产企业废弃物管理制度1(五篇材料)

    食品生产企业废弃物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了更有效的控制本公司生产过程及相关过程中废弃物和危险废弃物的产生,防止其污染环境,并对其进行合理回收利用,降低生产成本,特制定本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