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的课改实验是成功的

时间:2019-05-14 22:54: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两年的课改实验是成功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两年的课改实验是成功的》。

第一篇:两年的课改实验是成功的

两年的课改实验是成功的,也已取得初步成效,究其原因,我认为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通过实验教师的培训,培养了一批教学思想先进、能正确把握和领会生物课程标准、能发挥师范指导作用的骨干教师。

要落实新课程要求,首先要实现观念的转变。不断提高教研人员和广大教师的理论水平是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有利保障,在使用新教材之前和实验过程中及时培训,实行持证上岗,是保证实验工作顺利进行的有效手段。为此,青岛市重视和加强理论和实践性培训,为新课程改革和实施新教材培养了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2001年6月,市教研员首先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课改培训,进行了理论学习与培训。2001年8月,又有11名市中心组教师和区级教研员到大连参加国家级培训,与人教社生物学教材主编朱正威、赵占良及教科书编写人员进行了面对面地交流学习,并听取了学科专家对生物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解读。他们首先接受了新的理念,吃透了生物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教学理念,成为实施新教材的领路人,带动了整个实验区的课改工作。之后,青岛市又进行了一次为期一周的生物学新标准新教材全员培训,人教社生物室李红老师讲解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的编写思路及教学要求,教研员带领教师们进行了新课程理念、课程特点、教学思路、教学案例及教学建议的研讨,旨在帮助教师适应新课程的特点,实现教育角色的转换,尽快投入到课改中去。2001年12月、2002年1月、2002年12月和2003年8月又先后进行了四次新标准新教材生物教师的全员培训,此次培训是在教师实施课改的基础上展开的,实践性的内容较多。人教社生物室主任赵占良老师、人教社生物学教材主编朱正威教授、人教社生物学教材编辑刘真、王真真老师和张怡老师先后来到青岛,进行了指导及专题讲座。在学习理论的同时,我们又安排了12节别开生面的新教材公开课、示范课、研究课,使广大教师既有了理论指导的方向性,又有了教材体验的实践性,收获甚佳。两年来,听课近百节,做专题讲座近20余次,举办12次大规模的研讨会,参加培训人数达1 000多人次,做到定期开展实验工作交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统一教师的认识,明确新课程观念,把握新教材特点,提高了教师的自身素质,推动了课改工作的深入发展。经过培训,教师之间互相交流经验,教学观念大大转变,一种勇于改革、善于总结、勤于实践的气氛已经形成。

2.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教师素质的好坏是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为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我们每学期都定期组织全体生物教师参与市级教研活动,通过听课、案例分析、问题解决、调查研究、实践探索等方式,相互切磋、协调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例如,开展了以备课、说课、上课、评课为主的“四课”研究活动:备好某一个单元课以后,先让一个学校的教师说课,其他教师听后再评改,结合学生实际确定增减、保留、改进的内容,制定教学策略和方法;上完课后,大家再相互交流教后感,如在教学中,哪些探究学习点、知识点可以扩展?哪些方面或内容需要改进,是否需要增加实验或习题?有哪些不足或遗憾?等等,教师之间相互交流总结,谈体会、谈做法,实现了新老教师的共同成长。

学校教研活动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以分散为主,集中为辅的方式。集中只是在一章结束时进行规范式研讨而采取的一种方式,也是对学生做评价时可采取的讨论方式;分散更能体现出新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每位教师收集与课堂教学有关的素材,提供课堂教学思路,然后各位教师取长补短,在不断地学习工作中逐步提高。因新课程的综合化特征,需要教师与更多的人、用更加平等的方式从事学习与工作,教师之间需要更加紧密地合作。可以说,新课程增强了教育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将引发教师集体行为的变化,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师的专业分工。

3.加强教和学的科学评价体系的实验研究,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积极进行评价方式的改革研究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评价研究与改革在生物课程标准的实施中起重要作用。生物学科也根据学科特点,采用了多种多样的评价方法,使教学评价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健康发展,突出评价的激励与促进发展的功能,淡化选拔性评价。评价方法除了目前采用的一般性考试和标准化测试,要更多地采用一些发展性评价方法,如日常课堂表现、探究活动、实验操作、情感与态度、学科竞赛、课题研究报告(论文)、学生成长记录袋等。对学生的评价侧重于兴趣的广泛性、知识的宽泛性、情感态度的积极性、思维的活跃性、学习的主动性等方面。评价的过程动态化,不仅关注结果,更关注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将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有机结合。评价的主体互动化,改变了教师单一评价学生的现状,加强了自评、互评,使评价成为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通过评价方式的改革研究,既推动了课改的顺利进行,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4.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实施探究教学。

在课改实验中,教师积极探索引导学生探究、质疑、合作、调查、实践的教学新思路、新方法。(1)以科研领路,促使课程改革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教学研究带动教学改革,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青岛市加大了对课题的研究和管理,建立了课题立项和结题制度,每年对学校申报的课题进行立项和结题,对成绩突出者给予表彰和奖励。目前,青岛市各校普遍承担了国家、省、市教研课题,改进了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为大面积提高生物教学质量铺设了“高速公路”。目前,青岛市已总结出版“青岛市优秀教学模式和教学法”丛书,其中探究式教学法、自主学习教学法、尝试──网络教学模式、分层促进教学模式已在青岛市各校生物教学中广泛应用,生物“探究—解决式”教学法还被评为青岛市优秀教学法。《青岛市研究性学习案例选编》《青岛市优秀教案选编》《青岛市优秀学法选编》《青岛市中小学学习指导丛书》《青岛市中小学课外阅读》《课程标准理解与实践》等书籍的出版,也有效地带动了青岛市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师们在亲身体验教材的过程中,积极进行教改,大胆探索,先后有10多名教师申报了省级课题。课改时间虽短,但已初见成效。新理念、新思维、新方法已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体现。

(2)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注重科学探究。

如何在生物课程标准要求下创造性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是我们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我们认为:①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理念和教学理念。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过分强调了知识的重要性、理论性,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兴趣,淡化了学生的主体性。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现象,探究其内在的本质的生物规律,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②营造生物课堂情境,活跃课堂气氛,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探究的场所。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在新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一个传授者,而是课堂教学中的参与者和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应该和学生一起去感受、认识、探索、分析、概括,要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建立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例如,在“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一节中,有关古人类在劳动中产生语言这部分内容,教学中教师请一个学生选择三个同学,自己想好一句话并告诉其中一个,要求他用表情或动作把这句话的意思传达给第二个,由第二个再用同样的方式传达给第三个。最后由第三个用语言表达出意思来。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学生体会到了语言在生活中的重要性。③善于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勇于质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身心状态设计教学,引导学生相互讨论或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并在探究中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敢于质疑。如在探究“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的活动中,有的小组在实验中发现用教材中“五点取样法中的2毫米×2毫米的小方格100个”不如改为“1毫米×1毫米的小方格100个”,因为2毫米×2毫米的小方格在显微镜视野中太大,计数结果不精确。学生这种敢于向教材质疑,并提出自己见解的精神,正是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鼓励和提倡的。④重视学生间的交流合作。在探究过程中,单个学生得到的数据或结论往往是片面的,而让学生通过交流或分工协作,就能加强学生间的向心力和友好相处的心态,对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和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还要引导学生对问题的分析、探究,养成良好的评价习惯,在取得成功喜悦的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发现不足,纠正错误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实现资源共享。⑤充分体现从生活走进生物学,从生物学走向社会实践的理念。教学过程中我们围绕着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让学生分析、实验、探究熟知的事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课改两年来,我们最明显的感受是:

第一,课堂教学变了。①课堂教学目标变了。突出表现为把过程方法视为课堂教学的目标,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探究、思考、分析、观察、实验操作、质疑和创造等丰富多彩的形式来获得知识,使结论和过程融合起来,让知识和能力和谐发展。另外,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②课堂教学活起来了。新课程的课堂充满活力,师生互动,学生思维活跃,主要原因是教材开放了。叶圣陶先生几十年前就指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材料,是传承文化的一种载体。新教材给师生创造性使用教材提供了平台,每个教师可以结合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特点,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重组、增删,变“教”教材为“用”教材。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让学生以教材为例子,尝试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不同观点的相互碰撞、交流。可喜的是,有的教师在施教过程中,还通过师生互动再度开发教材,创造新的教材资源,变静态的教材为动态的教材。开发教材的形式多种多样,师生在开发与实践教材中享受着教育的快乐。

第二,教师变了。新课程的实施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观念的改变。学生观变了: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关心每一个学生”成为实验区教师的口头禅,在教学实践中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注重培养和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性动、独立性和创造性,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主体能力。课程观变了。教师不再是课本知识的消极解释和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而是与专家、学生等一起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新课程的民主性、开放性、科学性,让教师找到了课堂的感受。充分地挖掘、开放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已经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教学观变了:新课程把教学定位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新课程中,教师逐步形成了“对话”意识,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一起分享理解,即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新课堂中,教师唱独角戏的现象少了,与学生交流、沟通、合作和互动的现象明显多了。②角色的转变。新课程不断促进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拥有者转向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合作者;不断促进教师从权威者、训导者、管理者转向引导者、激励者、服务者。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的行为表现为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的参考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5.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实验初始,由于学生没有经历“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许多学生感到不会、不习惯,为了激励和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精神,我们设法鼓励、提示、引导,并着重注意了下列习惯的培养:(1)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自己形成知识结构的习惯,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认识和构建新的知识。自主学习时,要求学生个体必须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观察、审视和评价,做到心中有数,自我激励;必须制定学习计划、选择有效的学习方法、组织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求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学习过程中必须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习持久。而教师则在课堂上创造让学生感兴趣的知识情境,从而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教师在学生完成任务后给予适当的反馈──鼓励或表扬;在学生困难的时候设法让学生看到成功的希望;当学生对正在学习的东西感到乏味时设法让大家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想方设法使知识与生活产生联系,让学生感到他们正在做有意义的事情;让学生的学习富有成效感。(2)注意让学生自己发现提出问题。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是求知的开始,是教学的最好开端,抓住这个机会,尝试应用实验探究,查询资料、调查讨论等,极为重要。教学中,我们尽量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动脑主动地发现提出问题,特别是当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便因势利导,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以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兴趣和习惯。例如,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实验中,首先让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和作出的假设,自己设计对照实验和控制条件。“选多大的馒头?恒温的时间?唾液的量?”“不用水浴恒温,直接放入口腔中,行不行?”每个小组经过认真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各自制定了自己的探究计划,然后按照计划分工合作,动手实验,课堂气氛高涨,效果明显。(3)注意培养学生多方面获取信息的习惯和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是现代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能力,也是学生自主学习所必要的能力。在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方面,新教材不惜耗费大量的篇幅和文字,指导学生从新闻媒体、报刊、事实、观察、实验、调查、访问等多渠道获取知识信息。(4)注意讨论交流习惯的培养。探究教学过程的始终,都需要学生间、师生间的交流合作,通过充分的交流讨论,引导发现更有价值的问题,发现规律。交流讨论又是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的过程,所以我们尽量增加学生的讨论机会,以便于讨论习惯的养成。为促进交流讨论习惯的养成,我们在学习情况评价表中专门设置了“小组讨论发言情况”一栏内容。

通过以上活动,学生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突出表现在: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了;交流和表达能力提高了;质疑创新能力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了。

6.验证生物新教材的可行性和适应度。

实验教材的效果如何?两年来,教学实践结果表明,学生喜欢人教版这套生物教材,喜欢它的图文并茂,喜欢它的丰富多彩的内容,喜欢它的联系实际,更喜欢它能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使得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大大提高。教师们也非常喜欢这套教材,它图文并茂、语言优美,充满诗情画意,给人以美的享受;它融趣味性、知识性、技能性、创新性于一体,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它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它的灵活度增加了,课堂的空间增大了,教师们发挥个人聪明才智的空间拓宽了,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它摆脱了“以学科为中心”和“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观念的束缚,突破传统的学科体系,构建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安排了系列化、多样化的科学探究活动,注重了科学方法的教育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充分体现“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新课程理念;它更加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为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提供了思想保证。

新教材的实施,加强了教师间的合作,通过相互备课、相互交流,加深了对生物课程标准、新教材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了教学水平和专业水平的提高。新教材对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所起的推动作用,恐怕是以往任何教材和变革都无法比拟的。但通过两年的教学实践,我们觉得以下问题仍值得思考。

(1)新教材对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平时不断地学习、进修,以加强对新教材理念的理解,提高自身的素质,调整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努力提高实验教学技能,及时把握当前生物学科的发展状况、生物热点问题,加强教学研究和集体备课,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对遇到的困难,要做好充分的认识和准备,勇于克服困难,保证课改的成功实施。(2)新教材的内容更适合小班教学,特别是探究活动、讨论与思考等,而我们目前的教学规模难以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探究学习中去。这样就导致部分学生被“忽视”。这就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3)尽早发行与新教材配套的辅助教学设备。教参内容最好再进一步增加、扩展;多媒体课件、模型、挂图、教案、等配套的教具、书籍尽快制作、出版;教参或教科书都增加一些课外阅读知识,列出一些书目或网站名称,指导教师或学生参看,以扩大知识面。

(4)尽快出台评价机制。对学生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将是开展教学活动的最有效的指挥棒,是教改的一个关键问题,也是全社会所关注的热点。多年来,青岛市已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也已取得了一些经验,但还不成熟。

(三)取得的成果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短短的两年课改实验中,实验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实验区的教师们都在新教材的改革中大显身手、争先恐后、献计献策,不断改革课堂教学,创新教法和学法,积极地撰写教改体会和教学论文。改革的春风吹遍青岛大地,参与改革的学校与日俱增(2003年秋季,青岛市所有中小学已全部进入课改实验)。改革为许多青年教师提供了充分施展才华的机会,他们感慨地说:是课改给我们带来了机遇。为了全体教师便于学习和理解,中心组成员、区片长及骨干教师,分工协作对生物课程标准进行了“解读”,并编写了青岛市《生物课程标准理解与实践》一书且已出版;全市共推出市级研究课20节、公开课10节、录像课8节、人教网上发表文章8篇、《试教通讯》发表30多篇,多篇论文在国家级刊物《人民教育》《生物学通报》《中小学教材教学》上发表,课改培训作业500多篇及10多项研究课题。举行的多节国家级、省级公开课均受到专家的好评。2002年承办由人教社举办的课改实验区教师经验交流会,会上青岛市推荐的录像课和论文均获一等奖。有5节课已被人民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收录并随教师用书在全国推广。相信随着课改的深入进行,研究课题会日趋成熟。

四、青岛实验区在教学改革工作上存在的问题及其反思

1.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教育教学观念陈旧。在某些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照搬照套,机械做题,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到最后,弄得学生成了只会死背知识,而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书呆子,更谈不上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学习是学生的自主活动,这种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谁也不能代替,因而,只靠课堂上被动地听是不能提高学生素质的,要切实改变教师在课堂上唱主角的现象,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教师应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在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体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将教科书上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知识。

2.课堂上经常有把“对话”当“问答”的现象。“知不知”“对不对”“是不是”“怎么样”“好不好”等这一类毫无启发性的问题充斥课堂,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理解成了程式化的问答,这种课堂上的一问一答,表面上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实际上却是用提问的方式在“灌”。

3.把自主变成自流。既然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把时间还给学生,于是有的教师上课便叫学生自己看书,没有指导、没有提示和具体要求,看得如何没有检查也没有反馈,由学生一看到底;学习方式由学生自己选,如喜欢怎么做就怎么做;学习伙伴由自己挑,想与谁交流就与谁交流;等等。这是一种典型的自流式的学习方式,学生表面上获得了自主的权利,可实际上并没有做到真正的自主。4.合作有形式而无实质。一些课堂上教师片面追求小组合作这一学习形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进行认真设计。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甚至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都要在小组里讨论。讨论的时间有时也没有保证,有时学生还没进入讨论状态,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师的要求下就结束了。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是一个引导者,学生处在一个被动式的讨论中。对学生而言,如果小组合作学习没有组织引导好,往往就会缺乏平等的交流与沟通,结果往往是优秀者的意见和想法代替了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与想法,学习差一些的学生就会变成陪衬,更多的时候只是听众,在小组汇报时他们的意见也往往被忽视。

5.有活动没体验。新教材与传统教材相比,课堂活动、讨论、交流表达的时间增多,在课堂上,学生一会儿忙活这,一会儿忙活那,教室里乱糟糟,却称之为“动中学”,这种活动外在多于内在,动手和动脑脱节,目的性差,有活动却没有体验,没有反思,活动的价值也就丧失殆尽。

6.怎样进行教学评价。这一问题是所有参加实验的学校领导和任课教师共同关心的大问题,因为评价是检验教学成果的“指挥棒”。怎样进行教学评价?多年来,青岛已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也已取得了一些经验,但还不成熟。

面对课程改革,是与时俱进、迅速更新我们的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教学模式,还是以不变应万变,“旧瓶装新酒”,用自己固守的传统来诠释新教材中的新观点?毋庸置疑,我们需要的是前者,因为这是时代发展对教师工作提出的必然要求。教师作为新教材的实践者,只有具备与之相适应的新观念,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的宗旨,领会新教材的编写意图,才能使自己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做到有的放矢。<

第二篇:课改实验心得体会

我的课改路

课改实验心得体会

直到现在,我还是庆幸,能在上学期末,被学校确定为首批课改实验教师。在一个学期的课改路上,我摸爬滚打,收获颇丰。

最初,着手课改的时候,总觉得自己无从下手。虽然从教的时间并不长,但也习惯了那种“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忽然要改,总会有各种各样的担心:学生回答不上问题怎么办?把学生放开,收不回来怎么办?课堂由学生来主宰了,我在课上做什么?这一系列问题一度让我裹足不前。

学校领导在了解了我们这几个实验老师的困惑后,为我们创造了很多便利条件,让我们走出去,学习辽宁营口带来的先进理念,借鉴兄弟学校创建的先进模式。在学校领导的关心下,在其他老师的帮助下,我逐渐找到了突破口,踏上了我的课改之路。在课改走上正轨后,我就感受到了其优势。

首先,学生的学习兴趣日渐浓厚。从预习开始,学生需要一步步地完成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在查典故、翻资料、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更多地感受到了收获的喜悦,成功的乐趣。这样一来,即使是一些学困生,也逐渐有了信心,从而投入更多的精力。班上有一个男生,以前总是沉默寡言。自从本学期进行课改以来,他在完成一道道思考题的过程中,找到了自信。现在,他勇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看法了,性格也越来越开朗了。

其次,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由于采取了分组学习,各小组之间形成了“比着学”的良好风气。小组内更是互帮互助,一人落后,组内其他成员便会齐上阵,督促、帮助他。这样一来,我不再需要抓破头皮,磨破嘴皮去催作业,讲习题了。这学期以来,基本每一次作业都能全员交齐,而且质量也越来越好。

第三,学生的创造性也得到了施展的空间。几乎所有的问题都要由小组来解决,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产生了碰撞,撞出了激烈的火花,撞出了别样的精彩。课堂上,学生常常令我大吃一惊,目瞪口呆。在汇报课上,学生就用自己的话描述出了老人与海鸥之间那种相依相随,难以割舍的感情,甚至把自己都化成了海鸥,融入到故事中去。学生的出色表现,也使得这堂课获得了听课老师的好评。

最后,在学生进步之余,我自己也有了很多收获。为了让课堂更有利于学生发挥,我不得不在备课上狠下功夫: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资源的运用„„准备一节课常常要花以前两三倍的时间。但也因为这样,我得到了更好的锻炼。同时,在课堂的组织上及生成上,我也有了不小的收获。在课堂上,我不再像以前那样,按部就班地讲准备好的东西,而常常举一反三地讲出更多的知识点。有时候,自己脱口而出的话,也会出乎自己的意料之外。我不再畏惧课堂,反而在课堂上找到了乐趣、体会到了价值。

现在,回头看看我这一学期的课改路。虽然挫折不断,但那些跌倒后总结的经验教训却让我终身受用。虽然,我知道自己欠缺得还很多,我也知道漫漫长路上还会与更多的困难。但是,我相信,有了这些失败的教训,成功的经验,我会在以后的课改路上走得更远、更快、更稳!

我的课改路 课改实验心得体会

王璨 2013年12月

第三篇:课改实验工作总结

巴南区安澜镇仁流学校2009-2010学年

课改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校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认真学习落实上级文件精神,以重实际,抓特色,求实效为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抓教师课堂教学为重点,开展了中青年教师课堂校本教研,人人走进课改,展示一堂具有创新的课堂教研课,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认真落实课程计划,落实教学常规,落实教学改革措施,抓好教学监控,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加速了学校发展。

一、加强学习,树立新的理念

1、为了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必须彻底改变教师旧的教学观念。我校十分注重对教师的培训工作,大力组织教师认真参加各种培训活动。在这一学期里,我校派小学老师到李家沱小学、鱼洞四小、大江小学、东城小学等学习培训,派出教师还参加了重庆市举办的青年教师作文课大赛论坛观摩课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和教学能力。其次,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现代化教育手段,组织教师听专家讲座,看专家教学实录,并对自己的教育教育教学过程进行经常性的反思。通过一系列的学习,使我校教师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并将一轮课程改革视为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以全新的素质结构接受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的“洗礼”。

2、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标准》,教师们逐步领会到教学的终极目标不是让受教育者适应现实,而是改造、创建新的现实,培育出有创造能力的人。从而形成了“实施新课程的成败在教师,教师的任务在于更新教学观念”的共识。确立了“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思想。树立学生主体观,贯彻民主教学思想,构建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相信学生都存在发展潜能,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的条件。树立学生发展观,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关注学生情感的体验,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重视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使获取知识,学会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丰富情感、完善自我、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的过程。

3、加强了教育的开放性,加强了教学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现代科技的联系。教师教学中立足课堂而不受课堂局限,立足学科教材而不受其限制,善于捕捉现代社会,现代科技,其它学科的知识信息和最新成果,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使教学活动始终充满活力。同时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开展研究性学习等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了学习、体验的实际情境,创设动手实践、创造的现实环境,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拓展到教室外、校外,加强了学校教育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二、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是提高师资素质和教学质量的关键。我们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加强教师集体备课与论课活动,强调合作交流等,使教师在做中学,在实践中领悟,使老师走上学习中研讨,实践中总结,总结中提高的成长历程。

在校内教研活动中,我校制订了小学语文教研组长张亮老师,数学教研组长贾家东老师,7-9年级组教研组长张麟勇。要求教研组长,每学期初制定好该组教研计划,写好教研活动记录,学期末做好教研工作总结。要求每位教师在一学期内都要讲一节校内公开课,学年下期我校校本教研给中青年充分上台展示的平台,还与大江小学开展了联谊活动,同时大江小学教师送来了供教师们学习的优质课,教师们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本学期,我校共举行教研活动19次,取得了较好的教研效果。本期作课的教师,均在各方面展示了自己的高素质。老师始终面带微笑,教态亲切、自然、普通话标准,语言准确,富有感染力,教师的范读情景交融,把学生带入如梦如幻的美景之中。教学语言流畅,板书美观工整、新颖,教态大方,驾驭课堂能力强。部分教师设计制作的课件很好,运用自如。

另外,我校还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远程教育设备,组织教师学习专家讲座,请来教科所的专家讲座,学校内部在每周三举办了教师业务学习和讲座,由教导主任举办题为《有效教学基本素质》的讲座活动,上优秀示范课等,和校内听课间周进行。本学期校长听课不少于30节,主任听课不少于40节,每位教师听课不少于15节。

让老师切实有效的由新课程的旁观者,变成新课改的组织者、参与者,投身到新课程中的改革中,并在实践中找出其中最关键、最困惑、最有价值的问题,并在教师中进行交互式讨论、开放式探究,使教师提高了反思能力,自觉调合教与学的行为,提高课堂的教学效能。

三、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

1、学习方式的改革是本次课改的核心之一。不会学习的人将是21世纪的新文盲。我校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凸现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方法的过程。

2、新课程向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教师要走下高高的神坛,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我们努力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合作的师生关系,在与学生交往互动、合作交流中与学生心灵碰撞、情感交融中健全学生人格,完善学生个性,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四、狠抓教学常规工作,重实际,重实效

1、我校建立健全了教学管理制度,加强了学校内部各项教学工作的科学管理。对学校的授课计划、备课、教学、批改、辅导、复习、考试、成绩评定等项教学规章制度,做到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同时提出具体的改革设想,以达到教学管理系统的整体优化。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是教师,每位教师必须备好每一节课,积极从教材中挖掘出启迪学生,培养学生能力的因素,建立

教学上的最佳工作点,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大部分学生在克服一定困难的前提下学到更多知识,增长能力。

2、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教学中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思维。在课堂上,教师要刻意创设问题的情景,积极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分析比较,培养概括和判断推理、综合的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在以学生为主体,认真研究教法。根据学科的性质和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班级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自学能力。努力改进教法的同时,也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以学法的优化推动教法的优化。

3、积极参与一课多研活动。通过活动,增强教师之间的互相交流、互相了解、互相学习。

4、结合我区的教学工作计划,把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和开展“走近、走进文本,走出文本”的校本教研作为校本教研的重点。

5、注意总结经验。在这一学期里,我校的教师能按要求做好教学反思,能积极把理论与实践相联系,有意识的把实践上升为理论撰写成文章。范时涛撰写的“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学西师版低年级新教材有感”获西南师范教材出版社一等奖。

总之,新课改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将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克服困难,总结经验,树立课改必胜的信念,扎扎实实做好新课改工作。

第四篇:课改实验心得

课改实验心得

五.(3)李响

在漫长的时间中,从古至今,在学习中有很多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掌握课文中的重点知识,还可以很有效的理解文章。好的学习方式可以使我们读懂文章,走进文章中心,去感受文章内容。

在我们学校,有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就是:“四环 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四环节”指的是“自学——实践——讨论——运用”这种方法可以让我们养成课堂前自己预习、复习的良好方式,自学让我们学习文章前可以大概得了解文章。实践可以从社会中真正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处境,感受从中领悟到的道理,亲身体验才可以深入理解。在讨论过程中,你会发现,别人的分析、理解,会比你得多,也可能比你的好,我们要从中吸取别人的意见,把自己知道的和别人说到的,而你去没有想到的结合在一起,会让你增加分析效果。运用把你在各方面学到的知识转化到可以利用的地方,灵活运用到各科、生活、做事中会变的更完美无缺。

在盛会哦中,做任何事都应该有它的方式,在学习上是学习方式,学习方式会不断提高你的成绩,提高你的良好习惯。有力良好的学习方式才会有好的成绩,才会知识渊博、受益无穷

第五篇:课改实验阶段工作总结

自20xx年秋季20xx级新生入校伊始,我校全体师生都已投入到课改实验工作中。所有参研教师均已先后参加了全市新课改实验教学骨干教师培训,均具大专及以上学历,符合上岗要求。课改工作在我校实施两年多,在各级领导和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前期工作开展得扎实有效,特别是老师们在课改中学习--成长,初步转变了教学观念,对课改感到陌生、甚至排斥的心理基本消除了;老师们对课改的态度从观望到关注,从被动到主动,从接受到选择,已经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审视的阶段,这称得上是一个可喜的变化,但同时也给我们学校在课改实验的发展阶段工作如何进一步推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正是我们在今年的课改工作中重点探索的问题。

一、健全制度,人本管理。为确保课改工作能规范运作、良性循环,我校先后制定了四大类,计十项相关制度。这些制度保障了前期课改工作的顺利实施。但毕竟是初次进行课改研究,所以这些规章制度在使用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我们本着人性化管理的理念、求实负责的态度,认真听取了老师们的意见,对制度进行了完善。如:我校《教师课改工作考评方案》于20xx年春出台,经过一年的使用后,老师们感到量化不够细致,操作性不强,我们接受了老师的建议,对量化方案进行了细化,修订方案在上学期使用后,得到了老师们较高的评价。此外,我们根据上学年对学校教研组活动情况的总结,大胆改革了《教研组活动方案》,打破了教研组长从安排到组织一人承包的旧格局,让每位老师参与计划的制定,并承担一次教研活动的组织工作。新方案一经推出,大大提高了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主动性,从上学期的实施情况来看,成效喜人。

二、重抓培训,提升品位。课程改革提出,教师要成为一个终生学习者,学校应建设成学习型组织;而也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促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才能提高学校的办学品位。因此,我们在课改实施过程中,重点抓好校本培训,力求在学校“营造学习的氛围,建立学习的机制”;让教师“养成学习的习惯,形成学习的风气”。其中,我们重点突出了以下几种培训:

1、岗前培训,即以年级为单位,对各年级即将进行课改实验的教师分批开展的为期一周的集中培训,学习后进行理论及实践考试,考试合格者方可上岗。

2、常规校本培训,即每周一次的全校性集中培训。

3、学科带头人教师培训,即间周对部分校级骨干教师展开的培训。

4、新上岗教师培训,即不定时地对部分业务上还不够熟练的教师展开的培训。在这些培训中,我们力求做到四个结合:

1、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经过几轮通识性培训后,老师们对课改的基本理念都能基本掌握,但在实践中却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毕竟,要想让理论与和实践较好统一,需要一个过程,这当中离不开指导。因此,我们在今年提出了“1 1”的常规培训方案,即按一次骨干教师示范可加一次专题讲座的方式来进行培训。专题讲座紧扣示范课上或平时老师们在教学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加以分析、指导,把原本枯燥难捱的理论学习时间成功转化为老师解疑答惑的互动时间。如:马明花老师上了一堂历史活动课,兰正勇老师就做了关于《如何上好活动课》的讲座;十月份教研室对我校开学工作督导检查时提出了由老师评讲试卷的教法不当后,马长水老师就作了《如何评讲试卷》的讲座。这些培训针对性、实效性强,切实提高了培训的质量。

2、岗前与岗中培训相结合。“学习是一场持续的革命”,只有连续的学习才会更有助于教师的提高。我校不仅大胆创新,在全区范围内首先开展了上岗前的短期培训,还建立了上岗后按期培训的长效机制,把老师们置于一个持续稳定的“培训场”中,有效地保障了培训的时间。

3、部分与整体培训相结合。在培训中,我们有层次、分梯度,培训思路清晰,目标明确。除了展开的全员培训外,重点突出了新上岗教师与学科带头人的培训。对新上岗教师,我们扶一把,助其成长为合格教师;对学科带头人,我们推一把,促其发展为骨干教师。因为我们深知,打造出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力军的队伍,是学校发展的根基,也是培训的重要目的。

4、“他培”与“培他”相结合。这是我们在积极开发校本培训资源过程中,摸索出的新举措。一方面,部分骨干教师有机会参加更多的高一级培训,渴望与老师们共享信息;另一方面,普通老师缺乏培训机会,希望得到更多的指导。我们根据这种现状,建立了“专家骨干教师普通老师”的三级培训模式,将这两种教师的实际情况与需求进行了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现有的培训资源,并形成了以骨干教师为核心的培训办法,两年多来,我们初步培养了一批校本培训的“本土人才”,为我校校本培训机制的长效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多元评价,凸显个性。

下载两年的课改实验是成功的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两年的课改实验是成功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数学科课改实验工作总结

    数学科课改实验工作总结 一年来,围绕我区课改实验工作提出的“四项工作任务”、“四条工作思路”、“八条主要措施”的总体工作部署,结合数学科工作的特点,努力探索,大胆实践,我......

    小学课改实验总结

    小学课改实验总结近年来,不少教师在课程改革实践中勇于探索,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我们欣喜地感受到了广大教师极大的教育教学热情,教育观念的转变己初见端倪,民主、平等的师生关......

    课改实验阶段性小结

    《在阅读教学中融入写作》阶段性小结 石臼完小 张小迪我三年级班进行《在阅读教学中融入写作》课题实验已经有一学期时间了。回顾本学期的实践历程,感受收益颇多,现将近阶段......

    实验小学课改小结

    “推进区域课改,构建高效课堂” ———小学第三片区英语教研活动心得体会 11月20日上午,小店区“推进区域课改,构建高效课堂”第三片区英语大教研活动在我校隆重举行。我校13位......

    课改实验工作总结(小学)

    课改实验工作总结 熊口管理区学区总场小学 一、基本情况 我校小学部从2002年秋季开始进入课改实验工作,现执行新课标的学生数达170人,班级数为5个班;执行新课改教师为:语文4人、......

    课改实验方案封面

    课改实验方案课题名称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实验校名称蟒河镇台头完小 课题研究教师 马旭光 制定时间 2008年9月......

    课改实验工作小结

    课改实验工作小结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在上级教育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已进行了一年。针对我们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办学条件较差、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在整个学校教学中仍......

    课改成功背后的酸甜苦辣

    课改成功背后的酸甜苦辣—子洲县实验中学的课改现场推进会心得体会 子洲县实验中学王荣荣 10月25日,实验中学的学校园电子显示屏滚动显示着的“热烈欢迎各位领导莅临我校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