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时间:2019-05-14 22:03: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生创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生创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第一篇:大学生创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创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然而我国大学生创业却呈现创业率低、创业成功率低的“双低”态势,大学生创业面临诸多困难。

大学生创业难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大学生创业意识薄弱,传统观念难转变;

2、创业资金不足,小额贷款不易贷;

3、创业教育缺失,创业技能难获取;

4、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创业环境不佳。另外,现在整个社会还处于转型期,创业所需要的各种服务还不完善,社会大环境也让大学生创业感到有些艰难。

大学生成功创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学生、学校、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从多方面为大学生成功创业提供保障。

一、转变就业观念,积累知识经验

大学生要具有积极的创业意识,转变观念,认识到创业是一种创新。确定了创业方向之后,可以先到相关的企业和行业中去学习、锻炼,积累一定的社会经验,提高自己的实践和经营能力。

二、培养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

高校要开设大学生创业课程,提高创业培训的系统性和针对性。进行创业知识教育,通过课程学习和实践体验,使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应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

三、积极鼓励扶持,政策落实到位

政府要继续引导、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进一步简化程序、监督政策落实与管理。加大扶持力度,完善资金支持、税费减免、户籍迁移等优惠政策。进一步综合运用政策工具,完善支持创业的政策环境和创业载体功能,降低大学生创业成本和风险。

四、积极主动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社会在大学生创业的准备阶段多予以支持,在对大学生创业典型及其成功案例要进行大力宣传,营造能创新、敢创业、创成业的良好舆论环境和氛围。各类企业要加强与大学生的合作,加大帮扶力度,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第二篇:女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及对策

构建和谐社会视野下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摘要:女大学生就业难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就业率低、就业质量低、职业性别隔离、性别歧视等是其主要表现。结合阻碍女大学生就业的各种因素来看,从文化政策、公共政策、法律建设、教育改革和自身修养等方面,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妥善解决矛盾,以促进女大学生就业,从而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女大学生

就业难

构建和谐社会

公共政策

近年来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本是社会建设的新力量,却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极大压力。其中,女大学生更成为了就业大军中的弱势群体,这种女大学生面临就业困境不符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由此带来的后果不仅是个人也是社会的发展障碍。

一、女大学生就业难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消极影响

女性可撑半边天,她的社会角色并不局限于妻子与母亲,女大学生接受了国家高等教育,分享了国家重要的办学资源,其中不乏精英,但女大学生却一再面临就业难的尴尬处境,这于女性本身和社会发展都是不利的。女大学生就业难会造成严重的人力资源浪费和打击女性投入社会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女性的政治参与度和家庭婚姻地位,这显然不符合时代进步的潮流,最终也会转为社会成本,阻碍社会发展。

和谐社会讲求人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和谐发展,讲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而女大学生就业难却一再反映了社会中性别歧视、权利保护不健全等问题,违背了男女平等和同民同工,同工同酬等制度,不利于社会文明建设,不利于和谐文化的构建。实现充分就业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目标和任务之一,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应该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

二、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表现

(一)就业率低

近年来全国各地高校或科研机构的调查显示,女大学生初次就业率明显低于男大学生。据不完全统计,我国2004 年的大学毕业生有280万,有80万人不能及时就业,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女大学生;2005 年的高等院校毕业生达到338 万,其中女大学生占44%,超过100 多万不能及时就业,女大学生占大多数。

在广东省教育厅公布的2006年省内普通高校本专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中,截至06年9月1日,2006年本专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88.36%,相比去年的95%的就业率,这个数据不能不让人担忧,在涌流于各大招聘会的就业大军中,女大学生因为各种因素成为了就业弱势群体。

(二)就业领域受限制

女大学生的就业领域受局限,女大学生就业比较集中在传统的女性职业上,如文秘部门、服装制造、餐饮文娱等,女大学生的就业面并没有随着女性教育程度提高而合理拓展,在党政机关、科研机构、建筑运输、水利电力等就业门槛较高的行业中,女大学生就业人数偏低。在我国的职业性别隔离状况中,女大学生不论从行业上还是职位上,在就业结构中的地位都低于男生。

(三)性别歧视,提高录用标准

性别歧视是女大学生就业面临的一大难题,许多用人单位从招聘要求上都优先招收男生或只招收男生,在聘用的实际操作中也存在着大量的隐性性别要求。用人单位以双重标准衡量男女求职者,造成起点不平等,除非是特别优秀的女生,否则难以得到同男生一样的就业机会,而且在相貌、身高、户口、出身等问题上,用人单位往往以挑剔的眼光对待女生,特别是来自农村较乏人际能力的女大学生更容易遭歧视。

(四)就业质量低

在已就业的女大学生中,就业质量也不尽如人意。由于女大学生的就业领域受局限,特别是在扩张速度快但技术含量低的第三产业部门中,女大学生只能得到较低的工资,即使在较好的岗位上,女大学生的平均工资也低于男生。

三、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一)从传统文化观念看,存在性别歧视和职业性别隔离

中国自进入农业社会以来,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形成了深厚的“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文化,这样的社会对于男性和女性设置了一套文化模式和评价体系,男强女弱、男尊女卑的思想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在这种思想意识中,男性理所当然地取得有限的劳动机会和丰厚的报酬,男性在重要的行业领域中掌握了主导地位,女性被局限于低层次的劳动,被视为难以担当具考验和挑战性质任务的柔弱 2 角色。因此,社会中仍存在性别歧视,也人为地造成了职业性别隔离。

(二)从法律制度看,有法难依,尚待健全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劳动法》第12条规定:“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妇女权益保障法》第22 条规定:“各单位在录用职工时,除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但是为什么在现实中仍有大量人为设置的障碍导致女大学就业难呢?

原因在于这些法律大多是原则上的规定,而且并没有具体的保护措施可以推进法律的遵守和执行。法律法规没有明确保护女性就业的责任部门,缺乏可操作性规范和有力的违法惩治措施,使得女大学生就业受到性别歧视等不公平对待时没有有效的救助途径,而且在证据方面,女大学生作为求职者很难掌握到或做好证据保全。

(三)从劳动市场看,总体供大于求,用人单位雇用女性劳动力存在较高的劳动成本约束

我国仍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在各个行业和领域都面临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劳动市场总体情况供大于求。企业追求低成本高利润必然也在雇用劳动力方面精打细算,而雇用女性劳动力需要较高的成本,这点成了用人单位更愿意招收男性的主要原因。

从女性生理来看,女性担当生育后代的角色,在女性生育哺乳期间,其工资福利由单位负担,女大学生就业后大多都面临结婚生子的情况,因此用人单位往往回避这样的年轻求职者;而从长远考虑,女性工作时间短,对其退休金和培训费用的支出又高于男性,受这些劳动成本的约束,女大学生被用人单位一再冷落。

(四)从教育看,学校缺乏有针对性的培养方式和就业指导

我国高校扩招,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女性也享受了平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是,在女性关怀和女生成才教育方面,并没有针对性的培养方式,这种对男女生理心理因素的差异和各自优势的忽视,的确掩埋了女性可发掘的潜力,没有最大地发展女性的优势,在模式化的教育中,个性发展和素质提升没有落到实处。而在女大学生进入社会前,缺乏相关就业技能和心理指导,家庭及自身的期望值、就业规划等不够合理,造成了女生就业压力大、就业选择被动等难题。

(五)从自身看,女大学生也受心理和观念上的误区影响

女大学生除了女性心理影响外,其实也受到了一定的传统文化观念限制,在思想上往往不够自信也不够独立。女大学生在就业观念上较男生而言比较保守,追求稳定且往往带有点浪漫色彩,有些女大学生是因为过高的自我期望而高不成低不就,有些女大学生则是过早地将目光锁在婚姻家庭中,局限了自身的发展,缺乏社会竞争力。

四、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一)文化政策方面

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使性别平等观念真正深人人心。国家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应重视男女平等观念的确立和弘扬,营造关爱女性、尊重女性个性发展的良好氛围,在对杰出女性事迹的宣传中,教育下一代,改变老一代观念,打破社会性别定轨带来的偏见,真正地使女性地位在社会各行各业得到体现,促进人与人的和谐发展。

(二)公共政策方面

1、降低用人单位成本负担

政府在经济活动中必须发挥一定的指导和规范作用,政府应考虑在财政上为用人单位减负,降低用人单位雇用女性劳动力的成本负担。合理的解决方式应当是推行生育保险制度,通过社会统筹方式将女性特殊的生理因素所产生的负担社会化分摊,使企业不致因招收女工而带来效率和效益的损失。女性在家庭和生育方面担当的责任应该得到社会的理解和感激,女性在这方面的付出关系到一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女性为此给劳动带来的成本应该由全社会分担。

2、开展社会服务活动,建立女性就业维权职能部门

政府应该建立女性就业维权职能部门,以促进女大学生就业,改善女大学生就业环境。政府可以通过一系列社会服务活动推动女大学生就业,比如开展维权宣传讲座,接受女性就业歧视等的投诉,及时发布就业信息,对困难女大学生就业给与指导和援助。政府应积极发挥其公共管理职能,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广泛开展便民服务,支持女大学生就业。

(三)法律建设方面

1、制定促进就业法律法规

我国法律法规关于保护女性就业的内容比较欠缺,在宪法、劳动法等部门法中劳动权利保护只有大体上的规定,不足以明确女性就业权益,有必要制定促进就业法律规范,细化女性劳动权益保护,具体到歧视的概念和侵权行为的构成等内容。女大学生就业需要得到法律的保护,保障充分行使合法权力,国家需要进一步完善立法,填补这方面法律空白。

2、明确侵权法律责任,增加可操作规定

虽然现行法律规定用人单位不能因为性别而提高录用标准,但是并没有明确一旦违反这些规定应负起怎样的法律责任;加之没有可操作性的维权程序规定,没有专门的权益保护监管机关,女大学生在就业中权益受损害屡屡发生,因此立法部门应该在相关立法中明确用人单位侵权的法律责任,增加可操作性的规定,使法律能真正得到实施,提高其严肃性和实效性。

(四)教育改革方面

1、因材施教,发展个性教育

在高校教育方面,应该重新面对客观上性别差异的问题。在淡化男女差异以求共同的良好发展的意识下,教育却逐渐忽视甚至无视女生的智力体力特质和发展的潜能与优势,容易造成模式化、低质量,降低了女生的竞争力。因此,学校应该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改革上,一方面尝试根据女生的特质开展特色课程,发展女生的个性教育,培养内外兼修的优秀女性;另一方面根据女性的性格心理优势,提高女性在擅长的领域的技能水平。

2、加强学校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建设就业信息渠道

学校应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了解社会需要并及时反映到教学工作中;组织各种活动为用人单位和女大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为女大学生展示风采创造条件;建设就业信息渠道,及时提供女生就业信息和就业机会。

3、指导女生职业规划,加强女生心理教育

对即将面临找工作的女大学生,学校应指导其做好职业规划,开拓其就业思维,培养其理性思考和选择能力。为女大学生提供心理辅导,为其顺利走上社会走上岗位进行心理调适和思想教育,提高女大学生面对困难的承受能力和解决能力。

(五)女大学生自身方面

1、自主自强,追求自身价值体现

女大学生应该打破传统的陈旧观念,树立自主自强意识,追求自身价值体现。要开阔眼界和胸襟,与时俱进,坦诚面对人生和理想,增加奋斗精神和拼搏勇气。

2、打好知识基础,提高专业素养

女大学生应该发挥耐心细致的优点,在学习上勤奋努力,只有掌握知识拥有智慧的女性才能获得真正的独立和尊重,而不断提高专业素养,才能积极应对社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女大学生要成为专业人才,提高在就业结构中的地位,必然能成为各行各业的佼佼者,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3、培养实践能力,积极适应社会

传统教育造成女生动手能力差,社会经验缺乏,不少用人单位对女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性持怀疑态度。因此女大学生应该加强社会实践,踏实肯干,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锻炼;还应积极适应社会,不能逃避于自己构想的完美世界,多与社会接触,加强人际交往,学习女性成功者的经验,展示优秀女性的风采。

4、内外兼修,提高综合素质

女大学生应学会认识自身优缺点,提升综合素质,努力做到内外兼修:品质与学识、优雅与智慧、魅力与气度„„只有在突出女性优点的同时,不断提升其他方面的竞争力,才能灵活应对社会潮流。除了学习,应重视思想品德、身心健康等基本素质,进一步发展才艺技能等其他素质。

5、端正就业观念,开阔就业思维

对于即将找工作的女大学生来说,端正就业观念很关键。观念不同,一切事物的判断选择也很不同。应该放弃不切实际的期望,克服安逸享乐的惰性,理性地选择就业,无论是职业的类型、所处的城市、发展的前景等等都应该结合自身各方面条件作判断,不能好高骛远又不够努力自信,更不能被动、逃避。没有最好的职业,只有最适合的职业,女大学生应该放宽就业思路,不要局限于一小部分选择,不要停滞在拥挤的路上,当出现困难时不妨及时调整,多方面思考发掘,一定能找到合适自己的职业,将实现人生价值和现实要求统一起来。

正如前文所述,就业问题事关国家进步和社会发展,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合理解决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只有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民生问题 6 得到保障,才能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昂首阔步,才能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

从以上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对策的探讨中,我们不难发现,和谐社会的其他方面的建设,如经济、政治、文化等等,都能对女大学生就业起促进作用,因此,这些问题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和谐社会的建设有利于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只有将女大学生就业和其他方面的矛盾解决好,才能推动社会整体的发展,从而保护个体的利益。

相信通过政府积极引导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女大学生就业问题一定能得到妥善解决,这不仅是社会公平、文明法治的重要进步,也为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增添力量,展开和谐社会的盛世篇章!

参考文献:

[1]冯 皓.当前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原因探析及对策研究.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11月第24卷第6期.

[2]潘锦棠.完善女性社会保障,促进女性公平就业.中国妇运,2002年2月. [3]周晨虹.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公共政策选择.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第20卷第1期 2006年2月.

第三篇:浅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在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和不包分配、竞争上岗、择优录取的用人制度环境下,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突出的社会性问题,如何解决此问题是当务之急。本文浅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对解决大学生就业有以一定的借鉴意义。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难;职业发展教育

一、原因分析

(一)社会经济因素

1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就业形势严峻。首先,大学扩招,高等教育大众化,大学毕业生人数增多,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毕业生数约为660万,加上往年未就业的毕业生150万,总共超过800万。其次,国企改革,机关事业单位精简机构裁汰冗员及其他城镇失业人员增多。最后,政府放松进城务工人员限制以及城镇化进程的的推进使得农村劳动力转移率也大为增加,形成对就业机会的重要争夺力量。新增劳动力、失业人员及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冲击就业的三大因素,这直接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另外,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国际人才竞争、科技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岗位需求人数一定程度上的下降都是不可忽视的因素。2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从地区看,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毕业生倾向于发达的东部地区,致使有着较大用人需求的中西部地区找不到合格的人才,出现“有地方没人去,有人没地方去”的现象。从院校类别看,教育部直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较好,初次就业率为85%,部门院校次之,地方院校再次之。从学历看,用人单位倾向于高学历,研究生的供需率小于本科生的供需率。从专业看,紧缺专业如通讯、计算机、机械等科类的毕业生需求旺盛,而一些长线专业如哲学、社会学等科类的毕业生需求较少。

3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的贡献率越来越弱。90年代以来经济每增长1%仅增加约80万个岗位。经济波动、产能过剩及贸易摩擦引发就业风险。4 市场经济的不公平歧视现象。市场转型期的市场与计划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人力资源配置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现在存在各种就业歧视现象,如地区歧视、性别歧视和学历歧视等各种歧视

5就业体制机制障碍问题。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一定的错觉,严格的户籍管理限制了大学生的自由择业,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使得毕业生尽量避开农村等地区。企业用人制度存在一定的障碍,不合理的人才使用观。

(二)高等教育因素

“计划招生”与“市场就业”的矛盾,招生工作忽视对就业市场的预测。高校缺乏一定的市场敏感度,专业设置滞后,趋同现象严重。学校就业指导关注就业率,注重数量而忽视就业质量,注重静态就业而忽视职业发展的动态,职业发展教育严重滞后。毕业生就业信息反馈机制尚不健全。

(三)大学生主体因素

1自身定位不准,职业目标脱离实际,就业期望高于社会实际,盲目自负,要求过高。有的缺乏竞争意识,难以转变角色,不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对待就业消极依赖,观望徘徊。

2职前修炼不足,专业知识不够扎实,职业能力欠缺,实际能力与社会要求有差距,这也是造成很多企业拒绝没有经验的大学毕业生的原因。

3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强,只是在将要毕业时才关注相关的职业信息和进行择业就业准备。

4职业价值取向有失偏颇,非理性择业观,择业地位观、动机观、苦乐观存在一定的偏差。

二、对策

(一)社会经济方面的对策

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经济发展对就业增长的贡献,从整体上降低就业率。调整产业结构,充分发挥服务业对就业岗位的贡献作用。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更大的发挥中小企业的就业吸引力。

政府完善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政策,用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宏观调控就业市场,切实保障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权利和良好的就业环境,积极引导大学生合理就业。例如现阶段的“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切实完善与就业相关的户籍制度、人事档案制度及社会保障制度。

企业通过公开、公正、公平的招聘选拔人才,树立合理的人才使用观,改革企业用人制度。加大与学校的合作力度,充分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实现企业、学校、学生的三方共赢。

(二)学校方面的对策

在教育育人为本的前提下,以社会需求为基础,调整高等教育专业结构,进行课程改革,增强社会适应性。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发展学校特色,注重专业设置和学科结构及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和适用性,积极发展通识教育,走内涵式发展路子。积极开展职业发展教育,转变就业指导部门的行政职能到服务性职能,建设一批专业化的职业发展教师队伍,加强课程建设能力,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建立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切实提升大学生职前素质。

重视与就业市场特别是企业组织的联系,建立顺畅的就业渠道,这是毕业生就业的基础。同时要追踪调查毕业生的任职情况,建立完善的毕业生信息反馈机制。(三)大学生自身方面的对策

1积极主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自身定位,进行职业测评,在自我认知、环境认知和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确定职业生涯发展路线并在不断反馈调整中实施行动。

2知识和能力是紧密相联系的,建构系统扎实合理的知识结构同时积极参与校园社团活动、学校实习见习活动以及其他的社会实践活动。在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态度的培养的内化迁移整合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职业能力,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做好职前修炼,提升自己的职业认同力、职业形象力、岗位胜任力、社会活动力和自我推销力,塑造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多途径就业,可以充分利用家庭的社会资源就业。也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深入基层也是大有可为的,或者自主创业。坚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下,树立理性的择业观,端正职业价值取向,坚持动态发展的职业发展观点。

总之,大学生是国家重要的人力资源,其合理配置关系着社会发展的全局问题,而解决此问题需要各方协同形成合力共同解决,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全面的应对策略。

第四篇:大学生就业难大学生自身原因分析

大学生就业难主要是大学生自身原因

赞同大学生就业难主要是大学生自身问题主要有一下几点原因:一是大学生自身能力不足导致就业难;二是大学生对职业的期望高于社会需求,不能认识自身不足,导致高不成低不就;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指出内因决定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而个人原因是内因,社会环境是外因。而我个人认为大学生就业难主要是大学生自身原因是由于大学生信誉低,不诚信现象十分普遍。

1.大学生在应聘中过度包装自己,甚至提供虚假信息,虚假证件,以满足招聘单位的要求,导致招聘单位难辨真假,难以找到真正符合条件的人。

1.1.求职前简历掺水。有报道称,在一家招聘单位收到的80多份大学毕业生自荐表中,竟有十多人同时为一所学校的学生会主席,二十多人同时为某班的班长。在这些真假难辨的简历中,一些高校名副其实的好学生不得不要求学校对自己的荣誉证书加盖公章进行公证,以获得用人单位的信任。可见在这样的情况下怎样能找到工作。

1.2..面试中自我拔高。许多毕业生在面试时为了不失去机会,他们对于单位提出的一些问题,往往给以过于虚假的回答,或者夸大其词,或者胡编乱造,在极力掩盖自己的缺陷的同时投用人单位之所好。其实,就是把一个“非我”展现到了用人单位面前。而到了实际工作中,用人单位发现其十分普通,远没有之前夸夸其谈的能力和水准,并且由于自身并不符合要求,也不是适合自己的工作,失业率也大大增加。

1.3.诚信资源的极度缺乏,增加了人才市场的动作成本,影响就业。假学历、假证书、假经历等等的泛滥,促使不少用人单位要求上门调查、验证学生在校表现,无形中拖延了招聘的流程、增加了招聘工作的成本。

2.大学生普遍认同了“先就业,再择业”的观点,很多人不会在第一个工作岗位上工作很久,毁约率居高不下,影响就业秩序。

2.1.大学生签约后随意毁约现象浪费单位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单位招聘不仅是在招聘过程中投入大量财力物力,通过层层选拔选拔出自己想要的人才,还要对招聘上的大学生进行培训一边尽快投入工作。然而大学生往往只是为了增加面试或工作的经验,一旦有更好的工作单位就另谋高就。这样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还影响用人单位计划,影响就业秩序。

2.2.大学生诚信缺失影响人才市场秩序,使就业情况畸形发展。毁约的行为使得用人单位的招聘工作不能按时结束,增加人才流动频率。而双方因不诚信所带来的劳动纠纷更是严重危害了人才市场的正常秩序,增加就业难度。广州市一项调查显示,应届大学生“成活率”在用人单位中只有10%。意思是说,有九成应届毕业生背叛老东家,大部分应届毕业生工作一段时间后很快便流失了,以致一些企业把录用应届毕业生当成一场赌博。

3.大学生不诚信的现象直接降低了社会对大学生这一群体的整体评价。使大学生声誉不高,影响就业。

3.1.就业诚信是大学生群体修养的表现。当前就业中诚信缺失的大学生虽说只是一少部分,大学生的主流是好的,但是,个别大学生的失信行为,仍然带来了人们对大学生这一群体诚信现状的整体否定,在外界看来,好像大学生整体就是一个不诚实,缺乏信用的代表。这使招聘方对大学生的整体评价降低,从而越发提高招聘要求,增加就业难度。

3.2.大学生诚信缺失影响学校声誉,直接影响企业在学校的招聘情况。一所学校培养的学生对于用人单位来说能够“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自然会受到用单位的好评,也使得用人单位跟学校形成长期的合作关系,促进本校大学生的就业。而大学生在就业中出现失信行为,用人单位就会产生一种本能的抵触心理,也会很自然的把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责任推向学校,从而对大学生所在学校产生不信任感。这样学校会失去一个合作伙伴甚至是损失一批潜在的用人单位。

4.诚信就业对大学生具有重大意义,一旦失去诚信,大学生将难以在职场上的到长远的发展,甚至难以立足,从而大大增加失业率,也使就业变得更加艰难。

4.1.就业诚信是大学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通行证。大学生经过长期的知识积累和素质养成,到了进入社会,施展才能的时候,只有诚信做事才能在市场经济的规则下,赢得用人单位和合作伙伴的信任,给自己找到施展工作才能的最佳平台,并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完美结合。而就业中缺乏诚信必然会导致自己信用扫地,哪怕以前自身并没有有违诚信的记录。这样就不但会阻碍到大学生当下顺利的进入到市场经济的建设中来,还会危害到长远发展。

4.2就业诚信是大学生事业的无形资本。恪守诚信应成为每个大学生都应当有的生存和发展理念之一。诚信的人必将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重,从而享有做人的尊严和发展事业、服务社会的机遇。这也是赢得招聘单位注意的最佳法宝。

4.3.就业诚信是大学生个人人格的体现。拥有诚信的品质不仅仅是一个人博弈市场、社会的资本,更是一种道德操守,是做人的美好境界。在当今这个浮华的社会,拥有诚信这一人格魅力,不仅是发展事业的基本条件,也是赢得就业机会的必备品。

第五篇:大专生的就业难的原因及分析对策

大专生的就业困惑

问:我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大专生..现在已经进入实习阶段..没有上过班,社会实践少.不知道刚开始起步工作怎么做.我刚开始想发传单 做促销那些短期的.临时的.但是有同学说起点太低.没前途..我该怎么办?而且我只是大专文凭.目前报了个自考.如果没问题.应该能拿到毕业证.请问..刚开始的时候 心里压力大 怎么缓解.刚开始找工作应该注意什么.我甚至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很郁闷~

答:我和你是一样的。

首先,给自己定位不能太高,但是也决不能太低了,太低了,感觉不是别人看不起你,而有点自己看不起自己的感觉。

其次,多出去跑跑就知道这个社会是怎么样的了,我在的公司工资超低,但是我公司有一个同事的女朋友是在一个高档家居地方卖家具的,工资一个月好几千(店内销售哟)。也许不知道的会想,去卖东西没什么前途,那你就大错特错了,这种工作是最锻炼人的啊!不过,最终还是要靠你自己选的,一定不能害怕找工作。工作后,你以前所担心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不工作你的疑问只能是更大。

最后,祝你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一个最好的、最令你满意的工作。

“能干活的”成为香饽饽

记者发现,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偏重于应用技能型、动手能力强的学生。长沙虹梦卡通公司人力资源部张经理直言不讳地说:“我们喜欢能干活的。外语、理论知识不特别强调,够用就好。”远大空调招聘负责人说:只要毕业生动手能力强,团队精神好,我们都用。与其他招聘会不同,不少用人单位都把应届生作为重点招聘对象,广东迪彩公司认为应

届毕业生可塑性很强,通过相关培训后,可结合个人发展意向和能力迅速成长。

高职生大有前途

对目前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难现状,省教育厅负责人认为是暂时的。合理的人才结构是金字塔状的,处于底部的就是大量的技能型人才。目前应用技能型人才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之所以就业难,主要是学校在培养模式上与社会需求脱节。现在很多学校已经看到了这一症结,开始以市场为导向,按社会需求确定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甚至走

订单培养之路。可以相信,随着高职教育模式的转变,高专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会得到根本改善

大专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分析对策

摘要:

目前,专科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了不争的事实。随着各地从2000年、2001年公布各高校的就业率,专科毕业生就业率低始终是影响整体毕业生就业率的一个主要因素。为什么在当今知识经济的到来之时,大专生作为人才资源会与社会发展产生这么大的矛盾呢?就目前的形式来说,大专业就业还是比较困难的,这是有许多方面的原因的。首先就是现在社会的就业压力太大,许多大本生和研究生都难就业,还有企业招聘时的态度,许多企业就指定说明大专生不招,不管有没有能力,企业没有专科生的指标;另外再就是大专生的"高不成低不就"也有可能造成这种问题;大专生没有本科生的学历高,但又没有低学历人的经常非富而且也不情愿向这种方向去就业,所以大专生就业也是相当困难的。这正是本文讨论的要旨。本文认真分析了造成大专生就业难问题的各方面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对策。

关键词:大专生就业、原因分析、对策

目前,大专生就业难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2001年有50%的专科生没有找到工作;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未就业的专科生未就业的共有34.8万人,2003年,全国高校的大专毕业生的就业率跌破最低点,仅有30%“暂时成功就业”。而近几年来,大专生找工作难的状况一直在延续。可见,在如此惨烈的战役中,能侥幸存活的大专生还真的不多,有的甚至一两年后还没就业。大专毕业生就业率不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自身的原因、社会原因,也有高校教育体制的的原因以及家庭原因等等。

一、原因分析

(一)社会因素

近几年来,我国专科毕业生队伍迅速增大,用人单位有了充分选择余地,这是就业难的直接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扩招同就业难之间确实存在关系,大专生表面上看起来过剩了,但这种过剩并不是大专生总量过剩,而只是一种结构性过剩,其实社会对高技能、高层次的人才需求量还相当大。人员的加大就增加了毕业生的就业难度,加剧了就业岗位少而就业需求增加之间的矛盾。另外,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转变中,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人力资源配置始终处于一个动态调整过程。一是企事业单位展开了多层次的“精简”工作,职位、职数等均发生了较大变化,下岗、竞岗、再就业,人力资源调整成为企事业单位正常的现象,在这个过程中失业人数、待就业人数形成了一定的动态积累;

(二)家庭因素

就家长而言,保守的、陈旧的就业观也会对大专生的择业、就业产生重要影响。现在的家长普遍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有一份高收入、高福利且相对稳定的工作是他们满心希冀的,诸如营销一类工作强度较大、风险较高的工作,他们往往糊里糊涂地认为“不正经”,从而干涉学生对这类职业的选择,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就业。

(三)学校因素

学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变化错位是制约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原因。长期以来,学校的扩招造成生源总体水平下降与教学质量降低已逐渐形成共识,许多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调整不是面向市场需求,而是单纯立足于自身师资条件,这样就导致学生在市场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在市场机制下,学校对人才的培养必须符号需求取向,做到“产销对路”学生毕业才有出路,学校也才有生存的竞争力。

(四)自身因素

大专生是就业的主体,其主体意识的强弱对就业的数量与质量均存在较大的影响。如果说“就业难”是一种社会现象,那么“难就业”则是一些大专生个体的就业体现。难就业的因素表现复杂,如大专生进校后缺乏专业兴趣,学习成绩不理想、对职业的认识模糊,无职业生涯规划或设计不完善,又不能及时修正,因而缺乏奋斗的理想与动力、观念不更新,就业过程中等靠要的思想较为严重、个别大专生只看到就业的压力而不能正确认识就业的形势,社会适应能力不强,就业心态不良等,此外高不成低不就、攀比心理等也是目前一些大专生难就业的内在原因。大专生就业难,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他们期望值偏高,自身定位不准,理想与现实脱节。一些学生认为读了大专就应该有一份待遇丰厚的固定工作,片面认为留在大城市、大单位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一味追求物质待遇和地域条件。重地位,重名利,轻事业,轻奉献,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其实,现在我国的很多地方还是很需要大专毕业生的,比如说中西部地区的技术和教育工作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讲,大专毕业生也并不过剩,大专生就业难仅仅是观念问题,他们不愿意去中小城市、县城,特别是西部地区,是对工资待遇、工作环境、福利条件的要求与劳动力市场的实际差距较大,换句话说是他们的思想观念问题。

二、大专生就业现状与缺陷

在当今大专生多如牛毛的时代,无论是哪类专科毕业生在就业方面都会出现大大小小的困难!但并不是说大专生找工作就没有出路!

(一)专业上

有的专科院校的一些专业,例如数控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近几年的就业率都很高很高,而一些看似热门专业如经济管理,英语,行政管理等,就业很不乐观!这主要与市场需求和人数过于饱和有关!

(二)学历上

部分大专生认为他们的学历难比本科生,但是,在如今市场竞争的压力下,可以说,学历不占任何优势,在学校期间更要多参加社会实践,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另外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一种谋生的技能,考几个有分量的职业资格证书,在找工作时会增加砝码!

有时大专生也容易就业,关键是要看个人的能力与机遇,只要不懈地努力,会找到满意的工作的。因为现在的工作不光是文凭,主要的还是水平,如果能力过强还有比较容易就业的。而且也有企业开始重视大专生,因为大专生的能力不一定低于本科生但是工资要求低于本科生,但工作能力却又比低学历的人高些。“现在的一些促销员、网络销售人员、房地产中介等职位,都非常适合大专生去做,这些岗位本科生看不上,而中专生等则能力有限难以达到要求,大专生经过培训以后应该会做得非常出色。”杨希宏认为,关键是大专生要调整好心态,不能一开始就定位太高,就业前虚心接受一定的培训。也有人力资源方面的专家建议,大专生应将求职重点放在一些中小企业身上,从低层做起。

法则一:对别人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

法则二:正面残酷,化戾气为祥和

法则三:意识到危机,退一步为的是进一步

法则四:尊重别人,就是展示自我做好职业定位

定位是自我定位和社会定位的统一,只有在了解自己和职业的基础上才能够给自己做准确定位。

检视个人特质

(一)欲望(Desires))(做事的能力)在此人生阶段,你究竟要什么?

(二)能力(Ability)你擅长什么?(一般技术以及特别技术)

(三)性格特质(气质、性质)(Temperament)(气质、性质)你是什么类型的人?在何种情况下有最佳表现?

(四)资产(Assets)(有形与无形)你有什么比别人占优势的地方?每个人群都需要定位,其目的是保证自己持续地发展。但是各个群体定位的重点不同:定位重点在于澄清自己有什么。过高或者过低估价自己,过于看重自己的文凭,或者看重自己的成绩,有的过于低估自己身上的潜质,所以,既需要认真地分析自己,又需要多了解社会需求,以求定位准确。在大多数情况下,正确的思路是,做你应该做的事,而不是做你喜欢做的事。找工作同做其它事情一样,也有方法和技巧。很多人找不到工作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做事的能力,而是因为他们在找工作过程中没有运用正确的方法和一定的技巧。所谓技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⑴.了解自己,包括了解自己的知识、技能、性格、爱好以及身体状况等。找工作之前,你必须先对自己有全面的认识,一定得知道自己能做那方面的工作,不适合做哪方面的工作。找工作不能眼高手低,明明自己没有能力做的工作却偏要做,那结果一定是被拒之门外的。

⑵.了解你所选择的职业和行业。了解职业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性质和对从业者素质的要求。可以向亲朋好友中做过相关工作的人了解有关情况,也可以向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其他人请教,他们经验丰富,体会深刻,能给你提供具有指导意义的信息,他们工作过程中的失败教训,对你可以起到预防的作用,而他们的成功经验又是你可以借鉴的。

⑶.自我推荐。在了解自己和工作的基础上,就开始求职了。求职就是寻找和得到工作的过程,通常包括获得用人的信息、争取面试、谈话、签约等环节。找工作就像推销商品一样,要让顾客买你的产品,你必须告诉对方,你的商品质量如何的高,价格怎样公道,才能吸引人们来买这种商品。同样,找工作时也要围绕着“我真正有能力做好这份工作,而我提出的要求也是十分合理的”这样一个中心来展开。一定要学会推销自己,这样别人才会认可和录用你

多学习一些实用的技能和知识,掌握一技之长,就业时会更具竞争力。

三、就业对策

(一)调整心态稳中求优

大专毕业生就业率相对职校生、本科生、研究生来说较低,因此,大专生们被形容成在夹缝中生存。针对这种情况,黑大创业教育人士认为,大专生虽然就业困难,但只要调整好心态,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也不难。首先大专生应该有个平稳的就业心态,不要因学历受限制就放弃就业,要针对自己的专业去求职,有必要可以试试到南方就业,因为很多专业比较适合南方需要。同时,大专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不要心急,不要给自己太多压力,可以多方寻找机会,在多个单位中找出一个最适合自己的。

(二)加强社会、学校调控

大专生就业工作可以说是全社会的大事,其中政府职能部门理所当然地在其中担当着重要的调控功能。包括各省招生办公室在内的相关部门有责任审视、分析社会职业需求动态,有针对性地预测未来人才需求信息,并适时向学校发布,学校可根据政府部门的预测信息,及时调整招生专业、学科,修订教学计划及人才培养模式。政府职能部门通过宏观调控,指导高校办学,尽可能地减少学校某些专业招生的盲目性。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必须引入市场机制,强化“市场意识”,要注重加强与社会的交往,如与社会用人单位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形成并完善学校与社会的联运机制等。通过密切的合作关系,展开长期性的调研,主动掌握人才需求动态,建立与高校专业相适应的就业基地,甚至与用人单位开展订单式培养计划,有目的、有计划地调整专业结构,加强学科建设,防止招生时走老套路,学生毕业时再谈专业不对口、供需矛盾大的问题,促进高校人才培养工作。

(三)丰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职业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兴趣的提高一是需要毕业生加强理论的学习与引导,二是毕业生应积极参加相应的实践锻炼。学校在培养大专生的职业兴趣方面,可要求各级团学组织开展相关活动,通过寓教于乐的活动提高大学生的参与率;积极搭建锻炼平台,鼓励建立、审批并扶持大学生社团、学术兴趣小组、社会实践团队等学生组织,加强管理,发挥他们在职业生涯设计中的作用;促进校内外联合,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及产、学、研联合基地,使学生走向社会,进一步促进学生社会化等。另外,学校根据大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职业倾向等,有针对性地帮助个体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并明确实现目标的思路、途径,使大专生在就业的道路上尽可能地少走弯路的过程。学校还可开设大专生职业生涯设计相关课程,并将其纳入教学计划,拓展基础教育面,通过教师系统讲授,提高大专生对职业及大专生职业生涯设计的理解。并选拔富有责任心、精通业务、指导能力强的教师,组建专业的指导队伍,加强大专生职业生涯设计指导工作,通过指导,了解学生个性,互通信息,帮助大专生扩大视野,增强他们对职业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帮助学生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及时了解学生生涯设计实施状况,帮助学生寻找生涯设计中的不足,向学生反馈相关信息,便于学生及时进行调整。

(四)更新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

现在的大专生就业,已不在局限于原有的“统分统配”或简单的“双向选择”模式,而是适应市场需要,在双向选择的同时,走自主择业的道路,这里的自主择业内涵较为丰富,既包括个体选择目前社会中已有行业就业,也包括大专生的自主创业。这就要求学生及其家长打破原有的条条框框意识,自觉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大专生也应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充分利用学校有利资源,有针对性地提高综合素质,并根据个人的条件、社会环境、行业前景及就业市场等的变化,以积极的心态应对就业工作及就业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高就业竞争力在大专生就业过程中,一方面存在就业难的现象,另一方面存在的是大专生就业质量不高或难就业的问题,因此,提高大专生的就业能力也就成为学校教育管理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学校应从社会需求出发,在加强大学生理论教学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有益于提高大专生就业竞争力的素质拓展训练,如注重大专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努力解决如何做人的问题;构建通识性教育平台,强化大学生的英语、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提高专业技能及科研能力,促进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等等。就业能力的提高将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缓解难就业的现象。缓解大专生就业难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及大专生等多方面进行探索,通过多层次的努力实现多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刘新民,郭洪波.响大学生就业因素分析.想政治教育研究

2.杨志春.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指导困难及其对策研究.职业时空

3.南方人力资源网

下载大学生创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生创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大学生就业难现状的原因及对策

    浅谈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

    当今大学生就业难之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五篇模版]

    当今大学生就业难之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推行,在人才强国战略的指导下,当今的大学生是一年比一年多,毕业大学生的数量也是逐年攀升,每年都有数万学生......

    农村看电影难原因及对策

    论文提要 解决农民看电影难问题,必须理顺行业管理渠道,落实国家有关政策,建立适应农村电影市场要求的运营新机制,优化整合农村放映队伍,完善农村电影放映网络,使电影发挥其应有的......

    大学生就业难的深层原因分析

    大学生就业难的深层原因分析一、就业形势严峻 2001年,114万;2002年,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280万;2005年,338万;2006年,413万;2007年,495万;2008年,559万„„这是一组来自教育部且不断......

    中学生作文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中学生作文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本论文针对中学生作文难这一普遍现象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原因分析,并根据教学实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作文难原因对策 导论: (一)、问......

    大学生创业难的原因和解决办法思考5篇

    就业指导期末课程论文——大学生创业难的原因和解决办法思考近年来随着大学大规模扩招导致大学生数量的激增,社会所提供的就业岗位与需求之间存在巨大的缺口,不少大学生面临就......

    论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与对策

    论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与对策摘要: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

    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第12卷第3期衡水学院学报Vol. 12, No. 3 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以邢台学院为例 韩雪荣1,郭海英2 (1.邢台学院 教育科学教学部,河北 邢台 054001;2.邯郸学院教育系,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