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宣威市板桥三中2018届高三适应性月考卷六 高三历史(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4 22:20: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云南省宣威市板桥三中2018届高三适应性月考卷六 高三历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云南省宣威市板桥三中2018届高三适应性月考卷六 高三历史》。

第一篇:云南省宣威市板桥三中2018届高三适应性月考卷六 高三历史

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宣威市板桥三中2018届高三适应性月考卷六

高三 历史

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1.近代以来,一个国家的疆界观与现代化历程紧密相连。我国学者孙宏年认为“疆界观”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文化上的“疆界观”,另一种是地理上的“疆界观”。对以下两幅地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A. 两幅地图体现的“疆界观”并无本质区别 B. 英国的“疆界观”不利于整体世界的发展

C.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决定了中英两国“疆界观”不同 D. 清朝的“疆界观”的实质是一种夷夏之辨的传统观念

2.1930年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议中写道:“争取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

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不特别注意城市工作,想‘以乡村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是一种极错误的观念”。这表明当时()A. 中共已经找到革命的正确道路 B. 中共中央尚未接受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C. 中共已脱离了共产国际的指导 D. 中共将城市斗争与农村革命紧密结合

3.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是世界古代史的一些表述,其中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4.邓小平指出:“如果(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的地位。”对邓小平的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是()①说明尖端科技的发展对国家国际地位有重要影响 ②当代激烈的国际竞争实质是科技竞争 ③“两弹一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④科技事业的发展促进了综合国力的提高

A. ①②③ B. 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5.“吏多苛政,政教烦碎,大率咎在部刺史,或不循守条职,举措各以其意,多与郡县事,至开私门,听谗佞,以求吏民过失。”这一材料反映了西汉中期以后刺史()A. 负责监察地方官员 B. 开始确定官员监察制度 C. 没有依照条例办事 D. 较好发挥监察作用

6.《新全球史》写道:“为了确保贵族不破坏他的改革,梭伦为平民提供在雅典政府的席位,他放开城邦议事会的任职资格,不再考虑公民的出身和血缘,那些富裕到有闲暇投入公共事务的人都可以进入议事会。”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 吸收平民参政,有利于推动改革进程 B. 议事会的任职资格开始不受财产限制 C. 雅典贵族和平民的地位日趋平等 D. 议事会开始成为城邦最高权力机关

7.《汉书·艺文志》称先秦某一学派“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长也。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而不知别亲疏”。这反映的是()A. 儒家的忠孝思想 B. 道家的辩证法思想 C. 法家的君臣名分思想 D. 墨家的“兼爱”“非攻”

8.历史学家陈旭麓说:“爱国主义永远是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但从爱国出发走向近代化,与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并不同义。”属于后一种“爱国主义”的典型是()A. 戊戌变法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辛亥革命 D. 五四运动

9.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这一现象说明()A. 中国的自然经济尚未开始瓦解 B. 当时爆发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 C. 五口通商改变了中国外贸布局 D. 世界市场形成后对华贸易减少

10.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古代某行政机关的职权特点。据此推断该行政机关()

A. 唐朝尚书省 B. 元朝中书省 C. 明朝内阁 D. 清朝军机处

11.《雅典政制》有这样的记载:有一次,议事会认定一个叫吕锡马库斯的人犯有死罪,并把他交付给行刑吏准备执行。在他正坐着等死的时候,来自阿罗珀刻村的优美里德斯救了他。优美里德斯依据法律提出,公民未经陪审法庭判决不得处死。到了陪审法庭举行审理的时候,吕锡马库斯被判处罪名不成立,得以免罪,于是他得到了“鼓槌下人”(即免于刑杖之人)的绰号。这段材料说明()

A. 陪审法庭是最高权力机关 B. 雅典民主是直接民主

C. 陪审法庭是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 D. 雅典是法治国家

12.下列是《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入中国后,国人在某一茶馆中的言论,其中不正确的是()A. 日本要这么多赔款,中国砸锅卖铁也不够给

B. 日本人比英国人的胃口还大,这条约比《南京条约》厉害多了 C. 日本人要在中国开厂,我们这些办厂的人日子更难过了

D. 听说有的青年去了日本,研究日本强大的原因,还成立了同盟会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15.0分,共75分)13.(18分)政治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雅典为代表的古希腊民主制度,从梭伦改革开始,到克里斯提尼改革时确立,到伯里克利时期达到巅峰,最后因马其顿亚历山大的征服而结束。古希腊民主虽然只存在很短的时间,同时其制度设计也是相当的简单和粗糙,且带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和局限性;但是它却是人类实践民主和追求自由的开始,是后世追求民主、自由的不竭的智慧源泉,是人类文明史上璀璨的明珠。

——任建林《关于古希腊民主制度之局限研究)

材料二

战后人们最初反对君主制和贵族政治的思想,引导着美国人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新的宪法则建议有一个权力很大的行政首脑和同众议院权力相当的参议院。

——[美]J.布卢姆《美国的历程》(上)

材料三 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总统任期七年,连选连任。……凡曾统治过法国的家族成员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共和国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总统公布两院所通过之法律,监督并保证其施行。……参议院得组成最高法院,以审判共和国总统和部长及审理危害国家安全案。——摘编自《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希腊民主的“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和局限性”。你是如何理解古希腊民主是“人类文明史上璀璨的明珠”的?

(2)依据材料二,概括美国共和制建立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美国是如何突破古希腊民主的局限的?

(3)依据材料三,分析1875年宪法对法国政治文明发展的影响。

14(19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户籍制度源远流长,最早的户籍制度起源于古代赋税制度和征兵制度。据甲骨文记载,商王朝已开始实行人口登记制度,有“登人”或“登众”,即临时征集兵员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为了敛收田赋和征集兵员,各诸侯国采用“编户”和“定籍”等办法进行人口控制,秦国创建了“士农工商”四民体系,不迁不移,恒业不变,确立了以“立户分户”、“什伍连坐”和“使民无得擅徙”为内容的户籍管理制度。汉代实行“编户齐民”制度,并且在中央地方设置户籍管理的专职官员。隋唐时期,统治者为防止民户逃亡,在继续推行北魏时期 “三长制”的基础上,实施“大索貌阅”,大量隐漏户口被查出,增加了政府控制的人口和赋税收入。到了宋朝中叶,运用保甲法来管理户籍,目的是加强人口控制,增加税收和改革兵制。元朝的户籍制度出现了新的特点,它将居民按职业划分为若干种户,不同类别的种户具有不同特权。明清的黄册登记制度同样强调不同人的不同特权。随着雍正王朝“摊丁入亩”税收政策的实施,国家税收由人头税转向财产税和土地税。

材料二 到了近代,巡警制度开始在全国推广,以巡警体制主管的户口登记非常严密,户口登记内容包括户数、口数以及户内成员的姓名、年龄、职业、籍贯等。1911年,晚清政府在考察欧美各国之后,认识到“宪政之进行无不以户籍为依据,而户籍法编订又必由民法与习俗而成”,出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户籍法》单行法规,但晚清政府的灭亡,《户籍法》随之搁浅。

北洋时期,政府将保甲制度与近代警察制度相结合,制定并颁布了《警察厅户口调查规则》(1915年)、《县治户口编查规则》(1915年)、《京兆各属户口编查单行细则》(1916年)等条例。

南京国民政府参照英、美、德、日等国户籍及人事登记的法律制度,于1931年正式颁布了《户籍法》。但由于国民党发动了内战,《户籍法》在国统区被《剿匪区内各县编查保甲户口条例》(1932年)、《保甲条例》(1937年)、《县保甲户口编查办法》(1941年)所代替。《户籍法》在实践中未能得到很好实施。

——以上摘编自《我国户籍制度及其历史变迁》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户籍制度的主要功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功能形成的历史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近代户籍制度的主要变化及原因。

三、选考题部分(共3小题,学生可以任意选择其中一题作答)【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丁•路德是16世纪宗教改革的倡导者……他的神学思想强调“因信称义”:灵魂得到拯救的人在上帝面前被称为“义”,要想称“义”,即灵魂得到拯救,不在于遵守教会规条,不在于本人的善行所积下的功德,而在于上帝的恩典和个人对上帝的信仰……1517年10月,路德以学术争论的方式在维登堡大教堂的大门上张贴了“欢迎辩论”的“九十五条论纲”。论纲使赎罪券在德意志各地的销路大减。

——《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教学参考资料

材料二 加尔文是法国人,他在瑞士进行宗教改革……他主张废除主教制,代之以共和式的长老制;简化宗教仪式;鼓励经商致富,宣称做官执政、蓄有私产、贷钱取利同担任教士职务一样,均可视为受命于上帝。加尔文的神学思想在许多方面与马丁•路德相同,如强调《圣经》是基督教信仰的唯一根据和权威;主张因信称义等。(1)马丁•路德认为的“因信称义”的实质是什么?代表当时哪些人的利益?(2)加尔文和马丁•路德主张的相同点是什么?(3)加尔文比马丁•路德更为激进的主张是什么?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将军在给天皇的建议书中写到:“英国可以得到印度和澳大利亚的原料,美国可以得到加拿大和南美洲的资源。但是在日本,粮食供应和原料同人口相比在减少。如果我们只希望发展贸易,最终必将被打败……最后,我们将一无所获……最好的政策在于采取积极措施,去获取日本在满洲和蒙古的权利和特权。——《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开罗宣言》

材料三 1950年7月,杜鲁门命令第七舰队驻进台湾海峡,声称台湾未来的地位须经联合国决定。——《战后美国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指出,田中认为必须“获取日本在满洲和蒙古的权利和特权”的理由和实质。(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材料二的积极意义。

(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美国政策有何变化?分析其原因及后果。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甲午战争后中国铁路事业格局一变。……至1911年,中国共修铁路8 200千米,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筑的铁路占46%,贷款修筑的铁路占40%,中国人自建铁路仅1 200千米,占总比率的14%。

材料二 一些闭塞的地区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现代化的过程。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1911年以前中国铁路的投资状况怎样?这种投资状况说明了什么问题?(2)列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条由中国人自行设计修筑的铁路干线及主要设计者。(3)根据材料二归纳铁路的修建对推动现代化有何积极影响。(4)目前,我国为加强对西部的开发,已经修好的重要铁路是什么?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一种是文化上的“疆界观”,另一种是地理上的“疆界观”,二者有本质区别,故A项错误;英国的“疆界观”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有利于整体世界的发展,故B项错误;自然地理环境是影响因素,但非决定性因素,故C项错误;清朝的宗、藩关系,反映的是传统以华夏为世界中心的夷夏之辨的传统观念,故D项正确。2.【答案】B

【解析】材料仍然强调以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为中心,表明中共还未找到革命的正确道路,故A项错误;材料认为“以乡村包围城市”的观念是错误的,反映出中共中央尚未接受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中中共中央仍然照搬俄国革命道路,还未摆脱共产国际的指导,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以城市斗争为中心,否定农村革命的重要性,没有体现两者的结合,故D项错误。3.【答案】C

【解析】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因素,即工商业的发展,故A项错误;古雅典的民主政治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不是近代西方代议制产生的根源,故B项错误;《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打破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一定程度上保护平民利益,故C项正确;万民法的形成较好理顺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巩固了罗马政权,故D项错误。4.【答案】D

【解析】题干强调了两弹一星工程对中国的重要性,D项正确。5.【答案】C

【解析】理解材料,其意思是,官吏往往有很多苛政,治政的政策和命令繁琐而且杂碎,(人民无法依从),其中大多错误在于当地的刺史,(这些刺史们)有些不守自己的职责,举荐或者罢黜某个下级官员完全出于自已的私意,多干预郡县事务,私自听信他人谗言来获得吏民过失。由此可见,刺史没有较好发挥监察作用,没有依照条例办事,故C项正确,D项错误;刺史职责是监察地方官员,但材料主旨是说明刺史没有履行自己职责,故A项错误;开始确定官员监察制度说法错误,故B项错误。6.【答案】A

【解析】从题干“为了确保贵族不破坏他的改革,梭伦为平民提供在雅典政府的席位”,可见梭伦吸收平民参政意图是推动改革进程,故A项正确;梭伦改革实行财产等级制度,议事会的任职资格不受出身和血缘的影响,故B项错误;“雅典贵族和平民的地位日趋平等”的说法不符合实际,故C项错误;梭伦改革最高权力机关是公民大会,而不是城邦议事会,故D项错误。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墨家思想的理解。解答关键是理解题干材料。据题干材料中“此其所长也……见俭之利,因以非礼……而不知别亲疏”信息,可知反映了墨子“兼爱”的思想,故选D。8.【答案】B

【解析】“回到中世纪”体现了这个运动的落后性,故B项正确;A、C、D项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属于从爱国出发走向近代化,故A、C、D项错误。9.【答案】C

【解析】鸦片战争前广州是唯一的官方允许对外贸易口岸,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签订五口通商,广州对外贸易总额也下降了,故C项正确;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是在鸦片战争后,即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故A项错误;世界经济危机发生在1929~1933年,故B项错误;世界市场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D项错误。10.【答案】C

【解析】唐朝尚书省、元朝中书省均是中央正式的行政机构,根据材料“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故A、B项错误;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正式设立内阁,形成时间较长,且与六部、司礼监等矛盾重重,故C项正确;司礼监是明朝内廷特有的建置,故D项错误。11.【答案】C

【解析】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雅典公民的审判,不能体现雅典民主是直接民主,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优美里德斯依据法律提出,公民未经陪审法庭判决不得处死。到了陪审法庭举行审理的时候,吕锡马库斯被判处罪名不成立,得以免罪”说明陪审法庭是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故C项正确;雅典是古代奴隶社会,不是法治国家,故D项错误。12.【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史实,《马关条约》是1895年签订的,而中国同盟会是1905年成立的,所以明显错误,应该选择D。

13.【答案】(1)局限:就范围而言,仅为“公民”的民主,广大妇女、奴隶和外邦人被排除在外; 就性质而言,是原始的直接民主;

就形式而言,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民主形式,可能会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意义:古希腊民主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影响了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建立。(2)背景:人们反对君主制和贵族制;州政府软弱,不利于加强中央权力。

突破: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实行间接民主;总统和议员经由选举产生,有效杜绝了抽签选举的弊端;给予美国黑人3/5公民权,一定程度上突破了雅典公民民主的局限。

(3)影响:从法律上确立了共和制,阻断了保皇派复辟的道路;总统和参议院的权力和任期之规定,说明宪法是保皇派和共和派妥协的产物,为巩固法国的共和制,仍需长期斗争。

【解析】本题第1问考查了古希腊民主的局限和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回答美国共和制建立的背景,可依据对材料的分析、概括回答。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美国是如何突破古希腊民主的局限的一问,较新颖,可根据雅典民主的局限逐一回答。第3问实则要求回答1875年宪法对法国政治文明发展的影响,可根据相关所学回答。

14.【答案】(1)功能:征收赋税及征派兵役;限制人口流动;维护社会治安;控制职业,固定身份;维护等级特权。

因素: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内在要求;封建剥削土地制度的长期存在;高度集中中央集权的强力维持;森严的等级制度和普遍的等级观念等。

(2)变化:加强了关于户籍的立法和配套制度建设;建立了具有近代意义的警察制户籍;借鉴了欧美等国的户籍法律制度;户籍法变化频繁。

原因:近代国门大开,欧美社会制度对中国的冲击加深;不同时期的统治阶级出于维护统治、保境安民的需要;政局动荡,政权更替频繁等。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加强人口控制,增加税收和改革兵制”,“将居民按职业划分为若干种户,不同类别的种户具有不同特权”等进行概括;第二小问联系教材中小农经济的特点、土地制度、中央集权、等级制度观念等来作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宪政之进行无不以户籍为依据,而户籍法编订又必由民法与习俗而成”,可以得出加强立法,根据“将保甲制度与近代警察制度相结合”可以得出建立了具有近代意义的警察制户籍,根据“南京国民政府参照英、美、德、日等国户籍及人事登记的法律制度”可以得出南京国民政府参照英、美、德、日等国户籍及人事登记的法律制度;第二小问根据第一小题中“分析这些功能形成的历史因素”可知统治阶级的需要,结合本题第一小问的“变化”可知近代国门大开,欧美社会制度对中国的冲击加深,政局动荡,更替频繁。

15.【答案】(1)实质:反对天主教会,反封建。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2)都否定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都主张信仰得救。(3)主张建立民主的教会。

【解析】本题考查对马丁•路德和加尔文两位宗教改革家思想主张的理解,材料比较浅显,答案直观。第(3)题稍微难一些,要从“主张废除主教制,代之以共和式的长老制”这一中心句,联系教材知识方可得出结论。

16.【答案】(1)理由:满足日本对粮食和原料的需求。实质:把满蒙变成日本的殖民地。(2)三国加强了对日作战的合作,有利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使中国收回被日本窃取的领土,有利于中国的国家统一;为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提供了国际法依据。

(3)变化:由支持中国到阴挠中国统一。原因:美苏争霸,两极格局形成;新中国成为美苏亚洲争夺的重点。后果:造成中国海峡两岸长期分裂,阻碍了中国的统一。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综合理解分析能力。第(1)问应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其实质是将满蒙变成日本的殖民地。第(2)问概括材料二信息“剥夺日本自1914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进行思考。第(3)问材料三反映了美国用武力阻挠中国解放台湾,联系二战后的世界形势进行考虑;思考对中国的统一大业的不利影响。

17.【答案】(1)以帝国主义直接投资和清政府贷款投资为主,中国人自筹自建铁路仅占很小比例。这说明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加强,中国铁路修筑权大量丧失,中国社会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2)京张铁路。詹天佑。

(3)促进经济交流;有利于经济繁荣;有利于知识传播和信息流通;促进与铁路交通相关部门的生产和商品流通;有利于中国传统社会的进一步解体。(4)青藏铁路。

【解析】解答本题应在阅读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依据设问分层进行解答。第(1)问,应分析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第(2)、(4)问,可以结合所学知识直接作答;第(3)问,要从材料中进行提炼。

第二篇:云南省宣威市板桥三中2018届高三适应性月考卷八 高三历史

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宣威市板桥三中2018届高三适应性月考卷八

高三 历史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

1.下图反映的是某一时期各国工业总产值占世界工业总产值比例的情况。据图中数据判断,当时苏联正处于()

A. 新经济政策实施时期 B. “一五”计划实行时期 C. “二五”计划实行时期 D. 赫鲁晓夫改革时期

2.唐太宗即位之初担任门下省属官的魏征,对中书省起草的有关征兵的敕书,尽管已经由皇帝签署下发到门下省,但他坚持不肯署敕,该敕书终没有颁下施行。此后门下省逐渐具有封还敕书的权力。此外,尚书省的奏抄也都要经过门下省审驳。上述现象主要说明了()A. 门下省具有独立的行政决策权力 B. 唐代初期皇权与相权形成制衡 C. 门下省在日常政务中居枢纽地位 D. 三省制是唐代的最高决策机制

3.孟德斯鸠说:“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这一观点体现的主要思想主张是()A. 三权分立思想 B. 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 C. 天赋人权思想 D. 社会契约思想

4.金冲及教授在其《中国近代历史的几个根本问题》一文中提到,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A. 宣告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破产 B. 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C. 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危机意识

D. 促使知识分子关心中国的发展前途问题

5.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领土由下列各邦组成:普鲁士与洛恩堡、巴伐利亚、萨克森、符登堡……汉堡。”该规定()

A. 维护了德意志的统一 B. 继承了军国主义传统 C. 加重了封建专制色彩 D. 确立了容克贵族的统治

6.新中国成立后,国内学者对1946-1949年国共之间的战争定性为“人民解放战争”或“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不过,近些年来也有学者开始以“内战”一词来概括这场战争。对这一变化的认识正确的是()

A. 前者强调了战争的性质,后者强调了战争的结果 B. 前者受革命史观的影响,后者受社会史观的影响 C. 前者是对历史的价值评价,后者是对历史的客观评价 D. 前者只强调了战争的一方,后者则强调了战争的双方

7.据初步统计,1913年至1921年,我国面粉工业23.5%集中在上海,22.7%集中在哈尔滨,原料主要产地河南、河北、山东却极少。1922年全国共有150万枚纱锭,41.8%集中在上海,37.9%在天津、武汉、无锡、南通、青岛。材料主要表明近代中华民族工业()A. 原料供应不足 B. 发展速度迅猛 C. 资本明显短缺 D. 地区分布失衡

8.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致信英国女王,表示相信英国政府是受到英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欺骗而走上歧途,恳请她制止鸦片贸易。这表明林则徐()A. 希望以和平方式实现禁烟 B. 希望扩大中英正常贸易 C. 开展禁烟得到了英王认可 D. 对英国的政治了如指掌

9.《旧唐书·食货志》记载:“武德四年(621年)七月,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径八分,重二铢四絫,积十文重一两。一千文重六斤四两。仍置钱监于洛、并、幽、益等州。秦王、齐王各赐三炉铸钱,右仆射裴寂赐一炉。敢有盗铸者身死,家口配没。”这主要表明()A. 唐朝初年确定了国家铸币的法定地位和标准 B. 唐朝初年,秦王、齐王等诸侯有自主铸币的特权 C. 唐朝铸铜业的显著发展,使货币发行量激增 D. 隋朝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对货币需求量大增

10.法国学者埃狄纳称宋朝为“现代的拂晓时辰”。下列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 “市民罔籍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 B. “恍然如入汴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 C. “民间典卖田宅、马牛、舟车等如之,全用会子者听” D.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11.史学家汪荣祖认为:“私人所修,所谓野史,诸如杂史、杂记、小说之类,既亦出士人之手,无论观点或方法,未必异于史官,而私修虽偶有他书不载的可贵记录,然掌握史料有限,往往道听途说,真伪杂糅,整个而言,野史绝不如正史之可信,更远不如正史之全面与完整。”据此说明()

A. 历史研究与个人身份有关 B. 野史不如正史完整 C. 历史研究应掌握大量史料 D. 正史比野史更可信

12.牛仔裤是发明于美国西海岸的一种工装裤。最为让人难以理解的是整个“冷战”时期苏联生产不出一条像样的牛仔裤(尼尔•弗格森《文明》)。“苏联生产不出一条像样的牛仔裤”的原因是()①美苏冷战重点转向经济领域 ②苏联忽视消费品的生产 ③“冷战”和意识形态的影响 ④苏联体制束缚,技术落后 A. ②③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

13(18分).宪政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核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罗马法复兴的真谛并不在罗马法本身,而在于以它为承载而体现出来的时代要求。……在罗马法中,“一切权利均因人而设”,罗马社会只要是自由的罗马市民,即使是未出生的婴儿,也处于同新生儿完全同等的地位。……在罗马法中,当事人可以依自己的意思来创设权利义务关系。如在口头契约中的誓约、嫁资口约中,只要当事人作出允诺后,债即产生。……法学家一致主张,在罗马境内,依法享有的人格权、物权等,都“不得被侵犯,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

——董晓波著《市民精神与宪政:西方法治传统的形式》 材料二 英国历史上的宪法性文件

——据《英国宪法的历史沿革》

材料三

有人认为,当经济、社会走出传统农业社会时,政治民主变革势所必然。有人不以为然,却认为,经济的现代化非必然引起政治民主化,而且政治的集权专制才是经济现代化的致胜法宝。——据李季山《走向民主——英国第一次宪政改革》

(1)依据材料一,概括古罗马法的主要精神。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马法的复兴”体现了怎样的时代要求?

(2)依据材料二,归纳英国宪政进程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英国历史发展的影响。(3)结合有关史实,评述材料三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14.(19分)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艰辛探索,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1949年3月)

材料三 1952年一1965年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1952年=100)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材料四 邓小平在向外宾介绍中国改革开放的由来时说:“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了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时期的经验后制定的。”——郭德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2)指出材料二“城市到乡村”、“城市领导乡村”的时代背景和基本内涵。

(3)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分别分析其主要原因。据此说明为什么“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4)据材料四,分析改革开放与邓小平所阐述的历史经验之间的关系。

三、选考题部分(共3小题,学生可以任意选择其中一题作答)【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人问教廷枢密大臣:“为什么犯罪的人不受上帝的惩罚?”他悠然地回答说:“上帝不愿罪人死去,宁愿让他们活着出钱。

材料二 赎罪券贩子的赦罪词:“首先赦免受教士责难的人,无论他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其次赦免犯罪、犯规或过分无节制的人,不论他的过错多大。以赦免你该在炼狱接受的惩罚。”

材料三 “赎罪券能并且仅仅能免除教会的惩罚;教会能免除教会所加的惩罚,不能免除上帝所加的惩罚。

只要是罗马教会之匙所达之处,我都可“赎罪券决不能赦免罪过;教皇本人无权作此赦免;赦免罪过之权属于上帝。“赎罪券不能免除上帝对罪过的惩罚;那种权力也仅仅属于上帝自己。

“真正悔改的基督徒勿需赎罪券就得到上帝的赦免;不需要用赎罪券,基督要求每一个人做这种真正的悔改。

——“九十五条论纲” 请回答:

(1)依据上述三则材料说明宗教改革爆发的直接原因,并分析马丁·路德与天主教会的主 张的区别。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在当时德意志产生了什么影响?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杜鲁门说:“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 材料二 下图是反映20世纪60年代初美苏关系的一幅漫画

材料三 尼克松说:“……如果某个核大国威胁我们某个盟国的自由……我们将提供保护,在涉及其他形式的侵略场合,我们将根据条约义务,在被要求时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但我们指望直接遭受威胁的国家承担为本身防务提供人力的主要责任。”他还说:“过去25年,已经发生了非常巨大的变化。”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杜鲁门说的“转折点”意味着什么?材料三中尼克松所说的“巨大变化”又是指什么?(2)材料二展示的漫画反映了哪一事件?画面反映出什么问题?(3)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的不同点和本质上的相同点。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17.伟大的历史人物往往以其超凡的人格魅力、与时俱进的理论认识和社会实践活动引领时代的前进。

材料一 2005年4月20日北京青年报《环球光速昨晚耀长城》:为纪念划时代物理学大师逝世50周年,全球举行“物理照耀世界”光束传递活动。他说过这样的名言:“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20世纪最后一期的《时代周刊》也将其评选为“世纪人物”,称他为“天才、政治难民、人道主义者、原子和宇宙谜的开启者”,“以其伟大的思想和无与伦比的形象独占鳌头”。

材料二 1939年8月2日,爱因斯坦出于对人类命运的极大关注,写信给罗斯福总统,建议美国务必抢在法西斯德国之前制造出原子弹;后来,当原子弹真的从潘多拉魔盒里跳出来后,爱因斯坦陷入了巨大的后悔与痛苦之中,自认一生最大的错误就是建议研制原子弹。并曾说过:“我并不认为自己是原子能之父,我是以一种很间接的方式参与其中的。事实上我没有预见到原子能会在我这个时代释放出来,我只是在理论上认为它是可能的……”“由于我不能预知原子能在今后的益处,我只好说目前它是个威胁。但也许这样也好,它可迫使人类在国际事务中采用秩序,倘若没有这种恐惧的压力,这种秩序决不会出现。” ——《爱因斯坦晚年文集》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阐述这位伟大人物对人类的贡献。

(2)结合爱因斯坦的观点,谈谈你对原子能的认识。依据材料归纳爱因斯坦的人格魅力。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从题目所给图例中可以看出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已经居于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新经济政策实施虽然取得不错的效果,但苏联远没有超越欧洲传统工业强国,只是让苏联的经济恢复较快,故A项错误;“一五”计划虽然也取得不错的效果,但也只是打下了坚实的工业基础,还未能超于传统工业强国,故B项错误;“二五”计划取得巨大成绩,使苏联最终成为欧洲第一工业强国,故C项正确;赫鲁晓夫改革时期,苏联已经成为和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超级大国,其工业总产值虽然没有赶上美国,但也不应该差距太大,而图例中美苏差距还是很大的,故D项错误。2.【答案】C

【解析】解读题意,门下省具有封还敕书的审驳权力,故A项错误;从“尚书省的奏抄也都要经过门下省审驳”可知B项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从题干介绍的门下省职权的演变可知门下省的地位重要,故C项正确;题干主要介绍了门下省的职权变化,故D项错误。3.【答案】B

【解析】分析材料,孟德斯鸠主张法律是民主自由的体现,民主自由也受到法律的制约。A项可排除,材料没有反映分权思想;C项排除,天赋人权指自然权利是天赋的,而不是由法律或信仰来赋予;D项排除,社会契约思想把社会和国家看作是人们订立契约的结果。故本题选B项。4.【答案】C

【解析】材料并没有宣告洋务运动破产的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更侧重于对国人的影响,没有涉及社会性质的变化,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救亡,主要表明国人的反应。故C项正确;材料主要讲普通民众的反应,与知识分子无关,故D项错误。5.【答案】A

【解析】从题干内容可知德意志国家是联邦国家,故体现的是德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故A项正确;题干没有体现出军国主义、封建专制和容克地主的内容,故B、C、D项错误。6.【答案】C

【解析】1946—1949年国共两党的战争,从战争结果来讲是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用“内战”不是强调战争的结果,故A项错误;社会史观认为人类历史不仅仅是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大事件的历史,更是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件的历史,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用“内战”来概括这场战争不是受社会史观的影响,故B项错误;历史价值是指对历史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或者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意义,1946—1949年国共两党的战争,是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的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的战争,通过战争,中国人民获得解放,这是战争带来的积极影响,用“人民解放战争”来进行概括是对历史的价值评价,而从历史的客观评价来看,这场战争是国共两党的内战,故C项正确;“人民解放战争”“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强调了战争的双方,故D项错误。7.【答案】D

【解析】题干信息主要涉及民族工业的地域分布情况,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交通便利的沿海,沿江城市,而河南,河北,山东分布却很少,故D项正确;A、B、C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A、B、C三项错误。8.【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鸦片战争相关内容,其中C和D明显错误,而B选项就当时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具体情况而言也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排除。故选A。9.【答案】A

【解析】材料大意是说:唐初武德四年废五铢钱,以“开通元宝”钱(流俗称为“开元通宝”)作为统一的货币,径八分,重二铢四叅,积十文重一两,一千文重六斤四两,当年在铸造时,便委托了秦王、齐王、右仆射裴寂三位朝廷王公重臣在洛阳、幽州、益州等地开了四个造炉去铸钱。禁止私自铸钱,故A项正确;B项与材料意思相反,故B项错误;C,D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C,D两项错误。10.【答案】A

【解析】本题可采用排除法,A项为明清时期,B,C,D三项均反应了宋朝商业城市繁荣局面,及向市民社会转型的趋势,故选择A项符合题意。11.【答案】C

【解析】私人也可以修史,“无论观点或方法,未必异于史官”,可见历史研究与个人身份无关,故A项错误;野史不如正史完整的观点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整个而言,野史绝不如正史,原因是“掌握史料有限,往往道听途说,真伪杂糅”,可见历史研究应掌握大量史料,故C项正确;正史比野史更可信的观点过于绝对,故D项错误。12.【答案】A

【解析】美苏冷战重点一直是在军事上、政治上,故①错误;受斯大林体制的影响,苏联一向是发展重工业,故②正确;因为苏联认为牛仔裤是资本主义的东西,所以生产不出一条像样的牛仔裤,故③正确;苏联在工业技术上并不落后,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13.【答案】(1)精神:平等;契约;确保私人权利。

要求: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资产阶级经济上要求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政治上要求平等的政治地位;思想上要求摆脱神学束缚,人性解放。

(2)特点:时间长,渐进式变革;王权渐弱、议会权力扩大。影响:政治上,确立起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3)观点一:经济现代化促进政治民主化。可以英国为例进行论述。观点二:政治专制促进经济现代化。可以德国为例进行论述。

【解析】(1)第一小问精神,据材料一“即使是未出生的婴儿,也处于同新生儿完全同等的地位”可知体现平等;“如在口头契约中的誓约、嫁资口约中,只要当事人作出允诺后,债即产生”强调了契约;“依法享有的人格权、物权等,都不得被侵犯”强调确保私人权利;第二小问时代要求,“罗马法的复兴”发生在文艺复兴时期,时代要求即回答文艺复兴的时代背景,可从经济、政治、思想三个角度展开。

(2)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二,从1215—1701年,体现了时间长,中间经历了六次改革,说明采用渐进式变革的方式,“进一步限制王权”说明王权渐弱、议会权力扩大;第二小问影响,可从政治、经济两个角度分析这种变革对英国历史的影响。

(3)第一小问观点,材料三中有两个观点,“经济现代化促进政治民主化”“政治专制促进经济现代化”;第二小问评述,即评论和叙述,要做到史论结合。“经济现代化促进政治民主化”,例如英国,工业革命发展之后,议会改革随之而来,赋予了工业资产阶级普选权。“政治专制促进经济现代化”如德国,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统一起来的德国,建立起专制政治,但德国开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容克地主的垄断经济,迅速实现经济现代化。14.【答案】

(2)背景:三大战役胜利结束;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内涵:解放全中国;开展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建设。

(3)变化:总体上是增长的。50年代持续增长;50年代末60年代初下降;60年代中期恢复。主要原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一五”计划完成等;“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自然灾害等;制定并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原因:经济基础薄弱;缺乏建设经验;任务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

(4)关系:在总结不同历史时期各种经验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成为改革开放取得巨大的成功的重要保障。

【解析】本题的中心是社会发展问题,涉及教育、时局、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属于跨度大,范围广的大题,要求学生读懂材料,分析表格能力要求比较高,但总体上没有超出教材范围,中规中矩的试题。

15.【答案】(1)直接原因:1517年,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区别: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即通过内心虔诚信仰,才能直接与上帝沟通,获得上帝赦免,而天主教会主张教徒通过购买赎罪券由教皇免除罪过。(2)推动了德意志下层民众的反封建斗争,出现了1524~1526年的闵采尔领导的农民起义;用德文翻译《圣经》,促进德意志地区民族语言的发展;引发了新旧教诸侯间的多次战争,经妥协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路德新教取得合法地位 【解析】 16.【答案】(1)转折点:二战后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地位确立,从战时的美苏同盟关系转变为美苏对峙。巨大变化:日本、欧共体崛起,美国经济、军事实力有所下降,世界霸主地位受到挑战;苏联的军事实力赶上并超过美国。

(2)古巴导弹危机。美苏争霸,但当时美国处于战略优势。

(3)不同点:材料一表明美国推行全球扩张战略;材料三表明美国坚持全球扩张的政策,但减少直接出兵的方式,同时承认苏联的霸权地位。本质相同点:都是推行霸权主义。

【解析】第(1)问反映了二战后不同时期美国的全球争霸态势变化: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第(2)问注意材料时间信息“20世纪60年代初”,判断是古巴导弹危机,当时的战略优势在美国。第(3)问根据材料信息“我们将提供保护……但我们指望直接遭受威胁的国家承担为本身防务提供人力的主要责任”进行判断,但美国争霸的本质始终未变。

17.【答案】(1)他创立的相对论为科学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根据相对论得出的质能公式为原子弹的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他提出的光量子假说推动了量子力学的发展,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理论基础;他在宇宙学、统一场论等领域的成果是人类自然科学史上的一次革命。

(2)认识:①原子能的和平利用,为人类提供了新的能源;②大国间的核军备竞赛对世界和平造成威胁;③核能的放射性污染可能严重破坏环境,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重大危害。人格魅力:乐于奉献精神,淡泊名利,生活节俭;关心人类,对社会有崇高责任感;热爱和平,厌恶战争等。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运用能力。解答第(1)题依据材料一及相关知识进行归纳即可。第(2)题先归纳爱因斯坦的观点,然后用一分为二的辩证观说明对原子能的认识,再依据材料提炼爱因斯坦的人格魅力。

第三篇:云南省板桥三中2018届高三适应性月考卷六 高三历史

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板桥三中2018届高三适应性月考卷六

高三 历史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

1.云梦秦简中记载了一段秦律,大意为:有贼入甲家,伤了甲,甲呼喊有贼,其四邻、里典、伍老都外出,没有听到呼喊。在论处的时候,四邻外出,可以不受责罚;里典、伍老即便不在,也不能免责。这段秦律最能说明()

A. 地方的治安形势非常严峻 B. 当时地方基层的管理方式 C. 秦律采取轻罪重罚的原则 D. 实施暴政是秦朝骤亡的主要原因

2.下图是发生在我国近代渤海湾地区的某一重大历史事件,下列说明正确的是()

A. 列强掀起瓜分狂潮后,义和团运动迅速发展 B.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战争取得巨大成功 C. 洛川会议后,八路军广泛建立抗日根据地 D.平津战役胜利结束,长江以北地区基本解放

3.下图是某日本史书中一张战争形势图,它最有可能描述的是()

A. 反割台斗争 B. 黄海大战 C. 威海卫战役 D. 鸦片战争

4.某位同学在阅读有关鸦片战争的历史书籍时,看到下边两个图表,图一(清初时期)至图二(清中叶时期)代表清朝与某国贸易关系的变化。你认为图中的某国应该是()

A. 英国 B. 法国 C. 美国 D. 日本

5.郑绩在《人物画论·肖品》中评论道:“写其人不徒写其貌,要肖其品。何谓肖品?绘出古人平素性情品质也。”下列与郑绩所评论的绘画风格一致的是()A. “振笔直遂”,“追其所见”

B. “胸有成竹”,“差之丝毫而失之千里” C. “写其形必传其神,传其神必写其心” D. “钩勒工细,良工苦心”,“九朽一罢”

6.归纳是复习历史活化知识的重要方法。某同学将《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齐民要术》《农政全书》归为一类。按其归纳标准,他还可以选择()A. 《离骚》 B. 《石氏星表》 C. 《四书章句集注》 D. 《红楼梦》

7.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下令毁天下城郭。刘邦建立汉朝后,要求县以上的治所一般均须筑城。其目的都是()

A. 巩固中央集权 B. 承认土地私有 C. 发展商品经济 D. 抑制诸侯势力

8.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

A. 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B. 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 D. 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9.费正清在《导论•近代中国历史的透视》中这样评价辛亥革命:“革命的主要目标一直是推翻中央集权,它的方式本身(指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就是反中央集权的。”由此可知,费正清认为辛亥革命()

A. 结束专制统治 B. 引发军阀割据 C. 强化中央集权 D. 实现民族独立

10.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署,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这两个历史事件表明中国外交()

A. 坚定奉行友好同盟政策 B. 力图打破西方国家封锁 C. 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D. 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11.侯家驹在《中国经济史》中指出:“国家干预”在现代社会中,是政府与政策性干预来维护社会公正和经济正常运转;但中国古代政府的“干预”更具有强权掠夺的性质,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控制国家经济,从中获取巨额财富……。下列经济情况与材料观点相符合的是()A. 官营专卖 B. 市坊制度

C. 朝贡贸易 D. 闭关锁国

12.1974年,出任欧洲共同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交部长谢尔说道:“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机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张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这段话说明了()①西欧在经济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 ②西欧在政治上力图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③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严重的削弱 ④西欧政治经济实力已经超过了美国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37分)

13(25分).近代世界史上,英国在政治变革与经济发展方面远远走在其他国家前列,由此成为现代化潮流的“领头羊”。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十七世纪时,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奇波拉《欧洲经济史》

材料二 从18世纪70—80年代起,一直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出现了这样一幅奇特的景象:保守主义的政治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同行。—刘成等《英国:从称霸世界到回归欧洲》

材料三

1796年时,120名下院议员是贵族或贵族子孙,占下院总人数的21%,还有数百人与贵族有亲戚关系,或者是在贵族的赞助下当选的,二者加在一起,超过全院人数的70%。——程汉大《文化传统与政治变革》

材料四(英国)开始了产业革命,这一革命把经济力量的重心完全转移了。……1830年的资产阶级,同前一世纪的资产阶级是大不相同的。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的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于是必须同贵族进行一次新的斗争。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

(2)材料二中“保守主义的政治”是如何建立的?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时期保守主义政治的特征。

(3)材料四中“一次新的斗争”指什么?依据材料四,概括这次斗争的原因。(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现代化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下图是1950—1984年苏联、中国粮食产量的比较。

——摘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提取图表11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粮食产量与国家政策的角度予以说明。

三、选考题部分(共3小题,学生可以任意选择其中一题作答)【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15.阅读下列材料,请完成(1)~(3)题。

材料一:太和九年(485年),孝文帝采纳赵郡汉族大族李世安的建议,颁布均田令。……丁男(15岁以上的男子)受露田40亩,妇女20亩;丁男受桑田20亩,妇女5亩。奴婢与平民一样受露田和桑田,数量相同。耕牛每头受露田30亩,限4牛。所受露田,(注:露田基本上是无主荒地,需休耕轮作)凡两年轮耕一次的加一倍,三年轮耕一次的加两倍。……受田者年满70岁或死亡之后,其所受露田交还国家,并且不准买卖。桑田则不在还受之限,可以世代相传,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买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太和)九年,(北魏孝文帝)下诏均给天下民田;……奴婢、牛随有无以还受(露田)。……诸土广民稀之处,随力所及,官借民种莳,诸地狭之处,……乐迁者听逐空荒,不限异州俘郡,唯不听避劳就逸。其地足之处,不得无故而移。……诸宰民之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离职)相付。卖者坐(处罚)如律。——《魏书·食货志》

(1)把北魏均田令中鼓励农耕的措施概况提炼,逐条列出。(不得摘抄原句)(2)分析说明北魏均田令中奴婢、耕牛受田与鲜卑贵族封建化的关系。(3)指出北魏均田制对豪强地主兼并土地能否起到一定抑制作用,并说明理由。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16.阅读下列材料:

日本参加巴黎和会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想继承德国在中国山东强占的一切权益。……中国代表、驻美公使顾维钧驳斥了日本的立场,坚持“胶州租借地、胶州铁路及其他一切权力,应直接交还中国”。中国还提出取消日本和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顾维钧发完言后,“威尔逊和兰辛、劳合·乔治与贝尔福都走到中国代表团处表示祝贺;会议的新闻发布也强调中国声明受到除日本以外各大国代表的一致赞扬”。但是形势很快就起了变化……日本制造舆论说,如和会不同意日本对山东的要求,日本也要效仿意大利,退出和会,不加入国际联盟。原来不希望日本在远东实力过于强大的威尔逊为了保住国联计划,决定牺牲中国的利益,在山东问题上向日本作出让步。4月22日,“三巨头”会议召中国代表到会,威尔逊对顾维钧说:“中国代表团可以看到现已造成的困难局面,劳合·乔治先生和克里孟梭先生不得不支持日本的要求。”他们明确地要求中国对日本作出让步。请回答:

(1)依据材料指出山东问题的实质,并结合有关史实概括这一问题的产生过程。(2)试从地理因素考虑,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山东争夺激烈的原因。(3)通过材料中反映的问题,你得出哪些认识?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17.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自晚清以来在中国被广泛、持续传播,其形象被多维度解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教授振举国者之君子,称华盛屯(顿)。此英杰怀尧舜之德,领国兵攻敌,令国民雍睦,尽心竭力,致救其民也。自从拯援国释放民者,不弄权而归庄安生矣。——《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论》(道光丁酉年,即1837年)

材料二 世谓华盛顿创西国民主之局,非也。……纵观西国英雄,如法之拿破仑,英之格朗穵(即克伦威尔),其初皆起于民主党。及功成名立,仍谋世袭,独华盛顿坚拒诸将奉为皇帝世袭之请,异矣。

——宋恕《六字课斋津谈》(1895年)

材料三 若华盛顿,若拿破仑,此地球人种所推尊为大豪杰者也,然一华盛顿、一拿破仑倡之,而无百千万亿兆华盛顿、拿破仑和之,一华盛顿何如?一拿破仑何如?其有愈于华、拿二人之才之识之学者又何如?有有名之英雄,有无名之英雄,华、拿者,不过其时抛头颅溅热血无名无量之华、拿之代表耳!今日之中国,固非一华盛顿一拿破仑所克有济也,然必须制造无名无量之华盛顿、拿破仑,其庶有济。——邹容《革命军》(1903年)请回答:

(1)材料一称华盛顿为“君子”的依据是什么?这反映了当时中国人解读华盛顿的主要标准是什么?(2)材料二认为华盛顿对美国民主的贡献主要基于什么?结合所学分析,华盛顿“坚拒诸将奉为皇帝世袭之请”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认为华盛顿、拿破仑等英雄是如何产生的?作者发此言论的意图是什么?(4)综上所述,历史人物被多维度解读给你带来怎样的启示?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推理能力。题干引用的《秦律》材料反映出什伍、乡里制度以及连坐法等为秦朝加强基层管理的举措,故选B项。2.【答案】A

【解析】从地图中“廊坊”可联想到“廊坊大捷”,而“冠县”则是义和团兴起之地,综合地图中箭头指向天津、北京、大沽等地均为义和团战斗的地方,因此题干所指应为“义和团运动”,故A项正确;B、C、D项分别指北伐、敌后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与题干所提信息不符合,故B、C、D项错误。3.【答案】B

【解析】从图片中的“吉野”、“定远”、“致远”等信息可以判断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选择B项符合题意。4.【答案】A

【解析】解答本题时注意该国与鸦片战争的关系,而在19世纪中叶,印度成为英国的殖民地,故可判断该国应为英国。故选A。5.【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所说郑绩在《人物画论·肖品》中反映的是画家注重意境情趣,应该属于文人画的范畴,故应选择C项。6.【答案】B

【解析】题干中的归类是按照古代中国科技划分的。四个选项中只有B项属于古代科技,A、C、D三项分别属于文学、思想、文学类。故选B。7.【答案】A

【解析】“秦始皇下令毁天下城郭”是为了消除六国贵族的势力,巩固统一;“刘邦建立汉朝后,要求县以上的治所一般均须筑城”,是为了加强对这些地方的管理,其共同目的都可概括为巩固中央集权,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土地制度及商品经济内容,故B、C项错误;秦始皇没有分封诸侯,所以说不上抑制诸侯势力,故D项错误。8.【答案】C

【解析】关键信息:苏联、早早送上工业化大道、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1924年苏联成立,AB项排除;从题干中的“早早送上工业化大道”可知,所述的斯大林模式,因此排除D项;而“但毕竟达到了上西方国家国目标”反映了学者予以了斯大林模式一定的肯定,认为有其合理之处,C项正确。9.【答案】B 【解析】费正清强调辛亥革命的主要目标一直是推翻中央集权。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但与题意无关,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削弱了中央集权,引发后来的北洋军阀割据,故B项正确;材料中辛亥革命削弱了中央集权,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没有实现民族独立,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故D项错误。10.【答案】D

【解析】2001年成立上海合作组织,未体现“友好同盟政策”,故A项错误;2001年成立上海合作组织,不是为了打破西方国家封锁,而是为了共同应对国际恐怖主义,故B项错误;1950年的中苏友好,未体现“多边外交”原则,故C项错误;建国初中苏友好,2001年中俄六国成立上海合作组织,表明中国在不同的国际环境下,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故D项正确。11.【答案】A

【解析】关键信息:“但中国古代政府的“干预”更具有强权掠夺的性质,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控制国家经济,从中获取巨额财富。”题干材料强调国家政权的控制,故A项正确;市坊制度是政府对商业经济的管理相关制度,与题干“从中获取巨额财富的目的不相符,故B项错误;朝贡贸易主要是政治上的考虑,并不关心商业利润,故C项错误;闭关锁国是古代中国的对外政策,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故D项错误。12.【答案】A

【解析】20世纪70年代,西欧经济迅速发展,与美国和日本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故①正确;1967年欧共体成立,在诸多方面强调用一个声音说话,并不断推行共同体的政治一体化,且据材料“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机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张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可知西欧在政治上力图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故②正确;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制解体表明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故③正确;西欧政治经济实力在20世纪70年代并未超越美国,美国仍是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与史实不符,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13.【答案】(1)原因:君主立宪制(或资产阶级代议制)提供的政治保证;资本的原始积累;圈地运动提供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外市场的扩大;手工工场时期的生产技术进步。

(2)建立:通过光荣革命(或《权利法案》)而建立。特征:议会取代王权成为国家权力中心;贵族控制议会;工业资产阶级未能充分参与政权。

(3)新的斗争:1832年议会改革运动。原因:经济发展与政治制度之间出现了矛盾;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地位的提高;工业资产阶级参政愿望的增强。

(4)关系:政治变革为经济发展提供保证;经济发展又会推进政治变革。【解析】

14.【答案】示例:1950年中国颁布《土地改革法》,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1953至1958年间,对实行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或以互助合作社取代农民个体生产)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使粮食产量稳步上升。1958年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大集体所有制,军事化管理,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使粮食产量下降。1978年改革开放后,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农村生产力,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从50年代到70年代,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虽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的集体农庄制,但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保护自留地等政策,使苏联粮食产量与中国相当,70年代末开始,勃列日涅夫政府强调发展重工业,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远远低于中国;80年代中期后,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失败,与美国军备竞赛升级为“星球大战计划”,使农业生产受到影响。延展:

示例:国家的农业政策直接影响到粮食产量,应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国情出发制定适合本国的农业政策,鼓励农业创新,进行合理的农业改革,提高粮食产量。

【解析】第一小问提取信息,是对图表的全面解读,需要结合所学知识把图表中表现的中国和苏联在不同时期粮食产量发生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进行阐述;第二小问根据对图表的解读,对粮食产量与国家政策的理论关系进行总结说明即可。

15.【答案】(1)有劳动能力的男女均授田;农民、奴婢、官吏均授田;耕牛授田;因轮耕而加倍授田;在地广人稀的地方可任意垦荒;鼓励地少人多之处的农民迁移垦荒。

鲜卑贵族拥有较多奴婢和耕牛,可以通过均田令中奴婢、耕牛授田的规定获得大量露田的使用权、桑田的所有权,进而转化为封建地主,加速封建化进程。

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无地少地的农民可按劳动力的多少得到土地,北魏政权以法律形式确认受田者对土地享有使用权和占有权。

【解析】回答第(1)问要求对材料读懂,分层取义,概括提炼;回答第(2)问要对材料中体现出的鲜卑贵族、奴婢和耕牛三者之间的关系有一个准确了解;第(3)问要从均田制的内容和作用入手去思考作答。

16.【答案】(1)实质:帝国主义侵犯中国主权的强权行径。

过程:①1898年,德国强租胶州湾,并把山东划为其势力范围;②一战期间,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出兵中国山东,强占胶济铁路和青岛;③巴黎和会上《凡尔赛和约》把日本的这一侵略行为合法化,所以山东问题完全是帝国主义侵略政策的产物。

(2)山东地处我国北部沿海,靠近京津地区,扼渤海进入黄海的咽喉,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如果列强控制了山东,就便于控制京津战略要地,便利的交通也有利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3)①帝国主义推行强权政治,以强凌弱;②处理国际事务的出发点是一切以自身利益为转移;③没有国家的独立,就不可能有独立的外交,国家实力是外交的后盾。

【解析】本题考查了有关中国山东问题的基本知识。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有关内容进行梳理。山东问题是列强侵略中国的一次表现,由此得出认识——列强的行径说明的问题;中国的处境反映的问题。

17.【答案】(1)建立国家而不做皇帝的高尚品德。以个人的道德和能力为主。

(2)世界民主发展的潮流。原因:①美国没有经历封建社会,缺乏专制王权存在的经济基础、思想基础和社会条件。②华盛顿个人有着强烈共和思想(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不贪恋权力。(3)顺应时势而为,成长为英雄(时势造英雄)。号召国民革命救国,创建民主制度。

(4)启示:要力求客观全面的解读;避免对人物简单贴标签,要历史的、发展的解读;应充分掌握史料,尽量搜集正反两面的证据解读。

【解析】该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和有关华盛顿史实的记忆。第(1)小题:材料中始终突出“救其民”,“ 尧舜之德”,学生应当从建国功勋和道德楷模方面思考。第(2)小题:材料二主要体现了民主潮流和英法的领导者到后来的思想变化,更突出华盛顿在这方面的独特品格。第(3)小题:“不过其时”反映出作者强调时事对英雄出现的作用;而“今日之中国”就比较明显地道出了作者的意图。第(4)小题:为开放式题目,根据华盛顿的个人品质,结合本题的主旨去谈即可。

第四篇:云南省宣威市2018届高三联合命题月考卷七 历史

云南省宣威市2018届高三联合命题月考卷七

高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

1.历史学家平森指出:“德国在短短的30年间,从一个‘诗人和思想家’的民族转变为以工艺技术、金融和工业组织以及用物质进步为公共生活的显著特征的民族。”促成这一巨变的主要原因是()A. 垄断组织大量出现 B. 从殖民地攫取巨额利润 C. 从法国获得割地赔款 D. 德意志统一的完成

2.雨果曾说:“总会有这么一天,到那时,你们法国、你们俄国、你们英国,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今日欧盟实现了雨果的哪一理想()A. 西欧已构筑起“友爱关系”的坚实基础 B. 欧洲所有大国都已“紧紧地融合”

C. 超国家的联合体已消除了成员国的特点个性 D. 法、俄、英是“高一级的整体”的核心

3.1876年,郭嵩焘出使海外期间常写信给李鸿章,报告日本派到西洋的留学生不限于机械一门,学政治、经济的都有,劝其扩大留学范围。他的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有人说他是“汉奸”。结果,出使不到两年他就回国了。这说明()A. 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日趋保守 B. 郭嵩焘对西方体制过于推崇 C. 郭嵩焘的主张超越主流思想 D. 清廷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

4.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这三次巨变指的是()

①辛亥革命 ②五四运动 ③抗战胜利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⑤改革开放,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A. ①③⑤ B. ①④⑤ C. ②④⑤ D. ③④⑤

5.漆侠《宋代经济史》认为宋代商品流通有两种运动形式:一是农副产品的“求心”运动,即农副产品向城市集中;一是手工业产品的“辐射”运动,即手工业产品在某一地大量生产后,由商人运往各地经销。符合上述观点的史实有()

①闽粤出产的棉花参与当时的“求心”运动 ②“俞大娘航船”参与当时的“辐射”运动 ③两种运动形式均促进了汴京商业的繁荣 ④商帮是宋代两种运动形式的主导力量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6.前代的尚书行台等,都是暂设的,以应付临时之事,事定即撤。元朝却于中原之地,设行中书省十,行御史台二,以统辖路府州县。据此推论符合史实的是()A. 唐朝尚书省是临时机构 B. 元朝始设地方监察机构 C. 行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D. 行省不受中央的节制

7.某大学著名历史教授为学生作报告,其报告的纲要如下所列,这个报告的主题是()

A. 互联网与政治选举

B. 大众传媒在政治选举中的运用 C. 影视艺术的发展 D. 电视与互联网

8.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国家前途》一文中说道:“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子。比方地方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盈利八千,当归国家。”对他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 陈述了民权主义的思想 B. 主张废除地主土地私有制 C. 提出了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D. 体现了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9.从《十二铜表法》一直到《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古罗马在债务法规方面制定了严格的规定,并在司法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这表明在罗马法的形成与发展中()A. 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B. 重视维护帝国统治 C. 被迫改善奴隶处境 D. 力图缓和民族矛盾

10.唐穆宗曾问柳公权用笔之法,公权答云: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请判断与柳公权的书法风格最为相近,同样人品高尚,书法为后人学习,并有许多著名临摹楷体碑帖流传的盛唐时代书法家为()A. 张旭 B. 颜真卿 C. 怀素 D. 欧阳询

11.“罗斯福新政通过承认大部分在政府里没有代表人的那些集团的地位,实现了一种更为公正的社会。”下列措施中,符合这一评价的是()A. 保障工人权利 B. 整顿财政金融 C. 调整农业结构 D. 兴办公共工程

12.二战后,德国和朝鲜形成分裂局面的相同原因是()A. 国内各民族矛盾的激化 B. 受美苏“冷战”政策的影响 C.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演变 D. 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共52分)13.中国传统社会始终面临着中央与地方关系调处的难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之郡国守相丞尉、县令长、侯国相及丞尉虽不能用本地人,但他们的属吏必为本地人。如(郡)主簿于属吏中最为亲近,犹今之秘书长,功曹总领众曹,群吏进退赏罚皆由之……故其权极重。——严耕望《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略》

材料二 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汉代地方官员任用的特点。这反映出中央与地方关系如何?(2)据材料二,指出元朝行省制度在权力运行方面的特征。

14.1885年早期维新志士王韬主掌上海格致书院,延请洋务大员,命题考士,士子们应时而对,颇多新见。从主考人员、考核内容和考核结果来看,王韬课士的整个过程体现出新旧杂糅的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上海格致书院课士题表

材料二 此编所命诸题,……巨细精粗,无乎不贯。诸生所对,皆能荦荦举其大端,集思广益,萃众长而备一得。咸有裨于国家大计。盖诸生讲求西学,揣摩时局,日就月将,进而益上。较之前时,已大相径庭矣。——王韬《格致书院课艺》 请答题:

(1)材料一中哪句表述典型地反映了洋务运动的什么指导思想?该表述内容的传统性体现在哪里?

(2)与传统性相对应的是近代性。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王韬课士的近代性”为主题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上而下地废除农奴制比坐等它被自下而上地废除要好得多。——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3月的一次讲话

材料二 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 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劳役的办法……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

材料三 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的产值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的增加则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猛增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的整个工业产量增长了6倍,铁路线增长了35倍多。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2)材料二所反映的现象说明了什么?(3)材料三反映了哪些历史信息?导致以上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俄国1861年改革的意义和实质。

【选修3—20世纪战争与和平】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50年

9月 27日)当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时……在俄国代表缺席的情况下,安理会以九票对零票通过一项决议,谴责北朝鲜的这次侵略行为,并要求共产党军队从朝鲜撤出……号召会员国对大韩民国给予一切必要的援助……要求美国委派一人为总司令,不久就有19个国家在军事上做出了贡献。——A·林克《1900年以来的美国》

材料二 针对2003年美国攻打伊拉克一事,有人画了以下两幅漫画:

材料三 无论是我们的人民,还是我们的领袖,都不是万能的。……我们并不拥有天赋的权力,来用我们自己的理想或选择去塑造任何其他国家。可是直到今天,在世界上许多地方,我们仍然在重复着类似的错误。——美国前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二,分析两场战争有什么相似点?(2)材料二中的漫画二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

(3)用材料三的观点说明当前伊拉克重建困难的原因是什么?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7.孙中山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列宁是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领袖。两位伟人虽然未曾见过面,却有着一段不平凡的交往和深厚的友谊。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因列宁先生想到中山先生,我们可以比较地看他们。中山先生的人格伟大,无论是他的朋友,他的信徒,他的仇敌,都没有不承认的。列宁的人格伟大也无论是他的朋友,他的信徒,他的仇敌,都没有不承认的。”……“他们的革命精神,两人也有相同之点,列宁遇到反动不灰心不失望,中山先生亲自说过二次革命失败亡命东京的时候,手下人人灰心,先生以为革命党人并没有损失,不必灰心,再干好了!这样,列宁

精神就是中山精神,就是革命者的精神!”

——李大钊在列宁逝世两周年纪念大会的演讲选自《李大钊文集》下卷

材料二 1921年12月,马林在桂林多次与孙中山会见。……孙中山与马林会谈时,多次赞扬苏俄政府所取得的成就……。通过和马林会见,孙中山进一步增进了对苏俄的了解,他开始看到“法、美共和国皆旧的,今日惟俄国为新式的”,他决心“造成一个新式的共和国”。他从“向西方学习”,开始转向“以俄为师”。——施成《孙中山和列宁的友谊》

材料三

一、国民政府本革命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以建设中华民国。

二、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

——孙中山《国民政府建国大纲》(民国十三年四月)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俄国布尔什维克党武装夺取政权过程中遇到挫折时,列宁精神是如何体现的?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孙中山转向“以俄为师”的原因。为“造成一个新式的共和国”,孙中山的革

命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

(3)两位伟人都重视民生,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是如何关注和改善民生的?据材料三指出“民国十三年”孙中山在民生主义方面的主张与早期相比有何新发展?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垄断组织大量出现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与材料中所述现象不符,故A项错误;从殖民地攫取巨额利润是外因,不应该成为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自法国获得割地赔款只是德国转变因素中的一个环节而已,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德意志统一的完成使得德意志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工业发展迅速,很快跻身于强国之列,故D项正确。2.【答案】A

【解析】欧盟成员国并不包括俄罗斯这一欧洲大国,排除B、D两项; C项与雨果“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的观点矛盾;故选A项。3.【答案】C

【解析】1876年洋务运动已经开始,李鸿章是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积极投身洋务事业,故A项错误。材料提及的是郭嵩焘建议李鸿章扩大留学范围,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和经济,而没有提及他对西方体制的态度,故排除B项。郭嵩焘的提议遭到士大夫的谩骂,说明封建传统思想根深蒂固,故C项正确。清廷对郭嵩焘的态度无法说明其对外政策发生变化,故排除D项。4.【答案】B

【解析】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毛泽东让中国人民“站起来”,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让中国人民“富起来”,并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之路。5.【答案】D

【解析】宋代,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到闽、粤等地区,故①正确;“俞大娘航船”出现于唐朝,题目讲到的是宋朝,故②错误;汴京是北宋的都城,故③正确;商帮出现于明清时期,故④错误,选择D项符合题意。6.【答案】C

【解析】“尚书行台”指的是中央权力机构的外派机关,以题干意思,元代之前都属于临时机关,唐朝尚书省是中央机关,不是临时机构,故A项错误;地方监察机构在元之前就已存在,故B项错误;行省属于中书省的外派机构,后来成为了常设机构,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故C项正确;行省依然受中书省管辖,故D项错误。7.【答案】B

【解析】从报告的纲要来看主要是分析了电视、互联网是强势的竞选宣传媒体,故体现出大众传媒在政治选举中的重要作用,所以B最符合题意要求。8.【答案】D

【解析】孙中山的这段话主要解释了“民生主义”的思想,由材料内容可判断A、B、C不符合题意。9.【答案】A

【解析】解读题意可知,罗马法注重对债务法规的制定,而债务关系主要是财产的所有权,故A项正确;B项不是题意的主旨,故B项错误;C项与罗马法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属性不符,故C项错误;D项材料无法体现,故D项错误。10.【答案】B

【解析】联系已学可知颜真卿与柳宗元在楷书方面造诣很高,且有“颜精柳骨”的美誉,颜真卿与柳宗元都生活在“盛唐”时期,在人品与书法方面也存在很多相似之处,因此颜真卿符合题意要求,故选B。11.【答案】A

【解析】材料中“承认大部分在政府里没有代表人的那些集团的地位”是指工会组织的建立,故A项正确;整顿财政金融不是材料反映的信息,故B项错误;调整农业结构属于农民的利益,不符合题干信息,故C项错误;兴办公共工程属于社会就业问题,不符合题干主旨,故D项错误。12.【答案】B

【解析】1948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先后建立资本主义的韩国和社会主义的朝鲜、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资本主义的联邦德国和社会主义的民主德国,故A项错误,B项正确;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晚于德国和朝鲜分裂的时间,故C项错误;“马歇尔计划”是对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上的援助计划,与朝鲜无关,故D项错误。13.【答案】(1)特点:郡县长官由中央任命,不用本地人;属吏为本地人。关系: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或答地方仍有较大权力)。(2)特征:行省拥有部分权力,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节制。

【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汉之郡国守相丞尉、县令长、侯国相及丞尉虽不能用本地人,但他们的属吏必为本地人”来概括;第二小问从郡县制的作用来回答。

(2)根据材料二“ 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答案】(1)表述:(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体现:坚持纲常政教。(2)略

【解析】(1)先回答出第二小问即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然后结合这一思想回看材料一,能够体现这种思想的是“(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第三小问结合“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作答。

(2)结合19世纪末中国社会转型的特点,把握住“课士”和“近代性”这两个要素,从考试选拔的形式、命题内容、考试结果和导向等角度将“王韬课士”与“古代课士”进行比较,进而论证出“王韬课士”所具有的中西并存和顺应时代及世界发展潮流的近代性特征。15.【答案】(1)挽救统治危机,维护贵族地主利益。(2)改革加重了农民负担,农民十分不满。(3)俄国工业迅速发展,煤、钢、石油产量迅速增加。根本原因:农奴制改革。

(4)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实质:它是对农民进行的一次大规模掠夺。

【解析】本题考查俄国1861年农农奴制改革的目的、内容、影响、意义及实质。第(1)题要从贵族地主的利益出发考虑,第(2)题注意关键词“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说明不仅没有减轻农民负担,反而加重了。第(3)题注意材料三中机器制造业、生铁、钢、石油等工业产量增加的信息。原因注意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4)题实质是农奴主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要从改革的内容和实际问题去考虑。16.【答案】(1)都是由美国主导发动的,遭到苏(俄)反对的侵略战争。

(2)美国未经联合国授权发动伊拉克战争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表现,是对联合国权威的严重挑战。(3)美国要将自己的政治意图强加在伊拉克人民头上,是强权政治的表现,遭到伊拉克人民的强烈反对。【解析】第(1)题需要学生将材料二中漫画内容转化为文字形式与材料一去比较,找出其相似点。第(2)题解题的关键在于读懂漫画二中的“UN”“STOP”这些重要信息。第(3)题的主要考查点是要求学生读懂材料三的观点。

17.【答案】(1)发表《四月提纲》指明革命方向;敦促发动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

(2)原因:十月革命的胜利;维护共和斗争的失败;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和影响;孙中山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

变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3)列宁:通过《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提出布尔什维克党的工作重心应由军事斗争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

新发展:将民生问题放在国家建设的首位;发展经济解决人民的衣、食、住、行问题。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时代背景、革命活动来回答。第(2)题可结合十月革命,共产国际以及中共的帮助等信息来分析。第(3)题注意题目要求的“民生问题”,分析俄国最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是什么,围绕着这一点回答,第二问可对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进行对比。

第五篇:云南省广南县一中2018届高三适应性月考卷(三) 历史

绝密★启用前2017年12月17日

云南省广南县一中2018届高三适应性月考卷

(三)高三文综 历史 命题: 审题: 文综合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1.晚清民国时期,将不受约束的国家最高统治者关进民主国家法制框架,推动中国现代化,就是众多先贤的“中国梦”。为此他们()A.颁布《资政新篇》 B.发布《钦定宪法大纲》 C.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制定《中华民国约法》

2.子曰:“管仲相恒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孔子称赞管仲,是因为管仲辅佐齐恒公()

①恢复了周礼 ②尊崇周王,会盟诸侯 ③实行了“初税亩” ④北御夷狄,南制楚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下图是我国北方常见的四合院。“天棚、鱼缸、石榴树、老爷、肥狗、胖丫头”,可以说是四合院生活比较典型的写照。这种房屋建筑与生活状态()

A.体现唯我独尊心理 B.体现商品经济形态 C.反映尊卑等级观念 D.传递敬天法祖思想

4.从2008年中国奶制品污染事件到2011年的“地沟油事件”,再到2012年的蒙牛篡改生产日期事件,食品安全问题一次又一次冲击着人们的道德底线,人们用一句流传了千年的愤论:“真是伤天理了”,表达着自己的不满。这里的“伤天理”在古代主要是指()A.与当事人的基本意愿不符 B.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 C.违反了当时的社会法律 D.违背了封建伦理道德

5.1912年2月12日,清帝颁布逊位诏书,宣布退位,有人因此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这一观点认为两国“光荣革命”()A.都减少了社会动荡,避免了更大流血牺牲 B.都以温和的方式改变了两国的社会性质 C.都保留了君主制,没有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D.都以非暴力方式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

6.美国联邦宪法规定: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众议员的任期为两年,每两年全部改选一次,而参议员任期是六年,每两年改选三分之一。这一规定()A.充分发挥两院的制约与平衡作用 B.防止立法工作草率从事 C.保证代表的广泛性和政策的延续性 D.兼顾大州和小州的利益

7.我国古代有许多生产生活上的发明创造,结合生活常识和所学知识,下图所列各项的产生,最有可能与道教活动有关的是()

A.答案A B.答案B C.答案C D.答案D

8.下图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几次重大军事行动。这几次军事行动()A.迫使蒋介石发出“求和”声明 B.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C.表明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在全国取胜 D.对扭转全国战局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9.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

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 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

10.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A.美国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 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 C.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冲突 D.不轻易动武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11.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提出,“这几年我们对经济体制实行了一些改革,扩大了企业在计划管理方面的权限,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方向是正确的,收效也很明显。今后,要继续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但决不能忽视和放松国家计划的统一领导。”这说明当时()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 B.我国开始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C.传统经济体制有所改变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

12.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曾经说过:“如果无知、笨拙的人开出的不是治病的药而是致命的毒物,这就不可能称之为医生的药方;同样,一个民族的任何法规也不能称之为法律,即使该民族不管这是一个毁灭性的规则而已接受了它。”作者意在说明()

A.“恶法非法”是古罗马的立法原则 B.法律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弱者 C.法律的合理与否决定国家兴衰 D.法律的制定应该遵循自然理性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其中13、14为必考题,15、16、17题为选择题,考试任选一题作答即可)13(25分).为预防和治理腐败,古今中外都做了有益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一、为政以德——防治腐败的德治经验

材料一

秦简上载有秦朝“为吏之道”,严格规定了官吏的行为规范,包括“五善”“五失”。唐太宗曾重视对大臣的廉政教育:“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摘编自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材料二 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后汉书·百官志注》

材料三

我国古代对官员的考核主要包括政绩和德行,最早可见于《周礼》中的“八法”和“六记”,前者考核官员政绩,后者侧重考核官德。对官员德行的考核,从先秦到明清历朝看来,趋向于细化和严厉。例如唐代的“四善”就是把官员的道德修养放在考核的首位。——李丽珊《谈中国防治腐败的历史努力》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中国古代王朝为预防腐败、加强德治的主要措施。

二、御史之名——防治腐败的监察经验

材料四

西汉统治时期,御史大夫专门行使监督权,其下属御史中丞常驻内宫,专门负责监督王室和宫廷,也可以说是监察皇帝的;另一下属御史丞则负责监督政府,不论中央、地方都在内。值得注意的是,御史大夫是宰相的副手,因此,监察权是相权的一部分。……唐代单独设立御史台,其职权限于监察政府,没有监察皇帝和宫廷的权力。但在政府中,仍存在专责监督皇帝的,那就是谏官,谏官由宰相任命,宋朝谏官改由皇帝任命,他们就不再监督皇帝,反过来监督宰相。——《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宪法学透视》(2)根据材料四,概括从汉朝到宋朝监察制度的变化趋势。

三、分权制约——防治腐败的制度经验

材料五

中国古代的分权主要以君权与相权,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的划分为表现形式。……伯利克里时代的城邦政治制度和国家权力系统,已具备了近代国家所具有的行政、司法、监督等国家职能,并开始向分权的方向过渡。——张治平《关于分权与制衡问题的探讨》

(3)根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希腊政权机构的“分权”设置。并说明其与中国古代“分权”设置的本质区别。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当今反腐倡廉应该吸取古代的哪些经验教训?

14.(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宜令诸路转运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

宋代的“州郡财计,除民租之外,全靠商税”。——马端临《文献通考》等

分析材料,说明宋代的商业状况和商业政策。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三冗不去,不可为国。” ——王安石

材料二王安石与司马光在理财问题上曾经有过激烈的争论。司马光:善理财之人,不过是会敛钱,把百姓的财富搜刮尽了。这样的话,百姓困穷,变成盗贼,难道对国家有好处吗?

王安石:这可不是善理财。善理财的人,能不增加农民的负担却增加国家的收入。材料三近代梁启超称王安石变法是“实(中)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饮冰室合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三冗”具体指什么?

(2)材料二中对理财问题争论的实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的理财观在其变法中是如何得到体现的?

(3)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清代以前一般都认为是“祸国殃民”,最终导致北宋亡国。而材料三给予了高度肯定,对于这两种观点,你认为哪一种更合理?为什么?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斯大林于雅尔塔)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

材料二 1947年,杜鲁门宣称世界已分为两个敌对营垒,“几乎所有国家必在两种生活方式中挑选一种”,一种是“自由制度”,一种是“极权制度”。6月,马歇尔在哈佛大学演讲说:“……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的存在。……任何政府诚意协助复兴工作的,必会得到美国政府的全力合作。任何政府钩心斗角阻挠他国复兴工作的,必不能享用我们的援助。”

材料三 有人说两极格局下的美苏冷战客观上带来了世界的和平,它的积极作用占主导地位;有人说美苏两极格局使世界笼罩在战争的阴影下,难以谋求真正的和平,它的消极作用占主导地位。请回答:

(1)二战后的“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主要表现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2)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美国对他国实施援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观点你同意哪一种,请用史实说明。并说明另一种观点的可理解之处。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长时期以来,军政和绝大部分公民把意大利战争和埃及战争的英雄人物第一执政当作偶像来崇拜,都齐声祝愿他能有一个同他的名望和同法国的伟大相符的称号。……大家感到他有一个国家最高元首的称号是顺理成章的,因为他实际上已扮演了这样的角色。……要说是皇帝了篡夺了金銮宝座,那么我们可以说,他身边的同谋比善于导演喜悲剧的所有暴君都多,因为四分之三的法国人都参与了他的阴谋。——(法)康斯坦《回忆拿破仑》

材料二 欧洲则普遍认为,由人民自己治理国家,最终只会导致无政府主义和天下大乱。但不管怎样,华盛顿并没有顺应当时的潮流,为世上多添一项王冠。然而世界却将因多了一位总统,而使王冠从此暗淡无光甚至难以戴稳。——陈森《华盛顿--美国的开国元勋》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促成拿破仑称帝的因素。

(2)材料二表明华盛顿拒绝称王,其个人原因何在?但有人认为,华盛顿实际上具备称王的条件,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3)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世界却将因多了一位总统,而使王冠从此暗淡无关甚至难以戴稳”?(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特定历史时期影响政治体制选择的因素。

云南省广南县一中2018届高三适应性月考卷

(三)高三文综 历史

1.【答案】C

【解析】《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时期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没有推动法制化,故A项错误;《钦定宪法大纲》是清末新政时期颁布的法律,有名无实,故B项错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民国建立时期制定的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法律文件,故C项正确;《中华民国约法》是袁世凯统治的北洋政府时期,为维护袁世凯独裁统治而颁布的法律,故D项错误。2.【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齐桓公首霸中原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齐桓公之所以尊王攘夷是为了借助周天子的名义实现自己称霸的事业,并不是从根本上恢复周朝的势力,而且“初税亩”是鲁国改革措施故应排除①③。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3.【答案】C

【解析】从材料关键词“天棚、鱼缸、石榴树、老爷、肥狗、胖丫头”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体现了人和自然和谐的“天人合一”、含饴弄孙的思想。图文材料没有体现唯我独尊的心理,故A项错误;从上图并结合所学可知体现的是小农经济形态的封闭性、并非商品经济形态的开放性,故B项错误;从上图并结合所学可知四合院的房屋上房是有身份和地位的长辈、正室等住,厢房是身份和地位偏低的晚辈、偏房、下人等住。反映了尊卑等级观念,故C项正确;图文材料没有体现传递敬天法祖思想,故D项错误。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存天理,灭人欲”历史概念的理解。注意题干的限定时间是“古代”,根据所学知识,这里的“理”或“天理”,一般是指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家封建伦理道德。D项符合题意。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两国的相同点,辛亥革命是暴力手段夺权,故B、D项错误;辛亥革命结束帝制,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的目标是推翻清政府,清帝宣布退位,可以减少流血牺牲,故A项正确。6.【答案】C

【解析】两院的制约和平衡是从两院职权划分来体现的,材料体现的是两院议员任期,故A项错误;材料中两院议员任期体现不出从事立法工作的效果,故B项错误;议员实行任期制体现出代表的广泛性,议员每两年或六年才进行改选,体现国会政策的延续性和稳定性,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议员在各州的分配情况,故D项错误。7.【答案】A 【解析】道教产生于东汉时期。古代道士炼丹时偶然发明了火药,故A项正确。司南是战国时期发明的指南仪器,西汉前期已经发明了纸,B、C两项的发明早于道教产生的时间,排除。D项简仪是元朝科学家郭守敬研制用于天文研究的仪器,与道教活动无关。8.【答案】D

【解析】图片显示的几次军事行动处于解放战争时期战略反攻阶段,此时并没有消灭国民党的主力部队,故A、B项错误;三大战役的结束是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在全国取胜的标志,故C项错误;战略反攻阶段的几次战役扭转了战局,为战略决战做了准备,故D项正确。9.【答案】D

【解析】本题为最佳型选择题。关键信息:商代、牛耕。甲骨文是商代文字,具备象形,而《诗经》是春秋晚期的作品,冉耕为春秋时期的人物,相较而言,D项是最有利的证据;A项容易会错选,注意牛骨的出土不一定说明牛耕的出现,如中国先人已能训养牛。10.【答案】D

【解析】材料强调冷战的“和平”属性,马歇尔计划重建欧洲不足以说明冷战的和平属性,故A项错误;冷战期间各国有武装冲突表现为局部热战,故B项错误;美苏两国有利益冲突,故C项错误;冷战中大国势均力敌及核威慑,使得各国不轻易动物,避免世界大战爆发,有利于和平,故D项正确。11.【答案】C

【解析】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在1984年,故A项错误;现代化新时期是指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故B项错误;经济调节中,既有计划又有市场,故C项正确;1984年《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议》,指出改革的基本任务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故D项错误。12.【答案】D

【解析】“恶法非法”并不是古罗马法的立法原则,故A项错误;材料与法律的目的无关,更与保护弱者无关,故B项错误;法律的合理与否决定国家的兴衰是正确的,但是并不是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故C项错误;此题重点在讲法律的制定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原则,故D项正确。

13.【答案】(1)措施:为官--遵守行为规范;选官--重德行志节;教育--重视对官员的廉政教育;考核--重德行政绩.(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2)趋势:从全面监察皇帝、宫廷、政府到仅监察宰相与政府;制度发展逐渐严密,监察制谏官制相配合。

(3)古代希腊“分权”设置:最高权力机关是公民大会;执行机关是五百人议事会;司法机构是陪审法庭。

本质区别:古代中国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下的不同政府部门分工。古代希腊是奴隶制的民主政治。(4)经验教训:重视官员的道德修养;加强对官员的监督;分权制约,防止绝对权力的出现;重视反腐廉政制度和法律建设。(任答两条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解析】(1)根据材料关键词“秦……规定了官吏的行为规范”得出为官的规范,从“汉代察举制……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皆有孝悌廉公之行”得出选官的标准,从“唐太宗曾重视对大臣的廉政教育”得出重视对官员的廉政教育,从“我国古代对官员的考核主要包括政绩和德行”得出重视德行和政绩。(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四信息归纳概括。(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五关键词“具备了近代国家所具有的行政、司法、监督等”并结合所学雅典民主政治的机构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古代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和雅典的奴隶制民主政治揭示古希腊政权机构的“分权”设置和古代中国“分权”设置的本质区别。(4)结合上面三问的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从加强官员内在道德修养和外在监督、分权制约、法治等制度建设两个角度揭示回答。

14.【答案】状况:商业不断发展;商业地位重要。政策:重视商业,如适当减免商税。

【解析】第一小问从材料三中北宋年商税额不断增加的趋势可见,商业不断发展;宋代的“州郡财计,除民租之外,全靠商税”,可见商业地位日益重要。第二小问北宋政府规定“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商税的征收从宽从简,重视商业的发展。15.【答案】(1)冗官、冗兵、冗费。

(2)实质:要不要变法。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既保障了政府财政收入,又减轻了农民负担。市易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3)梁启超的观点是合理的,王安石变法虽然有用人不当和危害百姓的现象,但不可否认他的改革变法的勇气与精神,也需要看到所取得的一定的效果。

【解析】本题实际上仍是考查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和评价。背景突出对“三冗”的了解;内容以“不增加农民的负担却增加国家收入”措施来说明;肯定王安石变法可以从变法的效果和体现的勇气和精神两方面加以说明。

16.【答案】(1)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对抗。实质:美苏争霸。(2)通过经济援助达到政治控制的目的。

(3)观点:积极作用占主导地位。史实:长期对峙,未发生大规模的战争。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以和平方式进行。

观点:消极作用占主导地位。史实:发生过局部的激烈冲突,如朝鲜战争、修筑柏林墙、古巴导弹危机等。

【解析】第(1)问应结合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特征分析。第(2)问理解归纳结合材料二“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的存在”即可。第(3)问是开放性的题目,无论同意哪一种观点,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17.【答案】(1)拿破仑的对外战争为他赢得崇高威望,法国大部分人对拿破仑的支持。(2)华盛顿有着强烈的共和思想(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华盛顿不贪恋权力。

华盛顿通过领导美国独立战争而赢得个人威望,大陆军中的一些军官要求华盛顿当国王。(3)美国建立了共和制政体(民主制度),冲击了欧洲乃至世界的君主制度。(4)个人品质、具体国情、时代形势、历史传统等。

【解析】主要考查了拿破仑和华盛顿两位人物。两人都声名显赫,然而一个确加冕称帝,成立了法兰西帝国;而一个则功成身退,开创民主共和政体。第(1)问从材料一中“意大利战争和埃及战争的英雄人物第一执政当作偶像来崇拜”以及“因为四分之三的法国人都参与了他的阴谋”可以概括得出结论。第(2)问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考察对独立战争基本事实的理解和掌握。第(3)问要考查了美国的政体,要回答清楚对欧洲封建君主制度的冲击;第(4)问从多个方面简练作答。

下载云南省宣威市板桥三中2018届高三适应性月考卷六 高三历史(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云南省宣威市板桥三中2018届高三适应性月考卷六 高三历史(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