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云南省普洱市景东一中2018届高三适应性月考卷(九) 历史
云南省普洱市景东一中2018届高三适应性月考卷
(九)高三 历史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
1.英国小说《哈里波特》长期不为中国读者所了解,但自从把它搬上银幕之后,这部小说在各大书店高居畅销书排行榜榜首。这说明了()A. 小说的影响力远远小于电影
B. 电影作为大众容易接受的传媒,促进了其他艺术的推广 C. 电影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反映了科技的发展 D. 影视艺术的影响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无处不在
2.有历史学家说:“在1870年以后大约40年里,并非仅仅在欧洲人看来,欧洲实际上确实算是在世界上快速扩张的现代文明的中心。”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殖民扩张B. 资本输出C. 文化传播D. 工业革命
3.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智者安提丰认为:“一个人应该以他最有利的方式对待法律。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应非常尊重法律。但当可以自主而又无人在场的情况下,他可以随本性驱动行事……”这表明()
A. 民主政体下希腊人不受法律约束B. 古代希腊人缺乏人民主权观念 C. 智者学派反对法律对人的约束D. 智者学派忽视了社会道德建设
4.下表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1911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表,空白处最有可能是()
A. 造纸业B. 火柴业C. 榨油业D. 纺织业
5.下图是1907年发表的漫画(注:图中所示器具从右到左依次是:坛、提勺、漏斗、壶)。其政治寓意是()
A. 民族工业受到中外反动势力压制 B. 清末新政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 清政府已经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D.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6.在遥远的古代,雅典和中国都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明。关于这两种文明在伯利克里和秦始皇时期治国方略上的不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民主法制与君主专制B. 贵族制与分封制 C. 公民大会与三公九卿D. 政事共商与皇权至上
7.下面是“罗马法发展简史”示意图。据此分析罗马法,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十二铜表法》既是成文法的开端,又是公民法的典范 B. 当公民法演变为万民法时,罗马的成文法己经比较完善 C. 从两条轨迹着,罗马法发展都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 D. 《查上丁尼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已发展到完备阶段
8.从1949年至20世纪60年代,联邦德国比欧洲其他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相对安定,其重要原因是()
A. 联邦德国的公民享受一整套社会保障 B. 受战争的截伤太重,民众反省意识强 C. 受新经济自由主义影响,私有化浪潮迅速
D. 强调市场竞争,实行国有企业私有化使经济快速增长
9.历史课中,几位学生讨论到商代与周代的一些问题,其中说法恰当的是()
甲:“商与周在王位继承上很不相同,商是哥哥死了,由弟弟继位;周是嫡长子不在,则由庶长子继位。“
乙:“商代迁徙频繁,表示他们还是游牧社会;周代海外贸易发达,已进入商业社会。” 丙:“甲骨文提供我们对商代的认识;诗经提供我们对周人生活的认识。” 丁:“商人迷信鬼神;周人遵守礼法。” A. 甲、乙B. 乙、丙C. 甲、丙D. 丙、丁
10.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实际上,可以说,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的,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基础的。”他提出上述观点的主要依据是()A. 蒸汽机的推广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B. 欧洲通过控制蒸汽机的使用来支配世界 C. 蒸汽机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增强了欧洲支配世界的力量 D. 蒸汽机是欧洲支配世界的唯一手段
11.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说:“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这里的“有识之士”应该是()A. 中体西用的倡导者B. 维新图强的呼吁者 C. 民主共和的实践者D. 实业救国的践行者
12.“古代的住宅,东偏是祠堂,即庙,西偏是家屋,即寝。古代的家庭,最重要的……祭祖自属大事。” 材料揭示了()
A. 分封制的巩固B. 宗法制的影响 C. 宰相制的实行D. 内朝制的推行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
13.(12分)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利益,分则有损民族的利益。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 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请回答:
综合材料,指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材料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
14.(25分)世界市场在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从那时起就出现了关于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之争。至今,它仍是世界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49年国会度除了臭名昭著的航海条例并从1850年开始生效!1840—1860年间,英国继续削减关税,许多商品的关税甚至被取消。1863—1866年间,通过与法国签订条约,大多数欧洲国家加入了白由贸易网络,即所谓的科布登-谢瓦利埃条的网络。
材料二 亚瑟·索尔特爵士把霍利—斯莫特关税称为世界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路易斯·道格拉斯认为托马斯修正案(致使1933年3月美元贬值)标志着“我们所知的西方文明的终结”。——以上两则材料摘自《剑桥欧洲经济史》
(注:霍利—斯莫特关税法于1930年6月17日经胡佛总统签署成为法律,该法案将2000多种进口商品关税提升到历史重高水平。该法案通过之后,许多国家对美国采取了报复性关税措施。)材料三 对全世界而言,向贸易保护主义的回归始终是一个难以消除的危险。在大多数工业化国家都有呼吁对进口商品提高关税的人,而工业化国家有可能分裂成几个大的地区性贸易集团。——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航海条例在英国发展史上的作用,分析英国后来废除航海条例的原因,并说明科布登—谢瓦利埃条约网络的建立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霍利—斯英特关税法与托马斯修正案出台的背景。谈谈你对“西方文明的终结”这一论点的理解。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工业化国家在二战后为客服贸易保护主义的威胁采取的措施,并说明其影响。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时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柬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摘自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1868年4月的一天,日本京都皇宫的大殿内,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论;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必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摘自《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上谕说:“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从喙哓哓,空言无补。……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教空疏迂谬之弊”。以皇帝名义“诏定国是”,其目的是“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臣民之讲求,著为国是,以定众向,然后变法之事乃决,人心乃一,趋向乃定。” ——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三国解决社会危机的角度(或者侧重点)有何不同?上述三国采取的改革方式有何相同之处?
(2)上述三国改革出现了不同的结果,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改革成败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反法西斯盟国组成军事法庭,在德国纽伦堡和日本东京分别对战犯进行了审判。该审判原则于1946年12月11日经联合国大会通过,1950年,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据此制定了《纽伦堡原则》,其内容有:
从事构成违反国际法的犯罪行为的人承担个人责任,并因而应受惩罚。
违反国际法应受处罚的罪行是:
(一)反和平罪:计划、准备、发起或进行侵略战争或破坏国际条约、协定或承诺的战争;
(二)战争犯罪:违反战争法规或习惯,出于某种目的或在占领区内,实施包括但不限于谋杀、虐待或奴役平民居民,谋杀、虐待战俘;
(三)反人道罪:对任何平民居民进行谋杀、生物实验、放逐和其他非人道行为,或基于政治、种族、宗教背景的迫害,而此类行为已实施或此类迫害已执行或此类行为与任何反和平罪或任何战争犯罪相关联。——摘编自何勤华《纽伦堡审判》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惩处的战争责任对象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纽伦堡原则》的意义。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长时期以来,军政和绝大部分公民把意大利战争和埃及战争的英雄人物第一执政当作偶像来崇拜,都齐声祝愿他能有一个同他的名望和同法国的伟大相符的称号。……大家感到他有一个国家最高元首的称号是顺理成章的,因为他实际上已扮演了这样的角色。……要说是皇帝了篡夺了金銮宝座,那么我们可以说,他身边的同谋比善于导演喜悲剧的所有暴君都多,因为四分之三的法国人都参与了他的阴谋。
——(法)康斯坦《回忆拿破仑》材料二 欧洲则普遍认为,由人民自己治理国家,最终只会导致无政府主义和天下大乱。但不管怎样,华盛顿并没有顺应当时的潮流,为世上多添一项王冠。然而世界却将因多了一位总统,而使王冠从此暗淡无光甚至难以戴稳。——陈森《华盛顿--美国的开国元勋》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促成拿破仑称帝的因素。
(2)材料二表明华盛顿拒绝称王,其个人原因何在?但有人认为,华盛顿实际上具备称王的条件,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3)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世界却将因多了一位总统,而使王冠从此暗淡无关甚至难以戴稳”?(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特定历史时期影响政治体制选择的因素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由英国小说《哈利·波特》在搬上银幕前后的影响度看出电影这一传媒手段有利于其他艺术的推广。故选B。A项错误,材料并未说明小说的影响力小于电影和电视,只是说影视艺术易于推广艺术;C项错误,选项说的是科技的进步,材料未体现;D项错误,材料也未说明影视艺术的影响在人类社会中的普及程度。2.【答案】D
【解析】从关键的时间信息“1870年以后大约40年”相对应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包括第二次工业革命,而且在这个时间段很多欧洲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欧洲的工业文明向整个世界扩展,才真正确立了欧洲人的世界经济和现代文明的中心,所以选D。A项早在新航路开辟后就开始了,不符合1870年后的四十年的时间信息,在技术革命时期,文化传播也不是这个时期的主流。排除A、C。资本输出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也不是属于文明中心的依据。排除B。3.【答案】D
【解析】古希腊智者学派肯定人的价值,树立人的权威,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标准,体现了西方人文主义的本质。但他们否定了制度、法律和道德对人行为的约束力,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德。安提丰认为在众目睽睽之下,应非常尊重法律,A、C两项与史实不符合。材料没有反映人民主权观念,B项与题意无关,故D项正确。4.【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和史实,空白处厂矿数量最多,近代民族工业主要以轻工业为主,其中纺织业是发展最快的,故空白处是纺织业,故D项正确;A、B、C项也是轻工业,但不是发展最快的,故A、B、C三项错误 5.【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1907年”分析,此时处于《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统治末期,民族危机严重,漫画寓意是提壶(官)将坛(民)中的油水通过漏斗(政府)提到壶(外国)中,表明清政府已经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维护列强在华利益,故C项正确;A、B项不是对材料的正确解读,故A、B项错误;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是1895年《马关条约》的影响,与题干中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6.【答案】B
【解析】雅典实行民主政治,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雅典是民主政治,不是贵族制,秦始皇时用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公民大会是雅典民主权利机构,三公九卿是秦代中央机构,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雅典实行民主政治,政事共商,秦代君主专制,皇权至上,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7.【答案】C
【解析】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依据所学知识,《查士丁尼法典》是公元六世纪,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颁布的,其有效的维护了东罗马帝国的统治。故C说法错误,其他三项说法均正确。所以应选C。8.【答案】A
【解析】二战后,联邦德国推行较为广泛的社会福利制度,防止人民的极端贫困和社会动荡,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比较稳定的社会形势,故A项正确;B项民众反省意识强应该主要是针对日本而言,材料是与欧洲其他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不符题意,而且此因素不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故B项错误;C项经济上自由主义思潮兴起于工业革命之后,D项国有企业私有化是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调控经济的措施,都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D项错误。9.【答案】D
【解析】甲的说法中,商朝继承法有“兄死弟继,无弟子继”的规定,有关商朝的说法正确,但周朝开始实行嫡长子继承制为特点的宗法制,周天子死后传位于其嫡长子,“庶长子继位”一说错误;乙的说法中,商代迁徙频繁是因为政治、军事斗争和自然灾害等的影响,不少商遗址也可反映出当时已有固定的农业生产,“游牧社会”一说错误。周代海外贸易发达说法完全错误。丙的说法中,甲骨文是商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能够提供我们对商代的认识。《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由孔子编纂而成,可以提供我们对周人生活的认识。丁的说法中,商代政治一个重要的特点是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一切政治事务都通过占卜进行决策。周代创立分封制和宗法制,对社会结构、生活和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10.【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叶的工业革命中瓦特的改良型蒸汽机的发明,促进了交通运输、机器制造等行业的发展,极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增强了资产阶级的力量,增强了欧洲支配世界的力量。故选C。A项说法与材料观点无关;B、D两项说法错误。11.【答案】C
【解析】中体西用的倡导者指的是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主要活跃于甲午中日战争之前,与题干所提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维新图强者指的是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主要活跃于甲午中日战争之后,义和团运动之前这段时间,与题干所提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民主共和的实践者指的是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主要活跃于甲午中日战争之后,直至清王朝的灭亡,符合题干所提时间,故C项正确;实业救国的践行者主要是通过发展中国经济的方式来救国,与题干中所描述的建立现代化政府不同,故D项错误。12.【答案】B 【解析】宗法制是一种血缘关系,按照血缘亲疏确定等级差别。关键信息:祠堂、家庭、祭祖。将概念和关键信息结合起来分析,可知选B项。
13.【答案】错误估计:日本认为国民革命失败导致内战纷争,忽视中国再次的凝聚团结;日本认为军事上强于中国,忽视中国人民的斗志。
主要表现: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事上:国民政府组织正面战场抗战,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战略上相互配合。
【解析】据材料可以从民族凝聚力、军事力量、民众的斗志等角度分析。表现政治上主要从统一战线角度回答;军事主要从国共两党两个战场的配合抗战上归结。
14.【答案】(1)作用:打击荷兰的海上力量,维护英国的航海贸易与殖民霸主地位。原因:工业革命完成;资产阶级政治体制确立;自由主义思想兴起。影响:推动世界贸易的发展;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2)背景: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理解:自由贸易时代结束,贸易保守主义占据主流。(3)措施:建立关贸总协定,后发展为世界贸易组织。
影响:推动以贸易自由化为中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框架建立;开启了全球有序的自由贸易新时期;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
【解析】(1)第一小问英国《航海条例》内容主要是针对当时海上贸易大国荷兰,维护英国的海外利益;第二小问政治上英国民主制度的建立、经济上工业革命后自由主义思想的兴起,航海条例维持的垄断贸易违背自由资本主义的原则,不利于海外贸易的发展;第三小问从推动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两个方面分析。(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时间可知美国遭遇了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第二小问经济危机中为了转嫁危机,各国实行贸易保守主义,自由贸易时代结束。(3)第一小问二战后为了推动自由贸易,工业化国家建立关贸总协定,后被世界贸易组织取代。第二小问从推动世界贸易制度化和经济全球化两个方面分析。15.【答案】(1)俄国侧重于解决内部危机,废除农奴制。日本侧重于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社会。中国主要通过变法,实现富国强兵,摆脱民族危机。
(2)影响改革成败的因素主要有: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改革派与保守势力的力量对比、改革者的态度、统治者的政策、方针是否得当等。
【解析】解答第一问,我们要按照题干要求,结合所学知识。通过对知识的回忆,我们可以发现三个国家的当时面临的实际问题是不相同的,而且选择的解决办法也不一样,在解决社会危机的时候,俄国主要侧重与解决内部矛盾,解决当时的焦点问题——农奴制。日本则更侧重学对西方考察学习,而中国则是变法,三个国家虽然有所不同但是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回答第二问,我们把三个国家的进行对比可以得出影响改革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保守势力过于强大;以慈禧为首的实际统治者反对;改革还处于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没有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等原因。
16.【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以国家为惩处对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增加了对战犯个人(及组织等)的惩罚。
(2)对国际法有所发展和创新;为处理有关战争问题提供了国际法依据;有利于清算法西 斯的战争罪行;有助于警示后人,维护和平;保护了人权。
【解析】本题选取和教材相关的历史论述,考查学生联系所学知识概括、比较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题可结合一战之后巴黎和会中《凡尔赛条约》等对战败国的处置等史实,比较得出,与一战的以国家为惩处对象相比,二战增加了对战犯个人以及组织的惩罚;第(2)题可从国际法的完善、处理战后事物、清算法西斯罪行、警示后人、维护和平等角度概括《纽伦堡原则》的意义。
17.【答案】(1)拿破仑的对外战争为他赢得崇高威望,法国大部分人对拿破仑的支持。(2)华盛顿有着强烈的共和思想(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华盛顿不贪恋权力。
华盛顿通过领导美国独立战争而赢得个人威望,大陆军中的一些军官要求华盛顿当国王。王。⑶美国建立了共和制政体(民主制度),冲击了欧洲乃至世界的君主制度。⑷个人品质、具体国情、时代形势、历史传统等。
【解析】主要考察了拿破仑和华盛顿两位人物。两人都声名显赫,然而一个确加冕称帝,成立了法兰西帝国;而一个则功成身退,开创民主共和政体。第(1)问从材料一中“意大利战争和埃及战争的英雄人物第一执政当作偶像来崇拜”以及“因为四分之三的法国人都参与了他的阴谋”可以概括得出结论。第(2)问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考察对独立战争基本事实的理解和掌握。第(3)问要考察了美国的政体,要回答清楚对欧洲封建君主制度的冲击;第(4)问从多个方面简练作答。
第二篇:云南省普洱市景东一中2018届高三适应性月考卷(八)历史试题含答案
云南省普洱市景东一中2018届高三适应性月考卷
(八)高三 历史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
1.美国学者亨廷顿说:“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时,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大国在解决国际重大问题时所采取的联合行动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这种行动也是劳而无功的。”以上关于世界格局的表述可概括为()A. 单极加多极的世界格局B. 诸强争霸的世界政治格局 C. 美国称霸世界的单极格局D. 实力相当大国并存的多极格局
2.中国人去过印度洋上的30多个港口,每到达一处他们就劝导或强迫当地统治者承认明朝的宗主权。由此可见,这种航海活动的目的是()A. 宣扬中国的国威B. 拓展中国的海外市场 C. 促进中国经济发展D. 加强双方经济文化交流
3.有文学家宣称:“我赋予古老文字以赤色,不再有元老!不再有平民!我在墨水瓶里掀起风暴。”他的文学理念属于()A. 浪漫主义B. 现代主义C. 现实主义D. 古典主义
4.2013年9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说“(各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社会的关系。就是市场能做的就让市场去做,……政府管好自己应该管的事情,让市场发挥应有的作用,激发更大的活力。”下列史实在精神上与此观点有悖的是()A. 亚当·斯密经济学B. 新经济政策 C. “福利国家”制度D. 里根经济学
5.克里斯提尼时期以后,雅典步入了“全民政治”的时代。这时,每个公民都要担任一段时间的政府官吏,主要的政府官吏则由抽签而不是由原来的选举产生。这一做法()
①扩大了城邦普通民众的参政权 ②直接导致雅典城邦走向衰落 ③容易造成政府官吏素质参差不齐 ④推动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鼎盛 A. ①②B. ②④C. ①③D. ③④
6.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协定关税和□□□□□是我们近年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在道光时代的人的眼中,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应为()A. 五口通商权B. 领事裁判权C. 最惠国待遇D. 内地传教权
7.《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一书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A. 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B. 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C. 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D. 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原
8.“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由此导致了()A. 君主立宪制度确立B. 责任内阁制形成 C. 社会主义运动高涨D. 1832年议会改革
9.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一规定违背了《独立宣言》中提倡的()A. 主权在民原则B. 天赋人权原则 C. 各州自治原则D. 各州平等原则
10.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描述“设立厂房,置机两座,……巨机上架横梁,下置轮盘,绕以皮条,联于通力轮轴,轴置铁条,各缀铁球,以通蒸釜”,这主要反映了()A. 轮轴的开始使用B. 工厂制度在中国的出现 C. 机器设备在中国的广泛使用D. 蒸汽机在中国的运用
11.1920年12月到1922年12月瞿秋白在苏俄考察时记载:“第二年,社会景况顿然改观。街市上人山人海……这里一批白面包、香肠、火腿、牛奶、糖果点心,那里一批小褂、绒裤、布匹……唔!多得很呢!政府与农民的关系也得到了缓和。苦尔斯克(即库尔斯克)农民对于_______很满意。”横线上应该填上()A. 余粮收集制B. 义务交售制C. 粮食税D. 收购制
12.①1862年普鲁士国王任命俾斯麦为首相。②俾斯麦是“现实主义政治”大师。③他在就任首相后的首次演讲中即宣称:“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与多数人的决议所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④德国的统一确实是通过铁血政策实现的。以上文字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③④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 13(18分).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国商帮在沉寂100多年之后再度崛起。今日的浙商、苏商、粤商、闽商等比起传统的商帮更具开拓性、创新性,更具全球的眼光和谋略。抚今追昔,鉴古今而知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张正明 《中国十大商帮》
材料二 山东商帮里面,主要是大官僚、大地主兼大商人。这也决定了山东商人所走的道路及商业资本的流向是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
鸦片战争后,尤其是民国时期,宁波商帮中新一代商业资本家脱颖而出,把商业与金融业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使宁波商帮以新兴的近代商人群体的姿态跻身于全国著名商帮之列。他们所经营的银楼业、药材业、成衣业、海味业以及保险业,也是名闻遐迩。——张正明 《中国十大商帮》
(1)据材料一,概括商帮的特点。从明清时期农业产业结构、货币演变、社会价值观念变化方面分析商帮兴盛的有利条件。
(2)据材料二,指出山东商帮和宁波商帮发展的不同趋向。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14(19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
材料二 19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者奉为经典的《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导致“中国之民,遂二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酷政”。他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定的《诗经》《礼记》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在他看来,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春秋》便是孔子为“改制”而创作的。他甚至用西学来解释《春秋》,认为《春秋公羊传》中的“三世”说为:“始于据乱(世),立君主;中于升平(世),为立宪,君民共主,终至太平(世),为民主”。——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3)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阿里虽然率埃及人民抵御了英、法殖民主义侵略,但是也经受了西方工业文明的洗礼。他审时度势,认识到“应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钥匙”,“真正的独立需要有一支能够抵抗西方入侵的现代化军队,而现代化军队需要建立起现代化工业,以提供必要的军事装备”。材料二 阿里发展工业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庞大的军事帝国,因此工厂的产品大多用于对外战争,没有带来任何利润,从而使工厂得不到扩大再生产的资金。而厂长大多是一些现役或退役军官,对组织生产一窍不通,对贪污和剥削工人却颇为在行。此外,外国商人利用埃及人不懂技术,将一些老式的、使用过的,或完全报废的机器高价卖给埃及政府。这一切造成工厂产量下降,亏损巨大,难以维持下去。
材料三 为了逃避服兵役,许多埃及妇女在生下孩子不久,便含着泪水悄悄地把孩子的眼睛弄瞎或截断他的四肢,使之终生残废;一些成年男子则被迫伤害自己的躯体。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阿里怎样的改革思想?他又是怎样实践的?(2)据材料二、三分析阿里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联解体后,美国发动了3场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反恐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然而,阿富汗反恐战争和伊拉克战争都留下了恐怖活动和游击战争的后遗症。由此看来,……把阿富汗和伊拉克分裂成几个国家可能就会避免恐怖活动和游击战。虽然这是犯罪,但是经常犯罪的美国是不介意多犯几条罪的。——(美)R·G·格兰特《现代战争》
材料二 美国军事战略主要采取两种手段:一是直接利用战争或军备竞赛增强美国的经济实力,使美国的霸权系数加大;二是借助战争削弱其他国家的经济实力,使美国的经济实力相对增强,实现全球霸权。军事战略不仅是达成经济目的、捍卫美国霸权的主要工具,而且也是应对其他潜在竞争对手的手段。——《揭开美国对外政策的迷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对外发动的几场战争造成的恶果,并分析美国为什么“不介意多犯几条罪”。
(2)根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军事战略实施两种手段的根本目的,举例说明美国两种军事战略手段取得的成功。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作为小生产和交换的自发产物的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列宁《论粮食税》(1921年4月21日)材料二 中国现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其绝大部分是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的,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这种资本主义经济……即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不错,工人们还要为资本家生产一部分利润,但这只占全部利润中的一小部分……因此,这种新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带有很大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是对工人和国家有利的。
——毛泽东《关于国家资本主义》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有关论述发表的时代背景。为此,苏俄和中国政府分别实行了什么政策?(2)综合以上材料,简要评述列宁和毛泽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共同之处。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可以得出“单级”的世界格局,“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大国在解决国际重大问题时所采取的联合行动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这种行动也是劳而无功的”可以得出“多级”的世界格局,故A项正确;题中一再强调“合作”或者“联合行动”,并没有涉及诸强争霸,故B项错误;“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可以得出美国作为超级大国同样受到其他大国的牵制,故C项错误;“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因此多级世界中大国并不是实力相当,故D项错误。2.【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劝导或强迫承认明朝宗主权”可得出航海的主要目的是服务于政治,故A项正确;明朝统治者固守重农抑商政策,实行海禁阻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故B项错误;明朝在对外贸易中是“朝贡贸易”,不计经济成本,没有促进经济发展,故C项错误; D项的经济文化交流从所给材料中不能得出,故D项错误。3.【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这位文学家受启蒙思想影响,追求自由平等,充满革命激情,对未来社会满怀憧憬,这符合浪漫主义特征,因此A项正确。现代主义从人的心理感受出发,表现生活对人的压抑和扭曲,B项与材料不符;现实主义反映生活的真实性,具有强烈的暴露性和批判性,C项与材料不符合;古典主义是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在政治上妥协的产物,D项错误。4.【答案】C 【解析】由题干可以轻易得出,李克强总理强调的就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到底该如何做。亚当.斯密经济学强调自由主义,与题干精神一致,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新经济政策是利用市场调节经济,政府要少干预,故精神也与题干精神相一致,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福利国家”制度充分体现了政府对于经济的干预,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里根经济学也强调国家应到少干预,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5.【答案】C 【解析】克里斯提尼改革后,雅典民主制得以确立,并非导致其走向衰落,雅典民主制鼎盛时期是伯利克里时期,因此可以排除含有②④的选项,选择C项符合题意。6.【答案】B 【解析】五口通商权是指《南京条约》中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与英国实行自由贸易,与材料意思无关,故A项错误;领事裁判权指《南京条约》附件中规定外国人在中国犯法,要由外国领事裁判,与材料“让夷人管夷人”意思相符,故B项正确;最惠国待遇是《南京条约》附件中规定中国给予英国在进出口贸易和税收等方面的优惠利益、提供必要的方便、享受某些特权等方面的一项制度,因其为单方面的,故又称片面最惠国待遇,与材料意思不符,故C项错误;内地传教权是指允许西方列强在中国内地自由传播基督教的权利,与材料意思不符,故D项错误。7.【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可以说明理学博大精深;又从材料“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说明理学有一定的封闭性。8.【答案】D 【解析】材料表明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结构及各阶层社会地位变化的影响,君主立宪制和责任内阁制在工业革命前已经确立,故A、B项错误;社会主义运动的目的是夺取资产阶级政权,而材料显示资产阶级处于无权状态,故C项错误;1832年议会改革增加了城市资产阶级的议会席位,实质上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治权力,故D项正确。9.【答案】B 【解析】结合1787年宪法可知,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说明1787年宪法没有给予印第安人、黑人同白人同等的权利,打上了种族歧视的烙印,这违反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故B项正确;A、C、D三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故A、C、D项错误。10.【答案】D 【解析】“巨机上架横梁,下置轮盘,绕以皮条,联于通力轮轴,轴置铁条,各缀铁球,以通蒸釜”可知是指蒸汽机,故D项正确;材料突出的不是轮轴,故A项错误;材料虽涉及厂房,但不是重点,故B项错误;机器设备广泛使用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C项错误。11.【答案】C 【解析】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粮食税属于新经济政策内容,与材料时间相符,故C项正确;A、B、D项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B、D项错误。12.【答案】C 【解析】①是陈述性的不是解释性的,不符合题意;②交代了俾斯麦是怎样的一个人,是解释性的,符合题意;③是陈述性的,不符合题意;④解释了德国是如何完成统一的,是解释性的,符合题意,选择C项符合题意。
13.【答案】(1)特点: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诚信真善、义利并举、开拓创新;兴盛于明清时期。
条件:农业产业结构:经济作物普遍种植,农产品商品化加强。货币演变:广泛使用贵金属货币白银,便利商品贸易和商业资本集聚。社会价值观念变化:工商皆本的思想。
(2)趋向:山东商帮仍然是传统封建社会商业之路,致富后主要用于购地、消费,没有用于扩大再生产。宁波商帮成功的转型,一是由从事纯粹的商业活动转为投资于现代产业,二是从传统的银号、钱庄转入现代银行。这种转型使传统封建社会商人转变为资本主义企业家。原因:山东商帮:山东是儒家思想的发源地,“重农抑商”影响很深。
宁波商帮:资本主义萌芽较早;鸦片战争后,最早的通商口岸,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瓦解着中国自然经济;外商企业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西学的影响等。
【解析】(1)第一小问,注意结合材料一中相关信息进行回答,从商帮名称可以看出其以地域为中心,重血缘、乡谊,从经营理念可以看出其受儒家思想影响深远,注重诚信、义利并举,从存在时间可以看出其兴盛时期是明清;第二小问,需要结合明清时期的时代特征,从农业产业结构、货币、社会价值观念三方面进行分析。(2)第一小问,从山东商帮的人员构成和资本流向可看出其依然属于传统封建商业,而宁波商帮从事行业和人员构成可以看出其成功转型,发展成为近代资本家;第二小问,注意二者不同地域对于其发展趋向的影响,如山东受传统思想文化影响较深,因其实儒家思想发祥地,而宁波地区则与其较早开口通商,受欧风美雨的冲击有关。
14.【答案】(1)不同之处:孔孟思想是仁政、民本、教化,而汉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
发展:更加重视《论语》《孟子》,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
(2)回归原典、回归孔孟,否定后人的附会、杜撰之说,主张探寻儒学的精神实质,借助儒学为现实服务。
(3)应历史地看待孔子与儒学,不应盲目地肯定或否定;将真实的孔子与神圣化的孔子区别开来;借鉴其精华,摒弃其糟粕。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迁移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孟子思想主张的特点及董仲舒的儒学主张,对比分析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解读材料一中韩愈的言论及韩愈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的关键信息,迁移宋明理学的特点分析概括。第(2)问,解读材料一韩愈关于儒学的论述与材料二康有为对儒学的看法,从对待孔孟儒学地位、后人发展儒学的态度及目的等方面概括归纳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第(3)问,从儒学的现代价值及局限性的角度,分析指出对待孔子与儒学的原则,言之有理即可。15.【答案】(1)建立近代化工业和建立近代化军队。
实践:经济方面:大力发展近代工业;开办技校,培养本国技师;以创办军事工业为重点,同时发展民用工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保护民族工业。军事方面:创办步兵学校,招募训练步兵,壮大步兵力量;大力发展海军。
(2)经济上,面临资金匮乏和经营管理不善的问题。军事上,为了壮大军事力量、进行对外战争,征收沉重赋役,强制人民参军,给埃及人民带来苦难,激化了阶级矛盾。
【解析】第(1)问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只要能提取出阿里改革的思想是发展近代工业、建立近代化军队,则阿里为此进行的实践就迎刃而解了;第(2)问考查学生理解、归纳材料的能力。
16.【答案】(1)恶果:留下了恐怖活动和游击战的后遗症,加剧了世界的动荡和不安,使世界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原因:美国一贯推行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政策,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2)目的:实战争夺维护霸权地位的经济基础,进而独霸全球。
举例:“军备竞赛”政策最终拖垮了苏联;“借助战争”削弱伊拉克经济。(言之成理即可)。【解析】(1)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一可以总结恶果是留下了恐怖活动和游击战的后遗症,从而加剧了世界的动荡和不安,尤其是恐怖活动威胁人民的安全;第二小问可以从美国在当今世界的地位和对外政策进行分析即可。
(2)第一小问从材料二“军事战略不仅是达成经济目的、捍卫美国霸权的主要工具,而且也是应对其他潜在竞争对手的手段”可以总结美国军事战略根本目的是争夺维护霸权地位的经济基础,进而独霸全球;第二小问结合史实举例即可,例如对苏联和伊拉克的影响。17.【答案】(1)时代背景:材料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农民的不满,政治危机严重;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恢复,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政策: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2)打破教条,从国情出发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途径;在国家政权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大胆采取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发展经济;为后来有计划地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解析】本题考查苏俄和中国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第(1)题要紧扣“时代背景”作答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二者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相关措施。第(2)题的回答要紧扣“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方面”回答其共同点。
第三篇:云南省普洱市景东一中2018届高三适应性月考卷历史试题含答案
云南省普洱市景东一中2018届高三适应性月考卷
高三 历史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 1.法国浪漫主义的“产婆”斯塔尔夫人说过:“忧郁的诗歌是最能与哲理相一致的诗歌。忧郁较之其他心灵状态更深地进入人的性格和命运。”这种“忧郁”主要反映了人们对()A. 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B. 资产阶级革命的呼唤 C. 新社会制度的高度颂扬D. 人性解放的渴望
2.某学者评价说:“中国统帅部以大量兵力集中淞沪,既削弱了华北的抗日战斗力,又未保住京沪杭地区,而上海和南京失守,长江门户洞开,对武汉和华中腹地威胁极大。”这一观点()A. 赞扬了国民政府的积极抗战B. 低估了淞沪会战的战略意义 C. 主张集中力量进行淞沪会战D. 主张以牺牲华北来确保华中 3.欧洲在国际政治中举足轻重。下图白色部分为某国际成员国,据此判断该组织是()A. 1942年的反法西斯联盟 B. 1946年的联合国 C. 1949年的北约 D. 1967年的欧共体
4.对下图解读中,正确地揭示了中西科技发展轨 迹上的差异的是()
组织的欧洲
A. 中国古代科技一直领先于西方 B. 15世纪中西方科技发展趋势出现逆转 C. 公元前后中国科技达到最高峰 D. 公元前后到10世纪中国科技走向衰落
5.罗马法之《查士丁尼法典》规定:“一切债务,以应给付的物清偿,或经债权人同意以他物代为清偿……债务是由债务人清偿或由第三人(担保人)代为清偿……”材料表明()A. 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B. 《查士丁尼法典》协调了奴隶与平民间的关系 C. 罗马法只维护贵族的财产权益
D. 《查士丁尼法典》加强了奴隶主对平民的剥削
6.据下图判断中国进出口总额开始出现较快增长的年代,与此同步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A. 设立四个经济特区B.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 开发上海浦东地区D.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7.1602年建立的荷兰东印度公司是世界上第一个发行股票的公司,政府持有股份,有为战争支付薪水、与外国签订条约、铸造货币、建立殖民地等权利。该公司的历史反映了()A. 新航路开辟B. 西方早期殖民扩张的特点 C. 工业革命D.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
8.麻曾是中国古人重要的纺织原料,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例如:披麻救火、快刀斩乱麻、皂丝麻线和心乱如麻等,但是到了明代,民间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A. 官营手工业对民间手工业的冲击 B. 来自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 C. 更加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 D. 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
9.“据统计,当时希腊共有300多个城邦,其中90%左右的小邦都是弹丸之地,人口不超过几千,面积不过几十平方千米或更小。”这段材料能够说明希腊城邦的特点是()A. 独立自治B. 小国寡民C. 封闭保守D. 彼此隔绝
10.“科教兴国”战略实施以来,我国科技成就突飞猛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能明此观点的史实是()A. “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票证制度的普遍实施 B. “南优二号”选育成功、“革命样板戏”广泛流行 C. “神舟”飞船发射成功、教育战线的“停课闹革命” D. “银河一号”研制成功、互联网的普遍应用
11.乾隆以后,“关东每岁有商船二三千只至于上海”,“载豆、麦、杂粟,一岁三运以为常”。据此,判断有误的是()A. 商品经济繁荣B. 长途贩运发达 C. 区域经济发展D. 抑商政策改变 12.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当场引起了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这反映了当时()A. 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 B. 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急需打开苏联市场 C. 苏联轻工业发达,不需要进口这些器具 D. 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 13.(12)课程变化与时代发展紧密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高中历史教材对工业革命的影响表述为三个方面:促使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展开疯狂的殖民掠夺,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现行高中历史教材大多表述为: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相关国家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并推动其进行民主化改革和法制化建设。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和科学教育的发展,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产生。工业革命使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工业革命推进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密切了国际交流,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据高中历史教材整理)说明现行高中教材对工业革命影响的表述反映了哪些方面的时代要求?
14(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5—18世纪中期在欧洲流行重商主义,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一七七六年亚当·斯密在他的著作中抨击了重商主义,他提倡自由贸易和开明的经济政策。十九世纪中叶英国.废弃了重商主义的经济政策。——努松著《重商主义经济学》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有经济的比重(%)
材料三 袁志刚在《从里根新政看中国未来的经济改革》,中指出:如果我们讨论克林顿时期的经济繁荣,则不得不提到美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里根新政。因为克林顿时期的美国新经济正是里根新政在九十年代经济政策上的延续和私人经济的继续发展。自罗斯福新政以来,美国经济已经被凯恩斯主义统治了四十余年。经过长期的需求管理,美国经济拥有一个庞大的政府,并随时遭受其看似合理的管制和调控。可是,长期的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并没有带来良好的经济表现,随着石油价格的不断攀升,美国经.济出现了通货膨胀和失业率同时上升的滞胀情况。尽管如此,战后开始的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丝毫也没有减弱。
1981年里根总统在就职演说中强调,“在当前的危机下,政府并不是解决我们问题的办法,而正是问题本身。”其“经济复兴”计划概括地说,就是“三砍一稳”,即大砍联邦预算开支,大砍个人与企业的税率,大砍政府下达给企业的各种规章条例,以及要求制定一项稳定的货币政策。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重商主义和自由主义两种经济思想中政府作用的主要差异;概括它们对不同时期的英国发展分别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70年代欧洲国家的经济结构特点,并分析出现这种特点的原因。(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归纳里根经济改革的背景;并分析里根政府与罗斯福政府在解决经济危机策略上的发展性变化。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亚历山大二世在1861年3月1日颁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甚至比美国历史上1863年的《解放宣言》更重大。在美国,《解放宣言》仅关系到少数黑人,而在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涉及到占压倒多数的人口。解放农奴的影响是如此深远,以致其他一系列改革证明是不可避免的……这些发展意味着1914年的俄国比起1825年的十二月党人时的俄国更与欧洲相似得多。然而,这些不断增长的相似之处正如斯拉夫派所警告的,引起了俄国社会中的某些分裂和冲突。——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861年改革使斗争空前激烈,俄罗斯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它是把西方模式作为“现代化的普遍道路”而遵循前进,还是找一条“俄罗斯特殊性”之路?这就是此后半个世纪展现在俄罗斯大地上的基本事态…… ——钱乘旦《现代化的特殊性道路》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俄同与欧洲“相似”的表现并阐释这种“相似”说明了什么?
(2)农奴制改革是如何体现“俄罗斯特殊性”的?这种“特殊性”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地缘政治学首先诞生在德国。1795年,德国哲学家康德在他的《论永久和平》一书中提出一种世界政府的设想。康德认为,欧洲的联合将是世界联合的第一步。地理学家弗雷德里克?拉采尔被认为是现代政治地理学的创建人。他强调“地理法则”,规定了空间和位置对国家的影响,认为国家是一个空间性的有机体。人及国家的活动、特性、命运都是位置、大小、高度、边界和空间的产物。并认为,人需要有大的空间以及有效地利用大空间的能力,这将是20世纪国际政治宣言。——摘编自叶自成:《地缘战略与中国外交》
材料二 东海问题始于上世纪60年代末,东海海床发现大量的油气资源,该海域的能源开发逐渐成为有关方面关注的焦点。……中日东海之争不仅意味着能源的争夺,背后隐藏着日本……。日本幻想能通过东海划界,一并将钓鱼岛占为己有,这显然比区区几个油田的利益大得多。
——摘编自郑苒《从地缘政治角度看中日东海之争》
(1)依据材料一,从地缘政治学的角度分析近代日本发动两次侵华战争的共同原因。(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今日本挑起东海之争的意图。针对日本的挑衅,你认为中国政府应该坚持哪些原则?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自革命以来,国内纠纷已十余载。人民厌乱之心早已昭著。一旦有人焉战胜强郐于国外,恢复秩序于国中,郅治之隆指日可待,其加惠国民为何如耶!法国人生息于专制政体之下者已非一日,则其爱戴波那帕脱(拿破仑)也岂非所必至者邢?
材料二 拿破仑本人精通数学和天文学,同时还十分热爱文学与宗教,受启蒙运动的影响十分大。在拿破仑的远征军中,除了2,000门大炮外,还带了175名各种学问的学者以及成百箱的书籍和研究设备。在远征中拿破仑曾下达过一条著名的指令:“让驴子和学者走在队伍中间。”在远征埃及时,除发现罗塞塔石碑外,法军探险队深入金字塔内,拿出泥板楔形文字研究,开启日后考古学对埃及古文明研究起源,文化意义贡献重大。
拿破仑既征服西班牙,遂下令废止所有旧日之遗制,许人民以职业上之自由。裁撤异端并没收其财产。封禁全国之寺院,留存者仅三分之一而已。禁止人民不得再有入寺修道之举。废止国内各省之税界,移税关于边境之上。凡此种种颇足以表明拿破仑以武力传播革命原理之功绩。
(1)概括指出材料一对拿破仑所持的观点及分析历史问题的角度。(2)结合材料二评价拿破仑对外征服行为。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不已,政治黑暗,社会不平等,知识分子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对现实社会强烈不满。这种情绪反映在文学上,就产生了浪漫主义文学。A项符合题意。2.【答案】B 【解析】材料中作者的观点否定了淞沪会战的积极意义,认为部署不当,造成了北方抗日力量的削弱和南方的沦陷,事实上,淞沪会战坚持三个月,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计划,对于中国制定合适的抗战策略,进行战备部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选择B项符合题意。3.【答案】C 【解析】葡萄牙在二战中保持中立,故A项错误;意大利于1955年加入联合国,故B项错误;1949年,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挪威、葡萄牙、意大利、丹麦、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冰岛等12个国家在华盛顿集会,建立了“北约”,故C项正确;英国于1973年加入欧共体,故D项错误。4.【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观察理解坐标信息、比较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切入点是中国与西方科技发展的情况。解题注意观察图标,从中国和西方重要科技成果在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15世纪变化的情况可以看出,B项符合题意。5.【答案】A 【解析】材料多处强调债务的处理方式,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故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奴隶与平民间的关系”,故B项错误;债权人不一定都是贵族,平民也可以放债,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奴隶主对平民的剥削”,故D项错误。6.【答案】B 【解析】从图表中可以看出1984年中国进出口总量有了明显的增长,可以判断这个年代是1984年。B项是1984年的内容,符合题意,故选B。设立四个经济特区是1980年,排除A。开发上海浦东地区是1992年,排除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2001年,排除D。7.【答案】B 【解析】东印度公司建立时间大大晚于新航路开辟,故A项错误;材料展示了西方殖民扩展中独特的组织形式——东印度公司,故B项正确;C、D项对应时代,荷兰霸权已经衰落,故其不能反应这个时段的历史,故C、D两项错误。8.【答案】C 【解析】明代棉布成为人们主要衣料,民间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故C项正确;到了明代,私营手工业逐渐占主导,故A项错误;来自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是在鸦片战争后,故B项错误;明代丝织业快速发展说法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9.【答案】B 【解析】材料中并没有反映出城邦都独立自治的特点,不能反映材料中“人口不超过几千,面积不过几十平方千米或更小”的特点,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小邦都是弹丸之地,人口不超过几千,面积不过几十平方千米或更小”可知城邦的特点是小国寡民,故B项正确;城邦为了自身的生存,对外进行殖民扩张或者贸易,不能体现封闭保守性,C项错误;各个城邦之间联系密切,不彼此隔绝,故D项错误。10.【答案】D 【解析】题目中给出了“科教兴国”战略,“科教兴国”战略是在1986年提出,所以正确的选项是发生在1986年以后的事情。两弹一星的研制是在六七十年代,所以A不正确。南优二号水稻研制是在1973年,所以B不正确。“神舟”飞船发射是在科教八十年代,但是“停课闹革命”是在文革时期所以C不正确。“银河一号”是在80年研究成功,中国进入互联网是在1994年,所以D正确。11.【答案】D 【解析】材料意思是关东大约今天东北每年有商船二三千只至于上海,每年载三次豆、麦、杂粟等货物,从材料信息可以判断当时商品经济繁荣,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关东到上海,路途遥远,体现长途贩运发达,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关东每年有三次货物运输到上海,说明区域经济发展,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从材料“乾隆以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代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而闭关锁国政策是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12.【答案】D 【解析】1959年,正值美苏争霸时期,从材料中两位总统的言辞可以看出,展览会上经济文化交流并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态度。A说法与材料无关;美国霸主地位动摇在1973年,B项错误;苏联重工业发达,轻工业落后,C项也排除。故正确答案选D。
13.【答案】方面: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不断完善;“科教兴国”战略的深入贯彻;全球化进程加快,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交流与国际合作进一步加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概括、分析、评述历史问题的能力。应结合现行教材对工业革命影响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视野和角度分析。
14.【答案】(1)差异:重商主义,主张政府应该控制国家的经济;自由主义,主张政府应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影响:重商主义有利于英国的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但不利于工业革命的开展和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自由主义成为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但却无助于缓解经济危机。
(2)特点:在国家对国民经济干预之下,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占较大比重。
原因:摆脱经济困难;凯恩斯主义的影响(或受美国经济政策的影响);适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需要。
(3)背景:经济“滞胀”日益严重,美国再度面临经济困境,罗斯福新政式的经济政策不能解决新问题。
分析:罗斯福新政:尽量避免国有化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的前提下,政府对经济全面干预;控制商品的生产;采取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里根新政:削减政府开支和控制货币供应量,降低通货膨胀;减税及改革不利于生产的规章制度,为企业经营者提供宽松的环境,促进生产发展。
【解析】(1)第一小问差异依据材料一中“重商主义,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他提倡自由贸易和开明的经济政策”等信息进行归纳即可;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从两种政策在不同的时期对英国产生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来归纳即可。(2)第一小问从材料二的标题“国有经济的比重”以及表格中的数据可概括出特点是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占较大比重;第二小问联系所学知识可以从凯恩斯主义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70年代摆脱经济滞涨等角度来分析原因。(3)第一小问背景结合所学知识从70年代美国陷入经济滞涨,凯恩斯主义失灵来归纳即可;第二小问结合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和策略以及材料三中里根的“三砍一稳”进行比较分析即可。
15.【答案】(1)相似:俄国通过农奴制改革废除农奴制,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司法体制的建立促进了法治化进程;地方自治机构的建立促进了民主化。阐释:俄国是传导型现代化国家(或俄国通过学习西欧进行现代化)。
(2)改革保留了农奴制残余和沙皇专制制度。农奴制改革不彻底,阻碍了俄国现代化进程;是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根源;十月革命开创了人类现代化的新模式——社会主义。
【解析】第(1)问,改革后的俄国与欧洲的相似主要表现在俄国通过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包括其他的改革也促进了与欧洲的相似性;这种相似说明俄果是传导型现代化国家,或者向西方学习进行现代化。第(2)问,俄国的改革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保留了农奴制残余和沙皇专制制度;农奴制改革的不彻底由于阻碍了俄国的近代化进程,成为十月革命的历史根源。
16.【答案】(1)原因:日本国土面积狭小,国内市场狭小,国民生存空间不足,需要扩张缓解压力;日本资源缺乏,需对外扩张以掠夺资源;日本属岛国,多火山地震,生存发展条件受限,需拓展生存发展空间。
(2)意图:争夺东海丰富的油气资源;希望扩张本国的领土;扩大日本在远东地区的政治、军事影响力;谋求政治、军事大国的必然要求。原则:坚持“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大原则;坚持谈判协商,力求和平方式解决争端,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原则。
【解析】(1)本问考查对材料有效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能力,据材料一“地理法则规定了空间和位置对国家的影响”、“国家的活动、特性、命运都是位置、大小、高度、边界和空间的产物”和“人需要有大的空间以及有效地利用大空间的能力”可得出答案。
(2)第一小问考查对材料有效信息的提取和归纳能力,据材料二“大量的油气资源”可知日本为了争夺油气资源,据“通过东海划界,一并将钓鱼岛占为己有”可知日本希望扩张领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这样做的目的是其谋求政治、军事大国的必然要求;第二小问原则属于常识类问题,根据外交关系史和时事新闻可知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和谈判协商,但就日本的种种无礼行为,中国也不能放弃使用武力的原则。
17.【答案】(1)赞赏拿破仑,认为拿破仑的成功符合历史和当时法国社会的发展需要,从历史发展规律及时代背景看问题。
(2)一方面对其它民族文明的学习和重视;一方面在被征服国家废除旧风俗和社会制度。传播了民主和自由,打击了当地的旧势力,有利于当地资本主义的发展,干预了这些地区的民族信仰与生活习惯,必然会招至不满。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拿破仑功过的理解能力。第(1)问,分析材料“法国人生息于专制政体之下者已非一日,则其爱戴波那帕脱(拿破仑)也岂非所必至者邢”可得对拿破仑持肯定态度,专制走向民主是历史发展的趋势;第(2)问,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拿破仑的的对外政府行为。
第四篇:云南省广南县一中2018届高三适应性月考卷(三) 历史
绝密★启用前2017年12月17日
云南省广南县一中2018届高三适应性月考卷
(三)高三文综 历史 命题: 审题: 文综合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1.晚清民国时期,将不受约束的国家最高统治者关进民主国家法制框架,推动中国现代化,就是众多先贤的“中国梦”。为此他们()A.颁布《资政新篇》 B.发布《钦定宪法大纲》 C.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制定《中华民国约法》
2.子曰:“管仲相恒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孔子称赞管仲,是因为管仲辅佐齐恒公()
①恢复了周礼 ②尊崇周王,会盟诸侯 ③实行了“初税亩” ④北御夷狄,南制楚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下图是我国北方常见的四合院。“天棚、鱼缸、石榴树、老爷、肥狗、胖丫头”,可以说是四合院生活比较典型的写照。这种房屋建筑与生活状态()
A.体现唯我独尊心理 B.体现商品经济形态 C.反映尊卑等级观念 D.传递敬天法祖思想
4.从2008年中国奶制品污染事件到2011年的“地沟油事件”,再到2012年的蒙牛篡改生产日期事件,食品安全问题一次又一次冲击着人们的道德底线,人们用一句流传了千年的愤论:“真是伤天理了”,表达着自己的不满。这里的“伤天理”在古代主要是指()A.与当事人的基本意愿不符 B.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 C.违反了当时的社会法律 D.违背了封建伦理道德
5.1912年2月12日,清帝颁布逊位诏书,宣布退位,有人因此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这一观点认为两国“光荣革命”()A.都减少了社会动荡,避免了更大流血牺牲 B.都以温和的方式改变了两国的社会性质 C.都保留了君主制,没有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D.都以非暴力方式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
6.美国联邦宪法规定: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众议员的任期为两年,每两年全部改选一次,而参议员任期是六年,每两年改选三分之一。这一规定()A.充分发挥两院的制约与平衡作用 B.防止立法工作草率从事 C.保证代表的广泛性和政策的延续性 D.兼顾大州和小州的利益
7.我国古代有许多生产生活上的发明创造,结合生活常识和所学知识,下图所列各项的产生,最有可能与道教活动有关的是()
A.答案A B.答案B C.答案C D.答案D
8.下图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几次重大军事行动。这几次军事行动()A.迫使蒋介石发出“求和”声明 B.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C.表明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在全国取胜 D.对扭转全国战局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9.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
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 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
10.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A.美国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 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 C.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冲突 D.不轻易动武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11.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提出,“这几年我们对经济体制实行了一些改革,扩大了企业在计划管理方面的权限,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方向是正确的,收效也很明显。今后,要继续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但决不能忽视和放松国家计划的统一领导。”这说明当时()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 B.我国开始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C.传统经济体制有所改变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
12.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曾经说过:“如果无知、笨拙的人开出的不是治病的药而是致命的毒物,这就不可能称之为医生的药方;同样,一个民族的任何法规也不能称之为法律,即使该民族不管这是一个毁灭性的规则而已接受了它。”作者意在说明()
A.“恶法非法”是古罗马的立法原则 B.法律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弱者 C.法律的合理与否决定国家兴衰 D.法律的制定应该遵循自然理性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其中13、14为必考题,15、16、17题为选择题,考试任选一题作答即可)13(25分).为预防和治理腐败,古今中外都做了有益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一、为政以德——防治腐败的德治经验
材料一
秦简上载有秦朝“为吏之道”,严格规定了官吏的行为规范,包括“五善”“五失”。唐太宗曾重视对大臣的廉政教育:“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摘编自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材料二 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后汉书·百官志注》
材料三
我国古代对官员的考核主要包括政绩和德行,最早可见于《周礼》中的“八法”和“六记”,前者考核官员政绩,后者侧重考核官德。对官员德行的考核,从先秦到明清历朝看来,趋向于细化和严厉。例如唐代的“四善”就是把官员的道德修养放在考核的首位。——李丽珊《谈中国防治腐败的历史努力》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中国古代王朝为预防腐败、加强德治的主要措施。
二、御史之名——防治腐败的监察经验
材料四
西汉统治时期,御史大夫专门行使监督权,其下属御史中丞常驻内宫,专门负责监督王室和宫廷,也可以说是监察皇帝的;另一下属御史丞则负责监督政府,不论中央、地方都在内。值得注意的是,御史大夫是宰相的副手,因此,监察权是相权的一部分。……唐代单独设立御史台,其职权限于监察政府,没有监察皇帝和宫廷的权力。但在政府中,仍存在专责监督皇帝的,那就是谏官,谏官由宰相任命,宋朝谏官改由皇帝任命,他们就不再监督皇帝,反过来监督宰相。——《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宪法学透视》(2)根据材料四,概括从汉朝到宋朝监察制度的变化趋势。
三、分权制约——防治腐败的制度经验
材料五
中国古代的分权主要以君权与相权,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的划分为表现形式。……伯利克里时代的城邦政治制度和国家权力系统,已具备了近代国家所具有的行政、司法、监督等国家职能,并开始向分权的方向过渡。——张治平《关于分权与制衡问题的探讨》
(3)根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希腊政权机构的“分权”设置。并说明其与中国古代“分权”设置的本质区别。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当今反腐倡廉应该吸取古代的哪些经验教训?
14.(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宜令诸路转运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
宋代的“州郡财计,除民租之外,全靠商税”。——马端临《文献通考》等
分析材料,说明宋代的商业状况和商业政策。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三冗不去,不可为国。” ——王安石
材料二王安石与司马光在理财问题上曾经有过激烈的争论。司马光:善理财之人,不过是会敛钱,把百姓的财富搜刮尽了。这样的话,百姓困穷,变成盗贼,难道对国家有好处吗?
王安石:这可不是善理财。善理财的人,能不增加农民的负担却增加国家的收入。材料三近代梁启超称王安石变法是“实(中)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饮冰室合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三冗”具体指什么?
(2)材料二中对理财问题争论的实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的理财观在其变法中是如何得到体现的?
(3)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清代以前一般都认为是“祸国殃民”,最终导致北宋亡国。而材料三给予了高度肯定,对于这两种观点,你认为哪一种更合理?为什么?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斯大林于雅尔塔)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
材料二 1947年,杜鲁门宣称世界已分为两个敌对营垒,“几乎所有国家必在两种生活方式中挑选一种”,一种是“自由制度”,一种是“极权制度”。6月,马歇尔在哈佛大学演讲说:“……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的存在。……任何政府诚意协助复兴工作的,必会得到美国政府的全力合作。任何政府钩心斗角阻挠他国复兴工作的,必不能享用我们的援助。”
材料三 有人说两极格局下的美苏冷战客观上带来了世界的和平,它的积极作用占主导地位;有人说美苏两极格局使世界笼罩在战争的阴影下,难以谋求真正的和平,它的消极作用占主导地位。请回答:
(1)二战后的“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主要表现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2)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美国对他国实施援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观点你同意哪一种,请用史实说明。并说明另一种观点的可理解之处。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长时期以来,军政和绝大部分公民把意大利战争和埃及战争的英雄人物第一执政当作偶像来崇拜,都齐声祝愿他能有一个同他的名望和同法国的伟大相符的称号。……大家感到他有一个国家最高元首的称号是顺理成章的,因为他实际上已扮演了这样的角色。……要说是皇帝了篡夺了金銮宝座,那么我们可以说,他身边的同谋比善于导演喜悲剧的所有暴君都多,因为四分之三的法国人都参与了他的阴谋。——(法)康斯坦《回忆拿破仑》
材料二 欧洲则普遍认为,由人民自己治理国家,最终只会导致无政府主义和天下大乱。但不管怎样,华盛顿并没有顺应当时的潮流,为世上多添一项王冠。然而世界却将因多了一位总统,而使王冠从此暗淡无光甚至难以戴稳。——陈森《华盛顿--美国的开国元勋》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促成拿破仑称帝的因素。
(2)材料二表明华盛顿拒绝称王,其个人原因何在?但有人认为,华盛顿实际上具备称王的条件,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3)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世界却将因多了一位总统,而使王冠从此暗淡无关甚至难以戴稳”?(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特定历史时期影响政治体制选择的因素。
云南省广南县一中2018届高三适应性月考卷
(三)高三文综 历史
1.【答案】C
【解析】《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时期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没有推动法制化,故A项错误;《钦定宪法大纲》是清末新政时期颁布的法律,有名无实,故B项错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民国建立时期制定的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法律文件,故C项正确;《中华民国约法》是袁世凯统治的北洋政府时期,为维护袁世凯独裁统治而颁布的法律,故D项错误。2.【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齐桓公首霸中原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齐桓公之所以尊王攘夷是为了借助周天子的名义实现自己称霸的事业,并不是从根本上恢复周朝的势力,而且“初税亩”是鲁国改革措施故应排除①③。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3.【答案】C
【解析】从材料关键词“天棚、鱼缸、石榴树、老爷、肥狗、胖丫头”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体现了人和自然和谐的“天人合一”、含饴弄孙的思想。图文材料没有体现唯我独尊的心理,故A项错误;从上图并结合所学可知体现的是小农经济形态的封闭性、并非商品经济形态的开放性,故B项错误;从上图并结合所学可知四合院的房屋上房是有身份和地位的长辈、正室等住,厢房是身份和地位偏低的晚辈、偏房、下人等住。反映了尊卑等级观念,故C项正确;图文材料没有体现传递敬天法祖思想,故D项错误。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存天理,灭人欲”历史概念的理解。注意题干的限定时间是“古代”,根据所学知识,这里的“理”或“天理”,一般是指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家封建伦理道德。D项符合题意。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两国的相同点,辛亥革命是暴力手段夺权,故B、D项错误;辛亥革命结束帝制,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的目标是推翻清政府,清帝宣布退位,可以减少流血牺牲,故A项正确。6.【答案】C
【解析】两院的制约和平衡是从两院职权划分来体现的,材料体现的是两院议员任期,故A项错误;材料中两院议员任期体现不出从事立法工作的效果,故B项错误;议员实行任期制体现出代表的广泛性,议员每两年或六年才进行改选,体现国会政策的延续性和稳定性,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议员在各州的分配情况,故D项错误。7.【答案】A 【解析】道教产生于东汉时期。古代道士炼丹时偶然发明了火药,故A项正确。司南是战国时期发明的指南仪器,西汉前期已经发明了纸,B、C两项的发明早于道教产生的时间,排除。D项简仪是元朝科学家郭守敬研制用于天文研究的仪器,与道教活动无关。8.【答案】D
【解析】图片显示的几次军事行动处于解放战争时期战略反攻阶段,此时并没有消灭国民党的主力部队,故A、B项错误;三大战役的结束是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在全国取胜的标志,故C项错误;战略反攻阶段的几次战役扭转了战局,为战略决战做了准备,故D项正确。9.【答案】D
【解析】本题为最佳型选择题。关键信息:商代、牛耕。甲骨文是商代文字,具备象形,而《诗经》是春秋晚期的作品,冉耕为春秋时期的人物,相较而言,D项是最有利的证据;A项容易会错选,注意牛骨的出土不一定说明牛耕的出现,如中国先人已能训养牛。10.【答案】D
【解析】材料强调冷战的“和平”属性,马歇尔计划重建欧洲不足以说明冷战的和平属性,故A项错误;冷战期间各国有武装冲突表现为局部热战,故B项错误;美苏两国有利益冲突,故C项错误;冷战中大国势均力敌及核威慑,使得各国不轻易动物,避免世界大战爆发,有利于和平,故D项正确。11.【答案】C
【解析】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在1984年,故A项错误;现代化新时期是指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故B项错误;经济调节中,既有计划又有市场,故C项正确;1984年《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议》,指出改革的基本任务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故D项错误。12.【答案】D
【解析】“恶法非法”并不是古罗马法的立法原则,故A项错误;材料与法律的目的无关,更与保护弱者无关,故B项错误;法律的合理与否决定国家的兴衰是正确的,但是并不是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故C项错误;此题重点在讲法律的制定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原则,故D项正确。
13.【答案】(1)措施:为官--遵守行为规范;选官--重德行志节;教育--重视对官员的廉政教育;考核--重德行政绩.(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2)趋势:从全面监察皇帝、宫廷、政府到仅监察宰相与政府;制度发展逐渐严密,监察制谏官制相配合。
(3)古代希腊“分权”设置:最高权力机关是公民大会;执行机关是五百人议事会;司法机构是陪审法庭。
本质区别:古代中国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下的不同政府部门分工。古代希腊是奴隶制的民主政治。(4)经验教训:重视官员的道德修养;加强对官员的监督;分权制约,防止绝对权力的出现;重视反腐廉政制度和法律建设。(任答两条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解析】(1)根据材料关键词“秦……规定了官吏的行为规范”得出为官的规范,从“汉代察举制……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皆有孝悌廉公之行”得出选官的标准,从“唐太宗曾重视对大臣的廉政教育”得出重视对官员的廉政教育,从“我国古代对官员的考核主要包括政绩和德行”得出重视德行和政绩。(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四信息归纳概括。(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五关键词“具备了近代国家所具有的行政、司法、监督等”并结合所学雅典民主政治的机构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古代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和雅典的奴隶制民主政治揭示古希腊政权机构的“分权”设置和古代中国“分权”设置的本质区别。(4)结合上面三问的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从加强官员内在道德修养和外在监督、分权制约、法治等制度建设两个角度揭示回答。
14.【答案】状况:商业不断发展;商业地位重要。政策:重视商业,如适当减免商税。
【解析】第一小问从材料三中北宋年商税额不断增加的趋势可见,商业不断发展;宋代的“州郡财计,除民租之外,全靠商税”,可见商业地位日益重要。第二小问北宋政府规定“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商税的征收从宽从简,重视商业的发展。15.【答案】(1)冗官、冗兵、冗费。
(2)实质:要不要变法。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既保障了政府财政收入,又减轻了农民负担。市易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3)梁启超的观点是合理的,王安石变法虽然有用人不当和危害百姓的现象,但不可否认他的改革变法的勇气与精神,也需要看到所取得的一定的效果。
【解析】本题实际上仍是考查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和评价。背景突出对“三冗”的了解;内容以“不增加农民的负担却增加国家收入”措施来说明;肯定王安石变法可以从变法的效果和体现的勇气和精神两方面加以说明。
16.【答案】(1)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对抗。实质:美苏争霸。(2)通过经济援助达到政治控制的目的。
(3)观点:积极作用占主导地位。史实:长期对峙,未发生大规模的战争。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以和平方式进行。
观点:消极作用占主导地位。史实:发生过局部的激烈冲突,如朝鲜战争、修筑柏林墙、古巴导弹危机等。
【解析】第(1)问应结合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特征分析。第(2)问理解归纳结合材料二“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的存在”即可。第(3)问是开放性的题目,无论同意哪一种观点,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17.【答案】(1)拿破仑的对外战争为他赢得崇高威望,法国大部分人对拿破仑的支持。(2)华盛顿有着强烈的共和思想(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华盛顿不贪恋权力。
华盛顿通过领导美国独立战争而赢得个人威望,大陆军中的一些军官要求华盛顿当国王。(3)美国建立了共和制政体(民主制度),冲击了欧洲乃至世界的君主制度。(4)个人品质、具体国情、时代形势、历史传统等。
【解析】主要考查了拿破仑和华盛顿两位人物。两人都声名显赫,然而一个确加冕称帝,成立了法兰西帝国;而一个则功成身退,开创民主共和政体。第(1)问从材料一中“意大利战争和埃及战争的英雄人物第一执政当作偶像来崇拜”以及“因为四分之三的法国人都参与了他的阴谋”可以概括得出结论。第(2)问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考察对独立战争基本事实的理解和掌握。第(3)问要考查了美国的政体,要回答清楚对欧洲封建君主制度的冲击;第(4)问从多个方面简练作答。
第五篇:云南省板桥三中2018届高三适应性月考卷六 高三历史
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板桥三中2018届高三适应性月考卷六
高三 历史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
1.云梦秦简中记载了一段秦律,大意为:有贼入甲家,伤了甲,甲呼喊有贼,其四邻、里典、伍老都外出,没有听到呼喊。在论处的时候,四邻外出,可以不受责罚;里典、伍老即便不在,也不能免责。这段秦律最能说明()
A. 地方的治安形势非常严峻 B. 当时地方基层的管理方式 C. 秦律采取轻罪重罚的原则 D. 实施暴政是秦朝骤亡的主要原因
2.下图是发生在我国近代渤海湾地区的某一重大历史事件,下列说明正确的是()
A. 列强掀起瓜分狂潮后,义和团运动迅速发展 B.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战争取得巨大成功 C. 洛川会议后,八路军广泛建立抗日根据地 D.平津战役胜利结束,长江以北地区基本解放
3.下图是某日本史书中一张战争形势图,它最有可能描述的是()
A. 反割台斗争 B. 黄海大战 C. 威海卫战役 D. 鸦片战争
4.某位同学在阅读有关鸦片战争的历史书籍时,看到下边两个图表,图一(清初时期)至图二(清中叶时期)代表清朝与某国贸易关系的变化。你认为图中的某国应该是()
A. 英国 B. 法国 C. 美国 D. 日本
5.郑绩在《人物画论·肖品》中评论道:“写其人不徒写其貌,要肖其品。何谓肖品?绘出古人平素性情品质也。”下列与郑绩所评论的绘画风格一致的是()A. “振笔直遂”,“追其所见”
B. “胸有成竹”,“差之丝毫而失之千里” C. “写其形必传其神,传其神必写其心” D. “钩勒工细,良工苦心”,“九朽一罢”
6.归纳是复习历史活化知识的重要方法。某同学将《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齐民要术》《农政全书》归为一类。按其归纳标准,他还可以选择()A. 《离骚》 B. 《石氏星表》 C. 《四书章句集注》 D. 《红楼梦》
7.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下令毁天下城郭。刘邦建立汉朝后,要求县以上的治所一般均须筑城。其目的都是()
A. 巩固中央集权 B. 承认土地私有 C. 发展商品经济 D. 抑制诸侯势力
8.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
A. 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B. 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 D. 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9.费正清在《导论•近代中国历史的透视》中这样评价辛亥革命:“革命的主要目标一直是推翻中央集权,它的方式本身(指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就是反中央集权的。”由此可知,费正清认为辛亥革命()
A. 结束专制统治 B. 引发军阀割据 C. 强化中央集权 D. 实现民族独立
10.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署,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这两个历史事件表明中国外交()
A. 坚定奉行友好同盟政策 B. 力图打破西方国家封锁 C. 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D. 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11.侯家驹在《中国经济史》中指出:“国家干预”在现代社会中,是政府与政策性干预来维护社会公正和经济正常运转;但中国古代政府的“干预”更具有强权掠夺的性质,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控制国家经济,从中获取巨额财富……。下列经济情况与材料观点相符合的是()A. 官营专卖 B. 市坊制度
C. 朝贡贸易 D. 闭关锁国
12.1974年,出任欧洲共同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交部长谢尔说道:“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机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张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这段话说明了()①西欧在经济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 ②西欧在政治上力图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③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严重的削弱 ④西欧政治经济实力已经超过了美国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37分)
13(25分).近代世界史上,英国在政治变革与经济发展方面远远走在其他国家前列,由此成为现代化潮流的“领头羊”。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十七世纪时,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奇波拉《欧洲经济史》
材料二 从18世纪70—80年代起,一直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出现了这样一幅奇特的景象:保守主义的政治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同行。—刘成等《英国:从称霸世界到回归欧洲》
材料三
1796年时,120名下院议员是贵族或贵族子孙,占下院总人数的21%,还有数百人与贵族有亲戚关系,或者是在贵族的赞助下当选的,二者加在一起,超过全院人数的70%。——程汉大《文化传统与政治变革》
材料四(英国)开始了产业革命,这一革命把经济力量的重心完全转移了。……1830年的资产阶级,同前一世纪的资产阶级是大不相同的。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的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于是必须同贵族进行一次新的斗争。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
(2)材料二中“保守主义的政治”是如何建立的?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时期保守主义政治的特征。
(3)材料四中“一次新的斗争”指什么?依据材料四,概括这次斗争的原因。(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现代化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下图是1950—1984年苏联、中国粮食产量的比较。
——摘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提取图表11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粮食产量与国家政策的角度予以说明。
三、选考题部分(共3小题,学生可以任意选择其中一题作答)【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15.阅读下列材料,请完成(1)~(3)题。
材料一:太和九年(485年),孝文帝采纳赵郡汉族大族李世安的建议,颁布均田令。……丁男(15岁以上的男子)受露田40亩,妇女20亩;丁男受桑田20亩,妇女5亩。奴婢与平民一样受露田和桑田,数量相同。耕牛每头受露田30亩,限4牛。所受露田,(注:露田基本上是无主荒地,需休耕轮作)凡两年轮耕一次的加一倍,三年轮耕一次的加两倍。……受田者年满70岁或死亡之后,其所受露田交还国家,并且不准买卖。桑田则不在还受之限,可以世代相传,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买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太和)九年,(北魏孝文帝)下诏均给天下民田;……奴婢、牛随有无以还受(露田)。……诸土广民稀之处,随力所及,官借民种莳,诸地狭之处,……乐迁者听逐空荒,不限异州俘郡,唯不听避劳就逸。其地足之处,不得无故而移。……诸宰民之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离职)相付。卖者坐(处罚)如律。——《魏书·食货志》
(1)把北魏均田令中鼓励农耕的措施概况提炼,逐条列出。(不得摘抄原句)(2)分析说明北魏均田令中奴婢、耕牛受田与鲜卑贵族封建化的关系。(3)指出北魏均田制对豪强地主兼并土地能否起到一定抑制作用,并说明理由。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16.阅读下列材料:
日本参加巴黎和会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想继承德国在中国山东强占的一切权益。……中国代表、驻美公使顾维钧驳斥了日本的立场,坚持“胶州租借地、胶州铁路及其他一切权力,应直接交还中国”。中国还提出取消日本和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顾维钧发完言后,“威尔逊和兰辛、劳合·乔治与贝尔福都走到中国代表团处表示祝贺;会议的新闻发布也强调中国声明受到除日本以外各大国代表的一致赞扬”。但是形势很快就起了变化……日本制造舆论说,如和会不同意日本对山东的要求,日本也要效仿意大利,退出和会,不加入国际联盟。原来不希望日本在远东实力过于强大的威尔逊为了保住国联计划,决定牺牲中国的利益,在山东问题上向日本作出让步。4月22日,“三巨头”会议召中国代表到会,威尔逊对顾维钧说:“中国代表团可以看到现已造成的困难局面,劳合·乔治先生和克里孟梭先生不得不支持日本的要求。”他们明确地要求中国对日本作出让步。请回答:
(1)依据材料指出山东问题的实质,并结合有关史实概括这一问题的产生过程。(2)试从地理因素考虑,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山东争夺激烈的原因。(3)通过材料中反映的问题,你得出哪些认识?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17.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自晚清以来在中国被广泛、持续传播,其形象被多维度解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教授振举国者之君子,称华盛屯(顿)。此英杰怀尧舜之德,领国兵攻敌,令国民雍睦,尽心竭力,致救其民也。自从拯援国释放民者,不弄权而归庄安生矣。——《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论》(道光丁酉年,即1837年)
材料二 世谓华盛顿创西国民主之局,非也。……纵观西国英雄,如法之拿破仑,英之格朗穵(即克伦威尔),其初皆起于民主党。及功成名立,仍谋世袭,独华盛顿坚拒诸将奉为皇帝世袭之请,异矣。
——宋恕《六字课斋津谈》(1895年)
材料三 若华盛顿,若拿破仑,此地球人种所推尊为大豪杰者也,然一华盛顿、一拿破仑倡之,而无百千万亿兆华盛顿、拿破仑和之,一华盛顿何如?一拿破仑何如?其有愈于华、拿二人之才之识之学者又何如?有有名之英雄,有无名之英雄,华、拿者,不过其时抛头颅溅热血无名无量之华、拿之代表耳!今日之中国,固非一华盛顿一拿破仑所克有济也,然必须制造无名无量之华盛顿、拿破仑,其庶有济。——邹容《革命军》(1903年)请回答:
(1)材料一称华盛顿为“君子”的依据是什么?这反映了当时中国人解读华盛顿的主要标准是什么?(2)材料二认为华盛顿对美国民主的贡献主要基于什么?结合所学分析,华盛顿“坚拒诸将奉为皇帝世袭之请”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认为华盛顿、拿破仑等英雄是如何产生的?作者发此言论的意图是什么?(4)综上所述,历史人物被多维度解读给你带来怎样的启示?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推理能力。题干引用的《秦律》材料反映出什伍、乡里制度以及连坐法等为秦朝加强基层管理的举措,故选B项。2.【答案】A
【解析】从地图中“廊坊”可联想到“廊坊大捷”,而“冠县”则是义和团兴起之地,综合地图中箭头指向天津、北京、大沽等地均为义和团战斗的地方,因此题干所指应为“义和团运动”,故A项正确;B、C、D项分别指北伐、敌后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与题干所提信息不符合,故B、C、D项错误。3.【答案】B
【解析】从图片中的“吉野”、“定远”、“致远”等信息可以判断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选择B项符合题意。4.【答案】A
【解析】解答本题时注意该国与鸦片战争的关系,而在19世纪中叶,印度成为英国的殖民地,故可判断该国应为英国。故选A。5.【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所说郑绩在《人物画论·肖品》中反映的是画家注重意境情趣,应该属于文人画的范畴,故应选择C项。6.【答案】B
【解析】题干中的归类是按照古代中国科技划分的。四个选项中只有B项属于古代科技,A、C、D三项分别属于文学、思想、文学类。故选B。7.【答案】A
【解析】“秦始皇下令毁天下城郭”是为了消除六国贵族的势力,巩固统一;“刘邦建立汉朝后,要求县以上的治所一般均须筑城”,是为了加强对这些地方的管理,其共同目的都可概括为巩固中央集权,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土地制度及商品经济内容,故B、C项错误;秦始皇没有分封诸侯,所以说不上抑制诸侯势力,故D项错误。8.【答案】C
【解析】关键信息:苏联、早早送上工业化大道、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1924年苏联成立,AB项排除;从题干中的“早早送上工业化大道”可知,所述的斯大林模式,因此排除D项;而“但毕竟达到了上西方国家国目标”反映了学者予以了斯大林模式一定的肯定,认为有其合理之处,C项正确。9.【答案】B 【解析】费正清强调辛亥革命的主要目标一直是推翻中央集权。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但与题意无关,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削弱了中央集权,引发后来的北洋军阀割据,故B项正确;材料中辛亥革命削弱了中央集权,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没有实现民族独立,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故D项错误。10.【答案】D
【解析】2001年成立上海合作组织,未体现“友好同盟政策”,故A项错误;2001年成立上海合作组织,不是为了打破西方国家封锁,而是为了共同应对国际恐怖主义,故B项错误;1950年的中苏友好,未体现“多边外交”原则,故C项错误;建国初中苏友好,2001年中俄六国成立上海合作组织,表明中国在不同的国际环境下,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故D项正确。11.【答案】A
【解析】关键信息:“但中国古代政府的“干预”更具有强权掠夺的性质,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控制国家经济,从中获取巨额财富。”题干材料强调国家政权的控制,故A项正确;市坊制度是政府对商业经济的管理相关制度,与题干“从中获取巨额财富的目的不相符,故B项错误;朝贡贸易主要是政治上的考虑,并不关心商业利润,故C项错误;闭关锁国是古代中国的对外政策,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故D项错误。12.【答案】A
【解析】20世纪70年代,西欧经济迅速发展,与美国和日本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故①正确;1967年欧共体成立,在诸多方面强调用一个声音说话,并不断推行共同体的政治一体化,且据材料“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机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张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可知西欧在政治上力图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故②正确;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制解体表明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故③正确;西欧政治经济实力在20世纪70年代并未超越美国,美国仍是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与史实不符,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13.【答案】(1)原因:君主立宪制(或资产阶级代议制)提供的政治保证;资本的原始积累;圈地运动提供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外市场的扩大;手工工场时期的生产技术进步。
(2)建立:通过光荣革命(或《权利法案》)而建立。特征:议会取代王权成为国家权力中心;贵族控制议会;工业资产阶级未能充分参与政权。
(3)新的斗争:1832年议会改革运动。原因:经济发展与政治制度之间出现了矛盾;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地位的提高;工业资产阶级参政愿望的增强。
(4)关系:政治变革为经济发展提供保证;经济发展又会推进政治变革。【解析】
14.【答案】示例:1950年中国颁布《土地改革法》,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1953至1958年间,对实行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或以互助合作社取代农民个体生产)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使粮食产量稳步上升。1958年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大集体所有制,军事化管理,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使粮食产量下降。1978年改革开放后,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农村生产力,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从50年代到70年代,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虽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的集体农庄制,但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保护自留地等政策,使苏联粮食产量与中国相当,70年代末开始,勃列日涅夫政府强调发展重工业,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远远低于中国;80年代中期后,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失败,与美国军备竞赛升级为“星球大战计划”,使农业生产受到影响。延展:
示例:国家的农业政策直接影响到粮食产量,应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国情出发制定适合本国的农业政策,鼓励农业创新,进行合理的农业改革,提高粮食产量。
【解析】第一小问提取信息,是对图表的全面解读,需要结合所学知识把图表中表现的中国和苏联在不同时期粮食产量发生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进行阐述;第二小问根据对图表的解读,对粮食产量与国家政策的理论关系进行总结说明即可。
15.【答案】(1)有劳动能力的男女均授田;农民、奴婢、官吏均授田;耕牛授田;因轮耕而加倍授田;在地广人稀的地方可任意垦荒;鼓励地少人多之处的农民迁移垦荒。
鲜卑贵族拥有较多奴婢和耕牛,可以通过均田令中奴婢、耕牛授田的规定获得大量露田的使用权、桑田的所有权,进而转化为封建地主,加速封建化进程。
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无地少地的农民可按劳动力的多少得到土地,北魏政权以法律形式确认受田者对土地享有使用权和占有权。
【解析】回答第(1)问要求对材料读懂,分层取义,概括提炼;回答第(2)问要对材料中体现出的鲜卑贵族、奴婢和耕牛三者之间的关系有一个准确了解;第(3)问要从均田制的内容和作用入手去思考作答。
16.【答案】(1)实质:帝国主义侵犯中国主权的强权行径。
过程:①1898年,德国强租胶州湾,并把山东划为其势力范围;②一战期间,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出兵中国山东,强占胶济铁路和青岛;③巴黎和会上《凡尔赛和约》把日本的这一侵略行为合法化,所以山东问题完全是帝国主义侵略政策的产物。
(2)山东地处我国北部沿海,靠近京津地区,扼渤海进入黄海的咽喉,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如果列强控制了山东,就便于控制京津战略要地,便利的交通也有利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3)①帝国主义推行强权政治,以强凌弱;②处理国际事务的出发点是一切以自身利益为转移;③没有国家的独立,就不可能有独立的外交,国家实力是外交的后盾。
【解析】本题考查了有关中国山东问题的基本知识。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有关内容进行梳理。山东问题是列强侵略中国的一次表现,由此得出认识——列强的行径说明的问题;中国的处境反映的问题。
17.【答案】(1)建立国家而不做皇帝的高尚品德。以个人的道德和能力为主。
(2)世界民主发展的潮流。原因:①美国没有经历封建社会,缺乏专制王权存在的经济基础、思想基础和社会条件。②华盛顿个人有着强烈共和思想(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不贪恋权力。(3)顺应时势而为,成长为英雄(时势造英雄)。号召国民革命救国,创建民主制度。
(4)启示:要力求客观全面的解读;避免对人物简单贴标签,要历史的、发展的解读;应充分掌握史料,尽量搜集正反两面的证据解读。
【解析】该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和有关华盛顿史实的记忆。第(1)小题:材料中始终突出“救其民”,“ 尧舜之德”,学生应当从建国功勋和道德楷模方面思考。第(2)小题:材料二主要体现了民主潮流和英法的领导者到后来的思想变化,更突出华盛顿在这方面的独特品格。第(3)小题:“不过其时”反映出作者强调时事对英雄出现的作用;而“今日之中国”就比较明显地道出了作者的意图。第(4)小题:为开放式题目,根据华盛顿的个人品质,结合本题的主旨去谈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