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云南省安宁实验石江学校2018届高三月考卷八 历史
云南省安宁实验石江学校2018届高三月考卷八
高三文综 历史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
1.《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使用“自由世界”和“西方”两个词汇的情况统计如下。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两家报纸不再受“冷战”影响 B. 西方国家数量增加
C. 冷战结束、两极对峙格局瓦解 D. 资本主义阵营瓦解
2.曾经有这样一首歌:“亚东开化中国早,楫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它体现了当时中国人最迫切的追求是()A. 独立富强 B. 民主科学 C. 救亡图存 D. 民主共和
3.世界各国的政体各异,都是本国国情的产物。下列四种政治体制的图示,属于近代德国政治体制的是()
A. A B. B C. C D. D
4.1955年,周恩来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会议提出:“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这里的“同”不包括()
A. 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相同 B. 大多国家遭受过殖民侵略 C. 面临发展本国经济的任务 D. 都有维护和平的共同愿望
5.俄共(苏共)领导人布哈林说:“我们起先打开了一半,我们说:实行地方性的商品流转。但是地方流转根本没有守住自己的地方性的范围之内,它冲出去了。于是我们再打开一半,打开军事共产主义时期所堵塞的东西。于是就有了新经济政策。”材料中“打开”的本质含义是()A. 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B. 通过租让制吸纳外国资本 C. 允许农民进行农产品交换 D. 承认和运用市场经济关系
6.下图是1764—1850年英国商品价格指数和英国男性工人实际工资指数,对上述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①价格指数的不断攀升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结果 ②工业化和工厂制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劳动需求 ③工业革命总体上导致工人生活水平的普遍恶化 ④工业革命的发展有利于工人实际收入的改善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7.2011年2月17日,英国政府宣布了福利改革方案,其中的重要一项就是减少对长年依赖“低保”度日的懒汉们的津贴福利。而英国《每日镜报》却反驳政府道:“人人各尽其能,服务社会自然是好事,可老百姓并非都有这样的机会。”上述材料不能反映()A. 英国政府要激励人们的进取心 B. 英国社会存在失业问题 C. 英国政府要解决贫富分化问题 D. 英国政府存在财政负担 8.从甲图到乙图,表明()
A. 先进习俗必然取代落后习俗 B. 某些生活习俗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 C. 专制王朝由强大走向败落的历史命运 D. 专制与民主的斗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9.2005年美国、埃及科学家联合对金字塔进行大规模考古揭秘,同时向全球电视直播,引起观众的强烈反响。这反映出电视艺术()
①对艺术品的“真实”复制和“原貌”展示,使艺术品走下圣殿 ②普通人有了欣赏艺术珍品的机会
③普通大众与艺术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扩大了视野 ④艺术借助电视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最广泛意义上的传播 A. ①②③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10.卢卡契在评论19世纪某一作家时认为:“(他的)伟大之处在于,尽管他有那些政治与意识形态上的偏见,他依然用未受污染的眼睛观察所产生的矛盾,并忠实地描述它们。”据此判断,这一评论所指的作家是()
A. 拜伦 B. 巴尔扎克 C. 薄伽丘 D. 莎士比亚
11.陈独秀认为:“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若是决计守旧,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若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取西洋的新法子”“因为新旧两种法子,好像水火冰炭,断断不能相容”。下列说法中最符合题意的()A. 陈独秀倡导使用新法 B. 陈独秀提倡民主与科学 C. 陈独秀认为新法优于旧法
D. 陈独秀未能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 12.阿姆斯特丹大学运用情感分析软件分析名画《蒙娜丽莎》,得出的结论是蒙娜丽莎的表情中有83%是快乐的表情,9%是厌恶的表情,6%是害怕的表情,2%是愤怒的表情。《蒙娜丽莎》主要反映了()
A. 世俗社会的生活状况 B. 中世纪欧洲的蒙昧主义 C. 人文主义的时代精神 D. 资产阶级的奢侈生活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 共52分)
13(18分).近代以来随着中西文明交流的深入与扩大,欧洲人眼中的中国形象在不断地变化之中。2014年3月下旬习近平主席对欧洲友好访问期间多次发表演讲,向西方世界展示了一个文明、和平、真诚的现代中国形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精美而充满了神奇色彩的瓷器、传教士的书简和夹杂着道听途说的《马可·波罗游记》,18世纪中期以前三四百间的欧洲人就是从这些途径来了解中国的。传教士眼中那个“酷似古罗马帝国的中国”走进了欧洲人的脑海。中国这个词儿,对启蒙运动的精英来说,是一种力量,是“旧秩序的卫道士和蔑视者之间的赌注”。一个被乌托邦化了的中国成了欧洲知识界借来反封建和反宗教专制的利器。
材料二 1792年,英国外交官马戛尔尼携带英王信件出使中国,把一个行将覆灭的中国形象带回了西方。此时的欧洲不再需要一个乌托邦式的中国。40多年后鸦片战争爆发,中国形象一落千丈。自那时起到20世纪初,西方学者将中西关系史上的这个时期称为“轻蔑的时代”。一个当年被描述成花园的王国变成了“满街是开口粪池和垃圾”的肮脏之国,而穿着丝绸、捧着青花碗的中国人也变得贫穷、猥琐和丑陋不堪。
材料三 尽管“红色中国”也曾随着斯诺、史沫特莱等人的著述,让一些西方民众眼中的中国形象少了一些灰暗色调,但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朝鲜战争和冷战,却又一次将中国的形象推向了阴暗的极端成为恐怖和邪恶的象征。
材料四 随着中国的迅速发展,现代中国让西方人产生了很多疑问:为什么中国经济会突飞猛进?为什么中国会出现姚明那样球打得像NBA球员一样好的明星?中国会不会把全球的石油用光?……这当中有好奇、羡慕,也夹杂着猜疑与不安,中国的形象正因此而变得更加复杂、多元、丰富,不像中有相似,相似中有不像,西方人再也无法用非好即坏的标尺或简单的符号来看待中国了。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历史上西方看中国:从天堂到丑陋不堪》
(1)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中国形象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五十年代中国形象再次变化的原因。从国际关系演变的的角度推测西方人的上述认识最有可能于何时发生改变并说明原因。
(3)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自身的角度分析让西方看中国的眼光变得复杂、多元、而丰富的因素。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并就如何消除西方中国的猜疑与不安提出你的建议。
14.(19分)历史语境中的语言和文化
材料一 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秦汉时期,汉字形成统一的书写规范。官学、书院、私塾大都使用汉语,科举考试亦然。魏孝文帝改革将汉语作为“正音”。清朝确立在全国的统治后,很快将汉语作为官方语言。日本等周边国家的语言也受到汉语影响。
拉丁语最初是古罗马人的语言。公元1世纪,标准拉丁语形成,与希腊语等一起成为罗马帝国学校的教学语言。罗马帝国解体后,拉丁语的日常口语功能逐渐丧失,成为一种书面语言。17世纪末期以前,西欧的学术著作大都使用拉丁文撰写,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法国等在拉丁语的基础上,发展出自己的民族语言。
材料二 16世纪,英语主要是英格兰人的语言。到18世纪中后期,英语已扩展到英国的殖民地,并在国际商贸活动中广泛使用。二战后,英语逐渐超越其他语言,成为科教领域和众多国际组织的通用语言,被称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
材料三 20世纪10年代,《新青年》杂志有过一场汉字存废问题的讨论,主张废汉字的学者认为:汉字难识难写,不便推广;“新理新事新物之名词,一无所有”;“欲使中华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之解决。”
近代以来,汉语中出现了大量的新词汇,下表内容为新词汇示例。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上述两种语言文字发展演变的异同。(2)阅读材料二,分析英语发展成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的历史原因。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废汉字”主张提出的时代背景;以“挑战与应对——百年来汉语的变迁”为主题,对上表进行解读。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5.50年前,中法出于对独立自主的追求,冲破冷战坚冰,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这不仅是两个国家、也是两大文明的历史性握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时任总统戴高乐指出,中国是一个“非常独特而深厚的文明”。只有中国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才能真正解决亚洲乃至世界长期存在的严重问题。——新华社2014年3月24日讯
材料二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
材料三 拿破仑是政治家、军事家、法学家。他强化中央集权,编纂《拿破仑法典》,创办法兰西银行。起初,推动革命深入,捍卫革命成果占主导;后来,日益与旧制度妥协,还建立帝制。对外战争既反对外国武装干涉,打击欧洲旧制度,传播革命思想;又侵略扩张,图谋称霸。前期战争的主导方面是反干涉,此后却逆转了。
对拿破仑的评价,学术界主要有以下主张:①杰出人物是时代的产物,又反作用于他所处的时代;②既要一分为二,又要分清主次;③区分人生不同阶段,动态评价;④区分不同活动领域,全方位评价。
——据李元明《拿破仑评传》整理
(1)结合材料一、二,联系所学知识,特别从新中国外交的演变、20世纪6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大背景,论述中法建交的重大意义。
(2)中法两国都是大国,都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试选择中国人民熟悉的三位法国文学家,各列举一部作品,并写出其所属文学流派或评价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中法历史上都涌现了不少叱咤风云的人物。如果请您评价拿破仑,您会更注重材料三中的哪种主张?请结合历史事实扼要展开。(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A项表述太绝对,冷战思维仍然一定程度上影响世界,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的数据不能看出西方国家的数量增加,故B项错误;冷战时期,文化意识形态领域的对峙也异常激烈,因此,1988年词汇“自由世界”出现频率高,1991年苏联解体后,冷战结束,两极对峙格局瓦解,词汇“自由世界”出现频率降低,词汇“西方”出现频率增加,故C项正确;资本主义阵营的建立是1949年北约的建立,至今北约仍然存在,故D项错误。2.【答案】D
【解析】从材料“五色旗”“民国荣光”等信息可以判断当时中国人最迫切的追求是建立中华民国。中华民国实行民主共和,故D项正确;A、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C项错误;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故B项错误。3.【答案】A
【解析】德国君主立宪制下皇帝是国家元首,拥有内政外交方面的绝对大权,故A项正确;B项是近代法国的政治体制,故B项错误;C项是近代英国的政治体制,故C项错误;D项是中国秦汉时期的政治体制,故D项错误。4.【答案】A
【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在万隆会议上各国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A项不包括在“内”,故A项正确;有共同的遭受殖民侵略历史,当前都面临着发展的任务,都希望和平这是各国的“同”,故B,C,D项排除。5.【答案】D
【解析】“军事共产主义时期所堵塞的东西”,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利用国家政权管理经济,实行完全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超越当时生产力水平,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新经济政策部分恢复资本主义,承认和运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恢复发展经济,为向社会主义过渡装备条件,故D项正确;其他三项都是新经济政策的具体措施,故A、B、C项错误。6.【答案】B
【解析】本题考察了学生根据图表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图示可得出1813年价格指数攀升到最高点,资本主义的第一次经济危机发生在1825年,故①错误;根据材料图示可得出从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期,工人的实际工资指数在持续上升,此时间段正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故②④正确,③错误,选择B项符合题意。7.【答案】C
【解析】“材料中英国政府宣布了福利改革方案,减少对长年依赖‘低保’度日的懒汉们的津贴福利。”说明政府的目的是减少财政支出,鼓励人们的进取心,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可老百姓并非都有这样的机会”说明英国社会存在失业问题,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显现出政府要解决贫富分化问题,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减少津贴福利”说明英国政府存在财政负担,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8.【答案】B
【解析】民国初年的“剪辫易服”带有强制性,故A项错误;民国初年的“剪辫易服”属于临时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故B项正确;“剪辫易服”并不能反映专制王朝的败落以及与民主之间的斗争,故C、D项错误。9.【答案】A
【解析】影视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反映着人类在科学技术上的进步;直接引领着文明发展趋势和社会风尚,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审美需要和精神追求;影视艺术与其他艺术既区别又联系,它通过特有的技术手段,使人感受到视觉冲击和心灵启迪;影视艺术的影响在人类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由于电视本身的特点,它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成员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选A。10.【答案】B
【解析】本题以卢卡契对19世纪某位作家的评论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调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分析,该作家有两个基本特征:生活在19世纪,是一位现实主义作家。拜伦是浪漫主义作家,A项错误;巴尔扎克符合上述两个特征,B项正确;薄伽丘和莎士比亚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家,与19世纪的时间界定不符,C、D两项排除。故选B项。11.【答案】D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陈独秀的主张是“若是决计守旧,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若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由此可见,他的主张是要么采用中国的老法子,要么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二者不相容。因此,陈独秀对东西方文化是绝对肯定和否定的态度。12.【答案】C
【解析】《蒙娜丽莎》是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代表作,它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时代精神。13.【答案】(1)变化:由乌托邦似的理想王国变为肮脏落后的国家。
原因:西方不同时期社会发展需求不同:启蒙运动时出于反对封建专制的需要一个被乌托邦化了的中国成了欧洲知识界借来反封建和反宗教专制的利器。工业革命后,由于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肮脏落后的中国形象更能为其殖民扩张行为辩解;双方力量对比的消长:工业革命后西方力量大增,东方从属于西方,使其完全以西方为中心表现出对中国的轻蔑;交流渠道的增多使其看待中国更加的全面。
(2)原因:国家利益的冲突和意识形态的严重对立(两大阵营的对立); 何时:改变可能发生于上世纪70年代初;
原因:中美关系缓和,中国与西方关系逐渐正常化。(3)因素:中国实施对外开放政策,双方交往急剧增多,使西方对中国认识更加丰富和深入;改革开放后中国国家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迅速增强,改变了与西方的力量对比,这让西方羡慕、好奇的同时也有不安;中国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意识形态上的不同让其对中国有所警惕。
建议:坚持和扩大对外开放,扩宽交流沟通渠道,丰富西方对中国认知;外交上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崛起道路;求同存异,强调合作与共同利益,淡化意识形态的差异等。【解析】(1)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一、二相关信息进行回答,如材料一中“酷似古罗马帝国的中国”、“一个被乌托邦化了的中国”,材料二中“行将覆灭的中国”、“肮脏之国”,可以总结出其变化;第二小问,应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从西方不同时期社会发展需求不同和双方力量对比的消长两个角度分析。(2)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朝鲜战争和冷战”,可以看出受国家利益、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等对立的影响;第二三小问,联系中美关系的演变的情况进行分析即可。(3)第一小问注意问题的提示,要从中国自身分析形象复杂的影响因素。复杂形象可以分两大方面,一是“好奇、羡慕”,一是“猜疑与不安”,联系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成就以及国力增强带来的影响对应解读即可;第二小问,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扩大开放、和平崛起、求同存异等角度进行论述。
14.【答案】(1)同:两种语言历史悠久,历经变迁。都是东西方文明的重要载体,体现在典籍与文化教育等方面。都形成了各自的文化圈,对周边国家民族语言产生了影响。
异:汉语作为通用语言使用至今,而拉丁语逐渐变为书面语言。(从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2)英语由单一民族语言演变为国际通用语言,是近代以来英美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政治:英国通过殖民活动,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了政治优势。二战后,美国取代英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经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在技术和经济领域确立了主导地位,成为“世界工厂”。二战后,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经济和技术领域的主导者。
文化:英语文化首先在英属殖民地传播,并逐渐扩展到全球。二战后,经济全球化和政治、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强化了英语文化的优势地位。
(3)时代背景:20世纪10年代中国兴起了“新文化运动”,其代表人物提出了“民主与科学”“打倒孔家店”“文学革命”等口号,掀起了白话文运动,其中更激进的人士认为,汉字是一切旧思想、旧道德、旧文化的载体,成为中国变革图存、融入世界的障碍,因此提出了“废汉字”的主张。解读:(略)
【解析】第(1)问,“相同点”从两种语言文字的产生、地位演变及影响方面归纳;“不同点”侧重于从对当今社会的深远影响分析。第(2)问,注意关键时间点“16世纪”“18世纪中后期”和“二战后”,再调动所学知识,结合其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发展的角度分析。第(3)问,第一小问由时间是“20世纪10年代”,结合所学知识,此时正值新文化运动时期,所以答出新文化运动关于“文学革命”的具体内容及与“废汉字”之间的联系,注意与材料中的信息相吻合;第二小问的“解读”注意从背景、内容、影响等方面归纳。依据表格中近代以来汉字的新变化,分析音译外来词、旧词被赋予新涵义、新词出现以及简化字出现的原因,再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变化带来的影响。
15.【答案】(1)新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一边倒”),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法国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体现了我国外交的新胜利。
在美苏争锋的两极格局下,与不结盟运动等一起,冲破冷战坚冰(使两极格局一定程度上受到撼动)。中法都是大国,都有灿烂的文明。两国建交是两大文明的历史性握手。国际事务只有中国参与,才有可能真正解决。
(2)雨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司汤达。《红与黑》。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基者。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高利贷者》等)。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
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朵夫》。现实主义作家,“两个世纪的文化的一座桥梁”。
(3)更注重①:拿破仑既是法国大革命的产物,又以自己的方式巩固和发展了法国大革命。评论拿破仑,必须把他置于时代的具体语境,又不忘他的个人风采。
更注重②:拿破仑的政治活动和对外战争都具有双重性,但从根本上说,功大于过,是个应当肯定的历史人物。
更注重③:拿破仑一生的经历错综复杂,有很强的阶段性。无论是政治活动还是对外战争,都有必要区分不同阶段,给予恰当评价。
更注重④:拿破仑拥有多重身份,在多个领域都有建树,为法兰西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评价时需区分活动的不同领域,得出比较全面的结论。
【解析】本题以中法建交50周年的热点问题为切入点,全面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阐释和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第(1)问,依据材料中“解决亚洲乃至世界长期存在的严重问题”以及材料二中“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的信息,并结合所学从“一边倒”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美苏两极格局以及中法拥有灿烂文明的角度分析作答。第(2)问结合所学分别从文学流派的角度思考,从雨果思考浪漫主义,从巴尔扎克思考现实主义,从罗曼·罗兰来思考20世纪现实主义;其艺术特色结合所学从对世界文学的贡献角度组织答案。第(3)问属于开放性题目,评述历史人物要史论结合。同意第一种观点,从拿破仑所处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殊时代作答;同意第二种观点,从拿破仑巩固法国大革命成果的同时又侵略欧洲其他国家组织答案;同意第三种观点,把拿破仑一生的事迹划分成不同阶段去评析;同意第四种观点,从拿破仑多重身份以及对法兰西文明贡献的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篇:云南省安宁实验石江学校2018届高三月考卷 历史
云南省安宁实验石江学校2018届高三月考卷
高三 历史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
1.1927年11月9日至10日,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由瞿秋白主持在上海召开了扩大会议。会议原则上通过的《中国现状与共产党的任务决议案》指出,中国革命的性质是所谓“不断革命”,革命形势仍在继续高涨,反对退却,要求继续进攻。此决议案的通过()A. 促进了中国革命的高潮局面迅速到来 B. 配合了党的“工农武装割据”斗争 C. 致使“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继续发展 D. 推动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广泛建立
2.“这些城邦显得具有某种个性……每个城邦向它的邻邦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要求有权按照它自己的意志处理它自己的事务。”据此,可以看出希腊城邦的特点是()A. 小国寡民B. 轮番而治 C. 人民主权D. 独立自治
3.清统治者入关前,曾有“议政王大臣会议”,由八旗的诸王和总理旗务大臣组成,凡军国大政都要由它讨论和决策。清王朝统一中国后,皇帝通过允许蒙、汉大臣参加议政和设立内阁、军机处等办法,最终将其裁撤。以下解释不正确的是()A. 议政王大臣会议抑制了君权 B. 清朝部分沿用明代的官僚制度 C. 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军机处职权相当 D. 乾隆时期皇权继续得到加强
4.195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从这届政协开始性质有了变化。“政协性质开始变化”的原因在于()
A. 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改变 B. 三大改造胜利完成
C. 第一届全国人大已经胜利召开 D. 中苏关系严重恶化
5.据《票证旧事》记载,复旦大学研究生王春瑜决定当年结婚的因素之一是因为婚后才有副食品供应证,凭此每周才能买到几块豆腐干、半斤豆芽之类。对这一现象解读正确的是()A. 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 B. 计划经济体制下仍然存在商品交易 C. 节俭与奉献成为当时社会风尚的主流 D. “文革”**导致日用生活品严重匮乏
6.南宋罗烨的《醉翁谈录》丙集卷二记载:“耆卿(柳永)居京华,暇日遍游妓馆。所至,妓者爱其有词名,能移商换羽,一经品题,声价十倍。妓者多以金、物资给之”。材料反映的现象是()A. 文人生活腐朽化 B. 文学作品世俗化 C. 文学作品商品化 D. 市民阶层扩大化
7.19世纪下半叶,西欧的工人享有普遍的繁荣和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在1850—1913年间,英国和法国的实际工资几乎增加了1倍。出现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
A. 福利国家制度建立和完善
B. 生产力极大提高,社会矛盾得到解决
C.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开始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 D. 海外投资带来巨额利润
8.文学艺术是时代的产物,同时又能反映时代的风貌。下列各项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 工业革命后社会的剧烈变革——现代主义绘画兴起
B. 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的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印象派绘画产生 C. 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现实主义文学兴起 D.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的繁荣——浪漫主义文学产生 9.读下图,根据所学判断,在地区④产生的代表性著作是()
A. 《春秋》
B. 《孟子》 C. 《荀子》D. 《离骚》
10.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 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A. 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 B. 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 C. 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 D. 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
11.下表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华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 全面抗战运输物资的需要 B. 帝国主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促进 D.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
1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学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下列各项新中国科技成就符合“世界之最”的是()A.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B. 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C. 南优2号杂交水稻 D. “神舟5号”载人航天飞船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2分)13.(1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通过对人类古往今来诸多文明的研究比较,提出了“挑战——应战”模式来解释文明的起源。他把自然界对人的刺激和人对人的刺激统称为挑战,把人对自然挑战的反应和人对人挑战的反应统称为应战。——据汤因比《历史研究》
材料二 “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指基督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 ——法学家耶林格《罗马法精神》
(1)阅读材料一,用“挑战——应战”模式说明罗马法的发展演变。(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罗马法的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14(20分).材料一 早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英国就出现了“济贫法”之类的福利措施。但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大都带有济贫性质,而且项目很少,范围窄,费用有限。而当代意义上的福利制度是在二战后建立并不断完善起来的,完善了包括社会保险、社会保障、社会救济、社会补助等内容。这一制度为什么在二战后广泛流行呢?马克思曾做出过这样的论述,即“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根本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有限的消费,资本主义生产却不顾这种情况而力图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相对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1929—1933年严重的经济危机以及二战的破坏使得自由主义丧失了在历史舞台上存在的必要。面对受到严重创伤、急需调整和恢复的经济局势,凯恩斯主义诞生了。在它的指导下,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明显加强,社会矛盾得到缓和,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特别是50——70年代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取得的经济发展的累累硕果。
材料二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福利制度得到了很大发展,其作用显而易见。第一,它的实施缩小了贫富差距。第二,社会福利满足了多数人的最低经济需求,保障了公民的生存权,也为公民的发展权打好了基础。“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制度增强了社会中下阶层对失业、疾病等风险的抵御能力。第三,政府通过调个社会福利措施来刺激或抑制内需,从而达到调控经济的目的。此外,国家还围绕着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了一的庞大的服务体系,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一大批就业机会,缓和了社会矛盾。这样,我们得出来一个结论,“社会福利制度说成是消灭剥削和贫困,导致社会普遍福利,导致阶级同化的“收入革命”。
——据《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福利国家制度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实质》整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福利盛行的原因。(2)评价材料二观点。
【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5.读史明智,中国古代的帝王虽然以一己之心治天下,专制盛行,但他们的许多举措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政治智慧。
材料一 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锺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第六》
材料二 贞观三年,太宗谓吏部尚书杜如晦曰:“比见吏部择人,惟取其言词刀笔,不悉其景行。数年之后,恶迹始彰,虽加刑戮,而百姓已受其弊。如何可获善人?”如晦对曰:“两汉取人,皆行著乡闾,州郡贡之,然后入用,故当时号为多士。今每年选集,向数千人,厚貌饰词,不可知悉,选司但配其阶品而已。铨简之理,实所未精,所以不能得才。”太宗乃将依汉时法令,本州辟召,会功臣等将行世封事,遂止。——《贞观政要·择官第七》
材料三 上还京。……诏曰:“鄂罗斯入我边塞,侵扰鄂伦春、索伦、赫哲、飞牙喀等处人众,盘踞雅克萨四十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了哪些努力。
(2)根据材料二,分析唐太宗选官的标准是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为实现优选官员做了哪些努力。
(3)材料三出自民国初年一位史家的记录,请问文中的“上”是谁?对于“鄂罗斯”的侵扰,“上”是如何应对的?
(4)“以史为鉴”,根据上述三则材料,你从中得到了哪些政治智慧?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根据时间“1927年”可以判断,此时正处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敌强我弱,“反对退却,要求继续进攻”反映中国领导人的冒进倾向,“左”倾错误发展,故C项正确;这种冒进的方针给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带来了空前的打击,故A、B、D项错误。2.【答案】D 【解析】小国寡民指国家小,人口少,与材料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轮番而治指城邦公民均有机会参政,与材料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人民主权指人民当家作主,决定国家大事,与材料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按照它自己的意志处理它自己的事务”,显然这是“独立自治”之意,故D项正确。3.【答案】C 【解析】从材料可见,清朝皇帝裁撤议政王大臣会议,主要原因是它权力太大,威胁皇权,故A项正确;B项可以由“设立内阁”得出;C项不正确,议政王大臣会议有决策权,军机处没有;D项正确,议政王大臣会议在乾隆时被裁撤,反映了皇权继续得到加强。故答案选C。4.【答案】C 【解析】1949—195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大职能,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它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但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成为各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故C项正确;1949年新中国成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改变,不符合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1956年底三大改造胜利完成,不符合时间限制,故B项错误;20世纪50年代末中苏关系严重恶化,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5.【答案】B 【解析】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应当发生在1965年,材料不能体现,故A项错误;“凭此每周才能买到……”可以看出计划经济体制下仍然存在商品交易,故B项正确;计划经济时期之所以节俭是因为物质短缺,故C项错误;“文革”时期教育制度受到很到冲击,各大院校不会招生研究生,故D项错误。6.【答案】C 【解析】柳永的词“一经品题,声价十倍。妓者多以金、物资给之”,文学作品变成了商品,体现出商品化的现象,故C项正确;柳永“暇日遍游妓馆”,受到个人性情和社会风气的影响,并不能体现文人生活腐朽化,故A项错误;无法推测柳永的词是否反映市井社会生活,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市民阶层规模的扩大,故D项错误。7.【答案】D 【解析】题干反映的是西欧19世纪下半叶工人待遇的改善,此期间正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殖民扩张的发展,从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故D项正确;A项是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故A项错误;B项“社会矛盾等到解决”说法错误,故B项错误;C项“开始分裂”说法是错误,故C项错误。8.【答案】C 【解析】工业革命后社会的剧烈变革,并没有出现启蒙思想家构建的理想社会,使人们对现实失望是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因此A、D项错误;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的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兴起了以夸张、变形与抽象为表现方法的现代主义绘画,因此B项错误;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兴起了反映生活真实性、具有强烈批判性的现实主义文学,因此C项正确。9.【答案】D 【解析】本题以中国战国时期的一幅地图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联系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①是燕国所在地,②是齐国所在地,③是秦国所在地,④是楚国所在地。《离骚》的作者屈原是楚国人,故选D项。10.【答案】D 【解析】本题为最佳型选择题。材料着重说明的是“金帛轻细之物”属于“北货过南者”,“盐铁粗重之类”属于“南货过北者”,这是基于区域差异而造成明朝时期长途贸易兴盛。故D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为对材料的表面理解。11.【答案】C 【解析】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解读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解答时注意时间范围:1928—1935年。是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A是在1937年后;B是在一战期间(1912—1919);D是在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后)。由此排除A、B、D项。因此正确答案选C项。12.【答案】C 【解析】中国成功研制原子弹和第一颗人造卫星时,世界上美苏等国已经拥有,排除A、B;新时期的“神舟5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进一步发展了中国的航天事业,排除D项;袁隆平研制成功杂交水稻,是世界成功利用杂交水稻优势的第一人,故C项为世界之最的科技成就。13.【答案】(1)演变:共和国时期,为协调贵族与平民的矛盾,罗马制定了《十二铜表法》,习惯法发展为成文法;在征服扩张过程中出现了民族矛盾、经济纠纷等新问题、新矛盾,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其他表述,可酌情给分)
(2)地位: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
影响: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也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力武器。
【解析】(1)罗马法经历了“习惯法——成文法——万民法”的过程,则要回答推动成文法、万民法是产生的因素。
(2)第一小问地位,依据教材内容回答,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第二小问影响,依据教材内容回答罗马法对近代欧洲立法和反封建斗争的影响。
14.【答案】(1)原因:生产和消费的矛盾。物质基础:战后50—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2)评价:对于社会福利制度对社会带来的积极影响,我们表示认可。但是结论不同意。在资本主义社会实行社会福利制度,它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阶段资产阶级对于其分配关系的新调整,这种调整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允许范围内的一种措施,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私有制在资本主义剥削的前提下进行,在这种调整中,出发点并不是为了工人阶级着想,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的生活状况虽得到了改善,但是资本主义所有制和工人的被雇用地位并没有改变。因而不仅没有消灭剥削和贫困,没有消灭阶级同化,相反的两极分化进一步加剧。
【解析】(1)根据材料一关键词“这一制度为什么在二战后广泛流行呢?马克思曾做出过这样的论述,即“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根本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有限的消费,资本主义生产却不顾这种情况而力图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相对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 1929—1933年严重的经济危机以及二战的破坏使得自由主义丧失了在历史舞台上存在的必要。面对受到严重创伤、急需调整和恢复的经济局势,凯恩斯主义诞生了。在它的指导下,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明显加强,社会矛盾得到缓和,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特别是50—70年代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取得的经济发展的累累硕果。”从经济矛盾、物质基础等角度归纳回答。(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首先指出材料二观点的问题所在是忽视了资本主义社会福利制度掩盖下的剥削本质;然后结合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下的阶级剥削本质简评。
15.【答案】(1)销毁兵器以防止叛乱,统一度量衡以促进经济发展,统一车轨以确保交通通畅,统一文字以促进文化统一。
(2)行政才能和个人品行。完善科举考试,吸引人才;实行地方举荐,广开选官途径。
(3)康熙帝。亲自了解敌情制定战略,通过外交和军事的双重手段,迫使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4)协调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和谐统一发展;广开渠道,选择德才兼备的行政官员;在国际事务上重视外交手段和国防力量的建设。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三位著名皇帝的政治活动及其认识。第(1)题,根据材料一信息提炼出军事、经济、交通和文化四个方面的措施即可。第(2)题,根据材料二指出唐太宗任贤的选官标准,并结合科举制等史实加以说明。第(3)题,从材料“雅克萨”等文字不难判断出是康熙帝,再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其领导的抗俄活动及成效即可。第(4)题,根据三位皇帝的政治作为,概括出相应的政治智慧。
第三篇:云南省安宁实验石江学校2018届高三月考卷四 历史
云南省安宁实验石江学校2018届高三月考卷四
高三 历史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
1.19世纪70—80年代,俾斯麦采取了一系列劳动和社会保险立法,规定了6天工作制,废除在工矿企业中使用童工,工人疾病保险、工伤事故保险、残疾和老年保险由国家、雇主和工人共同缴纳等内容。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这些法令主要由帝国议会通过 B. 说明了德国的自由主义传统比较强大 C. 反映了当时欧洲工人运动正处于高潮阶段 D. 用非暴力手段促进社会控制 【答案】D
2.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这里“矫前世之弊”主要是指()
A. 废除宗法制 B. 采取郡国并行制 C. 加强皇帝制 D. 实行三公九卿制 【答案】B
3.德尼茨·加亚尔《欧洲史》:“在‘社会战争’中,同盟者为要求成为罗马公民而与罗马开战……如果罗马帝国不改变这种政策,20世纪的欧洲大概不会感到,罗马曾为形成相当重要的一部分欧洲文明作出过贡献。”“这种政策”受益对象的改变是由()A. 贵族到平民 B.平民到公民 C.平民到自由民 D. 公民到自由民 【答案】D
4.2009年6月25日,一代巨星迈克尔·杰克逊去世。这位流行音乐之王被称为历史上最成功的歌手之一,与猫王、披头士乐队并列为流行乐史上最伟大的不朽象征。他们在音乐史上的成就主要得益于何种音乐的流行()
A. 圆舞曲 B. 歌舞剧
C. 管弦乐 D. 摇滚乐 【答案】D
5.易中天《中国梦》中说“大同、小康、治世,是传统社会中国人的‘天下梦’。┅┅社会进步、国家富强和个人幸福,是当代中国人的中国梦。┅┅其实,从天下为公的‘大同梦’,到民富国强的‘强国梦’,再到自我实现的‘幸福梦’,可以说是一种必然。”改革开放以来,为实现“中国梦”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有()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③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④加入WTO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C
6.当读到:条件一: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不断探究成为时尚。条件二:学堂上老师领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由此判断得出正确答案是()
A. “百家争鸣”时儒学广泛传播
B. 西汉对儒学加以推广,并成为文化的主旋律 C. 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 D. 明末清初思想活跃的局面出现 【答案】C
7.《隋书•地理志》记载:“汉高祖……矫秦皇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而郡县之制,无改于秦。”这一段史料可以说明()A. 汉高祖认识到了秦亡之根本原因 B. 汉初“封建”并未撼动郡县制的地位 C. 郡国并行制是严重的历史倒退 D. 秦朝推行郡县制违背了历史传统 【答案】B
8.1840年,一位英国人在伊斯坦堡开办一份土耳其报纸《事件时报》,经营得很辛苦。后来1850年代爆发战争,这位英国人利用当时刚传入近东的新科技与战地记者搭上线,快速取得新闻上报,让土耳其民众可逐日获知土军最新战况,《事件时报》遂而大卖。这位英国人应用的“新科技”最有可能是下列何者?()A. 电话 B. 电报 C. 照相 D. 传真
【答案】B
9.下表是我国1957—1960年主要经济部门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的变化。由此中共中央()
A. 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B. 加快农业合作化步伐 C. 实施对国民经济的调整 D. 推进了经济体制改革 【答案】C
10.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A. 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 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 制度法令的统一 D. 根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答案】D
11.德国宰相俾斯麦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制定不仅是参照了英国的立宪制度,更重要的一点还是得益于美国。”《德意志帝国宪法》对英国立宪制度的参照主要体现在()A. 皇帝权力受到制约 B. 实行联邦制 C. 设立责任内阁 D. 议会拥有立法权 【答案】D
12.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说:“这是孙中山最具前瞻性的思想遗产,也是当时最为曲高和寡的政治主张,但在百年之后却成为中国与世界面临的最为紧要的严重问题。”这段话评论的是()A. 民族主义 B. 民生主义
C. 民权主义 D.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答案】B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每小题15.0分,共45分)
13.近代以来,法兰西民族创造出独具魅力、光彩照人的文化,深刻影响了欧洲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就思想文化领域而言,18世纪的欧洲堪称法国之欧洲。当时的欧洲人……为法国启蒙思想家那些顺应时代潮流的新思想所折服。一时间,一股前所未有的“法语热”风靡了除英国之外的几乎整个欧洲。——
吕一民《法国通史》
材料二 1850年,雨果在追悼某一位文学家时说:“他的所有作品仅仅形成了一部书……我们在这里看见,我们的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带着我们说不清楚的、同现实打成一片的惊惶与恐怖。一部了不起的书,他题作‘喜剧’,其实就是题作‘历史’也没有什么。”
材料三 20世纪四五十年代,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在法国文化界流行。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给世人描绘了一幅阴暗的世界画面:人生是荒诞的,现实是令人恶心的,人们在生活中充满恐惧感、迷惘感和孤独感。所以
存在主义特别强调个体自由创造性、主观能动性,把人的意义、人的价值归结为人的自由选择与创造。——吕一民《法国通史》
材料四 20世纪90年代以来,法国凭借其文化软实力大力推行文化外交。法国前总统希拉克说:“应对文化全球化,就是要提倡文化多样性。”
(1)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新思想”有哪些?分析这些思想当时在欧洲广受欢迎的主要原因。
(2)雨果所追悼的文学家是谁?属于哪种文学流派?结合历史背景,分析该文学家的作品中,令人感到“惊惶与恐怖”的社会现实是什么?
(3)萨特存在主义哲学出现的背景可能与20世纪哪些重大事件相关?有人认为,20世纪中期,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正在走向崩溃,这一观点是否符合史实?请说明理由。
(4)20世纪90年代文化全球化加速,请分析其时代背景,并谈谈你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
【答案】(1)新思想:分权制衡、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社会契约、理性主义等思想(或自由、平等、民主、博爱、科学、人权、法制、理性等思想)。原因:启蒙思想顺应了欧洲社会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普遍处在封建专制统治下,社会矛盾尖锐;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2)巴尔扎克。(批判)现实主义。
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贫富分化日趋严重,社会矛盾尖锐。(3)世界大战、经济危机(或经济大萧条)。
不符合。资本主义制度存在弊端,但并未走向崩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通过政策调整,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继续发展,表明资本主义制度还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功能。
(4)背景:两极格局的结束为文化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科技发展、信息技术的兴起把世界更加紧密地连接在一起;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不同文明与民族之间的往来日益加强。
认识:多种文化共存,文化交流频繁,文化之间的矛盾冲突仍然存在;只有坚持文化多元并存的原则,才能更好地推进文化全球化,促进人类的和平与发展。
【解析】第(1)问结合材料,迁移法国启蒙运动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归纳总结新思想;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这些思想在欧洲受欢迎的原因。第(2)问迁移所学知识,根据文学流派的判断分析当时的社会现实。第(3)问阅读材料,第一小问据材料20世纪的时间判断有关的历史事件;第二小问判断题干观点,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史实论证说明。第(4)问从20世纪90年代政治格局、经济格局、科技发展等角度,谈文化多元性。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1985年《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
材料二 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吗?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1987年《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
材料三 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经济。——1990年《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题》
材料四 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部署、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十五大上的报告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文中包含的基本思想是什么?材料三对此又有何发展?这一发展说明了什么问题?(2)据以上材料指出,邓小平上述言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方针是否一致?为什么?
(3)根据上述材料,可以看出材料四江泽民话中的“它”是指什么思想理论?江泽民所强调的这一思想理论具有什么历史地位?
【答案】(1)否定以计划与市场作为区分是否是社会主义的标准,初步提出用市场方法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明确提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不在于市场与计划,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的思想。说明邓小平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在实践中得到发展。(2)一致。因为符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目标。
(3)指邓小平理论。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全方位的指导思想。
【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归纳概括能力,并从发展的角度认识邓小平理论。第(2)问主要考查邓小平理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之间的内在联系。第(3)问主要从材料中归纳概括出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5.宋代的历史上,有许多看似矛盾的现象,存在着广阔的认识空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钱钟书曾说:文学就说“唐宋”,绘画就说“宋元”,学术思想就说“汉宋”——都数得到宋代。陈寅恪先生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我们的教科书一直说宋代是个“积贫积弱”的时期。“贫”指国力、财政上面的贫乏困窘;“弱”指在对外竞争,特别是军事竞争中力量薄弱。——摘编自邓小南《宋朝:一个矛盾的时代》 请回答:
(1)材料中两位学者的共同观点是什么?
(2)这与“宋代是个‘积贫积弱’时期”的观点是否矛盾?说明理由。【答案】(1)观点:宋代是一个文化繁盛的朝代。
(2)不矛盾:两者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从宋代国家的政治和军事来看,确实存在积贫积弱现象;但是从宋朝经济文化的发展来看则是商品经济繁荣,文化繁盛的朝代。
【解析】第(1)问观点,据材料一中“文学……绘画……学术思想……都数得到宋代”“华夏民族之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概括回答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需明确表明你的观点;第二小问理由,应注意分析角度的不同,据材料可归纳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的角度,据材料中“贫指国力、财政”“弱指……军事”可归纳出政治和军事的角度。
第四篇:云南省安宁实验石江学校2018届高三月考卷三 历史
云南省安宁实验石江学校2018届高三月考卷三
高三 历史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
1.19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推动了欧美代议制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发展。下列各项中体现了这一进步趋势的是()
A. 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 B. 法国1875年宪法的通过 C. 美国1861年南北战争 D. 德国1870年实现了统一
2.德国历史学家西格弗里德·劳菲尔指出:“这两条原则,即所有公民都应该享有平等权利,所有决定必须以大多数人的意志为基础,是古代民主政治和现代民主政治相似的特征……所以现代政治思想起源于古代雅典。”以下最能集中体现雅典“大多数人的意志”的是()A. 公民大会 B. 抽签方式 C. 公民法 D. 津贴
3.1948年11月,国民政府宣布金圆券大幅贬值后,上海中央银行柜台前老百姓都急于将金圆券兑换成黄金或美元。当时美元像黄金一样被抢购的主要原因是()A.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发表 B.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 C. 《布雷顿森林协议》的签订 D.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
4.凤凰网记载“传统社会中,女性总是在婚姻家庭的这个领域中间扮演着主角。总体来看,18世纪以来,西方传统家庭观念逐渐淡化,在家庭中间的性别分工发生变化,许多妇女走出家庭,开始扮演社会角色。”导致西方在18世纪“许多妇女走出家庭”的原因有()①工业革命的开展 ②资本主义政治民主化的加强 ③男女平等的实现 ④工人运动的兴起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② D. ①②③④
5.1397年,刘三吾等受命主考会试,结果录取的都是南方人。这引起北方士人的强烈不满。朱元璋命张信等人复查,但结果仍如此。有人上告说刘张等人串通,朱元璋大怒,在处置了刘张等人后,又亲自阅卷,最后录取的都是北方士人,史称“南北榜事件”。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 科举公平选拔人才古今同理 B. 解决考试和区域公平的矛盾 C. 笼络北方士人借以巩固政权
D. 避免科举取士过分倾向南方
6.被宗教人士评论为“让上帝远离了这个世界,降低了人类在其中的独一无二性”的学说是()A. 伏尔泰的天赋人权说 B. 达尔文的进化论 C. 马丁·路德的新教学说 D.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7.位于成都洛带古镇的广东会馆是广东商人接洽商务、汇兑、装卸货物,唱戏酬神的活动场所。该会馆最早可能建于()A. 秦汉 B. 隋唐 C. 宋元 D. 明清
8.古代雅典民主实践尽管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但是,二者也有所不同,这种不同表现在()
A. 民主的实现方式 B. 有限制的选举权利 C. 民主的基本原则 D. 权力的监督形式
9.1876年葛元煦注意到,开设在上海虹口一带的西餐馆有“华人间亦往食焉”……到八、九十年代,天津、北京的西餐馆也相继开设,名声愈来愈大。翻阅当时的《大公报》,常可看到“品升楼”、“德义楼”、“番茶馆”的广告,称它们专办“英法大菜”、“请得巧手外国厨房精调西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说明西餐丰富了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 B.近代中国广大城乡吃西餐成为一种时尚
C. 西餐逐渐受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上层居民的欢迎 D. 西餐已取代中国饮食习俗
10.“这就需要筑起一道篱笆,即挑选一部分经过启蒙的公民,人数有限而立场坚定,时时能够起来提出异议,对付激进狂躁的众议员,保护有可能受到多数人压迫的少数。”为落实麦迪逊这一主张,美国设置了()A. 总统主持的内阁 B. 联邦最高法院 C. 联邦参议院 D. 两党制政党制度
11.托克维尔认为:路易十六统治时期(1774年即位)是旧君主制(经济)最繁荣的时期,何以繁荣反而加速了大革命的到来?……而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也曾发生过类似情况,其中最符合材料中托克维尔观点的是()A. 太平天国运动 B. 维新变法运动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12.北宋石守信原本作战勇猛且一向“重义轻利”,但自从“杯酒释兵权”发生之后,他忽然开始追求声色犬马,疯狂聚敛财物,对他的这一“表现”,《宋史》如此评价道:“岂非亦因以自晦者邪?”由此可见“杯酒释兵权”()
A. 加强了中央集权 B. 造成了人才浪费 C. 导致将领普遍的不满 D. 致使功臣自污以自保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 共52分)
13(19分).2008年中国“两会”,引起高度关注。法国《欧洲时报》发表社论指出,今年的中国“两会”凸显民生、民主的关注。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早在千百年前,中国人就提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强调要利民、裕民、养民、惠民。——2006年4月21日胡锦涛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
材料二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材料三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由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1)我国古代民本思想主要产生于什么重要历史事件中?举出其突出代表的两位人物。
(2)世界历史上,英国是最早走上近代化的国家。它不但在政治民主化方面为世界提供了范例,而且在科学方面也提供了范例。
17、18世纪,英国是怎样在政治民主化和科学方面为世界提供范例的?
(3)根据材料分别概述其政治主张的核心内容。为实现上述主张,进行了哪些实践活动?其共同目的是什么?
14(18分).二战后,“现代化研究”在西方产生,学者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涉及经济领域的工业化、社会领域的城市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以及价值观念领域的理性化的互动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按照钱乘旦先生的划分,现代化史观下的世界近代史可以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现代化的准备阶段(14—15世纪),这个阶段起源于中世纪晚期,农业文明不断瓦解; 第二阶段:现代化的起动阶段(16—18世纪),即现代化过程在西方国家发起,一个 “现代”世界出现了;第三阶段:现代化的成熟与发展阶段(19世纪),在这个阶段中,经历了两百年发展的欧洲终于迎来了成熟的现代社会;第四阶段:现代化的全球扩张阶段(19世纪中期后),世界在破坏和重建中进步着;第五阶段:现代社会的新转型阶段(二战后),从二战结束起,一个“后现代”社会正在形成。——据钱乘旦《以现代化为主题构建世界近代史新的学科体系》 请以一个国家为例,概述该国在上述其中一个阶段的现代化之路。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5.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自晚清以来在中国被广泛、持续传播,其形象被多维度解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教授振举国者之君子,称华盛屯(顿)。此英杰怀尧舜之德,领国兵攻敌,令国民雍睦,尽心竭力,致救其民也。自从拯援国释放民者,不弄权而归庄安生矣。——《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论》(道光丁酉年,即1837年)
材料二 世谓华盛顿创西国民主之局,非也。……纵观西国英雄,如法之拿破仑,英之格朗穵(即克伦威尔),其初皆起于民主党。及功成名立,仍谋世袭,独华盛顿坚拒诸将奉为皇帝世袭之请,异矣。——宋恕《六字课斋津谈》(1895年)
材料三 若华盛顿,若拿破仑,此地球人种所推尊为大豪杰者也,然一华盛顿、一拿破仑倡之,而无百千万亿兆华盛顿、拿破仑和之,一华盛顿何如?一拿破仑何如?其有愈于华、拿二人之才之识之学者又何如?有
有名之英雄,有无名之英雄,华、拿者,不过其时抛头颅溅热血无名无量之华、拿之代表耳!今日之中国,固非一华盛顿一拿破仑所克有济也,然必须制造无名无量之华盛顿、拿破仑,其庶有济。——邹容《革命军》(1903年)请回答:
(1)材料一称华盛顿为“君子”的依据是什么?这反映了当时中国人解读华盛顿的主要标准是什么?(2)材料二认为华盛顿对美国民主的贡献主要基于什么?结合所学分析,华盛顿“坚拒诸将奉为皇帝世袭之请”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认为华盛顿、拿破仑等英雄是如何产生的?作者发此言论的意图是什么?(4)综上所述,历史人物被多维度解读给你带来怎样的启示?
答案
1.B 2.A 3.C
4.C 5.C 6.B 7.D 8.A 9.C 10.C 11.C 12.D
13.【答案】(1)事件:百家争鸣。代表:孟子、墨子、荀子、孔子。(说出任何2人即可)(2)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君主制;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科学上:标志近代科学形成的牛顿力学体系建立。(3)材料二:君主立宪制。实践:戊戌变法。
材料三: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实践: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制定《临时约法》。共同目的:结束封建专制统治,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解析】
14.【答案】以16—18世纪的英国为例。
英国在产业方面开始“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大大提高;在国家的政权建设上,资产阶级革命破除封建制度,建立了相对自由、人权平等的社会;工业革命造成社会分工变动,人们从乡村来到城市,开始城市化。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宣传了天赋人权、民主平等等思想,逐渐开启了英国人的思想民主化进程。
【解析】现代化包括经济方面的工业化、机械化,政治方面的民主化、法制化,社会方面的城市化,思想方面的理性化、科学化,结合具体的国家,对应其经济、政治、社会、思想等方面在16—18世纪的变化,列举基本史实说明这个国家的现代化过程即可。
15.【答案】(1)建立国家而不做皇帝的高尚品德。以个人的道德和能力为主。
(2)世界民主发展的潮流。原因:①美国没有经历封建社会,缺乏专制王权存在的经济基础、思想基础和社会条件。②华盛顿个人有着强烈共和思想(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不贪恋权力。(3)顺应时势而为,成长为英雄(时势造英雄)。号召国民革命救国,创建民主制度。
(4)启示:要力求客观全面的解读;避免对人物简单贴标签,要历史的、发展的解读;应充分掌握史料,尽量搜集正反两面的证据解读。
【解析】该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和有关华盛顿史实的记忆。第(1)小题:材料中始终突出“救其民”,“ 尧舜之德”,学生应当从建国功勋和道德楷模方面思考。第(2)小题:材料二主要体现了民主潮流和英法的领导者到后来的思想变化,更突出华盛顿在这方面的独特品格。第(3)小题:“不过其时”反映出作者强调时事对英雄出现的作用;而“今日之中国”就比较明显地道出了作者的意图。第(4)小题:为开放式
题目,根据华盛顿的个人品质,结合本题的主旨去谈即可。
第五篇:云南省宣威市板桥三中2018届高三适应性月考卷八 高三历史
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宣威市板桥三中2018届高三适应性月考卷八
高三 历史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
1.下图反映的是某一时期各国工业总产值占世界工业总产值比例的情况。据图中数据判断,当时苏联正处于()
A. 新经济政策实施时期 B. “一五”计划实行时期 C. “二五”计划实行时期 D. 赫鲁晓夫改革时期
2.唐太宗即位之初担任门下省属官的魏征,对中书省起草的有关征兵的敕书,尽管已经由皇帝签署下发到门下省,但他坚持不肯署敕,该敕书终没有颁下施行。此后门下省逐渐具有封还敕书的权力。此外,尚书省的奏抄也都要经过门下省审驳。上述现象主要说明了()A. 门下省具有独立的行政决策权力 B. 唐代初期皇权与相权形成制衡 C. 门下省在日常政务中居枢纽地位 D. 三省制是唐代的最高决策机制
3.孟德斯鸠说:“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这一观点体现的主要思想主张是()A. 三权分立思想 B. 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 C. 天赋人权思想 D. 社会契约思想
4.金冲及教授在其《中国近代历史的几个根本问题》一文中提到,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A. 宣告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破产 B. 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C. 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危机意识
D. 促使知识分子关心中国的发展前途问题
5.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领土由下列各邦组成:普鲁士与洛恩堡、巴伐利亚、萨克森、符登堡……汉堡。”该规定()
A. 维护了德意志的统一 B. 继承了军国主义传统 C. 加重了封建专制色彩 D. 确立了容克贵族的统治
6.新中国成立后,国内学者对1946-1949年国共之间的战争定性为“人民解放战争”或“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不过,近些年来也有学者开始以“内战”一词来概括这场战争。对这一变化的认识正确的是()
A. 前者强调了战争的性质,后者强调了战争的结果 B. 前者受革命史观的影响,后者受社会史观的影响 C. 前者是对历史的价值评价,后者是对历史的客观评价 D. 前者只强调了战争的一方,后者则强调了战争的双方
7.据初步统计,1913年至1921年,我国面粉工业23.5%集中在上海,22.7%集中在哈尔滨,原料主要产地河南、河北、山东却极少。1922年全国共有150万枚纱锭,41.8%集中在上海,37.9%在天津、武汉、无锡、南通、青岛。材料主要表明近代中华民族工业()A. 原料供应不足 B. 发展速度迅猛 C. 资本明显短缺 D. 地区分布失衡
8.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致信英国女王,表示相信英国政府是受到英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欺骗而走上歧途,恳请她制止鸦片贸易。这表明林则徐()A. 希望以和平方式实现禁烟 B. 希望扩大中英正常贸易 C. 开展禁烟得到了英王认可 D. 对英国的政治了如指掌
9.《旧唐书·食货志》记载:“武德四年(621年)七月,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径八分,重二铢四絫,积十文重一两。一千文重六斤四两。仍置钱监于洛、并、幽、益等州。秦王、齐王各赐三炉铸钱,右仆射裴寂赐一炉。敢有盗铸者身死,家口配没。”这主要表明()A. 唐朝初年确定了国家铸币的法定地位和标准 B. 唐朝初年,秦王、齐王等诸侯有自主铸币的特权 C. 唐朝铸铜业的显著发展,使货币发行量激增 D. 隋朝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对货币需求量大增
10.法国学者埃狄纳称宋朝为“现代的拂晓时辰”。下列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 “市民罔籍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 B. “恍然如入汴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 C. “民间典卖田宅、马牛、舟车等如之,全用会子者听” D.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11.史学家汪荣祖认为:“私人所修,所谓野史,诸如杂史、杂记、小说之类,既亦出士人之手,无论观点或方法,未必异于史官,而私修虽偶有他书不载的可贵记录,然掌握史料有限,往往道听途说,真伪杂糅,整个而言,野史绝不如正史之可信,更远不如正史之全面与完整。”据此说明()
A. 历史研究与个人身份有关 B. 野史不如正史完整 C. 历史研究应掌握大量史料 D. 正史比野史更可信
12.牛仔裤是发明于美国西海岸的一种工装裤。最为让人难以理解的是整个“冷战”时期苏联生产不出一条像样的牛仔裤(尼尔•弗格森《文明》)。“苏联生产不出一条像样的牛仔裤”的原因是()①美苏冷战重点转向经济领域 ②苏联忽视消费品的生产 ③“冷战”和意识形态的影响 ④苏联体制束缚,技术落后 A. ②③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
13(18分).宪政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核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罗马法复兴的真谛并不在罗马法本身,而在于以它为承载而体现出来的时代要求。……在罗马法中,“一切权利均因人而设”,罗马社会只要是自由的罗马市民,即使是未出生的婴儿,也处于同新生儿完全同等的地位。……在罗马法中,当事人可以依自己的意思来创设权利义务关系。如在口头契约中的誓约、嫁资口约中,只要当事人作出允诺后,债即产生。……法学家一致主张,在罗马境内,依法享有的人格权、物权等,都“不得被侵犯,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
——董晓波著《市民精神与宪政:西方法治传统的形式》 材料二 英国历史上的宪法性文件
——据《英国宪法的历史沿革》
材料三
有人认为,当经济、社会走出传统农业社会时,政治民主变革势所必然。有人不以为然,却认为,经济的现代化非必然引起政治民主化,而且政治的集权专制才是经济现代化的致胜法宝。——据李季山《走向民主——英国第一次宪政改革》
(1)依据材料一,概括古罗马法的主要精神。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马法的复兴”体现了怎样的时代要求?
(2)依据材料二,归纳英国宪政进程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英国历史发展的影响。(3)结合有关史实,评述材料三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14.(19分)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艰辛探索,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1949年3月)
材料三 1952年一1965年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1952年=100)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材料四 邓小平在向外宾介绍中国改革开放的由来时说:“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了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时期的经验后制定的。”——郭德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2)指出材料二“城市到乡村”、“城市领导乡村”的时代背景和基本内涵。
(3)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分别分析其主要原因。据此说明为什么“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4)据材料四,分析改革开放与邓小平所阐述的历史经验之间的关系。
三、选考题部分(共3小题,学生可以任意选择其中一题作答)【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人问教廷枢密大臣:“为什么犯罪的人不受上帝的惩罚?”他悠然地回答说:“上帝不愿罪人死去,宁愿让他们活着出钱。
材料二 赎罪券贩子的赦罪词:“首先赦免受教士责难的人,无论他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其次赦免犯罪、犯规或过分无节制的人,不论他的过错多大。以赦免你该在炼狱接受的惩罚。”
材料三 “赎罪券能并且仅仅能免除教会的惩罚;教会能免除教会所加的惩罚,不能免除上帝所加的惩罚。
只要是罗马教会之匙所达之处,我都可“赎罪券决不能赦免罪过;教皇本人无权作此赦免;赦免罪过之权属于上帝。“赎罪券不能免除上帝对罪过的惩罚;那种权力也仅仅属于上帝自己。
“真正悔改的基督徒勿需赎罪券就得到上帝的赦免;不需要用赎罪券,基督要求每一个人做这种真正的悔改。
——“九十五条论纲” 请回答:
(1)依据上述三则材料说明宗教改革爆发的直接原因,并分析马丁·路德与天主教会的主 张的区别。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在当时德意志产生了什么影响?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杜鲁门说:“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 材料二 下图是反映20世纪60年代初美苏关系的一幅漫画
材料三 尼克松说:“……如果某个核大国威胁我们某个盟国的自由……我们将提供保护,在涉及其他形式的侵略场合,我们将根据条约义务,在被要求时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但我们指望直接遭受威胁的国家承担为本身防务提供人力的主要责任。”他还说:“过去25年,已经发生了非常巨大的变化。”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杜鲁门说的“转折点”意味着什么?材料三中尼克松所说的“巨大变化”又是指什么?(2)材料二展示的漫画反映了哪一事件?画面反映出什么问题?(3)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的不同点和本质上的相同点。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17.伟大的历史人物往往以其超凡的人格魅力、与时俱进的理论认识和社会实践活动引领时代的前进。
材料一 2005年4月20日北京青年报《环球光速昨晚耀长城》:为纪念划时代物理学大师逝世50周年,全球举行“物理照耀世界”光束传递活动。他说过这样的名言:“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20世纪最后一期的《时代周刊》也将其评选为“世纪人物”,称他为“天才、政治难民、人道主义者、原子和宇宙谜的开启者”,“以其伟大的思想和无与伦比的形象独占鳌头”。
材料二 1939年8月2日,爱因斯坦出于对人类命运的极大关注,写信给罗斯福总统,建议美国务必抢在法西斯德国之前制造出原子弹;后来,当原子弹真的从潘多拉魔盒里跳出来后,爱因斯坦陷入了巨大的后悔与痛苦之中,自认一生最大的错误就是建议研制原子弹。并曾说过:“我并不认为自己是原子能之父,我是以一种很间接的方式参与其中的。事实上我没有预见到原子能会在我这个时代释放出来,我只是在理论上认为它是可能的……”“由于我不能预知原子能在今后的益处,我只好说目前它是个威胁。但也许这样也好,它可迫使人类在国际事务中采用秩序,倘若没有这种恐惧的压力,这种秩序决不会出现。” ——《爱因斯坦晚年文集》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阐述这位伟大人物对人类的贡献。
(2)结合爱因斯坦的观点,谈谈你对原子能的认识。依据材料归纳爱因斯坦的人格魅力。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从题目所给图例中可以看出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已经居于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新经济政策实施虽然取得不错的效果,但苏联远没有超越欧洲传统工业强国,只是让苏联的经济恢复较快,故A项错误;“一五”计划虽然也取得不错的效果,但也只是打下了坚实的工业基础,还未能超于传统工业强国,故B项错误;“二五”计划取得巨大成绩,使苏联最终成为欧洲第一工业强国,故C项正确;赫鲁晓夫改革时期,苏联已经成为和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超级大国,其工业总产值虽然没有赶上美国,但也不应该差距太大,而图例中美苏差距还是很大的,故D项错误。2.【答案】C
【解析】解读题意,门下省具有封还敕书的审驳权力,故A项错误;从“尚书省的奏抄也都要经过门下省审驳”可知B项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从题干介绍的门下省职权的演变可知门下省的地位重要,故C项正确;题干主要介绍了门下省的职权变化,故D项错误。3.【答案】B
【解析】分析材料,孟德斯鸠主张法律是民主自由的体现,民主自由也受到法律的制约。A项可排除,材料没有反映分权思想;C项排除,天赋人权指自然权利是天赋的,而不是由法律或信仰来赋予;D项排除,社会契约思想把社会和国家看作是人们订立契约的结果。故本题选B项。4.【答案】C
【解析】材料并没有宣告洋务运动破产的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更侧重于对国人的影响,没有涉及社会性质的变化,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救亡,主要表明国人的反应。故C项正确;材料主要讲普通民众的反应,与知识分子无关,故D项错误。5.【答案】A
【解析】从题干内容可知德意志国家是联邦国家,故体现的是德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故A项正确;题干没有体现出军国主义、封建专制和容克地主的内容,故B、C、D项错误。6.【答案】C
【解析】1946—1949年国共两党的战争,从战争结果来讲是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用“内战”不是强调战争的结果,故A项错误;社会史观认为人类历史不仅仅是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大事件的历史,更是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件的历史,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用“内战”来概括这场战争不是受社会史观的影响,故B项错误;历史价值是指对历史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或者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意义,1946—1949年国共两党的战争,是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的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的战争,通过战争,中国人民获得解放,这是战争带来的积极影响,用“人民解放战争”来进行概括是对历史的价值评价,而从历史的客观评价来看,这场战争是国共两党的内战,故C项正确;“人民解放战争”“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强调了战争的双方,故D项错误。7.【答案】D
【解析】题干信息主要涉及民族工业的地域分布情况,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交通便利的沿海,沿江城市,而河南,河北,山东分布却很少,故D项正确;A、B、C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A、B、C三项错误。8.【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鸦片战争相关内容,其中C和D明显错误,而B选项就当时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具体情况而言也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排除。故选A。9.【答案】A
【解析】材料大意是说:唐初武德四年废五铢钱,以“开通元宝”钱(流俗称为“开元通宝”)作为统一的货币,径八分,重二铢四叅,积十文重一两,一千文重六斤四两,当年在铸造时,便委托了秦王、齐王、右仆射裴寂三位朝廷王公重臣在洛阳、幽州、益州等地开了四个造炉去铸钱。禁止私自铸钱,故A项正确;B项与材料意思相反,故B项错误;C,D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C,D两项错误。10.【答案】A
【解析】本题可采用排除法,A项为明清时期,B,C,D三项均反应了宋朝商业城市繁荣局面,及向市民社会转型的趋势,故选择A项符合题意。11.【答案】C
【解析】私人也可以修史,“无论观点或方法,未必异于史官”,可见历史研究与个人身份无关,故A项错误;野史不如正史完整的观点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整个而言,野史绝不如正史,原因是“掌握史料有限,往往道听途说,真伪杂糅”,可见历史研究应掌握大量史料,故C项正确;正史比野史更可信的观点过于绝对,故D项错误。12.【答案】A
【解析】美苏冷战重点一直是在军事上、政治上,故①错误;受斯大林体制的影响,苏联一向是发展重工业,故②正确;因为苏联认为牛仔裤是资本主义的东西,所以生产不出一条像样的牛仔裤,故③正确;苏联在工业技术上并不落后,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13.【答案】(1)精神:平等;契约;确保私人权利。
要求: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资产阶级经济上要求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政治上要求平等的政治地位;思想上要求摆脱神学束缚,人性解放。
(2)特点:时间长,渐进式变革;王权渐弱、议会权力扩大。影响:政治上,确立起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3)观点一:经济现代化促进政治民主化。可以英国为例进行论述。观点二:政治专制促进经济现代化。可以德国为例进行论述。
【解析】(1)第一小问精神,据材料一“即使是未出生的婴儿,也处于同新生儿完全同等的地位”可知体现平等;“如在口头契约中的誓约、嫁资口约中,只要当事人作出允诺后,债即产生”强调了契约;“依法享有的人格权、物权等,都不得被侵犯”强调确保私人权利;第二小问时代要求,“罗马法的复兴”发生在文艺复兴时期,时代要求即回答文艺复兴的时代背景,可从经济、政治、思想三个角度展开。
(2)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二,从1215—1701年,体现了时间长,中间经历了六次改革,说明采用渐进式变革的方式,“进一步限制王权”说明王权渐弱、议会权力扩大;第二小问影响,可从政治、经济两个角度分析这种变革对英国历史的影响。
(3)第一小问观点,材料三中有两个观点,“经济现代化促进政治民主化”“政治专制促进经济现代化”;第二小问评述,即评论和叙述,要做到史论结合。“经济现代化促进政治民主化”,例如英国,工业革命发展之后,议会改革随之而来,赋予了工业资产阶级普选权。“政治专制促进经济现代化”如德国,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统一起来的德国,建立起专制政治,但德国开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容克地主的垄断经济,迅速实现经济现代化。14.【答案】
(2)背景:三大战役胜利结束;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内涵:解放全中国;开展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建设。
(3)变化:总体上是增长的。50年代持续增长;50年代末60年代初下降;60年代中期恢复。主要原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一五”计划完成等;“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自然灾害等;制定并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原因:经济基础薄弱;缺乏建设经验;任务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
(4)关系:在总结不同历史时期各种经验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成为改革开放取得巨大的成功的重要保障。
【解析】本题的中心是社会发展问题,涉及教育、时局、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属于跨度大,范围广的大题,要求学生读懂材料,分析表格能力要求比较高,但总体上没有超出教材范围,中规中矩的试题。
15.【答案】(1)直接原因:1517年,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区别: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即通过内心虔诚信仰,才能直接与上帝沟通,获得上帝赦免,而天主教会主张教徒通过购买赎罪券由教皇免除罪过。(2)推动了德意志下层民众的反封建斗争,出现了1524~1526年的闵采尔领导的农民起义;用德文翻译《圣经》,促进德意志地区民族语言的发展;引发了新旧教诸侯间的多次战争,经妥协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路德新教取得合法地位 【解析】 16.【答案】(1)转折点:二战后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地位确立,从战时的美苏同盟关系转变为美苏对峙。巨大变化:日本、欧共体崛起,美国经济、军事实力有所下降,世界霸主地位受到挑战;苏联的军事实力赶上并超过美国。
(2)古巴导弹危机。美苏争霸,但当时美国处于战略优势。
(3)不同点:材料一表明美国推行全球扩张战略;材料三表明美国坚持全球扩张的政策,但减少直接出兵的方式,同时承认苏联的霸权地位。本质相同点:都是推行霸权主义。
【解析】第(1)问反映了二战后不同时期美国的全球争霸态势变化: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第(2)问注意材料时间信息“20世纪60年代初”,判断是古巴导弹危机,当时的战略优势在美国。第(3)问根据材料信息“我们将提供保护……但我们指望直接遭受威胁的国家承担为本身防务提供人力的主要责任”进行判断,但美国争霸的本质始终未变。
17.【答案】(1)他创立的相对论为科学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根据相对论得出的质能公式为原子弹的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他提出的光量子假说推动了量子力学的发展,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理论基础;他在宇宙学、统一场论等领域的成果是人类自然科学史上的一次革命。
(2)认识:①原子能的和平利用,为人类提供了新的能源;②大国间的核军备竞赛对世界和平造成威胁;③核能的放射性污染可能严重破坏环境,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重大危害。人格魅力:乐于奉献精神,淡泊名利,生活节俭;关心人类,对社会有崇高责任感;热爱和平,厌恶战争等。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运用能力。解答第(1)题依据材料一及相关知识进行归纳即可。第(2)题先归纳爱因斯坦的观点,然后用一分为二的辩证观说明对原子能的认识,再依据材料提炼爱因斯坦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