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宣威市2018届高三联合命题月考卷七 历史

时间:2019-05-14 11:35: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云南省宣威市2018届高三联合命题月考卷七 历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云南省宣威市2018届高三联合命题月考卷七 历史》。

第一篇:云南省宣威市2018届高三联合命题月考卷七 历史

云南省宣威市2018届高三联合命题月考卷七

高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

1.历史学家平森指出:“德国在短短的30年间,从一个‘诗人和思想家’的民族转变为以工艺技术、金融和工业组织以及用物质进步为公共生活的显著特征的民族。”促成这一巨变的主要原因是()A. 垄断组织大量出现 B. 从殖民地攫取巨额利润 C. 从法国获得割地赔款 D. 德意志统一的完成

2.雨果曾说:“总会有这么一天,到那时,你们法国、你们俄国、你们英国,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今日欧盟实现了雨果的哪一理想()A. 西欧已构筑起“友爱关系”的坚实基础 B. 欧洲所有大国都已“紧紧地融合”

C. 超国家的联合体已消除了成员国的特点个性 D. 法、俄、英是“高一级的整体”的核心

3.1876年,郭嵩焘出使海外期间常写信给李鸿章,报告日本派到西洋的留学生不限于机械一门,学政治、经济的都有,劝其扩大留学范围。他的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有人说他是“汉奸”。结果,出使不到两年他就回国了。这说明()A. 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日趋保守 B. 郭嵩焘对西方体制过于推崇 C. 郭嵩焘的主张超越主流思想 D. 清廷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

4.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这三次巨变指的是()

①辛亥革命 ②五四运动 ③抗战胜利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⑤改革开放,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A. ①③⑤ B. ①④⑤ C. ②④⑤ D. ③④⑤

5.漆侠《宋代经济史》认为宋代商品流通有两种运动形式:一是农副产品的“求心”运动,即农副产品向城市集中;一是手工业产品的“辐射”运动,即手工业产品在某一地大量生产后,由商人运往各地经销。符合上述观点的史实有()

①闽粤出产的棉花参与当时的“求心”运动 ②“俞大娘航船”参与当时的“辐射”运动 ③两种运动形式均促进了汴京商业的繁荣 ④商帮是宋代两种运动形式的主导力量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6.前代的尚书行台等,都是暂设的,以应付临时之事,事定即撤。元朝却于中原之地,设行中书省十,行御史台二,以统辖路府州县。据此推论符合史实的是()A. 唐朝尚书省是临时机构 B. 元朝始设地方监察机构 C. 行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D. 行省不受中央的节制

7.某大学著名历史教授为学生作报告,其报告的纲要如下所列,这个报告的主题是()

A. 互联网与政治选举

B. 大众传媒在政治选举中的运用 C. 影视艺术的发展 D. 电视与互联网

8.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国家前途》一文中说道:“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子。比方地方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盈利八千,当归国家。”对他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 陈述了民权主义的思想 B. 主张废除地主土地私有制 C. 提出了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D. 体现了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9.从《十二铜表法》一直到《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古罗马在债务法规方面制定了严格的规定,并在司法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这表明在罗马法的形成与发展中()A. 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B. 重视维护帝国统治 C. 被迫改善奴隶处境 D. 力图缓和民族矛盾

10.唐穆宗曾问柳公权用笔之法,公权答云: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请判断与柳公权的书法风格最为相近,同样人品高尚,书法为后人学习,并有许多著名临摹楷体碑帖流传的盛唐时代书法家为()A. 张旭 B. 颜真卿 C. 怀素 D. 欧阳询

11.“罗斯福新政通过承认大部分在政府里没有代表人的那些集团的地位,实现了一种更为公正的社会。”下列措施中,符合这一评价的是()A. 保障工人权利 B. 整顿财政金融 C. 调整农业结构 D. 兴办公共工程

12.二战后,德国和朝鲜形成分裂局面的相同原因是()A. 国内各民族矛盾的激化 B. 受美苏“冷战”政策的影响 C.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演变 D. 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共52分)13.中国传统社会始终面临着中央与地方关系调处的难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之郡国守相丞尉、县令长、侯国相及丞尉虽不能用本地人,但他们的属吏必为本地人。如(郡)主簿于属吏中最为亲近,犹今之秘书长,功曹总领众曹,群吏进退赏罚皆由之……故其权极重。——严耕望《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略》

材料二 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汉代地方官员任用的特点。这反映出中央与地方关系如何?(2)据材料二,指出元朝行省制度在权力运行方面的特征。

14.1885年早期维新志士王韬主掌上海格致书院,延请洋务大员,命题考士,士子们应时而对,颇多新见。从主考人员、考核内容和考核结果来看,王韬课士的整个过程体现出新旧杂糅的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上海格致书院课士题表

材料二 此编所命诸题,……巨细精粗,无乎不贯。诸生所对,皆能荦荦举其大端,集思广益,萃众长而备一得。咸有裨于国家大计。盖诸生讲求西学,揣摩时局,日就月将,进而益上。较之前时,已大相径庭矣。——王韬《格致书院课艺》 请答题:

(1)材料一中哪句表述典型地反映了洋务运动的什么指导思想?该表述内容的传统性体现在哪里?

(2)与传统性相对应的是近代性。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王韬课士的近代性”为主题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上而下地废除农奴制比坐等它被自下而上地废除要好得多。——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3月的一次讲话

材料二 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 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劳役的办法……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

材料三 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的产值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的增加则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猛增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的整个工业产量增长了6倍,铁路线增长了35倍多。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2)材料二所反映的现象说明了什么?(3)材料三反映了哪些历史信息?导致以上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俄国1861年改革的意义和实质。

【选修3—20世纪战争与和平】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50年

9月 27日)当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时……在俄国代表缺席的情况下,安理会以九票对零票通过一项决议,谴责北朝鲜的这次侵略行为,并要求共产党军队从朝鲜撤出……号召会员国对大韩民国给予一切必要的援助……要求美国委派一人为总司令,不久就有19个国家在军事上做出了贡献。——A·林克《1900年以来的美国》

材料二 针对2003年美国攻打伊拉克一事,有人画了以下两幅漫画:

材料三 无论是我们的人民,还是我们的领袖,都不是万能的。……我们并不拥有天赋的权力,来用我们自己的理想或选择去塑造任何其他国家。可是直到今天,在世界上许多地方,我们仍然在重复着类似的错误。——美国前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二,分析两场战争有什么相似点?(2)材料二中的漫画二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

(3)用材料三的观点说明当前伊拉克重建困难的原因是什么?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7.孙中山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列宁是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领袖。两位伟人虽然未曾见过面,却有着一段不平凡的交往和深厚的友谊。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因列宁先生想到中山先生,我们可以比较地看他们。中山先生的人格伟大,无论是他的朋友,他的信徒,他的仇敌,都没有不承认的。列宁的人格伟大也无论是他的朋友,他的信徒,他的仇敌,都没有不承认的。”……“他们的革命精神,两人也有相同之点,列宁遇到反动不灰心不失望,中山先生亲自说过二次革命失败亡命东京的时候,手下人人灰心,先生以为革命党人并没有损失,不必灰心,再干好了!这样,列宁

精神就是中山精神,就是革命者的精神!”

——李大钊在列宁逝世两周年纪念大会的演讲选自《李大钊文集》下卷

材料二 1921年12月,马林在桂林多次与孙中山会见。……孙中山与马林会谈时,多次赞扬苏俄政府所取得的成就……。通过和马林会见,孙中山进一步增进了对苏俄的了解,他开始看到“法、美共和国皆旧的,今日惟俄国为新式的”,他决心“造成一个新式的共和国”。他从“向西方学习”,开始转向“以俄为师”。——施成《孙中山和列宁的友谊》

材料三

一、国民政府本革命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以建设中华民国。

二、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

——孙中山《国民政府建国大纲》(民国十三年四月)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俄国布尔什维克党武装夺取政权过程中遇到挫折时,列宁精神是如何体现的?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孙中山转向“以俄为师”的原因。为“造成一个新式的共和国”,孙中山的革

命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

(3)两位伟人都重视民生,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是如何关注和改善民生的?据材料三指出“民国十三年”孙中山在民生主义方面的主张与早期相比有何新发展?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垄断组织大量出现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与材料中所述现象不符,故A项错误;从殖民地攫取巨额利润是外因,不应该成为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自法国获得割地赔款只是德国转变因素中的一个环节而已,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德意志统一的完成使得德意志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工业发展迅速,很快跻身于强国之列,故D项正确。2.【答案】A

【解析】欧盟成员国并不包括俄罗斯这一欧洲大国,排除B、D两项; C项与雨果“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的观点矛盾;故选A项。3.【答案】C

【解析】1876年洋务运动已经开始,李鸿章是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积极投身洋务事业,故A项错误。材料提及的是郭嵩焘建议李鸿章扩大留学范围,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和经济,而没有提及他对西方体制的态度,故排除B项。郭嵩焘的提议遭到士大夫的谩骂,说明封建传统思想根深蒂固,故C项正确。清廷对郭嵩焘的态度无法说明其对外政策发生变化,故排除D项。4.【答案】B

【解析】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毛泽东让中国人民“站起来”,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让中国人民“富起来”,并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之路。5.【答案】D

【解析】宋代,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到闽、粤等地区,故①正确;“俞大娘航船”出现于唐朝,题目讲到的是宋朝,故②错误;汴京是北宋的都城,故③正确;商帮出现于明清时期,故④错误,选择D项符合题意。6.【答案】C

【解析】“尚书行台”指的是中央权力机构的外派机关,以题干意思,元代之前都属于临时机关,唐朝尚书省是中央机关,不是临时机构,故A项错误;地方监察机构在元之前就已存在,故B项错误;行省属于中书省的外派机构,后来成为了常设机构,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故C项正确;行省依然受中书省管辖,故D项错误。7.【答案】B

【解析】从报告的纲要来看主要是分析了电视、互联网是强势的竞选宣传媒体,故体现出大众传媒在政治选举中的重要作用,所以B最符合题意要求。8.【答案】D

【解析】孙中山的这段话主要解释了“民生主义”的思想,由材料内容可判断A、B、C不符合题意。9.【答案】A

【解析】解读题意可知,罗马法注重对债务法规的制定,而债务关系主要是财产的所有权,故A项正确;B项不是题意的主旨,故B项错误;C项与罗马法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属性不符,故C项错误;D项材料无法体现,故D项错误。10.【答案】B

【解析】联系已学可知颜真卿与柳宗元在楷书方面造诣很高,且有“颜精柳骨”的美誉,颜真卿与柳宗元都生活在“盛唐”时期,在人品与书法方面也存在很多相似之处,因此颜真卿符合题意要求,故选B。11.【答案】A

【解析】材料中“承认大部分在政府里没有代表人的那些集团的地位”是指工会组织的建立,故A项正确;整顿财政金融不是材料反映的信息,故B项错误;调整农业结构属于农民的利益,不符合题干信息,故C项错误;兴办公共工程属于社会就业问题,不符合题干主旨,故D项错误。12.【答案】B

【解析】1948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先后建立资本主义的韩国和社会主义的朝鲜、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资本主义的联邦德国和社会主义的民主德国,故A项错误,B项正确;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晚于德国和朝鲜分裂的时间,故C项错误;“马歇尔计划”是对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上的援助计划,与朝鲜无关,故D项错误。13.【答案】(1)特点:郡县长官由中央任命,不用本地人;属吏为本地人。关系: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或答地方仍有较大权力)。(2)特征:行省拥有部分权力,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节制。

【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汉之郡国守相丞尉、县令长、侯国相及丞尉虽不能用本地人,但他们的属吏必为本地人”来概括;第二小问从郡县制的作用来回答。

(2)根据材料二“ 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答案】(1)表述:(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体现:坚持纲常政教。(2)略

【解析】(1)先回答出第二小问即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然后结合这一思想回看材料一,能够体现这种思想的是“(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第三小问结合“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作答。

(2)结合19世纪末中国社会转型的特点,把握住“课士”和“近代性”这两个要素,从考试选拔的形式、命题内容、考试结果和导向等角度将“王韬课士”与“古代课士”进行比较,进而论证出“王韬课士”所具有的中西并存和顺应时代及世界发展潮流的近代性特征。15.【答案】(1)挽救统治危机,维护贵族地主利益。(2)改革加重了农民负担,农民十分不满。(3)俄国工业迅速发展,煤、钢、石油产量迅速增加。根本原因:农奴制改革。

(4)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实质:它是对农民进行的一次大规模掠夺。

【解析】本题考查俄国1861年农农奴制改革的目的、内容、影响、意义及实质。第(1)题要从贵族地主的利益出发考虑,第(2)题注意关键词“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说明不仅没有减轻农民负担,反而加重了。第(3)题注意材料三中机器制造业、生铁、钢、石油等工业产量增加的信息。原因注意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4)题实质是农奴主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要从改革的内容和实际问题去考虑。16.【答案】(1)都是由美国主导发动的,遭到苏(俄)反对的侵略战争。

(2)美国未经联合国授权发动伊拉克战争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表现,是对联合国权威的严重挑战。(3)美国要将自己的政治意图强加在伊拉克人民头上,是强权政治的表现,遭到伊拉克人民的强烈反对。【解析】第(1)题需要学生将材料二中漫画内容转化为文字形式与材料一去比较,找出其相似点。第(2)题解题的关键在于读懂漫画二中的“UN”“STOP”这些重要信息。第(3)题的主要考查点是要求学生读懂材料三的观点。

17.【答案】(1)发表《四月提纲》指明革命方向;敦促发动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

(2)原因:十月革命的胜利;维护共和斗争的失败;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和影响;孙中山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

变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3)列宁:通过《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提出布尔什维克党的工作重心应由军事斗争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

新发展:将民生问题放在国家建设的首位;发展经济解决人民的衣、食、住、行问题。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时代背景、革命活动来回答。第(2)题可结合十月革命,共产国际以及中共的帮助等信息来分析。第(3)题注意题目要求的“民生问题”,分析俄国最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是什么,围绕着这一点回答,第二问可对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进行对比。

第二篇:云南省宣威市2018届高三四校联合命题月考卷八 历史

云南省宣威市2018届高三四校联合命题月考卷八

高三历史(解析校对稿)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

1.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杨阳说:“中国历史绕不开封建制,也绕不开大一统和郡县制,就像中国的今天和未来绕不开现代化一样。但是要从封建制中找到现代社会的必要元素,显然不大可能。”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 一部中国历史就是封建的历史

B. 封建制、大一统和郡县制是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C. 研究中国历史,必须要研究封建制、大一统和郡县制 D. 封建制中有现代社会的基本要素,只是需要去寻找 【答案】C

【解析】材料中的“封建制”即分封制,它是奴隶社会的重要政治制度,与封建社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B项错误;据材料信息“中国历史绕不开封建制,也绕不开大一统和郡县制”可知C项正确,A项错误;D项与材料信息“要从封建制中找到现代社会的必要元素,显然不大可能”不符,排除。

2.一般来说,美国政府是权力执行机关,不是监督机关,它主要受国会和最高法院权力的监督。但美国资产阶级认为按照“分权制衡”的原则,政府在接受监督的同时,还应有自卫能力。这在1787年宪法中表现为()

①总统拥有“立法否决权” ②总统是国家元首,对宪法负责 ③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提名 ④总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总统拥有“立法否决权”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故①正确;总统是国家元首,对宪法负责,体现了宪法至上的原则,故②错误;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提名,体现“分权制衡”的原则,故③正确;美国总统没有解散议会的权力,故④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

3.“最高命令称上谕:一种是明发上渝,一种是寄信上谕。寄信上谕是清代特有的……直接由皇帝军机处寄给受命令的人。譬如给江苏巡抚的上谕,直接寄给巡抚,旁人谁也不知道。……后来凡是紧要的事,差不多都用寄信上渝发出了。”清朝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A. 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B. 做好政令的保密工作 C. 提高行政效率 D. 加强对官员的监察 【答案】A

【解析】寄信上谕是为了将皇帝的旨意完全执行,不许旁人议论,这是为了加强专制皇权,故A项正确;“后来凡是紧要的事,差不多都用寄信上渝发出了”,从文字上分析,应是数量较多,如果是为了保密,不会那么频繁的,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办事比以前快了,故C项错误;也没有指出监察官员,故D项错

误。

4.以下是四个国家的历史教科书对朝鲜战争的表述,对此的认识正确的是①中国: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悍然派兵侵略朝鲜 ②韩国:1950年6月25日凌晨,朝鲜越过三八线,开始南侵③俄罗斯:1950年6月,北朝鲜军队侵入南方,并正式宣布他们是为了反击李承晚军队的攻击④朝鲜:1950年6月25日凌晨,美帝和其傀儡们对朝鲜悍然发动袭击。这表明()A. 相关历史史实需要进一步澄清 B. 不同立场观点导致不同史实表述 C. 事件第三方的表述往往较客观 D. 各方对相关史料的解读出现差异 【答案】B

【解析】各国对朝鲜战争的表述均属史实,只是表达方式和侧重点有所不同,故A项错误;各国对朝鲜战争的表述基于本国历史和国家利益,故B项正确;作为第三方的中国和前苏联已经卷入到朝鲜战争的纷争中,表述未必客观,故C项错误;从材料看,各方显然站在本国立场上表述历史问题,故D项错误。5.据统计,1997年,在我国社会农副产品收购总额中,国家定价的比重由1978年的94.4%下降到15%以下,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国家定价的比重由1978年的97%下降至5%,在工业品出厂价中,国家定价的比重仅占4%。材料表明我国经济改革的特点是()A. 推行物价“双轨制”以抑制通货膨胀 B.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得到加强 C. 更多开放农副产品收购价格 D. 缩小工农产品价格之间的“剪刀差” 【答案】B

【解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1997年在农副产品收购、社会商品零售、工业品定价过程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较1978年得到加强,故B项正确;物价“双轨制”不利于抑制通货膨胀,故A项错误;开放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只是我国经济改革的一部分,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工农产品价格之间的“剪刀差”,故D项错误。

6.北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记载:“赡(人名)初造墨,遇异人传和胶法。…赡死,婿董仲渊因其法而加胶,墨尤坚致,恨其即死,流传不多也。”清代施闰章《蠖斋杂记》记叙:“(宋)有舒翁工为玩具,翁之女尤善,号曰舒娇,其炉瓷诸色,几与哥窑等价。…相传陶工作器入窑,变成玉。工惧事闻于上,封穴逃之饶。”上述两则记述反映的共同问题是两宋时期民间手工业()A. 开始超越官营手工业 B. 技术传承具有封闭性 C. 受官府压制,发展艰难 D. 主要生产日常生活用品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恨其即死,流传不多也”等信息,可知当时民间手工业强调保守技术的秘密不外传,技术传承具有封闭性,故B项正确;明清时期民间手工业开始超越官营手工业,故A项错误;C、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得到体现,故C,D项错误。

7.英国学者约翰·凯伊在分析西欧经济时指出,“全球化”一词在1990年取代“民营化”成为经济改革的标语。这一变化表明在西欧()A. 经济已经逐步走出滞涨 B. 凯恩斯主义取得主导地位 C. 信息技术得到广泛使用 D. 各国转而采用贸易保护政策 【答案】A

【解析】材料中“‘全球化’取代‘民营化’”说明西欧各国在调整经济政策,使得西欧经济逐渐恢复,故A项正确;凯恩斯主义是指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在20世纪70年代已经失灵,故B项错误;信息技术得到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时间与题干不符,故C项错误;“全球化”说明贸易壁垒在逐渐拆除,故D项错误。

8.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比16世纪初平均上涨了4.2倍,法国物价指数比16世纪初高2.2倍,英国高2.6倍,荷兰的主要城市高3倍,阿尔萨斯、意大利和瑞典高将近2倍。欧洲物价在16世纪末上涨的直接原因是()

A. 新航路开辟,欧洲贵金属大量增加 B. 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

C. 欧洲主要国家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D. 资本主义生产迅速发展 【答案】A

【解析】16世纪,随着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美洲的金银大量流入欧洲,导致物价迅速上涨,货币贬值,对欧洲国家的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以致被称为价格革命,这与题干中现象相符,故A项正确;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中叶,与题干中时间“16世纪末”不符,故B项错误;C项表述也不妥,此时的欧洲主要国家多是封建国家,如英国17世纪确立资本主义制度,法国18世纪确立资本主义制度,故C项错误;资本主义生产迅速发展虽然符合当时的欧洲历史情况,但是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

9.2011年10月18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毛泽东提出了 “双百方针”。该方针提出的历史背景是()A.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B. 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 C. “文革”期间 D.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答案】A

【解析】毛泽东提出了“双百方针”是在1956年4月28日,因此符合条件的是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故选A。10.近年来,民族品牌361度异军突起,下图是361度的标志和广告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② 千多年前的宋代,我国发明的雕版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②一百年前,我国科技一度落后的原因是社会制度的落后和西方列强的侵略

③新中国成立仅20年,“两弹一星”就为我国科技的再度起飞奠定了基础

④“以科技创新推进经济转型”的科学发展观加快了我国科技和经济再度起飞的进程 A. ③④ B. ②④ C. ①② D. ①③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我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成就,还涉及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以及当今的时政热点。①不正确,因为北宋时我国发明的是活字印刷术,火药出现在唐末;③说法也不对,因为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这发生在新中国成立20年以后。

11.德国学者南特威希曾说过:“我想谈谈我个人对毛泽东的评价,毫无疑问,他的最大的功绩在于,在一个困难的时代里找到一条路,把中国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建立统一的大国。”材料中的“一条路”是指()

A. 坚持“城市中心” B. 工农武装割据 C. 坚持“持久战” D. 实行人民民主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理解能力。毛泽东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12.中国古代书法——行书》,被称为国家名片与国宝艺术的完美集合,彰显了宣纸“纸寿千年,墨润万变”的独特魅力。下图中属于该套邮票的是()

【答案】C

【解析】本题以宣纸材质的邮票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提取图片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题干,A邮票的字体方正,多为长方形,属于篆文;B邮票的字体笔画详备、结构严整,属于楷书;D邮票中的字体任情纵性、勾连不断,属于草书。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答案选C项。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52分)

13.法律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法制建设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简出现的单行法规名称已达三十多种,史载李悝著《法经》六篇,“商鞅受之,入相于秦”。秦律

所载的法律条文数量之多,内容之丰,也是前所末见。秦简中的经济法规包括《田律》、《厩苑律》、《仓律》、《金布律》、《关市律》等一百多条律文。它们对秦代社会经济生活各方面进行广泛调整,使秦的经济迅速发展,国力日盛,巩固、确立并发展了封建制度。——万方《浅谈秦的经济立法及其特点》 材料二

在罗马法的发展史上,万民法成长和法学家活跃时期是罗马法律和法学空前繁荣昌盛时期。这一时期,内战停止,国土继续扩张,各地交通发展起来,人口流动加剧,民族人民之间联系加强,罗马的商业和手工业极兴盛,出现了许多新兴的大城市。商品经济的高度民主发展,使各民族人民的平等权利得到充分表现。所有这些不仅在客观上提供了建立统一法律的体系的要求,而且也为法律的发展和法学的繁荣提供了深厚的社会基础。同时,希腊哲学中的自然法思想也在罗马境内流行起来,它提出的理性、正义、诚实等理念为法律找到了一个更加高尚和神圣的目标。——郭守兰《西方法文化史纲》 材料三

——《法国民法典》(1804年)

材料四

中国经济法现代化实质上是中国经济法走向世界,与具有国际性和普遍性的现代化经济法相衔接或接轨的过程。考察西方现代经济法的特质并检视中国传统法文化,我们认为,中国经济法现代化必须立足于借鉴和移植西方现代经济法的制度规则和观念体系,这是因为:其一,中国经济法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体制与西方现代化的经济法在许多层面是具有共性的。其二,经济法现代化的重要特征难以在我国传统法文化中寻求发展的土壤。

——李昌麒、鲁篱《中国经济法现代化的若干思考》

(1)根据材料一归纳秦国经济立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发挥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影响罗马法律发展的因素。对比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者法律理念的不同。

(3)材料三的法律条文体现了怎样的立法原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法律走在西方前列的原因。(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经济法与世界接轨的背景。综合上述材料,就法制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特点:法规繁多,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借鉴别国法规。(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作用:规范经济秩序(调整社会经济生活);促进经济发展;确立、巩固封建制度;增强国家实力,为统一奠定基础。(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2)因素:政局稳定与领土扩张;民族交往与平等;商品经济发展;民主发展。(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不同:前者强调专制、严刑峻法。后者注重民主、平等(推崇希腊自然法思想或强调理性、正义)。(3)原则:自由平等原则;财产所有权原则;契约原则。

原因:启蒙运动的影响;法国大革命的作用;法学家的贡献。(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4)背景: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国经济体制与西方经济法有共性);经济全球化;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看法:法制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经济发展推动法制建设。

【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秦律所载的法律条文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可知秦律法规众多,内容丰富;“秦简中的经济法规包括《田律》、《厩苑律》、《仓律》、《金布律》、《关市律》等一百多条律文”可知秦律经济立法涵盖不同层面的法律约束,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各方面;第二小问作用,根据材料一“它们对秦代社会经济生活各方面进行广泛调整,使秦的经济迅速发展,国力日盛,巩固、确立并发展了封建制度”可知秦经济立法对规范经济活动行为,保证了社会经济正常的竞争秩序,促进国力增长,确立、巩固封建制度,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2)第一小问因素,根据材料二“内战停止,国土继续扩张”可知罗马稳定政治局面对罗马法的发展奠定了

政治基础;“各地交通发展起来,人口流动加剧,民族人民之间联系加强”“各民族人民的平等权利得到充分表现”可知罗马稳定的政治局面造就了民族平等交往;“商品经济的高度民主发展,使各民族人民的平等权利得到充分表现”可知商品经济的高度民主发展要求经济立法进行有序规范;第二小问不同,材料一立法强调封建专制,运用严刑峻法保障经济运行合理秩序;材料二“希腊哲学中的自然法思想也在罗马境内流行起来,它提出的理性、正义、诚实等理念”可知罗马法推崇希腊自然法思想,注重维护社会民主、平等政治诉求。(3)第一小问原则,根据材料三“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可知体现了自由平等原则,保证每个法国人民合理的民事权利;“对于物有绝对无限制地使用、收益及处分的权利;国家征收私人财产只能根据公益的理由,并以给予所有人以公正和事先的补偿为条件”体现了财产所有权原则;“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体现了契约原则;第二小问原因,启蒙运动时期法国启蒙思想家大力宣传民主、自由、平等、契约等思想;法国大革命时期民主、自由、平等等启蒙思想付诸实践,为《法国民法典》发展完善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实践经验;法学家的大力推动,使得启蒙运动以来的诸多理念找到生根发芽的土壤。

(4)第一小问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中国经济全面融入世界,为适应经济领域变革,必然调整经济立法保障经济合理有序的发展;根据材料四“中国经济法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体制与西方现代化的经济法在许多层面是具有共性的”可知中国经济体制与西方经济法在某些方面有共性;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大趋势之下,中国经济必然需要调整完善才能与世界经济协调接轨;第二小问看法,法制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经济发展推动法治建设,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发展;法制建设需要汲取人类法治文明的先进成果,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

材料二 19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者奉为经典的《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导致“中国之民,遂二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酷政”。他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定的《诗经》《礼记》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在他看来,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春秋》便是孔子为“改制”而创作的。他甚至用西学来解释《春秋》,认为《春秋公羊传》中的“三世”说为:“始于据乱(世),立君主;中于升平(世),为立宪,君民共主,终至太平(世),为民主”。——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3)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

【答案】(1)不同之处:孔孟思想是仁政、民本、教化,而汉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发展:更加重视《论语》《孟子》,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

(2)回归原典、回归孔孟,否定后人的附会、杜撰之说,主张探寻儒学的精神实质,借助儒学为现实服务。(3)应历史地看待孔子与儒学,不应盲目地肯定或否定;将真实的孔子与神圣化的孔子区别开来;借鉴其精华,摒弃其糟粕。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迁移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孟子思想主张的特点及董仲舒的儒学主张,对比分析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解读材料一中韩愈的言论及韩愈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的关键信息,迁移宋明理学的特点分析概括。第(2)问,解读材料一韩愈关于儒学的论述与材料二康有为对儒学的看法,从对待孔孟儒学地位、后人发展儒学的态度及目的等方面概括归纳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第(3)问,从儒学的现代价值及局限性的角度,分析指出对待孔子与儒学的原则,言之有理即可。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顾】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典贵族通过元老院的形式,控制着政治和宗教生活。公民大会虽然存在,但权力很少。许多雅典

农民因为不能偿还债务而沦为奴隶,他们以自身为抵押向贵族借债。农民们一次次地要求取消债务,将土地归还穷人,雅典似乎走到了内战的边缘,雅典贵族对危机做出了反应,公元前594年他们选择了梭伦这位具有改革思想的贵族做首席执政官。

——[美国]杰克逊·J·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材料二 除却欠债千家乐,重获自由万民祥……挣脱枷锁出牢笼,海阔天空任翱翔。——梭伦

材料三 我已将适当的权力给予民众,绝不会故意剥削或纵情泛滥,就是那些富有和高贵的人士,提出的忠告在于知耻和守分,执着盾牌我屹立在两派之间,双方的权利不可以相互侵犯。——梭伦

材料四 雅典人之所以这时候邀请梭伦出来,是因为当时雅典正面临危机——贫富分化严重,富有者和贫穷者的分化正在激化。……梭伦上台后,他所面对的情景要比想象中困难得多——穷人强烈要求平分富人的财产,梭伦当然不能支持农民的这一极端要求,不过也必须让穷人得到实惠。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梭伦改革前雅典社会问题的具体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改革的目的。(2)材料二的诗句反映了梭伦改革的哪一重要举措?这一举措直接产生了怎样的历史作用?

(3)材料三的诗句体现了梭伦怎样的改革理念?据材料四,归纳能够论证这一理念的重要举措。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的这一改革理念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答案】(1)表现:贵族专政、农民(平民)社会地位低下;农民(平民)生活贫困,容易沦为债务奴隶。目的:缓和阶级矛盾(或巩固奴隶主统治)。(2)举措:颁布解负令(或废除债务奴隶制)。

作用:解除了债务奴隶制对平民的威胁;让欠债为奴的平民重获土地和自由。(3)理念:中庸(或折中、不偏不倚)。举措:不平分富人的财产,但也让穷人得到实惠。影响:这一理念可以缓解矛盾,减少阻力,推动改革成功。

【解析】本题提供了一组有关梭伦改革的材料,要求回答梭伦改革的背景、目的、主要内容、体现理念及影响。第(1)问由材料一指出改革背景,从改革性质指出其目的。第(2)问回答重要内容“解负令”颁布。第(3)问结合材料指出改革理念“中庸”,作恰当评价即可。

【选修3—20世纪战争与和平】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巴黎和会上,美国主张吸收世界各国和战败的德国加入这一国际联盟组织,各会员国应相互保证

“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如果发生领土争端,国联有权干预;国联应负责处理战败国的殖民地问题。材料二 《国联盟约》规定,国联的主要机构是会员全体代表大会和行政院。每个会员国,包括殖民地或自治领都拥有一票。

材料三 西方一个评论家说:“威尔逊的原则征服了欧洲,《国联盟约》无疑是他努力的一座纪念碑。但是,新大陆的政治是否与旧世界一样尚不可知。威尔逊的原则征服了欧洲,他是否能征服美国呢?”

材料四 威尔逊签署了《凡尔赛和约》后,带病在美国作了1万千米的旅行,到处兜售他的国联方案,直到1919年10月中风后半身瘫痪,但参议院就是不买账。参议院共和党领袖洛奇说:“美国不能为了维护世界和平而削弱自己,不能使我们的主权从属于别的国家……我们必须首先考虑到美国。”在1920年3月最后表决中,参议院以53∶28的多数否决了参加国联的议案。——以上材料均据《国际关系史》 请完成: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美国主张建立国联的主要目的有哪些?(2)材料二中的有关规定对哪些国家比较有利?说明其原因和影响。(3)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应当怎样理解材料三中的观点?(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分析列强围绕国联问题进行斗争的实质。

【答案】(1)利用德国牵制英国和法国;维护各国主权和世界和平;控制国联进而称霸世界。

(2)国家:英国和法国。原因:英、法两国是战胜国中的老牌殖民帝国,拥有较多的殖民地或自治领。影响:英国和法国操纵国联,成为它们维持霸权的工具。

(3)威尔逊在“十四点和平纲领”中提出建立国联,以维护世界和平,得到欧洲绝大多数交战国的赞同;威尔逊在巴黎和会上坚持将成立国联列入会议议程,促使巴黎和会通过国联盟约,成为“他努力的一座纪念碑”;美国控制国联的目的没有达到,加之国内的孤立主义传统,致使参议院拒绝批准美国加入国联。(4)凭借自身的实力,争夺世界霸权。

【解析】第(1)问可依据材料一中“吸收世界各国和战败的德国”等信息,从直接目的、根本目的等方面进行说明;第(2)问中的“国家”和“原因”可结合材料二中“殖民地或自治领都拥有一票”等信息展开思考,“影响”需要结合所学知识直接回答;第(3)问应根据“威尔逊的原则征服了欧洲”等信息明确材料三的主要观点,进而结合材料四中“首先考虑到美国”等信息以及所学知识进行阐述;第(4)问可联系一战后战胜国列强的主要目的,结合国联成立的背景及其结果等内容进行归纳。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

材料二 下图是康熙帝为北京孔庙所题“万世师表”匾额。

材料三 韩国文化中有着传统儒家文化的因子,但这些传统因子已和韩国人的现代生活,以及他们从西方吸收来的现代思想观念糅和在一起,因而不仅这些传统因子被激活了,而且被赋予了新的生命。“汉流”要走向世界,也必须走融合东西方文化、融合现当代生活的路。——孙逊《“韩流”与“汉流”的内涵解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

(2)材料二中康熙帝题写“万世师表”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被称为“万世师表”的主要原因。(3)据材料三,从当今“韩流”的强劲发展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 【答案】(1)礼、仁、中庸之道。

(2)目的:利用孔子思想维护统治。原因: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孔子的教育思想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建构与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孔子整理和修订的“六经”是留给后世的宝贵遗产。(3)启示:对传统文化要批判地继承(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处理历史材料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问属于基础知识的再认和再现,结合教材回答。第(2)问从孔子的出身入手,结合材料进行认识总结。第(3)问要注意运用正确的评价方法。

第三篇:云南省保山隆阳区2018年高三3月份联合命题月考卷 历史

云南省保山隆阳区2018年高三3月份联合命题月考卷

高三 历史

命题教师: 审题教师: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4.0分,共48分)1.穿越时空,来到19世纪90年代的英国伦敦,你可能看到的场景是()A. 英国女王召集议会开会,由她选任新首相 B. 飞机在伦敦上空飞过

C. 爱因斯坦访问伦敦,宣讲相对论 D. 泰晤士河水质恶化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19世纪90年代英国的阶段特征。19世纪90年代的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已经相对完善,首相由议会多数党领袖出任;飞机与相对论均产生于20世纪。当时第二次工业革命正在进行之中,故选择D项。

2.1955年9月,人民解放军开始实行军衔制,高级将领分别被授予元帅、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军衔者共1232人。在这些将官的省籍分布中,居前的三个省份共有761人之多。这三个省份应当是()

A. 江西、湖北、湖南 B. 安徽、河南、江苏 C. 广东、福建、广西 D. 山东、陕西、山西 【答案】A

【解析】授衔将领都应该是中共人民军队中战功卓越、贡献杰出、资历高深的军官,结合史实可知在江西南昌起义后,井冈山会师,建立了中共领导的第一支新型人民军队——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当时红军活跃的主要地区就是在江西、湖北、湖南,中共的资深的军事将领应多来源于这三个省份,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

3.下图是苏联1976—1990的经济增长情况,解读错误的是()

A. 苏联经济发展整体呈下降趋势 B. 国民收入的下降幅度最大

C. 从1976年开始经济体制发生急剧变革

D. 1990年经济恶化的主要原因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答案】C

【解析】A、B项可以从图表中直接总结,故A、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苏联的三次经济体制改革都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所以不存在经济体制的急剧变革,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D项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没有取得改善苏联经济的预期效果,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4.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议定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臣,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中陈字样;大臣批复用札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该规定()

A. 表明英国政府在中国获得进驻公使的特权 B. 使得中国在外交上享有与英国平等的权利 C. 客观上有利于推动中国外交礼仪的近代化 D. 反映了《南京条约》的不平等性和屈辱性 【答案】C

【解析】材料主要反映了中英在外交文书上使用相同的形式,并非表明英国政府在中国获得进驻公使的特权,故A错误。材料中中英“平行照会”反映出清政府被迫放下了“天朝上国”的架子,但不意味着中国在外交上享有与英国平等的权利,可排除B。根据上述分析,自然得出D也错误。故选C。5.下表为1890—1933城市人口(以百万计)及其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统计表,依据此表分析正确的是()

A. 1890—1933年英国工业生产能力逐渐落后于美国但高于德国 B. 1910—1933年城市人口数量对比证明美国国力领先

C.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导致1910—1920年俄国城市人口减少的因素之一 D.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德国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呈持续上升趋势 【答案】C

【解析】1890—1933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美德经济先后超过了英国,故A项错误;从表格数据可知在1910—1933年间,尽管英国城市人口低于美国,但英国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是高于美国的,说明英国城市化水平是高于美国的,仅比较城市人口数量无法证明美国国力领先,故B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斥商品和市场,压制了城市经济的活力,导致城市人口减少,故C项正确;从表格中可以看出1920—1933年间,德国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呈现下降的趋势,故D项错误。

6.下列属于中国直接参与签署的文件包括()①《联合国家宣言》 ②《开罗宣言》

③《布雷顿森林协定》 ④《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A. ①②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四个组织均有中国参与签署,选择D项符合题意。7.下图所示为胡适在1912年日记中写下的一段话,由此可见()

A. 梁启超、孙中山等宣传民主革命思想,推动了革命的爆发和迅速发展 B. 新文化运动传播了西方的民族、民主和科学思想,为革命做了思想准备 C. 国民大革命从武汉迅速席卷到全国

D. 辛亥革命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有较充分的思想基础 【答案】D

【解析】梁启超是维新派代表人物,后来思想有所转变,但材料没有体现宣传民主革命思想,故A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发生在191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国民大革命发生在1924~192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梁启超宣传民族民主主义思想,推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故D项正确。

8.1947年马歇尔发表声明,“任何图谋阻挠别国复兴的政府,都不能指望行到我们的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必须是联合性质的,即使不能取得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该取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由此可见,马歇尔计划的实施()A. 扩大了美国与西欧的矛盾 B. 阻碍了西欧一体化的进程 C. 加速了战后欧洲的分裂 D. 成为了“冷战”开始的标志 【答案】C

【解析】马歇尔计划是欧洲经济援助计划,有利于西欧国家经济复苏,故A项错误;西欧一体化的进程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故B项错误;马歇尔计划是美国提出的,其援助是有条件的,其目的是遏制苏联,因此苏联是反对的,这样加速了战后欧洲的分裂,故C项正确;“冷战”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提出,故D项错误。

9.关于《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条款的规定,英国人认为:“同英国臣民进行贸易的中国臣民将不因为他们那方面进行交易而承受特别的负担或特殊的苛捐杂税”。清政府认为:这个税率(值百抽五)比现有的帝国税率(值百抽二到值百抽四)还高,所以应允了英方的要求。中英双方不同的认识说明()

A. 英国通过该条款进一步控制中国 B. 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市场 C. 中国逐渐丧失对关税主权的保护 D. 清政府缺乏国家主权的概念 【答案】D

【解析】英国通过关税协定条款加紧了对中国的掠夺,但并不能体现出进一步控制中国,故A项错误;此题与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市场无关,故B项错误;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进一步丧失了中国对国内经济的保护,故C项错误;清政府认识不到关税协定是丧失了关税主权,反而还为获得了比之前更高的税率而高兴,体现了其缺乏国家主权概念,故D项正确。

10.中国近代革命党人陈天华说:“国家譬如一只船,皇帝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倘若舵工水手不能办事,东家一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另用一班人,才是道理。”其思想主张是()A. 天赋人权 B. 主权在民 C. 君民共主 D. 民贵君轻 【答案】B

【解析】天赋人权是指权利是自然生成,不符合题干材料的内涵,故A项错误;材料中“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倘若舵工水手不能办事……另用一班人”的信息说明强调民众管理的作用,故B项正确;君民共主的思想体现的是共同管理,不符合材料意思,故C项错误;民贵君轻是强调百姓在统治中的作用,不符合题干意思,故D项错误。

11.(清)赵翼说:“(唐)开元以来,诸王皆居京师,而支庶得自奋于功名。如宗室为宰相者,至有十余人。其出仕于外,嗣虢王巨、嗣吴王牛,当国家寇乱时,俱能守郡掌兵,为国宣力。此法之最善者也。”由此可知当时()A. 相权不断削弱,皇权得以强化 B. 利用宗法分封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 科举考试成为宗室子弟控制政权的工具

D. 严格防止宗室诸王发展成地方割据势力 【答案】D

【解析】唐朝开元年间以来,朝廷要求诸王“皆居京师”,支庶参加科举考试,“出仕于外”“守郡掌兵,为国宣力”,从而加强对宗室诸王的控制,防止其发展成地方割据势力,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央集权的加强,没有体现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故A项错误;宗法分封制对中央集权不利,故B项错误;科举考试成为中央控制宗室子弟的工具,故C项错误。

12.《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A. 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C. 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 儒学地位显著提高 【答案】D

【解析】此题可将问题表征为“‘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的原因是()”。“天下学士”跟的是什么“风”?对于没有文言文障碍的同学而言,答案不难从材料的前后文得出:效仿公孙弘研习儒学经典。为什么效仿?公孙弘的成功,对于具有政治敏感“天下学士”而言,不难把握“儒学地位正在提高”这一新的政治动向。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

13(18分).民主自由、民族独立是人类的共同理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美哉,风风乎!大而婉,险而易行,以德辅此,则明主也。——《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史记·刺客列传》

明主者有三惧,一曰处尊位而恐不闻其过,二曰得意而恐骄,三曰闻天下之至言而恐不能行,何以识其然也?

——汉·刘向《说苑》

材料二

现代西方民主制度是在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它一方面是古希腊古罗马民主原则和民主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另一方面也是在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西方民主制度建立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天赋人权”思想和“三权分立”原则……美国建国初期,联邦党人又进一步提出“制衡”原理。启蒙思想者提出“三权分立”原则主要是基于人性恶和权力恶的假设,他们认为只有实行权力分立、以权制权才能防止权力滥用……但事实上,有些国家如英国并不是严格的“三权分立”。而是议行调和,就连标榜实行严格意义上的“三权分立”的国家美国也发生了嬗变,出现了行政权扩张、立法权式微和司法权的政治化,英国被认为是“首相民主”,美国总统被称为“皇帝般的总统”。

——李振通《如何看待西方民主制度》

材料三

国内,外学人对民族主义这一概念的说法甚多。较为恰当的表述是民族主义是以民族权益和民族情感为核心内容的一种政治观念、政治目标和政治追求。这一表述,不事先对民族主义作价值判断,而只是对民族主义的具体范围和内容作客观的叙述,留下根据不同情况作出不同评价的宽广余地。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是如何产生的,是“洋货’’还是“土货”?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学界基本达成共识,即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既是我国传统民族主义思想在近代的转型,又是西方近代的民族主义思想在中国的引进,是二者结合的产物。就中国传统的民族主义思想而言,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华夏中心观,二是华尊夷卑观,三是建立在华尊夷卑观基础上的“华夷之辩”观念。促使传统民族主义向近代民族主义思想转变的原因,是西方的入侵引起中国人思想观念的变化。在具有高度文化的“西夷”面前,中国人不得不放弃古代的华夷观念,认识到中国只是世界各国中的一国。在“西夷”的侵略面前,为谋自救而迅速激活了民族意识。此民族意识已逐渐摆脱古代的华夷观导向建立独立的近代民族国家的目标。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是近代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一,请你简要对“明主”下一个定义,并据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是否具有诞生“明主”的肥沃土壤。

(2)根据材料二,概述现代西方民主制度形成的条件,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英国被认为是‘首相民主’”或“美国总统被称为‘皇帝般的总统’”的理解。

(3)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关于“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如何产生”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1)定义:明主应是有德行、知进退、会识人用人、谨言慎行的贤明君主。(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分析1:是,政治:君主虽至高无上,但历朝多有宰相或谏官可对皇权进行制约; 经济:商品经济繁荣,明清时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思想:孟子“民贵君轻”,荀子“君舟民水”,董仲舒“天人感应”,明清之际黄宗羲等启蒙思想家对君主专制的抨击,一定程度上都有利于对君主的约束。(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分析2:否,政治:封建君主专制根深蒂固;

经济:小农经济长期存在,巩固了专制王朝的经济基础;

思想:法家、儒家(理学)等成为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科举制等选官制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巩固了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2)条件:继承和发展古希腊古罗马民主原则和民主传统;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天赋人权”思想和“三权分立”原则是其理论基础;美国联邦党人提出“制衡”原理;各国根据国情予以变革。理解1:“首相民主”是指英国首相拥有实权,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国王“统而不治”,内阁对议会负责,内阁成员集体负责与首相共进退,首相掌握行政权等权力。

理解2:“皇帝般的总统”是指美国总统权力较大,美国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掌握行政权,总统对宪法负责,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有权提名、任命政府高级官员,有权与外国缔结条约等。

(3)观点: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是在传统民族主义转型和西方近代民族主义引进二者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论证:在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的一百多年里,中国近代的民族主义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清末民初,这是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阶段。这一阶段,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争取国内各民族平等的斗争相交织,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相结合。主要力量以资产阶级革命派和立宪派为主。第二,五四时期,这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反封建的同时,人们开始在思想上寻找中华民族落后的原因,认识到中国文化的落后是近代以来中国多次政治变革失败的重要原因。于是,从文化上入手,与各种政治运动和思想运动相结合,呈现出多元的倾向。以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为代表。

第三,九一八事变以后到抗日战争结束,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高涨阶段。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人们在思想文化方面,从原来的批判传统文化转变为对传统文化的发掘和弘扬。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形成全民族共同抗战的局面。

结论:总之,近代中华民族主义是中国传统思想不断裂变,外来民主思想和观念不断冲击下形成的以发展民主政治和谋求民族独立为主要内容的民族国家观念,适应了近代化的要求。

【解析】(1)第一小问下定义,据材料一“以德辅此,则明主也”“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和“一曰处尊位而恐不闻其过……三曰闻天下之至言而恐不能行”可知明主应是有德行、知进退、会识人用人、谨言慎行的贤明君主;第二小问是否具有土壤,属于开放性试题,可以答“是”,也可以答“否”,关键是论述理由,需要结合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三个角度思考。(2)第一小问条件,据材料二“现代西方民主制度是在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它一方面是古希腊古罗马民主原则和民主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可知继承和发展古希腊古罗马民主原则和民主传统,据材料二“另一方面也是在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和“西方民主制度建立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天赋人权’思想和‘三权分立’原则”可知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天赋人权”思想和“三权分立”原则是其理论基础,据材料二“美国建国初期,联邦党人又进一步提出‘制衡’原理”可知美国联邦党人提出“制衡”原理,据材料二“有些国家如英国并不是严格的‘三权分立’”和“英国被认为是‘首相民主’,美国总统被称为‘皇帝般的总统’”可知各国根据国情予以变革;第二小问理解,属于二选一的题,任理解一点即可,角度一“英国被认为是‘首相民主’”并联系所学知识可归纳出答案,角度二“美国总统被称为‘皇帝般的总统’”并联系所学知识可归纳出答案。

(3)本小问评析观点,首先提炼观点是什么,据材料三“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既是我国民族主义思想在近代的转型,又是西方近代的民族主义思想在中国的引进,是二者结合的产物”可知观点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是在传统民族主义转型和西方近代民族主义引进二者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其次要对观点展开评述,需要结合史实说明,史论结合。

14(19分).近代以来,中国人对美国形象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早在1817年(嘉庆二十二年),两广总督蒋攸铦在奏折中就谈到美国民主制度,内称:“该夷并无国主,止有头人,系部落中公举数人,拈阄轮充,四年一换”。——熊月之《民主制度在晚清的最早解读》

材料二

我们得感激罗斯福,因为他找着一个最温和而且代价最小的来解决现代社会秩序中矛盾的方案。……若是人类有一个共同的理想:不虞威胁,不虞匮乏,信仰和言论有充分的自由,则我们不能不承认,不论各国解决这共同的课题的方式怎样不同,最终的目标是一样的。

——费孝通《20世纪的危机与罗斯福》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只有美帝国主义利用战争发了横财,成为最大的国际剥削者,成为世界反动势力的主要堡垒。” ——1963年《全日制中学历史教学大纲》

材料四

清末民国时期教科书中的美国形象基本是正面的,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1949到1972年,美国变成中国的头号敌人。1972年之后,尽管对美国的帝国主义定性没有根本改变,但美国形象在中国人的心中发生了悄然改变。改革开放,特别是1989年以后,美国成为中国人既恨又爱的国家。

——摘编自赵梅《清末以来中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美国形象》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对美国民主制度的认识有何偏差?据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

(2)材料二对美国新政有何印象?材料中所指的共同的时代课题是什么?罗斯福找到的“最温和而且代价最小”的方式是什么?

(3)分析材料三、四,据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时期、1963年、1972年之后美国形象变化的具体原因。

(4)上述材料反映出影响中国人对美国形象认识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1)偏差:美国元首是“拈阄轮充”(抽签产生)。原因:对西方了解太少,还抱有天朝上国轻视西方的心态。(2)印象:赞扬、肯定。课题:应对世界经济危机。

方式:用和平的方式,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

(3)原因:①抗战时期:中美是反法西斯盟友,有共同的敌人。②1963年:冷战时期,两国处于敌对状态。③1972 年:尼克松访华使中美关系改善。

(4)因素:国家利益;国际环境;意识形态;对美国了解程度的差异等。(答出其中3点即可)【解析】(1)第一小问偏差,据材料一中“头人,系部落中……拈阄轮充”可知,概括作答。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一中“1817年……两广总督”可知这是鸦片战争前的官员的认识,带有闭关锁国的烙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2)第一小问印象,据材料二中“我们得感激罗斯福”可知;第二小问课题,据材料二中“解决现代社会秩序中矛盾”,及材料二出处的“20世纪的危机与罗斯福”概括作答;第三小问方式,据材料二中“最温和”来概括,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的方式。

(3)据材料三中“基本是正面的,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时期的原因;据材料三中“美帝国主义……成为世界反动势力的主要堡垒”、材料四中“1949到1972年,美国变成中国的头号敌人”可知l963年的原因;据材料四中“悄然改变。改革开放,特别是l989年以后,美国成为中国人既恨又爱的国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l972年之后的原因。

(4)据材料一中“拈阄轮充”可知,这种认识偏差主要是了解程度导致的;据材料二中“不论各国解决这共同的课题的方式怎样不同,最终的目标是一样的”、“改革开放……以后,美国成为中国人既恨又爱的国家”可知,这主要是国家利益导致的;据材料四中“正面的,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可知,这主要是国际环境导致的;据材料三中“美帝国主义……成为世界反动势力的主要堡垒”可知,这主要是意识形态导致的。

【历史选修1】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其后荐劈之广,恩荫之滥,杂流之猥,祠禄之多,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纪极。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清]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二 王安石对宋神宗说:“今所以未举事者,凡以财不足故。故臣以理财为方今先急。未暇理财而先举事,则事难济。臣故尝论天下事如弈棋,以下子先后当否为胜负。又论理财以农事为急,农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急。此臣所以汲汲于差役之法也。”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百二十

材料三 北宋期间,中书管民,枢密官兵,三司主财,所有重要的数字已经不能对照,而下面则是亿万不识字的农民,社会上又普遍缺乏中层机构,所以我们也用不着追问他荆国公王安石介甫是否贞忠谋国,已先可断言他的筹划不合实际了。……仔细参考《宋史》里的叙述,我们也可以窥见新法失败的情形。譬如“方田法”以东、西、南、北各一千步为一方,内按土地肥瘠分五等抽税。可是即在畿国的开封府,其测量就产生技术上的问题,有谓“时方时止”,县内有山林,即无从着手。——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主要反映了怎样的现象?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2)材料二中王安石认为理财的关键是哪一项措施?这一措施的实行有何积极作用?(3)材料三中对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黄仁宇提出了什么观点? 【答案】(1)现象:“冗官”。

原因:宋初加强中央集权,增设官僚机构和官员,以分化事权。(2)王安石认为募役法最重要。

积极作用:既增加了官府的收入,也减轻了农民的劳役负担,有利于发展生产。(3)黄仁宇认为是技术上的原因,即改革措施不具有可操作性,不切实际。

【解析】(1)问主要是基础问题,(2)问关键至于读懂材料,提取信息,第(3)问较难不能拘泥于教材的分析,而要从材料中提取信息。

【历史选修3】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法尽管同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胜国,但其经济地位和军事地位都因战争受到了巨大的削弱……这种状况使英法统治集团中的部分人士不敢同德、日、意的侵略扩张政策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而是试图通过满足侵略者部分贪欲的方法来维持自己的既得利益。——《国际关系史》材料二 还有三十年代经济危机使英法两国政局动荡,内阁更替频繁,很难指望政府在法西斯进攻面前实行一种坚定和连续的外交政策。英法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苏联的本能仇恨,对弱小国家的固有蔑视……在一个时期内,希特勒竭力造成一种似乎唯有共产国际、唯有苏联才是德国敌人的假象,英法集团相信了这一点…… ——《国际关系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中英法纵容法西斯的原因有哪些?(2)依据材料,谈谈你对绥靖政策的认识。(3)绥靖政策的影响如何?

【答案】(1)英法两国实力削弱;经济危机、政治危机影响到外交政策的连续性;对社会主义的仇视;无视小国利益;希特勒的欺骗策略。

(2)绥靖政策是英法两国实行的纵容法西斯侵略的政策;目的是通过部分满足侵略者的贪欲来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它是建立在牺牲弱小国家和民族利益基础上的;具有反苏性质。(3)影响:客观上推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解析】20世纪30年代英法推行绥靖政策,是局部战争演变为世界大战不可忽视的原因,因此本题相关材料有助于更加深入全面地理解英法推行的绥靖政策。解答的关键是全面分析材料,切勿漏掉要点。

【历史选修4】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自古帝王凡有兴造,必须贵顺物情(顺乎事理人情)。……古人云:‘不作无益害有益。“不见可欲(不寻求那些,满足私欲的东西),使民心不乱’。固知见可欲,其心必乱矣。至如雕镂器物,珠玉服玩,若恣其骄奢,则危亡之期可立待也。自王公以下,第宅、车服、婚嫁、丧葬,准品秩(品级身份)不合服用者,宜一切禁断。”由是二十年间,风俗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无饥寒之弊。

贞观元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致治之本,惟在于审(审察)。量才授职,务省官员。故《书》称:‘任官惟贤才。’又云:‘官不必备,惟其人。’……此皆载在经典,不能具道。当须更并省官员,使得各当所任,则无为而治矣。卿宜详思此理,量定庶官员位。”玄龄等由是所置文武总六百四十员。太宗从之,因谓玄龄曰:“自此倘有乐工杂类,假使术逾侪辈(同一类人)者,只可特赐钱帛以赏其能,必不可超授官爵,与夫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遣诸衣冠以为耻累(致使绅士、大夫引以为耻)。” ——摘自《贞观政要》

(1)根据材料,概括唐太宗的主张与具体措施。(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评唐太宗的治国策略。

【答案】(1)主张:提倡节俭;选贤任能。措施:从王公以下,生活享受不得超越品级;精减官员;禁止对“乐工杂类”“超授官爵”。

(2)评价:吸取隋亡教训;与民休息,政治清明,缓和社会矛盾;开创“贞观之治”,奠定唐朝强盛基础。

【解析】(1)从材料信息可知,唐太宗反对奢华,提倡节俭;重视人才,选贤任能。结合材料中“自王公以下,第宅、车服、婚嫁、丧葬,准品秩(品级身份)不合服用者,宜一切禁断。”“并省官员,使得各当所任”“自此倘有乐工杂类,假使术逾侪辈(同一类人)者,只可特赐钱帛以赏其能,必不可超授官爵”等信息分析其“具体措施”。(2)从唐太宗治国的背景和积极意义等角度回答。

第四篇:云南省宣威市板桥三中2018届高三适应性月考卷八 高三历史

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宣威市板桥三中2018届高三适应性月考卷八

高三 历史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

1.下图反映的是某一时期各国工业总产值占世界工业总产值比例的情况。据图中数据判断,当时苏联正处于()

A. 新经济政策实施时期 B. “一五”计划实行时期 C. “二五”计划实行时期 D. 赫鲁晓夫改革时期

2.唐太宗即位之初担任门下省属官的魏征,对中书省起草的有关征兵的敕书,尽管已经由皇帝签署下发到门下省,但他坚持不肯署敕,该敕书终没有颁下施行。此后门下省逐渐具有封还敕书的权力。此外,尚书省的奏抄也都要经过门下省审驳。上述现象主要说明了()A. 门下省具有独立的行政决策权力 B. 唐代初期皇权与相权形成制衡 C. 门下省在日常政务中居枢纽地位 D. 三省制是唐代的最高决策机制

3.孟德斯鸠说:“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这一观点体现的主要思想主张是()A. 三权分立思想 B. 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 C. 天赋人权思想 D. 社会契约思想

4.金冲及教授在其《中国近代历史的几个根本问题》一文中提到,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A. 宣告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破产 B. 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C. 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危机意识

D. 促使知识分子关心中国的发展前途问题

5.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领土由下列各邦组成:普鲁士与洛恩堡、巴伐利亚、萨克森、符登堡……汉堡。”该规定()

A. 维护了德意志的统一 B. 继承了军国主义传统 C. 加重了封建专制色彩 D. 确立了容克贵族的统治

6.新中国成立后,国内学者对1946-1949年国共之间的战争定性为“人民解放战争”或“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不过,近些年来也有学者开始以“内战”一词来概括这场战争。对这一变化的认识正确的是()

A. 前者强调了战争的性质,后者强调了战争的结果 B. 前者受革命史观的影响,后者受社会史观的影响 C. 前者是对历史的价值评价,后者是对历史的客观评价 D. 前者只强调了战争的一方,后者则强调了战争的双方

7.据初步统计,1913年至1921年,我国面粉工业23.5%集中在上海,22.7%集中在哈尔滨,原料主要产地河南、河北、山东却极少。1922年全国共有150万枚纱锭,41.8%集中在上海,37.9%在天津、武汉、无锡、南通、青岛。材料主要表明近代中华民族工业()A. 原料供应不足 B. 发展速度迅猛 C. 资本明显短缺 D. 地区分布失衡

8.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致信英国女王,表示相信英国政府是受到英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欺骗而走上歧途,恳请她制止鸦片贸易。这表明林则徐()A. 希望以和平方式实现禁烟 B. 希望扩大中英正常贸易 C. 开展禁烟得到了英王认可 D. 对英国的政治了如指掌

9.《旧唐书·食货志》记载:“武德四年(621年)七月,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径八分,重二铢四絫,积十文重一两。一千文重六斤四两。仍置钱监于洛、并、幽、益等州。秦王、齐王各赐三炉铸钱,右仆射裴寂赐一炉。敢有盗铸者身死,家口配没。”这主要表明()A. 唐朝初年确定了国家铸币的法定地位和标准 B. 唐朝初年,秦王、齐王等诸侯有自主铸币的特权 C. 唐朝铸铜业的显著发展,使货币发行量激增 D. 隋朝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对货币需求量大增

10.法国学者埃狄纳称宋朝为“现代的拂晓时辰”。下列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 “市民罔籍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 B. “恍然如入汴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 C. “民间典卖田宅、马牛、舟车等如之,全用会子者听” D.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11.史学家汪荣祖认为:“私人所修,所谓野史,诸如杂史、杂记、小说之类,既亦出士人之手,无论观点或方法,未必异于史官,而私修虽偶有他书不载的可贵记录,然掌握史料有限,往往道听途说,真伪杂糅,整个而言,野史绝不如正史之可信,更远不如正史之全面与完整。”据此说明()

A. 历史研究与个人身份有关 B. 野史不如正史完整 C. 历史研究应掌握大量史料 D. 正史比野史更可信

12.牛仔裤是发明于美国西海岸的一种工装裤。最为让人难以理解的是整个“冷战”时期苏联生产不出一条像样的牛仔裤(尼尔•弗格森《文明》)。“苏联生产不出一条像样的牛仔裤”的原因是()①美苏冷战重点转向经济领域 ②苏联忽视消费品的生产 ③“冷战”和意识形态的影响 ④苏联体制束缚,技术落后 A. ②③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

13(18分).宪政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核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罗马法复兴的真谛并不在罗马法本身,而在于以它为承载而体现出来的时代要求。……在罗马法中,“一切权利均因人而设”,罗马社会只要是自由的罗马市民,即使是未出生的婴儿,也处于同新生儿完全同等的地位。……在罗马法中,当事人可以依自己的意思来创设权利义务关系。如在口头契约中的誓约、嫁资口约中,只要当事人作出允诺后,债即产生。……法学家一致主张,在罗马境内,依法享有的人格权、物权等,都“不得被侵犯,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

——董晓波著《市民精神与宪政:西方法治传统的形式》 材料二 英国历史上的宪法性文件

——据《英国宪法的历史沿革》

材料三

有人认为,当经济、社会走出传统农业社会时,政治民主变革势所必然。有人不以为然,却认为,经济的现代化非必然引起政治民主化,而且政治的集权专制才是经济现代化的致胜法宝。——据李季山《走向民主——英国第一次宪政改革》

(1)依据材料一,概括古罗马法的主要精神。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马法的复兴”体现了怎样的时代要求?

(2)依据材料二,归纳英国宪政进程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英国历史发展的影响。(3)结合有关史实,评述材料三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14.(19分)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艰辛探索,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1949年3月)

材料三 1952年一1965年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1952年=100)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材料四 邓小平在向外宾介绍中国改革开放的由来时说:“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了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时期的经验后制定的。”——郭德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2)指出材料二“城市到乡村”、“城市领导乡村”的时代背景和基本内涵。

(3)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分别分析其主要原因。据此说明为什么“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4)据材料四,分析改革开放与邓小平所阐述的历史经验之间的关系。

三、选考题部分(共3小题,学生可以任意选择其中一题作答)【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人问教廷枢密大臣:“为什么犯罪的人不受上帝的惩罚?”他悠然地回答说:“上帝不愿罪人死去,宁愿让他们活着出钱。

材料二 赎罪券贩子的赦罪词:“首先赦免受教士责难的人,无论他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其次赦免犯罪、犯规或过分无节制的人,不论他的过错多大。以赦免你该在炼狱接受的惩罚。”

材料三 “赎罪券能并且仅仅能免除教会的惩罚;教会能免除教会所加的惩罚,不能免除上帝所加的惩罚。

只要是罗马教会之匙所达之处,我都可“赎罪券决不能赦免罪过;教皇本人无权作此赦免;赦免罪过之权属于上帝。“赎罪券不能免除上帝对罪过的惩罚;那种权力也仅仅属于上帝自己。

“真正悔改的基督徒勿需赎罪券就得到上帝的赦免;不需要用赎罪券,基督要求每一个人做这种真正的悔改。

——“九十五条论纲” 请回答:

(1)依据上述三则材料说明宗教改革爆发的直接原因,并分析马丁·路德与天主教会的主 张的区别。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在当时德意志产生了什么影响?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杜鲁门说:“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 材料二 下图是反映20世纪60年代初美苏关系的一幅漫画

材料三 尼克松说:“……如果某个核大国威胁我们某个盟国的自由……我们将提供保护,在涉及其他形式的侵略场合,我们将根据条约义务,在被要求时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但我们指望直接遭受威胁的国家承担为本身防务提供人力的主要责任。”他还说:“过去25年,已经发生了非常巨大的变化。”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杜鲁门说的“转折点”意味着什么?材料三中尼克松所说的“巨大变化”又是指什么?(2)材料二展示的漫画反映了哪一事件?画面反映出什么问题?(3)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的不同点和本质上的相同点。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17.伟大的历史人物往往以其超凡的人格魅力、与时俱进的理论认识和社会实践活动引领时代的前进。

材料一 2005年4月20日北京青年报《环球光速昨晚耀长城》:为纪念划时代物理学大师逝世50周年,全球举行“物理照耀世界”光束传递活动。他说过这样的名言:“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20世纪最后一期的《时代周刊》也将其评选为“世纪人物”,称他为“天才、政治难民、人道主义者、原子和宇宙谜的开启者”,“以其伟大的思想和无与伦比的形象独占鳌头”。

材料二 1939年8月2日,爱因斯坦出于对人类命运的极大关注,写信给罗斯福总统,建议美国务必抢在法西斯德国之前制造出原子弹;后来,当原子弹真的从潘多拉魔盒里跳出来后,爱因斯坦陷入了巨大的后悔与痛苦之中,自认一生最大的错误就是建议研制原子弹。并曾说过:“我并不认为自己是原子能之父,我是以一种很间接的方式参与其中的。事实上我没有预见到原子能会在我这个时代释放出来,我只是在理论上认为它是可能的……”“由于我不能预知原子能在今后的益处,我只好说目前它是个威胁。但也许这样也好,它可迫使人类在国际事务中采用秩序,倘若没有这种恐惧的压力,这种秩序决不会出现。” ——《爱因斯坦晚年文集》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阐述这位伟大人物对人类的贡献。

(2)结合爱因斯坦的观点,谈谈你对原子能的认识。依据材料归纳爱因斯坦的人格魅力。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从题目所给图例中可以看出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已经居于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新经济政策实施虽然取得不错的效果,但苏联远没有超越欧洲传统工业强国,只是让苏联的经济恢复较快,故A项错误;“一五”计划虽然也取得不错的效果,但也只是打下了坚实的工业基础,还未能超于传统工业强国,故B项错误;“二五”计划取得巨大成绩,使苏联最终成为欧洲第一工业强国,故C项正确;赫鲁晓夫改革时期,苏联已经成为和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超级大国,其工业总产值虽然没有赶上美国,但也不应该差距太大,而图例中美苏差距还是很大的,故D项错误。2.【答案】C

【解析】解读题意,门下省具有封还敕书的审驳权力,故A项错误;从“尚书省的奏抄也都要经过门下省审驳”可知B项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从题干介绍的门下省职权的演变可知门下省的地位重要,故C项正确;题干主要介绍了门下省的职权变化,故D项错误。3.【答案】B

【解析】分析材料,孟德斯鸠主张法律是民主自由的体现,民主自由也受到法律的制约。A项可排除,材料没有反映分权思想;C项排除,天赋人权指自然权利是天赋的,而不是由法律或信仰来赋予;D项排除,社会契约思想把社会和国家看作是人们订立契约的结果。故本题选B项。4.【答案】C

【解析】材料并没有宣告洋务运动破产的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更侧重于对国人的影响,没有涉及社会性质的变化,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救亡,主要表明国人的反应。故C项正确;材料主要讲普通民众的反应,与知识分子无关,故D项错误。5.【答案】A

【解析】从题干内容可知德意志国家是联邦国家,故体现的是德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故A项正确;题干没有体现出军国主义、封建专制和容克地主的内容,故B、C、D项错误。6.【答案】C

【解析】1946—1949年国共两党的战争,从战争结果来讲是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用“内战”不是强调战争的结果,故A项错误;社会史观认为人类历史不仅仅是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大事件的历史,更是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件的历史,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用“内战”来概括这场战争不是受社会史观的影响,故B项错误;历史价值是指对历史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或者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意义,1946—1949年国共两党的战争,是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的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的战争,通过战争,中国人民获得解放,这是战争带来的积极影响,用“人民解放战争”来进行概括是对历史的价值评价,而从历史的客观评价来看,这场战争是国共两党的内战,故C项正确;“人民解放战争”“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强调了战争的双方,故D项错误。7.【答案】D

【解析】题干信息主要涉及民族工业的地域分布情况,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交通便利的沿海,沿江城市,而河南,河北,山东分布却很少,故D项正确;A、B、C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A、B、C三项错误。8.【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鸦片战争相关内容,其中C和D明显错误,而B选项就当时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具体情况而言也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排除。故选A。9.【答案】A

【解析】材料大意是说:唐初武德四年废五铢钱,以“开通元宝”钱(流俗称为“开元通宝”)作为统一的货币,径八分,重二铢四叅,积十文重一两,一千文重六斤四两,当年在铸造时,便委托了秦王、齐王、右仆射裴寂三位朝廷王公重臣在洛阳、幽州、益州等地开了四个造炉去铸钱。禁止私自铸钱,故A项正确;B项与材料意思相反,故B项错误;C,D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C,D两项错误。10.【答案】A

【解析】本题可采用排除法,A项为明清时期,B,C,D三项均反应了宋朝商业城市繁荣局面,及向市民社会转型的趋势,故选择A项符合题意。11.【答案】C

【解析】私人也可以修史,“无论观点或方法,未必异于史官”,可见历史研究与个人身份无关,故A项错误;野史不如正史完整的观点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整个而言,野史绝不如正史,原因是“掌握史料有限,往往道听途说,真伪杂糅”,可见历史研究应掌握大量史料,故C项正确;正史比野史更可信的观点过于绝对,故D项错误。12.【答案】A

【解析】美苏冷战重点一直是在军事上、政治上,故①错误;受斯大林体制的影响,苏联一向是发展重工业,故②正确;因为苏联认为牛仔裤是资本主义的东西,所以生产不出一条像样的牛仔裤,故③正确;苏联在工业技术上并不落后,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13.【答案】(1)精神:平等;契约;确保私人权利。

要求: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资产阶级经济上要求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政治上要求平等的政治地位;思想上要求摆脱神学束缚,人性解放。

(2)特点:时间长,渐进式变革;王权渐弱、议会权力扩大。影响:政治上,确立起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3)观点一:经济现代化促进政治民主化。可以英国为例进行论述。观点二:政治专制促进经济现代化。可以德国为例进行论述。

【解析】(1)第一小问精神,据材料一“即使是未出生的婴儿,也处于同新生儿完全同等的地位”可知体现平等;“如在口头契约中的誓约、嫁资口约中,只要当事人作出允诺后,债即产生”强调了契约;“依法享有的人格权、物权等,都不得被侵犯”强调确保私人权利;第二小问时代要求,“罗马法的复兴”发生在文艺复兴时期,时代要求即回答文艺复兴的时代背景,可从经济、政治、思想三个角度展开。

(2)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二,从1215—1701年,体现了时间长,中间经历了六次改革,说明采用渐进式变革的方式,“进一步限制王权”说明王权渐弱、议会权力扩大;第二小问影响,可从政治、经济两个角度分析这种变革对英国历史的影响。

(3)第一小问观点,材料三中有两个观点,“经济现代化促进政治民主化”“政治专制促进经济现代化”;第二小问评述,即评论和叙述,要做到史论结合。“经济现代化促进政治民主化”,例如英国,工业革命发展之后,议会改革随之而来,赋予了工业资产阶级普选权。“政治专制促进经济现代化”如德国,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统一起来的德国,建立起专制政治,但德国开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容克地主的垄断经济,迅速实现经济现代化。14.【答案】

(2)背景:三大战役胜利结束;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内涵:解放全中国;开展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建设。

(3)变化:总体上是增长的。50年代持续增长;50年代末60年代初下降;60年代中期恢复。主要原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一五”计划完成等;“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自然灾害等;制定并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原因:经济基础薄弱;缺乏建设经验;任务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

(4)关系:在总结不同历史时期各种经验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成为改革开放取得巨大的成功的重要保障。

【解析】本题的中心是社会发展问题,涉及教育、时局、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属于跨度大,范围广的大题,要求学生读懂材料,分析表格能力要求比较高,但总体上没有超出教材范围,中规中矩的试题。

15.【答案】(1)直接原因:1517年,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区别: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即通过内心虔诚信仰,才能直接与上帝沟通,获得上帝赦免,而天主教会主张教徒通过购买赎罪券由教皇免除罪过。(2)推动了德意志下层民众的反封建斗争,出现了1524~1526年的闵采尔领导的农民起义;用德文翻译《圣经》,促进德意志地区民族语言的发展;引发了新旧教诸侯间的多次战争,经妥协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路德新教取得合法地位 【解析】 16.【答案】(1)转折点:二战后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地位确立,从战时的美苏同盟关系转变为美苏对峙。巨大变化:日本、欧共体崛起,美国经济、军事实力有所下降,世界霸主地位受到挑战;苏联的军事实力赶上并超过美国。

(2)古巴导弹危机。美苏争霸,但当时美国处于战略优势。

(3)不同点:材料一表明美国推行全球扩张战略;材料三表明美国坚持全球扩张的政策,但减少直接出兵的方式,同时承认苏联的霸权地位。本质相同点:都是推行霸权主义。

【解析】第(1)问反映了二战后不同时期美国的全球争霸态势变化: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第(2)问注意材料时间信息“20世纪60年代初”,判断是古巴导弹危机,当时的战略优势在美国。第(3)问根据材料信息“我们将提供保护……但我们指望直接遭受威胁的国家承担为本身防务提供人力的主要责任”进行判断,但美国争霸的本质始终未变。

17.【答案】(1)他创立的相对论为科学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根据相对论得出的质能公式为原子弹的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他提出的光量子假说推动了量子力学的发展,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理论基础;他在宇宙学、统一场论等领域的成果是人类自然科学史上的一次革命。

(2)认识:①原子能的和平利用,为人类提供了新的能源;②大国间的核军备竞赛对世界和平造成威胁;③核能的放射性污染可能严重破坏环境,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重大危害。人格魅力:乐于奉献精神,淡泊名利,生活节俭;关心人类,对社会有崇高责任感;热爱和平,厌恶战争等。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运用能力。解答第(1)题依据材料一及相关知识进行归纳即可。第(2)题先归纳爱因斯坦的观点,然后用一分为二的辩证观说明对原子能的认识,再依据材料提炼爱因斯坦的人格魅力。

第五篇:云南省宣威市板桥三中2018届高三适应性月考卷六 高三历史

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宣威市板桥三中2018届高三适应性月考卷六

高三 历史

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1.近代以来,一个国家的疆界观与现代化历程紧密相连。我国学者孙宏年认为“疆界观”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文化上的“疆界观”,另一种是地理上的“疆界观”。对以下两幅地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A. 两幅地图体现的“疆界观”并无本质区别 B. 英国的“疆界观”不利于整体世界的发展

C.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决定了中英两国“疆界观”不同 D. 清朝的“疆界观”的实质是一种夷夏之辨的传统观念

2.1930年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议中写道:“争取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

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不特别注意城市工作,想‘以乡村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是一种极错误的观念”。这表明当时()A. 中共已经找到革命的正确道路 B. 中共中央尚未接受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C. 中共已脱离了共产国际的指导 D. 中共将城市斗争与农村革命紧密结合

3.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是世界古代史的一些表述,其中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4.邓小平指出:“如果(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的地位。”对邓小平的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是()①说明尖端科技的发展对国家国际地位有重要影响 ②当代激烈的国际竞争实质是科技竞争 ③“两弹一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④科技事业的发展促进了综合国力的提高

A. ①②③ B. 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5.“吏多苛政,政教烦碎,大率咎在部刺史,或不循守条职,举措各以其意,多与郡县事,至开私门,听谗佞,以求吏民过失。”这一材料反映了西汉中期以后刺史()A. 负责监察地方官员 B. 开始确定官员监察制度 C. 没有依照条例办事 D. 较好发挥监察作用

6.《新全球史》写道:“为了确保贵族不破坏他的改革,梭伦为平民提供在雅典政府的席位,他放开城邦议事会的任职资格,不再考虑公民的出身和血缘,那些富裕到有闲暇投入公共事务的人都可以进入议事会。”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 吸收平民参政,有利于推动改革进程 B. 议事会的任职资格开始不受财产限制 C. 雅典贵族和平民的地位日趋平等 D. 议事会开始成为城邦最高权力机关

7.《汉书·艺文志》称先秦某一学派“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长也。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而不知别亲疏”。这反映的是()A. 儒家的忠孝思想 B. 道家的辩证法思想 C. 法家的君臣名分思想 D. 墨家的“兼爱”“非攻”

8.历史学家陈旭麓说:“爱国主义永远是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但从爱国出发走向近代化,与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并不同义。”属于后一种“爱国主义”的典型是()A. 戊戌变法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辛亥革命 D. 五四运动

9.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这一现象说明()A. 中国的自然经济尚未开始瓦解 B. 当时爆发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 C. 五口通商改变了中国外贸布局 D. 世界市场形成后对华贸易减少

10.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古代某行政机关的职权特点。据此推断该行政机关()

A. 唐朝尚书省 B. 元朝中书省 C. 明朝内阁 D. 清朝军机处

11.《雅典政制》有这样的记载:有一次,议事会认定一个叫吕锡马库斯的人犯有死罪,并把他交付给行刑吏准备执行。在他正坐着等死的时候,来自阿罗珀刻村的优美里德斯救了他。优美里德斯依据法律提出,公民未经陪审法庭判决不得处死。到了陪审法庭举行审理的时候,吕锡马库斯被判处罪名不成立,得以免罪,于是他得到了“鼓槌下人”(即免于刑杖之人)的绰号。这段材料说明()

A. 陪审法庭是最高权力机关 B. 雅典民主是直接民主

C. 陪审法庭是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 D. 雅典是法治国家

12.下列是《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入中国后,国人在某一茶馆中的言论,其中不正确的是()A. 日本要这么多赔款,中国砸锅卖铁也不够给

B. 日本人比英国人的胃口还大,这条约比《南京条约》厉害多了 C. 日本人要在中国开厂,我们这些办厂的人日子更难过了

D. 听说有的青年去了日本,研究日本强大的原因,还成立了同盟会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15.0分,共75分)13.(18分)政治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雅典为代表的古希腊民主制度,从梭伦改革开始,到克里斯提尼改革时确立,到伯里克利时期达到巅峰,最后因马其顿亚历山大的征服而结束。古希腊民主虽然只存在很短的时间,同时其制度设计也是相当的简单和粗糙,且带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和局限性;但是它却是人类实践民主和追求自由的开始,是后世追求民主、自由的不竭的智慧源泉,是人类文明史上璀璨的明珠。

——任建林《关于古希腊民主制度之局限研究)

材料二

战后人们最初反对君主制和贵族政治的思想,引导着美国人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新的宪法则建议有一个权力很大的行政首脑和同众议院权力相当的参议院。

——[美]J.布卢姆《美国的历程》(上)

材料三 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总统任期七年,连选连任。……凡曾统治过法国的家族成员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共和国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总统公布两院所通过之法律,监督并保证其施行。……参议院得组成最高法院,以审判共和国总统和部长及审理危害国家安全案。——摘编自《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希腊民主的“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和局限性”。你是如何理解古希腊民主是“人类文明史上璀璨的明珠”的?

(2)依据材料二,概括美国共和制建立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美国是如何突破古希腊民主的局限的?

(3)依据材料三,分析1875年宪法对法国政治文明发展的影响。

14(19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户籍制度源远流长,最早的户籍制度起源于古代赋税制度和征兵制度。据甲骨文记载,商王朝已开始实行人口登记制度,有“登人”或“登众”,即临时征集兵员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为了敛收田赋和征集兵员,各诸侯国采用“编户”和“定籍”等办法进行人口控制,秦国创建了“士农工商”四民体系,不迁不移,恒业不变,确立了以“立户分户”、“什伍连坐”和“使民无得擅徙”为内容的户籍管理制度。汉代实行“编户齐民”制度,并且在中央地方设置户籍管理的专职官员。隋唐时期,统治者为防止民户逃亡,在继续推行北魏时期 “三长制”的基础上,实施“大索貌阅”,大量隐漏户口被查出,增加了政府控制的人口和赋税收入。到了宋朝中叶,运用保甲法来管理户籍,目的是加强人口控制,增加税收和改革兵制。元朝的户籍制度出现了新的特点,它将居民按职业划分为若干种户,不同类别的种户具有不同特权。明清的黄册登记制度同样强调不同人的不同特权。随着雍正王朝“摊丁入亩”税收政策的实施,国家税收由人头税转向财产税和土地税。

材料二 到了近代,巡警制度开始在全国推广,以巡警体制主管的户口登记非常严密,户口登记内容包括户数、口数以及户内成员的姓名、年龄、职业、籍贯等。1911年,晚清政府在考察欧美各国之后,认识到“宪政之进行无不以户籍为依据,而户籍法编订又必由民法与习俗而成”,出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户籍法》单行法规,但晚清政府的灭亡,《户籍法》随之搁浅。

北洋时期,政府将保甲制度与近代警察制度相结合,制定并颁布了《警察厅户口调查规则》(1915年)、《县治户口编查规则》(1915年)、《京兆各属户口编查单行细则》(1916年)等条例。

南京国民政府参照英、美、德、日等国户籍及人事登记的法律制度,于1931年正式颁布了《户籍法》。但由于国民党发动了内战,《户籍法》在国统区被《剿匪区内各县编查保甲户口条例》(1932年)、《保甲条例》(1937年)、《县保甲户口编查办法》(1941年)所代替。《户籍法》在实践中未能得到很好实施。

——以上摘编自《我国户籍制度及其历史变迁》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户籍制度的主要功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功能形成的历史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近代户籍制度的主要变化及原因。

三、选考题部分(共3小题,学生可以任意选择其中一题作答)【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丁•路德是16世纪宗教改革的倡导者……他的神学思想强调“因信称义”:灵魂得到拯救的人在上帝面前被称为“义”,要想称“义”,即灵魂得到拯救,不在于遵守教会规条,不在于本人的善行所积下的功德,而在于上帝的恩典和个人对上帝的信仰……1517年10月,路德以学术争论的方式在维登堡大教堂的大门上张贴了“欢迎辩论”的“九十五条论纲”。论纲使赎罪券在德意志各地的销路大减。

——《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教学参考资料

材料二 加尔文是法国人,他在瑞士进行宗教改革……他主张废除主教制,代之以共和式的长老制;简化宗教仪式;鼓励经商致富,宣称做官执政、蓄有私产、贷钱取利同担任教士职务一样,均可视为受命于上帝。加尔文的神学思想在许多方面与马丁•路德相同,如强调《圣经》是基督教信仰的唯一根据和权威;主张因信称义等。(1)马丁•路德认为的“因信称义”的实质是什么?代表当时哪些人的利益?(2)加尔文和马丁•路德主张的相同点是什么?(3)加尔文比马丁•路德更为激进的主张是什么?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将军在给天皇的建议书中写到:“英国可以得到印度和澳大利亚的原料,美国可以得到加拿大和南美洲的资源。但是在日本,粮食供应和原料同人口相比在减少。如果我们只希望发展贸易,最终必将被打败……最后,我们将一无所获……最好的政策在于采取积极措施,去获取日本在满洲和蒙古的权利和特权。——《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开罗宣言》

材料三 1950年7月,杜鲁门命令第七舰队驻进台湾海峡,声称台湾未来的地位须经联合国决定。——《战后美国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指出,田中认为必须“获取日本在满洲和蒙古的权利和特权”的理由和实质。(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材料二的积极意义。

(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美国政策有何变化?分析其原因及后果。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甲午战争后中国铁路事业格局一变。……至1911年,中国共修铁路8 200千米,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筑的铁路占46%,贷款修筑的铁路占40%,中国人自建铁路仅1 200千米,占总比率的14%。

材料二 一些闭塞的地区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现代化的过程。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1911年以前中国铁路的投资状况怎样?这种投资状况说明了什么问题?(2)列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条由中国人自行设计修筑的铁路干线及主要设计者。(3)根据材料二归纳铁路的修建对推动现代化有何积极影响。(4)目前,我国为加强对西部的开发,已经修好的重要铁路是什么?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一种是文化上的“疆界观”,另一种是地理上的“疆界观”,二者有本质区别,故A项错误;英国的“疆界观”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有利于整体世界的发展,故B项错误;自然地理环境是影响因素,但非决定性因素,故C项错误;清朝的宗、藩关系,反映的是传统以华夏为世界中心的夷夏之辨的传统观念,故D项正确。2.【答案】B

【解析】材料仍然强调以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为中心,表明中共还未找到革命的正确道路,故A项错误;材料认为“以乡村包围城市”的观念是错误的,反映出中共中央尚未接受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中中共中央仍然照搬俄国革命道路,还未摆脱共产国际的指导,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以城市斗争为中心,否定农村革命的重要性,没有体现两者的结合,故D项错误。3.【答案】C

【解析】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因素,即工商业的发展,故A项错误;古雅典的民主政治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不是近代西方代议制产生的根源,故B项错误;《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打破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一定程度上保护平民利益,故C项正确;万民法的形成较好理顺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巩固了罗马政权,故D项错误。4.【答案】D

【解析】题干强调了两弹一星工程对中国的重要性,D项正确。5.【答案】C

【解析】理解材料,其意思是,官吏往往有很多苛政,治政的政策和命令繁琐而且杂碎,(人民无法依从),其中大多错误在于当地的刺史,(这些刺史们)有些不守自己的职责,举荐或者罢黜某个下级官员完全出于自已的私意,多干预郡县事务,私自听信他人谗言来获得吏民过失。由此可见,刺史没有较好发挥监察作用,没有依照条例办事,故C项正确,D项错误;刺史职责是监察地方官员,但材料主旨是说明刺史没有履行自己职责,故A项错误;开始确定官员监察制度说法错误,故B项错误。6.【答案】A

【解析】从题干“为了确保贵族不破坏他的改革,梭伦为平民提供在雅典政府的席位”,可见梭伦吸收平民参政意图是推动改革进程,故A项正确;梭伦改革实行财产等级制度,议事会的任职资格不受出身和血缘的影响,故B项错误;“雅典贵族和平民的地位日趋平等”的说法不符合实际,故C项错误;梭伦改革最高权力机关是公民大会,而不是城邦议事会,故D项错误。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墨家思想的理解。解答关键是理解题干材料。据题干材料中“此其所长也……见俭之利,因以非礼……而不知别亲疏”信息,可知反映了墨子“兼爱”的思想,故选D。8.【答案】B

【解析】“回到中世纪”体现了这个运动的落后性,故B项正确;A、C、D项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属于从爱国出发走向近代化,故A、C、D项错误。9.【答案】C

【解析】鸦片战争前广州是唯一的官方允许对外贸易口岸,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签订五口通商,广州对外贸易总额也下降了,故C项正确;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是在鸦片战争后,即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故A项错误;世界经济危机发生在1929~1933年,故B项错误;世界市场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D项错误。10.【答案】C

【解析】唐朝尚书省、元朝中书省均是中央正式的行政机构,根据材料“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故A、B项错误;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正式设立内阁,形成时间较长,且与六部、司礼监等矛盾重重,故C项正确;司礼监是明朝内廷特有的建置,故D项错误。11.【答案】C

【解析】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雅典公民的审判,不能体现雅典民主是直接民主,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优美里德斯依据法律提出,公民未经陪审法庭判决不得处死。到了陪审法庭举行审理的时候,吕锡马库斯被判处罪名不成立,得以免罪”说明陪审法庭是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故C项正确;雅典是古代奴隶社会,不是法治国家,故D项错误。12.【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史实,《马关条约》是1895年签订的,而中国同盟会是1905年成立的,所以明显错误,应该选择D。

13.【答案】(1)局限:就范围而言,仅为“公民”的民主,广大妇女、奴隶和外邦人被排除在外; 就性质而言,是原始的直接民主;

就形式而言,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民主形式,可能会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意义:古希腊民主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影响了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建立。(2)背景:人们反对君主制和贵族制;州政府软弱,不利于加强中央权力。

突破: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实行间接民主;总统和议员经由选举产生,有效杜绝了抽签选举的弊端;给予美国黑人3/5公民权,一定程度上突破了雅典公民民主的局限。

(3)影响:从法律上确立了共和制,阻断了保皇派复辟的道路;总统和参议院的权力和任期之规定,说明宪法是保皇派和共和派妥协的产物,为巩固法国的共和制,仍需长期斗争。

【解析】本题第1问考查了古希腊民主的局限和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回答美国共和制建立的背景,可依据对材料的分析、概括回答。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美国是如何突破古希腊民主的局限的一问,较新颖,可根据雅典民主的局限逐一回答。第3问实则要求回答1875年宪法对法国政治文明发展的影响,可根据相关所学回答。

14.【答案】(1)功能:征收赋税及征派兵役;限制人口流动;维护社会治安;控制职业,固定身份;维护等级特权。

因素: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内在要求;封建剥削土地制度的长期存在;高度集中中央集权的强力维持;森严的等级制度和普遍的等级观念等。

(2)变化:加强了关于户籍的立法和配套制度建设;建立了具有近代意义的警察制户籍;借鉴了欧美等国的户籍法律制度;户籍法变化频繁。

原因:近代国门大开,欧美社会制度对中国的冲击加深;不同时期的统治阶级出于维护统治、保境安民的需要;政局动荡,政权更替频繁等。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加强人口控制,增加税收和改革兵制”,“将居民按职业划分为若干种户,不同类别的种户具有不同特权”等进行概括;第二小问联系教材中小农经济的特点、土地制度、中央集权、等级制度观念等来作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宪政之进行无不以户籍为依据,而户籍法编订又必由民法与习俗而成”,可以得出加强立法,根据“将保甲制度与近代警察制度相结合”可以得出建立了具有近代意义的警察制户籍,根据“南京国民政府参照英、美、德、日等国户籍及人事登记的法律制度”可以得出南京国民政府参照英、美、德、日等国户籍及人事登记的法律制度;第二小问根据第一小题中“分析这些功能形成的历史因素”可知统治阶级的需要,结合本题第一小问的“变化”可知近代国门大开,欧美社会制度对中国的冲击加深,政局动荡,更替频繁。

15.【答案】(1)实质:反对天主教会,反封建。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2)都否定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都主张信仰得救。(3)主张建立民主的教会。

【解析】本题考查对马丁•路德和加尔文两位宗教改革家思想主张的理解,材料比较浅显,答案直观。第(3)题稍微难一些,要从“主张废除主教制,代之以共和式的长老制”这一中心句,联系教材知识方可得出结论。

16.【答案】(1)理由:满足日本对粮食和原料的需求。实质:把满蒙变成日本的殖民地。(2)三国加强了对日作战的合作,有利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使中国收回被日本窃取的领土,有利于中国的国家统一;为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提供了国际法依据。

(3)变化:由支持中国到阴挠中国统一。原因:美苏争霸,两极格局形成;新中国成为美苏亚洲争夺的重点。后果:造成中国海峡两岸长期分裂,阻碍了中国的统一。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综合理解分析能力。第(1)问应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其实质是将满蒙变成日本的殖民地。第(2)问概括材料二信息“剥夺日本自1914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进行思考。第(3)问材料三反映了美国用武力阻挠中国解放台湾,联系二战后的世界形势进行考虑;思考对中国的统一大业的不利影响。

17.【答案】(1)以帝国主义直接投资和清政府贷款投资为主,中国人自筹自建铁路仅占很小比例。这说明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加强,中国铁路修筑权大量丧失,中国社会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2)京张铁路。詹天佑。

(3)促进经济交流;有利于经济繁荣;有利于知识传播和信息流通;促进与铁路交通相关部门的生产和商品流通;有利于中国传统社会的进一步解体。(4)青藏铁路。

【解析】解答本题应在阅读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依据设问分层进行解答。第(1)问,应分析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第(2)、(4)问,可以结合所学知识直接作答;第(3)问,要从材料中进行提炼。

下载云南省宣威市2018届高三联合命题月考卷七 历史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云南省宣威市2018届高三联合命题月考卷七 历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