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市2018年高三高考命题大赛二 历史

时间:2019-05-14 17:32: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云南省玉溪市2018年高三高考命题大赛二 历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云南省玉溪市2018年高三高考命题大赛二 历史》。

第一篇:云南省玉溪市2018年高三高考命题大赛二 历史

云南省玉溪市2018年高三高考命题大赛二

高三历史

命题:名师工作室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

1.学者陈峰认为:“武将们在长期被轻视和防范的政治环境下,逐渐变成了循规蹈矩、怯懦无能、精神萎靡的群体。”这种历史现象在下列哪个朝代尤为明显()A. 汉代 B. 唐代 C. 宋代 D. 清代

2.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组成城邦的公民理想人数应以5040人为上限,因为这个数字是个人能认识并充分交流的极限。关于他的这一想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造就了古希腊城邦小国寡民的特点

B. 既体现了对雅典民主原则的认可,又体现了对雅典民主状况的不满 C. 反映了古希腊公民强烈的参政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D. 与我国的道家思想有某些类似之处

3.19世纪70年代,(法国)农民已经习惯了共和国,他们反对君主派搞政变,工人群众对于共和制的态度更为鲜明。对于这种情况,君主派中比较清醒的人也是能认识到的。他们曾无可奈何地说:“我们是君主派,但法国不是。”材料反映了()A. 民主共和逐渐成为人心所向 B. 共和制和君主制的斗争已结束 C. 共和政体在法国最终确立 D. 君主派已经完全放弃专制政体

4.《世界史纲》中说:“在资产阶级革命的时期,欧美各国的国会或议会都曾取得过“至高无上”的地位,拥有很大的权力。不论是共和制还是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精髓都是使权力分散,以达到权力间互相制约的目的。”不能论证上述观点的是()A. 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 B. 1787年美国宪法

C.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 1871年德意志宪法

5.1993年元旦,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团结奋进》,总结了过去的一年。社论写到:“这一年年初,邓小平同志和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精神对如何沿着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的道路继续前进,作出了明确而有力地回答”,这个回答是()A.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B. 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C.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6.下图是一幅关于美国经济的图表,数据表明

A. 新政对克服经济危机起了重大作用 B. 新政促使美国彻底摆脱了经济危机 C. 美国经济被纳入政府的全面管制中 D. 美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7.有学者认为,迄今为止的经济全球化仅仅是资本运动的全球化,而非经济福音的全球化。西方资本的大规模跨国运动将世界的生产和交换活动连为一体,但是从世界性的生产和交换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却没有在全球合理分配。这一观点旨在强调经济全球化()A. 表现为大规模的跨国运动 B. 不利于世界经济均衡发展 C. 使生产和交换活动更密切 D. 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机遇

8.据1927年出版的《中华影业年鉴》统计,1925年前后华商共投资开设175家电影公司,其中有141家在上海。这一现象说明()A. 国内政局的相对稳定

B. 文化产业投资推动了上海电影业的出现 C. 观看电影成为市民的主要娱乐方式 D. 上海已成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汇中心

9.郑绩在《人物画论·肖品》中评论道:“写其人不徒写其貌,要肖其品。何谓肖品?绘出古人平素性情品质也。”下列与郑绩所评论的绘画风格一致的是()A. “振笔直遂”,“追其所见”

B. “胸有成竹”,“差之丝毫而失之千里” C. “写其形必传其神,传其神必写其心” D. “钩勒工细,良工苦心”,“九朽一罢”

10.1949年,斯大林70寿辰,法国共产党专门派人请毕加索为斯大林画了一幅肖像以表祝寿。毕加索以反传统绘画技法完成这幅作品。此画()A. 画中有诗,歌颂伟人 B. 色彩艳丽,光彩照人 C. 真实反映领袖的光辉形象 D. 视觉异常,有支离破碎之感

11.1900~1901年间,上海地区“言爱国者”,多积极讨论光绪帝之存废问题,“尚不知革命为何物”。这一现象反映当时()

A. 革命派尚未开展救亡运动 B. 上海的社会风气相对保守 C. 废除帝制成为社会的共识 D. 改良仍然是社会主流思潮

12.古希腊人留下这样的名言:“你可以拿走我们的面包,拿走我们的空气,但你不能拿走我们的奥林匹亚精神。天之下,地之上,便是我们厮守终生的信念,我们别无选择,我们只有使它更快、更高、更强……”这表明他们()

A. 崇尚精神追求 B. 坚守法治原则 C. 重视民主信念 D. 倡导人类平等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52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礼,是国家友谊和礼节的象征。……在政治生活中,送礼与收礼都是一门极高超的艺术。送得恰到好处,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可以锦上添花;送得不好,轻则破坏气氛,重则传达错误的政治信息,引发两国矛盾。从本质上来说,国家领导人之间送礼,是一门政治学。

共和国主席首次出访活动,发生于1949年12月—1950年3月,这是毛泽东平生第一次出国访问,这也是毛泽东首次“出国送礼”。

作为共和国首任主席,毛泽东为这次访问苏联做了充分的准备,特别考虑到带什么样的礼品。这次访问,毛泽东带的礼品相当特别,简直就是给邻居送土特产。据公开的资料,当时准备的蔬菜、水果部分,是毛泽东亲自提议的,他知道苏联缺少新鲜水果、蔬菜,特别提早打电报给山东,请山东预备最佳的。

国礼送这些“家常菜”,这在一些人眼里是不可想象的,以今天的标准更是“寒酸”,但在当时,这份国礼透出了浓浓的“人情味”。

1957年11月7日,社会主义国家齐聚苏联,庆祝苏联“十月革命”胜利40周年。当时,由毛泽东率中共代表团前往祝贺。为了这次出国庆祝活动,中国提前一年开始准备礼物。

这次中国送给苏联的国礼共10份,相当具有中国特色和民族风格。如,至今都是国礼重要选择的字画,出现其中,《岱宗旭日》《松柏长青》便是其中两幅国画,还有“象牙雕刻北海全景”“清代青花瓷器”等。还制作了27件苏联援建中国建设项目的模型送给“老大哥”。这些国礼当时在莫斯科公开展出,引起轰动。——摘自《国礼政治学》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两次给苏联送“国礼”所包含的政治因素。

14.法国历史学家雅克·勒高夫在《新史学》中称:“历史不仅是政治史、军事史和外交史,而且还是经济史、人口史、技术史和习俗史;不仅是君主和大人物的历史,而且还是所有人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东京)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

材料二 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例蓄花、雅两部、以备演唱,雅部即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班。——(清)钱泳《履园丛话》卷十二

材料三 金阊(今苏州城西南)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馆数十处,每日演剧。——(清)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卷上

材料四 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高劳《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卷十四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瓦子”又名“瓦肆”,它指的是什么?

(2)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戏曲发展的主要原因。

(3)材料二中的“花、雅两部”不断融合兼收,最终导致哪一剧种的形成?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戏曲的主要社会功能。

(4)在新史学理念的影响下,商人、戏曲及民间生活进入史学家的视野,这表明史学研究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顾】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雅典每年举行特别公民大会,投票决定民主威胁者的命运。此项行动使用一种特殊的“选票”,即陶片或贝壳。人们把威胁者的名字刻在陶片或贝壳上,投入会场的陶缸 中。如某人得票超过600O,就将被判流放国外10年,但其家人不受牵连,本人亦在流放期满后恢复公民权。

材料二 民众法庭是日常司法机关,各法庭审理的案件是通过抽签选定的,各庭的房间、法庭主持人、水时计监督人、监票人的产生,也由抽签决定,其责任是一次性的,下次开庭需再次抽签。请回答:

(1)“陶片放逐法”是由谁确立的?其实质是什么?

(2)材料二中涉及实行民主的一种方式是什么?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所做的决定?(3)雅典的民主制度有什么局限性?

(4)据材料谈谈其对今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借鉴意义。

【历史选修3—20世纪战争与和平】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4年日本驻华公使说:“目前世界危机势必迫使我国政府采取影响深远的行动。当珠宝店着火的时候,要保证珠宝店附近的人不去拿几个珠宝是办不到的。”

材料二 1919年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政府代表之一顾维钧说:“中国应该在和会上理直气壮地提出山东问题。不能对英、法抱太大的希望,真正可以指望的只有美国的支持。”

材料三 巴黎和会上美国总统威尔逊说:“我们参加世界战争,主要目的就是要维持条约的神圣,中日两国既有一九一五年五月的中日协定于前,又有一九一八年九月廿四日的换文于后,英法等国与日本所订的条约又有维持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权利义务。在这种情形下,山东问题似无法变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世界危机”指的是什么?“影响深远的行动”的目标是什么?

(2)材料二中顾维钧“理直气壮”的理由是什么?他的话反映了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一种什么心态?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时美国政府的态度。巴黎和会上以美国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权益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拿破仑统治时期,法国资本主义经济有了显著的发展,开始更多地采用了机器生产。到1812年,国内已有200多家机械纺纱厂。1811年,工业生产总额比1789年提高50%。在农村由于消除了封建关系,农业发展也很快。……城市的资本又纷纷向农业渗透,加速了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王铭《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帝国》

材料二 ……(拿破仑)将法国分为九十八个行政区,它们彼此都不是独立的,也是受到中央的控制,加强国家的统一管理。针对革命后,国家仍然存在的激进要求,城市平民和工人风潮以及保王党分子的叛乱一律加以镇压,但保持了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允许逃亡贵族回国,分封新贵族,建立一整套朝臣制度和宫廷仪式。——《世界通史》剑桥版

材料三 第537条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

第545条任何人不得被强制出让其所有权;但因公用,且受公正并事前的补偿时,不在此限。第546条物之所有权,不问其为动产或不动产,得扩张至该物由于天然或人工而产生或附加之物。第1101条契约为一种合意,依此合意,一人或数人对于其他一人或数人负担给付、作为或不作为的债务。第1134条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拿破仑法典》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拿破仑帝国时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拿破仑实施材料二中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3)据材料三,概括《拿破仑法典》所体现的基本原则。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拿破仑对法国做出的贡献和法兰西帝国的性质。

云南省玉溪市2018年高三高考命题大赛二

高三历史

1.【答案】C

【解析】为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北宋统治者长期推行“崇文抑武”政策,防止武将夺权,武将们长期被轻视和防范,故C项正确;“崇文抑武”政策不符合汉、唐、清代史实,故A、B、D项错误。2.【答案】A

【解析】造就了古希腊城邦小国寡民的特点是由雅典地理环境特点决定的,故A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柏拉图的思想体现小国寡民的直接民主特点,故是对雅典民主原则的认可。但是他又把人数局限在5040人中,是对雅典民主中的轮流坐庄和滥用职权现象的反感,因此B项说法正确。根据材料可知,他提出人数的上限是为了让公民更好地参政议政,因此C选项说法正确。他的小国寡民的思想与老子的思想有共同之处,因此D选项说法正确。3.【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对待共和的态度,法国农民是习惯,工人是鲜明,部分君主派是无可奈何,可知民主共和逐渐深入人心,故A项正确;从材料中看,法国的君主派依然存在,其与共和派的斗争也就没有结束,故B项错误;法国共和政体确立的标志是1875年宪法的颁布,材料没有反映,故C项错误;材料中只是“君主派中比较清醒的人也是能认识到的”,完全放弃的说法不符合事实,故D项错误。4.【答案】D

【解析】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确立了英国君主立宪制,国王成为“虚君”,主权在议会,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787年美国宪法美国确立共和制,采用三权分立原则,实现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的相互分离制约,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赋予总统和参议院很大的权力,两者相互制约,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871年德意志宪法确立了德国君主立宪政体,德意志皇帝拥有主宰国家事务的权力,不受议会的监督制约,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5.【答案】C

【解析】注意时间提示“1993年元旦”“过去的一年”,可知是指1992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是在1990年,正式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是在1995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01年,故A、B、D项错误;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与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故C项正确。6.【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图表信息,1935年和1939年明显比1933年经济呈上升趋势,说明罗斯福新政对经济危机的积极作用,故A项正确;新政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故B项错误;罗斯福新政最大的特点是国家干预经济,并不是国家全面管制,故C项错误;美国经济计入高速发展时期是在二战后,故D项错误。7.【答案】B

【解析】大规模的跨国运动只是经济全球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并不是题中所要强调的,故A项错误;题中的观点简单可以概括为:经济全球化仅仅是资本运动的全球化,世界性的生产和交换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却没有在全球中得到合理的分配,因此,造成世界经济的不均衡发展,故B项正确;使生产和交换活动更密切只是经济全球化的一种外在形式,并不是学者所要强调的,故C项错误;经济全球化仅仅是资本运动的全球化,不利于世界经济均衡发展,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言,是一种严峻的挑战而不是机遇,故D项错误。8.【答案】D

【解析】从材料提取有效历史信息,1925年前后,华商投资175家电影公司,上海占绝大多数,电影是文化经济发展的体现,因此选D。1925年国内军阀混战,排除A,材料所涉内容是电影的发展,不是电影业的产生,排除B,没有 谈到市民对电影的态度,排除C。9.【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所说郑绩在《人物画论·肖品》中反映的是画家注重意境情趣,应该属于文人画的范畴,故应选择C项。10.【答案】D

【解析】毕加索作品往往按结构重新组建物体的形象,以变形、象征和寓意的手法来表现创作意图,视觉异常,有支离破碎之感,本题选D项。11.【答案】D

【解析】革命派此时已经开始革命运动,故A项错误;依据所学,上海是最早开放城市,该说法明显错误,故B项错误;材料中“积极讨论光绪帝之存废问题”说明对改革和革命的意见不一,故C项错误;“尚不知革命为何物”说明当时革命思潮不占据主流,改良仍然是主流思潮,故D项正确。12.【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但你不能拿走我们的奥林匹亚精神”说明古希腊人崇尚的是精神追求。其余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13.【答案】因素:实行“一边倒”的外交路线;打破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的包围封锁政策,巩固新政权。反映中国实际状况,希望加强中苏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合作,促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解析】此题是对历史特定时段背景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的时间。材料介绍了中国在1949和1957年两次给苏联送“国礼”的事件,需要分析所包含的政治因素。1949年毛泽东的特别礼品(蔬菜、水果)浓厚的“人情味”,反映了中苏两国关系的密切,体现了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和外交倾向;1957年礼品贵重,实际上是中苏关系发生微妙的改变,通过重礼,加强两国的合作,促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14.【答案】(1)娱乐演艺场所。

(2)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3)京剧;休闲娱乐功能,社会教化功能。(4)史学研究领域拓宽。

【解析】第(1)问结合教材基础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通过三则材料可以看出商业及城市的发展推动了戏曲的发展,而市民阶层壮大,其对文化娱乐的需要也是戏曲文化获得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第(3)问第一小问考查京剧的形成;第二小问通过材料三可以看出戏曲具有休闲娱乐功能,材料四“父诫其子”“兄勉其弟”等则反映了戏曲的社会教化功能。第(4)问从设问即可看出史学研究增加了新的内容,紧扣此点回答即可。15.【答案】(1)克里斯梯尼。其实质是以民主方式反对民主敌人的有效方法。(2)抽签。最大限度地保证公正,避免行贿舞弊现象的发生。(3)非公民没有享有民主的权利;女性没有政治权利。

(4)今天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也应该强化民主政治监督功能,强化人民群众对政体的监督。

【解析】本题为学科内综合题,解题关键是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并结合教材回答,材料一即为“陶片放逐法”,材料二的关键词语是“抽签”。16.【答案】(1)一战。独霸中国。(2)中国是战胜国。对美国抱有幻想。

(3)不支持中国政府的主张。说明:帝国主义国家无视弱小国家的主权;中国虽是战胜国,但半殖民地的中国的主权并不能得到保证,即弱国无外交。

【解析】第(1)问主要结合材料一中的时间“1914年”和关键词“世界危机”可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合一战中日本试图独霸中国的目的可以得出“影响深远的行动”的目标这一结论。第(2)问结合巴黎和会的参与国是27个战胜国的代表和材料中“真正可以指望的只有美国的支持”可以得出结论。第(3)问分析威尔逊的话可知并不支持中国政府立场,说明的问题应从帝国主义列强的本质和中国的社会性质两方面分析。17.【答案】(1)原因:使用机器生产;变革封建生产关系;向农业渗透资本。(2)目的:加强国家对地方管理;恢复社会秩序;服务于帝制(或巩固统治)。(3)原则: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原则;契约等同法律效力原则。

(4)贡献:巩固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稳定了法国资本主义的秩序;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性质:资产阶级的军事专政。

【解析】考查对拿破仑的评价。(1)问要抓住关键词“更多地采用了机器生产”“消除了封建关系”“资本又纷纷向农业渗透”等概括原因;(2)问可直接提取材料信息,从加强对地方管理、稳定社会秩序角度回答,当然更主要的是巩固统治;(3)问需仔细分析法律条文结合当时法国形势思考,如第537、545、546条可概括为保护私有财产权,第1101、1134条强调契约的法律效力;(4)问“贡献”主要依据材料一从巩固大革命成果、稳定社会秩序、促进法国经济发展等角度回答,“性质”依据所学知识即可。

第二篇:云南省玉溪市2018届五校联考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卷二 高三历史

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玉溪市2018届五校联考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卷二

高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1.到1971年,英国的黄金储备(102.1亿美元)仅是它对外流动负债(678亿美元)的15.05%。此时美国巳完全丧失了承担美元对外兑换黄金的能力,于是,尼克松总统不得不于1971年8月15日宣布停止承担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1973年美国爆发了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黄金储备已从战后初期的245.6亿美元下降到110亿美元。这表明()A. 美国和西欧盟友关系严重恶化B. 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解体 C. 欧元的启动导致美元地位下降D. 美国已丧失经济霸主地位 2.下表是对罗马法的分类。这体现出罗马法的主要特点是()

A. 博采众长B. 体系完备C. 影响长远D. 崇尚公平

3.唐代出现不少宰相和高官以自己不是科举出身为耻的现象。这说明唐代科举()A. 取代了其他选官方式B. 在士大夫阶层中的影响力扩大 C. 促进社会阶层上下流动D. 促成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4.克里斯提尼时期以后,雅典步入了“全民政治”的时代。这时,每个公民都要担任一段时间的政府官吏,主要的政府官吏则由抽签而不是由原来的选举产生。这一做法()

①扩大了城邦普通民众的参政权 ②直接导致雅典城邦走向衰落 ③容易造成政府官吏素质参差不齐 ④推动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鼎盛 A. ①②B. ②④C. ①③D. ③④

5.1897年,中国仅出现了两份白话报。1900年以后,白话报的数量开始急遽增加,到1911年间,共出版了一百多种。与这一现象无关的是()A. 民族危机的困境B. 维新思想的启蒙作用 C. 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D. 文学革命的影响

6.蔡元培曾这样说道:“我对于学生运动,素有一种成见,以为学生在学校里面,应以求学为最大目的,不应有何等之政治组织……所以民国七年(1918)夏间,北京市各校学生,曾为外交问题,结队游行,向总统府请……我曾力阻他们。”1919年5月4日的学生运动,先生虽未阻止,但在营救被捕学生出狱后,愤而辞职。以上材料表明蔡元培先生()A. 是五四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B. 关键时刻站在了学生的对立面 C. 提倡学术思想自由不过是空话D. 认为大学应坚持学术至上原则

7.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战国时代,中国就已经有了活跃的市场经济……不管是土地市场、劳动力市场还是产品市场都已经非常完善。当时中国的文明不仅在经济基础、科学技术上领先于西方,而且在制度层面也走在世界前列。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建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在制度层面走在世界前列 B. 工商食官局面被打破,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C. 编制出世界上最早的星表,对天文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D. 小农经济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8.有学者写道:“与西方思想启蒙明显不同,从文字阐述到政治实践,西方的思想启蒙一直把人的价值、人的自由权力作为基本起始点和归宿。而中国的思想启蒙长期以来偏离了这个方向,人的价值、人的权力始终没有成为思想启蒙的起点和归途。”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西方思想启蒙以宗教改革中个体的觉醒为基础 B. 五四运动在侧重救亡的同时忽略了个体的启蒙 C. 造成中西思想启蒙差异是由于工业化程度不同 D. 五四运动后的中国思想界加强了对个体的重视

9.“美国曾利用最惠国待遇原则的例外,取消过波兰的最惠国待遇;许多缔约国也常利用一般禁止数量限制原则的例外,大量采用非关税壁垒的措施。”该材料认为关贸总协定存在的弊端是()A. 未起到国际经济组织的作用B. 规则不严密 C. 不具有法律约束性D. 被美国操纵

10.托马斯·潘恩说:“在世界的这个广大地区,我们忘记了三百六十英里的狭窄范围(英国的长度),我们因此可以更大规模地传播我们的友谊,我们主张同欧洲每一个基督教徒保持兄弟般的关系,并因为这种豁达的胸襟而感到自豪。”这反映了()A. 北美大陆可以自由和欧洲发展贸易 B. 北美殖民地独立意识不断增强 C. 北美大陆致力于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D. 潘恩的思想成为北美人民的共识

11.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的官僚体系发生了一些变化,出现了“五口通商大臣”、“总税务司”、“总理衙门”等官职或机构。这些变化()A. 说明原有的官僚体系必须否定 B. 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质 C. 标志中国社会半封建化的完成 D. 无益于近代中国的发展

12.邓小平说,我们的同志就是怕引来坏的东西,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无论怎么样开放,公有制经济始终还是主体,得益处的大头是国家,是人民,不会是资本主义。这一讲话应该出现于()

A. 改革开放大幕拉开之际B. 浦东开发与开放之时 C. “南方谈话”发表之后D. 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初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

13.(25分)山东省又称“齐鲁大地”,因地理位置重要,我国古代各王朝都利用各种方式对其进行了管辖。阅读下列图片:

请回答:

(1)图一和图二分别体现了哪一朝代对山东省的管辖?从中看出它们各采取了什么样的行政管理制度?

(2)元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在这种制度下,是如何加强对山东管辖的?(3)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逐步完善有何积极作用?

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一场 史论五篇:

一、“周唐外重内轻,秦魏外轻内重各有得论";……

五、“北宋结金以图燕赵,南宋助元以攻蔡论”。

第二场 考各国政治、艺学策五道:

一、“学堂之设,其旨有三,所以陶铸国民,造就人才,振兴实业。……三者孰为最急策”。

二、“泰西外交政策往往借保全土地之名而收利益之实。盍缕举近百年来历史以证明其事策”。

三、“日本变法之初,聘用西人而国以日强,埃及用外国人至千余员,遂至失财政裁判之权而国以不振。试详言其得失利弊策”。

四、“周礼言农政最详,诸子有农家之学。近时各国研究农务,多以人事转移气候,其要曰土地,曰资本,曰劳力,而能善用此三者,实资智识。方今修明学制,列为专科,冀存要术之遗。试陈教农之策”。

五、“美国禁止华工,久成苛例,今届十年期满,亟宜援引公法,驳正原约,以期保护侨民策”。

第三场

《四书》《五经》义:首题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义”。次题为:“中立而不倚强哉矫义”。三题为:“致天下之民,聚天下自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义”。——摘编自1904年清朝最后一次科举考试试题

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三项有关清末科举考试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三、选考题部分(共3小题,学生可以任意选择其中一题作答)【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列两幅图反映了雅典公元前8世纪后经济发展的状况。

材料二 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其中有的无辜被售,有的因故卖身,有的为可怕的贫穷所迫,逃亡异地,不复说家乡的亚狄加语言,远方漂泊,也有的惨遭奴隶的卑贱境遇,即使就在家乡,也在主人的怒气之下发抖,我都使他们获得解放!——梭伦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雅典怎样的经济状况?受这种经济状况影响,公元前8世纪左右的雅典出现了哪些典型的阶级或阶层?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阶层的经济状况?他们的政治地位如何?(3)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阐述了怎样的主题?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理由。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两年半以来……盟国(指德、奥、保、土军队)赢得了战争的许多胜利,显示了它们的不可摧毁的力量,盟军是为了捍卫他们的生存和民族发展的自由而被迫作战的……但是,同时出于制止流血和终止战争恐怖的愿望,他们建议现在就立即开始和平谈判,他们确信他们所提出的以保护他们人民的生存、荣誉和自由发展为目的的建议,是可以作为恢复持久和平的基础的……如果尽管有了这个和平与和解的建议,而斗争仍要继续下去,四盟国决心将斗争进行到胜利为止,而同时在人类和历史面前将声明不负任何责任。——1916年12月12日德国政府的和平建议

材料二 协约国不得不在它们的答复中首先提出强烈抗议敌国照会中两点主要论断,这个照会企图将战争责任推在协约国身上,并且宣扬中欧国家的胜利……倡议还企图加强德国和它的盟国的公共舆论。这些盟国已经由于它们的损失而发生严重的动摇,由于经济上被包围而疲惫不堪,并且由于强迫它们的人民作出极大的努力而分崩离析。——1916年12月29日协约国政府的答复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德国是怎样自我标榜其和平建议的出发点和目的的?

(2)材料

一、材料二中,双方对当时大战局势的评价有何不同?哪一方的观点较为符合实际?(3)对战争的责任问题,双方是如何看待的?你是如何评价的?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可得乎?”(太宗)又谓曰:“汝(指太子李治)知舟乎?”对曰:“不知。”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尔方为人主,可不畏惧!”见其休于曲木之下,又谓曰:“汝知此树乎?”对曰:“不知。”曰:“此木虽曲,得绳则正。为人君,虽无道,受谏则圣。” ——《贞观政要》

材料三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九月,郑氏集团派人到福建(同朝廷)议和,请求“照琉球、高丽外国之例,称臣奉贡”,而不削发登岸,康熙帝表示“台湾不可与琉球、高丽外国比”,拒绝郑氏请求。

——《中国通史全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秦始皇在地方上采取了什么措施?你如何评价秦始皇的这项措施?(2)根据材料二,唐太宗认为国家的根本是什么?农业的根本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说明康熙帝为什么认为台湾不可与高丽相比?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材料没有反映出美国和西欧盟友关系的变化,故A项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美元中心地位,美元充当黄金的等价物或代表,国际货币基金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的汇率,美国承担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但随着美国经济衰退,兑换能力完全丧失,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解体,故B项正确;1999年后欧元的启动,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美国仍然是当今世界经济霸主,故D项错误。2.【答案】B

【解析】表格中没有体现罗马法吸收其他法律信息,故A项错误;表格中从“调整对象”“表现形式”“适用范围”“立法方式”“权利主体”介绍了罗马法,说明罗马法体系非常完备,故B项正确;材料表格中没有提及罗马法影响的信息,故C项错误;崇尚公平属于罗马法的特点之一,在材料中没有明确体现,故D项错误。3.【答案】B

【解析】唐代不少宰相和高官以科举出身为荣,可见科举制在宰相和高官代表的士大夫阶层中的影响力扩大,故B项正确;从材料中无法推测出科举制取代了其他选官方式,故A项错误;科举制为出身卑微的读书人进入仕途提供机会,促进社会阶层上下流动,科举制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但与题意无关,故C、D项错误。4.【答案】C

【解析】克里斯提尼改革后,雅典民主制得以确立,并非导致其走向衰落,雅典民主制鼎盛时期是伯利克里时期,因此可以排除含有②④的选项,选择C项符合题意。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而新文化运动发生在191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6.【答案】D

【解析】蔡元培先生在五四运动中有无领导作用在材料中未体现,故A项错误;五四运动中蔡元培先生未阻止学生运动,故B项错误;蔡元培先生认为学生应以求学为最大目的,而不应参加政治组织,体现了他提倡学术思想自由的原则,故C项错误、D项正确。7.【答案】A

【解析】秦朝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此时打破了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战国时期发明星表,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井田制瓦解后,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小农经济开始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体,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8.【答案】B

【解析】依据题意,西方思想启蒙以人的价值、人的自由权力为基础,故A项错误;近代中国思想启蒙的首要任务是国家的救亡图存,因此“长期以来偏离了这个方向”,忽略了个体的启蒙,故B项正确;从材料没法判断造成中西思想启蒙差异的原因是否与工业化程度有关,故C项错误;也无法批判五四运动后的中国思想界是否加强了对个体的重视,故D项错误。9.【答案】A

【解析】“一般禁止数量限制,采用非关税壁垒”的措施说明许多国家未遵守关贸总协定的宗旨,故A项正确;“规则不严密”材料中无从体现,故B项错误;题干信息不包含“不具有法律约束性”的意思,故C项错误;“美国曾利用最惠国待遇原则的例外,取消过波兰的最惠国待遇

”不能说明被美国控制,故D项错误。10.【答案】B

【解析】材料只是主张“同欧洲每一个基督教徒保持兄弟般的关系”,没有指明是要和欧洲发展自由贸易,故A项错误;根据“在世界的这个广大地区,我们忘记了三百六十英里的狭窄范围(英国的长度)……我们主张同欧洲每一个基督教徒保持兄弟般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北美处于英国殖民统治之下,随着英属北美各殖民地的经济来往日益密切,初步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同时,在长期的交流、融合过程中,英语成为来自各殖民地的共同语言,逐渐产生了共同的文化,在此基础上,美利坚民族开始形成,民族独立意识逐渐增强,故B项正确;从材料中可知,北美当时还处于英国殖民统治之下,还未致力于建立民主共和政体,故C项错误;材料只提及潘恩的思想,没有说他的思想成为北美人民的共识,故D项错误。11.【答案】B

【解析】晚清新型管理机构出现,但原先官僚体系并没有完全否定,故A项错误;“五口通商大臣”、“总税务司”、“总理衙门”等官职或机构出现,是中国在列强侵略下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表现,故B项正确;材料中机构是殖民地化的表现,不是封建化,故C项错误;列强侵略,使中国开始近代化历程,故D项错误。12.【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无论怎么样开放,公有制经济始终还是主体”,可知邓小平的这一讲话是让人们坚定改革开放的决心,据此判断当时处于改革开放初期,故A项正确。浦东开发与开放是在20世纪90年代,这是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故排除B项。“南方谈话”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深化了改革开放,故排除C项。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21世纪初初步建立的,故D项错误。

13.【答案】(1)西周和西汉时期。分封制度和郡国并行制度。(2)行省制度;山东归中书省直接管辖。(3)有利于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不必拘泥于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第(1)问可从图二“胶东国”等信息中得出郡国并行制度。第(2)问注意元朝 “中书省”“行中书”“腹里”“宣政院“等机构的职能和范围。第(3)问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言之有理即可。14.【答案】评分标准及示例:必须是在解读材料基础上得出的正确信息,并能予以说明,罗列无关史实无效。另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一:信息:三场考试只有一场考四书五经(科举考试内容不再局限于儒家经典)。说明:清末面临历史大变局,高唱礼义廉耻无法救国,需要选拔更多实用人才。

示例二:信息:重视考查史论。说明:治国必须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古为今用,如史论第一篇就是针对清末中央集权削弱的现状。

示例三:信息:重视考查世界各国治国策略。说明:清末中国已融入世界,必须学习各国先进经验,才能维系政权。

示例四:信息:关注改革。说明:当时清政府正推行新政,需要借鉴古今中外改革变法的经验。【解析】本题属于信息说明类题型,首先提取清末科举考试的信息,注意必须是在解读材料的基础上得出的正确信息;其次能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从第一场中的信息可得出重视考查史论,可以从治国必须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等角度来说明;从第二场中的信息可以得出重视考查世界各国治国策略,从中国融入世界、学习西方等角度来说明;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科举考试内容不再局限于儒家经典,从晚清历史的大变局的角度来分析说明。15.【答案】(1)状况:工商业发展。代表阶层(级):“海岸派”“山地派”“平原派”。(2)阶层:平民;政治上:无权,完全听命于贵族。

(3)主题:梭伦改革的原因(或背景)。理由:材料一经济发展成为梭伦改革的经济基础;而在材料一经济发展基础上壮大的工商业奴隶主成为梭伦改革的阶级基础。材料二阐述的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激化是梭伦改革的主要原因。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提炼、概括材料的能力。第(1)题是对所学图片的再现,反映的是工商业的发展。第(2)题是一则诗歌,从“无辜被售”“卖身”等可知是平民。第(3)题,两则材料都叙述了改革前的社会状况,结合所学从经济发展及阶级矛盾方面阐述理由。

16.【答案】(1)标榜:“出于制止流血和终止战争恐怖的愿望”“以保护他们人民的生存、荣誉和自由发展为目的”。

(2)区别:德国认为同盟国已赢得了许多胜利,显示了不可摧毁的力量;协约国认为同盟国方面经济困难,即将“分崩离析”。后者的观点较符合实际。

(3)责任:德国认为“盟军是为了捍卫他们的生存和民族发展的自由而被迫作战的”,盟国“不负任何责任”。协约国认为应由同盟国负战争责任。评价: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双方都是发动战争的罪魁祸首,都是非正义的。

【解析】第(1)问主要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出于制止流血和终止战争恐怖的愿望”“提出的以保护他们人民的生存、荣誉和自由发展为目的的建议”,据此进行概括归纳;第(2)问结合材料和史实进行判断分析;第(3)问结合材料观点和一战的性质与目的进行判断分析评价。17.【答案】(1)措施:实行郡县制。

评价:这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打破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后世地方行政制度的基础。(2)民为国本;不失时为农之本。

(3)自古以来台湾就是中国的领土,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概括归纳能力。考查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三位著名君主——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对祖国统一的贡献。回答时主要根据材料概括归纳。

第三篇:云南省玉溪市2018届高三联合调研考试卷七 历史

云南省玉溪市2018届高三联合调研考试卷七

高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

1.隆兴元年,朱熹对宋孝宗进言:“陛下虽有生知之性,高世之行,而未尝随事以观理,即理以应事。是以举措之间动涉疑贰,听纳之际未免蔽欺,平治之效所以未著。”下列观点与这一言论思想一致的是()A. “大学之道在乎格物以致其知” B. “存天理,灭人欲” C. “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D. “学者须先立志” 【答案】A 【解析】A项“大学之道在乎格物以致其知”大意是:大学之道在于研究事物原理而获得知识,与材料大意一致,是正确选项。B项“存天理,灭人欲”大意是:维护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克制个人欲望。C项“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是指:自己以君子的言行约束自己,行君子之为,则其他人就没有机会诋毁你。D项指学者必须先立志。

2.美国开国元勋亚当斯指出:“梭伦的平衡被破坏,优势被赋予大众……此时雅典人变得越来越民主,„人民‟迫使„最睿智的人‟和„最能干的将军‟违背他们自己的判断,进行了许多„愚蠢的战争‟,国家由此最终遭到毁灭。”为此,他主张美国应实行()A. 主权在民B. 法律至上 C. 联邦体制D. 分权制衡 【答案】D 【解析】主权在民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到法律方面信息,故B项错误;联邦体制属于国家管理体制,故C项错误;材料中“„最能干的将军‟违背他们自己的判断,进行了许多„愚蠢的战争‟,国家由此最终遭到毁灭”的信息说明专制导致国家灭亡,为此主张实行分权制度,故D项正确。3.历史学习中要注意把握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下表中历史概念和解释对应正确的是()

【答案】C 【解析】重农抑商政策,是鼓励农业发展,抑制商业活动,而不是禁止商业,故A项错误;盐铁官营政策,是由民间生产,官府收购、运输、销售,故B项错误;实业救国思潮以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作为救国救民主要途径的一种思想,故C项正确;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故D项错误。4.美国历史学家威廉·麦克尼尔在谈及雅典的民主制时说:好公民必须是有闲暇的人,否则,他就不能出席法庭、公民会议和宗教节庆等公共活动,也不能充分地将自己锻炼成为城邦的卫士。这表明雅典的民主政治()

A. 使公民拥有平等的实际权利 B. 呈现出高涨的群体意识 C. 带有贵族政治的色彩 D. 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 【答案】C

【解析】公民不可能拥有平等的实际权利,实际权利会随地位、财富、工作的变化而变化,实际权利不可能完全平等,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群体意识,故B项错误;“好公民必须是有闲暇的人”,一般有闲暇不用为生计四处奔波的人是有钱有势的贵族,而平民必须终日为生计奔波,故C项正确;古希腊的民主标榜全体公民的民主,但却是奴隶主贵族的民主,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故D项错误。5.下表是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

通过上表,我们得出的结论有()

A. 伴随着近代工商业杂税收入占总财政收入比重超过50%时,意味着资本主义工商业占据国民经济主导地位

B. 当农业税比重下降到总财政收入50%以下时候,意味着小农经济已不占中国经济的主导地位了 C. 在上述经济总量增加的前提下,工商杂税的增加,意味着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也意味着近代工业的发展

D. 在上述经济总量增加的前提下,伴随着农业税和工商杂税的缓慢增长,意味着近代中国的社会经济仍然

在缓慢发展 【答案】C

【解析】“资本主义工商业占据国民经济主导地位”在晚清时期不符史实,故A项错误;“小农经济已不占中国经济的主导地位”在晚清时期不符史实,故B项错误;“在上述经济总量增加的前提下,工商杂税的增加,意味着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也意味着近代工业的发展。”符合晚清史实和题意,故C项正确;从题干材

料工商杂税一项来看,工商杂税从1849年的969到1911年的20441,可见增长迅速,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6.列宁指出,商业“是我国经济生活的试金石,是无产阶级先头部队同农民结合的唯一可能的环节,是促使经济开始全面高涨的唯一的可能的纽带”。为此,苏维埃俄国()A. 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 B. 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市场发挥作用 C. 推行集体农庄制度,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D. 全力发展重工业,抵制法西斯德国侵略 【答案】B 【解析】从“商业…是无产阶级先头部队同农民结合的唯一可能的环节”可知苏维埃俄国重视发展商业,A项取消商业流通,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B项表述体现了利用市场,发展商业内容,与题意相符,故B项正确;C项发展集体农庄是斯大林统治时期的政策,与题干的列宁时期不符,故C、D项错误。

7.1649年,英国议会通过决议:“在上帝之下,人民是一切正当权力的来源;在议会里集会的英国下议院是人民选出并代表人民的,在本国有最高的权力。”下列对这份决议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 否定了“君权神授”的观念 B. 确立了议会主权原则 C. 议会选举取消财产资格限制 D. 反映了英国发展方向 【答案】C 【解析】材料中“人民是一切正当权力的来源”说明否定了“君权神授”的观念,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下议院是人民选出并代表人民的,在本国有最高的权力”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取消财产资格限制的信息,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材料中反映出英国政体由君主专制向议会政治转变,体现出了英国发展方向,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8.据载:“辛亥革命后,有人翻译一本书名叫《平民政治》,但现在却准备易名为《共和政治》后再出版;《国粹学报》过去一段时间销路不畅,但最近改名《共和杂志》,重新变得抢手。”这反映了当时中国()A. 共和观念风行 B. 帝制基础尽除 C. 传统文化皆废 D. 民权高度发达 【答案】A 【解析】材料中“《共和杂志》,重新变得抢手”说明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A项正确;辛亥革命虽然推翻君主专制,但帝制基础并没有尽除,故B项错误;儒家文化一直影响着近代社会,故C项错误;民权在辛亥革命后只为上层所有,普通民众影响较小,故D项错误。

9.保罗·约翰逊在《现代:从1919到2000年的世界》中写道:“(20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这场“求变之风”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是()A. 加快了西方政治民主化进程 B. 壮大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 C. 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D. 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答案】D

【解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西欧的联合、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等,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故D项正确;19世纪70年代,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美普遍确立,加快了西方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早于题目中的时间“20世纪80年代”,故A项错误;20世纪80年代以来,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由于斯大林模式的困扰,日趋衰落,故B项错误;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于20世纪50年代末的中苏关系的恶化,最终瓦解是1991年,与题目中的时间“20世纪80年代”不符,故C项错误。

10.茶叶于1650年前后引进英国时,是一种贵族享用的奢侈品,每磅售价6至10英镑,相当于一个男仆年工资2倍左右。然而一个世纪后,饮茶逐渐在英国城乡各阶层中普及,茶叶成为英国人不可缺少的普通消费品。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中国茶叶产量大增 B. 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C. 世界贸易较大发展 D.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答案】C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茶叶在“1650年”还是“奢侈品”,“一个世纪后”“在英国城乡各阶层中普及”,这得益于世界贸易的发展,故选C。中国茶叶产量大小在当时对英国饮茶影响不大,排除A;《航海条例》颁布于17世纪中期,排除B;茶叶成为英国不可或缺的普通消费品与世界贸易发展有关,与工业革命无关,排除D。

11.孙中山曾说:“有了这种以养民为目的的好主义,从前不好的资本制度便可以打破。但是……不能够马上推翻。”该段材料表明孙中山()A. 揭示了资本主义不公平的根源 B. 放弃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信念 C. 主张用民生主义改良资本主义 D. 接受了社会主义思想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能力。根据材料引文“不好的……可以打破,但是……不能马上推翻”的表述,说明了孙中山主张实行改良。12.1912年2月12日,清帝颁布逊位诏书,宣布退位,有人因此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这一观点认为两国“光荣革命”()A. 都减少了社会动荡,避免了更大流血牺牲 B. 都以温和的方式改变了两国的社会性质 C. 都保留了君主制,没有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D. 都以非暴力方式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两国的相同点,辛亥革命是暴力手段夺权,故B、D项错误;辛亥革命结束帝制,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的目标是推翻清政府,清帝宣布退位,可以减少流血牺牲,故A项正确。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52分)

13.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农业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发展的根本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卜风贤《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资本帝国主义挟其大量余资,与新式机械,在通商口岸渲染了些资本主义的色彩。……迨欧战爆发,列强无暇东顾,因此中国幼稚的民族工业,乘机抬头,使中国渲染了很浓的资本主义化的色彩。……于是农村中的劳动力,初则剩余的劳动者都涌到城市里去了,继则农村中的青年劳动力,即是生产的中坚份子羡慕着都市的繁荣,投身工业的比较能够多得些工资,也都向都市中乱涌,向资本家出卖其劳动力,终则以农村衰落,而建筑于农村上的工业,日形没落,……因此,从农村涌到都市的劳动者,都成了可怜的失业之群。所以农村劳动力胡乱的拥进都市,一方面,使农村中失却生产的中坚份子——青年劳动力,而另一方面产生了大批的失业之群,这当然是人口变动的变态。——金轮海《中国农村经济研究》

材料三 有学者在研究“中华文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这一主题时,得出以下结论:中华文明转型路径的独创性,首先表现在广大中国农民成为现代化的强大的内在动力,而其前提则是他们必须成为这一转型的主要得益者。——摘自姜义华《中华文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及其路径的独创性》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到隋唐时期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及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农村人口迁移对经济方面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建国以来农民在我国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的得与失。

【答案】(1)趋势:粮食亩产提高;人均粮食增加;耕地面积增加;南方经济发展;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比重下降。

原因: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生产技术进步;经济重心南移。

(2)消极影响:使农业劳动力减少,不利于农业的发展;从长远来看也不利于工业的发展。积极影响:客观上推动了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助于城市化进程。

(3)得:政治上,宪法规定国家性质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现在农村实行基层民主化选举。

经济上,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了土地;三大改造,农村走上合作化道路;改革开放后,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改革使农民生活水平提高。

失:大跃进时期,以工业化为中心,忽视农业生产和农民个体利益;农村人民公社体制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导致农业生产增长缓慢。

【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表格中前三栏信息从粮食亩产量、人均粮食占有量和耕地面积的变化不难概括出答案,从表格中南北方经济趋于平衡的特点说明南方经济发展,从表格最后一栏数字比重下降特点可以直接归结出答案;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和生产技术改进等方面分析作答。第(2)问,影响要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去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村劳动力进城可以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由“使农村中失却生产的中坚份子——青年劳动力,而另一方面产生了大批的失业之群,这当然是人口变动的变态”等信

息可以归结出对农业和工业发展的不利因素。第(3)问,从政治和经济视角进行评述,政治方面从工农联盟和基层民主选举的角度归结答案;经济方面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史实从建国后农村四次生产关系调整(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角度去整合“得与失”的答案。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 1901年,清政府为了使部分行政职能与西方接轨,同时也是迫于列强的压力,首先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改设外务部时的谕令说:“从来设官分职,惟在因时制宜。现当重订和约之时,首以邦交为重,一切讲信修睦,尤赖得人而理……总理衙门著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鞠方安《试论清末官制改革(1901~1911)中的文官设置及其特点和影响》

根据上述材料,从国家主权、近代化的角度指出清末外交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答案】(1)变化:清朝中央机构趋于半殖民地化。说明:1861年设立的总理衙门,为西方列强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打开了方便之门,是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1901年,在列强的威逼下,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标志着清朝中央机构更加(或:完全)半殖民地化。

(2)清政府政府职能(或言:中央机构)日趋近代化。说明:总理衙门的设立,改变了中国以往只有“理藩”而无外交的局面,有利于中外之间的交往,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是清朝中央机构开始近代化的标志;外务部的设立,是清末“新政”的产物,同时也是清政府被动适应时代潮流,政府机构进一步近代化的体现,促进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

【解析】依据题意,从国家主权和近代化角度很容易归纳清末外交的特点。结合材料涉及的两大机构,恰好是中国半殖民地化和近代化两个重要阶段,总理衙门是清中央机构半殖民地化的开始,也是中国中央机构近代化的开始;外务部的设立标志着清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也是清朝近代化重要的一步。

【历史选修1】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 初,陕西转运使李参,以部内粮储不足,令民自隐度粟麦之赢,先贷以钱,俟谷熟还官,号“青苗钱”;行之数年,廪有馀粮。至是条例司言:“诸路常平、广惠仓,钱谷敛散,未得其宜,故为利未博。今欲以见在斗斛,遇贵量减市价粜,遇贱量增市价籴,可通融转运司苗税,及前钱斛就使转易者,亦许兑换。仍以见钱依陕西青苗钱例,愿预借者给之,令随税输纳斗斛,半为夏料,半为秋料。内有愿请本色,或纳时价贵,愿纳钱者,皆从其便。如遇灾伤,许展至次料丰熟日纳。非惟足以待凶荒之患,民既受贷,则兼并之家,不得乘新陈不接以邀信息。又,常平、广惠之物,收藏积滞,必待年凶物贵,然后出粜,所及不过城市游手之人。……从之。

……辙曰:“以钱贷民,使出息二分,本以救民,非为利也。然出纳之际,吏缘为奸,法不能禁。钱入民手,虽良民不免妄用,及其纳钱,虽富民不免逾限,恐鞭棰必用,州县之事不胜烦矣。” ——选自《续资治通鉴》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李参青苗法被推广的积极影响。(2)苏辙对青苗法持什么态度?他说法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答案】(1)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帮助困难农户度过难关,使农民不误农时从事生产。打破了地主豪门垄断农村借贷市场的局面,减轻了平比百姓的负担。有利于平抑物价,维护社会稳定。

(2)反对。加强对公职人员的教育,树立执政为民的观念;完善政策执行和监督机制,使政策真正利国利民;加强对农民的理财投资等教育引导、拓宽发展生产的门路、限制商业投机等。

【解析】回答本题抓住材料一中的关键词语:“行之数年,廪有馀粮”(有利于增加国家收入)、“遇贵量减市价粜,遇贱量增市价籴”(有利于平物价)、“兼并之家,不得乘新陈不接以邀信息”(有利于防止土地兼并)。这几个反映青苗法的积极作用的关键词,再结合王安石变法中青苗法的积极作用可以得出答案。第二

问首先通过材料表述可以从:”钱入民手,虽良民不免妄用,及其纳钱,虽富民不免逾限,恐鞭棰必用,州县之事不胜烦矣。”看出苏辙是反对的。有什么启示?可以结合材料中的:“出纳之际,吏缘为奸,法不能禁”,和教材关于王安石变法中用人不当等相关内容,得出答案(如: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加强对公职人员的教育,关注民生等等方面)。

【历史选修3】

16.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但它也影响到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表(单位:两;指数:1913=100)

——周秀鸾《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华民族工业的发展》

材料二 1914年7月底,酝酿已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被英国宣布参加对德作战,成了它的兵员、物资和财力的重要供应基地。大战造成的突然变化的形势对印度资本主义和民族运动发展带来双重影响。最初,印度经济和民族运动的发展进程骤然被打断,造成了很大混乱,但不久,客观有利的一面,在印度资产阶级和民族力量的积极利用下开始发挥作用。——摘编自林承节《殖民统治时期的印度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的总体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印度被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以及一战爆发对印度社会造成的直接后果。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一战客观上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运动和民族经济的有利影响。【答案】(1)趋势:英、法、德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大大缩减。

原因:欧洲各国忙于一战,减少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减少了对外国商品的依赖;提倡国货运动抵制了外国商品的输入。

(2)原因:作为英国殖民地,被英国宣布参加对德作战。

后果:印度成为英国的兵员、物资和财力的重要供应基地;印度经济和民族运动的发展进程被骤然打断并引起很大混乱。

影响: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或掀起了民族独立运动新高潮);使民族工业(或民族资本主义)有一定发展。

【解析】(1)第一小问中的趋势,从材料一中“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和指数的变化数据”来归纳即可得出英、法、德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大大缩减;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一中的时间“1913~1918年”,结合一战的史实可归纳出欧洲各国忙于一战,减少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再依据材料一的出处“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中

(3)材料三中三位伟人肩负的历史使命的“一条主线”是指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他们肩负的历史使命的“具体内容”。

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从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倡国货运动来分析主要原因即可。【答案】(1)修正:由主张暴力革命到主张议会斗争。(2)第一小问原因,依据材料二中“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被英国宣布参加对德作战”的信息来归纳即可;第三小问有利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从一战激化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来分析,可归纳出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民族工业有一定发展。

【历史选修4】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我们当时所持的观点只是一个幻想。历史做的还要更多:它不仅消除了我们当时的迷误,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条件。一八四八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陈旧了……在一八四八年要以一次简单的突袭来达到社会改造,是多么不可能的事情。旧式的起义,在一八四八年以前到处都起决定作用的筑垒的巷战,现在大都陈旧了……结果,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合法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法兰西阶级斗争>导言》1895年

材料二 如此政权,能有什么选择?更何况它还在外国政府和资本家的重重隔离之下,国家的资产及投资,也被革命尽数征用。说起来,“新经济政策”在重建已经毁于1920年的苏联经济上,成就极为出色。……一般而论,它还是如它在1913年般,仍是一个以农村为主的国家,这个比例庞大的农民人口……他们的动向意愿,左右着俄罗斯的经济前途。……“新经济政策”若继续实施下去,不论修正与否,最多也只能达到差强人意的中度工业建设。……“新经济政策”注定会走上一个死胡同。这个由国家掌舵,靠农民市场经济发展的策略,注定不能长久。身为一个社会主义政权,其内部与“新经济政策”不合的政策实在太强……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

材料三 鸦片战争以来的历史风雨,反复冲刷的,是这样一个根本主题:中国怎样走上现代化的道路,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都不能回避这个主题。伟大而深刻的爱国主义者,总是善于把这个主题转化为自觉的历史使命。影响世纪进程的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正是站在时代前沿去接力世纪主题、扛起历史使命的人,历史抛给这些伟人同一个主题,但寻求起点、探索道路和实践方式却很不一样,也就是说,他们肩负的历史使命有一条主线,具体内容却各有不同。——陈晋《大时代的脉络与记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作者对“一八四八年的斗争方法”进行了怎样的修正?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进行修正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导致“1920的苏联经济”被摧毁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材料二作者对列宁时期的新经济致策做了怎样的评价?

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无产阶级斗争形势的改变。(2)原因:战争的破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

评价:新经济政策有利于苏俄经济的恢复;但不符合俄国国情,必将被取代。(3)主线: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不同: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毛泽东: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制度。邓小平: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

【解析】第(1)问注意“修正”就是从斗争方式上归纳;原因从资本主义发展和无产阶级状况两角度思考。第(2)问原因从战争和当时政策的弊端上思考;评价要采用两点论的方法。第(3)问从现代史观的角度看问题;结合各自的思想主旨归纳最核心的“具体内容”。

第四篇:云南省宣威市2018届高三联合命题月考卷七 历史

云南省宣威市2018届高三联合命题月考卷七

高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

1.历史学家平森指出:“德国在短短的30年间,从一个‘诗人和思想家’的民族转变为以工艺技术、金融和工业组织以及用物质进步为公共生活的显著特征的民族。”促成这一巨变的主要原因是()A. 垄断组织大量出现 B. 从殖民地攫取巨额利润 C. 从法国获得割地赔款 D. 德意志统一的完成

2.雨果曾说:“总会有这么一天,到那时,你们法国、你们俄国、你们英国,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今日欧盟实现了雨果的哪一理想()A. 西欧已构筑起“友爱关系”的坚实基础 B. 欧洲所有大国都已“紧紧地融合”

C. 超国家的联合体已消除了成员国的特点个性 D. 法、俄、英是“高一级的整体”的核心

3.1876年,郭嵩焘出使海外期间常写信给李鸿章,报告日本派到西洋的留学生不限于机械一门,学政治、经济的都有,劝其扩大留学范围。他的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有人说他是“汉奸”。结果,出使不到两年他就回国了。这说明()A. 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日趋保守 B. 郭嵩焘对西方体制过于推崇 C. 郭嵩焘的主张超越主流思想 D. 清廷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

4.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这三次巨变指的是()

①辛亥革命 ②五四运动 ③抗战胜利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⑤改革开放,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A. ①③⑤ B. ①④⑤ C. ②④⑤ D. ③④⑤

5.漆侠《宋代经济史》认为宋代商品流通有两种运动形式:一是农副产品的“求心”运动,即农副产品向城市集中;一是手工业产品的“辐射”运动,即手工业产品在某一地大量生产后,由商人运往各地经销。符合上述观点的史实有()

①闽粤出产的棉花参与当时的“求心”运动 ②“俞大娘航船”参与当时的“辐射”运动 ③两种运动形式均促进了汴京商业的繁荣 ④商帮是宋代两种运动形式的主导力量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6.前代的尚书行台等,都是暂设的,以应付临时之事,事定即撤。元朝却于中原之地,设行中书省十,行御史台二,以统辖路府州县。据此推论符合史实的是()A. 唐朝尚书省是临时机构 B. 元朝始设地方监察机构 C. 行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D. 行省不受中央的节制

7.某大学著名历史教授为学生作报告,其报告的纲要如下所列,这个报告的主题是()

A. 互联网与政治选举

B. 大众传媒在政治选举中的运用 C. 影视艺术的发展 D. 电视与互联网

8.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国家前途》一文中说道:“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子。比方地方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盈利八千,当归国家。”对他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 陈述了民权主义的思想 B. 主张废除地主土地私有制 C. 提出了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D. 体现了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9.从《十二铜表法》一直到《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古罗马在债务法规方面制定了严格的规定,并在司法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这表明在罗马法的形成与发展中()A. 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B. 重视维护帝国统治 C. 被迫改善奴隶处境 D. 力图缓和民族矛盾

10.唐穆宗曾问柳公权用笔之法,公权答云: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请判断与柳公权的书法风格最为相近,同样人品高尚,书法为后人学习,并有许多著名临摹楷体碑帖流传的盛唐时代书法家为()A. 张旭 B. 颜真卿 C. 怀素 D. 欧阳询

11.“罗斯福新政通过承认大部分在政府里没有代表人的那些集团的地位,实现了一种更为公正的社会。”下列措施中,符合这一评价的是()A. 保障工人权利 B. 整顿财政金融 C. 调整农业结构 D. 兴办公共工程

12.二战后,德国和朝鲜形成分裂局面的相同原因是()A. 国内各民族矛盾的激化 B. 受美苏“冷战”政策的影响 C.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演变 D. 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共52分)13.中国传统社会始终面临着中央与地方关系调处的难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之郡国守相丞尉、县令长、侯国相及丞尉虽不能用本地人,但他们的属吏必为本地人。如(郡)主簿于属吏中最为亲近,犹今之秘书长,功曹总领众曹,群吏进退赏罚皆由之……故其权极重。——严耕望《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略》

材料二 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汉代地方官员任用的特点。这反映出中央与地方关系如何?(2)据材料二,指出元朝行省制度在权力运行方面的特征。

14.1885年早期维新志士王韬主掌上海格致书院,延请洋务大员,命题考士,士子们应时而对,颇多新见。从主考人员、考核内容和考核结果来看,王韬课士的整个过程体现出新旧杂糅的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上海格致书院课士题表

材料二 此编所命诸题,……巨细精粗,无乎不贯。诸生所对,皆能荦荦举其大端,集思广益,萃众长而备一得。咸有裨于国家大计。盖诸生讲求西学,揣摩时局,日就月将,进而益上。较之前时,已大相径庭矣。——王韬《格致书院课艺》 请答题:

(1)材料一中哪句表述典型地反映了洋务运动的什么指导思想?该表述内容的传统性体现在哪里?

(2)与传统性相对应的是近代性。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王韬课士的近代性”为主题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上而下地废除农奴制比坐等它被自下而上地废除要好得多。——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3月的一次讲话

材料二 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 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劳役的办法……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

材料三 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的产值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的增加则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猛增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的整个工业产量增长了6倍,铁路线增长了35倍多。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2)材料二所反映的现象说明了什么?(3)材料三反映了哪些历史信息?导致以上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俄国1861年改革的意义和实质。

【选修3—20世纪战争与和平】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50年

9月 27日)当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时……在俄国代表缺席的情况下,安理会以九票对零票通过一项决议,谴责北朝鲜的这次侵略行为,并要求共产党军队从朝鲜撤出……号召会员国对大韩民国给予一切必要的援助……要求美国委派一人为总司令,不久就有19个国家在军事上做出了贡献。——A·林克《1900年以来的美国》

材料二 针对2003年美国攻打伊拉克一事,有人画了以下两幅漫画:

材料三 无论是我们的人民,还是我们的领袖,都不是万能的。……我们并不拥有天赋的权力,来用我们自己的理想或选择去塑造任何其他国家。可是直到今天,在世界上许多地方,我们仍然在重复着类似的错误。——美国前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二,分析两场战争有什么相似点?(2)材料二中的漫画二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

(3)用材料三的观点说明当前伊拉克重建困难的原因是什么?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7.孙中山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列宁是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领袖。两位伟人虽然未曾见过面,却有着一段不平凡的交往和深厚的友谊。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因列宁先生想到中山先生,我们可以比较地看他们。中山先生的人格伟大,无论是他的朋友,他的信徒,他的仇敌,都没有不承认的。列宁的人格伟大也无论是他的朋友,他的信徒,他的仇敌,都没有不承认的。”……“他们的革命精神,两人也有相同之点,列宁遇到反动不灰心不失望,中山先生亲自说过二次革命失败亡命东京的时候,手下人人灰心,先生以为革命党人并没有损失,不必灰心,再干好了!这样,列宁

精神就是中山精神,就是革命者的精神!”

——李大钊在列宁逝世两周年纪念大会的演讲选自《李大钊文集》下卷

材料二 1921年12月,马林在桂林多次与孙中山会见。……孙中山与马林会谈时,多次赞扬苏俄政府所取得的成就……。通过和马林会见,孙中山进一步增进了对苏俄的了解,他开始看到“法、美共和国皆旧的,今日惟俄国为新式的”,他决心“造成一个新式的共和国”。他从“向西方学习”,开始转向“以俄为师”。——施成《孙中山和列宁的友谊》

材料三

一、国民政府本革命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以建设中华民国。

二、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

——孙中山《国民政府建国大纲》(民国十三年四月)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俄国布尔什维克党武装夺取政权过程中遇到挫折时,列宁精神是如何体现的?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孙中山转向“以俄为师”的原因。为“造成一个新式的共和国”,孙中山的革

命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

(3)两位伟人都重视民生,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是如何关注和改善民生的?据材料三指出“民国十三年”孙中山在民生主义方面的主张与早期相比有何新发展?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垄断组织大量出现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与材料中所述现象不符,故A项错误;从殖民地攫取巨额利润是外因,不应该成为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自法国获得割地赔款只是德国转变因素中的一个环节而已,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德意志统一的完成使得德意志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工业发展迅速,很快跻身于强国之列,故D项正确。2.【答案】A

【解析】欧盟成员国并不包括俄罗斯这一欧洲大国,排除B、D两项; C项与雨果“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的观点矛盾;故选A项。3.【答案】C

【解析】1876年洋务运动已经开始,李鸿章是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积极投身洋务事业,故A项错误。材料提及的是郭嵩焘建议李鸿章扩大留学范围,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和经济,而没有提及他对西方体制的态度,故排除B项。郭嵩焘的提议遭到士大夫的谩骂,说明封建传统思想根深蒂固,故C项正确。清廷对郭嵩焘的态度无法说明其对外政策发生变化,故排除D项。4.【答案】B

【解析】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毛泽东让中国人民“站起来”,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让中国人民“富起来”,并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之路。5.【答案】D

【解析】宋代,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到闽、粤等地区,故①正确;“俞大娘航船”出现于唐朝,题目讲到的是宋朝,故②错误;汴京是北宋的都城,故③正确;商帮出现于明清时期,故④错误,选择D项符合题意。6.【答案】C

【解析】“尚书行台”指的是中央权力机构的外派机关,以题干意思,元代之前都属于临时机关,唐朝尚书省是中央机关,不是临时机构,故A项错误;地方监察机构在元之前就已存在,故B项错误;行省属于中书省的外派机构,后来成为了常设机构,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故C项正确;行省依然受中书省管辖,故D项错误。7.【答案】B

【解析】从报告的纲要来看主要是分析了电视、互联网是强势的竞选宣传媒体,故体现出大众传媒在政治选举中的重要作用,所以B最符合题意要求。8.【答案】D

【解析】孙中山的这段话主要解释了“民生主义”的思想,由材料内容可判断A、B、C不符合题意。9.【答案】A

【解析】解读题意可知,罗马法注重对债务法规的制定,而债务关系主要是财产的所有权,故A项正确;B项不是题意的主旨,故B项错误;C项与罗马法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属性不符,故C项错误;D项材料无法体现,故D项错误。10.【答案】B

【解析】联系已学可知颜真卿与柳宗元在楷书方面造诣很高,且有“颜精柳骨”的美誉,颜真卿与柳宗元都生活在“盛唐”时期,在人品与书法方面也存在很多相似之处,因此颜真卿符合题意要求,故选B。11.【答案】A

【解析】材料中“承认大部分在政府里没有代表人的那些集团的地位”是指工会组织的建立,故A项正确;整顿财政金融不是材料反映的信息,故B项错误;调整农业结构属于农民的利益,不符合题干信息,故C项错误;兴办公共工程属于社会就业问题,不符合题干主旨,故D项错误。12.【答案】B

【解析】1948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先后建立资本主义的韩国和社会主义的朝鲜、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资本主义的联邦德国和社会主义的民主德国,故A项错误,B项正确;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晚于德国和朝鲜分裂的时间,故C项错误;“马歇尔计划”是对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上的援助计划,与朝鲜无关,故D项错误。13.【答案】(1)特点:郡县长官由中央任命,不用本地人;属吏为本地人。关系: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或答地方仍有较大权力)。(2)特征:行省拥有部分权力,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节制。

【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汉之郡国守相丞尉、县令长、侯国相及丞尉虽不能用本地人,但他们的属吏必为本地人”来概括;第二小问从郡县制的作用来回答。

(2)根据材料二“ 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答案】(1)表述:(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体现:坚持纲常政教。(2)略

【解析】(1)先回答出第二小问即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然后结合这一思想回看材料一,能够体现这种思想的是“(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第三小问结合“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作答。

(2)结合19世纪末中国社会转型的特点,把握住“课士”和“近代性”这两个要素,从考试选拔的形式、命题内容、考试结果和导向等角度将“王韬课士”与“古代课士”进行比较,进而论证出“王韬课士”所具有的中西并存和顺应时代及世界发展潮流的近代性特征。15.【答案】(1)挽救统治危机,维护贵族地主利益。(2)改革加重了农民负担,农民十分不满。(3)俄国工业迅速发展,煤、钢、石油产量迅速增加。根本原因:农奴制改革。

(4)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实质:它是对农民进行的一次大规模掠夺。

【解析】本题考查俄国1861年农农奴制改革的目的、内容、影响、意义及实质。第(1)题要从贵族地主的利益出发考虑,第(2)题注意关键词“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说明不仅没有减轻农民负担,反而加重了。第(3)题注意材料三中机器制造业、生铁、钢、石油等工业产量增加的信息。原因注意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4)题实质是农奴主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要从改革的内容和实际问题去考虑。16.【答案】(1)都是由美国主导发动的,遭到苏(俄)反对的侵略战争。

(2)美国未经联合国授权发动伊拉克战争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表现,是对联合国权威的严重挑战。(3)美国要将自己的政治意图强加在伊拉克人民头上,是强权政治的表现,遭到伊拉克人民的强烈反对。【解析】第(1)题需要学生将材料二中漫画内容转化为文字形式与材料一去比较,找出其相似点。第(2)题解题的关键在于读懂漫画二中的“UN”“STOP”这些重要信息。第(3)题的主要考查点是要求学生读懂材料三的观点。

17.【答案】(1)发表《四月提纲》指明革命方向;敦促发动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

(2)原因:十月革命的胜利;维护共和斗争的失败;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和影响;孙中山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

变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3)列宁:通过《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提出布尔什维克党的工作重心应由军事斗争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

新发展:将民生问题放在国家建设的首位;发展经济解决人民的衣、食、住、行问题。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时代背景、革命活动来回答。第(2)题可结合十月革命,共产国际以及中共的帮助等信息来分析。第(3)题注意题目要求的“民生问题”,分析俄国最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是什么,围绕着这一点回答,第二问可对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进行对比。

第五篇:云南省玉溪市元江一中2018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二 历史

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玉溪市元江一中2018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二

高一 历史 命题教师: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分卷I

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梭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的等级,赋予各等级不同权利和义务。此项措施的积极意义在于()

A. 违背了自然界的很多法则,如理性、自由、平等、正义等 B. 打破了贵族强调出身的世袭原则 C. 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 导致贵族与平民矛盾激化

2.“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若要再现民族英雄邓世昌率领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该选择的素材是()A. 宝山战役 B.平壤战役 C. 黄海海战 D. 四行仓库战役

3.2012年打赢官司的秋菊发家致富后又当选为村长,计划全家出游带孩子见见世面。与图文有关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反映了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 B. 海峡两岸人员往来加强 C. 海峡两岸“三通”已经实现 D. 台湾社会制度发生了改变

4.160年前的南方民谣唱到:“天字旗号飘得远,四方兄弟到金田,四方兄弟到金田,斩龙除妖声震天。”这说明()

①太平天国获得了社会各界的支持②太平天国矛头直指清政府③太平天国的宣传组织方式落后④斩龙除妖体现了太平天国反封建反侵略的性质

A. ①②④ B. ①②③④ C. ②③ D. ②④

5.1871年颁布的《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或媾和,同外国缔结同盟及其他条约,委派并接受使节。”该宪法赋予“皇帝”大权的主要原因在于()A. 皇帝掌控外交权为德国传统 B. 普鲁士领导并完成德国统一 C. 联邦议会权力大于帝国议会 D. 容克贵族在议会占绝对优势

6.20世纪初,居住在北京东交民巷的某外国公使说:现任的山东巡抚人很好,不像他的前任府台,老是同我们作对;从此任接手以后,我们的铁路已经扩长了好几百里,还肯把潍县城外一块地方借给我们的军队做操场。这段谈论的背景最可能是()

A. 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 B. 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后 C.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 D.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 7.对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 反映了当时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十分尖锐 B. 带有笼统排外思想

C. 具有彻底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 D. 义和团容易被清政府所利用

8.明朝在中央机构中废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其目的是()A. 提高办事效率 B. 增强六部权力 C. 扩大统治基础 D. 加强专制统治

9.北京时间2010年5月12日43岁的保守党领袖卡梅伦在竞选中最终获胜。随后,英国女王邀请卡梅伦担任首相,组建新一届政府,卡梅伦欣然接受。于是,他获得女王象征性的任命,成为下一任首相。对此说法不准确的是()

A. 女王依然是英国的国家元首 B. 女王只是“统而不治”的虚君 C. 首相的权力来源于国王授予 D. 英国首相通过选举方式产生 10.北约组织与华约组织的共同之处是()

A. 由一大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 B. 政治经济一体化的军事集团 C. 帝国主义性质的大国集团 D. 使“冷战”局面相对缓和 11.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背景不包括()

A. 清政府反动卖国本质的暴露

B. 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 西方列强支持中国民主革命

D. 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12.2010年5月11日晚,英国保守党和自由民主党宣布组成联合政府,保守党领袖卡梅伦成为联合政府的首相,他上台执政的经历依次应该是()

①觐见女王,获得授权 ②党内竞选 ③领导保守党参加议会下院选举,获得多数议席 ④正式出任首相 A. ②→③→①→④

B. ②→①→④→③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① 13.最能体现“敢为人先,追求卓越”武汉精神的是()A. 汉口开埠 B. 武昌起义 C. 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D. 武汉会战

14.“它……徒有其冲动的反抗热情,而没有看到历史的进化趋势,不了解科学的革命方法,所以失败。”“它”指的是()A. 鸦片战争 B. 太平天国运动 C. 义和团运动 D. 八国联军侵华

15.《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这种排列主要体现了()

A. 中央集权强化 B. 皇权至上独尊 C. 等级制度森严 D. 民风习俗变化

16.“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名言出自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费里德曼之口,他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创立“货币主义”理论,大力主张“自由市场经济”,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1976年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费里德曼的“货币理论”()A.与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主张完全一致 B.指导了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干预政策的实施 C.是为解决美国的经济衰退而提出的

D.促使一些国家减少政府干预取得了一定效果

17.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有农业革命、商业革命、金融革命,还有信息革命、能源革命。那时租佃关系日益普遍……街市制取代坊市制,一批商业名镇开始兴起,城市的经济文化职能显著增强。”这一时期是()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

18.李鸿章在对《开平煤矿招商章程》所作的批示中指出:“摒除官场习气,悉照买卖常规,最为扼要。”这反映了洋务派()

A.重视民间资本的引入 B.强调以市场规则经营管理企业 C.重视商品生产 D.反对官员的贪腐

19.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不少流行词语,下列各组中,都是从属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流行的是()

A.阶级斗争 一国两制 无私奉献 B.体制改革 中国特色 经济特区 C.市场经济 勤俭节约 休闲娱乐 D.和谐文明 注重环保 小康社会

20.来自美国的著名连锁快餐厅KFC(肯德基),创建于1952年,并于1987年11月12日在中国境内开设了第一家加盟店。下图反映的是肯德基自1992年到2009年在中国餐厅数量增加的情况。目前,我国已经约有几千家肯德基加盟店。这说明经济全球化()

①已影响到中国人的生活 ②为世界人民普遍接受

③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④实质是资本在世界的新一轮扩张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1.有的朝代出现经济重心与政治中心分离的现象,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谈到某个朝代的后期“立国于西北而植根于东南”。这个朝代可能是()A.西汉 B.唐代 C.北宋 D.明代

22.新航路开辟后,早期殖民活动出现。早期殖民活动对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①加速了西方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 ②推动了英国工商业的发展 ③开拓了越来越广阔的国际市场 ④为欧洲手工工场掳掠了大量劳动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3.有学者认为:“西方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赢家,第三世界却可悲的扮演着输家的角色。”对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①经济全球化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

②第三世界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将一直是输家 ③经济全球化加强了西方国家的经济优势 ④第三世界国家反对经济全球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

24.1930年,上海《申报丛书》如是描述某经济政策:“解放了个人的商业和个人的工业之束缚,对于农民废止了生活必需量以外的谷物的强制征收。”据此推断,该经济政策()A.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保卫了新生政权 B.允许自由贸易促进了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C.使美国逐步走出经济大萧条的阴影 D.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25.下表是1913—1921年中国私人资本工业各部门资本额增长情况(单位:万元),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造成民族工业全面萧条 B.民族工业某些行业发展速度减慢,整体仍在发展

C.鸦片贸易是推动20年代经济的主要动力 D.南京国民政府颁布措施,推动民族工业继续发展

26.某同学在收集有关“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材料时,在网络上找到了一些有关“新航路开辟对西欧社会

产生的重要影响”的观点。其中表述最准确的是()A.为西欧商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B.给西欧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C.引发了“商业革命”

D.提供了丰厚的资本和广阔的海外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7.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全球性和地区性的国际组织纷纷建立。下列标志所代表的组织按其成立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②①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③②①④

28.国内“工商业经济困难,每苦于周转不灵,有待夫金融界之放款。但金融界以本身资力不厚,虽愿放款而效果不宏。财政部有鉴于此,决定充实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资本”,作为“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一种”。由此可以看出,当时中国处于()A.清末“新政”时期 B.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C.北洋军阀政府时期 D.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29.与赫鲁晓夫改革相比,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重点是()

A.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B.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 C.以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口 D.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自主权

30.南宋诗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云:“下田戽(汲)水出江流,高垄翻江逆上沟;地势不齐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该诗句能够反映出当时()

A.耕犁技术取得重大进步 B.灌溉工具用于农业生产 C.筒车已经用于农业灌溉 D.水排冶铁提高生产效率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5分)

31(15).历史的长河不断向前,而众多的历史事件都离不开重要城市的承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费正清这样看待北京:“北京的气势雄伟,布局对称,毫无疑问使他成为一切首都中最有气派的------没有一个西方的首都能这样的威严,清醒地构成君主专制整体的象征。”

材料二 电影《南京!南京!》在各大影院放映,引起巨大反响。它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讲述历史故事。材料三

请回答:

(1)清朝使君主专制政体的“威严”达到顶峰的标志是什么?清朝的君主专制统治是如何结束的?

(2)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南京有着特殊的地位。请列举除了“南京大屠杀”之外的与南京有关的近代史上的其它历史事件。

(3)材料三图中会议的会址是在哪个城市?这次会议有什么意义呢?(4)材料四图中会议的会址是在哪个城市?这次会议又有何意义呢?(5)结合材料五及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遵义会成为一个历史名城?

32.(15分)阅读材料:

材料一 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里亚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这条线背后,坐落着中欧“古国”的首都——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和索菲亚。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于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受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

——丘吉尔:富尔顿演说

材料二 应当指出,丘吉尔先生和他的朋友在这方面非常像希特勒及其同伴。希特勒干他发动战争的勾当,是从散布种族理论开始的,说什么只有讲德语的民族才是最优秀的民族。丘吉尔先生干他发动战争的勾当,也是从散布种族理论开始的,他硬说只有讲英语的民族才是最优秀的民族,负有决定世界命运的使命……英国的种族理论使丘吉尔先生和他的朋友得出这样的结论:讲英语的民族是惟一的最优秀的民族,应当统治世界上的其他民族。

——斯大林《关于丘吉尔先生的演说和〈真理报〉记者的谈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丘吉尔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苏联对富尔顿演说的主要反应。(3)根据所学知识,归纳材料一和材料二中与事实不符的现象。(4)由材料一、二,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33(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结构;二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何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观察下图《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示意图》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根本性变化。

(2)材料二反映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GDP增长率的发展变化,1957年、1984年和1993年分别出现了三个

峰值,请概括指出这些峰值出现的关键因素。

34(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历史上看,全球化可以说从哥伦布发现美洲时就已经开始了。随着欧洲民族国家体系的形成,全球化就伴随着战争、暴力、殖民扩张、资本输出、自由贸易等各种因素而不断演进。……到20世纪初期,全球化迎来了其自身发展的第一次高潮。这一次高潮随之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所打断。……从80年代开始,全球化开始了它的第二个进程和高潮:这一进程是与两极体制的终结联系在一起的。

材料二 例如,我们要参与全球竞争,要加入WTO,但谈判进行得那样艰难和旷日持久,其中固然有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设置种种非经济因素的政治障碍;同时也确实有我们自己的发展水平问题。作为“全球化”和全球竞争的“后来者”。中国只能在发达国家早已制定的条款和“游戏规则”上进行“讨价还价”。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两次经济全球化高潮的异同点。并说明当今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2)我国是如何努力改变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后来者”地位的?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本题材料提到,梭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的等级,赋予各等级不同权利和义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项措施的积极意义在于打破了贵族强调出身的世袭原则,因此选B。ACD都不符合所学知识,排除。2.【答案】C

【解析】A、B、C项都是甲午中日战争过程中的重大战役,但只有C项符合题意。1894年9月,在中日黄海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冲杀在前,驾舰全速撞向日本第一游击舰队旗舰“吉野”号时,不幸为一条鱼雷击中而沉没。邓世昌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故C项正确。D项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3.【答案】D

【解析】“秋菊发家致富后又当选为村长”体现了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A正确;2012年海峡两岸“三通”已经实现,海峡两岸人员可以往来,B、C正确;现在台湾和大陆还没有实现统一,台湾社会制度没有发生改变,D错误。所以正确选项是D。4.【答案】C

【解析】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运动,没有得到社会各界的响应,故①错误;材料只体现了太平天国反封建统治的内容,没有体现其反侵略的内容,故④错误;从材料信息看,太平天国斗争矛头指向清政府,民谣的形式也显得落后,故②③正确,故选C。5.【答案】B

【解析】选B。普鲁士是德意志的一个重要的邦国,专制色彩浓厚,在俾斯麦的领导下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统一大业。材料中《德意志帝国宪法》带有明显的专制色彩,主要原因就是具有专制色彩的普鲁士领导并完成德国统一。6.【答案】D

【解析】本题依据“20世纪初”“北京东交民巷的某外国公使”等信息判断,D项结论符合题目要求。1901年的《辛丑条约》规定,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A、B、C三项结论与题意不符。因此选D。7.【答案】C

【解析】“扶清灭洋”是义和团运动的口号,体现了朴素的爱国主义精神,争取官员反帝,但容易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忽视了当时严重的阶级矛盾;另外还可以动员群众反帝,但有一定的盲目排外性,因此A、B、D的表述均符合史实。而C的表述不合史实,因为口号只体现了反帝,而没有体现反清,故选C。8.【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的目的是为了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所以答案选D。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英国的政体。在英国,首相由下院多数党的领袖担任,经国王形式上的任命,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所以不正确的是C,A、B、D正确。

10.【答案】A

【解析】考查北约组织与华约组织的性质。是军事政治集团。11.【答案】C

【解析】C项内容不符合历史事实。12.【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英国君主立宪制下民主运作的程序。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要想成功当选英国首相首先参加党内竞选,在取得多数支持成为领袖后,领导本党参加议会下院选举,获得议会下院多数议席;觐见女王,获得授权;最后正式出任首相。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13.【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武昌起义最能体现“敢为人先,追求卓越”武汉精神。所以答案选B。14.【答案】C

【解析】义和团运动虽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但其又带有盲目排外的落后的色彩。15.【答案】B

【解析】由材料中“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可知《百家姓》中宋代第一个是“赵”,明代第一个是“朱”,而这些都是皇帝的姓且皇族姓氏排在首位,主要体现了皇权的独尊地位。所以答案选B。16.【答案】D

【解析】“货币理论”把货币存量作为唯一的政策工具,虽然政府不直接干预经济,但在货币供应方面政府有相应的职能,并非完全的自由放任,故A项错误;由材料“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可知,弗里德曼反对国家过多地干预经济,故B项错误;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美国经济发展缓慢,但并非是经济衰退,故C项错误;二战后货币主义开始流行起来,并对美英等国的经济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故D项正确。17.【答案】C

【解析】秦汉时期坊市有严格规定,故A项错误;隋唐时期坊市分开,不符合材料中“街市制取代坊市制”的信息,故B项错误;两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坊市界限被打破,故C项正确;明清时期商业市镇形成规模,不符合材料中”开始出现“信息,故D项错误。18.【答案】B

【解析】洋务派民用企业重视民间资本的引入,但与题意无关,故A项错误;“悉照买卖常规”反映出洋务派强调以市场规则经营管理企业,故B项正确;洋务派民用企业产品投放市场,重视商品生产,但与题意无关,故C项错误;“摒除官场习气”强调反对以官僚作风鼓励企业,与反对官员的贪腐无关,故D项错误。19.【答案】B

【解析】解题的关键是注意时间“20世纪80年代开始”,采用排除法。A项“阶级斗争”开始流行于20世纪60年代,故排除;C项“市场经济”开始流行于20世纪90年代,故排除;D项“和谐文明”开始流行于21世纪初,故排除。20.【答案】C 【解析】肯德基进入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但一个国家出现的某些经济现象,不能说明整个世界的问题,29.【答案】B 故排除②。正确答案是C。21.【答案】B

【解析】“立国于西北而植根于东南”说明该朝代政治中心在西北,但经济中心已经南移,西汉的都城在长安,【解析】赫鲁晓夫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而戈尔巴乔夫改革在所有制结构、经济管理方法等方面有了根本突破,故选B。A是斯大林模式;C、D是赫鲁晓夫改革内容。30.【答案】B

符合“立国于西北”,但经济重心仍然在黄河流域,故A项错误;北宋都城在中原地区,明代都城在华北地区,【解析】“下田戽(汲)水”是水利工具,未涉及耕犁技术,故A项错误;据“田园”“下田戽(汲)水”“高垄”不符合“立国于西北”,故C、D项错误;唐朝的都城在长安,此时经济重心已经南移,故B项正确。22.【答案】A

可知与农业灌溉有关,故B项正确;“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表明是翻车,而不是筒车,故C项错误;水排水力鼓风冶铁工具,与“田园”“下田戽(汲)水”的农业灌溉无关,故D项错误。【解析】欧洲国家通过殖民扩张,掠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财富,获得资本原始积累,故①正确;殖民扩张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促进了英国工商业的发展,故②③正确;欧洲的自由劳动力来自于内部的圈地运动,不是从海外掳掠的,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23.【答案】D

【解析】第三世界即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应制定合理对策,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谋求发展。排除②④项,答案为选D。24.【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关键词“1930年”和“对于农民废止了生活必需量以外的谷物的强制征收”可以判断出是新经济政策,该政策实施于1921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了人力物力财力保卫了新生政权,故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废除余粮征集制,允许私人小企业和自由贸易,促进了商品经济迅速发展,故B项正确;新经济政策是苏联的经济政策,对美国没有影响,故C项错误;优先发展重工业是斯大林体制的内容,故D项错误。25.【答案】B

【解析】从图片中数据可以看出,在1913—1921年间,卷烟业、棉纺业等行业发展比较迅速,并不是全面萧条,故A项错误;缫丝业年增长率虽不如其他行业发展迅速,但总体上仍在发展,故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动20年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战”的爆发,欧洲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故C项错误;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于1927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2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新航路开辟对欧洲社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加速了封建社会的瓦解、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故D项符合题意。新航路开辟给西欧商人带来了大量财富说法不全面,故排除;B项表述明显错误;新航路的开辟引发了“商业革命”说法不准确。27.【答案】B

【解析】①为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于1994年;②为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于1989年;③为欧盟,成立于1993年;④为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1月1日。28.【答案】D

【解析】抓住题干中“作为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一种”的信息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提出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故A、B、C项错误,D项正确。

31.【答案】(1)标志:军机处的设置

结束: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2)列举:《南京条约》的签订;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解放南京等等。

(3)城市:广州,意义: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形成,国民大革命的迅速兴起。(4)城市:武汉(汉口)

意义:纠正“右”倾错误,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为中共指明前进的方向。(5)1935年1月,中共遵义会议的召开,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解析】(1)清朝军机处的设置使全国军政大权集中在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巩固,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2)中国近代史上在南京发生的重大事件有: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开始半殖民地化;1853年太平天国攻占南京,改名天京,成为太平天国的都城;1912年中华民国定都南京;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国民党统治开始; 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统治覆灭。(任答出其中的三个事件即可)

(3)材料三中的国民党一大旧址位于广州。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兴起。

(4)材料四中的八七会议旧址位于汉口。会议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发动武装起义。八七会议给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5)1935年1月,中共在遵义召开了一次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所以遵义会成为一个历史名城。32.【答案】(1)中欧和东欧各国均被苏联的高压所控制。(2)认为丘吉尔等同于希特勒,是发动战争的罪魁祸首。

(3)材料一过分夸大苏联对中欧和东欧各国的控制,忽视他们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材料二过分夸大丘吉尔演讲的危害,因为丘吉尔的演讲没有直接引发侵略战争。

(4)每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都服从于各国自身利益;过分夸大一些国际言论会引起国际动荡和国际关系恶化等。

【解析】本题围绕美苏冷战的主题命题,以新材料的形式出现,所以要注意对材料信息的最大限度的利用,并注意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第(1)、(2)问主要从材料中归纳要点。第(3)问需要对材料进行仔细辨别,找出其中夸大其词的成分。第(4)问总结观点,需要围绕材料的中心思想进行归纳概括,要言之有理且符合两段材料的主题。

33.【答案】(1)第一次由私有制经济占优势变为以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形成;第二次由单一公有制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①1957年:基本完成三大改造,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②1984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改革开放,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展开,已经初见成效。③1993年:十四大以后,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深化,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第一问紧扣材料,联系所学知识进行解答。第二问结合曲线图,联系所学知识解答。34.【答案】(1)异同点:推动力、影响相同;进行的方式、参与者地位不同。

积极影响:发达国家成为全球化进程中的最大受益者;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更多机遇;加速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

(2)坚持改革开放,不断提高我国物质文化的发展水平;谋求国际合作,争取改变原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顺应全球化趋势,积极加入WTO;合理利用现有规则,趋利避害。

【解析】第(1)题结合20世纪初和80年代两个时间段推动经济发展的因素来回答。第(2)题概括中国积极应对全球化的主要史实。

下载云南省玉溪市2018年高三高考命题大赛二 历史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云南省玉溪市2018年高三高考命题大赛二 历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3高考历史选择题命题角度

    2013高考历史选择题命题角度 1.范蠡提出广粜(卖出)石二十则伤农,九十则病末。农伤则草木不辟,末病则货不出。故粜 高不过八十,下不过三十,农末俱利矣。”“平粜各物,关市不乏,治......

    云南省玉溪市华宁二中2018年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二 历史

    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玉溪市华宁二中2018年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二 高一 历史 命题教师: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

    云南省玉溪市2018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八年级历史二word含答案

    云 南 省 玉 溪 市 2018 初 中 学 业 水平考 试 试 卷 八年级历史(二) (本试题满分 100 分,答题时间 90 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 新中国成立的标志是( ) A. 开国......

    云南省龙陵县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 高三历史

    云南省龙陵县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 高三文综 历史 命题教师: 组卷教师: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 1.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曾对某次战役作了......

    云南省保山隆阳区2018年高三3月份联合命题月考卷 历史

    云南省保山隆阳区2018年高三3月份联合命题月考卷 高三 历史 命题教师: 审题教师: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4.0分,共48分) 1.穿越时空,来到19世纪90年代的英国伦敦,你可能看到......

    100测评网2007年高考历史命题走向

    欢迎登录《100测评网》进行学习检测,有效提高学习成绩.2007年高考历史命题走向 考生在今后一段时间的历史复习中要把握以下理论导向: 一、文综历史高考命题的理论导向 1、基础......

    高考历史命题的趋势分析

    高考历史命题的趋势分析1、从命题的目的看。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目标下的历史命题基本上实现了由过去的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方向的转变。由于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总题量只有46道......

    高考历史基础训练二

    高考历史基础训练二 秦汉史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秦朝建立后,在中央设“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