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刘绍泉 协商民主理论研讨征文
“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理论研讨会征文
协商民主制度在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中的路径选择
南宁铁路局党校 刘绍泉
【摘要】:和谐劳动关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是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企业科学发展的根本保障,但是,市场经济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劳动关系日益呈现多元化、复杂化的趋势,影响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因素仍然存在,违反劳动法律法规、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劳动争议时有发生。企业要把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摆到突出位置,坚持以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为主线,以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为原则,以解决影响劳动关系和谐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以健全完善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商和民主管理等制度为重点,以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为载体,逐步建立规范有序、公平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
【关键词】:和谐社会 协商民主 劳动关系 集体合同 企业管理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方式及社会结构转型期,经济运行和社会生活诸多方面发生和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其中劳动关系一些矛盾日益凸显。正确引导和解决这些矛盾,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基本认识基础,即尊重和确保职工基本权益的实现。为此,必须高度重视工会组织作用的发挥、积极应对职工要求、完善沟通体系以及拓展职工发展通道等重大问题,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推进企业协商民主制度,即构建公开透明、稳定和谐企业劳动关系是关键环节。
一、构建稳定和谐劳动关系中的企业协商民主制度主体作用
协商民主制度是构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重要举措之一。当前要抓住影响劳动关系稳定的重点问题,不断深化和拓展民主管理工作。企业工会要明确自身在协商民主中的定位和作用,推动这项工作取得实效,从而为推动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构建作出应有贡献。
(一)劳动关系是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就一直存在
它是指人们在社会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关系。这种关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资料所有制紧密联系。在科技不发达、社会生产相对落后的简单再生产时期,人们之间的劳 动关系是比较简单的,劳动者的要求只是为了生存及作为劳动力的再生产需要,劳动力使用者则是追求一些剩余产品。但是,随着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简单的劳动生产向复杂、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特别是劳动关系呈现为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之间,以实现一定劳动生产目标为目的,使劳动力与生产资料(所有制)紧密结合而产生的多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协商民主制度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思想。表面上看,协商民主制度只是将企业机构设置、组织、职能、办事指南等信息向企业职工协商,体现的是一种企业管理者办事方式的改变。本质上看,“主权在民”,即企业是由人民授权而产生,并受人民委托行使权力。谁是企业的主人?人们往往认为国有企业的主人应该是工人,而私营企业的主人似乎应该是投资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大都由国家所有并由国家直接经营,劳动关系实质上是国家与职工的关系,而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也不是分离的两方,国家、企业、劳动者三者之间利益呈现出较强的包容性和一致性。随着政府从国有企业退出,企业成为独立的法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发生分离,经营管理者对企业控制权逐步加强,既然企业是由人民授权而产生的,企业职工自然也就有权利了解企业生产等方方面面的情况,企业也就有义务把企业的所作所为告诉职工,自觉地接受职工的评判和监督,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协商一切可以协商的问题,主动接受职工的民主监督,是实现职工在企业主人翁地位的基本要求。
(二)企业的任何重大决策都与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
社会急剧变革,改革的配套措施跟不上,一些职工承担了改革成本,如下岗、失业;子女教育支出、本人医疗费用增加等。在一些地方,政府某些涉及敏感问题的政策措施出台,没有兼顾工人尤其是国有企业内弱势群体的利益,把困难转嫁到工人头上,绝大多数群体性矛盾就是这样产生的,日前发布的《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研究报告》指出,干群矛盾日益显化。特别是基层官员与基层百姓的对立是一个非常突出的社会现象。两者之间的鸿沟不断扩大。当双方缺乏信任、无法相互包容的时候,任何一件小事都会被放大,并被无限上纲。如贵州瓮安县出现**,张家界出现了居委会爆炸事件等。让职工充分掌握所有决策事项的相关信息,是推进企业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关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组成生产要素的如资本、技术、管理、劳动力等,既是企业生产的推动力,创造了价值,同时又按其贡献比例大小参与分配。劳动者个人,仅是以劳动力做出贡献,而劳动力使用者拥有资本与技术、管理,在贡献率中占较大的比重,因而在分配中占有优势。这从理论上说是可以理解的,但从目前经济生活实践中,一些企业,特别是某些私营企业,对劳动者分配部分压得太小太低,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企业70以上信息掌握在企业管理者手中,没有 向企业职工公开,就是企业部门之间共享信息也比较困难。造成企业管理者与职工之间、厂级管理部门与车间、班组之间对信息的掌握不对称,信息在流转过程中出现了失真、变异和扭曲。
(三)企业内部劳资双方之间、各个群体之间的矛盾,既来自于现实的物质利益之争,也自于观念认识的歧异以及因为交流不畅导致的误解
逻辑上讲,问题产生的地方,也是答案形成的之处。和谐企业是各方面的需要得到重视和合理有效地满足,职工的要求包括合理要求和不合理要求。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劳动者的劳动十分重视,先后出台诸多法律、法规或条例,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如劳动保险、福利待遇、劳动生产条件、安全卫生、休息休假、女职工的特殊保护等。但是,在实践中,一些企业存在不少问题,经常延长工作时间、加班加点,休息休假没有保障,劳动者过度疲劳、各种劳保难以兑现等,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企业)矛盾突出。有的管理者认为,对于职工的合理要求应该尽可能地予以满足,而对那些不合理要求则要坚决抵制。这一看法过于简单化。由于各自所处立场不同,无论企业投资人、经营管理者还是普通职工,在处理问题时可能会采取不同的标准,得出迥然相异的结论。科学的立场应该是从企业发展的需要出发,从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企业的规章制度出发,做出公允的判断。企业管理者要找到合理措施以提高管理绩效,必须协商民主制度,了解职工的思想、要求和看法。协商民主制度一方面改变了职工群众在掌握信息方面的弱势地位,有效地扩大职工群众参与企业民主管理与决策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职工群众的积极参与,帮助企业管理者纠正不符合实际的决策,提高企业管理者决策的质量,从而真正实现企业管理者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之目标。
二、构建稳定和谐企业劳动关系中协商民主制度的表现
部分企业认为工会是可有可无的或者按照上级要求不得不建的组织,将工会的作用定位于组织开展文体活动。对工会组织的忽视,实质上是对工人权益的忽视,也是对工会组织在协商民主制度民主管理工作中作用认识不足的表现。
(一)工会的首要作用在于组织工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这也是各国工会产生的初衷和出发点所在。一是国有企业改革、改制,事关职工的整体利益,处理不好容易引起集体争议和群体事件,大量的劳动争议表明,其产生的根源与地方和企业的“政策”密切相关。企业的各个组成要素,为了实现自身的利益目标而进行合作,为了价格与权力的争夺而发生冲突,各方关系取决于各自的力量对比,即各自的资产 状况与选择空间,并受到各自的组织程度即集体谈判能力和政策、法律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二是受劳动力市场总体供大于求这一供需矛盾的作用以及工人的群体性特征影响,多数情况下,在各方力量博弈过程中,工人往往处于不利地位。企业协商民主制度有利于职工通过工会维权法定的渠道对企业管理者及其管理人员进行监督,防止权力滥用。企业信息公开增加了企业管理者及其管理人员依法行政的透明度,方便了职工通过各种法定的渠道对企业管理者及其管理人员进行监督,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各类“暗箱操作”现象,防止权力滥用。如企业管理、办事流程、行为规范等信息公开后,既可有效防止企业管理者利用手中的权力和掌握的信息以权谋私,又可提高企业管理部门的办事效率,更好地服务职工群众。
(二)工会在组织职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是通过切实落实职代会各项制度,充分发挥职工代表和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开展协商民主制度工作,预测难点、热点问题,弱化不稳定因素;通过平等协商、职工代表大会等途径,对集体合同、工资协议、职工安置方案等职工和企业关心的问题提出预审意见;通过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和各级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进行沟通协调,对处在萌芽状态的争议案件、可能引发矛盾激化的事件进行疏导,提出解决办法,避免劳动关系矛盾扩大。二是通过及时、准确上报劳动关系方面的新情况、新问题,使各级党政工能够掌握劳动关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研究制定相关劳动政策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
(三)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是党和政府与工人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代表职工的利益,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工会同时也是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的重要成员,因此,应充分发挥工会的积极性,例如在劳动关系发生矛盾时,依法维护职工的各种合法权益,协调劳资双方的矛盾,通过定期的民意调查和信息反馈以及鼓励和开展各类集体活动等方式,构筑全覆盖、多层次的沟通网络,及时发现和化解矛盾,促进各个管理层级、各个部门以及各个职工群体的沟通和协调。
三、重视协商民主制度对构建稳定和谐劳动关系的几点建议
建立以人为本的协商民主制度职工民主管理与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机制,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现代企业走向成功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从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企业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协商民主制度民主管理重要意义的认识,协商民主制度中重视沟通与互动有助于塑造亲民的和谐企业。一般来说,企业管理中一个较为普遍错误倾向是,对职工的能动性重视不够,对职工的价值观、需要和反应模式缺乏足够了 解,单方面推己及人式地采取管理行为,导致结果往往南辕北辙,易造成诸多矛盾。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几点建议
(一)在社会结构转型的形势下需要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发挥“三方协商机制”的作用
这就是要在国家法律的框架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单位、企业)之间,在经济利益分配上要合理,劳动者的权益应获得保障,双方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共同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三方协商机制”是指政府、雇主和劳动者之间,就制定或实施包括工资、劳保等问题进行协商。我国“三方协商机制”会议由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代表政府),中华全国总工会(代表劳动者),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联合会及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代表雇主)组成。它是一种协调劳动关系主体不同利益关系的机制。《工会法》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会同同级工会和企业方面代表,建立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共同研究解决劳动关系的重大问题。一要加大对企业工资分配的宏观调控力度,通过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和发布工资指导线,保障初次分配中劳动所占份额的合理性。要进一步加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工作,指导企业合理确定劳动定额标准。政府有关部门在制定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行业人工成本信息指导和信息发布制度时,应充分听取工会组织意见。进一步强化和完善建筑、交通等农民工集中的行业、企业的工资保证金制度,确保工资按照足额发放。二要继续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按照“行业谈标准、区域谈水平、企业谈增长”的要求,分类指导,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形成。三要在产业集群和中小企业相对集中的行业和地区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企业集体协商的工资总额,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同意后,可在成本(费用)中列支,税务部门在征收企业所得税时,按规定在税前扣除。目前,铁路大多站段建立起三方协商机制。实践显示这种三方协商机制有着推动国有企业劳动关系矛盾集体协商,在法律框架及可控范围内较好地解决矛盾等优点,应充分发挥,促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二)要以建立企业协商民主制度为契机,构建以公开、合作、协商与伙伴关系为特征的扁平化公共治理体系
推动企业与职工之间、上级部门与下级车间之间的有效沟通、协商和合作,是企业管理者应对职工的各种需求及时地作出有效回应,有的企业处于强势地位的管理者,通过委托独立第三方调查或发放匿名问卷等方式,在消除弱势方心理压力的前提下,开展深入有 效的沟通,并及时加以积极的反馈,是非常必要的。这是协商民主制度的必要前提和基础,也是消除误解、化解矛盾、实现和谐的必要条件。目前有一些管理者的认识中,一味强调通过拉大收入差距来调动职工积极性,特别是近年在不同层级之间的收入差距越拉越大,较为悬殊,明显呈现出财富和利益的集中化倾向,尽管其中存在着一些合理因素,但超越大多数职工心理承受能力和公平标准的收入改革,势必会引起一些职工的心理失衡和不公平感,甚至引发更为严重的不和谐后果。在制订有关企业协商民主制度的法律法规方面,要尽量减少有关条款的模糊性和弹性,增强法律法规的刚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对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签订、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的指导和监管,有重点地对劳动用工、工资支付、社会保险等涉及职工劳动权益保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工会组织、企业代表组织及其他有关部门也要履行好指导监督职责。
(三)沟通与互动,自觉接受职工的监督
企业管理者与职工之间建立一种相互信任、有效合作、良性互动的关系,意味着企业管理者要改变以往那种“高高在上”的官僚作风,真正体现企业为职工服务的宗旨。利于企业管理者公开一切可以公开的信息,企业管理者正是在为职工服务的过程中获得了职工的巨大信任、支持和高度的认同,而职工也正是在积极参与企业公共事务的治理过程中,其自身利益不断得到满足,参与能力不断得到提高。这种良性互动的局面将推动企业与职工之间建立更高水平的信任与共识,从而为营造和谐的企业与职工之关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君如:《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王尔德报道,2014年1月3日,21世纪网。[2]文晓明、王立新著:《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运行机制研究》,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9-40页。[3] 洪柳:《商业生态系统内企业间协同问题研究》,载于《商业时代》(原名《商业经济研究》)2010年8期。[4] 余立功:《论人民政协在政治协商中的双重功能》,载于《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年2月第1期(总第175期)。
0772—3969140 ***
2014年10月25日
第二篇:协商民主研讨征文.doc_蒋丽丽
“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理论研讨征文
以协商民主制度的完善深化铁路改革
南宁铁路局党校 蒋丽丽 覃小强
【摘要】中国共产党十八大引人瞩目地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新概括。这是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中国数十年实践探索与理性思考的新概括,协商民主就是参与者通过公共协商形式、采取平等自由的对话方式,就重大事项进行协商讨论,保障决策符合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建立民主协商对话制度,在政治协商、民主对话中找到解决改革与社会矛盾的有效办法。铁路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必须把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同铁路深化改革有机统一起来,通过深入群众,调查了解群众的呼声和要求,在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办好人民满意的铁路事业中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集中群众智慧,把铁路职工、旅客货主的力量调动起来,才能保证铁路安全持续发展。
【关键词】协商民主 社会矛盾 铁路运输 职工利益
党的十八大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要求我们更加密切联系群众,确保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为此,我们应把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同铁路深化改革有机统一起来,着力探索和把握两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规律。只有通过深入群众,调查了解群众的呼声和要求,在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办好人民满意的铁路事业中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集中群众智慧,把铁路职工、旅客货主的力量调动起来,才能保证铁路安全持续发展。
一、推行协商民主制度是铁路深化改革的必然选择
铁路运输企业是指铁路局及从事客、货运输经营和服务工作的车辆段、机务段、车务段、客运段等铁路基层站段和各个客货运火车站等运输主业的总称。在铁路运输企业,职工因长期受计划管理体制影响,基本需求多由企业包揽。因此,在这个相对封闭的系统中,职工对外界变化关心不多,感应不强,加之铁路长期处于卖方市场与垄断地位,更强化了“铁老大”的夜郎自大意识,“坐堂”经营,官商作风严重,由此而伴生的一些扭曲的个 人行为对企业形象损害极大。铁路运输企业传统管理积弊及其变异的现象,从管理学角度看,归根结底,是因为缺乏一个产生于整体的核心——新的起支配作用的主导因素---协商民主制度。
(一)铁路运输的社会性要求必须推行协商民主制度
铁路是大众化交通工具,“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明确了铁路的社会性。1.铁路运输的好坏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危和社会稳定。2013年铁路建设是全局工作最出彩的一大亮点,开通高铁、开行动车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赢得了地方党委政府、社会各界人民群众的充分肯定和广泛赞誉。全年完成基本建设投资256亿元,建成开通衡柳铁路永柳段、柳南客专、南钦铁路、钦防铁路、钦北铁路、南广铁路黎梧段6条高铁,全局营业里程达到4923公里,其中高铁1103公里,约占全路10%。南宁铁路局通过紧贴旅客货主的运输需求,以安全正点、设备设施、环境卫生、文明待客为重点,改进基本服务,推行个性服务,创新特色服务,旅客和货主“客便其行,货畅其流”实实在在地感受到铁路服务社会所作出的积极努力。
2.铁路体制改革最终去向何方,以企业服务性所体现对社会公共责任的担当,永远是重要的价值理念和行为标准。受各种因素影响,少数铁路员工的服务意识、服务水平,依然难以满足消费者的要求,有的时候甚至成为引发纠纷的因素。要打造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职工队伍,各级组织需要深入职工群众中间,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需要引导职工在社会做一个好公民、在单位当一名好职工。也就是说,运输企业只有尽好当“家长”的责任,坚持不懈地下力气去教育、引导、培养职工,才能带出一支“四有”职工队伍。
3.改善客货运服务环境,体现“群众满意度”,赢得“品牌市场度”,使推进协商民主制度过程彰显铁路人文魅力。近日,南宁铁路局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成立5个调研组,分赴南宁、柳州、玉林、桂林和百色地区召开货主座谈交流会,发放1760份意见表给全局各客户单位,通过媒体监督、社会测评、文明创建等多种形式,就如何开展好教育实践活动和找准运输存在的问题,收集意见、分析梳理、对号入座,将收集到的问题和意见建议第一时间反馈到相关部门,督促限期答复、整改和解决。货运方面,健全“前店”货运营销体系,成立5个货运中心,与62家企业客户签订运量互保协议,重点抓好港口运输,制定专门方案争取“边界”货源回归,对零散白货实行敞开受理、随到随办,促进货运装车上量。客运方面,落实春运工作常态化的要求,投入5600万元改造站车服务设备设施,开展售票和普速站车专项整治,定期分析客车开行效益,优化40.5对普速客车开行,使客车开行更加满足旅客需求。
(二)铁路运输安全性要求必须推行协商民主制度
众所周知,铁路速度快、密度大,一旦出了事故,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解决各类安全隐患,运输安全工作作为一项长期化、常态化,是铁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最好药方。
1.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关心职工切身利益。关心职工的切身利益,最重要的莫过于尊重职工的主人翁地位,落实好职工的民主权利,让他们在企业有发言权、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坚持职工代表大会是企业实行协商民主制度的基本形式。是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重要途径。凡是涉及工资调整、奖金分配、劳动保护、奖惩办法、评议干部方案等应当通过职代会审议,广泛听取职工群众的意见,确保决策的群众基础和科学依据。
2.深入开展职工谈心走访工作。谈心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法宝,更是倾听群众心声畅通职工诉求最有效、最及时的途径。南宁铁路局在“严格管理与关爱职工”主题谈心活动中,全局各级干部与职工群众同出勤、同劳动、同考核,利用下班组、走线路等机会,多层面、广范围地与职工群众进行面对面、一对一的谈心走访,倾听职工的意见建议,切实掌握一线职工工作、生产、生活情况,了解他们的所思、所虑、所盼,认真解答职工普遍关心的问题。广大干部职工在畅所欲言的氛围中,谈出了共识,解除了疑虑,密切了关系,稳定了队伍。
3.力求每一个环节体现对职工生命的敬畏和珍惜。从解决职工在安全生产中的后顾之忧看。职工是安全生产的主体,铁路点多线长,人员相对分散,每个人、每个环节工作的好坏都与安全息息相关。保证安全需要每个职工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自觉、自主确保铁路安全长期稳定。2013年,规划实施一批维护职工利益、改善职工生活的项目,职代会确定的“10件好事”全面完成。通过有效地解决职工后顾之忧,让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深植职工心中。
(三)化解铁路改革攻坚中的难题必须推行协商民主制度 铁路改革必须以追求经济效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1.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固然十分重要,但毕竟不是终极目的,更不能取代目的。由于传统管理中指导思想的扭曲,把经济效益的中心地位虚化了,对安全指标的考核取代了对企业经济效益的考核,看一个单位管理工作的好坏只看事故率的高低,只有安全才是硬指标,其他均视为软指标。因而出现过诸如“晚点保安全”、“限速保安全”、“停产保安全”的怪事,既影响运营效率,又加大了运输成本支出。而对于企业效益管理却长期不予重视,无人关心,造成干部职工经营意识、成本意识和效益观念十分淡薄,尤其是缺乏整体效益观。机制上也是联动机不联动,车下不管车上,车内不管车外。这些巨大的反差,导致铁路运输市场的大量丢失。这类问题,近年已变得日趋严重,直接威胁到铁路运输企业的生存。
2.在铁路企业深化改革中制定和实施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政策或方案,决策层应当充分考虑职工的实际承受能力。应当充分了解其推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损益程度或损益范围的大小,尽可能地在国家政策允许和企业力所能及的条件下“趋利避害、择善而从”。在近五年的探索实践过程中,南宁铁路局以“民主恳谈”为载体,不断创新发展基层协商民主新形式,相继衍生出了参与式收入分配、保险福利、教育培训、公共预算、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站段级民主决策五步法、党内“民主恳谈”、干群恳谈等广泛、多层的协商民主形式。
3.在实施涉及铁路运营建设的政策或方案中,每一项具体工作的开展都应当增设一道预先进行稳定工作“可行性评估”的程序。评估若是不过关,绝对不能够单凭勇气“冒险”闯关。要打好改革和发展的攻坚战,在维稳工作方面多花些时间、多投些精力、多做些准备是完全必要的。相反,“情况不明决心大,心中无数主意多”;或是习惯于沿用传统的思路、观念、经验和方法来应对现实的矛盾和问题,则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在铁路运营建设预算领域,开展“参与式预算恳谈”。推动“民主恳谈”与职工代表制度结合,将“民主恳谈”引入铁路运营建设预算的编制、审查和监督过程。
二、推行协商民主制度必须依靠职工建设发展铁路事业
人民是改革的主体,紧紧依靠人民推进改革既是我们党领导和推进改革的一条基本经验,又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基本要求。正是在这一点上,推行协商民主制度为全面深化改革注入了新的动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三个解放”,即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正是以人民为主体的历史观、发展观和改革观的生动体现。这“三个解放”,归根到底就是要进一步巩固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调动人民群众这一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中国铁路资产是国有资产,属于全民,铁路改革的主体应当是全体职工。因此,改革方案的设计不应当是“顶层的”,铁路职工在铁路改革中要有发言权。
(一)协商民主宣传发动要增强职工认同感归属感
墨子提出用“兼相爱,交互利”的主张,要求人们“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事事想着职工、依靠职工,职工才能把运输企业当家爱、当家建、当家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受多元化的影响部分职工存在雇佣思想,认为自己就是一个打工者,给钱干活,不给钱不想干、不愿干,造成职工对企业的认同归属感下降。究其原因,是职工主人翁意识淡化,没有深刻认识自己与企业是荣辱与共的利益共同体。营造有利的环境,使职工心理经由和谐相融,捧出自身,融入他人,达到情感流更畅顺的功效。
1.大力宣传,让职工看到铁路、路局和运输企业的美好发展前景和个人发展前景,把工作当成事业去做。运输企业在制定制度时要考虑职工的长远利益,增加人性化的管理。比如,针对运输一线职工夜间作业的特点,路局专门出台了运输一线职工作息制度,保证职工能够得到较好休息。
2.厂务公开,就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公开,接受职工的监督。让职工感到说话有人听、问题有人重视、建议有人采纳,进而为运输发展献计献策。肯定职工成绩,对安全功臣、技术能手以重奖,让职工看到付出就有回报,干得好就会有名有利有前途。
(二)职工参政议政要解改革中的难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党深入开展协商民主活动,在反对特权、张扬正义、促进公平、凝聚民心等方面已取得初步成效,激发了人们促进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强大信心。这样一种社会效应,是凝心聚力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社会资源,为全面深化各项改革创造了重要社会环境。改革必须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而不能局限于少数“精英”的独立操作。既然改革为了人民,那么改什么,怎么改,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
1.人民群众是智慧的源泉,对改革发展体会的最清楚。愈演愈烈的贫富分化为什么不能作为改革的重点任务尽快加以遏止?分配改革方案遭遇既得利益者的阻挠,迟迟不能出台,这些都是每年两会期间呼声最高的民生热点,人民群众是智慧的源泉,对改革发展体会的最清楚。人民群众是施政的基础,对政令得失反映的最真实。从群众口中知得失、知冷暖、知虚实,坚持群众拥护的,摒弃群众反对的,才能不断改进实施企业改革、经营、发展的大计。一是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要通过职代会等民主手段,尊重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主动把运输企业的重大事情公之于众,让职工品头论足,各抒己见,特别是在一些改革、安全的重大问题上调动职工群众群策群力,发挥大家的聪明才智,减少决策失误。
2.塑造干部职工良好的形象。实现“让人民满意”,就必须按照中央关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体部署,在提升人员素质、提高服务水平、提升社会满意度上下工 夫,把工作的着力点定位在干部职工服务意识的激发、铁路运能与运力潜力的最大释放上。强化职工技术业务培训,抓住高铁时代新技术、新设备的开发使用,提升专业技术本领,促使干部职工实现举手投足都能展示新时代铁路员工的良好素质和形象。
(三)帮助职工明确进入高铁时代的使命
职工是推动运输企业发展的动力。南宁铁路局即将进入高铁时代。
1.要建立职工评价、激励机制。针对运输一线设备新、技术新、人员新、管理新,没有任何经验可鉴的情况,为保证运输一线安全,让职工人人树立起强烈的忧患意识,个个担起安全责任,出主意、想办法,要从培养、选拔、评价、激励等环节入手,创新知识型技术人员成长平台。近年来,南宁铁路局涌现出了侯树德、刘玉生、汪伯华等一批全路知名的知识型技术创新领军人物,并逐渐形成了一支规模大、层次高、影响广的科技人才队伍,为促进运输安全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要建立职工保障机制。对先进典型及时表彰奖励,对受到委屈的职工随时安抚。增强刚性约束,促使干部职工对“人民满意”真重视,措施真落实,工作真到位,铁路局在制定发展目标时,要把职工的利益考虑进去,让职工在实现目标过程得实惠,共享发展成果。比如,注重在一线职工中发展党员,满足职工政治上要求进步的愿望。通过公开选拔干部等形式,让职工中的优秀分子走上更高岗位等等,让职工能进步、能发展,实现双赢。把真实困难告诉职工,把目标任务讲给职工,团结起职工,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实现不了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吴建中.铁路运输企业市场化管理.[M]中国铁道出版社
[2] 2010高速铁路安全与管理.[M]中国铁道出版社 [3] 吴建中.新多元经济论.[M]中国铁道出版社 [4] 全国铁路工作会议学习资料.[M]铁道部办公厅出版社
作者简介;蒋丽丽,南宁铁路局党校理论研究室副教授;覃小强,南宁铁路局党校理论研究室讲师;广西柳州市红岩路四区257号;***9(手)0772-3969140(办)。
第三篇:城市文明现象 理论研讨征文
在平凡中彰显伟大 在普通中凸显高尚
——学习以张家港市移动公司曹丽萍为代表的
张闻明现象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2011年3月28日)
日前,中共张家港市委作出关于开展向张闻明现象学习的决定,号召全市党员干部学习张闻明现象信念坚定、无私奉献的政治品格,不惧困难、谦虚低调的人格魅力,扎根基层、敬业守责的务实作风,一心为民的无私情怀,凝心聚力的团队意识。
以张家港市移动公司曹丽萍为代表的张闻明现象先进事迹在张家港市一时间广为传颂,其爱岗敬业、敢做善事、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在张家港市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共鸣,在当今时代张闻明现象以信念和坚强的意志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无私奉献,不断超越自己、攻坚克难、无私奉献的豪气,在助人为乐中前行,在默默奉献中成长,正是靠着这种实干的精神,曹丽萍和她的同事们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地帮助别人,这份乐观的信念从不动摇,在克服困难中前进,在前进中战胜困难,走出了一条助人为乐、做了好事不留名的弘扬张家港精神文明的新路子。
张闻明现象的先进事迹使我深切地感受到曹丽萍是一个朴素而平凡的人,凭着对理想的忠诚,对事业的执着和热爱,从接触工作到现在,在平凡的岗位上,耐得住平淡,守得住寂寞,默默地燃烧着自己的生命。曹丽萍让一个原本平淡的岗位闪亮光彩;使一段段鲜为人知的“小事”变成感召人们心灵的动人故事。在曹丽萍的身上,尽情地折射人生的美德,彰显高尚的风范,在平凡之中孕育着伟大,在执着之中铸就着光辉。
张闻明现象的先进事迹,感人至深,令人震撼。在曹丽萍平凡身影背后所散发出的特有魅力,让人备受启发,备受鼓舞。张闻明现象是时代的楷模,优秀共青团员的典范。曹丽萍犹如一面光辉的旗帜,激励党员干部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奋勇前进。我认为,向张闻明现象学习,就要特别学习张闻明现象的三种精神。
一是坚定信念、顾全大局的精神,这是张闻明现象精神的灵魂。曹丽萍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始终保持旺盛的干事创业的斗志和献身精神,恪尽职守,圆满完成自己肩负的使命。曹丽萍始终把人民的需要作为第一信号,心里始终想着群众。在采访完张闻明现象先进事迹以后,连中央电视台的记者也不禁感叹:在我们的身边和周围,居然有这么多人做了那么多的好事,却不留姓名和真实地址,实在是难得。
二是不惧困难、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是张闻明现象精神的核心。2003年4月,一个偶然的机会,曹丽萍在朋友那儿看到了一本名为《挑战》的书,其中湖北省五峰县三坪小学校长宋芳蓉的事迹打 动了她的心:宋芳蓉从15岁起就在那个深山里教学,自己打工、卖血帮家贫的孩子交学费。曹丽萍非常钦佩宋老师,也非常让她感动:这么多年为山里的孩子默默 无闻奉献了这么多,既当爹又当娘。宋芳蓉曾在1997年被评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获得中国首届“五四奖章”和国际消除贫困奖,受到过江泽民和胡锦涛总书记的接见,胡总书记还带头将自己一个 月的工资捐献出来,成立了三坪希望基金会,用于救助当地家庭贫困的学生。曹丽萍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省下吃一顿肯德基的钱,就能帮助更多的孩子。
曹丽萍就是凭着这种伟大的信念,一点一滴地为湖北五峰山区的孩子们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普通员工曹丽萍以一颗善良的爱心,无私奉献。曹丽萍实现了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成就自己的伟大人生价值的目标。她用行动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彰显了社会精神文明的高度。
三是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是张闻明现象精神的根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张闻明现象以曹丽萍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入党时的诺言。曹丽萍坚持党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作贡献。为了使山区的孩子尽快摆脱困境,曹丽萍带着《挑战》这本书和同事商量:如何资助三坪希望小学的孩子们?讨论的结果,大家一致决定:在同事们中展开募捐活动。宋芳 蓉的事迹、行为和她那种高尚的情操,感动了张家港市移动公司的团员青年,感动了公司所有的员工,他们积极、踊跃的开始捐款。公司的徐总都被他们的行为感动 了,也积极的加入其中:大家都想为山里的孩子默默地作点事情,因为他们太贫苦、太不容易了。
很快,大家就捐了600元钱,由曹丽萍执笔,并以张闻明的名义写了一封信,鼓励孩子们要好好学习,连同汇款一起寄给了三坪小学的宋芳蓉:希望用这笔钱来帮 助家庭贫困的孩子。他们起的这个叫张闻明的化名,其谐音里蕴含着张家港是个全国文明城市的意思。教师节前,大家又捐了1000块钱,曹丽萍又代表大家把这 笔钱寄给了他们,并祝他们节日快乐。随后,曹丽萍又给他们寄了一些牙膏、毛巾、驱蚊药、香皂之类的日常用品。
一个人做些好事并不难,难的是曹丽萍十年如一日长年累月的坚持。奉献之路是无止境的,张闻明现象还在继续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奉献”的含义。
曹丽萍的精神感动了不少公司员工,如今,在张家港分公司,一线服务人员全部佩戴“张闻明服务使者”胸牌上岗,进社区、进集团,开展“张闻明真情服务月”、“张闻明新春便民服务”等活动,为客户送服务、送资讯上门,仅2008年,就深入社区、小学、单位设摊服务2800余次。每月一次的“张闻明服务之星”评比活动,已经成为员工赛成绩、比贡献的展示平台。
张闻明现象的这些先进事迹,只是我们通过媒体和报纸的宣传而得知,曹丽萍所做所为的,一定不仅仅是这些。让我感动的是,也不仅仅是这些。曹丽萍十年如一日,在艰难的环境中勤勉敬业的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任劳任怨、勤俭奉献、无私奉献。这位有强大爱心和执着恒心的普通员工,凭着自己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湖北贫穷山区的孩子有书念、有衣穿,曹丽萍总是在最困难的地方出现,也总是让所在之处在一步一步艰难的突围中获得新生。在曹丽萍的心里,有山区的孩子,有人民,唯独没有曹丽萍自己;有困难,有方法,有信念,唯独没有退却。作为一名基层员工,张闻明现象也为我们诠释了一名共青团员的豪情本色,张闻明现象的行为正在一点一滴的感染着每一个人。
我深深地感受到张闻明现象的事迹非常感人,其在平凡中彰显伟大,在普通中凸显崇高,充分展示了新时期共青团员作为建设科学发展时代先锋的光辉风采,给党旗添了彩,给共青团员的形象增了光。正如曹福龙书记说的“我们要在全市上下大力宣传张闻明现象的先进事迹,大力弘扬张闻明现象无私奉献的精神,弘扬曹丽萍善于团结、凝聚人心的工作作风,弘扬曹丽萍爱岗敬业、忘我无私的奉献精神,进一步在全社会形成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推动各行各业涌现更多张闻明现象式的优秀共青团员”。
张闻明现象那无私奉献的事迹,是对张家港精神的延伸,也是对我们的一个莫大的鼓励。曹丽萍的事迹,如知时春雨,细润着每一个追求进步的心灵;曹丽萍无私奉献、追求卓越的精神,如灼灼火炬,点燃人们攻坚克难的激情。所到之处,人们聆听着、沉思着、践行着,并纷纷表示要让楷模的精神化为奋然前行的力量,要像张闻明现象那样无私奉献„„
张家港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城市,需要大力弘扬社会精神文明建设,需要许许多多个像张闻明现象这样的优秀员工在各自的岗位上敢干敢闯,勇于创新,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作为一名人民公仆,我深深感受到,我们机关同样需要张闻明现象精神,只有无私奉献,才能勇于创新实现突破,才能推动机关各项工作科学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张闻明现象的事迹为学习榜样,把弘扬张闻明现象无私奉献的精神与当前全党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加强对业务知识等方面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以张闻明现象的事迹为动力,立足本职岗位,勤奋敬业,尽心尽责地干好本职工作,为张家港机关的建设与发展,奉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张家港市人民政府口岸办公室
第四篇: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研讨征文
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研讨征文
牢记“两个务必”,坚持正确的群众观
丰南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刘天悦
“两个务必”的提出是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上要求全党在胜利面前要保持清醒头脑,在夺取全国政权后要经受住执政的考验,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两个务必”,是西柏坡精神的核心和灵魂,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半个多世纪以来,党的中央领导集体,不但身体力行“两个务必”,而且不断赋予“两个务必”崭新内涵,始终倡导全党发扬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使“两个务必”思想不断丰富发展,使“两个务必”作风不断地得 到保持和发扬,鲜明地体现了继承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的高度统一,成为我们党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强大精神力量。
一、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是民族传统美德,党的优良作风。
谦虚谨慎是一种美德,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不仅以此可以团结更多的人们,可以增长知识,而且也会减少错误,使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好一些。在新的历史时期,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传统美德和优良作风,不仅没有过时,而且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时代意义。全体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结合新的历史实际,继续坚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并使其进一步得到保持和发扬。早在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上,当党正处在向执掌政权地位转变的历史关头,毛泽东同志就告诫全党:“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328页)并号召全党同志务必经受住糖衣炮弹的攻击,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要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就要反对骄做自满。党的领导干部的骄做自满,会发展成夸大个人作用,看不见群众力量,甚至会发展到自以为是,独断专行,搞“一言堂”,只能听恭维话,不能听批评意见,破坏民主集中制。因此,我们要在党员中,特别是在领导干部中经常进行反骄破满的教育。
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良好的精神状态和高尚价值追求的具体体现。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华民族历来以勤劳节俭、不畏艰苦著称,历来讲求勤俭持家、勤俭办事。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成长壮大、成就伟业的,是靠勤俭节约发展事业、建设国家的。勤俭节
约、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是战胜艰难困苦的精神动力,是任何时候都不可丢弃的传家宝。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好逸恶劳、奢侈浪费,是腐败问题得以产生和蔓延的温床。
在日常生活中,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往往是和进取、乐观向上等追求紧密相连,而随意挥霍浪费资源,常常是与颓废、消沉等不良心绪分不开。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没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就不能执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而有了艰苦奋斗的作风,就可以抵制各种腐朽思想意识和生活方式的侵袭,增强政治免疫力。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可以净化我们的灵魂,克服自私自利、奢侈腐化、萎靡不振等不良风气。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生活目标和生活态度。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就容易沉溺于灯红酒绿、声色犬马,甚至骄奢淫逸、贪图享受。以炫耀财富为自我满足的心态,反映了思想的浅薄、愚昧和精神的缺失。崇尚节俭的人,必然有高尚的精神追求、健康的生活情趣。节俭,有“节”才能俭,守住做人的“贞节”,守住为官的“气节”,这是做人的本分,为官的本分。
三、坚持正确的群众观,不断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和为群众办实事的能力。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认真组织开
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
要关注群众需求,维护群众权益,说群众想说的话、办群众想办的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真正做到敏锐感知群众冷暖,关切群众诉求,通过不断提升服务社会水平、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归属感等多种方式,解决丰南职业教育最迫切、最现实的困难和问题。具体而言,就是要增强联系、团结、服务群众的能力;就是要善于听取民意、汇集民智、聚集民力;就是要在制度框架内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
在两年的河北省基层建设年活动中,我校分别帮扶了尖字沽乡望马泊北街村和黄各庄镇王洪庄村。驻村工作组以服务村民为宗旨,从群众最需要、最迫切的问题入手,积极为村民办实事、解难题。结合村情实际,组织谋划实施了望马泊北街村的低压线套改、特色文化广场建设,王洪庄村多功能厅及居家养老中心建设等一大批帮扶项目和民生工程,深受上级领导和群众的好评。
不断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和为群众办实事的能力,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经过不断摸索,我们深化校企合作,提升服务功能,实现互利共赢。形成了六种校企合作模式:订单培养、入企提供技术服务、聘企业专技人员担
任兼职教师、培训在岗职工、引企入校生产、与企业开展科技合作。学校先后与天地(唐山)矿业科技有限公司、长城汽车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等30多家用人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实现了学校、企业共管共育互利共赢。
23个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为学生生产性实习搭建了良好平台。特别是与唐山国丰钢铁有限公司共建的校外实习基地,进一步完善了学校企业“共育、共管”的新型教学模式,为企业培养了具备适应能力强、专业技能高、职业素养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学校发挥自身优势组建师生技术攻关小组,深入各大企业开展技术指导和帮扶工作。几年来为国丰钢铁有限公司、达丰焦化厂、丰益机械设备厂等企业提供技术指导,解决生产难题年均50余次。唐山国丰钢铁有限公司还和我校合作建立了职工职业能力提升培训基地和机电技术研发室。双向互融的校企合作模式的构建,为改革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造了条件。
充分发挥学校实训基地的辐射作用,全方位开展三农培训,以阳光工程为主线,积极开展职前、职后技能培训,与政府职能部门及大中型企业结合,开展特种工培训、在岗职工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农村党员及农民技术培训、农村双带头人工程教学培训等各类长短期培训,年培训达11000多人,另外,学校还为
唐山国丰钢铁有限公司进行职工技能鉴定,让企业职工、农村青年、农村党员在接受培训后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
“两个务必”的实质,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密切党组织与群众的鱼水深情,使基层党组织的中心工作与群众的切实需求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只有依靠、联系、团结群众,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为群众说真话、办真事、动真情,才能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党员干部只有始终坚持“两个务必”,扎实走群众路线,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群众的拥护,才能为更好的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第五篇:庆祝建党90周年理论研讨征文参考选题
附件:
庆祝建党90周年理论研讨征文参考选题
1.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以来理论创新研究
2.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历史进程与经验
3.中国共产党关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4.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问题的认识与实践
5.中国共产党关于改革开放的理论与实践
6.中国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与实践
7.中国共产党关于行政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8.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9.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10.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先进性建设
11.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
1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保持党的优良传统研究
13.新时期创先争优的实践、理论和制度创新及其成果
14.高校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有效途径
15.创先争优与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研究
16.发扬党内民主与坚持民主集中制研究
17.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研究
18.中国共产党对领导干部素质能力建设探索
19.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及其历史经验
20.中国共产党与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
21.党员队伍发展与建设的历史经验研究
22.创先争优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23.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研究
24.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探索
25.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研究
26.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7.科学发展观与高校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创新
28.深化高校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与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
29.加强高校党风廉政和反腐倡廉建设
30.建立健全我校党建工作长效机制研究
31.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研究
32.我校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研
33.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建设的实践与理论探索
34.高校群众工作和老干部工作的实践与理论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