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
浅谈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
摘 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的时期,国有企业以其独有的政治优势成为了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那么国有企业要如何发挥政治优势来提升核心竞争力,我们需不断探索,笔者认为企业党组织不仅要适应市场竞争,更应该具备推动市场发展能力,着力进行政治优势与竞争优势的转化工作。
关键词:党组织;三重一大;人才 完善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制度体系,为政治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铺平道路。
落实“三重一大” 集体决策制度,党组织要积极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是其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重要职责和基本途径。首先要明确参与决策的内容和范围形成制度体系,使其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坚持党政“科学决策、集体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原则,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思想政治工作上的领导作用,在决策过程中的参谋作用,在生产经营管理中的推动作用,在方针政策上的监督落实作用,推动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积极学习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及油田的有关规定,遵守好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有效避免了决策失误,推动了决策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一是抓学习提升决策科学性。坚持中心组学习制度,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先进理论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和有关法律法规等,提高理论思维能力和政策水平。二是抓调研提升决策有效性。决策前的调研就是为参与决策提供依据。重大决策前,公司党委需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掌握信息。三是抓程序提升决策规范性。在公司党委班子成员决策的过程中,严格落实油田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充分发挥党内民主,表决通过形成决议,对于意见分歧较大的决策事项,原则上应暂缓作出决定,待酝酿成熟后再议,并在公司范围内推动决策实施。加强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政治优势向市场竞争优势转化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基层党组织及党员队伍是国有企业的特点,也是开展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更是推动政治优势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必须注重建设“学习型、管理型、效益型、和谐型”党组织和“政治觉悟高、经营业绩高、技术水平高、业务技能高、服务质量高”的党员队伍,促进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不断推动自身建设的同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明确党的宗旨,努力提高其思想政治觉悟和修养,还要立足岗位组织学习技术、业务、管理、服务等方面知识,了解掌握企业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疑难问题,动员统一党员思想,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落实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权利,推进党务公开,拓宽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增强党的基层组织活力。
加大外部市场党组织建设,结合外部队伍的施工情况,因地制宜进行管理。基层党政工团组织同步建设,从组织上保证党务政工与经济的融合,构建了外部市场党组织的坚实堡垒,形成内外部市场党组织一体化管理体系,做到哪里有施工项目,哪里就有党组织;生产在哪里遇到困难,党员就在哪里打冲锋。多年来的经验证明,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施工现场得到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就能得到具体体现。加强领导班子能力建设,为政治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提供组织保障。
领导班子建设是科学推动企业发展的关键。逐步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新的企业领导干部管理体制。国有企业党组织要适应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通过建立和完善选人用人制度,参与和监督选人用人全过程,真正把那些讲政治、善经营、会管理、群众威信高、开拓创新能力强的优秀人才选拔到重点岗位上来,推进领导班子建设科学化进程。
继续深化“四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努力建设“负责任、有能力、守规矩、讲正气、做表率”的基层班子。一是强化组织学习。将集中学和自学相结合,深入学习集团公司、工程公司重要会议精神、领导讲话,深入学习企业管理、市场开发、法律规章、人文科学等文化知识,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二是强化能力建设。优化干部结构,不断提升班子整体功能,以“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优化干部选配,为公司内部和外部市场配备有能力的基层干部。三是明确工作分工。坚持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相结合,做到既有分工又有协作,营造团结和谐、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建立基层联系点帮扶制度,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坚持每月深入到联系点调研,查找短板、分析问题、解决难题,促进基层单位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强化人才优势形成和发展,凝聚人才力量,形成了强大推力。
牢固树立科学人才理念,统筹推进人才队伍创新活力,不断提升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全面推进人才强企。
建立以“实岗锻炼、轮岗交流为主,绩效考核、教育培训为辅”的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方法,进一步加快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一是注重人才选拔。按照专家选拔条件和程序,把政治素质高、专业知识精、技术能力强、工作业绩好的人选拔到专家岗位上来,进一步发挥专家的作用。二是注重人才培养。坚持把专业技术人才放到有利于其成长和发挥作用的岗位进行培养锻炼,有意识地让专业技术人才在岗位上多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帮助其在工作中尽快成长。三是注重人才考核激励。实行动态管理,引进“能上能下”的考核机制,注重对技术水平和工作业绩的考核,强化考核结果应用,促进专家作用发挥。对连续三年考核优秀的人员进行提档,对考核不合格人员取消“优秀人才”称号。评价最终结果不仅作为基本薪酬调整档次的依据,还作为干部任用、专业技术岗位晋升的重要指标。
参考文献:
[1] 崔崧.浅谈发挥企业基层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M].鞍山日报,2008(4).
第二篇:浅谈如何把企业党组织政治优势转化企业核心竞争力
浅谈如何把国企党组织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
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突飞猛进,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企业国际化的快速发展,企业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如何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当前推进企业发展的一个紧迫问题,同时,做好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也是国有企业党组织跟上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一、党的政治优势的发挥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障 企业核心竞争力简要地说就是整合企业内、外资源的能力,它概括为企业的决策力、创新力、执行力、凝聚力等。要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要在提高这些能力方面下工夫。
(一)发挥党的保证监督优势可以提升企业的决策力。企业党组织通过参与企业重大决策,在保证企业合乎法律法规及党的方针政策运营的同时,也对企业的重大决策和发展战略提出意见,在制定规划和实施的过程中,建立与完善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保证企业的重大决策和规划符合科学发展要求,提升决策效果。
(二)发挥党的理论政策优势可以提升企业的创新力。企业党组织肩负着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重要职责,能够深刻理解和把握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善于把国家的大政方针与企业发展的目标结合起来,能将科学发 1 展观等先进理念引入企业发展理念,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思想和方法,不断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
(三)发挥党的组织协调优势可以提升企业的执行力。国企党组织的协调优势是党的组织宗旨、组织原则和组织纪律等组织优势有机综合的一种优势。它是把个体党员的优势有效地整合并协调起来的载体,对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起到保障作用。在企业中,党的严明纪律和优良作风可以带动和推进企业员工队伍的纪律作风建设,可以有力保障企业重大决策和战略规划顺利执行。
(四)发挥党的群众工作优势可以提升企业的凝聚力。我们党历来就善于做群众工作,在企业,党组织在动员和组织群众,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企业稳定和构建和谐企业方面发挥着其他组织无法替代的作用。同时企业党组织通过对职工群众在思想上的引导和行动上的关怀,能把党的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凝聚力。
二、国企党组织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措施
(一)注重理论学习提高决策力
坚持中心组理论学习,不断建立健全学习制度。理论学习中心组妥善处理工学矛盾,采取集中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切实保证学习时间、人员的落实。定期组织主题发言、交流研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与科学决策紧密地结合起来。每次党委、支部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必须要结合公司重点工作,分析理论对全局工作指导意义和效果,提出当前存在制 约发展的环节。只有通过不断的理论结合实际的刨析过程,客观评价政策有效性才能有效提高决策力。
(二)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创新力
理论是指导实际工作的基础,实际工作反过来推动理论的完善和创新。要作到不断的推陈出新就要注重抓好两方面工作:一方面是在过程管控中不断刨析制约发展的主观和客观因素;另一方面是在解决制约发展的问题时积累有效的措施和流程;通过不断的往复“发现问题、集思广义、解决问题、总结汇总”,从而推动员工对措施的积累和对过程的总结,当更多的员工都能够把这些积累通过理论总结系统化、流程化、制度化之后,即意味着创新力的大大的增强。
(三)注重发挥党员带动作用提高执行力
党员是工人阶级中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有着崇高的政治理想和精神追求。在国有企业,作为新时期的共产党员,更是具有无私奉献的牺牲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业务技能及工作水平,他们是企业职工队伍中的骨干和中坚力量,是企业优秀的人力资源,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优势所在。党员保持高度的政治觉悟、高度的业务技能、以及优良的工作业绩,将起到典型示范作用,带动广大员工共同提高执行力,努力奉献,创造佳绩。
(四)注重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凝聚力
打造和谐的团队,创造适应变革发展的企业文化是企业良性发展的关键。尤其对于新联通这个重组企业,其重要程度更是不言而喻的。对于新联通这个团队,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势在必行,只有人力资源优化组合的好,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员工的潜能,增强企业的活力,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其次,在帮助员工实现自我价值,更好地为企业工作的同时,通过管理手段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保持合理薪酬水平是稳定员工队伍的重要手段之一,建立合理的分配级差有利于促进工作绩效,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注重物质同时要提倡精神激励来满足员工的高层次需要,即员工对承认、表扬、人际关系、尊重、理解、能力发挥、自我成长空间等的需要;确保团队步调一致性最有效手段是强化员工培训和教育,这不应仅仅局限于技术和管理技能培训,还应包括员工人格培养和企业道德文化的培养。员工培训是以改进员工的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目的的一种学习过程。公司员工队伍素质的高低决定工作质量的优劣,也决定企业文化发展的方向
三、分公司践行党组织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近年来,分公司党委在不同时期根据员工的思想状况,及时提出具体要求。
在企业重组初期,根据当时员工的思想动态,在2009年6月静海分公司一届一次职代会上党委提出了“提高七项意识”。即:一是提高集体荣誉的意识;二是提高顾大局、识大体的意识;三是提高团结协作的意识;四是提高执行到位的意识;五是提高学习钻研的意识;六是提高主营增收的意识;七是提高主动推荐移动业务的意识。
2011年党委根据企业实际,在工作报告中提出了:支撑和职能部室要全力做好内部支撑保障,“做好五个必须”。一是必须体现出后台对前台的支撑力度。具体到每个营销方案的消化、资源 的配置都要具有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二是必须负责每个活动的全过程管控。重点关注方案的落地执行、指标分解考核、完成进度;三是必须优化报表体系和经营分析项目,完善针对专题事项和关键环节的督办制度;四是必须做好基础数据的统计和管理工作。基础数据要定期更新、及时下发,要做到每项工作有数据依据、有参考模型;五是必须建立融洽的对内对外工作关系。与上级部门要做到沟通顺畅;服务一线时要确保及时性和有效性;对工作中出现的疑难问题要做到首问负责,严禁推诿扯皮。
重组几年来,通过组织企业员工贯彻落实党委在不同时期提出的目标要求,员工的素质得到加强,凝聚力大幅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经营业绩不断攀升,具体体现在:
1、总体收入规模不断扩大:
2009年环比2008年,收入增长率为: 7.8% 2010年环比2009年,收入增长率为: 12.5% 2011年环比2010年,收入增长率预计为: 21%
2、总体收入构成结构持续改善: 2009年总体收入中固话占比:47% 宽带占比:22% 移动占比:31% 2010年总体收入中固话占比:41% 宽带占比:26% 移动占比:33% 2011年总体收入中固话占比:30% 宽带占比:28% 移动占比:42% 通过三年努力,分公司在确保整体收入高速增长同时,大幅提升了宽带和移动两项核心业务收入占比,实现了收入“调结构、上水平”。
3、重点业务用户规模大幅上升:
2009年环比2008年整体用户规模增长: 4.0% 其中移动用户增长: 9.6% 固话用户增长:-10%
宽带用户增长: 38% 2010年环比2009年整体用户规模增长: 14% 其中移动用户增长: 36% 固话用户增长: 1%
宽带用户增长: 22% 2011年环比2010年整体用户规模增长预计: 20% 其中移动用户增长预计: 54% 固话用户增长预计: 16%
宽带用户增长预计: 16%
4、利润持续增长: 2010年环比2009年,利润增长率为: 10% 2011年环比2010年,利润增长率预计为: 40%
通过全体员工努力,分公司不仅创造了良好的经营业绩,同时,在市公司2011年组织的FTTH大比武中还取得了集体二等奖和个人金牌、铜牌的好成绩,同时分公司获得2010年县级“五.一”劳动奖状荣誉称号。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企业国际化的快速发展,我们将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分公司作为大型国有企业内的一个分支机构,每时每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性原则,坚持科学发展观。因此,必须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全面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企业的决策力、创新力、执行力和凝聚力,持续优化企业文化,才能确保企业良性、健康可持续发展。
2011年9月 8 日
第三篇:发挥比较优势 提升福建农业竞争力
发挥比较优势 提升福建农业竞争力
农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是衡量和检验农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近几年,福建省农业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与发达省份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如何发挥比较优势,做强做大福建省农业,提升竞争力,对促进海西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一、2006年福建省优势农业发展特点
近几年,福建省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重点扶持优势农业的发展,形成了以畜禽、笋竹、水产、蔬菜、水果、食用菌、茶叶、花卉和烤烟为主的优势农产品。
(一)增长速度较快。2006年福建省优势农业发展较快,林业总产值104.97亿元,同比增长8.3%;渔业总产值458.95亿元,同比增长5.7%,增速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8和0.2个百分点。(详见表1)。
表12004-2006年福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二)产量持续增长。2006年,各地立足区位优势,瞄准市场需求,把大力发展优势农产品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点来抓。茶叶通过品种更新、推广无公害栽培技术,全年茶叶产量19.76万吨,比上年增加1.28万吨,增长6.9%。食用菌通过结构调整,扩大了珍稀食用菌生产规模,全省食用菌总产量达59.99 万吨,比上年增加3.99万吨,增长7.1%。其中主要产品蘑菇产量29.41 万吨,增长3.6%。全省园林水果产量达494.97万吨,比上年增加15.61 万吨,增长3.3%,其中龙眼、荔枝、枇杷、香蕉、菠萝等热带亚热带水果产量为157.85万吨,增长2.0%。
(三)国内市场占有率略有下降。2006年,福建省除烟叶、肉类农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有所上升外,其他产品均略有下降。分产品观察,优势产品茶叶、水产品、水果国内市场占有率为19.4%、11.5%和2.9%,分别比上年下降0.8、0.3和0.6个百分点。(见表2)。
表22003-2006年福建主要农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及在全国的位次见下表
(四)出口市场份额高。2006年福建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超35亿美元,其中出口超2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以上,居全国第四位。全省出口超千万美元的品种达到30个,其中柑橘、食用菌、大葱出口金额均居全国第一位,茶叶、蔬菜、花卉居第二位,蛋品居第五位。
(五)品质优势逐步提高。近年来,福建省为提高优势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发展“三品”产品。2006年,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发展亮点突出。一是绿色食品产品多,截止2006年底,全省已有323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产品品种量约占全国9%,其中2006年新增61个产品;二是无公害基地点多面广,全省共有565个基地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710个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其中2006年新增无公害企业81家、基地84个、产品114个;三是有机食品加快步伐,现有8家企业46个产品通过认证;其中2006年新增1家企业、18个产品。
(六)闽台合作交流持续扩大。近几年,福建省继续加大与台湾优势农业的交流。截止2006年底,全省累计批办台资项目共1916个,合同利用台资23.9亿美元,实际到资13.6亿美元,在各省区市中位居第一。其中,2006年新批办台资农业项目133个,合同利用台资2.3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9000万美元。
二、进一步提升福建省优势农业竞争力面临的几个问题
(一)龙头企业规模偏小。2006年,全省共培育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6858个,其中国家级的仅有23家,省级的仅有150家,余为市(厅、局)级及以下的。总体上看,这些企业规模偏小,如:规模较大的925家龙头企业,产值上亿元的仅60多家,不到10%,平均从业人员仅有685人。从福建省名列前茅的龙头企业―福建天生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看,其注册资本0.85亿元,资产总额达1.36亿元,2005年销售收入近亿元,创利润近千万元,在本省众多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中规模虽然位居前列,但与省外年销售收入数亿、乃至数十亿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相比,天生公司的规模还是偏小,规模效益还不明显。
(二)部分优势农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偏低。2005年,茶叶、柑桔、香蕉、烟叶、水产品占有率在全国位次居于前列,但与发达省份相比实力较弱。烟叶占有率为4.5%,与排名第1位的云南省相差25个百分点;水产品中淡水产品占有率仅为3.1%,分别低于湖北、广东、江苏10.9、10和9个百分点;薯类、肉禽蛋奶类占有率与排名第1位的省份均相差7个百分点以上(见表3)。
表32005年主要农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排名前5个省(市、区)
单位:%
(三)知名度高的品牌偏少。近几年,虽然福建省一些农产品获得了省、市名牌称号,但在国内外市场上真正享有较高知名度的品牌较少。2006年,国家农业部首次评选的96个“中国名牌农产品”中,福建省仅有3个。福建省名牌农产品中大部分是农产品加工品,鲜活农产品少,品牌农产品结构单一,产品既缺乏系列化,也缺乏产业规模。如:闽北茶叶虽然品牌众多,但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牌子少,武夷岩茶虽列入了“中国十大名茶”,但其品牌效益和产业规模始终无法和国内其他同类产品品牌相媲美。
(四)精深加工产品所占比重小。目前,福建省农产品中80%以上为初级加工,精深加工比重仅占20%左右。如:水产品是福建省优势农产品,年出口创汇均居全国前列,但实际上福建省水产品主要是以资源性产品出口为主,大量出口产品都是冷冻鱼类产品,所赚的利润很低。特别是在休渔期,有的企业为了保订单,只好通过进口原料加工出口,企业所获利润微乎其微。如:福建省出口的冻吧浪鱼等产品,在菲律宾和印尼市场,销售价是产品出口价格2-3倍以上。
(五)产品质量有待加强。2006年,随着“福寿螺”、“红心鸭蛋”、“瘦肉精残留猪肉制品”、“多宝鱼”等事件的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引起消费者的关注。从福建省来看,近几年,农产品质量有所提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蔬菜存在的高毒有机磷类农药残留、茶叶存在的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水果存在的农药残留和保鲜防腐剂不合格等问题。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1)检验标准低。部分地方农业标准与省、国家和国际接轨不够,由于缺乏专业人才、技术和设备,有些检测、试验办法还停留在原始阶段。(2)推广应用率低。主要是农业标准实施工作滞后,有些地方只注重标准的制定,而不注重标准的实施,即使是获得注册品牌的农产品,其生产、加工等环节仍沿袭
传统做法。(3)科技含量低。国际上发达国家或地区在农业科研开发方面,投入的资金平均占销售收入的5%以上,而福建省多数生产企业投入不足千分之一。在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关键环节(如:检测、生产、包装、冷藏)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技术差距。
(六)贸易壁垒日趋严重。近年来,韩国、欧盟、日本纷纷提高了进口农产品质量技术要求。如日本在去年5月底实施了关于加强农产品农药残留管理的《肯定列表制度》,对福建省园艺、蔬菜、水产品、畜禽等优势农产品对日出口就造成了较大影响,仅6月份,烤鳗出口交货值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了72.99%和70.54%;蔬菜及其制品同比下降56.77%和35.36%;茶叶同比下降了36.84%和45.10%。49.7%和37.3%。进口国或地区设置的种种贸易壁垒和安全标准已成为制约福建省农产品出口的最大障碍。近几年福建省动物源性产品、柑橘罐头、蜂蜜、暖水虾、鳗鱼等在欧洲、美国和日本市场屡遭封杀,诸如农残、保障措施、关税配额限制和反倾销制裁等,贸易纠纷不断出现,贸易壁垒日趋严重。
三、发挥比较优势,提升福建省农业整体竞争力的若干对策建议
(一)多元投入、择优扶持,扩大龙头企业规模。尽管近几年福建省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扶持力度,但投入不足仍是制约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第一,进一步整合国债资金、专项贷款、扶贫资金等各类支农资金,集中用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第二,通过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引导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外商资本进入龙头企业,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和农户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农业产业化投入格局;第三,择优扶持重点龙头企业。对重点龙头企业,应在基地建设、原料采购、设备引进和产品出口等方面给予具体的帮助和扶持。
(二)培育名特优新农产品,提高品牌知名度。抓好传统优势农产品的培育,对长汀河田鸡、连城山麻鸭、地瓜干、龙岩咸酥花生等传统产品,在确保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引进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实现集约化生产经营,并投入一定财力塑造品牌,扩大影响。培育新的品牌,对于适宜福建省发展又有较好市场前景的产品,积极引进、重点培育、形成规模。如花卉是福建省新兴产业,目前已基本形成水仙花、榕树盆景、兰花、杜鹃、仙人掌、多肉植物、棕榈科植物等六类优势产品,但目前产品优势尚未充分显现,市场竞争力不强。
(三)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精深加工产品的比重。福建省应重点发展果、蔬、笋、水产、畜禽、茶、食用菌等主要优势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如茶叶,目前福建省的茶叶总产量虽高,但精深加工程度低。要继续做大做强福建省茶业规模,就必须走以精深加工为核心技术的产业化之路。福建仙洋洋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该企业是国内率先开发茶浓缩汁和茶粉的生产企业,公司利用现代农业技术、超微粉碎、超滤、反渗透等技术,制作出茶浓缩汁和茶粉,并导入新的“吃茶”的概念,将茶制品溶于水中和直接添加到食品中,现已被广泛应用于速冻食品、奶制品、豆制品、冷食、饮料、功能性食品等诸多产品之中,如茶冰淇淋、茶酸奶、茶胶囊、茶糖果、茶面包、茶糕点、茶饼干等。其中,使用鲜茶叶为原料直接加工浓缩汁,可以使茶叶中的诸多有效成分和香气物质得到最大限度的保留,加之使用方便,使用成本低,茶浓缩汁已经广泛应用于茶饮料生产。
(四)加大科技开发力度,提高市场竞争力。为确保福建省农产品的优势,必须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福建省部分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做法值得借鉴和推广:如:泉州市组织实施了海洋产业化科技项目,开发浅海1.79万亩,形成了牡蛎、紫菜、花蛤、青蟹、对虾、鲍等一批较大规模的生产基地。政府还扶持了石狮祥芝水产食品开发公司、惠安巨鲸海洋食品厂和晋江深沪湾海上网箱养殖基地等一批海洋科技开发企业的发展。目前,全市已有海上养殖规模经营实体469个。又如省级龙头企业中绿(福建)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与福建农林大学、省农科院建立长期的技术协作关系。在生产经营中通过采取先进的栽培技术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采用独家的保鲜包装技术等措施使产品符合国际无公害生产标准,带动9700个农户发展蔬菜生产,其产品远销美国、欧盟、韩国等国家或地区。
第四篇:把党组织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
把党组织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
“看不见的竞争力”
如何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首先,需要充分理解三个关键词:“政治优势”、“转化”和“核心竞争力”。
所谓党组织的“政治优势”,是党的政治优势在企业的延伸,涵盖党组织对企业健康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全部优势,包括思想理论优势、党员队伍优势、组织协调优势、监督保障优势、群众工作优势、文化优势等,党组织政治优势作用的发挥更多是通过一种对人的思想的教化和理念的塑造来激发人的潜能和动力,并转化为企业的发展力、创新力、凝聚力、执行力、控制力和影响力,它更像是一种“看不见的竞争力”,在潜移默化间影响着企业的发展,从总体上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所谓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建立在核心资源基础上的企业技术、经营管理、企业文化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在市场上的反映,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仿效,并能带来竞争优势的独特能力。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对生产经营起着催化作用、推动作用和保障作用,与企业的发展同向、同力,它创造的产品是精神产品,包括人的精神、企业精神,增加的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和人力资本价值,这些恰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内容,这体现了“柔性管理”、“人本管理”的思想,它是企业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之一。
所谓“转化”,起到的是一种沟通、融合和促进的作用。把党组织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需要党组织通过加强和改进企业党建的各项工作,在企业员工中塑造共同的理想、信念、道德、纪律观念,将企业的战略任务、目标落实为员工的自觉行动,使员工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和发挥,这是党的政治优势向企业核心竞争力转化的根本方法。
企业党建工作与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相辅相成的,有着紧密的关系。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综合实力攀升是开展好党建工作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企业全面开展好党建工作,努力将企业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可以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为企业全面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从某种程度上看,党组织带来的政治优势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一是党组织参与企业决策,为企业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使企业决策力得到增强。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是党章赋予企业党组织的一项重要职责,是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关键。企业党组织用制度来保证、监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本企业的正确贯彻执行,确保本企业的生产经营工作同时符合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把握好政治方向。而高水平的决策力正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一。
二是在“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下,党建工作可以为企业打造高素质的管理团队和员工队伍,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持。党组织可以对干部的选拔、教育、培养、使用等实行全面管理,参与干部选拔、培养、考察、任免、监督等全过程,为企业培养出政治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高质量核心管理团队。同时,企业党组织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大力营造有利于人才健康成长并充分发挥作用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舆论环境和社会环境,不断增强企业的人才竞争力。
三是企业党建工作与创建先进企业文化密切相关,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一。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和竞争中的作用日益重要,成为决定企业竞争力的直接因素。技术和管理制度、方法等都是可以引进吸收的,但企业文化及其决定的经营理念、管理哲学等是难以引进的,需要企业在明确自身价值定位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凝结、锻造、提炼、升华,形成自己独特的、全体员工认同的文化理念,它不但能为员工创造一个实现自我价值、企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平台,更能使员工在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中产生出极大的工作激情,为企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是党建工作直接参与到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为企业锻造核心技术、增强发展后劲提供平台。企业党工团组织通过开展提合理化建议、技术比武、劳动竞赛、技术革新、技术攻关和技术改进等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可以在企业内普及应用先进操作法,帮助员工学习现代高新知识和技能。
“转化”的关键在于“融入”
目前,在对党建工作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关系认识上主要存在以下两种误区:
一是党建工作在企业中的地位被弱化。二是“务实与务虚”理论蔓延,认为抓生产经营工作、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务实的,抓党建是务虚的,使党建工作处境艰难,许多管理人员不愿意从事党务工作,在职的党务干部工作积极性也大受影响。
把企业党组织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应该把握有关规律,可以按照 “融入中心、服务大局;把握方向、参与大事;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建立制度、形成体系;保证监督、促进发展”的工作思路,把党建工作融入企业科学发展大局和生产经营中心。
融入中心,服务大局。就是把党建工作融入企业经营管理之中,通过做人的工作,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目标,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与企业的竞争优势同步发展、促进各项经营管理;同时,要全面做好企业的发展稳定工作,确保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确保员工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真正在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和促进企业发展中,体现出党的政治优势。
把握方向,参与大事。企业重大问题的正确决策与否事关企业竞争力的着力方向。方向正确,竞争力的提高就会事半功倍;反之,则会导致竞争力的弱化。参与重大问题决策是企业党组织的重要职责。
抓好班子,带好队伍。企业能否健康持续快速地发展,关键要看是否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企业党组织要使企业主要领导人成为“讲政治、懂管理、会经营”的人才,形成企业竞争优势。同时,企业党组织要对企业内人员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通过以人为本的教育、引导,调动人的积极性,达到把企业改革发展的文章做好、做活的目的。
建立制度,形成体系。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优势作用,其中制度建设是根本性的,如 “三重一大”制度,这既是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也是中央的要求。还有企业内部关于党的工作运行机制的改进与创新,逐步形成管理职责、党的建设、参与决策、班子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的制度体系,保障企业规范运行。
保证监督,促进发展。企业党组织要通过参与企业重大决策,在保证企业合乎法律法规及党的方针政策运营的同时,对企业的重大决策和发展战略提出意见;并对处于经营管理层中的党员干部进行监督,对违法违纪问题进行查处。同时,党组织还要对企业员工思想状况起到监督作用,及时发现员工中的情绪变化,进行思想疏导,打造和谐安定的企业环境。
将党组织政治优势转化为“七力”
通过“四好班子”建设,把党的思想理论优势转化为领导力。企业能否健康持续快速地发展,关键要看是否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这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所在。党的理论政策优势为企业提供科学的发展理念,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这将有利于企业沿着科学发展的道路前进。企业党组织应充分利用党组织的思想理论优势,努力打造一支综合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领导团队,自觉与国家宏观调控方向保持一致,充分利用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国家政策方针推动企业发展,将领导资源优势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
通过党员队伍建设,把党的队伍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带动力。党员是员工队伍中的骨干和中坚力量,是企业优秀的人力资源,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优势所在。党员保持高度的政治觉悟、高度的业务技能以及优良的工作业绩,将起到典型示范作用,带动广大员工共同提高素质,努力奉献,创造佳绩。因此,党员要在思想观念、业务素养、技术水平方面有新突破、新发展和新的提升,形成企业坚强骨干和核心队伍。而要把党员队伍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带动力,就要适应新形势,积极探索党员管理工作的新机制、新方法,创新党员管理教育,通过加强党员的先进性建设,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党员队伍。同时,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搭建广阔的舞台,通过评选先进和树立典型等活动激励和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
通过基层党支部建设,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的执行力。执行力是指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落实领导决策,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指企业内部员工贯彻落实战略规划和决策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其强弱程度直接制约着企业经营目标能否得以顺利实现。在企业中党的组织协调优势完全有可能转化成为企业的执行力,党的严明纪律和优良作风可以带动和推进企业员工队伍的纪律作风建设,可以有力保障企业重大决策和战略规划执行的坚决性和彻底性。
通过反腐倡廉建设,把党的监督优势转化为管控力。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离不开风清气正的内部环境,也离不开党组织参与重大决策,以及对企业各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监督作用。把党的保证监督优势转化为企业的管控力,就是要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切实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加大企业管控力度,切实管住人、管住权、管住钱,从而增强对企业的管控力,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监督保障。
通过群众工作,把党的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凝聚力。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企业党组织在动员和组织群众、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企业稳定和构建和谐企业等方面,发挥着其他任何组织无法替代的作用。
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把党的文化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的软实力。独特的企业文化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催化剂,是更深层次的核心竞争力。将企业文化提炼、融入和弘扬,使之由物质的视觉层面向行为、制度和精神层面延伸,把企业的核心理念融入各项管理制度和经营管理行为之中,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并转化为全体员工的群体意识、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固化于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机组织部分,形成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并落地生根,为企业科学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只有发挥好党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营造领导有朝气、党员有正气、员工有士气、企业有生气的发展氛围,才能促进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当然,把党组织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会因企业具体情况的不同而显现出不同特色。但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只有采取有效措施,搭建起政治优势向核心竞争力转化的平台,才能使党组织的政治优势有效性地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
第五篇: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优势
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优势
摘要:党组织在国有企业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一方面是由党的性质和党的领导地位决定的,它与国有企业的社会主义性质紧紧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重视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是推动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内在要求。企业党组织的根本任务与企业行政的工作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搞好社会主义企业.只是工作的具体内容、方式方法的不同。党组织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国有企业既要在行政领导统一指挥下进行物质生产活动,又要在党委统一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关键词:创新竞争发展
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转化为创新优势
我们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在我们的基层党组织中凝聚着大批的知识分子,这些智力的发动,这些模范作用的发挥,将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发挥基层组织的创新能力,转化企业发展的创新优势是对灵魂的最好的洗礼。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理论观点和战略任务。基层党组织作为党执政的组织基础,用这一重要战略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关键是要从实际出发把握精神实质,明确行动方向。
1、把握改革创新精神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使党的建设工作更富有时代气息、更富有实际成效”。这一论述用马克思主义辩证统一思想,阐述了改革创新精神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在这里,“时代气息”和“实际效果”统一于“改革创新”的理论思想之中,使我们清晰地认识到用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一方面要体现时代的气息,另一方面要注重实际的效果。
2、从改革创新与求真务实的一致性把握改革创新精神的实质。改革创新是
要站在时代的前沿、感受时代的气息求新、求变、求发展,求真务实是要在时代的变革中求真、求实、求发展,两者殊途同归,有着共同的本质特点,不同的是改革创新强调发展变化的动机和方式,求真务实则注重发展变化的实际过程和实际效果,坚持两者的统一,也就是坚持动机、过程与效果的统一。因此,坚持改革创新与求真务实的一致性是我们把握改革创新精神的实质性要求。
3、改革创新和求真务实的统一是企业党建工作的客观要求。企业作为担负着经济责任的经济实体,是党执政的经济基础,这就使企业党组织作为党执政的政治基础的同时又具有了经济基础的双重性质。作为经济实体中的企业党组织既要适应党的建设在新的历史时期改革创新发展的要求,又要适应企业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竞争制胜、创新创效、改革发展的要求,其改革创新的任务更迫切、工作更艰巨、目的性更明确、实效性要求更高,只有坚持改革创新与求真务实的统一,才能富有成效地做好工作,担负起企业党组织的政治责任和经济责任。
发挥基层党组织与群众的血肉联系,积极转化为竞争优势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我们必须按照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指导党的工作;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我们必须按照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协调发展的要求改进党的工作;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我们必须要在统筹兼顾中推进基层党建的改革创新与发展。坚持上述指导原则和工作方针,联系企业的实际,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发挥好党组织的作用:
1、引领风尚聚人心。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这是对新的历史时期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的新的理论概括和新的实践要求。我们要充分认识在社会意识形态多样化、经济利益多样化、生活方式多样化的新的历史时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聚人心、引领风尚,才能形成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思想基础;才能高扬团结奋斗的精神旗帜,才能发掘成就事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企业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要承担起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聚人心、引领风尚重大责任,必须紧密联系企业的实际,一是深化教育。使干部员工熟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二是培育精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日常工作和生活,大力弘扬先进典型,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得到广泛认同并转化为
员工的自觉行动;三是文化渗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与企业文化建设紧密结合,渗透到企业价值文化、营销文化、管理文化、安全文化、和谐文化、廉洁文化建设之中,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浓厚氛围;四是规范道德。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引领,规范行为、明确标准、引导干部员工自觉遵守为人处世的基本道德,推动形成知荣辱、讲正气的良好风尚。
2、服务群众促和谐。遵循构建和谐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基层党的工作必须坚持“服务群众促和谐”。一是以尊重员工的主体地位为根本,增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要以科学态度探索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点规律、内涵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坚定不移地实行依靠员工共建企业、相信员工共管企业、企业发展成果与员工共享的企业发展方针。二是以提高员工的素质为核心,增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要把员工的发展进步作为企业发展的基础,把员工的素质建设作为系统工程纳入企业战略发展的总体规划并扎实推进,不断满足员工文化精神需求、业务技能需求、发展进步需求。三是以构建公平正义、民主法制、健康有序的企业发展环境为基础,增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艺术性。要针对多样、多变、多元的社会实际和思想实际,做到既要统一思想,又要注重差异;即要引导群众,又要服务群众;既要民主管理,又要制度约束;既要讲求效率、又要注重公平。四是以多办暖人心、得人心、稳人心、聚人心的实事好事为重点,增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要在贴近经营、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中,倾听员工呼声、关注员工需求、理顺员工情绪、解决实际问题,做好激励、关怀、帮困、扶贫工作,立足于在企业发展中为职工群众创建美好新生活。
通过上述途径,要大力倡导诚实守信、敬业忠诚的职业道德;爱国奉献、创新发展的职业精神;服务社会、追求卓越的职业责任;精细严实、学习进取的职业习惯;勤俭创业、廉洁从业的职业操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具体化的企业发展的共同思想基础,使广大干部员工把个人理想抱负化为创新业绩的实际行动,把个人价值的追求融入企业发展的实践之中,成为使企业长青的竞争力。
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第一线坚强堡垒优势,积极转化为发展优势
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改革创新和求真务实的统一,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关键是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务是发展,我们必须要在推动企业科学发展,促进企业和谐的大局中谋划党的工作。
1、推动发展重战略。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历史条件下,经济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跨越国界的自由全面大量的流动和配置,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与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日益紧密,并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企业要面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竞争的挑战,特别是国有企业集团,肩负着国家利益、企业利益的双重责任,企业党组织必须以世界眼光和战略思考注重经营发展战略的研究,推动企业实施战略发展,并在不同的层次、瞄准不同的市场、确定不同的目标、采取不同的策略、实施不同的战略。战略目标的确定和实施,以企业谋求发展的坚定信念和品质形象极大地鼓舞了全系统干部员工的斗志。实践证明:企业党组织必须注重把握世界大势,运用战略眼光、坚持因地制宜、研究发展战略、推动战略发展,才能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在参与重大决策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2、融入管理抓协调。注重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延伸和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与外延,深刻认识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科学两者日益凸显的相通性,和相互渗透、相互借鉴的性质,把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企业管理的实际,在企业的稳定协调发展中发挥其管理功能。近几年来,我司党委注重把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干部管理,经营管理、网点管理、安全管理、监督管理、激励管理之中,坚持管人与管事的统一;实行安全责任制与经营责任制的统一;推进网点管理与网点建设的统一;注重经营业绩与规范企业行为的统一;讲求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需要和实际效果的统一,发挥了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功能,促进了各项工作的稳定协调发展,企业的经营规模、营销实力不断扩大和增强。实践证明: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只有融入企业发展的实际,在工作机制和工作内容上加大管理含量,才能不断丰富改革创新的实践,以务实有效的规范运作,增强基层党的工作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基层党组织是国有企业发展的特殊优势,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护它壮大它,同时也要让它发光发热。所以基层党组织首先要发挥政治上的领导作用,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把握好政治方向,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把党建设工作和
精神文明工作不断推向前进。其实发挥在决策上的参与作用,党支部要围绕本单位的工作业务开展工作,把党建工作与本单位中心工作连在一起,走出一条党政结合,共同促进发展的新路子。再次发挥人心上的凝聚作用,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魂,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把人心凝聚到单位的改革和发展上来。最后就是发挥形象上的表率作用,要善于解疑释惑,广听博闻,让职工感到党务干部可学、可信、可敬、可亲、真正成为党员和职工群众信赖拥护的贴心人,基层党组织作用的发挥就是我们特殊优势的体现,并能源源不断的转化为我们的工作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