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探索国有企业政治优势如何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
探索国有企业政治优势如何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国有企业开始打破原来的体制框架,寻求切合自身实际的可持续发展方式。如何把国有企业所特有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内在的核心竞争力,是国有企业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在科学理性分析国有企业当前面临的形势的基础上,必须大胆进行理论和实践上的探讨。
关键词:国有企业;政治优势;核心竞争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国有企业开始打破原来的体制框架,在挖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寻求可持续发展的着眼点。那么如何把国有企业政治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既是企业管理一项新的课题,也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一项新的任务。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
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主要体现为党的政治领导、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具体表现为:健全的组织体系,具有组织资源优势;强调班子建设,具有整体功能优势;注重思想领先,具有政治导向优势;形成管理范式,具有制度督导优势;积淀深厚底蕴,具有文化传导优势等五个方面。
(1)组织体系健全,组织资源丰富。计划经济时代的规范化管理,为国有企业奠定坚实的管理基础。对决策各方利益协调,通过协调各方利益主体与投资主体的关系,确保企业顺利、快速地作出正确决策。对整体环境协调,在外部能有效协调企业与社会、与政府有关部门的关系,创造宽松的经济和政治环境;对内部能协调部门之间、劳资之间、员工之间的各种利益冲突,保证企业稳定团结。对计划落实工作协调,党组织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发展战略、年度计划、生产经营目标等改革发展任务等方面容易形成统一的思想,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优势,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
(2)领导合力形成,整体运作良好。国有企业党组织的设立及党员活动的开展,促使国有企业形成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合力。国有企业中广大党员干部身上多具有无私奉献的牺牲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业务技能和工作水平,成为国有企业优势人才构成的基础。在中央企业负责人中,绝大多数是共产党员;中央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和关键岗位的负责人,90%以上是党员领导干部。中央企业的广大共产党员在岗位工作中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这些高素质的、能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员队伍,为深化企业改革、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3)先进思想引领,发挥导向优势。国有企业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学习党的理想信念,以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先进思想为引,具有理论与制度的导向优势。先进理论企业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思想和方法,以及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同时,由于国有企业党组织肩负着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重要职责,并能够深刻理解和把握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善于把国家的大政方针与企业发展的目标结合起来,按照企业运行规律,运用先进的理论指导企业科学发展。
(4)管理模式成熟,制度督导有力。党组织作为政治组织介入企业的运作,能够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制度监督优势,减少市场经济消极作用对企业的负面冲击。通过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参与企业决策,保障了企业决策内容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国家法律法规进,有效避免在重大问题上决策失误。
(5)积淀深厚底蕴,文化凝聚人心。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多是遵循,由习惯积淀成为传统,传统再发展提炼为文化的道路。是多年延续的结果,具有较为深厚的文化内涵。国有企业长期和较为稳定的经营历史,为文化建设提供了深厚的基础。国有企业通过报刊栏、管理看板、企业内刊、企业内网等形式多样的企业文化传播载体,为企业文化的传播及宣贯、落地,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同时,国有企业通过思想道德建设、职工文体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内容丰富的主题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凝聚人心,增强活力的积极作用。
2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
通常意义上来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反映的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包括企业的核心技术研发能力、产品制造能力、市场营销能力等。联系国有企业实际,可将
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划分为企业的文化导向能力、企业的组织学习能力、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等三个方面。这三者既互为联系又缺一不可,企业的文化导向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导因素,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动力源;企业组织学习能力位于二者之间,起着桥梁、纽带作用,它使企业获得知识的积累,也为创新力提供了知识基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在核心竞争力的最外层,能够确定企业最终在市场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
(1)企业文化导向能力是内在动力。国有企业在坚持以人为本与构建人本战略的同时,以特色企业文化建设为载体,在员工队伍中大力灌输企业经营理念、企业精神和价值理念。国有企业的党员领导干部善于利用企业文化建设开展工作,在塑造企业精神、改善企业形象、更新企业价值观,以身做则,率先垂范,廉洁自律,带动和影响广大员工。在企业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凝聚各方面的力量,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和良好的工作环境,推进企业的全面进步。
(2)企业组织学习能力是桥梁纽带。企业管理是一种动态管理,包括对人、物的管理以及生产经营的组织管理。我国国有企业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客观存在,实践表明,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是国有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对生产经营起着催化作用、推动作用和保障作用,与企业的发展同向、同力。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以打造学习型组织为目标,不断提升企业价值,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发展保障。国有企业逐步建立的自我激励、自我约束的机制,转变成为技术创先的真正主体,从而通过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有效应对市场变化。国有企业的组织优势可以有效地加强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充分培养技术人才,从而有效的强化产、学、研的链条式协作。
3实现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坚持和改善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和控制力,促进企业发展的深层动力。党的领导和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是国有企业政治优势的根本所在,而把政治优势转化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就在于探索转化的途径。依据国有企业所具有的政治优势的内涵,重点从党的理想信念、党的方针政策、党的纪律作风及党的组织队伍等方面探索实现这种转化的可行性。
(1)通过企业价值理念建设,把党的理想信念转化成为企业发展的驱动力。企业文化导向能力是创建学习型企业的基础,是企业持久成长的精神动力。企业文化导向能力在企业愿景、企业理念、企业精神、企业经营哲学、管理理念、企业道德、企业作风、企业核心价值观等方面体现,决定了企业的指导思想、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最终在全体员工的层面形成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将党的理想信念用于指导企业发展,使企业在愿景和目标上更具有使命感,更勇于承担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国有企业把党的理想信念融入企业愿景和目标,既能着眼于当前的经济效益,又能更好地兼顾长远发展,从而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做出更大的贡献。
(2)通过企业战略规划部署,把党的方针政策转化为企业的创造力。国有企业发展战略时更要注重从宏观政策的角度进行企业的整体战略规划。联系实际,量身定做契合企业成长阶段的发展战略;从而进一步提升国有企业科学指导与自主创新的能力。企业站在国家的高度想发展,与国家的宏观调控相一致,无疑会更好地把握发展方向、选择发展道路、获得发展机会,使党的方针政策能够有效地指导企业的宏观发展战略,从而使企业获得综合发展的创造力。
(3)通过组织行为规范制定,把党的组织队伍优势转化为企业的战斗力。组织行为规范的制定,关系国有企业的架构。党的各级组织作为企业中的合法组织,从上到下有着完整严密的组织系统。这是我们国家的优势,也是国企的保障性优势。各级组织的工作目标与管理层的目标是一致的,基层党支部还通过建言献策帮助改进生产、保障安全、提升凝聚力等一系列富有特色的工作,在管理当中真正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在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中,要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党组织要坚持参与决策而不是代替决策。在人员构成上,党委会、董事会、经理层的组成人员,可以实行“双向进入,适当交叉”,凡属企业重大问题,董事长、总经理都要主动提请党组织研究,党组织在董事会讨论前要形成一个供董事会决策的参考意见,并通过所属基层党组织发动全体党员切实保证决策在企业中得到贯彻执行。
(4)通过企业行为规范普及,把党的纪律作风转化为企业的执行力。国有企业的发展应该更注重企业行为规范的简历,健全和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制
定企业标准化管理程序文件,下发企业员工岗位手册,在企业理念指导下逐渐培养起来的企业及员工的行为规范。形成完善的内部控制程序以人为本进行企业管理,协调统一企业组织和员工行为,建立科学、规范的企业运行秩序,提高工作效率与品质,提升企业效益与价值,起到企业行为体系规范行为、凝聚人心的目的,从而更好地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加强教育、制度和监督并重的党风廉政建设,从思想认识、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等方面改进党的工作作风,并用党的作风建设带动企业作风建设,将有助于企业提高执行力和感召力。在执行力方面,企业通过加强纪律作风建设,规范企业行为、领导行为和员工行为,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好企业,可以保障决策执行的坚决性和彻底性。增强员工的感召力。企业加强纪律作风建设,对内奉行“以人为本,关爱员工”的理念,会优化企业的内部环境,增强企业员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对外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会增强企业对外的感召力,为发展营造空间。
第二篇:把国有企业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
把国有企业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
努力把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从近些年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看,仍然存在有的党组织凝聚力、向心力不够,一些党员管理人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不高,驾驭全局、掌控全局的能力与科学发展的要求存在差距,有的企业领导班子执行能力欠缺,队伍的规模结构、专业能力、业务素质与企业发展战略不匹配等问题。深入研究如何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利于实现企业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相互促进、共同提升,开创中国特色现代企业管理创新之路。
一、国企政治优势向企业核心竞争力转化的内涵和理论依据
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是党的政治优势在国有企业的延伸。国有企业政治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思想理论优势。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是企业政治优势的基础,有了这个优势,就能认清自己的历史使命,坚定理想信念,明确奋斗的方向,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通晓社会发展的规律。二是组织优势。在国有企业中,党组织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工作系统、网络,国有企业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企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三是队伍优势。大多数企业领导者和生产经营岗位上的骨干,都是党组织的成员;所有的群团组织,都是在党的领导之下开展群众工作的。带领队伍是国企党组织固有的政治优势。四是监督优势。党内各项监督制度和措施的制定落实,对于保证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企业的贯彻执行,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腐败现象发生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凝聚力,指“以德治企”,实现企业核心同认、目标同向、思想同频、行动同步的能力;二是领导力,指把握组织使命及动员人们围绕这个使命奋’斗的能力;三是执行力,指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四是管控力,即“依法治企”,含风险的自我防范、发展的自我保障能力。具体而言,相对于外企,我国国有企业有东方优良传统的积淀,强调以“德”服人,在选人用人上坚持人品优先,这样企业就有凝聚力;在管理模式上有“外圆内方”的特点。对外“圆”,强调和谐顺畅,减少阻力;对内“方”,强调棱角分明,严格要求。相对于民营企业,国有企业是国有资本占优势的企业,承担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责任。在企业中,党组(党委)通过政治核心作用的发挥,保证企业正确的政治方向;党的基层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群众组织发挥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共同团结带领职工群众推动企业的发展进步。
企业竞争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自然竞争和战略竞争。自然竞争是缓慢的渐变的过程,按照“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规律运行着;而企业发挥主动性,集中优势资源、抢占先机,压缩自然竞争的时间,迅速改变力量对比,可以形成战略核心竞争力。通过加强和改进企业党建的各项工作,在企业员工中塑造共同的理想、信念、道德、纪律观念,将企业的战略任务、目标落实为员工的自觉行动,使员工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和发挥,这是党的政治优势向企业核心竞争力转化的根本目的。
二、国企政治优势向企业核心竞争力转化的途径和方法
(一)通过企业价值理念建设把党的思想优势转化为凝聚力。结合企业价值理念建设,把党的思想优势转化为企业凝聚力,就要把共同的理想信念融入企业员工队伍之中,把科学发展观等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和方针政策融入企业发展理念和发展战略之中,把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融入企业核心价值理念之中,使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价值理念建设有机结合。为此,要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有企业,加大企业发展战略和战略目标的宣传力度,把企业发展目标与员工发展目标有机统一起来,让大家看到目标、看到方向,用共同的目标来凝聚人心。要积极推行人本管理,营造民主和谐的工作氛围,妥善解决员工吃、住、行等后勤保障问题,建立“基薪+绩效+福利”、具有市场竞争力、公平合理的薪酬体系,用感情凝聚人,用事业凝聚人,同时用适当的待遇凝聚人。
(二)通过“四好班子”建设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领导力。结合“四好”(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班子建设,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领导力,关键在于提升各级班子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通过一个好班子带出一支好队伍、造就一家好企业。要把选聘好企业带头人作为创建“四好”班子的关键,切实把政治上靠得住、业务上有本事,具有战略眼光、善于抓大事的将帅之才选拔到主要领导岗位上。在此基础上,按照专业配套、知识相长、气质协调、年龄梯次的要求,形成优势互补的管理团队。要把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作为创建“四好”班子的首要任务,加强党性修养,强化理论武装,落实民主集中制,增进班子团结,进一步增强各级领导班子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廉洁意识。
(三)通过人才队伍建设把党的队伍优势转化为执行力。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制定并实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加快“三支队伍”(经营管理队伍、专业技术队伍和岗位操作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双向培养”(将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将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工作,充分调动职工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一要增强执行意识,解决“愿不愿干”的问题。通过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加大对关键岗位、优秀人才的激励力度,努力为各类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与生活条件,特别是要畅通“三支队伍”的交流和发展通道,形成互为比照、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二要提高执行能力,解决“能不能干”的问题。树立“开门办企首要任务是人才培训”、“一流的管理者必须首先是一流的培训师”、“培训是员工最大的福利”等理念,加快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形成高效执行团队。三要实现人岗的优化配置,解决“让不让干”的问题。完善人才选拔交流机制,坚持正确用人导向,用宽阔的视野选人用人,做到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积极实施后备人才培养锻炼计划,注重在基层培养锻炼人才、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培养锻炼人才、在多岗位培养锻炼人才,真正使优秀人才各得其所、各尽其能。
(四)通过反腐倡廉建设把党的监督优势转化为管控力。要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切实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加大企业管控力度,切实管住人、管住权、管住钱。一要加强廉洁教育,构筑“不愿为”的预防机制。加大廉洁从业教育力度,深入开展警示教育,做到警钟长鸣,防微杜渐。二要加强制度建设,构筑“不能为”的保障机制。建立企业的行为规范体系,形成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职业操守;按照党章要求形成对共产党员要求更高的行为规范,形成有利于“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领导干部行为规范。以规范权力运行、完善制衡约束为重点,切实抓好制度建设,完善用人权、财权、物权、采购权、资源权、管理权等重点权力的运行程序,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形成靠制度管人、按程序办事的工作机制。三要加大监督惩处力度,建立“不敢为”的惩治机制。要整合监督资源,加强对一把手和关键岗位的监督,增强监督的实效性;认真做好案件查处工作,坚决惩治腐败行为。
第三篇:把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核心竞争力
把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核心竞争力
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是国有企业独特的政治优势,是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在企业贯彻执行的政治基础,是国有企业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因素。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深层次的竞争力,是国有企业做强做大、参与国际竞争的普遍追求。如何把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与生产经营中心工作的高度有机融合,是太重集团公司近年来着力进行的重要探索和实践。太重集团公司2009年提出“三个转化、一个融合”的党建工作目标体系,就是为了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的高度有机融合。从两年来的工作实践看,由于我们“转化融合”的具体路径不够清晰,也没有系统构建科学化考核监督体系,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效果还不明显。今年以来,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我们认为,努力推进“转化融合”工程,要着力在明确路径、形成机制上下功夫。具体来说,就是要按照“强化一个作用、推进七个转化、实现三个融合、构建两个机制”的总体思路,不断提高太重的软实力,促进太重全面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
一、强化一个作用
国有企业党组织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发挥着政治核心作用,这就是保证监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本企业的贯彻执行;支持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厂长)依法行使职权;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支持职工代表大会开展工作;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加强党的自身建设,领导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和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要真正把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核心竞争力,必须强化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企业得到全面的贯彻落实,才能引导和监督企业依法经营、科学发展。而要做到这点,就要切实加强和创新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近年来,我们根据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运行规律和企业实际,从以下三个方面做了努力。
1、创新党建工作新思路
企业是生产单位,生产经营是中心工作。企业党组织要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就要有新的思路,不能脱离企业中心工作抓党建,必须把党建工作主动地融入企业改革创新之中,从决策体制上改进,从工作方法上创新,从工作内容上拓展。“转化融合”,就是我们结合太重实际,根据党建工作和核心竞争力的要求做出的重大选择。这种做法,有利于正确认识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作用和规律,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和党内民主建设,不断提高企业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有利于党建工作真正融入中心、推动发展,实现企业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相互促进、共同提升;有利于破解党建工作难题,创新党建工作体制机制,积极探索创立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使党的政治优势成为法人治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使企业党建工作更加实在、更有意义、更有成效。
2、创新党建工作新模式
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我们形成了“11235”党建工作模式。第一个“1”,即树立一个理念:“办好太重的事关键在党”,从而把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到了一个新高度;第二个“1”,即坚持一个方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开展工作的方针和原则;“2”,即抓好两个重点:选好干部、配好班子、用好人才和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和氛围;“3”,即增强三种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5”,即加强五方面建设:即加强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党风廉政建设“五位一体”的党建工作总体布局。按照“11235”的工作模式,太重党建工作在方向把握、思想引导、理论武装、班子和队伍建设、融入中心、创建和谐、推动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突出的作用,为“转化融合”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创新党建工作新机制
机制是保证工作有序开展和收到实效的关键。为了更好地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我们逐渐探索完善了党政联席会议集体决策机制,坚持党政联席会议讨论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安排、重要人事任免、大额资金运作以及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等问题,保证了党组织依法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全面推行了“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体制,集团公司下属的太矿集团等都实行董事长、党委书记一人担任。太原重工下属分子公司都实行党委书记兼任常务副经理、经理兼任党委副书记的交叉任职模式。探索推行了领导班子和干部年终考评机制,通过个人述职、基层单位民主测评、集团公司主管领导评价、单位部门之间互评和考核组评价等环节,汇总形成每个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总评分,并对综合考核分排在后位的5%的干部给予免职或降职处理。同时,还形成了党建工作年初安排部署、年中“两创”检查总结评比、年终全面测评考核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了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推进七个转化
1、把党的理想信念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发展力
党的理想信念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指引,是信心所在和力量源泉。党的理想信念反映到太重集团,就是确立了“以高端化为目标,以国际化为追求,以振兴中国装备制造业为己任,把太重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现代化企业集团”的企业愿景。这一愿景符合党的理想和国家的发展目标,反映了太重的实际和干部职工的根本利益,是全体太重人的普遍共识,是太重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实际工作中,我们始终从党和国家、省委省政府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出发,积极推进企业转型跨越发展和党建工作创新,自觉承担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毫不动摇地做到对国家负责、对社会负责、对企业负责、对职工群众负责。时刻注意引导和教育广大干部职工要心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坚定创建世界太重的信念,无论发展遇到什么困难、出现什么挫折,都不能动摇理想信念、丧失信心决心,始终恪守“为我先锋”的核心价值理念,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敢为人先的意志品质和不屈不挠的顽强斗志,为我国现代化事业提供更多更好的装备保障和技术支持。
2、把党的思想理论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创新力
我们党坚持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实践出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科学理论,系统回答了一系列重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导思想。把党的思想理论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创新力,就是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用党的最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就是以一种永不停息的创新精神抓改革、抓发展,及时提出指导企业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战略,不断完善新思路,不断解决新问题,不断实现新发展;就是坚持“慢进则退”的发展理念,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新产品开发,加强新领域探索,实现太重由规模拉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就是切实加强思想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完善体现时代感、富有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形成和保持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价值导向和文化氛围。
3、把党的方针政策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创造力
毫不动摇地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国有企业党组织的重要职责。要做好这项工作,就要有创造性,要把党的方针政策同企业的实际结合起来,走有自己特色的发展之路;把追求经济效益与履行社会责任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国有大企业的应有作用;把企业资本的积累与职工利益的增长结合起来,实现企业发展与人的发展同步。国家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要大力发展和振兴装备制造业,大力提倡自主创新,这不仅为太重转型跨越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与契机,而且为企业制定自身发展战略提供了科学指导和政策依据。只要我们不折不扣地把党的方针政策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创造力,太重一定会实现新的腾飞。
4、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的领导力
李源潮在2009年召开的全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会上指出:“国有企业党组织作为执政党的基层组织,具有先进的理论指导和价值追求、健全的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严明的组织纪律和优良作风,这是西方国家任何企业都不可比拟的独特优势。”领导力是确立战略意图,推进战略实施,落实战略措施的能力,体现在企业的各个环节,直接决定着企业发展的兴衰成败。国有企业党组织处于政治核心地位,在政治上领导企业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在协调新老三会关系以及各方利益关系方面处于主导地位。要通过参与企业重大决策,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推进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加强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民主集中制原则,完善企业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以及“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领导体制,努力提升各级班子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5、把党的队伍优势转化为企业的执行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最终是由人来维系的,而党员就是这个价值链条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我们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优势和关键所在。党员普遍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高超的业务技能和优良的工作业绩,对广大职工发挥着重要的典型示范作用。国有企业无论怎样改革,高级管理层基本上是共产党员。共产党员以服从党的决定为天职,这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就是一个无可置疑的政治优势。发挥好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执行力。这就要进一步强化“人才强企”战略的思路和措施,树立“关键在于落实”的思想,深入开展“双向培养”(将党员培养成生产技术骨干,将生产技术骨干培养成党员),发挥好党员的“五带头”(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职工群众,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和“三个形象”(共产党员平时能看出来、关键时刻能站出来、危险时刻能豁出来),努力做到政治素质优、岗位技能优、工作业绩优、群众评价优,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党员队伍,影响和带动广大职工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保障企业重大决策和战略规划执行的坚决性和彻底性,提高企业的执行力。
6、把党的监督优势转化为企业的管控力
国有企业党组织通过发挥参与企业重大决策、党管干部以及抓领导班子建设等职能机制形成监督优势,能够防止企业出现内部人控制,保证企业依法经营,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这种管控力,集中表现在企业的重大决策符合党的方针政策,经营行为保证依法进行,能够实现企业自身战略目标的能力。同时,严格联席会通报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诫勉谈话制度、每月公司领导接待群众来访日制度及两级领导班子经常性检讨工作会议制度(太重党委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建设的有益探索和实践),建立社区党风廉政监督员队伍,形成有效的监督网络。通过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廉政文化教育,从思想认识、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等方面加强作风建设,构建一个风清气正、和谐融洽的企业。
7、把党的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凝聚力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国有企业党组织在动员和组织群众、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企业稳定和构建和谐企业等方面,发挥着其他任何组织无法替代的作用。太重集团公司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依靠全体职工群众办企业,积极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企业发展的成果由全体职工群众共享。同时高度重视民生问题,重视弱势群体帮扶工作,每年扶贫帮困人数都在700人次以上,用款近100万元。通过这些措施,把职工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组织周围,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三、实现三个融合
1、实现党的政治工作与经济管理手段相融合
企业党的工作主要是政治工作,对应于经济、行政管理的治理手段,主要是通过思想引领、队伍建设、组织纪律、文化建设、廉政建设、群众工作等形式实现的。相对于行政和经济管理手段,党的政治工作的明显的特点是:更加看重精神和文化的力量,更加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人的文化修养、思想素质、道德品质、价值观念、精神面貌的培养和塑造,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满足职工体面地劳动、有尊严地生活的精神需求,是企业最主要的软实力,运用好了可以产生比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更强大更长久的效应。所以,只要把党的政治工作同经济管理手段相融合,就会形成强大的合力、持久的动力,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始终注意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中心工作一体化、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一体化、企业文化建设与内部控制体系一体化。同时,又大胆吸取现代企业管理精华,引入现代企业管理的先进理念,完善工作检验标准和考核体系,在工作方法、工作手段上取得了新的突破,收到了新的效果。
2、实现党建工作模式与法人治理相融合
领导体制是决定企业其他制度的核心。国有企业领导体制无论怎样改革、如何变化,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和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这两条原则始终不会变。法人治理结构作为现代企业的基本框架,是党组织根植的土壤。在深入推进“转化融合”过程中,我们从制度上明确党委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职责权限,在具体工作中妥善处理党组织与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的关系,形成了党组织与公司治理结构职责明确、有机融合、运转协调的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把党组织的机构设置、职责分工、工作任务纳入企业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工作规范之中,使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组织化、制度化和具体化;健全党组织有效参与决策的体制机制,公司章程和董事会、经理层议事规则中将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主要内容和程序作出明确规定,坚持党政共同讨论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安排、重要人事任免、大额资金运作以及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把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董事会依法选择经营管理者以及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用人权相结合,把组织考察推荐与市场化选聘经营管理者相结合,使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选拔任用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切实履行保证监督职能,把党组织监督与监事会监督、职代会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对企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执行国家方针政策的监督,加强对领导干部和关键岗位的监督,极大地提高了各级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3、实现党的职能与行政职能相融合
在推进党的政治工作与经济管理手段、党建工作模式与法人治理相融合的基础上,我们积极推进党的职能与行政职能相融合,努力提升党政工作的合力。根据企业改革发展的实际需要,我们创造条件推进党的建设的职能转化和扩张,在推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基础上,推进一些职能部门合署办公模式,为党的职能融入行政管理创造了条件。各级党组织深入分析本单位推进“转化融合”的条件,找准切入点,增强融合度,提高操作性,探索建立可量化考核的办法和措施,注重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示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党政工团凝聚成发展合力,提高党了建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也提高了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
四、构建两个机制
1、构建党建工作网状管理机制
由于国有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和组织架构与政府完全不同,因此,不可避免地在实际工作中会出现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两张皮”现象。另外,在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管理主要由行政职能部门来抓,党的建设主要由党组织、工会组织、团组织来抓,是一种直线独立的运作方式。如果党建工作偏行政弱党务就有越位嫌疑,偏党务弱行政仍然面临缺位指责,不可避免地陷入“两张皮”境地。
因此,必须打破党、工、团自上而下自成一体的“线性”工作格局,企业党、工、团各级组织和行政各级管理层次,都要共同推进“转化融合”工程,努力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目标明确、责任清晰、注重落实的“网状”工作运行新格局。为此,我们提出要努力做到“三个体现”:即集团公司党委政治核心作用主要体现在企业发展战略谋划和组织实施上,直属党组织和太原重工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主要体现在组织完成生产经营任务上,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主要体现在“三高一多”(即党员的思想觉悟高于群众、工作质量高于群众、业绩指标高于群众、为企业奉献多于群众)上。
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角度看,要积极建立思想政治工作交叉合力工作机制。从我们最近组织的职工思想状况问卷调查来看,职工如果有思想问题,愿意找本单位行政领导解决的比例比选择党组织的比例高出7个百分点。因此,我们提出要积极实施各单位行政领导“一岗双责”的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行政领导要强化思想政治工作意识,在抓好业务工作的同时,自觉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把解决好职工的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问题放在与抓好生产经营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使两者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2、努力形成实现“转化融合”的一体化绩效评价机制
深入推进“转化融合”是两种优势、两种资源的有机结合、交融渗透、相互促进的过程,关键的着力点是党建工作融入企业管理,核心是激发广大职工的潜能和活力,落脚点是建立和形成“转化融合”的绩效评价机制。
一般来说,人们普遍认为“经济工作是硬指标,党建工作是软任务”,这是历史形成的一种思维惯式。改变“经济工作可以进行绩效考核、党建工作考核不好把握”的认识,做好“转化融合”这篇大文章,首先,要做到党建工作与行政工作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检查、同步考核、同步推进,建立起与企业发展目标愿景相一致、与企业管理内涵相匹配、与企业管理机制相协调、以党建工作对企业发展贡献率为价值追求的“党政一体化”考评体系,从而实现有效的考评和监督,进而实现转化融合。其次,要抓好转化融合平台的建立,形成有效的运作机制。由于党建工作体系与中心工作体系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平台,要解决好两者的融合问题,必须深入探索“融合”的通道和节点,看党组织的哪些工作分别融入管理的哪些环节,通过企业党组织工作和企业管理的总体设计来保证党建工作融入企业现代管理的框架;还要探索建立转化融合平台的考评体系,及时发现、总结、改进存在的问题,形成循环提高的机制。最后,要抓好激励体系的建设,继续积极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我是党员向我看齐”、“党员一面旗”等主题实践活动以及“帮扶带”等活动,激发党员意识,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氛围,达到鼓励上进、鞭笞落后的效果。
第四篇:把党组织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
把党组织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
“看不见的竞争力”
如何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首先,需要充分理解三个关键词:“政治优势”、“转化”和“核心竞争力”。
所谓党组织的“政治优势”,是党的政治优势在企业的延伸,涵盖党组织对企业健康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全部优势,包括思想理论优势、党员队伍优势、组织协调优势、监督保障优势、群众工作优势、文化优势等,党组织政治优势作用的发挥更多是通过一种对人的思想的教化和理念的塑造来激发人的潜能和动力,并转化为企业的发展力、创新力、凝聚力、执行力、控制力和影响力,它更像是一种“看不见的竞争力”,在潜移默化间影响着企业的发展,从总体上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所谓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建立在核心资源基础上的企业技术、经营管理、企业文化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在市场上的反映,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仿效,并能带来竞争优势的独特能力。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对生产经营起着催化作用、推动作用和保障作用,与企业的发展同向、同力,它创造的产品是精神产品,包括人的精神、企业精神,增加的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和人力资本价值,这些恰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内容,这体现了“柔性管理”、“人本管理”的思想,它是企业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之一。
所谓“转化”,起到的是一种沟通、融合和促进的作用。把党组织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需要党组织通过加强和改进企业党建的各项工作,在企业员工中塑造共同的理想、信念、道德、纪律观念,将企业的战略任务、目标落实为员工的自觉行动,使员工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和发挥,这是党的政治优势向企业核心竞争力转化的根本方法。
企业党建工作与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相辅相成的,有着紧密的关系。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综合实力攀升是开展好党建工作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企业全面开展好党建工作,努力将企业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可以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为企业全面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从某种程度上看,党组织带来的政治优势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一是党组织参与企业决策,为企业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使企业决策力得到增强。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是党章赋予企业党组织的一项重要职责,是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关键。企业党组织用制度来保证、监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本企业的正确贯彻执行,确保本企业的生产经营工作同时符合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把握好政治方向。而高水平的决策力正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一。
二是在“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下,党建工作可以为企业打造高素质的管理团队和员工队伍,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持。党组织可以对干部的选拔、教育、培养、使用等实行全面管理,参与干部选拔、培养、考察、任免、监督等全过程,为企业培养出政治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高质量核心管理团队。同时,企业党组织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大力营造有利于人才健康成长并充分发挥作用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舆论环境和社会环境,不断增强企业的人才竞争力。
三是企业党建工作与创建先进企业文化密切相关,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一。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和竞争中的作用日益重要,成为决定企业竞争力的直接因素。技术和管理制度、方法等都是可以引进吸收的,但企业文化及其决定的经营理念、管理哲学等是难以引进的,需要企业在明确自身价值定位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凝结、锻造、提炼、升华,形成自己独特的、全体员工认同的文化理念,它不但能为员工创造一个实现自我价值、企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平台,更能使员工在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中产生出极大的工作激情,为企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是党建工作直接参与到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为企业锻造核心技术、增强发展后劲提供平台。企业党工团组织通过开展提合理化建议、技术比武、劳动竞赛、技术革新、技术攻关和技术改进等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可以在企业内普及应用先进操作法,帮助员工学习现代高新知识和技能。
“转化”的关键在于“融入”
目前,在对党建工作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关系认识上主要存在以下两种误区:
一是党建工作在企业中的地位被弱化。二是“务实与务虚”理论蔓延,认为抓生产经营工作、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务实的,抓党建是务虚的,使党建工作处境艰难,许多管理人员不愿意从事党务工作,在职的党务干部工作积极性也大受影响。
把企业党组织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应该把握有关规律,可以按照 “融入中心、服务大局;把握方向、参与大事;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建立制度、形成体系;保证监督、促进发展”的工作思路,把党建工作融入企业科学发展大局和生产经营中心。
融入中心,服务大局。就是把党建工作融入企业经营管理之中,通过做人的工作,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目标,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与企业的竞争优势同步发展、促进各项经营管理;同时,要全面做好企业的发展稳定工作,确保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确保员工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真正在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和促进企业发展中,体现出党的政治优势。
把握方向,参与大事。企业重大问题的正确决策与否事关企业竞争力的着力方向。方向正确,竞争力的提高就会事半功倍;反之,则会导致竞争力的弱化。参与重大问题决策是企业党组织的重要职责。
抓好班子,带好队伍。企业能否健康持续快速地发展,关键要看是否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企业党组织要使企业主要领导人成为“讲政治、懂管理、会经营”的人才,形成企业竞争优势。同时,企业党组织要对企业内人员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通过以人为本的教育、引导,调动人的积极性,达到把企业改革发展的文章做好、做活的目的。
建立制度,形成体系。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优势作用,其中制度建设是根本性的,如 “三重一大”制度,这既是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也是中央的要求。还有企业内部关于党的工作运行机制的改进与创新,逐步形成管理职责、党的建设、参与决策、班子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的制度体系,保障企业规范运行。
保证监督,促进发展。企业党组织要通过参与企业重大决策,在保证企业合乎法律法规及党的方针政策运营的同时,对企业的重大决策和发展战略提出意见;并对处于经营管理层中的党员干部进行监督,对违法违纪问题进行查处。同时,党组织还要对企业员工思想状况起到监督作用,及时发现员工中的情绪变化,进行思想疏导,打造和谐安定的企业环境。
将党组织政治优势转化为“七力”
通过“四好班子”建设,把党的思想理论优势转化为领导力。企业能否健康持续快速地发展,关键要看是否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这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所在。党的理论政策优势为企业提供科学的发展理念,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这将有利于企业沿着科学发展的道路前进。企业党组织应充分利用党组织的思想理论优势,努力打造一支综合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领导团队,自觉与国家宏观调控方向保持一致,充分利用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国家政策方针推动企业发展,将领导资源优势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
通过党员队伍建设,把党的队伍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带动力。党员是员工队伍中的骨干和中坚力量,是企业优秀的人力资源,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优势所在。党员保持高度的政治觉悟、高度的业务技能以及优良的工作业绩,将起到典型示范作用,带动广大员工共同提高素质,努力奉献,创造佳绩。因此,党员要在思想观念、业务素养、技术水平方面有新突破、新发展和新的提升,形成企业坚强骨干和核心队伍。而要把党员队伍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带动力,就要适应新形势,积极探索党员管理工作的新机制、新方法,创新党员管理教育,通过加强党员的先进性建设,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党员队伍。同时,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搭建广阔的舞台,通过评选先进和树立典型等活动激励和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
通过基层党支部建设,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的执行力。执行力是指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落实领导决策,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指企业内部员工贯彻落实战略规划和决策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其强弱程度直接制约着企业经营目标能否得以顺利实现。在企业中党的组织协调优势完全有可能转化成为企业的执行力,党的严明纪律和优良作风可以带动和推进企业员工队伍的纪律作风建设,可以有力保障企业重大决策和战略规划执行的坚决性和彻底性。
通过反腐倡廉建设,把党的监督优势转化为管控力。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离不开风清气正的内部环境,也离不开党组织参与重大决策,以及对企业各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监督作用。把党的保证监督优势转化为企业的管控力,就是要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切实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加大企业管控力度,切实管住人、管住权、管住钱,从而增强对企业的管控力,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监督保障。
通过群众工作,把党的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凝聚力。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企业党组织在动员和组织群众、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企业稳定和构建和谐企业等方面,发挥着其他任何组织无法替代的作用。
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把党的文化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的软实力。独特的企业文化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催化剂,是更深层次的核心竞争力。将企业文化提炼、融入和弘扬,使之由物质的视觉层面向行为、制度和精神层面延伸,把企业的核心理念融入各项管理制度和经营管理行为之中,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并转化为全体员工的群体意识、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固化于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机组织部分,形成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并落地生根,为企业科学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只有发挥好党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营造领导有朝气、党员有正气、员工有士气、企业有生气的发展氛围,才能促进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当然,把党组织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会因企业具体情况的不同而显现出不同特色。但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只有采取有效措施,搭建起政治优势向核心竞争力转化的平台,才能使党组织的政治优势有效性地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
第五篇:对国有企业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思考
对国有企业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思考
临沂矿业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刘孝孔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国有企业开始打破原来的体制框架,逐渐进入到一个依靠自身优势寻求发展的新格局。面对世界性的竞争挑战,除了加快实现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外,我国国有企业必须确立西方公司和其他经济形式企业所不具有的、并为我独有的、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而我国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就是首当其冲的最重要的核心优势。当前,已经有许多国有企业开始有意识地对此加以探讨,并以课题形式扎扎实实地予以推进,笔者认为,这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国有企业打造可持续发展的软竞争力的着眼点。
一、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及其特点
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最集中的体现和标志是党的政治领导、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其标志为党的理想信念、党的方针政策、党的纪律作风及党的组织队伍等方面。依法设立党组织、开展党的活动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前提,企业基层党组织的存在和依法开展活动是重要的中国特色,符合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国有企业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是国有企业不可或缺的政治优势。《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保证。要搞好国有企业,必须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我国国情的国有企业领导体制与组织管理制度,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处于攻坚阶段,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对于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选准配强企业领导班子、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解决职工思想和生活问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政治优势是国有企业的最大优势。认识到政治优势是企业的最大优势,对于企业的党政领导来说非常重要。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促进了国有企业精神资源的形成与发展,自觉认识、开发和利用国有企业精神资源至关重要。国有企业精神资源有别于其他企业的特点有:(1)员工的主人翁精神。这种精神的本质是把企业当成自已的“家”,当作自已物质和精神的寄托,是实现自已人生价值的地方。多年来,国企员工正是以这种主人翁精神为动力,艰苦奋斗,克服了无数物质和技术条件的困难,使国有企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2)员工的集体主义精神。这种精神把企业的发展成功看成是每个人最重要的工作目标,自觉使个人得失服从这一目标的实现。基于这种共同的追求,企业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互相帮助,集体协作,同时又互相促进,互相激励,形成一种强大的企业发展合力,这是国有企业成功的一面精神旗帜。
(3)社会主义的企业价值观。国有企业员工既是企业的主人也是国家的主人,因此,为国家做贡献,对他们而言不仅是响亮的口号,更是坚定的信念和力行的原则。这些都为国企员工精神动力的升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知识经济时代,精神资源成为企业一种崭新的资源,它是企业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核心和灵魂,是企业的动力和活力,是国有企业政治优势的内在表现,是国有企业的独特的竞争优势。正确发挥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是国有企业精神资源开发的重要保障。国有企业政治优势的独有功能与优势使之成为发展精神生产力,落实以人为本管理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是以人为本,顺应人的成长规律,改造人的主观世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它在企业精神资源开发过程中发挥着意识主导功能、精神升华功能、思想创新功能、氛围营造功能等重要作用。
二、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及其时代特征
通常意义上来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反映的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包括企业的核心技术研发能力、产品制造能力、市场营销能力等。著名管理学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在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文中首次提出了核心竞争力这一概念,这是对企业竞争优势本源研究的又一个里程碑。作者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通过企业文化力以及在企业文化力作用下产生的学习力和创新力三者的有机结合表现出来的、分布于企业组织中的、持续支撑企业竞争优势的能量源。企业文化力位于核心竞争力的中心,是学习力、创新力的精神动力源;学习力位于文化力和创新力之间,是它们的桥梁和纽带,它使企业获得知识的积累,也为创
新力提供了知识基础;创新力在核心竞争力的最外层,它能使企业形成核心专长,使企业最终在市场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这一观点直接影响了西方工业的观念转型,对工业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我国关于核心竞争力的理论也大受其影响,成为众多企业实施的模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大批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生成、发育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并迅速崛起了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企业群。但仍然有许许多多企业对核心竞争力的管理不乐观。有的企业不仅没抓住历史契机迅速发展独特竞争力,甚至还逐步丧失了过去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竞争优势,这说明我们的企业在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实践上仍存在误区。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国有企业要想发展壮大,就必须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选择合适的发展战略,积累与保持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从全球视角来看,我国国有企业将全部置身于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中,全球化必将给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带来冲击,国有企业要想谋得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关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靠核心竞争力来赢得生存权与主动权,这是保证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从前瞻视角来看,未来的市场竞争,将是核心竞争力的竞争,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国有企业顺利与国际接轨的必然选择。所以,善于利用国有企业的优势积淀核心竞争力是应对挑战的必然选择。
企业管理是以人为本的动态管理,包括对人、物的管理以及生产经营的组织管理。我国国有企业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客观存在,实践表明,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是国有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对生产经营起着催化作用、推动作用和保障作用,与企业的发展同向、同力,它创造的产品是精神产品,包括人的精神、企业精神,增加的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和人力资本价值,这些恰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内容,这体现了 “柔性管理”、“人本管理”的思想,它是企业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之一。
我国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鲜明地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征。党的十六大以来,以人为本和构建人本战略成为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发挥企业政治优势是以特色企业文化建设为载体,在员工队伍中大力灌输企业经营理念、企业精神和价值理念。国有企业的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善于利用企业文化建设开展工作,在塑造企业精神、改善企业形象、更新企业价值观等方面,从自己做起,以身做则,率先垂范,廉洁自律,带动和影响广大员工。在企业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凝聚各方面的力量,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和良好的工作环境,推进企业的全面进步。
三、实现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坚持和改善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和控制力,促进企业发展的深层动力。党的领导和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是国有企业政治优势的根本所在,而把政治优势转化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就在于实现转化的途径。
依据国有企业所具有的政治优势的内涵,我们重点从党的理想信念、党的方针政策、党的纪律作风及党的组织队伍等方面探索实现这种转化的可行性。
首先,通过企业价值理念建设,把党的理想信念转化成为企业发展的驱动力。
企业价值理念是企业形象发展(CIS)战略的核心内容,是创建学习型企业的基础,是企业持久成长的精神动力。它由企业愿景、企业理念、企业精神、企业经营哲学、管理理念、企业道德、企业作风、企业核心价值观及系列价值观等体系组成,是企业精神文化的基石,主要用以确定企业的战略发展追求,以及为实现这一战略追求所规定的指导思想、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
党的理想信念反映在企业中,就是要使企业在愿景和目标上更具有使命感,要勇于承担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国有企业把党的理想信念融入企业愿景和目标,就能够不仅仅着眼于当前的经济效益,而能更好地兼顾长远发展;不仅仅着眼于自身的物质利益,同时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做出更大的贡献。国企的这种理想追求,将极大地提升社会对企业的认同感,并大大增强企业员工的精神动力。其次,通过企业战略规划部署,把党的方针政策转化为企业的创造力。
企业战略规划是国有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协调发展与自主创新,既为国有企业制订自身发展战略提供了科学指导,更为国企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为国企提高创新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企业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同时也会为企业自身发展赢得先机、创造条件。企业站在国家的高度想发展,与国家的宏观调控相一致,无疑会更好地把握发展方向、选择发展道路、获得发展机会,使党的方针政策能够有效地指导企业的宏观发展战略,从而使企业获得综合发展的创造力。
第三,通过组织行为规范制定,把党的组织队伍优势转化为企业的战斗力。
组织行为规范的制定,关系国有企业的架构。党的各级组织作为企业中的合法组织,从上到下有着完整严密的组织系统。这是我们国家的优势,也是国企的保障性优势。各级组织的工作目标与管理层的目标是一致的,基层党支部还通过建言献策帮助改进生产、保障安全、提升凝聚力等一系列富有特色的工作,在管理当中真正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
第四,通过企业行为规范普及,把党的纪律作风转化为企业的执行力。
企业行为规范系统(BIS)是企业形象战略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建立在企业制度与标准基础上的企业行为内在机制,是在企业理念指导下逐渐培养起来的企业及员工的行为规范。
建立该系统的目的在于:以人为本进行企业管理,协调统一企业组织和员工行为,建立科学、规范的企业运行秩序,提高工作效率与品质,提升企业效益与价值,为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服务。
加强教育、制度和监督并重的党风廉政建设,从思想认识、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等方面改进党的工作作风,并用党的作风建设带动企业作风建设,将有助于企业提高执行力和感召力。在执行力方面,企业通过加强纪律作风建设,规范企业行为、领导行为和员工行为,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好企业,可以保障决策执行的坚决性和彻底性。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员工的感召力。企业加强纪律作风建设,对内奉行“以人为本,关爱员工”的理念,会优化企业的内部环境,增强企业员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对外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会增强企业对外的感召力,为发展营造空间。
当然,实现转化的途径会因企业具体情况的不同而显现出不同特色。但对于绝大多数的我国国有企业来说,基本遵从这样的模式:必须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搭建起政治优势向核心竞争力转化的平台,才能使政治优势不陷入说教的尴尬境地,从而实现有效性地转化。
四、建立一套相对完整的方法论体系,保证企业政治优势向核心竞争力转化的有效实现
无论是转化途径还是转化模式,都需要企业建立起一套相对完整的方法论体系。世界观只有在方法论的指导下,才能成为现实世界的影像。同样,企业也只有建立了富于自身特点的转化方法,才能够引导政治优势向核心竞争力的有效转化。这在许多企业里,还没有形成成熟的体系,因此也难以保证转化的顺利实施。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尽快形成实现转化的有效监督机制
能否最终实现政治优势向核心竞争力的转化,以及如何有效转化要更多地依赖于切实创新、改善和落实新时期国企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把各项工作做扎实。传统的企业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滞后,使我们必须要在观念上、思路上和方法上实现新的突破。这样,有效的监督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
企业党建工作要重点解决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问题,要使党委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而思想工作则要解决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问题,及时发现员工思想上的困惑,并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这也需要监督机制。既然大部分的思想问题产生于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当中,那么容易“制造”问题同时能解决问题的经理必然应成为思想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但让经理成为思想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不等于党组织完全把“包袱”甩给了行政。我们要使党群组织负责日常教育,行政组织负责经常性的工作,企业所有相关部门都要密切配合,协同做好思想工作。在经理成为第一责任人的同时,专职的党务和政工干部要成为“高级咨询师”。各方要在明确各自职责的基础上更加密切协调与配合。当前,法人治理结构作为现代企业的资本框架,是党群组织必须根植的土壤,党群组织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更好地扎根下去。要通过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保证执
行的彻底性和坚决性,保证监督的有效性和广泛性,从而实现企业党建与现代公司治理的“激励相容”,并对公司治理产生的“委托——代理”问题提供有益的补充。党的建设在公司治理的框架下发挥作用,还要区分层次,使公司层面的党组织在企业决策过程中发挥参谋、保障和监督作用,使基层的党组织在保障决策执行和调动基层员工的积极性、解决员工的实际困难等方面发挥作用,用党员的先进性带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素质提高。
(二)建立健全实现“转化”的保障体系,把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全面融入现代公司治理和企业管理框架
在实现“转化”的过程中,需要确定一套适应公司治理模式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条件、能有效开展企业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思路,力求把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全面融入现代公司治理和企业管理框架内,进一步落实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主体,为实现“转化”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机制保障。
笔者认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要融入企业现代管理的框架,就需要着力建立起实现“转化”的有效载体——企业党建工作体系、企业价值理念体系、企业品牌形象体系、企业行为规范体系以及员工素质能力评价体系,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企业文化的功能。
党建工作体系是实现转化的主体体系,也是核心体系。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在这方面几乎都非常完备,并且已经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如何在新形势条件下有所创新,才是关键;企业价值理念体系是一种认同体系,是企业员工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同。它是一个成熟企业的标志,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实现“转化”的重要载体;企业品牌形象体系是决定企业产品战略的上层建筑体系,是视觉层面上的价值认同,它在一定程度上对转化起推动作用;企业行为规范体系是以人为本进行企业管理,协调统一企业组织和员工行为,建立科学、规范的企业运行秩序,提高工作效率与品质,提升企业效益与价值的重要内容,是为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服务的;员工素质能力评价体系是一种实现“转化”的实用体系,需要借助统计与数据来完成,又有完整的指标指向,是科学的方法体系。
以上体系的建立,要在科学有序的调查基础上完成,要实行专家论证制,并要把系统化了的理论按责任主体分别制定相应的工作职责和考核标准。
(三)形成两个实用手册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员工理念和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重要方面,也越来越成为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的精神动力。而把这种理念和价值观直观化、通俗化的最好的表现方式就是指导企业的员工手册。这两个实用手册是指《企业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手册》和《企业文化手册》。
《企业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手册》是企业各级党组织动员广大员工尤其是党员员工深刻领会党的纲领、政策的普及性读物。内容主要涉及中央以至地方各级党组织的路线方针政策、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党建工作、党的建设与现代企业制度、如何加强与完善党建工作等。此手册应该是简洁、普及性的,是通俗易懂的,是乐识好记的。手册的编辑应该由负责党建及政工工作的领导挂帅,组织文化水平相对较高、对政策理解好的党员干部或普通党员以及外聘专家组成编辑委员会来共同完成。手册的编辑要准确无误,不得出现与党的大政方针不和谐的音符,更不允许出现有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任何言论。
《企业文化手册》是综合反映企业企业文化建设成果的集大成者。它是一个优秀企业的标志,是企业员工牢记企业宗旨、企业使命、企业愿景、企业价值观等的“红宝书”、“语录本”,是增强企业向心力和凝聚力的重要载体。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的文化渊源、企业文化的定位、企业的理念识别系统以及企业的行为识别系统等方面,是一个比较庞大的文化体系。《企业文化手册》的制定要建立在企业文化建设取得一定成就的基础上,在本企业的企业文化中心或政工部门做好日常工作的基础上,组织企业文化方面的专家,经过科学的程序挖掘、提炼、总结,最后还要经过全体员工讨论,多方征求群众意见,才能最终形成体现民意的手册。手册的编辑方式可以灵活多样,是员工喜闻乐道的普及读物。
这两个手册是企业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力助手,是企业推广企业文化知识的良好载体。尤其在实现企业政治优势向核心竞争力转化的实践中,它们会起到其他任何说教所起不到的重要作用。
(四)搞好试点与普及工作
实现企业政治优势向核心竞争力转化,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保证实现“转化”的步骤稳妥、思路清晰、措施到位、领导有方。要在准备好方案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时机在基层试点,待成熟后,将相关内容进行分解,落实到部分基层单位。同时,要积极开展大张旗鼓的造势活动,形成学习党建工作知识、学习企业文化、共同促进转化实现的浓烈的群众氛围。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我们熟知的学习方式方法,要制定保障相关办法落实和实施的相关制度,使普及活动深入人心,获得应有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