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与核心竞争力
浅谈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与核心竞争力
摘要: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与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现代企业制度下,要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使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与许多因素有关,例如财务管理、技术创新、企业文化、企业制度等等。本文主要从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方面阐述财务管理对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的重要性以及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经常遇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分析。
关键词: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核心竞争力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范畴与识别
自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公司核心竞争力》一文后,核心竞争力的概念迅速被企业界和学术界所接受。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认为,公司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内部集体学习的能力,尤其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整合多种技术的能力。与物质资本不同,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不仅不会在使用和共享中丧失,而且会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成长。按照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的观点,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核心竞争力应反映客户长期最看重的价值,要对客户的核心利益有关键性的贡献;其次,核心竞争力必须具有独树一帜的能力,并且难以被竞争对手所模仿和替代;第三,核心竞争力应具有延展到更广泛市场领域的能力。由于核心竞争力具有稀缺性、难以模仿性等这样的特征,对于核心竞争力的重视和研究,实际上是将企业竞争优势的生成问题转化为获取和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的问题,进而赋予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企业之间的竞争本质上是核心竞争力的较量。识别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能否构建核心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的前提。
首先,核心竞争力应当能够实现顾客所看重的核心价值或核心利益。要识别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弄清:顾客愿意付钱换取的究竟是什么;顾客为什么愿意为某些产品或服务支付更多的钱;哪些价值因素对顾客最为重要,也因此对实际售价最有贡献。
其次,核心竞争力必须具有与其他相关企业的竞争差异。企业培育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是竞争对手短期内难以模仿、不能轻易获得或建立起来的能力,只有这样,它才能使企业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
再次,核心竞争力能够让企业拥有进军更广阔市场并取胜的潜在能力,能够给企业发展提供很大的延展空间。企业能够在核心竞争力的支撑下,容易进入其他产品领域,实现多元化经营的规模经济。
二、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与原则
(一)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基本内容有
1、固定资金管理体制,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来源、投资项目审批权限、固定资产折旧制度等。
2、流动资金管理体制,包括流动资金供应方式、流动资产分类及其管理制度。
3、收益分配体制,包括税金缴纳、利润分配及有关规定等。
(二)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基本原则有
“统一领导,独立经营”是处理国家和国有企业财政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国家,不可能放弃以所有制的身份对企业分配加以适当控制;企业是独立经营的经济实体,又不可能没有主动权,要正确处理国家与企业的财政关系,就必须建立科学的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在建立这一财务管理体制时,要坚持的基本原则就是统一领导,独立经营。
统一领导是指:
1、国家要制定统乙的方针政策和统尸的财务规章制度,企业必须执行。
2、国家要制订整体规划,企业的经济增长速度、产品结构的调整要服从国家统一需要。
3、国家要进行干预和宏观调控,企业必须接受国家宏观调控。
独立经营是指:
1、企业拥有独立经营的自主权,国家在生产经营上要放权。
2、企业拥有在市场竞争中必须具有的订价权。
3、企业拥有税后利润的分配权。
4、企业拥有在核定的工资总额下的工资、奖金分配权。
三、市场经济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观念缺乏时代性
社会主义经济的逐步发展,企业面临着全新的财务管理环境。但是,由于在制度和观念上长期受计划经济影响,约束了企业经营者不能将闲散资金自由对外投资,因为无人敢冒风险、承担责任。
(二)财务管理缺乏一体性
我国国有企业纷纷兼并联合,形成新的大型企业集团。这些集团企业规模较大,分布较广,内部经济关系复杂,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管理手段落后。
(三)财务管理缺乏动态性
我国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缺乏至关重要的事前预算。企业没有事前预算,期中的经营业绩比较难以进行,事中控制无从谈起,事后控制更没有效果。
(四)财务管理缺乏监控性
我国企业的内部监控被忽视,财务监控制度不完善、不系统,财务监控机制不健全,监控人员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不高,监控方法和手段落后,监控效率低。
四、市场经济下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弱化,不但直接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同时也直接影响了政府宏观调控的社会监督效果,只有把企业的财务管理搞好,才能适应国家宏观调控的要求,才能有利于监督机制的完善,才能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建立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的财务管理制度
建立资金管理制度,控制财务风险。一是建立投资论证制度,投资决策失误是资金管理最大的失误,要在企业内建立投资论证程序,大的项目应请专门的咨询机构参与论证;二是应收账款管理制度,落实资金回收责任制,加快资金回笼;三是建立存货资金控制制度,按需生产、按需采购,把库存量降低;四是财产物资清理制度,发现账实不符或资产贬值要及时处理;五是建立保证制度,避免潜亏因素带来资金沉淀。采用合理的融资方式,从各种融资方式来看,内部融资不需要实际对外支付利息或股息,不会减少企业的现金流量,同时由于资金来源于企业内部,不发生融资费用,内部融资成本远低于外部融资。因此,内部融资是企业的首选融资方式,只有在内部融资不能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时,企业才应转向外部融资。
(二)推行责任会计,实行分权管理
责任会计是现代分权管理模式的产物。它是根据授予各基层单位权力和责任以及对其业绩的计量评价方式,将企业划分成各种不同形式的责任中心,建立起以各个责任中心为主体,以责、权、利相统一的机制为基础的,通过信息的积累、加工和反馈而形成的企业内部严密的控制系统,即责任会计制度。
一个企业采用什么样的责任中心,建立什么样的责任会计制度,必须与其组织结构相适应。责任会计视组织为人群的集合,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应为了组织的共同目标而努力。而组织的结构形式会直接影响到责任中心的划分和责任会计的动作效果。现代企业组织结构分纵向和横向组织结构。
1、纵向组织下的责任会计制度
公司的最高管理层独揽大权,对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活动实施总体调控,对成本、费用、收入、利润和资金的运用承担全面的责任。纵向组织结构下建立责任会计制度,首先要按照责任中心的层次,从最高层的成本中心定期把责任成本的实际数由最基层逐级向上汇总,直到最高层次的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横向组织结构下的责任会计制度。
2、横向组织结构是根据分权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在这种组织结构下,企业最高管理层将经营运作的大权适当分散,使其下属的单位、部门也有控制成本、费用、收入、利润和资金的权力,也要为资源的合理使用负责。在横向组织结构下,建立责任会计制度也要按责任中心的层次,先将全面预算层层分解,形成责任预算;然后建立责任预算的跟踪系统,记录预算执行的实际情况,以及销售收入的实际数,通过编制业绩报告的形式逐级向上汇总,一直达到最高层的投资中心。
(三)建立标准成本制度,实现科学的成本控制
标准成本制度的内容包括制定标准成本、计算和分析成本差异以及处理成本差异三个环节。标准成本是经过仔细调查、分析和技术测定后制定的,是在正常生产条件下应该实现的,因而可以作为控制开支、评价实际成本、衡量工作效率的依据和尺度的一种目标成本。成本差异分析是标准制度中最重要的环节,只有通过成本差异分析,查明产生差异的具体原因才能为实现成本控制开辟道路。差异处理是指在期末把标准成本和成本差异重新结合,最终确定产品的实际成本的过程。
标准成本制度在企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有利于进行成本的事前控制。预先制定各种产品应该发生的各项成本即标准成本作为员工努力工作的目标,以及用作衡量实际成本节约或超支的尺度。二是有利于加强成本的事中控制。在生产过程中将成本核算的实际消耗与标准消耗进行比较,及时揭示和分析脱离成本标准的差异,并迅速采取措施加以改进。三是有利于实现成本核算的事后控制。每月终了按实际产量乘各项目的成本标准,将求得的标准成本同计算出来的实际成本相比较,揭示成本差异,分析差异原因,查明责任归属,评估业绩,从而制定有效措施,以避免不合理支出和损失的发生,为未来的成本管理工作和降低成本的途径指出努力的方向。
(四)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加强企业法人治理
国有企业设置财务总监,是从加强法人治理结构这一角度出发,重点突出了董事会在企业财务方面的监督、管理职能,目的在于健全和完善企业内部监控机制。
在国有企业中实施财务总监制度具有很明显的优点,主要表现在:
1、财务总监制度体现了所有者对经营者的监督
为了对企业经营者实行可靠的监督,实施财务总监制度是一种较好的选择。在这种制度下,财务总监对企业经营者的监督体现了董事会的要求,既不干涉企业日常经营活动,又保证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落到实处。财务总监制度体现了财务管理中心论的思想。
2、财务总监是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的重要组织者
财务总监全面行使对企业财务工作的管理权,对经营者进行最直接、有效的监督。财务总监参与企业经营计划、指挥、协调、控制等重大管理职能,反映了财务管理中心论的思想。财务总监制度完善了权力制衡机制实行财务总监制度,完善了董事会、企业经营者、财务总监三权分立,相互牵制的制衡机制,能够最大限度地抑制经营者权力的无限膨胀,较好地解决了对企业经营者进行监督的问题。
总之,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不仅要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还应适应WTO的有关规则。充分认识到新时期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管理,充分调动财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重视人才,使用人才,深化财务管理制度改革,积极向国外先进的财务管理方法学习,又要结合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国情出发,强化财务管理的外部监督和提高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使国有企业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只有这样,国有企业才能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取得优势,在全球化经济体系下有强大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公司核心竞争力.1990.
[2]潘华.企业财务管理学.中国人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2.
[3]李心合.关于财务管理若干问题研究.财经研究,2001,1.
[4]王化成.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会计研究,2001,12.□
第二篇:论企业财务管理与核心竞争力
论企业财务管理与核心竞争力
一、引言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何使企业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这是每个企业的领导者需要考虑的问题。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与许多因素有关,例如财务管理、技术创新、企业文化、企业制度等等。本文主要从企业的财务管理方面阐述财务管理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的重要性以及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经常遇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分析。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范畴与识别
核心竞争力是能使公司为客户带来特殊利益的一种独有技能或技术、核心竞争力的特点:一是能更好的实现客户所看重的价值,二是核心竞争力为企业所特有;三是具有延展性,能够同时应用于多个不同的任务,使企业在较大范围内满足顾客的需要,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企业的财务管理、战略管理、企业的研发能力,营销能力等。
企业之间的竞争本质上是核心竞争力的较量。识别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能否构建核心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的前提。
首先, 核心竞争力应当能够实现顾客所看重的核心价值或核心利益。
要识别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弄清:顾客愿意付钱换取的究竟是什么;顾客为什么愿意为某些产品或服务支付更多的钱;哪些价值因素对顾客最为重要, 也因此对实际售价最有贡献。
经过如此分析, 可以初步识别能真正吸引顾客的核心竞争力。
其次, 核心竞争力必须具有与其他相关企业的竞争差异。企业培育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是竞争对手短期内难以模仿、不能轻易获得或建立起来的能力, 只有这样, 它才能使企业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
再次, 核心竞争力能够让企业拥有进军更广阔市场并取胜的潜在能力, 能够给企业发展提供很大的延展空间。企业能够在核心竞争力的支撑下, 容易进入其他产品领域, 实现多元化经营的规模经济。
三、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
财务,是企业在创造和提高经济效益的过程中,必须拥有、占用、消耗和回收财产,这些经济业务的发生,就是财产在企业的运动。
在商品经济社会,财产的货币表现就是资金。因此,财产在企业的运动过程就是资金运动过程。企业所有的目的,是为了创造和提高经济效益,这就表现为资金运动的结果。
企业财务管理是以企业财务活动为对象,对企业资金实行的决策、计划和控制。对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有利于完善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有效地指导财务管理实践;科学地设置财务管理目标,有利于优化理财行为,实现财务管理的良胜循环。
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资金筹集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利润及其分配管理以及成本费用管理。管理的基本点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照资金运动的客观规律,对企业的资金运动及其引起的财务关系进行有效的管理,其中以财务决策为管理的核心。
1、资金筹集管理
企业的资金包括权益资金和负债资金。企业是遵照国家法律和政策的要求,从不同渠道,用不同的方式,按照经济核算的原则筹集资金,从数量上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同时要考虑降低资金成本,减少财务风险,提高筹资效益,以实现财务管理的目标。
资金筹集是企业财务管理中一项最基本的的管理内容,而筹资决策又是筹资管理的核心,因为筹资预测是为筹资决策服务的,而筹资计划则是筹资决策的具体化。
筹资决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筹资渠道、筹资方式、筹资风险和筹资成本等问题,要求确定最佳的资本结构,选择最合适的筹资方式,并在风险和成本之间权衡得失。
l筹资决策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 预测企业资金的需要量,估计筹资额度。
② 规划企业的筹资渠道和资本结构,合理筹资和节约使用资金。
③ 规划企业的筹资方式,使筹集的资金符合实际的需要。
④ 确定企业的资金成本和资金风险,使企业获得最佳收益,并防止因决策失误而造成的损失。⑤ 保持一定的举债余地和偿债能力,为企业的稳定和发展创造条件。
2、投资管理
企业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证券投资和对其它企业的直接投资。投资管理的基本要求是严格的投资管理程序,充分论证投资在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在收益和风险同时存在的条件下,力求做好预测和决策,以减少风险,提高收益。
企业筹集的资金投入到生产经营中去,用于购买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便形成对内投资;用于购买其它企业的股票、债券,或直接投资、形成对外投资。
无论是对内投资或是对外投资,在做出投资决策时需要考虑的问题,主要是投资对象、投资时期、投资报酬和投资风险,力求选择收益大,风险小的投资方案。
投资决策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① 预测企业的投资规模,使之符合企业需求和偿债能力。
② 确定企业的投资结构,分散资金投向、提高资产流动性。
③ 分析企业的投资环境,正确选择投资机会和投资对象。
④ 研究企业的投资风险,把风险控制在一定限度内。
⑤ 评价投资方案的收益和风险,进行不同的投资组合。
⑥ 选择最佳的投资方案,为实现企业整体目标而服务。
3、运资金管理
营运资金是企业对全部流动资产的投资,净营运资金是指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后的余额,因此营运资金的管理既包括流动资产的管理,又包括流动负债的管理。
营运资金在企业中占的比重很大,其特点是周转快、容易变现。它是企业资金管理的重点。企业对营运资金的管理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① 既要根据生产经营的需要保证资金的供给,又要挖掘资金潜力,节约使用资金。
② 加速流动资金的周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③ 合理配置资金,妥善安排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比率关系,既要防止流动资产的闲置,又要保证有足够的偿债能力。
4、利润及其分配管理
它包括企业销售收入管理、利润管理和利润分配管理。其基本内容是要认真做好预测和销售决策,开阔市场,扩大销售,确保贷款回笼,认真做好利润预测和利润计划,确保利润目标的实现,并合理分配利润,确保各方面的利益。
企业利润的分配影响到企业的长远利益和股东的收益。企业应一方面通过降低成本、减少风险,扩大企业内部的积累,保留更多的盈余进行各种新的投资;另一方面,也要考虑股东的近期收益,发放一定的鼓励,以调动股东的积极性。
利润分配决策主要内容应该包括下列几个方面:
① 分析企业盈利情况和资金变现能力,协调好企业近期利益和长远发展的关系。
② 研究市场环境和股东意见,使利润分配贯彻利益兼顾的原则。
③ 确定股利分配政策和股利支付方式,使利润分配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发展能力。
④ 筹集股利资金,按期进行利润分配。
财务管理中的筹资决策,投资决策和利润分配决策三个内容是互为因果,相互联系的。有了较好的筹资决策,就会有较多的投资机会和较低的投资成本,以及有较多的收益提供分配;有较好的投资决策,就会实现较多的利润,提供较多的资金;而有了较好的利润分配决策,就能调动投资的积极性,创造更多筹资途径和投资机会。所以,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必须把几个内容联系起来,加以统筹安排。
5、成本费用管理
成本费用反映了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耗费。合理降低成本费用,对节约资金、扩大利润具有决定性意义。它的管理内容包括成本费用的目标管理,成本非同的计划管理和成本费用的控制。
成本费用是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它是一项同财务管理、生产管理、和技术管理相并列的综合性管理工作。
四、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与现代财务管理之间的关系与原则
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企业组织资金运动、处理财务关系的基本准则。它是人们从企业财务活动实践中总结出的、体现财务规律的行为规范,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行动指南。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企业的财务管理之间有着重要的并且密不可分的关系,确定企业财务管理原则必须从如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入手,笔者认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1、依法理财原则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法制经济的核心是建立并维护一个公平竞争的经济秩序。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证明,只有在公平竞争的的条件下,社会的经济资源才可能得到最有效的、最充分的运用,社会经济才能持续、健康的发展。
如果没有或缺乏必要的经济运行法规,势必引发社会经济秩序混乱,出现不正当竞争的局面,造成社会经济资源的浪费,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严重损害。
2、系统原则
系统是由若干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部分有机结合而成的整体。财务管理是企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本身又由筹资管理、投资及营运管理、收益分配管理等子系统组成。
为此,要做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就必须从财务管理系统的内部和外部联系出发,从其各组成部分的协调和统一出发,运用各种理财方法,在动态中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这与企业核心竞争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3、计划原则
做事需“胸有成竹”,这就说明了计划的重要性,一个有竞争力的企业在进行重大投资行动之前都必须有可行的财务计划,即进行计划管理,对影响企业财务活动及财务关系的各种情况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预测财务前景,妥善编制各种财务计划,并及时控制和调节计划的执行,以提高预见性、防止盲目性、增强应变性,避免或化解风险,促进企业经营目标顺利实现。
4、协调平衡原则
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由各个相互联系的环节构成,只有个环节协调平衡,动作一致,才能实现其财务目标。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的存在,不平衡、不协调、不一致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为此,企业必须对财务活动中存在的不平衡、不一致的因素加以影响或调节,以求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在协调平衡中进行,这就是协调平衡原则。
企业的协调平衡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 资金数量在动态上保持平衡
我们知道,企业全部资产的价值等于企业全部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和,这是一个必然恒等的关系,这反映了资金的静态平衡问题。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不仅要保持资金的这种平衡,更重要的是努力保持资金收支在数量上和时间上的动态平衡,即资金收支在每一时点上的协调平衡。
② 收益与风险协调平衡
获取收益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要求,但是市场经济的多变性、不确定性及未来情况的难预测性导致了风险的存在,使企业在获取经营收益过程中承担着这种风险。
稍有不慎,企业就可能在市场竞争的海洋中触礁沉船。这里讲的风险是指企业获得预期财务成果的不确定性,是一种客观存在。一般讲,企业承担的风险大,则收益也大,企业承担的风险小,则收益也小。收益与风险协调平衡原则要求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尽可能对产生风险的各种因素加以充分估计,预先找出分散风险、化解风险的措施。
如在筹资时,可以从多渠道、多种方法获取资金;在投资时,认真分析影响投资决策的各种因素,科学的进行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既要考虑投资项目的报酬,也要考虑相应的风险。
第三篇:电子商务与核心竞争力
电子商务与核心竞争力
电子商务的服务模式,电子商务未来的发展,B2C 和C2C的特点,电子商务与核心竞争力,2005-2011年电子商务某方面的分析。
~中小型企业接轨电子商务探析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认识误区辨析网上零售商店的研究和开发我国传统企业走电子商务之路的策略探讨我国发展电子商务物流的前景及对策试论电子商务对企业管理方式的影响我国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对策研究我国第三方物流的现状及发展思路企业信息化是电子商务的基础中国零售业运用电子商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中小企业进、销、存电子商务解决方案我国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思考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探析B2B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策略研究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认识误区辨析企业电子商务安全问题分析论电子商务条件下的市场营销理念变革制造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模式初探对发展我国电子商务物流策略的探讨我国交易类电子商务网站存在的若干问题的分析与研究对电子商务中物流瓶颈的探讨对我国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思考发展电子商务中的物流配送问题分析电子商务在优化企业管理中的运用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营销模式的创新论电子商务的物流瓶颈问题电子商务背景下网络营销研究电子商务环境下诚信问题探析谈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结合谈B to B电子商务平台解决方案
第四篇:浅论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
浅论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
摘要: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国际管理学界日益重视起企业文化的研究。“核心竞争力”又叫“核心能力”,这一术语首次出现在1990年,并很快引起学界的重视。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的一种,其对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企业文化 核心竞争力 积极作用 有效措施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及作用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中形成的,为全体企业成员所共同信奉和遵循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总和。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中强大的内在驱动力量,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生存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凝聚、激励、协调、约束作用。企业文化包括的内涵比较丰富,其主要内容是由企业精神、企业作风和企业风格三方面组成。其中,企业精神反映了企业文化的内在观念,包括企业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及员工责任感、荣誉感;企业作风和企业风格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企业作风包括工作方式、社交方式和生活方式;企业风格包括组织特色、管理特色和经营特色。企业文化的主要功能有 第一,导向作用。企业文化是全体职工共同的价值观念,它对全体职工有一种内在的号召力,能引导职工把个人的目标和理想拴系在同一目标和信念上,向着共同的目标努力。
第二,凝聚作用。企业文化好似一种黏合剂,能减少企业内部的摩擦和消耗,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内聚力。
第三,激励作用。企业文化可以增强员工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自觉维护企业的声誉,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地工作。
第四,规范作用。企业文化中的价值观、道德规范、约定成俗的行为准则,能对员工起到心理上和行为上的共同约束作用,保证企业健康的发展。
二、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及作用
“核心竞争力”又叫“核心能力”,是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一家多元化经营的企业好比一棵大树,核心产品(核心零部件)是树干,业务单位是树枝,树叶、花朵和果实则是顾客所需要的最终产品。而支撑着所有这一切的正是企业内部能力的不同组合。具体地讲,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开发独特产品,发展独特技术和营销手段的能力,是企业的宝贵的战略资源。核心竞争力具有以下特征:
1、价值性。核心竞争力富有战略价值,不仅能提供顾客看重的价值,也为企业带来较为长期的超额利润。
2、延展性。核心竞争力能够较大程度地满足客户的需要,不仅是当前的而且包括潜在的需要。这种需要的满足往往是通过核心竞争力在新领域的积极运用得以实现,从而可为企业不断创造新的利润点。因此,核心竞争力更是一种“通用”的技术专长,而不是对应于某一两种产品本身;核心的胜利意义远超出单个产品的胜利。
3、独特性。核心信念具有很强的稳固性和持续性,这种持续的稳固可以使组织在统一的基本信念下协调运行,在同行业解决同样的企业生存和发展问题具有独特的企业个性和竞争优势。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所独有的,是基于企业独特的历史、文化、技能等产生的,具有稀有性。
4、不可模仿性。核心竞争力不仅要有价值和稀有,而且必须具有不可模仿性。核心竞争力是其他企业所不具备或者一时具备不了的独特优势和能力,是企业的价值核心,它根植于良好的企业文化。
5、不可替代性。即使企业具备上述四个条件的能力,但如果竞争者能够找到替代能力,还是不能构成核心竞争力。一种能力是否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般认为,核心竞争力能够适用于各种市场,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同并能对消费者利益做出重大贡献,它很难被竞争对手效仿,即使效仿,也是公司最擅长的。
三、企业文化在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作用
企业要有自己的文化,因为企业文化能让企业拥有个性,惟有这样,企业才能建立衡量一切事物对错好坏的标准体系,并保证企业沿着正确的路走下去。一旦把企业文化的个性转化为产品的个性,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自然就提高了。所以,文化是形成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第一要素,文化管理比战略管理都重要。比如沃尔沃的核心竞争力是安全,宝马的核心竞争力是豪华,TOYOTA的核心竞争力则是经济实用。在沃而沃看来,产品的安全是第一位的,它的企业文化首先就是要强调安全性;宝马的产品文化则侧重追求舒适和地位。由此可见,企业文化在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发挥的作用极其大。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为它符合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特征,它无法让竞争者了解、购买、模仿或替代,是真实的核心能力。换言之,企业的硬件,如原材料、装备、产品都可以被赶超、被模仿、被偷盗,而企业文化作为软件,它具有独特的价值观、行为准则、精神追求,别人虽然可以学习,但却难以搬走。约翰.科特和詹姆斯.赫斯特在《 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一书中明确指出:“企业文化在下一个10年中将成为企业兴衰的关键。”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就深信,企业的竞争说到底是文化的竞争,惟有高扬万众服膺的企业文化大旗,才能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海尔核心竞争力就是海尔文化,海尔其他的可以复制,但海尔文化是复制不了的。人们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之所以被提升到这样的高度,主要原因在于它给企业注入了活力,为企业带来了有形的和无形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双重效益,已成为促进企业经营业绩和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和精神动力。企业文化对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积极作用有:
1.企业文化是企业无形的竞争力量。企业竞争或国家竞争,从形式上看,似乎是产品的竞争、劳动竞争和科技竞争,实质上是企业家和企业文化的竞争。因为企业文化的推行者是企业家,企业家表率起主导作用。从这个角度上说,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家文化。因此,一个真正的企业家在现代经济管理活动中必须把企业文化当作自己的一份主要工作始终抓在手上,确立“文化是明天的经济”的观念。2.企业文化战略产生核心能力。企业文化战略是指以企业文化为特征的现代企业经营战略,而现代经营管理战略的重头戏就是名牌战略。知名品牌的创造靠的是文化的驱动。如果给品牌注入高品位的附加值,让它披着文化色彩去参加竞争,就会大大增加品牌的竞争力而成为知名品牌。因此,企业文化战略能产生核心能力,企业文化战略就是企业竞争力战略。3.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能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创新活动的理念基础,是企业一切活动的源泉。古人说得好“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企业文化正是企业的精、气、神。所以,一个企业只有常年累月孜孜不倦地去追求创造一种自己独特的、别人学不去的、有顽强生命力的企业文化,就会成为长盛不衰的百年企业。企业形象是企业的外在表现,良好的企业形象要靠企业文化来塑造,企业通过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向公众展示企业的管理风格、经营状况、精神风貌,从而为企业塑造良好的整体形象。
4.企业文化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培养团队精神。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间的竞争是知识的竞争更是人才的竞争,如何增强企业凝聚力,留住并用好人才,是摆在企业面前的严峻挑战。美国杰克.费茨-恩兹认为:“文化是团结和力量的源泉,它使得公司能在身处逆境时不屈不饶,并且能够充分利用顺境时的机遇。”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具有一种内在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产生对企业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励员工为实现自我价值和企业目标而勇于献身、不断进取,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
5.企业文化能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说:“创新就是创造一种资源,创造一种新的市场。”而良好的企业文化则是推动企业创新的一种无形的、内在的力量,它能建设创造性的、积极性的、极富个性和特色的组织氛围。排在世界500强的企业,其异于一般企业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它们总在为自己的企业注入新的活力,即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始终保持创新的精神。
四、提升企业文化,构建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措施
要提升企业文化,构建核心竞争力,我们有以下一些有效措施:
1.创建、培育学习型的企业文化。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关键在于培养集体学习能力,创建学习型的企业文化。彼得•圣吉在其著作《第五项修炼》中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要求将学习优势转化为创新能力,并注意发挥团队精神,并形成核心能力。企业文化培育的目的是树百年企业,是企业的长期行为,从而获得企业长期功效。为此,在企业文化的创建、培育过程中,要精心设计、长期坚持,使企业文化成为保持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动力。
2.企业文化坚持“人本管理”,培养员工的良好个性和心理素质。以人性为本,尊重员工的人格,注意满足员工的心理需求,鼓励参与、不断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借助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熏陶员工高雅的文明修养,引导正确的价值取向;坚持能力为本,一切管理从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能力为出发点,创造自由平等和全面发展个人能力的人文环境。
3.注重灵魂塑造理念。企业文化不是唱歌作赋,不是几句口号,不是名言名句。企业在建构企业文化中,一定超越形式主义,抓住经营灵魂塑造这个重点,以企业经营灵魂为中枢。培育适应市场经济的集体价值观,培育反映企业集体个性的团队行为。4.建立以诚信、创新为核心的企业文化。迪尔在《新企业文化》、茨威尔在《创造基于能力的企业文化》中所论证的主题:“诚信作为企业生存发展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之基是不能动摇的。”对于各类企业,无论其规模大小,建立以诚信为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至关重要。诚信不仅能够树立企业的品牌,而且能够降低企业的内外交易费用、减少企业内部的转换成本,从而创造价值并在市场上实现其价值。
五、我国在企业文化建设上的一些误区 在企业文化研究中,人们对文化与制度的认识经常陷入一种误区: 或把二者对立起来,或把二者混为一谈,分不清二者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笔者认为,制度是有形管理部分,企业文化是无形管理部分。企业文化在整个管理系统中不仅占的比重大,而且处于“根基”地位,它决定着制度管理的特色和效率。制度管理多强调理性化,重视科学标准和规范的作用;文化管理强调的是非理性化,重视内在精神价值的开发、集体感受和各种非正式规则、群体氛围的作用。制度管理可以造就一个结构框架合理、运转程序规范、制度严密的标准化企业;文化管理可以赋予这个企业以生命力,为之提供精神源泉和价值动力,引导其发展方向,并创造经营个性和管理特色。就中国企业管理现状而言,存在着制度管理与文化管理的双重缺陷,因此改变中国企业管理的落后面貌,其根本对策应是“双向突破”。既要扎扎实实地补好泰罗制的课,强化制度,强化规范,推进科学管理,又要不失时机地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管理的层次和品位。那种待制度管理做足了再搞企业文化管理,抑或是搞好文化管理可以替代制度管理的认识,都有失偏颇。
参考文献:
[1] 张万泉:企业文化的新思考,管理科学文摘,2006/05
[2] 丁华伟:论构建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科技创业月刊,2006/08
[3] 李晓霞:企业文化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内蒙古电大学刊,2006/06
[4] 王成荣:企业文化管理与制度管理,冶金企业文化,2006/04
[5] 陈霞:知识经济背景下的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经济论坛,2006/14
[6] 孙善勇: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误区研究,理论界,2006/08
第五篇: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研究论文
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
摘要:
培育优秀企业文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树立个性鲜明的企业精神,培育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自觉培育形成的,由全体员工认同并信守的理想目标、价值追求、意志品质和行动准则.企业精神作为企业员工群体心理定势的主导意识,是企业经营宗旨、价值准则、管理信条的集中体现,是企业的精神支柱,是企业之魂,是构成企业文化的基石。
一、企业文化是企业竞争力的源泉
市场产生竞争,竞争裁判优劣。企业在竞争中存在与发展,也在竞争中衰败与消亡。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力量与智慧的凝聚,也是竞争的法宝。企业竞争环境千变万化,客户需求也五花八门,不可能一切都在事先的预料之中,而企业文化则能决定员工如何应对突变情况。在与客户的交往中,无论市场如何变化,都应该对新老客户笑脸相迎,对大小客户都要一视同仁,做生意交朋友要诚实守信。全体员工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务必恪守质量为本、用户至上,坚持信守合同,保证发动机的品质,强化服务,且公司应着眼于长远,注重长效,不可争一时之利。
企业文化研究论文
二、企业文化能保证各项制度的有效执行
如果说,企业文化是对员工意识形态领域的塑造,是属于思想观念范畴领域的“软件”,那么制度建设规范了这种观念塑造,是意识形态在经营活动领域中的“硬件”。在一个企业中,大部分行为是由管理制度所约束的,但是有很多的行为是管理制度无法约束的。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潜在的约束力量,它能很好地控制制度很难控制的那些因素,并且能够很好地引导企业发展的大方向,获得空前的发展空间。
三、企业文化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手段
企业作为社会细胞需要和谐,只有细胞和谐才能达到社会和谐。企业文化是促进企业内部和谐有序的重要手段。因为企业文化是员工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共同向往的愿景,没有和谐有序的要素流程、管理体系、决策执行和资源优化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和谐。经济、社会效益并重是扬柴人不变的追求,但实现这一切的根基在于扬柴人的友情合作、整体推进。扬柴内部产、运、销之间存在着相对的稳定和某个时间段、某个区域的绝对不稳定,这就需要各兄弟单位之间能够互补互助,也就是在这些方面,扬柴人显示了良好的战斗风格和强大的整体实力。
四、企业文化能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标志,而企业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强调100%的完美,但我们强调的是持续改进。在新的世纪、新的历史条件下,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调整、发展方向、发展水平、发展速度等都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因此,通过建设优秀企业文化,可以正确引导职工的思想价值,坚定政治信念,形成良好
企业文化研究论文 的社会风气,提高职工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为企业在竞争中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五、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发展强大的内在驱动力量
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企业文化具有凝聚作用。企业文化是一种“粘合剂”,可以把广大员工紧紧地粘合、团结在一起,使员工明确目的、步调一致。从根本上来说,企业员工队伍凝聚力的基础是企业的事业目标。企业文化的凝聚力来自于企业根本目标的正确选择。如果企业的事业目标既符合企业的利益,又符合绝大多数员工个人的利益,即是一个集体与个人双赢的目标,那么说明这个企业凝聚力产生的利益基础就具备了。否则,无论采取哪种策略,企业凝聚力的形成都只能是一种幻想。其次,企业文化具有导向作用。能够为企业提供具有长远意义的、更大范围的正确方向与重要方法,从而把企业与个人的意志统一起来,使企业更快、更好、更稳定地生存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