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把企业党组织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竞争力实践与研究
把企业党组织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竞争力实践与研究
一、企业党组织的政治优势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章规定:“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企业是社会经济的承载体,而且其中的大型国有企业,还掌握国民经济的命脉,肩负国有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重任。企业党组织作为党的基层组织的重要部分,肩负着传达贯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任,是把企业各个领导阶层捆绑在一起的核心力量,应当紧紧依靠广大党员,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作用。
企业党组织可以运用执政党基层组织所拥有的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等工作资源,来促进和保证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企业党组织政治优势作用的内涵包括:
一是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党组织参与重大决策和企业管理层常规决策相结合,在公司关键决策上发挥主导作用。企业管理层决策时,要听取党委的意见;对于管理层的决策,党委不但要带头执行,而且还要管执行的全过程。
二是加强企业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在各类大中型企业,尤其是国有控股企业中,党的组织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工作系统和网络,产生了重要影响。大多数企业领导者,都是这个组织的成员。加强企业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确保企业发展坚持正确的社会主义方
1向,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重大政治责任。
三是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从人力资源角度来考察,党员队伍是有坚定信念和严密组织的先进人力资源。在各个岗位上发挥骨干作用的,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业绩的,大部分是党员,在危急关头冲在最前线的也是党员。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注重在生产一线、条件艰苦的地方发展新党员,为党组织不断注入新鲜活力,为企业储备优秀人才。
四是推进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企业党组织肩负监督责任,采取各类措施开展监督工作,强化监督机制,健全监督体系,如,充分发挥党内监督、民主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作用,整合监督资源;关口前移,开展效能监察,完善监事会机构,把监事会监督职能与纪检监察职能相结合,将纪检、监察、审计合署办公,实现党组织监督机构和行政监察机构的有效整合,逐步形成融合监事会、党内纪检、行政监察、内部审计四位一体的监督体系。
五是对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实行领导,提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企业党组织推动工青妇和文体协会等群众组织在宣传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全面贯彻企业发展思想,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
六是现代企业制度下发挥员工民主管理作用、维护员工合法权益。凡是属于企业重要改革方案、重要管理制度、重要人事任免、企业机构设置调整、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等事关企业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都属于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的内容,都要按照有关程序
进行决策,保证员工参与管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二、企业竞争力表现形式
企业竞争力是指在竞争性市场条件下,企业通过培育自身资源和能力,获取外部可寻址资源,并综合加以利用,在为顾客创造价值的基础上,实现自身价值的综合性能力,具体来说就是指在竞争性的市场中,一个企业所具有的能够比其他企业更有效地向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并获得赢利和自身发展的综合素质。从市场角度来说,企业竞争力就是企业的竞争优势。
企业的竞争优势,包括:成本优势、品质优势(指企业的产品品质超群)、品牌优势、效率优势(指生产或经营效率高,相对成本低)、规模优势(指资产规模、市场规模、营业额和市场占有率规模)、技术优势、员工优势等(简称“七大竞争优势”)。
分析竞争优势的内容,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是所有这些优势的形成的创造者是企业里的“人”。二是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要求企业必须有一个决策正确、指挥有方、适应市场、敢于创新、能力卓著的领导班子。三是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既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也是一个人们思想观念不断更新的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讲,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与否关系到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四是对于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企业,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必须确保社会主义企业的发展方向。
三、政治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的一般途径
近年来,党中央对新时期的党建工作越来越重视,对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提出新要求,党中央、国务院、中组部、国资委党委连续下发了多项重要的党建工作制度性文件,明确了指导思想,明确了重点任务,指明了工作方向,这是我们做好新时期党建工作最根本的保证。
在企业党建进程中,把企业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竞争力的规律越来越明晰。那就是,一个企业要生存、要崛起,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最根本的就是发展、壮大自己,通过发展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和综合经济实力,因此企业党建也就要坚持科学、创新、规范、务实、专业的党建工作思路,要融入企业科学发展大局和生产经营中心,就是要形成“融入中心、服务大局;把握方向、参与大事;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建立制度、形成体系;保证监督、促进发展”的新体制。
融入中心、服务大局。“中心”就企业发展这个中心,“大局”就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大局。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将“围绕中心抓党建,进入管理起作用”的思路融入企业经营管理之中,通过做人的工作,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目标,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与企业的竞争优势同步发展开展工作,促进各项经营管理。二是把以人为本与企业发展相结合的指导思想贯彻始终,建立健全规范人、激励人、依靠人等工作制度,有效运用党组织的各项政治工作资源,形成以人为本的工作格局,实现员工和企业共同发展的目的。三是把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体现在围绕经营管理的思想工作中,全面做好企业的发展稳定工作,确保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确保员工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真正在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和促进企业
发展中,体现出党的政治优势。
把握方向、参与大事。企业重大问题的正确决策与否事关企业竞争力的着力方向。方向正确,竞争力的提高就会事半功倍;反之,则会导致竞争力的弱化。参与重大问题决策是企业党组织的重要职责。目前在中国移动湖北公司,企业内党组织和企业管理层具有一致性,这样对于经营管理决策,便于实现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思想政治工作上的领导作用、决策过程中的参谋作用、生产经营管理中的保证作用以及方针政策上的把关作用,使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落到实处。
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党的组织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工作系统和网络,产生了重要影响。大多数企业领导者,都是这个组织的成员;大多数生产经营岗位上的骨干,也是这个组织的成员;所有的群团组织,都是在这个组织的领导之下去开展群众工作的。企业能否健康持续快速地发展,关键要看是否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企业党组织通过把工作能力强、创新能力强、表率能力强、学习能力强的同志推荐、选聘到主要领导岗位上来,使企业主要领导人成为“讲政治、懂管理、会经营”的人才,形成企业竞争优势。
同时,企业党组织开展对企业内人员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通过以人为本的教育、引导,调动人的积极性,达到把企业改革发展的文章做好、做活的目的。通过抓宣传,一方面宣传企业决策,深入基层,解疑释惑,宣传动员,把广大员工的主要精力引导到加快公司重大决策的贯彻落实上来,另一方面宣传典型,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广大员工不断焕发出高效率的工作热情推动决策的实施。
建立制度、形成体系。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优势作用,其中制度建设是根本性的。以“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的使用,必须经集体讨论做出决定”的制度(简称“三重一大”制度)为例,这既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也是中央的要求。还有企业内部关于党的工作运行机制的改进与创新,逐步形成以管理职责、人员、党的建设、参与决策、领导班子建设、思想政治工作、文件控制与记录的制度体系,保障企业规范运行。
保证监督、促进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集团难免受到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企业集团党组织通过参与企业重大决策,在保证企业合乎法律法规及党的方针政策运营的同时,也对企业的重大决策和发展战略提出意见;并对处于经营管理层中的党员干部进行监督,对违法违纪问题进行查处,使企业有足够的现金流用于研发和运营。同时,党组织还对企业员工思想状况起到监督作用,及时发现员工中的情绪变化,进行思想疏导,为打造和谐安定的企业环境服务,并同时避免了类似于技术员工携企业核心技术机密集体跳槽事件的发生,从而增强了企业的控制力,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了监督保障。
第二篇:把党组织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
把党组织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
“看不见的竞争力”
如何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首先,需要充分理解三个关键词:“政治优势”、“转化”和“核心竞争力”。
所谓党组织的“政治优势”,是党的政治优势在企业的延伸,涵盖党组织对企业健康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全部优势,包括思想理论优势、党员队伍优势、组织协调优势、监督保障优势、群众工作优势、文化优势等,党组织政治优势作用的发挥更多是通过一种对人的思想的教化和理念的塑造来激发人的潜能和动力,并转化为企业的发展力、创新力、凝聚力、执行力、控制力和影响力,它更像是一种“看不见的竞争力”,在潜移默化间影响着企业的发展,从总体上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所谓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建立在核心资源基础上的企业技术、经营管理、企业文化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在市场上的反映,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仿效,并能带来竞争优势的独特能力。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对生产经营起着催化作用、推动作用和保障作用,与企业的发展同向、同力,它创造的产品是精神产品,包括人的精神、企业精神,增加的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和人力资本价值,这些恰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内容,这体现了“柔性管理”、“人本管理”的思想,它是企业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之一。
所谓“转化”,起到的是一种沟通、融合和促进的作用。把党组织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需要党组织通过加强和改进企业党建的各项工作,在企业员工中塑造共同的理想、信念、道德、纪律观念,将企业的战略任务、目标落实为员工的自觉行动,使员工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和发挥,这是党的政治优势向企业核心竞争力转化的根本方法。
企业党建工作与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相辅相成的,有着紧密的关系。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综合实力攀升是开展好党建工作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企业全面开展好党建工作,努力将企业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可以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为企业全面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从某种程度上看,党组织带来的政治优势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一是党组织参与企业决策,为企业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使企业决策力得到增强。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是党章赋予企业党组织的一项重要职责,是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关键。企业党组织用制度来保证、监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本企业的正确贯彻执行,确保本企业的生产经营工作同时符合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把握好政治方向。而高水平的决策力正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一。
二是在“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下,党建工作可以为企业打造高素质的管理团队和员工队伍,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持。党组织可以对干部的选拔、教育、培养、使用等实行全面管理,参与干部选拔、培养、考察、任免、监督等全过程,为企业培养出政治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高质量核心管理团队。同时,企业党组织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大力营造有利于人才健康成长并充分发挥作用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舆论环境和社会环境,不断增强企业的人才竞争力。
三是企业党建工作与创建先进企业文化密切相关,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一。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和竞争中的作用日益重要,成为决定企业竞争力的直接因素。技术和管理制度、方法等都是可以引进吸收的,但企业文化及其决定的经营理念、管理哲学等是难以引进的,需要企业在明确自身价值定位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凝结、锻造、提炼、升华,形成自己独特的、全体员工认同的文化理念,它不但能为员工创造一个实现自我价值、企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平台,更能使员工在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中产生出极大的工作激情,为企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是党建工作直接参与到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为企业锻造核心技术、增强发展后劲提供平台。企业党工团组织通过开展提合理化建议、技术比武、劳动竞赛、技术革新、技术攻关和技术改进等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可以在企业内普及应用先进操作法,帮助员工学习现代高新知识和技能。
“转化”的关键在于“融入”
目前,在对党建工作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关系认识上主要存在以下两种误区:
一是党建工作在企业中的地位被弱化。二是“务实与务虚”理论蔓延,认为抓生产经营工作、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务实的,抓党建是务虚的,使党建工作处境艰难,许多管理人员不愿意从事党务工作,在职的党务干部工作积极性也大受影响。
把企业党组织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应该把握有关规律,可以按照 “融入中心、服务大局;把握方向、参与大事;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建立制度、形成体系;保证监督、促进发展”的工作思路,把党建工作融入企业科学发展大局和生产经营中心。
融入中心,服务大局。就是把党建工作融入企业经营管理之中,通过做人的工作,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目标,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与企业的竞争优势同步发展、促进各项经营管理;同时,要全面做好企业的发展稳定工作,确保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确保员工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真正在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和促进企业发展中,体现出党的政治优势。
把握方向,参与大事。企业重大问题的正确决策与否事关企业竞争力的着力方向。方向正确,竞争力的提高就会事半功倍;反之,则会导致竞争力的弱化。参与重大问题决策是企业党组织的重要职责。
抓好班子,带好队伍。企业能否健康持续快速地发展,关键要看是否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企业党组织要使企业主要领导人成为“讲政治、懂管理、会经营”的人才,形成企业竞争优势。同时,企业党组织要对企业内人员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通过以人为本的教育、引导,调动人的积极性,达到把企业改革发展的文章做好、做活的目的。
建立制度,形成体系。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优势作用,其中制度建设是根本性的,如 “三重一大”制度,这既是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也是中央的要求。还有企业内部关于党的工作运行机制的改进与创新,逐步形成管理职责、党的建设、参与决策、班子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的制度体系,保障企业规范运行。
保证监督,促进发展。企业党组织要通过参与企业重大决策,在保证企业合乎法律法规及党的方针政策运营的同时,对企业的重大决策和发展战略提出意见;并对处于经营管理层中的党员干部进行监督,对违法违纪问题进行查处。同时,党组织还要对企业员工思想状况起到监督作用,及时发现员工中的情绪变化,进行思想疏导,打造和谐安定的企业环境。
将党组织政治优势转化为“七力”
通过“四好班子”建设,把党的思想理论优势转化为领导力。企业能否健康持续快速地发展,关键要看是否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这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所在。党的理论政策优势为企业提供科学的发展理念,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这将有利于企业沿着科学发展的道路前进。企业党组织应充分利用党组织的思想理论优势,努力打造一支综合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领导团队,自觉与国家宏观调控方向保持一致,充分利用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国家政策方针推动企业发展,将领导资源优势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
通过党员队伍建设,把党的队伍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带动力。党员是员工队伍中的骨干和中坚力量,是企业优秀的人力资源,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优势所在。党员保持高度的政治觉悟、高度的业务技能以及优良的工作业绩,将起到典型示范作用,带动广大员工共同提高素质,努力奉献,创造佳绩。因此,党员要在思想观念、业务素养、技术水平方面有新突破、新发展和新的提升,形成企业坚强骨干和核心队伍。而要把党员队伍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带动力,就要适应新形势,积极探索党员管理工作的新机制、新方法,创新党员管理教育,通过加强党员的先进性建设,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党员队伍。同时,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搭建广阔的舞台,通过评选先进和树立典型等活动激励和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
通过基层党支部建设,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的执行力。执行力是指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落实领导决策,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指企业内部员工贯彻落实战略规划和决策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其强弱程度直接制约着企业经营目标能否得以顺利实现。在企业中党的组织协调优势完全有可能转化成为企业的执行力,党的严明纪律和优良作风可以带动和推进企业员工队伍的纪律作风建设,可以有力保障企业重大决策和战略规划执行的坚决性和彻底性。
通过反腐倡廉建设,把党的监督优势转化为管控力。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离不开风清气正的内部环境,也离不开党组织参与重大决策,以及对企业各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监督作用。把党的保证监督优势转化为企业的管控力,就是要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切实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加大企业管控力度,切实管住人、管住权、管住钱,从而增强对企业的管控力,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监督保障。
通过群众工作,把党的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凝聚力。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企业党组织在动员和组织群众、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企业稳定和构建和谐企业等方面,发挥着其他任何组织无法替代的作用。
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把党的文化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的软实力。独特的企业文化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催化剂,是更深层次的核心竞争力。将企业文化提炼、融入和弘扬,使之由物质的视觉层面向行为、制度和精神层面延伸,把企业的核心理念融入各项管理制度和经营管理行为之中,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并转化为全体员工的群体意识、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固化于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机组织部分,形成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并落地生根,为企业科学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只有发挥好党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营造领导有朝气、党员有正气、员工有士气、企业有生气的发展氛围,才能促进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当然,把党组织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会因企业具体情况的不同而显现出不同特色。但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只有采取有效措施,搭建起政治优势向核心竞争力转化的平台,才能使党组织的政治优势有效性地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
第三篇:把国有企业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
把国有企业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
努力把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从近些年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看,仍然存在有的党组织凝聚力、向心力不够,一些党员管理人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不高,驾驭全局、掌控全局的能力与科学发展的要求存在差距,有的企业领导班子执行能力欠缺,队伍的规模结构、专业能力、业务素质与企业发展战略不匹配等问题。深入研究如何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利于实现企业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相互促进、共同提升,开创中国特色现代企业管理创新之路。
一、国企政治优势向企业核心竞争力转化的内涵和理论依据
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是党的政治优势在国有企业的延伸。国有企业政治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思想理论优势。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是企业政治优势的基础,有了这个优势,就能认清自己的历史使命,坚定理想信念,明确奋斗的方向,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通晓社会发展的规律。二是组织优势。在国有企业中,党组织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工作系统、网络,国有企业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企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三是队伍优势。大多数企业领导者和生产经营岗位上的骨干,都是党组织的成员;所有的群团组织,都是在党的领导之下开展群众工作的。带领队伍是国企党组织固有的政治优势。四是监督优势。党内各项监督制度和措施的制定落实,对于保证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企业的贯彻执行,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腐败现象发生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凝聚力,指“以德治企”,实现企业核心同认、目标同向、思想同频、行动同步的能力;二是领导力,指把握组织使命及动员人们围绕这个使命奋’斗的能力;三是执行力,指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四是管控力,即“依法治企”,含风险的自我防范、发展的自我保障能力。具体而言,相对于外企,我国国有企业有东方优良传统的积淀,强调以“德”服人,在选人用人上坚持人品优先,这样企业就有凝聚力;在管理模式上有“外圆内方”的特点。对外“圆”,强调和谐顺畅,减少阻力;对内“方”,强调棱角分明,严格要求。相对于民营企业,国有企业是国有资本占优势的企业,承担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责任。在企业中,党组(党委)通过政治核心作用的发挥,保证企业正确的政治方向;党的基层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群众组织发挥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共同团结带领职工群众推动企业的发展进步。
企业竞争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自然竞争和战略竞争。自然竞争是缓慢的渐变的过程,按照“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规律运行着;而企业发挥主动性,集中优势资源、抢占先机,压缩自然竞争的时间,迅速改变力量对比,可以形成战略核心竞争力。通过加强和改进企业党建的各项工作,在企业员工中塑造共同的理想、信念、道德、纪律观念,将企业的战略任务、目标落实为员工的自觉行动,使员工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和发挥,这是党的政治优势向企业核心竞争力转化的根本目的。
二、国企政治优势向企业核心竞争力转化的途径和方法
(一)通过企业价值理念建设把党的思想优势转化为凝聚力。结合企业价值理念建设,把党的思想优势转化为企业凝聚力,就要把共同的理想信念融入企业员工队伍之中,把科学发展观等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和方针政策融入企业发展理念和发展战略之中,把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融入企业核心价值理念之中,使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价值理念建设有机结合。为此,要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有企业,加大企业发展战略和战略目标的宣传力度,把企业发展目标与员工发展目标有机统一起来,让大家看到目标、看到方向,用共同的目标来凝聚人心。要积极推行人本管理,营造民主和谐的工作氛围,妥善解决员工吃、住、行等后勤保障问题,建立“基薪+绩效+福利”、具有市场竞争力、公平合理的薪酬体系,用感情凝聚人,用事业凝聚人,同时用适当的待遇凝聚人。
(二)通过“四好班子”建设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领导力。结合“四好”(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班子建设,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领导力,关键在于提升各级班子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通过一个好班子带出一支好队伍、造就一家好企业。要把选聘好企业带头人作为创建“四好”班子的关键,切实把政治上靠得住、业务上有本事,具有战略眼光、善于抓大事的将帅之才选拔到主要领导岗位上。在此基础上,按照专业配套、知识相长、气质协调、年龄梯次的要求,形成优势互补的管理团队。要把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作为创建“四好”班子的首要任务,加强党性修养,强化理论武装,落实民主集中制,增进班子团结,进一步增强各级领导班子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廉洁意识。
(三)通过人才队伍建设把党的队伍优势转化为执行力。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制定并实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加快“三支队伍”(经营管理队伍、专业技术队伍和岗位操作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双向培养”(将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将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工作,充分调动职工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一要增强执行意识,解决“愿不愿干”的问题。通过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加大对关键岗位、优秀人才的激励力度,努力为各类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与生活条件,特别是要畅通“三支队伍”的交流和发展通道,形成互为比照、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二要提高执行能力,解决“能不能干”的问题。树立“开门办企首要任务是人才培训”、“一流的管理者必须首先是一流的培训师”、“培训是员工最大的福利”等理念,加快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形成高效执行团队。三要实现人岗的优化配置,解决“让不让干”的问题。完善人才选拔交流机制,坚持正确用人导向,用宽阔的视野选人用人,做到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积极实施后备人才培养锻炼计划,注重在基层培养锻炼人才、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培养锻炼人才、在多岗位培养锻炼人才,真正使优秀人才各得其所、各尽其能。
(四)通过反腐倡廉建设把党的监督优势转化为管控力。要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切实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加大企业管控力度,切实管住人、管住权、管住钱。一要加强廉洁教育,构筑“不愿为”的预防机制。加大廉洁从业教育力度,深入开展警示教育,做到警钟长鸣,防微杜渐。二要加强制度建设,构筑“不能为”的保障机制。建立企业的行为规范体系,形成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职业操守;按照党章要求形成对共产党员要求更高的行为规范,形成有利于“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领导干部行为规范。以规范权力运行、完善制衡约束为重点,切实抓好制度建设,完善用人权、财权、物权、采购权、资源权、管理权等重点权力的运行程序,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形成靠制度管人、按程序办事的工作机制。三要加大监督惩处力度,建立“不敢为”的惩治机制。要整合监督资源,加强对一把手和关键岗位的监督,增强监督的实效性;认真做好案件查处工作,坚决惩治腐败行为。
第四篇:把党组织优势转化为加强社会管理的优势
把党组织优势转化为加强社会管理的优势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13日 09:19 来源:求是理论网 作者:杨光胜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加强社会管理中最直接、最基本、最有效的力量。近年来,我们坚持把加强社会管理贯穿党的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始终,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统筹力量、服务群众和凝聚人心的作用,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管理、服务优势,渗透到社会管理的各个方面,不断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一、构建全覆盖的组织网络,夯实社会管理基础
一个地方经济发展好不好,社会是否和谐稳定,关键要看党组织强不强,党组织书记怎么样。针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给基层党建和社会管理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我们着力构建基层党组织服务网络体系。一是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基层党组织书记是领导班子的“主心骨”,是党员队伍的“排头兵”,是群众工作的“领头雁”,更是加强社会管理最有效的力量。在村级党组织换届中,我们严格按照“两票制”推荐选举村党支部书记;在市直机关党组织换届中,对党组织书记实行“公推直选”,扩大了党员干部和普通群众的参与面,提高了民主化水平。通过换届,一大批年纪轻、有文化,善做群众工作,懂得社会管理的骨干进入到各级党组织领导班子中。二是创新党组织设置模式。按照有利于加强社会管理的原则,根据区域集聚、产业布局、就业结构、组织形式和党员流向的变化,重点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和城乡一体新社区中建立党组织。全市共在“两新”组织中建立党组织187个,在各类协会建立党支部和党小组104个,在商会中成立党支部16个,在非公企业中建立了党组织160个,实现了党的组织、党的工作和党的影响全覆盖,进一步夯实了基层党组织服务社会管理的组织基础。三是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开展流动党员大排查,深化“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党员找党员”活动,先后在上海、广州等地建立“流动党支部”64个,“流动党小组”15个,并进行“设岗定责”,引导流动党员积极参与到社会管理中。并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了流动党员基础信息库,提高流动党员纳管率。积极探索选举优秀流动党员进入当地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充分发挥流动党员在服务群众、信息交流、化解矛盾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
二、强化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完善社会管理格局
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加强社会管理中的战斗堡垒作用,需要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地投入到基层。结合创先争优活动,我们大力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引导各级党组织加快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着力构建上级党组织服务下级党组织、党组织服务党员,党员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增强社会管理功能。一是推进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投资5000万元,对全市366个村级活动室进行改扩建。筹资近3000万元,建立了覆盖全市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与有关职能部门联系,将计划生育、民政、社保等服务职能下放,并依托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积极开展政策咨询、信息发布、解难帮困、心理疏导、项目推介、事务代理等服务,形成了融党务、村务、服务、商务、事务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打造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的综合性平台。二是广泛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根据党员工作岗位和个人特点,相继组建了一批数量适当、有一定专业技能、相对稳定的党员志愿者队伍,开展政策宣传、法律援助、扶贫帮困、创业就业、治安维稳等方面的服务。健全完善了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章程和规章制度,形成党员志愿者招募培训、活动记录、评价激励等工作机制,使志愿服务成为党员参与社会管理的经常性活动。三是完善党内关爱关怀机制。建立了村干部正常工资增长机制,为所有村主职干部办理了养老保险。出台了《广水市离任村干部生活补贴办法(试行)》,每年拿出160多万元资金发放离任村干部生活补贴,解决了新中国成立以来11000多名离任村干部后顾之忧。采取党组织和党员捐助、社会捐赠等途径,建立党员关爱资金,为生活困难群众提供帮助,为有志创业的群众提供支持。深入开展“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引导城乡基层党组织共谋发展思路、共办为民实事、共强基层党建,整体提升社会管理和服务的能力。
三、创新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加强社会管理必须以社会的和谐稳定为基础。化解基层矛盾纠纷,保障生产生活安全,是各级党组织应尽职责。为此,我们通过建立和延伸有效的社会管理网络,从矛盾的预警到调处做到快速反应,努力做到关口前移,把矛盾纠纷控制在初始阶段,解决在萌芽状态。一是畅通民意表达机制。建立健全了基层党组织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完善了重大问题民主讨论、重大决策咨询论证、重大事项沟通酝酿等制度。完善了党员议事会制度,拓宽了普通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社会事务的渠道。进一步深化了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完善了党代表“一岗双责”联系服务机制。健全了党代表参与重要会议、干部推荐、民主评议的制度。全面推行“两会”决策、“逢四说事,为民办事”、村务、党务公开等制度,积极探索符合基层实际的民主自治新路,发挥民情舆论的自我调节功能。二是完善矛盾排查机制。建立了党员领导干部社会管理联系点制度,定期开展接访下访、民情恳谈、蹲点调研等活动。以“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为契机,把开展活动与信访隐患排查相结合,集中精力、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开展民情信息“拉网式”排查,做到乡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摸清可能发生越级访、集体访或群体性事件的隐患,并逐一登记造册,逐一落实包保责任,逐一制定解决问题方案,逐一制定稳控措施。三是建立矛盾联动调处机制。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依托各级党组织,建立政法、综治、信访等部门共同参与、协调一致的联席会议制度,完善群众来访联接、矛盾纠纷联调、突发事件联动、社会治安联防等新模式,实现维稳工作无缝连接。建立了信访“首问责任制、公开承诺制、限时办结制、信函答复制”等信访工作机制,实行谁接待、谁受理,谁主管、谁负责,全市信访办结率达到96%,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四、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增强社会管理能力
领导干部肩负着社会管理的重要的职责,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牢固树立执政为民新理念,就必须增强服务能力,就必须建立长效机制,不断提升领导干部社会管理能力,为社会管理和服务提供不竭动力。一是提升执政素质。以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为契机,强化党章教育、忠诚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管好社会事务的责任意识、科学发展的战略意识,做到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按规律、按民意、按效益办事的自觉性,提升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良好素质。二是提高服务本领。围绕打造学习型党组织,加强社会管理教育培训,将《社会管理学》课程纳入教学内容。深入开展党员干部大轮训活动,突出抓好基层党组织书记、党务工作者、大学生“村官”、新党员的社会管理教育培训,增强抓社会管理的意识和本领。依托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延伸致富能人、种养大户、营销大户、专业合作组织的培训,激励其争当“民意调研员、综治联络员、纪检监察员、政策宣传员、致富领航员”,把社会管理工作延伸到基层。三是完善教育机制。采用党建网站、手机报、论坛等手段,开展社会管理知识宣教活动,引导党员增强发展意识、稳定意识和平安意识,以党员示范带动加强社会管理。加强村(社区)后备干部选拔培养,扎实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建立了村(社区)后备干部储备库,把一批有文化、有本事、有能力、有才干的先进分子吸纳到党组织中来,改善了党员年龄、文化和知识结构,壮大了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指导员选派力度,从退居二线的领导干部中选派专职党建指导员,建立了一支高素质党建指导员队伍,孵化一批党务人才。
(作者:中共广水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第五篇: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研究
金川集团有限公司中高层干部EMBA核心课程高级研修班(第二期)结业论文
题 目: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 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研究 作 者: xxx 单 位: 金川集团公司冶炼厂 指导老师:
日 期: 二○一一年七月十八日
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和
发展优势研究
金川集团公司冶炼厂 xxx
牢固确立国有企业党组织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政治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是国有企业经过30多年改革发展实践得出的一条宝贵经验,是我国国有企业的重大特色和独特优势,是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在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不断改进和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切实将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必须牢牢把握的一条重要原则。
那么,什么是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国有企业党组织政治优势包括那些内容,如何才能把这种政治优势转化为推动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则需要进一步地探讨。
一、国有企业党组织政治优势的内涵
国有企业党组织政治优势应该是党的政治优势在国有企业的延伸。它涵盖党所固有的能对企业健康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全部优势,这个优势是政治优势而不是别的优势,它可以通过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出来,并转化为企业的发展力、创新力、凝聚力、执行力、控制力和影响力,并从总体上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从而提高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质量。
过坚持和完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能更好地 发挥职工在资产监管与保值增值中的民主管理作用; 通过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妥善处理各方关系,能更好地形成企业内部共谋发展的整体合力。如何进一步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优势,推进国有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已经成为摆在我们目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将政治优势尽快转变为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不仅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 度迫切需要;不仅是搞好国有企业的客观需要,也是 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迫切要求。
(二)准确理解国有企业党组织的职能定位。根据中央的有关文件精神,国有企业党组织在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中的职能定位为:“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本企业的贯彻执行的保证监督作用;对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厂长)依法行使职权的支持监督作用;对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的参与监督作用;对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和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的领导作用”。
(三)准确把握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优势。
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优势,是国有企业十分宝贵的财富和重要的发展资源。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党组织在推动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进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政治优势,这些优势往往又是其他类型企业所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的优势。具体分析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理论优势。我们的党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的党,有着反映社会发展 规律、适应社会发展、推进社会发展的先进理论体系,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
政治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需要企业各级党组织不断探索和实践,不断探索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新方法、新途径、新模式和新经验,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重大问题:
1、必须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政治领导。一是必须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政治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党组织在国有企业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是实现党对国有企业政治领导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党对国有企业党组织职能的准确定位。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有实实在在的内容。不仅要明确充分发挥好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既是党章赋予国有企业党组织的重要职责,也是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确保国有 产保值增值、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要求。还要按 照参与决策、带头执行、保证监督的总体要求,将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贯穿于决策、执行、监督的全过程。更要坚持和 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企业领导制度,让符合条件的党委成员依照法律程序进入企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党组织参与决策的领导体制。
2、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有利于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作为经济组织,企业的党建工作要融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要把保证和促进企业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加强科学管理,推进科技进步,提高经济效益,全面提升员工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作为企业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检验党建工作成效和党
感,勇于承担经济责任、政治责 任和社会责任;使企业领导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 识和责任意识,始终对国家负责、对社会负责、对企 业负责、对职工群众负责。把党的理想信念融入企业 愿景和目标,不仅能够着眼于当前的经济效益,而且 能够更好地兼顾长远发展;不仅能够着眼于自身的物 质利益,同时也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做出更大的贡献。国有企业的这种理想追求,将极大地提升社会对 企业的认同感,并大大增强企业员工的精神动力。
2、要把党的方针政策转变为企业的发展力和创新力。企业党组织要在执行党的方针政策上,发挥积极 重要的作用。党中央强调科学发展、协调发展,这既为国有企业制订自身发展战略提供了科学指导,更为国有企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党中央提倡自主创新,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创新的政策,这为国企提高创新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国有企业党组织不仅要 带头执行好党的方针政策,更要敏锐的捕捉党的方针政策给企业带来的发展机遇,把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更好地把握发展方向、选择发展道路、获得发展机会。
3、要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变为企业的领导力和协同力。通过围绕生产经营管理这个中心来开展企业党组 织的工作,把企业党组织的工作与企业管理有机融合 起来,切实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做好企业管理中的政 治工作,使党组织工作成为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 要内容,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管理模式,从而不断提升企业的领导力和协同力。
前必须广泛征求职工意见,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必须提请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企业领导班子和主要负责人必须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履行职责和廉洁自律的情况,并由职工代表进行民主评议。
要妥善解决好涉及职工群众根本利益的问题,建立协调稳定的劳动关系和劳动关系预警协调机制,探索完善维权和帮困救助工作机制,帮助职工特别是困难职工解决工作生活上的实际困难;让企业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职工,努力在企业中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