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挥大港口优势 增强国际竞争力
发挥大港口优势 增强国际竞争力
浙江省交通运输厅过去五年,浙江交通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过3800亿元,比上一个五年增长44%。未来五年,浙江现代交通“五大建设”将再度提速:港口总吞吐量将达到11亿吨,公路总里程达到11.7万公里,新建1000公里高速公路,建成国家公路运输枢纽货运站10个。
1月17日,浙江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现代交通“五大建设”成就新闻发布会,发布了浙江大港口、大路网、大航空、大水运、大物流等“五大建设”的新成就以及今后五年“五大建设”的新打算。新闻发布会后,本报第一时间联系省政府咨询委等有关专家,为您点评浙江现代交通五大建设,并通过记者手记、数据图表分析及百姓微评等形式,总结梳理自2012年初时任省长夏宝龙视察省交通运输厅工作,提出大港口、大路网、大航空、大水运、大物流现代交通五大建设发展思路后,浙江交通部门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今日刊发《2012精彩回眸·聚焦浙江现代交通五大建设》系列报道首篇之大港口篇。
海阔凭鱼跃
“浙江省有什么可以做成全世界和全国之最的?只有港口,港口可以发展成全国之最甚至世界之最。”习近平在主政浙江时,给浙江大港口建设描绘了最为宏大的蓝图。话犹在耳,浙江的大港口已经昂首走向世界。
浙江其他资源都十分紧缺,唯独港口条件得天独厚:有着全国最长的6646公里海岸线,可利用港口岸线长达761公里,而水深大于10米的港口深水岸线达471公里,居全国首位。浙江历届党委政府对大港口的重视也一以贯之,从2007年在全国率先作出了加快建设港航强省的战略决策,到2009年时任省委书记赵洪祝提出加快建设港航强省的五条意见,到2011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构建“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开创了我国省级政府推动港口转型发展的首次探索,再到时任省长夏宝龙提出构建现代交通大物流体系,以及构建以宁波-舟山港、嘉兴港为主,温州、台州港为辅的“一主两辅”的沿海港口发展格局,港航强省战略不断得到深化,港航发展思路更加清晰,目标更加明确,任务更加具体。浙江的大港口建设犹如三级跳远,一路跳跃着前进。
刚刚过去的2012年,全省完成港航建设投资140.5亿元,浙江的万吨级码头达到185个,完成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9.25亿吨,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773.3万标箱,其中宁波-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7.4亿吨,继续雄踞世界海港首位,集装箱吞吐量1616.8万标箱。2008年开始,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吞吐量年均增长率为28.2%,成为世界前30大集装箱港口的增幅“冠军”,跻身世界集装箱吞吐量前六位行列。
目前,宁波-舟山港已拥有集装箱航线239条,其中远洋干线130条,连通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大浦口集装箱码头作为两港一体化首个合作项目,吞吐量实现连年翻番;乐清湾进港航道一期工程即将全面开工,温台两港资源整合初见成效;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成果更加喜人:宁波、舟山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合计完成交易额突破2500亿元,宁波-舟山港正从传统的装卸港成功迈向现代物流贸易港。海洋经济,蓝色梦想,港航物流服务体系,是我国省级政府推动港口转型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一次有益探索,成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大港口建设的巨大成就,为以外贸为主的浙江经济提供了基础保障。浙江港航系统以海一般壮阔的情怀,营造了浙江沿海港口的完美布局,实现了东方大港的基本梦想。
现如今,“海上浙江”更是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浙江省出口商品已遍布全球五大洲的221个国家和地区。其中,90%以上的外贸物资通过港口转载。可以说,浙江省构建的“大港口”、“大航运”格局,正在撑起“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外向型经济。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浙江的大港口建设正如起航的巨轮,面向广阔的蓝色国土,扬帆远航。
全省港航基础设施投资额
在浙江港航强省战略的指引下,浙江港航生产成绩斐然。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港航服务经济社会能力大幅提高。全省港航五年共完成基本建设投资600亿元,每年突破100亿元,创历史新高,为前五年的2.2倍。这是浙江大港口建设交出的傲人成绩。
全省沿海港口集装箱吞吐量
刚刚过去的2012年,全省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773.3万标箱,其中宁波-舟山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616.8万标箱。2008年开始,宁波-舟山港实现了集装箱吞吐量1000万标箱的跨越,随后每年一个台阶,年均增长率为28.2%,成为世界前30大集装箱港口的增幅“冠军”,并跻身世界集装箱吞吐量前六位行列。
全省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
2012年,全省完成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9.25亿吨,其中宁波-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7.4亿吨,继续雄踞世界海港首位。
水路运输船舶运力发展情况
2012年底,浙江全省船舶运力规模突破2200万载重吨,居全国各省市区前列,较2007年增长87.7%。海运、内河船舶平均吨位分别是2007年的2.2倍、1.5倍。浙江港航的服务保障能力快速提升。
全省水路货物运输量
2012年底,全省完成水路货运量7.38亿吨,承担了我省90%以上的外贸货物运输量。
■专家点评
扬帆起航正当时
◎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副主任 刘亭
全国最长的海岸线、最多的海岛、最优越的国际航道和锚地,处于我国黄金海岸和黄金水道交汇点上最佳的区位条件———得天独厚的港航资源,历来是浙江作为一个沿海省份最大的优势所在。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浙江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港航资源的大开发、港航经济的大跨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最近10年来,浙江累计完成港航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近750亿元,建成了北仑四期集装箱码头、岙山和大榭30万吨级原油和燃料油码头、六横煤炭中转基地等一大批大型化、专业化深水泊位,新增沿海港口货物吞吐能力6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千万标箱。其中宁波-舟山港自2010年起就稳居全球第一大港。
10年来,全省大力推进传统港航管理模式向现代化转变,在国内率先建立了全省港航管理综合信息网,全行业已初步形成办公自动化、监管立体化、反应快速化、服务网络化和业务数字化的良好格局。10年来,全省港航管理法规体系日臻完善,安全运营水平显著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浙江港航以其先进的设施、骄人的业绩,跻身于全国港航大省的行列。
和快速发展的港航技术和管理相比,浙江还有待于继续向港航强省的奋斗目标迈进。港航资源是前提、港航设施是基础,但这些还不能算是港航业的核心竞争力。在经济运行高度市场化、信息化和货币化的今天,只有将港航业的集疏运业务同商品交易、信息互联和金融创新深度融合,才能成倍地放大传统港航业的效能和收益,并在激烈的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傲立群雄。正因为如此,浙江省才在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规划中,确立了“港航服务水平大幅提高”,“形成较为完善的‘三位一体’(构建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金融和信息支撑体系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港航强省”的主要目标。
为此,要大力推进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和重要能源资源储运中心建设,进一步提升贸易现代化水平和国家能源安全保障能力;要着力完善进港航道、锚地、疏港公路和重要枢纽等集疏运网络,实现多种运输方式的无缝对接,提高多式联运水平;要积极加快港航服务领域的金融创新,提升电子口岸系统,增强港航物流的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
记得2005年在向省委主要领导汇报“十一五”规划前期研究课题成果时,我曾对大港口的再认识说过这样一段话:“对区域发展而言,港口不仅仅是港口,还意味着是联通全球的大市场、蕴藏丰富的大矿山、连片开发的大工业、四通八达的大物流。绵长的海岸带,兼具区位、基础条件以及水、土地资源等综合优势,已然成为全省生产力布局的主轴线。”省委省政府已相继作出了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港航强省”的重大决策,有国家战略举措的指引,有全省上下一致的共同努力,浙江的港航发展,扬帆起航正当时;浙江人的“强港梦”,终究会在我们的手中实现!
■百姓微评
●宁波市北仑区市民 于百青
宁波-舟山港和我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我是一名宁波港的工人,看着一年又一年宁波-舟山港吞吐量越来越大,我们也打心眼里高兴。按理说,我的工作量会越来越大,但是随着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我们的工作效率也越来越高,往往操作完一个箱子用不了几分钟。
工作效率高了,自然兜里的钱也就越来越鼓了,我们的生活随着宁波-舟山港的壮大而越变越好,有些国外才能买到的进口红酒在我们的保税区交易中心就能买到,我们不出国门就能买到超实惠的进口货,这也是宁波-舟山港港口贸易发展带给我们老百姓的“红利”。说起对港口的感情,感觉越来越深,越来越离不开了。
●嘉兴港美福仓储码头公司副总经理 赵泽斌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我对此特别关注。码头后方的企业可以通过港口远洋运输,实现资源的全球化配置,这样可以大大节约企业的生产成本,企业竞争力自然就强,依托港口发展的临港产业也可以提升一个层次。
例如,以前我们园区内的企业所需原材料进口都要通过上海洋山港,然后再将原材料转运到嘉兴,物流成本巨大。随着嘉兴港美福石化码头正式对外开放,由于可直接靠泊外轮进行接卸作业,平均每吨原材料可以节约运输成本100元左右,每年可节省物流成本1个多亿。最近园区内还有四五家企业在跟码头谈合作,希望接下来能通过嘉兴港进口原材料,这些都是港口撬动经济的力证。
●温州金融业职工 林泽国
记得2008年,温州集装箱对台直航正式开通,那时看到一周一班的集装箱船从台湾运过来,我们兴奋不已,因为从那以后可以吃到新鲜的台湾水果了。尽管价格不菲,但是偶尔吃一下也是一种享受,这些水果也是亲朋好友送礼的最佳物品之一。
现在随着航线发展鼓励措施的出台,对台直航的船舶也换大了,仓位增加了,台湾水果的价格也随之降了不少,它真正进入了普通老百姓家中,我们都可以吃到物美价廉的水果和食品。
不仅如此,台湾啤酒也进入了温州市场。如今我们喝着台湾酿制的啤酒,吃着台湾长出来的芒果和木瓜,那是一个多么惬意的生活啊。
●台州市民 罗琦
两年前我坐飞机去台湾,2012年我找到了一种新方式:乘“中远之星”客滚轮去台湾,回来后忍不住向亲朋推荐:乘坐“中远之星”,简直是享受星级酒店待遇。房间舒适自不必说,船舱内还有各种娱乐设施,吹海风、玩牌、喝茶„„我们玩得不亦乐乎。第二天清晨就能听到基隆港的鸣笛,可以说是提前享受台湾游的快乐旅途时光。
■相关链接
未来5年蓝图
围绕以宁波—舟山港(含嘉兴港)为主、温州港和台州港为辅的“一主两辅”港口发展格局,着力优化港口布局,整合港口资源,继续推进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港口服务能力。进一步优化港口与铁路、公路和水路等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构建水陆配套、江海联运的集疏运体系。新增万吨级以上泊位60个,新增沿海港口吞吐能力2.4亿吨,港口总吞吐能力达到11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超过1800万标箱。
第二篇:浅议卫生陶瓷行业如何增强国际竞争力
浅议卫生陶瓷行业如何增强国际竞争力
集团审计部陈浩杰
【摘要】
三十年来,卫生陶瓷行业高速发展,本文就陶瓷行业发展现状,浅谈了陶瓷企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字】
陶瓷企业国际竞争力品牌人才成本
一、卫生陶瓷行业发展现状
陶瓷是中国的传统特色产业,历史悠久。近代以来,卫生陶瓷作为陶瓷产业中的一大类,发展更为迅猛,总产量从1949年仅有的6000件增长到了2010年的1.74亿件。中国加入WTO以后,我国卫生陶瓷行业加快了与国际接轨的步伐,进一步提高了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2010年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出口额约为46.3亿美元,比2000年的出口额1.28亿美元增长了35.2倍。但是傲人成绩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些隐患,目前我国卫生陶瓷产业存在着产量高而附加值低,企业多而名牌少以及出口量大但出口单价偏低等诸多问题,这一系列的问题导致了我国目前虽然是卫生陶瓷出口大国却并不是出口强国。因此提高我国卫生陶瓷的国际竞争力已经成为国内众多卫生陶瓷企业所关注的一个焦点,认真分析当前我国建筑卫生陶瓷的国际竞争力,有助于指导我国卫生陶瓷企业更好地面向国际市场进行生产经营。
二、卫生陶瓷行业存在的问题
1、产品结构不合理,品牌知名度低
卫生陶瓷的生产以中低档产品为主,产品技术含量低,高附加值产品比较少。在产品质量、形状设计和产品花色上面,我国卫生陶瓷产品也远远跟不上国际水平,这就导致卫生陶瓷产品在出口上面只能靠压低价格,以量取胜,来抢占国际市场份额,造成在国际市场上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不强的局面。
市场竞争的实质其实就是品牌竞争。国内有的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在低价格水平的层面上用降低质量,降低成本的方法来降低其售价,如此恶性循环,很难建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因此品牌影响力就会比较差,产品知名度低,缺乏国际竞争力。导致了现在卫生陶瓷企业几乎家家都在为国外的知名品牌企业做OEM(贴牌),缺乏自主创新,培育品牌的动力。相反,知名品牌可以利用品牌的优势来提升卫生陶瓷产品的出口价格,这样就拉大了与国产洁具的价格差距。这些知名品牌企业凭借其精良的设计,细致的做工和良好的售后服务,可以在市场上占据着一个高价的低位,从而成为一种高贵,财富,品味的象征,在卫生陶瓷市场上保持了很高的市场知名度,形成了国内卫生陶瓷产品与知名品牌的“隐形逆差“。另一方面,我国卫生陶瓷产品标准的制定和修改还适应不了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目前我国卫生陶瓷的标准还未与国际最新标准全面接轨,特别在产品技术标准,检验评定,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等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也成为了我国卫生陶瓷企业培0II品牌的一项很大的阻碍。
2、企业人才匮乏,缺少创新
卫生陶瓷企业人才十分匮乏,不仅缺少精通经营管理的企业家,而且缺少能够有效掌握市场运营的营销人才,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尚未形成。一方面忽视了产品开发和设计,盲目模仿名牌产品的设计,致使国内建筑卫生陶瓷产品在众多陶瓷企业的相互模仿中丧失了创新的活力,产品开发设计被弱化了,这严重阻碍了产品和企业与时俱进的能力,降低了企业发展壮大的速度,不能及时推出能够吸引竞争市场焦点的产品,导致产品越来越贬值,价格被压的极低,市场竞争更激烈的恶性循环;另一方面,企业家为了自家企业的发展,缺少与其他同行生产企业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有限的资源、技术和设备优势不能实现共享,使得企业在装备创新,工艺创新,产品创新和功能创新方面缺乏动力,没有自丰的知识产品,在国际舞台上就很难维持长久,这成为了影响企业自身长远发展的桎梏。
3、频繁遭遇贸易壁垒
近几年来,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地区)凭借其在生产,管理,技术等方面的优势,设置了以技术法规,协议,认证体系等为丰要内容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非关税壁垒,对市场准入设置了极为严格的条件。许多发达国家利用本国在生产、管理和技术上的优势,通过立法或其他非强制性手段制定苛刻的技术标准和法规来限制产品进口,以达到对本国产品的保护。我国的卫生陶瓷产品历来以物美价廉畅销海外,立足国际市场,深受国外消费者和经销商的喜爱,出口量每年都大幅增长,因此导致了近年来我国卫生陶瓷行业在国际贸易中遭遇的贸易壁垒问题。
三、提高卫生陶瓷国际竞争力的建议
1、差异化战略
差异化战略是指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在设计、质量、功能、品牌等方面在世界卫生陶瓷领域具有独特性的战略,旨在提高产品的质量,增加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打造世界级知名品牌。
把发展的重点从以量取胜的传统方式转移到在以质取胜的现代模式上来,调整产品结构,融入先进技术,提高中高档产品在整个产品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从品质、设计、规格、花色和实用性等方面着手,来提高我国建筑卫生陶瓷的档次。依靠高超的科技,以国际先进水平为基准,有计划,有步骤的,全面的进行技术改造,达到提高我国建筑卫生陶瓷业生产水平的目的。
2、成本创新战略
优化内部,包括从采购、库存管理、生产制造,一直到产品交付、售后服务的所有业务环节,其原则是通过对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进行合理设计、规划和控制,保证实现供应链的两个关键目标:提高客户满意度和降低供应链的总成本。
减化成本,向国际一流企业看齐,以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为核心,提升研发效益,消费者在呼的是质感及配质,如果能达到每年周期性开发进市,就可以即减少广告成本又达到产品更新。另外,以设计创新降低采购成本,与供应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缩短供应链路径。
3、人才开发与利用
国际化时代,呼唤国际化人才,企业的国际化经营道路,必须培养一批符合企业经营战略的人才。改革用人制度、用人标准,让人尽其才;改革教育、培训制度,推进人才开发;改善外部环境,培育企业家队伍。拥有高素质人才,是企业国际竞争取胜的根本保证。卫生陶瓷企业属于我国的传统产业,大多数企业的管理模式比较落后,不能与时俱进,应该大力引进现代化的管理机制,特别是与
国际接轨的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业务控制等先进的管理体系,加快建设现代化企业制度。另外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一个必备的制度条件就是建立完善的治理机构。因此一方面应该合理安排公司的生产经营,另一方面还要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激励机制,注重解决企业人才的发展问题。在员工发展的问题上,立足长远,保持整个团队的稳定性,吸引更多优秀人才。
4、改进生产技术,走节能环保之路
环境、资源、健康目前被认为是可持续发展中一个最值得关注的问题。卫生陶瓷行业作为一个高能耗,高污染的“双高”企业,走节能环保之路是今后发展的一个必然方向。其中节能环保之路的关键在于大力开发和推广使用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推出款式创新,品质创新,功能创新的节能新产品和节材新产品。另外,我国 卫生陶瓷企业要注重培养经济法律方面的人才,学习如何应对国际官司并敢于应对国际官司。
第三篇:发挥比较优势 提升福建农业竞争力
发挥比较优势 提升福建农业竞争力
农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是衡量和检验农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近几年,福建省农业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与发达省份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如何发挥比较优势,做强做大福建省农业,提升竞争力,对促进海西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一、2006年福建省优势农业发展特点
近几年,福建省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重点扶持优势农业的发展,形成了以畜禽、笋竹、水产、蔬菜、水果、食用菌、茶叶、花卉和烤烟为主的优势农产品。
(一)增长速度较快。2006年福建省优势农业发展较快,林业总产值104.97亿元,同比增长8.3%;渔业总产值458.95亿元,同比增长5.7%,增速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8和0.2个百分点。(详见表1)。
表12004-2006年福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二)产量持续增长。2006年,各地立足区位优势,瞄准市场需求,把大力发展优势农产品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点来抓。茶叶通过品种更新、推广无公害栽培技术,全年茶叶产量19.76万吨,比上年增加1.28万吨,增长6.9%。食用菌通过结构调整,扩大了珍稀食用菌生产规模,全省食用菌总产量达59.99 万吨,比上年增加3.99万吨,增长7.1%。其中主要产品蘑菇产量29.41 万吨,增长3.6%。全省园林水果产量达494.97万吨,比上年增加15.61 万吨,增长3.3%,其中龙眼、荔枝、枇杷、香蕉、菠萝等热带亚热带水果产量为157.85万吨,增长2.0%。
(三)国内市场占有率略有下降。2006年,福建省除烟叶、肉类农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有所上升外,其他产品均略有下降。分产品观察,优势产品茶叶、水产品、水果国内市场占有率为19.4%、11.5%和2.9%,分别比上年下降0.8、0.3和0.6个百分点。(见表2)。
表22003-2006年福建主要农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及在全国的位次见下表
(四)出口市场份额高。2006年福建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超35亿美元,其中出口超2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以上,居全国第四位。全省出口超千万美元的品种达到30个,其中柑橘、食用菌、大葱出口金额均居全国第一位,茶叶、蔬菜、花卉居第二位,蛋品居第五位。
(五)品质优势逐步提高。近年来,福建省为提高优势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发展“三品”产品。2006年,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发展亮点突出。一是绿色食品产品多,截止2006年底,全省已有323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产品品种量约占全国9%,其中2006年新增61个产品;二是无公害基地点多面广,全省共有565个基地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710个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其中2006年新增无公害企业81家、基地84个、产品114个;三是有机食品加快步伐,现有8家企业46个产品通过认证;其中2006年新增1家企业、18个产品。
(六)闽台合作交流持续扩大。近几年,福建省继续加大与台湾优势农业的交流。截止2006年底,全省累计批办台资项目共1916个,合同利用台资23.9亿美元,实际到资13.6亿美元,在各省区市中位居第一。其中,2006年新批办台资农业项目133个,合同利用台资2.3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9000万美元。
二、进一步提升福建省优势农业竞争力面临的几个问题
(一)龙头企业规模偏小。2006年,全省共培育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6858个,其中国家级的仅有23家,省级的仅有150家,余为市(厅、局)级及以下的。总体上看,这些企业规模偏小,如:规模较大的925家龙头企业,产值上亿元的仅60多家,不到10%,平均从业人员仅有685人。从福建省名列前茅的龙头企业―福建天生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看,其注册资本0.85亿元,资产总额达1.36亿元,2005年销售收入近亿元,创利润近千万元,在本省众多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中规模虽然位居前列,但与省外年销售收入数亿、乃至数十亿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相比,天生公司的规模还是偏小,规模效益还不明显。
(二)部分优势农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偏低。2005年,茶叶、柑桔、香蕉、烟叶、水产品占有率在全国位次居于前列,但与发达省份相比实力较弱。烟叶占有率为4.5%,与排名第1位的云南省相差25个百分点;水产品中淡水产品占有率仅为3.1%,分别低于湖北、广东、江苏10.9、10和9个百分点;薯类、肉禽蛋奶类占有率与排名第1位的省份均相差7个百分点以上(见表3)。
表32005年主要农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排名前5个省(市、区)
单位:%
(三)知名度高的品牌偏少。近几年,虽然福建省一些农产品获得了省、市名牌称号,但在国内外市场上真正享有较高知名度的品牌较少。2006年,国家农业部首次评选的96个“中国名牌农产品”中,福建省仅有3个。福建省名牌农产品中大部分是农产品加工品,鲜活农产品少,品牌农产品结构单一,产品既缺乏系列化,也缺乏产业规模。如:闽北茶叶虽然品牌众多,但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牌子少,武夷岩茶虽列入了“中国十大名茶”,但其品牌效益和产业规模始终无法和国内其他同类产品品牌相媲美。
(四)精深加工产品所占比重小。目前,福建省农产品中80%以上为初级加工,精深加工比重仅占20%左右。如:水产品是福建省优势农产品,年出口创汇均居全国前列,但实际上福建省水产品主要是以资源性产品出口为主,大量出口产品都是冷冻鱼类产品,所赚的利润很低。特别是在休渔期,有的企业为了保订单,只好通过进口原料加工出口,企业所获利润微乎其微。如:福建省出口的冻吧浪鱼等产品,在菲律宾和印尼市场,销售价是产品出口价格2-3倍以上。
(五)产品质量有待加强。2006年,随着“福寿螺”、“红心鸭蛋”、“瘦肉精残留猪肉制品”、“多宝鱼”等事件的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引起消费者的关注。从福建省来看,近几年,农产品质量有所提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蔬菜存在的高毒有机磷类农药残留、茶叶存在的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水果存在的农药残留和保鲜防腐剂不合格等问题。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1)检验标准低。部分地方农业标准与省、国家和国际接轨不够,由于缺乏专业人才、技术和设备,有些检测、试验办法还停留在原始阶段。(2)推广应用率低。主要是农业标准实施工作滞后,有些地方只注重标准的制定,而不注重标准的实施,即使是获得注册品牌的农产品,其生产、加工等环节仍沿袭
传统做法。(3)科技含量低。国际上发达国家或地区在农业科研开发方面,投入的资金平均占销售收入的5%以上,而福建省多数生产企业投入不足千分之一。在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关键环节(如:检测、生产、包装、冷藏)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技术差距。
(六)贸易壁垒日趋严重。近年来,韩国、欧盟、日本纷纷提高了进口农产品质量技术要求。如日本在去年5月底实施了关于加强农产品农药残留管理的《肯定列表制度》,对福建省园艺、蔬菜、水产品、畜禽等优势农产品对日出口就造成了较大影响,仅6月份,烤鳗出口交货值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了72.99%和70.54%;蔬菜及其制品同比下降56.77%和35.36%;茶叶同比下降了36.84%和45.10%。49.7%和37.3%。进口国或地区设置的种种贸易壁垒和安全标准已成为制约福建省农产品出口的最大障碍。近几年福建省动物源性产品、柑橘罐头、蜂蜜、暖水虾、鳗鱼等在欧洲、美国和日本市场屡遭封杀,诸如农残、保障措施、关税配额限制和反倾销制裁等,贸易纠纷不断出现,贸易壁垒日趋严重。
三、发挥比较优势,提升福建省农业整体竞争力的若干对策建议
(一)多元投入、择优扶持,扩大龙头企业规模。尽管近几年福建省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扶持力度,但投入不足仍是制约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第一,进一步整合国债资金、专项贷款、扶贫资金等各类支农资金,集中用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第二,通过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引导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外商资本进入龙头企业,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和农户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农业产业化投入格局;第三,择优扶持重点龙头企业。对重点龙头企业,应在基地建设、原料采购、设备引进和产品出口等方面给予具体的帮助和扶持。
(二)培育名特优新农产品,提高品牌知名度。抓好传统优势农产品的培育,对长汀河田鸡、连城山麻鸭、地瓜干、龙岩咸酥花生等传统产品,在确保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引进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实现集约化生产经营,并投入一定财力塑造品牌,扩大影响。培育新的品牌,对于适宜福建省发展又有较好市场前景的产品,积极引进、重点培育、形成规模。如花卉是福建省新兴产业,目前已基本形成水仙花、榕树盆景、兰花、杜鹃、仙人掌、多肉植物、棕榈科植物等六类优势产品,但目前产品优势尚未充分显现,市场竞争力不强。
(三)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精深加工产品的比重。福建省应重点发展果、蔬、笋、水产、畜禽、茶、食用菌等主要优势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如茶叶,目前福建省的茶叶总产量虽高,但精深加工程度低。要继续做大做强福建省茶业规模,就必须走以精深加工为核心技术的产业化之路。福建仙洋洋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该企业是国内率先开发茶浓缩汁和茶粉的生产企业,公司利用现代农业技术、超微粉碎、超滤、反渗透等技术,制作出茶浓缩汁和茶粉,并导入新的“吃茶”的概念,将茶制品溶于水中和直接添加到食品中,现已被广泛应用于速冻食品、奶制品、豆制品、冷食、饮料、功能性食品等诸多产品之中,如茶冰淇淋、茶酸奶、茶胶囊、茶糖果、茶面包、茶糕点、茶饼干等。其中,使用鲜茶叶为原料直接加工浓缩汁,可以使茶叶中的诸多有效成分和香气物质得到最大限度的保留,加之使用方便,使用成本低,茶浓缩汁已经广泛应用于茶饮料生产。
(四)加大科技开发力度,提高市场竞争力。为确保福建省农产品的优势,必须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福建省部分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做法值得借鉴和推广:如:泉州市组织实施了海洋产业化科技项目,开发浅海1.79万亩,形成了牡蛎、紫菜、花蛤、青蟹、对虾、鲍等一批较大规模的生产基地。政府还扶持了石狮祥芝水产食品开发公司、惠安巨鲸海洋食品厂和晋江深沪湾海上网箱养殖基地等一批海洋科技开发企业的发展。目前,全市已有海上养殖规模经营实体469个。又如省级龙头企业中绿(福建)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与福建农林大学、省农科院建立长期的技术协作关系。在生产经营中通过采取先进的栽培技术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采用独家的保鲜包装技术等措施使产品符合国际无公害生产标准,带动9700个农户发展蔬菜生产,其产品远销美国、欧盟、韩国等国家或地区。
第四篇:发挥统一战线优势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发挥统一战线优势增强中华民族凝
聚力
本文摘要:最广泛、最充分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这是党中央在新世纪新阶段对统一战线提出的战略任务。本文试从统一战线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内在关系;统一战线对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独特作用;发挥统一战线优势,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具体途径等三个方面做一些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中华民族凝聚力统一战线爱国主义
中华民族凝聚力是指中华民族全体成员结合成一个统一的、有机的整体,并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向前发展的内在力量。它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发展力,是中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不断增强,主要取决于社会的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思想文化因素的不断优化和发展。其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是推进中华民族凝聚力发展的重要政治因素,对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研究统一战线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内在关系,利用统一战线更好地为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服务,这既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又是展望和探索未来所必须进行的。
一、统一战线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内在关系
(一)二者之间的联系
1、中华民族凝聚力是统一战线的灵魂和支柱
统一战线作为我们党政治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职能就是团结和联合一切可以团结、可以联合的力量,最大
限度地把中华民族的全体成员凝聚在党的周围,并不断增强这一凝聚力,这是统一战线的灵魂。同时,中华民族凝聚力又是统一战线的支柱,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通过统一战线之所以能够把全国各族人民凝聚起来,推翻三座大山,从客观条件来说,就是因为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在反动政府的统治时期,不能很好地迸发出来,处于潜在、被束缚的状态。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依靠统一战线等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方针政策把它充分地释放出来,经过28年的艰苦奋斗,改天换地,缔造了社会主义新中国。
2、建立统一战线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抗日战争时期,建立民族统一战线的目的就是将一切爱国力量凝聚起来,消灭日本帝国主义;解放战争时期,建立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目的就是将全体劳动者与进步人士凝聚起来,消灭国民党反动派统治;当前和平时期建立爱国
统一战线的目的,就是要把海内外一切中华儿女凝聚起来,增强中华民族的整体凝聚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好,争取早日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二者之间的区别
从学科角度来看,统一战线学归为政治学,而中华民族凝聚力学则是介于社会学、民族学、历史学、人类学等学科之间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从哲学角度来看,统一战线是一种关于联合的政治战略和策略,具有较强的主观性;而中华民族凝聚力则是一种伴随着民族的产生、发展,将民族凝集成一个整体的、存在于民族内部各成员之间的客观力量,具有较强的客观性。
二、统一战线对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统一战线有利于促进民族的融合
在中国古代社会里,利用统战谋略推进民族融合的例子非常多。中华民族 的共同祖先炎黄二帝,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部落。他们在对以蚩尤为首领的东方部落的战争中结成战略联盟,击败蚩尤后进入了黄河中下游地区,中华民族的主体——汉民族的起源由此开始。唐代贞观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最辉煌的时期之一,由于唐太宗李世民善于实施统战战略,视中华与夷狄为一家,对周边民族实行以礼相待、和亲以及一定程度的“自治”政策,大大增强了各民族对唐政权的向心力。这一时期,汉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经济与文化交流空前繁荣,为五代、宋金时期的民族大融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统一战线有利于抵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的统一
1840年的鸦片战争翻开了中国历史上苦难的一页,在倍受列强宰割的黑暗日子里,除却封建反动势力和卖国投降势力,各民族之间精诚团结、共同抵抗外来侵略。由于中国各族人民的英勇斗争,使得任何一个列强都无法吞并中
国、都无法将中国完全变成其殖民地。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华民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生死考验。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和组织下,中华民族一切爱国力量结成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战争形成了空前规模的全民族反侵略战争。各族儿女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用血肉筑起了新的长城。经过八年的浴血奋战,最终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赢得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反抗外来侵略的全面胜利。
3、统一战线有利于为国家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时期,由于我们党始终坚持包括统一战线在内的三大法宝,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六,国家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特别是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的成功申办更是大大增强了全民族的凝聚力,今天全世界的目光都已聚焦到正在高速发展与变革的中国。但面对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清
醒地看到,目前国家发展面临的形势与环境还是异常严峻的。从国际看,少数西方大国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极不希望看到一个统一强大的中国:政治上,寻找各种借口干涉我内政;经济上,利用各种手段抬高我贸易与生产成本;军事上,扶持台独分裂势力,并从空间上对我实施战略围堵,千方百计遏制中国的和平崛起,千方百计阻挠中华民族的和平统一。从国内看,一方面,台独势力甚为猖獗,始终没有停止所谓的“正名制宪”、“去中国化”等分裂祖国的行动;“东突”等民族分裂势力破坏民族团结的暴力活动也时有发生。另一方面,我们自身发展也面临着资源短缺、效率低下、收入差距过大、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等诸多问题。面对这些不利因素,最根本的就是要发挥统一战线团结人心、凝聚力量的优势,团结海内外一切热爱祖国、爱好和平、反对霸权的力量,消除一切不利于发展的消极因素,瓦解一切阻碍我和平崛起的敌对势力,为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这是统一战线一项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政治使命。
三、发挥统一战线优势,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1、构筑体系、加强宣传,在各民族中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传统文化更是博大精深,它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宝贵财富。为此,要在充分认识中华民族整体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构建有关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观念体系,并大力宣传。要使各民族充分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光辉历史和灿烂文化都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特别是在反对外来侵略和压迫,反对腐朽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伟大斗争中,各兄弟民族都作出了牺牲和贡献。并不仅仅岳飞、文天祥为民族英雄,少数民族中的将领如左宝贵、马本斋同样也是民族英雄。要在人民群众中广泛开展评选“中华英难”活动,用各
民族共同的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激励当代、昭示后人,从而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2、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凝心聚力促发展
历史证明,民族凝聚力的状况总是和社会主要矛盾解决的状况联系在一起的。因为物质生活状况是决定民族凝聚力状况的基础条件。只有解决了社会的主要矛盾,生产力迅速向前发展,人民的生活才能获得提高,社会才有可能实现全面发展,民族成员的自信心、自豪感才有可能激发出来,从而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主要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的根本措施,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统一战线要始终服务这个中心,积极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行调研,积极建言献策;要发挥统一战线海内外联系广
泛的优势,帮助开展招商引资、招贤引智活动;组织统一战线成员开展智力支边,推动当地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发挥工商联等人民团体的积极作用,组织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开展光彩事业,帮助贫困地区、困难群众脱贫致富;依托基层统战组织,支持和参与国有企业改革,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贯彻落实党的侨务政策,吸引和鼓励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为国服务,从而更好地推动祖国的经济建设。
3、发挥优势、促进合作,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民主这个概念最早是由希腊人在2500多年前提出的,并指出民主的基本内核是让人民当家作主。2000多年来,人类在民主进程中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从根本上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政治保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明确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基本政治制度。2005年中共中央
颁发了5号文件,明确指出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当前要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这是统一战线的纲领性文件,各地统战部门要在具体工作中进一步发挥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与优势,保持宽松稳定、团结和谐的政治环境,加强与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合作共事;要进一步发挥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人大、政府、政协和司法机关中的作用;进一步拓宽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民主监督的渠道;充分调动和发挥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积极性,并使之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在关系本地区发展的重大决策过程中,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协商于决策执行过程中,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与建议,进一步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加强对民主党派广大成员的教育
引导工作;加大选拔党外干部力度,创新选拔党外干部方式方法,将真正能干事、想干事、会干事的人才凝聚到党的周围;积极探索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方式和途径,更多地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意见,充分体现人民当家作主。
4、协调矛盾、维护稳定,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主要任务之一,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全面、系统的阐述。由于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具有空前的广泛性和巨大的宽容性,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独特的优势,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1)妥善协调好各阶层利益关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群众基础。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出现了许多新的社会阶层,利益主体和利益诉求多样化,利益关系
日趋复杂化。面对这些,统一战线要密切同各阶层群众的联系,正确反映和兼顾各阶层的利益,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使社会各阶层共享改革与发展的成果。同时,重视团结新的社会阶层,加强与他们的联系,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帮助他们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守法,努力营造全社会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充满活力、稳定有序的和谐局面。
(2)妥善处理好民族与宗教关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根本保证。要把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讲话精神,作为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提倡各民族相互亲近、相互交流、团结友爱,增加各族群众的兄弟情谊;千方百计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加大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力度,积极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实现各民族的协调发展。认真贯彻国务院《宗教事务条例》,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
相适应,把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信仰不同宗教的群众团结起来,共同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3)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国,不断健全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体制和法制环境;积极倡导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新型人际关系。
5、着力做好海外统战工作,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提供最广泛的力量支持
当前摆在中华民族面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台湾问题,横阻在中华民族复兴道路上最大的敌人就是台独分裂势力和西方敌对反华势力。解决这个问题最正确的政治策略就是坚持爱国统一战线,认真积极主动地做好海外统战工作。当前,在解决台湾问题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两岸分隔已近六十年,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政治体制差异很大。绝大部
分台湾民众既不接受台独,又想保持现有的生活方式、政治权利。他们不希望两岸之间因为台独问题而燃起战火。统一战线应当求大同、存小异,在认真贯彻“一国两制,和平统一”原则和胡锦涛总书记“四个绝不”讲话精神的基础上,密切关注岛内政治形势的变化,时刻分析岛内政治力量的对比,充分运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统战策略,团结一切拥护统一、反对分裂的进步势力,争取安于现状、反对战争的中间势力,打击以武拒统、坚持分裂的顽固势力;团结海内外一切华人、华侨和支持中国进行和平统一的国际正义力量,最大程度地争取岛内民心,最大程度地孤立台独分子和暗中支持其搞分裂的西方敌对势力,最大程度地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为祖国的完全统一提供最广泛的力量支持。
6、大力促进全民族素质的提高
国家的强大,民族的振兴,取决于多种因素。但是,民族素质的高低,无
疑是最重要、最具潜力也是最为根本性的因素。统一战线应当更好地发挥知识分子的重要作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奋发向上、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着力培育国人的民族精神;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着力培育国人的科学价值观;大力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着力培育国人的道德素质,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发展,推动全民族素质的不断提高。
第五篇:发挥多媒体优势增强数学课堂教学魅力
发挥多媒体优势 增强数学课堂教学魅力
湖北省襄阳市大庆路小学 龚芳
关键词:多媒体优势数学教学学习兴趣教学魅力教学效率
摘要:恰当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化静为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数学课堂教学魅力。
多媒体教学的形式在小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地运用,如何把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进行整合,以提高学科教学效率,是当前教师关注并研究的问题。小学数学严密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概括性,使得小学生对学科缺乏兴趣。多媒体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动静结合等诸多优点,并且能超越时间,空间的限制,加快信息传递的速度,增强课堂教学密度,形象逼真地为学生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小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与生活相联系,必须把现实带进课堂。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给课堂教学注入了生命活力。学校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尽可能多用多媒体上课,而且要尽可能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自己制作课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数学课堂教学魅力。
如何发挥多媒体优势,增强数学课堂教学魅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我认为:
一、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化静为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激发学习兴趣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前提。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各种教具学具投影电影录像、录音等媒体,集光、形、色于一体,能变抽象为直观,化静为动,向学生展示教学情景,呈现思维过程,诱发创新意识。彻底改变了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例如我在教学《平均分的认识》时,先出示课件图片:二年级
(一)班的小朋友明天要去春游,他们买了一些食品:16瓶矿泉水,36个桔子,8盒饼干,32粒糖果,20根火腿,24根香蕉。现在请同学们帮忙把这些食品分给四个小组的同学。你们认为应该怎样分才算公平?学生很快分完。课件展示学生分的情况。老师提问:看了屏幕上你们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学生很快发现每一样食品分给四个小组的都是一样多,也就是每一份的数量相同。这样才算是公平。老师总结:像这样每一份都分得一样多。就叫“平均分”。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春游的情景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分食品萌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同时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把学生的兴
趣和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产生一种乐学的情感,这样对知识的掌握也较为深刻。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传统教学由于媒体单一,只能教师讲,学生听,以教为主,导致学生厌学。多媒体教学一改这些弊端,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当观众的局面彻底改变。民主的教学环境是挖掘学生创造潜能的最重要的客观环境,教师的绝对权威则是发展学生创造力的极大阻碍。马斯洛认为:每个人都有一定程度的创造力,不过其位置在人的“较深层的自我”里面。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引入“自由的观念,给学生提供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和展开想象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多向交流中实现个人意义的学习创新。”多媒体课件信息容量大、可组合性强,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课堂教学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培学生的求异思维,因为任何一次求异思维都是一种创造。如:教学“圆的面积计算”时,先要求每个学生动手在硬纸上画一个圆。把圆平均分成若干等份(通常分成16等份),剪开后,用这些扇形纸片拼一拼,看能拼成什么图形?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发现,拼出来的平行四边形、长方形都只能是近似的。老师让学生带着疑问观察屏幕:把圆平均分成16份、32份、64份、128份„„,分的份数越多,拼出来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如果分得无限多,结果又会怎么样?课件把事物之间虚与实的关系形象的表达出来,渗透数学的极限思想。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新颖、先进的网络环境及网络及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在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陈旧的教育教学方法。较好地把握好学生的思维导向,开启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理解能力。适当创设“问题意境”提出疑问以引起学生有意注意和积极思维。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多媒体显示树上有6个苹果,分给三个小朋友。指名学生分,学生很快分完平均分给每个小朋友2个苹果。这时老师在树上又加一个苹果,继续让学生把7个苹果平均分给三个小朋友,结果剩下一个苹果无法平均分。让学生思考这两次分苹果,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剩下的数叫什么数?通过观察比较,学生发现第二次分苹果被除数发生了变化,两次除数都没有变,学生理解了正好分完的叫“整数除法”,不能正好分完的叫“有余数的除法”。剩下不能分的数叫“余数”。
数学问题的“难”并不在于知识本身的难,而是在于知识推导过程的难。合理运用
网络及多媒体信息技术,就可以具体形象地演示知识的推导过程,化“难”为“易”,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牢固地掌握知识的内容。借助多媒体无声地传递了教学信息,而且有吸引力,有启发性,使学生感觉不到由于思维产生障碍可能带来的心理压力,反而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轻松获取知识而感到快乐。
四、充分发挥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增强数学课堂教学魅力。
随着教育思想的不断更新和教改发展的需要,先进的教学思想和落后的教学手段的矛盾更加突出,亟待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特别是多媒体媒体进入教学课堂,以发挥计算机媒体的特有功能。
1、“闪烁”提示,引发思维“闪烁”。在制作课件时,将有关的教学内容“闪烁”几下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但这几下“闪烁”在实际教学中的效果却不一般。“闪烁”不仅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而且能引发学生的思维。例如我在“角的认识”中有样的设计:在直线上任取两点,两点间的一段“闪烁”几下,引出线段,这几下“闪烁”,使学生很容易理解线段的特点线段与直线的关系,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真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2、隐去实物,抽取本质。人的思维就是形象思维在前,抽象思维在后,小学生更不例外,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利用图片,实物等,借助直观形象去获取抽象的数学知识,尤其是几何知识的教学。例如:教“角的认识“我先在屏幕上出示红领巾、三角尺、钟、扇面的实物图,去除实物中非本质的东西,抽取本质,引出角的图形。然后问:“角是怎样形成的?”并在计算机上演示,使学生建立起角的概念。这样教学,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更能帮助学生建立起科学的数学概念,并促进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3、动态演示,加深理解。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计算机媒体则能将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例如“角的认识”教学中,动态演示角的形成:先出示一个点,再引出两条射线,使学生很容易理解“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比较角的大小时,先出示两个角,再利用动画使两个角的顶点和一条边分别重合,演示比较大小的方法,学生很直观地看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教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无关时,计算机上先显示一个角,动态演示两条边无限延长,让学生观察角的大小有无改变,从而使学生形象、直观又深刻地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这样设计,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而动态的画面与学生的思维活动紧密相联,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发挥,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得到发展。应用计算机媒体进行教学,必须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
五、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传统教学中,用黑板演示参与人数少,局限性大。多媒体可以提供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容量大的信息,还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及时获取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信息,当堂巩固,当堂纠正,有效地消除学生在学习中积累的知识性误差。既巩固了新知识,又发展了新思维,还反馈了信息,解决了传统教学中不能解决的“多边互动,因材施教”等问题。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调节学生大脑,减少疲劳,课件的反馈信息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无意识中愉快地接受知识,保持充沛的学习精神状态,提高学习效率。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
总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数学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多媒体教学以它色彩鲜明,立体感强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化抽象为具体,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集中解决了教学重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大大提高了数学教学效率。多媒体已成为一对强有力的“翅膀”,带动数学课堂“飞翔”起来。让数学课堂更有张力,更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