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改善我国投资环境增强国际竞争力浅议
内容摘要:
[论文关键词]投资环境;现状;软环境;建议
[论文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随着经济的发展,不论是跨国投资还是国内投资,投资者最关心的是所投资地区的投资环境。因此,招商引资的地区和国家,为了吸引更多的外部投资,必须注重不断改善本国或本地区的投资环境。
[论文关键词]投资环境;现状;软环境;建议
[论文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随着经济的发展,不论是跨国投资还是国内投资,投资者最关心的是所投资地区的投资环境。因此,招商引资的地区和国家,为了吸引更多的外部投资,必须注重不断改善本国或本地区的投资环境。
一、投资环境概述
“环境”是日常生活中人们使用和关注最多的词汇之一,如城市投资环境、国家经济环境、地球生态环境,等等。要分析投资环境,就必须了解什么是投资环境,投资环境包括哪些内容等问题。投资环境是指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所面临的影响投资行为的自然、经济、科技、管理、社会、法规和政治的各种条件和因素的总称。它包含了对投资环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区域范围内的地理区位、自然资源、基础设施、原材料供应、市场化程度、竞争状况、人力资源、信息渠道、资金融通、纳税负担、社会服务、经济政策、法律法规、社会秩序、政治形势等这些有利或不利条件与因素,涵盖了经济、社会、政治、文化、法律、自然地理、基础设施、信息、服务以及政策等方方面面。
投资环境主要由服务环境、制度环境和人文环境构成。服务环境是指投资者在某地投资,需要来自政府各个部门的服务和帮助。当前,良好的政府服务环境已经成为改善投资环境的最为重要的环节。制度环境是作为政府提供给社会公众各类组织的公共产品,良好的政策和科学的制度安排是促进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最为重要的因素,也是投资环境建立和改善的保障和支撑。人文环境在现实中主要体现为政府的廉政高效与守信、市民的思想习俗和行为、企业的诚信行为等方面。良好的投资环境既有利于本地区居民的创业、企业的发展,又能够广泛吸引外商的投资,加快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重要的是外部投资的进入会带来管理模式的创新、经营理念的转变、结构调整的加快、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人才培养等多重效应。
按照投资环境要素所具有的不同特点与作用,可以将投资环境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
所谓硬环境是指自然环境与基础设施。自然界为投资活动提供自然物质基础,其中最重要的是自然资源;基础设施,是一国或一个地区的物流、人流、信息流的载体,为生产和生活的顺利进行提供必要的条件。
软环境是指对投资环境有重大影响的政治、经济、社会、人文等诸方面的外部条件:一是政治条件,表现为政治是否稳定,社会是否安宁,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经济法规是否健全,有无保护投资的规定等;二是经济条件,如经济增长速度及其稳定性,财政和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市场规模及其完善程度,外汇管制状况,金融信息服务水平,企业自主权限,经济运行机制等;三是管理条件,如经济管理体制水平,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尤其是为投资者简化办事手续的情况等;四是人口素质,特别是劳动者技术素质及其费用水平(工资水平);五是政策优惠条件,如是否给投资者以税收、费用等方面的优惠。
上个世纪后半叶,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实践表明,决定一国引进投资的数量与质量的关键因素是它的投资软环境。本文主要是从软环境的角度来分析投资环境的改善。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投资环境现状
(一)投资环境得到改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投资环境也有了极大的改善,这主要反映在几大指标上:
一是中国已经成为吸引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2003年甚至超过了美国成为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资(fdi)的流入国,其原因就在于国内的经济体制改革和高速的经济增长率为外商投资企业活动提供了越来越有利的投资环境。
二是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贸易第三大国。进出口贸易额占gdp的比重从1980年的25%增长到了2003年的将近60%。2006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67%,2007、2008年也一直保持在60%以上。这反映了中国加速贸易自由化和大规模地融入世界经济。
三是在人力资源方面。中国的劳动力数量丰富、成本低廉。同时人力资源和技能水平与其他亚洲国家比较起来不相上下,并且处于不断改善之中。我国基本普及的基础教育和迅速发展的高等教育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存储的人力资本储备,仍然是其他国家所不能比拟的。
(二)投资环境的不足
同时,我国投资环境仍然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政府的行政效率不高,存在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长期以来,我国存在政府部门之间职责不明、相互推诿的现象。尽管我国政府已经简化了审批程序,但由于机构臃肿、职能交叉,各部门政策法规不统一、难以协调,造成政府效率较低的问题仍比较严重。另外,向主管官员提供“获得便利”的金钱和好处,已成为到一些地方投资的“例行公事”。这些现象严重妨碍了投资环境的健康发展,不利于国内外企业的正常投资。金融部门运行效率低,金融信息服务水平尚待改进。根据世界银行调查显示,大量的金融资源主要用于国有企业,并且经常得不到偿还,一些生产潜力大的企业、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不能及时从银行获得资金,不得不依靠其他非正式融资渠道;利率非市场化也阻碍了信贷资金向私人部门和小企业的流动。目前,我国只有12%的中小企业能够得到银行贷款。劳动力素质分布不均,存在人才瓶颈。从地域来看,东部、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集中了相当数量受过良好培训和教育的熟练劳动力与大学生,而中西部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等限制难以得到足够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素质人才。从人才构成来看,我国有着1.5亿农村富余劳动力以及每年新增超过1000万的需要就业的城市居民,拥有相当数量的技术操作人员和中低层管理人员,但具有企业管理、法律服务、财会等知识的高层次的复合专业人才还比较缺乏。
第二篇:关于改善我国投资环境的思考
投资经济学论文
关于改善我国投资环境的思考
摘要:投资环境也称投资气候,是一个多变量、博弈式、互动式的系统。良好的投资环境是吸引外来投资的必要条件。但是目前我国投资环境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不足之处,投资环境的改善对我国的促进国内市场一体化,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金融体制改革,改善金融服务水平等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我国的投资环境现状看,要把重点放在“软、硬”投资环境的同步建设发展上。因此本文将从投资的“硬环境”、“软环境”两个方面着手,提出关于改善我国投资环境的相关建议及应遵循的原则。
关键词:投资环境 改善 硬环境 软环境 原则 正文:
投资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着投资者的信心度,关系着投资是否安全、能否有效运行,同时也决定着区域经济发展的快慢,是否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为进一步改善我国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健康、快速、持续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进一步加强“硬环境”建设
“硬环境”指那些具有物质形态的各种影响投资的因素,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本身的配套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吸引投资的基本条件。
今天的世界,一方面是存在着巨额资金在全球寻找投资机会;另一方面,由于资金依然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要素,各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又处于激烈的吸引资金的竞争中。这样,投资环境的持续改善就成为备受各国政府关注的问题。从我国地区来看,东中部地区投资快于西部地区,地区不平衡矛盾有所加剧。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目前还无法和沿海相比。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与投资密切相关的外部物质条件,投资者是不可能到一个能源供应短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和生活条件艰苦的地区进行投资的。
首先,要改善西部的投资硬环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综合全面的市场体系,为投资者提供广泛的原材料供应及产品销售渠道。基础设施是吸引外商投资的重要物质基础,特别是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供电设施系统,更是现代经济
投资经济学论文
发展和发展外向型经济、吸引外商投资的必要条件。
其次,国家还要继续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扶持力度,加强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缩小中西部地区和东部的差距,平衡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西部地区也要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创造市场配置资源的条件,努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通过多种途径的良性互动,共同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进一步完善“软环境”建设
“软环境”是指那些没有具体物质形态的各种影响投资的因素,如政策、法规、文化社会风俗、优惠政策等。
“软件”问题:一是制度建设严重滞后,一方面政府办事程序多,一方面背离市场秩序的“潜规则”、“人情规则”等人为因素重,这些均加大了交易成本,滞缓了发展节奏;二是“官”的意识强,权力更多的是与管、卡划等号,而不是服务;三是局部眼光和短期行为普遍存在,或许是因为发展的迫切,对于投资者更多竭泽而渔,却很少放水养鱼。
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软环境”建设,我们要做的是:(1)建立和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按照国际惯例采优化投资环境。建立能够促进商品和各种要素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和成分竞争的现代市场体系。要有健全的生产资料和消费品市场,健全的外汇市场,健全的资本市场,帮助外商投资企业解决外汇平衡问题。在保持市场的竞争性方面,一要打破垄断,二要尽可能减少、规范政府对市场活动的干预。保证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市场经济对个体的最大化利益的保护。(2)进一步完善与投资有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司法体制建设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政府应根据加入WTO的承诺和对外开放新形势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吸收外商投资的法律体系.维护外商投资法规在全国的统一性、一致性,提高政策法规的稳定性和透明度,并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进依法行政,简化司法和仲裁的程序,降低行政部门对司法制度的干扰.特别是在地方的层次上,加强各级官员的法律教育.努力创造更加优良的法律环境和政策环境。(3)推动金融体制改革,改善金融服务水平
世行研究表明,我国金融部门效率不高,一些生产潜力大的企业不能厦时从银行获得资金.不得不依靠其他非正式融资渠道;利率非市场化也阻碍了信贷资
投资经济学论文
金向私人部门和小企业的流动。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步伐,提高国有金融机构运行效率,合理配置资金资源;建立多元化的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和新型企业荻取贷款或其他融资的成本。(4)改善政府管理,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缩减政府管制领域,减少政府审批范围,把更多的审批、管理事项让位于服务于市场经济体制厦与其管理体制相适应的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等,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建立统一规范公开的外商投资准入制度,进一步简化外商投资的审批程序,逐步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商业操作体制,减少政府部门的人为干预。提高投资“软环境”的质量。特别注重加强公务员为公众服务意识的培养,切实转变行政理念,确立管理就是服务的观念,提高职业道德水准,杜绝贪污舞弊的现象。(5)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外资的进入不仅带来了技术和资金,而且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应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水平,鼓励更多的外国投资者进入我国,尤其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中西部地区,以提高国内企业销售和投资的效率;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完善市场退出机制;提高法院效率,公平解决相关贸易纠纷;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深入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6)西部地区需建立融资新机制。
要吸引外来投资,就必须要优化地方投资环境,完善西部投资机制。投资环境需要适应跨国投资的新形势,努力改善地方投资环境,因为投资的软环境成为吸引外资的关键因素。最后,要使投资软环境、硬环境相互促进。(7)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加强宏观指导和规划,建立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构建节约资源的技术支撑体系;深化改革,建立节约资源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强化监督管理,坚决制止一切浪费资源的行为;加强法制建设。完善节约资源的魄律法规体系。在全国大力推行节约能源、用水和原材料,节约和柴约利用土地.推进能源的综合利用,减轻环境污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我们在进行“软、硬”投资环境建设的同时,我们还需要思想明确,思路清晰,要坚持和贯彻一下几个原则:1.协同性原则;2.特色性原则;3.互惠互利原则;4.遵循有关国际规范原则。
投资经济学论文
进入十二五之际,我国的经济建设进入了崭新阶段,我们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相信中国的投资环境将会日臻完善!
参考文献:
中国市长协会 《论投资环境与吸引外资》
王邦宜 《如何进一步改善我国的投资环境》 国际经贸探索,第5期卫新江、张建红 《我国的投资环境与利用外资政策》
第三篇:改善投资环境
改善投资环境 提升招商水平
“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木,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宽松优美的环境是招商引资工作的有力保障。“谋求大突破、实现新跨越”必须以硬措施改善软环境,以软环境促进承接产业落户。只有优化产业投资环境,不断完善产业链,才能充分实现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的转变,从而选择对我区具有吸引力的客商群,进一步提升招商引资的层次和水平。古语说,良禽择木而栖。只有栽好梧桐树,才会引来金凤凰。目前,外来投资者关心的不仅仅是优惠政策,更主要的是综合投资环境。用最优质的服务创造最好的环境,是党的根本宗旨在政府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政府的职能就是营造和优化发展环境,包括优良的舆论环境、法制环境、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优惠政策是一时的,优良环境是永远的。因此,每一个部门都是招商引资的服务环境,只有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才能真正做到亲商、安商、留商。现就进一步改善我区投资环境提出如下意见。
1、加快完善配套的硬环境建设。
充分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积极争取资金,高起点规划建设和改造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推进对瑶湖生态科技园区的综合开发、街景改造、森林公园建设,完善配套基础设施,以硬环境吸引投资,为招商引资提供可选择的空间。加强工业园区内的交通、通讯、水利、生态、环保、能源等基础设
施建设,确保投资企业基本需求。坚持招商产业园区化、园区投入多元化和园区发展可持续化的总体思路,打造园区比较优势,集聚各类资本投入,积极引进产品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和关联度强、支撑带动能力强的企业,继续做大做强高新开发区建设,促使园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快园区的规划设计和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进项目入驻,为企业进驻提供良好的平台支撑。
2、加快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建设。
完善“一条龙”办公、“一站式”服务,实行“一个窗口”完成全部审批手续。建立投资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确保投资商的诉求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3、加快公平公正的政策环境建设。
坚持政务公开,确保公正透明,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通过政府文件和网站、公示栏等形式,向社会公开本单位职责范围管理权限、审批事项、各种事项的申报条件和材料、办事依据、办结时限、工作纪律、服务承诺、监督投诉方式等,并公开发展规划、产业导向、重点招商项目和城市规划等资源性信息。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实行政务信息社会共享。实行行政事业性收费公示制度,公开收费的依据、项目和标准。
4、加快激励创业的人才环境建设。
加强招商人员的培训工作,在省市商务部门的统一组织规划下,层层开展招商人员的专业培训,努力造就出一支层次高、业务强、方式多、能奉献、锲而不舍的招商引资队伍。加快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绿色通道的建设,对在我区创业、做出贡献的各类人才,实行特殊优惠政策。
5、加快多元化的融资环境建设。
加快推进金融体制改革,支持民间资本以各种合法形式和途径进入金融领域,实现融资主体、融资渠道的多元化;鼓励省外金融机构进驻和参与金融市场竞争;最终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投资格局。
6、加快吸引力较强的招商环境建设。建立完善招商引资各项制度,做到定期服务、定人服务、全程跟踪,定期组织人员到企业现场办公,听取和解决问题,把服务的任务和责任落实到人。招商部门更是要主动与土地部门配合,做好项目尤其是工业项目用地的储备工作,避免出现因无法落实用地致使一些大项目、好项目流失的现象。加快各行业协会、商会发展步伐,充分发挥民间组织在招商引资中的突出地位和作用。
7、加快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建设。
大力推进政府信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各区、县政府和各级政府部门在招商引资中对外来投资者所提要求作出的承诺一定要符合法律法规和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谁承诺谁兑现。加快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体系,以金融部门为主,招商部门协助,对税务、工商、银行、司法等其他政府部门的信
用信息进行整合,建立起互联、共享的电子网络信用系统,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信用咨询服务。
8、加快招商引资的舆论环境建设。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加大对改善投资环境的宣传教育力度,形成“人人都是环境、事事关系环境、处处营造环境”的浓厚招商氛围。要开辟专栏,集思广益,评环境、谈发展,广泛深入地宣传高新区改善投资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报道改善投资环境的典型事例,大力宣传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成就、好典型和资源优势。积极推介我市特色产业、龙头企业、重点项目,努力提升和塑造我市对外开放的良好形象。环境是生产力、是竞争力、是吸引力;环境是资源、是财富,市场经济是环境经济,宽松优美的环境必然引来更多投资者,和谐融洽的氛围必能留住投资者。良好的环境就是财富,破坏环境就是糟蹋财富。我们一定要充分认清形势,增强“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意识,以更加开阔的思路、更加开放的理念、更加开明的政策、更加开拓的勇气,凝心聚力、奋力拼搏,把我区的招商引资工作推上更高更新的台阶。
第四篇:浅议卫生陶瓷行业如何增强国际竞争力
浅议卫生陶瓷行业如何增强国际竞争力
集团审计部陈浩杰
【摘要】
三十年来,卫生陶瓷行业高速发展,本文就陶瓷行业发展现状,浅谈了陶瓷企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字】
陶瓷企业国际竞争力品牌人才成本
一、卫生陶瓷行业发展现状
陶瓷是中国的传统特色产业,历史悠久。近代以来,卫生陶瓷作为陶瓷产业中的一大类,发展更为迅猛,总产量从1949年仅有的6000件增长到了2010年的1.74亿件。中国加入WTO以后,我国卫生陶瓷行业加快了与国际接轨的步伐,进一步提高了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2010年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出口额约为46.3亿美元,比2000年的出口额1.28亿美元增长了35.2倍。但是傲人成绩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些隐患,目前我国卫生陶瓷产业存在着产量高而附加值低,企业多而名牌少以及出口量大但出口单价偏低等诸多问题,这一系列的问题导致了我国目前虽然是卫生陶瓷出口大国却并不是出口强国。因此提高我国卫生陶瓷的国际竞争力已经成为国内众多卫生陶瓷企业所关注的一个焦点,认真分析当前我国建筑卫生陶瓷的国际竞争力,有助于指导我国卫生陶瓷企业更好地面向国际市场进行生产经营。
二、卫生陶瓷行业存在的问题
1、产品结构不合理,品牌知名度低
卫生陶瓷的生产以中低档产品为主,产品技术含量低,高附加值产品比较少。在产品质量、形状设计和产品花色上面,我国卫生陶瓷产品也远远跟不上国际水平,这就导致卫生陶瓷产品在出口上面只能靠压低价格,以量取胜,来抢占国际市场份额,造成在国际市场上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不强的局面。
市场竞争的实质其实就是品牌竞争。国内有的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在低价格水平的层面上用降低质量,降低成本的方法来降低其售价,如此恶性循环,很难建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因此品牌影响力就会比较差,产品知名度低,缺乏国际竞争力。导致了现在卫生陶瓷企业几乎家家都在为国外的知名品牌企业做OEM(贴牌),缺乏自主创新,培育品牌的动力。相反,知名品牌可以利用品牌的优势来提升卫生陶瓷产品的出口价格,这样就拉大了与国产洁具的价格差距。这些知名品牌企业凭借其精良的设计,细致的做工和良好的售后服务,可以在市场上占据着一个高价的低位,从而成为一种高贵,财富,品味的象征,在卫生陶瓷市场上保持了很高的市场知名度,形成了国内卫生陶瓷产品与知名品牌的“隐形逆差“。另一方面,我国卫生陶瓷产品标准的制定和修改还适应不了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目前我国卫生陶瓷的标准还未与国际最新标准全面接轨,特别在产品技术标准,检验评定,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等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也成为了我国卫生陶瓷企业培0II品牌的一项很大的阻碍。
2、企业人才匮乏,缺少创新
卫生陶瓷企业人才十分匮乏,不仅缺少精通经营管理的企业家,而且缺少能够有效掌握市场运营的营销人才,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尚未形成。一方面忽视了产品开发和设计,盲目模仿名牌产品的设计,致使国内建筑卫生陶瓷产品在众多陶瓷企业的相互模仿中丧失了创新的活力,产品开发设计被弱化了,这严重阻碍了产品和企业与时俱进的能力,降低了企业发展壮大的速度,不能及时推出能够吸引竞争市场焦点的产品,导致产品越来越贬值,价格被压的极低,市场竞争更激烈的恶性循环;另一方面,企业家为了自家企业的发展,缺少与其他同行生产企业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有限的资源、技术和设备优势不能实现共享,使得企业在装备创新,工艺创新,产品创新和功能创新方面缺乏动力,没有自丰的知识产品,在国际舞台上就很难维持长久,这成为了影响企业自身长远发展的桎梏。
3、频繁遭遇贸易壁垒
近几年来,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地区)凭借其在生产,管理,技术等方面的优势,设置了以技术法规,协议,认证体系等为丰要内容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非关税壁垒,对市场准入设置了极为严格的条件。许多发达国家利用本国在生产、管理和技术上的优势,通过立法或其他非强制性手段制定苛刻的技术标准和法规来限制产品进口,以达到对本国产品的保护。我国的卫生陶瓷产品历来以物美价廉畅销海外,立足国际市场,深受国外消费者和经销商的喜爱,出口量每年都大幅增长,因此导致了近年来我国卫生陶瓷行业在国际贸易中遭遇的贸易壁垒问题。
三、提高卫生陶瓷国际竞争力的建议
1、差异化战略
差异化战略是指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在设计、质量、功能、品牌等方面在世界卫生陶瓷领域具有独特性的战略,旨在提高产品的质量,增加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打造世界级知名品牌。
把发展的重点从以量取胜的传统方式转移到在以质取胜的现代模式上来,调整产品结构,融入先进技术,提高中高档产品在整个产品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从品质、设计、规格、花色和实用性等方面着手,来提高我国建筑卫生陶瓷的档次。依靠高超的科技,以国际先进水平为基准,有计划,有步骤的,全面的进行技术改造,达到提高我国建筑卫生陶瓷业生产水平的目的。
2、成本创新战略
优化内部,包括从采购、库存管理、生产制造,一直到产品交付、售后服务的所有业务环节,其原则是通过对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进行合理设计、规划和控制,保证实现供应链的两个关键目标:提高客户满意度和降低供应链的总成本。
减化成本,向国际一流企业看齐,以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为核心,提升研发效益,消费者在呼的是质感及配质,如果能达到每年周期性开发进市,就可以即减少广告成本又达到产品更新。另外,以设计创新降低采购成本,与供应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缩短供应链路径。
3、人才开发与利用
国际化时代,呼唤国际化人才,企业的国际化经营道路,必须培养一批符合企业经营战略的人才。改革用人制度、用人标准,让人尽其才;改革教育、培训制度,推进人才开发;改善外部环境,培育企业家队伍。拥有高素质人才,是企业国际竞争取胜的根本保证。卫生陶瓷企业属于我国的传统产业,大多数企业的管理模式比较落后,不能与时俱进,应该大力引进现代化的管理机制,特别是与
国际接轨的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业务控制等先进的管理体系,加快建设现代化企业制度。另外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一个必备的制度条件就是建立完善的治理机构。因此一方面应该合理安排公司的生产经营,另一方面还要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激励机制,注重解决企业人才的发展问题。在员工发展的问题上,立足长远,保持整个团队的稳定性,吸引更多优秀人才。
4、改进生产技术,走节能环保之路
环境、资源、健康目前被认为是可持续发展中一个最值得关注的问题。卫生陶瓷行业作为一个高能耗,高污染的“双高”企业,走节能环保之路是今后发展的一个必然方向。其中节能环保之路的关键在于大力开发和推广使用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推出款式创新,品质创新,功能创新的节能新产品和节材新产品。另外,我国 卫生陶瓷企业要注重培养经济法律方面的人才,学习如何应对国际官司并敢于应对国际官司。
第五篇:我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和大众汽车集团共同发布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08》显示,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水平尚不及国际水平的一半。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汽车产业环境竞争力的分值为59.
13、产业组织竞争力的分值为43.50、产业创新竞争力的分值为38.68、产业国际绩效竞争力的分值为10.0
1假设发达国家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最大值为100分,那么,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分值则为47.63,尚不及发达国家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最大值的一半,表明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与发达国家的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尚可安慰的是,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在加入W TO五年后整体竞争力提高了40%。这
说明我国汽车产业确实已经进入参与国际范围竞争的转折期,产业国际竞争力在未来几年有可能有更快的增长。日前在京发布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08》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作出如是评价。
据介绍,被称为汽车蓝皮书的这一报告,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和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联合编著,共同发布,这也是中国汽车产业领域第一次发布蓝皮书。
该报告将汽车业国际竞争力指标分为二级,报告认为,通过对一级指标的比较,可以找出我国与发达国家汽车产业在主要方面存在的差距。从一级指标的比较结果来看,我国汽车产业环境竞争力的分值为59.13、产业组织竞争力的分值为43.50、产业创新竞争力的分值为38.68、产业国际绩效竞争力的分值为10.01。结果显示,我国汽车产业环境竞争力与汽车产业发达国家的差距最小,产业国际绩效竞争力的差距最大。
如何提高我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报告提出的对策建议是:
一、实施公平而有效的竞争政策是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前提条件。近期政府需要着手消除那些排斥竞争的地方保护主义行为,打破一切形式的行政性垄断和地域垄断,让消费者(包括政府采购)充分自由地选择产品;逐步消除那些造成不公平竞争的倾斜性税收政策,让所有类型的企业都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公平竞争,从而激发企业的创新动力,如内外资企业在所得税税率、工资扣税标准、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占应税收入比重要求、坏账准备金提取比例等,要做到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
二、制订国家战略,明确战略目标,确定战略重点。在指导思想上,要实施开放合作、多元融合、平等竞争、财税金融扶持的政策体系,提高我国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在战略目标上,通过国家汽车产业竞争力战略的系统实施,力争到2020年左右,使我国汽车产业整体竞争力明显提升。在产业结构上,战略重点应由装配制造整车为主向核心零部件制造、汽车服务贸易和集成创新能力转移;在产品结构上,可以经济型轿车和中轻微型商用车等起步,逐步向中高端乘用车和中重型商用车发展;在技术选择上,可以选择在整车开发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基础上,重点培育系统集成能力和原始创新能力;在产业组织结构上,通过资本纽带促进跨地区、跨行业和跨所有制的产业重组,重点培育有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在战略重点的选择上,建议将近期的战略重点放在经济型轿车和中轻微型商用车等低成本车(如单车售价低于1万美元)的细分市场上。
三、以节能和环保发动机技术为突破口,抢占新一轮国际竞争的制高点。从国际经验来看,无论是在常规能源汽车领域的先进柴油技术,还是在新能源领域;无论是在以往的被动安全技术,还是在先进的主动安全技术领域,各国政府都制订了明确的国家战略和国家标准,实施了系统的激励性政策,在社会舆论和社会认知、关键技术的研发投入、消费政策、环境标准、道路交通管理等方面,都为新能源技术和安全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的环境。建议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尽快制订我国新能源发动机技术的国家战略。
四、加强社会性管制,完善产品型式认证和一致性管理,加快产业政策的转型。促进市场竞争环境的形成,需要政府放松汽车行业的准入限制,实现政府前置性管理方式的转变,将管制重点由经济性管制向社会性管制转变,由投资项目审批转向产品型式认证制度。
五、推动产业战略性重组,大力发展汽车产业集群。国家要明确鼓励汽车产业的战略性重组,特别是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收购与兼并活动;鼓励各种类型的社会资本,通过资本市场实现对现有企业的兼并和重组;允许民营资本参股甚至控股现有汽车生产企业;鼓励现有的汽车企业,特别是国有控股的汽车企业通过减持国有股,实现股权多元化,优化和规范公司治理结构;对于行业龙头企业之间的收购与重组,要实施严格的公平竞争与反垄断环节的审查制度。
六、建立财税激励政策体系,鼓励节能环保安全汽车的大众消费。建议借鉴日、美等国的经验,对于购买混合动力车、电动车等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政府给予一次性财政补助;尽快开征燃油税,抬高常规能源汽车持续性支出,改变新能源技术与传统内燃机技术的比价关系;实施基于燃油经济性和环保性能的差别车辆税,高耗高排高税和低耗低排低税并举,对于提前达到下一阶段限值的车辆采取更加优惠的税率;给予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进行一定幅度的税收减免优惠。
七、加快零部件等配套产业的发展,优化汽车产业供应链。
八、加大公共财政投入,促进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国家在“十一五”乃至2020年期间将先进柴油技术、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等节能环保发动机技术以及电子稳定程序(ESP)、轮胎压力监测系统(TPM S)等先进主动安全技术列入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中央财政在财政预算中给予专项列支,要大幅度增加基础性、竞争前研发资助,争取使资助规模每年能够有一定幅度的递增(如年资助规模的递增幅度不低于10%);中央和地方政府应增加产业化资金的配套投入;鼓励国内外厂商或科研机构建立独立研发中心,国家给予土地、基础设施、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加大政府采购倾斜力度,发挥消费示范效应;鼓励多种形式的合作创新,促进创新联盟的形成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