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高基层国税领导干部能力途径的几点思考
提高基层国税领导干部能力途径的几点思考
准确把握省、市局关于加强国税工作一系列指示精神,着力增强国税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和服务功能,大力推进国税工作的科学发展,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核心是提高干部能力。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尤其要提高基层国税领导干部以下“五个能力”,即:判断形势、把握方向的能力,谋划全局、引领发展的能力,履行职责、提升执行的能力,开拓创新、推进改革的能力,联系群众、凝聚人心的能力。
加强领导干部能力建设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和系统性的工作。从组织上来说,要通过培训教育、实践锻炼、监督管理、机制创新等措施来推动。从个体上来说,则更需依靠领导干部自身的自觉学习和努力实践来提高。
一、加强理论修养,锤炼思想作风
理论修养是对领导干部的内在要求。只有理论上的清醒,才有思想上的坚定和行动上的自觉。作为基层国税领导干部,要深入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党的重大战略思想,准确分析国税工作面临的形势与任务,准确把握社会经济发展对国税工作的需求与对策,准确研究影响本单位科学发展的问题与措施,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使学习成为一种内在需求、一种自觉动力、一种思想境界,把学习的收获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领导工作的本领,在重大问题上立场坚定,在原则问题上头脑清醒,强化脚踏实地的态度,强化认真负责的精神,强化求真务实的品质,努力做到知与行的统一。
二、提高业务能力,增强工作本领
工作能力是对领导干部的外在要求。基层国税部门的领导干部在工作中既是组织员,又是战斗员,既是本单位政策的制定者,又是上级各项政策的执行者。要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努力在实践中学,向基层学,向群众学,向专家学,不断扩容、充电,及时更新知识、更新理念,培养宏观思维、战略思维、创新思维,为更加有效地开展工作、推动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要善于发现新情况,善于解决新问题,善于总结新经验,注重在实际工作中锻炼提高,不断增强调查研究的本领,不断增强主动谋划的本领,不断增强分析解决问题的本领,不断增强执行落实的本领。要具备较强的法律意识、业务水平、政策水平和依法办事水平,适应新形势对领导干部素质和能力的新要求。要坚持学中干,干中学,坐下来善思,站起来能讲,走出来实干。
三、履行岗位职责,发挥团队力量
履行职责是对领导干部的本质要求。要牢固树立“权力就是责任,有权必须尽责”的观念,履行好领导干部的职责,要不断解放思想,突破惯性模式,创新工作思路,讲究统筹兼顾,在科学决策上下功夫,在组织执行上下功夫,在应对复杂局面上下功夫。作为分管办公室工作的领导,既要考虑全局各项工作的需求,又要抓好分管部门的工作,还要搞好协调联动,以身作则,提高威望。同时,要善于团结同志,善于听取意见,善于做思想工作,尊重他人,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特长和聪明才智,形成团队力量,集中时间完成好重大任务。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大胆履行职责,完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业绩评价等机制,坚决破除单位内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使人人有责任、人人有担子、人人心情舒畅,在创新体制机制、加强队伍建设、改进工作作风、完善管理制度等方面求得实效,带出一支硬邦邦的队伍。
四、提升综合素质,树立良好形象
提升综合素质是对领导干部的迫切要求。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和领导能力并不是靠一纸任命就具备了的,而是一个不断培养积累的过程。而工作实践的磨炼尤为重要,只有通过工作实践才能提高工作能力,具体说,就是既要有党性锻炼,又要有实际行动;即要抓住全局性的本质问题,又要掌握实事求是的工作方法;既要带好团队,又要身先士卒;既要当行家,又要善管理。领导干部的威信不但来自于工作思路和决策的正确,而且来自于为人、处事、律已,来自于阳光的品格形象、人格魅力。俗话说“做官先做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基层部门领导干部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是群众效仿和学习的榜样,也是群众在工作中的精神支柱,其形象就是这个团队的代表,他们的表率作用对一个单位的全面建设起着关键作用,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工作中,无论是正常情况下还是遇到危急时,领导干部都应当走在前面,发扬团结协作、求真务实和敬业奉献的精神,为广大职工作出榜样,形成凝聚力、增强感召力、激发战斗力。
道理千条万条,关键在于行动,在于自觉实践,在于作出表率。我们要以学习市局刘局长《加强和改进庆阳国税工作的思考和指导意见》读本为契机,开展大讨论,努力做到政治坚定,勤奋敬业,有较强的内驱力;团结协作,以人为本,有较强的凝聚力;开拓进取,狠抓落实,有较强的推动力;迎难而上,勇挑重担,有较强的承重力。党的十七大指出“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我们要把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统一起来,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把权力与责任统一起来,把成长与成事统一起来,促进国税工作的科学发展,使国税工作更加紧密地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结合,更加主动地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
第二篇: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思考
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思考
提高党的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就是提高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能力,意义重大,涉及到方方面面。笔者认为应在以下八个方面进行努力。
提高审时度势的能力,抵御防范各种风险和挑战。现在,有的领导干部缺乏执政的忧患意识、竞争意识和机遇意识,不思进取,这是绝对不行的。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充分认识提高审时度势能力的极端重要性,洞察各种风险和困难的先机,切实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抵御和防范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以及突如其来的各种风险和挑战,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提高用党的理论武装头脑的能力,打牢思想理论功底。要有计划、有重点地研读一些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和毛泽东以及邓小平同志的著作;刻苦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学习国内外政治、经济、历史、管理、科学文化以及党性修养等方面的知识。真正成为懂理论、懂专业、会执政的行家里手。要密切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切实解决学与做,说与干“两张皮”的问题,真正把理论水平转化为执政能力,不断提高新形势下的思想理论水平和领导水平。
提高加快发展经济的能力,把实现富民强国作为首要任务。提高加快发展经济的能力,就得遵循客观的经济规律。
在制定发展经济的政策、措施和目标时,要善于把握领导发展经济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不是凭长官意志甚至是头脑发热来制定。衡量是否有领导发展经济的能力,不在于提了什么口号,作了什么承诺,定了多少措施和指标,而是看你管辖的地区范围,观念是否更新了,措施是否到位了,经济是否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是否提高了,真正把心思和精力放在踏踏实实发展经济上。
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把执政行为和方式纳入法制轨道。各级领导干部应不断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带头学法、懂法、用法;认真学习和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认真学习业务方面的法律知识;还要认真学习世贸组织的规则,并把学到的法律知识运用到执政的实践中去,保证各项工作都依法决策、依法行政。
提高民主决策的能力,确保决策的正确性科学性。提高民主决策能力,首先要树立良好的民主作风。尤其是一二把手,更要始终把自己看成班子中的一员,尊重别人的民主权利和意见。特别是在决策热点敏感问题时,更要强化集体领导的作用,坚持没有调查研究不决策、未经咨询论证不决策,自觉把自己置于集体领导之中。善于把不同意见和矛盾化解在会下,切实使酝酿过程成为学习政策规定、沟通不同意见、比较各种方案的过程,在思想碰撞中寻求最佳决策。
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不断巩固和扩大执政根基。提高
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就要把自己担负的工作与党的历史使命联系起来,正确地看待和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真心实意为民排忧解困,实现好人民的切身利益。每一位领导干部,都应把为大多数人谋利益,作为做群众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认真解决当前群众真正关心的、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让人民群众从内心里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面对不同群体的不同利益要求多样化的趋势,需要充分认识、认真对待、积极适应。通过改革调整,做到既能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动力和活力,又能保持整个社会的平稳有序;既要善于统筹、顾全大局,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又要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的利益。
提高选人用人的能力,造就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提高选人用人的能力,应建立一整套科学完善的干部制度,做到选贤任能。同时要树立责任意识,保证使用好、管理好干部。全面了解干部的能力和特点,把干部用到最需要、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对一些违法违纪、渎职腐败的行为,要实事求是地严肃处理,做到赏罚分明,不搞下不为例。
提高修身从政的能力,增强执政的凝聚力和感召力。领导干部要提高执政能力,担当起领导责任,说话办事有号召力、说服力和感召力,最重要的就是铸造好自身的形象,具有修身从政的凝聚能力。应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各级领导干
部要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给的,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人民是权力的所有者。对领导干部而言,权力只意味着责任和义务,权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而决不能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要把精力倾注在党的事业中,用好的思想、好的能力、好的作风、好的形象,带动和凝聚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奋斗。
第三篇:提高领导干部科学决策能力的思考(模版)
提高领导干部科学决策能力的思考
继党的十六大突出地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一重大课题之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这表明我们党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为我们坚持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
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方向。好范文版权所有要提高执政能力,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提高领导干部的科学决策能力。毛泽东说过,领导干部主要是做两件事,一是出主意,二是用干部。拿主意需要决策,选干部也需要决策,决策是领导者的重要职责,决策是领导者的一项基本功。决策的正确与否,对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确的决策能对一个地方生产深远的积极影响,而错误的决策不仅浪费了财力、人力、物力,也极大地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可以说,最大的失误,莫过于决策的失误。综观尤溪的发展实践,也验证了这一观点。曾经的决策失误,让尤溪背上了大包袱,群众对此意见很大,也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威信和形象;而近年来的一系列正确决策,如争取“一路一电”两大项目建设,实施“三个一”项目工作机制等,则带动和激活了尤溪的发展全局,赢得了群众的肯定和支持。因而,科学决策对于领导者来说十分重要,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一定吸取教训,举一反
三、时时提醒自己,下功夫提高科学决策能力。
一要理清“脑子”。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在思想上提高了认识,才会去努力追求决策的科学化。所以,首先要教育引导领导干部树立科学决策的理念。一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绝大多数领导干部,在任上想多干点事情,为一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一方百姓生活富裕,多出政绩,多做贡献。但是,我们也看到,确有一些人贪图虚名、不务实效。很多决策,决策者并不是不知道那是不科学的,只是一种扭曲的政绩心理在作怪,明知不该为而为之。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教育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尤为重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归根到底要引导和教育广大领导干部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只有这样,才能抱着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脚踏实地,扎实肯干,埋头实干,尽心尽力为人民谋利益,树起真正造福人民的政绩。二是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实现科学决策是一脉相承的。只有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才能进一步推动决策的科学化。从尤溪的实际出发,各级领导干部在决策中应该注意处理好几种关系。即:处理好发展工业与保护生态的关系,在加速推进新兴工业县建设进程的同时,保护青山绿水,把尤溪建设成为海峡西岸绿色腹地、省会城市后花园;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既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又不能偏废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正确处理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关系,防止出现短期行为。三是树立牢固的群众观。我们党最大的执政优势在于密切联系群众,最大的危机也在于脱离群众。脱离群众最大的表现就是决策时不考虑群众意愿,没有充分维护群众利益,没有把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统一起来,总觉得“对上负责得实惠、对下负责活受累”,在决策中往往也“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上级不注意”。因此,必须教育广大领导干部树立牢固的群众观,时时心中装着群众,事事决策尊重群众。四是树立强烈的学习观。有些同志由于受理论水平、政策水平的制约,往往视野窄、起点低,看问题提不上“纲”来,主意拿不到“点”上,直接影响决策的科学性。这说明,要提高科学决策能力,非加强学习,提高理论思维能力和政策水平不可。领导干部应该不断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认真学习党中央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法律、市场经济等一系列知识,并将这些理论和知识逐步转化为基本的思想理论素质,转化为观察、处理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转化为指导工作实践的实际能力。这样,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想得全、谋得准,在决策中以理性思考取代直观判断,以敏锐的视角取代习惯思维,赢得工作的主动权。五是增强创新意识。决策是创造性的活动。因此,可以说,没有创新就没有决策,没有创新的决策,就不是与时俱进的决策。尤溪这几年能够较快打开发展局面、走出发展低谷,和大胆创新、创造性地出台了“三个一”、“三个头”、“三个平台”等发展机制是离不开的。发展没有止境,创新就没有止境。今后要把这种好的发展局面保持下去,各级领导就必须不断增强创新意识,拿出符合尤溪实际的新举措、新办法,为发展加温度、加速度。
二要沉下身子。科学的决策来自于正确的判断,而正确的判断则来源于对客观实际周密的调查研究。有些领导干部不调查、不研究,对上级指示理解得不深不透,对下面情况若明若暗,以致出现“情况不明决心大,心中无数办法多”的盲目决策;有的同志下基层身到心未到,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摸不到实情,出现轻率
拍板的随意决策;有的基层领导干部挂村驻村觉得是迫于上级要求,下乡热衷于打牌喝酒,没有真正入户调查、了解民情、听取民声。很多时候,不是我们的政策不好,只是我们干部没有把好政策向群众宣传,没有把好的办法传授给群众;很多事情,不是我们的群众没有意见和建议,只是我们的领导干部没能听到,以致决策没有充分反应群众的意愿;很多情况,不是我们的领
导不愿执政为民,只是没有充分调查研究,作出的决策不符合现实要求,以致“好心帮倒忙”。这些错误行为无疑会给我们的事业造成极大的危害。作为领导干部,必须强化调查研究是“谋事之道、成事之基”的意识,在决策中先调查再议事,先知实情,再谋对策。要自觉深入到群众中去,依托“我在农家”、“驻村夜访”等活动载体,不走过场、不搞形式、实实在在抓落实,真正沉下身子,认真听取群众意见,收集各方面的反映,多搞典型调查,解剖麻雀,获取大量而翔实的第一手材料,通过系统的归纳、整理、比较、论证,形成符合实际、体现群众意愿的正确意见,从而使决策建立在坚实的客观基础之上。
三是铺开“垫子”。也就是要发扬民主,广泛征求各方意见。有的领导民主作风差,把集体领导变成“一言堂”,结果堵塞了言路,导致决策偏差,工作失误;有的领导片面地认为广泛征求意见会影响决策效率,在做重大决策时仅征求班子成员的意见,而且在征求意见过程中往往带有某种暗示,导致班子成员不敢发表不同意见。事实上,在一些重大决策上,广泛征求意见一时可能要多花些时间,但从长远来看,则是减少麻烦、防止工作陷于被动、提高效率的有效途径。要实现科学决策,就必须广泛征求意见,发挥好三个群体作用、抓好三个阶段工作、注意三个方面要求。发挥好三个群体作用,即要广泛征求专家意见,在涉及一些专业性强的决策中,应邀请有关专家帮助论证;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特别是在事关广大群众利益、事关发展全局的重大决策上,要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多渠道让群众周知,让群众发表意见,并结合群众的意见对方案加以改进,在“征求-改进-再征求-再改进”中集思广益、取得群众的支持;要广泛征求班子成员意见,对一些常规性的决策,也要提交会议请班子成员讨论。抓好三个阶段工作,即在决策前吸纳各方的建议;决策中善于倾听各种不同的意见,不断补充完善方案;在决策后勇于面对现实,真心听取反馈意见,该修正的修改,该中止的中止。现在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有些领导明明知道自己的决策不太符合实际,却不愿意对原先的决策作出修正。其中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太顾及自己的面子。事实上,能发现自己决策失误而又能听取群众意见加以改正的领导才是成熟的领导,群众才会更加信任,应该要有自我改正的勇气和魄力。注意三个方面要求,即领导者要乐于倾听各种意见,不能搞真主意,假商量,煞有介事地做样子;要敢于采纳正确的意见,可以根据多数人意见进行决策,也可以力排众议按少数人意见决策,唯以正确性为准绳;要勇于承担责任,一旦实践表明决策失误,领导者应主动承担责任,切忌把决策失误归咎他人或归咎客观条件。否则,群众就不愿参与决策,导致民主作风不能实现。好范文版权所有
四要用好“锤子”。就是要在条件成熟时当断则断、“一锤定音”。在现实工作中,有的领导干部把握大局的能力差,优柔寡断,导致民主变成了扯皮,会议讨论变成了无休止的争论;有些部门、单位在决策过程中,议事程序不规范,仓促开会,临时动议;有的对有分歧意见的问题,事前不做个别酝酿和统一思想的工作,动不动就采用举手、投票等简单表决的方式。江泽民同志提出的“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十六字”方针,揭示了民主集中制运用于党委领导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因此要懂得,必要的程序,是实施有效决策的可靠保证。作决策,一定要严格按“十六字”方针办事,该拿到党委会上集体讨论的重大问题必须上会,而对不属于党委的议事范围,政府首长有权决定实施的问题,或者机关职能部门经请示有权处理的问题,则无须再议;在集体决策时,主要领导应坚持原则,把好第一关,坚持先议政后议事,先把上级的指示精神学透,把规定要求搞明,把实际情况弄清,再来研究具体事情;当出现不同意见时,不要强行作决议,而应反复分析比较,共同深化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以逐步达到议深、议透、议准的目的;当基本达成一致意见后,该断要断,果断作出决策。同时,也要建立违反程序追究制度,凡没有按照规定程序作出的决定都要取消,凡违反民主集中制程序的,都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还要实行决策失误追究制。重大决策失误,造成了损失,要追究决策者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促使班子的每一个成员都注意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
第四篇:浅谈提高基层国税执行力
浅谈提高基层国税执行力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阐述了保持党的纯洁性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对保持党员干部思想纯洁、作风纯洁、队伍纯洁提出了明确要求。对于我们基层国税机关在党的纯洁性教育中加强作风纯洁的整肃,提升队伍的整体执行能力,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十二五”时期山西国税事业发展规划》,明确指出了“十二五”时期全省国税事业面临的发展环境、指导思想、工作原则、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常言道:“三分战略,七分执行”,思路确定之后,执行就是决定因素。本人长期工作在基层国税一线,结合保持党的纯洁性教育活动的开展,就加强队伍作风纯洁,提高执行能力,做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当前,基层国税执行力不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执行的推动力不足
少数税务干部思想上存有小绩则安、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消极因素。在决策执行过程中过于保守,宁可碌碌无为,也不愿冒风险,对于执行一些“有困难、责任大”的决策,缺乏逆势而上的勇气,执行的理由一百个,其中有一个预测不周,也要稳以稳、托一托,在执行落实目标中“自我取舍”、“自我添加”,导致执行的推动力不足,最后的结果是相互扯皮推诿,执行效果大打折扣。
(二)执行的弹性较大
绩效任务的下达不尽合理,过高或过低。一是吃不透上情,对形势缺乏前瞻性的预测。二是查不清实情,对开展国税工作外部条件、内部资源缺乏全面了解。三是上下结合不好,在将上级部门的精神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时找不准切入点,绩效任务细化和分解不够明确,导致执行人理解不同而采取的方法不同,落实任务最终出现走样和偏差。
(三)执行的效率不高
基层国税部门队伍素质仍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难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税收征管工作局面,具体表现为一些干部缺乏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缺乏解决复杂矛盾的本领,素质和能力同现实工作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极个别党员干部事业心、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不强,在其身上先锋模范作用不见踪影,常留恋于陈旧的思想观念和思维定势,缺乏忧患意识,成了一般群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尾巴。因此,影响了决策执行的整体效益。
二、影响执行力的主要因素分析
(一)思想认识的缺失。这是影响执行力的前提因素,思想认识主要表现为面对工作任务有强烈的责任感,面对差距有急起直追的紧迫感,面对机遇能顺势而上、知难而进,由此激发出干事创业的创造力、敬业奉献的精神。如一味靠老经验、老思想、老资格,来面对国税诸多改革和新形势、新任务,认识不到作风纯洁是国税事业前进的动力和发展的源泉,执行力最终体现的是党同人民群众血脉的密切相连的重要意义。认识上的缺位,致使思想表现出盲从、保守、消极等精神状态,在行动上必然会出现“不执行、难执行、集合不齐向心力”的问题。
(二)文化环境的影响。文化具有导向、纪律、约束、凝聚和辐射功能,营造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执行文化环境,能够提升全体任意的工作愿景,使全局上下目标一致。有效提高执行艺术,在执行文化环境中,大家在执行上比奉献、比效率、比水平。形成“靠德行做人、靠能力做事”是优良风尚。使不作为、乱作为、庸碌无为、爱岗不敬业的现象逐渐消除,使文明高效、奋勇争先、尽职尽责蔚然成风。
(三)队伍素质的制约。执行力体现作风和意志,反映能力和水平。工作抓得好于坏,制度能否落实,队伍素质是关键。本领不高,能力不强,不更新僵化的知识,推动工作缓慢,工作效率低下,岗位技能不专,处理业务凭想象,甚至出现差错、失误,延误工作,也是执行力难以提高的原因。执行力的能动表现有二:一是基层干部的领导能力。领导要率先垂范、指导工作要有前瞻性,谋划工作要有全局性。制定决策要有科学性,部署任务定位准确、用人到位;二是基层人员的执行能力。能力的基础是素质,素质则集中体现在复合型、专用型、技能型的具体业务需求上,执行决策既能
独当一面、又能协同配合,并不断通过学习和培训,保持和提高这种胜任能力。
三、保持作风纯洁,增强执行力的几点建议
(一)要切实抓好党的纯洁性教育,提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坚持以党的纯洁性教育活动为主线,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弘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纯洁性教育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真正弄懂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切实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优化纳税服务、规范税收执法为重点加强行风作风建设,以完善惩防体系建设为重点加强廉政建设,努力为税收事业发展提高坚强保证。唯有此,主动执行的意识,坚定执行的信念、自觉执行的习惯,才能在春风化雨的潜移默化中,培育和养成基层国税干部高度协同的执行力,才能肩负起“聚财为国,为民收税”的神圣使命,在执行税收政策、法律法规、决策部署时不找借口、不讲困难、把落实目标任务当作义不容辞的天职,以只争朝夕、寝食难安的精神,开拓进取、相互协作、并肩奋斗,使执行的整体合力得到充分发挥,形成心齐、风正、气顺、干事的浓厚的文化环境氛围。
(二)要切实抓好完善制度建设,狠抓制度的执行机制。执行的问题,归根到底是“抓落实”的问题,在基层国税机关,制度是督促执行的“内部宪法”,执行力的效应,只有通过严格问责、问效、追究,才能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使制度的激励导向、威慑作用得以充分彰显。为此,要从制度的落实入手,建立起严密的执行机制。一是要建立抓落实的领导责任制度,做到责任主体明确、工作标准明确、完成时限明确,使每项工作都有人管、有人抓、有人落实,工作没有落实到位,首先要追究分管领导和主要负责人的责任。二是建立督促检查制度,有决策必有落实,有部署必有检查,对已落实的问效果,对正在落实的赶进度,对尚未落实的查原因,对落实不力的按制度问责,对工作的进展情况不定期的明察暗访,掌握真实的可靠资料,定期通报,以此形成强大的督促效应。三是建立抓考核的竞争机制。考核在于督导评比,要由注重结果考核,变为对责任主体执行过程的全方位考核,由定性考核向定量考核的实质转变,把考核结果与岗位、能级联系,与评先创优、干部使用等方面的利益直接挂钩,形成合理的竞争机制。
(三)要切实抓好素质能力培训,加强基层国税的队伍建设。干部队伍素质和能力决定税收工作水平,只有通过对税干的法治观念、与时俱进意识、专业知识和敬业精神的长期培训和养成,才能造就一支行动有方向、凝聚有中心、汇
聚有力量、凝心聚力谋税收,攻坚克难干事业的干部队伍。为此,一要抓领导。基层国税领导承上启下关键作用,决定了其既是上级决策的执行者,又是执行落实的决策者,执行上级决策要具有高超的执行能力和执行艺术,具有驾驭全局、指挥若定的领导韬略,方能在执行的过程中,拨云见日、轻驾就熟、稳操胜券。在落实目标部署任务时,要将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效率性有机结合起来,确保决策能够执行、便于执行,真正做到情况从一线掌握,工作为一线谋划,问题在一线解决。二要抓队伍。把队伍的素质能力建设,作为一项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的工程来抓,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坚持能力建设为主线,着眼于基层国税干部履行岗位职责的需要以政治理论、税收政策、法律法规、业务知识、岗位技能、文化素养、廉政纪律等为基本内容,结合税收工作实际,积极更新知识,完善知识结构,开展多层次、多渠道、教育培训工作,逐步形成“注重综合素质、提升岗位技能、实施全员培训、促进终身学习”的教育思路和培训格局,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专业化的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优化纳税服务、规范税收执法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完善惩防体系为重点加强廉政建设,努力为税收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第五篇:浅论基层领导干部如何提高网络舆情应对能力
浅论基层领导干部如何提高
网络舆情应对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正处于一个大的转型期,当前正处在改革攻坚期和发展关键期,同时一些问题凸显和矛盾多发,一些社会问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舆论关注,在这个变化和发展的交织过程中,随着科技的进步、媒体的现代化,尤其是互联网的日益大众化,网络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成为一些社会事件的发起者、推动者和引导者,也成为某些人有意识炒作甚至掌控的平台。在这个“人人都是记者”“信息爆炸”的时代,急迫考验着政府及各级领导干部的舆论引导、危机应对和公共管理能力。
胡锦涛同志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新闻舆论的重要作用,善于通过新闻宣传推动实际工作,热情支持新闻媒体采访报道,正确对待舆论监督,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臵,进行深入研究,拿出切实措施,取得新的成果。”在新的时代条件和国际国内舆论格局下,如何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已成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一个重要课题。科学应对媒体、正确引导舆论,事关党委政府形象,事关社会稳定。舆情应对能力是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舆情应对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其执政能力的高低。如何提高舆情应对能力,是摆在广大基层领导干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但是,在一些地区,相当一部分基层干部存在着不懂网络、不会上网、不会看论坛甚至不会打字的情况。办公室的电脑成了摆设,有的基层干部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来看待网络,对网上的涉市或涉县舆情毫不关心。如此无视和轻视网络,等于放弃了了解社情民意的捷径、正面引导舆论的平台。一遇突发事件,往往不知道如何运用网络及时发布真实信息,导致谣言占领网络阵地,进而误导民众,甚至造成较大程度的社会危害。
一、网络媒体和网络舆论的特点
1、信息发布的直接性。互联网是对任何人都开放的,它给了所有人发表意见和参议政事的一个重要渠道,每个人都能成为网络信息的发布者,每个人都有选择网络信息的自由,网民通过微博、论坛等渠道可以立即发表意见。另外互联网还具有匿名的特点,多数网民会自然地表达自己的真实观点,或者反映出自己的真实情绪,因此网络舆情比较客观地反映了现实社会的矛盾,比较真实地体现了不同群体的价值观念和情绪心态。
2、网络舆论形成和传播的突发性。网络舆论的形成往往非常迅速,一个热点事件的存在加上一种情绪化的意见,就可以成为点燃一片舆论的导火索。当一个事件发生时,网民可以立即在网络中进行意见表达,甚至有些网民在现场可以有一些图片录音,这更大大增加了对一些人的吸引了,网民个体意见可以迅速地汇聚起来形成公共意见。在网络上各种渠道的意见可以迅速地进行互动,从而迅速形成强大意见声势。
3、网络信息和舆论内容的丰富性。每个网民所关注的事件和现象不可能完全相同,这就导致了网络舆情的内容十分丰富,任何人都可以发起主题进行讨论。网民分布于社会各阶层和各个领域;因此主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网民可以在不受任何干扰的情况下预先写好言论,随时在网上发布,发表后的言论可以被任意评论和转载。由于网络的年龄、知识、行业、经历不同,网络舆情的内容往往包罗万象,既有积极健康的言论和情绪表达,也有庸俗化和灰色的言论及情绪表达,各种文化类型、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生活准则、道德规范都可以找到踪迹。
4、网络舆论的互动性。在互联网上,网民普遍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意识。在对某一问题或事件发表意见、进行评论的过程中,常常有许多网民参与讨论,网民之间经常形成互动场面,赞成方的观点和反对方的观点同时出现,相互探讨、争论,相互交汇、碰撞,甚至出现意见交锋。这种网民之间的互动性实时交流,使各种观点和意见能够快速地表达出来,讨论更广泛更深入。
5,网民的水平和素质的参差不齐使得网络舆论望望出现偏差。网民个体所受到的现实压力会直接影响到其在网上的意见表达。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一些网上发言缺乏理性,比较感性化和情绪化,甚至有些人把互联网作为发泄情绪的场所。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对社会问题片面认识等等,都会利用网络得以宣泄,因此在网络上更容易出现庸俗、灰色的言论。
二、基层领导干部在面对网络媒体时存在的主要误区
网络“恐惧症”与“麻木症”并存
针对一些地方出现政府相关部门前后说法不
一、官方消息频频“翻案”等网络公共事件,复旦大学舆情研究中心主任朱春阳认为,这暴露了“网络恐惧症”给政府公信力带来的巨大损害。当今的网络时代,信息的传输和发布已经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想要只手遮天,用堵、封、瞒、蒙的手段掩盖真相,往往会适得其反,让政府部门为个别问题付出了整体公信力的代价。
有研究网络舆情的学者指出:“与网络„过敏‟相对的是,一些部门和官员对网络完全„脱敏‟,对网络舆情麻木迟钝。”,无处不在的网络实际已打破了传统的舆论态势,一些意想不到的部门也可能一夜之间成为全国网络舆论关注的焦点。缺少积极应对意识与经验让它们往往“被动挨打,步步被骂”。
一些干部的网络意识和操作存在严重不足
自从微博从网络上出现以来,数量急速增加,目前用户达3亿多,已成为互联网最热门的新领域,但不少官员对微博要么完全不懂,要么一知半解。”一些基层干部完全落后于网络时代,对网络知识往往是一脸茫然。
尽管这些年基层干部的网络知识、参与能力以及对新兴媒体传播规律的认识有明显提高,但总体上与广大网民尤其是网络意见领袖相比,基层干部大多处在初级甚至没有水平,弥补网络运用能力的不足需要干部与“网”俱进。BBS、新闻跟帖、博客、QQ群、3G、微博等被网民广泛运用,网络已进入Web2.0时代并逐渐开启Web3.0时代,但一些基层干部仅仅掌握了门户网站的新闻浏览和发布技巧,对于时时更新互联网新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不能及时了解更不用说运用了。
在信息化时代,形成了由网络与手机等新媒体构成的新兴舆论场。当前很多基层干部习惯了相对封闭单向传输的传统媒体,传统媒体在人力信息直观性等各方面都不能与现在的新兴媒体相比,因此舆论监督在时间和范围上相对有限往往让一些基层干部感觉媒体第一不会来,第二好对付的心理。不少基层干部依然用对待传统媒体的心态和方式来对待具有高度开放、互动、参与的新兴舆论场,必然会在新媒体舆论上败下阵来。
观念和机制上的障碍也使基层干部在面对网络舆情时„眼高手低‟,平时宣称重视网络舆情,谈起来也头头是道,但一旦涉及自身,往往手足无措、反应过度、处臵失当。
随意应对,一甩了之
一个地方性负面新闻在网上能“坏事传千里”,往往连最先刊发的人也无法预见、无法控制。一些基层领导干部却常常忽视对网络舆情的监控,而网络舆论的酝酿及形成非常迅速,由于外界刺激信息的出现或者突发事件的发生,网络上便会迅速形成舆论热点;如果网络舆论持续高涨,而网络舆论得不到缓解或舆论对象处理不当,就会使舆论出现“一边倒”而形成“一致性”的负面舆论,最终由一个普通的网络舆论演变成一场网络舆论危机;而当进入危机大爆发阶段时,网络舆论由隐性的舆 论压力转变成为真实生活中行为抗争的显性行为,甚至造成危机事件,威胁社会稳定,引起社会震荡,阻碍社会发展。
三、基层领导干部应对网络媒体和舆论的几点建议
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平时做足功课,关键时刻才能做到沉着镇静。网络的重要性和影响力越来越大,基层领导干部要学会在平时的工作中善待、善用和善管网络媒体。
1、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网络媒体
提高认识是基础。一方面要深刻认识当前舆情应对工作的复杂性。目前,人们的舆情表达不仅仅通过新闻媒体和信访等传统渠道,更多的借助网络。互联网已成为各阶层利益表达、情感宣泄、思想碰撞的舆论主渠道。由于它的开放性和虚拟性,使得人们舆情表达更直接、涉及的内容更广泛,传播速度更快捷。当前,网络文化已经成为一种强势的大众传媒文化,大量直接的、真实的民意民声反映在互联网上。作为基层领导干部不仅要掌握网络媒体传播规律,而且要抢占网络媒体话语制高点。
要重视网络媒体就要求他们认真学习网络知识,切实掌握好网络发展的基本态势,掌握使用网络的基本技巧和与网民沟通的基本方法,充分利用好网络这个最快、最广、最强的交流平台,了解民意、汇集民智,推动工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强化工作监督,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实现办公现代化、民主化。这不仅是领导干部提高自身素质成为新时期的新型领导干部的需要,也是执政为民的需要。
2、要把握好网络舆论正确导向,加强网络媒体舆情研判
加强主流网站建设,使其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需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技术、内容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多管齐下。网络媒体最大的特点就是传播速度快,即使芝麻绿豆大的一点小事,只要具备了吸引眼球的因素,也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传遍每一个角落。但网络传播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准确性不高,各类虚假信息通过博客、跟贴等不断考验人们的判断力,这些网络新闻和信息的正式性和可信度总体较低,会误导公众、混淆视听,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需要建立更多更好的主流网站,在技术方面,主流网站应加强网络技术开发,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互联网业务是建立在技术创新基础之上的产物,技术的发展不断带动新业务、新领域的出现。加强网络技术开发研究,是增强市场竞争力和运作水平的基础。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主流网站新技术的应用,推动主流网站尽快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技术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提高技术应用水平。要加快健全以政府为主导、企业和科研机构为主体、市场需求为牵引,以应用促研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科技创新攻关体系,保证网络关键技术的研发与互联网自身的发展相适应。主流网站应当时刻跟踪新技术、新业务,组织技术力量制定技术发展路线图和中长期技术规划,做到始终处于技术发展最前沿。
在内容方面,主流网站应坚持以人为本,做到“三贴近”,尊重网民、服务网民,实事求是、公开透明,提高舆论引导能力。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舆论也逐渐走向意识形态的前沿,对社会精神生活和人们思想意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主流网站要提高网上舆论引导能力,需要做好几项工作:一是把握时点,反应快捷。面对重大事件特别是突发性事件以及涉及民生的热点问题,主流网站应在第一时间发布信息、抢占先机,力争把党和政府的政策主张、处理问题的态度、解决问题的举措最早、最快、最准地告诉广大网民,压缩负面消息的传播时空,把公众情绪引导到健康理性的轨道上来。二是实事求是,敢讲真话。掌握舆论主动权和主导权,敢讲真话是前提。主流网站应勇于面对社会热点和难点,开诚布公地用真实的信息、真诚的态度给群众释疑解惑,消除误解和隔阂,理顺情绪,化解矛盾。三是超前策划,主动引领。目前,我国有的主流新闻网站在重大事件的超前关注和整体策划上还落后于传统媒体和商业网站。在一些重大社会热点问题面前,事后宣传的方式在互联网时代只能让主流新闻网站陷于被动。这就要求主流新闻网站必须围绕重大活动、重大事件、重大主题进行超前策划,适时主动设臵网络议题,掀起网络舆论高潮,占领网络舆论制高点。
因此,基层领导干部要加强舆情研判、引导,一是要第一时间摸清舆情动态,善于把握好网络舆论的正确导向,掌握舆论主动权。二是要善于利用舆情动态,从某种意义上讲,舆情就是社情民意,通过舆情分析,了解群众需求,改进我们工作。三是要改变“家丑不可外扬”的传统思维方式,妥善处理网络舆情事件。不要寄希望于通过竭尽全力地封锁消息来化解矛盾,而是应当本着信息公开、依法公正的原则,站在维护群众利益、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地在第一时间公布事件真相,使网民不信谣、不传谣,为及时应对网络舆情事件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3、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强化网评员队伍建设
对于网络媒体,基层领导干部不能把自己当作一个局外人和旁观者,而应该积极参与。首先,要关注网络信息。网络信息包括网络新闻和网民言论两大方面,通过浏览新闻网页和关注网络论坛、新闻评论、博客言论等,及时掌握时事动态,了解基层心声,充分听取民意,掌握群众的思想动态和社会舆论动向,为做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提高执政的质量和效率。其次,要利用网络优势,做好党的宣传工作。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特性,通过使用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各种网络信息技术和手段,生动形象地表现严肃的宣传主题,增强内容的知识性,从而达到教育人、鼓舞人的宣传效果;通过开设专栏、建立博客、在线访谈等形式,扩大宣传面,加强互动交流,提高宣传效果。
要加强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发现和培养一批直接可以用的“网络意见领袖”,驾起网上信息舆论引导的桥梁,以网上评论来引导舆论,针对一些负面舆情信息,还可以依托网站、论坛、贴吧等载体,借助网上对话、聊天等形式和手段,及时开 展有效的引导工作,用正面声音引导舆论导向,用事实真相回应群众关注,用权威信息稳定群众情绪。
总之,基层领导干部应坚持与时俱进,充分认识网络媒体的深刻影响,把握网络媒体的发展趋势,正视挑战,把网络媒体作为洞察和引导社情民意的窗口来对待,把关注网络舆情当作一种工作常态来坚持,提高网络舆论的应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