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断杉中学五年发展规划
惠水县断杉中学五年发展规划
一、规划时间:
2016年01月至2020年12月 二、五年规划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等国家、省、州、县相关文件精神,深入贯彻新“两基”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确立强烈的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发展意识,立足改革、开拓、创新,向管理要质量,着力实施“出人才、出特色、出经验、创一流”的奋斗目标。
三、学校现状分析:
我校建于1975年09月,学校占地2826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815平方米,现有1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977人。现有正式教职工62人,专任教师61人,其中本科学历54人,大专学历7人,工人1人。中学高级教师一人2名,中学一级教师17人,县教育学科带头人5人,县级优秀教师8人。
建校三十多年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教学。”的办学理念,以“仁爱、礼仪、明智、诚信”为校训。牢固树立质量立校意识,努力构建师生成长平台,着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均学有所长,形成了“团结、奋进、求真、创新”的校风;“敬业、爱生、严谨、优教”的教风;“尊师、守纪、博学、善思”的学风。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进一步扩大办学社会影响力。四、五年规划总体目标:
办学宗旨:树人为本,以德为先。
办学思路:面向社会,向管理要质量,以质量求生存,促学生全面发展。在充分开发利用各种办学资源的同时,努力探索新的办学模式,增强自身发展能力,不断提高办学效益。打造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特色校园。
奋斗目标:以目标管理为抓手,提高师生的自我管理水平,充分调动教职工积极性。以提高办学水平为目标,形成一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学校现代化管理方法,“出人才、出特色、出经验、创一流”。
五、分期规划具体要求
(一)2016.01——2016.12年度工作目标:重点抓常规建设,健全规章制度,建立岗位责任制,启动“创建花园式园林学校”建设工作,并制定分阶段实施计划。
具体工作
1、成立学校五年发展规划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部署各项工作。进一步完善校长责任下的分层管理制度。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和制定干部岗位职责,加强班子队伍建设,着力建设一支事业心、责任心、进取心强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学校领导组成员都要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各司其职,各尽所能,既分工又合作,推行分层责任管理,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形成一个团结协作、廉洁自律、工作实效的强有力的领导集体。
2、把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方向融入全体教职工的思想,使之转化为自觉、自主、自创的行动。
3、继续开展新课程课改工作和完善校本研修的系列工作,加强教师教学技能的校本培训,组织教师定期进行信息技术的培训,全面提升教师教学基本功,引导教师走专业化成长道路。
4、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各种培训和各级各类竞赛,切实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5、按县教育局年度工作安排,进一步加强学校教育教学常规工作管理,常抓不懈。
6、加强校本教研交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7、进一步稳定师资队伍,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申请,合理配置学科教师,协调好各学科教学,力争各学科教学质量平衡发展、提高。
8、进一步加强校园建设,营造校园优美和谐环境。完善校园文化、绿化、美化、净化建设,建造具有文化内涵、人文精神的校园文化,实施“创建花园式园林学校”第一阶段工作,重点打造校园文化品牌,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9、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如班班通、远程教育网等,挖掘有效教学资源,培训和提升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资源和乡土教材的能力,开拓学生视野,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创建学校资源信息库。
10、加大安全管理力度,继续开展好安全主题教育和安全演练工作,提高师生安全防范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加大安全隐患排查力度,进一步完善并认真落实安全常规管理制度。
(二)2017.01——2017.12年度工作目标:制定管理目标体系和考核评估细则。
1、紧紧围绕教育局工作精神,切实做好学校各项工作。
2、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全面实行“四制”,向管理要质量。实施目标管理,将学校工作总目标层层分解,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的目标实施网络,落实到各处、室、学科组和每个教职工,使每项目标都有责任人。建立监督、考核、评价系统,制定考核评估细则,做到目标系统化,考核定量化,使每一个责任人都接受考核,增强责任感和事业心。
3、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社会力量的大力支持,添置、更新教学设备,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继续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抓好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自身素质的提高;继续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
5、紧紧围绕县教育局的综合目标规划,抓好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工作。
6、加大安全管理力度,继续开展好安全主题教育和安全演练工作,提高师生安全防范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加大安全隐患排查力度,认真落实安全常规管理制度。
7、加强教研工作力度,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开展相应的教研活动,努力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适应教育多元化发展所需。
8、积极发掘教师的潜能和县域资源,开发适合本校发展的课题研究。
9、实行民主管理,坚持校务公开,充分发挥教育工会和职代会的民主监督作用。学校办事依据、程序标准、纪律、结果要及时公开。定期召开好教职工大会,健全制度并加以落实。充分体现民主监督和管理。
10、加强校际间的交流活动,做好开放日的活动安排,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措施,组织管理人员、教师到兄弟和学校和教育基地参观学习。
11、添置部分音、体、美、实验室教学设备和图书,改善教学条件。
12、加大民主治校的力度,广泛听取教职工的呼声,努力为教职工办实事,提高领导班子服务意识,营造和谐校园。
13、继续做好稳定师资队伍工作,合理配置学科教师,协调好各学科教学,力争各学科教学质量平衡发展、提高。
14、创建“花园式园林学校”建设进入第二阶段,重点打造“花园式”特色风味。营造环境优雅,清香幽静的育人环境。
(三)2018.01——2018.12年度工作目标:重点抓提高,求发展,初步形成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
1、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现代学校管理体制,以“规范管理、目标管理、民主管理”为主要内容,形成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坚持依法治校,以情育人,构建人文校园,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师生校园生活质量。
2、通过教职工大会,进一步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形成激励机制,使学校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3、要紧紧围绕国家人事部关于事业单位劳动用人制度改革的总体思路和目标,把抓管理、抓投入、抓师资作为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改革步伐的突破口。确立依法治教,规范管理的制度,逐步减少管理环节中的“人治”痕迹,促进学校管理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4、进一步加大校园建设,完善校园文化、绿化、美化、净化建设,建造具有文化内涵、人文精神的校园文化,力争“花园式园林学校”建设初见成效。
5、进一步加大信息资源管理,利用“班班通”和现代远程教育信息化平台,强化信息资源的接收和运用,提高多媒体设备和资源的有效使用效率。
6、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的深度培训,完善学校信息交流平台。使学校资源信息库在教师教学和交流中发挥最大的效能。
7、加强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深入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研究与应用,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学过程,积极开展各项教学研究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信息技术含量,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争创省数字化校园。
8、进一步加强教职工职业道德教育,提升教职工整体素质,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
9、稳定师资队伍工作,合理配置学科教师,协调好各学科教学,力争各学科教学质量平衡发展、提高。
10、加大安全管理力度,继续开展好安全主题教育和安全演练工作,提高师生安全防范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加大安全隐患排查力度,认真落实安全常规管理制度。(常抓不懈)
11、启动创建“花园式园林学校”第三阶段工作,开始建造盘山林荫小道及其附属景观设施。
(四)2019.01——2019.12年度工作目标:继续开拓创新,完善提高,出效益,出成绩。
1、继续组织教师参加相关培训和校内培训,促进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和业务水平的提升。
2、组织教育教学论文、课件、案例评选及推荐活动,形成人人懂科研,人人会科研的良好氛围。
3、继续加强新课题研究,努力打造一支课题研究队伍,提升学校教师科研水平,营造浓厚的教学科研氛围。
4、积极实施名师培养工程,促进教师全面发展。加大学科带头人和教学新秀的培养,利用老、中、靑——传、帮、带效应,加速青年骨干教师的成长。把素质好、潜力大、肯钻研的青年教师确定为名师培养对象,确定教师培养梯队。针对不同层次的培养对象,提出发展要求,促进教师均衡发展。
5、继续加强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注重校园文化的宣传氛围和品位。使校园文化建设向精品化方向发展。
6、继续添置部分音、体、美和电教设备,满足教学所需。
7、继续抓好教育教学常规管理,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运用多种方法,抓好教学基本功,加强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培训,提供条件让教师学习各种现代化教学技能,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设备资源,进一步强化信息技术功能效益,优化教学方法。
8、稳定师资队伍工作,合理配置学科教师,协调好各学科教学,力争各学科教学质量平衡发展、提高。
9、加大安全管理力度,继续开展好安全主题教育和安全演练工作,提高师生安全防范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加大安全隐患排查力度,认真落实安全常规管理制度。
10、花园式园林学校建设总体规划建设初见成效。
(五)2020.01——2020.12年度工作目标:求实、求精,上水平创一流,各项工作达高层次。
1、健全德育机制,形成德育网络,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形成“人人管德育、家家懂德育、社会重德育”的德育机制。
2、以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抓手,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以养成教育为特色,关注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3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氛围,实施和谐教育,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4、逐步实现各类队伍建设在流动中优化结构,在流动中提高质量,在流动中增强活力。利用教师绩效工资,以劳酬挂钩、拉开差距为经济杠杆,形成“多劳多得,优劳多得,责重多得”的激励机制。以提高效益为目标,建立教师素质与待遇、教育质量同步提高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机制。
5、继续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学校校园整体设施,加强学校绿化、美化建设,打造成精品化,全面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和社会知名度。
6、完善学校功能室的配套,建设师生电子阅览室,继续添置电教设备及图书。
7、高度重视安全教育,将学校打造成为“平安文明校园”。
8、组织各类竞赛,通过竞赛活动进一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
9、采取多种形式、运用多种渠道,加强宣传,提高学校的声誉和影响力。
10、稳定师资队伍工作,合理配置学科教师,协调好各学科教学,力争各学科教学质量平衡发展、提高。
11、总结和反思。分层次进行总结,积累经验,反思问题与不足,找准问题,确定解决的措施,为下一个五年规划做准备。
二零一六年一月
惠水县断杉中学五年发展规划
(2016-2020)
第二篇:中学五年发展规划
五年发展规划 定南中学
一、学校简介
定南中学坐落于定安县南部南丽湖畔,距海口市仅45公里,离东线高速公路入口14公里,地处要塞,交通便利,是南端交通枢纽。定南中学现有面积185亩,科学规划四个区: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和劳技实验区。
定南中学创办于1948年,是定安县一所历史悠久规模较大的中学。1950年定南中学合并到定安中学,暂停招生。1956年恢复招生,更名为“龙门中学”。1986年8月回复更名为“定南中学”。1994年停招高中班。同期与海南省电大合办电大旅游中专班至1998年,学生人数达到800多人。
二、课改背景
定南中学位于龙门墟上,位置处于南段交通纽带中枢。全镇人口2.4万,全镇面积103万平方米。
1.龙门镇属于南端经济发展地区,经济作物以胡椒、橡胶、摈榔等为主。90年
代人均年收入2513元,现年均人收入5443元。近几年来,全镇整体经济快速发展。
2.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待日益增强,对教育极其关心支持,成立了教育未来会。校庆筹委会,每年设立贤教奖学基金。这说明了镇委镇政府、龙门乡亲父老对教育极为关注,对子女教育极为重视,对定南中学教育教学极为关心支持。
3.校园建设布局合理、各区分明,绿化美化达到花园式校园。学校生活建筑面
积4258平方米,教学用房2803平方米。科教楼(现代化生物、化学、物理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电脑室)配备设置俱全,现建新教学楼3层18间,办公室、集体备课室、阅览室、美术室、音乐室等布置合理。努力争取新教学大楼教室安装现代化教学设备。4.取得的成绩。
2005年11月,完成了危房改造。2006年完成了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建设和“启明星计算机教室”的安装工程,设备完善。2008年4月被评为海南省安全文明生态示范学校,5月被评为海南省绿色学校称号。2009年8月被评为定安县中小学县级规范化学校。11月被评为定安县义务教育阶段规范化学校,12月被评为海南省农村中小学现代化远程教育应用优秀学校、海南省现代化教育技术实验优秀学校和定安县定南中学家长学校先进单位。2011年8月,被评为全国青少年读书征文“示范学校”。
5.制约学校发展的主要因素 定南中学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原来还开设高中部和中专部,近1000学生。而现在仅有9个初中班,学生近400人。学校各项硬件建设、配置不断完善。可是生源越来越少,教学质量越来越差。近几年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在全县排名中都是倒数位置。其实制约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在于课堂教学和学校管理。针对现状,学校特制定定南中学五年发展规划。
三、指导思想
教育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的系统工程,所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和原则,不能急于求成,更忌急功近利。经济的迅猛发展,知识的爆炸性增长对学校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教师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传统式教学方法造成更多的厌学学生,造成更多的问题学生,培养的人才与社会要求存在较大差距。新《义务教育法》的方针和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大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按新《义务教育法》的目标,学校按实际情况规划五年发展。一年抓德育工作,一年抓课改,以课改激活教研,以教研提高教学质量为五年规划工作的重中之重。
四、课改组织机构
为确保课改工作按时按质按量实施,学校特成立课改小组机构: 组长:邹雄功
副组长:王岸副校长,韦经淦教导主任
组员:杜华荣、张昌跃、周菊荣、符谷纬、程灿吉。
五、实施计划(一)德育处的建设
2011年9月至10月特色办学的创设,派德育小组到海南省陵水思源学校跟班学习,学习思源学校的德育工作。
2011年10月至12月,德育处成立学校学生会,学生会设卫生部、自律部、宣传部、学习部和科学实践部。其中自律部是德育处学生会的核心。
学生会卫生部:2011年10月至2012年6月,达到全面负责管理学校卫生清洁,全体师生卫生习惯的养成。
自律部:要达到学生管理学生学生教育学生的思想工作,达到自律的养成。宣传部:不但要做好校园的文化宣传,还要在2012年12月前在社区进行宣传。2013年6月前设置定南中学网页,人人网络进行宣传教育工作。2013年12月前在电视等新闻媒体中宣传。
学习部:2012年9月,组织培训学生课改工作及负责学风建设。2012年12月学风的养成。
科学实践部:2011年12月前成立家电维修实验小组、种植、喂养小组。2012年10月成立校本教材课题研讨。2013年3月申请课题研究。2012年9月,开展课堂教学改革。2014年9月至2015年7月成立课堂教学改成实验班,总结分析研究课改的成果。
(二)教师队伍的建设
学校的发展,教师队伍是关键。当前教师队伍素质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缺少爱岗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
1.师德培训。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对教师队伍进行师德师风学习
和课堂教学改革培训。为2012年9月推行课堂教学改革打好坚实基础。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形式进行培训。2.学案设计、编写及应用。2011年10月至12月中旬,对教师进行学案的设计、编写及应用的培训。2011年12月至2012年4月,组织教师编写2013年第一学期七年级、八年级统考科目的学案。
2012年4月至7月,组织教师编写2013年第二学期七年级、八年级统考科目的学案。
2012年9月至2013年1月,组织教师编写九年级统考科目的学案。2012年4月至7月,组织教师培训学习学案与课改相结合。3.课堂教学模式改变的培训学习2011年10月至12月,课改小组到海口二中、九中等课改学校培训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2012年3月,课改小组到课改基地杜郎口中学跟班学习课堂教学模式。2012年4月至7月,学案与教学模式相结合,产生新的符合学校实际的、可行性教学模式。
2012年9月,开展定南中学科目课堂教学改革。
2014年9月,成立课改实验小组,总结实验课改成果。4.名师的培养
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学校工作重点在于教师培训。
2011年9月至2016年9月,以特色办学和课堂教学改革工作铸名师、树名校。
第三篇:杉木桥中学三年发展规划
杉木桥中学三年发展规划
杉木桥中学位于邵阳县郦家坪镇杉木桥村,是邵阳县的东大门,东临邵东九龙镇,北靠邵阳市大祥区,南接祁东县凤歧坪,西连诸甲亭乡。学校创建于1968年,现有学生五百多人,教职工四十多人。经过近二十多年的发展,学校质量不断提升,办学条件不断完善。学校占地21997.2平方米,建筑面积6539.3平方米。现代化的实验室、微机室、图书室、阅览室、音乐教室、语音室、劳技教室等专用教室一应俱全,校园内绿树成荫,环境优雅,设施齐全,处处显示出颇具特色的育人景观。近年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社会影响力逐年扩大。
面对新形势,学校上下认真分析总结了长期以来的办学经验,认为学校现在正处于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关键期,只有找到适当的应对策略才能迎接挑战,抓住机遇。为此我们果断地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统筹协调发展的战略抉择。学校将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德育为核心,以教学为中心,以队伍建设为突破口,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力求从现在开始通过三年奋斗,达到“邵阳县知名乡镇初中”的目标要求。
一、总体规划
办学思想:学校遵循以“质朴,诚毅,笃志,博学”为校训,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办学目标:着眼于未来,着力于素质,以培养学生主体、个性为核心,以实施科研促教、名师带动、校园形象、教育现代化工程为保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师生主动和谐幸福全面发展。努力将我校建成省内有影响的乡镇名校。
办学条件:达到省级教育现代化标准。
办学宗旨:办人民满意的学校,育时代合格人才。
办学方略:质量兴校,依法治校,特色名校。
办学追求: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一切为了家长满意,一切为了教师成功,一切为了社会认可。
育人目标:励志报国,好学上进,文明自律,追求卓越。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校园环境:亮化、绿化、净化、美化、文化。
特色的教学模式:面向全体,分层教学,培优补差,个个成才。
二、具体目标和实施计划(一)、学校管理改革工程
1、指导思想
本着“依法治校”、“以德治校”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健全以校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学校领导体制,并发挥党支部在落实政策法规、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改革等方面的政治核心作用和监督保证作用,发挥教代会在参与学校决策、保障教职工权益等方面的民主监督作用。学校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要力求集体与个体、标准与个性,他律与自律的平衡,既要求教职工遵循共同的价值基础和标准化规范,同时又尊重教职工的个性化选择和创造性表现。
2、工作目标
健全学校行政管理的组织体系,淡化学校管理机构的行政色彩,突出管理人员的服务职能。健全教职工全员聘用制和岗位责任制度,健全各项常规管理制度,真正形成管理规范、运作高效,群众满意的管理局面。
3、实施计划
(1)2017——2018年
①调整、充实学校行政管理的组织体系。为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中层管理机构设置办公室、教务处、教科室、政教处、总务处、安全办公室、艺体办公室等三处四室,其职能由行政向管理和服务转变,为全校教育教学工作提供综合管理、设施设备、信息咨询等服务。●办公室:承担协助校长协调各处室工作和处理学校行政日常事务等职能,负责制定学校计划、撰写学校总结、搞好对外宣传报道等。●教科室:承担学校决策咨询、重大课题研究、科研课题管理、信息咨询服务、策划组织学术活动、指导现代教育理论与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等职能。●政教处:承担学校德育规划、重大德育课题研究、全校性德育活动设计、班主任培训与评价、德育课程开发等职能,负责学生的常规管理、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评价等。●教务处:承担学校教学常规、教学质量、学籍档案等管理职能,负责组织学科性教学(包括必修、选修、活动课)和校本课程的开发,负责对教学质量的检测、分析和反馈等。●总务处:承担学校基建、设备、财产、财务管理等职能,负责学校后勤服务保障等。②实行校级领导分管年级组制度,强化年级组的综合管理职能,年级组承担本年级德育、教学、教务、财务、研究性学习管理等任务。③实行教科室分管下的教研组制度,强化教研组的学术研究职能,教研组承担本学科基础性和拓展性课程建设、学生研究性学习指导、教师培训培养等任务。④完善教职工全员聘用合同制和岗位责任制度,重新修订完善《教职工考核方案》、《四个 “十佳”评选方案》和《优秀班主任评选方案》。⑥制订并实施校内名师层级评选奖励办法。
(2)2018——2019年
①按照有关的政策法规和深化改革的要求,修改、制定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形成《常规管理章程》。②组织学校管理人员认真学习研究现代学校管理知识,切实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做到管理规范、服务周到。③部署下工作。
(3)2019——2020年
①修订完善《常规管理章程》,并印发全体师生员工遵照执行,使学校管理有章可循,增加透明度。②对管理人员进行现代学校管理理论的培训,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③部署下工作。
(二)、德育改革系统工程
德育管理
1、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时代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努力培养“品行文明、品性健康、品位高雅、品质高尚”的博爱之人。
2、德育目标
构建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主导,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学生的道德体验为基础,以发展学生的道德责任感和道德实践能力为核心,以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为价值取向的开放性学校德育体系,充分发挥政教处、团总支、学生会的作用,借助课程实施,精心设计、组织和实施系列有序的德育实践活动。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和自我管理。
3、实施计划
(1)207——2018年
①实施学生德育班主任导师制,建立并完善学生成长记录,结合各种节日庆祝定期开展活动,一月一个习惯养成主题;
②进一步完善文明礼仪校本教材,开设文明礼仪课程,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文明行为习惯; ③充分利用宣传栏、电子屏、校园之声广播站实时跟进文明宣传监督与反馈;
④进一步完善落实三级德育管理,利用周一升旗仪式、级部利用周前例会、班级利用班会课加强德育教育,严格管理评比,加大对班主任奖励。
⑤开展“十佳中学生”等优秀学生评比活动,发挥榜样带动总用,激励带动学生习惯养成。(2)208——2019年
①结合学校提出的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让学生全员参与到监督管理中来; ②对于存在不良行为习惯的问题学生,以“疏导”为方针实施矫正;
③充分利用现有的环境条件,因地制宜,美化班级,办好班级黑板报和学习园地,设置图书角,搞好班级环境卫生、不断提高班级的文明程度,使班级环境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起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实现活动开展效果的最大量化。(3)2019——2020年
①通过学生会、文明监督岗、卫生检查组,对学生各种行为习惯进行全面监控、评选,树立我校德育标兵模板;
②充分发挥班集体和团队的作用,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多样的集体活动,逐步养成集体荣誉感,在集体教育中改变不良习惯,提高他们遵守行为准则的自觉性;
③对确存严重不良习惯的学生,教师根据行为矫正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矫正工作,使学生在受教育中逐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并在不断的受教育中形成性格。
校园文化建设
1、指导思想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以往历史的积淀,也是学校自我发展的主题;是全面育人的主要部分,也是展示学校的重要平台。构建文明、健康、平安、人文、和谐的校园文化体系,着眼于校园文化氛围对师生的熏陶和感染,将现代文明气息与传统文化底蕴有机渗透,为学生的发展、老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创造优良的人文环境,使学校成为师生身心愉悦、情感陶冶的乐园,让师生时时处处都感受着学校文化的魅力,促进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的形成。
2、目标任务
在校园基本定形的基础上,学校着力建设文化学校,绿化美化优化校园,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使广大师生有一个更宜人的工作学习环境,努力把学校建设成校园环境优美、艺术氛围活跃、文化底蕴深厚、管理制度完善、人际关系和谐的校园。①加强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②彰显校园精神文化内涵,培养校园健康向上的氛围。③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④注重人文关怀,构建和谐人际关系。
3、实施计划(1)2018——2019年
①邀请专业设计单位对学校进行整体的形象设计,突显学校的办学理念与学校个性,提升校园文化的内涵,提升校园环境管理水平。
②美化校园,整治校园南花园,建设“读书亭”,“校训石”,绿色文化长廓。增挂名人名像、温馨提示以及优秀书画作品。
③规范走廊书架、班级读书角,创设读书氛围。
④规范“校园之声”广播站,通过培养学生做校园广播站的记者、编辑等工作,强化学生素质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⑤绿化、美化餐厅,设置标识。悬挂温馨提示,安全警示,工作人员基本信息,各类规章制度,食谱、食品卫生宣传画等。
⑥ 全面完善校园网站建设。在现有基础上,充分利用“校长信箱”、“校园论坛”、“心理咨询”等功能,以扩大学生与老师、学生与校长、教师与校长、教师与家长之间沟通的渠道。
⑦选择部分教师优秀作品装裱为镜框条幅、或卷轴,悬挂于会议室。(2)2018——2019年
①注重学校传统文化积淀和发展,布设荣誉室,编写校友事迹专辑;用校友事迹、学校荣誉激励学生。
②在大门口两侧设置展示牌,设置学校办学工作思想、校风、教风等,右侧设置路线指示图。③建设班级文化主题栏目,让班级的每一空间都成为先进文化的传播阵地。④打造办公室文化氛围,突出摆放有序整齐、张贴有序、温馨和谐、文化气息浓厚。⑤班级建设绿化角,发动学生在教室中里布设各式各样盆栽花草,鼓励学生争当绿化管理员,以培养学生珍爱生命、认真负责的品质。(3)2019——2020年
①打造校园文化活动精品,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按照“大型活动届次化、精品化,中型活动系列化、特色化,小型活动社团化、经常化”的活动思路,突出思想性,积极开展各类特色鲜明、参与面广的文化、体育、艺术活动。
②开展文化活动月,重大节日纪念活动,坚持每年办好有特色的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全力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形成特色的校园文化,向社会展示学校风采。③规范校刊,打造精品期刊,半月刊或月刊。
④全校教职工统一校服,师生统一佩戴明显的学校标识。
⑤加大对师生业余生活的投入,丰富形式与内容,成立教师工作室。让师生走进各自生活,真正体现师生共融。增添师生健身设备,为师生营造一个更好的锻炼环境与条件。⑤组建省内知名体育训练队、学生乐团、小书画家协会等社团。
安全规划
1、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教育法》、《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学校安全工作长效管理机制。
2、总体目标:到2020年,逐步形成完善的学校安全工作管理制度和监管体系、应急救援体系,实现“三无”目标,即校园无因管理不善、安全防范措施不落实导致发生学生非正常死亡、师生集体食物中毒、校舍倒塌、火灾、重大传染病、拥挤踩踏等校园安全责任事故;校园无因管理不善、安全防范措施不落实导致发生治安和刑事案件;无师生参与非法宗教活动。
3、实施计划:
(1)2017——2018年
①、加强安全教育。上好每学期安全第一课;抓好时令性安全教育,如假期安全教育、清明节前防火安全、夏季预防溺水、防盗、防汛安全教育等;关注特殊群体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发挥心理咨询室的作用,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引导学生正确、理性对待学习、生活、情感和就业等方面的问题。
②、创新活动载体,营造校园安全文化氛围。以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周)、防灾减灾日(周)、禁毒日、消防安全宣传日、安全生产月、12.4法制宣传日等节日为契机,通过各种途径,营造校园安全文化氛围。
③、专家引领,开展普法教育。在五年内邀请有关专家、法治副校长来校讲座10人次以上,涉及《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劳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消防法》等内容。
④、加强校园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防、物防、技防水平。在原有视频监控系统的基础上,不断加大投入,做到监控全覆盖。教学楼新安监控12个,新餐厅6个,综合楼1个,待车棚建成后,对监控进行改装。
⑤、新餐厅启用后,成立食品安全监督小组,不定期对食品进行抽查,并形成长效机制。⑥、开展教学楼防震减灾紧急疏散和宿舍楼火灾逃生疏散演练,使防灾逃生演练组织更加熟练,提高学校和广大师生防灾减灾能力。
⑦、落实“一岗双责”制,进一步明确每位教师的职责,(2)2018——2019年
①、抓好校园警务室建设,不断完善校园安全监控系统、报警系统;对安保器械及时维护更新,和保安公司接洽,聘请专职保安,实现学校封闭式管理。
②、在教学楼、宿舍楼上下水解决后,重新安装维修消防栓等消防设施;保证全校所有安全设施能及时维护、更新。
③、配合家委会,做好家长值班工作,并探索家长夜间巡查制度。
④、落实工作责任,定期不定期排查影响学校安定稳定的各种隐患和涉及师生切身利益的敏感、热点问题,进一步化解矛盾纠纷。
⑤、建立校园内生活用水年检制度和师生定期健康体检制度。⑥、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切实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3)2019——2020年
①、保证学校用电安全,对学校变压器进行更换和用电线路进行改造;
②、建立学校监控室,将全校所有监控统一连接到监控室,有专人负责,及时发现问题并记录。
③、编制校园安全教育校本教材。落实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纲要》,收集学校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突发事故(事件)处置的工作预案、安全基本常识,编制校园安全教育校本教材,切实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和有效性。
④、在校园网上开设平安校园专题栏目,及时更新内容,使师生对校园安全各项活动的知晓率和参与率均达100%。
(三)课程改革工程
1、指导思想
立足我校实际,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努力创建理念先进、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我校新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为培养和造就具有终身发展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2、工作目标
充分调动教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切实提高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根据学校的传统特色、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的具体要求,开发校本课程,建设适合学生个性发展和潜能开发的富有弹性的课程体系,为学生发展性学习与创造性学习的形成打好基础。
3、实施计划
(1)2017-----2018学年
①校本课程开发相关理论学习;确立“泉沟中学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研究”课题,并纳入学校科研项目管理体系。组建由分管校长负责,以教导处、教科室及资深教师为主体的校本课程研究小组,并聘请有关课程理论专家、学科教学专家予以指导。②校本课程开发序列研究。
③修订校本课程的管理、考核和评价办法,加快校本课程建设的步伐。④探索实施社团建设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机结合。
⑤探索建立学校中的小社会模式,培养学生的社会角色意识。(2)2018-----2019学年
①确定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及重点课程的实施。
②树立建设优质校本课程的意识,各类教材要根据教学实践不断去粗取精,反复修改,以期日臻完善。
③深入探索社团建设,开发学生需要的校本课程。(3)2019-----2020学年
①总结重点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全面推广校本课程序列,编写校本教材。②继续修订完善校本课程的管理、考核和评价办法。③积累社团建设经验,整理、反思、提高社团活动的实效性。果。
(四)课堂教学工程
1、指导思想
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借鉴名校课堂教学成功经验,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特色的品牌学校。
2、工作目标
树立“培博爱之人,育个性之才”的教育理念,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努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形成“一科一模”的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切实落实“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的教学要求,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实施计划
(1)2017——2018年
①成立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
②组织教师研讨合作达标教学教学模式。
③以备课组为单位,初步探索我校的“一科一模”教学模式。
(2)2018——2019年
①实行课堂反思制度,总结教改成败,纠错扬优,促使教改进一步深化。②诚邀省市教研室领导对我校课堂教学改革进行指导。③完善我校的“一科一模”教学模式。
(3)2019——2020年
①修订完善《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并印发全体师生员工遵照执行,使课堂教学有章可循。
②利用课堂改革中涌现的名师对教学人员进行专题培训,不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③总结“一科一模”课改工作。
(五)教育科学研究工程
1、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科研兴校、科研兴教”意识,把教育科研摆上重要工作日程。以课题研究和名师分层推进为突破口,注重打造和推广课题研究成果,全面提高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水平,促进教育教学工作实现内涵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2、工作目标
形成健全的教育科研和教研网络,营造良好的教科研环境,打造一批对教育教学改革和学校科学发展有实际推动作用的科研和教研成果,形成富有泉沟中学特色、具有开放性和超前性的教育科研、教研工作体系,为我校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强有力的教科研支撑。
3、实施计划
(1)2017——2018年
①形成教育科研和教研工作具体规划,召开校内发布会,在全校教师中广泛宣传学习,让全体教师了解教育科研和教研规划内容,增强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和教研工作意识。②调整、充实学校教学研究的组织体系。学校的教科研由分管校长领导,教科室负责管理,成立由各学科骨干教师和教研员、各年级备课组长组成的层级基本教研组织。③完成教师五项全能教学大比武人员培训、选拔和参赛工作。④根据学校需要完成“十二五”教育科研立项,全面启动课题研究并有一定进展。
(2)2018——2019年
①根据上运行情况,修订完善教育科研管理制度;②开展教师全员科研素质普查,形成有针对性的科研培训计划,完成初级和中级培训;③整理观课议课的经验及实录,编辑成册。④把语文教研组打造成邵阳市有名的学科组,并总结经验促进其他学科组建设的成名。
(3)2019——2020年
①完成教师队伍高级科研培训,基本形成科研名师队伍;②基本完成“十二五”教育科研课题研究任务,形成较为丰富的科研成果,结集出版。③组织参加各级各类教科研成果评选④实现校内外资源共享,发挥我校的辐射作用。⑤组织参加各级教学能手评选。
(六)教师专业发展工程
教师专业发展工程
1、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的战略思想,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着力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优化教师结构,培养出一批专业水平高、有影响的市、县名教师、学科带头人,建设一支热爱教育事业、乐于奉献、勇于创新的稳定的教师队伍,满足学校的现代化、高质量、有特色的办学要求,加快学校跨跃发展。
2、工作目标
①重点培养一批省、市、县级骨干教师,在全县乃至全市起到各方面的引领示范作用,到2020年力争县级骨干10人,市级骨干5人,市学科带头人5人,市名师6至8人,在省级名师培养上实现零的突破。
②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使他们迅速成长起来,在教学领域起中坚作用,让一批青年教师成长为教学骨干。
③通过一系列的省、市、县、校级的培训,着力提升全体教师专业化水平,使每个教师都有较先进的教学理念,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建立起一支探索、钻研、坚强、稳固的教师队伍。
3、实施计划
(1)2017——2018年
①组建由分管校长领导的教师专业发展工作组,负责整个校本培训方案的设计与实施。②制定有关问卷,科学、全面的分析任课教师综合素质现状;③制订青年教师的培训计划。④形成五年规划教师队伍建设篇文本。⑤召开校内发布会,在全校教师范围内宣传学习,让全体教师了解规划内容,统一思想,增强专业化发展阶段意识,提高教育教学的责任意识和自觉意识。⑥重新修订完善《泉沟中学教师专业发展制度及管理办法》⑦倡导教师强化自我发展的目标意识,要求教师根据时代、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⑧建立教师发展档案。⑨县级骨干教师培养3名,市级1名。
(2)2018——2019年
①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规划,完善培训工作制度,创设良好氛围;②组织中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赴教育发达地区学习、观摩与考察,开阔视野。③开展全方位的初级和中级培训,并取得较大成果。④开展录像课活动,增强反思效果。⑤开设教师网上论坛,提供交流平台。⑥充实完善教师发展档案。⑦ 县级骨干教师培养3名,市级1名。
(3)2019——2020年
①初步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以学校为中心的教师自培模式。②做优“名师工程”,扩大名师效应。③做足“骨干工程”,加快教师成长。④做实“青蓝工程”,增强发展后劲。⑤县级骨干教师培养4名,市级2名。
(七)后勤服务工程
1、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政策法规,严格执行财务、财产管理制度,加快标准化、园林式学校建设,进一步搞好校园绿化、美化,优化育人环境,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后勤服务保障。
2、工作目标
完善学校财务、财产管理制度,确立一批硬件设施的建设项目,以实用、美观、高效为原则,力求绿化、美化和人文相统一,艺术性与教育性相统一,为全体师生员工,创设高品位的工作学习环境。
3、实施计划
(1)、2017--2018年
①、新教师宿舍楼投入使用,使得教师住宿条件满意度提高。②、新建操场(塑胶)投入使用,且管理规范。③、实现新建教学楼、操场周围的绿化与美化。④、更换变压器,并进行线路改造。⑤、北教学楼后老厕所的拆除、平整与绿化。⑥、校园主路两侧草坪的改造与美化。
(2)、2018--2019年 ①、教室、办公室安装空调。
②、学校宿舍楼改造完工,对宿舍实行全封闭管理。③、改建、完善校园排水系统。
(3)、2019-2020年
①、校园的亮化工作。校园内安装路灯和射灯,让校园亮起来。②、建高标准的停车场。
③、水井的改造。改水塔式为罐压式自动供水,达到即卫生又节约的目的。(4)、建设高标准卫生室,实现师生小病不出门。
这三年是杉木桥中学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关键时期,尽管前进的道路是艰辛的,但我们坚信有上级的正确领导,有社会、家长和爱心人士的热情支持,通过全校师生员工齐心协力,开拓进取,我们的奋斗目标一定会实现。
(八)家长委员会规划工程
1、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精神,优化育人环境,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立体教育网络,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桥梁作用、监督作用、促进作用和宣传作用,加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双面沟通,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校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2、发展总目标
通过五年的努力,到2020年我校家委会工作将走在邵阳市农村中学家委会工作前列,并在省内有一定知名度。
3、实施计划(1)2017-2018年
健全制度和机构。建立家委会三人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秘书长).班级均设立居委会。建立泉沟中学家长办公室及活动展室。设立家长委员会账户。成立课程开发小组,探索家长议教。对各年级家长学员进行培训,设立家长学员学习笔记和体会反思。(2)2018-2019年
修订完善制度,调整组织机构。总结家长值班,家长义教工作。
丰富杉木桥中学家长办公室及活动展室设施。形成培训家长校本课程。根据对泉沟当地的民间艺术等非物质文化进行走访、问卷调查。确立学生家长义教校本课程内容,并就2-3项义教课程开展活动。
(3)2019--2020年
修订完善制度,调整各种机构。丰富杉木桥中学家长办公室,活动室和展室分离。完善培训家长校本课程并对外宣传。对各年级家长学员进行培训,设立家长学员学习笔记和体会反思录。健全学生家长义教校本课程并开设,并对外展示。
第四篇:鱼市中学五年发展规划
鱼市中学五年学校发展规划
(2011.9——2016.8)
为保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学校办学品味,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创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我校确立倾注草根情结,实施鹏程教育,培养诚信,树立自信,引导广大农村子女走向人生幸福之路的办学宗旨,以“精致管理,创办特色,三年回归中游,五年晋升上游”为奋斗目标。在认真分析2007年6月—2010年6月办学水平落后的根本原因与全面总结2011年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升的经验之基础上,寻找新的发展点和突破口,为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特制定学校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使方向更明确、动力更集中、行动更统一,朝着打造高质量、高效率的全县名校品牌目标而努力奋斗。
一、规划基础
(一)学校基本情况
鱼市中学是一所地处新晃西部离城区较近的农村寄宿制初级中学,已有30多年的建校历史。学校占地面积15838平方米,建筑面积5004平方米。现有教学楼一栋、宿舍楼一栋。教学辅助用房、收发室、食堂等设施基本够用,但已经不能满足三年内学校发展的需要。校内配有广播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多媒体教室、音乐舞蹈室、绘画室、理化生实验室和仪器室、图书室、阅览室等;学校图书馆藏书10239册;有250米环形跑道田径运动场一个,篮球场两个。由于多年来学校基本没有新的建筑和大的维修,很多硬件设施已经不能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教学楼、师生宿舍楼继续扩建,校园布局也还存在较多改良的地方。
学校有一个团结勤奋、廉洁奉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领导班子,有一批团结拼搏、敬业爱生、竞争协作、争创第一的教师队伍。学校现有6个教学班,学生163人,教职工32人,其中专任教师31人,学历合格率100%。
2010—2011学年,学校渡过了艰难的磨合期。全校教职工在新一届学校
行政班子的正确领导下,发奋图强,励精图治,终于实现了触底反弹,取得了可喜的进步。2011年中考成绩成功摆脱了曾经连续三年的全县倒数第一,实现了很多人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肄业班的成绩更是实现了大超越,并展现出了强大的发展后劲。2010年与2011年全县中小学秋季田径运动会中,我校又连续两年取得第四名的好成绩,开创了校史的最好记录。教学质量的不断攀升,学校风气的不断优化,人文关怀在管理中得到进一步的体现,这些都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信心,激发了强烈的工作热情,同时也推进学校办学水平不断向前发展。学校建立和健全学校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教育改革,加强学校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推进新课改的实施,以人为本,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相结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校以优良的校风和极大的教学质量提高赢得广大家长的信任与好评。
(二)发展水平
1、学校管理规范
学校有一套健全的规章制度,体现以人为本、依法治校的教育思想,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充分发挥党支部的监督作用和工会组织的民主管理职能,形成了一整套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和教育教学评价制度。
2、学风教风优良
学校坚持以“优良的校风促进优秀的教学质量”的思想,狠抓校纪校风建设,狠抓各类常规的落实。一个了学善思、励志进取的优良学风和严谨善教、敬业爱生的教风已经形成。
3、教师素质较高
学校一直重视教师政治学习和师德教育,强化校本培训,已逐步形成一个师德水平较高、业务和科研能力较强的教职工群体,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4、体艺活动丰富多彩
德育工作扎扎实实开展,富有实效性、针对性和多样性,每月都有主题,以校训“信”的践行活动为主线,以广播操和跑操为载体,积极开展
体育节(运动会、广播操、篮球赛、素质运动会、每周争霸赛等)、科技节、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并取得显著成绩。
(三)发展瓶颈
1、教师专业的后续发展空间亟待拓展。少数学科教师已基本饱和,但语文、数学、英语、化学、体育、信息技术等学科缺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人数偏少,一些教师的业务水平较低,思想观念相对落后,在新课改形势下无法满足学生的要求。
2、学校课程的领导力和执行力均有待提高。若想成为示范初中,怎样进一步理顺学校课程体系,提高课堂效益,凸显教改传统,凝聚办学特色等都还有待于继续研究和不断努力。
3、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学生思想复杂,传统的德育工作已无法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如何正确定位德育工作,寻找德育工作的突破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严峻课题。
4、校园文化建设还需要加强。
二、目标与理念
(一)发展愿景:
三年小成,五年大成。
(二)治校方略
以人为本 科学民主 精致管理 特色发展
(三)办学宗旨
倾注草根情结,实施鹏程教育,培养诚信,树立自信,引导广大农村子女走向人生幸福之路。
(四)办学理念
一切为了学生全面发展,一切为了教师专业发展,一切为了学校和谐发展。
(五)管理风格
管而不僵 放而不乱 新而不浮 抓而不死 卓而不群
(六)一训三风
校训:信
校风:文明和谐 博学奋进 教风:严谨善教 敬业爱生 学风:乐学善思 励志进取
(八)办学目标
按照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形成现代教育的科学管理制度,培养一支掌握现代教育思想和前沿教育理念、具备现代教育手段的“学者型”师资队伍,实施创新教育策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全体学生负责,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培养个性特长,发展全面素质,为培育和造就现代社会发展和经济全球化需要的各类人才奠定基础,把学校建设成为高质量、高效率、高品位的品牌学校。
(九)培养目标
使受教育者具有现代社会必需的优秀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有良好的自信心和成功感,热爱自然,热爱读书,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审美,学会健体。全面发展、学有特长,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
三、具体工作目标、措施和保障机制、推进计划
(一)德育工作:
1、工作目标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的要求,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为主要途径,进一步加强德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探索校本化、课程化、体系化的校本德育,培养学生成为健康阳光,具有自主性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明修养、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打造平安校园、绿色校园、文明校园,营造积极、创新和谐的德育氛围,创建成为新晃德育特色学校,新晃家长示范学校。
2、具体措施
(1)抓机构,注重队伍建设网络化。一是工作主干队伍(校长室—德育处—年级组—班主任—各科任课教师)建设,以校长为组长的德育领
导小组决策德育工作,组织各项活动,协调各种关系。二是德育引导队伍(德育处、团委、团支部)建设,领导干部与后进生结对帮教。三是自我教育队伍(学生会、班委、值周班、广播操评分员等)建设。充分发挥党团队对学生引导教育功能,发挥学生自治自理能力,发挥学生干部主动性和创造性,保证他们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起排头兵作用。四是建立家长学校,班班建立家长委员会,每学年都召开家长会,开展系列化讲座,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改进教育方法。通过家长开放日、家庭访问、学生成长记录册等方式与家长沟通联系,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全方位地开展德育工作。五是培养心理教育教师和建立心理教育组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青春期教育,使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六是安全教育队伍,树立安全第一意识,成立学校护校队,保障学校周边环境安全,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加强班主任对学生安全教育,让安全意识和责任成为指导学生行为的一条准绳。学校和各部门层层签订安全责任状,确保学校和师生生命财产安全。
(2)整合资源,形成促进学生自主性发展的校本德育课程。加强全员育人意识,落实学科德育,构建促进学生自主性发展的分年级培养目标、德育内容框架和实施要求,形成包括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方面的校本课程体系,提高学生掌握管理、掌握规范、自我发展的意识。探索七年级思想品德课校本化的实施意见,开发并实施学生干部培养系列课程,开发并实施学生社会实践系列课程,积极开展艺术节(演讲比赛,辩论赛,十佳歌手比赛,元旦书画展,元旦文艺汇演),体育节(秋季运动会,年级篮球赛,广播操比赛)、读书节、科技节以及学生社团等活动,实施活动课程化,营造积极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3)加强全校教职工师德教育,强化教书育人、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意识,聘请专家与有丰富经验的老师培训班主任,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德育导师队伍,开展一对一或多对一的帮教活动,重点关注单亲学生、留守学生,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新格局。
(4)大力推进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特别强化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每学年第一学期入学要进行五天的军训,着重训练他们的意志、纪律、习惯,组织学生学习践行《鱼市中学学生在校一日常规》,实行值周班制度,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宿舍竞赛,当日公布,每月累计,以特色广播操做为习惯教育的一个“支点”与学校德育智育整合起来,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5)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竭力做到“墙壁会说话,小草会唱歌”,让校园处处都发挥育人的功能。成立绿色志愿者队伍,积极参与校园环境建设,宣传环保知识。校园之音定时(每周二、四中午)播放时政要闻和好人好事及身边的先进事迹,德育之窗不定期刊出有关育人知识,校园宣传栏及时展示各项活动的剪影和表彰先进事迹。
(6)以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保障,加强法律普及教育,通过举办讲座,组织参观,开设模拟法庭以及案例分析,法律宣传,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针对性加强法制教育,不断增强学生法制意识。加强学生不良行为的纠偏工作,配备专职心理辅导老师,进一步加强包括年级组长、班主任在内的心理教师队伍建设,提高班主任心理辅导能力,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和青春期教育课,完善心理健康咨询室,开展经常性的心理辅导活动,为学生个人和团体提供咨询辅导服务,了解学生状况,解除学生心理障碍,引导学生做好心理调节。
3、保障和激励机制:
(1)思想保障:加强师德教育,引导全体教师树立德育为首,育人为本和重在落实的思想,学校将通过课程研究、组织优秀德育案例评选、开展优秀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围绕德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开展研讨,促进教师更新观念,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2)制度保障:健全文明班评选,行为规范达标班评比,校园之星评选,十佳学生评选等制度,逐步建立与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教师绩效考核,德育论坛活动,德育学科评价及学校德育工作评估四项德育评价机制。
(3)经费保障:加大德育经费投入,逐步提高班主任津贴,逐年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经费,确保德育经费三个到位,即德育教师培训经费到位,校园文化建设经费到位,师生德育活动经费到位。
4、推进计划
(1)2011年9月—2012年8月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的心理素质和道德觉悟逐步形成,师生开始践行新的一训三风。成立家长学校,更好地发挥家长委员会的功能。积极探索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注重学生自我发展。推进活动校本化和思想品德校本化研究。
(2)2012年9月—2013年8月
学校为主渠道,家庭、社会齐抓共管,社会各方面的参与工作网络逐步健全;实施学生干部培养系列课程,具有针对性的德育活动丰富多彩,学生的思想觉悟、公民素养,意志品质有较大提高;抓好校园美化建设,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一训三风” 开始内形于心,外化于行。
(3)2013年9月—2014年8月
形成一定的德育特色和有效的工作机制,教师敬业精神达到一定高度,师生诚信度高,自信昂扬,积极向上的校园舆论得到充分展现,奋发进取,自强不息,永不却步的品质基本形成。“一训三风”得到较好的执行与展现。德育工作开始走上新台阶并着手与创建品牌。
(4)2014年9月—2016年8月
基本形成特色德育和高效德育,学校成为学生的乐园,教师的家园,文化的圣园。诚信、自信成为基本品质,文明和谐、博学奋进的校风,严谨善教、敬业爱生的教风,乐学善思,励志进取的学风,得到很好展现,自信、和谐、奋进的学校精神已经形成,学校有了自己的德育品牌。
(二)教学工作
1、工作目标: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重视学生未来发展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三课五步教学模式”为主线,努力打造阳光自主高效课堂,强化课堂教学研究,为全面加强课程改革工作增加科学含量。通过“三课五步”课堂教学改革,让学生把掌握知识的过程,变成一种探究的过程、合作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逐步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感觉到学习是生活的需要而不是额外的负担,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和终身学习的愿望,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愿意从被动的接受者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从而发展自我,成为一个身心健康、掌握初中阶段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备初步的审美能力,健康的体魄和良好心理素质,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合格的中学生。
2、具体措施:
(1)实施“三课五步”课堂教学模式,要经过按步实施、完善巩固和创新升华三个阶段,涉及备课、上课、课外辅导等环节。加强理论学习和指导力度,强势推进“三课五步”教学模式。一是全校所有教师要认真学习《三课五步教学模式简介及基本操作流程》,明确此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领悟此教学模式操作的基本要义,确保所有学科教学都能按照“三课五步”模式进行备课与教学,并逐步探索完善三课五步教学模式,打造阳光自主高效课堂,促进教学效益的稳步提高。二是加强教学研讨,大力探索总结“三课五步”的最佳教学模式。在推进“三课五步”教学模式的初期,各学科组和教研组主要采取示范课引领的形式,通过上课、说课、研讨和专题讲座的形式,引导所有教师充分理解“三课五步”教学模式的内涵和要求,及时总结经验,树立典型,不断完善“三课五步”教学模式。在实施一定时间后,各学科组要有不全唯模式论的思想,加强对教师的指导,帮助教师提升经验,为“三课五步”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教学模式提供理论支撑。逐步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学生观和质量观,培养教师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新课堂学习方式,规范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效率,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创造“阳光、自主、探究、合作、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2)倡导多种形式的校本研修,建立合作共赢的学习型组织。加强教研组研修力度,丰富教研组活动内涵,培养教师科研意识。构建以课堂教学为主线,以教学研究为载体的,教师主动参与的,多种形式的校本研修活动。加强备课组建设,强调备课要备在实处。倡导学科作业优化设计,形成团结协作、资源共享的备课组氛围。通过评选优秀教研组、备课组的方式,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合作共赢的学习型组织。
(3)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充分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提高。
(4)重视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和有效落实研究性学习,形成具有新课程理念的“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模式。
(5)努力提高后30%学生的学习成绩。关爱学生,搭建各类平台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改变学习态度,通过老师的辅导和同学的帮扶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3、保障与激励机制:
(1)完善学生发展性评价和课堂评价体系,建立适合本校实际的学生评价和课堂评价系统。
(2)实施《鱼市中学教师教学常规评价》制度,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
(3)建立和健全《鱼市中学校本教研制度》、《鱼市中学名师工程》,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4)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奖》制度,鼓励教师进行创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5)建立和完善《后30%学生提高措施》,切实做好后30%学生成绩的提高工作。
(6)建立和完善《中学综合实践课程和研究性学习课程开设》,规范课程的开设和实施。
4、推进计划:
(1)2011年9月---2012年8月
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学常规,逐步规范课程的开设,开展有实效性的
校本研训活动,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稳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彻底摆脱以往教育教学质量全县摆尾的状况,力争考试各项指标较前三年均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2)2012年9月---2013年8月
狠抓教学过程的管理,组织教师开展教学展示活动和教学研讨活动,积极探索拓展型和探究型课堂教学,探索符合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力争考试各项指标位列全县中上游水平。
(3)2013年9月---2014年8月
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勇于探索,并及时反思总结,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科研活动,形成以科研来提高质量的教学氛围。形成自由和谐的学术氛围和有鱼中特色的教学模式。力争考试各项指标位列全县前五名。
(4)2014年9月---2016年8月
《三课五步》教学成为常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注重实效,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自我发展能力成为常态,教师专业素养得到大幅提高,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得到很好结合,“名教师”、“名学生”在全县舞台得到很好展示,课改成效名列全县前列。
(三)学校管理
1、工作目标
将人本思想渗透于管理的全过程,进一步提升教职工当家作主的意识,构建现代科学气息和人文精神相结合的管理体系。
2、具体措施
(1)实行民主化管理,在校长负责制的基础上,发挥党组织的监督保障作用。进一步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坚决执行“校务公开”制度,不断推进学校的民主管理水平。发挥学生会和团组织的作用,积极倡导学生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2)完善考核制度。完善督查、考核制度,加强学校、各处室、各年级组、教研组三级督查机制,通过督查、考核、评估、协调,促进各项工作有序、健康、和谐发展,真正实现管理的制度化、科学化。
(3)实行信息化管理,在学校原有网络的基础上,把教学管理、人事管理、德育管理、财务管理通过网络纳入信息化轨道,提高管理效能。
(4)实行社会化管理,学校教育工作紧紧依靠社会,大力争取社会力量参与学校管理。
3、保障和激励机制
(1)增强人文服务意识。尊重、关怀、信赖、体谅和帮助每一位教师;尊重和重视每一个学生,全心全意的爱护学生、服务学生;急家长所想,站在家长的角度思考学生的教育问题,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2)倡导合作精神,增强参与意识;通过教代会、校务公开、党支部建设等,让教师参与学校透明管理。学校重大决策前,广泛征求教职工的意见后,再集中意见做决定。
(3)创建平安生态校园
坚持“每个人都是学校安全的教育者”原则,狠抓卫生安全工作,打造平安卫生校园。通过全体师生的自主设计、共同参与,创建优质平安生态校园环境。
4、推进计划
(1)2011年9月---2012年8月
构建依法治校,民主管理,以章为本的运行机制,进一步创新办学理念,规范办学行为、教学行为和管理行为。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修订学校内部管理制度,以绩效工资制度建设为契机,建立一整套教育教学发展性评价制度。创建教育现代化学校。
(2)2012年9月---2013年8月
继续实现学校的精细化管理,逐步渗透人性化管理机制,形成团结、民主、和谐、互助的校园工作氛围。
(3)2013年9月---2014年8月
总结学校办学和管理模式,形成我校的管理特色。使我校的办学宗旨初见成效。
(4)2014年9月---2016年8月
学校管理特色得到充分体现,办学理念、办学宗旨、一训三风在学校的各个环节均能得到很好展示,校园文化育人氛围浓郁,自我发展,诚信、自信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为与独到气质,学校彰显出独到、稳定、强烈自信、拼搏奋进的精、气、神。
(四)教科研工作
1、主要目标
以“校本研训”为依托,深化教科研工作,提高教师的整体业务素质,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增添助力。进一步推进高一级层次课题的研究,更好地梳理、传承、发展教改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理论学习和科研活动,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并推动各级课题研究质量的提升。
1、加强师资培训,转变观念与新课改同行,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理念是先导,学习是保证,首先,要加强教师理论与业务学习,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把教学观念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以高效课堂教学理论为主要学习内容,采取理论联系实际,集中与自学相结合的办法深入进行学习研讨,要求所有教师认真研读课改论著,做好学习笔记,撰写教学心得反思,并以教研组为单位定期组织交流研讨,使先进的教育思想牢牢扎根于自己的心中,从而更有的放矢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其次,要抓住我校成为全国名校共同体成员学习的有利契机,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认真学习以“洋思”、“杜郎口”为主体的名校共同体的九大教学模式,积极获取先进的教改信息,不仅从理论层面,更从操作层面和实践经验上进行吸收和内化,运用“扬弃”原理和“拿来主义”思想,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完善提升我校的“三课五步”课堂教学模式,争创我县先进教学模式;第三,通过实施“师徒结对、青胜于蓝”工程,开展“互帮互学、齐头并进”活动、群体教研活动、教师基本功达标竞赛活动,提
高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2、充分发挥教研组、学科组的教学研究职能,开创教研活动的新局面。围绕“转变学习方式”扎扎实实开展教研活动,各教研组、学科组要制定出本组的研究内容、操作步骤,每一位教师要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认真上好每一节教学研讨课,把自己新的教学方式展现出来,共同发现不足,找出改进的方法,逐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程的实施能力和研究能力,以适应新课改的需要。
(1)常规性教研活动,实施“五段式”校本教研模式:
“校本教研”基本程序包括:“集体备课-教师上课-反思调整-重新上课-总结提炼”五个环节。
①集体备课:落实课改的集体备课要求,充分发挥集体智慧,提出课堂教学设计。
②教师上课:执教教师对充满集体智慧的教学设计,进行课堂教学的实践(备课组教师到场听课、观摩)。
③反思调整:参与听课、观摩的教师集体点评,提出改进意见后,执教教师与同组教师进行“同伴互助式”再备课,反思、调整课堂教学中的教与学的方法、手段和策略。
④重新上课:执教教师按照调整后的预设,在另一班重新上课实践(领导、教研组教师到场听课,此实践提供了教学研究的素材)。
⑤总结提炼:在听课者的集体总结、提炼的基础上,执教教师进行第二次教学反思。在第二次反思中找出成功的原因及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并能概括出有一定价值的经验。
(2)开展“人人上一节优质课”活动,每学期末,以学科组为单位,开展献课竞赛活动,展示推广学科教研成果。
3、加强科研工作,密切联系教学实践,提高教科研工作的实效性。将课题研究与学科教研有机结合起来,向“教研工作课题化,课题研究常规化”迈进。各教研组要把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课型模式及课堂教学环节操作流程中出现的问题、小组建设与评价等方面的问题,作为课题研
究的切入点,开展课题研究,引导全组教师自觉地将日常教学工作中的“小问题”转化为“小课题”,使科研由“个体状态”向“集体状态”转变。每学年末要写出一篇高质量的总结式论文。
3、保障与激励机制:
(1)制定并不断完善《鱼市中学新课改课堂教学管理与评价方案》、《鱼市中学教学教研奖励办法》,重视、优化过程管理与评价。
(2)加大课题前期经费投入,核定教科研课题的立项、结题或获奖的奖励金额。
4、推进计划
(1)2011年9月—2012年8月
参照洋思的“先学后教”课堂教学模式和杜郎口教学模式,探究我校的“三课五步”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争创我县先进教学模式。
(2)2012年9月—2013年8月
完善提升我校的“三课五步”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七、八年级各学科教师都能熟练掌握和运用,完成从临帖到出帖的过渡,形成自己独特的适合我校师生教育教学发展的教学模式。
(3)2013年9月—2014年8月
“三课五步”教学模式成为我校常态教学模式,全体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提升“三课五步”课堂教学的实效,“三课五步”教学模式成为全县的课堂教学示范典型,效果显著。
(4)2014年9月—2016年8月
“三课五步”教学模式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全体教师在共性的教学模式中又充分彰显出了独到的个性,展现了独到的理解和个人的教学艺术,在整个教学体系中人人争当名师,个个争做能手。“三课五步”教学模式日臻完善与成熟,我校教研工作跨上台阶,形成品牌。
(五)体卫艺工作
1、工作目标:
充分发挥体卫艺科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积极的作用。建立和完善体
育、卫生、艺术等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激励机制,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经常性的体育、卫生、艺术教育活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卫生意识,提升学生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形成我校体育的篮球与田径特色,艺术类的书法、绘画、舞蹈、歌唱、演讲特色,使之成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
2、具体措施:
(1)每学期开展音、体、美三门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抽测活动和学生身体测试的统计和上报活动。深化体卫艺课教学改革,大力提高体卫艺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大幅度地提高体卫艺教育的教学质量。
(2)开齐开足学校各门课程,落实每天不少于一小时的体育活动安排。(3)开展心理健康辅导活动,进行青春期生理卫生教育,探索我校科技、卫生、艺术教育的途径和内容,使课外活动有计划、有组织。
(4)积极推广面向全体学生的经常性的丰富多彩的课内外体艺活动,并逐渐使其规范化、制度化,并形成学校的特色。
(5)着重抓班级卫生工作,宿舍和食堂卫生工作。落实日常卫生检查包干打扫制度和每月一次的卫生检查,评选每月卫生先进班。
3、保障与激励机制
(1)加强体、卫、艺、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思想和业务水平。建设一支能基本满足学校体卫艺教育需要,又具有实施素质教育能力和水平的师资队伍。
(2)组织青年体育、艺术辅导老师参加各类培训,组织各项体、科、艺、技兴趣小组,提高学生身心健康。
(3)加大对体、卫、艺工作的经费投入,保证活动正常开展。
4、推进计划:
(1)2011年9月—2012年8月
全面落实课程的开设情况,切实落实每天不少于一小时的阳光体育活动时间,完善广播操。
添臵一定数量的符合《体育教学大纲》需要的体育设施和器材,满足
体育教学的需要,加速开展课堂教学质量抽测活动,力争学业考试中学生体育达标在99%以上,A等率在80%以上。力争艺术教育多样化、标准化,完善艺术节的实施方案。
建立文体艺术活动室。
(2)2012年9月—2013年8月
抓好教学过程管理,开展多样化的学生活动,力争各项活动在全县团体总成绩名列前茅;完善二大节(艺术节、体育节),大部分的内容由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组织和完成。
体育器材做到有计划、逐步增设完善。力争学业考试中学生体育达标在99%以上,A等率在80%以上稳中有升。
(3)2013年9月—2014年8月
优化教师结构,坚持走特色创新之路,积极开展科技、体育、卫生教育研究,以科研带动特色工作,争取能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体、卫、艺教学模式。
(3)2014年9月—2016年8月
艺体类教育成为强校的特色教育,师生艺体素质高,特长教育成果显著。
(六)后勤管理
1、工作目标:
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不断提高后勤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业务素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观念。健全后勤管理制度,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学会经营,开展勤俭节约活动,努力使后勤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2、具体措施:
(1)认真组织后勤工作人员学习和践行政府的有关方针、政策、制度,使全体工作人员遵纪守法,依法办事,工作踏实,诚信待人,力争工作不出差错。
(2)每年分批次组织后勤人员到兄弟先进单位参观学习,努力提高个人素质,转变观念。
(3)建立健全后勤管理工作制度,如《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学校财产管理制度》、《学校内保安工作制度》、《食堂管理工作制度》等。
(4)严格执行收费标准,科学合理使用经费。
(5)学生财产保管队伍和学生就餐管理队伍做到包干到点到人,能正常的开展。
(6)创和谐后勤,师生满意后勤。
3、保障和激励机制:
(1)制定后勤工作人员工作制度。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互相协作,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2)加强制度建设,奖惩分明,严格制度考核,努力开创后勤工作新局面
(七)校园美化和基本建设
1、工作目标:继续搞好美化校园工作,抓紧抓好校园基本建设,争创绿色,书香校园。
2、五年内具体任务:
(1)做好学校预算,更新硬件设施,配合校园大修,创建优美、整洁、健康的现代化学校。美化校园,绿化科学。加快流动书吧建设,加固学校办公楼。室内体育锻炼活动空间基本能满足正常的教学。
(2)每年合理增购图书,图书馆成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服务基地之一。学校廊道文化建设,墙壁文化建设日臻完善,提升校园文化层次。
(3)增添办公设备,改善教师教学条件。
(八)教师队伍建设
1、工作目标:
通过五年努力,建立一支具有高尚的师德、先进的理念、精湛的业务和团结协作的师资队伍,县级以上名教师每年增加1至2位。
2、具体措施:对教师队伍建设两手抓:一手抓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一手抓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
(1)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优化学校教师队伍结构。完善“教育、教学成果奖细则”和坚持实行“公平、公正、公开”的评优原则。
(2)积极采取措施,促进教师的迅速成长。学校每年组织“教育沙龙”;观看名师教学专题讲座,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体味探索的艰辛;根据学校教师发展的实际水平以及我校教师发展的整体规划,采用四种基本研究形式:撰写反思性教学日记;备课组内部切磋;合作性课堂研究;协作性课题研究。
3、保障和激励机制
用岗位成才激励中青年教师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用学校发展的前景鼓励中老年教师挑战自我,不断前行。
(1)进一步完善师德考核制度和教职工评聘制度。实施师德标兵、师德先进集体表彰机制,对违反师德规范、教学效果差的教师实施教师岗位评聘和解聘。
(2)强化校本研训和教育科研。建立健全校本教研制度,实施听课学习归来汇报课制度,公开课、展示课前学科组磨课制,积极创造条件,走出去,请进来,给教师提供更多更好的学习机会;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培养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
(3)加大教师培训的经费投入。每年用于教师培训的经费不少于学校公用经费的10%。
(4)关心教职工的生活,努力为教职工解除后顾之忧。
第五篇:阿城中学五年发展规划
阿城中学五年(2009-2014)发展规划
阳谷县阿城中学 韩瑞忠
一、现状分析
〈一〉、内部环境
1、学校基本情况:阿城中学学校始建于1956年7月,原名为阳谷二中,位于阳谷县城东25公里处,阿城镇政府驻地,南邻324省道,西靠京杭古运河。1997年正式定名为阳谷县阿城中学,是一所县级重点初级中学。学校占地89亩,建筑面积8750平方米。标准化的400米环形操场、环境宜人的荷花池,为师生提供了休闲娱乐的优美环境。2005年7月,阿城中学又建起了高标准的教学楼一座,学生公寓楼两座,2007年教职工公寓楼一期、二期相继入住,08年三期工程竣工,有40多名教职工乔迁新居,教育教学面貌有了很大改观。学校现有教职工82人,其中本科学历35人,高级职称教师19人,中级职称教师31人,教职工学历高,能力强。目前学校有市级优秀教师4人,市级教学能手及市级优质课获奖教师6人;县级优秀教师15人,县级教学能手及县级优质课获奖教师31人。学校现有在校学生800余人,计16个教学班。学校始终以“创一流学校,育一流人才”为办学宗旨,坚持“让学校成为每位师生健康成长的乐园”的办学理念,抓质量,重管理,内强素质,外树形像,以严谨的教风带动学风,以扎实的学风促进教风,形成了良好的教学氛围。1994年被地区教委命名为“地级规范化学校”;2005年、2006年连续两年获县教育局颁发的“教育教学综合奖”;2007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阳谷名校”;2008年十月获县教育局颁发的“教育教学综合奖”,十一月被市教育局评为“聊城市农远工程应用先进单位”,十二月被山东省教育厅评为“山东省工会工作先进工作集体”;2009年二月被聊城市教育局评为“聊城市校本培训示范校”。2009年三月被县教育局评为“县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目前,学校实行寄宿制管理,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开展多种活动培养学生优良的品质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充分利用主题班会、校园广播、黑板报等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文明礼貌教育、勤俭节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每学期召开一次大型的家长会,邀请社会各届人士,到校座谈,致力于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教学上,采取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严格的管理、严明的纪律、严谨的教风与学风,赢得了社会的好评,较高的升学率博得了社会各界广泛的赞誉。“寄宿制管理,开放式教学”已成为阿城中学的特色,阿城中学旧貌换新颜,重又焕发出青春的活力,现正以她矫健的步伐迈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2、办学优势
〈1〉学校目前建有教学楼、宿舍楼、较高标准的学生餐厅,基本能满足寄宿管理的需要。〈2〉教师积极性高,好学上进,校本培训卓有成效,教师发展素质稳步提高。〈
学校简介
3〉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初见成效。目前,阿城中学课堂教学“互助合作六环节”模式;校本培训“
四、六模块”和“五心德育教育”模式丰富了我校“寄宿制管理,开放式教学”的内涵。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已初见成效。
〈4〉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05年至今,我校已连续四年被县教育局授予“教育教学工作综合奖”,社会声誉较好。
3、制约学校发展的不利因素
〈1〉、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与学校要求还存在差距,教师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名师”培养还需加大力度。
〈2〉、办学模式还不够成熟,还缺乏理论指导。
〈3〉、办学条件还需进一步改善,实验室、图书室、多媒体教室、微机室等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二〉、外部环境
1、国家重视教育。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山东省教育厅制订了“山东省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抓的实,力度大。这为基础教育的发展明确了方向。市县领导重视师资培训,加大了力度,为教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保障。
2、阿城镇历史悠久,民风纯朴,多数家长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学校发展的有利条件。
二、任期目标
〈一〉学校定位: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规范管理,力争办成环境优美,校风优良,设施齐全,师资雄厚的市级名校。
1、创建“市级教学示范校”。
2、创建“水城名校”。
3、创建“省级校本培训示范校”。
4、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
〈二〉、师资队伍建设
1、提高领导班子的管理水平,以身是范,群众拥护。
2、大胆启用和培养年轻后备干部,采用德才兼备的原则聘用年轻干部。
3、全面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一线教师本科学历达到80%。
4、加大校本培训力度,全面提高教师素质。达到书写规范,普通话标准,能使用多媒体教学,会制作简易课件。
5、县级优质课或者学能手获奖教师达到一线教师人数的60%。市级优质课或教学能手获奖教师达到15人以上。
〈三〉、德育建设
1、培养全体教职工敬岗爱业,以校为家,关爱学生的优良品质。形成善教乐教的良好教风。
2、创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3、规范宿舍、餐厅、卫生、课间操等各项管理,使学校管理更加规范。
4、上好心理健康课,搞好心理服务室,使师生健康成长。
5、“五心”教育目标化、层次化,教育内涵更加丰富。初一年级重点强化“爱心”、“自信心”教育;初二年级强化“责任心”、“诚心”教育;初三年级强化“事业心”教育。
6、完善学生评价体系,科学、全面、公正、多元化评价学生的成长状况,评价的目的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7、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增强竞争意识、合作意识,提高审美能力、创新实践能力。营造积极、乐观、向上、多彩的文化环境。
〈四〉、教学工作
1、加强校本培训,完善“
四、六模块”说课研究,创设高效课堂,生活化的课堂。
2、完善“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案一体化”的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借助信息化手段,科学增加课堂容量。
4、加大音、体、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心理健康等课的督查力度,提高课堂质量。
5、加强校园博客网建设,强化课题研究。
6、开展学科组活动,培养兴趣小组。
7、确保毕业班成绩,高中升学率达80%。
〈五〉、硬件建设
1、教室多媒体数量达到10个以上。
2、一线教师手提电脑达到100%。
3、进一步改善校园环境,绿化、美化、硬化面积达到80%。
4、建设符合国家标准的实验室、图书室、微机室,以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
〈六〉、安全建设
1、对师生加强安全教育,上好安全课,增强自救意识、自防意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2、制订各种应急预案,强化安全演练,增强防范灾害的能力。
3、进一步强化教职工全员值班制度和夜间巡逻制度,周查、月检,确保学校平安和谐。
三、目标分解
2009------2010学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线教师本科毕业率达50%。5—7名教师在县级以上优质课或教学能手评选中获奖。
2、规范学校德育教育,上好心理健康课。
3、“多元化学生评价”探究与实践。
4、丰富“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及“
四、六模块说课”内容。
5、增加手提电脑10台。
6、开展学科兴趣小组活动,发展个性,培养特长。
2010------2011学
1、创建“市级教学示范校”。
2、一线教师本科达标率达到60%。
3、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化。
4、配备20本教师用手提电脑,全部一线教师能制作简易课件。
5、兴建实验综合楼。
2011------2012学
1、创建“水城名校”。
2、一线教师本科达标率达70%。
3、市级优质课或教学能手获奖教师达到10人。
4、“五心教育”模式阶段性总结、反思,初见成效。
5、“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和“
四、六模块说课”研究在县级范围推广。
2012------2013学
1、创建“省级校本培训示范校”。
2、一线教师本科学历达标率达80%。
3、一线教师在县级以上优质课或教学能手评选中获奖人数达50%。
4、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初步形成。
5、教师手提电脑增加至50台。
6、校园绿化、美化、硬化面积达70%。
2013------2014学
1、教育教学管理规范有序。
2、校园绿化、美化、硬化面积达80%。
3、一线教师在县级以上优质课或教学能手评选中获奖人数达到60%,并有15人以上在市级优质课或教学能手中评选中获奖。
4、教师手提电脑达到100%,教室内均按装多媒体设备。
5、“寄宿制管理、开放式教学”特色显著。
6、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
四、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组织建全,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2、充分发扬民主,工会要发挥好教师和行政的桥梁作用,及时向学校提出意见和建议,向教师宣传学校要求。
3、加强财物管理,使学校校产管理规范有序。合理使用学校有限的办学资金。保障改善办学
条件,师资培训等工作的顺利开展。
4、以法制校,召开教代会,制订学校各项管理制度,落实考核制度,奖惩制度,学生评价制度,充分调动师生学习、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积极争取上级危改资金,加大危改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