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五活页规范训练 3-4论厄运 直面苦难(节选) Word版含解析]

时间:2019-05-14 22:02: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五活页规范训练 3-4论厄运 直面苦难(节选) Word版含解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五活页规范训练 3-4论厄运 直面苦难(节选) Word版含解析]》。

第一篇: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五活页规范训练 3-4论厄运 直面苦难(节选) Word版含解析]

第15课

论厄运 直面苦难(节选)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一、基础巩固(20分,每小题4分)1.下列各组词语字形和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羡慕(xiàn)恶运(è)

毋须(wú)

宛如(wǎn)....B.漂泊(piāo)血肉(xiě)漩涡(wō)苍穹(qióng)....C.漂白(piǎo)浓郁(yù)映衬(chèn)汲取(jí)....D.焚烧(fěn)拯救(zhěng)暴露(bào)荒谬(miù)....解析 A项厄运;B项血xuè肉;D项焚fén烧。答案 C 2.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讲话中,温总理说:“‘德不孤,必有邻’。我们在世界上做一个负责任、有信誉、有影响的国家,从不分国家大小、贫富、强弱,一律平等。”

B.随着想象的丰富与贫乏,红叶都会在脑海中幻化——简单的,幻化为猎猎红旗、熊熊烈火,复杂的,幻化为灿灿霞光、勃勃杜鹃。

C.我眯着眼看看闪着毒舌的太阳,心里安慰自己:歇歇就走,然后就从老张头堆满烟、酒、食盐等乱七八糟的货架上拿了一本小人书,津津有味地看起来。

D.说起竹林七贤,人们马上想到的是他们啸聚竹林、背离常规、浪荡不羁的许多怪诞行为:喝酒、吃药、喜怒无常、即使马上杀头也要先弹琴一曲„„

解析 A项第一个句号应该在单引号内。B项“熊熊烈火”后面的逗号应该改为分号。C项“歇歇就走”后面的逗号应该改为句号。答案 D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大自然的恶势力轻而易举地把我们或我们的亲人毁灭。....B.我们是舞台上的英雄,哪怕眼前这个剧场里的观众全都浑浑噩噩,是非颠倒,我们....仍有勇气把戏演下去。

C.当史前人类遭受大洪水致命的灭顶之灾时,他们能有什么慰藉呢? ....D.实际上,只要我活下去,我就仍旧只能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我依然会被卷入世俗....生活的旋涡。

解析 C项“灭顶之灾”与“致命”重复。答案 C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高速磁悬浮列车运行时,与轨道完全不接触;它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列车的悬浮、导向、驱动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B.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选择住宅时讲究环境,装修讲究环保,吃饭讲究营养,这体现了人们对于高品质生活的追求。

C.既然中央政法委暗访已经发现“黄赌毒”等问题,那么守住行动秘密、让对方措手不及,以求精准打击就成为能否将“黄赌毒”一网打尽的关键。

D.县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涵盖城镇经济和农村经济的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系统中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接合部。

解析 A项“都靠的是利用”句式杂糅。B项搭配不当,“生活水平”与“改善”不搭配。C项“守住行动秘密、让对方措手不及,以求精准打击”一方面内容与后面“能否将‘黄赌毒’一网打尽”两方面内容不能呼应。答案 D 5.以“逆境”为本体,仿照下面的句子写一个比喻句。

逆境是弱者的坟墓,是强者的摇篮,对于我们青年人来说,逆境是一所真正的大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要注意例句是暗喻类型的句子,比喻词是“是”,同时又是博喻,喻体间有相对性。

答案 逆境是弱者的囚笼,是强者的云梯,对于我们青年人来说,逆境是一个真正的考场。

二、阅读精练(40分)(一)课内精读(2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好的运气令人羡慕,而战胜厄运则更令人惊叹。”这是塞涅卡得之于斯多葛派哲学的名言。确实如此。超越自然的奇迹,总是在对厄运的征服中出现的。塞涅卡又曾说:“真正的伟人,是像神那样无所畏惧的凡人。”这是一句宛如诗一样美的妙语。古代诗人在他们的神话中曾描写过:当赫克里斯去解救普罗米修斯的时候,他是坐在一个瓦盆里漂洋过海的。这个故事其实正是对于人生的象征:因为每一个基督徒也正是驾着血肉之躯的轻舟,横渡波涛翻滚的生活之海的。幸运所需要的美德是节制,而厄运所需要的美德是坚忍;后者比前者更为难能可贵。《圣经》的《旧约》启示给人们以幸福,而《新约》则启示人们通过战胜苦难去获取幸福。在圣诗中,哀歌是与颂歌相伴的,而圣灵对约伯所受苦难的刻画比对所罗门财富的刻画要更动人。一切幸运都并非没有烦恼,而一切厄运也绝非没有希望。最美的刺绣,是以明丽的花朵映衬于暗淡的背景,而绝不是以暗淡的花朵映衬于明丽的背景。从这图像中去汲取启示吧。人的美德犹如名贵的香料,在烈火焚烧中散发出最浓郁的芳香。正如恶劣的品质可以在幸运中暴露一样,最美好的品质也正是在厄运中被显示的。

6.画线处说“这个故事其实正是对于人生的象征”,联系上下文,说说这个故事象征的人

生是怎样的。(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题干要求指出“这个故事象征的人生是怎样的”,从“象征”二字来考虑,就应该把着眼点放在这个故事与人生的相似之处上。同时,联系上文可知这个故事是作为证明“超越自然的奇迹,总是在对厄运的征服中出现的”一句的论据使用的。

答案 人生就是要勇敢地面对生活,承受生活中的每一次起伏,战胜生活中的每一个困难。

7.作者说“从这图像中去汲取启示吧”。那么,从刺绣图像中我们能得到怎样的启示呢?

(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刺绣图像”一句是用比喻的方式对“一切幸运都并非没有烦恼,而一切厄运也绝非没有希望”一句的进一步论述,“明丽”和“暗淡”分别比喻人生境遇的幸运与厄运。

答案 人的一生之中,厄运与希望常常相伴,用坚忍战胜厄运,最终美好的品质会在困苦中得以升华。

8.在这段论述中,作者环环相扣进行分析论证,请理出三个环节。(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题考查对文章思路结构的分析能力。本文其实就是围绕“厄运”这一中心词展开的三个递进关系的分论点,只要找出中心句和相应的论据就可以划分出三个环节。答案 要战胜厄运——战胜厄运需要坚忍——美好的品德在战胜厄运中凸显。9.“真正的伟人,是像神那样无所畏惧的凡人。”这句话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理解。(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要透彻理解这句话,一是要把句子放入原文中理解;二是要理解本句看似矛盾的句意中所强调的重点,即伟人的本质。

答案 不矛盾。说是伟人,因为他面对厄运时无所畏惧;说是凡人,因为他也不可避免地要遭遇厄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①面对社会悲剧,理想、信念、正义感、崇高感支撑着我们,我们相信自己在精神上无

比地优越于那迫害乃至毁灭我们的恶势力,因此我们可以含笑受难,慷慨赴死。我们是舞台上的英雄,哪怕眼前这个剧场里的观众全都浑浑噩噩,是非颠倒,我们仍有勇气把戏演下去,演给我们心目中绝对清醒公正的观众看,我们称这观众为历史、上帝或良心。

„„

②一个人只要真正领略了平常苦难中的绝望,他就会明白,一切美化苦难的言辞是多么浮夸,一切炫耀苦难的姿态是多么做作。

③不要对我说:苦难净化心灵,悲剧使人崇高。默默之中,苦难磨钝了多少敏感的心灵,悲剧毁灭了多少失意的英雄。何必用舞台上的绘声绘色,来掩盖生活中的无声无息!

④人天生是软弱的,惟其软弱而犹能承担起苦难,才显出人的尊严。

⑤我厌恶那种号称铁石心肠的强者,蔑视他们一路旗开得胜的骄横。只有以软弱的天性勇敢地承受着寻常苦难的人们,才是我的兄弟姐妹。

⑥我相信我有足够的勇气面对生活中已经发生的一切,我甚至敢于深入到悲剧的核心,......在纯粹的荒谬之中停留,但我的生活并不会因此出现奇迹般的变化。人们常常期望一个经历......了重大苦难的人生活得与众不同,人们认为他应该比别人有更积极或者更超脱的人生境界;然而,实际上,只要我活下去,我就仍旧只能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我依然会被卷入世俗生活的旋涡。生命中那些最深刻的体验必定也是最无奈的,它们缺乏世俗的对应物,因而不可......避免地会被日常生活的潮流淹没。当然,淹没并不等于不存在,它们仍然存在于日常生活所触及不到的深处,成为每一个人既无法面对也无法逃避的心灵暗流。

10.文中“悲剧的核心”“纯粹的荒谬”“世俗的对应物”分别指什么?(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悲剧的核心”是指因重大自然悲剧的打击而产生的生命中最深刻的体验;“纯粹的荒谬”是指遭遇自然悲剧打击的人在失去了生活目标后对现实的一种清醒的感觉;“世俗的对应物”是指理想、信念、正义感、崇高感等。

11.作者同意“苦难净化心灵,悲剧使人崇高”的观点吗?为什么?(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不同意。苦难会磨钝心灵、毁灭英雄。12.第⑥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生命中那些最深刻的体验必定也是最无奈的。13.请谈谈你对苦难的认识。(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苦难可以充实思想,苦难可以净化心灵,苦难是一笔财富。没有感受过挫折、没有经历过苦难的人生是苍白的。(二)课外拓展(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论幸运 [英] 培根

不容否认,一些偶然性常常会影响一个人的命运——例如长相漂亮、机缘凑巧等;但另一方面,人之能否幸运又决定于自身。正如古代诗人所说:“人是自身幸福的设计师。”

有的时候,一个人的愚蠢恰是另一个人的幸运,一方的错误恰好促成了另一方的成功。正如谚语说:“蛇吃蛇,能成龙。”

炫耀于外表的才干虽然令人赞羡,而深藏未露的才干则能带来幸运。这需要一种难以言传的自制力。西班牙人把这叫做“潜能”。一个人具有优良的素质,能在必要时发挥这种素质从而推动幸运的年轮转动,这就叫“潜能”。

历史学家李维曾这样形容老加图说:“他的精神与体力都是那样优美博大,因此无论他出身于什么家庭,都一定可以为自己开辟出一条道路。”——因为加图具有多方面的才能。这说明只要对一个人深入观察,是可以发现对他是否可以期望幸运的。因为幸运之神虽然是盲目的,却并非是无形的。

幸运的机会好像银河,他们作为个体是不显眼的,但作为整体却光辉灿烂。同样,一个人若具备许多细小的优良素质,最终可能成为带来幸运的机会。

意大利人在谈论精明的人时,除了夸赞他别的优点外,有时会说他表面上带一点“傻气”。是的,有一点傻气,但并不是呆气,再没有比这对人更幸运的了。然而迷信愚妄的人是不会幸运的。他们把思考权交付给他人,就不会走自己的路了。

意外的幸运会使人冒失、狂妄,然而经过磨炼的幸运却使人成为伟器。

幸运是令人尊敬的,至少这是因为他的两个女儿——一位叫自信,一位叫名誉。他们都是幸运所产生的。前者产生于人自身的心中,后者产生于他人的心中。

古代的智者,为避免招人嫉恨,很少对自己的幸运进行夸耀,他们把一切归功于“神”。——事实上,也只有伟大人物才能得到神的护佑。恺撒对大风浪中的水手说:“镇静,有恺撒坐在你的船上!”而苏拉则不敢自称为“伟大”,只称自己为“有幸的”。从历史上可以看到,凡把成功完全归于自己的人,常常得到不幸的终局。例如,雅典人泰摩索斯总把他在政治上的成就说成:“这决非幸运所赐,而是因为本人高明。”结果他以后再做什么事却很少成功了。世间确有一些人,他们的幸运,流畅得有如荷马的诗句。例如普鲁塔克就曾把泰摩列昂的好运气与阿盖西劳斯和埃帕米家达的运气相对比,但这种幸运成功的果实,最终也还要到他们的德行中去找原因呵!

14.用一句话表述作者关于幸运的观点。(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些偶然性常常会影响一个人的命运,但另一方面,人之能否幸运又决定于其自身。

15.第2段中“蛇吃蛇,能成龙”,第5段中“幸运的机会好像银河,他们作为个体是不显

眼的,但作为整体却光辉灿烂”,这两个比喻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未犯错误的聪明人战胜了犯错误的蠢人,从而获得成功。②幸运机会多,能使人获得巨大成功。

16.“只要对一个人深入观察,是可以发现对他是否可以期望幸运的。”这是为什么?它强

调什么因素必然会在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中起作用?(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因为没有才能就不能把握机遇,而一个人有无才能是可以观察到的。②作者在这里强调一个人是否有才能必然对他的命运起作用。17.文章最后一段,作者批评了什么观点?为什么?(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批评了那种把成功完全归于自己的人,认为他们不是智者。因为他们否定了“命运之神”的作用(不会到自己的德行中找原因)。

第二篇:第三专题《论厄运》《直面苦难》教案(苏教版必修5)

《论厄运》《直面苦难》教案

教学目的:

1、品味凝炼的语言,体会深沉的哲理。

2、提高比较辨析的阅读能力。

3、培养正确面对逆境的态度。

教学重点:

以两文的整合为基础,让学生对材料独立探讨以提高研讨能力,并加深对苦难的认识。学习中先以学生筛选体现作者观点的格言警句为突破口,以期理解两篇文章的内涵;然后学生进行两文相同相异点的比较;透彻理解两文深沉的哲思后,学生拓展开去,联想具象化的直面苦难的故事,从中领悟面对不同悲剧时许许多多的英雄或凡人所展示的人性美;最后以练笔的形式将对苦难的认识形成文字,变成座右铭的格式珍藏在自己的内心,化为一种人格力量。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蕴含的哲理。

学习方法指导:独立探讨,整合信息。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人生苦短,风云难测,我们难以想象海伦•凯勒的世界,那是怎样漫长的黑夜;我们难以窥探贝多芬被剥夺聆听权力时最初的心境!病魔束缚了霍金的躯体,宇宙中弥漫着这位科学巨匠睿智的思绪;智障阻碍了舟舟的发育,而音乐王国里却飘洒着灵动的音符。苦难有非凡的意义,生命有崛起的尊严。今天让我们走进培根和周国平的哲理散文——《论厄运》《直面苦难》,深入体会苦难中的尊严。

师:板书课题 “苦难中的尊严”——《论厄运》《直面苦难》。

二、解题

题目中的“厄运”“苦难”,指人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会时时会遇到什么?——“逆境”。

三、展示学习目标:

1、品味凝炼的语言,体会深沉的哲理。

2、提高比较辨析的阅读能力。

3、培养正确面对逆境的态度。

四、阅读《论厄运》

1、速读2分钟,划出《论厄运》中最能体现作者观点的名言警句。学生回答,讨论后明确。

“好的运气令人羡慕,而战胜厄运则更令人惊叹。”

“幸运所需要的美德是节制,而厄运所需要的美德是坚忍,后者比前者 更难能可贵。”

“超越自然的奇迹,总是在对厄运的征服中出现。” “真正的伟人,是像神那样无所畏惧的凡人。” “最美好的品质也正是在厄运中显示的。”

(注意:“最美的刺绣,是以明丽的花朵映衬于暗淡的背景,而绝不是以暗

淡的花朵映衬于明丽的背景”,“人的美德犹如名贵的香料,在烈火焚烧中散发出最浓郁的芳香”,两句未点出“厄运”、“美德”等字眼,能体现作者观点,但不是最能体现,它们是用比喻、对比给文章增添了诗意。)

2、小结,同学通过刚才找到的句子,思考培根要大家以怎样的态度面对苦难呢?

“无所畏惧”、“勇敢战胜”、“坚忍”。

五、阅读《直面苦难》。

1、对于苦难,作者阐发了哪三个观点?

讨论后小结:

面对自然苦难,我们应以最真实的勇气挺立而不倒下,以此维护人在大自然面前的尊严。

苦难磨钝了多少敏感的心灵,悲剧毁灭了多少失意的英雄。人天生是软弱的,惟其软弱而犹能承担起苦难,才显出人的尊严。

苦难英雄也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生活在世俗的旋涡中。面对苦难,最深刻的生活体验藏在日常生活的不为人知的角落。

2、这样看来,《直面苦难》的主旨是什么?

人在自然悲剧面前,应该坚强挺住,维护自己在大自然面前的尊严,这种坚强是战胜了软弱而挺起的坚强,但不要一味地美化苦难,它也有消极作用。

六、为了更透彻地理解两文的哲理,请同学们用5分钟朗读刚才涉及的名句,并背诵其中的3句。

七、小组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1、两文的观点有哪些共同之处?

2、阐述的侧重点又有什么区别?

3、它们说理上各有什么特点?

相同之处是,两文都肯定了逆境的价值。培根说:“厄运所需要的美德是坚忍”,“最美好的品质也正是在厄运中被显示的”;周国平说:一个人只有面对平常生活中的悲剧和苦难,才能成为真正的勇者。两文都指出了面对自然悲剧时应有的态度。培根说:“超越自然的奇迹,总是在对厄运的征服中出现的。”周国平说:“我们以此维护了人的最高的也是最后的尊严——人在大自然面前的尊严。”

不同之处是培根的“逆境观”是英雄主义的,具有古典浪漫主义气息,而周国平则汲取了存在主义的思想养料,倡导一种平民化的“逆境观”,他承认逆境的作用,但同时指出逆境对人的消极磨损作用,反对过分夸大苦难的积极作用和美化苦难英雄的做法,说“只有以软弱的天性勇敢地承受着寻常苦难的人们,才是我的兄弟姐妹”。

两篇文章都具有浓郁的思辩色彩和哲理味,观点鲜明简洁而有力度,但是在说理方式上,却很不一样。《论厄运》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分析周密严谨,见解深刻独到。《直面苦难 》不追求分析论证的环环相扣,而是用诗一般跳跃的语句、具象化的阐发,直接点明思考的结果。

八、拓展

学生谈关于“苦难中的尊严”的经典故事,尤其是直面自然悲剧(生老病死、天灾人祸)的故事。

回顾篇目《我与地坛》(史铁生),推荐小说《平凡的世界》(路遥)。

对于学生来说,顺境和逆境不是什么新鲜话题。抓住文本中内容,以此为支撑,启迪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原有基础上认识得到深化。《读本》上选了王蒙的《人生三境》,指导学生阅读。

资料辑录

培根的《培根论人生》一书.该书选择了培根的26篇文章:《论真理》,《论善》,《论美》,《论求知》,《论革新》,《论健康》,《论天性》,《论习惯》,《论幸运》,《论厄运》,《论时机》,《论勇气》,《论敏捷》,《论称赞》,《论爱情》,《论家庭》,《论友谊》,《论青年与老年》,《论旅行》,《论自私》,《论怒气》,《论假聪明》,《论猜疑》,《论嫉妒》,《论狡猾》,《论报复》.这些文章都选自培根的《论说随笔文集》.单元整合

人生既有灿烂的阳光,也会有凄冷的风雨。直面人生,就是正视人

生中的苦、乐、顺、逆,勇敢面对生活中的选择和考验,拥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通达乐观的健康人格。在人生长河中,我们需要面对的内容将会有很多很多。本专题重点探讨的是人生的大思考:“生存与毁灭”、“顺境与逆境”。有过这类的思考后,我们的意志才会坚强,脊梁才会挺直,生命才有力量。

本专题以问题探讨为主,在经典文本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围绕“直面人生”分成三个板块:“生存选择”、“真的猛士”、“苦难中的尊严”。这三个板块之间互相补充,层层深入,形成一个整体。第一板块探讨的核心问题是怎样理解司马迁和屈原不同的人生选择,利用材料内容的对立统一,构成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探讨愿望;第二板块让学生在经典文本《记念刘和珍君》所创设的具体情境中进一步探讨“生存选择的问题;第三板块围绕“顺境与逆境”整合材料,两篇文章都具有浓郁的思辨色彩和哲理味,充满人生智慧,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独立的探讨,比较文章对逆境表达的观点的异同、说理方式的不同。

第三篇:高中语文必修五苏教版直面苦难(节选)教案

直面苦难(节选)教学案

※学习导航 【学习目标】

1、品位凝炼的语言,体会深沉的哲理。

2、让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独立探讨,以提高问题研讨的能力,加深对苦难的认识。

3、培养正确面对逆境的态度 【学法建议】

1、对学习材料进行独立探讨,以提高问题研讨的能力。

2、联系生活中事例来加深对苦难的认识。联想具象化的直面苦难的故事,从中领悟面对不同悲剧时许许多多的英雄或凡人所展示的人性美;最后以练笔的形式将对苦难的认识形成文字,变成座右铭的格式珍藏在自己的内心,化为一种人格力量。【课前预习】

1、作者简介

周国平,1945年7月生于上海。著名诗人、哲学家。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曾著有纪实文学《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学术著作《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销量均突破十万。另有《守望的距离》等散文集,以及《悲剧的诞生》、《偶像的黄昏》等多部译著。部分作品被译成多国文字。

大学里曾流传一句话:“男生不可不读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读周国平。”周国平的作品以其文采和哲思赢得了无数读者的青睐,无论花季还是老年,都能从他的文字中收获智慧和超然。

2、资料链接

面对苦难,生命常青。真正热爱生命充满激情的人,不是他面临的苦难越来越少,而是他承受苦难的能力越来越强。——周弘

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十五年了,我还是总得到那古园里去、去它的老树下或荒草边或颓墙旁,去默坐,去呆想、去推开耳边的嘈杂理一理纷乱的思绪,去窥看自己的心魂。——史铁生《我与地坛》

两只青蛙不小心掉进了路边的一只牛奶罐里,罐里还有为数不多的牛奶,但是足以让青蛙们体验到什么叫灭顶之灾。一只青蛙想:“完了!完了!这么高的一只牛奶罐,我是永远也出不去了。”于是它很快就沉了下去。另一只青蛙在看见同伴沉没于牛奶中时,并没有放任自己沮丧、放弃,而是不断地告诫自己:“上帝给了我坚强的意志和发达的肌肉,我一定能够跳出去。”它每时每刻都在鼓足勇气,鼓足力量,一次又一次地奋起、跳跃。不知过了多久,它突然发现黏稠的牛奶变得坚实起来。原来,它反复跳动,已经把液状的牛奶变成了一块奶酪!不懈的奋斗和挣扎终于换来了自由的那一刻,它从牛奶罐里轻盈地跳了出来,重新回到绿色的池塘里。

3、预习思考(1)预设问题

①我们面对苦难时,应保持怎样的心态?

②面对着自然悲剧,孤立无助的我们应该怎么办? ③当我们经历了苦难后,我们就是英雄了吗? ※互动课堂

【课时安排】1课时 第一课时

一、自学评价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浑浑噩噩()苍穹()慰藉()瘟疫()炫耀()荒谬()

芸芸()众生

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她

不住内心的喜悦,一双聪颖的眼睛显得更加炯炯有神。

(2)人物雨花石出自天然,石中画面呈现了人物的形体,其线条简繁有度,色彩丰富,色调和谐,人物形象。

(3)人民法院经审议,认定该裁决

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应当予以撤消。A.掩盖

惟妙惟肖

违反

B.掩饰

绘声绘色

违反

C.掩饰

惟妙惟肖

违背

D.掩盖

绘声绘色

违背

3、下面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些封建糟粕不名一文,应当统统扔进历史的垃圾堆。

B.在班级开的主题演讲会上,小丽侃侃而谈,绘声绘色,同学们都听呆了。

C.腐朽的清政府开门揖盗、引狼入室,与帝国主义签定了许多出卖国家主权的不平等条约。D.国民党军队纪律败坏,许多士兵在上司的带领下,竟然明火执仗,公开在大街上抢劫。

二、文本研习

1、整体感知:

(1)课文节选了八段文字,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在自然悲剧面前,我们注定失败,但我们咬牙坚持,以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

第二部分(第4—7段)应该认清苦难的消极性,不用浮夸的言辞美化苦难,遮蔽苦难的真实面貌。

第三部分(第8段)作者否定了世俗对苦难英雄的错误期待,指出苦难英雄也只是我们芸芸众生的一员,对苦难的最深刻的生命体验常常不为人知,也无法言说。

(2)人生苦短,风云难测,我们难以想象海伦•凯勒的世界,那是怎样漫长的黑夜;我们难以窥探贝多芬被剥夺聆听权力时最初的心境!病魔束缚了霍金的躯体,宇宙中弥漫着这位科学巨匠睿智的思绪;智障阻碍了舟舟的发育,而音乐王国里却飘洒着灵动的音符。苦难有非凡的意义,生命有崛起的尊严。《直面苦难》中作者对苦难阐发了三个观点:

(3)《直面苦难》的主旨是:人在自然悲剧面前,应该坚强挺住,维护自己

在,这种坚强是战胜了

而挺起的坚强,但不要一味地

苦难,它也有

作用。

2、重点探究(1)自然悲剧包括

、、等。

(2)社会悲剧和自然悲剧对于我们人类来说又有何不同?请大家从三个方面着手思考。

对待的感受 原因 结局 社会悲剧

自然悲剧

总结:作者用

的手法,突出了面对生活中平凡的苦难的有血有肉的普通人的无奈、失败。

3、内容评述

《直面苦难 》不追求分析论证的环环相扣,而是用诗一般跳跃的语句、具象化的阐发,直接点明思考的结果。周国平的语言透露着深邃的哲理思考,具有极强的雄辩力,所以,尽管他较少运用事例,但他从多角度展开的或言简意赅或充满诗意的论说,反能把道理说得更透彻。

三、问题探讨

你在生活中遇到过苦难吗?你是如何看待的?或者你看到别人是怎样看待苦难的?

四、活动体验

依你对苦难的态度拟写一副对联,作为座右铭激励自己。

⊙生存选择

直面苦难(节选)答案

3、预习思考(1)预设问题

(3)我们面对苦难时,应保持怎样的心态?

不美化苦难,不畏惧苦难

(4)面对着自然悲剧,孤立无助的我们应该怎么办?

明确:我们不能因此倒下,我们要维护人的最高的也是最后的尊严(5)当我们经历了苦难后,我们就是英雄了吗?

明确:作者对此进行了否定。他说:只要我活下去,我就仍旧只能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其实,苦难英雄也只是我们芸芸众生中的一员。

为了更好的理解文句的意思,我们再来欣赏周国平先生的另外两段话:(ppt)“天有不测风云”——不测风云乃天之本性,“人有旦夕祸福”——旦夕祸福是无所不包的人生的题中应有之义,任何人不可心存侥幸,把自己独独看做例外。我们不是英雄。做英雄是轻松的,因为他有净化和升华;做英雄又是沉重的,因为他要演戏。我们只是忍受着人间寻常苦难的普通人。

总 结:是啊,这个世界上有很多英雄。但,更多的却是平凡人,他们也在默默的忍受着

生活赋予他们的苦难。周国平阐述的是“平民化的逆境观”,那些以软弱的天性勇敢地承受着寻常苦难的人们,才是真正的强者。而那些在苦难面前夸大、做作、骄 横的“英雄”,并不是真正的强者。帕斯卡尔曾经说过,人是能思想的苇草。在自然界中,人是脆弱渺小的,但他有尊严又是伟大的 A.自学评价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浑浑噩噩(è)苍穹(qióng)慰藉(jiè)瘟疫(yì)炫耀(xuàn)荒谬(miù)

芸芸(yún)众生

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C(掩盖:遮盖,隐瞒。掩饰:设法掩盖真实的情况。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的很好,非常逼真。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违反:不遵守、不符合(法则、法规)。违背:违反,不遵守。)

3、B(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不名一文:一个钱也没有。开门揖盗:比喻引进坏人来危害自己。明火执仗:点着火把,拿着武器,公开活动(多指抢劫)。)

二、文本研习

1、整体感知:

《直面苦难》中作者对苦难阐发了三个观点:

①面对自然苦难,我们应以最真实的勇气挺立而不倒下,以此维护人在大自然面前的尊严。②苦难磨钝了多少敏感的心灵,悲剧毁灭了多少失意的英雄。

③人天生是软弱的,惟其软弱而犹能承担起苦难,才显出人的尊严。

2、《直面苦难》的主旨:大自然面前的尊严,软弱,美化,消极。

2、重点探究

(1)自然悲剧包括自然灾害、生老病死、重大挫折等。(2)

对待的感受 原因 结局

社会悲剧 精神优于恶势力 正义感支撑历史的公正 含笑受难

英雄

自然悲剧 无法自慰 感到卑微 没有灵魂的敌手 没有上帝 孤立无助

众生

总结:作者用

对比

的手法,突出了面对生活中平凡的苦难的有血有肉的普通人的无奈、失败。

三、问题探讨

1、回答要点: 我们应该以尊严的方式面对生活中大大小小的苦难。

第四篇:江苏教育学院附属中学高中语文《论厄运》《直面苦难》讲学案 苏教版必修5

《论厄运》《直面苦难》讲学案

学习目标:

1、品味凝炼的语言,体会深沉的哲理。

2、提高比较辨析的阅读能力。

3、培养正确面对逆境的态度。重点和难点的把握

以两文的整合为基础,让学生对材料独立探讨以提高研讨能力,并加深对苦难的认识。教法和学法的预设

学习中先以学生筛选体现作者观点的格言警句为突破口,以期理解两篇文章的内涵;然后学生进行两文相同相异点的比较;透彻理解两文深沉的哲思后,学生拓展开去,联想具象化的直面苦难的故事,从中领悟面对不同悲剧时许许多多的英雄或凡人所展示的人性美;最后以练笔的形式将对苦难的认识形成文字,变成座右铭的格式珍藏在自己的内心,化为一种人格力量。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蕴含的哲理。

学法指导:独立探讨,整合信息。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导学:

一、导入:

人生苦短,风云难测,我们难以想象海伦·凯勒的世界,那是怎样漫长的黑夜;我们难以窥探贝多芬被剥夺聆听权力时最初的心境!病魔束缚了霍金的躯体,宇宙中弥漫着这位科学巨匠睿智的思绪;智障阻碍了舟舟的发育,而音乐王国里却飘洒着灵动的音符。苦难有非凡的意义,生命有崛起的尊严。今天让我们走进培根和周国平的哲理散文——《论厄运》《直面苦难》,深入体会苦难中的尊严。

师:板书课题 “苦难中的尊严”——《论厄运》《直面苦难》。

二、解题

题目中的“厄运”“苦难”,指人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会时时会遇到什么?——“逆境”。

三、展示学习目标:

1、品味凝炼的语言,体会深沉的哲理。

2、提高比较辨析的阅读能力。

3、培养正确面对逆境的态度。

四、阅读《论厄运》

1、速读2分钟,划出《论厄运》中最能体现作者观点的名言警句。学生回答,讨论后明确。

“好的运气令人羡慕,而战胜厄运则更令人惊叹。”

“幸运所需要的美德是节制,而厄运所需要的美德是坚忍,后者比前者 更难能可贵。”

“超越自然的奇迹,总是在对厄运的征服中出现。”

“真正的伟人,是像神那样无所畏惧的凡人。” “最美好的品质也正是在厄运中显示的。”

(注意:“最美的刺绣,是以明丽的花朵映衬于暗淡的背景,而绝不是以暗 淡的花朵映衬于明丽的背景”,“人的美德犹如名贵的香料,在烈火焚烧中散发出最浓郁的芳香”,两句未点出“厄运”、“美德”等字眼,能体现作者观点,但不是最能体现,它们是用比喻、对比给文章增添了诗意。)

2、小结,同学通过刚才找到的句子,思考培根要大家以怎样的态度面对苦难呢?

“无所畏惧”、“勇敢战胜”、“坚忍”。

五、阅读《直面苦难》。

1、对于苦难,作者阐发了哪三个观点?

讨论后小结:

面对自然苦难,我们应以最真实的勇气挺立而不倒下,以此维护人在大自然面前的尊严。

苦难磨钝了多少敏感的心灵,悲剧毁灭了多少失意的英雄。人天生是软弱的,惟其软弱而犹能承担起苦难,才显出人的尊严。

苦难英雄也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生活在世俗的旋涡中。面对苦难,最深刻的生活体验藏在日常生活的不为人知的角落。

2、这样看来,《直面苦难》的主旨是什么?

人在自然悲剧面前,应该坚强挺住,维护自己在大自然面前的尊严,这种坚强是战胜了软弱而挺起的坚强,但不要一味地美化苦难,它也有消极作用。

六、为了更透彻地理解两文的哲理,请同学们用5分钟朗读刚才涉及的名句,并背诵其中的3句。

七、小组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1、两文的观点有哪些共同之处?

2、阐述的侧重点又有什么区别?

3、它们说理上各有什么特点?

相同之处是,两文都肯定了逆境的价值。培根说:“厄运所需要的美德是坚忍”,“最美好的品质也正是在厄运中被显示的”;周国平说:一个人只有面对平常生活中的悲剧和苦难,才能成为真正的勇者。两文都指出了面对自然悲剧时应有的态度。培根说:“超越自然的奇迹,总是在对厄运的征服中出现的。”周国平说:“我们以此维护了人的最高的也是最后的尊严——人在大自然面前的尊严。”

不同之处是培根的“逆境观”是英雄主义的,具有古典浪漫主义气息,而周国平则汲取了存在主义的思想养料,倡导一种平民化的“逆境观”,他承认逆境的作用,但同时指出逆境对人的消极磨损作用,反对过分夸大苦难的积极作用和美化苦难英雄的做法,说“只有以软弱的天性勇敢地承受着寻常苦难的人们,才是我的兄弟姐妹”。

两篇文章都具有浓郁的思辩色彩和哲理味,观点鲜明简洁而有力度,但是在说理方式上,却很不一样。《论厄运》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分析周密严谨,见解深刻独到。《直面苦难 》不追求分析论证的环环相扣,而是用诗一般跳跃的语句、具象化的阐发,直接点明思考的结果。

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1.诵读作业:背诵课文中的名言警句。2.课后作业:完成《学习与评价》 拓展延伸●巩固:

学生谈关于“苦难中的尊严”的经典故事,尤其是直面自然悲剧(生老病死、天灾人祸)的故事。

回顾篇目《我与地坛》(史铁生),推荐小说《平凡的世界》(路遥)。

对于学生来说,顺境和逆境不是什么新鲜话题。抓住文本中内容,以此为支撑,启迪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原有基础上认识得到深化。《读本》上选了王蒙的《人生三境》,指导学生阅读。

资料辑录

培根的《培根论人生》一书.该书选择了培根的26篇文章:《论真理》,《论善》,《论美》,《论求知》,《论革新》,《论健康》,《论天性》,《论习惯》,《论幸运》,《论厄运》,《论时机》,《论勇气》,《论敏捷》,《论称赞》,《论爱情》,《论家庭》,《论友谊》,《论青年与老年》,《论旅行》,《论自私》,《论怒气》,《论假聪明》,《论猜疑》,《论嫉妒》,《论狡猾》,《论报复》.这些文章都选自培根的《论说随笔文集》.单元整合

人生既有灿烂的阳光,也会有凄冷的风雨。直面人生,就是正视人

生中的苦、乐、顺、逆,勇敢面对生活中的选择和考验,拥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通达乐观的健康人格。在人生长河中,我们需要面对的内容将会有很多很多。本专题重点探讨的是人生的大思考:“生存与毁灭”、“顺境与逆境”。有过这类的思考后,我们的意志才会坚强,脊梁才会挺直,生命才有力量。本专题以问题探讨为主,在经典文本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围绕“直面人生”分成三个板块:“生存选择”、“真的猛士”、“苦难中的尊严”。这三个板块之间互相补充,层层深入,形成一个整体。第一板块探讨的核心问题是怎样理解司马迁和屈原不同的人生选择,利用材料内容的对立统一,构成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探讨愿望;第二板块让学生在经典文本《记念刘和珍君》所创设的具体情境中进一步探讨“生存选择的问题;第三板块围绕“顺境与逆境”整合材料,两篇文章都具有浓郁的思辨色彩和哲理味,充满人生智慧,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独立的探讨,比较文章对逆境表达的观点的异同、说理方式的不同。

参考资料·有关厄运的名言警句

厄运在同一条路上漫游,时而降临于这个人,时而降临于另一个人。——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苦难有如乌云,远望去但见墨黑一片,然而身临其下时不过是灰色而已。——里希特《长庚星》

幸运并非没有恐惧和烦恼;厄运也决非没有安慰和希望。——培根《论厄运》

不幸可能成为通向幸福的桥梁。——日本谚语

灾祸是一个人的真正试金石。

——鲍蒙特与弗莱彻《荣誉之胜利》 苦难磨炼一些人,也毁灭另一些人。——富勒《至理名言》 烈火试真金,逆境试强者。——塞内加《论天意》

逆境给人宝贵的磨炼机会。只有经得起环境考验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强者。自古以来的伟人,大多是抱着不屈不挠的精神,从逆境中挣扎奋斗过来的。——松下幸之助< 那些能将我杀死的事物,会使我变得更有力。——尼采《偶像的黄昏》

没有经历过逆境的人不知道自己的力量。

——琼森《确实可靠》

一颗高尚的心应当承受灾祸而不是躲避灾祸,因为承受灾祸显示了意志的高尚,而躲避灾祸显示了内心的怯懦。——阿霍蒂诺

当一个人镇定地承受着一个又一个重大不幸时,他灵魂的美就闪耀出来。这并不是因为他对此没有感觉,而是因为他是一个具有高尚和英雄性格的人。——亚里士多德《尼可马克伦理学》

幸运最能发现罪恶;而厄运最能发现美德。——培根《论厄运》

交好运令人羡慕,而战胜厄运令人敬佩,这是塞内加的名言。——培根《论厄运》

交好运时要谨慎,遭厄运时要忍耐。——J·雷《英国谚语》

在厄运中满怀希望,在好运中不忘忧虑,这样便能泰然担待祸福。——贺拉斯《歌集》

不因幸运而固步自封,不因厄运而一蹶不振。真正的强者,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从逆境中找到光亮,时时校准自己前进的目标。——易卜生

最好是通过别人的厄运而不是通过你自己的厄运来学得聪明。——《伊索寓言》

与图国艰,以度厄运。――扬雄《元后诔》 厄,困也。――《苍颉篇》

厄难,勤苦之事也。――《诗·谷风》笺 能济其厄涣。――《易·解注》

仲尼厄而作《春秋》。――司马迁《报任安书》

洪水爆发、流感盛行是种苦难,亲人的突然离开是种苦难,战争的爆发是种苦难„„古语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苦难,但正如文章中所说的“人总无法避免那个一切人迟早要承受的苦难--死亡”.因此,“如何面对苦难,便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重大人生课题”。

面对苦难,我们应该有足够的勇气,勇气是打败一切难题的有利武器,拿出勇气,勇敢地面对苦难,克服苦难,定会拨开雨雾见天明。

面对苦难,我们应该有充分的自信,自信是攻克苦难的坚强后盾,唯有自信,我们面对苦难才会有百折不饶的魄力。

面对苦难,我们应该有无穷的力量,力量是战胜苦难的持久的长矛,力量的无穷才会让我们将苦难彻底的粉碎。

《面对苦难》一片短小精悍的文章让我感慨颇深。记得有首歌曾这样唱过“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人生不会随随便便成功”生活中的苦难,我们无力让它不存在,我们要让它彻底消失,唯有我们去努力的去克服它。克服苦难,我们的生活才有意义,生活才过得美好充实。

第五篇: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活页规范训练 2 诗两首 Word版含解析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积累与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倩影(qiàn)

青荇(xìnɡ)

栉风沐雨(jié)

呕心沥血(ǒu)....B.漫溯(suò)

笙箫(shēnɡ)

桀骜不驯(xùn)

从容不迫(cónɡ)....C.彳亍(chì chù)颓圮(sǐ)

无济于事(jì)

载歌载舞(zài).....D.长篙(ɡāo)

斑斓(lán)

荒谬绝伦(miù)

味同嚼蜡(jiáo)....解析 A项“栉”应读“zhì”;B项“溯”应读“sù”;C项“圮”应读“pǐ”。

答案

D 2.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陷井 哀怨 轻手蹑脚 水波荡漾 B.破锭 凄婉 柔声细语 波光艳影 C.回溯 太息 力挽狂澜 招摇过市 D.沉淀 迷茫 悄无生息 沉默寡言

解析 A项“井”应为“阱”,B项“锭”应为“绽”,D项“生”应为“声”。

答案 C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茅盾说他既是中国的布尔乔亚的“开山诗人”又是“末代诗人”,他以后的继承者未见有能望其项背的。....B.诗人在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展纸执笔,信手拈来,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C.他完全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临到他要离开伦敦的前夕,在一个美丽的黄昏,他漫步于康桥,举步维艰,写下了这首诗。....D.夕阳下流淌的康河,波光潋滟,栩栩如生,河畔的金柳姿态婀娜如妩媚....的新娘,动人心弦。

解析 B项“信手拈来”指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能得心应手地运用词汇和选用材料,此处应指思路畅通;C项“举步维艰”形容行动困难或生活艰难,与语境不符;D项“栩栩如生”形容生动逼真,与语境不合。

答案 A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宜居是城市发展的目标,也是城市最可贵的品质。几年来,合肥坚持打造山川秀美、环境幽雅、经济繁荣的和谐绿色家园,展现了街区整齐、色彩素雅、风格简洁、建筑精致、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B.伦敦作为第30届奥运会的主办城市,其规划中的奥运村就在船坞区,因该地土地价格低廉,所以吸引了福特汽车等国际财团前来开发船坞区的改造。

C.京津城际铁路开通后,京津两地居民上午11时前交寄中国邮政文件类快递件,搭乘京津城际列车,当天下午6时前就能送到收件人手上。

D.舟曲境内自然资源丰富,水力资源得天独厚,主要为“一江两河”——白龙江、拱坝河、博峪河,三条河流在县境内共有支流40多条。

解析 A项成分残缺,宾语中心语残缺,可在最后加上“的新风貌”等。B项“开发“与“改造”搭配不当。C项“交寄”后要加上“的”。

答案 D 5.下列各项中,对《巴黎圣母院》故事情节的叙述正确的两项是

()(3分)A.甘果瓦是一位落魄诗人,愚人节演出的这出圣迹剧是他的得意之作。他本人以为这出圣迹剧能赚一些钱,好去还自己欠下的六个月的房租,可是这出圣迹剧演出极不顺利,观众也没有什么兴致。甘果瓦如意算盘落空。

B.节目表演完后,爱斯梅拉达用一面小鼓向观众收钱。当她转到甘果瓦面前时,他着急起来,把手伸进衣袋,却空空如也。甘果瓦尴尬不已,汗珠大颗大颗地流下来。这时,克洛德对爱斯梅拉达的诅咒,使她惊骇地转过身去,甘果瓦却紧紧地跟着她。

C.出身不明和相貌奇丑,使卡西莫多饱尝屈辱和蔑视。他对所有人怀着恶意和仇恨,却对克洛德感恩戴德,并唯命是从。卡西莫多的耳朵聋了之后,他和克洛德之间就建立了只有他俩才懂得的手语。这样,克洛德就成了卡西莫多唯一可以交谈的人了。

D.刑台上的卡西莫多发现克洛德骑着骡子经过广场,于是他狂怒的面孔变成了温和的笑容,他向克洛德要水喝。克洛德看清了犯人是卡西莫多时,心里非常想解救他,但迫于舆论的压力,犹豫了很长时间,最后还是离开了。

E.卡西莫多得知爱斯梅拉达爱弗比斯,便把一切痛苦藏在心里,主动提出帮她找弗比斯。卡西莫多找到弗比斯,求他去见爱斯梅拉达。弗比斯虽然想见到她,可是实在脱不开身,卡西莫多无功而还。爱斯梅拉达虽然很失望,但并没有责怪他。

解析 B项是罗兰塔小屋里那个隐修女对她凶恶的威胁,使她惊骇地转过身去;甘果瓦趁机悄悄溜开了。D项卡西莫多没有向克洛德要水喝;克洛德并不想解救他,而是急忙走开了。E项弗比斯根本不想见爱斯梅拉达;卡西莫多无功而还,被爱斯梅拉达责怪。

答案 AC

阅读与鉴赏(45分)

一、课内精读

阅读《雨巷》,完成6~9题。

6.下列对《雨巷》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是受中国古代诗词的启发,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的愁心。

B.《雨巷》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诗中的“我”“雨巷”“姑娘”并非是对生活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

C.诗中借江南小巷的阴沉来象征当时社会的黑暗;“我”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出路,充满了迷惘和绝望。

D.《雨巷》运用了复沓重唱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强化了音乐效果,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解析 C项“迷失了方向”,说法欠妥;“绝望”错误。答案 C 7.从诗中来看,“丁香姑娘”有什么特点?(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结合选文中的第一节诗,抓住对“丁香姑娘”描写的诗句,即可把握“丁香姑娘”的特点。

答案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哀怨,彷徨又惆怅。是美丽、高洁、愁怨的三位一体。

8.应该如何理解“丁香姑娘”这个意象?(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只要理解了丁香的文化内涵,结合本诗具体的语境,即可体味出作者选用“丁香姑娘”这一意象的用意,一方面象征诗人的理想和追求,另一方面也表现其理想难以实现的惆怅。

答案 这首诗是用雨中丁香作为人们愁思象征的。很显然,戴望舒从古典诗词中吸取了描写愁情的意境和方法,用来构成《雨巷》的意境和形象。但是,戴望舒笔下的“丁香姑娘”又不雷同于古人,她是诗人理想和追求的化身。

9.诗中“重叠”和“反复”手法的运用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诗音调和谐,节奏舒缓,多处运用重叠和反复的手法,构成声音和感情的回环往复,强化了节奏,增强了诗歌的抒情色彩。

阅读《再别康桥》,完成10~13题。

10.对《再别康桥》运用的表现手法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诗中笼罩着一种宁静、安谧的氛围,水草、柔波、彩虹、星辉,恰当地衬托了诗人静默的心境。

B.诗人运用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康桥那特有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自己那追梦般的思念之情。

C.诗人把自己对母校的深情融进了悄悄别离时那富有特色的形象和想像中,形成了一种轻柔、明丽而又俊逸的格调。

D.全诗四行一节,诗行排列错落有致;每句字数基本为六七字,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一韵,呈现出明显的旋律感。

解析 这首诗在修辞手法的运用上有比喻:“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彩虹似的梦”;有拟人:“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有顶针:“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有反复:“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没有借代。

答案 B 11.诗人在诗中选取了几个意象来渲染和表现对康桥的眷恋?(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意象”即“诗人运思而成寓意深刻的事物”,要充分把握诗歌所绘景物。

答案 三个。即金柳、青荇、潭水。

12.在最后一节,诗人说“悄悄的我走了”,为什么要“悄悄的”?(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来理解。

答案 诗人不愿把来寻旧梦这件事嚷出去,尤其是不想让人知道自己复杂的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此外“悄悄”也有“寂寞”的含义,这一片感情领域是属于他自己的。

13.《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名篇之一,多年来被人们所欣赏,试从中举例简析诗歌融情于景的特点。(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此题,要把景物描绘的内容写出来,同时把寄寓的情感写出来。答案(示例)“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既是写景,又是写意,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迷离恍惚,色彩斑斓。清泉潭底的浮藻间荡漾着染有晚霞的榆树的倒影,美丽得如同幻觉,使诗人遥想当年的欢乐。这些美丽的、斑驳的颜色和水草,仿佛是当年欢乐和理想的沉淀,像梦一样遥远,可它又在眼前。诗歌景中有情、音调柔美,被人称道。

二、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7题。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个方向吹

徐志摩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在梦的轻波里依洄。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她的温存,我的迷醉。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甜美是梦里的光辉。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她的负心,我的伤悲。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在梦的悲哀里心碎!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黯淡是梦里的光辉。14.这首诗在语言形式上有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可以从节奏、旋律等方面分析。

答案 诗共6节,每节的前3句相同,辗转反复,余音袅袅。这种刻意经营的旋律组合,渲染了诗中“梦”的氛围,也给吟唱者更添上几分“梦”态。

15.通读全诗,你觉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绪?(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诗人的情绪可以从“依洄”“迷醉”“甜美”“伤悲”“心碎”“黯淡”诸词中体现出来。

答案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一种既甜美又忧伤的情绪。

16.“甜美是梦里的光辉”“黯淡是梦里的光辉”,这两句与《再别康桥》中的哪个句式比较相像?说说你的理由。(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所给的诗句是比喻手法,从《再别康桥》中比较容易看出。答案 这两句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比较相像。这四个语句都采用了比喻中暗喻的修辞手法,本体都是抽象的情绪,“甜美”“黯淡”“悄悄”“沉默”;喻体都是具体可感的事物,“梦里的光辉”“别离的笙箫”“今晚的康桥”。

17.关于这首诗的主旨,人们说法不同,有人说是写爱情的,有人说是写理想的,也有人认为二者都对。你是怎样理解的?(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是一个开放的题目,只要能结合诗的内容作出合情合理的分析即可。

答案 从徐志摩的相关文章中,我们应倾向于第二种观点。徐志摩说:“要

从恶浊的底里解放圣洁的源泉,要从时代的破烂里规复人生的尊严——这是我们的志愿。成见不是我们的,我们先不问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功利也不是我们的,我们不计较稻穗的饱满是在哪一天。”(《“新月”的态度》)18.[对应考点链接]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醉 著 韩 偓①

万里清江万里天,一村桑柘一村烟。渔翁醉着无人唤,过午醒来雪满船。

【注】 ①韩偓:晚唐诗人。

(1)韩偓常常有意识地以画景入诗,他曾说“景状入诗兼入画”,“入意云山输画匠”。作者在诗中描绘了怎样的两幅画景?(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结合诗句简析此诗的表现手法。(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前两句为一幅画,着意表现平远的画面,诗人连用了两个“万里”,来描写清江的开阔绵长和天空的广阔无边,又连用了两个“一村”,来表现平野的广阔和村落的连续不断。后两句中的另一幅画,作者则重点描写山川寂寥,点出的景物更疏少,只有渔翁、小舟和大雪,这和雪后四望皎然、茫茫一片的景色是完全吻合的。作者用最精练的语言,用最节省的笔墨,把诗情画意准确而生动地表现出来,可谓山水传神写照。

(2)象征手法,作者借渔翁形象表达心志。渔翁是旷达的,他喝醉了酒睡着,也没有人唤醒他,安闲自在,无忧无虑,表现作者身处晚唐乱世而渴望超脱的心态。(也可答为运用了白描手法,语言平易,但景物鲜明,画意很浓。文字虽然很短,却高度凝炼,寓意深长。)

下载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五活页规范训练 3-4论厄运 直面苦难(节选) Word版含解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五活页规范训练 3-4论厄运 直面苦难(节选) Word版含解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