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二活页规范训练 4诗经两首 Word版含解析

时间:2019-05-13 19:13: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二活页规范训练 4诗经两首 Word版含解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二活页规范训练 4诗经两首 Word版含解析》。

第一篇: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二活页规范训练 4诗经两首 Word版含解析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愆期(qiān)

.孔疚(jiù)

垝垣(huán).尔卜尔筮(shì).夙兴夜寐(sù).

自我徂尔(cù).象弭(mǐ).雨雪霏霏(yù).棠棣(dì).咥其笑矣(diē).

()(3分)B.涉淇(qí)

.咎言(jiū)

C.不遑(huánɡ)

.归聘(pìn)

D.桑葚(shèn)

.嗟叹(jiē)

解析 A项“垣”应读yuán;B项“咎”应读jiù,“徂”应读cú;D项“咥”应读xì。

答案 C 2.下面各句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③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⑤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⑦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A.①⑤

C.③⑧

()(3分)

②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④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⑧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B.②⑥

D.④⑦

解析 ①“莫”通“暮”;③“泮”通“畔”;④“尔”通“”;⑤“匪”通“非”;⑦“于”通“吁”;⑧“说”通“脱”。

答案 B 3.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C.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

()(3分)

B.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D.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解析 A项古义:到,到达。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引出另一个话题。C项古义:眼泪;今义:鼻涕。D项今义:名词,雨和雪;古义:下雪,“雨”为动词。

答案 B 4.下列各句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是

A.何以知之

()(3分)

B.何陋之有

D.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C.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解析 C句属于正常语序,无宾语前置现象。答案 C 5.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A.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孔:内心痛苦的样子。.B.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C.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D.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解析 “孔”意为“很”。答案 A 6.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③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A.①与②意思相同,B.①与②意思相同,C.①与②意思不同,D.①与②意思不同,②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③与④意思也相同。③与④意思不同。③与④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也不同。斯:语气词,无实义。即:就。爽:过错。

解析 ①句的“三”是虚指,“三岁”是多年;②句的“三”是实指,“二三”意为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③④两句的“靡”意思都是“无,没有”。

答案 C

阅读与鉴赏

一、课内精读

阅读下文,完成7~10题。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狁之故。不遑启居,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7.诗从“采薇”写起,这跟“曰归曰归”的思乡情有何关系?(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采用的是起兴手法,“薇”是故乡田野里常见的植物,自然由物及人,引起了浓浓乡愁。于是,深切的乡情融入熟悉的“薇”中。思乡怀亲的情感是抽象的,但把它化作故乡的一株野菜时,就具体形象了。

8.前三章所写的“薇”有无变化?从中你能感受到什么?(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有变化。薇由“作”而“柔”而“刚”,薇都生长得这么旺盛了,可是戍边军士还远离家乡,历久不归;既暗示了士卒滞留边关的时间之长,又很自然地带出了有家难归的情感。这种生长变化不仅避免了单调重复,更暗示了乡愁的渐浓、渐深、渐切。

9.四、五两章表现了什么内容?与浓浓的乡愁矛盾吗?(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四、五两章直接描写了战事之频繁、壮烈,既表现了战士们的威武雄壮,也展现出他们保家卫国的豪情,同时,也似乎暗示了思乡的深层原因:频繁惨烈的战事,更让人渴望和平,渴望回归故乡,渴望见到亲人。

10.诗的最后一章在内容和写法上都和前面各章大不相同,请谈谈它在整首诗中所起的作用。(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的前面各章写的都是服役时的心理活动及感情,最后一章写的是还乡途中的所思所感。它在整首诗里起的作用,一是表明此前各章是退伍士卒对服役生活的追溯,二是增加了感情的浓度,三是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二、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文言段落,回答11~13题。

桃 夭

桃之夭夭①,灼灼其华②。之子③于归④,宜其室家⑤。

桃之夭夭,有⑥

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⑧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 ①夭夭:形容桃树少壮、茂盛的样子。②灼灼:形容桃花鲜艳、娇嫩的样子。③之子:这个女子。指这首诗歌咏的对象。④于归:出嫁到丈夫家。于,往。一说是动词词头,无实在意义。⑤宜其室家:意思是和她丈夫组成家庭很合适。宜,适当、相宜。室家,指夫妻组成的家庭。男子有妻叫做室,女子有夫叫做家。下文“家室”与此意义相同。⑥有:(黄,音坟)形容果实饱满繁盛的样子。⑦蓁蓁:树叶茂盛的样子。⑧家人:指男子所在的家族。

11.这是一首祝贺女子新婚的诗。诗中用“灼灼”的桃花起兴,开了后世以鲜花比拟女子的先河。你认为这样的起兴好在哪里?(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既暗示了出嫁的女子正值青春盛年,容貌丰美,又渲染出了婚礼热烈、欢快的气氛。

12.“有其实”本意是什么?在这里它暗示了什么?(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有其实”本意是树上结的桃子又多又好。在这里它暗示了女子婚后生儿育女,让夫家人丁兴旺。

13.这首诗在章法结构上有什么特点?(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章法结构上的特点是重章叠句,每一章第二句的变化最大,使诗歌所表达的意思得以发展、加深。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6题。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汝,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汝,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14.诗中的硕鼠指什么?为何反复咏唱“乐土”“乐国”“乐郊”?(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硕鼠,指专吃粮食的田鼠,比喻统治者。诗中反复咏唱“乐土”“乐国”“乐郊”,强调人民向往无剥削、无压迫的幸福生活。

15.赋、比、兴是《诗经》常用的表现手法,这首诗主要用了哪种手法?(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通篇采用“比”的手法,作者把剥削阶级比作偷吃劳动果实的大老鼠,活画了他们可憎可鄙的贪婪嘴脸,揭露了他们的凶残本性。

16.这首诗在结构上采用什么形式?请概括这种形式的好处。(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重章复沓;好处:既充实了诗的内容,开拓了诗的意境,又加强了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第二篇:高一语文必修二《诗经两首》知识点总结

高一语文必修二《诗经两首》知识点总

www.xiexiebang.com 通假字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2.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4.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5.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6.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古今异义词

.泣涕涟涟

2.总角之宴,言笑宴宴

3.不遑启居

4.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一词多义

.言:

①句首助词。如:言既遂矣。

②相当于“而”。如:静言思之。

2.以:

①把,介词。如:秋以为期。

②而,连词。如:以望复关。

3.作:

①本义是起来起身,引申为兴起,产生。如:薇亦作止。

②开始。如:天下之难比作于易。

③创作,撰写: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又引申为著述,制造。

如: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④劳动,劳作。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⑤为,成为,引申为充当,充作。如: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4.曰:

①动词词头,无实意。如曰归曰归。

②叫做,称作。如: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③说。如: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止:

①语尾助词。如:岁亦莫止。

②脚,足。如:当斩左止者,笞五百。

③停止,停留,又引申为使动用法。如:止子路宿。

④制止,阻止。如:残贼公行,莫或止之。

⑤容止,礼貌。如:人而无止,不死何候。

6.载:

①记录,记载。如:史载田横事。

②年。如:自去舟职,五载复还。

③装载。如:有好事者船载以入。引申为承担,承受。

如:载舟载舟,所宜深思。

④乘坐,乘车。如:直上载公子车。

⑤祝词,起加强语气作用,多用于动词或形容词词头,可译为“且”“又”。如:“载欣载奔”。

⑥副词,开始。如:春日载阳,有名仓庚。

7.靡:

①浪费。如: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

②无,没有。如: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引申为不。

如:天高地迥,号呼靡穷。

③倒下,后退。如:左右皆靡。

8.烈:

①火势猛。如:夫火烈,民望而畏之。引申为放火烧,如:益烈山泽而焚之。又引申为猛烈。如:穷冬烈风。

②光明,显赫。如:君有烈名。

③事业,功业。如:奋六世之余烈。

④厉害,严重。如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9.阳:

①山的南面,水的北面。

②阳光,太阳。如: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③温暖。如:春日载阳。

④表面上,假装。如: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

0.孔:

①小洞,窟窿,又引申为渠道。如:利出一孔者,其国无敌。

②很,甚。如:孔武有力。

③大。如:孔道之夷,何不遵乎。

1.华:

①同“花”。如:桃之夭夭,烁烁其华。

②开花。如:始雨水,桃李华。

③美丽有光彩。如:华服丽人。

④繁华。如:其街市之繁华。

⑤精华。如:物华天宝。

⑥敬辞。如:华诞,华居。

2.思:

①思考。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思念,挂念。如:已行,弗不思也。

③心情,情思。如: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④助词,无实义。如: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3.戒:

①防备,警戒。如:既和既戒,既备万事。

②告诫,警告。如:观往事以自戒。

4.雨:

①众多。如:齐子归止,其从如雨。

②离散。如:一别如雨。

③动词。下雨或雨一样的落下来。如:是岁之春,雨麦岐山之阳。

④灌溉。如:水能自雨田。

⑤润泽。如: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活页规范训练 2 诗两首 Word版含解析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积累与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倩影(qiàn)

青荇(xìnɡ)

栉风沐雨(jié)

呕心沥血(ǒu)....B.漫溯(suò)

笙箫(shēnɡ)

桀骜不驯(xùn)

从容不迫(cónɡ)....C.彳亍(chì chù)颓圮(sǐ)

无济于事(jì)

载歌载舞(zài).....D.长篙(ɡāo)

斑斓(lán)

荒谬绝伦(miù)

味同嚼蜡(jiáo)....解析 A项“栉”应读“zhì”;B项“溯”应读“sù”;C项“圮”应读“pǐ”。

答案

D 2.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陷井 哀怨 轻手蹑脚 水波荡漾 B.破锭 凄婉 柔声细语 波光艳影 C.回溯 太息 力挽狂澜 招摇过市 D.沉淀 迷茫 悄无生息 沉默寡言

解析 A项“井”应为“阱”,B项“锭”应为“绽”,D项“生”应为“声”。

答案 C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茅盾说他既是中国的布尔乔亚的“开山诗人”又是“末代诗人”,他以后的继承者未见有能望其项背的。....B.诗人在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展纸执笔,信手拈来,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C.他完全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临到他要离开伦敦的前夕,在一个美丽的黄昏,他漫步于康桥,举步维艰,写下了这首诗。....D.夕阳下流淌的康河,波光潋滟,栩栩如生,河畔的金柳姿态婀娜如妩媚....的新娘,动人心弦。

解析 B项“信手拈来”指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能得心应手地运用词汇和选用材料,此处应指思路畅通;C项“举步维艰”形容行动困难或生活艰难,与语境不符;D项“栩栩如生”形容生动逼真,与语境不合。

答案 A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宜居是城市发展的目标,也是城市最可贵的品质。几年来,合肥坚持打造山川秀美、环境幽雅、经济繁荣的和谐绿色家园,展现了街区整齐、色彩素雅、风格简洁、建筑精致、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B.伦敦作为第30届奥运会的主办城市,其规划中的奥运村就在船坞区,因该地土地价格低廉,所以吸引了福特汽车等国际财团前来开发船坞区的改造。

C.京津城际铁路开通后,京津两地居民上午11时前交寄中国邮政文件类快递件,搭乘京津城际列车,当天下午6时前就能送到收件人手上。

D.舟曲境内自然资源丰富,水力资源得天独厚,主要为“一江两河”——白龙江、拱坝河、博峪河,三条河流在县境内共有支流40多条。

解析 A项成分残缺,宾语中心语残缺,可在最后加上“的新风貌”等。B项“开发“与“改造”搭配不当。C项“交寄”后要加上“的”。

答案 D 5.下列各项中,对《巴黎圣母院》故事情节的叙述正确的两项是

()(3分)A.甘果瓦是一位落魄诗人,愚人节演出的这出圣迹剧是他的得意之作。他本人以为这出圣迹剧能赚一些钱,好去还自己欠下的六个月的房租,可是这出圣迹剧演出极不顺利,观众也没有什么兴致。甘果瓦如意算盘落空。

B.节目表演完后,爱斯梅拉达用一面小鼓向观众收钱。当她转到甘果瓦面前时,他着急起来,把手伸进衣袋,却空空如也。甘果瓦尴尬不已,汗珠大颗大颗地流下来。这时,克洛德对爱斯梅拉达的诅咒,使她惊骇地转过身去,甘果瓦却紧紧地跟着她。

C.出身不明和相貌奇丑,使卡西莫多饱尝屈辱和蔑视。他对所有人怀着恶意和仇恨,却对克洛德感恩戴德,并唯命是从。卡西莫多的耳朵聋了之后,他和克洛德之间就建立了只有他俩才懂得的手语。这样,克洛德就成了卡西莫多唯一可以交谈的人了。

D.刑台上的卡西莫多发现克洛德骑着骡子经过广场,于是他狂怒的面孔变成了温和的笑容,他向克洛德要水喝。克洛德看清了犯人是卡西莫多时,心里非常想解救他,但迫于舆论的压力,犹豫了很长时间,最后还是离开了。

E.卡西莫多得知爱斯梅拉达爱弗比斯,便把一切痛苦藏在心里,主动提出帮她找弗比斯。卡西莫多找到弗比斯,求他去见爱斯梅拉达。弗比斯虽然想见到她,可是实在脱不开身,卡西莫多无功而还。爱斯梅拉达虽然很失望,但并没有责怪他。

解析 B项是罗兰塔小屋里那个隐修女对她凶恶的威胁,使她惊骇地转过身去;甘果瓦趁机悄悄溜开了。D项卡西莫多没有向克洛德要水喝;克洛德并不想解救他,而是急忙走开了。E项弗比斯根本不想见爱斯梅拉达;卡西莫多无功而还,被爱斯梅拉达责怪。

答案 AC

阅读与鉴赏(45分)

一、课内精读

阅读《雨巷》,完成6~9题。

6.下列对《雨巷》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是受中国古代诗词的启发,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的愁心。

B.《雨巷》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诗中的“我”“雨巷”“姑娘”并非是对生活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

C.诗中借江南小巷的阴沉来象征当时社会的黑暗;“我”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出路,充满了迷惘和绝望。

D.《雨巷》运用了复沓重唱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强化了音乐效果,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解析 C项“迷失了方向”,说法欠妥;“绝望”错误。答案 C 7.从诗中来看,“丁香姑娘”有什么特点?(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结合选文中的第一节诗,抓住对“丁香姑娘”描写的诗句,即可把握“丁香姑娘”的特点。

答案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哀怨,彷徨又惆怅。是美丽、高洁、愁怨的三位一体。

8.应该如何理解“丁香姑娘”这个意象?(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只要理解了丁香的文化内涵,结合本诗具体的语境,即可体味出作者选用“丁香姑娘”这一意象的用意,一方面象征诗人的理想和追求,另一方面也表现其理想难以实现的惆怅。

答案 这首诗是用雨中丁香作为人们愁思象征的。很显然,戴望舒从古典诗词中吸取了描写愁情的意境和方法,用来构成《雨巷》的意境和形象。但是,戴望舒笔下的“丁香姑娘”又不雷同于古人,她是诗人理想和追求的化身。

9.诗中“重叠”和“反复”手法的运用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诗音调和谐,节奏舒缓,多处运用重叠和反复的手法,构成声音和感情的回环往复,强化了节奏,增强了诗歌的抒情色彩。

阅读《再别康桥》,完成10~13题。

10.对《再别康桥》运用的表现手法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诗中笼罩着一种宁静、安谧的氛围,水草、柔波、彩虹、星辉,恰当地衬托了诗人静默的心境。

B.诗人运用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康桥那特有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自己那追梦般的思念之情。

C.诗人把自己对母校的深情融进了悄悄别离时那富有特色的形象和想像中,形成了一种轻柔、明丽而又俊逸的格调。

D.全诗四行一节,诗行排列错落有致;每句字数基本为六七字,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一韵,呈现出明显的旋律感。

解析 这首诗在修辞手法的运用上有比喻:“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彩虹似的梦”;有拟人:“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有顶针:“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有反复:“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没有借代。

答案 B 11.诗人在诗中选取了几个意象来渲染和表现对康桥的眷恋?(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意象”即“诗人运思而成寓意深刻的事物”,要充分把握诗歌所绘景物。

答案 三个。即金柳、青荇、潭水。

12.在最后一节,诗人说“悄悄的我走了”,为什么要“悄悄的”?(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来理解。

答案 诗人不愿把来寻旧梦这件事嚷出去,尤其是不想让人知道自己复杂的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此外“悄悄”也有“寂寞”的含义,这一片感情领域是属于他自己的。

13.《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名篇之一,多年来被人们所欣赏,试从中举例简析诗歌融情于景的特点。(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此题,要把景物描绘的内容写出来,同时把寄寓的情感写出来。答案(示例)“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既是写景,又是写意,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迷离恍惚,色彩斑斓。清泉潭底的浮藻间荡漾着染有晚霞的榆树的倒影,美丽得如同幻觉,使诗人遥想当年的欢乐。这些美丽的、斑驳的颜色和水草,仿佛是当年欢乐和理想的沉淀,像梦一样遥远,可它又在眼前。诗歌景中有情、音调柔美,被人称道。

二、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7题。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个方向吹

徐志摩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在梦的轻波里依洄。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她的温存,我的迷醉。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甜美是梦里的光辉。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她的负心,我的伤悲。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在梦的悲哀里心碎!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黯淡是梦里的光辉。14.这首诗在语言形式上有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可以从节奏、旋律等方面分析。

答案 诗共6节,每节的前3句相同,辗转反复,余音袅袅。这种刻意经营的旋律组合,渲染了诗中“梦”的氛围,也给吟唱者更添上几分“梦”态。

15.通读全诗,你觉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绪?(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诗人的情绪可以从“依洄”“迷醉”“甜美”“伤悲”“心碎”“黯淡”诸词中体现出来。

答案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一种既甜美又忧伤的情绪。

16.“甜美是梦里的光辉”“黯淡是梦里的光辉”,这两句与《再别康桥》中的哪个句式比较相像?说说你的理由。(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所给的诗句是比喻手法,从《再别康桥》中比较容易看出。答案 这两句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比较相像。这四个语句都采用了比喻中暗喻的修辞手法,本体都是抽象的情绪,“甜美”“黯淡”“悄悄”“沉默”;喻体都是具体可感的事物,“梦里的光辉”“别离的笙箫”“今晚的康桥”。

17.关于这首诗的主旨,人们说法不同,有人说是写爱情的,有人说是写理想的,也有人认为二者都对。你是怎样理解的?(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是一个开放的题目,只要能结合诗的内容作出合情合理的分析即可。

答案 从徐志摩的相关文章中,我们应倾向于第二种观点。徐志摩说:“要

从恶浊的底里解放圣洁的源泉,要从时代的破烂里规复人生的尊严——这是我们的志愿。成见不是我们的,我们先不问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功利也不是我们的,我们不计较稻穗的饱满是在哪一天。”(《“新月”的态度》)18.[对应考点链接]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醉 著 韩 偓①

万里清江万里天,一村桑柘一村烟。渔翁醉着无人唤,过午醒来雪满船。

【注】 ①韩偓:晚唐诗人。

(1)韩偓常常有意识地以画景入诗,他曾说“景状入诗兼入画”,“入意云山输画匠”。作者在诗中描绘了怎样的两幅画景?(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结合诗句简析此诗的表现手法。(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前两句为一幅画,着意表现平远的画面,诗人连用了两个“万里”,来描写清江的开阔绵长和天空的广阔无边,又连用了两个“一村”,来表现平野的广阔和村落的连续不断。后两句中的另一幅画,作者则重点描写山川寂寥,点出的景物更疏少,只有渔翁、小舟和大雪,这和雪后四望皎然、茫茫一片的景色是完全吻合的。作者用最精练的语言,用最节省的笔墨,把诗情画意准确而生动地表现出来,可谓山水传神写照。

(2)象征手法,作者借渔翁形象表达心志。渔翁是旷达的,他喝醉了酒睡着,也没有人唤醒他,安闲自在,无忧无虑,表现作者身处晚唐乱世而渴望超脱的心态。(也可答为运用了白描手法,语言平易,但景物鲜明,画意很浓。文字虽然很短,却高度凝炼,寓意深长。)

第四篇: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二活页规范训练 6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

(时间:45分钟 分值:60分)

一、基础知识(每题4分,共2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邂逅(hòu)

.勋章(xūn)

.B.和睦(mù)

.泥泞(nìnɡ)

.C.蓬乱(fēnɡ)

.沮丧(jǔ)

.D.嗜好(shì)

窒闷(zhì).

殒身不恤(yǔn).

耽搁(ɡe).泥古不化(nì).

狙击(zǔ).

人为刀俎(zǔ).胡诌(zhōu).皱纹(zhòu).

()浸透(jìn)

.解析 “蓬”应读“pénɡ”,“狙”应读jū。答案 C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松驰 惬怀 蓬头垢面 顾名思意 B.吞噬 狼藉 省吃减用 未雨绸缪 C.矜持 宣泄 联篇累牍 莫衷一是 D.遒劲 黯淡 瑕不掩瑜 百无聊赖

解析 A项,驰—弛,意—义。B项,减—俭。C项,联—连。答案 D 3.下列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①索科洛夫17岁时十月革命________,国内战争时参加了红军。②他和妻子结婚后,妻子贤惠,儿女聪明懂事,家庭________幸福。③我尖声呼叫,医生和消防队员________地望着我。

④评委们经过反复斟酌,反复磋商,最后________出58篇优秀作文,结集出版。

A.爆发 和睦 愕然 遴选 B.暴发 和谐 愕然 选拔 C.爆发 和睦 突然 遴选 D.暴发 和谐 突然 选拔

解析 “爆发”用于火山、力量、情绪、事变等;“暴发”用于洪水,突然得势或发财等。“和谐”配合得适当和匀称;“和睦”相处融洽、友爱,不争吵。“愕然”形容吃惊;“突然”指在短促的时间里发生,出乎意外。“遴选”泛指

()

挑选;“选拔”应与“人才”搭配。

答案 A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他的奋斗的一生是他这句格言的真实写照。

B.在北京一些中央媒体工作的外籍人士注意到,媒体上关于突发事件的报道不仅数量增多了,而且变得“更有人情味”了。

C.在科技人才等方面,我国和我国发展情况类似的印度相比,还有差距,与美国、日本的差距更大。

D.由于部分国有企业产权不清晰,管理体系不健全,使企业缺乏创新的动力和相应的实力,以致难以适应市场竞争。

解析 A项,主宾关系颠倒,应是“他的这句格言是他奋斗的一生的真实写照”。C项,在“我国和”后缺少介词“与”。D项,缺主语。

答案 B 5.下面一段话是对“微公益”的说明,请提取主要信息,写出四个关键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开始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于是一种草根公益应运而生,这就是微公益。微公益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人们将微小的爱心汇集起来,积少成多,就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微公益关注贫困,关注教育,关注社会发展,关注生物保护和低碳等,具有很强的利他性。它没有过去大慈善家那种“行侠仗义”“扶贫济困”的远大抱负,取而代之的是寓善于乐的参与方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此题,可以通过划分层次的方法来提取关键词。第一句话是第一层,介绍什么是微公益,其关键词是“草根公益”。后面三句话可以看成是第二层,分别介绍了其特点:积少成多,很强的利他性,寓善于乐。

答案平民参与(或草根公益)积少成多 利他性 寓善于乐

二、阅读精练(32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现在必须承认,我正躺在本多夫一所文科中学的美术教室里。本多夫有三所文科中学:腓特烈大帝中学、阿尔贝图斯中学,但这最后的一所,第三所,也许用不着我讲,就是阿道夫·希特勒中学。在腓特烈大帝中学的楼梯间里,老弗里

()A.作为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孔子一生积极求索,“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茨像难道不是特别华丽、特别大吗?我在这所中学读过八年书。那么,在其他学校里,为什么不能在同样的地点也挂上这张像呢?而且也这么清晰、显眼,你一登上二楼,它就立即映入眼帘。

现在,我听见外面重炮在轰鸣。要没有炮声,周围几乎一片沉寂;只听见偶尔传来大火的吞噬声,以及黑暗中什么地方山墙倒坍的巨响。炮声均匀而有节奏。我在想:多出色的炮队啊!我知道,炮声通常都是这样的,但我还是这么想。我的上帝,多么令人宽慰,令人惬意的炮声,深沉而又粗犷,如同柔和而近于优雅的管风琴声。它无论如何也是高雅的。我觉得大炮即使在轰鸣时,也是高雅的。炮声听起来也是那么高雅,确实是图画书里打仗的模样„„接着我想到,假如再有一座阵亡将士纪念碑落成,碑顶竖着更大的金色铁十字,并装饰着更大的月桂花环石雕,那么又该有多少人的名字要刻上去啊!我突然想到:倘若我果真是在母校,那么我的名字也将刻到石碑上去;在校史上,我的名字后面将写着:“由学校上战场,为„„而阵亡。”

可是我还不知道为什么,也不知道是否当真回到了母校。我现在无论如何要把这一点弄清楚。阵亡将士纪念碑并无特色,也毫不引人注目,到处都一样,都是按一种格式成批生产的,是的,需要时,随便从哪个中心点都可以领到„„

我环顾这间宽大的美术教室,可是图画都被人取下来了,角落里堆放着一些凳子,像一般的美术教室那样,为了使室内光线充足,这里有一排窄长的高窗户。从这些凳子和高窗户上能看出什么来呢?我什么也回忆不起来。如果我在这个小天地里呆过,我能不回忆起什么来吗?因为这是我八年来学习画花瓶和练习写各种字体的地方,有细长精致的罗马玻璃花瓶出色的复制品,它们由美术教师陈放在教室前面的架子上,还有各种字体:圆体、拉丁印刷体、罗马体、意大利体„„在学校所有的课程中,我最讨厌这门课了。我百无聊赖地度过这些时光,没有一次我能把花瓶画得像样,能把字描好。面对这回音沉闷而单调的四壁,我所诅咒的,我所憎恶的又在哪里呢?我回想不起什么来,于是默默地摇摇头。

那时,我用橡皮擦了又擦,把铅笔削了又削,擦呀„„削呀„„我什么也回想不起来„„

6.选文第1段写道:“我在这所中学读过八年书。”后面又说:“不知道为什么„„是否当真回到了母校。”主人公为什么不能确定呢?(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因为学校的环境布置和主人公读书时不一样,到处是军国主义教育的痕迹,所以主人公一再怀疑自己是否当真回到了母校。这说明军国主义教育遍布所有学校,从而暗示了民族灾难和个人不幸的根源。

7.第2段反复写“炮声”,找出“我”听到“炮声”的感受,为什么这样写?(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残酷的侵略战争在主人公眼里具有神圣的意义,于是炮声在主人公听来是多么悦耳、多么惬意。这样写从侧面反映了军国主义思想对人们的毒害之深。

8.“阵亡将士纪念碑并无特色,„„都是按一种格式成批生产的,是的,需要时,随便从哪个中心点都可以领到„„”你能从文中体会到什么?(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因为战争的本身荒诞无稽、毫无意义,所以阵亡将士的献身并没有价值可言。按同种格式批量生产,随便都可以领到的阵亡将士纪念碑失去了它应有的存在的意义,它并不能使死者不会被忘却;“并无特色”“毫不引人注目”,生者也并不可能不忘却他们。它们的存在只能表明生命的毫无价值,牺牲的毫无意义。主人公的漠然语气之中隐含着对于战争痛定思痛的反思和批判。

9.你认为这篇以二战为题材的作品,是从什么角度表现主题的?(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巧妙地把一个德国伤兵安排在已临时改为战地医院的他的母校里。从一个为法西斯卖命的伤兵身上真实地概括了那个时代的生活,反映了战争的惨无人道,反映了牺牲者所处的绝境;同时从对学校的布置的描写中暗示了灾难的根源。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写战争,巧妙而又深刻地揭示了主题。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0~13题。

在柏林 [美国]奥莱尔

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灰白头发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旁边的是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嚓咔嚓”声。停顿了一会儿,她又不时重复起来。两个小姑娘看到这种奇特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假思索地嗤笑起来。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一、二、三。”这个神志不清的老妇人又重复数着。两个小姑娘再次傻笑起来。

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战时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

“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的妇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争中死去的。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线了。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往疯人院。”

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10.“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儿童,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是小说的环境描写。这一描写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暗示了什么?这是一处伏笔,下文什么内容与此照应?(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一环境描写渲染了战争带来的悲凉气氛,德国弥漫着的失败情绪;也是暗写战争惨烈,战死者众多。下文老兵夫妇的遭遇与这处伏笔照应。

11.小说中老妇人数“一、二、三”的细节反复出现,有一石三鸟的作用。请分条阐述其作用。(4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暗示战争让老人失去了三个儿子;(2)表现老人内心无法言说的痛苦;(3)形成一个悬念,推动情节向前发展。

12.小小说往往截取生活中的一个瞬间,表现深刻的内涵、时代的风云。这篇小说也是如此。请你分别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小说描写的生活瞬间(情节)和表现的主旨。(4分)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情节:预备役老兵失去三个儿子,妻子因伤心而发疯,自己又要上前线。主旨:侵略战争给被侵略人民带来苦难的同时,也给侵略国人民造成无尽的伤痛。

13.结尾处写道:“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人们为什么不说话?他们在想什么?请你想象乘客们的情绪,写一段心理描写。(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寂静”是表象,隐含了人们内心的“动”。车厢里的妇女儿童们,哪一个没有或丧夫失子、或失去父母的苦痛!老兵的话,使他们陷入沉思,引发他们的共鸣,联想到自己的境遇。(心理描写略)

三、语言表达(8分)

14.请以“战争与和平”为话题,仿照句式,另写一个句子。(4分)当自然疯狂地报复人类时,我们才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 当我们的生命所剩无几时,我们才体会到它存在的价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当战争带来无情的毁灭时,我们才领悟到和平的珍贵。15.请拟一条以“呼唤和平”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态度真诚,构思新颖,语言简洁。(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首先,我们要明确创拟公益广告的方法:①运用修辞,生动活泼。②注重押韵,易读易记。③运用谐音。④化用诗词、歌曲或流行语。⑤借助于具体的人们熟知的意象。所以我们在拟本题的广告词时,就可以先确定像“和平鸽”或者“橄榄枝”一类的意象。

答案(示例)春天来了,我希望和平鸽衔回绿色的橄榄枝。

第五篇: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活页规范训练 8 小狗包弟 Word版含解析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积累与运用(15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的读音,与所给的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塞sè 堵塞 阻塞 敷衍塞责 闭目塞听 B.间jiàn 间谍

间架

挑拨离间

亲密无间 C.舍shè

施舍

宿舍

舍己救人

恋恋不舍 D.恶wù

憎恶

厌恶

深恶痛疾

十恶不赦

解析 B项“间架”读“jiān”,其它读“jiàn”;C项“宿舍”读“shè”,其它读“shě”;D项“十恶不赦”读“è”,其它读“wù”。

答案 A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撕破 厮打 具乐部 具体而微 B.题纲 提携 孵化器 绿草如荫 C.煎熬 剪裁 葡萄藤 腾云驾雾 D.赋予 付与 暴发户 山洪爆发

解析 A项“具乐部”应为“俱乐部”;B项“题纲”应为“提纲”,“绿草如荫”的“荫”应改为“茵”;D项“山洪爆发”应为“山洪暴发”。

答案 C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3分)A.这里有表层的、看得见的、感同身受的变化——城市和乡村日新月异,....生活方式已与父辈大不相同;但更有深层的、不易察觉却能辐射未来的变化。

B.要培植健康的金融市场,必须建立一套可以操作的法律、法规,从而能够有效打击在金融市场中翻云覆雨的“资金贩子”。....C.为把该市建成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的特大城市,不久前召开的“两会”上,代表和委员们集思广益,各抒己见,进行了热烈的讨论。....D.虽然炎热的夏季早就过去,可怕的秋老虎也已经被秋风赶走,可是特丽珑显示器和钻石珑显示器为占领未来的CRT市场的明争暗斗依然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解析 A项望文生义,“感同身受”现多指虽未亲自经历,但感受就同亲身

经历过一样。C项使用范围不当,“集思广益”意为集中大家的想法和智慧,广泛吸取有益的意见。显然不能用于互相讨论。D项“如火如荼”比喻声势浩大而热烈,是褒义,此处感情色彩不当,另外“明争暗斗”也不可能“声势浩大”。

答案 B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姜糖是土家族历史悠久的传统食品,具有驱寒、呕吐、鼻塞、发汗之功效,口感香脆酥甜。

B.为满足旅客出行、营造和谐春运,北京站推出了特色售票服务项目,针对不同对象开设各种购票窗口,为旅客购票提供了方便。

C.在当天酒会上,华谊兄弟宣布,华谊天意公司将投入巨资,筹拍古典史诗巨作《曹操》,全面而客观地演出乱世枭雄曹操的一生。

D.在担任联邦参议员期间,奥巴马参与起草了有关控制常规武器的议案,并支持有关院外游说、选举欺诈、气候变化和核恐怖主义等问题的一系列议案。

解析 A项语序不当、逻辑混乱,应为“姜糖是土家族历史悠久的传统食品,口感香脆酥甜,具有驱寒、止呕吐、通鼻塞、发汗之功效”。B项成分残缺,“出行”后应加“需要”,“春运”后应加“氛围”。C项搭配不当,“演出乱世枭雄曹操的一生”应改为“表现乱世枭雄曹操的一生”。

答案 D 5.卡西莫多把爱斯梅拉达救到圣母院以后,送给她一个小铁哨。请简述《巴黎圣母院》中小铁哨帮爱斯梅拉达免受凌辱的故事。(100字左右)(3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天晚上,克洛德摸索着来到爱斯梅拉达身边,想占有她。爱斯梅拉达奋力挣扎,情急之下吹响铁哨,唤来了卡西莫多。卡西莫多举起克洛德,扔到地上,想杀了他,但又不想把血溅到爱斯梅拉达身上,就把克洛德拖到门外。

阅读与鉴赏(45分)

一、课内精读

阅读下文,完成6~9题。

包弟送走后,我下班回家,听不见狗叫声,看不见包弟向我作揖、跟着我进

屋,我反而感到轻松,真有一种甩掉包袱的感觉。但是在我吞了两片眠尔通、上床许久还不能入睡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包弟,想来想去,我又觉得我不但不曾甩掉什么,反而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在我眼前出现的不是摇头摆尾、连连作揖的小狗,而是躺在解剖桌上给割开肚皮的包弟。我再往下想,不仅是小狗包弟,连我自己也在受解剖。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我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一方面责备自己,另一方面又想保全自己,不要让一家人跟自己一起堕入地狱。我自己终于也变成了包弟,没有死在解剖桌上,倒是我的幸运„„

整整十三年零五个月过去了。我仍然住在这所楼房里,每天清早我在院子里散步,脚下是一片衰草,竹篱笆换成了无缝的砖墙。隔壁房屋里增加了几户新主人,高高墙壁上多开了两扇窗,有时倒下一点垃圾。当初刚搭起的葡萄架给虫蛀后早已塌下来扫掉,连葡萄藤也被挖走了。右面角上却添了一个大化粪池,是从紧靠着的五层楼公寓里迁过来的。少掉了好几株花,多了几棵不开花的树。我想念过去同我一起散步的人,在绿草如茵的时节,她常常弯着身子,或者坐在地上拔除杂草,在午饭前后她有时逗着包弟玩„„我好像做了一场大梦。满园的创伤使我的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熬煎。

这样的熬煎是不会有终结的,除非我给自己过去十年的苦难生活作了总结,还清了心灵上的欠债。这绝不是容易的事。那么我今后的日子不会是好过的吧。但是那十年我也活过来了。

即使在“说谎成风”的时期,人对自己也不会讲假话,何况在今天,我不怕大家嘲笑,我要说: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6.第一节中两个“包袱”的具体意思是什么?(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一个“包袱”指的是小狗在“我”家为“我”心理上增添的担心,第二个“包袱”指的是对自己出于自私而抛弃小狗的自责。

7.“我自己终于也变成了包弟”,为什么说“终于”?表达了什么意思?(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终于”指的是正直的人在那个时代的必然命运,表达了注定与小狗包弟一样,都要受到摧残的意思。

8.第二节主要借助什么回忆往事的?说说其所用的艺术手法及表达效果。(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二节主要是借助对周围景物的描写回忆往事的。

这种描写在艺术上运用了前后对比的手法,同时,以哀景抒哀情,更添一番悲凉。

9.节选部分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主要是如何表达的?(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节选部分形式上表达了作者对小狗的歉意,实质上表达了作者对“文革”的谴责。表达手法十分含蓄。

二、课外拓展

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

丢失的香柚 梁晓声

“大串联”①时期,我从哈尔滨到了成都,住气象学校,那一年我才17岁,头一次孤独离家远行,全凭“红卫兵”袖章做“护身符”。

我第二天病倒了。接连多日,合衣裹着一床破棉絮,蜷在铺了一张席子的水泥地的一角发高烧。

高烧初退那天,我睁眼看到一张忧郁而文秀的姑娘的脸。她正俯视我。我知道,她就是在我病中服侍我的人。又见她戴着“红卫兵”袖章,愈觉得她可亲。

我说:“谢谢你,大姐。”看去她比我大二三岁。一丝悱然的淡淡的微笑浮现在她脸上。

她问:“你为什么一个人从大北方串联到大南方来呀?”

我告诉她,我并不想到这里来和什么人串联。我父亲在乐山工作,我几年没见他的面了,想他!我委托她替我给父亲拍一封电报,要父亲来接我。

隔日,我能挣扎着起身了,她又来看望我,交给了我父亲的回电——写着“速回哈”三个字。

我失望到顶点,哭了。

她劝慰我:“你应该听从你父亲的话,别叫他替你担心。乐山正武斗,乱极了!”

我这时才发现,她戴的不是“红卫兵”袖章,是黑纱。

我说:“怎么回去呢?我只剩几毛钱了!”虽然乘火车是免费的,可千里迢迢,身上总需要带点钱啊!

她沉吟片刻,一只手缓缓地伸进衣兜,掏出5元钱来,惭愧地说:“我是这所学校的学生,‘黑五类’②。我父亲刚去世,每月只给我9元生活费,就剩这5元钱了,你收下吧!”她将钱塞在我手里,拿起笤帚,打扫厕所去了。

我第二天临行时,她又来送我。走到气象学校大门口,她站住了,低声说:“我只能送你到这儿,他们不许我迈出大门。”她从书包里掏出一个柚子给了我:“路上带着,顶一壶水。”

空气里弥漫着柚香。我说:“大姐,你给我留个通信地址吧!” 她注视了我一会儿,低声问:“你会给我写信吗?” 我说:“会的!”

她那么高兴,便从她的小笔记本上扯下一页纸,认认真真给我写下了一个地址,交给我时,她说:“你们哈尔滨不是有座天鹅雕塑吗?你在它前边照张相寄给我,好吗?”

我默默点了一下头。我走出很远,转身看,见她仍呆呆地站在那里,目送着我。

路途中缺水,我嘴唇干裂了,却舍不得吃那个柚子。在北京转车时,它被偷走了。

回到哈尔滨的第二天,我就到松花江畔去照相。天鹅雕塑已砸毁了。满地碎片。一片片仿佛都有生命,淌着血。

我不愿让她知道天鹅雕塑砸毁了,就没给她写信„„

去年,听说哈尔滨的天鹅雕塑又复雕了,我专程回了一次哈尔滨,在天鹅雕塑旁照了一张相,彩色的。按照那页发黄的小纸片上的地址,给那位铭记在我心中的大姐写了一封信,信中夹着照片。

信退回来了。信封上,粗硬的圆珠笔字写的是——“查无此人”。她哪里去了?

想到有那么多我的同龄人“消失”在十年**之中了,我的心便不由得悲哀起来。

【注】 ①“大串联”:文化大革命中以“革命”的名义天南地北地联系。②“黑五类”:文化大革命中,父辈或祖辈乃至曾祖辈是地主、富农、反革命、坏分子和右派分子,其子女称作“黑五类”。

10.“大姐”为什么希望“我”在哈尔滨的天鹅雕塑前照张像送她?这一情节暗示了什么?(不超过35个字)(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联系天鹅雕塑的本身寓意:纯洁美好。

答案 天鹅是美的化身,“大姐”如此喜欢天鹅,折射出她身处困境仍不忘追求美。这一情节,表现了“大姐”的心灵像天鹅一般纯洁美好。

11.文章以“丢失的香柚”为题,有什么深刻用意?(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从香柚的来源、去向以及“大姐”的形象特征出发组织答案。答案 “香柚”象征着“大姐”美好的心灵,伟大的爱心。“丢失的香柚”既是写“大姐”给“我”的香柚在火车上被偷而丢失,又有深意:“文革”使许多像“大姐”这样的有着纯洁美好的心灵的人遭到迫害,使他们在社会上“丢失”,揭露了“文革”使我们国家民族丢失了许多美好的事物。

12.[对应考点链接]最后一段中“消失”除了指同龄人肉体的消失,还有哪两层深刻含义?“悲哀”二字有何深刻含义?(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参考考点链接提供的解题要点。

答案(1)消失还有这两层含义:①宝贵青春的消失;②美好心灵的消失。(2)悲哀:这个悲哀不仅是为像“给我香柚”的大姐那样的同龄人遭受“文革”的浩劫而悲哀,更是为过去宝贵青春、美好心灵的消失而悲哀。是为“文革”

这段民族历史而悲哀。

13.“大姐”最后的结局,文中未明确交待,你设想她会是怎样的结局?(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提示)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合情合理即可。(结合学过的《小狗包弟》的有关知识,结合本文情节发展的趋势和文中“查无此人”的暗示,作合理引申)

下载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二活页规范训练 4诗经两首 Word版含解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二活页规范训练 4诗经两首 Word版含解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