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下《道德与法治》复习提纲1-5课
河台镇初级中学八年级《道德与法治》(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
第1至5课 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 第一课 维护宪法权威 第一框 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1.我国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2.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3.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如何规定的?
我国宪法第一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4.宪法是如何使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得以实现的? ※(1)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2)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3)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4)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5)宪法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5.武装力量的作用是什么?
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努力为人民服务。
6.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平等权、政治权力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和自由。※7.作为国家主人怎样尽责?
一切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归根结底就是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我们要依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担当起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
※8.公民通过哪些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社会事务? ①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②企业职工代表大会表决方案;③村
民参加村务公开会;④年满18周岁学生投票选举人大代表;⑤网络参政;⑥听证会等。
※9.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10.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对各级国家机关有什么要求? 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11.我国享有人权的主体有哪些?受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有哪些?
主体: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内容:宪法保护的人权的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12.现代法治国家立法的基本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13.国家应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
(1)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2)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3)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4)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14.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实例有哪些?
发展义务教育,提供免费午餐,开办农家书屋,开展再就业培训,精准扶贫等。第二框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5.我国的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16.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17.除人大这样的权力机关外,我国还有哪些国家机关?它们与人大的关系是怎样的?
(1)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
(2)这些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18.宪法是如何组织国家机构的?
宪法通过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组成、任期、工作方式等内容,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国家机构依据宪法行使权力,守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19.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和工作的原则是什么?这一原则又是如何贯彻执行的?(1)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2)我国国家机构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主要体现为:①在国家机构与人民的关系方面,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由人民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居于主导地位;②在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方面,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③在国家机关内部作出决策、决定时,实行民主集中制。※20.我国宪法是如何规范权力运行的?
(1)宪法不仅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相应的职权,而且严格规范职权的行使。任何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的权力。我国宪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2)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国家机关行使权力应当有法律依据,不能超越权限行使权力,也不能滥用权力。任何超越权限、滥用职权的行为均应承担法律责任。
(3)人民通过宪法和法律将国家权力授予国家机关。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来说,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
(4)宪法和法律还规定了国家权力行使的程序,要求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凡不按法定程序行使权力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5)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21.为什么要规范权力运行?
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这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只有依法规范权利运行,才能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利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第二课 保障宪法实施 第一框 坚持依宪治国
1.我国宪法的组成和基本内容分别是什么?
(1)组成:我国现行宪法除序言外,设有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共四章一百三十八条。※(2)基本内容: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等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2.宪法的地位:我国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3.为什么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宪法集中体现人民的共同意志,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如果宪法没有权威,法治的权威就树立不起来;如果宪法受到漠视,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能凌驾于宪法之上,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4.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如何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的?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中国共产党坚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党既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也领导人民执行宪法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5.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是怎样的?
4(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2)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是对刑事、民事、行政等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
(3)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4)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一方面使得宪法的内容具有更广泛的民意基础,另一方面保障了宪法的长期稳定性,使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
(5)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全面依法治国,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宪法的规定具有原则性的特点,各种法律制度是对宪法规定的具体落实。宪法是对公民基本权利的根本确认和保障,其他法律也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二框 加强宪法监督
※6.为什么权力行使需要接受监督?
权力行使需要接受监督。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不受监督的权力将导致腐败。
※7.如何保证国家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
为了保证国家机关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需要建立健全完备的监督公权力行使的制度体系,在这一监督体系中,宪法监督制度具有基础性意义。※8.人大如何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宪法对行使监督权做了怎样的规定?)①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解释宪法和法律;②地方各级人大在本行政区内负有保证宪法和法律实施的职责。
※9.如何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我们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不断加强宪法监督工作。
5(1)要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监督机制和程序,使其更好担负起宪法监督职责。
(2)要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加强对宪法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维护宪法权威。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3)对于各种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10.为什么要增强宪法意识?
(1)加强宪法监督,既需要完备的制度措施,也需要人们增强宪法意识。(2)增强宪法意识,对国家公职人员来说尤为重要。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等,就是为了强化国家公职人员的宪法意识,让他们珍惜宪法授予的权力,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目的)(3)宪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宪法的保护。我们要增强宪法意识,热爱宪法,捍卫宪法。
※11.如何增强宪法意识?(如何弘扬宪法精神?)①学习宪法。积极参与宪法宣传活动。
②认同宪法。要理解并认同宪法的价值,增强对宪法的信服和尊崇,自觉接受宪法的指引与要求。
③践行宪法。要将宪法原则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准则,落实在实际行动上。④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我们坚持宪法至上,自觉践行宪法精神,积极推动宪法实施。
12.国家通过哪些途径和活动增强人们的宪法意识?
①设立国家宪法日;②建立宪法宣誓制度;③设立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④开办宪法主题公园,进行宪法宣传等。第二单元 理解权利义务 第三课 公民权利 第一框 公民基本权利 板块一:政治权利和自由
※1.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是由谁规定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主要有哪些?依法行使这些政治权利和自由有什么意义?(1)宪法规定,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6(2)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等。(3)意义:我国公民依法行使这些政治权利和自由,有利于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重要形式。
2.哪些人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有什么意义?(1)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2)意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3.政治自由有哪些?行使政治自由有什么意义?
(1)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2)意义:享有政治自由,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4.公民的监督权表现在哪些方面?行使这项政治权利的意义是什么?
(1)表现:我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2)重要性或意义:公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板块二:人身自由
※5.什么是公民的人身自由?人身自由的内容和意义分别是什么?(1)含义: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
(2)内容: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3)意义: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6.宪法如何保障公民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①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②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 7 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7.宪法如何保障公民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人格尊严权的内容有哪些?
(1)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2)内容: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8.宪法如何保障公民住宅不受侵犯?
宪法规定,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9.宪法如何保障公民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不受侵犯?
宪法规定,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查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板块三: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10.我国公民享有哪些社会经济权利?哪些文化教育权利?还有哪些其他权利?这些权利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1)社会经济权利:主要有财产权、劳动权、物质帮助权。(2)文化教育权利:主要有受教育权、文化权利。
(3)其他权利:我国公民还享有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等权利,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权利。
(4)这些权利的共同特点:由宪法规定,并受到宪法和法律保障。
11.财产权。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公民可以通过合法方式取得财产,并依法占有和使用,获得收益和进行处分。※12.劳动权。宪法规定,公民由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13.物质帮助权。宪法规定,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
※14.教育的地位(或作用)是什么?我国为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利制定的政策是什么?
(1)地位(或作用):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8(2)保障政策:①国家实行义务教育制度,保障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②国家制定资助政策,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15.文化权利。内容包括:科学研究的自由、文学艺术创作的自由和从事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国家给以鼓励和帮助。
16.举例说明国家可以通过哪些方式鼓励和帮助科学文化活动? ①表彰科学研究;②组织艺术表演;③修建阅览室等。第二框 依法行使权利
※17.我国公民应该如何行使基本权利?
(1)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2)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按照法定程序办事的意识,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维护自身权益。公民权利受到损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维护权利的方式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
※18.维护权利的方式有哪些?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19.为什么公民行使权利要遵守正当的程序?
遵守正当的程序,有利于公民实际享受权利,有效避免和化解纠纷,维护自身权益。
※20.什么情况下适用协商解决纠纷?
一些常见的消费、劳动争议和交通事故纠纷等。※21.调解方式: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22.什么情况下适用仲裁解决纠纷?
公民与其他个人或组织之间发生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争议时,可以申请仲裁。
※23.什么情况下适用诉讼解决纠纷?
①公民遇到人身关系或财产关系的争议,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②公民对于某些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 9 刑事自诉。
③公民认为行政机关的违法或明显不当的行政行为侵犯了自己的权利,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第四课 公民义务 第一框 公民基本义务 ※1.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
基本义务有:①遵守宪法法律。②维护国家利益。③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④依法纳税。⑤我国宪法还规定了公民应履行的其他义务,包括劳动的义务、受教育的义务、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和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等。2 ※2.为什么要遵守宪法法律?
我国宪法和法律是全国各族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是公民对国家和社会应尽的职责。遵守宪法就是要忠于宪法,维护宪法权威,保障宪法实施。
※3.遵守宪法和法律的具体表现:①保守国家秘密;②爱护公共财产;③遵守劳动纪律;④遵守公共秩序;⑤尊重社会公德。
※4.遵守宪法法律要求我们怎么做?(建设法治社会要求公民怎么做?)①自觉做到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共同营造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②自觉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程序规定,同时,以法律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依法办事。
※5.怎样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每个公民都应当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自觉维护国家领土的完整和主权的统一,维护民族之间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6.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7.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内容分别有哪些?
(1)维护国家安全:维护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不受侵犯,国家秘密不被窃取、泄露和出卖,社会秩序不被破坏等。
(2)维护国家荣誉:维护国家的尊严不受侵犯,国家的荣誉不受玷污。(3)维护国家利益:维护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安全等各方面的利益。
※8.公民为什么要依法服兵役?
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公民的神圣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公民的光荣义务。为了保卫祖国,我们要自觉履行这项义务。
9.我国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兵役分为现役和预备役。
※10.公民为什么履行依法纳税的义务?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11.任何偷税、欠税、骗税、抗税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二框 依法履行义务
※12.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怎样的关系?我们应该如何坚持二者的统一?
(1)二者关系: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②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③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如劳动和受教育。
(2)坚持二者统一做法: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13.什么是公民的法定义务?我们应该如何履行法定义务?(1)含义:法定义务是由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具有强制性。
(2)要求或做法:①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如履行受教育义务、依法纳税、遵守公共秩序、保护野生动物、遵守交通规则、依法服兵役、爱护公共财产等。②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出处:21教育名师】 ※14.什么是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其后果是什么?
(1)含义:在社会生活中,公民实施了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或者没有实施法律要求做的行为,都是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
(2)后果:违反法定义务,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公民违反民事法律,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违反行政法律,应当依法承担行政责任;违反刑事法律,11 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承担刑事责任。第三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 第五课 我国基本制度 第一框 基本经济制度
※1.现阶段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它是由什么决定的?(1)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2)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2.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形式和作用分别是什么?(1)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形式: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3)作用:公有制经济在多种所有制经济中发挥主体作用。※3.我国国有经济的含义、地位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1)含义:国有经济是生产资料属于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一种经济形式。(2)地位: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3)作用: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和保障国家安全等,具有关键作用。※4.我国集体经济的含义、地位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1)含义:集体经济是生产资料属于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经济形式。(2)地位: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作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对于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实现共同富裕等具有重要作用。
※5.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形式和作用分别是什么?(1)形式: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
(2)作用: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经济增长、增加税收、扩大就业、促进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6.国家对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或态度是怎样的?
(1)公有制经济:①对于国有经济,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②对于集体经济,国家保护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鼓励、指导和帮助集体 12 经济的发展。
(2)非公有制经济: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7.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如何?
在我国,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8.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作用?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人民当家作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第二框 根本政治制度
※9.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10.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①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②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 ③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这些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并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
④实行民主集中制,重大问题经人民代表大会充分讨论,遵循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民主决定。
11.我国人大和人大代表各自的权利或职责是什么?(1)人民代表大会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2)人大代表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有权依法审议各项议案和报告、表决各项决定、提出议案和质询案。12.我国人大代表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人大代表的义务是什么?)人大代表必须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13.如何找到身边的人大代表:①手机(电话);②微博;③人大代表联络处;④人大代表之家;⑤人大代表述职。
※14.我国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什么 13 优越性?)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以来,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展现出蓬勃生机活力。②实践充分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
※15.如何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①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
②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扩大人民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
③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
④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国家机关既有合理分工又有相互协调,保证国家统一高效组织推进各项事业。第三框 基本政治制度
※16.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什么?它的内容是什么?
(1)政党制度:我国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内容:①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②多党派合作;③坚持中国共产党执政;④多党派参政。
17.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18.我国的政党制度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国家性质和党的性质决定的,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9.我国的民主党派的地位或作用是什么?
这些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 14 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各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参政党。※20.我国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21.中国人民政协的地位、工作主题和职能分别是什么?
(1)地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2)工作主题:团结和民主。
(3)职能: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22.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义是什么?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它有利于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促进科学民主决策;②有利于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谐;③有利于凝聚人心,反对分裂,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23.我国有多少个民族?我国形成的民族关系是怎样的?民族分布特点又是怎样的?
五十六个民族。形成了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民族分布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24.我国的民族制度是什么?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是什么?
(1)制度: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原因:实行这一制度是尊重历史、合乎国情、顺应民心的必然选择。25.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如何实施的?
(1)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是自治机关,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即根据本地方、本民族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特点,自主管理本地方、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2)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是国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民族自治机关必须服从中央的领导。※26.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是什么?
①有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与各民族的自主、平等结合起来;②有利于把国家的法律、政策与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具体实际、特殊情况结合起来;③有利于把 15 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与热爱自己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力促进了民簇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7.什么是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什么?
(1)含义:我国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由居民或村民分别选举产生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组织:城市的居民委员会和农村的村民委员会。28.居民委员会的产生及与居民的关系
居民委员会成员由居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务,要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居民委员会实行办事公开制度,定期向居民会议汇报工作,接受居民监督。
29.村民委员会的产生及与村民的关系
村民委员会成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村民可以通过村民会议等形式,参与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与管理;村民制定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规范村委会和村民的行为。
30.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设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等委员会。※31.实行居民自治和村民自治的意义
实行城市居民自治和农村村民自治,有利于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推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第二篇:道德与法治八下法治教育专册复习提纲
道德与法治八下法治教育专册复习提纲
八下知识点
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
第一课 维护宪法权威
(为什么
公民权利保障书
(对公民的权利)
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宪法基本原则)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②宪法确认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③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④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⑤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实现的保障措施。
⑥宪法规定国家的武装力量属于人民。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实质就是要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所以我们要依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担当起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
规范国家权力运行是为了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这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
(宪法原则)
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
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人权的主体
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人权的内容广泛
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
①科学立法。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②严格执法。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③公正司法。审批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监察机关要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实现国家监察全面覆盖,深入开展反腐败工作,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④全民守法。国家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贫穷是实现人权的最大障碍。(中国的减贫行动)是中国人权事业进步的最显著标志。
治国安邦总章程(对国家的权力)
组织国家机构
宪法怎样组织国家机构
:
①明确各级国家机关的产生
②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组成、任期、工作方式等,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从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实现
③规定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国家机关的产生
国家机构实现民主集中制原则:(这一原则又是如何贯彻执行的?或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主要体现?)
①国家机构与人民的关系:国家权力来自于人民,人民选举产生权力机关,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居主导地位
②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③在国家机关内部:做出决策、决定时,实现民主集中制
规范
权力
运行
为什么规范权力运行?
①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人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
②规范国家权力运行是为了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这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如何规范权力运行?
①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权力行使应当有法律依据,不能越权、不能滥用。任何超越权限、滥用职权的行为均应承担法律责任。
②人民通过宪法和法律将国家权力授予国家机关。对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来说,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
③宪法和法律还规定了国家权力行使的程序,要求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凡不按法定程序行使权力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④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二课
保障宪法实施
坚持依宪治国
根本活动准则
1.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
2.宪法规定的基本内容: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等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3.为什么说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①宪法集中体现人民的共同意志,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②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③如果宪法没有权威,法治的权威就树立不起来;如果宪法受到漠视,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能凌驾于宪法之上,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4.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如何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的?
中国共产党坚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党既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也领导人民执行宪法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最高法律效力
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区别、联系
区别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2)从内容上看,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是对刑事、民
事、行政等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是对宪法的具体化。
(3)从法律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4)从制定和修改程序上看,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一方面使得宪法的内容具有更广泛的民意基础,另一方面可保障宪法的长期稳定性,使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
联系
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全面依法治国,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宪法的规定具有原则性的特点,各种法律制度是对宪法规定的具体落实。宪法是对公民基本权利的根本确认和保障,其他法律也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加强宪法监督
监督权力行使
为什么监督权力行使
权力行使需要接受监督。
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不接受监督的权力将导致腐败。
监督宪法实施的主体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怎样加强宪法监督
(1)要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监督机制和程序,使其更好担负起宪法监督职责。
(2)要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加强对宪法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维护宪法权威。
(3)对于各种违宪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
增强宪法意识
为什么
对公职人员尤为重要,增强宪法意识,让他们珍惜宪法赋予的权力,规范自己的行为。
所以我们要有意识,要热爱宪法,捍卫宪法。
对公民来说,宪法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宪法的保护。
怎样增强
①学习宪法。了解宪法产生和发展的历程,理解主要内容,领会宪法原则和精神,积极参与宪法宣传活动。
②认同宪法。理解并认同宪法的价值,增强对宪法的信服和尊崇,自觉接受宪法指引与要求,让宪法真正铭刻于心。
③践行宪法。我们要将宪法原则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准则,落实在实际行动上。遵守宪法和法律规定,运用宪法精神分析解决问题;维护宪法权威,抵制各种妨碍宪法实施、损害宪法尊严的行为。
④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我们坚持宪法至上,自觉践行宪法精神,积极推动宪法实施。
第二单元
理解权利义务
公民基本权利
三课
公民基本权利
政治
权利
和自
由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条件
我国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意义
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
政治自由
内容
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意义
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监督权
表现
我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他们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
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途径
写信、打电话、电子邮件、新闻媒体、向人大代表直接反映、参加听证会、网上评议政府等
意义
公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人
身
自
由
含义
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
内容
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意义
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保护
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社会经济权利
财产权
公民通过合法方式取得财产,并依法占有和使用,获得收益和进行处分。
劳动权
含义
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劳动就业和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意义
劳权权利是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通过劳动,获得劳动报酬和其他收益,可以保障合理的生活水平,实现自身价值,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
物质帮助权
含义
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措施
国家发展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
文化教育权利
受教育权
含义
公民有按照其能力平等地从国家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并获得相应物质保障的权利。
教育作用
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保障政策
国家实行义务教育制度,保障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国家制定资助政策,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文化权利
内容
科学研究的自由、文艺创作的自由和从事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国家态度
国家对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予鼓励和帮助。
其它权利
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权利受到宪法和法律的特殊保障
依法行使权利
如何行使权利
权利行使有界限
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和自由。
维护权利守程序
意义
公民行使权利应当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遵守正当的程序,有利于公民实际享受权利,有效避免和化解纠纷。
方式
协商:快速、简便。
调解:有效方式。主要有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
仲裁:公民与其他个人或组织发生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争议,可以申请仲裁。
诉讼
民事诉讼:遇到人身关系或财产关系的争议
可以通过诉讼向人民法院起诉
刑事自诉:对于某些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
行政诉讼:当行政机关的违法或明显不当的行政行为侵犯了自己的权利时
四课
公民的基本义务
公民的基本义务
遵守宪法法律
原因
宪法和法律是全国各族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是公民对国家和社会应尽的职责。
做法
遵守宪法就是要忠于宪法,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
具体体现
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是遵守宪法和法律的具体表现。
建设法治社会
认识到法律及时保障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自觉做到学法尊法守法用法;营造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自觉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程序规定,以法律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依法办事。
维护国家利益
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
原因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
要求
每个公民应当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自觉维护国家领土的完整和主权的统一,维护民族之间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
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维护国家安全
包括维护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不受侵犯,国家秘密不被窃取、泄露和出卖,社会秩序不被破坏等。
维护国家安全意义: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维护国家荣誉
包括维护国家的尊严不受侵犯,国家的荣誉不受玷污。
维护国家利益
包括维护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安全等各方面的利益。
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原因
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公民的神圣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公民的光荣义务。为了保卫祖国,我们要自觉履行这项义务。
依法纳税
原因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处罚
任何偷税、欠税、骗税、抗税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其他基本义务
劳动的义务、受教育的义务、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和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等。
依法履行义务
权利与义务
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公民权利的充分实现,可以激发公民的主人翁意识,调动其履行义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承担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公民自觉履行义务,促进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为其权利的实现提供和创造更好的条件。②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③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
坚持权利义务统一
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法定
义务须履行
法定义务
是由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具有强制性。
如何履行法定义务
①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否则就可能构成违法甚至犯罪,会受到法律的追究。
②法律止做禁的坚决不做。实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会受到法律制裁。
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
公民实施了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或没有实施法律要求做的行为,都是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
违反法定义务的后果
违反法定义务,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公民违反民事法律,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违反行政法律,应当依法承担行政责任;违反刑事法律,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第三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
第五课
我国基本制度——1基本经济制度
2根本政治制度
3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
基本经济制度含义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在我国,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的意义: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人民当家做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确立因素
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
公有制经济
地位: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国
有
经
济
含义
生产资料属于全体人民共同所有。
地位
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作用
对于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和保障国家安全等具有关键作用。
国家态度
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
集
体
经
济
含义
是生产资料属于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
作用
对于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实现共同富裕等具有重要作用。
国家态度
国家保护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鼓励、指导和帮助集体经济的发展。
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非公有制经济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
作用
在支撑经济增长、增加税收、扩大就业、促进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国家态度
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鼓励、支持、引导其发展;激发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根
本
政
治
制
度
是什么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
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监察机关,这些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并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
实行民主集中制,重大问题经人民代表大会充分讨论,遵循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民主决定。
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人大代表权利或职责
依法审议各项议案和报告、表决各项决定、提出议案和质询案。
人大代表义务
人大代表必须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怎么坚持和完善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起来,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展现出蓬勃生机活力。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
如何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
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扩大人民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阔民主渠道。
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
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国家机关既有合理分工又有相互协调,保证国家统一高效组织推进各项事业。
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我国的政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政党制度的内容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坚持中国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国家性质和党的性质决定的,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民主党派的地位
这些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
各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参政党。
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多党合作的机构——人民政协
(1)地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2)工作主题:团结和民主。
(3)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义、价值
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它有利于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促进科学民主决策;
有利于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有利于凝聚人心,反对分裂,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为什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我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在长期的交流、交往、交融中形成了互相依存的民族关系。
(2)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3)这一制度尊重历史、合乎国情、顺应民心。
如何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是自治机关,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
根据本地方、本民族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特点,自主管理本地方、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4)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是国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民族自治机关必须服从中央的领导。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优越性
(1)有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与各民族的自主、平等结合起来;
(2)有利于把国家的法律、政策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具体实际、特殊情况结合起来;
(3)有利于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与热爱自己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4)有力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什么是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我国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由居民或村民分别选举产生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为什么要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职能:办理本居住地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并向人民政府反映群众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作用:有利于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推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构成城市居民委员会
居民委员会成员由居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务,要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居民委员会实行办事公开制度,定期
向居民会议汇报工作,接受居民监督。
农村村民委员会
村民委员会成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村民可以通过村民会议等形式,参与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与管理;村民制定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规范村委会和村民的行为。
第六课
我国国家机构
国家权力机关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地位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全国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在整个国家机关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
地方各级人大的地位以及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1)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它是本行政区域内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2)地方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检察机关都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人大职权
主体
职权内容
立法权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国家立法权---法律的立、改、废
省、自治权、直辖市以及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大及其常委会等
地方立法权
决定权
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
依据宪法和法律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
任免权
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
依据宪法和法律享有对相关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及其他组成人员进行选举、决定、罢免的权力
监督权
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
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县级以上人大及其常委会
监督本级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工作
国家
行政机关
含义
依据宪法设立的,依法行使国家行政职权,组织和管理国家啊行政事务的国家机关
组成由国务院及其领导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成与权力机关关系
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负责贯彻执行国家权力机关通过的有关法律、决议和决定。
各级人民政府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本级人大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职责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行政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的授予,行政机关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职责范围
根据宪法,我国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主要管理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城乡建设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民族事务、司法行政、监察、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
职权差异
行政机关层级不同,职权也不同。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我国最高行政机关,统一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行使职权
行政机关必须严格遵照宪法和法律,依法行政,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责,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
行政机关的职权通常由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具体实施,必须加强对行政权的监督和制约,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权责要对等,失责要追究,侵权要赔偿。
国家司法机关
人
民
法
院
性质
国家的审判机关
设置
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专门人民法院(军事法院、海事法院等)
基本职权
审理刑事、民事和行政案件,通过行使国家审判权,惩办犯罪分子,解决民事和行政争议,维护社会秩序,引导公民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
怎样进行司法活动
人民法院在司法活动中,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人民法院对公民权利提供有效救济和保障,捍卫社会公平正义。
人
民
检
察
院
性质
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设置
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专门人民检察院(军事检察院)等
职权
人民检察院行使检察权,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实行监督,对刑事犯罪行为代表国家提起公诉。
保护公民、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司法的公正,保障法律统一正确实施。
怎样进行司法活动
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各级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人员,必须忠实于事实真相,忠实于法律,忠实于社会主义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国家监察机关
监察委员会
性质
国家的监察机关
设置
中华人民共和国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
基本职权
对于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国家公职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纠举。
与权力机关关系
国家监察委员会领导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的工作,上级监察委员会领导下级监察委员会的工作。
国家监察委员会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
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对产生它的国家权力机关和上一级监察委员会负责。
如何行使监察职权
监察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监察机关办理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案件,应当与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执法部门互相配合,互相制约。
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
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
自由
什么是
自由
自由的含义
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
为什么要拥有自由
拥有自由的意义
拥有自由,不仅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而且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怎样珍视自由
自由的限度
①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
②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
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①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
②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
③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损害。
如何珍视自由
(1)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我们要知晓自己的权利,正确认识权利的价值,积极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
(2)必须依法行使权利。作为公民,应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意识。
平等
什么是
平等
法律意义上平等的含义
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等;
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比如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
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内容
(1)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2)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为什么要追求平等
平等的意义
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
不平等现象及危害
特权及
表现
(1)含义:所谓特权,就是法律、制度规定之外的特殊权利。
(2)表现: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或只享受权利不承担义务,或利用手中的权力以权谋私,或利用社会关系追逐一己之利,并想方设法逃避法律制裁等。
歧视及
危害
(1)现象列举:就业歧视、性别歧视等。
(2)危害:损害了公民的人格尊严,违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如何追求平等
践行平等
(1)反对特权。每个公民都应平等地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得享有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权。
(2)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我们要以法律为基本的行为准则,平等地对待所有成员,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
(3)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面对一些不平等现象,我们不能听之任之,应据理力争,必要时依法维权。
(4)需要每个公民把平等原则落实到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我们要增强平等意识,努力践行平等,共同建构平等有序的社会制度。
第八课 维护公平正义
公平
什么是公平
含义
通常指人们基于一定标准或原则,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不倚的态度或行为方式。
内涵及具体要求
权利公平、规则公平、机会公平等。
权利公平,要求每个人依法平等参与社会活动;
规则公平,要求每个人都受到行为规范的约束;
机会公平,要求社会为每个人提供同等的发展机会和条件。
为什么要追求公平
(1)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公平不仅能保证个人应得的利益,使个人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而且能让人感受到尊严,从而激发自身潜能,提高工作效率。
(2)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公平有利于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缓和社会矛盾,减少社会冲突,维护社会秩序,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公平有利于营造更好的竞争环境,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推动社会持续发展。
怎样坚守公平
(1)
需要我们每个人要积极参与和不懈努力,在生活中追求公平,捍卫公平。
(2)个人维护公平。
面对利益冲突,我们要站在公平的立场,学会担当,以公平之心为人处事。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信赖与尊重,形成有利于我们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遇到不公平的行为时,我们要坚守原则立场,敢于对不公平说“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努力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
(3)制度保障公平。对于立法而言,在规定权利义务、分配社会资源时,要公平地对待每个人,保障每个人得到他应得的;
对于司法而言,在解决纠纷、化解矛盾时,要公平地对待当事人,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
正义
什么是正义行为
一般而言,正义行为都是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公共利益的行为。
为什么要
追求正义
⑴正义是社会文明的尺度,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社会的期待和追求;
⑵正义是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
①要求依法保障人们的正当权利,使受害者得到救济、违法者受到惩罚。
②要求人们分辨是非,惩恶扬善,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③要求人们对弱者给予必要的扶助,以保证其有尊严地生存。
⑶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
①制定正义的制度,使社会弱势群体,能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得到社会的关爱。
②出台体现正义原则的法律法规,使之成为维护正义的有力保障。
③采取一系列措施,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正义。
⑷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它有利于恰当地调整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人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营造和谐、稳定、安宁的社会环境,为社会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
怎样守护正义
(1)做有正义感的人。
(2)个人守护正义。有勇气,敢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有智慧。讲究策略,寻找有效方法见义智为。
(3)司法维护正义。司法是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司法机关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遵循诉讼程序,平等对待当事人,确保司法过程和结果合法、公正。
为了实现司法正义,国家积极推进以司法公正为核心的司法改革,要求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4)追求公平正义是共同的责任。让我们从点滴事情做起,携手共进,共建共享公平正义的美好社会。
第三篇:初中道德与法治复习提纲
初中道德与法治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
【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
1.中学时代对我们的成长有什么意义?
①中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为我们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础。
②中学时代见证着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
2.少年的梦想有什么特点?
①是人类天真无邪、美丽可爱的愿望。②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
③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
3.为什么少年要有梦想?(梦想的作用②③)
①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
②梦想能不断激发生命的热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
③有梦想,就有希望,才能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4.怎样才能实现梦想?(实现梦想的途径)
①不应止于心动,更要付诸行动。②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③努力,需要立志、坚持、方法。
5.如何正确认识学习?
①学习是我们中学阶段的重要任务。②学习不局限在学校,可从一切经历中学习。
③学习需要自觉主动的态度。④学习伴随着我们的成长,学习没有终点。
6.为什么要学习?(意义)
①学习,不仅让我们能够生存,而且可以让我们有更充实的生活。
②学习就是给生命添加养料。③学习点亮我们心中的明灯,激发前进的动力。
7.如何学会学习?
①发现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②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③善于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
8.为什么要正确认识自己?(意义)
①可以促进自我发展。②可以促进与他人的交往。
9.认识自己的内容: ①生理。②心理。③社会。
10.认识自己的途径? ①自我评价。②他人评价。
11.如何做更好的自己? ①要扬长避短。②主动改正缺点。③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
【第二单元
友谊的天空】
1.朋友对我们的影响作用?(友谊的力量?)
①朋友对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等影响很大。
②朋友见证了我们一起走过的成长历程。③朋友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经验。
2.网上交往的特点:虚拟、平等、自主。
3.网上交往的利与弊?(影响)
利:①开辟了人际交往的新通道,拓展交往圈。②可以满足我们的一些心理需要。
弊:①有时却关闭了与他人沟通的心灵之门。②虚拟的交往难以触摸到生活中的真实。
【第三单元
师长情谊】
1.教师职业的特点?
①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传承者之一。
②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
2.如何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①老师的表扬意味着肯定、鼓励和期待,激励我们更好地学习和发展。
②老师的批评意味着关心、提醒和劝诫,可以帮助我们反省自己,改进不足。
③对待老师的批评,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④对待老师的表扬,要不骄不躁,继续努力。
3.家对我们的重要意义?(家的功能作用?)①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②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4.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①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
②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
5.怎样孝敬父母孝亲敬长?
①尽孝在当下,从现在开始,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②学会尊敬、倾听、感恩。
6.为什么会与父母产生冲突?
①我们的独立意识不断增强。②我们与父母在心智、学识、经历等方面差异较大。
7.亲子冲突的危害:会伤害双方的感情,影响家庭的和睦。
8.如何化解亲子冲突?
①亲子冲突需要双方通过良好的互动沟通来解决。
②可以试着去接纳父母的做法,理解父母行为中蕴含的爱。
③可以尝试让父母了解我们的变化和需要,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表达我们的爱。
【第四单元 生命的思考】
1.我们为什么要敬畏生命?
①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②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崇高的、神圣的。
③生命都是宝贵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2.我们应如何敬畏生命?
①珍惜自己生命,关怀他人生命。②不漠视生命,谨慎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
③我们对生命的敬畏,是内心的自愿选择。
3.如何守护生命?
①关注自己的身体。②关注和养护我们的精神。
4.如何爱护身体?
①关心身体状况,养成健康生活方式。②关注自己内在感受,珍视自己的肉体生命。
③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掌握—些基本自救自护方法。
5.如何养护精神?
①坚持真、善、美的行为。②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发扬民族精神。
6.如何正确认识挫折?
①生活难免有挫折,要及时调整自己,正确对待挫折。②挫折是生命成长的一部分。
7.挫折的影响?
(1)消极影响:
会产生负面情绪,若一味沉浸其中,就容易消沉甚至做出不恰当行为。
(2)积极影响:
①得意时,挫折会使我们更清醒,避免盲目乐观、精神懈怠。
②失意时,挫折会使我们获得更加丰富的生活经验。
8.怎样战胜挫折?
①逐渐培养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
②学会与他人建立联系,向他人寻求帮助,获得他人的支持和鼓励。
9.什么样的生命是有意义的?
①能够活出自己的人生,实现自我价值。②当别人需要帮助时,自愿承担责任。
③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结合起来。
10.怎样才能活出生命的精彩?
①拒绝贫乏,充盈生命。②拒绝冷漠,关切他人。③在平凡中创造伟大。
七年级下
【第一单元:青春时光】
1.如何正确处理青春期的心理矛盾和困惑?
①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的温暖中放松自己。②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
③自我调节,成为自己的“心理保健医生”。④向他人求助,学习化解烦恼的方法。
2.如何正确认识独立思维?
①独立思维并不等同于一味地追求独特。
②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同时接纳他人合理正确的意见。
3.思维的批判性(批判精神)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对事情有自己的看法。②敢于发表不同的观点。③敢于向不合理的事情说“不”。
④敢于向权威挑战。
4.为什么要培养批判精神?(思维批判性的意义作用)
①有助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探索解决方案。
②有助于调动自身经验,激发学习动机,解决问题,改变现状。
5.如何培养批判精神?(批判性思维的要求?)
①有质疑的勇气,有表达自己观点和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
②要考虑他人感受,知道怎样的批判更容易被人接受,更有利于解决问题。
6.与异性交往的好处?
①有助于了解异性的思维方式和情感特征。
②有助于学习对方优秀品质,实现优势互补。
7.如何与异性正常交往? ①内心坦荡 ②言谈得当 ③举止得体
8.自强的重要内容? 不断克服自己的弱点,战胜自己,超越自己。
9.自强的作用意义? ①自强可以让我们更自信。②自强让青春奋进的步伐永不停息。
10.如何才能自强? ①坚强的意志。②进取的精神。③持久的坚持。
【第二单元:做情绪情感的主人】
1.基本情绪:喜、怒、哀、惧。复杂情绪:害羞、焦虑、厌恶、内疚等。
2.情绪的作用影响?
①积极影响:影响我们的观念和行动,可能激励我们克服困难,努力向上。
②消极影响:可能让我们因为某个小小的挫败而止步不前。
3.为什么要调节情绪?
①适度的负面情绪,可帮助我们适应突发事件,但持续处于负面情绪会危害身体健康。
②学会合理地调节情绪,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适应环境,成为情绪的主人。
4.调节情绪的方法?
①改变认知评价。②转移注意。③合理宣泄。④放松训练。
【第三单元:在集体中成长】
1.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在集体中,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本质上是一致的。
2.如何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①当二者发生冲突时,应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坚持集体主义。
②坚持集体主义,不是不关注个人利益,而是反对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极端个人主义。
3.美好集体的作用?
①美好集体是我们共同学习、共同生活的精神家园,引领我们成长。
②在美好的集体中,能获得丰富的精神养料,感受集体的关爱。
4.怎样共建美好集体?(怎样才能做到与集体共成长?)
①在共建中尽责,自主建设,自我管理。
②在担当中成长,积极参与,主动分担。
【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
1.为什么说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①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
②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③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行,相伴一生。
2.法律的特征?
①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②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3.法律的作用?
①规范作用:法律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②保护作用: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4.党和国家为什么要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
①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控能力不强。
②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给予特殊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
5.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门法律?
《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6.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四道防线?
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7.为什么要树立法律信仰?
①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是法治的践行者也是受益者。
②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③当法律真正成为我们的信仰时,才会充分体现其自身价值,发挥其应有功能。
8.怎样树立法律信仰?
①发自内心地尊崇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②提高道德水平,增强法治意识。
八年级上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
1.亲社会行为的表现?
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
2.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意义)
①有利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与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②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①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②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4.网络对个人的积极影响?(网络丰富日常生活的表现)
①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
②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
③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5.网络对社会的积极影响?(网络推动社会进步的表现)
①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②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③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6.网络的消极影响?
①网络信息良莠不齐。②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③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
7.如何合理利用网络?
①要提高媒介素养,学会“信息节食”。
②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③要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
④在网上传播正能量,共同培育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
【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
1.礼的主要表现? 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
2.为什么要文明有礼?(意义)
①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②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
③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
3.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
①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②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
③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4.为什么要讲诚信?(意义)
①诚信是核心价值观的一个价值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项民法原则。
②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③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④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
5.如何做一个诚信的人?
①树立诚信意识,信守承诺。②运用诚信智慧,做到恪守诚实的要求又尊重他人隐私。
③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
6.违法行为的分类? 根据违反的法律可分为以下三种:
(1)民事违法行为。如:合同违约、欠债不还(一般违法行为)
(2)行政违法行为。如: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一般违法行为)
(3)刑事违法行为:即严重违法行为或犯罪。
注:①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一定违法。
②无论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是违法行为,都有社会危害性,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7.如何养成遵章守法的习惯?(如何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①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②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③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
8.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
①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②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③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法律后果。
9.刑罚的种类?
(1)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只能单独使用)
(2)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可单独也可附加使用)
10.如何加强自我规范,预防犯罪?
①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③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④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第三单元:勇担社会责任】
1.承担责任的表现?
按时完成作业、约定守时、信守承诺、认真做事。
2.承担责任的意义?
①只有对自己负责,才能发掘潜能,承担时代和国家赋予的使命。
②只有人人自觉履行应尽的责任,才能共建和谐社会,共享幸福生活。
3.怎样做负责任的人?
①不言代价与回报。②自觉承担应尽的责任。
③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履行责任的能力,勇于承担责任。
4.中学生怎样服务和奉献社会?(途径)
①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②热爱劳动,爱岗敬业。
【第四单元:维护国家利益】
1.国家利益的含义及重要性(作用)?
含义:国家利益是一个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生存需求和发展需求的总和,包括人口、领土、主权和政权等。
重要性和作用:它们关系到民族生存、国家兴亡。
2.国家利益涉及的领域和种类?
国家利益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领域,包括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文化利益等。
3.国家的核心利益包括哪些方面?
国家核心利益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4.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意义?
①在我们国家,国家利益反映广大人民的共同需求,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国家利益至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二者相辅相成。
②人民利益只有上升、集中到国家利益,运用国家的工具,才能得到真正的维护。国家独立自主、繁荣富强,国际地位提高,人民的生活就充满希望,内心就感到自豪和骄傲。反之,如果国家利益得不到保障,人民的利益就会受到损害,人民就会遭到奴役、欺凌和屈辱。
③国家利益只有反映人民的利益,依靠人民艰苦奋斗,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每个人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辛勤劳动,推动着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
④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高度统一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将国家和人民视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将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
5.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关系是怎样的?
①在我们国家,国家利益反映广大人民的共同需求,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国家利益至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二者相辅相成。
②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高度统一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将国家和人民视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将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
6.怎样树立维护国家利益意识?
①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要心怀爱国之情,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②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要树立和增强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影响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复杂。我们要对危害国家利益、威胁国家生存和发展的行为时刻保持警惕。
③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要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国家发展为我们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我们应该珍惜难得的发展机遇,努力学习,提高素质,为维护国家利益贡献力量。同时用理性、务实、文明的心态、合法有序的表达爱国情感,维护国家利益。
7.如何捍卫国家利益?
①虽然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二者不完全等同。国家利益是关系全局的、长远的利益,有时难免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我们应当着眼长远、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
②为了国家利益,有时不仅需要放弃个人利益,甚至要献出自己的生命。在革命战争时期,无数人民英雄为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流尽最后一滴血;在和平发展时期,一批批优秀中华儿女,为了国家繁荣富强,无私奉献出自己的全部。
③我们要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捍卫国家尊严,坚决同一切损害国家的行为作斗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积极维护国家团结稳定的局面。
8.什么是国家安全?
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可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
9.为什么说国家安全与我们息息相关?
(国家角度)①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国家政权和主权受到威胁,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国家的生存就会受到挑战。国家安全有保障,经济社会才能不断发展,祖国才能更加繁荣富强。
(人民角度)②国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只有国家安定,我们才能拥有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生命安全、财产安全才能得到保障,才能获得安全感,进而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和未来。
10.坚持国家总体安全观的背景、内涵及要求是什么?
背景:今天,我国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复杂。
内涵: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做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要求:面对国家安全形势的新变化,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公共安全。我们要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
11.怎样维护国家安全?
①维护国家安全需要我们每个人作出贡献。维护国家安全是我们的共同责任。我们要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树立国家安全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自觉
维护国家安全。只有人人为国家安全积极贡献力量,才能筑牢坚如磐石的堤坝,使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无法得逞。
②维护国家安全,人人可为。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智慧和力量,既可以为维护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便利和协助,也可以为维护国家安全积极建言献策;既可以检举、制止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也可以监督和维护国家安全工作的开展。
12.如何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义务?
①我国宪法和法律明确规定了公民和组织应当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我们要认真学习有关国家安全和保密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治意识。
②每个公民都应严格遵守有关国家安全的法律规定,积极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定义务,不断提高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善于识别危害国家安全的各种伪装,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13.我国发展取得了哪些巨大成就?
①社会生活方面:飞驰的高铁方便了人们出行,各种文化演出和展览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听证会的召开让政府决策更加透明,人们的衣食住行日益改善等。
②国家建设方面:经济:我国经济增长成就显著,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政治:民主法治建设深入推进,人民的权利得到切实保障;文化:文化建设让中华文明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科技:科技创新成就斐然; 民生:惠民利民政策使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国防: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国际地位: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些成就说明我国越来越强大,人民生活越来越幸福。
14.我国在发展中还面临哪些问题?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世界排名还不高,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部分群众生活面临一些困难等。
15.国家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什么要对国家未来充满信心?)
①国家正在采取各种积极措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
②着力解决各种发展中的问题,不断取得积极成效。这让我们对国家的未来发展更加充满信心和期待。
16.劳动有什么作用(意义)?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都是通过劳动实现的;生命里的一切辉煌都是通过劳动铸就的。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素以勤劳智慧闻名于世。今天,我们国家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是广大人民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换来的,中国人民用实干精神创造了今天的辉煌。
17.为什么要尊重劳动者?(怎样看待不同行业的劳动者?)
每个人所处的岗位不同,从事不同的劳动,但都在为国家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正是无数劳动者兢兢业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成就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无论是脑力劳动者还是体力劳动者,都是国家的建设者,都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18.为什么说实干创造未来?
把中国梦变成现实,创造未来的美好生活,需要一代代人埋头苦干和接力奋斗,需要每个人在各自岗位上付出更多的辛勤和汗水。只有继承发扬实干精神,才能用我们的劳动创造性的辉煌。
19.我们青少应怎样肩负起历史重任?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一定要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努力学习,积极探索,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学习者、劳动者、奉献者,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担负起历史重任,让青春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八年级下
【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
【一句话必背】
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归根结底就是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2.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3.宪法组织国家机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4.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5.全面依法治国,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问答题梳理】
1.如何理解“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②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归根结底(目的)就是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2.国家为什么要尊重和保障人权?
①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
②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3.国家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
①行政机关应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②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权力,保护公民合法权益。
③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4.宪法组织国家机构的意义?
①宪法通过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
②国家机构依据宪法行使权力,守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5.宪法如何组织国家机构?
6.为什么要规范权力运行?(为什么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①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造福于民;若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
②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这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7.怎样规范权力的运行?(怎样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①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
②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
③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
8.为什么宪法是根本的活动准则?(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①我国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
②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③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9.为什么说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①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
②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根据宪法制定,不得与之相违背。
③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④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10.为什么要增强宪法意识?
①有利于加强宪法监督。②有利于国家公职人员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③宪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一生都离不开宪法的保护。
11.怎样增强宪法意识?
①学习宪法,积极参与宪法宣传活动。②认同宪法,增强对宪法的信服和尊崇。
③践行宪法,坚决维护宪法权威。
【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
【一句话必背】
1.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重要形式。
2.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
3.人格尊严权包括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4.财产权的内容: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捐款—处分权)
5.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问答题梳理】
1.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
①政治权利和自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
②人身自由(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③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社会经济权:财产权、劳动权、物质帮助权)
④其他权利如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等。
2.如何依法行使权利?
①公民行使权利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②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
③公民权利受到损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
3.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
①遵守宪法法律
②维护国家利益
③依法服兵役
④依法纳税
⑤劳动、受教育的义务 ⑥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和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等。
4.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为什么权利和义务相统一?)
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②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
③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例如劳动和受教育。
5.如何正确对待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①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也不应只承担义务。
②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义务。
6.为什么要履行法定义务?
①法定义务是由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具有强制性。
②自觉履行法定义务,是公民不可推卸的责任。
7.怎样履行法定义务?
①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做。②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第三单元:人民当家作主】
【一句话必背】
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3.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4.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5.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问答题梳理】
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经济成分
地位、作用
国家的政策或态度
公有制经济
国有经济
地位: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作用: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和保障国家安全等,具有关键作用。
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
集体经济
作用:对于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实现共同富裕等具有重要作用。
国家保护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鼓励、指导和帮助集体经济的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
个体经济
作用:在支撑经济增长、增加税收、扩大就业、促进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国家保护、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私营经济
2.人大代表的权利?
①依法审议各项议案和报告。②表决各项决定。③提出议案和质询案。
3.人大代表的义务?
①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
②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4.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
③这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
5.如何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要求)
①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②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
③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④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
6.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7.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1)内容:①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②坚持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
(2)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3)意义:①有利于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促进科学民主决策。②有利于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③有利于凝聚人心,反对分裂,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8.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新型的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2)这是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尊重历史、合乎国情、顺应民心的必然选择。
(3)意义:
①有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与各民族的自主、平等结合起来。
②有利于把国家的法律、政策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具体实际、特殊情况结合起来。
③有利于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与热爱自己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④有力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9.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城市居民委员会和农村村民委员会。
(2)居委会和村委会都是由居民或村民直接选举产生。
(3)意义:有利于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推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10.人民代表大会
(1)性质:国家权力机关。
(2)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3)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4)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居于最高地位。
11.国家行政机关(各级人民政府)
(1)性质: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2)构成:国务院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行政机关。
(3)职权:根据宪法,我国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主要管理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城乡建设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
(4)要求:①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政,必须严格遵照宪法和法律。
②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
12.国家司法机关(人民法院)
(1)性质: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
(2)构成: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
(3)职权:审理刑事、民事和行政案件,通过行使国家审判权,惩办犯罪分子,解决民事和行政争议,维护社会秩序,引导公民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
(4)要求:①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②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13.国家司法机关(人民检察院)
(1)性质: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2)构成: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
(3)职权:①人民检察院行使检察权,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实行监督,对刑事犯罪行为代表国家提起公诉。
②保护公民、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司法的公正,保障法律统一正确实施。
(4)要求:①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②各级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人员,必须忠实于事实真相,忠实于法律,忠实于社会主义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4.国家监察机关(监察委员会)
(1)性质:对于各级国家公职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纠举的国家机关。
(2)构成:国家监察委员会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国家监察委员会是最高监察机关。
(3)职权:监督、调查、处置。
(4)要求:①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②监察机关办理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案件,应当与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执法部门互相配合,相互制约。
【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
【一句话必背】
1.司法是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2.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
【问答题梳理】
1.自由
(1)对个人和社会的价值(重要性)?
①拥有自由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
②自由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2)与法治的关系?
①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②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
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
(3)如何做到珍视自由?
①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必须依法行使权利。
②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意识。
2.平等
(1)含义:①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机会平等)②不同情况差别对待(结果平等)
(2)价值:①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
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
(3)怎样践行平等?
①要反对特权。②要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③要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
3.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表现?
①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②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
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4.公平
(1)内涵: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
(2)意义:①公平是个人生存发展的重要保障。②公平是社会稳定进步的重要基础。
(3)如何坚守公平?
①个人维护公平,以公平之心为人处世,敢于对不公平说“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
②制度保障公平,无论立法或司法,要公平地对待每个人,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
5.正义
(1)内涵:正义的行为都是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公共利益的行为。
(2)意义:①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②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
(3)如何守护正义?
①个人守护正义,要敢于斗争,讲究策略,做到见义“智”为。
②司法维护正义,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确保司法过程和结果合法公正。
九年级上
【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
【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
【一句话必背】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3.中国的腾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初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5.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
能力现代化。
6.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7.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最重要力量、决定性力量、主导力量,都错。)
8.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共享发展成果。
9.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问答题梳理】
1.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①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②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2.怎样理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①中国人民坚持改革开放,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②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
③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
3.进入新时代,我国改革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分别是什么?
挑战(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
对策
①
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将改革进行到底,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
②
新常态
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坚定不移地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③
不协调
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4.青少年怎样为改革开放作贡献?(面对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学生应怎样做?)
①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改革创新精神。
②积极宣传改革开放政策,争做改革开放事业的拥护者、参与者和推动者。
5.为什么要坚持共享发展成果?
①这是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的标准之一。
②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③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6.为了共享发展成果,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
②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③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
【一句话必背】
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
2.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3.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4.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5.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
6.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
【问答题梳理】
1.为什么要坚持创新发展?(创新的意义)
①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②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③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
④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2.我国的科技现状?(科技国情)
成就: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不足:但从整体上看,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
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3.怎样建设创新型国家?(国家角度)
①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②增强自主创新能力。③完善创新制度保障。
4.中学生应如何提高创新能力?或:如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贡献?(青少年角度)
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创新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②敢于质疑,敢于向传统和权威挑战。
③培养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
5.如何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①国家: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②企业:企业不能跟着别人走,必须自强奋斗、敢于突破。
③个人:积极弘扬创新精神,既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
【第三课:追求民主价值】
【一句话必背】
1.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人民当家作主。
2.社会主义民主的目的:实现和保障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3.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形式: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
4.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问答题梳理】
1.为什么说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
或:怎样理解“社会主义民主可以实现和保障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①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②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特点)
③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意义?
①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②有助于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
3.在我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有哪些?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基本政治制度。
④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基本政治制度)
4.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途径形式?(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
①民主选举。②民主决策。③民主监督。
5.民主选举的原则、要求?
①原则:遵循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
②要求:公民要积极、主动、理性地参与民主选举。
6.民主决策的要求、制度保障?
①要求:保证广泛的公民参与,决策方认真听取意见,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科学化。
②制度保障: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
7.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
①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
②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
【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
【一句话必背】
1.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2.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
3.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4.政府的作用:管理、服务。政府的权力来源:人民。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
5.法治政府行使权利的基本准则:依法行政。依法行政的核心: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6.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
【问答题梳理】
1.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法治的意义)
①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②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
③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2.法治的要求? ①实行良法之治。②实行善治。
3.依法治国战略的提出和完善?
①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②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③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中国法治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绘就了中国法治新蓝图。
④党的十九大提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
4.怎样建设法治中国法治国家?(要求)
①建设法治中国,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5.怎样建设法治政府?(要求)
①政府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②政府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
③公民也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6.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十六字方针)
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7.怎样厉行法治建设法治社会?(要求)
①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②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全体公民共同守法。
③社会需要加强法治宣传,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
【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
【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
【一句话必背】
1.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的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化的魂:中华民族精神。
3.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
4.中国人民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问答题梳理】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重要性)
①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②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③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2.新时代怎样传承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求)
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②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
③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3.文化自信的含义、来源?
①含义: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②来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
4.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
①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②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5.怎样增强文化自信?
①夯实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薪火相传。②在社会生活中与时俱进,实现创新性发展。
③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
6.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特点?
①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②特点: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
7.为什么要高扬民族精神?(价值)
①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关系民族的生存和发展。
②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
③民族精神是维系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是激励我们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动力。
8.怎样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表现)
①在国家紧要关头时,能够挺身而出、前仆后继。
②在他人遇到危险时,能够见义勇为、无私奉献。
③在日常学习工作中,能够勤勤恳恳、敬业创优。
④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高扬民族精神。
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①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②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③公民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10.为什么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②……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③……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
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
⑤……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11.怎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①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
②应自觉做到勤于学习、勇于实践。③明辨是非,认真做事、踏实做人。
【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
【一句话必背】
1.我国的人口国情现状: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文明发展道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3.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4.三大基本国策:人口问题—计划生育,资源问题—节约资源,环境问题—保护环境。
5.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6.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7.建设生态文明: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
8.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
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
【问答题梳理】
1.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
①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
②新的特点:增速趋缓、出生率低、老龄化加剧、男女性别比失衡、城乡分布不均衡、“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等。
2.为什么要推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意义)
①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
②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
③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3.全面实施两孩政策的目的?
①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②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使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4.资源环境面临的危机?
①资源日益短缺。②环境污染严重。③生态系统退化。
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5.我国的资源现状?(资源国情)
①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
②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资源紧缺。
③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
④我国面临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
6.我国资源问题的影响后果?
①导致资源的枯竭、生态环境的破坏。②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7.我国的环境现状?
①当前我国环境形势不容乐观。
②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污染事件呈高发态势。
8.环境恶化的影响危害?
①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
②威胁着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9.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原因必要性)
①这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②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有责任保护自然。
③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10.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1)国家:
①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②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③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④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
(2)个人:
①自觉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理念。
②积极宣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③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活习惯,如:随手关灯、绿色出行等。(具体行动)
11.谈谈建设清新福建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的意义?(重要性)
①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②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
【第七课:中华一家亲】
【一句话必背】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
3.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4.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一个中国原则。
【问答题梳理】
1.我国的民族政策有哪些?
①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②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③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2.请你列举党和国家为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作出了哪些努力?
①经济社会方面:推动西部大开发;实施兴边富民行动。
②民生方面: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③文化方面: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
3.“一国两制”的内涵?(“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一国两制。)
①“一个国家”是指中国是统一的国家,主权和领土不容分割。
②“两种制度”是指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实行高度自治。
4.“一国两制”的实践意义?
①港澳回归以来,“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
②港澳回归以来,与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共担责任,共享荣光。
5.为什么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②台湾是我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
③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溶于水的一家人。
6.怎样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
②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必须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
③两岸同胞多走动、多交流、多沟通,增进理解、信任。
7.青少年能为实现祖国统一做些什么?
(推动台湾问题早日解决)
①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②敢于同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作斗争。
③积极拥护、宣传对台的方针政策。
8.促进两岸交流合作的意义?
①有利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②有利于实现互利共赢,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八课:中国人 中国梦】
【一句话必背】
1.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2.中国梦的内涵: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4.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力量: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5.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6.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问答题梳理】
1.为什么要实现中国梦?
①中国梦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人的美好夙愿,指明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
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2.两个“百年”目标?(新世纪新时代,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
①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0年)
②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050年)
3.两个“十五年”目标?(2020年—2050年)
①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②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4.怎样实现中国梦?(国家角度)
①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统筹“五位一体”,协调“四个全面”。
②必须走中国道路。③必须弘扬中国精神。④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5.实现中国梦,我们公民个人怎么做?(青少年角度)
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②树立远大理想,勇担民族复兴的重任。
③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投身现代化建设。
九年级下
【第一单元:我们共同的世界】
【一句话必背】
1.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2.当今世界,人们越来越致力于以和平谈判代替武力解决争端。
3.恐怖主义是威胁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
4.消除贫困是当今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发展课题。
5.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成为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必然选择。
【问答题梳理】
1.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
①商品生产在全球范围内完成。②商品贸易在全球范围内进行。
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积极影响:①有利于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促进资源利用更加合理有效。
②经济全球化也使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程度不断加深。
③经济全球化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
消极影响:经济全球化使风险与危机跨国家传递。
3.经济全球化的要求?(面对经济全球化,我们该怎么做?)
①顺应历史潮流,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主动参与竞争。
②居安思危,增强风险意识,为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做好充分准备。
4.文化多样性的意义?(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①文化多样性是世界文化充满活力的表现,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②多样的文化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让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③文化多样性是实现文化创新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5.文化多样性的要求?(面对文化多样性,我们该怎么做?)
①人们应正确认识文化差异,相互尊重,通过平等交流,达成理解和包容。
②各国应当用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学习和借鉴优秀外来文化,促进文明交流。
6.当今世界国际竞争的实质?
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7.当今世界的和平态势?
①世界整体上维持和平的态势。②局部战争与冲突不断,威胁和平的因素依然存在。
8.维护世界和平的方式?
①成立联合国,不断建立健全维护和平的机制。②派驻维和部队。③签署核不扩散条约。
9.如何积极维护世界和平?(公民角度)
①珍惜今天的和平,积极表达爱好和平的愿望。
②主动承担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10.如何消除贫困,促进发展?
①人类社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设立了递进式的减贫目标。
②各国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消除贫困的有效途径。
③面对问题,世界各国积极行动,共同努力,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11.为什么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要性)
①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
②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需要解决许多全球性的问题。
③采取共同行动,承担共同责任,构建命运共同体应成为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必然选择。
12.中国首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意义?(重要性)
①充分表达了人类追求和平与发展的愿望。
②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思路。
③为人类未来发展提出了具有重要价值的构想。
④为人类共同美好的未来指明了方向。
13.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国家:①各国要努力扩大利益的交汇点,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
②各国要坚持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绿色低碳。
(2)公民:①各国人民间要相互信任、守望相助和共同担当。
②关怀生命、尊重生命的价值,关注他人命运。
③把理念同实际行动联系起来,既要放眼全球,又要心系祖国。
【第二单元:世界舞台上的中国】
【一句话必背】
1.对待人类文明的态度:兼收并蓄,交流互鉴。
2.基本国情: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要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坚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
【问答题梳理】
1.在世界舞台上,中国承担起哪些责任?(中国担当的表现?)
①面对各种区域性和全球性的问题,中国积极主动地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②中国全方位参与全球治理,积极采取行动。
③解决了温饱问题,让七亿多人口摆脱贫困。
2.中国要继续对世界作出新贡献应怎么做?
①需要我们全面深化改革,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
②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3.中华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发展的重要意义?
①有助于自身文明的发展。
②能够推动世界文明的进步,与其他文明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问题。
4.我们应如何推动文化交流互鉴?(如何对待其他文明?)
①我们要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坚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
②对其他文明的学习,不能只满足于欣赏物件的精美,更应领略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
5.中国面临的发展机遇有哪些?
(1)国内:①社会稳定,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②中国已在资金、人才、技术等领域具备良好的积累。
(2)国际:①和平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②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6.中国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1)国内:①中国经济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和不少困难。②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上升。
(2)国际: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给中国“走出去”发展战略带来各种挑战。
7.如何正确应对机遇和挑战?
(1)面对机遇:①抓住机遇,勇于创新,发展就能再上新台阶。
②审时度势,顺势而为,赢得主动。③面对成绩要有忧患意识。
(2)面对挑战:①面对困难,要增强信心。
②运用自身智慧,将困难和挑战转化为发展的动力和契机。
8.中国如何积极谋求自身发展?
①要把提升发展质量放在首位。②要积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③要以更加开放的态度积极参与全球规则的制定。
9.中国如何共享发展机遇?
①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各个国家。
②重视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合作,致力于共同建设一个繁荣的世界。
③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市场、资本、产品和合作契机。
【第三单元:走向未来的少年】
1.为什么要培养敬业精神?
①每种职业都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每个工作岗位都有相应的岗位职责要求。
②只有热爱自己的职业,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③只有热爱本职工作,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实现人生价值。
2.怎样培养敬业精神?
①要处理好职业与兴趣的关系,在工作中培养兴趣,爱岗敬业。
②要珍惜青春年华,努力学习,为精彩的明天做好准备。
3.为什么要畅想未来?
①为了丰富自己的生命,提升生命的质量,延伸生命的宽度和广度。
②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和国家。
4.怎样畅想未来、规划人生?
①开阔视野,把自己的爱好、需求与国家的发展相结合。
②激发兴趣,大胆尝试,全面规划。
③要有脚踏实地的行动,在学习和实践中走向未来。
第四篇:初一《道德与法治》上册1-5课复习提纲
初一《道德与法治》上册1-5课复习提纲
说明:
1.标★的题目需重点记忆。
2.其他问题出现在选择题中。
第一单元
成长的节拍
第一课
中学时代
§1-1中学序曲
★1.中学时代对人的一生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①中学时代是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可以为我们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础。
②中学时代见证着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
2.为什么说中学时代见证着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为什么说中学时代将为我们的人生长卷打上更加丰富而厚实的底色?)
①开始深入探寻生命的奥秘
②开始主动发现和认识自己。
③对世界的认识越发具体而深入。
④开始自觉磨砺意志和品格,思考生活的意义……
★3.在中学时代生命馈赠给了我们哪些成长的礼物?
①新的机会和可能
②新的目标和挑战
★4.成长的礼物对我们有哪些作用?
①中学生活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多种机会。
②新的目标和要求激发着我们的潜能,激励着我们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③中学生活有机会改变不够完美的形象,重新塑造一个“我”。
5.中学生活为我们提供了哪些发展自我的机会?
①涵养我们的品格,丰富我们的个性;
②探索新的知识领域;
③提供发展兴趣的平台;
④打开认识社会之门……
6.在新的环境中我们能塑造一个怎样的“我”?
①越来越有活力,能坚持,有韧劲;②越来越坚强,会合作,能包容;③越来越上进,敢于表达,超越自我。
7.21世纪,我们需要学会什么?
①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②学会学习。③学会变革。④学会成长。
★8.站在新起点,面对新礼物,我们应如何行动?
珍视当下,把握机遇,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为美好明天付出不懈努力。
§1-2少年有梦
1.什么是梦想?
梦想是我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
★2.为什么人在少年时期一定要有梦想?
①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有梦想,就有希望。
②少年的梦想是人类天真无邪,美丽可爱的愿望,使人类不断进步和发展。
③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明确的人生目标,能够帮助我们找到前进的方向。
④少年的梦想,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
★3.中国梦
①是什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②基本内涵: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③怎样实现: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4.怎样实现梦想?
①少年有梦,不应止于心动,更要付诸行动。
②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③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
④努力,需要立志。
⑤努力,需要坚持,要落实在每一天的具体行动中。
⑥努力,需要方法。
5.如何正确认识努力?(努力是什么?)
①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
②努力是一种不服输的坚忍和失败后从头再来的勇气。
③努力是对自我的坚定信念和对美好的不懈追求。
6.“努力”有哪些方法?
①分清轻重缓急,合理规划和管理时间。
②劳逸结合,学会科学用脑。
③“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每天进步一点点。
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并进。
⑤珍视团队合作。
第二课
学习新天地
§2-1学习伴成长
★1.初中阶段学习的内容有哪些?
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以及如何做人。
★2.如何正确认识学习?
①中学阶段,学习是我们的重要任务。
②学习不仅仅局限在学校,生活即学习。
③学习需要自觉、主动的态度。
④学习伴随着我们的成长。
⑤学习没有终点。
★3.为什么要学习?/学习的重要性是什么?/为什么说“学习点亮生命”?
①学习不仅让我们能够生存,而且让我们有更充实的生活。
②学习就是给生命添加养料。
③学习点亮我们内心不熄的明灯,激发前进的持续动力。
4.为什么说学习就是给生命添加养料?
a学习不仅让我们能够生存,而且让我们有更充实的生活
b学习打开了生命的视窗,c拓展了生活通道,d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e带来了更多的选择。
§2-2享受学习
★1.学习中有,也有,是的。
2.如何看待学习中的快乐和辛苦?(苦乐交织)
①学习中有快乐
a对某方面的知识有强烈的兴趣时
b自己解决某个问题时
c学习中找到志趣相投的同伴时
d发现自己的潜能时……
②学习中也有辛苦
a学习过程中需要集中注意力、耗费精力
b遇到困难和阻挠时需要调节不良情绪等。
★3.我们如何学会学习?
①学会学习,需要发现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
②学会学习,需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③学会学习,要善于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
4.怎样发现和保持对学习的兴趣?
①学习兴趣与个人的学习目的密切相关。一个有远大志向和明确学习目标的人,学习兴趣就会浓厚而持久。
②即便对有些科目内容暂时不感兴趣,也可以在坚持中摸索出适当的方法,逐渐培养起探究的兴趣。
5.科学的学习方法有哪些?
①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②学习方法因人而异,适合自己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
第三课
发现自己
§3-1认识自己
★1.为什么要正确认识自己?(意义/影响/作用/重要性)
①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自我发展。
②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与他人的交往。
★2.怎样正确认识自己?(如何/途径)
①我们可以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认识自己;
②我们可以通过自我评价来认识自己;
③我们可以通过他人评价来认识自己;
④认识自己是一个过程。
3.恰当的自我评价有什么作用?
①恰当的自我评价,能帮助我们接受自己,对自己抱有正确的态度,不骄傲也不自卑;
②能帮助我们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
4.自我评价的方法有哪些?
自我观察和分析,与他人比较。
5.他人评价有什么作用?
①他人评价是我们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
②他人评价有助于我们形成对自己更为客观、完整、清晰的认识。
6.如何正确对待他人的态度与评价?
a我们要重视他人的态度与评价,但也要客观冷静分析,既不能盲从,也不能忽视。
b用理性的心态面对他人的评价,是走向成熟的表现。
7、正确对待他人评价的方法有哪些?
答:用心聆听;勇于面对;平静拒绝。
§3-2做更好的自己
1.我们为什么要接纳自己?
①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我们每个人在性格、兴趣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②随着对自己认识的不断深入,我们的自我形象也会越发清晰。
★2.怎样接纳自己?
①接纳自己,需要接纳自己的全部。
②接纳自己,需要乐观的心态,更需要勇气和智慧。
★3.怎样欣赏自己?
①我们要学会欣赏自己。欣赏自己的独特,欣赏自己的优点,欣赏自己的努力,欣赏自己为他人奉献。
②欣赏自己,不是骄傲自大,也不是目中无人。要善于向他人学习、与他人合作,会欣赏他人。
★4.怎样做更好的自己?
①做更好的自己,就要扬长避短。
②做更好的自己,需要主动改正缺点。
③做更好的自己,需要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
④做更好的自己,是在为他人、为社会带来福祉的过程中实现的。
5.什么是潜能?
潜能,是指一个人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存在的发展可能性。人的潜能是多方面的。
6.如何激发自己的潜能?
a通过珍视自己的兴趣爱好,专注自己喜爱的领域;b通过广泛参与多方面的活动,发现他人和社会对自己的需要;c通过积极合作,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我们就可以更好地激发自己的潜能。
第二单元
友谊的天空
第四课
友谊与成长同行
§4-1和朋友在一起
1.随着年龄增长,我们的朋友圈发生了哪些变化?
朋友圈扩大了,交往范围扩大了,交往内容更丰富了;朋友圈缩小,交往更加深入,朋友关系更加密切。
★2、朋友对我们有什么重要作用(友谊有什么力量?朋友对你有哪些影响?)
①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我们的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甚至性格等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朋友的影响。
②朋友,见证了我们一起走过的成长历程,我们需要真诚友善的朋友。
朋友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经验,友谊让我们更深刻地体悟生命的美好。
§4-2深深浅浅话友谊
★1.友谊有哪些特质?
①友谊是一种亲密关系。
②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
③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
★2.澄清对友谊的错误认识。
①友谊不是一成不变的。
②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关键是我们对待竞争的态度。
③友谊不能没有原则。
④友谊可以带来快乐,有时也会带来困扰。
★3.竞争会伤害友谊吗?
①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关键是我们对待竞争的态度。
②在竞争中能坦然接受并欣赏朋友的成就,做到自我反省和激励,我们会收获更多。
4.友谊需要原则吗?
友谊不能没有原则。友谊需要信任和忠诚,这并不等于不加分辨地为朋友做任何事。当朋友误入歧途,不予规劝甚至推波助澜,反而会伤害朋友,伤害友谊。
5.友谊平等、双向的特质表现在哪些方面?
接受帮助,也学习帮助对方;感受关怀,也学习关怀对方。我们共同分享,也相互分担,在相处中体验积极的情感。
第五课
交友的智慧
§5-1让友谊之树常青
★1.如何建立友谊?
①建立友谊,需要开放自己。
②建立友谊,需要持续的行动。
③建立友谊,需要掌握具体的方法。
★2.如何呵护友谊?(怎样让友谊之树常青?)
①呵护友谊,需要用心关怀对方。
②呵护友谊,需要学会尊重对方。
③呵护友谊,需要学会正确处理冲突。
④呵护友谊,需要学会正确对待交友中受到的伤害。
3.建立友谊的方法有哪些?
①面带微笑。
②记住对方的名字。
③真诚夸赞。
④寻找共同之处。
⑤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
⑥要保持好奇。
4.处理冲突的基本策略有哪些?
①保持冷静。
②坦诚交流。
③及时处理。
④勇于承担。
⑤换位思考。
§5-2网上交友新时空
1.互联网有哪些作用?
①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交往的平台。
②互联网好像无所不能,我们在网上搜集学习资料,查找相关信息,在这个虚拟的时空中交往。
★2.网上交友有哪些特点?
①网上交往具有虚拟、平等、自主等特点。
②互联网开启了通往世界的又一个窗口,但是有时却关闭了与他人沟通的心灵之门。
★3.网络交往的利与弊有哪些?
利:①网上交往超越时空限制,开辟了人际交往的新通道,拓展交友圈。
②网上交往可以满足我们的一些心理需要。
弊:①网上交往有时却关闭了与他人沟通的心灵之门。
②虚拟的交往难以触摸到生活中的真实。
★4.怎样慎重结交网友?
①网上交往,学会理性辨别、慎重选择。
②虚拟世界的交往,要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
③将网上的朋友转化为现实中的朋友,需要慎重。
④在网上交往过程中,我们要遵守法律、法规。
⑤要学会在现实中与同伴交往,增加真实而贴切的感受。
5.自我保护的方法有哪些?
①对陌生人的邀请,不轻易接受;
②对个人的家庭住址、经济状况、联系方式等,要注意保密;
③遇到问题时,要学会求助。
第五篇:《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4.怎样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
(1)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2)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
(3)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5.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也是一项民法原则。
6.讲诚信有什么重要作用?
(1)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2)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3)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
7.如何做一个诚信的人:
(1)树立诚信意识(2)运用诚信智慧(3)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
3.对自已负责,对他人负责的重要性:
(1)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首先要对自已负责(2)很多人在为我们的成长和幸福生活承担着责任(3)我们应学会感恩,主动关心帮助和服务他人。
4.承担责任既要付出代价又往往伴随着回报:
(1)代价:因为承担责任不仅意味着付出时间,精力和时间,而且意味着可能因为做得不好而受到责备,甚至受到处罚。
(2)回报:承担责任往往伴随着获得回报的权利,如良好的自我感觉,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赞许。
5.要学会作出自已的选择,承担相应的责任:
我们既然选择了自立自强的人生,就应该有勇气凭借自已的经验和智慧,对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作出正确的评估,作出合理的选择。无论怎样,我们一旦作出选择,就应该义无反顾地担当起应负的责任。
6.为什么说我承担我无悔:
虽然有些事情不是我们自愿选择 的,但我们仍应该自觉承担相应的责任。只要我们把它们当作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担在肩头,同样能够把事情做得很出色。这样,我们就可以自豪地说:我承担,我无悔。
7.承担责任的重要性和怎样承担责任:
(1)在我们的周围,有许许多多履行社会责任却不计代价和回报的人,有了他们,我们的生活才更加安全,更加温暖
(2)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履行责任的能力。
者相辅相成。
5.人民利益的维护:
国家独立自主,繁荣富强,国际地位提高,人民的生活就充满希望,内心就感到自豪和骄傲。反之,如果国家利益得不到保障,人民利益就会受到损害,人民就会遭受奴役,欺凌和屈辱。
6.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
(1)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相辅相成,国家利益只有反映人民利益,依靠人民艰苦奋斗,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2)在当代中国,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高度统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