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八下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梳理2018版(大全)

时间:2019-05-14 21:21: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最新人教版八下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梳理2018版(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最新人教版八下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梳理2018版(大全)》。

第一篇:最新人教版八下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梳理2018版(大全)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 第一课 维护宪法权威 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2.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如何规定的?

我国宪法第一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

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4.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对各级国家机关有什么要求?

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5.我国享有人权的主体有哪些?受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有哪些?

(1)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2)宪法保护的人权的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6.国家应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

(1)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2)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3)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4)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7.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8.除人大这样的权力机关外,我国还有哪些国家机关?它们与权力机关的关系是怎样的?

(1)我国还有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

(2)这些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9.宪法是如何组织国家机构的?(宪法是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力实现的)(1)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宪法的基本原则。人民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人大代表,由人大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样的国家权力机关,由它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 1 它负责,受它监督。

(2)宪法通过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组成、任期、工作方式等内容,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国家机构依据宪法行使权力,守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力的实现。

10.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和工作的原则是什么?这一原则又是如何贯彻执行的?

(1)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2)我国国家机构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主要体现为:在国家机构与人民的关系方面,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由人民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居于主导地位;在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方面,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在国家机关内部作出决策、决定时,实行民主集中制。11.我国宪法是如何规范权力运行的?

(1)宪法不仅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相应的职权,而且严格规范职权的行使。任何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的权力。我国宪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2)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国家机关行使权力应当有法律依据,不能超越权限行使权力,也不能滥用权力。任何超越权限、滥用职权的行为均应承担法律责任。

(3)人民通过宪法和法律将国家权力授予国家机关。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来说,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4)宪法和法律还规定了国家权力行使的程序,要求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凡不按法定程序行使权力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5)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第二课 保障宪法实施

12.我国宪法的组成和基本内容分别是什么?

(1)组成:我国现行宪法除序言外,设有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共四章一百三十八条。

(2)基本内容: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等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13.为什么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宪法集中体现人民的共同意志,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如果宪法没有权威,法治的权威就树立不起来;如果宪法受到漠视,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能凌驾于宪法之上,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14.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如何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的?

中国共产党坚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 2 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党既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也领导人民执行宪法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 15.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是怎样的?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2)从内容上看,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是对刑事、民事、行政等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是对宪法的具体化。

3)从法律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4)从制定和修改程序上看,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一方面使得宪法的内容具有更广泛的民意基础,另一方面保障了宪法的长期稳定性,使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

5)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全面依法治国,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宪法的规定具有原则性的特点,各种法律制度是对宪法规定的具体落实。宪法是对公民基本权利的根本确认和保障,其他法律也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6.为什么权力行使需要接受监督?

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不受监督的权力将导致腐败。17.如何保证国家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

为了保证国家机关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需要建立健全完备的监督公权力行使的制度体系,在这一监督体系中,宪法监督制度具有基础性意义。18.人大如何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解释宪法和法律;地方各级人大在本行政区内负有保证宪法和法律实施的职责。19.如何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我们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不断加强宪法监督工作。

1)要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监督机制和程序,使其更好担负起宪法监督职责。

2)要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加强对宪法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维护宪法权威。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对于各种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20.如何增强宪法意识?

(1)增强宪法意识,对国家公职人员来说尤为重要。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等,就是为了强化国家公职人员的宪法意识,让他们珍惜宪法授予的权力,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2)宪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宪法的保护。我们要增强宪法意识,热爱宪法,捍卫宪法。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学习宪法。②认同宪法。③践行 3 宪法。④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我们坚持宪法至上,自觉践行宪法精神,积极推动宪法实施。

第二单元 理解权利义务

第三课 公民权利

1.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是由谁规定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主要有哪些?依法行使这些政治权利和自由有什么意义?【版权所有:21教育】(1)由宪法规定。

(2)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等。

(3)意义:我国公民依法行使这些政治权利和自由,有利于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重要形式。2.公民的监督权表现在哪些方面?行使这项政治权利的重要性或意义是什么?

(1)表现:我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2)重要性或意义:公民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什么是公民的人身自由?人身自由的内容和意义分别是什么?(1)含义: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

(2)内容: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3)意义: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4.除三项政治权利和自由外,我国公民还享有哪些基本权利?这些权利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1)公民基本权利:①社会经济权利:主要有财产权、劳动权、物质帮助权。②文化教育权利:主要有受教育权、文化权利。③我国公民还享有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等权利,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权利。

(2)权利的共同特点:由宪法规定,并受到宪法和法律保障。

5.教育的地位(或作用)是什么?我国为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利制定的政策是什么?(1)地位(或作用):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2)保障政策:国家实行义务教育制度,保障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国家制定资助政策,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6.我国公民应该如何行使基本权利?

(1)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2)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按照法定程序办事的意识,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维护自身权益。公民权利如果受到损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维护权利要用协商、调解、仲裁和诉 4 讼等方式进行。

7.为什么公民行使权利要遵守正当的程序?

遵守正当的程序,有利于公民实际享受权利,有效避免和化解纠纷,有利于维护自身权益。

第四课 公民义务

8.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

基本义务有:①遵守宪法法律。②维护国家利益。③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④依法纳税。⑤我国宪法还规定了公民应履行的其他义务,包括劳动的义务、受教育的义务、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和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等。

9.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怎样的关系?我们应该如何坚持二者的统一?

(1)二者关系: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公民权利的充分实现,可以激发公民的主人翁意识,调动其履行义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承担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反过来,公民自觉履行义务,促进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又为其权利的实现提供和创造了更好的条件。②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③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

(2)坚持二者统一做法: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10.什么是公民的法定义务?我们应该如何履行法定义务?(1)含义:法定义务是由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具有强制性。

(2)要求或做法:①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如履行受教育义务、依法纳税、遵守公共秩序、保护野生动物、遵守交通规则、依法服兵役、爱护公共财产等。②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出处:21教育名师】

11.什么是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其后果是什么?

(1)含义:在社会生活中,公民实施了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或者没有实施法律要求做的行为,都是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

(2)后果:违反法定义务,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公民违反民事法律,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违反行政法律,应当依法承担行政责任;违反刑事法律,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第三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第五课 我国基本制度

1.现阶段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它是由什么决定的?(1)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2.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形式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1)地位:我国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形式: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3)作用:在多种所有制经济中发挥主体作用。

3.我国国有经济的含义、地位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1)含义:国有经济是生产资料属于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一种经济形式。(2)地位: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3)作用: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和保障国家安全等,具有关键作用。4.我国集体经济的含义、地位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1)含义:是生产资料属于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经济形式。(2)地位: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作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对于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实现共同富裕等具有重要作用。

5.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形式和作用分别是什么?(1)形式: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

(2)作用:在支撑经济增长、增加税收、扩大就业、促进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6.国家对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或态度是怎样的?这两种经济的地位如何?

(1)公有制经济:①对于国有经济,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②对于集体经济,国家保护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鼓励、指导和帮助集体经济的发展。

(2)非公有制经济: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3)地位:在我国,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7.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基本内容: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这些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并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实行民主集中制,重大问题经人民代表大会充分讨论,遵循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民主决定。

8.我国人大和人大代表各自的权利或职责是什么?(1)人民代表大会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2)人大代表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有权依法审议各项议案和报告、表决各项决定、提出议案和质询案。9.我国人大代表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

人大代表是由人民选举产生,必须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10.我国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如何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以来,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展现出蓬勃生机活力。实践充 6 分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

(2)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扩大人民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国家机关既有合理分工又有相互协调,保证国家统一高效组织推进各项事业。

11.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什么?它的内容是什么?

(1)政党制度:我国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内容: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坚持中国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12.我国的政党制度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国家性质和党的性质决定的,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3.我国的民主党派的地位或作用是什么?

这些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各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参政党。14.我国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15.中国人民政协的地位、工作主题和职能分别是什么?

(1)地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2)工作主题:团结和民主。

(3)职能: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16.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义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它有利于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促进科学民主决策;有利于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谐;有利于凝聚人心,反对分裂,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21·世纪*教育网 17.我国有多少个民族?我国形成的民族关系是怎样的?民族分布特点又是怎样的? 五十六个民族。形成了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民族分布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18.我国的民族制度是什么?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是什么?

(1)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实行这一制度是尊重历史、合乎国情、顺应民心的必然选择。19.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如何实施的?

1)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是自治机关,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即根据本地方、本民族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特点,自主管理本地方、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2)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是国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民族自治机关必须服从中央的领导。

20.什么是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什么?(1)含义:我国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由居民或村民分别选举产生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组织:城市的居民委员会和农村的村民委员会。

21.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的产生及与居民(村民)的关系是怎样的?

1)居民委员会成员由居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务,要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居民委员会实行办事公开制度,定期向居民会议汇报工作,接受居民监督。

2)村民委员会成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村民可以通过村民会议等形式,参与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与管理;村民制定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规范村委会和村民的行为。

第六课 我国国家机构

22.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什么?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2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位是怎样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全国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在整个国家机关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

24.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是怎样的?它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是怎样的?(1)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它是本行政区域内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2)地方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都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25.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有哪些?

(1)立法权。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根据宪法和法律行使地方立法权。

(2)决定权。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依据宪法和法律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

(3)任免权。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依据宪法和法律享有对相关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及其他组成人员进行选举、决定、罢免的权力。

(4)监督权。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有权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县级以上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权监督本级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工作。26.什么是行政机关?我国的行政机关是如何组成的?

(1)含义:行政机关是依据宪法设立的,依法行使国家行政职权,组织和管理国家行政 8 事务的国家机关。

(2)组成:我国行政机关由国务院及其领导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成。27.国家行政机关与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是怎样的?

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负责贯彻执行国家权力机关通过的有关法律、决议和决定。各级人民政府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本级人大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28.行政机关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行政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的授予。行政机关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21·cn·jy·com 29.如何理解行政机关的职权?

(1)根据宪法,我国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主要管理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城乡建设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民族事务、司法行政、监察、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

(2)行政机关层级不同,职权也不同。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我国最高行政机关,统一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30.如何使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1)从行政机关自身来讲,行政机关享有哪些职权,具体如何行使职权,都必须严格遵照宪法和法律。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

(2)从外部来讲,为了防止工作人员出现履职不力、监管缺失、失职渎职、徇私枉法等问题,必须加强对行政权的监督和制约,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权责要对等,失责要追究,侵权要赔偿。

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 1.什么叫自由?自由的意义有哪些?

(1)含义: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21cnjy.com(2)意义:拥有自由,不仅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而且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2.如何理解自由的限度?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正如火车有了轨道的限制,才能顺利地行驶;车辆有了红绿灯的限制,才能安全地通行。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1-cn-jy.com 3.法治与自由二者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二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损害。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能享自由。2·1·c·n·j·y 4.从法律意义上理解平等的含义。

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等;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比如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在乘坐 9 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5.平等的意义是什么?

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来源:21cnj*y.co*m】 6.如何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一原则?

(1)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21教育名师原

创(2)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7.我们应该如何珍视自由?

(1)珍视自由,就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为此,我们要知晓自己的权利,正确认识权利的价值,积极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

(2)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作为公民,应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意识。8.什么是特权?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是什么?

(1)含义:所谓特权,就是法律、制度规定之外的特殊权利。(2)表现: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或只享受权利不承担义务,或利用手中的权力以权谋私,或利用社会关系追逐一己之利,并想方设法逃避法律制裁等。

9.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不平等现象?这些不平等现象的危害是什么?(1)现象列举:就业歧视、性别歧视等。

(2)危害:损害了公民的人格尊严,违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10.我们应该如何践行平等?

(1)反对特权。每个公民都应平等地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得享有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权。

(2)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我们要以法律为基本的行为准则,平等地对待所有成员,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

(3)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面对一些不平等现象,我们不能听之任之,应据理力争,必要时依法维权。

(4)需要每个公民把平等原则落实到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我们要增强平等意识,努力践行平等,共同建构平等有序的社会制度。第八课 维护公平正义

11.什么叫公平?它的内涵及具体要求是怎样的?

1)含义:通常指人们基于一定标准或原则,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不倚的态度或行为方式。

(2)内涵:包括权利公平、规则公平、机会公平等。

(3)具体要求:权利公平,要求每个人依法平等参与社会活动;规则公平,要求每个人受到行为规范的约束;机会公平,要求社会为每个人提供同等的发展机会和条件。12.公平的意义或作用是什么?

(1)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公平不仅能保证个人应得的利益,使个人获得 10 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而且能让人感受到尊严,从而激发自身潜能,提高工作效率。

(2)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公平有利于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缓和社会矛盾,减少社会冲突,维护社会秩序,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公平有利于营造更好的竞争环境,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推动社会持续发展。21教育网 13.怎样的行为是正义的行为?

一般而言,正义行为都是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公共利益的行为。

14.正义在现实生活中有怎样的价值或力量?国家或政府应该怎样维护正义?

(1)价值或力量:①正义是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②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③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它有利于恰当地调整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人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营造和谐、稳定、安宁的社会环境,为社会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

(2)国家或政府维护正义要做到:①依法保障人们的正当权利,使受害者得到救济、违法者受到惩罚。②要求人们分辨是非,惩恶扬善,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要求人们对弱者给予必要的扶助,以保证其有尊严地生存。③制定正义的制度,使社会弱势群体,能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得到社会的关爱。④出台体现正义原则的法律法规,使之成为维护正义的有力保障。⑤采取一系列措施,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正义。15.如何把公平从美好的愿望转化为现实?

(1)公平从美好的愿望转化为现实,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不懈努力,需要我们在生活中追求公平,捍卫公平。

(2)个人维护公平。面对利益冲突,我们要站在公平的立场,学会担当,以公平之心为人处事。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信赖与尊重,形成有利于我们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遇到不公平的行为时,我们要坚守原则立场,敢于对不公平说“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努力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

(3)制度保障公平。对于立法而言,在规定权利义务、分配社会资源时,要公平地对待每个人,保障每个人得到他应得的;对于司法而言,在解决纠纷、化解矛盾时,要公平地对待当事人,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16.如何守护正义?

(1)期盼正义、实现正义、维护正义,是我们的共同心声。我们要做有正义感的人,以实际行动建构正义的大厦。(2)个人守护正义。守护正义需要勇气和智慧,面对非正义行为,一方面要敢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另一方面要讲究策略,寻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见义“智”为。

(3)司法维护正义。司法是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机关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遵循诉讼程序,平等对待当事人,确保司法过程和结果合法、公正。为了实现司法正义,国家积极推进以司法公正为核心的司法改革,要求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4)实现公平正义,是国家、社会和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让我们从点滴事情做起,携手共进,共建共享公平正义的美好社会。

思品应考口诀

学好政治并不难,课本内容要记全。知识框架记心间,前因后果穿根线。重点考点心有数,主千知识最关键。死记硬背不可取,理论实际紧相连。解题要领

选择题,很容易,“排除法”,试一试;材料题,要注意,审命题,要仔细;读材料,分层次,搜信息,抓主旨;定思路,有逻辑,多角度,有条理;透表面,揭实质,找原因,细分析;阐意义,说做法,四步骤,一体系;分清晰;有国家,有自己;漫画题,有寓意;对画注,要重视;结合画,扣紧理;多角度,从整体;若不足,找措施;若成就,谈意义;评价题,定标准,课本中,找依据;定性质,追责任,指做法,谈启示;开放题,举例子,提建议,想点子;太笼统,答“跑题”,有重复,三大忌;记口诀,很容易,灵活的,试一试 中考思品答题技巧

选择题型,喜有技巧;基本结论。不可变更;一排除;单选多选。注意区别。无关错误,材料表明.逐句分析;中心要点。分清抓全;图表漫画.细筛信息;比较归纳。由表及里。

辨析题目,思路清晰;正确错误,立场摆明;完整观点,科学阐述;分清主次.原因写清。

做法建议.看清角度;政府公民。表述不同;理论实践,相辅相成;针对材料.千万谨记。

审好题目,析全要求;未做题目.决不放弃;试卷资源不可浪费;类似题型.不忘借鉴: 依关键词,扩展联想;相关知识.有序排列。答题规范,书写清晰;规定位置.沉着应对;用好序号.注意“区别”: 细致谨慎,方可成功 选择题

读懂题意要细审,正向反向须区分,常见陷阱要认准,多项沾边不矛盾,说法绝对常错误,正确无关不选它,多选不定保守答,理解意图无偏差。辨析题

辨析题,并不难,找准辨点是关键。一辨二析三总结,遇到缺项要补全。原因建议和关系,灵活运用依题意。轻判断,重分析,判断自在分析里。逐步辨析当简答,正误全析要牢记。

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索题审题须认真,先把材料过。思维要发散,回答角度多。答案序号化,多给一两个。切记按要求,不做马大哥。

人教版八下道德与法治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

知识点梳理 宪法核心价值:

核心价值追求授予并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宪法核心价值

宪法地位: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为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一、国家权利属于人民

1、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切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2、我国的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国家权利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4、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重要作用:保证人民成为生产资料的有所有者,成为国家的主人

5、宪法规定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人民行使国家权利的基本途径和形式,将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原则惯穿于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方面。

6、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原则保障: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并规定其担负捍卫国家主权,防止国内外敌对势力颠覆的使命,从而保障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原则得以实现。

7、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有:

(1)平等权。2)政治权利.3)人身自由。4)宗教信仰自由。5)社会经济权利(6)受教育权。7)监督权.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1、人权的实质和目标 :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2、宪法的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

3、尊重和保障人权宪法的原则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采取各种措施积极保护和促进人权。

4、我国政府向世界公布的第一份官方文件:1991年11月1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人权状况》白皮书

5、中国的人权的显著特点:广泛性、公平性和真实性

6、发展权的主体:人民

7、人权的主体: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不仅包括个人,也包括群体

8、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自由权、政治权利,又包括财产权、继承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9、教育的法律体系:目前我国初步建成了包括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在内的教育的法律体系

10、现代法治国家的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

11、尊重和保障人权在立法过程中和体现:立法过程中应当依据宪法,规范立法权和行使,丰富公众参与立法的形式,保证立法的科学性、民主性

12、尊重和保障人权对行政机关的要求: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证、文明,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13、尊重和保障人权对审判机关、检查机关的要求:审判机关、检查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独立行使审判权、检查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14、实现人权的最大障碍:贫穷

15、中国人权事业进步的最显著标志:中国的减贫行动

16、中国的减贫行动的意义:中国的减贫行动有利的促进贫困人口发展权的实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17、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为实现到2020年让农村贫困人口全部摆脱贫困的宏伟目标,中国正在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 第一框“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知识点梳理

一、组织国家机构:

1、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

2、人民代表大会产生: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3、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4、新中国的最早的立法权: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行使

5、临时宪法: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以前的建国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6、国体:人民民主专政

7、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8、第一部宪法: 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9、宪法保证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宪法通过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 明确国家机构组成、任期、工作方式等内容,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

10、立法的价值取向:在立法的过程中,要坚持民主立法的价值取向

11、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12、我国国家机构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主要体现:

1)、在国家机构与人民关系方面: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由人民组织国家机构 2)、在同级国家机构中,国家权力机关居于主导地位

3)、在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方面,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主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4)、在国家机关内部,作出决策、决定时也要实行民主集中制

二、规范权力运行

1、在宪法面前,任何国家机关、组织和个人都没有“绝对权力”。

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的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这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2、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国家机关行使权力应当有法律依据,不能超越权限行使权力,也不能因宪法和法律对某一领域未作规范擅自行使权力。

3、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行使权力:人民通过宪法和法律将国家权力授予国家机关,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来说,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

4、宪法和法律规定了国家权力行使的程序,要求国家机关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凡不按法定程序行使权力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5、国家权力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第一节坚持依宪治国知识点梳理 为什么要保障宪法实施?

如果宪法得充分、有效的实施,受到漠视、削弱甚至破坏,那么,国家行使将会违反法治的要求,我们的幸福生活就不能真正实现。怎么保障宪法的实施?

保障宪法的实施就要坚持依宪治国,加强宪法监督。

一、根本活动准则

1、宪法的构成:宪法除序言外,设有总纲,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微、首都共四章一百三十八条。

2、我国现行宪法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公布实施的新中国第四部宪法。

3、我国宪法的本质:我国宪法是人民意志的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

4、宪法的内容: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组织及其职权等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5、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6、宪法权威的重要性

宪法集中体现人民的共同意志,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如果宪法没有权威,法治的权威就树立不起来;如果宪法受到漠视、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

7、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

8、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

9、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

10、宪法和普通法律规定的内容的区别

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是对刑事、民事、行政等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

二、最高法律效力

11、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1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的表现

(1)宪法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和依据,(2)任何法律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13、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

14、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一方面使得宪法的内容具有更广泛的民意基础,另一方面可保障宪法的长期稳定性,使得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

15、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1)从规定内容看: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2)从法律效力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3)从制定和修改程序看: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16、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宪法

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以宪法为核心

18、怎样全面依法治国,保障宪法实施?

全面依法治国,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第二节加强宪法监督知识点梳理

一、监督权力行使

1、权力行使需要接受监督

2、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监督

3、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行使职权的法定方式:询问

4、实施监督权

(1)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的实施的职权

(2)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据宪法和有关法律,对人

民政府、人民法院、和

人民检察院行使监督权。

(3)公民对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等

方式行使监督权

5、公民行使监督权对于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使职权有何积极意义?

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有利于国家机关加强廉政建设,督促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格依法

办事,防止违法乱纪现象;有利于国家机关提高决策水平和办事效率。

二、增强宪法意识

6、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目的

为了强化国家公职人员的宪法意识,让他们珍惜宪法授予的权力,努力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7、实施宪法宣誓制度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树立宪法权威,推进依法治国的实施。

(2)、有助于增强公职人员的宪法观念,激励其忠于和维护宪法。

(3)、有助于提高公民的宪法意识,培养宪法情感。

(4)、有助于在全社会传播宪法理念,树立法治信仰。

8、增强宪法意识1)、学习宪法 2)、认同宪法3)、践行宪法 人教版八下道德与法治第三课公民权利

一、政治权利和自由

1、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1)政治权利和自由(2)人身自由(3)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4)平等权(5)宗教信仰自由(6)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权利受宪法和法律特殊保护等

2、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等

3、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地位: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些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4、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条件:

1)年满18周岁2)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

5、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6、政治自由的内容: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7、公民享有政治自由的意义:公民享有政治自由,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8、监督权的意义:公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9、网上评议政府的意义:

1)网上评议政府,有助于政府接受市民监督和社会监督,促进依法行政,提高工作效率;

2)有助于提高公民参政议政的热情,激发公民关心国家大事的主人翁精神。

10、网上评议政府的内容:

1)工作业绩2)工作效率3)执行力建设

11、人民行使当家做主权力的重要形式

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12、人身自由的含义

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13、人身自由的内容:

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14、人身自由的地位、作用:

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的法律依据:

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16、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法律依据:

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17、人格尊严权内容

公民的人格尊严权包括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18、住宅不受侵犯的法律依据:

宪法规定: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19、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法律依据

宪法规定: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二、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1、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内容

1)财产权2)劳动权3)物质帮助权4)受教育权5)文化权利

2、财产权法律依据

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3、财产权的内容

1)公民可以通过合法方式取得财产

2)依法对财产有占有和使用、获得收益和进行处分的权利

4、劳动权的含义: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劳动就业和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5、劳动权的法律依据

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6、劳动的作用

人们通过劳动,参与社会生产与服务活动,获得劳动报酬和其他收益,既可以保障合理的生活水平,实现自身价值,也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7、物质帮助权的法律依据:

宪法规定: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8、国家保障公民实现物质帮助权

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

9、受教育权的含义

公民有按照其能力平等地从国家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并获得相应物质保障的权利。

10、教育的作用

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11、公民的文化权利的内容

(1)科学研究的自由(2)文学艺术创作的自由(3)从事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12、文化权利的法律依据

宪法规定: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国家对于从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

13、宗教信仰自由的法律依据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第二节依法行使权利知识点梳理

一、行使权利有界限

1、行使权利的界限

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2、公民行使权利的要求

1)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2)不能滥用权利3)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

二、维护权利守程序

3、公民怎样行使权利

(1)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2)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

3、遵守正当程序的意义:有利于公民实际享受权利,有效避免和化解纠纷。

4、公民权利受到损害维权要求?公民权利受到损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

5、维护权利的方式:维护权利的方式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

6、适用于协商的维权行为:一些常见的消费、劳动争议和交通事故纠纷等,可以通过协商解决。

7、协商的优势:协商是一种快速、简便的争议解决方式。

8、协商的程序

当事人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依据法律,通过直接对话,摆事讲道理,分清责任,达成协议,使纠纷得以解决。

9、调解的含义:调解人以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社会公德为依据,对纠纷双方进行疏导、劝说,促使他们相互谅解,进行协商,自愿达成协议,解决纠纷。

10、调解方式:我国的调解方式主要有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

11、仲裁的适用:公民与其他个人或组织之间发生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争议时,可以申请仲裁。

12、仲裁程序:当事人根据他们之间订立的仲裁协议,自愿将其争议提交仲裁,并受仲裁裁判约束。

13、与其他争议解决方式相比,仲裁具有以下优点:

1)在仲裁中,当事人有选定仲裁地,仲裁语言以及适用法律的自由。还可以协议设计符合自己特殊需要的仲裁程序。与法院严格的诉讼程序和时间表相比,仲裁程序较为灵活。

2)仲裁决不同于法院判决,仲裁决不能上诉,一经作出即为终局,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

3)仲裁案件不公开审理,从而有效地保护当事人的商业秘密和商业信誉。

4)《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现有缔约的国家和地区100多个,根据该公约,仲裁裁决可以在这些缔约国得到承认和执行。

14、诉讼种类:1)民事诉讼2)刑事诉讼3)行政诉讼

15、诉讼机关:人民法院

人教版八下道德与法治第四课公民义务 第一框“公民的基本义务”知识点梳理

一、不履行自己法定义务的后果:受到法律的制裁

二、公民的基本义务:

1、遵守宪法法律

2、维护国家利益

3、依法服兵役

4、依法纳税

5、其他义务:劳动的义务、受教育的义务、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和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等。

三、遵守遵守宪法和法律的具体表现:

1、保守国家秘密

2、爱护公共财产

3、遵守劳动纪律

4、遵守公共秩序

5、尊重社会公德

四、全国各族人民和利益的集中体现:我国宪法和法律

五、建设法治社会的做法

建设法治社会,我们要认识到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自觉做到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共同营造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我们要自觉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程序规定,同时,以法律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依法办事。

六、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性: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

七、维护国家安全的内容 :维护国家安全包括维护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不受侵犯,国家秘密不被窃取、泄露和出卖,社会秩序不被破坏等。

八、维护国家荣誉的内容:维护国家荣誉包括维护国家的尊严不受侵犯,国家的荣誉不受玷污。

九、维护国家利益的内容:维护国家利益包括维护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安全等各方面的。

十、国家安全法通过的时间:2015年7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

十一、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每年的4月15日

十二、设立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的意义:有助于帮助公民认清国家安全形势、增强危机忧患意识、树立国家安全观,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安全法和机关法律,积极支持配合国家安全机关履行职责,为维护国家安全作出应有贡献。

十三、我国的兵役制度:我国兵役法规定,我国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十四、兵役的种类:兵役分为现役和预备役

十五、现役军人的职责:现役军人的必须遵守军队的条令和条例,忠于职守,随时为保卫祖国而战斗。

十六、预备役人员的职责:预备役人员必须按照规定参加军事训练,随时准备参军参战,保卫祖国。

十七、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税收 人教版八下道德与法治第四课公民义务 第一框“依法履行义务”知识点梳理

一、权利与义务的辩证统一关系

1、公民的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公民权利的充分实现,可以激发公民的主人翁意识,调动其履行义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承担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反过来,公民自觉履行义促进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又为其权利的实现提供和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2、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二、宪法规定的权利同时也是义务的二项内容:劳动和受教育

三、如何正确对待义务

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四、为什么说法定义务须履行?务是由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具有强制性。自觉履行法定义务,是公民不可推卸的责任。

五、怎样履行法定义务

1、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

2、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六、举例法律要求履行的义务有

1、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2、依法服兵役

3、遵守公共秩序

4、保护野生动物

5、遵守交通规则

6、依法服兵役

7、爱护公共财产

8、……

七、法律要求做的,我们为什么必须去做

依据法律规定,有的法定义务要求公民必须做出一定行为,公民必须按照法律要求去做,否则,就可能构成违法甚至犯罪,会受到法律的追究。

八、法律禁止做的为什么要坚决不做

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禁止公民实施某些行为,我们要依法履行公民义务,法律禁止做坚决不做。实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会受到法律制裁。

九、违反法定义务的后果:违反法定义务,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十、违反不同的法律承担不同的法律责任

1、违反民事法律,承担民事责任

2、违反行政事法律,承担行政责任

3、违反刑事法律,承担刑事责任

人教版八下道德与法治第五课我国基本制度 第二节基根本政治制度知识点梳理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国国家权力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这些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并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实行民主集中制,重大问题经人民代表大会充分讨论,遵循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民主决定。

3、根本组织原则:实行民主集中制

4、人民行使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有权依法审议各项议案和报告,表决各项决定、提出议案和质询案。

6、人大代表与人民的关系(义务)

人大代表必须与人民群众 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二、坚持的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7、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位(优越性)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人复兴的好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

8、坚持的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坚持的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扩大人民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国家机关既有合理分工又有相互协调,保证国家统一高效组织推进各项事业。

人教版八下道德与法治第五课我国基本制度 第三节基本政治制度知识点梳理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我国的政党制度)我国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A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

3、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怎样确立的(为什么我国的政党制度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国家性质和党的性质决定的,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4、我国的民主党派的地位或作用

这些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各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参政党

5、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6、八大民主党派

1)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2)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3)中国民主建国会(简称民建)4)中国民主促进会(简称民进)5)中国农工民主党(简称农工党)6)中国致公党 7)九三学社8)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简称台盟)

7、人民政协的地位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8、人民政协的工作主题: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

9、人民政协的职能: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10、坚持我国政党制度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它有利于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促进科学民主决策;有利于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谐;有利于凝聚人心,反对分裂,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1、我国有多少个民族:56个民族

12、我国形成的民族关系:形成了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

13、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民族分布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14、我国的民族制度是(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5、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实行这一制度是尊重历史、合乎国情、顺应民心的必然选择

16、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1)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是自治机关,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即根据本地方、本民族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特点,自主管理本地方、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2)我国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是国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民族自治机关必须服从中央的领导。

17、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现各民族的自主、平等结合起来,有利于把国家的法律、政策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具体实际、特殊情况结合起来,有利于把各民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与热爱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力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18、我国5个民族区域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三、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9、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含义

我国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由居民或村民分别选举产生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0、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形式:城市的居民委员会和农村的村民委员会

21、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的产生:居民委员会成员由居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

22、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委员职责: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务,要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居民委员会实行办事公开制度,定期向居民会议汇报工作,接受居民的监督。

22、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及与居民(村民)的关系

村民委员会成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村民可以通过村民会议等形式,参与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与管理;村民制定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规范村委会和村民的行为

23、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职责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设有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等委员会,办理本居住地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并且向人民政府反映群众的意见,要求的提出建议。

24、实行基层群众性自治的作用

实行城市居民委员会和农村村民自治,有利于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推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人教版八下道德与法治第六课我国国家机构 第一节国家权力机关知识点梳理

一、国家机构的含义

我国国家机构是为实现国家职能面建立起来的国家机关的统称。

二、国家机构的组成: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国家权力机关

一、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1、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

2、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全国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在整个国家机关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

4、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它是本行政区域内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5、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地方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都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6、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1)立法权。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根据宪法和法律行使地方立法权。

(2)决定权。

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依据宪法和法律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3)任免权。

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依据宪法和法律享有对相关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及其他组成人员进行选举、决定、罢免的权力。

24(4)监督权。

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有权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县级以上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权监督本级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工作。

人教版八下道德与法治第六课我国国家机构 第二节国家行政机关 知识点梳理

一、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1、行政机关含义

行政机关是依据宪法设立的,依法行使国家行政职权,组织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国家机关。

2、行政机关的组成

我国行政机关由国务院及其领导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成。

3、我国的行政机关是如何运行的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都设若干工作部门,这些部门分工不同,分别在各自职权范围内为人民群众提供服务,它们又相互配合,共同致力于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4、国家行政机关与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

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负责贯彻执行国家权力机关通过的有关法律、决议和决定。各级人民政府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本级人大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5、行政机关与人民的关系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行政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的授予。行政机关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二、行政机关的职权

6、行政机关的职权

(1)根据宪法,我国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主要管理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城乡建设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民族事务、司法行政、监察、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

(2)行政机关层级不同,职权也不同。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我国最高行政机关,统一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7、怎样使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1)从行政机关自身来讲,行政机关享有哪些职权,具体如何行使职权,都必须严格遵照宪法和法律。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

(2)从外部来讲,为了防止工作人员出现履职不力、监管缺失、失职渎职、徇私枉法等问题,必须加强对行政权的监督和制约,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权责要对等,失责要追究,侵权要赔偿。

8、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

9、现代政府的要、基本特征:法治政府 人教版八下道德与法治第六课我国国家机构 第三节国家司法机关 知识点梳理

一、人民法院

1、我国的司法机关是什么?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2、国家的审判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

3、人民法院性质:国家的审判机关

4、人民法院分类: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分为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专门人民法院有军事法院、海事法院等。

5、人民法院基本职权

审理刑事、民事和行政案件,通过行使国家审判权,惩办犯罪分子,解决民事和行政争议,维护社会秩序,引导公民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

6、人民法院的工作原则

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于涉

7、人民法院作用

人民法院对公民权利提供有效救济和保障A捍卫社会公平正义。

二、人民检察院

8、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

9、人民检察院性质 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10、人民检察院分类

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军事检察院等专门人民检察院。

11、人民检察院基本职权

行使检察权,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实行监督,对刑事犯罪行为代表国家提起公诉,保护公民、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司法的公正,保障法律统一正确实施。

12、人民检察院工作原则

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各级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人员,必须忠实于事实真相,忠实于法律,忠实于社会主义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3、人民检察院作用

保护公民、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司法的公正,保障法律统一正确实施。

人教版八下道德与法治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 第一节自由平等的真谛知识点梳理

一、无法治不自由

1、如何理解自由的限度?

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21·

2、自由的含义

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www.xiexiebang.comjy 人教版八下道德与法治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 第二节自由平等的追求知识点梳理

一、珍视自由

1、怎样珍视自由?

(1)珍视自由,就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2)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

2、怎样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

我们要知晓自己的权利,正确认识权利的价值,积极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

3、怎样依法行使权利

作为公民,应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意识。

二、践行平等

三、4、特权含义:所谓特权,就是法律、制度规定之外的特殊权利。

5、特权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

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或只享受权利不承担义务,或利用手中的权力以权谋私,或利用社会关系追逐一己之利,并想方设法逃避法律制裁等。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6、现实生活中的不平等现象 现象列举:就业歧视等

7、不平等现象的危害

损害了公民的人格尊严,违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8、我们该怎样践行平等

(1)反对特权。(2)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3)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4)需要每个公民把平等原则落实到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

9、基本的行为准则:法律

10、面对一些不平等现象怎么做: 我们不能听之任之,应据理力争,必要时依法维权 人教版八下道德与法治第八课维护公平正义 第一节公平正义的价值知识点梳理

一、认识公平

1、公平含义:指人们基于一定标准或原则,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不倚的态度或行为方式。

2、公平内涵:包括权利公平、规则公平、机会公平等。

3、公平的具体要求

权利公平要求每个人依法平等参与社会活动;规则公平要求每个人受到行为规范的约束;机会公平要求社会为每个人提供同等的发展机会和条件。

4、公平的意义或作用

(1)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公平不仅能保证个人应得的利益,使个人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而且能让人感受到尊严,从而激发自身潜能,提高工作效率。(2)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

公平有利于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缓和社会矛盾,减少社会冲突,维护社会秩序,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公平有利于营造更好的竞争环境,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推动社会持续发展。

二、正义的力量

5、正义的内涵:一般而言,正义行为都是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公共利益的行为。

6、抗日战争的性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正义与邪恶的大决战。

7、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面对侵略战争,中华儿女不屈不挠,浴血奋战,彻底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捍卫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发展的文明成果,捍卫了人类和平事业。这次战争的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辟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8、正义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或力量

①正义是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②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

③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

它有利于恰当地调整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人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营造和谐、稳定、安宁的社会环境,为社会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

9、国家或政府维护正义要做到

①依法保障人们的正当权利,使受害者得到救济、违法者受到惩罚;

②要求人们分辨是非,惩恶扬善,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要求人们对弱者给予必要的扶助,以保证其有尊严地生存。

③制定正义的制度,使社会弱势群体,能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得到社会的关爱; ④出台体现正义的原则的法律法规,使之成为维护正义的有力保障。⑤采取一系列措施,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正义。

10、制定正义的制度的意义

制定正义的制度,使社会弱势群体,能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得到社会的关爱 人教版八下道德与法治第八课维护公平正义 第二节公平正义的守护知识点梳理

一、坚守公平

1、怎样把公平从美好的愿望转化为现实?(怎样实现或坚守公平)(1)公平从美好的愿望转化为现实,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不懈努力,需要我们在生活中追求公平,捍卫公平。

(2)个人维护公平。面对利益冲突,我们要站在公平的立场,学会担当,以公平之心为人处世。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信赖与尊重,形成有利于我们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遇到不公平的行为时,我们要坚守原则立场,敢于对不公平说“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努力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

(3)制度保障公平。对于立法而言,在规定权利义务、分配社会资源时,要公平地对待每个人,保障每个人得到他应得的;对于司法而言,在解决纠纷、化解矛盾时,要公平地对待当事人,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

2、面对利益冲突,我们怎么做

我们要站在公平的立场,学会担当,以公平之心为人处世。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信赖与尊重,形成有利于我们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3、遇到不公平的行为时,我们怎么做

我们要坚守原则立场,敢于对不公平说“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努力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

4、立法怎样坚守公平

对于立法而言,在规定权利义务、分配社会资源时,要公平地对待每个人,保障每个人得到他应得的

5、司法怎样坚守公平

对于司法而言,在解决纠纷、化解矛盾时,要公平地对待当事人,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

二、守护正义

6、公民的基本德性:正义感

7、我们的共同心声:期盼正义、实现正义、维护正义

8、怎样守护正义?

(1)我们要做有正义感的人,以实际行动建构正义的大厦。(2)个人守护正义。面对非正义行为,一方面要敢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另一方面要讲究策略,寻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见义“智”为。(3)司法维护正义。

司法机关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遵循诉讼程序,平等对待当事人,确保司法过程和结果合法、公正。

(4)实现公平正义,是国家、社会和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让我们从点滴事情做起,携手共进,共建共享公平正义的美好社会。

9、个人守护正义

守护正义需要勇气和智慧,面对非正义行为,一方面要敢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

另一方面要讲究策略,寻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见义“智”为。

10、司法维护正义

司法机关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遵循诉讼程序,平等对待当事人,确保司法过程和结果合法、公正。

11、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

12、司法改革的核心:以司法公正为核心

13、国家怎样实现司法正义,为了实现司法正义,国家积极推进以司法公正为核心的司法改革,要求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14、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公平正义

15、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公平正义

第二篇:人教版八下道德与法治5.1-5.2《基本经济制度》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八下道德与法治第五课我国基本制度

第一节基本经济制度知识点梳理

一、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意义: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为中国繁荣富强,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国家的根本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三、国家机关的宗旨 为人民服务

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组成

基本经济制度、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构成。

五、加强制度建设的意义

加强制度建设,对于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至关重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人民的幸福安康、社会的和谐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

基本经济制度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2、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生产资料公有制

3、现阶段公有制经济的组成

现阶段,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4、国有经济的含义

国有经济是生产资料属于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一种经济形式

5、国有经济的地位 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6、国有经济作用

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和保障国家安全等,具有关键作用。

7、国家对待国有经济的态度 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

8、集体经济的含义

是生产资料属于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经济形式

9、集体经济的作用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对于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实现共同富裕等具有重要作用。

10、国家对待集体经济的态度

国家保护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鼓励、指导和帮助集体经济的发展。

11、非公有制经济的形式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

12、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作用

在支撑经济增长、增加税收、扩大就业、促进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3、国家对待非公有制经济的态度

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鼓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14、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的关系

在我国,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15、基本经济制度的作用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人民当家作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第二节基根本政治制度知识点梳理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国国家权力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这些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并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实行民主集中制,重大问题经人民代表大会充分讨论,遵循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民主决定。

3、根本组织原则 实行民主集中制

4、人民行使国家权力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有权依法审议各项议案和报告,表决各项决定、提出议案和质询案。

6、人大代表与人民的关系(义务)

人大代表必须与人民群众 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二、坚持的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7、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位(优越性)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人复兴的好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

8、坚持的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坚持的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 导,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扩大人民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国家机关既有合理分工又有相互协调,保证国家统一高效组织推进各项事业。

第三节基本政治制度知识点梳理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我国的政党制度)我国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

3、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怎样确立的(为什么我国的政党制度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国家性质和党的性质决定的,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4、我国的民主党派的地位或作用

这些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各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参政党

5、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6、八大民主党派

(1)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2)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3)中国民主建国会(简称民建)(4)中国民主促进会(简称民进)(5)中国农工民主党(简称农工党)(6)中国致公党(7)九三学社

(8)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简称台盟)

7、人民政协的地位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8、人民政协的工作主题 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

9、人民政协的职能

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10、坚持我国政党制度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它有利于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促进科学民主决策;有利于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谐;有利于凝聚人心,反对分裂,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1、我国有多少个民族 56个民族

12、我国形成的民族关系 形成了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

13、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民族分布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14、我国的民族制度是(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5、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 实行这一制度是尊重历史、合乎国情、顺应民心的必然选择

16、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

(1)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是自治机关,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即根据本地方、本民族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特点,自主管理本地方、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2)我国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是国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民族自治机关必须服从中央的领导。

17、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现各民族的自主、平等结合起来,有利于把国家的法律、政策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具体实际、特殊情况结合起来,有利于把各民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与热爱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力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18、我国5个民族区域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三、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9、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含义

我国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由居民或村民分别选举产生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0、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形式

城市的居民委员会和农村的村民委员会

21、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的产生 居民委员会成员由居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

22、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委员职责

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务,要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居民委员会实行办事公开制度,定期向居民会议汇报工作,接受居民的监督。

22、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及与居民(村民)的关系

村民委员会成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村民可以通过村民会议等形式,参与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与管理;村民制定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规范村委会和村民的行为

23、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职责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设有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等委员会,办理本居住地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并且向人民政府反映群众的意见,要求的提出建议。

24、实行基层群众性自治的作用

实行城市居民委员会和农村村民自治,有利于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推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第三篇: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

第一课

中学时代

一、中学序曲

1、新的起点

初中生活有什么新体验?

(1)中学生活把我们带进一个别样的天地:我们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

(2)成长中的每个阶段都有独特的价值与意义。

(3)中学时代见证着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

2、成长的礼物

(1)生命给了我们哪些成长的礼物?

①中学生活,对我们来说意味着新的机会和可能,也意味着新的目标和挑战。

②中学生活提供了发展自我的多种机会。③进入中学,新的目标和要求激发着我们的潜能,激励着我们不断实现自我超越。④在新的环境中,我们有机会改变在父母、老师和同学心目中那些不够完美的形象,重新塑造一个“我”。

(2)我们如何对待成长的礼物?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学生活的序幕刚刚拉开,面对各种可能与挑战,我们要珍视当下,把握机遇,从点滴做起,为美好明天付出不懈的努力。

(3)理想的“我”是怎样的?

越来越有活力,能坚持,有韧劲;越来越坚强,会合作,能包容;越来越有主见,敢于表达自我。

二、少年有梦

1.有梦就有希望

为什么少年要有梦想?

(1)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

(2)少年的梦想,是人类天真无邪、美丽可爱的愿望。

(3)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明确的人生目标,犹如灯塔,能够帮助我们在茫茫大海中找到前进的方向。

(4)少年的梦想,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

2.努力就有改变

(1)对待梦想有什么不同的态度?

少年的梦想,有人放弃,将梦想视为一种臆想;有人坚持,将进取变成一种信念。

(2)我们怎样才能实现梦想?

少年有梦,不应止于心动,更在于行动。不懈地追梦、圆梦才能改变生活,改变我们自己。

①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②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不服输的坚忍和失败后从头再来的勇气,是对自我的坚定信念和对美好的不懈追求。③努力,需要立志。④努力,需要坚持。⑤努力也有方法。

(3)努力的方法

①分清轻重缓急,合理规划和管理时间。②劳逸结合,学会科学用脑③每天进步一点点④学思并进⑤珍视团队合作。

第二课    学习新天地

一、学习伴成长

1.打开学习之窗

如何正确认识学习?

(1)中学阶段,学习是我们的重要任务。初中阶段的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取,还包括各种能力的培养。

(2)学习不仅仅局限在学校,所看、所听、所尝、所触、所做都是学习。

(3)学习需要自觉、主动的态度。

(4)学习伴随着我们的成长。

(5)学习没有终点。

2.学习点亮生命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

(1)学习,不仅让我们能够生存,而且可以让我们有更充实的生活。

(2)学习就是给生命添加养料。

(3)学习点亮我们内心不熄的明灯,激发前进的持续动力。

二、享受学习

1.体味学习

如何体味学习中的苦与乐?

(1)学习中有快乐。

(2)学习是多方面的,学习是一个过程,我们并不是每时每刻都能从中感受到快乐。

(3)学习中也有辛苦。

(4)我们经历了学习的辛苦,收获学习的成果时,那种发自内心的愉悦正是学习过程带给我们的美妙享受。

2.学会学习

(1)如何学会学习?

①学会学习,需要发现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

②学会学习,需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③学会学习,还意味着要善于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达成目标。

(2)学习兴趣与个人的学习目的有什么关系?

学习兴趣与个人的学习目的密切相关,一个有远大志向和明确学习目标的人,学习兴趣就会浓厚而持久。即便对有些科目内容暂时不感兴趣,也可以在坚持中摸索出适当的方法,逐渐培养起探究的兴趣。

(4)记笔记的作用和策略

①注意作用:保持学习者的注意和兴趣;有效地组织材料。②课前准备;课中记录;课后补充。

第三课    发现自己

一、认识自己

1.人贵自知

我们为什么要正确认识自己?

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自我发展。②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与他人的交往。

2.多把尺子量自己

(1)我们通过什么途径认识自己?

①我们可以从生理、社会、心理等方面来认识自己:

②我们可以通过自我评价③他人评价是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

(2)自我评价的方法有哪些?

①自我观察和分析。②与他人比较。

(3)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

我们要重视他人的态度与评价,但也要客观冷静分析,既不能盲从,也不能忽视。

①用理性的心态面对他人的评价,是走向成熟的表现。②用心聆听,虚心接受。③勇于面对。④平静拒绝。

二、做最好的自己

1.接纳与欣赏自己

(1)我们为什么要接纳自己?

如同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我们每个人在性格、兴趣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随着对自己认识的不断深入,我们的自我形象也会越发清晰。

(2)我们怎样接纳自己?

①接纳自己,需要接纳自己的全部。包括自己的优点、不完美、性格、身材、相貌、现在、过去等。②需要乐观的态度,更需要勇气和智慧。接纳自己满意的部分是容易的,接纳自己不满意的部分有时候会很难接纳自己,(3)我们怎样欣赏自己?

①我们要学会欣赏自己。欣赏自己的独特,欣赏自己的优点,欣赏自己的努力,欣赏自己为他人的奉献。②欣赏自己,不是骄傲自大,也不是目中无人。欣赏自己的人,既能展现自己的风采,也能看到他人的美丽;既能为自己鼓掌,也能为他人喝彩。

2.我要飞得更高

(1)我们如何做更好的自己?

①要扬长避短。②要主动改正缺点。③要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④要在和他人共同生活的过程中不断成长的,更是在为他人、为社会带来福祉的过程中实现的。

(2)如何认识人的潜能?

每个人的潜能都不尽相同。就智力方面而言,我们都不同程度地拥有多种智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领域,需要我们探索、尝试、发现并激活它们。

(3)如何发掘自己的潜能?

①通过珍视自己的兴趣爱好,专注自己喜爱的领域;②通过广泛参与多方面的活动,发现他人和社会对自己的需要;③通过积极合作,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④为自己制定一份激发潜能的计划,病贯彻执行;⑤积极参与学校开展的激发潜能的各项活动。

(4)改正缺点的方法有哪些?

 ①具体描述自己的缺点。②从最容易改正的确定开始;③及时肯定或奖励自己改正缺点的努力。④请一个信任的人来协助你。⑤ 在公开场合做出改正缺点的承诺。⑥ 运用自己以前改正缺点的成功经验。

第四课    友谊与成长同行

一、和朋友在一起

1.我的朋友圈

进入初中,我们的朋友圈发生了什么变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许有人发现,自己的交往范围扩大了,朋友圈也扩大了,与朋友的活动内容更丰富了;也许有人发现,自己的朋友圈比以前要小了,但是交往更加深入,朋友关系更加密切。

2.友谊的力量

朋友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①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我们的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甚至性格等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朋友的影响。②朋友,见证了我们一起走过的成长历程,我们需要真诚友善的朋友。③朋友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经验,友谊让我们更深刻地体悟生命的美好。

二、深深浅浅话友谊

1.友谊的特质

如何正确认识友谊?

①友谊是一种亲密的关系。②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③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

2.友谊的澄清

(1)友谊不是一成不变的。自己变了,对方变了,或者环境变了……在这些改变中,有些友谊得到保持,而有些友谊则逐渐淡出。我们要学会接受一段友谊的淡出,坦然接受新的友谊。

(2)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关键是我们对待竞争的态度。如果我们能坦然接受并欣赏朋友的成就,就不会沉溺于失利的痛苦。在竞争中自我反省和激励,我们会收获更多。

(3)友谊不能没有原则。友谊需要信任和忠诚,但“讲义气”、“够朋友”并不等于不加分辨地为朋友做任何事。其实,当朋友误人歧途,不予规劝甚至推波助澜,反而会伤害朋友,伤害友谊。

第五课    交友的智慧

一、让友谊之树常青

1.建立友谊

(1)如何建立友谊?

①建立友谊,需要开放自己。②

建立友谊,需要持续的行动。

(2)有助于建立友谊的方法有哪些?

①面带微笑。②记住对方的名字。③真诚夸赞。④寻找共同之处。⑤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⑥要保持好奇心。

2.呵护友谊

(1)如何呵护友谊?

①呵护友谊,需要用心去关怀对方。②呵护友谊,需要学会尊重对方。③呵护友谊,需要学会正确处理冲突。④呵护友谊,需要学会承受并正确对待交友中受到的伤害。

(2)处理冲突的基本策略有哪些?

①保持冷静。②坦诚交流。③及时处理。④勇于承担责任。⑤换位思考。

二、网上交往新时空

1.网上交友

网络交往有什么特点?

(1)网络上的交往具有虚拟、平等、自主等特点。(2)网络开启了通往世界的又一个窗口,但是有时却关闭了与他人沟通的心灵之门。

2.慎重结交网友

(1)我们为什么要慎重结交网友?

在网络上交友,需要考虑对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影响,学会理性辨别、慎重选择。对于交友而言,网络只是一个工具,关键在于我们怎么使用它。

(2)我们如何做到慎重结交网友?

①虚拟世界的交往,带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我们要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②将网上的朋友转化为现实中的朋友,需要慎重。

(3)自我保护意识的表现。

对陌生人的邀请,予以回绝;对个人的家庭住址、经济状况、联系方式等,要注意保密;遇到问题时,要学会求助。

⑷网络交往的利与弊?

①在网络中交往,可以满足我们的一些心理需要,并且不必承担现实交往中那么多的压力和责任。但是,虚拟的交往难以触摸到生活中的真实。

②不管网络生活多么精彩,我们不可能只停留在这里。我们要学会在现实中与同伴交往,增加真实而贴近的感受,奠定友谊更可靠的基础。

⑸ 将网上的朋友转化为现实中的朋友,需要的问题

①考虑安全因素②彼此是否都愿意把真实的自己完全坦露个诶对方③对方与自己的想象有差距,该如何对待④对方对自己提一些要求改如何处理等。

第六课 师生之间

一、走近老师

1.了解教师职业

(1)教师的工作有什么特点?

①教师是一个古老的职业。人类数千年文明的延续,在很大程度上靠教育来传承。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传承者之一。

②在现代社会,教师已发展成为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

(2)时代对教师有什么要求?

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

(3)谈谈你对教师职业的理解

①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传承者之一。②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③教师是学生知识学习的指导者、精神成长的引路人。

2.风格不同的老师

(1)为什么老师有不同的风格?

由于年龄、学识、阅历、性格、情感与思维方式等差异,每位老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表达方式不同,由此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2)我们为什么要接纳不同风格的老师?

①尊重老师的“不同”,可以让我们走近老师,更深入地了解老师。

② 每个人心目中都有好老师的形象,他们的风格可能不尽相同。

③无论什么风格的老师,都应该受到尊重。

④我们要学会接纳不同风格的老师。

(3)我们怎样与风格不同的老师相处?

①承认老师的差别。②发现不同风格老师的优点。③了解老师教育行为的目的。

④主动交往。⑤尊重老师的“不同”,可以让我们走近老师,更深入地了解老师。

二、师生交往

1.教学相长

(1)我们为什么要与老师相互交流?

古人云:“教学相长。”教与学是师生相互陪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过程。一方面,我们的学习离不开老师的引领和指导;另一方面,我们与老师交流互动,也可以促进老师更好地“教”。

(2)我们怎样与老师交流?

①面对老师的引领和指导,主动参与、勤学好问的态度有助于我们与老师相互交流。②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是我们成长的重要内容。

2.亦师亦友

(1)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是怎样的?

学生乐于学习,老师寓教于乐,师生之间彼此尊重、相互关心、携手共进,是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

(2)如何与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

①彼此尊重,是我们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的开始。②在平等相待、相互促进的师生交往中,我们可以和老师成为朋友。

(3)与老师发生分歧该怎么处理?

①自我反思,冷静、客观地分析原因。②相信善意,多些宽容和理解。③坦诚相待,注意沟通方式。④求同存异,主动关心。

第七课

亲情之爱

一、家的意味

1.生命的居所

(1)什么是家庭?

一般来说,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2)家对我们有什么意义?

①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②家是我吗心灵的港湾。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2.中国人的“家”

(1)我们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①在中华文化中,家有着深厚的意味、丰富的内涵。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②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

(2)我们如何孝亲敬长?

①尽孝在当下。孝敬双亲长辈,关爱家人,要从现在开始,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②尊敬。尊敬双亲长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教导。如有不同见解,不急于反驳,理性地与他们沟通。

③倾听。与双亲长辈保特亲近、融洽的关系,倾听他们的心声。双亲长辈不在身边时,要经常和他们保持联系。

④感恩。知恩、感恩,用行动表达感恩之情。认真争习,不辜负父母的期望,是一种感恩;了解双亲长辈的喜好,体谅他们的辛劳,平日主动承担力所能度的家务劳动,和家人一起建设家庭,也是感恩。

二、爱在家人间

1.体味亲情

我们如何体味亲情?

①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份对家人割舍不断的情感。这种情感就是家庭中的亲情之爱。②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不同,有的温馨和睦,有的磕磕绊绊,有的内敛深沉,有的自然随和……但亲情始终的存在。③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家庭结构会因亲人的离开、新成员的出现而改变。但是,家中的亲情仍在。

2.爱的碰撞

(1)我们与父母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①进入初中的我们长大了,一方面,我们希望父母像对待成人一样尊重我们,不要过多干涉我们的生活;另一方面,面对父母的信任和放手,有时我们又觉得失落和不安,期望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呵护。

②我们开始审视父母给予我们的爱,开始质疑父母,甚至挑战父母的权威与经验,亲子之间的碰撞增多了,甚至发生冲突。

(2)我们为什么会与父母产生冲突?

作为两代人,由于我们与父母在心智、学识、经历等方面差异较大,对问题的理解、感受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冲突难以避免。

3.沟通传递爱

(1)我们如何与父母沟通?

①爱是需要呵护的。互动沟通的技巧和应对冲突的智慧,是亲子之间爱的润滑剂。②作为子女,我们无法选择父母的相貌、性格、贫富,也无法选择父母对待我们的态度和教育我们的方式,但我们可以试着去接纳父母的做法,理解父母行为中蕴含的爱。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表达我们的爱。③要掌握和父母沟通的技巧。

(2)和父母沟通的技巧有哪些?

①注意事实。②把握时机。③留意态度。④选择方式。⑤考虑环境。

三、让家更美好

1.现代家庭面面观

(1)现代家庭发生了哪些变化?

①随着社会历史的演进,现代家庭的结构、规模、观念等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家庭变得越来越小,家庭关系也越来越简单,家庭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②随着人口的迁移和流动、现代沟通手段的丰富,家庭成员的交流、沟通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③家庭氛围越来越平等、民主。

(2)现代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有哪些?

关心世界和国家大事,探讨社会和人生问题,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创建学习型家庭,参与社区活动,这些已成为现代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

2.和谐家庭我出力

(1)家庭中为什么会存在矛盾?

在—个家庭中,祖辈、父辈、子辈之间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这些差异可能带来家庭成员间的矛盾和冲突,影响家庭和睦。

(2)怎样建立和谐家庭?

①家和万事兴。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是家庭美满幸福的重要条件。这需要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理解、信任、体谅和包容。②有效交流和沟通,可以增进理解,化解矛盾和冲突。③我们要做调节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或冲突的黏合剂。

(3)如何调节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或冲突?

 ①帮助家庭成员舒缓情绪。②明确自己是不偏不倚的中立者。③引导家庭成员看到对方的优点。④帮助家庭成员走出“面子”圈境。

第八课  探问生命

一、生命可以永恒吗

1.生命有时尽

(1)我们为什么要珍惜生命?

①每个人的生命都来之不易。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个体的生命是在无数的偶然性中产生的。②生命是独特的。③生命是不可逆的。④生命也是短暂的。⑤我们每个人都无法抗拒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

(2)如何正确看待死亡?

我们每个人都难以抗拒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归宿,它让我们感激生命的获得。向死而生,让我们拥有一份好好活着的感动,从容面对生命的不可预知,更加热爱生命。

2.生命有接续(生命的接续有什么意义?)

①在历史的长河中,个人的生命虽然短暂,但正是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生命的接续。

②生命的接续,使得每个人的生命不仅仅是“我”的生命,还是“我们”的生命。

③在生命的接续中,人类生命不断发展,人类的精神文明也不断积累和丰富。

二、敬畏生命

1.生命至上

(1)我们为什么要对生命有敬畏之情?

当我们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时,我们就会珍视它。我们的生命都是宝贵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比金钱、权势等更重要。在这些外在的东西面前,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2)我们为什么要珍爱他人的生命?

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仁者爱人”“推己及人”,具备这样的情怀,理解这样的道理,才会让我们自觉地珍爱他人的生命,如同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2.休戚与共

我们应如何敬畏生命?

①敬畏生命,让我们从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使我们意识到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

②我们只有不漠视自己的生命,也不漠视他人的生命,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才会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③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并不是谁的命令,而是内心的自愿选择。我们对待他人生命的态度,表达着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当我们能够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时,我们就走向了道德的生活。

第九课 珍视生命

一、守护生命

1.爱护身体

(1)我们为什么要爱护自己的身体?

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

(2)怎样爱护自己的身体?

在生活中,我们会面对一些客观存在的、非人力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或—些人为灾难。我们需要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3)如何看待轻生或自残的行为?

随着年龄增长、心智发育,我们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在感受。当某些内心需要,如爱、被承认、尊严、自由、被接纳等得不到满足时,有的人经不住一时的挫折,容易做出过激的行为,甚至伤害自己的身体。成长中的我们,不能不珍视自己的肉体生命。

2.养护精神

(1)我们为什么要养护精神?

①我们每个人活着,除了要关注生理需要和身体健康,还要过精神生活,满足精神需求。精神风貌反映着我们的生活状态,守护生命需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

②我们的精神发育,需要物质的支持,但不完全受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一方面,过度的物质追求、物质攀比,容易使我们丧失对真、善、美的体验,丢失精神世界的财富。另一方面,即使在物质贫乏、外部环境艰苦的情况下,只要我们守住自己的心灵,仍然可以看到真、善、美。

(2)我们如何养护精神家园?

①人类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文化,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着自己的精神史诗。作为中国人,我们每个人的精神生命都流淌着民族文化的血脉,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

②守护精神家园,我们不能丢失优秀的民族文化,需要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

二、增强生命的韧性

1.生活难免有挫折

(1)什么是挫折?

生活的道路上,我们怀揣美好的愿望、目标、期待去努力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阻碍、失利乃至失败。这些阻碍、失利和失败,就是人们常说的挫折。

(2)不同的态度,不同的结果

①面对不同的挫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②即使遭遇同样的挫折,不同人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也是不同的;③同一个人在生命的不同时期,对于挫折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行为反应。

产生这些不同感受和行为反应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

(3)如何正确认识挫折?

①面对挫折,我们产生负面的情绪感受是很正常的,但需要及时调整自己,正确看待挫折。

②生活中的挫折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得意时,挫折会使我们更清醒,避免盲目乐观、精神懈怠;失意时,挫折会使我们获得更加丰富的生活经验。

2.发掘生命的力量

(1)如何面对挫折?

①我们需要发现、挖掘自己的生命力量。②面对挫折,发掘自身的生命力量,可以逐渐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③“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基本的人生态度,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

(2)增强生命韧性的方法有哪些?

①欣赏、培养幽默感,②和自己信任的人谈一谈。③考虑并接受最糟糕的结果。

④关心、帮助他人。⑤培养某方面的兴趣。

(3)我们为什么要寻求他人的帮助?

发掘自身的力量并不排斥借助外力。作为新一代的中国少年,我们在坚持目标和不断努力的道路上,学会与他人建立联系,向他人寻求帮助,获得他人的支持和鼓励,有助于增强我们的生命力量。

第十课 绽放生命之花

一、感受生命的意义

1.生命的追问

什么是有意义的生命?

①能够活出自己的人生,实现自我价值;②在看到别人的需要时付出自己的爱心,无论事情大小,都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③将个人追求建立在人类共同需要的基础上。

3.发现我的生命

如何发现和创造生命的意义?

①探索生命意义,是人类生命的原动力之一。只有人类才可能驾驭自己的生活,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②生命是独特的,生命意义是具体的。但“我的人生”都是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一点一点地建构的。

③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通过认真地审视,我们会更加明确生命的意义。

二、活出生命的精彩

1.贫乏与充盈

人们对待生活有什么不同的态度?

①每个生命都会在生活中展现千姿百态。人们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会影响生命的质量。

②有的人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愿也不善于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不敢也无力去面对生活的困境与难题,狭小的世界限制了生命的生长;有的人缺乏生活目标,无所事事,在时光流逝中生命日益空虚。

生命是一个逐渐丰富的过程。当我们敞开自己的胸怀,不断尝试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建立联系,生命中的道德体验就会不断丰富,对生命的感受力、理解力就会不断增强。生命得到滋养,也因此而一点点充盈起来。

2.冷漠与关切

(1)我们为什么要彼此关切?

人与人在相互依存和彼此关切中感受温暖,传递温暖。生命拒绝冷漠。

(2)我们为什么要关切其他的生命?

关切其他的生命,设身处地地思考并善待他人,不仅能将自己的生命照亮,而且可以温暖他人、照亮他人。甚至温暖世界、照亮世界。

(3)我们怎样关切他人?

用真诚、热情、给予去感动、改变他人,消融冷漠,共同营造一个互信、友善、和谐的社会。

4.平凡与伟大

(1)如何看待生命的平凡与伟大?

①每个人的生命都有自己独特的使命。

②伟大在于创造和贡献。

③生命虽然平凡,却也时时创造伟大。当我们将个体生命和他人的、集体的、民族的、国家的甚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时,生命便会从平凡中闪耀出伟大。

(2)与伟人相比,更多的人可能是默默无闻的。这样的生命有意义吗?

当人们为生活而努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面对生活的艰难考验,不放弃、不懈怠,为家庭的美好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时,就是在用认真、勤劳、善良、坚持、责任、勇敢书写自己的生命价值。

第四篇: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

第一课中学时代

一、中学序曲

1、新的起点

(1)中学生活把我们带进一个别样的天地:富有挑战的课程,新奇的实验器材,丰富多彩的社团,新校园、新老师、新同学……我们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

(2)成长中的每个阶段都有独特的价值与意义。中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这段时间并不是很长,却可以为我们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础。

(3)中学时代见证着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

2、生命给了我们哪些成长的礼物?

①中学生活,对我们来说意味着新的机会和可能,也意味着新的目标和挑战。这些都是生命馈赠给我们的成长礼物。

②中学生活提供了发展自我的多种机会。

③进入中学,新的目标和要求激发着我们的潜能,激励着我们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④在新的环境中,我们有机会改变在父母、老师和同学心目中那些不够完美的形象,重新塑造一个“我”。

二、少年有梦

1、为什么少年要有梦想?

①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

②人类需要少年的梦想,因为有了这样的梦想,才能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③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

④少年的梦想,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

2、我们怎样才能实现梦想?

①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②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

③努力,需要立志,需要坚持,也需要方法。

3、努力也有方法。①分清轻重缓急,合理规划和管理时间。②劳逸结合,学会科学用脑。③每天进步一点点。④学思并进。⑤珍视团队合作。

第二课学习新天地

一、学习伴成长

1、如何正确认识学习?

(1)中学阶段,学习是我们的重要任务。初中阶段的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取,还包括各种能力的培养。例如,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思考、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习如何与不同个性的人相处,等等。

(2)学习不仅仅局限在学校,我们所看,我们所听,我们所尝,我们所触,我们所做,都可以是学习。学习不仅表现为接受和掌握,而且表现为探究、发现、体验和感悟。我们可以从一切经历中学习:学习思考,认识世界,关爱他人,遵守规则……

(3)学习需要自觉、主动的态度。假如我们没有积极学习的态度,即使身处学校,也可能收获不多。带着学习的心态,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学习。

(4)学习伴随着我们的成长。人有学习的天性,从牙牙学语到能言善辩,从懵懂儿童到明理少年,都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发展的过程。

(5)学习没有终点。我们终生都在学习,终生都需要学习,即使离开了学校,也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只有善于抓住和利用各种机会去学习,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

2、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学习的重要性)

①学习,不仅让我们能够生存,而且可以让我们有更充实的生活。学习,打开了生命的视窗,让我们面前的世界变得更广阔、更精彩;学习,拓展了新的通道,让我们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学习,改变了思维方式和行为,提升我们的能力和智慧;学习,带来了更多的选择,让我们变得更加独立和自由;等等。

②学习就是给生命添加养料。如果不学习,人的生命将会枯萎。

③学习点亮我们内心不熄的明灯,激发前进的持续动力。在学习中,我们分享生命经验,获得成长,同时也增益他人,服务社会,为幸福生活奠基。

二、享受学习

1、如何体味学习中的苦与乐?

(1)学习中有快乐。对某方面的知识有强烈兴趣时,自己解决某个问题时,学习中找到志趣相投的同伴时,发现自己的潜能时……我们都可以体味到学习带来的快乐。

(2)学习中也有辛苦。尽管抱有兴趣和探索欲望,学习也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学习过程中需要集中注意力、耗费精力,遇到困难和阻挠时需要调节不良情绪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凭借坚强的意志作出努力。

2、如何学会学习?

①学会学习,需要发现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

②学会学习,需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③学会学习,还意味着要善于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

3、学习兴趣与个人的学习目的有什么关系?

学习兴趣与个人的学习目的密切相关,一个有远大志向和明确学习目标的人,学习兴趣就会浓厚而持久。即便对有些科目内容暂时不感兴趣,也可以在坚持中摸索出适当的方法,逐渐培养起探究的兴趣。

了解: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②“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习方法③“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合作学习

第三课发现自己

一、认识自己

1、我们为什么要认识自己?

①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自我发展。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认识到自己的禀赋和独特性,有助于我们增强对自己的信心,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能力。

②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与他人的交往。正确认识自己,有助于我们认识到自己离不开他人和社会,从而更好地理解、宽容和善待他人,与他人积极互动。

2、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来认识自己?

我们可以从生理、社会、心理等方面来认识自己:

①可以从身体特征和生理状况来认识自己,如自己的身材、相貌、体能、性别等;②可以从个性心理特征来认识自己,如性格、气质等;

③可以从在群体中的关系来认识自己,如自己在家庭或班级中的角色等。

3、我们通过什么途径认识自己?

①我们可以通过自我评价

②他人评价来认识自己。

4、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



我们要重视他人的态度与评价,但也要客观冷静分析,既不能盲从,也不能忽视。用理性的心态面对他人的评价,是走向成熟的表现。

正确对待他人评价的方法:①用心聆听。②勇于面对。③平静拒绝。

二、做最好的自己

1、我们怎样接纳自己?

①接纳自己,需要接纳自己的全部。既接纳自己的优点,也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既接纳自己的性格,也接纳自己的身材、相貌;既接纳自己的现在,也接纳自己的过去。

②接纳自己满意的部分是容易的,接纳自己不满意的部分有时候会很难接纳自己,需要乐观的态度,更需要勇气和智慧。

2、我们怎样欣赏自己?

①我们要学会欣赏自己。欣赏自己的独特,欣赏自己的优点,欣赏自己的努力,欣赏自己为他人的奉献。

②欣赏自己,不是骄傲自大,也不是目中无人。欣赏自己的人,既能展现自己的风采,也能看到他人的美丽;既能为自己鼓掌,也能为他人喝彩。

3、我们如何做更好的自己?

①做更好的自己,就要扬长避短。

②做更好的自己,需要主动改正缺点。

③做更好的自己,需要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

④更好的自己,是在和他人共同生活的过程中不断成长的,更是在为他人、为社会带来福祉的过程中实现的。

4、改正缺点的方法有哪些?

①具体描述自己的缺点。②从最容易改正的缺点开始。③及时肯定或奖励自己改正缺点的努力。④请一个自己信任的人来协助。⑤在公开场合做出改正缺点的承诺。⑥运用自己以前改正缺点的成功经验。

5、如何发掘自己的潜能?

①通过珍视自己的兴趣爱好,专注自己喜爱的领域;

②通过广泛参与多方面的活动,发现他人和社会对自己的需要;

③通过积极合作,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

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

第四课友谊与成长同行

1、朋友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①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我们的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甚至性格等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朋友的影响。朋友正在做的事情,我们会关注;朋友觉得有趣的事情,我们会去尝试。与乐观开朗的朋友相处,我们会变得豁达;与乐于助人的朋友相处,我们会变得富有爱心。

②朋友,见证了我们一起走过的成长历程,我们需要真诚友善的朋友。因为朋友,我们少了几分孤独,多了些许温暖,活得更加自在;因为朋友,我们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多了一份对自己的欣赏;因为朋友,我们学会了更好地与人相处,享受交往的快乐。

③与正直、诚信和见识广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朋友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经验,友谊让我们更深刻地体悟生命的美好。

二、深深浅浅话友谊

1、友谊的特质有哪些?(如何正确认识友谊?)

①友谊是一种亲密的关系。每个人对友谊的理解和需要不尽相同,我们都希望在友谊中得到理解和支持、忠诚和信任、肯定和关心。和朋友在一起,这种感觉能让我们获得认可,在精神上得到满足。

②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接受帮助,也学习帮助对方;感受关怀,也学习关怀对方。我们共同分享,也相互分担,在相处中体验积极的情感。

③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友谊的美好就在于它可以超越物质条件、家庭背景、学习成绩等。志同道合、志趣相投的友谊,更能够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和风雨的洗礼。

2、友谊的澄清

(1)友谊是一成不变的吗?

友谊不是一成不变的。自己变了,对方变了,或者环境变了……在这些改变中,有些友谊得到保持,而有些友谊则逐渐淡出。我们要学会接受一段友谊的淡出,坦然接受新的友谊。

(2)竞争会伤害友谊吗?

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关键是我们对待竞争的态度。如果我们能坦然接受并欣赏朋友的成就,就不会沉溺于失利的痛苦。在竞争中自我反省和激励,我们会收获更多。

(3)朋友相处需要原则吗?

友谊不能没有原则。友谊需要信任和忠诚,但“讲义气”、“够朋友”并不等于不加分辨地为朋友做任何事。其实,当朋友误人歧途,不予规劝甚至推波助澜,反而会伤害朋友,伤害友谊。

第五课交友的智慧

一、让友谊之树常青

1、如何建立友谊?

①建立友谊,需要开放自己。建立友谊的过程中,会有惊喜,也会有意外,还有一点儿冒险。无论怎样,敞开心扉,主动表达,朋友才不会彼此错过。

②建立友谊,需要持续的行动。在行动前要有恰当的期待,即使对方拒绝,也并不意味着自己不好。如果一次尝试不成功,别气馁,只要真诚待人,我们就有找到朋友的机会。

2、有助于建立友谊的方法有哪些?

①面带微笑。②记住对方的名字。③真诚夸赞。④寻找共同之处。⑤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⑥保持好奇心。

3、如何呵护友谊?

答:①呵护友谊,需要用心去关怀对方。

②呵护友谊,需要学会尊重对方。

③呵护友谊,需要学会正确处理冲突。

④呵护友谊,需要学会正确对待交友中受到的伤害。

4、处理冲突的基本策略有哪些?

①保持冷静。②坦诚交流。③及时处理。④勇担责任。⑤换位思考。

二、网上交往新时空

1、网络交往有什么特点?

(1)网络上的交往具有虚拟、平等、自主等特点,它把天涯海角、素不相识的人连在一起,让人们自由地宣泄内心的快乐、烦恼、孤独、痛苦,舒缓压力,拓展人际交往圈。

(2)网络开启了通往世界的又一个窗口,但是有时却关闭了与他人沟通的心灵之门。

2.我们如何做到慎重结交网友?(怎样进行正确的网络交往?)

①网络上交友,需要考虑对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影响,学会理性辨别、慎重选择。

②虚拟世界的交往,带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我们要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

③将网上的朋友转化为现实中的朋友,需要慎重。

④我们不可能只停留在虚拟世界中,我们要学会在现实中与同伴交往。

3、网上交往如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①对陌生人的邀请,不轻易接受;

②对个人的家庭住址、经济状况、联系方式等,要注意保密;

③遇到问题时,要学会求助。

4、为什么不能沉迷于网络中?

在网络中交往,可以满足我们的一些心理需要,并且不必承担现实交往中那么多的压力和责任。但是,虚拟的交往难以触摸到生活中的真实。

第三单元师长情谊

第六课师生之间

一、走近老师

1、教师的工作有什么特点?

①教师是一个古老的职业。人类数千年文明的延续,在很大程度上靠教育来传承。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传承者之一。

②在现代社会,教师已发展成为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

2、时代对教师有什么要求?

时代在发展,教师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天的教师要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

3、正确对待风格不同的老师?(面对风格不同的老师,我们该怎么办?)

①承认老师的差别。②发现不同风格老师的优点。③了解老师教育行为的目的。④主动交往。

二、师生交往

1.教学相长的内涵。(我们为什么要与老师相互交流?)

古人云:“教学相长。“教与学是师生相互陪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过程。一方面,我们的学习离不开老师的引领和指导;另一方面,我们与老师交流互动,也可以促进老师更好地“教”。

2、怎样建立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我们怎样与老师交流?)

①面对老师的引领和指导,主动参与、勤学好问的态度有助于我们与老师相互交流。真诚、恰当地向老师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既是对老师的积极反馈,也是师生共同学习的新资源;与老师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学习成果,可以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②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是我们成长的重要内容。老师的表扬意味着肯定、鼓励和期待,激励我们更好地学习和发展;老师的批评意味着关心、提醒和劝诫,可以帮助我们反省自己,改进不足。对待老师的批评,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3、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是怎样的?

学生乐于学习,老师寓教于乐,师生之间彼此尊重、相互关心、携手共进,是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

4、如何与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

答:①彼此尊重,是我们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的开始。师生彼此尊重,意味着尊重对方的人格尊严、个性差异、劳动成果等。

②在平等相待、相互促进的师生交往中,我们可以和老师成为朋友。我们应该主动关心老师、理解老师。

5、与老师发生矛盾怎么办?

①自我反思,冷静、客观地分析原因。②相信善意,多些宽容和理解。

③坦诚相待,注意沟通方式。④求同存异,主动关心。

第七课亲情之爱

一、家的意味

1、什么是家庭?

一般来说,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2、家对我们有什么意义?

①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

②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3、我们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①在中华文化中,家有着深厚的意味、丰富的内涵。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②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

4、我们如何孝亲敬长?

①尽孝在当下。孝敬双亲长辈,关爱家人,不仅仅是长大成人以后的事,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②A.尊敬。尊敬双亲长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教导。如有不同见解,不急于反驳,理性地与他们沟通。

B.倾听。与双亲长辈保特亲近、融洽的关系,倾听他们的心声。双亲长辈不在身边时,要经常和他们保持联系。

C.感恩。知恩、感恩,用行动表达感恩之情。认真争习,不辜负父母的期望,是一种感恩;了解双亲长辈的喜好,体谅他们的辛劳,平日主动承担力所能度的家务劳动,和家人一起建设家庭,也是感恩。

二、爱在家人间

1、我们如何体味亲情?

(1)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份对家人割舍不断的情感。这份情感,或是因为他们给了我们生命,或是因为他们为我们的生活操劳,或是因为他们分享了我们的喜悦、分担了我们的忧伤,或是因为他们是我们生命中重要的影响者,或是因为他们是我们成长的陪伴者和见证者……这种情感就是家庭中的亲情之爱。

(2)亲人之间的爱,有的是细致入微的照顾,有的是脉脉温情的牵挂,有的是设身处地的体谅……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不同,有的温馨和睦,有的磕磕绊绊,有的内敛深沉,有的自然随和……有时我们可能因为它的平常而忽略它,有时我们似乎感受不到自己渴望的亲情,甚至因此否认亲情的存在。

(3)现实生活中,由于亲人的离开、新成员的出现,我们的家庭结构也会因之改变。但是,只要我们用心感悟就会发现,家中的亲情仍在,尽管它的表现形式可能会发生变化。

2、我们与父母发生“爱的碰撞”的原因?(我们为什么会与父母产生冲突?)①中学生自我独立意识增强与依赖心理之间矛盾。进入初中的我们意识到自己长大了,和家人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一方面,我们希望父母像对待成人一样尊重我们,不要过多干涉我们的生活;另一方面,面对父母的信任和放手,有时我们又觉得失落和不安,期望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呵护。

②我们开始审视父母给予我们的爱,开始质疑父母,甚至挑战父母的权威与经验,亲子之间的碰撞增多了,有时伴着甜蜜,有时出现紧张,甚至发生冲突。这是我们成长中难以回避的问题。

③作为两代人,由于我们与父母在心智、学识、经历等方面差异较大,对问题的理解、感受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冲突难以避免。如果处理不好,亲子冲突就会伤害双方的感情,影响家庭的和睦。有效地化解冲突,既需要父母做出榜样,也需要我们自己努力。

3、我们如何与父母沟通?(和父母沟通的技巧有哪些?)

爱是需要呵护的。互动沟通的技巧和应对冲突的智慧,是亲子之间爱的润滑剂。爱在沟通中加深,亲子冲突需要双方通过良好的互动沟通来解决。如果和父母发生冲突,我们可以选择不伤害父母感情和不影响亲子关系的做法。

我们可以试着去接纳父母的做法,理解父母行为中蕴含的爱。我们可以尝试让父母了解我们的变化和需要,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表达我们的爱。

①注意事实。②把握时机。③留意态度。④选择方式。⑤考虑环境。

三、让家更美好

1、现代家庭发生了哪些变化?

①随着社会历史的演进,现代家庭的结构、规模、观念等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家庭变得越来越小,家庭关系也越来越简单,从过去儿孙满堂的大家庭,到今天家庭不断趋向小型化,中国的家庭结构在过去几十年间发生了重大变化。

②随着人口的迁移和流动、现代沟通手段的丰富,家庭成员的交流、沟通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③家庭氛围越来越平等、民主。

2、现代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有哪些?

关心世界和国家大事,探讨社会和人生问题,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创建学习型家庭,参与社区活动,这些已成为现代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

3、怎样建立和谐家庭?

①这需要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理解、信任、体谅和包容。

②有效交流和沟通,可以增进理解,化解矛盾和冲突。

③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家庭发展中的问题。

4、当家庭成员之间发生矛盾或冲突时,我们可以充当“黏合剂”:

①帮助家庭成员舒缓情绪。②明确自己是不偏不倚的中立者。③引导家庭成员看到对方的优点。④帮助家庭成员走出“面子”困境。

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

第八课探问生命

一、生命可以永恒吗

1、如何正确看待生命?(为什么要珍惜生命?)

①生命来之不易。②生命是独特的。③生命是不可逆的。④生命也是短暂的。

了解:“人生不售来回票,一旦动身,绝不能复返。”——生命是不可逆的“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生命是短暂的2、如何正确看待死亡?

我们每个人都难以抗拒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归宿,它让我们感激生命的获得。向死而生,让我们拥有一份好好活着的感动,从容面对生命的不可预知,更加热爱生命。

我们要珍惜生命,不可轻生或自残。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个体的生命是在无数的偶然性中产生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来之不易,生命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幸运。在时间的长河中,个人的生命很短暂,我们应该珍惜生命的每一寸时光,让每天都过得充实,不错过美好的青春年华。

3、生命的接续有什么意义?

①在历史的长河中,个人的生命虽然短暂,但正是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生命的接续。在人类生命的接续中,我们总能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一个位置,担当一份使命。

②生命的接续,使得每个人的生命不仅仅是“我”的生命,还是“我们”的生命。在生命的传承关系中,我们能更好地认识和面对自己的生命。

③在生命的接续中,人类生命不断发展,人类的精神文明也不断积累和丰富。因此,生命对于我们而言,不仅仅是身体的生命,还包括社会关系中的生命、精神信念上的生命;我们每个人都不仅仅是在身体上接续祖先的生命,也在精神上不断继承和创造人类的精神文明成果。

二、敬畏生命

1、生命至上的内涵(为什么要敬畏生命?)

①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

②我们的生命都是宝贵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③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

2、怎样理解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当我们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时,我们就会珍视它。我们的生命都是宝贵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比金钱、权势等更重要。在这些外在的东西面前,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3、我们为什么要珍爱他人的生命?

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仁者爱人”“推己及人”,具备这样的情怀,理解这样的道理,才会让我们自觉地珍爱他人的生命,如同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4、我们应如何敬畏生命?(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的什么?)

答:①敬畏生命,让我们从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使我们意识到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

②敬畏生命体现在不漠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③当对生命的敬畏并不是谁的命令,而是内心的自愿选择时,我们就走向了道德的生活。

第九课珍视生命

一、守护生命

1、怎样爱护自己的身体?

①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的饮食、有规律的作息和充足的睡眠、适量的运动、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保护视力、远离毒品、了解自己对哪些药物过敏、了解家庭成员的健康信息、定期做身体检查)

②珍视自己的肉体生命。

③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2、我们为什么要养护精神?

①我们每个人活着,除了要关注生理需要和身体健康,还要过精神生活,满足精神需求。精神风貌反映着我们的生活状态,守护生命需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

②我们的精神发育,需要物质的支持,但不完全受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一方面,过度的物质追求、物质攀比,容易使我们丧失对真、善、美的体验,丢失精神世界的财富。另一方面,即使在物质贫乏、外部环境艰苦的情况下,只

要我们守住自己的心灵,仍然可以看到真、善、美。

③守护精神家园,我们不能丢失优秀的民族文化,需要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名族精神。

3、怎样守护生命?

①爱护身体。②养护精神。

二、增强生命的韧性

1.生活难免有挫折

1、什么是挫折?

生活的道路并不总是平坦的,在我们怀揣美好的愿望、目标、期待去努力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阻碍、失利乃至失败。这些阻碍、失利和失败,就是人们常说的挫折。

2、不同的态度,不同的结果

面对不同的挫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即使遭遇同样的挫折,不同人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也是不同的;同一个人在生命的不同时期,对于挫折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行为反应。产生这些不同感受和行为反应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

3、如何正确对待挫折?

①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②正确认识挫折,采取恰当的解决办法

③激发探索创新的热情

④学会自我疏导

4、挫折对人生的影响?

生活中的挫折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得意时,挫折会使我们更清醒,避免盲目乐观、精神懈怠;失意时,挫折会使我们获得更加丰富的生活经验。

5、如何发掘生命的力量?

①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蕴含一定的承受力、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能力。

②我们可以逐渐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

③学会与他人建立联系,向他人寻求帮助。

6、增强生命韧性的方法有哪些?

①欣赏、培养幽默感。②和自己信任的人谈一谈。③考虑并接受最糟糕的结果。④关心、帮助他人。⑤培养某方面的兴趣。

第十课绽放生命之花

一、感受生命的意义

1、什么是有意义的生命?(怎样的一生是值得过的?)

①能够活出自己的人生,实现自我价值,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

②在看到别人的需要时付出自己的爱心,无论事情大小,都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

③将个人追求建立在人类共同需要的基础上,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

二、活出生命的精彩

1、怎样理解生命是一个逐渐丰富的过程?

在同样的时间里,也有人热爱学习,乐于实践,在探索中扩展生活的阅历,让生命充满色彩与活力。当我们敞开自己的胸怀,不断尝试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建立联系,生命中的道德体验就会不断丰富,对生命的感受力、理解力就会不断增强。生命得到滋养,也因此而一点点充盈起来。

2、如何做到决绝冷漠、关爱他人?

①人与人在相互依存和彼此关切中感受温暖,传递温暖。所有的冷漠也许都有理由,然而,没有人愿意遭遇到冷漠。生命拒绝冷漠。

②我们不仅要关注自身的发展,而且要关切他人的生命,设身处地地思考并善待他人。我们用心对待自己和他人,不仅能将自己的生命照亮,而且可以温暖他人、照亮他人。甚至温暖世界、照亮世界。

③让我们用真诚、热情、给予去感动、改变他人,消融冷漠,共同营造一个互信、友善、和谐的社会。

3、怎样让平凡的生命创造出伟大?(如何看待生命的平凡与伟大?)

①伟大在于创造和贡献。一个人的伟大,不在于其地位的高低,而在于他能够运用自身的品德、才智和劳动,创造出比自己有限的生命更长久的、不平凡的社会价值,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②与伟人相比,更多的人可能是默默无闻的。当人们为生活而努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面对生活的艰难考验,不放弃、不懈怠,为家庭的美好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时,就是在用认真、勤劳、善良、坚持、责任、勇敢书写自己的生命价值。

③生命虽然平凡,却也时时创造伟大。当我们将个体生命和他人的、集体的、民族的、国家的甚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时,生命便会从平凡中闪耀出伟大。

4、如何活出生命的精彩?

①扩展生命的阅历,让生命充盈。

②拒绝冷漠,传递生命的温暖。

③在平凡中创造伟大。

第五篇:新苏人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期中知识点梳理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

第一课

以礼相待 第一课时

知仪识礼

1、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十分注重礼仪,礼节伴随人的一生。

2、礼仪是规范人际交往和家庭伦理的基本准则,也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工具。

3、每种仪式都有一定的规范和程序,并有其独特的象征和意义。(鸣放礼炮起源于英国)

4、礼贵心诚——对人表示重视、尊重要发自内心、真心实意、不骄不媚。

5、对待无礼的态度——多容忍他人、体谅他人、理解他人,更要通过自己的行为和智慧去感染他人。不能求全责备、斤斤计较、过分苛求,更不能以无礼的方式对待。

6、知仪识礼的意义

①讲究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代公民的道德规范。

②以礼待人,能展示一个人优雅的气质和良好的修养,让自己更容易被别人接受和认同,获得更多的尊重和机会,进而更好的立足于社会。

③礼仪文明,关系着自己的形象,关系着集体的形象,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形象。第二课时 时移礼易

1、礼仪规范与政治、经济、文化相适应。

①有的礼仪简化了——生活节奏越来越快,高效、环保、节俭等理念已成为普遍、现实的选择。

②有的礼仪逐渐消失了——不适应现代生活节奏,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与时代要求不相符合,被摒弃。③有的则增加了新的内容和要求——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各种礼仪相互接纳、吸收和使用。

2、要求:礼仪必须符合公序良俗。

①要与时俱进,理解和接纳礼仪的变化 ②对传统礼仪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③要学会分辨鉴别 第三课时 入乡随俗

1、为什么要入乡随俗?

①不同国家、民族、地区都有其独特的礼仪风俗

②不同的礼仪风俗渗透着不同地区、民族、国家的文化、传统,包含着不同地区、民族、国家的情感。

③入乡随俗表达了我们对当地的文化传统的尊重,是我们跟不同地区、民族、国家人们友好交往的前提。也体现了个人的良好素养。

2、入乡随俗的要求:①尊重、适应和主动融入当地的民风民俗

②既要做到“客随主便”,也要做到“主随客便” ③要量力而行,不能影响身心健康

④主动学习了解、掌握对方礼仪习俗,避免无心之错

第二课

个人礼仪 第一课时

大方得体

1、注重仪表的重要性

①一个人的仪表代表了一个人的精神面貌,也是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第一形象” ②一个人的仪容仪表,往往是个人的内在涵养和心理品质的外在表现。

2、注重仪表的内容

①清洁卫生—仪表美的关键。(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热爱生活的表现,也是爱护自己、尊重他人的基本礼仪要求。)②着装打扮—大方得体的着装打扮,不仅给人美感,而且更容易赢得他人的信任。(中学生衣着打扮要整洁、朴素、大方、得体)

3、要求:①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②着装打扮要大方得体(着装打扮要与年龄、身材、身份及特定的情境场合相适应)③不断提高个人的文化、艺术素养和思想道德修养,展示高雅的气质和美好的心灵。

第二课时

彬彬有礼

1、语言文明——言之有理、谈吐文雅,会给然留下良好的印象,相反,会令人反感讨厌。

人们说话时,也在向别人传递着思想和感情。

表情要自然,吐字要清晰,音量要适度,语调要平和,语言要文雅。(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2、态度亲和——增添交往的魅力。

态度真诚、待人和气,会给对方一种亲切感、受尊重感,使人感到温暖、愉快。亲切的微笑,友善的眼神,会拉近彼此的距离,有助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往。

3、举止端庄——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走有走相 第三课

交往礼仪 第一课时

家庭礼仪

1、家庭礼仪的熏陶、养成、积淀、传承,逐渐形成家规家风。

①对家人主动、热情、真诚的问候,是基本的家庭礼节,会增加家庭情感。不能因为关系亲密而忽视家庭礼仪。②外出要征得父母同意,并说明去向和时间。

③吃相文雅、谦恭礼让体现着一个人的形象和教养。

④无论拜访、探望他人,还是接待客人,都要注意一定的礼节。第二课时 校园礼仪

1、校园礼仪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①教室是课堂学习的场所。——注重教室的礼仪规范,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②走廊、楼梯是校园文明的一角。③操场、会场是校园集体活动的场所。(升旗时,全体师生面向国旗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第三课时 社交礼仪

1、得体的介绍、亲切的交谈、温馨的馈赠,既能展示自身礼仪素养,获得他人尊重,又能促进和谐的人际交往。①自我介绍是建立关系、展示自己的一种方式。得体、恰当的自我介绍,关系到别人对我们的第一印象,也是人们顺利交往的前提。——要把握好介绍的内容和时机等。(介绍别人互相认识时,遵循“尊者居后”的原则,即受尊敬的一方有优先了解对方的权利)

②交谈时态度谦逊、语气友好、内容适宜、语言文明。——既能提升个人魅力,又能营造信任、友善的交谈气氛。(一般不在他人进餐或休息时间拨打电话;由主动拨打电话的一方先终止电话,是电话礼仪的惯例之一)

③礼物的馈赠——表达祝福和心意,是无声的使者,友谊的纽带,能给人际交往锦上添花。要精心的选择、得体的馈赠、慎重的接受。第四课

学会交往 第一课时

交往之道

1、人际交往——人类活动的一种最基本的形式,人们可以相互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感情,显露我们的水平、能力、修养和品质

2、青春期闭锁心理——青少年发育过程中一种阶段性的心理现象

表现:自尊心强、内心脆弱、怕别人瞧不起,把自己封闭在个人空间里,同时又常常无法抑制对友情等人际温暖的渴求,总是幻想别人能主动接近、关心他们。

后果:如任其发展,容易形成自我封闭、自我孤立的性格,甚至会导致悲观厌世。

解决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主动交往,热心助人,多参加体育运动。

3、人际交往的要求

(1)要主动交往:①友谊在于培养,不能等待,不能单方面的索取,也不能吝啬奉献。②微笑是缩短人与人之间距离的最好方法

③主动打招呼能架设人与人交往的桥梁

④主动赞美别人,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尽量讲一些双方感兴趣的话题,会让人际交往更加和谐温馨。(2)要有“同理心”: ①注意真诚、耐心地倾听,适时回应,讲出自己对他人的真实感受和看法

②设身处地的体谅他人,从细微处关心体察他人的需求。

(3)要不卑不亢:①尊重自己,尊重他人

②要热情谦虚,不要过于谦卑

③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态度,不要人云亦云

④不因某一方面不如自己轻视甚至歧视别人,也不因对方身份背景或过人之处就怀疑自己,趋从他人。

第二课时

用心交友

1、用心交友的原因——①朋友能给我们温暖、支持和力量,使我们更加快乐、进步和成长。

②朋友之间可以倾诉烦恼、分担忧愁,可以相互激励、分享快乐。

2、要求——①需要用真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佑。

②慎重择友——要同正直、诚实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不能同虚伪、阿谀奉承、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③在平凡中让人感动——善于观察、体会朋友的感受和需求。

④要有分寸和空间——再好的朋友也需要适当保持距离,为彼此的心灵留下一点空间。

⑤要珍惜朋友,珍视友情。与朋友交往中懂得欣赏、真心付出、心存感激、学会宽容,珍惜每一份友谊。

下载最新人教版八下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梳理2018版(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最新人教版八下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梳理2018版(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8年人教版八下道德与法治1-4课知识点提纲[模版]

    2018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4课知识点提纲 姓名 学号 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 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 知识点精编 一、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1.宪法规定的我国的国家性......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5篇范例)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 第一课 中学时代 一、中学序曲 1、新的起点 初中生活有什么新体验? (1)中学生活把我们带进一个别样的天地:我们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汇总梳理(五篇材料)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汇总梳理第一单元 与班级共成长一、知识点。1.我们在一起学习已经三年多了,三年多的班级生活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回忆。2.不知不觉中,......

    八下《道德与法治》复习提纲1-5课

    河台镇初级中学八年级《道德与法治》(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 第1至5课 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 第一课 维护宪法权威 第一框 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1.我国宪法的核心价......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知识点、考点梳理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知识点、考点梳理第一单元  青春时光第一课  青春的邀约1、青春期身体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⑴身体外形的变化。⑵内部器官的完善。⑶......

    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总结(含五篇)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中学时代》 中学序曲(p2-8) 1.中学时代对人的一生有什么特殊的意义?(p3-6) 答:中学生活八我们带进一个别样的天地,我们站在一个新的......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知识点

    第一课第一框1、进入中学,我们的感受是什么?站在新的起点上(1)富有挑战的课程(2)新奇的实验器材(3)丰富多彩的社团(4)新校园、新老师、新同学2、如何认识中学时代?(重要性)(1)中学时代是......

    七年级上道德与法治知识点

    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第一课中学时代一、中学序曲(一)新的起点1.初中生活有什么新发现、新体验?中学生活把我们带进一个别样的天地:富有挑战的课程,新奇的实验器材,丰富多彩的社团,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