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技术对会计数据收集与输入的影响
一、为什么说会计信息化下手工会计的一套内部控制制度部分失效?
(一)信息技术对会计数据收集与输入的影响
1.会计数据收集分散化。在手工操作环境下,各种会计数据,例如发票、支票、收付款凭证等,均是在财务部门或财务部门的指导下统一填写、统一审核、统一入账,为了留下审计线索,各种原始凭证有时不得不一式多联在流经的各个部门或有关责任人手中进行保管留档。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由于计算机和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互连网的开通、电子商务系统的使用,会计信息系统不再需要集中在财务部门收集会计数据,而完全可以分散在客户、供应商、政府部门、企业员工、企业内部其他部门、企业下属机构等。通过网络自动收集会计数据,节省了会计数据收集的成本和时间,提高了会计数据的准确性。
2.会计数据收集的动态化、实时化。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会计数据的收集是实时的,无论是企业外部的数据(例如发票、订单),还是企业内部的数据(例如入库单、出库单)一旦发生,都存入相应的服务器,并主动及时送到会计信息系统中等待处理。
3.会计数据输入的无纸化。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可以通过网络直接从企业内、外部采集到会计数据,可以使用手持信息设备输入各种商品/劳务数据等。(二)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处理的影响
传统会计信息系统构建于纸张、笔墨和算盘等手工信息技术的基础上。由于手工信息技术的只读寄存性、低效性、高成本等特点的限制,会计信息处理表现为顺序化、分散化、单一化。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的会计信息系统,由于信息技术的读写寄存性、高效性、低成本等特点,给会计信息处理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表现为事件驱动、集成化、多元化。
1.会计信息处理方式由顺序化处理转变为事件驱动方式处理
在手工操作环境下,会计信息处理方式采用顺序化处理方式,即所有的经济业务都要严格按照会计循环设定的顺序予以处理,不可跳跃。要形成会计报告,必须经过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包括平行登记、错账更正等记账规则)、试算、调整、对账、编表、结账、转回等诸多程序,通过低效率、重复处理来换取会计信息处理的正确可靠性。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会计信息处理方式采用事件驱动方式,即平时不进行顺序性信息处理,储存在计算机中的是一些原始性信息,当决策者需要某项专用信息时,只需驱动相关专用信息代码处理,就可随时满足需要。在事件驱动的方式下,可以把信息使用者所需要的信息按使用动机划分为若干种事件,为每一种事件设计相应的“过程程序”模型,当决策者需要某种信息时,根据不同事件驱动相应的“过程”处理程序,从而得到相应的信息。2.会计处理由分散转向集中、协同处理
(1)企业内部的协同,即通过企业内联网实现内部的协同。将企业内部各部门业务活动产生的信息及时送入会计系统进行处理并将产生的结果反馈给业务系统,进行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
(2)与供应链的协同,即通过商际网络和国际互联网实现供应商、客户和企业之间的协同。网上订货、网上采购、网上销售的物流信息和资金流信息瞬间传递到会计信息系统。网上服务、网上咨询使供应链的协同更加默契。(3)与社会有关部门的协同,即通过国际互联网实现企业、银行、证券公司、海关等的协同。与银行联网,可以随时查询企业最新银行资金信息,并实现网上支付和网上结算;与海关联网,实现网上报税、报关;与证券公司联网,可以实现在线证券投资等等。
3.会计信息处理将由单一化转向多元化
(1)计量单位的多元化。在手工操作环境下,只用名义货币进行计量,而大量的非财务信息,由于不能用货币计量而无法进入会计系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经济业务发生后,除了要用货币进行计量外,还要用其他计量单位进行多重计量,以满足信息使用者广泛的信息需求。
(2)计量属性的多元化。在手工操作环境下,由于公允价值难以取得,只采用单一的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计量属性将转向历史成本、现行成本、可变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等多种计量属性并存。
(3)处理方法的多元化。在会计核算中,对于同样的经济业务可能存在着不同的备选会计方法,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在手工条件下,只能选择一种会计方法,其选择的依据有二: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和简便性。一些能够使会计信息更加有用、更加科学的会计方法由于操作上的难度而不得不被忍痛割爱,如辅助生产费用分配中的代数分配法、坏账准备金提取的账龄分析法等。而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无论多难的会计核算方法,计算机都能在瞬间予以完成,因此,简便性不再是会计方法选择的依据,会计方法选择的惟一依据是决策有用性,并且在主体认定的处理方法(如固定资产折旧的直线法)的同时,如果需要也可选用其他备 选方法(如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进行试算,比较差异。4.会计业务流程将由以处理为中心转向以数据为中心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会计业务从填制凭证、记账、编表等传统的日常业务转向会计信息的深加工,注重信息的分析和预测,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供高效率和高质量的信息支持。
(三)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传递的影响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会计信息的传递实现了网络化与无纸化,企业会计信息系统是建立在Internet, Extranet(企业外联网)和Intranet(企业内联网)基础上的,会计信息系统可主动通过Intranet把会计信息实时向企业的内部网页上发布,通过Internet把信息向企业的外部网页上发布,甚至会主动把会计资料通过网络传至税务等政府部门,替代传统的纸面或软盘报送的方式。信息技术使得信息传递的速度大大加快,效率迅速提高,而成本却相对较低,为扩大信息传递范围,及时、准确、充分地传递各种信息提供了可能。(四)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输出的影响
在手工操作环境下,信息的载体是纸张,其高成本、低效率等特点使大容量的信息处理和大范围的信息交流、会计信息的输出大受限制;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对外提供信息时不得不将信息予以综合,采用定期发布通用财务报告的方式输出会计信息,以固定的形式提供高度综合的会计信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实现电子联机实时报告成为可能,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输出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信息量大大扩充,输出成本大大降低。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企业的生产、销售、财务、人事等业务部门在网络环境下协同工作,所产生的各类信息存储于集成的数据库中,各种信息可及时更新,商品的最新市场价格和有价证券行情可以从网络中很容易得到,使企业采用多种计量属性编制会计报表成为可能;信息使用者可以通过联机的方式对数据库进行实时访问,获取自己想要的数据,既有货币形态的数据,也有非货币形态的相关信息;既有历史信息,也有现在信息和未来信息;既有企业整体信息,也有分部信息。同时,由于会计报告采用的是电子数据,可以大大减少企业的印刷费用和报纸版面费用,也使企业能够在花费不大的情况下披露更多的信息。2.输出信息的结构上,传统财务报告由于其固有的限制,只能提供固定模式的通用财务报告。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由于采用超文本文件和信息链接技术,有效地改变了传统的财务报告结构,把有顺序的线性结构变为相互交叉的网状结构,可以不受固定模式的约束而采取灵活多样的个性财务报告。3.输出信息的时间上,建立在分期假设和成本一一效益原则约束之上的定期报告,将被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实时动态报告所替代。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信息使用者可以得到一天、一周、一个月、一季、一年或若干年等任何时点、任何时期的信息。
4.输出信息的方式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输出的信息不仅有传统的表格式信息,还可以提供图像化信息(如财务分析、预测的直方图、折线图)以及语音化信息(如有声财务分析报告),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信息在视觉、听觉、美感、动态等方面的种种要求。
二、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
20世纪4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本身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能否将现代管理理念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发展会计信息系统创造一个良好的技术条件,会计信息系统,从内容的角度来看,应该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会计信息的过程中,建立新的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是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和管理控制理论用于财务会计工作的结果。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数据处理能力的大幅提高,财务报告模式的内 容也因此得到了扩展。传统财务报告模式以纸张为媒体,信息技术出现后,随着计算机存储技术的进步,磁盘与光盘逐渐成为财务报告的新载体。财务报告的传输也相应的转变为电子方式。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有电子记忆 体,数据处理,通信传输能力。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在中国,信息技术进入会计领域,将推出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冲击下,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出现和发展是会计信息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会计信息系统是基于Internet技术,通过对企业提供网络环境下的财会工作方式和财务管理模式,从而使企业实现会计信息管理现代化的会计信息系统。其实质是一个完全网络化的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它对内是一个与经营管理及各种业务活动紧密联系的内部网络信息处理子系统,对外则与各种对外业务的处理及特定目的相联系,通过与多种共用系统的链接融入整个社会网络信息处理系统。其会计信息提供的及时性、会计信息披露的全面性、会计信息使用的方便性,会计信息在更大程度上的开放性和公开性,以及减少会计人员的基本事务,提高其从事财务分析、决策和监督等专业水平的特征,必将充分地实现会计信息资源的共享,为管理者提供更为及时、可靠的决策依据。
第二篇:信息技术对会计的影响
论信息技术对会计的影响
一、信息技术概述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是以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软件开发技术和通讯技术为核心的高科技技术。一般认为,信息技术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将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软件开发技术和通讯技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二是把分处异地的许多用户之间的信息传递通过一个转接网,控制在一个系统内,形成互连网络,从而为高效能、大容量地收集、处理、存贮信息;为系统、全面、准确地提供和反馈信息;为对大量信息开展综合分析和预测,进而为制定与优选决策方案、检查决策执行情况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
信息技术对会计的影响,毕马威会计公司合伙人Bob.Elliort曾借用“第三次浪潮”一词来形象地预言:“盯引起的变革浪潮正在撞击着会计的海岸线,在20世纪70年代,它彻底冲击了工业界,80年代它又荡涤了服务业,而到了90年代,会计界将接受它的洗礼”。信息技术正对传统会计理论、实务、教育和管理产生巨大的冲击,这种冲击将引起传统会计的巨大变革。
二、信息技术对会计环境的影响
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与它所处的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会计环境是指对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存在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和依赖(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的客观条件和状况,如经济环境、科技与文化环境、法律环境、国际环境等。
美国新技术总汇联盟主席、“数字经济之父”唐。泰普斯科特在其所著的《数字经济蓝图-电子商务的勃兴》一书中认为:“信息技术的革新掀起新时代的数字革命,将彻底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以及世界经济格局,带领企业进入数字经济时代……”
从上面的经典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信息技术对会计环境影响的端倪:
1.人们对会计信息的处理能力以及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大大提高
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软件开发技术和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原来人们许多难以处理的会计问题变得轻而易举,这极大地提高了会计信息处理的能力。与此相对应,人们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也日益提高,会计信息使用者要求实现会计信息的及时性、相关性、预测性,要求会计信息的共享化、个性化、数据库化、反映形式的多样化。
2.导致会计学向边缘学科发展
我国著名的会计学家杨纪琬先生曾预言:“在IT环境下,会计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将逐步向边缘学科转化。会计学作为管理学的分支,其内容将不断地扩大、延伸,其独立性相对地缩小,而更体现出它与其它经济管理学科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支持、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传感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众多的信息技术推动着会计学向边缘学科发展。
3.会计信息系统成为企业整体资源管理的一个不可分割的予系统
传统模式下的会计信息系统被用于特定职能部门(例如销售、生产等)的管理工作,而不是为可能跨越几个职能部门的业务过程提供整体性视图,这就造成在多个系统中数据被重复存储和数据不一致的问题。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当业务事件发生时,所有原始数据都被适当加工成标准编码的源数据,集成于一个逻辑数据库(或数据仓库),任何授
权用户都可以通过数据库所存储的数据来定义来获取所需的有用信息。这样,会计信息系统就在一个整合、开放的环境下,与企业内外部系统实现了信息同步交流和信息共享,提高了信息的使用价值。
4.会计国际化进程加快
信息技术缩短了国与国之间的距离,也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人们可以通过网络交流各种信息,从事商务活动,进行远距离指挥与控制,这就使大范围地组织跨国跨洲的投资、贸易、金融、保险业务成为可能。随着各国经济交往的日益频繁,国际间的会计准则协调也是今后的必然趋势,欧盟的4、7、8号指令就是旨在协调各成员国之间的会计准则。
三、信息技术对会计理论的影响
1.信息技术对会计假设的影响
信息技术影响着会计环境,相应的由会计环境所决定的会计理论必然也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会计假设,是会计人员对会计核算所处的变化不定的环境所作出的合理判断,是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也是会计理论的基础。会计假设一般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传统会计假设是与工业经济时代的会计环境相适应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会计所面临的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就从根本上使会计假设的涵义也发生了变化。
(1)对会计主体假设的影响。会计主体又称会计实体,是指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也是对财务报告空间范围所作的限定。会计主体假设是诸项假设中最主要的一项,如果此假设不能成立,其它假设均不能成立。传统的会计主体是有形的、相对稳定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经济组织的结构和功能都具有了较强的变动性。企业可以由多家独立公司通过信息技术进行迅速的联合和重组,形成一种临时性结盟组织即虚拟公司(Virtual Corporation),达到共享技术、共摊费用以满足市场需求的目的。虚拟公司的出现,突破了以往的空间概念,它极大地改变了会计主体的存在方式。组成公司的各独立企业借助计算机网络迅速分组,随时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增加或减少组合方。也就是说,公司作为会计主体,可能时而膨胀,时而缩小,还可能立即解散。虚拟公司使会计主体变成一种新型的“相对会计主体”,这种“相对”会计主体,拓展了传统有形的会计实体假设。会计上对虚拟公司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计量及有关记录和报告,都应适应这个特殊会计主体的需要。因此,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会计不但要核算和报告传统意义上的相对稳定的会计主体,还要核算和报告变化越来越快的虚拟公司这一特殊的会计主体,对这种不确定性的会计主体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核算,降低其带来的风险,是对传统会计的一个有力挑战。
(2)对持续经营假设和会计分期假设的影响。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是从时间的角度对会计活动作出的假设性规定。前者假设会计主体在可预见的将来不会破产解体,后者在此基础上出于核算和报告的需要,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为地划分为各个会计期间。但是这两点对于虚拟公司都无意义。虚拟公司随着市场机遇而产生,市场的瞬息万变决定了虚拟公司的不稳定性,它的存续时间可能很短,甚至只存在几分钟即宣告解散。在这种情况下,既谈不上持续经营,也谈不上会计分期。
另外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会计信息使用者要求企业随时提供会计信息,以满足其决策的需要。而实际上,随着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企业有可能即时生成会计信息,提供满足不同需要的实时财务报告。这样,传统会计分期假设同样不再适用。
所以,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达,我们应赋予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新的内涵,更多地从动态上对其进行把握。所谓动态,就是要适应不同使用者对信息“充分性” 的需求,在纵向上既可提供实时的、预测性的信息,又可提供过时的、历史的信息;在横向上既能提供最底层的原始数据,又可以提供高度浓缩后的信息。
(3)对货币计量假设的影响。货币计量假设的基本含义是假设统一的货币单位是会计工作中最主要的计量尺度,包括货币计量、币种唯
一、币值稳定。采用货币计量,消除实物度量的差异性而获得具有综合性和可比性的价值指标,这是会计计量的基本特色。然而随着客观经济环节的变化,以及人们对会计计量理论研究的深化,货币计量逐步走向一个多重计量的模式,会计对象和会计确认的范围由资金运动向非资金运动领域拓展,货币和非货币计量单位都可以并且应该作为会计计量的单位;同时在计量属性方面,公允价值的地位将更加突出,对币值不变假设造成很大冲击;另外,“网上银行”的兴起,“电子货币”的出现,使货币逐渐成为观念的产物。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MRP(制造业资源计划系统)、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应用,强大的信息存储和处理能力,这使得计算机系统不仅能够提供包括货币价值的汇总信息,也可提供包括实物量度的明细信息或文字描述信息。我们已没有理由坚持说单一的货币计量是最好的会计计量方法。事实上,在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AP)最近出具的一份综合报告中,已经开始强调一些非货币计量在企业报告中的重要运用。
2.信息技术对会计原则的影响
(1)权责发生制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是针对收入、费用等会计要素确认时间而产生的一项原则。它主要是为解决如何对会计要素进行跨期确认、分配的问题。由于虚拟公司存续时间短,往往只有一个会计期间即交易期间公司收支均在同一交易期间内完成,不存在会计要素跨期分配的问题,显然此时权责发生制已失去其基础,采用收付实现制则比较合理-以现金的收入或付出作为收入实现和费用发生的基础,从而更好地反映虚拟公司的现金流量。
(2)历史成本原则。历史成本计价原则要求以历史成本来计量企业的资产价值,但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虚拟公司作为一个临时性的组织,其所有会计要素均来自各个组合方没有有形的办公场所、固定资产、雇员等,仅仅作为一个抽象的联合体而存在。由于其存续时间短,否定了持续经营假设,使历史成本计价原则失去存在的价值,因此以公允价值作为计价基础,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
(3)及时性原则。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当业务事项发生时,会计信息系统可以通过网络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直接采集有关数据信息,实现会计和业务一体化处理。这样会计核算就从事后的静态核算转为事中的动态核算。凭借计算机的强大处理能力和网络的传输能力,信息使用者可以自主查询所需的会计信息。这种实时化的连续性报告,极大地丰富了会计信息的内容,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和价值。
(4)重要性原则。重要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遵循重要性原则的要求,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和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
重要性原则是针对传统手工会计条件下,会计人员处理会计信息能力有限而提出来的,它的直接目的是要求会计信息的收益大于会计信息成本。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会计人员从繁重的账务处理中解脱出来,会计人员有能力把会计信息的成本降低到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所以信息技术条件下重要性原则应当予以淡化。
3.信息技术对现行财务报告的影响
信息技术不仅能够快速传递大量的信息,而且也为用户提供了直接利用信息的技术手段。随着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需求扩大,会计人员一方面要在报表中提供综合信息,另一方面还要提供一些非财务报表信息,如某些管理咨询信息或财务报告分析信息、财务预测信息、有关企业未来经营成败的因素、企业在近期所面临的营业或行业风险等等。所有这一切都使传统财务报告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在线财务报告”作为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报告模式,其产生、发展都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的。
所谓在线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在国际互联网上设置站点,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定期更新的财务报告。其特点是利用国际互联网作为传播媒体,采用“超文本”的形式,具有很强的交互性,可根据不同用户的要求提供更加个性化的财务报告。在线财务报告与传统财务报告有着显著的区别:
(1)改变了传统的财务报告结构和阅读方式。传统财务报告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是一种有顺序的线性结构,而在线财务报告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由于建立了“信息链接”,呈现出一种相互交叉的网状结构,其具有信息量大、个性化强的特点。报告结构的差异进而改变了报告使用者阅读报告的方式,由被动阅读转变为主动阅读。会计报表使用者可以借助“信息链接”主动而迅速地搜寻信息,从而实现按照自己的思路主动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2)扩展了信息披露的内容。由于“信息链接”的建立并不局限于财务信息本身,其范围可以覆盖所有与企业经营有关的方面,包括非货币化信息。所以在线报告的出现突破了财务报告只提供货币化信息的局限,同时也打破了财务报告与其它企业经营报告之间的界限,使它们成为彼此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3)有能力提供按需财务报告。按需财务报告模式是一种充分个性化的报告模式,它充分考虑了信息用户的需求差异,按不同用户个体的不同需求提供信息。传统财务报告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其格式基本统一,很少考虑不同财务报告使用者的需求。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会计信息数据库化,会计人员可以从中提取不同明细程度的数据,从而为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不同格式、不同反映形式的个性化财务报告。
四、信息技术对会计实务的影响
1.对会计组织机构设置的影响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由于业务过程和会计过程的重组和整合,会计人员的会计工作将更多地与其他业务工作相融合,并参与到信息技术的统一环境下的综合管理中。因此,财务部门作为一个独立的组织机构的规模将逐步缩小,会计岗位设置需调整,更多的会计人员将成为各业务部门和企业综合管理部门的成员,为加强业务过程的财务管理和监督提供会计服务。
2.对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影响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将根据授权调阅会计信息,如何建立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与完整,是信息技术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面临的一大难题。目前主要是从制度与技术两方面来建立安全机制。制度上主要是放在数据的存取控制上,加强数据的输入、输出、调用管理。技术上目前主要采用防火墙、数据加密、访问权限控制等技术。
3.对会计职能的影响
传统会计的主要职能是反映和监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实现会计反映职能的会计核算工作可全部由计算机自动完成,会计人员可以从日常会计事务中解放出来,可以更多地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分析预测等。由此,会计的核算职能逐渐淡化,而管理、决策和监督职能日益加强,会计逐步从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变。
五、对会计人员素质要求的影响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所扮演的角色、工作重点和工作价值将发生巨大的变革。首先,信息技术的应用彻底改变了会计工作的处理工具和手段。由于大量的会计核算工作实现自动化,会计人员的工作重点将从事中记账算账、事后报账转向事先预测、规划,事中控制、监督,事后分析、决策的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其次,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会计人员不仅要承担企业内部管理员的职责,随着外部客户对会计信息需求的增长,会计人员应及时向外传递会计信息,为供应商、债权人、投资者、政府管理部门等提供职业化的咨询服务。此外,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会计人员不再仅仅是客观地制造和反映会计信息,而且应使会计信息增值和创造更高的效能。会计人员的作用更多地体现在通过财务控制分析参与企业综合管理和提供专业决策。最后,目前会计人员所从事的会计核算和财务分析等常规的、结构化较强的工作,将由基于信息技术的信息系统完成,而会计人员将更多地从事那些非结构化的、非常规的会计业务以及完成对信息系统及其资源的评价工作。因此,未来的会计人员不仅要具有管理和决策方面的知识,还应具有利用信息技术完成对信息系统及其资源的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第三篇:浅谈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对会计的影响 -
浅谈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对会计的影响-
[摘 要]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会计领域的影响是多方面、全方位的。信息技术对会计环境、会计假设、会计原则提出了全面的挑战。电子商务要求会计服务范围更加广泛,会计手段多样化、现代化,电子商务要求复合型的会计人才。
[关键词]信息技术;电子商务;会计
一、信息技术对会计的影响
信息技术(简称IT)是以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软件开发技术和通讯技术为核心的高科技技术。一般认为,信息技术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将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软件开发技术和通讯技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二是把分处异地的许多用户之间的信息传递通过一个转接网,控制在一个系统内,形成互联网络,从而为高效能、大容量地收集、处理、存贮信息,为系统、全面、准确地提供和反馈信息,为对大量信息开展综合分析和预测,进而为制定与优选决策方案、检查决策执行情况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信息技术正对传统会计理论和实务产生巨大的冲击,这种冲击将引起传统会计的巨大变革。
1.信息技术对会计环境的影响。
(1)人们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大大提高。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软件开发技术和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会计信息处理的能力。与此相对应,人们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也日益提高,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及时性、相关性、可比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导致会计学向边缘学科发展。我国著名的会计学家杨纪琬先生曾预言:“在IT环境下,会计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将逐步向边缘学科转化。会计学作为管理学的分支,其内容将不断地扩大、延伸,其独立性相对地缩小,而更体现出它与其它经济管理学科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支持、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传感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众多的信息技术推动着会计学向边缘学科发展。
2.信息技术对会计理论的影响
(1)信息技术对会计假设的影响。信息技术影响着会计环境,相应的由会计环境所决定的会计理论必然也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会计假设理论是会计人员对会计核算所处的变化不定的环境所作出的合理判断,是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也是会计理论的基础。会计假设越来越无法满足信息技术发展的客观需要,其局限性日益凸显。第一,对会计主体假设的影响。会计主体假设是诸项假设中最主要的一项,如果此假设不能成立,其它假设均不能成立。传统的会计主体有一定注册资金,有相对稳定的办公地点。在信息技术下,网络公司是一个虚拟公司,它不同于传统会计主体的范畴,很难确定会计主体的办公地点。因此,需要转换观念,用相对会计主体也就是网上存在的这个临时组织来代替传统会计主体假设,才能使会计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第二,对持续经营假设的影响。持续经营是为了核算企业的债权债务,假设会计主体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破产清算。但是这对于虚拟公司无任何意义。虚拟公司随着市场机遇而产生,随着市场机遇的消失而解散,它的存续时间可能很短,甚至只存在几分钟即宣告解散。在这种情况下,根本谈不上持续经营,继之而起的应是破产清算假设。第三,对会计分期假设的影响。会计分期假设是为了及时核算盈亏,计算损益,将持续经营的连续不断的经济活动人为地划分为一个个相对独立又相互衔接的期间,可实现会计报表的连续性和会计报告的规律性。由于
高科技通讯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的应用,网络公司的交易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所以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再划分时间段已无必要,只要把会计期间与交易期间统一就可解决该问题,可以在一次交易后只编制一次会计报表便可满足需要。可见,传统的会计分期假设也已不适用于网络会计下对会计期间的划分。第四,对货币计量假设的影响。货币计量假设的含义是会计工作中要以货币为统一的计量尺度,包括货币计量、币种惟
一、币值稳定。采用货币计量,消除实物度量的差异性而获得具有综合性和可比性的价值指标,这是会计计量的基本特色。然而随着客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人们对会计计量理论研究的深化,会计计量逐步走向一个多重计量的模式,会计对象和会计确认的范围由资金运动向非资金运动领域拓展,货币和非货币计量单位都可以并且应该作为会计计量的单位;同时在计量属性方面,公允价值的地位将更加突出,对币值不变假设造成很大冲击;另外,“网上银行”的兴起,“电子货币”的出现,使货币逐渐成为观念的产物。
(2)信息技术对会计原则的影响。第一,对权责发生制原则的影响。权责发生制原则是针对收入、费用等会计要素确认时间而产生的一项原则。它主要是为解决如何对会计要素进行跨期确认、摊配的问题。由于虚拟公司存续时间短,往往只有一个会计期间,即交易期间,公司收支均在同一交易期间内完成,不存在会计要素跨期分摊的问题,显然此时权责发生制已失去其存在的基础,另一种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方法,即收付实现制则更合理,从而更好地反映虚拟公司的现金流量。第二,对历史成本原则的影响。历史成本计价原则要求以历史成本来计量企业的资产价值,但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虚拟公司作为一个临时性的组织,它否定了持续经营假设,所以它的财产的成本按重置价值或现行市场价值确认更为合理。这使历史成本计价原则失去存在的意义。第三,对及时性原则的影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当会计事项发生时,会计信息系统可以通过网络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直接采集有关数据信息,实现会计业务一体化处理。这样会计核算就从事后的静态核算转为事中的动态核算。凭借计算机的强大处理能力和网络的传输能力,信息使用者可以自主查询所需的会计信息。这种实时化的连续性报告,极大地丰富了会计信息的内容,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和价值,使会计信息及时性变为现实。第四,对重要性原则的影响。重要性原则是针对传统手工会计条件下,会计人员处理会计信息能力有限而提出来的,它的直接目的是要求会计信息的收益大于会计信息成本。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会计人员从繁重的账务处理中解脱出来,会计人员有能力把会计信息的成本降低到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所以信息技术条件下重要性原则应当予以淡化。
(3)信息技术对现行财务报告的影响。在传统会计中,会计报表是在一个会计期间结束后编制的。因此,无论是动态报表还是静态报表都存在着一定的时滞性。信息技术下电子财务报表即时处理并随时提供信息的特点是以往手工会计报表所无法比拟的,能够更加适应会计信息使用者利用其进行经营和管理决策的要求。
二、电子商务对会计的影响
1.电子商务要求会计服务范围更加广泛。电子商务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其活动领域可以形成从政府到市场、从市场到生产、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从而形成了全球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的大市场。会计为了更好地适应电子商务的客观要求,服务于这个大市场,其服务范围也应不断地扩大。不但要服务于物质生产领域,而且还要服务于非物质生产领域,面向政府、流通行业、生产企业和消费者以及国内外贸易的各个方面。
2.电子商务要求会计手段多样化、现代化。在信息时代,企业间的竞争更加激烈,谁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最新的商务信息,谁就会在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在电子商务中,企业运用互
联网,收款机、电子货币等各种现代化的电子信息工具,使得各经济主体间的经济交易得以迅速、准确地进行。只有实现会计手段的多样化、现代化,才能满足电子会计业务的要求,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
3.电子商务需要高素质的复合型会计人才。市场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电子商务的核心也是人才。任何先进工具的制造、发明,功能的实现都要靠人来完成。电子商务作为信息现代化与商贸有机结合的产物,需要既能够掌握运用电子商务理论与技术的专业人才,又精通财会理论知识具有实践工作经验的复合型会计人才。
4.电子商务要求会计市场国际化。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和扩大,会计市场必将打破国界而趋于国际化,使得全球各地区的人们可以在国际化的会计市场中方便地寻求自己所需要的会计商品,同时也可以提供自己的会计商品。从另一个角度看,会计市场的国际化也为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电子商务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会计领域的影响是多方面、全方位的,既对传统会计提出了严峻挑战,也为会计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是21世纪的经济管理对会计工作的高标准要求,也是会计自身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强大动力。
第四篇:信息技术对传统会计的影响及对策
信息技术对传统会计的影响及对策
电算会计对传统会计的影响,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主要的方面:
一是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和会计工作的效率,降低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电算会计以计算机为信息处理工具,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速度和精度;数据处理的自动化、程序化和规范化,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可靠性和相关性。同时,计算机的使用,使广大会计人员从繁重的会计核算和数据转抄中解放出来,其劳动强度大大降低。
二是促进了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引起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变化和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电算会计下会计工作效率的提高和会计人员劳动强度的降低,使会计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促进会计工作职能发生转变。从而,引起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变化和素质的提高。电算会计下的人员除会计专业人员外,还有计算机专业人员。会计专业人员不但要精通本专业,还要熟悉计算机,具有上机处理基本业务核算工作的能力,掌握一般性故障排除方法和纠错方法;计算机专业人员除应有本专业知识外,还应有财会专业知识,了解会计核算工作,通晓会计数据流程。他们都要不断学习、掌握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技术,以不断满足电算会计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形成复合型人才。三是引起会计工作组织方式和会计人员分工与职能的变化。电算会计采取对数据编码的方式进行信息处理,是以数据的不同形态为主要依据来组织会计工作,改变了手工会计以会计事项性质为依据组织会计工作的做法。相应地,手工会计下会计工作按职能组进行分工的做法,也被电算会计划分为数据(信息)收集、凭证编码、数据录入和
处理、系统维护等专业组的做法所代替。
四是改变了会计信息处理和使用的方式和方法。电算会计数据处
理的代码化、程序化和自动化,是对手工会计信息处理方式和方法的本质变革,这一变革改变了手工会计下成本计算、编制报表等只能在月末进行的做法和限制。电算化下只要发出指令,计算机可随时根据
机内数据完成上述工作,例如,如果在程序中做出标识,计算机完全
可以将特定期间应计制下的会计数据和信息按收付制进行归集,从而
改进现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
总之,电算化不仅引起了会计系统内在的变化,改变了系统的职能,同时也最大程度地提高了会计工作和会计信息的质量。
总之,信息技术下传统的会计模式必将得到革命性的影响,对此我们
必须及时把握时机适应环境的要求。
1.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
让企业领导者强化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大力支持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和动作。首先是要让领导了解会计电算化,从根本上认识到电算
化的好处,而不只是跟形势,装点门面。认识到电算化并不仅仅是买
回一台计算机,配备上会计软件和相应的行动上保证电算化的资金来
源,在单位的实际情况基础上,最大限度地为电算化会计人员就算实
现会计电算化了,其后的管理工作不可忽视;其次是要让领导在提供
一定的资金。其次,培养懂计算机应用又懂会计的人才。开展会计电
算化,既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及管理质量,又提高了会计信息反馈的及
明性、系统性、全面性和共享程度,这样就有利于单位领导及时掌握
经济活动的最新信息,用之于经营管理,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效益。
所以,领导对会计电算化重视了,也就是发展了企业经济效益。
2.规范会计软件市场及软件管理市场
规范会计软件市场,增加软 件的管理功能,加强软件的维护
具体包括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我国的立法部门应尽快出台相关法律,规范会计软件
市场,避免由于行业垄断等原因造成的重大开发、强制购买等行
为。同时,要保证会计软件的质量。会计软件的质量是会计电算
化工作的物质基础,决定着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应用的范围和深入
程序。
其次是会计电算化的载体是会计软件。当操作人员将原始资
料输入计算机后,就在软件的控制下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
形成各种结果。所以,软件应具有防止非指定人员擅自使用和对
指定操作人员实现使用权限控制的功能,对存储在磁性介质或在其他介质上的程序文件和相应的数据文件,软件要有必要的保护
措施;在计算机发生故障或由于其他原因引起内外存储会计数据
被破坏的情况下,使用原有数据恢复到最近状态的功能等。
再次是软件维护是会计电算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软件维
护包括系统数据的备份与恢复;各种代码参数的维护;软件版本的更换升级。软件维护是保证电算化系统高效、正常运行的一项重要措施。软件维护减少软件运行过程中的故障发生率,保证程序及数据的安全,保证计算机处理过程的正确,以及改进、完善和扩充软件功能,在操作上使电算化软件适合本企业特点,充分运用电算化软件的功能为本企业财务管理服务。
3.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信息化人才
目前我国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中,大部分只是利用电脑处理会计的基本核算,而大量的财务管理和财务工作,仍采用手工操作,很多单位因缺乏高水平的财务管理人员,使财务管理成为空谈。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会计信息化的实现,无不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会计信息化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不仅要精通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网络信息技术,具备电子商务知识,懂管理,善理财,他们既是专才,又是通才,真正既博又专。
4.确立电子数据的合法地位
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证、账、表不可能再象传统手工会计那样以纸介质传递,会计数据可以在系统内外直接获取,业务与财务完全可以协同处理,因此,电子数据如果不能合法化,如果不具法律效力,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会计信息化,会计信息化需要法律上的支持,电子数据需要取得合法地位。
第五篇:信息技术对企业竞争力影响
信息技术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摘要:本文从信息技术对企业竞争环境、企业竞争战略、企业竞争战略的价值链视角的角度探讨了信息技术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企业必须充分、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创造出新的竞争优势,从而使其能够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取得长足的发展,我国必须加快应用和发展企业信息技术。
关键词:信息技术 企业竞争力 价值链
21世纪,世界正步入信息经济时代。作为社会经济基本单元的企业,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其经营过程、组织结构和内部管理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冲击,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体现在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重新塑造了企业传统的竞争模式和存在形态。当今,企业间的竞争日益加剧,企业必须充分、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创造出新的竞争优势,从而使其能够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取得长足的发展。
一、信息技术与企业竞争环境
信息技术是指人们进行信息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储、传递、处理、检索、检测、分析和利用的技术。信息技术具有其他任何技术所无可比拟的优点,概括地说:信息技术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和更强的渗透能力,具有更高的知识密集性,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发展速度更快、更新周期更短、具有极强的时效性,信息技术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是巨大的。近几年来信息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从而济的快速增长正因为如此信息技术所具有的效益潜能是无法想象的。
1、竞争思维的改变
企业面对市场和技术环境的快速变化,越来越重视培养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企业能够综合利用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各种新的技术,并将技术优势不断附加到产品和服务中去,只有具备竞争力的企业,才能够在千变万化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2、竞争平台的改变
经济的全球化使竞争不再局限于国家和地区的范围内,世界市场已成为共同的竞争舞台同时网络技术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其低成本高效率和大范围营销的优势正逐渐侵蚀着实物经济运作模式,从而使网络逐渐成为新的竞争平台。
3、竞争速度的改变
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增长加速了市场的变化使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批量生产不断减少从而使企业竞争越来越成为速度的竞争。在这种环境下,不是大的打败小的,而是快的打
败慢的信息技术的应用。使企业根据客户需要不断调整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的能力大大增强提高对客户需求和市场动向的响应速度,已成为众多企业追求的目标之一。
4、竞争资源的改变
由于品牌、商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数据库、客户资源和销售网络、人力资源等无形资产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企业把投资的重点从有形资产逐渐转向无形资产,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的知识和信息资源已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
二、信息技术与企业竞争战略
当今,信息化对企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企业的成功除了取决于企业自身的内外部环境外,更大程度上则取决于IT环境。信息技术除了对企业有直接的影响外,其与企业竞争力之间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信息技术迅猛的发展为企业之间的竞争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能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创造出新的竞争优势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